八年级新人教版历史下教学设计(推荐13篇)由网友“梓萱35907”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八年级新人教版历史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6年底)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备建立新中国
1.时间:1949年9月21日
2.地点:北平
3.内容:
(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宪法》颁布以前,《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
(3)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开国大典: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地点:北京天安门前
3.大典盛况:54门礼炮齐鸣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历程),
4.标志: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5.意义----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1)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2)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3)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三、西藏和平解放:
1.签订协议: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和平协议;
2.时间: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3.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四、建国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
1.抗美援朝:
(1)起止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参战军队及最高指挥员: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司令员:彭德怀。
(4)英雄人物及事迹:
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
邱少云—宁愿被烈火吞噬也不暴露目标。
(5)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维护了亚洲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u 志愿军的精神:舍生忘死、英勇作战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土地改革:
(1)起止时间:1950年6月—1952年底;
(2)开始的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结果: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建立起农民土地私有制,土地所有权归农民)。
(4)意义:①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人民政权。
新中国巩固政权的三大措施:稳定物价,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五、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年----1957年
2.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造”) 。
3.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5.成就: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二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三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6.一五成就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u 在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上,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开始性事件是:
①近代-----洋务运动;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因此失败;
②现代-----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党的正确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因此成就巨大。
六、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底;
2.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篇2: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6年底--1976年)
一、成就: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9月,北京;
2.内容: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3.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是党在十年探索时期中的严重失误,
u 启示和教训:①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②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③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坚持科学发展观。
三、十年探索时期英雄人物代表(1956—1966年):
1.王进喜(工人代表):
克服困难,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做出贡献(黑龙江大庆油田),被称为“铁人”;
2.邓稼先(科学家代表):
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原子弹、氢弹);
3.焦裕禄(干部代表):
为治理河南兰考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献出生命,被称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三个的代表人物的共同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爱国奉献精神。
四、失误
篇3: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今)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
1.时间:1978年12月
2.地点:北京
3.主要内容: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4.伟大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对内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户”):
(1)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即家庭承包责任制);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不能占有和买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处(包产到户的意义):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农村也开始富裕起来。
u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时间
名称
内容
评价
1950-1952年底
土地改革
把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①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人民政权。
1953-1956年底
对农业改造
建立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建立起农村公有化体制,推动了农业发展。
1958-1978
人民公社
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1979-今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基础上,把集体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农村也开始富裕起来
u 从中国农村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1.以改革促发展;
2.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经济体制改革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实行公司制、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对外开放:
1.根本目的: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创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5个:1980年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设海南省(最大的经济特区);
3.沿海开放城市14个:1984年开放;
4.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5.上海浦东新区:1990年开放;
6.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7.对外开放的好处(经济特区的作用):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
1.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八二宪法),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此后,人大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4.上述法律颁布的作用:初步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篇4: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四单元 建国以来我国在其他方面的成就
一、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
(1)民族概况:我国有56各民族,各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局面。
(2)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定义):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村等),行使自治权,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4)作用: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平等;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经济的发展。
2.“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提出者
(2)内容(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成功运用:(香港、澳门回归)
①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7月1日收回香港,设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
②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2月20日收回澳门,设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何厚铧。
