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排列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8 07:45:04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间隔排列教学反思(精选19篇)由网友“美味蟹黄堡CC”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间隔排列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间隔排列教学反思

篇1:《间隔排列》教学反思

《间隔排列》是今年新加入苏教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上册综合活动教学内容,放在本节内容重点在于“找”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逐步积累感性认识,感悟其中的规律,再用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综合和归纳,发现规律进行交流。对于规律的表述,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归纳和表达。由此增强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自主找出这个规律,并应用这个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设计上我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一、借助情景,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在新课之前,我设计了两组排列,试图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两组排列的相同之处,并借此认识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为后面的找规律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在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出示小兔乐园情境图,让学生寻找这里的间隔排列,并探索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首尾都是同一种物体,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就比排在中间的另外一种物体多一。可是,首尾相同只是间隔排列中的一种情况,于是我又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在验证这一规律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如果首尾不同的时候,两种物体数量是相同的,让学生对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关系又有了新的认识。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间隔排列的现象,发现规律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归纳出了规律之后,我安排了课后的两道练习题,从具体的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到锯木头中木头段数和次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具体运用的过程。让学生明确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因此,要学会辨析才能更好的运用所学规律。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能积极思考,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但是,这节课感觉还是老师引的痕迹比较明显,学生的思考还是跟多的停留在表面,缺乏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因此,这里一一对应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总结本课不足,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思考,把课堂的发言权更多的留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2:《间隔排列》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简单规律。教学按“明晰概念——发现规律——完善规律——应用规律”的流程进行,配合教学设计,我花几天时间制作了课件。在概念教学中,通过男女生排队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有了全面、准确的理解。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上的规律,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规律,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说法表述规律,如“夹子比手帕多1”、“手帕比夹子少1”、“夹子和手帕数量相差1”。在设计练习时,从比一比图形的数量,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教学中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用完整的、概括性的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有一定困难,是不是我的教学不到位,学生理解不深刻?其实在原来的设计中,我是想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后,就让学生自由创作几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统计第一个是什么图形,最后一个是什么图形,每种图形各是多少个,两种图形的数量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在大量具体例子下,更容易发现规律,并且能将两种情况都呈现出来。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将教学作了调整,果然效果好了很多。原来的课虽然有精美的课件,但学生只是看客,被课件牵着走,调整后学生真正参与进去,在画、数、比中,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这才是有效的课堂。

篇3:《间隔排列》教学反思

“间隔排列”由四年级移到了三年级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成为三年级专项数学活动内容。随着受教学生年龄的降低,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是过多的让学生去解决间隔排列中的问题,也不要求学生对过去抽象的规律“首尾相同,数量相差1,首尾不同,数量相等”进行区分。教材修订之后,重点关注学生感悟规律、寻找规律、表达规律、解释规律的过程,重在对规律探索的过程。课程标准从“双基”变为“四基”,其中第四基就是“基本活动经验”,在探索规律这样的专题数学活动中,特别强调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把握新教材修订的这样变化,我在教学中:

一、重视学生在直观感知中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直观的教学始终是数学课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三年级学生探索规律,离不开感知,离不开操作,离不开对应,离不开归纳。所以,本课引入学习的素材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现象,从教室桌椅的排列,从孩子们常吃的骨肉相连的食品,从花园里蓝花和红花的摆放来引入间隔排列的现象,为孩子进一步探寻规律打好了直观认识的基础。学生了解间隔排列后自己试着摆一摆,老师不经意的选了两种典型情况,出示在黑板上,也是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间隔排列的规律,在直观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重视学生在活动探索中积累丰富活动经验。

通过实际操作体现寻找规律的完整的过程,特别注重学生操作对规律的探索。本课主要进行三次操作,首先是初步感知,然后每两个人一组开始摆,有摆首尾相同的,有摆首尾不同的。这是初步了解规律后学生的第一次尝试;第二次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规律,有的孩子画竖线,有的孩子圈一圈,这次操作对形成规律很有必要。活动探索之后,建立一一对应的思想。一一对应是理解本课规律的重要思想,尽管一一对应还是很抽象的,但是有它作为抓手,学生就能够理解间隔规律中的数学内涵,数学课上的探索规律跟生活中的规律不一样,我们必须体现规律的数学内涵。对于规律本质进行概括归纳,归纳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样多,一种是相差1,遵循儿童的思维特征,从生活中的现象到数学中的间隔排列现象,从间隔排列的现象到一一对应的数列内涵,从数学内涵再到学生的自我表达,然后再到完整规律的呈现,这个过程设计非常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第三次操作,让学生把正方形和圆按照间隔排列,知道正方形有10个,猜圆有几个。这次操作和前面的操作呼应起来,使学生再次感知和表达规律。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是学生积累丰富活动经验的最好平台。

三、重视学生在表达解释中积累丰富活动经验。

寻找和感知规律之后,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表达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第三次操作之后,学生说:前后不同,那就相等,前后相同,那就相差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规律,是对间隔排列的最好的体现。另一方面,教学中,抓住了间隔排列的本质,并适当加以拓展,把数据放大,如果20呢?20个是兔子,或是20个蘑菇呢?如果兔子有很多很多只呢?这就对规律进行了拓展,需要孩子更好的抓住规律的本质。在这样的拓展活动中,学生必然会联系感知到的规律进行表达和解释,既对规律进行本质的表述,也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是积累丰富活动经验的语言外衣。

总之,本课新知的学习过程顺应了儿童的思维,过去四年级的内容让三年级的孩子来学,过去一个单元的内容现在一节课来学,这是教材修订后教师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这样的改变,我们既要降低教学要求,又要借鉴原来教材中优秀的设计,所以,课堂上如果能设计联系间隔排列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操作活动,就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这次数学专题活动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活动经验。

