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11 07:44:12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问题讨论》教学反思(精选12篇)由网友“蝌蝌啃蜡”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问题讨论》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问题讨论》教学反思

篇1:《问题讨论》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小学阶段孩子们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就出现还是比较提前性的,越是走近生本课堂,我们越是知晓每一个孩子们都有天生的学习力,只不过我们经常不能充分挖掘罢了,虽然孩子们年纪小,但是他们的思考力是让人惊叹不已的,本次问题讨论的内容是在一个封闭的图形上植树,题目如下:公园里有一个正方形池塘,池塘每边有8棵树,小红数了数,一共才28棵树,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题目,帮助孩子们理解题意,并且指出其中存在的疑问,我们通常的情况下,会认为正方形池塘有四条边,而每边植8棵树,那么利用口诀四八三十二,整个池塘应该植树32棵,可是通过小红一棵棵的确认,我们看到,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样,而只有28棵,这真是一件困扰人的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个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中给予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是非常必要,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因为每一次深度的思考需要的第一个条件那就是时间,然而,我们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把孩子们应有的基本权利剥夺,常常用一种专断地态度让孩子们张口就来,这种不尊重自然的做法必然会自食恶果,在巡视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之处,他们想表达出来的愿望一触即发,看到火候已经到了,于是我就让同学们小组交流,当然这里面也有许多同学找不到出路,一副无可奈何之感,在交流时,我让那些有自己想法的人说给同学们听,让摸不着头脑的孩子认真的.倾听感悟问题。

全班展示开始了,还有些孩子是一种困惑的神态,是呀,只要有问题,有困惑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学生思考的突破口,让他们更愿意探究,最精彩的时刻到了,因为有了前面充分的准备,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把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大家,让别人感受自己的思考策略,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小孩子,他们解决的策略有很多是我这个老师都想不到的呢?看吧,他们的小手一边讲一边指,真是蛮有一番派头呢?症结:把四个角的树数了两遍,所以出现了32棵树的结果,实际上只有28棵树。方法如下:

(1)一边一边数,注意不要重复数四个角的树,8+7+7+6=28

(2)先数四个角的4棵,然后再数每边都是6棵,4+6+6+6+6=28

(3)先数对边8+8+6+6=28

(4)先用8+8+8+8=32,再用32-4=28。在我的内心里,我不知已经对孩子们称赞了多少回,这正是我们要追寻的最终教育目标,让孩子们在思考中得到锤炼,更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得到思维的拓展。这样的轮番演绎那些不困惑的孩子们早已经舒展了眉头。

问题讨论结束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探索中久久不愿意平静下来,包括我也一样,孩子们内心的学习欲望已经被点燃,他们愿意向更高更深的思维高度挑战。

给予孩子们空间,其实也是给予我们老师以空间。

篇2:问题讨论:

1/精子和卵细胞的核融合是自发的吗?是否需要什么条件?

2/为什么雄果蝇和雌家蚕表现为完全连锁?

3/脊索和脊髓有什么区别?

4/为什么植物不吸收所有颜色的`光,这样就可以提高光合效率了吗。

5/亲水性物质为什么能吸水?

6/氧化磷酸化与光合磷酸化有什么区别?

7/光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

8/物竟天择,一定是适者生存吗?

9/人的体细胞一定是46条染色体吗?

10/动物细胞培养液中为什么要加动物血清?

11/什么叫生长抑素,有什么作用?

12/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在小鼠体内培养的细胞群,为什么要从腹水中提取?

13/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但营养价值不高,味道不鲜美,为什么?

14/胚胎移植时它也是外来物,为什么不会受到排斥?

15/人营养严重缺乏时,会出现水肿,为什么?

16/人伤心流泪时有助于有毒物质的排除吗?

17鱼腥藻是自生还是共生固氮?

18/抗体能否多次利用?

