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剪枝的学问》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剪枝的学问》语文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的正文很好讲授,一是让学生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多”,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二是指导学生理顺好作者的一个行文思路,不仅纵向上按照时间(季节的转换)来写桃树的变化,而且横向上也反映了作者心理的一个变化过程。
课后,我让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减少是为了增多的例子。有的同学能举到超市里薄利多销行为,为此我感到很满意。但有的同学举了抽奖时,放入很少的钱,却赚了几千块的.例子。我听了之后很恼火,对他们受到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特别是尚俗的晓幸心理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感到困惑.及时对学生做了正确引导。后来还有的同学提到凯巴伯森林里的捕杀狼增加了鹿的数量这点,我又花了一番口舌对他们进行强调,不能这样说,因为这本来就是生态失衡的鲜活例子,是不能用于今天的讨论。因为课前没有让学生充分收集事例,所以他们举出的例子很混乱。这点我想在今后教学中该多注意才是。
《剪枝的学问》语文教学反思2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题质疑: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剪枝是为了干什么?剪枝有什么学问?到底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于是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且提出读书要求。
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同时还要从王大伯的剪枝动作中体会他确实是种桃能手。这一部分学完之后,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第四自然段写得很美,可以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学习第五自然段,可先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体会桃子丰收的景象。最后一句话与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遥相呼应,进一步印证了王大伯所说的话有道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剪枝里的学问可真大呀!在课文教学之后,告诉学生:生产劳动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能人。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让孩子体验了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
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你平时的观察,你还知道了一些什么样的学问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更加坚定了: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他们能够从在生活中发生的.很小的一些事情中得到一些启示,从而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其实,在教学中,我觉得单纯的要引导孩子去留心日常发生的一些事情是很难的,而这样的现象也方便了我在教学中怎样引导这种思想这样一个难题,可以说,不用我去说,孩子们的生活阅历已经告诉了我们:在生活中,他们也在做有心人,留心着生活中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语文教学反思3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我”在桃园里和王大伯之间的一段佳话,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充满了哲理,充满了知识。我们必须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
虽然班里的孩子是生活在农村,但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个个十指不沾泥,课前问了几个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剪枝,对于他们来说剪枝这门学问非常的陌生,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决定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理,和作者一起去感受每一次的心情,从而得出剪枝的学问所在。
在精读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体会作者心情变化。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水平、生活经验都不足,所以在头脑中并不是很具体的。学完课文后,我又联系实际介绍了一些,让学生加深印象,从生产劳动到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我想学生一定能理解得相对透彻一些了。
《剪枝的学问》语文教学反思4
课文记叙了“我”在桃园里和王大伯之间的一段佳话,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充满了哲理,充满了知识。我们必须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但是剪枝对于我们这些城市的孩子来说非常的陌生,因此,为了上好这节课,一开课,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接着,在精读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来看,《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主要有两个:
一是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
二是细读课文,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通过这两个教学目标,来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为达成这两个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减少是为了增加”是剪枝的学问,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教学的学问。课文描写“我”的心理变化,用了“满怀好奇—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一系列词语,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因而我的教学设计也是紧紧抓住文章的这个课眼。
在精读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最后我引导学生去思考,除了书上的以外,还有哪些学问是课文外的,但是也非常重要。学生议论纷纷,找到“怎么区别枝条,如何剪”等系列问题,开阔了思维。
《剪枝的学问》语文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多”;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下面是我对我的一个小教学片段的评析:
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了,来到王大伯的桃园里,你们会看到什么?
生:又大又圆。
师:那我们课本中是怎么说的?
生:桃园真美,我好象闻到了花香。
生: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在花间飞舞着,
嬉戏着。
师:我和小伙伴们在盼望些什么?
生:盼望着桃园里的桃子又大又甜。
师:我不仅盼望着桃子长得更大,而且我和小伙伴们还在嬉戏。
师:谁来读这一小节,带我们到桃花盛开的桃园走一趟,感受桃花的美
丽。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图片,然后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到桃园,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我对王大伯的'话产生怀疑,而且我还经常和小伙伴们到桃园里去“打探”,总希望早点能见到桃园里的桃子能快长快大。以证实王大伯说的话。在这课中最难让学生理解的就是剪枝的学问就是:减少是为了增多。在这个过程的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而且还要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从剪枝本身的学问上去理解。学生对这个学问的理解显得有些牵强,似乎不能从文中理解。这就变成了老师是这样讲的就要这样记。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课文《剪枝的学问》的说课稿2022-09-18
剪枝的学问原文2024-02-06
小学,语文,桂花雨,教学,反思,2024-01-04
语文下册心得体会2023-05-24
学习微课制作心得体会免费2022-08-10
小学微课制作心得交流发言稿2023-03-03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知识点2023-05-20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知识点2023-05-07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2022-05-08
cnc技术员试用期工作总结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