篇4:《间隔排列》教学反思

12月1日下午天宁区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课堂教学展示在解放路小学演播厅如期举行,解小教育集团易敏老师作为学员担任本次的课堂教学展示,执教的《间隔排列》,,生动的教学设计、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清晰明了的数学表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间隔排列》作为三年级的新教材,与以前的《找规律》独立单元有所不同,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后面的专题研究,没有练习,怎样把握教材,怎样体现解小新课堂是我考虑的两个问题。

本堂课的设计理念基于独二代儿童课堂合作分享学习,展示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分享的过程,努力把课堂的空间、时间归还给学生。

课堂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学生想知道:什么是间隔排列?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在两个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开始自主探究学习。

在初步动手摆一摆正方形和圆两种物品中,展示两种不同的情况,在比较中明晰,一种是没规律的,一种是有规律的,在读一读有规律的图中,明白间隔排列的含义。再次用正方形和圆两种物体摆一一间隔排列中,通过小组活动,发现四位同学摆出了四种不同的间隔排列,在交流汇报中明晰不同的摆法、不同的比较方法,都能得出结论。

在追问中知道圈一圈其实运用了一一对应的思想。在四幅作品的比较中进行了分类,在分享中发现规律,同学们的精彩介绍赢得大家的掌声。

在练习环节,通过情境图自己找间隔排列,发现数量之间有什么规律,在同桌交流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一个问题给同桌做一做,在互提互答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在拓展环节,通过“如果正方形有4个,圆可能有几个?”这样开放的问题,学生自己画一画,在交流环节,展示了学生四种画法,得到3种情况,明晰圆最少、最多摆放的位置。在间隔排列举例环节中引出列围成一圈的情况,在形象的验证中知道数量上的关系。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交流中,特别爱表现的同学争着抢着可能机会多了些,作为教师,要真正地面向全体同学,关注弱势,关注后进生,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多鼓励,增强自信心。

精彩的课堂展示、个性灵动的孩子都给观摩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这个冬日更增一份“教育之美”。

篇5:间隔排列的教学反思

间隔排列的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简单规律。教学按“明晰概念——发现规律——完善规律——应用规律”的流程进行,配合教学设计,我花几天时间制作了课件。在概念教学中,通过男女生排队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有了全面、准确的理解。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上的规律,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规律,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说法表述规律,如“夹子比手帕多1”、“手帕比夹子少1”、“夹子和手帕数量相差1”。在设计练习时,从比一比图形的数量,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教学中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用完整的、概括性的'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有一定困难,是不是我的教学不到位,学生理解不深刻?其实在原来的设计中,我是想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后,就让学生自由创作几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统计第一个是什么图形,最后一个是什么图形,每种图形各是多少个,两种图形的数量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在大量具体例子下,更容易发现规律,并且能将两种情况都呈现出来。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将教学作了调整,果然效果好了很多。原来的课虽然有精美的课件,但学生只是看客,被课件牵着走,调整后学生真正参与进去,在画、数、比中,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这才是有效的课堂。

篇6:《间隔排列》听课反思

《间隔排列》听课反思

今天上午的一二两节课,在我们学校有包河区的数学教研活动,分别由我校的吴**、##四小的周**执教,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我调好课,早早的到音乐教师里等着。

两个老师上的课题都是《间隔排列》,相同的课题,不同的老师用自己不同的视角和呈现方式来呈现,我很期待她们两个人最终将以什么样方式去呈现这节课。

第一节课是我们的数学组长,富有亲和力的吴**老师。吴老师通过情境图直接导入,分步骤观察、提出问题分层次的问题引导出学生发现规律一个隔着一个,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比较多好,承上启下,自然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比如在新授结束进入练习环节说:“刚才我们在小儿童乐园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习惯完成下面的练习”此外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思路清晰、问题设置的比较的恰当,全班学生的参与率比较多高,通过对间隔排列的拓展,延伸了间隔的深度,最后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的应用更好的说明了数学源于生活同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第二节课,声音甜美的周**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第二节课,有趣的卡通人物小猪猪过桥,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的发现了规律,自然引入今天要上的课题找规律。新授环节找规律时引出概念两端物体、中间物体概念极大地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也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反馈起来也比较好规范化表述,事实证明,引入这两个概念以后,老师的问题刚抛出来,学生的`答案就脱口而出,课堂的教学效果很好,此外,本节课课前的导入、和新授的四组物体的观察比较发现了本节课的规律,通过课前的导入一组合其他三组的比较规律自然呈现。导入并没有脱离,而是贯穿其中,可以看出老师在备课时的用心。

这两节课的老师经过数次的深思熟虑,数次的磨课,像我们呈现了这样精彩的两堂课供我们观摩学习,从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们的用心、她们的付出。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对一些问题也应该多多思考。以最优的方式呈现给孩子,帮助他们高效的学习。

篇7:《间隔排列》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学生初步探索一些事物隐含的规律,掌握了一些找规律的方法基础上学习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数量关系,为下节课学习全长、段长和段数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规律。

五、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在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动手操作、引探、游戏法等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六、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过程中找出规律。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圆片,让学生猜下一个颜色。

(二)展示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

(三)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观察排列。

多媒体课件展示主情景图中的三列物体,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从图上找到了哪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

让学生再观察,小组说说每行物体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引导出“两端物体”“中间物体”。

2.比较发现。

请同桌两人一起,分别数出每一组物体的个数,填写在表格里;然后再比较

3.排队游戏

第一个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

第二个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每2名男生之间必须有一名女生。

第三个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每2名女生之间必须有一名男生。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柳树桃树一一间隔排列。

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图,并要求学生运用今天发现的规律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

提示: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探索柳树桃树的数量关系。

2.广告牌。

多媒体课件展示电线杆与广告牌,请学生观察,这里的排列有什么特点?这跟我们前面看到的排列是不是一个规律?