19/纺锤丝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问题讨论:一文由Cn-Admin中国教育学习网www.cn-education.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3:反思克隆人问题的讨论

反思关于克隆人问题的讨论

对克隆人问题进行讨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要不要克隆人”的问题,国内学界有赞成派与反对派之争,在对两派的观点和论战过程加以纵括之后,对这场论战存在的问题、目前的态势以及将来的前景,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与评论。

作 者:韩东屏 雷云  作者单位:韩东屏(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雷云(大连市图书馆,)

刊 名: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XIANGT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年,卷(期): 3(2) 分类号:B82-057 关键词:克隆人   赞成派   反对派  

篇4: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

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

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

张英干(江苏省海安县迮庄中学校长):作文教学可否模式化,采取模式教学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从根 本上克服作文训练的程式化、单一化现象,怎样使作文教学方式多元化,增强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功能等等问题 ,是我们目前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并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现在,我们组织大家参加这一次讨论,目的是通过 讨论,统一认识,以利我们今后更好地在素质教育旗帜下,整体推动我校的作文教学向新的层次迈进。

胡永进(迮庄中学副校长):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认为是行之 有效的比较固定的作文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模式不是框框。教学本身有它的特殊性,尤其要按照学生的认识 规律,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知识的能力。无论哪种作文教学模式,都不应该也不可 能是固定不变的。考虑到教学的多种因素,应该是“教无定式”.

龚松兵(迮庄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作文怎么教,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作文教学中无规律 可循。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优秀教师已摸索总结了多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如“作文过程”模式、“观察― ―分析――表达”模式、“分格训练”模式、“文体训练”模式等。这些模式形式不同、风格各异,但基本目 标和实际效果都是一致的,即引导学生由“学写”向“会写”过渡发展。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说明徒弟(学生)要修成“正果”,固然离不开自身的潜心修炼,但这是以“师傅的领”(即教师的教)为前 提的,离不开师傅手把手一招一式的教。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从固定的模式入手,有序的训练。如作 文的基本格式、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及语言表达等。

汪宝玉(迮庄中学教导处副主任):模式是客观存在的,许多教师根据学生作文实际和作文教学的经验, 创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训练的模式。这些模式使作文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节约化,从而大大提高 了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益。但是,作文教学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从素材的积累(观察、了解、阅读、记诵)、思维能力的培养(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构思谋篇、语言表达到修改加工,各个子系统 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无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完全涵盖,只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如“扶读 ――引写”,侧重于模仿;“点评式”则侧重于作后的自我评判和修改。

龚松兵:中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而不是培养作家,写作要求不能太高, 只要紧紧扣住“基本”和“全面”,因而模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模式化的训练有助于 将学生的写作引入正常轨道,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模式教学的可操作性强,它便于教师运用,易为学生掌握 .从功利的角度分析,社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最终评价尺子就是高考成绩。而高考作文评分的一个重要 标准是合格,这样至少可以不失基准分,由此便显现了模式教学的一般作用。

陈鹏(迮庄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同样必须“因材施教”.学生各方面素质存在差异,作文水平也有 高低之别。针对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状况,选取采用一种较为稳固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获得作文训练的大面积 丰收。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能力存在差异,应尽量逐个、逐篇分析点拨,重点在拔高和解难上下功夫,而 不必也不可能选用一种模式;同样,由于文章体裁不同,应该变换适合各种不同文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训练模 式,切不可模式单一化,要做到因“裁”施教。

张英干:作文教学中要坚持以训练贯穿始终的原则,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同于基础知识积累那样容易。 教学过程中按照由口头到笔录,由练句练段到练篇,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方式,分阶段实施,形成阶梯式、序 列化、综合型的教学模式,是针对作文基本功较差的教学对象而采取的比较稳妥的方式。

季艳飞(迮庄中学语文教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迁移能力的差异,特别是对基础年级 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他们自觉地按照教师所提供的读写练的模式进行写作过程的实践,这样做是可 行的。比如初中生练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为避免出现形象干瘪或千人一面或生拼硬造等现象,教者可设计 “观察――积累――评价――立意――选材――作文――他评――自改――定稿”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训练 .指导学生仔细、定向、定期观察身边的某个人、一群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筛选、收集他们的言行等 并加以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积累,要求学生能初步对观察对象的思想性格等作出评价,继而根据教者所 提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从积累的素材里再选择有益于习作的材料构思成文,小组交流, 让其他同学评判或由教师评点,而后自改。自改的过程包括章法、语言等,这些都要同时考虑,最终才能定稿 .这看似简单的模式训练,它对于刚接受全方位作文训练的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