(4)港澳回归意义:是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洗雪了民族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港澳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5)港澳回归原因:“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运用;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港澳人民期盼回归。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两岸共识:“九二共识”---海峡两岸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3)交往机构: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趋势:海峡两岸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国防建设----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
(1)海军、空军:1949年4月:海军成立;1949年11月:空军成立。
(2)导弹部队:1966年。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我国导弹部队又称第二炮兵。
(3)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组建和发展(意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我国军队几十年经历表明,科技强军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道路。
2.新中国外交成就:
(1)20世纪50年代(2个):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在同印度谈判中提出;1954年倡导国:中国、印度、缅甸;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作用: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②出席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同,都曾经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命运国家、面临着维护世界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共同问题;异: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推动会议圆满成功。
(2)20世纪70年代(3个):
①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②中美建交: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 ,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从而打开了对外交往的突破口。。(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
③中日建交: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当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融入国际大家庭:
①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1989年成立)。
②中国在上海成功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③20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1995年成立)。
u 上述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
①新中国正确的外交方针指导和改革开放的国策;
②综合国力的增强(根本原因)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三、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1.新中国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①原子弹(1964年10月)、氢弹(1967年6月);②导弹③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0年4月)。
u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2)10月,“神舟5号”载人飞船升空并顺利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贡献),被称为“东方魔稻”(意义)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而且惠及世界。
(3)1986年3月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即“863计划”(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七个前沿领域)。
(4)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网民人数以突破6亿。
2.新中国教育成就(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作为我国发展教育的奠基工程;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3)在贫困地区实施“希望工程”
3.新中国文艺体育成就:
(1)1990年,首次成功举办亚运会。
(2),成功举办奥运会。
4.文学艺术
(1)五六十年代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史》《红岩》
(2)改革开放以来: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
4、社会生活的变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大变化:衣----穿得潇洒;食---吃的有营养;住---住的舒适;行(交通)----行的方便;用---用的称心。
(2)制度健全
①劳动就业方针(就业制度的变化):“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②我国四大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
篇5: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世界古代史
上古(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中古(封建社会)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
1.人类起源:
(1)人类起源于猿类。
(2)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最早的人类。距今三四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2.人类种族,
(1)主要有三大种族:白种人(欧美)、黄种人(亚太)、黑种人(非洲)。
(2)形成种族的原因主要是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肤色,发色,面目特征等差异。但无论哪个种族,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3.氏族组织:
(1)一两万年前,人类进入氏族时期,这是最早的人类社会。氏族成员彼此有血缘关系。
(2)最早的氏族组织是母系氏族(只认其母,不识其父)。在狩猎和采集的旧石器时代,女人因为具有生育能力和采集能力,担负起了养育氏族成员的重任,所以在氏族中具有主导地位。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故事和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女神该亚故事,反映了这一时期人类社会的特点。
(3)随着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男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男子取代女子主导地位,人类社会进入到父系氏族时期。希腊神话中厄瑞斯忒的故事,反应了父系氏族时期的特点。
(4)男女权力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决定的。
二、人类早期文明(奴隶社会)
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
1.古代埃及(非洲):
(1)流域名称:尼罗河流域;
(2)文明古国产生时间:约公元前30;
(3)文明成果:
金字塔:(最著名的历史遗产,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埃及法老的陵墓);
象形文字:(属于真正的文字,比楔形文字稍晚发明)。
2.古巴比伦(西亚):
(1)流域名称: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2)文明成果:
《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奴隶制法律文件,全面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社会状况。(第一部世界上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楔形文字:(属于最早的文字,公元前4000年代末发明)。
3、古代印度(南亚):
(1)流域名称:印度河流域;
(2)产生时间:约公元前
(3)文明成果:
古印度种姓制度(等级制度):从高至低排列:婆罗门(宗教祭祀)、刹帝利(掌握军政大权的贵族)、吠舍(从事农、牧、商的普通雅利安人)、首陀罗(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奴隶)。
佛教:(见后)
阿拉伯数字:古印度人发明,经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4.中国(东亚):
(1)流域名称:黄河、长江流域;
(2)产生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3)文明成果:
商朝的甲骨文、青铜器、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东汉;印刷术—唐朝、北宋;火药—唐朝、北宋;指南针---战国、北宋)等。
大河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处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便于农业、畜牧业发展。
海洋文明----地中海文明(古希腊、古罗马)
1.古代希腊
(1)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最重要的城邦。
(2)雅典文明成就---民主政治制度
①雅典是现代所有民主制度的源头。“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伯里克里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扩大了公民权利。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表现为公民可以担任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公民大会(雅典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国家重大问题。给参与国家管理的公民发放津贴。
②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制下的民主政治。奴隶、未成年人、妇女、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利。
2.古代罗马
(1)公元前5罗马共和国建立,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共三次,都是迦太基战败,罗马取胜,变得空前强大和繁荣。布匿战争是罗马共和国兴衰的转折点。
(2)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海洋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多山靠海,地势崎岖,海外贸易和商业比较发达。
三、中古亚欧文明(封建社会)
1.日本的大化革新(日出之国):
(1)主要内容:
经济上: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统一收取赋税。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废除贵族世袭制。
(2)影响: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穆罕默德与阿拉伯(新月之乡):
穆罕默德的贡献:创立伊斯兰教和建立伊斯兰国家(政教合一)。
(1)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
①内容: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种封地逐渐变为世袭领地,从而确立了西欧封建制度。
②特点:封君封臣制(统治阶级分为国王、公侯伯子男和骑士,被统治阶级是农奴),风臣只对上一级封君负责
