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1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我在这节课上继续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体会来理解课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感悟句意的能力。比如: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觉得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麻雀?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从书上找出相应的词语谈体会。通过读书,有学生认识到:小麻雀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是一只从树上摔下来的小麻雀;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这些内容都能从书本上找到相应的词语,而后我在进行归纳整理,进行总结。以此来训练学生抓关键理解词句的能力。
2、我又引导学生结合书上句子,理解猎狗的形象,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做法。虽然,学生用找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理解体会还很生疏,但是,从这节课我能感受到学生有进步的,我相信,在进行一点时间的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会逐步提高上来的。
3、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本课老麻雀全力保护小麻雀的爱子之情是令人震撼的。动物界能有如此令人敬佩的情感,我们人类则更应该拥有。为了让还不太懂得关爱别人的学生受到爱的触动,能体会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爱,也能学会去关爱别人,我在教学的最后,(在学生知道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之后),引导学生找自己身边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从而触动他们,让他们从文本中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感受爱的伟大,从而教育他们要学会用爱去关爱别人。
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注意指导朗读,当学生难以进入情境时,我根据作者的描述,让学生想象小麻雀的幼小无力,猎狗的凶狠庞大,老麻雀的英勇无畏以及它们的动作和神态。在感受的基础上再朗读,效果显著,进步很大。我与学生一起感受:从“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感受小麻雀的可怜、无耐与孤单,正如连堂所说:“此刻,它是多么需要妈妈呀!”从“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中感受猎狗的庞大、凶猛,从自己的对比中感受老麻雀的弱小。从而体会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所需要的那种勇气。
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同时,还应该注意教师的常用语要加以规范。这些足以说明在教学中我存在的一些问题,还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2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课时。教材从动物的运动方式──“空中飞”入手,对昆虫与鸟类两大类动物进行探究,在观察比较“蜻蜓”与“麻雀”等动物个体身体结构的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昆虫”和“鸟类”的概念。在教学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1、开课需要精心的导入
蜻蜓和麻雀是农村孩子非常熟悉的小动物,但是孩子们平时很少将这两种动物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因此,上课导入时,我以“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们?”为突破口,将两种动物有机的放在一起,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及时提出问题,产生任务驱动:蜻蜓和麻雀都会飞,为什么蜻蜓不是鸟,而麻雀是鸟?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为后面的探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观察需要合理的顺序
观察、比较和记录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序观察是比较和记录的前提。在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动物时的顺序:先观察整体,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引导学生留意以下明显特征:身体表面(鸟有羽毛)头部(眼睛、蜻蜓的口器、麻雀的喙和蜻蜓的触角等)、足(蜻蜓三对足、麻雀一对足)等。观察中要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如把蜻蜓的腹部认作是“尾巴”。
3、探究需要明确的方向
学生在观察蜻蜓和麻雀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确认探究的方向,只有明确观察的目标,学生的探究才能有的放矢。在观察中,我请学生认真地观察它们身体的某一相同的部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将探究活动做得更加细致、更加充分,使学生对两种动物外形的认识由部分走向整体。
4、课堂需要宽松的氛围
上课、交流或评价时,我尽量言语简练平和,多用探讨、商量的口吻于学生进行交谈,师生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加各项观察活动,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自主地探究、比较、记录、交流,亲历探究过程,充分体会探究的快乐。整个课堂气氛活泼,学生活动自由,敢想敢说,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在这堂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形成昆虫和鸟类的概念时,应该抓住概念,及时拓展,告诉同学们动物除了鸟类和昆虫以外,还有其他类的,学生思维就不会局限于动物只有鸟类和昆虫这两大类错误的意识里。这些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加强。
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3
先说课,再上课,然后教后反思。说实在话,中小组织的这次青年教学比武活动搞得真是实实在在,教者没有哗众取宠,组织者也没有留于形式。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通过活动对我帮助也很大。在这儿,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简要的回顾与反思。