启发:如果马路边有25根电线杆,你知道有多少个广告牌吗?如果有30个广告牌,那又会有多少根电线杆呢?

大家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两端物体与中间物体之间的关系?

3.动手操作

正方形与圆片一一间隔排列,摆10个正方形,最少需要几个圆片?最多呢?

4. 拓展训练。

1、2、3、4、5、6??200、201

单数有多少个?

双数有多少个?

篇8:《间隔排列》说课稿

第一方面: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和概括规律

第二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第三方面: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激趣引题,感知规律

第二环节:观察交流,探索规律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具体过程是:

1. 让学生独立寻找相关联的事物及数量,轮流汇报。

2. 合作学习,找到规律。

(1)找到事物的共同特点。

(2)比较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的数量,找到规律。 第三环节,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第四环节: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寻找规律。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课堂总结。

第四方面: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两种物体 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相同

两端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中间物体个数+1=两端物体个数

两端不同

数量相等

围成一圈

篇9:《间隔排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一一对应,并且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找规律的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习本课后,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简单找规律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为复杂的找规律做铺垫。

教学目标:

结合上述教材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及其作用,并能用其解释间隔排列物体的规律,发展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物体,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数学的现象。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是:发现和概括规律。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将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发现规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深化规律的认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我将分三个过程来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回顾一一对应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课前热身,多媒体依次出示一副蓝花和红花散乱排列的图和一副蓝花和红花一一对应的图,让男生和女生分别观察几秒,说说哪种花多。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一一对应,并感悟一一对应的作用。

2.探索规律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小兔和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并揭题: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课题:间隔排列。

再让学生找一找在这幅图中是否还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间隔排列这一现象。

了解这一现象后再让学生去进一步探索一一间隔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1)首尾相同的两个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闪一下夹子、兔子、木桩。提问:你发现这样的间隔排列还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间隔排列的首尾相同。板书:首尾相同。

接着让学生将每种物体的数量填在表格中,让学生探索得到首尾相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

提问: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呢?引导学生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一组一组的圈一圈,让学生观察余下的是什么。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依次圈一圈手帕和夹子,木桩和篱笆。多媒体展示一一对应的方法。指出: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对一个地观察,是一一对应。(板书一一对应)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两端相同时,余下的就是排在另一端的这个物体。所以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就多1。板书(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多1个)

(2)首尾不同的两个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出示兔子喜欢吃的萝卜青菜。提问:萝卜和青菜的数量相同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他们首尾的物体相同吗?引导孩子根据一一对应的方法说出首尾不同,数量相同。板书:(首尾不同,数量相同)

3.创造规律

多媒体出示操作要求,让学生先画一画,创造一组两个物体间隔排列的图形。再让学生圈一圈,判断两种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哪种物体多?最后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你验证了规律的哪些情况。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初步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上的关系后,通过画一画,圈一圈、说一说,明白其中的原因,从而明确规律。

4.回顾反思

让学生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的体会,有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篇10: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习间隔排列》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习间隔排列》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排排、比比,学习间隔排列的方法。

2、体验规律美。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雪花片积木,各色木珠,彩色玻璃珠,瓢虫和绿叶若干,彩色皱纹纸。

各种有规律排列的实物图片若干。胶水,细绳。

【活动过程】

1、幼儿搭积木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会搭雪花片吗?如果老师请你选两种颜色的雪花片来搭,你会选哪两种颜色?

幼儿回答。

师:用两种颜色的雪花片搭一根小棒,你会吗?搭给我看看。

幼儿搭积木。

(以搭积木的方式导入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虽朴实无华,但孩子都能做到,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所有的孩子都动起了手,孩子已嗅到了成功的气味。且雪花片的拼搭方便又快速,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2、展示幼儿作品,感受有规律排列的美

师:谁来将你的小棒给大家看看?

(1)展示1名幼儿的作品,我们来看看他选了哪两种颜色,是怎么排的?

师带幼儿念一念“一个红的一个黄的,一个黄的一个红的一个红的……”(无规律的)

(2)再展示1名幼儿的作品,并带幼儿念一念。(也是无规律的)

(3)展示第三名幼儿的(有规律的)作品,黄的、绿的、黄的、绿的、黄的、绿的、黄的……

幼:哇……(在展示有规律排列的作品时,还没带孩子念呢,孩子们已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叫声,那样的排列有一种莫名的震撼力,接下来的学排显得自然而必要。)

师:这位小朋友的小棒和上两位的小棒有什么不一样?

(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将幼儿置于问题情境中,有了疑虑孩子才会去探讨、去创造)

(4)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原来这个小朋友是黄颜色隔着绿颜色再隔黄颜色再隔绿颜色……这样有规律地排下去的,这样的小棒看上去很美,我们也来学一学这种好办法好不好?

幼儿学习用间隔的.方法再搭一次雪花片。

(将孩子的作品进行分析,来作为学习的对象,比老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孩子教孩子似乎更有说服力。展示孩子的作品时让幼儿有一个视觉上的感受,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效仿也能让幼儿展开想的翅膀。)

3、学习有规律的间隔排列

师:让大家看看你排的怎么样?

