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学反思(共10篇)由网友“广陵剑”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学反思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中第二个活动主题,在这节课里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板块。
板块一:说说家乡的风味小吃。先出示春卷、汤团、青团、茶叶蛋、粽子、月饼等的图片,说说你认识这些小吃吗?你知道这些小吃跟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吗?然后一起来记一记。这一板块侧重落实知识目标,能够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以及与之相关的节日。
板块二:宁波糕点勿推板。板块一通过图片来了解,这里则是通过实物来了解。我为每一组准备了一些宁波传统糕点,有苔生片、绿豆糕、洋钱饼、豆酥糖,请学生尝一尝、猜一猜、夸一夸。“尝一尝”的时候由于我组织不力造成学生争先恐后,课堂上显得较乱。“夸一夸”因为用的是宁波话,学生们个个面带笑容,连听课的老师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一板块侧重落实情感态度目标,引发学生赞美宁波糕点的情感,进而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块三:我们也来做小吃。我们学校有综合实践基地这样的宝地,当然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把品德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整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宁波最有名的小吃非汤团莫属,考虑到时间有限,包汤团只能放在课后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在课堂上煮速冻汤团既省时,又能较快地出成果。在这里老师只要做好指导、引导、点拨,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效果是非常好的!这一板块侧重落实能力目标,通过动手做汤团,培养学生实践参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
这堂课结束在学生情绪高昂之中,真是余味无穷啊!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三个关注”。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德育”的思想是指导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努力从学生的现实世界中,寻找教育教学的最合适的切口和教育点,探寻教育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实践中来,社会中来,最后指导学生更好地回到生活中、实践中、社会中,回到生活的本原中去。例如教材中的插图虽然精美,但由于只是范例,难免有着一时一地的局限,与我们宁波的生活实际情况有差异,我就让这些图片成为生发点,举一反三,衍生出许多新的图片,新的内容,收集更多符合于我们教学实际的图片。另外我在一年级的乡土教材《我看宁波》中摘录了“宁波糕点勿推板”这则有趣的儿歌,让课堂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课堂上,通过“我们也来做小吃”这一环节,各小组动手实践,亲自来煮汤团。我们班的学生能如此麻利地煮好一碗碗美味的汤团实在大出我所料,能如此愉快地与小伙伴进行合作也令我刮目相看。真没想到,他们能做得这么好!下课后我感触颇深,我们真的不能小看二年级的学生,只要我们适当加以引导,比如在煮之前先请他们说说汤团的做法,煮汤团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然后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实践,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带给我们惊喜!让学生参与,让事实说话,让学生在快快乐乐、轻轻松松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熏陶,获得了体验,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课堂活动方式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课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材和处理教材,在这一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这节课我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把教室搬到了综合实践基地的烹饪室,以说一说、尝一尝、夸一夸、做一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新课程下的品德课强调了活动性,但在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活动而活动,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收效甚微。浙江省德育专家黄黎明老师就多次谈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她说:“我们的品德课要‘实’,实实在在的‘实’,要‘效’,效果的‘效’,课堂要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实实在在的提高。”我在平时的活动设计中就非常注意这个问题,经常考虑这个活动能达到什么目标,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采取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利用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满足学生的愿望,体现组织活动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总是充满遗憾的,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课堂驾驭能力不够。
比如,一上课我就请学生谈谈到烹饪室上品德课的感受。回答的同学大多是从第一次来烹饪室上课感到很新鲜,很幸福以及烹饪室里贴的图片很漂亮、馋得人直流口水等角度来谈。那么,到学生亲自动手做小吃时,就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看到烹饪室能够让大家亲自动手做吃的,能亲口尝到自己亲手做的成果等,以加深对校园设施的进一步了解,起到一课多得的效果。
2.个别活动设计有待商榷。
在板块二中有“尝一尝”这个环节,请各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把桌上的苔生片、绿豆糕、洋钱饼和豆酥糖都尝一尝,大家一听说可以开始吃了,有的趴在课桌上,有的大喊大叫,全然不顾此时正在上课,而且费时较长,大概有七八分钟左右。怎样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会吃得文明,感受吃中学问显然还有待商榷。
新课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就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张新的白纸,我们人人都是这个起点的运动员,我们人人应该是这张白纸的描绘者。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积极寻找教学与生活的真谛,寻得生活的源头活水,浇灌教学的万亩良田,培养出品德崇高、身心健全、充满智慧的一代新人。
篇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学反思
教材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呈现了多幅图画和照片,从食品、工艺品、中草药及矿产等不同角度呈现了我国不同地域的不同物产,旨在让学生知道,家乡的特产可以有不同的种类,并尝试从这些方面寻找,发现家乡的物产。第二部分是家乡物产展示会。
教材提供的特产大多离学生生活较远,其产地更是不为二年级学生所了解。由于这些物产也经常出现在家乡的集贸市场里,让学生误以为这些东西家乡都是有的卖,就是家乡的物产。教材的这种静态展示,很难让学生理解和真实感受,不能靠教材完成教学目标。 教材提供的内容可以给教者一些启示:
它提供了教学思路的启示,即有必要让学生对祖国的特产有一个多种多样的感受。这些物产多具有典型性,可以以点带面,由典型的物产去理解我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家乡物产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可以激发学生对物产的兴趣,并进一步去了解家乡的愿望。
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典型的教学素材,方便教学。
针对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主要体现在:
从学情出发,设置教学内容和情境。由于学生对什么是物产及相关的物产知识几乎是盲点,所以在让学生感受我国丰富的物产的同时,明确:物产是制造的,种植的和自然生长,天然形成的产品,并由此抽出四条梳理家乡物产的主线。
从众多物产中找到最常见的家乡物产,顺理成章地引出对家乡物产的全面了解。创造自然而清晰的教学层次,在认识物产时由远及近,在了解家乡物产时由省→市→县。力求在无序中求有序,绝不迁强。而且这种层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整个教学不被教材拘泥、束缚,而是一切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规律,讲求过程和方法。在你知道我们家乡的物产都有什么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学生的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来自学生的所知、所会,建构起了丰富的课堂内容,教师真正做好了引导者,合作者和分享者的角色。
篇3:《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学反思
在教学《家乡的物产多又多》这一课中,我采用了讨论的方法,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运用了表演的方式,学生们学习得特别积极主动,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不足:
1.学生们在学习上比较被动,没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2.教师没有做好课堂评价。
改进措施:
1.我们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应多关注学生,让他们多尝试一些成功的喜悦,使孩子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学生,应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应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篇4:《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学反思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学反思
探寻生活的源头活水──《家乡的物产多又多》课后反思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中第二个活动主题,在这节课里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板块。
板块一:说说家乡的风味小吃。先出示春卷、汤团、青团、茶叶蛋、粽子、月饼等的图片,说说你认识这些小吃吗?你知道这些小吃跟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吗?然后一起来记一记。这一板块侧重落实知识目标,能够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以及与之相关的节日。
板块二:宁波糕点勿推板。板块一通过图片来了解,这里则是通过实物来了解。我为每一组准备了一些宁波传统糕点,有苔生片、绿豆糕、洋钱饼、豆酥糖,请学生尝一尝、猜一猜、夸一夸。“尝一尝”的时候由于我组织不力造成学生争先恐后,课堂上显得较乱。“夸一夸”因为用的是宁波话,学生们个个面带笑容,连听课的老师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一板块侧重落实情感态度目标,引发学生赞美宁波糕点的情感,进而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块三:我们也来做小吃。我们学校有综合实践基地这样的宝地,当然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把品德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整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宁波最有名的小吃非汤团莫属,考虑到时间有限,包汤团只能放在课后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在课堂上煮速冻汤团既省时,又能较快地出成果。在这里老师只要做好指导、引导、点拨,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效果是非常好的!这一板块侧重落实能力目标,通过动手做汤团,培养学生实践参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
这堂课结束在学生情绪高昂之中,真是余味无穷啊!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三个关注”。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德育”的思想是指导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努力从学生的现实世界中,寻找教育教学的最合适的切口和教育点,探寻教育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实践中来,社会中来,最后指导学生更好地回到生活中、实践中、社会中,回到生活的本原中去。例如教材中的插图虽然精美,但由于只是范例,难免有着一时一地的局限,与我们宁波的生活实际情况有差异,我就让这些图片成为生发点,举一反三,衍生出许多新的图片,新的内容,收集更多符合于我们教学实际的图片。另外我在一年级的乡土教材《我看宁波》中摘录了“宁波糕点勿推板”这则有趣的儿歌,让课堂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课堂上,通过“我们也来做小吃”这一环节,各小组动手实践,亲自来煮汤团。我们班的学生能如此麻利地煮好一碗碗美味的汤团实在大出我所料,能如此愉快地与小伙伴进行合作也令我刮目相看。真没想到,他们能做得这么好!下课后我感触颇深,我们真的不能小看二年级的学生,只要我们适当加以引导,比如在煮之前先请他们说说汤团的'做法,煮汤团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然后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实践,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带给我们惊喜!让学生参与,让事实说话,让学生在快快乐乐、轻轻松松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熏陶,获得了体验,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课堂活动方式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课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材和处理教材,在这一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这节课我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把教室搬到了综合实践基地的烹饪室,以说一说、尝一尝、夸一夸、做一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新课程下的品德课强调了活动性,但在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活动而活动,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收效甚微。浙江省德育专家黄黎明老师就多次谈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她说:“我们的品德课要‘实’,实实在在的‘实’,要‘效’,效果的‘效’,课堂要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实实在在的提高。”我在平时的活动设计中就非常注意这个问题,经常考虑这个活动能达到什么目标,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采取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利用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满足学生的愿望,体现组织活动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总是充满遗憾的,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课堂驾驭能力不够。