首先,对学生的了解。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完全陌生,一堂课下来,觉得要上好一堂课,在上课之前应该对所教学生作必要的交流了解。今天,在这个方面,自己感觉做得欠缺。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执教老师必须要考虑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等。课前“闲聊”,我本想让学生背诵古诗,然后教师小结,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后来临时改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话:你最喜欢上什么课?尽管是课前谈话,我觉得这个话题较好,学生有话可说。这样在说话过程中师生关系就能渐渐融洽,为课堂教学的正式进行提供了比较的氛围,也为课堂教学作了一些铺垫。
其次,关于谈话揭题。在说课的时候,我也提到,一开始,我想以学生秋游动物园,见到自己哪些喜欢的而有趣的动物作为话题导入:有一只并不起眼的麻雀……;后来,又考虑以韩红的歌曲凄凉的《天亮了》引入,担心歌曲会“喧宾夺主”,因此,最后根据《麻雀》一文作者写于1870年左右,距今约130多年的时间,结合本文揭示的人文内涵给人的启迪等方面考虑,决定用谈话导入:有一只麻雀它已经活了130多年了,你相信吗?作为话题导入。课堂实践下来,我觉得还是达到了我的预设要求,这一话题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同时也为后面的主题揭示作了一个铺垫吧。在这里同时也暴露了自己在备课过程中一个疏忽的地方,那就是既然提到了麻雀活了130多年,那我应该事先准备一些有关动物寿命方面的信息。特别是麻雀,一般情况下能活多长,以此来显示本文麻雀的不一般。
第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我觉得初读课文时,对学生初读课文的要求不能太多。因此,我在一般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这一次在读的要求上,我稍作调整,提醒学生读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感受及心情变化,这是为下一教学环节(品读第4、5自然段)作准备。对于这一要求的调整,在课堂实践中,我觉得应该是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有意识地抓住一名叫陆玲玲的学生,这位学生的读的过程中,在遇到读不准的字词时,能自觉地查阅字典。我结合本文中“摇撼、嗅、扎煞”等词语的教学,教育学生,预习课文要养成认真朗读的习惯,在读不准的情况下,要不怕麻烦,能运用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这样一个教学临时处理,对陆玲玲,对其他的学生都是有益的。当然,在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我也发现自己缺乏必要的点评及朗读指导,这在后面的理解阅读过程中同样体现出来,这应该是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应努力之。对课文内容的整体了解,我着重通过简要的板书来体现:
从而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说到板书,上完课才知道,在板书设计上,还有一个大大的,红红的“爱”字没有及时进行板书。这大概是紧张的缘故吧。同样是这个原因,在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后,为了渲染气氛,结果在课堂上,我把准备好的几句铺垫的导语给遗漏了,这些导语是这样设计的:为了可怜的小麻雀,尽管猎狗虎视眈眈,可敬的老麻雀还是毫不犹豫地飞了下来,落在了猎狗的面前;为了可爱的小麻雀,尽管猎狗凶残成性,勇敢的老麻雀还是无所畏惧地飞了下来,落在了猎狗面前;为了自己的可怜又可爱的孩子,尽管猎狗如怪物一般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可伟大的老麻雀还是不计后果地飞了下来,落在了猎狗面前……
第四,关于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词句,细读感悟。课堂教学下来,总体感觉比较凌乱。教学设计本想抓住:“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等句子展开,教师点拨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教师总结:老麻雀后悔吗?老麻雀有拯救自己孩子的能力吗?没有。因为谁都知道,面对它的是一只庞大的如怪物般的猎狗,跟猎狗斗,这无疑是以卵击石。虽然这样,为了小麻雀,老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准备着一场力量悬殊的搏斗,准备着一场没有悬念的搏斗。多么可敬的老麻雀,多么伟大的老麻雀,为了自己的孩子,老麻雀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包括自己的生命……结果教学中,这一重要环节,没有把握好。品读文章,给人的感觉大概是蜻蜓点水;同时也没有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我想这应该是我今后课堂上努力改进的重要方面。
最后,关于说话片段的设计。“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冷场”,我当时挺纳闷:为什么学生会说不上来呢?后来我发现,在出现说话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的能力,降低难度,让说话内容逐个出现为好。这改动虽然是较小的,恰恰说明我在备课时还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上好一堂课,真的不容易。通过这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我觉得平时应克服“眼高手低”的习惯,踏踏实实,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4
如果说教学是一种实践,那么公开课就是实践的检阅。九月来到径河小学,经过多次的听课学习,我也有幸能够得到专家的指导,上了来到小学的第一节公开课。
本次公开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五单元《16麻雀》一文的第二课时,本单元为习作单元,单元要素包括两个:
一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二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首先从教案设计上,教学目标明确,围绕单元要素设计教学流程,流程清晰。整个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关注学生过程的指导和方法的习得,并且将理解内容、学习表达、体会情感和感悟形象融合在教学环节之中,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要素。另外,在板书设计上也花了一定心思,能够从板书上了解写清一件事需要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总体来说,教学过程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基本规律,做到了流程清晰、教学过程规范。
