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共18篇)由网友“blu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商不变规律教学反思
商不变规律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的时候,我让学生经历了探究规律――验证规律――抽象概括规律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方法。总体来看,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已有了很好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整个教学内容,到后面规律的得出,学生掌握的`还好;学生语言的综合,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总体看还是比较顺其自然。可到最后简便计算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我想是不是需要压缩一下在前半段规律发现的教学,因为在规律发现,举例的时候,只要举两三个列子就可以了,而不是顺着学生的思维继续下去,那么我想本堂的教学任务就能完成了,而且本堂课的深度也会加深,比如在详细讲同时扩大几倍的时候,而在接下来讲除法的时候,可以加快速度,让他们比较后直接总结规律,而不需要像乘法一样的,最后再总结规律,讲0的排除。
那么再用节约下来的时间讲简便计算,那这一节课可能就比较有秩序,深度也会加深,而且数学的课堂效率也会增强。
篇2:《商不变规律》教学反思
《商不变规律》教学反思
今天课一开始,我先复习了积的变化规律,而后再提出今天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来研究商的规律。马上就有学生说是商不变的规律。我抓了了问:那么商不变规律究竟是什么呢?谁来说一说。学生嗫嗫不知如何表达。于是我说: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吧。
一、给出一个模式
出示了书本例题的题目,是8400÷40=210.我接着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一个数,商会怎么样。看到学生明显没有明白题目的意思,为了避免学生探究的时候漫然无目的,我给了一个示范,是
8400÷40=210.
(8400÷4)÷(400÷4)
=2100÷100
=210
得出商没有发出改变。
接着让学生依照老师的模式自己来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一个数。学生有了模式,明白了自己应该去做什么,探究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到最后,让学生自己用语言来总结商不变规律的时候,语言都是十分流畅的。
往往我们的学生不知道老师的`要求,不知道题目如何去下手时, 那么,这时候就让我们给出一个模式,规范他们的思维过程,规范他们的探究道路。
二、适时的比较,明确一些难点。
这是一个教学环节:
师:商不变规律是什么?谁来表达一下。
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上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生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师:小黑板出示书本的定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问:和你们概括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多了0不变。
师:为什么要把0排除在外呢?
相机说明0:0乘任何数都得0,而0作除数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商不变规律在碰上0时无效。
0除外这一点很多学生都不会太注意,但这的确是一个要提醒学生的地方。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总结了商不变规律之后,应该说总结得还是很到位的,我顺势出示书本上的规律,让学生把自己的语言与书本上的语言进行比较,并说明0的特殊性。在这样的观察、比较、分析、运用过程中,学生们也都对0除外这一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表象,并且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体悟了一把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慎密性。
篇3:《商不变的规律》数学教学反思
一、直入主题
课本提供了一个“联合收割机收割工作”的教学情境,计算工作效率。直接从计算引入课题。
这样的引入,学生能直接切入主题,并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隐含在算式中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时,不对学生的发现加以限制,而是及时引导学生验证、反思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肯定自己的成功,发现自己的不足,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核心,实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二、引导总结
在总结规律的时候,不是急于总结归纳,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发现的规律,写出一组商不变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在写算式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的真正含义和思考怎样把规律所蕴涵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学生写算式并没有泛泛而写,而是老师写出一个算式,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突出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变化的规律,又能更好地在汇报活动中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同样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渗透思想
整个教学活动,贯穿着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载体,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思考,交流与讨论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观察--思考--猜想--验证--应用的探究方法以及数学里的不完全归纳法等数学方法,并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感受探究与发现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篇4:《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探索性很强的数学课,是让学生探索“商不变的规律”,并利用该规律使有关除法简便,这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感知(具体)-----概括(抽象)-----应用(实际)的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感知----概括”,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知识的结论。第二次飞跃是由“概括----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能辅助学生做好这两个飞跃,久而久之就教会了学生“学数学的方法”做到了“授之以渔”。基于这一认识本节课我们设计了开放度很大的学习活动,设计了适宜于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活动。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孙悟空分桃子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积极思维,学生在故事中发现问题,从而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探索。
2、创设探究空间,引发探索。
学生发现问题,老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逐步去发现,去构建,去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引导学生经历“发现——探索——构建——应用”的知识建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学数学做数学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总结的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同伴互助等形式下完成规律的探究过程,感受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篇5:《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一、直入主题
