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20 07:57:47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整理19篇)由网友“一蓑烟雨任平生”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参考。

三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篇1:三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本节课处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前我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对于比较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一方面,他们在以前学习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的数时都比较过数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多次接触甚至亲自解决过这类问题。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时,应创设情境,尽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让他们在把旧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迁移应用,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课本上的例题设计,就是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我认为很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购物是每个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比较商品的价格是喜闻乐见的事情,所以,我觉得用这样的情境是能吸引孩子眼球的,除了在情境中学会比较的方法,也能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更能为孩子创造一个真实、自由、宽松的环境。

果然孩子们在这样的购物情境中,他们特别乐于参与进来,“商品”完全调动了他们的内驱力,当我要求他们“任意选两种商品,比一比他们的价格,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比的。”时,孩子们纷纷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得不亦乐乎。我想,或许这就是数学生活化的原动力!

整堂课下来,和我预想的还是有一些差距。第一、游戏教学特别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孩子们各个热情高涨,积极举手发言,怎样做到课堂有激情又有秩序,怎样抓住孩子发言中的亮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值得我反思。

第二、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语言的修炼: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语言要言简意骇,不重复啰嗦。要想达到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巧,卓尔不凡的教学风格,我还得继续努力修炼!

篇2:《比较数的大小》数学教学反思

《比较数的大小》数学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册《数的比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品的多少,能用20以内的数序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并已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序(当然中重度除外),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此刻,我反思的是这其中的第一个环节,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以前学习“多和少”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进行比较。现在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而且要用“>”、“<”来表示,是一种感知上的.过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想要过渡得好的关键还是旧知识的迁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和已学的知识衔接起来。

遵循“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我在导入过程中,用了很多实物来演示,让学生说说哪些多哪些少,凭直观观察,就一些中重度的学生也能看出,哪些多哪些少。有了这样的过渡,学生的已有知识又唤回来了,但目的是不仅仅停留在原有认知上,而要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例1是通过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引出两种数量相等。出示例图时,学生都在数是几个,结果我没问多少个,我问:“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轻度的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一样多,都是四个。中重度的学生也紧跟的说出是一样。这对于他们来讲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环节。所以我也没有浪费很多时间去讲解,只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表示两个数相等用等号“=”,如4等于4,写作4=4,读作4等于4。之后,也举了很多例子,再说明几遍。

等到学生基本掌握之后,我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教学例2,认识“>”、“<”。过渡时,我设置疑问,问:“两数相等用等于号,不一样了,用什么符号表示呢?”紧接着,我出示例2图,小鸡和小鸭、三角形和圆形。学生忙着数数,我让他们先不用急着数,用眼睛看看,哪些多,哪些少,这样学生很快就回答是小鸡、圆形多,小鸭、三角形少。为达到教学目标,我进一步讲解:“这就说明他们之间有多有少,不是相等的。那么相等用等于号,不相等用什么呢?不等号有两种-----大于号和小于号。”接着我让学生数数,数后我板书。在我板书后,学生这下都蒙了,不认识这两个符号,不懂得应该怎么样读。借例题我进行一番讲解:小鸡5只,小鸭3只,5只比3只多,所以5比3大,写作5>3。三角形5个,圆形6个,5个比6个少,所以5比6小,写作5<6。讲解完后又带领学生读了几遍。为了让学生记住两个不等号的读法,我又向学生说明:主要看左边,把大于号小于号看成口,左边张大嘴就是大于号,闭着嘴就是小于号。读式子的时候,我指着左边,让学生反复的练习,最后基本能分清楚大于号和小于号了。在分清楚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课堂游戏,我教他们用手势语来判断大于号和小于号。(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然后出示1到9九张卡片,发给九位学生,告诉同学,这九位是数字王国成员中不可少的,他们现在要进行比赛,比比谁的年龄大。你们用手势语来表示,老师分别请两位学生上来,下面的同学纷纷举起手势,刚刚开始可以说是手无足措,都乱了,后来才慢慢适应了。这节课就在游戏中结束了。

