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整理14篇)由网友“转了一个圈圈”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篇1: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富于童趣的课文,全文只有六句话,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导入时,我出示了几片雪白的雪花,创设了下雪的情境,然后及时启发学生:看到雪花你能想到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我就及时引导,有一群小动物也来到了雪地里,他们还都是小画家呢?都有谁呢?由于课前让学生准备了头饰,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答案,这样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二、鼓励质疑,自主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我鼓励、启发、诱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学习、记忆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难记,给大家提个醒好吗?“,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主坳识字的愿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到喜欢的方式,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对探索识字方法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学习,解释疑难
教学中对学生的认字情况,我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互考,使同桌合作具有实效性,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在小组里合作,有求知的好奇心,能自主学习,发挥了群体的智慧。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认识了四位小画家之后,我引出了“每一个小动物都是一位小画家,你观察过哪些小动物的脚印,他们都会画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通过看电视、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这一步也引出了青蛙,让学生明白青蛙是冬眠的动物,所以它没有参加雪地里的画画。并要求学生课下寻找材料还有哪些动物是冬眠的习性。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
五、存在问题,有待改进。
1、没有进行很好的课堂调控,扩展练习用时较长,致使课堂说的多,读的少,没有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2、教师语言欠缺精练,有时好重复学生的回答。
以上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一些反思,可能有更多的我还没有认识到。有待于我学习更多的新课标理念,有待于我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思索。
篇2:《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带学生们欣赏雪地里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说一说下雪了,我们可以在雪地里做什么游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之中。让孩子们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本节课的教学,效率提高。
2、图文结合,让孩子们更清楚的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动物”与“小画家”的联系,通过对比脚印图案和梅花、竹叶、枫叶、月牙,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课文。学生面对的不只是汉字,而是生动的图画,兴趣大大增加。
3、教师合理的开发了课外学习资源。让孩子们思考“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要冬眠?”并且鼓励他们换动物名称仿写句子,在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二、不足之处: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给孩子们自主体会的时间较短,时间没有把控好,没有充分体现出生本课堂的特点。
篇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是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凭借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观赏北方的雪景,一幅幅美丽的雪景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不时“哇!—哇!—”地惊叫起来。学生参与的激情被激发了。在随后的第一环节生字教学中,我让小朋友们自己阅读课文,找出生字宝宝。小朋友们读的很认真,找的也很认真,但课后我才知道:在这一环节中我应该让小朋友们找他们自己不认识的字,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很好的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是朗读,学生跟着课件上的文字读得主动、热烈,效果较好。读中,他们感受到下雪后小动物们高兴、愉快的心情。
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对于这一点呢,我是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的。
1、是让学生在不是很熟悉课文的情况下,看课件上的下雪图,找找小画家把画画在哪了。这一步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感受一下雪地这样一个环境。
2、是让学生通过自读,四人小小组合作读等形式找到“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3、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这几种小动物及它们的脚印,让学生连线。这样层层递进,不知不觉中突破了难点。
总而言之,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让学生在喜悦中探索,使教学发挥出最高效益。
篇4:《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一体的儿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虽然也利用课件、贴图等辅助工具,将生活带入了课堂,为他们创设了情境,但由于我本身经验不足,没有好好地把握教材,对教学目标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备课的时候没有作好充分的预设,最后导致本节课出现了一下几点不足:
一、课堂上的朗读指导不够扎实。