比如,一上课我就请学生谈谈到烹饪室上品德课的感受。回答的同学大多是从第一次来烹饪室上课感到很新鲜,很幸福以及烹饪室里贴的图片很漂亮、馋得人直流口水等角度来谈。那么,到学生亲自动手做小吃时,就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看到烹饪室能够让大家亲自动手做吃的,能亲口尝到自己亲手做的成果等,以加深对校园设施的进一步了解,起到一课多得的效果。
2.个别活动设计有待商榷。
在板块二中有“尝一尝”这个环节,请各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把桌上的苔生片、绿豆糕、洋钱饼和豆酥糖都尝一尝,大家一听说可以开始吃了,有的趴在课桌上,有的大喊大叫,全然不顾此时正在上课,而且费时较长,大概有七八分钟左右。怎样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会吃得文明,感受吃中学问显然还有待商榷。
新课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就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张新的白纸,我们人人都是这个起点的运动员,我们人人应该是这张白纸的描绘者。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积极寻找教学与生活的真谛,寻得生活的源头活水,浇灌教学的万亩良田,培养出品德崇高、身心健全、充满智慧的一代新人。
篇5:探寻生活的源头活水──《家乡的物产多又多》课后反思
探寻生活的源头活水──《家乡的物产多又多》课后反思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中第二个活动主题,在这节课里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板块。
板块一:说说家乡的风味小吃。先出示春卷、汤团、青团、茶叶蛋、粽子、月饼等的图片,说说你认识这些小吃吗?你知道这些小吃跟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吗?然后一起来记一记。这一板块侧重落实知识目标,能够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以及与之相关的节日。
板块二:宁波糕点勿推板。板块一通过图片来了解,这里则是通过实物来了解。我为每一组准备了一些宁波传统糕点,有苔生片、绿豆糕、洋钱饼、豆酥糖,请学生尝一尝、猜一猜、夸一夸。“尝一尝”的时候由于我组织不力造成学生争先恐后,课堂上显得较乱。“夸一夸”因为用的是宁波话,学生们个个面带笑容,连听课的老师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一板块侧重落实情感态度目标,引发学生赞美宁波糕点的情感,进而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块三:我们也来做小吃。我们学校有综合实践基地这样的宝地,当然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把品德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整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宁波最有名的小吃非汤团莫属,考虑到时间有限,包汤团只能放在课后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在课堂上煮速冻汤团既省时,又能较快地出成果。在这里老师只要做好指导、引导、点拨,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效果是非常好的!这一板块侧重落实能力目标,通过动手做汤团,培养学生实践参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
这堂课结束在学生情绪高昂之中,真是余味无穷啊!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三个关注”。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德育”的思想是指导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努力从学生的现实世界中,寻找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的最合适的切口和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点,探寻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实践中来,社会中来,最后指导学生更好地回到生活中、实践中、社会中,回到生活的本原中去。例如教材中的插图虽然精美,但由于只是范例,难免有着一时一地的局限,与我们宁波的生活实际情况有差异,我就让这些图片成为生发点,举一反三,衍生出许多新的图片,新的内容,收集更多符合于我们教学实际的图片。另外我在一年级的乡土教材《我看宁波》中摘录了“宁波糕点勿推板”这则有趣的儿歌,让课堂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课堂上,通过“我们也来做小吃”这一环节,各小组动手实践,亲自来煮汤团。我们班的学生能如此麻利地煮好一碗碗美味的汤团实在大出我所料,能如此愉快地与小伙伴进行合作也令我刮目相看。真没想到,他们能做得这么好!下课后我感触颇深,我们真的不能小看二年级的学生,只要我们适当加以引导,比如在煮之前先请他们说说汤团的做法,煮汤团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然后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实践,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带给我们惊喜!让学生参与,让事实说话,让学生在快快乐乐、轻轻松松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熏陶,获得了体验,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课堂活动方式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课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材和处理教材,在这一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这节课我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把教室搬到了综合实践基地的烹饪室,以说一说、尝一尝、夸一夸、做一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于活动之中。
新课程下的品德课强调了活动性,但在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活动而活动,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收效甚微。浙江省德育专家黄黎明老师就多次谈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她说:“我们的品德课要‘实’,实实在
[1] [2]
篇6: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家乡物产多又多》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家乡物产多又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
