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锦集20篇)由网友“秋可露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1、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必备的材料。
教学时首先创设一个活动:你能移动一个小数点,使被除数、除数变成另一个小数而商不变;你能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变成分数值不变的较小的分数吗?使学生置于数学活动中,并在这个活动环境中调动其数学现实,从而发现、小结数学现象或规律。复习小结出’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充分发现。
学生理解了以前学习的内容,表面上看没有多大的联系,其实是潜在的迁移,发现了“小数、分数变大或变小”这一数学现象后,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他们开展讨论、分析’分数、小数、比’之间如何’变换’,从不同的例子进行探讨,从而让他们主动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不仅品尝思维结果,还欣赏到思维过程的无限风光。
3、教师适时点拨,催其探究。
课堂讨论学生欲知如何’变换’而无从下手时,教师及时指点迷津,“可以借助我们举的例子来分析”,为学生探监点明方法。当学生小结规律时,教师用拖足的语气引起学生的反思,如:照这样下去会发现……。进而引导学生对已发现的规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会激励学生深入探监。
为广大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是我们精心准备的,希望大家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以利用!
篇2:《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先是让学生求出6:8和12:16这两个比的比值,然后让学生发现这当中的规律,学生很快说出了比的基本性质;接下来我让学生通过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再利用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证明出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过程还算顺畅,但在接下来的讲解化简最简单的'整数比时,却出现了问题:当前、后项都是整数的时候,我只讲解了前、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此,应该出示其余的方法,让学生在其中找到最优法。
篇3: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始,从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入手,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对比、类推、验证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一些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事实也证明,成功的铺垫有利于新课的开展。学生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通过类比,很快地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这样一来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二来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新知识。整节课无处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时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不论是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语言描述,还是对化简比的方法的总结,都留下了学生成功的脚印。同时采用讲练结合、说议感悟、对比总结、质疑探索、概括归纳的方法,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愉快!
篇4: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是:主体通过对客体的思维构造,在心理上建构客体的意义。所谓“思维构造”是指主体在多方位地把新知识与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意义。学生通过观察具体的感性材料,己初步形成概念的表象,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将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联系,又要将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结合,通过纳入、重组和改造,构成新的认知结构,建构出新的概念。本课中,引导学生观察了两组比的特征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起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比、思考、重组等思维活动。
篇5: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1、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必备的材料。
教学时首先创设一个活动:你能移动一个小数点,使被除数、除数变成另一个小数而商不变;你能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变成分数值不变的较小的分数吗?使学生置于数学活动中,并在这个活动环境中调动其数学现实,从而发现、小结数学现象或规律。复习小结出’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充分发现。
学生理解了以前学习的内容,表面上看没有多大的联系,其实是潜在的迁移,发现了“小数、分数变大或变小”这一数学现象后,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他们开展讨论、分析’分数、小数、比’之间如何’变换’,从不同的例子进行探讨,从而让他们主动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不仅品尝思维结果,还欣赏到思维过程的无限风光。
3、教师适时点拨,催其探究。
课堂讨论学生欲知如何’变换’而无从下手时,教师及时指点迷津,“可以借助我们举的例子来分析”,为学生探监点明方法。当学生小结规律时,教师用拖足的语气引起学生的反思,如:照这样下去会发现……。进而引导学生对已发现的规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会激励学生深入探监。
篇6: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前不久,我上了六年级《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感想颇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新思想、新理念。就本节课,我想谈点反思。
本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教学中,由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是否也存在着“比的基本性质”。对此,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小心验证,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在“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我尽量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步步深入,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起点拨作用。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成就感足,理解和记忆也就自然较为深刻。
篇7:《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1、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必备的材料。
教学时首先创设一个活动:你能移动一个小数点,使被除数、除数变成另一个小数而商不变;你能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变成分数值不变的较小的分数吗?使学生置于数学活动中,并在这个活动环境中调动其数学现实,从而发现、小结数学现象或规律。复习小结出’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充分发现。
学生理解了以前学习的内容,表面上看没有多大的联系,其实是潜在的迁移,发现了“小数、分数变大或变小”这一数学现象后,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他们开展讨论、分析’分数、小数、比’之间如何’变换’,从不同的例子进行探讨,从而让他们主动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不仅品尝思维结果,还欣赏到思维过程的无限风光。
3、教师适时点拨,催其探究。
课堂讨论学生欲知如何’变换’而无从下手时,教师及时指点迷津,“可以借助我们举的例子来分析”,为学生探监点明方法。当学生小结规律时,教师用拖足的语气引起学生的反思,如:照这样下去会发现……。进而引导学生对已发现的规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会激励学生深入探监。
篇8:《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用迁移类推规律主动探索新知。本课中,我抓住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先是给学生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这样设计复习题,有助于学生通过寻求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建构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迁移规律,铺就了由已学知识向将学知识迁移过渡的桥梁,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有了实质的根基与准备。猜想引入让学习兴趣盎然,激起了探索的欲望,培养了思维联想、迁移的习惯与能力,让新知在过渡自然地融入。