在课堂将近尾声的时候,我安排了一个齐读课文的环节,可遗憾的是,我现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丝毫地进步。回想整节课的朗读指导过程,感觉最缺乏的就是指导学生有层次地提高。究其原因,我发现课堂上自己给学生自由练读的时间不够多,每次读重点句时,我总是以指名读、齐读的方式进行,这种单一的方式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疲倦,而且也减少了学生与课文语言材料接触的机会,更限制了他们朗读个性的发挥。我想,如果我试着让他们自由的练一练、读一读,或者同桌之间比一比,同时提醒要注意表情、语气等,他们肯定会读得更投入,而且与课文的距离也会随之缩小,那么,他们的朗读水平也会随之上升。
除此之外,我所采用教学策略也影响了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比如说,我采用了师生比赛读的方式,但让学生评价我的朗读情况时,我却仅仅满足于他们所说的一个“好”字,就让他们努力超过我了。现在仔细反思了一下,我觉得当时自己这样的处理的不科学的,很多学生对与“该怎么读才算好”这一问题还处于模糊状态。试想,要是当时让他们说说“我读得好在哪里”,那效果可就大不一样了。因为,学生说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悟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掌握朗读技巧的过程,可以肯定,等他们评价完毕之后,他们的脑海肯定有一个清晰的关于“读得好”的标准,尔后,他们的朗读也会很自然地朝这一方向前行了,那么,朗读水平的层次感也会随之产生了。或者是,由我试着读两遍,一遍很平淡地读,另一遍投入自己的感情,然后让学生发现这两遍的不同,让他们的比较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此外,对于带有“!”和“?”的句子,我应该交给他们读的方法,读带有“!”的句子时,应该是很激动的,读带有“?”的句子时,要读出问的语气,最后一个字还要扬上去一点。在指导学生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句话时,可以让学生边夸边读,通过多说的形式来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从而让他们在读得过程中显得更加有滋有味。
另外,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朗读情况进行贴切的评价。其实,朗读的指导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评价进行,比如在学生读完之后,先肯定他的某一个优点,然后针对他的朗读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如此一来,不仅他本人找到了读好的方法,而且课堂上的其他学生也能明确读好的标准,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二、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把握上,还显得不够合理。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而我却安排了识字和阅读两部分内容。将如此繁多的教学任务放在40分钟之内完成,未免会显得有点紧张,同时,也带来了各个环节落实得不到位的问题,学生的学变成了“走马观花”的学,课堂变成了“走过场”的课堂,于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了一个很值得推敲的问题。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了,第一课时的课应该是很扎实的,尤其是生字的教学,绝对不能像二年级那么简单,而是要一步步的落实“音、形、意”这三个要素,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来掌握字音,通过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来掌握字形,通过用上词语宝宝说上一句话来掌握字意等,还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让生字在课堂上不断地再现,让学生通过反复见面来加深的生字的掌握程度。特别重要的是,应该安排写字指导的环节,而且起码要5分钟。
三、主体和实效的问题。
课堂上,总感觉自己对学生不够放心,总是扶着他们,而没有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探究。比如,在教学生字词的时候,在小老师领读之后,我又自己挑选出其中的后鼻音和翘舌音让学生跟着我读,其实这完全让学生自己去找,他们完全有这样的能力。再如,在“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这一问题上,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出冬眠的知识,不必要自己解释。教师的任务除了向学生传输知识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引导他们思考,启发他们,在他们充分说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整理,只有这样,才能让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在课堂的最后,我临时增加了一个拓展的环节,让学生说说雪地里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它们又会画些什么。由于学生事先并没有去查这方面的资料,所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如果换一种方式,先由老师出示一些已有的图片资料,再让学生说,也可以把自己想的内容代到课文里去说一说,对课文进行改变,可能这样的处理会更好些,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同时也让课堂显得更加有实效性。
除了以上三大点不足之外,我还有许多零碎的感触。如,上课的时候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调动起自己每一个充满激情的细胞,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又如,在指导学生背诵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让他们从部分到整体地背,再到有声有色地背,层层递进。也可以借助根据课文改编而成的歌曲,让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背诵。如,备课的时候不能光想着自己的教案,而要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进行尽可能多的预设,并想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否则,实际的课堂效果永远也比不上我们原先所设想的。因为,上课并不是演戏,它虽然有已经设定的环节,却没有一句句既定的台词,40分钟内,有着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考验着我们的教学机智,所以,如果能做好成分的预设,我们将会更加自信地面对那些考验。