(1)展示幼儿成果,师幼共同检查排列情况。(展示中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已经模仿成功了,还有一小部分幼儿在整个排列中有些错误,发生错误时其他孩子还帮着进行了纠正。还有少数几个幼儿还没有弄明白到底怎么是有规律的排。整个展示过程老师没有任何传授说教的意味,都是孩子自己发现的,老师给孩子的是耐心的等候、鼓励的微笑以及大大的拥抱。在掌声、纠正、拥抱中,孩子们在不断的提升着对“规律”一词的感受,学习、检验的能力有所提高。)

(2)师:小朋友的这种好办法还有一个名字呢!小朋友想知道吗?(一系列的活动过后,孩子的好奇心上来了,比一开始就告诉幼儿来得更有吸引力。)这叫间隔排列,是一个隔一个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师边说边用手指雪花片小棒)这样排下去可以排得很长很长呢!我们来试试把两种一样颜色的雪花片小棒连起来。

(3)幼儿寻找一样颜色的雪花片棒并连接。哇……

(4)我们来检查检查是不是一个隔一个有规律地排的?(当连成很长的雪花棒时,孩子兴奋又觉神奇,笑容灿烂摄人。在检查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有规律地间隔排列”的概念的理解。)

4、欣赏“有规律地间隔排列”的现实装饰美

师:我们现在有很多地方都用这种有规律的间隔排列进行装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以视频转换仪的形式出示)

图1:百润发里的彩色小旗图(有红白两种颜色一隔一排列而成)

图2:人民商场里垂吊的花球(两种颜色一个隔一个排列而成)

图3、自己幼儿园走廊内的珠帘图(由瓢虫和绿叶一隔一排列而成)

(每欣赏一张图都请几名幼儿讲述其中的排列方法,当孩子发现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样有用时都欣喜万分,从雪花片单调的形象转为实物的丰富多彩,加深了对规律排列的美的享受。)

师:有规律地排列让我们的环境变得真美啊!我们也来用这种办法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好不好?

5、幼儿打扮教室,深化对规律排列的印象。

师: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哪些材料?幼儿回答。你想用什么材料进行排列?怎样用这些材料进行窜连?幼儿回答

幼儿分组意愿活动可以选择:窜彩色小木珠、窜彩色玻璃珠、做彩色纸链。教师巡回指导(丰富的材料让孩子有了选择的余地,且各种材料的串联又简单而有效,有了之前的认识,孩子信心十足,动手欲强烈)

课后延伸:打扮活动室,欣赏孩子的成果。

【教学反思】

什么是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如果老师要用一两句话让孩子来理解,相信小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何况是5、6岁的孩子?如果老师直接出示效果图,少了之前的实际操作与摸索,单纯的模仿,相信孩子们不会有很深的印象。我设计的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一刻也没有闲着。孩子们在排排、比比,再排排、比比的探索过程中感受着“规律”一词的含义。一次次地操作与对比,孩子们摸索出了真知,这是一个有着心里转换的过程。人家都说“实践出真知”。对现实中的装饰图片的欣赏,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排列方法的美好,从而产生打扮活动室的想法,顺其自然。老师准备的丰富的材料,让孩子感到材料的多样性。整个活动朴实无华,操作性强,层层深入,让孩子体验到自主学习的趣味。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教师创设的不同情境,让孩子在自由的天地里,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同时也学会学习。

篇11:《简单排列》教学反思

“简单排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找规律”的第二课时。它是在第一课时“简单搭配”的基础上的扩展。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有序的排列方法,从而达到不重复、不遗漏排列。根据这个重点,我从学生排队照相引入。先是让学生说说简单的两人排队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再进入到新课的三人排队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引入非常顺利。然后我让学生小组讨论三人排队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然后再汇报他们的排法,并对他们的答案给予充分肯定,同时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的排列过程。这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数学学习的乐趣,并充分肯定自己的学习能力鱼探究能力。

接着我趁机让学生给学生出示新的问题:给照相的同学一个字母称号,你用能字母表示出排列数吗?我让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排列数,借并助多媒体演示出来,而且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这个过程让学生从刚才的照片排列的形象思转换到字母表示的.抽象思维上,逐步引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个过程我的引导还不够,所以部分学生不能完整表述出排列数。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板书,讨论并汇报,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出本课的核心:排列要有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但是我这里引导的语句不够细致,结论不全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

然后在已有小结的基础上我加大探究的难度,然学生探究:如果三个人中选两个人拍照,又可以排出多少张不同的照片?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思考解答。在思考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要有序排列,从而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牢牢掌握有序排列的思维方法。但是我这个过程把学生“看”得有点紧,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讨,最后比较、小结学生的解答,让他们自己意识到有序排列方法的优越性。

然后是课后的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应我围绕本课的重点――有序排列,在练习体中不断强化有序排列的方法。先是连线寻找5支球队两两之间比赛一场,一共有多少场比赛;然后探讨三个人打电话,每两人通话一次,一共可以通话几次;然后将通电话转换成两两间寄贺卡,一共需要寄出多少张贺卡;最后用2、5、8三个数来排列,写出他们可以排列出的所有三位数。但是我在探讨三个人打电话与三个人两两间寄贺卡这个题目里分析得不够透,没有用简洁的言语说出通话与寄贺卡的区别,所以个别学生有点混淆。最后小结全课的内容并提出思考:用8、0、5三个数字纸片可以组成不同的三位数,你能组出多少个?从而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和探讨。