最初的教学设计有一个“猴王分桃”的教学情境,但我认为教学情境比较老化,同时情境的创设把学生放到一个的学习活动目标不是很明确的位置,所设计的问题也同样显得“泛”而不“精”,导致学生的回答漫无边际,难以实质性地触到商不变时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上去;因此,决定将“猴王分桃”的`故事放入发散思维的环节中,直接从计算引入课题。
这样的引入,学生能直接切入主题,并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隐含在算式中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时,不对学生的发现加以限制,而是及时引导学生验证、反思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肯定自己的成功,发现自己的不足,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核心,实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二、引导总结
在总结规律的时候,不是急于总结归纳,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发现的规律,写出一组商不变的除法算式,让学生在写算式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的真正含义和思考怎样把规律所蕴涵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学生写算式并没有泛泛而写,而是老师写出一个算式,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突出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变化的规律,又能更好地在汇报活动中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同样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渗透思想
整个教学活动,贯穿着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载体,让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思考,交流与讨论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观察——思考——猜想——验证——应用的探究方法以及数学里的不完全归纳法等数学方法,并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感受探究与发现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篇6:《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商不变的性质》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能够发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整节课下来没有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是想让学生通过计算两组题目,然后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两组算式中的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删了一组算式,直接通过孙悟空分桃的故事导入学习内容。这个例子恰好是个特殊的例子,即相邻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是扩大10倍或缩小10倍,因此多数学生得到的规律是: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在这里我希望学生们得到的结论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虽然,我让学生去比较了第一个和第三个式子,但是学生的思维好像定势了,这堂课开放的不够,在某些环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和反思。主要是在第一部分我举的例子少,学生感悟得不深刻,因此有些学生并没有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在学生对商不变规律还是似懂非懂的前提下,就让学生自己举例,显得太过勉强。虽然一部分学生能举出例子来加以验证,能够得出:被除数与除数都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才能不变。但因为缺少实例的支撑,得出的结论就显得有点苍白,而且对学生印象不够深刻。因为害怕学生弄不懂就反复讲解,反复强调,结果让已经弄懂的学生反而迷惑了。时间都浪费在前面的讲解上,后面没有时间练习,学生没有得到深入理解商不变规律的机会。
通过对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让我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他们的兴趣水平、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去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少走歪路,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牢固,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节课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效果不是太好。
篇7:《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时,课堂上发生了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初步发现了商不变的规律,接着学生自己举例验证商不变的规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断定是不会出现异常情况的,于是我像往常一样巡视着,发现多数学生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整十或整百的倍数来验证。我提示他们也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2倍、3倍等等。我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扩大验证的范围,没想到特殊的情况发生了。
当我问学生“谁有新发现”时,立刻有两个女生惊喜地说道:老师,我发现了,商真的变了!我想,肯定是他们弄错了,于是故意好奇地反问道:是吗?并把他们举的例子写在黑板上。第一个女生所举的例子,很快被其他学生推翻了,而第二个女生所举的例子却让大家顿时陷入了困惑之中。
她所举的例子是这样的:
6÷5=1……1
12÷10=1……2
18÷15=1……3
看到这样的算式,有的学生说:商真的变了啊!有的学生带着怀疑的口吻说:商不变的规律不成立?也有学生猜测道:商不变的规律只适合没有余数的除法。我故意装作不懂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呢?此时,有个学生大声说:老师,如果把商变成小数就一样了。这个学生的想法提醒了大家。经过计算,这几道题的商都是1.2,学生们也立刻打消了疑虑。于是我又指着上面三个算式问:那这些算式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都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算式。我提示道:商和余数的意思相同吗?学生又立刻争论起来。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商和余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些算式的商没有变,都是1,只是余数变了,还是符合商不变的规律的。
虽然这个女生的发现最终不成立,但是我还是表扬了她,正是她举的例子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让大家明白了商不变的规律的广泛性。同时我也看见孩子的潜力有多大,孩子的思维有多活跃!
这节“商不变的规律”我虽然教了多次,但是唯独这次让我终生难忘。一节课,按照教师的预设顺利地完成任务固然好,但是像今天这样的课堂虽然出乎意料,却比顺顺利利地完成任务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值得回味。新课程改革的确给课堂带来了变化,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也给我们的教学生活增添了从没有过的惊喜!我喜欢新课程,喜欢新课堂,喜欢这些活泼、聪明的学生们!