篇5:《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纯洁晶莹它是冬天的精灵,也是大自然送给万物精灵的一分厚礼。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作品”。《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何让孩子们投入地学习、尽情地朗读,我觉得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的时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情绪怎样样,想做什么?由次激发学生朗读时的喜悦。然后让学生展示读,注意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情绪。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就应重视它。”新课标更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潜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节课中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让学生仿佛个个都成了朗读高手,都能大胆、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读才华。如在读最后一句时,有同学推荐要将这句读轻点,理由是青蛙还在睡觉,不要惊醒了它。他还将小食指放在嘴边,发出“嘘”的一声后轻轻读,并读得很有感情,很有韵味。听着他们的童稚的声音,让人觉得他们仿佛就是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在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的时候,我给学生做了范读,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读得真好,很有感情,声音也很大,还做了动作,我很佩服你。我也想学你的样貌读一读。”说完,性质昂扬得读起来。这时,全班同学都在学老师的样貌边读边做动作,读得绘声绘色,将朗读推向了一个高潮。
但是纵观整堂课,还有很多遗憾之处。例如:在课堂时间安排上还不够合理,生字教学占用的时间过多,致使阅读教学没有完成,朗读有些地方指导的还不到位,学生的说话练习少,文章的资料没有得到很好的拓展延伸,没有到达预设的教学效果。这都是在今后教学中就应注意的。
篇6:《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们之间的评价便是其中一种。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画出熟悉的小动物的脚印,并鼓励学生如果还能画出与脚印相对应的小动物就更好了!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勾画着那一幅幅的童真、童趣……“同学们,我画的是小鸭子和它的脚印,你们看我画得象吗?”一名先画完的学生开了口。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起来。“我觉得你画得还可以,如果鸭子的头再扁一些就更好了!”“邢璐,我给贾龙义补充一下。鸭子的嘴是扁扁的,你下次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谢谢你张冉,我下次一定注意!”“常悦,今天我们学得是雪地里的小画家,你怎么在小鸡的旁边还画上花了呢?你应该把花擦掉!”“谷易达,我没画错。小动物的脚印不一定就在冬天有哇,我去奶奶家时,在小河边的泥土上就看见过这样的脚印,所以我才这么画的!”“付鹏宇,你画的小猫很可爱,可小猫的脚印怎么比它的脚还大呢,那是它的脚印吗?”“李磊,别的同学画的小动物的脚印都在小动物的后面,你画的脚印怎么跑小动物前面了呢,它是在倒着走吗?”……听到同学们的这些评价,我感到比较满意。
通过实践证明,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一、学生们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二、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三、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四、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评价只能是评价的一种,而且有时学生的评价会比较费时,或者有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到“点”上,这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一个“度”,合理地运用这种评价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篇7:《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又因为这篇课文和小动物们息息相关,所以孩子们学习起来兴趣特别高。
课的开始,我先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动态雪景图,引入了课文的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使孩子们自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的愿望。接下来我紧紧抓住课题中的“画家”一词,让学生谈谈画家,谈谈画画,再让学生说说画画都需要哪些工具,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在讲授课文第二段时,我结合直观形象的pp课件,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准确地理解了所谓“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实际上不过是小动物们把自己的脚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而已。准确地理解了这一点,从而也准确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些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还体会了小画家作画时的高兴自豪感,很轻松的读出了文章的基调。最后,通过青蛙“他在洞里睡着啦。”创设情境采访睡觉的小青蛙,来了解动物“冬眠”是怎么回事。
由于在课前需要备的内容很多,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许多课前所设想未及的事情发生。学生的思路往往是不按着老师的思路去走,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去仔细揣摩和反思的。从孩子们课堂表现来看,这堂课的目标基本达成。自我感觉特别不足的是,课(实际完成容量)的结构不够圆满。本来是想把它设计成“总—分—总”的样式,(从文本出发——发散——再回到文本)可结果在朗读、背诵环节,因时间不足而有点仓促,总感觉这被放出去的羊群还没收回。另外应再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表达的空间,让他们想其所想,谈其所谈。
篇8:《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首儿歌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性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学习本文主要要突出冬天的趣,感受冬天的美,让孩子们轻松愉快中学习。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因为我们身处南方,下雪对于孩子们来说,既神奇又遥远。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情境: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地方。出示下雪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交流感受,并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话:“下雪啦,下雪啦!”