但是,本次教学活动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日后改进。首先,在教学时,由于紧张语速偏快,以后要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另外,习惯重复学生的回答话语,这是不必要的。在设计教案时,教师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为基础,去设计教学活动的`,复习环节可以适当减少,太过简单或者重复的提问可以省略,这也导致在课时划分上不够明确,有些是在第一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课时仍然花费了时间。比如,“猎狗”不是教学重点,可以简略的讲。其次,由于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教师的话语体系需要发生改变,整个话语体系需要围绕“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这样也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体系,知道本单元的重点。最后,可以采用设计学习清单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总体来说,本次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收获很多。当然,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也会在日后的学习以及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争取每次都能进步一些,再进步一些。
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5
五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一课《小麻雀》,出自于高尔基的一篇童话。主要讲述了小麻雀普季克自作聪明、天真可爱、不听妈妈的劝告从窝里掉下来,在妈妈奋不顾身地抢救下,最终学会飞的故事。这篇童话比较适合孩子们阅读,从文章中大多能够体会到那种麻雀妈妈伟大的母爱,特别是分角色朗读,同学们能够尽量体会小麻雀普季克、麻雀妈妈的语气和心情去有感情地朗读。
整体反思本节课,我认为刚刚与假期结束回归课堂的学生上的第一篇课文,学生与教师之间适应的不太好,特别是一个假期的生活,好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变得暂时有些拘紧,放得不够开。如朗读课文时举手展示的不够充分,再如理解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大多学生回答的比较浅显,声音也不够自信。两节课时进行一个比较,第二课时就比第一课时学生的整体表现要略好点。
本堂课成功之处:
一是透过童话的文本,紧紧抓住文本的语言,通过反复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逐渐体会到麻雀妈妈与小普季克的形象特点。学习1至13自然段,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得出了普季克是一只自作聪明、天真可爱的小麻雀,妈妈反复耐心的劝告体现了麻雀妈妈对于小普季克的关爱。学习第14至19自然段时,学生被麻雀妈妈奋不顾身的伟大勇敢的母爱所震动,在教学时我紧紧围绕着课后第二小题,让学生反复朗读加点的词语,深入体会麻雀妈妈的心情以及为什么妈妈要这样做。学生在感受麻雀妈妈的母爱时,也为小普季克终于学会飞而感到兴奋。
二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童话里边有不少的母子对话,这些对话既体现了妈妈对于孩子的关爱,也流露出了小普季克天真可爱、自作聪明的个性,所以在教学时我始终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尽量朗读出不同人物形象的语气和心情,当然也相机穿插了师生合作朗读,让学生加深对形象的认识和了解。
三是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在第二课时,根据文本内容我适应地予以拓展,提出了一个较有挑战性的问题:“普季克得救后,他会对受伤的妈妈说些什么话呢?课文中只用他的高兴、鼻子酸酸的这一复杂的心情来概括,同学们能否帮助高尔基将小普季克的语言描述出来吗?”我想这是本堂课的高潮,也是本节课的亮点。班里平时较调皮的戚加恒第一个举手回答说:“小麻雀会对妈妈说,妈妈,都是我不好,我不应当不听妈妈的话,现在妈妈的尾巴受伤了,对不起!”我立即扮作麻雀妈妈回答到:“孩子,为了救你的生命,妈妈丢掉了尾巴,我是情愿的!就算是我的生命我也会毫不顾惜!掌声送给加恒。”掌声引爆了较为沉闷的课堂,冯佳琦第二个站起来回答道:“妈妈,是您救了我的生命,我会好好爱您的!”我又立即扮作麻雀妈妈回答说:“普季克,挽救你的生命,那是我应当做的,相信每个妈妈都会这样做的!我也会爱你一生的!”掌声再一次响起,好像是送给我们俩的。班里的读书小才女刘孟佳第三个站起来回答说:“老师,我能说反面的吗?”我充满疑惑的点了点头,孟佳接着说:“妈妈,您为什么这样傻呢?您丢掉了尾巴,可是我依然会飞了,飞到了安全的窗台上!”面对这一反面的回答,我思考了片刻,扮作麻雀妈妈回答到:“孩子,我愿做一个永远爱你的傻妈妈!如果妈妈没有奋不顾身地扑下来去救你,说不定你早就命丧猫口了!妈妈为你争取了会飞和脱险的时间呐!”掌声再次热烈的响起,看到孟佳那认同的笑脸,我的心里也变得了欣慰了许多。
本节课的失败之处,限于时间的问题,原本想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与父母争吵的一件事,从中感受父母的伟大平凡的爱,当我看到孩子们那羞红的脸,再加上我讲了四年级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母亲的呼唤》,学生都已陷入了沉默中,故本篇课文没有很好地拓展,今后教学还应当尽量地予以拓展。
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6
《麻雀》主要讲了一个麻雀妈妈为了救小麻雀而与猎狗展开的激烈的斗争,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本文的教学重点有两点:一是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二是在对比描写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按照厘清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
随后,我回顾了整堂教学,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要内容的理解给予学生的范句太宽泛,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2、猎狗与小麻雀的对比教学时间过多,而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老麻雀与猎狗的对比教学上。
3、对于老麻雀的描写句子体会不够深入,应由句到词,抓住关键,层层突破。
针对以上不足,我想在不断改进中,我更多的应该给予学生一种学法指导并能迁移运用。本篇课文重点在于老麻雀和猎狗的对比,而这对比中又把大量的笔墨放在老麻雀的描写上,有动作的,心理的。是否我可以在教学中进行相关动物描写的学法渗透,让这篇阅读教学指向一定的写作。课虽结束,但留给我的亦是诸多的思考……
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7
《麻雀》一文比较短小,但意蕴丰富,耐人品味。如果按常规教法,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不易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丰富感情。为此,我打破常规的教学程序,主要设计了与课文内容有内在联系的两个问题,创设了一个特定的情境,并由此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与这一情境,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这两个问题是:
(1)这个故事主要分为几部分?
(2)为什么说母爱是伟大的?
一个情境是:作者、老师、学生的感情熔为一炉。
第一个问题,是依据《麻雀》所在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一要真实,二要具体”设计的。而只要对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了。第二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中心而设计的。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学生就可以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从而达到对课文主要内容及思想意义的深入把握。所要创设的情境,有一定的难度和坡度,但这恰如摘苹果,跳一跳,学生可以够得着。这样的“苹果”吃起来才格外有滋有味。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就犹如将学生带进了彼地彼境,感触更深,体会更深,理解更透,兴味更浓。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和创设一个情境,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追踪”情节,进行观察。
课文以“我”为线索,生动形象地叙写了“我”的所见所闻,从而勾勒了一幅感人的画面,写成了一个情趣横溢的故事。开始,我并没直接提出问题,我想设好“铺垫”,创造好条件。小学生对故事感兴趣,对感性的材料易接受。故事情节的小有波澜以及内容的生动性,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有声有色地复述故事等方法,很快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学生大多处于无意记忆的状态里,但由于兴味盎然,都比较容易地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这一步走得比较容易、顺畅。我顺势提出第一个问题,让他们通过思考——讨论——发言的办法去解决。尽管给故事分成几个部分难度并不太大,但却具有了一定的理性色彩,因为学生要对有趣的故事与感性的材料进行分解与综合,要基本弄清其间的逻辑联系。通过学生的努力,他们基本弄清了故事的几个层次:“我”发现可怜的小麻雀
——猎狗威胁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猎狗走开。小学生还没有学习故事情节的基本要素,但他们却能从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这其实是他们“追踪”情节,进行观察的结果。这一个问题的解决,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前提与基础。
二、从正侧两面突破重点。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对老麻雀爱小麻雀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可以说对母爱的伟大有了一定的感知,不过,认识并不深入,也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于是,我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母爱是伟大的这个问题好答又不好答。说好答,只要说老麻雀为了救孩子不顾死活就可以;但我不让学生作这种笼统的答案,要求他们一要联系上下文,二要说具体。这样,就涉及到课文中心内容,又有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让学生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去考虑。正面写比较容易理解,我让学生重点抓一句话:“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前一个分句是写老麻雀之所以飞下来,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崇高的母爱;后一个分句是写老麻雀明知与猎狗力量上的悬殊,但“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母爱的力量。这一句是对老麻雀母爱的总括性的议论,也是文章的中心句。至于正面的形象性的描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只是问题的一面。而另一面——侧面写也十分重要,它是通过对猎狗的退缩的描写,来突出母爱力量的伟大的。至于猎狗为什么退缩,这并非一般学生一两句话所能说清楚的。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讨论,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1)猎狗害怕了;
(2)猎狗没想到老麻雀这么勇敢而犹豫了。
究竟哪个对我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再去读课文,体会:当猎狗要吃小麻雀时,作者用了“慢慢地”这个词,后来猎狗后退时又用了“慢慢地”,这前后两个“慢慢地”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反复推敲,充分讨论,最后一致认为:“第一个‘慢慢地’不光指动作慢,还说明猎狗很凶恶,在小麻雀面前显得那样漫不经心,因为它知道麻雀终究是自己的猎物。而后一个‘慢慢地’则是因为猎狗‘没料到’而‘愣住了’,它并不是害怕,更不是屈服了麻雀的力量,它是被老麻雀的勇气慑服了,犹豫了,不由自主地后退了。”猎狗是凶猛的,对小小的麻雀本来不屑一顾,但猎狗退缩了,这难道不是麻雀的母爱所产生的巨大的力使它慑服了吗这样,再联系正面所写,学生对母爱的伟大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也就是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比较深入的把握。
三、体会感情,进入情境。
在以上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感情之水已在流淌;但是,学生还没有完全步入情境,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因此,我还想在作者、教师、学生的感情熔为一炉方面下点功夫。我觉得,老师和学生不能是冷眼旁观的看热闹者,而应同作者的情感熔为一体,同书中的人物命运相维系,学生应是书中的一个重要的有丰富感情的角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观察事物与体会“母爱”以及感受作者情感联系起来,通过“我”为线索之“形”,体会作者情感之“神”,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而尤为重要的,则在于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熔为一炉,构成一种和谐的美,在这种美的陶冶中,使学生受到道德、情操的教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根据作者的描述,让学生想象小麻雀的幼小无力,猎狗的凶狠庞大,老麻雀的英勇无畏以及它们的动作和神态。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我”,使他们置身于课文意境之中,进行思维的“再创造”,变作者为自己,动之以情。同时抓住作者感人至深的情节描写,使学生从作者对小麻雀“无可奈何”的描述体会到“我”的怜悯之心;从“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露出锋利的牙齿”体会到“我”的担忧之心;从老麻雀“绝望地尖叫着”,“发出嘶哑的声音”体会到“我”的紧张之心;从“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体会到“我”对老麻雀的赞美之情;最后从“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体会到“我”为之深受感动之情。这样,麻雀的生命攸关维系着学生的情感,作者的忧恐释然也与学生的感情注入同一渠道,教师感情的曲折幽微也与作者、学生的感情同步。师生在感情的交流与熔汇中进一步体会到“母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战胜一切懦弱、恐惧甚至死亡的威胁,从而认识到“母爱”的崇高与伟大。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美感的教育,认识得到升华,思想得到净化。
