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画图“设计一个小闹钟”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时间:2023-05-07 07:57:29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WINDOWS画图“设计一个小闹钟”的教学案例与反思(共18篇)由网友“Oxyge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WINDOWS画图“设计一个小闹钟”的教学案例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WINDOWS画图“设计一个小闹钟”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教学案例与反思:WINDOWS画图“设计一个小闹钟”

教学案例与反思:WINDOWS画图“设计一个小闹钟”

并不是很难,今天我们就是要解决使用哪些绘图工具来进行创作的问题?

1、布置任务

我给5分钟让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为小蜗牛设计一个热带鱼形小闹钟。

学生开始使用画图软件,仿照我展示的热带鱼形小闹钟进行创作。我在下面进行巡视,发现大部分同学使用“直线工具”、“椭圆工具”、“颜色填充工具”,来进行创作,但也有少数几位同学使用“多边形工具”、“椭圆工具”、“颜色填充工具”,来进行创作。

2、5分钟后,请一位同学上台为大家演示一下,使用“直线工具”、“椭圆工具”、“颜色填充工具”,来进行创作一个热带鱼形小闹钟;请另一位同学上台为大家演示一下,使用“多边形工具”、“椭圆工具”、“颜色填充工具”,来进行创作一个热带鱼形小闹钟;让下面的同学评比一下,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快更好?

这时,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情绪高涨,经过比较学生得出使用“多边形工具”更快更好。

3、我顺水推舟归纳了“多边形”工具使用方法。把指针移到图的第1点,拖动指针到第2点,画出图形的第一条边。把指针移到第3点,单击。这时,第3点与第2点自然连接成第二条直线,形成图形的第二条边。用同样的方法,按标号顺序画出图中其余的边。当指针移到最后一点(第15点)时,双击,画出一个完整的多边形,热带鱼形的小闹钟就画好了。

4、接下来,我又展示了部分学生存在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如线条不直、椭圆如何变圆等),要求学生通过尝试实践、交流,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我的话音刚落,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要发言了:“老师,刚开始画图时我也遇到这个问题,后来我发现,只要按住Shift键,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为他的.发现而喝彩。教师赞赏:很好,同学们勤于在实践中去探究,主动地思考问题,并积极地解决问题……

三、教学反思:

1、反思效果:“画图”是学生们感兴趣、乐于学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画图,教师展示作品,学生对作品的部分演示,让学生丰富对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在作品演示时引发学生思考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确画图要注意选用绘图工具的技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正视存在的普遍问题,让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去解决。整堂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积极主动的,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在画图过程乱涂乱画,对绘图工具的使用不得要领。从提交作业来看,将近三分之一同学作业未提交上来,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件不知道怎么保存,另一方面可能是文件已保存,但在作业提交的环节出错了。文件保存、作业提交的方法在前面课时中已经学过了,但从学生存在的问题来看,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还没有学会。由此我想,教学要及时地补缺补漏,而不能忽

篇2:WINDOWS画图“设计一个小闹钟”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并不是很难,今天我们就是要解决使用哪些绘图工具来进行创作的问题?

1、布置任务

我给5分钟让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为小蜗牛设计一个热带鱼形小闹钟。

学生开始使用画图软件,仿照我展示的热带鱼形小闹钟进行创作。我在下面进行巡视,发现大部分同学使用“直线工具”、“椭圆工具”、“颜色填充工具”,来进行创作,但也有少数几位同学使用“多边形工具”、“椭圆工具”、“颜色填充工具”,来进行创作。

2、5分钟后,请一位同学上台为大家演示一下,使用“直线工具”、“椭圆工具”、“颜色填充工具”,来进行创作一个热带鱼形小闹钟;请另一位同学上台为大家演示一下,使用“多边形工具”、“椭圆工具”、“颜色填充工具”,来进行创作一个热带鱼形小闹钟;让下面的同学评比一下,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快更好?

这时,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情绪高涨,经过比较学生得出使用“多边形工具”更快更好。

3、我顺水推舟归纳了“多边形”工具使用方法。把指针移到图的第1点,拖动指针到第2点,画出图形的第一条边。把指针移到第3点,单击。这时,第3点与第2点自然连接成第二条直线,形成图形的第二条边。用同样的方法,按标号顺序画出图中其余的边。当指针移到最后一点(第15点)时,双击,画出一个完整的多边形,热带鱼形的小闹钟就画好了。

4、接下来,我又展示了部分学生存在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如线条不直、椭圆如何变圆等),要求学生通过尝试实践、交流,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我的话音刚落,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要发言了:“老师,刚开始画图时我也遇到这个问题,后来我发现,只要按住Shift键,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为他的发现而喝彩。教师赞赏:很好,同学们勤于在实践中去探究,主动地思考问题,并积极地解决问题……

三、教学反思:

1、反思效果:“画图”是学生们感兴趣、乐于学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画图,教师展示作品,学生对作品的部分演示,让学生丰富对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在作品演示时引发学生思考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确画图要注意选用绘图工具的技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正视存在的普遍问题,让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去解决。整堂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积极主动的,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在画图过程乱涂乱画,对绘图工具的使用不得要领。从提交作业来看,将近三分之一同学作业未提交上来,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件不知道怎么保存,另一方面可能是文件已保存,但在作业提交的环节出错了。文件保存、作业提交的方法在前面课时中已经学过了,但从学生存在的问题来看,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还没有学会。由此我想,教学要及时地补缺补漏,而不能忽

篇3:信息技术《设计一个小闹钟》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设计一个小闹钟》教学反思

1、“画图”是学生们感兴趣、乐于学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画图,教师展示作品,学生对作品的部分演示,让学生丰富对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在作品演示时引发学生思考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确画图要注意选用绘图工具的'技巧。

2、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要注意分层要求学生。针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不同基础的学生赋予不同的任务。

3、要对学生更加耐心一点,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交流协作意识与因材施教。

篇4:《小池塘》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池塘》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案例1]让学生来评评老师

生:(朗读)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读“轻轻”时声音比较大)

师:春风姐姐太用力了,能不能轻点?(该生再读,声音小了)

师:这回读得有进步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这句话,大家想听吗?

生:(齐)想。(师配以适当的手势和表情,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发出了会意的笑声)

师:老师读得怎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生:老师的声音甜甜的,真好听!