汪宝玉:如果囿于已有的模式把模式看成僵化静止的手段,就像一头驴子绕着磨盘在走,永远也不能走出 圈子,这样就不能有变化,有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模式的作用又是相对的和苍白无力的。作文教学应该是 形成新模式又不断打破旧模式,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胡永进:目前,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家长、社会及学生本人的评价系 统决定了作文教学的落脚点只能是应试。为应试而教,也为应试而学,这实际成了当今各学科教学的主旋律, 作文教学也跳不出这个怪圈。作文教学与作文考试的主次关系常常被颠倒;第二,封闭的单调的学生生活不适 应作文内容的开放性丰富性要求。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对未来的安排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的,生活阅历、经 验、学识都较浅薄,他们很难写出具有一定厚度的作文来;第三,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常常被教师的 主导地位所取代,学生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积极性、主动性被束缚住了,作文练习完全成了一份沉重的苦差 事;第四,忽视了作文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的本质特点。作文训练按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说理类与非说理类。 说理类作文似乎跟做复杂的哲学问答题差异不大,所以有人曾经主张议论文写作可采取答问式的写作模式。因 为有模子,套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棱角都一样,只要不缺损,就能算作是合格产品。此说体现了模式教学的可 操作性,但也显示了功利性。非说理类作文,尤其是描摹刻画类的,则要求千人千面,各具情态,犹如莫高窟 的飞天一样。真正的艺术品,没有一件仅仅是用模子套出来的。

古人云:“发乎情,止乎理。”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鼓励学生写 真话,写实话,写有话可说的话,并不断地修改。把写和改的主动权统统还给学生,教师只作适当的指点、引 导,力避僵化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反复修改中丰富形象思维,不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 维水乳交融,完美统一。

龚松兵:写作是一种将思维和语言文字联结在一起的精神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任何一种教学 模式都不应束缚学生的手脚,禁锢学生的思想。模式训练要由入格、合格上升到破格、创新,要让学生学会用 别人的眼睛,别人的脑筋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写自己想写的,抒发真情实感,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写为乐写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张英干: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找到感觉,有了感觉才能找到文思,才能合理架构,才能选准章法, 才能驾驭语言。作文教学高于一般的语文基础知识传授,它不是简单的知识迁移,它的终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 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直接的创作活动。可以这样说,学生懂的不一定能说,能说不一 定都能写。除此而外,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写作的实际需要,学生接 触生活的视野与习作的思路有很直接的关系。因此,作文教学的“模式化”更是显得平淡而不突出,也就大可 不必刻意去追求。如果说有什么模式的话,就是首先要教会学生读书,多读、熟读、读懂;其次是教会学生模 仿,是带有主观印记的仿写;再次便是教会学生自由创作,学生通过读,读出了感觉,便能跟着感觉走,就能 自然为文了。

篇5: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

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

张英干(江苏省海安县迮庄中学校长):作文教学可否模式化,采取模式教学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从根 本上克服作文训练的程式化、单一化现象,怎样使作文教学方式多元化,增强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功能等等问题 ,是我们目前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并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现在,我们组织大家参加这一次讨论,目的是通过 讨论,统一认识,以利我们今后更好地在素质教育旗帜下,整体推动我校的作文教学向新的层次迈进。

胡永进(迮庄中学副校长):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认为是行之 有效的比较固定的作文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模式不是框框。教学本身有它的特殊性,尤其要按照学生的认识 规律,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知识的能力。无论哪种作文教学模式,都不应该也不可 能是固定不变的。考虑到教学的多种因素,应该是“教无定式”。

龚松兵(迮庄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作文怎么教,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作文教学中无规律 可循。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优秀教师已摸索总结了多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如“作文过程”模式、“观察― ―分析――表达”模式、“分格训练”模式、“文体训练”模式等。这些模式形式不同、风格各异,但基本目 标和实际效果都是一致的,即引导学生由“学写”向“会写”过渡发展。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说明徒弟(学生)要修成“正果”,固然离不开自身的潜心修炼,但这是以“师傅的.领”(即教师的教)为前 提的,离不开师傅手把手一招一式的教。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从固定的模式入手,有序的训练。如作 文的基本格式、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及语言表达等。