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8
一、教学常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听懂不同的音乐口令,如上行音阶起立,下行音阶坐下等等。学生基本能做到听到音乐就坐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发声练习的时候,我邀请同学们搭趁音乐的小列车,用LU来演唱,但是提要求的时候不够明确,导致一些同学在演唱时没能按照要求来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把每一个要求落实到位,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明白做什么和怎么做。
二、教学效果。整节课下来,基本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能完整演唱《小麻雀》并通过动作感受小麻雀生动的形象。但是在教唱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第三句歌词“见了小朋友”,部分同学没能把三拍唱足,还有休止符的停顿等细节的处理,仍需改进。
三、教学设计。本节课的环节设计比较适合二年级的学生,熟悉旋律到选择列车、动作模仿到歌曲学唱,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是疏忽了课堂中的机动环节,完成教学内容后,还有余多的时间,只能用来表演唱和比赛,不免有些浪费。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时间,以便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四、教学评价。这是我比较薄弱的环节,当学生给出正确的答案时,我没有及时地给予正面的评价,没有及时的鼓励学生,建立起学习的积极性。感谢各位老师对我提出的建议,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必须注意和改进的地方,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富有童趣的夸奖和积极正面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我第一次进行随堂上课,不免显得有些紧张,课堂中时常出现忘词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自己对教材的生疏和教学经验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我要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还要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取长补短,争取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9
《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当我们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时候,我发现“亲子之情、动物及人间的亲情与爱”才是本文一个最光辉的亮点。但是,这并不是作者明确地写出来,明白地告诉我们的。我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产生疑问又在读中解决问题。当我和学生都投入到动人的故事中时,我临时加入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想想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还能换什么词?这是一个思维的扩展,也是一个说话的练习。
在此之后,我又引导学生结合书上句子,理解猎狗的形象,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做法。虽然,学生用找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理解体会还很生疏,但是,从这节课我能感受到学生进步的迹象,我相信,在进行一点时间的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会逐步提高上来的。课是上完了,但它还留给我一个思考:我在课堂追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我不又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文中“爱”的种子在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心中引起共鸣呢?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爱”当中,但是,他们恰恰又是不懂得“爱”,更不懂得给予别人“爱”。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利用各种契机,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等,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敬意与爱意。
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10
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明确提出“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组课文和习作例文也都都是重点围绕这个重点来训练的。
《麻雀》这篇课文,课后习题“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因此,我也在教学中,有意进行引导和训练。