篇8:《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习了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之后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让学生认识到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进行简算,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由于在第一单元学习“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通过填表、提问引导学习发现规律时,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上课时,我改变了一下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几道口算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口算时发现一个问题: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怎么商不变?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发现规律。接着又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一下有没有商变化的情况,通过检验,使他们确信被乘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是不变的。
本节课虽然在设计时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但由于备课时不够充分,也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引入时的材料不够充分。
课的开始,我先出示了一道题16÷8=让学生口算。接着又呈现了6道除法算式,让大家口算:(1)48÷24(2)80÷40(3)160÷80(4)96÷48(5)64÷32(6)8÷4从这6道题不难发现,前5道题同16÷8比较,都是扩大几倍,而只有第6题是缩小的情况。因此学生在发现缩小几倍的规律概括的不是很好。既然是发现规律,就应该从多个材料中去找相同的地方。如果多出示一些口算题,这里面多数是商是2的,还有几道不是得2的,其中商2的口算扩大或缩小的情况尽可能多一些。然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接着再探究商都是2的这些题的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二、小组合作安排得不够恰当。
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的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但是,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在本节课上,出示6道商是2的除法算式,然后小组内讨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结果,我发现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有的一言不发,有的学生还在悄悄说话,还有的小组内的同学各写各的。这严重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从根本上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主动参与,真正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三、在练习的设计上,创设的情境还不够。
在教学完“商不变的规律”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400÷25=(400×4)÷(25×4)=1600÷100=16让学生观察这道题应用了什么规律来计算的,接着又出示了两道题:(1)800÷25(2)625÷25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来计算。结果发现,学生并不会利用这个规律来算。如果把400÷25这道题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境,如我校参加大型腰鼓比赛的学生有400人,其中25人站成一行,你们能不能算出一共有多少行?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在笔算的基础上,再出示简便算法,学生一定会更容易理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篇9:《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之后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一规律。在本节课教学的时候,学生经历了探究规律――验证规律――抽象概括规律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方法。通过前置作业,学生填写书23页的表格,学生一眼就能发现:商不变。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发现规律。接着又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一下有没有商变化的情况,通过检验,使他们确信被乘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是不变的。对于零的问题,学生刚开始没能发现,这时我就出了一道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的题,让学生说出商是多少。这时很多孩子一口同声的说出了商不变。顺势我把这个算式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研究,最后得出零不能做除数,所以都扩大0倍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样教学学生不用死记硬背规律,就可以牢牢的记住0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先进行课前的前置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概括得出商不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探索规律是过程,运用规律是结果。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语言较清楚地说出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就能较好地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应用,为下节课学习简便计算打下基础。
篇10:商不变的规律的教学反思
商不变的规律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时,课堂上发生了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初步发现了商不变的规律,接着学生自己举例验证商不变的规律。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断定是不会出现异常情况的,于是我像往常一样巡视着,发现多数学生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整十或整百的倍数来验证。我提示他们也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2倍、3倍等等。我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扩大验证的范围,没想到特殊的情况发生了。
当我问学生“谁有新发现”时,立刻有两个女生惊喜地说道:老师,我发现了,商真的变了!我想,肯定是他们弄错了,于是故意好奇地反问道:是吗?并把他们举的例子写在黑板上。第一个女生所举的例子,很快被其他学生推翻了,而第二个女生所举的例子却让大家顿时陷入了困惑之中。
她所举的例子是这样的:
6÷5=1……1
12÷10=1……2
18÷15=1……3
看到这样的算式,有的`学生说:商真的变了啊!有的学生带着怀疑的口吻说:商不变的规律不成立?也有学生猜测道:商不变的规律只适合没有余数的除法。我故意装作不懂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呢?此时,有个学生大声说:老师,如果把商变成小数就一样了。这个学生的想法提醒了大家。经过计算,这几道题的商都是1。2,学生们也立刻打消了疑虑。于是我又指着上面三个算式问:那这些算式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都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算式。我提示道:商和余数的意思相同吗?学生又立刻争论起来。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商和余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些算式的商没有变,都是1,只是余数变了,还是符合商不变的规律的。
虽然这个女生的发现最终不成立,但是我还是表扬了她,正是她举的例子给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让大家明白了商不变的规律的广泛性。同时我也看见孩子的潜力有多大,孩子的思维有多活跃!
这节“商不变的规律”我虽然教了多次,但是唯独这次让我终生难忘。一节课,按照教师的预设顺利地完成任务固然好,但是像今天这样的课堂虽然出乎意料,却比顺顺利利地完成任务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值得回味。新课程改革的确给课堂带来了变化,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也给我们的教学生活增添了从没有过的惊喜!我喜欢新课程,喜欢新课堂,喜欢这些活泼、聪明的学生们!