目的是基本达到了,轻度学生基本掌握,中度学生初步掌握,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戏这一环节,学生的情绪激昂,他们可能注重的是游戏本身的趣味,而忽视了活动能给他们所带来的认识。还有鼓励做得太少,虽然知道有些学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应该给与表扬,至少参与其中了,不能给予忽视。这节课突出的瑕庇是玩与学的结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有突破的。

篇3: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比较数的大小》是在学生已经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符号表示数的大小,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准确的比较数的大小。学习过程体现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

首先,我再一度备课时设计铺垫复习,情境切入新课。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的顺序和组成等相关知识得到强化,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进一步感受数学符号>、<、=后揭示本节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不过再二度备课时我否定了这一想法,因为本节课的内容相对并不难,我觉得让学生能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更加能吸引学生,让他觉得自己的学习有用。因此我直接用一(1)班有45人,一(2)班有44人,看了这两个信息你知道了什么?由此引出课题。

不过现在再思考我会再修改一下改成两班人数十位不同,就更好了,或者创设情境两班比赛人多的赢,本节课学生通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初步感知比较两位数的初步方法。

其次,在数学活动中,力求通过手势判断、拨计数器猜数游戏等活动调动起学生的一切感官,让学生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达到有效的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

再次,多种学习方式,重视能力培养在练习中分层次逐步加强,通过游戏面向全班,让每一个个人都动手动脑,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设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课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在这次教学中时间的分配没能按预计的合理分配,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浪费了一些时间。

2、学生倾听的习惯还不够,一些学生只顾自己的想法,不善用他人发言完善自己的想法造成自身归纳知识点的效果不理想,今后教学中强化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3、课堂氛围的热让孩子比较浮躁,不及判断妄下结论,最后的开放题就是。还要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

篇4: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大小》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大小》教学反思

《可能性大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里的第二个学习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教材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情境,使学生在大量的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本节课教材主要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游戏为素材,课中我改为摸球,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执教了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要看到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

首先,在学生充分理解了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从听故事引入,让学生猜测黄狗会不会答应狐狸?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抓住了知识的切入点。

其次,在学生已经会用正字进行统计数据,并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亲历试验的全过程,用所学过的知识,总结出新的实验结果。

二、创设有效的,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设计了幸运52的情景,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乐学,善学,并不断地接受挑战。学习情境还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商场购物转奖的'生活情景。并设疑:商家为什么这样设计一等奖呢?你想设计一个这样的转盘吗?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很高。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新课改以来,我们经常看到小组合作,不过有时小组合作多流于形式,今天我们在研究课堂实效性的时候,又有一些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干脆废除小组合作,看到小组合作就觉得就是在搞花架子,其实,必要的小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验,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大量的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并在小组合作中让他们人人有事做,通过分组摸球试验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在小组共同努力下,总结出试验结果,这样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从可能性的存在,可能性的大小,到判定可能性的运用,让学生的生成落实在开放的真实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不回避小概率的发生

在可能性大小的知识中,学生容易产生偏差,例如:在摸球试验中,个别小组摸的是白球数量多,黄球数量少,在教学中我不回避矛盾,让学生明确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有可能的,只是和全班同学的摸球情况比较,摸到白球的次数还是少一些,黄球的次数还是多一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正确的概率概念。

五、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练习中我插如了运用可能性的大小来把成语分类,使学生能根据数学知识理解成语。增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让学生感受到学科之间是相通的。

篇5:《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在孩子认识100以内的数和数的顺序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比较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虽已上好,但留给我学习、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很多。

一、课中鼓励,保护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

一年级孩子好动、好玩,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堂难以调控。针对这一情况,如果你一味地批评,效果适得其反。不妨你改变一下方式,从激励的原则出发,这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在课上,我善于把握时机,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贴切的运用各种激励方法。课堂上,当有的同学回答正确时,我经常会说:你和老师想的一样,真不错!你刚才回答得很响亮,表达得也很清楚,真是好样的!哎哟!你真了不起,我们还没学呢,你就已经知道了,那么大家来猜猜,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的一个猜字,既可以把那个学生先稳住了,又能一下子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各自的思维方式展露出来。这样做不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有时还能够激发他从脑中迸发出另一种独到的极富有创造性的回答。