生:我感觉到了春风姐姐是“轻轻”地吹了一口气。

生:老师,我要像您一样读。

师:那就请你来读。(该生读得很投入,“轻轻”一词读得柔柔的.,其他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读)

“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形态,昭示着民主、平等。教师甘做“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对话,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师生沉浸于和谐的氛围中,沐浴在人性的光辉里,彼此感受到了相互沟通的快乐,感受到心灵契合的愉悦。师生平等对话意味着人格平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教学相长”情境中的技艺切磋、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心智启迪,“互动”让课堂充满了人性的魅力。

[案例2]爱怎么学就怎么学

师:小朋友,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的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可以跟同伴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大声地读出来;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书上的景色画下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其乐融融)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我是用诵读的方法来学习的。

师:那你来读给大家听听。(师为其配上音乐,生配乐朗读,十分投入)

师:读出了自己的感情。我们一起来向他学习。(全班齐读)

生:我是用画画的方法来学习第2小节的。

师:还有哪些同学的方法和他一样,请站起来,举起你们的作品,让大家欣赏一下。(画画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介绍一下你们画的景物。

生:我画了星星的倒映。

生:我画了太阳的倒映。

……

师:能为你们的画配音吗?(生根据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画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爱怎么学就怎么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通过朗读与课文对话,通过画画与作者对话,通过展示与教师对话……既领悟、丰富了课文的意境,又实现了主体的自主学习。可见,“互动”使语文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和谐,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读得用心、想得开阔、说得畅快,课堂教学在师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完成。这里既没有僵化的模式、呆板的教程,也没有被动的回应、落套的表达,“互动”让课堂处处显露出勃勃的生机。

[反思]上述案例暗示我们:师生互动不是玩噱头,不是偶有所得即兴发挥。它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未完成的动态教学过程。它意味着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它意味着交流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浅层之下的深入。只有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才能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创生,才能闪烁出流动生成的变化美。“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教学的主人,“互动”让教师产生了教学的灵感,让语文课堂充满了无限的魅力与活力。

篇5:《小书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2.采用听读法,识字10个,并学会写4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认识“上、中、下”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同学们,老师这有个谜语,要让同学们猜一猜,谜语是:一座小楼房,没门又没窗,图书一本本,全在里边藏。(书架)

同学们很聪明,一猜就对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小书架》。(板书:小书架)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翻到40页,仔细观察这个小书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想法?

2.学生反馈。

3.师总结;丁丁家的小书架都放满了书,书那么多,说明丁丁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老师也希望你们像丁丁一样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4.学生自由读课文,听丁丁怎么介绍他的小书架,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们圈起来。师巡视,板书生字。

5.学生听录音同时用手指课文。

6.请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教大家读生字。

7.小组学习课文,四个人为一组,每人读一遍课文,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教不会读的同学,希望同学们都能互相帮助学习。

8.①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怎么做?(看书,认真听,听后评议)

②学生评价。

9.小组赛读。

10.假设你是丁丁,你怎么介绍你的小书架。请学生站在小书架旁介绍。

11.摆位置。请同学根据老师说的位置把书摆到正确的位置上。

三、巩固识字,复习单韵母

1.“众星捧月”游戏;月亮很孤单,她很想要星星跑过去和它做朋友,只要你们把星星叫醒,并组一个词,星星们就可以跑到月亮身边了。

同学们很棒,都把星星叫醒了,月亮很开心,有这么多的星星来和她做朋友。

2“.韵母回家”游戏。出示生字,学生填韵母。

四、学写生字,识字字形。

1.个别学生说说如何记住生字。

2.师范写生字,说明写字笔顺及注意区分几个字(用—角—月,中—口)

2.学生在田格本练习书写,每个字写1个。

五、今天我们学习了《小书架》,谁来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书架》,知道丁丁家有一个书架,而且每天放学后还自己看课外书,希望同学们也养成这个好习惯。

教学反思:教态较大方,教学过程中,较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多,如观察书上插图,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识字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识字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听读识字较注重实效,如请学生上台指出小书架的“上中下”位置。教学环节设计不错,但过渡语言没有组织好,每个环节也不够深入展开。尤其教学识字环节应再多花时间,而不应侧重巩固识字环节。教学过程中语速过快,语言应更“儿童化”,教学应更富有童趣。同时教师组织教学课堂要改善方法。另外还有几个需改进的地方:教学要求要具体详细,如听录音时,让学生用手指课文,等学生做到位,才放录音。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鼓励性语言。同时评价学生要具体丰富,不能过于简单,而应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在平时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也不应太早结束,否则学生读课文时间不够充足。指导学生写字,应规范使用田字格,充分利用田字格,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位置。提问时要考虑学生理解水平,如“收获”一词学生还不理解。

篇6: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反思

我曾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我在引导学生理解鲜艳一词,问孩子们:同学们,还有好哪些东西也是鲜艳的?

孩子们高举如林小手,应答如流。

花是鲜艳的。

绿叶是鲜艳的。

学习园地上的彩纸是鲜艳的。

我不住地点微笑,表示赞同。

突然,有个孩子说:阳光是鲜艳的。另一个孩子接着说:河水是鲜艳的。

说得真好。你们能说说河水、阳光为什么鲜艳吗?或是你什么时候看到过? 李老师先是一愣,继而加以肯定,嘴含笑,目光充满期待。

阳光很亮,中午的阳光更亮。

阳光照着河水,河水亮亮的,还会闪光呢!

说得真好,真会观察,我真还想不到呢!看来,小朋友们比老师还要聪明。我带头为学生鼓掌。我们也看到了那孩子受到表扬后洋溢在脸上的喜悦。

上课继续着,渐近尾声时,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小手,天真地问:老师,花生果为什么长在地下?我一时语塞,难以回答,就势把绣球抛给了孩子们。

孩子们同样手举如林,答案五彩缤纷。

花生果觉得自己不好看,很怕羞,总是喜欢躲在没人看得见的地方。

花生果和蚯蚓一样,也怕阳光,只能生活在泥土里。

花生果没成熟以前,是不愿意露脸的

教室内响起了掌声,我神采飞扬又有些动情地说:小朋友们,是的,花生果也像你们一样,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孩子,他要长在地下,这也是他聪明的地方,这其中还有很多科学知识呢!让我们再去研究研究好吗?

好!孩子们兴致勃勃,意犹未尽。

【反思】

一、带着童心,在平等融入中对话

没有精神的自由,没有主体意识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话语互动?因此,我们应带着一颗童心进入课堂,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空的一缕阳光;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自在交流,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让民主、平等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课堂生活。

二、少些预设,在动态生成中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同时,课堂的思维空间是开放的。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相互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同学的启发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这便是创造,这便是生成。

篇7:《小石潭记》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导入:

师:现在正是秋天。有句古诗大家都学过:“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确,秋天,西风渐起,万木萧萧。很容易给人伤悲的感觉,正是古人所谓“悲秋”,这表现了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但,反过来,在很多时候,人的心情也会影响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打个比方,大家看到鸟语花香有什么感觉呢?

生:春天,快乐,春游。

师:大家说是快乐。可是杜甫却有名句云: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花开他要落泪,鸟鸣他要心惊,大家说为什么呢?能从句子当中找到答案吗?