篇11:《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商不变的性质》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能够发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整节课下来没有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是想让学生通过计算两组题目,然后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两组算式中的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删了一组算式,直接通过孙悟空分桃的故事导入学习内容。这个例子恰好是个特殊的例子,即相邻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是扩大10倍或缩小10倍,因此多数学生得到的规律是: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虽然,我让学生去比较了第一个和第三个式子,但是学生的思维好像定势了,这堂课开放的不够,在某些环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和反思。主要是在第一部分我举的例子少,学生感悟得不深刻,因此有些学生并没有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在学生对商不变规律还是似懂非懂的前提下,就让学生自己举例,显得太过勉强。虽然一部分学生能举出例子来加以验证,能够得出:被除数与除数都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才能不变。但因为缺少实例的支撑,得出的结论就显得有点苍白,而且对学生印象不够深刻。因为害怕学生弄不懂就反复讲解,反复强调,结果让已经弄懂的学生反而迷惑了。时间都浪费在前面的讲解上,后面没有时间练习,学生没有得到深入理解商不变规律的机会。
通过对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让我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他们的兴趣水平、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去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少走歪路,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牢固,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节课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效果不是太好。
篇12: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在这节课中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出规律,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和探索精神,教学效果不错。“商不变规律及应用”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以及除数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规律和应用商不变规律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口算、笔算进行简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充分发挥了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在教学中,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并通过尝试练习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如:让学生从自己动手编题到自己动脑探索,从数量之间的变化中得出“商不变”的规律,从大胆设想规律的用途到——验证,老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使学生学会的不仅仅的一条性质,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研究和创造。
二、课堂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猴王分桃”的故事,寓意深而颇有情趣,给数学内容赋予了情感色彩,让学生始终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
三、判断练习,让学生说错在哪里,怎样改一下就对了,不仅加深了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善于表达的能力。
四、设计多种形式、有层次的练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篇13: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第一个班级纪律实在是太糟糕,当一个老师要管理班级纪律的时候,她的课堂进度自然会慢下来。
从我自身的角度来反思,我把重点放在了被除数不变,除数不变,以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变化上,这样讲过去大部分人都觉得内容过于深奥,一个班只有少部分人能跟上来。
我这节课,将商不变变成次要,而把那些变成了重点,而很明显,我的重点并未突破,而且将课程内容偏题了。
其实,商不变的.规律对基础好的孩子是很容易掌握的,但是对基础差的孩子,我今天这节课显然难度过大!这是我对学情不了解的缘故。
明日一堂课,只有再上一堂练习课,巩固今天学的三个规律。
其实一堂课,当孩子懂的时候,老师是能感觉出来的,当孩子不懂的时候,就是老师的错了。
篇14:数学 - 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内容:原人教版第七册教材,现在编入第六册第66页例15。
教学目标:
1.记住商不变的规律的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道理。
2.学会观察的方法;能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课内外有联系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爱思索、会思考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动画演示,教师解说)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花果山,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漫山遍野的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甜的桃子。真是人间仙境。
孙悟空和猴儿们正在忙着摘桃子。看,谁来了。哦!原来是猪八戒。
孙悟空说:“师弟来得正好,请你帮我给猴儿们分桃子吧?”
“这是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猴儿们一听,小声说:“太少了、太少了”。
“那就给你80个桃子,平均分给40只猴子。”猴儿们喊到:“还少、还少”。
“还少呀?那就给你800个桃子,平均分给400只猴子。”这下该满意了吧。还不满意,行!那就给你8000个桃子,要求平均分给4000只猴子。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四种分的方法,每只猴子各能得到几个桃子?
被除数
除数
商
第一组
8
4
2
第二组
80
40
2
第三组
800
400
2
第四组
8000
4000
2
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还是研究除法,研究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时,商不变。
篇15:数学 - 商不变的规律
出示教学目标:
二.(出示表格)观察: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时,商不变?
被除数
除数
商
第一组
8
4
2
第二组
8×10
4×10
2
第三组
8×100
4×100
2
第四组
8×1000
4×1000
2
1.你准备怎样来观察?找学生说出:观察方法
2.小结观察方法:
①从上往下看,第2、3、4组同第一组比较,被除数、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②从左往右看,被除数、除数是不是同时在变化?