《简单排列》听课反思

“简单排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六单元“找规律”的第二课时。它是在第一课时“简单搭配”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拓展教学。本课的重点是掌握有序的排列方法,从而达到不重复、不遗漏排列。本课的教学理念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探讨合作交流,从而形成一种如何实行“简单排列”的方式方法。陈伟老师非常注意课的引入,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他从生活中的照相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性,使学生觉得怎么数学科也带来了相机呢?充满学习的期待。陈老师首先由两位学生排队照相引入。先是让学生说说简单的两人排队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再进入到新课的三人排队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也为新的内容教学埋下了教学的伏笔。在新课教学中,陈老师非常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做到有序的排列,所以一节课下来以后,学生都能突破有序的重点,收到较好的结果。在教学想想做做的时候,陈老师在指导工作上也非常的到位,他首先让学生读题目,让学生读懂每两个球队赛一场的意思,让学生明白红队对黄队与黄队对红队其实就是一场。因为陈教师在这个地方能够清晰地引导学生明白,所以在练习题中:三个同学互通一次电话和互送一张贺卡的区别题目时,学生的效果都不错。总的来说,陈老师的这节课能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篇12:《排列》教学反思

“简单排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六单元“找规律”的第二课时。它是在第一课时“简单搭配”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拓展教学。本课的重点是掌握有序的排列方法,从而达到不重复、不遗漏排列。本课的教学理念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探讨合作交流,从而形成一种如何实行“简单排列”的方式方法。陈伟老师非常注意课的引入,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他从生活中的照相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性,使学生觉得怎么数学科也带来了相机呢?充满学习的期待。陈老师首先由两位学生排队照相引入。

先是让学生说说简单的两人排队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再进入到新课的三人排队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也为新的内容教学埋下了教学的伏笔。在新课教学中,陈老师非常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做到有序的排列,所以一节课下来以后,学生都能突破有序的重点,收到较好的结果。

在教学想想做做的时候,陈老师在指导工作上也非常的到位,他首先让学生读题目,让学生读懂每两个球队赛一场的意思,让学生明白红队对黄队与黄队对红队其实就是一场。因为陈教师在这个地方能够清晰地引导学生明白,所以在练习题中:三个同学互通一次电话和互送一张贺卡的区别题目时,学生的效果都不错。总的来说,陈老师的这节课能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篇13:《排列》教学反思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第41页的内容。本单元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加减法,其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重点和难点,学生日后的加减法学习主要围绕20数列图和数射线展开。因此在本课中,让学生认识20数列图,牢记1—20这些数在20数列图和数射线上的位置,掌握2个一数、5个一数等数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1、基于课标的知识点。

在课本第一单元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两个5是10,对于20以内数的排序,学生也已有了一些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一开始,从5以内数的排序引入,学生能够很快从10以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数数。在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数之间的排列规律,使学生感知从小到大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从大到小,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小1,建立数与数之间的位置的概念,进行20以内数的排序。

在数射线上数数,这一环节的设计由书本P41和练习册P24、25两页的练习整合而成。考虑到两道连线题都需要教师一定的指导,为了能让学生轻松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特意整合在了课堂练习中。练习中,教师尽量让学生自己先发现题意,同时配以计时工具,意在培养学生正确审题、快速完成练习的好习惯。其中连线组成皇冠图,又正好配合本节课“数学王国”的情境主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年级的孩子因其年龄特点,活泼好动,枯燥的数数对他们吸引力不够,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更重视营造轻松欢快的氛围,安排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为了巩固学生对20以内数的排序及数与数之间的位置的概念,紧接着进行了三个课堂活动。

(1)在20数列图上数数。

(2)和数宝宝们一起数数。

(3)在数射线上数数。

都说“孩子的智慧在指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又是相矛盾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双色片,翻出相应的双色片等一系列体验活动,为学生具体而形象的建立20数列图,让学生在边数边摆双色片的过程中,直观理解2个一数、5个一数。学生在第一单元中已经知道两个5是10,在十几就是十和几中知道两个10是20,因此先从5开始,5个一数,由浅入深,再到每次大2、每次小2,意在为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年级的孩子思想集中的时间短,和数宝宝们一起数数安排在课堂中间时段,让学生动一动,帮助学生更认真的学习下半节课的知识内容。同时,“报数”、“起立”等活动,要求全体同学思想集中,全员参与,意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开口和体验的机会,为学生直观建立20以内数的排列。

3、基于知识点的思维拓展。

拓展练习中,通过对20以内数的排序认识,寻求找规律填数的一般方法,即相邻的两个数相差多少,则每次相应的发生变化。习题设计由易到难,其中第三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发散学生思维,鼓励答案多样化。以同桌互动形式展开,培养学生纠错并及时改正的良好学习习惯。

思维拓展作为一座桥梁,它既是已有知识的延伸,又是后续学习方法的渗透。因此,思维拓展题不能简单的选取难题、或是将后期知识点提前学。在基于课标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借助20数列图,探索不同的规律,同时渗透数学学习的有序思考方法,每次大1、大2、大3、大4或每次小1、小2、小3、小4,把共8种方法填完整。培养孩子的数学思考习惯,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期课改注重课堂的及时评价和评价的有效性。在各个体验环节中,让学生为自己的表现奖励自己五角星,并在课堂总结时,回顾每颗星所代表的新本领。既让学生体会学习中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又让学生整理总结了本课的知识要点,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持续延伸。

综上所述,整堂课较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课上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各种有趣味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又动口,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已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但由于时间的有限,让学生讨论得还不够充分,彻底。在以后的教学中这是我要提升的地方。

篇14:《排列》教学反思

“简单排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找规律”的第二课时。它是在第一课时“简单搭配”的基础上的扩展。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有序的排列方法,从而达到不重复、不遗漏排列。根据这个重点,我从学生排队照相引入。先是让学生说说简单的两人排队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再进入到新课的三人排队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引入非常顺利。然后我让学生小组讨论三人排队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然后再汇报他们的排法,并对他们的答案给予充分肯定,同时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的排列过程。这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数学学习的乐趣,并充分肯定自己的学习能力鱼探究能力。