生:因为”感时”和”恨别”

师:是啊,这就是心情对人感官的影响。正所谓境由心生,情随思变(板书境由心生,情随思变),即使面对美好的景色,心境失落,笔下的文字也就凄冷了。

师:我们最近读了不少东西,比如说余秋雨的散文中关注了很多中国古代的失意文人,他们经历了很多坎坷并将之以及自己的感受付诸笔下。我们还刚刚学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还记得他是怎么描绘自己的遭遇吗?

生: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师: 巴山楚水凄凉地!问问你们,你们知道么是凄凉吗?

生:知道,反正就是伤心。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你们有为伤心而落泪吗?

生:有的。

师:你们那还是小委屈啊。刘禹锡被贬到凄凉的巴山楚地,一去就是23年。他还有个好朋友叫做柳宗元。刘、柳二人本是好朋友,命运也相似。

师:请大家共同阅读柳宗元生平。

师:柳宗元被贬来到了永州,正值三十多岁施展才华之时,一呆就是10 年,后又被贬柳州。抱负未酬和被贬谪的遭遇使他的心中无比凄苦,难以自抑。付诸笔下。也是一片凄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希望同学们在掌握文言词语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并且进而体会作者在描写一片美丽景色时的心境。(板书: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二、诵读课文,落实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师:课前已经布置了大家的预习, 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文。两分钟后,请大家做一个检查训练,在发给大家的资料上,我把《小石潭记》抽去所有标点符号,请大家给文章标上正确的句读。学生自读,老师巡视并指导。两分钟后合上书本完成训练。

师:请几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句读划分逐段朗读,并在朗读过程中进行正音、句读划分的纠正,并检查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重要句子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基本功不够扎实的同学进行朗读以及重点词语的解释落实工作)

课文大意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师:请一名同学来朗读课文的第一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再次检查重要词语解释的落实)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写自己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

生:先听见水声才看见小潭。

师:对,这水声有什么特点?

生:好听! 如鸣佩环。(板书: 如鸣佩环)

师:是啊,未见其景先闻其声。而且闻其声已知其美啊!这是进行描写的重要手法之一。比如说:《红楼梦》中凤姐的出场也是如此(幻灯片):“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Ё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师:精彩啊!这样就增加了描写的层次,而无论写人写事写景,层次角度一丰富,自然栩栩如生。

师:闻水声,如鸣佩环。大家都说美。那么作者呢?在文中找找看,水声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心乐之。

师:找的好,作者这个时候的心情是十分快乐的。在这种快乐之中,接下来,作者本段中又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纷纷数出)水、石、树、蔓……(板书:水、石、树、蔓)

师:啊!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色,而且作者用很简洁的文笔就把丰富的景给写出了,潭水的特点是什么?

生:清冽。(板书: 清冽)

师:石底的特点呢?

生,全石,而且形状多样, 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板书: 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

师: “蒙络摇缀”四个字,写什么景物? (板书: 蒙络摇缀)

生:树和蔓。

师: 对,写出了树蔓的自然生长态势,四个字,或茂盛、或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一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简洁而美好,事实上都在紧紧扣住作者此时的心态是……

生:乐。

师:是啊,就在这一段中,作者还是高兴,快乐的,因为他还能寄情于山水。请大家借助黑板上的板书朗读,背诵这一段,语调要求自然轻快。

在学生自读背诵后选择几名同学背诵并加以点评,以鼓励为主。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二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最主要的对象是什么?

生:鱼。(板书:鱼)

师:是鱼,主要是写鱼,可是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描写鱼的同时,其实作者还写了什么景物?虽然没有出现这个景物的具体名字。

生:还有水,清澈的水。

师:是啊,有水,可是你们怎么知道水清澈?在文中找出依据。

生:皆若空游无所依。

生:还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落实这两个句子的解释)(板书: 皆若空游)

师:找的好!这里写水的清澈是否与前文有照应关系呢?

生:第一段中有“水尤清冽”

师:清澈的水很美丽啊!同学们,假如是你,天天能够在这么清冽的水中生活,你会有什么感觉?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感觉?

生:很快乐,很幸福

师:连你都感觉快乐幸福,那么这些鱼应该更幸福了。哈哈。大家看看文中的鱼幸福吗?能找出依据吗?

生: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落实这两个句子的解释) (板书: 相乐)

师:鱼乐什么啊?

生:他们在水里想动就动,想游就游,它们很自由。

生:它们看见人来了,就好像和人做游戏一样,相乐。

师:人怎么知道鱼们一定乐啊。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幻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师:翻译过来就是庄子和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庄子说:“鱼从容自得地游来游去,这就是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麽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但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完全是可以确定的。”庄子说:“我们回到问题的原点。一开始你说”你怎麽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实际上是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才问我的呀,现在我回答你,我是在濠水上才知道它的。”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濠梁之辩,庄子以一个艺术家的闲情逸致去揣测鱼儿的快乐,而惠子却以一个哲学家的严谨,去探求事实的真实性。于是在我们的文化里就出现了用“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这句话来反驳那些胡乱臆断别人想法的人。

我们姑且不讨论这个故事中的哲学意义。请大家结合这个故事和柳宗元文中的描写。你对作者以及他笔下的快乐的鱼还有什么感触吗?

生:我们说鱼快乐是因为柳宗元笔下把鱼写的很快乐

师:那么,柳宗元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

生:那也是柳宗元自己瞎猜的。

师:瞎猜?

生:我觉得是柳宗元看见鱼很自由,于是很羡慕。所以就感觉鱼很快乐/

生:其实就是因为柳宗元的心中向往这种快乐才会让作品中的鱼这么快乐的。

师:其实你的意思也还是咱们的主题啊!境由心生,情随思变。是吧?很好!

生:可是我总感觉这段中对鱼的描写虽然说是乐,可是还是不能脱离石潭。隐约还是有些不够快乐。因为还是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老师应对此时的生成有所控制)

师:有了自己的见解,很好!见仁见智。希望大家在下面的学习里继续开动自己的脑筋。至少我们可以知道这时候的柳宗元心情非常复杂。似乎在鱼的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既有对快乐的向往又引发了自己的心绪,为后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师:请大家朗读,背诵本段,语调语气的处理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表现。

检查背诵效果,直接进入第三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板书: 潭岸不可知其源)

本句稍微有点难度,先逐词翻译。

师:本段的写作对象大家都知道了吧?

生:流入小潭的小溪

师:小溪?呵呵。就先当作是小溪吧。你们感觉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没有?从文章语句来看。

生:比较诡异,有点吓人。

生:好像没有正常小溪的欢畅。

师:是啊是啊,我们一般写小溪都是欢畅的小溪,可是作者写的小溪不一样,它的特点是什么?

篇8:乙醇性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案例

乙醇性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案例

摘 要:应用问题教学模式,设计并实施“乙醇性质”的教学过程,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了学生“问题、归纳、演绎再上升到规律性认识”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问题;断键;启示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乙醇的性质,掌握官能团羟基的性质。

2.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3.通过课堂学习,学生逐步形成规律性认识,提高演绎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4.领悟理论知识对生活的指导作用,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实例提升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探讨了乙醇的结构,今天我们学习探究乙醇的性质。

问题1:酒精在生活中的用途广泛,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下列应用体现了酒精的什么性质?