2.分组讨论:分成四人小组,前三个同学每人说一道题,第四个同学总结。
3.小结:找一组学生回答: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4,继续观察: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
从下往上看,第3、2、1组同第四组比较,被除数、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被除数
除数
商
第一组
8
4
2
第二组
80÷10
40÷10
2
第三组
800÷100
400÷100
2
第四组
8000÷1000
4000÷1000
2
然后小结: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把上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在这一句话中,你认为哪些语句比较重要?
同时是什么意思?(同一时候,一起,要么一起扩大、要么一起缩小)。
相同的倍数,(指扩大或缩小的倍数要一样)。
三.通过下面几个题的练习,相信同学们会进一步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1.填数:20÷5=4
(20×6)÷(5×□)=4
(20÷□)÷(5÷5)=4
(20×□)÷(5×8)=4
(20×2)÷5=□
提问: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样想的?
它们的商都一样吗?
最后一个题的商变了,为什么?
2.在下面等式中的○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6÷8=2
(16÷□)÷(8○2)=2
(16○3)÷(8×□)=2
(16÷□)÷(8÷□)=2
提问:为什么这样填?
最后一个题:还有别的填法吗?能填0吗?为什么不能?
3.用商不变的规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48÷12=4
(48×5)÷(12×5)=4 ( )
(48÷3)÷(12÷4)=4 ( )
第2题,要求只改一个数谁能把它填对?
4.填空:
(1)如果被除数乘以20,要使商不变,除数也应当( )。
(2)如果除数除以1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当( )。
(3)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4)一道除法式题的商是14,如果被除数乘以2,除数也乘以2,这时商是( )。
四.学了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1. 例题,口算:
3600÷600=(3600÷100)÷(600÷100)=36÷6=6
48000÷400= (48000÷100)÷(400÷100)=480÷4=120
2. 练习: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480÷20= 9300÷300= 400÷80= 2700÷90=
960÷60= 250÷50= 6000÷30= 1000÷200=
3. 想一想:此题是根据什么规律来计算的?
200÷25
=(200×4)÷(25×4)
=800÷100
=8
五.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请你当裁判:(观看动画演示):看小明、小华谁跑得快?你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判断?应该怎样比?
2.我们四二班有40个同学,如果平均分成8组,每组有5个同学
我们四年级有80个同学,如果平均分成( )组,每组也有5个同学。
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
3.想一想:(动画演示,教师解说)。
猪八戒说:“猴哥!这次该你来分桃子了”
“第一次,给你9个桃子,要求平均分给4只猴子,剩下的一个吗,就归你了”,
“第二次,给你90个桃子,要求平均分给40只猴子,剩下的,还归你”,
“第三次,给你900个桃子,要求平均分给400只猴子,剩下的,也归你”,
“第四次,给你9000个桃子,要求平均分给4000只猴子,剩下的,仍然归你所有”。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下次上课时告诉老师:孙悟空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能分别得到多少个桃子?
板书设计:
篇16: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原人教版第七册教材,现在编入第六册第66页例15,数学 - 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1.记住商不变的规律的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道理。
2.学会观察的方法;能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课内外有联系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爱思索、会思考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动画演示,教师解说)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花果山,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漫山遍野的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甜的桃子。真是人间仙境。
孙悟空和猴儿们正在忙着摘桃子。看,谁来了。哦!原来是猪八戒。
孙悟空说:“师弟来得正好,请你帮我给猴儿们分桃子吧?”
“这是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猴儿们一听,小声说:“太少了、太少了”。
“那就给你80个桃子,平均分给40只猴子。”猴儿们喊到:“还少、还少”。
“还少呀?那就给你800个桃子,平均分给400只猴子。”这下该满意了吧。还不满意,行!那就给你8000个桃子,要求平均分给4000只猴子。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四种分的方法,每只猴子各能得到几个桃子?
被除数
除数
商
第一组
8
4
2
第二组
80
40
2
第三组
800
400
2
第四组
8000
4000
2
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还是研究除法,研究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时,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出示教学目标:
二.(出示表格)观察: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时,商不变?
被除数
除数
商
第一组
8
4
2
第二组
8×10
4×10
2
第三组
8×100
4×100
2
第四组
8×1000
4×1000
2
1.你准备怎样来观察?找学生说出:观察方法
2.小结观察方法:
①从上往下看,第2、3、4组同第一组比较,被除数、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②从左往右看,被除数、除数是不是同时在变化?