二、启发运用多种策略的同时适时优化算法

在比较小松鼠和小白兔谁捡的多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到底谁捡的多,为什么?有的说46里面有4个十,而38里面只有3个十,所以 46比38大;有的说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3,4比3大,所以46大 ;还有的说在百数表中,46在38的后面,所以46大,总之学生能运用不同的策略比较数大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启发运用多种策略的同时适时优化算法,在教学时逐步渗透和引导学生用比较简便的方法。

三、多样化的练习,学生乐此不疲。

练习题形式多样,难易程度不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课上,我设计了数字大比拼、猜一猜、写写比比、写数游戏等练习。特别是最后的游戏,每人写一个你喜欢的数,同桌比比大小,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个位是7的把卡片举起来,大于70的数到前面排队,从小到大。实际上这是综合性很强的练习题,把课堂气氛推向**,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篇6:《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册《数的比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品的多少,能用20以内的数序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并已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序(当然中重度除外),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此刻,我反思的是这其中的第一个环节,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以前学习“多和少”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进行比较。现在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而且要用“>”、“<”来表示,是一种感知上的过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想要过渡得好的关键还是旧知识的迁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和已学的知识衔接起来。

遵循“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我在导入过程中,用了很多实物来演示,让学生说说哪些多哪些少,凭直观观察,就一些中重度的学生也能看出,哪些多哪些少。有了这样的过渡,学生的已有知识又唤回来了,但目的是不仅仅停留在原有认知上,而要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上。例1是通过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引出两种数量相等。出示例图时,学生都在数是几个,结果我没问多少个,我问:“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轻度的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一样多,都是四个。中重度的学生也紧跟的说出是一样。这对于他们来讲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环节。所以我也没有浪费很多时间去讲解,只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表示两个数相等用等号“=”,如4等于4,写作4=4,读作4等于4。之后,也举了很多例子,再说明几遍。

等到学生基本掌握之后,我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教学例2,认识“>”、“<”。过渡时,我设置疑问,问:“两数相等用等于号,不一样了,用什么符号表示呢?”紧接着,我出示例2图,小鸡和小鸭、三角形和圆形。学生忙着数数,我让他们先不用急着数,用眼睛看看,哪些多,哪些少,这样学生很快就回答是小鸡、圆形多,小鸭、三角形少。为达到教学目标,我进一步讲解:“这就说明他们之间有多有少,不是相等的。那么相等用等于号,不相等用什么呢?不等号有两种—————大于号和小于号。”接着我让学生数数,数后我板书。在我板书后,学生这下都蒙了,不认识这两个符号,不懂得应该怎么样读。借例题我进行一番讲解:小鸡5只,小鸭3只,5只比3只多,所以5比3大,写作5>3。三角形5个,圆形6个,5个比6个少,所以5比6小,写作5<6。讲解完后又带领学生读了几遍。为了让学生记住两个不等号的读法,我又向学生说明:主要看左边,把大于号小于号看成口,左边张大嘴就是大于号,闭着嘴就是小于号。读式子的时候,我指着左边,让学生反复的练习,最后基本能分清楚大于号和小于号了。在分清楚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课堂游戏,我教他们用手势语来判断大于号和小于号。(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然后出示1到9九张卡片,发给九位学生,告诉同学,这九位是数字王国成员中不可少的,他们现在要进行比赛,比比谁的年龄大。你们用手势语来表示,老师分别请两位学生上来,下面的同学纷纷举起手势,刚刚开始可以说是手无足措,都乱了,后来才慢慢适应了。这节课就在游戏中结束了。

目的是基本达到了,轻度学生基本掌握,中度学生初步掌握,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戏这一环节,学生的情绪激昂,他们可能注重的是游戏本身的趣味,而忽视了活动能给他们所带来的认识。还有鼓励做得太少,虽然知道有些学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应该给与表扬,至少参与其中了,不能给予忽视。这节课突出的瑕庇是玩与学的结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有突破的。