①“酒香不怕巷子深”“开坛十里香”。

②高烧病人擦拭酒精或白酒降温。

③洗发时,在水中加入适量啤酒,洗起来清新舒爽,油污一洗即净。

④碘酒。

板书: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1.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俗名酒精。

2.沸点78.5°C,易挥发。

3.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

实验1: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现象:钠在乙醇的底部,有气泡产生)

4.密度比水小。浓度越大,溶液的密度越小。

问题2:乙醇与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氢原子来源于哪里?羟基中的氢还是烃基中的氢?

钠为什么能存放在煤油中?

分析:煤油是多种液态烷烃,钠能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不与烷烃反应,也就是不能与碳氢键上的氢发生反应,由此可见,钠与乙醇反应生成的氢气来源于羟基中的氢原子。

板书: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问题3:比较钠与水、乙醇反应的剧烈程度,分析可能的原因。

分析: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缓和得多,因为和羟基相连的另一部分结构不同。乙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更难电离)。

思考:同浓度的乙醇钠与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强弱。

乙氧基结合氢质子的能力更强,所以乙醇钠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钠。

问题4:乙醇与钠反应断哪些键?

问题5:水、乙醇均能和钠反应,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结论:水和乙醇中都含有羟基,因此都和钠反应。凡是含有羟基的物质都能和钠反应。

练习:甲醇与钠、乙二醇与钠的反应方程式。

过渡:人可以饮酒,汽车也饮用,在汽油中添加乙醇制乙醇汽油作燃料,酒精灯中的燃料也是乙醇,由此可见乙醇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2.氧化反应

(1)燃烧反应■

拓展: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的通式

设问:汽车饮酒燃烧生成CO2和H2O,那人喝了酒会如何变化呢?会面红耳赤,头重脚轻,为什么?这与乙醇在人体中的变化有关。乙醇在人体内脱氢酶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成乙酸,最终变成CO2,并供给人体能量。但乙醛毒性是乙醇的十倍以上,所以常喝酒会伤肝。可见乙醇在酶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不点燃也能被氧化,下面我们就来模拟这个选择性的氧化过程。

实验2:乙醇的催化氧化,观察现象并书写相关方程式。

(2)催化氧化(去氢氧化,加氢还原)

演示:断键机理

拓展:乙醇加入酸性高锰酸钾会如何?就利用乙醇具有还原性的性质制作了酒精分析器,交警用来检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方程式见书54页)

问题6:判断此反应断哪些键?

思考:(CH3)2CHOH、(CH3)3COH能否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若能,写出相应产物。

问题7:从上面的实例得到什么启示?

结论:羟基连接碳上有氢原子时才可以被氧化成醛或酮。

回顾:乙烯的制备原理。

3.脱水反应

问题8:判断此反应断哪些键?

思考:(CH3)2CHCH2OH、(CH3)3C、CH2OH能否发生消去反应?

问题9:从上面的实例得到什么启示?

结论:羟基连接碳的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时,才能发生消去反应。

问题10:为什么温度要控制在170℃呢?

(2)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

问题11:判断此反应断哪些键?

指出:乙醇能与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

4.与HX反应(取代反应)

问题12:判断此反应断哪些键?

总结:

总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以上关于乙醇的性质无一例外都发生在羟基处,羟基是醇的官能团,即化合物性质的敏感部位和功能所在,常常是该化合物的价值所在。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掌握了乙醇分子结构的基础上所设计的,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是乙醇的化学性质,并以化学反应的实质“断键”为本课的主线,让学生感受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决定性作用。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而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整个课堂的设计应用了问题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学生逐步形成了规律性认识,由“点”上升到“面”的高度,由简单的知识掌握上升到了规律性的理论认识,提高了演绎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篇9:一个村庄的小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篇10:关于《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阅读的重点开始由理解词句的意思转向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学段的孩子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因此,课堂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空间,创设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并进行小练笔。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渺孝慷慨、枯竭、和蔼可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使学生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2.与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四、教学资源:

1.地球仪,地球挂图,地球知识的资料,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跟我们朝夕相处,你们了解地球吗?谈谈你对地球的了解。

生回答。

师总结:是呀,人类时代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把地球称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只要一个地球》。(出示课题)

二、看图引入,初读全文

1、看一组有关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

2、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不懂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出示要求读写的词语,认读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词语意思。

三、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1、默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交流反馈: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并朗读相应的段落:

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第1至2自然段);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

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第5至7自然段);

人类应保护地球(第8至9自然段)。

四、概括大意,初解课题

1、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样子──(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是显得非常──(渺小)。她所蕴含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坏,人类将──(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文章向人类发出了呼吁──(只有一个地球)。

五、课堂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同桌相互检查,改正错字。

2、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后引入新课: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把触动你心灵的词句画下来,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二、板块研读,深究题意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感悟大家画下的词句,同时穿插说明方法的训练。

1、感悟地球的渺校

(1)指名读。

(2)渺小: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斜,你认为有道

理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

2、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1)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矿物资源面临的危机。

①明白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②从“几百万年、几亿年”感悟矿物资源形成时间的长及来之不易。③从“不加节制”等词感悟人类无知的破坏。

(2)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

①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

②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③指导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

3、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品读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40万亿公里”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

②感悟最小的范围,即“40万亿公里”有多远?(学生谈)

③指导朗读。

(2)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设想。(教师可介绍有关火星和月球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白,这种设想是遥远而困难的事情)

三、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这时,你一定有话对地球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都认识到地球的重要,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对地球的爱,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现在起做一个环保的小公民。

五、布置作业

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你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五年级时学生曾接触过有关的说明文。在本课中除了让学生体验用词的恰当外,课堂中还可以适当的渗透有关说明方法。教学过程按设计进行,抓住了重点,引导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地球的慷慨与无私,地球的渺小与容易破碎,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学中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将语文和相关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文和思想认识,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教学中也还有遗憾: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回答问题的面有点窄。

篇11:关于《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语,明确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

2、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请同学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5、默读课文,同座讨论:课文写了有关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6、交流反溃

三.研读课文,深究题意。

过渡:同学们,一周前我们围绕我们周围环境状况,有哪些治理措施,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及资料搜集工作,现在谁来汇报一下?说时要说出资料的来源。

1、汇报调查和资料搜集情况。

过渡: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由此看来我们周围的环境已经不允许再破坏了,我们还知道,全世界的人都是地球村的居民,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那么,地球的现状又如何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1)这个地球是怎样的?

(2)人类社会有哪些破坏地球资源的方式?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个地球?

3、交流反溃

四.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这时,你一定有话对地球母亲说,对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把你的心理话写下来吧!