在事情的起因环节,我给了了学生一个问题:猎狗发现了一只怎样的麻雀呢?哪些词、哪些句子告诉你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可怜、无助”……孩子们一番热烈的发言后,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这一部分内容,加深对小麻雀的印象以及故事感受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是整个课文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让学生自己读第4、5自然段,同座位交流: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我给了提示,让他们标记处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词,很快,他们激烈讨论。在请学生回答时,学生找打老麻雀像石头一样落地,孩子们感受到老麻雀的急迫和救子心切,于是我请学生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老麻雀的心情,高低起伏,模拟老麻雀的焦急……“挓挲”、“尖叫”、“掩护”,他们又找到这些动词。我和学生重点讨论“挓挲”的意思,感受老麻雀做好搏斗的姿势。随后,我请学生有感情朗读,继而进行填空训练,让他们根据提示,填写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这一部分脉络。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揣摩了老麻雀的心理,以及它为救孩子,奋不顾身,由此而体现出的母爱伟大……
“事情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小麻雀获救了!”在学习完这些内容,我让学生回答课后第一个问题,他们争先恐后,抢着要说出答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他们初次接触的知识点,但是并没有少见而无话可说,重点还是要老师加强引导。
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11
有人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每次上完课在反思的过程中,总感觉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特别是《与众不同的麻雀》一课,让我感触颇深。
一、取得成功之处: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字、词。如“群”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注重了成语的积累,“悄”字运用做动作方法进行识字,“妨碍”一词让学生利用换词的方式去理解,“谴责”用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总之,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方法识记生字,而且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了解字义,达到随文识字的目的。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把句子读通、读顺,这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在感悟课文部分,我采用以多种方式读,齐读、指读、分角色朗读等来感悟课文。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目的。
3、理解“小麻雀的与众不同”的过程渗透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师的一个个问题,牵动着学生的思维,适时的描述,细致的观察与体会,无不为突破本课的难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小麻雀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做法,不为他人的言行所左右,最终救了朋友的性命。结尾处:如果你是被救的小麻雀你想说点什么?从故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利用这种的练习方式,不仅突出了学生对小麻雀的敬佩,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不足之处:
通过今天的教学,感受到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炼,情感不到位,没有能完全的投入的课堂的情境。而我的这种状态直接导致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未能融入情境,学习不够积极。
如果让我再一次教学这一课,我将让学生更充分的读对话,教师少讲,真正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
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12
读了屠格涅夫的《麻雀》,我确实被老麻雀那种伟大的母爱精神所感动。我反复地思索着:小小的生灵竟然有人性之爱?!我选择了本课上研究课,就是因为感动。课堂伊始,从“课文动画,激情导入”到“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到“细读感悟,合作探究”再到“精读课文,感悟思想”的每一个环节,无一不是为了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设置的。在教学的同时,我注意体现以下两点:
一、充分读与学会评价读。
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由于语言文字隐喻性很强,许多词汇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体验而无法表达,有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的是“尽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使符号化的文字被重新贯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赋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为了提高学生评议朗读的质量,教师应相机教给学生一些评议方法。比如:评议别人的朗读时,先评优点,再论不足;先看是否做到正确流利,再看感情处理;从整体效果到局部语句;先自己读一读,与他人比较后再作评议;根据语句的意义,评议朗读时轻重缓急、语气语调是否恰当;推敲重点语句,从而确定朗读时重音、停顿等是否合适,等等。掌握了评议的方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才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自主实践,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语)。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学《麻雀》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从找老麻雀、小麻雀、猎狗的特点,到发现老麻雀救小麻雀时的矛盾的表现,再到体会“一种强大的力量”。整个过程,老师仅仅起到点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部编四语上麻雀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部编版灰雀教学反思2022-12-04
部编版九下语文教学总结2023-06-09
部编版四上语文知识点2022-11-23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023-04-30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知识点2023-06-29
四年级《蝴蝶的家》教学反思2023-10-20
部编版初一语文个人工作计划2024-01-31
部编版第一册语文拼音知识点2023-03-28
部编版是人教版吗2023-10-19
有教无类教案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