2、小组合作成功有效。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小组都能互相帮助,积极探讨,紧扣商不变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小组讨论比的基本性质,放飞思维,自主地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合作、猜想、验证、交流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与多角度思考,在有理有据表达、多种形式的对比中生成、完善了性质。大家学习热情很高,汇报展示紧扣主题,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主线。无论是猜想验证比的基本性质,还是进行比的应用,化简比的方法的总结,无处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时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都留下了学生成功的脚印。
不足之处:
由于整节课只有35分钟,时间较短,另外学生的合作探索时间较长,汇报展示用时也较长,所以有前松后紧的感觉,时间分配不合理。刚刚进行完三种比的化简就下课了,没有进行练习,给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带来一定困难。这一缺陷下次一定注意。
篇9:《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始,从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入手,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对比、类推、验证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
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一些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事实也证明,成功的铺垫有利于新课的开展。学生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通过类比,很快地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这样一来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二来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新知识。整节课无处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时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不论是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语言描述,还是对化简比的方法的总结,都留下了学生成功的脚印。同时采用讲练结合、说议感悟、对比总结、质疑探索、概括归纳的方法,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愉快!
在学生大胆猜想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比较中学习、在尝试中学习、在练习中学习、在评价中学习.
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练习题的设计应强调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容易进入陷阱的题目,在这些小陷阱中,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
例如:当学生得出“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时,我马上出示:
尝试:(1)、4:5的前项扩大2倍,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
(2)、如果3:2的后项变成10,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为()这两题,如果学生会完成了,这个基本性质也理解了。再如:我出示的例1中的3道例题,把学生在化简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错误全部呈现了出来,学生第一印象的掌握,有助于今后的练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愉快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本节课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用一系列的猜想来提高兴趣,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有了兴趣做支撑,后面的新课学习就积极主动。
总之,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求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均衡发展,但课中也存在遗憾,在以后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知识点更精准一些。
篇10:《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前天,上完“比的基本性质”后,我反复地在思考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已有的知识。尤其对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以前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始,从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入手,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对比、类推、验证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一些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在学生大胆猜想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比值不变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但没有在学生的验证时让学生比较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和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微小区别,造成学生一定的概念上的混淆。总之,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其实就是进一步巩固概念知识。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本课中,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方法不只一种,不管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只要合符规律,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随后还安排了综合性练习,这些练习不仅能起到巩固、深化概念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篇3
注重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练习题的设计应强调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容易进入陷阱的题目,在这些小陷阱中,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例如:当学生得出“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时,我马上出示:尝试:(1)、4:5的前项扩大2倍,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 )(2)、如果3:2的后项变成10,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为( )这两题,如果学生会完成了,这个基本性质也理解了。再如:我出示的例1中的3道例题,把学生在化简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错误全部呈现了出来,学生第一印象的掌握,有助于今后的练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愉快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本节课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用一系列的猜想来提高兴趣,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有了兴趣做支撑,后面的新课学习就积极主动。
总之,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求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均衡发展,但课中也存在遗憾,在以后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知识点和概念上表述更准确。
篇12: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是:主体通过对客体的思维构造,在心理上建构客体的意义。所谓“思维构造”是指主体在多方位地把新知识与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意义。学生通过观察具体的感性材料,己初步形成概念的表象,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将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联系,又要将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结合,通过纳入、重组和改造,构成新的认知结构,建构出新的概念。本课中,引导学生观察了两组比的特征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起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比、思考、重组等思维活动。