教学反思:

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就是要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先让学生调查周围的生活环境,搜集相关的资料,先让学生从他看到的和听到的具体情况说起,人类随意的乱扔垃圾、乱排废气、乱砍乱伐,

使地球资源受到破坏,人类自身也受到了自然的报复,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沙化日益严重,沙尘暴遮天蔽日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人类保护环境的地方,则重新还给人类一个秀美的山河。课中分析时,我又让学生依据对资料的掌握,说出人类破坏资源的方式,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的调查活动、阅读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互为补充。同时通过对地球的了解,明白了人类对地球的掠夺性破坏,实质是对人类自身的破坏,人类每次对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的灭绝,都是给人类自身种下了一颗灾难的种子。所有这些都能让学生反省自身,明白人类在为自身利益有所行动时,看一看是否威胁到了其他的生命。学生会更加懂得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只有一个地球》

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沿山小学:罗秋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加深对地球了解,加强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明白“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法制渗透教学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具准备:

1、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①、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②、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③、查找有关地球知识的资料。④、搜集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受破坏的事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头篇文章。这篇课文从“地球的渺斜、“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说明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教学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之前收集了《地球》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课文的朗读录音在课堂上带

领学生朗读课文。用地球被破坏的相关图片,给学生视觉感受到了环境污染、

水污染、大气污染给予地球带来的难以治愈的创伤。用《美丽地球》短片给同

学们展示地球的美丽风光,唤起同学们珍爱地球保护地球的决心和行动。教学方法

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

中我采用朗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默读、

齐读等等。让学生读中体会地球的可爱,对人们破坏行为的憎恶,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本课教学中还紧扣重点词句进行研讨,师生互

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只有一个地球和保护地球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同时又太容易

破碎了1这句话读中感受,然后以图片形式展示了破碎的地球,使学生直观、

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大空间里,生存着不同颜色皮肤的人,有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的,那么我们这些不同肤色的人都是生活在哪里呢?

2、师:今天,我们一起走入第四组课文,13课《只有一个地球》,一起亲密接触我们可爱的地球。

3、师:在学习课文前,谁说说这组课文我们要去完成哪些学习任务?明确: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自读课文,然后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概括: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

是一个怎样的地球呢?

2、学生小声读一遍课文。

3、指名反馈,引导读课文第8自然段--宇航员的感叹。

4、课件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1指导朗

读。

三、整体分析,点拨升华

1、默读课文,请思考: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一是地球的美

丽壮观与渺小;二是自然资源有限;三是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四是人类应该

保护地球。)

2、从课文中体会到地球的美、可爱。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地球的可爱?

师生交流:“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

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

蔼可亲。”由于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地球写得更加亲切、可爱,一下子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

(2)齐读这一段,感受地球的可爱。

(一)奉献的地球

1、你觉得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2、你知道哪些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天然沥青、页岩(陶粒页岩、砖瓦用页岩、水泥配料用页岩)、天然石英砂(玻璃用砂、建筑用砂、水泥配料用砂、水泥标准砂、砖瓦用砂)、地下水、矿泉水、花岗岩(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等】

3、除了矿产资源,地球还向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

师小结:那也就意味着,地球有多少资源,她就愿意向我们人类提供多少资源呀!这就叫做“无私”和“慷慨”!

同学们,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易受伤的地球

1、师:哪几个自然段集中写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3、4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的内容,生交流汇报:这个段落写了什么?(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2、师:人类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的开采、使用着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同时还毁坏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哪些内容还讲到了地球容易破碎?作者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宇航员在遨游太空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同学们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3、生汇报

①渺孝拥挤

“一叶扁舟”,人类生活的地方只有五分之一,人又多。

②作者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和进行比较的方法,使地球的小显得更突出了。

③“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1

3、齐读宇航员的感叹。

四、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为保护地球你曾经做过或准备做哪些事?

2、师: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为了保护地球母亲,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其中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五、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1、师: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这个星球不行,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可不可以呢?(指名三人分别读第5-7自然段)读书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齐答:一个地球!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学习课文后,即体会到了地球的可爱,有感受到了地球那么容易破碎,那下去后请同学们去写一写自己想对地球说的话,并去收集资料,了解我国的环境现状。

板书设计: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可爱

13、只有一个地球不能移居别处容易破碎

(唯一)精心保护地球

七、教学反思

篇12: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湖北省利川市汪营民族希望小学 李文莉

案例描述 :

心中的困惑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要求教师要从原来的主导者、指挥者转变成服务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学必须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精神。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又具备现代文明素质,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学习,这就成了大多数老师困惑的一件事。

1“我知道长城”

早上第一节校领导要听语文课。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节优质课《长城》,课堂上所需的字卡、图片让我昨天忙到了半夜。我对这堂课没有多少把握,只在心中祈求少两个插嘴的和唱反调的。伴随着上课铃,我提起精神小心谨慎地走进了课堂。

刚走进教室,就听见全班哇啦哇啦地读书声,看来课前准备的还挺充分,我心中一阵暗喜。再看看学生,一个个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我,好像已经意识到这堂课绝不能胡来,这让我放心了许多。

开课不到5分钟,在引出课题时,我给全班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见到过长城吗?那它又有哪些特点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问题一提出,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势头让我感觉有些不妙。

果然,在指名一两个学生发言后,还有好几个学生不肯“罢手”,我知道,这必然会打乱我的教学安排。为了贯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的宗旨,不得不听他们讲述一段段关于长城的故事。

班长肖来福同学说:“长城是我国的奇迹,它是有名的旅游景点,我爸爸还去过长城呢!”牟琴同学说:“长城在我国的北方,它是一道城墙,用来防御敌人的袭击!”“小能人”黄文同学说:“长城不只是一个朝代所建,它历经了四五个王朝,自秦朝的时候就有了长城。”故事大王潘志明说:“我还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呢!”看这情景,我心中焦急万分,再不刹车就没救了。我借评价学生之机把话头一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长城的具体构造和它所具有的伟大意义吧。”

2“我有新发现”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长城的特点”话音刚落,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几个读书快的学生一会儿就抢着举手回答,大家你来我往、互相补充,说得头头是道。最后,我总结性地接过话题:“是呀,你们看书上那幅图,长城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它的气势让我们一看,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敬佩之情。”

我似乎已进入状况,开始和学生自然交流了,正在我以为可以顺水推舟的时候,牟晓曼发言了:“长城那么长,并且修在山尖上,它哪儿来的材料呀?这些材料是怎样弄上去的呀?我们家盖房子还要用到一些劳动工具呢!”

这时我看到一向不爱发言的罗星星同学举手了,心头一喜,立马把机会给了她,她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正因为附近没有石头,人们才会从很远的地方运来,这不更充分的说明建长城时的不易吗!”我赞许地点点头,看到了她脸上少有的得意神情。他又说“过去我们的国家战争不断,人们为了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不惜一切代价从远处运来石头,修筑城墙,把敌人堵在外面,这不更说明我国人民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吗?”