汪宝玉(迮庄中学教导处副主任):模式是客观存在的,许多教师根据学生作文实际和作文教学的经验, 创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训练的模式。这些模式使作文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节约化,从而大大提高 了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益。但是,作文教学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从素材的积累(观察、了解、阅读、记诵)、思维能力的培养(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构思谋篇、语言表达到修改加工,各个子系统 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无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完全涵盖,只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如“扶读 ――引写”,侧重于模仿;“点评式”则侧重于作后的自我评判和修改。

龚松兵:中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而不是培养作家,写作要求不能太高, 只要紧紧扣住“基本”和“全面”,因而模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模式化的训练有助于 将学生的写作引入正常轨道,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模式教学的可操作性强

[1] [2] [3] [4]

篇6:道德本质及相关问题讨论

道德本质及相关问题讨论

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纯粹的、单一的思维活动.在此过程中,行为主体的活动没有受到任何其它因素的影响,完全是潜意识的、非理性的.道德意识活动源于社会性人类的公平意识,这种意识是人类社会中一切善的行为的基础,也是道德社会性评价形成的'基础.以公平意识为起源的道德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作 者:王东 Wang Dong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57 刊 名:昌吉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JI UNIVERSITY 年,卷(期): “”(1) 分类号:B82 关键词:道德   道德本质   道德评价   道德实践行为   道德起源   道德与利益   道德与良心   道德与现实  

篇7:行政相关问题讨论论文

行政相关问题讨论论文

摘要: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照相应的法律,对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认可、证明、确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本文通过案例主要讨论在确认法律事实以及法律关系方面,行政确认行为的相关问题分析。

关键词:行政确认;法律关系;案例分析

行政确认作为处理社会中出现纠纷的一种手段,具有社会矛盾调节器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行政确认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行政确认制度,行政确认不同于行政机关的调解行为和仲裁行为。虽然行政确认行为中的行政主体往往也处在平等主体的双方当事人之间,但其行政确认行为一般都是具有强制力的行政行为,有关当事人必须服从,否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理。下面我们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一、案例简介――张某诉F县社保局行政确认案

8月26日,第三人张某根据原告H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安排,至其法定代表人另一公司(T有限公司)新厂房抬水泥。在此过程第三人感到腰部疼痛。次日,第三人至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经CT检查诊断为:1、L3/4,L4/5椎间盘膨出伴突出(L3/4远外侧型突出);2、L5/S1椎间盘突出。8月28日,医院病历载明:CT:腰椎间盘突出,腰部外伤,腰椎间盘突出症。209月23日,入安徽中医学院第一符属医院住院治疗检查为:L3-4,L4-5椎间盘分别突出,L5-S1椎间盘向下脱出,相应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年12月13日,第三人以2013年8月26日在新厂房抬水泥过程中,腰部扭伤,腰部疼痛向被告提出书面申请,请求对其作出工伤认定。4月16日,被告对第三人的申请作出了确认工伤的具体行政行为,认定第三人张某2013年8月26日在公司新厂房工地上抬水泥过程中肥部扭伤为工伤。原告对被告的作出的工伤认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遂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行政确认具体行政行为相关问题

(一)行政确认的特征

行政确认是要式的行政行为。之所以分为要式和非要式的行政行为,是以行政行为产生法律效力是否需要特定的行为为依据的。要式行政行为就是需要特定的法律形式方能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确认包含在要式行政行为之内,所以确保其公信力,在行政主体作出行政确认行为之时,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或者格式作出方能生效。

行政确认是羁束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受不受到法律规范的拘束,以及受到拘束程度的不同,分为羁束性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行政确认行为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严格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程序,从而才能做出符合标准的客观的行政确认行为。如果任意裁量,没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做出的行政确认行为就是不规范的,而且缺乏信服力。因此行政主体在对法律事实或者法律关系进行确认时,只能严格依照法律所规定的程序进行,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行政行为具有中立性。行政确认,是对特定法律事实或者法律关系进行客观上的认定评价,不可能做出褒奖或惩罚的价值判断。它只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应着法律事实或者法律关系,客观中肯地证明或者评价,保持中立性。