在指导朗读时,我经常用富有激情的语言,配以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精神愉悦,注意力更集中,情感更投入。
二、多种形式的读,读中感悟
初读儿歌,我采用范读、指读、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儿歌,对整首儿歌有大致的了解后,解疑。在此基础上教师“你喜欢那句话?为什么喜欢?”的提问又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再通过指导朗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语言和培养语感。
当学生喜欢读“下雪了!下雪了!”这两句时,我趁机点拨朗读感叹句,学生非常高兴,声情并茂的读,表达他们对冬天的喜爱。在理解课文之后,我进行了有层次的朗读训练。一是有感情地读。二是情境朗读。三是情境表演读、背。在多种形式的读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想象力
一年级学生需要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随机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识字过程中,我请学生说一说识字的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进行识字,从而形成识字的能力。在精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人物演一演,在活动中感悟课文。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编儿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说话的能力。
四、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分散,自控力不强,容易走神。教师的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语言能激起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的评价语言力求真实,有鼓励性。如“你的小眼睛真会观察!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你懂得的知识真不少!”这些肯定和鼓励,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足,我的语言还要生动些,达到抑扬顿挫更具有吸引力。对学生的回答力求给予最恰当的评价。课堂中的调控能力和操作能力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篇9:《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原本认为这篇课文较为简单,上起来效果也特别好,觉得学生喜欢读也读得很好,就觉得很满足了。
可是看了师傅的教后反思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师傅通过三次对歌,学习了课文内容,更加将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真正做到了有效利用课本,同时进行课文资源开发。
在第一次对歌中,巩固复习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记忆课文语句。第二次对歌,训练了句式“——像——”。第三次对歌,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做个生活有心人。
相比较自己的教学内容,就单薄了许多。虽然学生也进行了朗读,但是却没有更高层次的练习和拓展。从这一个教学环节让我意识到,课文不仅仅是要将它教完这么简单。它只是教师教学的其中一个资源,既然是资源就不能随便的使用,我们要通过有限的资源挖掘出无限的知识信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课文反复地研读。不仅要找出生字词,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可探究,可训练的地方。有些地方可以帮助孩子们积累词汇,有些地方可以训练他们的语句,甚至有些地方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更加热爱身边的环境,自身的生活。
篇10:《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纯洁晶莹,它是冬天的精灵,也是大自然送给万物的一份厚礼。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瞧!一群“小画家”走来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作品”。《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让孩子们投入地学习、尽情地朗读,我觉得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美丽的雪景图,并配以《踏雪寻梅》这首童谣欢快地伴奏,把学生带入到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的时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么样,想说什么?激发学生盼望下雪的心情,然后播放下雪的动画,让学生梦想成真,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读出了“下雪啦,下雪啦!”的喜悦,也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感情基调。
二、注重朗读的层次,在读中感悟。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文质优美、韵律流畅的儿童诗,我希望通过读让孩子与文本的“心灵交融”。我在指导孩子读时,先创设情境,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到情境中,并为学生设计了不同阶段的朗读要求。如在初读感知中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当深入文本,学了“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时,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在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的时候,我先是引读,再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夸一夸这些小画家,当学生读得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我说老师也想来夸夸这些小画家,范读以后,问谁还能像老师一样来夸一夸,这时全班同学都学着我的样子读得绘声绘色,将朗读推向了一个高潮。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多种形式识字。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我鼓励、启发、诱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学习、记忆生字。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到喜欢的方式,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对探索识字方法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随文识字、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时安排了随文识字“啦、梅、蛙、睡”,也有最后的集中识字环节,在此环节中设计了一个“送卡片”和“摘苹果”的游戏,激发了孩子识字的兴趣,也有猜字谜等方法识字的。总之,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成了识字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四、注重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于是,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青蛙真的在睡觉吗?介绍冬眠。”“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这些都是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但是纵观整堂课,还有很多遗憾之处。例如:在课堂时间安排上还不够合理,可能是量太大了,致使最后的巩固识字环节时间太紧凑了,课文的朗读还可以指导得更到位,还有一些细节的处理还可以做得更好,如一开始初读时要求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改成自由放声的朗读会更好。这都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篇11:《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程校长听了我讲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课后并给我们进行了有效评课。