我们再看看长城的城墙,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个峰火台,书上给我们说是屯兵和传递信息用的。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什么呢?我的话音刚落,爱琢磨的周永吉同学立即举了手,说:“我看到一个密秘:过去我们的国家很落后,传递信息用的是烟火、战鼓、飞鸽传书,而现在我们的人们用上了电话、传真、手机、计算机。当今世界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我们的国家的发展水平也蒸蒸日上。过去我们国家老是遭受别国的欺负,可现在他们要来求我们做事了,这说明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现在的长城虽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但它的雄姿还在,也为世界人所瞩目,它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来长城参观的人也骆驿不绝。

……

最后,课文在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声中结束了。

课后反思 :

这节课,我最担心的七嘴八舌的情况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当时的我确实很着急,然而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阻止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热情,因为我知道: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让学生自由动起来。有发现才证明在思考,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里也这样写道: “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文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上,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我认为,语文课堂既要成为学生传承文化的接力赛场,又要能让学生在驰骋中逐渐激发自我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径。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课堂像被注入了活力,自己动了起来。这种学习方式不再是被动、封闭、接受性地学习,而是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转变

作者邮箱: liwenli.1003@163.com

[四年级语文《长城》教学案例与反思(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我是一个小帮手》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我是一个小帮手》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我是一个小帮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广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的艰辛,懂得作子女应该关心父母,学会基本的生活本领。

2、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当为家庭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承担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做他们的小帮手。

3、具有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了大量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承担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不给父母添麻烦。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认识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一面,学会客观地认识生活、认识社会。

课前准备

水果、糖果、茶杯、挂图。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已经长大了,会帮家里做很多的事情,那么你到底会做那些事情呢?让老师和同学都知道好吗?

(学生回答:我帮爸爸妈妈扫过地,拖过地,擦过桌子,倒过垃圾......)

是啊,同学们都懂事了,长大了,成了一个好帮手。

(板书:我是一个小帮手)

二、问题讨论:家务事我分担。(讨论形式)

1、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很高兴!看来大家都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了!都能为爸爸妈妈做事了!那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事呢?

小组讨论:(我们要懂得关心、体贴父母)

板书:对待父母——关心、体贴

2、家务只是爸爸妈妈做的吗?哪些事情是我们自己的事呢?(自由发言)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能分别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家里的家务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是那么辛苦,又还要管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的压力非常大。所以作为一个懂事的孩子,要体贴父母。首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然后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帮家里干事,其实家庭的事有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事,学生的认知在讨论中逐步明了。】

三、《家里来客人》的情景表演及讨论。

要求:1、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你会怎样做?

2、当他们要回家的时候,你又怎么做呢?

3、吃完的果皮你怎样处理?

集体评议(他对待客人热情有礼)

板书:对待客人——热情、有礼。

四、《妈妈跌伤该怎么办》的情景讨论。(出示挂图和问题)

1、一天丹丹的爸爸到外地工作了,这时候妈妈跌伤在家,丹丹是怎么处理呢?(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板书:对待病人——细心照顾

2、出差的爸爸打来了电话,丹丹会怎么说呢?假如你是丹丹,你会怎样给爸爸回电话?

小结:是啊,遇到意外,自己能够灵活地处理,不让出差在外的爸爸担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小帮手!那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意外也能这么做吗?

五、《如何对待陌生人》情景讨论。

现实生活中的'丹丹真的遇到了意外。(有一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有一个陌生人来敲门。丹丹不知开不开门?)

同学们,帮丹丹拿拿注意吧!丹丹该怎么办好?先小组讨论一下!(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板书:对待陌生人——提高警惕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过渡:很好,看来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相信大家遇到意外都能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其实遇到意外还可以拨打很多其它的电话。

六、学会打紧急电话和自救小常识。

⑴看,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打什么电话呢?

1、遇到xx、小偷打什么电话?(110)

2、有危急病人!这时应该拨打什么电话?(120)

3、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打什么电话?(122)

4、遇到火灾了!要拨打什么?(119)

⑵那就我们学校遇到火灾,来练习拨打一下这些特殊的电话!现在遇到火灾了!怎样报警?(一生扮消防队员,一生扮报警人)

⑶这个电话打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好在那?

⑷在火灾现场,同学们除了打电话报警,还需要知道一些逃生的办法!

(出示儿歌:《火场逃生》)

火灾起,要谨记:

住高楼,走楼梯;

烟雾大,易昏迷;

湿毛巾,捂口鼻;

贴地面,快撤离。

火势大,要机灵:

抛出衣物敲铁器,争取救援莫犹豫。

【在交流中学生的自救知识逐渐丰富,儿歌的使用更提升了学生的认识。】

七、作业。

把自己一周来做小帮手的情况进行记录,并请父母写出评语。

八、总结。

今天的活动中,大家知道了要帮爸爸妈妈做事之外,还懂得了遇到意外要灵活地处理,特别是学会了拨打各种特殊的电话。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会是父母的眼里是个好帮手、好孩子,在学校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会是个好儿童。

板书设计

6我是一个小帮手

对待父母——关心、体贴

对待客人——热情、有礼

对待病人——细心照顾

对待陌生人——提高警惕

课后反思

品德与社会生活不是两张皮,没有一种脱离社会生活的纯粹的道德生活。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在实践中,我们的学生才能够实现品德的建构。我带着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走进生活,在课堂上展示生活。从“能干的小丹丹”到“妈妈跌伤了”,到“她该不该开门”到“火场教你逃生”,学生就在这样一种生活化的场景中,在表演竞赛中,在参与活动中,在叙事争论中,在反思感悟中,他们的认知、情感、目标在一点一点明了。

在学生认知情感目标的达成上,能否进一步提高目标达成的力度、深度?通过活动学生感知了,了解了,参与了,认知了。 “我是一个小帮手”,意味着自理、自立、自护、自救“我能行”!意味着我自信,我热爱,我掌握,我期待!如果学生的这种情感被激发了,相信会更加精彩。

篇14: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一般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如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2.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 反复朗读,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乐与忧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导入。

2. 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

3.小组交流(四人),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4.(1)出示小黑板(或点击多媒体),给加点字注音,指名学生朗读。

篁( )竹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 )然

俶( )尔 翕( )忽 差( )互 寂寥( ) 悄怆( ) 幽邃( )

(2)检查字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①水尤清冽(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

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④以其境过清,小可久居( )( )

⑤明灭可见( ) ⑥乃记之而去(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往来翕忽 ⑤佁然不动 ⑥凄神寒骨

5.齐读课文后,让学生复述课文,体会景物蕴含的感情。

6..合作探究,寻找、发现、品味小石潭优美的景致。

(1)整体赏析法示例:文中描绘的景物、作者的心境都与石紧密关联,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找出相关语句,小组交流,师生交流。)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明写了“石”,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闻水声,如鸣佩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这些句子暗写“石”,“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不同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依附岩石生长的优美形态,“其岸势犬牙差互”侧面写出溪岸的形状曲曲折折,全是石岸,“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写出石的冰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

(2)围绕一个“石”字,我们从各个角度品味到小石潭优美的景致,这种方法叫做整体赏析法;请同学们依照这种方法,寻找、发现、品味美,扣紧小石潭优美的景致中某一个美点,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由发表看法,教师适度点拨。)

如:“水”、“清”、“动”与“静”、“景”与“情”、“乐”与“凄”等。

(3)本文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

6.自由朗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讨论。

1.出示总问题:本文描写的景与作者的情是怎样融为一体的?