(2)丕平献土:
①经过: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当上法兰克国王,为了报答教皇,他把罗马附近的拉文地区送给教皇。
②作用:罗马教廷(天主教)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是欧洲最大封建主,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思想上垄断整个西欧的思想和文化)。
(3)琅城起义:
①时间:11;
②经过:法国琅城为争取城市自治权发动起义,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最后取得胜利。
③欧洲城市兴起的意义:①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西欧封建经济②政治上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加速国家统一③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打下基础。
4、拜占廷帝国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的素丹攻陷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也称拜占庭,后背称为伊斯坦布尔),古老的拜占廷帝国灭亡。
u 拜占庭帝国兴衰带来的启示:
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开放创新导致文明繁荣,封闭保守致使文明衰落
u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篇6: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西学传播、《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理解它们的特色和影响;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阅读教材、思考问题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历史想象力以及分析、概括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清朝晚期文化教育变革的学习,了解西学传播,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近代刊物与出版业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早期的大众传媒产生的基本史实,它们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革新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和学习先驱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三、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略知一二但却又比较陌生。从知识点本身而言,属于识记层次。虽然缺乏故事性、生动性,但又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收集的资料也比较多。因此,在教学中,可采取课前收集资料、比较、考察的方法,以增强本课的形象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师生共同提供资料,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进行比较和分析。
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西学文化与知识随着洋务运动、传教士不断传播到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给中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内容,它们是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在传媒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没有现代的传媒手段,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标志,大大促进了中国的近代教育的发展。
篇7: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徐光启与《农政全书》、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及其对古今中外的巨大影响。
2、能力目标:①能够比较分析晚明主要科学成就,从中发现晚明主要科技成就的特点。②能够结合已有知识和中外文化交流实例,分析晚明科技发展和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3、通过对本课学习,以晚明科学家为榜样,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明清时期的科学巨匠及其代表作品,如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徐光启与《农政全书》、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等。
2、难点:领悟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学的辉煌成就与近代科学的落后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篇8: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
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1、衣
[家庭照片展示讲解]
[服装表演]
[小品表演]《抢购》
[数据展示]1990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275、6元
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537、5元
2、食
[年夜饭调查](地点、内容、花钱数、原因等)
[实物展示和解说]学生搜集的各类票据
[小故事]伤心往事
3、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学生(或小区)家庭住房情况调查。
(资料展示)国家统计局住房调查统计数据。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这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之大格局变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4、行
[社会调查]:(1)近十年家庭日常交通工具的变化。
(2)近十年南京市公路市政建设调查。
[小品表演]:重回故土
[情境对比]:文成公主入藏当年走了三年,今天请你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就业制度的改变
[创设情境]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大学生人才交流会随处可见。
[采访](1)年轻人如今的就业观念
(2)年长的教师他们年轻时的就业观念
(3)下岗的父母了解其下岗的经过及再就业的情况
[讨论]“铁饭碗”的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
为了选择更好的就业机会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2、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录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数据展示]
(1)到20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1、4亿人,是1990年的2倍
(2)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由的12提高的6月的99、3。
(3)到208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达8200万人。
[谈一谈]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给你带来的感受?
板书设计:
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对比改革开放的前后变化
二、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保障
1、就业制度的改革内容
2、就业保障体系的内容及作用
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课堂的动脑筋
教学后记
本节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因此我采用自学的方式,学生掌握快,知识通过对比牢固,效果好。
篇9: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外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收复新疆》则是这条主线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得较少,若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本课设计: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收复新疆的资料。可以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辩论、讨论的发言更是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参与。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掌握新疆行省的设置。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海防”“塞防”之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①“海防”“塞防”之争。。
②收复伊犁的重要性和付出代价的必要性。因为中国用一大块土地和大量的赔款去换取一座山城,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学生阅读11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线。(“浩罕国”→喀什噶尔→天山以南→[北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
2、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
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面临着新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篇10: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我依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6)班的历史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四、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不是中考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六、教学进度表
(注:根据月考进度,再进行调整)
周次 教学内容
1 第一课
2 第二、三课
3 第四、五课
4 单元复习测验
5 第六、七课
6 第八、九课
7 第十、十一课
8 第十二、十三课
9 期中复习
10 期中考试
11 第十四、十五课
12 第十六、十七课
13 单元总结测验
14 第十八、十九课
15 第二十、二十一课
16 第二十二、二十三课
17 单元复习测验
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考试
六、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及时写好教后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主要从学生角度、从发展角度、从个性角度思考问题,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争取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取得较好成绩。
篇11: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UNIT7教学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1) Be able to pronounce and master the words.
(2) Be able to use the key structures to talk about annoying things.