篇7:《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重点是让孩子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难点是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形成数感。学生学习的基础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仔细研究了课本、教参、学习巩固以及名师课例。这节课经历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变得简单的过程。总结下来,这节课的突破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孩子们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过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所以在复习导入环节,我设计了59<68、78>72等两位数大小的比较,让孩子说说比较方法。最后小结,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时,可以想他们在数线上的位置,也可以选择一个中间数做参照,以59、68为例,选60作为参照,59比60小,68比60大,从而确定59<68。也可以想数的组成,59里面有5个十,而68里面有6个十。在次基础上,孩子比较940和189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先让孩子思考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他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二、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

比较940和1899这两个数的大小时,学生很快说出三位数小于四位数这个结论。我没有急于总结,而是启发孩子,你是怎么想的?接下来,孩子说,940比1000小,1899比1000大,所以940<1899。还可以想什么呢?学生说还可以想数的组成,940是9个百,1899里面是8个百。这时我追问,1899是有什么组成的?1个千。1个千相当于几个百?10个百。还可以考虑什么呢?在数线上的位置,这个孩子没有说出来,我给他们点了出来。经历这样丰富多彩的思考过后,我们小结出,三位数小于四位数。接下来,我又引导,你还有相似的结论吗?生两位数小于三位数,三位数小于四位数等等,最后得出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这个比较方法。

三、注重学生参与。

每个知识点的生成,我都让孩子自然参与,自然得出结论。在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后,才展开交流思辨。就拓展延伸这道题,3、0、8、9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孩子们很快得出最大的四位数是9830,最小的是多少呢?小孩子写8309,还有的写3098,这时,我没有急于公布答案,让孩子在消息栏讨论,最后得出3089是最小的四位数。那第二大是多少呢?第二小是多少呢?让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思路碰撞,最后得出,个位和十位互换得出第二大,第二小。孩子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神奇。

当然本节课我也有不足,时间把控依然是我要克服的首个问题。学生想不出来时,有几次没有管住讲的冲动。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篇8:《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目标十分强调“情景性”、“过程性”和“思考性”,在学习方式上强调“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本节课基于新课程的这些理念,设计并实施教学,总的看来效果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好发展和延续。

学生从一开始的情景题产生疑问引发兴趣,虽然有学生说出正确答案,但许多学生的猜测是错误的,教师欲擒故纵,乘势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引领学生开展研究。接着,学生自己创造分数,给分数分类,独立探究分数的大小,学习兴趣开始发展。再进入小组交流与合作探讨,懂的学生兴致勃勃介绍自己的“成果”,有疑问的学生流露的是迫切解惑的神情,小组互帮融在其中,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组织“说”、“画”、“议”、“看”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保持中延伸。巩固练习也产用多种形式,通过“比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潮。最后回访“情景题”,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成就感”,用以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较好培养和发展。

学生自行创造学习材料,并对自己所创造的学习材料进行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小组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其中,具体训练学生交流、互帮、合作探究的能力。汇报讨论时,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看一看等多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辩、看、手”等多种学习能力。多种形式的巩固性练习,使学生不但明其理,而且成其能,把双基真正落到实处。总结评价的过程,培养学生回顾、梳理知识的能力和对自己学习的评价能力。

感到存在的问题是个别学生对多个分数,尤其是其中既有同分母分数,又有同分子分数时的比较,思路上出现错误。在下节课里,应展开研讨。

篇9:《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买东西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本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去商店逛一逛,创设学生熟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由于学生已有整数比较大小知识做铺垫,我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比较商品价格的高低,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达到群体智慧共享。巩固练习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为切入点,创设运动会比赛的情境串,让学生结合跳高、跳远、跑步等运动的真实情境,将多个小数进行比较,去解决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我借助教科书上提供的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创设了四名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的动态画面的活动情境,并让学生根据跳远的成绩排列名次。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使学生感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我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位数多的小数一定比位数少的小数大”这句话对吗?我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整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能主动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虽然也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但我总觉得本节课我上得不够成功,许多地方不够大胆放手,怕学生回答不出来,总是“牵“着学生走。例如归纳“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时,我应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式子,去发现,自己归纳方法,不要每步都启发学生,这样学生学习主体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现代的教育理念是:知识并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构建”。