(二)劳动机关的行政确认

在本案中出现的行政确认问题的.主体是劳动保障部门,我们针对劳动机关进行的行政确认进行展开分析。劳动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确认行为主要包括: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伤亡事故的原因调查以及相应的责任追究;目前来说,我国劳动部门行政确认行为的程序性规范还有所缺失。行政确认问题还缺乏相应的司法监督。建议劳动保障部门在工伤认定时,进一步淡化对事实劳动关系的实质审查,只侧重从程序上、形式上进行审查,不要将申请和受理程序作为剥夺行政相对人实体权利的手段。

(三)行政确认的作用

通过行政确认可以明确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以及法律事实的认定。行政确认有利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既可以对事先确认,也可以是事后进行确认。这是指在法律关系或者法律事实产生之前,行政相对人可以要求行政机关做一个证明,又或者在法律关系产生以及法律事实发生之后,行政相对人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作出相应的行政确认行为。其也有利于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确认行为进行科学的管理。有量化的标准得以执行,就可以对行政机关的确认行为进行考评,其客观性科学性进行监督检查。便于科学地进行管理。

三、结合理论阐述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以上的理论铺垫,我们来探讨本案中的法律关系问题。关于法律事实的认定,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及上张某是在工作中腰部受伤一事得到认定,但其伤势是否系工作原因导致,能否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张某提供的证人证言、病历、出院小结、CT检查报告单等证据相互结合,能否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能够证明上诉人因抬水泥导致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事实。二、关于举证责任的问题,本案张某已就其因工受伤提供证据证明,而公司却未提供任何证据,本应由用人单位承担的举证责任。我们认为,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被告认定第三人是在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在工作期间发生腰部疼痛事实清楚,但并无证据证实该事实是受到事故伤害的结果。且第三人次日至医疗机构诊断为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种“腰部扭伤”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第三人的“工作原因”的抬水泥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亦无证据支持。所以被告认定第三人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系工作原因受事故所致,证据不足,径行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认定为工伤,适用法律错误。

张某在工作期间在工作场所发生腰部疼痛的事实,有证人证言等证据证实,被上诉人F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予以认定事实清楚。但张某对其“腰部扭伤”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其抬水泥的工作行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未提供有效证据证实,被上诉人F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上诉人为工伤,缺乏证据支持,我们认为应当据此撤销F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决定。重新作出工伤认定的行为。

从本案中我们看出,行政确认行为是对既有的身份、能力、权利、事实的确认和认可,其法律效果具有前溯性。行政确认对象既可以是合法的行为,同时也可以是违法行为和事实。在行政确认中适用的法律内容不正确或者程序上出现错误,没有相应的事实依据,都是可以造成行政确认撤销以及重新确认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2]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3]杨解君:《行政法学》,中国方正出版社版。

[4]陈荣鑫:《中国劳动》,工伤认定中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权。版。

篇8:商务英语:讨论加薪问题

商务英语:讨论加薪问题

Jim:Hi, Carole. Good afternoon.

嗨,Carole,午安。 Carole:Hey, Jimmy! Good afternoon. How have you been dong?

嗨,Jimmy。午安。你最近过的`怎样? Jim:No bad. I'm tagging along just fine.

还可以。我过的还好。 Carole:You sound a litter dull. What's wrong?

你听起来有一点没精神。怎么了? Jim:Well... I am not really happy with my salary increase.

哦,我对我加薪的幅度不太满意,

Carole:Did you speak to your boss about it?

你跟你的老板谈过了吗? Jim:Yes, but his hands are tide. This year there has been lesser profits.

是的,他手头很紧。今年的盈利比较少。 Carole:Oh, sorry to hear that, Jim.

哦,听到这个消息很遗憾,Jim。 Jim:It's ok.