能力目标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skills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情感目标
(1) To learn to communicate in good manners
(2) To be able to help others in trouble and find the correct solutions to the complain.
2. 教学重难点
(1) Learn how to correct solutions to complain.
(2) Master how solve complain.
(3) Make correct sentences using the key structures.
3.教学手段
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4.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 and revision
1.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greet each other.
2. Rivision of key structure.
Step 2 Presentation
(1). The teacher shows six pictures to students and asks them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s.
(2). Let students make the conversations after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in pairs.
(3). Ask several pairs of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4). Explain the six sentences and then get students to check the most annoying thing among the six pictures.
(5). Ask students to make a list of at least five things that they have complained.
(6). Play the recording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carefully and number the sentences in the order they hear.
Step 3 Practice
(1).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three column heading.
(2).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and fill in the chart and pause the tape from time to time to allow the students to write the answers in their book.
(3). Check the answers.
(4). Ask the students to repeat after the recording.
(5). Let students work in pair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 using the sample dialogue in 2c. Then ask several pairs to perform in front of the class.
Step 4 Consolidation
Task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seven sentences
Let the students finish Task1 individually.
Task2:
Group work (four students): talk about these questions above and find out new ways.
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篇12:人教版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二、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时间:公元6。解释三点四段五河六省(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2.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3.开运河的意义
四、隋朝的覆灭
隋炀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暴君,他为了满足奢侈生活和虚荣心,营建东都洛阳,修豪华的宫殿;沿运河南下游江都;三次对高丽作战。他滥用民力,征发的徭役兵役负担远远超过人民可承受的极限。终于,人民大起义爆发,全国起义农民达几百万,重要的有30多支。隋朝的统治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陷于瓦解。隋朝的官吏,也趁机打起反隋旗号。太原起兵的李渊渡黄河占领长安,仿效当年汉高祖刘邦,与民约法,废除苛政,争得政治与军事上的主动权。6,宇文化及在江都杀隋炀帝。李渊即皇帝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板书设计】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三点四段五河六省)
2.时间:公元605年
3.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4.开运河的意义
三、隋朝的覆灭618年
篇1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重点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重点提纲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⑤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x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x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②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x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x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新文化运动】
1.开始时间:1915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x;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6.对象:封建x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1.课前预习
在上课之前,应该先把今天要讲的初中历史内容看一遍,这样老师在讲课的时间就能够跟上思路,也能够加深印象。现在教室大多有安装投影仪,老师是用PPT来讲课的,进度会比较快,你课前不先看一遍,可能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2.重在理解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
3.背诵重点
历史是需要背诵的科目,事件的时间、性质、意义等都是需要我们去背诵的,考试时必须详细准确的写出答案,才能得高分,所以背诵是重点。可以利用一些记忆方法帮助背诵,例如:联想记忆法:把时间点和自身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记忆,这样的记忆既快速又长久;理解记忆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4.学会总结
要想学好历史一定要学会总结。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要总结、整理错题,收集错题,做出对应的一些解题思路。
5.掌握答题技巧
要想学好初中历史,在历史考试时取得高分,要掌握答题技巧。简答题是最容易失分的点,一定要看清题目,如果要结合材料,那么就是抄也要把材料抄上,分析材料,和自己背诵的知识相结合。有时候它的出题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只看这句话是看不出来任何东西的,要联想相关知识点,把这句话套进去。
学好初中历史的方法
理解性记忆
历史是需要大量记忆和知识来支持的,所以大量的阅读(课外历史书籍也需大量阅读)对学习历史是很有帮助的。但又不能靠死记硬背,因为这样所需时间不仅多而且效率相对较差。
培养兴趣
历史课很枯燥,这是众多文科学生的呼声,排除老师的原因,问下自己你喜欢历史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问问自己你最喜欢历史上的哪个人物,他(她)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品质,慢慢的通过爱上一个历史人物来爱上历史,这样你的历史成绩会有明显的提高的。
上课认真听讲
无论哪一个科目都需要认真的听讲,并且善于抓住重点,这点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技能,跟别说文字感较强的文科生了。
【八年级新人教版历史下教学设计(推荐13篇)】相关文章:
新人教版河流教学设计2022-09-30
新人教版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022-11-18
初二语文新人教版知识点2022-10-25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作文范文2022-09-23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2022-05-08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试商教学设计2023-02-16
新人教版二下语文教学设计2023-12-15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022-05-07
绿色圃新人教版三年级数教学设计2022-11-19
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建国70年宣讲活动演讲稿征文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