篇10:《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两个主要内容:

一是学习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用符号表示它们的大小一;

二是结合现实材料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时,立足以下几点:

1、因为本节课容量比较大,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采用谈话导入,学生出题。

2、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

3、充任利用猜数游戏这种紧张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4、“练一练”中的第1题,先让学生结合情境图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第2题是选择的计数单位,需要学生对“十”、“百”、“千”有具体的认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能在较短时间内对多个数字进行比较,并且较准确。

篇11:《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联系小学及课本内容,把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进行系统的概括,体验出两个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⑴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⑵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这两种方法。

在教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时,引入是采用温度的排序。根据常识,学生可以由低到高地排列这些温度,再让学生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可以看到表示它们的各点是从左到右的顺序,由此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的规定:“在数轴上,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在这部分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图形理解这些结论。在讲解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时,采用把两个负数在数轴表示,利用在数轴上的数“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得出“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的结论。从而得出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这节课的重点是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难点是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数大小;这是本节课较难的部分,为了解决难点,特别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进行比较时的过程:

⑴先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

⑵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要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

⑶根据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的结论判断这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上完这节课后,感觉到本节课还有不少地方设计得不好。结合实际,我的反思如下:

从学生完成学习卷的分析,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错,能运用两种方法判断有理数的大小,都能较好地完成A组题。

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过多地推理概括有理数比较大小两种的方法,缺少学生发表自己意见,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机会。

2、教学的预见性还不够,时间控制的不好,学生练习时间不够充分。

3、比较几个有理数大小的时候,学生容易正负数混淆。

4、学生对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感到比较困难。例如:比较—和—。

它既用到新学的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结论,又联系到两个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学生往往只做一次比较,比较完两个绝对值的大小后,就得出结论了。

教学设计的改进:

1、对于难点的处理,可以学生讨论、讲解思路,加强学生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练习方面,多设计几题学生易错的题,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使学生加深印象。

3、习题的设计要更加细心,层次分明。

以上是自己对这本节课教学之后的一些思考。只有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多进行反思,才能得到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篇12:《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我创设生动的情景,用生活中装修买家具的事例来体现数学的生活化,这些生活的情景给枯燥的数的大小比较增加了趣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去。另外,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教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推理出“相同位数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同位数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这些设计都注重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的培养,并使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知识。

本节课同学们都对知识重难点掌握较好,但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时,不能很好地说清重点内容,今后还要加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后还是要多加以练习和巩固。

篇13:《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比较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一方面他们在学习20以内的数时,曾比较过数大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也多次接触甚至亲自解决多这样的问题。但是,究竟怎样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不少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的。课前我认真研读了教材,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课后我的反思如下:

一、课堂中应该渗透的比较数的大小的四种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主题图,知道谁大谁小。

2、通过数数,知道数的顺序,从而知道谁大谁小。

3、数的'组成,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来比较大小。

4、计数器,总结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位。先看十位,十位大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

关于上述四种方法,课本以第四种,通过计算数的数位来比较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比较数的大小的通用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策略:

1、顺口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两位数来比较,十位大,它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

2、学生做练习时,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做对了,就给自己划个小对号。(动静结合,抓住学生注意力。)

三、关于提问的艺术

提问的时候要和数学有关。如问“图上画的是什么?”那是没有意义的,有的学生说是公鸡,有的学生说是母鸡. 如果这样问,“认真观察情景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效果就会好一些。

在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能够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的导入和展开都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这样设计,一方面便于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找准教学起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练习题我力求做到开放且有梯度,主要培养学生的想像、猜测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篇14:《比较数的大小》的教学反思

比较数的大小,对孩子们来说都有自己的经验。

能有条理说出自己比较的方法很重要,所以,这节课,我紧紧围绕“在数学学习中,讲清方法很重要”,引导学生把比较的方法讲清楚,以讲梳理思考的条理性。

在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时(如下图),出现了下面一幕:

师:谁来说说你写了哪三个数?