程校长首先肯定了我这节课的优点,也指出了不足。这节课,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是:
1、让学生认识文中小动物画的画是他们的脚印。
2、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4、进行有效拓展训练。
这节课得到程校长肯定的地方也是这节课的优点之处:
1、整堂课教师能够时刻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对课堂上跑神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提醒,让他们时刻跟着老师的指令去做,这也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训练学生课堂上善于倾听的能力。
2、整节课我做到了微笑教学,对学生能够耐心、细心、亲切的讲解,营造出了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体现了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愉悦的课堂。
3、本节课我在板书的时候把小动物在雪地上画的画,用简笔画的形式板书了出来,形象、生动,学生看到后也感到很新奇,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在课堂上,我们在板书的时候,时不时的能用简笔画代替文字,一定会赢得学生喜爱。
4、这节课能够有效的拓展训练,做到了再让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本节课我在两个地方进行了有效的拓展,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本节课我运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课文,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和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环节就会显得很容易,水到渠成。
于永正老师说,让学生会读,教师一定要先会读。所以我们教师备课时就要先备“读”。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感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心皆出吾心”为止。那么课堂上第一件事就是指导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流程。这是“保底工程”,如果让全班学生都做到这一点是要下一番苦功的。第一课时,我就要训练学生读课文,通过教师范读、教师领读等方式让学生能达到这个“保底工程”。
课堂是遗憾的,只有遗憾才能让自己进步,才能让自己前进。本课不足之处:
1、指导学生朗读不到位,这节课,缺少了我对学生的朗读的有效指导。检查时个别学生做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学生一起读课文的环节上,还是出现了拖音现象,这时我没能及时进行指导。这也是下一步我努力的方向,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在讲读课文的时候,处理第一个问题时,我提出的问题有些琐碎,如果能把两个问题合二为一,变成一个问题,这样教学环节就会显得更紧凑,再看着板书进行句子训练,这也是指导学生有效背诵的一种方式。
通过程校长给我们详细的评课,更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指明了方向,让我能更加有效的去教学,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篇12:《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一年级举行了教研活动,分别由我和孙老师执教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活动中大家能够直言不讳,有啥说啥,让我收获颇多.尤其是同年级的孙老师跟我一起执教这一课,让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孙老师,教态自然,教学语言很丰富,适合低年龄的学生.在教学“一个”和“一群”这两个词时,孙老师不仅能够让学生能理解,还能结合课文教诲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设计得十分巧妙.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像孙老师多多学习.
《雪地里的小画家》, 这篇课文总共6句话,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文章生动优美,非常适合学生朗读,背诵.我在设计本课时,安排了这样一些教学目标:学会“啦,梅,用,几,成”五个生字,会写“几”字;情景回忆下雪时的情景,读出“下雪啦,下雪啦!”高兴的语气;通过本课学习,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用上“像”说一说;读通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前四句,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
教学过程中,我先抓住课题中的“画家”一词,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写一写,然后谈谈画家,谈谈画画,让学生说说画画都需要哪些工具,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从而揭示课题,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学生能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个别学生对个别句子不能掌握.我又安排学生同桌两人读一读,让学生两人读得时候找出自己的存在的问题,向同桌学一学,在整体感知课文时,给足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后,我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一边学生生字一边教授课文.内容有:1,学习生字;2,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和最后一句;3,根据课文第三句,让学生用上像来说一说.这一部分的教学,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先出示小鸡的脚印像( ),第二句就变为( )的脚印像( ),第三句为( )像( ),最后一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顺着阶梯,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这一句式.整个过程下来,总觉得没有多少精彩的地方,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存在很多问题:
教态不是很自然,有些过渡语比较牵强,语言欠缺精练,有时重复学生的回答;
课堂时间调控不够,扩展练习用时较长,致使课堂教学时间拖延;
指导文章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指导没有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指导生字的力度不够,有点违背一年级总体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一些反思,可能有更多的我还没有认识到.有待于我学习更多的新课标理念,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思索.