接着我趁机让学生给学生出示新的问题:给照相的同学一个字母称号,你用能字母表示出排列数吗?我让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排列数,借并助多媒体演示出来,而且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这个过程让学生从刚才的照片排列的形象思转换到字母表示的抽象思维上,逐步引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个过程我的引导还不够,所以部分学生不能完整表述出排列数。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板书,讨论并汇报,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出本课的核心:排列要有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但是我这里引导的语句不够细致,结论不全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

然后在已有小结的基础上我加大探究的难度,然学生探究:如果三个人中选两个人拍照,又可以排出多少张不同的照片?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思考解答。在思考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要有序排列,从而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牢牢掌握有序排列的思维方法。但是我这个过程把学生“看”得有点紧,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讨,最后比较、小结学生的解答,让他们自己意识到有序排列方法的优越性。

然后是课后的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应我围绕本课的重点——有序排列,在练习体中不断强化有序排列的方法。先是连线寻找5支球队两两之间比赛一场,一共有多少场比赛;然后探讨三个人打电话,每两人通话一次,一共可以通话几次;然后将通电话转换成两两间寄贺卡,一共需要寄出多少张贺卡;最后用2、5、8三个数来排列,写出他们可以排列出的所有三位数。但是我在探讨三个人打电话与三个人两两间寄贺卡这个题目里分析得不够透,没有用简洁的言语说出通话与寄贺卡的区别,所以个别学生有点混淆。最后小结全课的内容并提出思考:用8、0、5三个数字纸片可以组成不同的三位数,你能组出多少个?从而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和探讨。

篇15:《排列》教学反思

一、强调数学的“生活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为了有利于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我们必须为他们构建生活原型。因此我从孩子的生活引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再展开探究,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教学过程。如我创设拍照情境导入新课,我帮三位同学拍照留念,并由拍照的过程中引出排列问题,就为孩子们沟通“数学──生活”搭建了桥梁,抽象的数学知识找到了具体的生活原型作依托,孩子们对于排列的意义理解就更形象了。

接着组织了同桌通过摆摆数字卡片进行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并拿几个不同顺序的学生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合作探究后,我还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学生作品,让学生经历比较发现重复、或遗漏或无顺序排列,从而引出按一定顺序排列较好。孩子们的思维过程逐步地“数学化”。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轻松地理解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强调数学的“数学味”。

强调数学的“数学味”并非要否定数学的“生活味”,而是要把“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地结合,使“生活味”为“数学味”服务。因此,在本课中,我首先通过“拍照”创设情境,引出排列问题,并以此理解排列的数学思想。接着,让学生经历“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演一演”整个数学化的过程,来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比较有序排列与无序排列,使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对排列的意义的理解得到深化,孩子们的思维过程逐步地“数学化”。正如郑毓信教授指出,“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由‘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的简单‘回归’,而应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

当然,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不能做到认真地倾听完学生的发言再做评价。当时站在讲台上,只怕学生说不到自己设计的`那方面,所以抢学生的话,没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以后一定让学生在说完后,自己再发表意见,起到主导作用,即使学生没有按自己的设计说,发生了小错误也不怕,也许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以后得充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让课堂在错误的的改正中,有更多的精彩。

通过这次磨课,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课堂,不应该为了追求课堂的新颖、课堂的与众不同,而在设计时追求教学设计的花样。我们应该克服这种倾向,组织有效而真实的数学活动,走生活化之路,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品出“数学味”,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篇16:《排列》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听了陈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我觉得他的教学越来越成熟了。下面就这一节课,谈几点体会:

一、导入比较自然。

这一节的题目是“简单的排列”。上课铃一响,他就出示数码相机,问:“你们喜欢照相吗?这一节,如果认真上课,我就帮你们来一个大合照。”再出示例题,三人排成一行照相,可以照出多少张不同的照片呢?这样是,水到渠成,进入新授,非常灵活自然。

二、先演示,后小结。

先看例题,不知道从哪儿着手,但陈老师通过实地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六种排列的由来,从中加深认识。然后,让学生小结解题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懂得简单的排列要注意:有顺序;不能重复;不能遗漏。

三、练习形式多样。

整一节课,学生都比较配合,极少同学开小差,因为课件比较吸引,形式比较多样,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特别多。堂上的练习,大部分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1、四个队踢足球,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2、有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呢?3、有三个同学互相寄节日贺卡,一共多少张?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个个议论纷纷,求知欲显著增强。

四、活动融入课堂。

“简单排列”这个学习内容,如果不进行操作,对于中下生是有一定的难度。陈老师设计了这样一环节:用8、2、5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能有多少个?他让学生分组拼数字卡片,从中也引导他们先固2,再固定5,然后固定8的方法。学生一边动脑筋,一边拼,很快就完成了,且效果不错。虽然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但是我认为动手操作的方法较好。最后,他对知识还进行了拓展:如果用8、0、5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你又可以组多少个呢?带着这一疑问,学生的课外作业就更丰富了。

篇17: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关系的过程,感知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

2.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思维分析生活现象的意识及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周期规律作好准备。

教学难点:

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观察图片,初识间隔排列

出示情景图,马路边的路灯和广告牌。(路灯和广告牌一个隔一个排列)

通过观察马路边的路灯和广告牌有规律的排列,让学生初步感知两种物体的间隔排列。

交流:

(1)这组排列的开头和结尾各是什么物体?