2.分组讨论:分成四人小组,前三个同学每人说一道题,第四个同学总结,小学数学教案《数学 - 商不变的规律》。
3.小结:找一组学生回答: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4,继续观察: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
从下往上看,第3、2、1组同第四组比较,被除数、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被除数
除数
商
第一组
8
4
2
第二组
80÷10
40÷10
2
第三组
800÷100
400÷100
2
第四组
8000÷1000
4000÷1000
2
然后小结: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把上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在这一句话中,你认为哪些语句比较重要?
同时是什么意思?(同一时候,一起,要么一起扩大、要么一起缩小)。
相同的倍数,(指扩大或缩小的倍数要一样)。
三.通过下面几个题的练习,相信同学们会进一步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1.填数:20÷5=4
(20×6)÷(5×□)=4
(20÷□)÷(5÷5)=4
(20×□)÷(5×8)=4
(20×2)÷5=□
提问: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样想的?
它们的商都一样吗?
最后一个题的.商变了,为什么?
2.在下面等式中的○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6÷8=2
(16÷□)÷(8○2)=2
(16○3)÷(8×□)=2
(16÷□)÷(8÷□)=2
提问:为什么这样填?
最后一个题:还有别的填法吗?能填0吗?为什么不能?
3.用商不变的规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48÷12=4
(48×5)÷(12×5)=4 ( )
(48÷3)÷(12÷4)=4 ( )
第2题,要求只改一个数谁能把它填对?
4.填空:
(1)如果被除数乘以20,要使商不变,除数也应当( )。
(2)如果除数除以1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当( )。
(3)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4)一道除法式题的商是14,如果被除数乘以2,除数也乘以2,这时商是( )。
四.学了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1.例题,口算:
3600÷600=(3600÷100)÷(600÷100)=36÷6=6
48000÷400=(48000÷100)÷(400÷100)=480÷4=120
2.练习: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480÷20= 9300÷300= 400÷80= 2700÷90=
960÷60= 250÷50= 6000÷30= 1000÷200=
3.想一想:此题是根据什么规律来计算的?
200÷25
=(200×4)÷(25×4)
=800÷100
=8
五.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请你当裁判:(观看动画演示):看小明、小华谁跑得快?你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判断?应该怎样比?
2.我们四二班有40个同学,如果平均分成8组,每组有5个同学
我们四年级有80个同学,如果平均分成( )组,每组也有5个同学。
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
3.想一想:(动画演示,教师解说)。
猪八戒说:“猴哥!这次该你来分桃子了”
“第一次,给你9个桃子,要求平均分给4只猴子,剩下的一个吗,就归你了”,
“第二次,给你90个桃子,要求平均分给40只猴子,剩下的,还归你”,
“第三次,给你900个桃子,要求平均分给400只猴子,剩下的,也归你”,
“第四次,给你9000个桃子,要求平均分给4000只猴子,剩下的,仍然归你所有”。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下次上课时告诉老师:孙悟空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能分别得到多少个桃子?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讨论:
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时,商不变?
观察方法:
①从上往下看,第2、3、4组同第一组比较,被除数、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②从左往右看,被除数、除数是不是同时在变化?
小结: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例题:
口算:3600÷600=(3600÷100)÷(600÷100)=36÷6=6
48000÷400=(48000÷100)÷(400÷100)=480÷4=120
篇17: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商不变规律》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以及除数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规律和应用商不变规律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口算、笔算进行简算。我在这节课中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出规律,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和探索精神,教学效果不错。课堂上我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充分发挥了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在教学中,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并通过尝试练习对比和分析,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如:让学生从自己动手编题到自己动脑探索,从数量之间的变化中得出“商不变”的规律,从大胆设想规律的用途到——验证,老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研究和创造的能力。
篇18:四年级数学上册《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为后面利用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打好基础.教材上很简单,就一个例题从中得出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是本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先出示100÷50=2,再让学生根据这个算式,你还能写出也等于2的算式吗?把学生写的算式分两块板书出来.再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与第一道有什么联系?
一开始,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时不是太好.我再适当引导了一下,这样学生观察变得有序了,思考也有了方向.通进学生再观察,再思考,再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大部分学生初步得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后.我追问了一句:那么,在其他除法式题中是否也成立呢?于是再出示书上的例题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一下.最后进一步完善发现的规律,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结论的严谨性.后面的练习,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灵活运用.
【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共18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除法》教学设计2023-10-11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022-05-06
一个数除以小数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022-12-28
小学六年级《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022-08-22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数学说课稿2022-04-29
小数除法的教学反思2022-06-25
商不变性质的数学教案2024-05-08
商的不变规律教学设计2023-01-03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说课稿2022-06-07
《小数除以小数》公开课教学反思202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