预备子问题: (1)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景用了什么写法?(2)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在全班交流中理解:(1)围绕小石潭周边,作者描写了篁竹、青树、藤蔓;围绕小石潭本身,作者描写了水声、潭水游鱼、溪身、气氛。第1段描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的位置人迹罕至,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这一段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在游览中引导我们观赏不同的景物。

第2段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潭水的特点是清澄见底,游鱼的特点是动静相映成趣,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整段话无一处写水,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就像在空中浮游,写出了水的清;阳光下,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更显出了水的清,这种方法叫侧面描写。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先写鱼儿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态描写;忽然,鱼飞快地窜往远处,非常活跃,好像跟游人逗乐,这是动态描写。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渗透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感到快乐。

第3段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写小溪,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态;溪水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动态。一静一动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小溪曲折延伸,望过去,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影,闪光点点;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精确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

(2)第4段描写了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的身世遭遇的反映。

(3)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却人迹罕至,与作者政治改革热情却遭贬很相似;暂时的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3.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本题为开放性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总结全文:《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以写景取胜。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文章先写所见景物,再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后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被贬谪的心常常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小石潭气氛恰当地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往往寥寥几笔,神形兼备,各尽其妙。

【板书设计】

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小石潭记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交代同游者

篇15:《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教学设计的《小石潭记》一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所用版本为人民教育出版社7月第3版。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在七年级学习了十多篇文言诗文,在八年级又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到第四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时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也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思想:

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因此本课的设计以趣味为导入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难点的突破。

4、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朗读竞赛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难点的突破,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不断发展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最终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经历及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的描摹。

方法与途径目标: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进行朗读竞赛扫清字词障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破重点、难点。

情感与评价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注重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使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2、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1)收集有关作者及与《小石潭记》相关的资料。

(2)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3)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句。

(4)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预习笔记上。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你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让我们伴着《潇湘水云》的古琴曲一起走近小石潭。一边欣赏图片中的美景,一边展开想像的翅膀,漫步于青翠的山林间。看清亮透明的泉水欢快地流淌;闻野花淡淡的扑鼻而来的清香;听各种鸟儿啁啾婉转的鸣叫;阳光透过树隙,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

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今天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永州的小石潭,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

(设计意图:创设幽深宁静的意境,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近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请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资料。学生交流后,教师评价、补充,多媒体呈现有关柳宗元的资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作者的生平介绍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对难点的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整体感知、走近作品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字音与断句。

2、自读课文,教师指导,要求: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以大组为单位进行朗读竞赛,看看哪一组读完整篇文章的人数最少。规则:出现朗读声音不宏亮、打绊子;字音、断句不准确时换下一位同学接着朗读,教师不发表意见,请其他组来评价。

(设计意图: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和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诵读文言文。然后抓住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进行朗读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快速、高效地扫清文字障碍,为理解文意与背诵打基础。)

(四)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请小组的A、B、C、D类学生(异质分组:按学生语文基础与理解能力差异分成四类)进行疑难文句的朗读、翻译、重点词解析并且进行评价。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对于A、B、C、D四类学生教师要胸有成竹,在每次分配任务时可有不同的侧重点,以便及时反馈课堂学习的落实情况。学生互评的形式不仅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够加强他们合作的意识。这一环节在合作、互动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与重点突破。)

(五)质疑探究、抓住特点

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2、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评价并板书明确,并对第二段重点品读,尝试背诵其中的佳句。

(设计意图:本文是文言文游记中的佳作,作者对小石潭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六)品味文章,对话作者

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记》称赞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

2、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

篇16:《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 陈达娟

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为孩子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主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阅读方法,然后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去进行阅读实践,在读中找、读中思、读中悟,再通过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了解冬天的愿望。设法使学生能在整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激情满怀,积极主动,并能自觉地与学习伙伴合作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努力体现听、说、读、练等语文素养的实践活动,力求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了解冬天的愿望。

2、游戏识字,进一步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3、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4、知道四种动物的爪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启发话题。

1、播放《铃儿响叮铛》,这首歌好听吗?当你听到这首歌时,有没有想到什么?

2、冬天的脚步已悄悄走近,现在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雪好吗?(课件演示)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随着轻快的音乐,学生很快地进入了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最佳状态,而且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自主合作,学会生字。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内容。

2、自主学习生字。

( 1 )自读,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 2 )自想,如何记住这些字娃娃?

3、小组合作议议。

( 1 )说说识字方法。

教师在学生说识字方法时,相机归纳,有“组合法”、“组词法”、“比动作”、“猜谜语”、“形象记忆”等等。如:“哪”字是由“口”和“那”组成的,这就是“组合法”;“蛙”字,有的学生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同学去猜,“一条小虫爬过一堆土又一堆土。”这样,“蛙”字就深刻地记在同学的脑中了;“牙”字有的学生边读边指着自己的牙齿;“洞”字有的学生用画画的形式让同学猜。

( 2 )教师小结:小朋友,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有趣。只要你平时仔细观察,认真体会,就能学到很多识字方法,认识很多字。

( 3 )全班齐读。

(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识字、小组归纳方法,不但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而且在小组中,他们取人所长,补已所短,掌握了识字方法。)

三、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课件演示。(在茫茫的.雪地上,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走过雪地,并留下了一串串脚印。)

2、自读课文。

3、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喜欢的一句。

(这样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读出最喜欢的一句,教师尊重了他们的意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指名朗读,适时指导。

如这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小朋友,我们平时是用什么画画?而小动物们有没有用这些东西呢?那它们是怎样画的?

生:走几步就成一幅画。

师:谁来学学这些小画家画画的样子?(生学动物画画的样子。)

师:不用颜料不用笔,就能画出一幅美丽的画,你们认为它们怎么样?

生:(厉害、棒、聪明、能干……)

师:如果你是小画家,当别人这样夸奖你时,你心里会感到怎样?