(2)照这样的排列,下一个会是什么?(路灯)再添上一个路灯,开头和结尾的物体就一样了,这时每个广告牌都在两个路灯之间,也可以怎样说?(也可以说每两个路灯中间有一个广告牌)

出示情景图:绿化带的花盆和小树。(花盆和小树一个隔一个排列)

交流:

(1)小花和小树又是怎样排列的?开头和结尾的物体是一样的,可以说是每两盆花中间有一棵小树,还可以怎样说?(每棵小树都在两棵花的中间)

(2)接下去应该是什么?开头和结尾不一样,现在还能不能说每两盆花中间有一棵小树呢?(最后一棵小树不是在两盆花中间)

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首尾相同的间隔排列和首尾不同的间隔排列的差异。

归纳: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有规律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2.动手创作,内化间隔排列

(1)出示四组间隔排列,其中前两组是首尾不同的间隔排列,后两组是首尾相同的间隔排列,先让学生明白间隔排列中的省略号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说说是谁和谁间隔排列。

(2)让学生模仿首尾相同或者首尾不同的.间隔排列用两种物体创作出一组间隔排列。引导学生可以用图形,字母,汉字等符号去创作。

二.猜想验证,探索规律

1.猜想规律

再出示前面出现的四组间隔排列的物体,引导学生在感知间隔排列的基础上进行猜想,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在数量上的联系,在小组里交流猜想。

2.验证规律

(1)汇报交流:说明“两端物体”“中间物体”

(2)讨论:同样是间隔排列,什么时候两种物体一样多,什么时候不一样?

(3)归纳:首尾不同的间隔排列,假如用字母A,B来代表两种物体,也就像ABABAB。B,A和B个数一样多,首尾相同的间隔排列我们也可以用ABAB。A来表示,A的个数比B多一个。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间隔排列的规律,并把板书完整。

3.体验规律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略)

四、总结全课,延伸规律

在我们生活中关于间隔排列的类型还有很多种,如周期问题等,这也是以后我们要学习的。

篇18: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及其作用,并能用其解释间隔排列物体的规律,发展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能力,逐步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赛记数,激发兴趣

出示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两组进行比赛。

男:37624018954;女:18181818181

二、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谈话:小兔子知道同学们会找规律,想请你们到它家里去做客,找找小兔子家里有些什么规律,我们一起到小兔家里去看看吧。(课件播放小兔劳动的情景)

2、提问:

①在小兔家里你发现有什么?(生说一说。师:我们把小兔子家的夹子和手帕看做一组,兔子和蘑菇看做一组,木桩和蘑菇看做一组,大树和绳子看做一组。)

②说一说:上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说法有:小兔和蘑菇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小兔和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

3、总结: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的排列,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4、谈话:像这样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的物体,它们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数一数、填一填吧。(板书: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学生独立填写教材78页的表格,交流填写的结果。

5、提问:每组两种物体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组织交流,要求学生把话说清楚。

学生可能出现的说法:小兔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蘑菇的个数比小兔的只数少1;小兔的只数与蘑菇的个数相差1。

归纳总结: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发现兔子家里有这样的规律: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如果排在两端的是同一种物体,那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6、讨论: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

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7、动手操作,确认数量关系

①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把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也分别看成一组呢?先圈一圈,再说一说。

学生按要求圈一圈,说一说。

②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板书:两端相同  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 )个蘑菇。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提问:有19个蘑菇,你是怎么知道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2、如果把10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   )个蘑菇。

学生抢答,说明理由。

3、把20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  )个夹子。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独立思考,口答。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4、4.如果把100块手帕夹在一条绳子上,那么一共得需要(  )个夹子。

学生抢答,说明理由。

四、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谈话: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它们的数量一定相差1吗?下面我们来画一画,看一看。

1、如果把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5个,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①学生独立画一画,画完后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多,谁画的最少。

汇报交流画 最多和最少的情况。(同时课件展示)

②提问: 与 的个数之间还可能有什么关系?

课件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画法。(板书:两端不同  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2、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圈,有5个,有几个?

学生独立画一画,汇报交流画的情况。(板书:围成一圈  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3、我们学会了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让我们用这一规律去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吧!操场上有一组同学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呢:有8个男同学,每两个男同学中间是一个女同学,有几个女同学?那边还有一组同学在做丢手绢的游戏呢:有8个男同学,每两个男同学中间是一个女同学,有几个女同学?

五、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其实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2、欣赏一组包含间隔排列现象的图片。

六、课堂小结: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的体会。

七、利用规律,动手设计

学校有红色彩旗10面,黄色彩旗8面,你能帮忙把这些彩旗布置在校门口的两侧吗?你准备怎么布置?

板书设计:

间隔排列

(一行)两端相同   数量都相差1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一行)两端不同   数量相等

围成一圈

篇19: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学习间隔排列》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学习间隔排列》

【活动背景】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班刚刚开展了探索活动《剪剪乐》,幼儿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比较,终于学会了螺旋形的剪法,那种由衷的笑容是那么地憾人心肺。本次数学活动《学习间隔排列》,我继续尝试给孩子主动学习提供机会,让孩子努力去发现,去探索,意在提升幼儿自主学习新知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排排、比比,学习间隔排列的方法。

2、体验规律美。

【活动准备】

雪花片积木,各色木珠,彩色玻璃珠,瓢虫和绿叶若干,彩色皱纹纸。

各种有规律排列的实物图片若干。胶水,细绳。

【活动过程】

1、幼儿搭积木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会搭雪花片吗?如果老师请你选两种颜色的雪花片来搭,你会选哪两种颜色?