生:14、24、34。34最大,14最小。(师板书:14 24 34)

师:还有谁愿意来说说?

生:34、44、54。(师板书:34 44 54)

师:这里最大的是——

生:54。

师:最小的是——

生:34。

师:怎么刚才34是最大的,这里却变成最小了呢?

生:因为和14、24相比,34是最大的数,但是和44、54相比,34最小。

师:看来,比较一个数的大小,不能只看这一个数,还要看看和他相比的数!

学生们举的两个例子很巧,正好把34处于两个极端。我抓住这个素材,让孩子初步体会数大小的相对性,简单一比,学生初步感悟,挺好的

篇15:《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一、课中鼓励,保护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

一年级孩子好动、好玩,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堂难以调控。针对这一情况,如果你一味地批评,效果适得其反。不妨你改变一下方式,从激励的原则出发,这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在课上,我善于把握时机,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贴切的运用各种激励方法。课堂上,当有的同学回答正确时,我经常会说:你和老师想的一样,真不错!你刚才回答得很响亮,表达得也很清楚,真是好样的!哎哟!你真了不起,我们还没学呢,你就已经知道了,那么大家来猜猜,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的一个猜字,既可以把那个学生先稳住了,又能一下子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各自的思维方式展露出来。这样做不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有时还能够激发他从脑中迸发出另一种独到的极富有创造性的回答。

二、启发运用多种策略的同时适时优化算法

在比较小松鼠和小白兔谁捡的多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到底谁捡的多,为什么?有的说46里面有4个十,而38里面只有3个十,所以 46比38大;有的说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3,4比3大,所以46大 ;还有的说在百数表中,46在38的后面,所以46大,总之学生能运用不同的策略比较数大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启发运用多种策略的同时适时优化算法,在教学时逐步渗透和引导学生用比较简便的方法。

三、多样化的'练习,学生乐此不疲。

练习题形式多样,难易程度不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课上,我设计了数字大比拼、猜一猜、写写比比、写数游戏等练习。特别是最后的游戏,每人写一个你喜欢的数,同桌比比大小,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个位是7的把卡片举起来,大于70的数到前面排队,从小到大。实际上这是综合性很强的练习题,把课堂气氛推向**,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篇16: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会比较数的大小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中的电器都有什么?使课堂中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说出家中电器的名称后,看图获取有关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的想知道电器的价钱、有的想知道电器价格间的关系、有的相知道电器的价格打几折,学生们纷纷踊跃的提出各式各样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于是就展开各小组的学习: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时说明比较的方法。因为本课学习的内容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十分接近、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在交流时情绪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得到比较数大小的方法也很多。当我看到学生自己总结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后感到十分高兴,充分的体会到联系实际的好处。可是高兴了没多久,让人烦恼的事就出现了。原来学生们在练习时不但速度比较慢,而且出错的频率也较高。这让我十分的不解,为什么会这样呢?就这样一节课结束时,完成的练习题还不到我设计的一半,这可如何是好?课间的时候,我带着疑问相平日里学习中等的小文询问

由于我和学生的关系较好小文就毫不犹豫的告诉我“老师,不是我们没学会,而是一看到题不知该用什么方法好。所以我们就一种一种的想,等想到合适的方法后用到的时间就长了。”