生:自豪、了不起。

师:对,现在我们就用这种语气读。

5、全班齐读。

(通过自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等多形式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味语言美。还通过再现课件,让学生创设情境读,读出感情来。学生身临其境,读出了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四、合作研讨,质疑解难。

1、全班相互质疑。

如:小鸡为什么会画竹叶?小狗为什么会画梅花?青蛙为什么会冬眠等。

2、小组合作研讨。

带着问题在四人小组中读一读,说一说,互相交流、启发。

3、全班交流研讨。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抓住它们的相似之处。如:小鸡的脚印细细长长,就像竹叶一样;小狗的脚印弯弯的,就像月牙。

4、夸夸小画家。

这群小画家可真能干,谁能用一句来夸夸它们。

(学生敢于大胆发言,有求知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能自主探究感兴趣的问题,找到答案后,可以与人交流。)

五、扩展思维,深化认识。

1、播放录像带。你们喜欢下雪吗?为什么?

2、雪地里这么热闹,你们知道还来了哪些小画家,它们又画了什么?

(低年级学生想象力极其丰富,想出的答案五花八门,但合乎情理,这就激活了课堂气氛,给学生的发散思维留了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17:大班语言活动《顽皮的小雨滴》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顽皮的小雨滴》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语句和小雨滴顽皮的形象。

2、发挥想象,大胆猜测,并用语言表述画面的意境。

3、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 配乐散文诗;小雨滴的音乐磁带,多媒体制作的课件〈顽皮的小雨滴〉;背景音乐,录音机。学具: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欣赏歌曲“小雨滴”,引出课题。并出示小雨滴娃娃,问好,

2、谈话讨论: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朋友,你们喜欢小雨滴吗?(为什么?)小雨滴会到什么地方去呢?(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各抒己见(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基本过程:

(一)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1、小雨滴到过那么多地方,今天小雨滴娃娃会到哪里呢?出示图片,观察是什么地方?树上,屋顶上,草丛里,小雨滴娃娃特别的淘气,调皮,你瞧,小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跳到树上,落到房顶上,挤到草丛里,那你觉得小雨滴娃娃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顽皮”

(二)分段欣赏课件:

提问:这么多顽皮的小雨滴娃娃会到什么地方去玩呢?做了什么调皮的事呢?

1、第一个画面:完整的看第一部分课件(无声)顽皮的小雨滴到了妹妹的伞上,小雨滴会怎么下来呢?它会把妹妹的伞当成什么呢?就象我们玩滑梯一样,骨碌骨碌滚下来。

2、第二个画面:这么顽皮的小雨滴竟然把妹妹的伞当滑梯,那它还会去什么地方玩呢?完整的看第二部分课件来到了青青的池塘里,小雨滴这么顽皮,它会把池塘当成什么呢?想当运动员去游泳,它还会把池塘当成什么呢?跳水的游泳池,纵身一跳,水面上会留下什么呢?圈圈涟漪(细小的波纹)。

3、第三个画面:小雨滴真是顽皮,竟然把池塘当成了游泳池,那它还会到什么地方去,做什么顽皮的事呢?完整的看第三部分课件,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车开过会发生什么事?小雨滴会怎么样?蹦的高高的,过路人会怎么样?溅得路人一身泥。)

4、第四个画面:小雨滴真是顽皮,还愿意跟人一起做小雨滴还去了哪些地方小雨滴,落进了柔柔的沙滩上,小雨滴落进了沙滩后会怎么样呢?到哪里去了?象我们做的捉迷藏游戏?拿沙滩上会留下什么呢?

三、完整的欣赏散文诗《顽皮的小雨滴》

四、续编作品

小雨滴这么顽皮,它还会到哪儿去玩?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结合生活经验)幼儿作画:可以把你想的画到纸上给大家一起分享。

附:散文诗《顽皮的小雨滴》:淅沥沥,淅沥沥,顽皮的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跳到了树上、落到了屋顶上、挤进了草丛里。它把妹妹的伞当滑梯,站不稳,骨碌碌滚下来。它把清清的池塘当跳水的游泳池,纵身一跳,在水面留下圈圈涟漪。 它喜欢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车轮碾过,它马上蹦得高高的,溅得路人一身泥。它喜欢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一眨眼就不见了,却傻傻地留下颗颗脚印。

淅沥沥,淅沥沥,顽皮的小雨滴唱着歌儿又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篇18: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课文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蛙冬眠的特点,课文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充满童趣。

教学理念:

依据课标精神,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给学一提供充分的参与活动时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生字,自读自悟课文,提高认字,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精神,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和2个偏旁,学写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情境图,各种图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小雪花模型,有小雪花的'语气说话)我是小雪花,小朋友们好,秋去冬来,我又回到你们身身边了,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到雪地里去玩吗?快看,我们到了!(出示情境图)

谁能说说你眼前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学生看图描述)

(师用小雪花在图中飞舞演示)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在房子上,房子白了;飘在树枝上,树枝白了;飘在大地上,大地像铺白色的地毯。在这白茫茫的世界里,走来了几位小动物,大家看是谁来了?(师在情境图上贴上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图片。)

猜猜他们来干什么?(板书课题)

二、自主识字:

1、想知道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吗?打开书,看课文。说说,在读课文时,遇见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2、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自学生字:

(1)比一比,谁是“火眼金睛”,找出藏在课文中的认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字,纠正字音。

(3)用投影出示所有生字,齐读。

(4)请你们来当小老师,提出容易读错的字,请同学们注意。

(5)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你是怎么认识的?

(6)想办法把你不认识的字记下来,同桌间互相交流。

(7)汇报记字方法,提出不好记的字。

4、检测自学情况:用小雪花出示不注音的字,让生认读。

三、朗读感悟:

1、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导读,评价。

(1)师范读课文,同桌练读。

(2)指名读。A谁能勇敢地说,我读得好!B谁能诚实地说:我读得还不够好!

(3)齐读课文。

3、演示,感悟课文内容。

(1)师用图片在情境图中进行演示。(发出小动物的叫声,随之留下脚印。)

(2)汇报: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启发想象: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到雪地里画画呢?(引发学生想象)

4、启发谈话,再读课文。

小动物们在雪地里跑来跪去,多开心呀,你们也喜欢下雪的天气吗?下雪后,你们的心情怎样?你们都干些什么?

(引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再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略)

板书设计 15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竹叶 梅花 枫叶 月牙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案

计算机教案

第一课 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教案

信息技术课辅导教学工作计划

信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有趣的纸牌游戏》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我的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WINDOWS画图“设计一个小闹钟”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WINDOWS画图“设计一个小闹钟”的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WINDOWS画图“设计一个小闹钟”的教学案例与反思(共18篇)】相关文章:

计算机教师年度工作计划2024-02-19

《小闹钟》教学反思-李茹2024-01-09

信息技术课教学总结2023-05-06

小学信息技术纸牌教案2023-06-02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2023-09-20

《翻箱倒柜找信息》教学反思2022-08-16

信息教学反思2023-05-22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课文件操作教案2023-02-05

(北京版)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 彩笔绘画多美丽2023-08-27

信息技术 教学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