幼儿回答。

师:用两种颜色的雪花片搭一根小棒,你会吗?搭给我看看。

幼儿搭积木。

(以搭积木的方式导入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虽朴实无华,但孩子都能做到,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所有的孩子都动起了手,孩子已嗅到了成功的气味。且雪花片的拼搭方便又快速,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2、展示幼儿作品,感受有规律排列的美

师:谁来将你的小棒给大家看看?

(1)展示1名幼儿的作品,我们来看看他选了哪两种颜色,是怎么排的?

师带幼儿念一念“一个红的一个黄的,一个黄的一个红的一个红的……”(无规律的)

(2)再展示1名幼儿的作品,并带幼儿念一念。(也是无规律的)

(3)展示第三名幼儿的(有规律的)作品,黄的.、绿的、黄的、绿的、黄的、绿的、黄的……

幼:哇……(在展示有规律排列的作品时,还没带孩子念呢,孩子们已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叫声,那样的排列有一种莫名的震撼力,接下来的学排显得自然而必要。)

师:这位小朋友的小棒和上两位的小棒有什么不一样?

(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将幼儿置于问题情境中,有了疑虑孩子才会去探讨、去创造)

(4)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原来这个小朋友是黄颜色隔着绿颜色再隔黄颜色再隔绿颜色……这样有规律地排下去的,这样的小棒看上去很美,我们也来学一学这种好办法好不好?

幼儿学习用间隔的方法再搭一次雪花片。

(将孩子的作品进行分析,来作为学习的对象,比老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孩子教孩子似乎更有说服力。展示孩子的作品时让幼儿有一个视觉上的感受,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效仿也能让幼儿展开想的翅膀。)

3、学习有规律的间隔排列

师:让大家看看你排的怎么样?

(1)展示幼儿成果,师幼共同检查排列情况。(展示中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已经模仿成功了,还有一小部分幼儿在整个排列中有些错误,发生错误时其他孩子还帮着进行了纠正。还有少数几个幼儿还没有弄明白到底怎么是有规律的排。整个展示过程老师没有任何传授说教的意味,都是孩子自己发现的,老师给孩子的是耐心的等候、鼓励的微笑以及大大的拥抱。在掌声、纠正、拥抱中,孩子们在不断的提升着对“规律”一词的感受,学习、检验的能力有所提高。)

(2)师:小朋友的这种好办法还有一个名字呢!小朋友想知道吗?(一系列的活动过后,孩子的好奇心上来了,比一开始就告诉幼儿来得更有吸引力。)这叫间隔排列,是一个隔一个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师边说边用手指雪花片小棒)这样排下去可以排得很长很长呢!我们来试试把两种一样颜色的雪花片小棒连起来。

(3)幼儿寻找一样颜色的雪花片棒并连接。哇……

(4)我们来检查检查是不是一个隔一个有规律地排的?(当连成很长的雪花棒时,孩子兴奋又觉神奇,笑容灿烂摄人。在检查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有规律地间隔排列”的概念的理解。)

4、欣赏“有规律地间隔排列”的现实装饰美

师:我们现在有很多地方都用这种有规律的间隔排列进行装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以视频转换仪的形式出示)

图1:百润发里的彩色小旗图(有红白两种颜色一隔一排列而成)

图2:人民商场里垂吊的花球(两种颜色一个隔一个排列而成)

图3、自己幼儿园走廊内的珠帘图(由瓢虫和绿叶一隔一排列而成)

(每欣赏一张图都请几名幼儿讲述其中的排列方法,当孩子发现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样有用时都欣喜万分,从雪花片单调的形象转为实物的丰富多彩,加深了对规律排列的美的享受。)

师:有规律地排列让我们的环境变得真美啊!我们也来用这种办法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好不好?

5、幼儿打扮教室,深化对规律排列的印象。

师: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哪些材料?幼儿回答。你想用什么材料进行排列?怎样用这些材料进行窜连?幼儿回答

幼儿分组意愿活动可以选择:窜彩色小木珠、窜彩色玻璃珠、做彩色纸链。教师巡回指导(丰富的材料让孩子有了选择的余地,且各种材料的串联又简单而有效,有了之前的认识,孩子信心十足,动手欲强烈)

课后延伸:打扮活动室,欣赏孩子的成果。

【教学反思】

什么是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如果老师要用一两句话让孩子来理解,相信小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何况是5、6岁的孩子?如果老师直接出示效果图,少了之前的实际操作与摸索,单纯的模仿,相信孩子们不会有很深的印象。我设计的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一刻也没有闲着。孩子们在排排、比比,再排排、比比的探索过程中感受着“规律”一词的含义。一次次地操作与对比,孩子们摸索出了真知,这是一个有着心里转换的过程。人家都说“实践出真知”。对现实中的装饰图片的欣赏,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排列方法的美好,从而产生打扮活动室的想法,顺其自然。老师准备的丰富的材料,让孩子感到材料的多样性。整个活动朴实无华,操作性强,层层深入,让孩子体验到自主学习的趣味。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教师创设的不同情境,让孩子在自由的天地里,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同时也学会学习。

二年级简单排列教学反思

数学《找规律》的教学反思

数学找规律教学课件

数学广角搭配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下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男孩女孩排队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的说课稿

小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二年级《找规律》的教学设计

化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间隔排列教学反思
《间隔排列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间隔排列教学反思(精选19篇)】相关文章:

找规律教学设计2023-04-05

《找规律》教学设计第3课时2022-12-09

下学期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教案2022-08-24

小班《学穿鞋子》主题教案2022-07-16

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计划2023-12-22

新人教版找规律教学设计2022-07-18

《找规律》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22-10-20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2023-08-29

《找规律》教学反思2022-08-20

小班数学《树叶排队》教学反思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