3、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有两位小朋友,一名叫小红,一名叫小丽,想带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去吗?
演示电脑课件(小红、小丽介绍自己家乡的物产,生边看边观察)
你觉得小红、小丽家乡的物产丰富吗?你喜欢他们的.家乡吗?
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物产多吗?
今天,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的家乡有些什么物产?(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活动过程
1、介绍家乡物产。
小朋友你们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物产有哪些?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告诉大家。
你们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吗?
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家乡物产带来,大家带来了吗?
那么,我们今天开个家乡物产展览会好吗?各小组赶快准备一下。(教师放录音)
各小组准备自己的展览台。
2、展示自己家乡物产
你们找到些什么?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吧。你们可以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夸夸家乡的物产?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跳、弹等)夸一夸家乡的物产
同学们评一评哪组搜集的家乡物产多,哪组表演精彩
生小组互评
师小结活动
三、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感受?
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个个都很棒,搜集和了解到这么多家乡的物产。
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
篇7:《家乡物产展示会》教学反思
《家乡物产展示会》教学反思
我讲授了《家乡物产展示会》一课,学生们了解了家乡的自然资源,能够从不同的物产中找到家乡的物产,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他们在表演中进一步理解了所学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很关注学困生,为他们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同学们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手,孩子们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笑得是那样开心。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要多表扬、少批评,让他们多在学习中找到一些乐趣。
不足: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多关注学困生,应为他们设计一些问题,争取让孩子们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多查阅资料,争取使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一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8: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案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为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感到自豪,产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行为与习惯: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物产。
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些家乡的自然资源,知道自己家乡的物产主要有哪些;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资料,并能在众多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过程和方法: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到家乡物产的丰富,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特色产品或小吃有所接触,但对家乡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农副产品、工艺品等方面的物产具体情况就缺乏深入了解,对家乡物产特点的认识也不深,因此较难激发他们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情感。
从学生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家乡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家乡的风光,孩子们对家乡的景观、村落都是比较熟悉的,都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但对家乡特有的物产却不是很了解。可能这些物产就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可见,但是学生意识不到这些就是家乡的物产,而且对家乡的特产了解得也并不多。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搜集物产资料时会有一定的困惑,他们识字量有限,对物产的了解更多依赖于成人的介绍,印象最深的可能只是物产的名称,这对于了解和欣赏家乡的物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依赖于这些,很难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调查、采访、看电视等方法来收集有关家乡物产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自己家乡的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可从不同的物产种类启发学生去寻找、发现家乡的物产,并运用看、查、问等多种方式,通过听、闻、触、尝等感官加深对家乡物产特点的认识。教师在教学本课题时,课前要注意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调查、了解家乡的物产有哪些,在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品尝,加深对家乡物产的体会,并进行必要的提示。
教学重点
运用调查、采访、看电视等方法收集有关家乡物产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家乡的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主要物产的.图片、照片、文字资料、特产实物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家乡的物产多又多”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的家乡产什么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家乡物产多又多》。(板书: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2.提问:什么是物产呢?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小结过渡:对于什么是物产,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为了上好这节课,老师把一些同学家乡的物产进行了搜集整理,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了解一下。
5.[播放视频:家乡的物产]
视频播放后,讨论:什么是物产?可以从哪些角度介绍家乡的物产?