篇1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个语文园地的第二篇课文。
这一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鉴于本课是本册教材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课汇报课进行反思。
一、首先是我的授课思路: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本课时,我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其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凭借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观赏北方的雪景,一幅幅美丽的雪景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不时 “哇!—哇!—”地惊叫起来。学生参与的激情被激发了。
(二)、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对于这一点呢,我是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的。
1.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对四个小动物在雪地上如何画画,怎么画一目了然。
2.在理解第四句时结合图片理解了小画家的画与自然界里的一些景物是多么相象,然后结合四个小动物,反复诵读,这句话。
3.准备了贴图,让学生到黑板上把脚印对应到相应的动物上。再次检验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
4。采取看图背诵的方法,让学生快速记忆。
(三)、注重课内外相结合。
在课外延伸环节中,我让学生看着下雪的画面,想想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什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这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这堂课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明确:
正确朗读全文,理解课文,感情朗读,了解不同动物的脚印特点。会认其中的11个生字,学写2个生字。对于5,6句还要知道什么是冬眠。
(二)、整堂课“趣”字当头:
无论言谈举止或各环节教学设计,我都围绕一个“趣”字。应该说一节课四十分钟对一年级来说是很漫长的,但这节课却紧紧地抓住孩子们的心,学生们至始至终处于一种高亢的学习状态中,课堂效率极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本节课开课环节创设了如下情境,用课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句话。自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课文的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课堂上,我尽量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看了课文视频后,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读,培养了学生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生字教学扎实,有序
采用集体识记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将11个要认的字有侧重地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1.新课开始“啦”的教学,结合标点指导朗读到位
2.在阅读中解决字义的重点,并通过看图理解,组词,联系实际生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使学生学习的方法灵活多样,兴趣盎然。例如:梅的学习:多次反复出现“梅花,赏梅,画梅”等环节。
3.“用”、“几”放在写字教学中,分散学习,分步到位。
(四)、阅读和朗读教学突出,巧妙
针对几个关键句子训练学生朗读的意识,
1.第一句突出指导了“下雪啦,下雪啦!”。
2.”瞧,他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多么了不起的小画家呀!你为他们感到自豪吗? 那就夸夸他们吧!"这个环节中激发了学生自豪地读的情感。
3.“小青蛙在洞里睡着了,我们要不要大声的把他吵醒?”学生在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把声音放轻。
三、通过本节课我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具体问题如下:
1.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适时机地向学生抛出便于讨论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议一议中统一思路,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步得到培养。
2.另外应引导学生试着在朗读后进行自评、互评,这样学生的评价水平会逐渐增强。
3.没有进行很好的课堂调控,识字练习用时较长,致使课堂说的多,读的少,没有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4.教师语言欠缺精练,有时重复学生的回答。
以上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一些反思,可能有更多的我还没有认识到。有待于我学习更多的新课标理念,有待于我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思索。
篇14:《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在本学期的教学开放日中,我执教了《雪地里的小画家》。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和兴趣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获得发展。基于上述认识,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下面谈谈教这一课后的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能有所得。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然小,但他们的心中蕴藏了无数的小问题,头脑中积蓄了无数的小问号。因此,在学习中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小问号,无疑是落实主体地位,使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产生“我要学”这一心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教学初,我就借助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下雪的场面:雪花纷纷扬扬,大地一片银白,使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又精心设计了动画片。“同学们,今天是小白兔乐乐的生日,小伙伴们答应他一大早要到他家做客,可是天下起了大雪,小伙伴们还能来吗?