听到小文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只顾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了,忘记了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当学生们说出了多种多样的比较方法教师在给予充分的肯定后,如果教师在这时适时的引导学生归类总结比较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当数位不同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当最高位不同时该怎么做、相同时呢?使学生能够分类别的巩固比较的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是这样处理的话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适时的、恰当引导、总结也很重要。教与学都很重要不能顾此而失彼,所以应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总结、引导,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摆正、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关系,才能取得让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篇17:《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本周二,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本节课我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课前精心制作了课件。从学生介绍家人的年龄引入课题。通过课件展示并讲述了一个海边小动物拾贝壳的情境导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设计疑问,请小朋友来做一次小裁判,比一比到底是谁拾得多来,通过学生的充分交流和讨论,让他们自己初步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将这个问题提升为数学问题:其实比较谁拾得多,就是要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从而总结提炼,从几个练习中总结出,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要先比十位,十位上大的这个数就大,十位上小的这个数就小。接着,又抛出问题:比较53和56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时候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这个时候就要比较个位,相机得出结论:十位上的数相同时就要比较个位,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最后是教授比较100和其他两位数的比较,通过一句简单的话:“100是百数表中的老大”让学生一下就接受100比其他两位数大。最后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来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比较数的大小。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学生也基本都能跟着思路来转,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考虑的不是很周全,比如,其实上完课后就发现,其实整节课如果用这个海边的故事来贯穿全课,应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至于略显枯燥。由于是上公开课,很担心学生的回答会出乎自己的意料,无意之中其实一直在带着学生朝着自己预想的目标进行,所以显得有些僵硬。比如在学声回答100比98 大的时候其实采用了很多很好的方法,虽然心里明白,但是还是觉得这些内容只有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接受,所以并没有去直接肯定,后来想想其实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对于孩子大胆的、精彩的发言,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即便有学生接受有困难,但至少,大部分还是能理解的。其实课堂是活的,往往会有很多的“意外”,学生是主体,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路是完全开放的,这个之后我们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应该肯定他们的好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大程度的发展,而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

课后,很多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我想这些都将是我成长的奠基石,我会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篇18:《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教师借助教材上提供的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创设了四名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的动态画面的活动情境,并让学生根据跳远的成绩排列名次。由此引出新课,使学生感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地迁移作用。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位数多的小数一定比位数少的小数大”这句话对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篇19:《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周三教研活动,我们有幸观摩了黄爱华老师执教的《数的大小比较》,给我的最大的冲击是,这是数学课吗?一节形式上不是数学课的数学课,却让我看到了老师与孩子的真正平等,老师课堂上的机智,老师为每个环节精心的安排与预设,老师关注了孩子的心理变化引发的行为变化,抓住一切可教育的点,形如流水般让课从容大气。不是为了上出《数怎样比较》而单列的数学环节,每个问题的出示,每种方法的引导都是经过考究的,看似任何的方法思路都是按照学生说的去发展,其实老师却始终握有提纲挈领的主导权,老师的评价也很到位,对每一种说法老师总能找到这种说法存在的理由,并通过假设、猜测等让学生体悟到那种说法是我们的学习主线。

课从开始到结束都关注到了孩子的情绪,你高兴吗?你选择我讲还是边玩游戏边学?你有什么体会?这些问题贯穿于整堂课,让孩子们明确自己是课堂的主角。

课堂不仅学习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注意的问题,还能时刻让学生处于思考的'巅峰,为了赢,为了集体的荣耀,猜测,辩证,对于数的可能性的你猜我辩,一次次思想的冲突又一次次的让思路明晰。学习让孩子变得睿智快乐。

在9的处理上足见老师的细心考虑的周全,一队正直的为对方的9辩解时,老师大张旗鼓的为她喝彩,让她觉得自己虽败犹荣,给学生奠定了厚厚的品德基础。

学习黄老师对课的设计从大出设想,从小处落实,眼高手不低;学习黄老师与孩子真心以对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变化,学习黄老师不急不躁娓娓道来,激情满怀的洋溢在每一节课堂上。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的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捆小棒》说课稿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万数》的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与复习的复习计划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到八单元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整理19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说课稿2024-01-12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22-10-18

三年级上册认识教学反思2023-11-09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05-03

三年级数学上复习计划2022-04-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的认识和加减法》2022-04-30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05-08

一年级认识6至10教学反思2023-12-16

有余数除法例1,例2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2023-06-24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2024-01-1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