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其实就是进一步巩固概念知识。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本课中,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方法不只一种,不管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只要合符规律,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随后还安排了综合性练习,这些练习不仅能起到巩固、深化概念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3: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注重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练习题的设计应强调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容易进入陷阱的题目,在这些小陷阱中,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例如:当学生得出“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时,我马上出示:尝试:(1)、4:5的前项扩大2倍,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 )(2)、如果3:2的后项变成10,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为( )这两题,如果学生会完成了,这个基本性质也理解了。再如:我出示的例1中的3道例题,把学生在化简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错误全部呈现了出来,学生第一印象的掌握,有助于今后的练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愉快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本节课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用一系列的猜想来提高兴趣,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有了兴趣做支撑,后面的新课学习就积极主动。
总之,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求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均衡发展,但课中也存在遗憾,在以后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知识点和概念上表述更准确。
篇14:比的基本性质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中处处都有数学。在教学中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本节课的教学用学生喜听的故事引入,来代替书本的内容。当学生一听到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当然兴趣盎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列出每只猴子可得到桃子的只数,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的自然过渡,使认识逐步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同时对学生进行做人要公平的人生哲理教育。
练习题的设计应强调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容易进入陷阱的题目,在这些小陷阱中,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例如:当学生得出“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时,我马上出示例题,基本性质理解了,学生就会完成了。再如:我增加的两道例题,把学生在化简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错误全部呈现了出来,学生第一印象的掌握,有助于今后的练习。
篇15:比的基本性质反思
一、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如在教学例1前,先让学生做一道这样的练习题:学校有8个篮球,12个排球,篮球和排球个数的比多少?让学生发表各种意见,然后讨论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写成8:12好还是写成2:3好?在教学例1时,先把例题转化成约分:14/21,1.25/4这种形式,让学生运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进行计算;接着让学生把它看成比的形式,该怎么读呢?学生齐读。教师直接指出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化简比;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的学习。学生学习起来也感觉很简单,容易接受。
二、加强对比,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如8:12和2:3进行比较,通过讨论,发现比的特点,让学生更清晰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把约分转化成化简比,鲜明的对比,明确地理解化简比的方法。
篇16:比的基本性质反思
三、从故事的情景中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突出学习化简比的必要性。在教学中,本人讲述了一个《商人和上帝》的故事,商人向上帝倾诉自己的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希望能得到上帝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上帝提出这样的要求:在所给的比当中选择一个比,就是你的朋友与商人的。商人只要从上帝提出的要求中(2.4:4.8、1/6:1/3、36:72等等)选择一个比,上帝就会无条件地送给他们所想的礼物;从商人的思考、难以选择的困惑中,让学生体会到化简比的必要性。
教完“比的基本性质”后,我不停地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已有知识,尤其对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以前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尽管这些知识的获得有的来自于他人的帮助,有的来自于自身的感悟,但是不管怎样,不管其来源如何,既然学生已经掌握,就纳入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这些的确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并作为小学生已有知识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资源。《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已经有了许多相关的数学知识,很多教材中的“新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并非“新知识”。正因为这样,我理解的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进行交互作用,进而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以前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和今天学习的“比的基本性质”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学生的已有知识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进而成为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一个庞大资源库。而这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教师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些情况,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科学合理进行利用,与学习数学新知互相结合起来,必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是数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更是数学学习所必需的。
篇17:比的基本性质反思
一、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如在教学例1前,先让学生做一道这样的练习题:学校有8个篮球,12个排球,篮球和排球个数的比多少?让学生发表各种意见,然后讨论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写成8:12好还是写成2:3好?在教学例1时,先把例题转化成约分:14/21,1.25/4这种形式,让学生运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进行计算;接着让学生把它看成比的形式,该怎么读呢?学生齐读。教师直接指出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化简比;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的学习。学生学习起来也感觉很简单,容易接受。
二、加强对比,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如8:12和2:3进行比较,通过讨论,发现比的特点,让学生更清晰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把约分转化成化简比,鲜明的对比,明确地理解化简比的方法。
三、从故事的情景中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突出学习化简比的必要性。在教学中,本人讲述了一个《商人和上帝》的故事,商人向上帝倾诉自己的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希望能得到上帝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上帝提出这样的要求:在所给的比当中选择一个比,就是你的朋友与商人的。商人只要从上帝提出的要求中(2.4:4.8、1/6:1/3、36:72等等)选择一个比,上帝就会无条件地送给他们所想的礼物;从商人的思考、难以选择的困惑中,让学生体会到化简比的必要性。