没关系。

篇9:《老人与海》问题探究讨论

《老人与海》问题探究讨论

1、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小说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2、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篇10: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但对这些数学方法的挖掘和处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这一课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是“化繁为简”或者说是从简单入手寻找规律,而这种方法在北师大版教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上可谓“若隐若现”,因此我觉得我们使用人教版教材的课堂,应该充分挖掘教材教给学生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从实物操作到画线段图到类比推理,有效地突出了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学生在课堂上也领略到数学智慧的夺目光彩,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本课的设计和实践,我更迫切地感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课堂中落实的研究迫在眉睫。这也是当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重要缺失,身为学校教研员更为向广大教师传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渗透数学思想,教给学生数学方法的有效措施。

本课中为了突显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完整性,我把教材中原本安排两课时完成的内容缩成一课时。而且在这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理解上,因此对于本课的知识点的处理上略显不足。

篇11: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

成功之处:

1.多种方法解答,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例3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四种解题方法如下:

方法一:黑色棋子+白色棋子=可以摆的棋子

19×2 + 17×2

=38+34

=72(个)

方法二:每边的个数×4边=可以摆放多少个

18 × 4 = 72(个)

方法三:每边能放个数×4-重复的4个=可以摆放的棋子

19×4 - 4

=76-4

=72(个)

方法四:每边看作17个,有4边,再加上四个角的4个。

17×4 +4

=68+4

=72(个)

通过这几种方法的展示,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一种解题思路,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的方法,利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2.不拘泥于课件的使用。在例3的教学中,虽然每种解法都制作了课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利用在黑板实际画图,分析每一种解法,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此解法的分析,利用学生对每种解法的理解。

不足之处:

在拓展解题思路的同时,相应地就减少了练习的时间,导致练习量不足。

再教设计:

每种解法不再利用课件进行展示,在黑板上画图进行分析和理解,减少课件制作上的费时费力。

篇12: 《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我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查阅了很多资料和视频。感觉一些设计上起来比较费时费力。效果不明显。有的则热闹有余思考深度不足。当我看到《小学数学教育》第10期的时候,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曹培英老师的一段文字给我了很大启发:从没见过韦恩图的学生,很少能自发想到用“圈”来表示数量关系。为此,很多教师设想了种种启发方式,如“请呼啦圈帮忙”。

其实,这个“圈”还是教师给出的。既然学生头脑中还没有用圈表示的图,那就给两个圈,只要他们能恰当运用不就得了。走出了硬要让学生自己想到说出,以显示教学水平的误区。一切变得简单!

《集合―重叠问题》中渗透的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虽然学生在计数和计算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集合思想,但学生在低年级接触的集合思想更多是一一对应的思想,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的体会并不多。学生在早期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开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如:分类的思想与方法。

一、开启数学寻根之旅,延伸数学思想的脉络。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等。

二、让学生在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建构数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三、利用一起作业进行在线检测,理解、巩固重叠问题基本方法。

通过画面回忆的方式,孩子们和我一起梳理了本课知识脉络。从分类到集合再到重叠问题。从中发现规律,学以致用。因为本次活动要突出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四、让学生立足当下,放眼世界,爱上数学!

数学教学主要侧重的是知识、方法和能力。而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巧妙的进行了价值观教育。让孩子们意识到集合无处不在。我们也身处同学圈、朋友圈、亲人圈等各种集合。

作为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的应用,千万不要盲目跟风,被所谓的技术和设备所绑架。一定要选择最适合师生,最能提高效率的技术为我所用。比如在线检测,当堂分析数据,选取易错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还比如拍照上传,展示不同方法或者学生的错误。能够节省很多时间。再比如学生评价奖励,适度使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反思性教学模式

浅谈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总结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

反思性教学

历史学案教学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需要勤于调整反思

高中生物教育反思

化学新课程教学反思总结

读后感教学反思

《问题讨论》教学反思
《《问题讨论》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问题讨论》教学反思(精选12篇)】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反思2023-10-28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集2022-09-04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2023-09-22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册教学反思2022-08-12

北师版理想的翅膀的教后反思2022-07-11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2022-05-07

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反思2023-01-19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1000字2024-03-12

餐饮业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2023-10-31

关于合作教师的反思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