小乐乐可着急了,风停了,雪住了,他推开门一看,高兴极了,原来小动物已经来了,他们还为乐乐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呢!”(课件演示由各种动物的脚印组成的画。)顿时,学生情绪高涨,议论纷纷。“这画真漂亮!”“看,还有梅花呢!”??听着学生的议论,看着学生饱满的热情,我立刻抓住时机问学生:“看到这么美丽的画,你都想知道什么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有了充分想象的空间,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立刻就提出了“这漂亮的画是谁画的?”“它们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它们为什么能画得那么好?”“它们是怎么画的?”等等问题。因为活生生的画就摆在眼前,他们有疑可问。接着,板书课题,让学生再依课题来质疑,由眼前的形象思维转移到抽象思维。“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它们都画了什么?”“它们是怎样画的?”三个问题的提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没有任何的强制措施,也没有任何的点拨引导,他们怎样提就怎样板书,一切都是学生的主观愿望,主观要求。这就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成功感,从而使他们处于一种高度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之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释疑,讨论交流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针对这种观点,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我就大胆放手,一句不讲,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思考、讨论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想回答哪个就回答哪个?想怎样解决就怎样解决?可以自己读书思考,可以离开座位找小朋友商量,也可以四人一组、三人一伙共同讨论??总之,只要能把问题回答出来,怎么学都行,顿时,教室里人声鼎沸,讨论声、争辩声、读书声以及回答出问题愉快的笑声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独立思考,有了正确的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所以,我赶紧抓住时机,让他们登台汇报学习情况,使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方式之多,让我瞠目结舌,
有的是自己说,有的是朋友一块演,有的是小组分工合作,一人说一个??特别是朱奕洁把三个问题的答案别出心裁地编成了儿歌唱了出来。
“小马、小狗、小鸡和小鸭,
它们都是小画家。
它们画了竹叶、枫叶、月牙和梅花。
它们的脚呀,真神奇!
走走蹦蹦就能把画画。”
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准确到位,潜力之大,能力之强,令人难以想象。
三、大胆想象,开拓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没有它,创新的鸟儿就不会飞翔。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诗歌中的空白,让他们尽情畅游在想象的空间。
在教学本课时,一改往日语言训练的基本模式,而且利用动画演示小鸡、小狗、小马、小鸭在雪地上绘画的过程,一个个美丽活泼的小动物在洁白的雪地里尽情地蹦啊、跳啊的场面一出现,学生立刻就沸腾起来了。于是,我马上请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给这些小动物配音,才能使它们更加可爱?配音时要注意想象:小动物们心情如何、他们会说些什么等等,学生个个兴趣高昂,一片哗然。“红领巾广播站”开始播音了,“小鸡”程紫颜出现了“叽叽叽,叽叽叽”,我是一只美丽的小黄鸡,我今天高兴极了,因为今天特别漂亮,到处都是白雪,我一定要在这上面画画,你们瞧,我画了什么?告诉你们吧!是竹叶,这是因为呀,我的爪子像竹叶。”“小鸭子”付梓乐双手放在
背后,屁股高高翘起,一摇一摆地过来了,他一边笑,一边说:“小朋友们,见到你们真高兴。”然后在地上一边蹦一边唱:“我是小鸭子,嘎嘎嘎,嘎嘎嘎,我今天要来把画画,猜猜我会画什么?大枫叶,嘎嘎嘎。”
班内又是唱,又是跳,气氛热闹极了。在本首儿歌中的结尾,说到“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这里面涉及到的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冬眠,那么多的动物都在雪地里尽情作画,那小青蛙躺在洞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们头脑中的想象一下子被激活了,有的说:“小青蛙会想,别急,明年春天我再去和你们玩!”有的说:“小青蛙会想,我要好好休息,明年吃更多的害虫!”有的说:“小青蛙会想,它们画的多好啊!真想去看看!”还有的说:“小青蛙会想,外面的景色真美!但我不能出去,要不会被冻死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一举两得。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充分说明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给予知识本身更重要。然而,我却觉得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仅授之“渔”,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为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会求知,会做事,会相处,会做人”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场”,即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具体实践的环境,让他们自己能够充分地、主动地、自由地、愉快地在其中思考、琢磨、讨论交流到底如何“捕鱼”?这样,才能使他们有“鱼”可得,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他们的主体地位。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整理14篇)】相关文章:
《粗心的小画家》优秀说课稿2024-03-09
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案2022-12-27
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2024-05-10
WINDOWS画图“设计一个小闹钟”的教学案例与反思2023-05-07
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次作业2022-05-06
体育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2022-11-25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2022-04-30
菜园里 教学反思2023-01-28
《雪孩子》第一课时教学反思2022-09-01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