篇18:比的基本性质反思
教完“比的基本性质”后,我不停地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已有知识,尤其对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以前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尽管这些知识的获得有的来自于他人的帮助,有的来自于自身的感悟,但是不管怎样,不管其来源如何,既然学生已经掌握,就纳入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这些的确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并作为小学生已有知识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资源。《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已经有了许多相关的数学知识,很多教材中的“新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并非“新知识”。正因为这样,我理解的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进行交互作用,进而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以前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和今天学习的“比的基本性质”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学生的已有知识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进而成为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一个庞大资源库。而这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教师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些情况,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科学合理进行利用,与学习数学新知互相结合起来,必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是数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更是数学学习所必需的。
篇19:《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材例3先用表格呈现了4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要求学生求出各瓶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然后把比值相等的3个比写成等式,通过提示“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比会有什么性质”,让学生联想到分数基本性质类比出比的基本性质。由于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商不变规律的经验,学生理解.得出比的性质不会太难。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这三个相等的比,哪一个更简单一些”。
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分数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但是对本节课具有直接的真正迁移作用的仅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语言学的角度说,分数.比的基本性质在句式上是一致的,容易被学生理解;从过程来说,分数的化简和比的化简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学生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经历在实际情境中化简比,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
3.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来建构比的基本性质和探索化简比的方法;在化简的过程中,加深对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正确地化简比。
难点:灵活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问题
1、出示例3的表格
2、分析表格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3、分析、讨论表格中的数据,并尝试把表格中的比分类。
小结:我们可以把比值相等的比分为一类。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一:如果第五瓶溶液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4/5,你觉得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会是几比几呢?为什么?
2、讨论二:可以写出多少个比值是4/5的比呢?
3、讨论三:小组用比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下,第一瓶、第二瓶、第四瓶以及第五瓶液体为什么分为一类/这些比中哪一个最简洁?
三、尝试运用,解决问题
先尝试独立完成“练一练”,再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所以这节课我充分调动的思维。
一)、我先组织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后,及时提出问题——比是不是也有什么性质呢?如果有的话,你认为它是怎么样呢?当有的学生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比与除法的关系就自然而然的猜想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在举例验证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分析、整理、推导验证的具体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时候,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
当讲完了比的基本性质后出了三道较有代表性的化简比的练习,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归纳和整理出化简比的方法。化简比的教学我采用尝试法,由学生尝试化简,遇到问题小组共同探讨,找到化简方法,通过板演,方法还真不少,除了常规方法,还可以求比值,有人干脆把后项直接化成1.。不管采用那一种方法,只需符合规律,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中体会 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不足之处:
1. 在练习中引导学生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小组讨论总结的基础上,做了课件展示。展示时速度有点快,应放慢一些,更好地突出难点的解决策略。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要求,在结果表达上的不同,解题过程,解题方法上的区别。
2. 由于时间关系 学生的讨论时间不够充分。
篇20:课文《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始,从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入手,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对比、类推、验证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一些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学生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通过类比,很快地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愉快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本节课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用一系列的猜想来提高兴趣,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总之,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求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均衡发展,但课中也存在遗憾,在以后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知识点得到扩充。
【《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锦集20篇)】相关文章: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2023-02-01
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022-11-03
比的意义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2022-05-0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2023-11-23
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2024-01-14
六年级上册《New Friend Jenny》教学反思2023-12-16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2023-02-13
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022-08-16
小学六年级语文《有些人》教学设计及反思2023-08-01
六年级复习比和比例教学设计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