6.小结:物产就是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而有的物产是我们家乡特有的,就可以称作家乡的特产。我们可以从食品类、工艺类、中草药及矿产品等不同角度介绍家乡的物产。
【设计意图:知道家乡的物产可以有不同的种类,并尝试从这些方面寻找、发现家乡的物产。】
活动二家乡物产展示会
1.谈话:下面我们开一个家乡物产展示会。哪位同学愿意把你带来的家乡物产介绍给大家?
2.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家乡的物产(食物、图片、绘画均可)
3.每一个同学介绍后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提问:
●你是怎么了解到我们的家乡有这种物产的?
●你吃过(用过)这种物产吗?什么感受?
●这种物产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也称作家乡的特产。
4.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调查、了解,展示了家乡的物产。我们看得出,家乡的物产真多呀!
5.老师这里对家乡的物产进行了一下简单的分类,分为了水果类、蔬菜类、粮食类、小食品类、手工艺品、矿石类(可根据家乡物产的不同进行其他分类)、其它类。下面请大家把自己带来的家乡物产按照分类放到相应的位置。(在学生分类放置物产的实物及图片的同时,老师要给予相应指导。)
6.提问:分类结束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家乡盛产的水果是……粮食是……蔬菜是……看来,我们家乡的物产真的是多又多呀!
7.提问:看到这么多家乡的物产,你想说些什么呢?(以学生的感受,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将爱家乡的感情进行升华。)
【设计意图:能用多种方式收集并介绍家乡的物产,对家乡的物产产生热爱之情。】
篇9:洗澡用品多又多的教学反思
洗澡用品多又多的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天气热了,有些孩子每天都会出汗却不愿洗澡。平时与孩子们在交流中也了解到,孩子们因为怕水进入眼睛、耳朵等原因所以不愿洗澡。《洗澡用品多又多》这个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想想、说说、做做中,认识了一些常用的洗...
天气热了,有些孩子每天都会出汗却不愿洗澡。平时与孩子们在交流中也了解到,孩子们因为怕水进入眼睛、耳朵等原因所以不愿洗澡。《洗澡用品多又多》这个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想想、说说、做做中,认识了一些常用的洗澡用品及其用途,了解其正确的使用方法。使孩子们了解、喜欢上洗澡,并学会简单的洗澡方法,知道了洗澡可以让身体干净、舒服,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位在1.认识常用的洗澡用品及其用途,了解其正确的使用方法。2.学习简单的洗澡方法,知道洗澡可以保持身体干净、舒服,并喜欢上洗澡。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都很浓。第一环节,我展示一张小宝宝洗澡的照片,促使幼儿调动起生活中对洗澡的回忆。并让幼儿看看、想想、说说,初步了解了洗澡可以让身体干净、舒服,有利健康的道理。第二个环节是重点环节,认识洗澡用品。我让幼儿回忆洗澡时要用到什么东西,幼儿说一样洗澡用品,我就出示一样洗澡用品。并请幼儿上来边说这些洗澡用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边操作。孩子们可爱的洗澡动作使大家一下子就投入到了洗澡的情境中。大家在认认、说说、笑笑中,知道了常用的洗澡用品及其用途和使用方法。轻松地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第三个环节,以给小猪洗澡,让幼儿学习了简单的洗澡方法。第四个环节,我们来洗澡。配上轻松的《洗白白》音乐,孩子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会了简单的洗澡方法。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从孩子们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中,看出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的兴趣。环环紧扣,最后在音乐声中老师和小朋友带着香香的小猪一起去找他们的朋友玩结束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动作中再现了实际生活,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激发了孩子们喜欢洗澡的情感。
整个活动下来,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活动中,孩子们兴趣一直比较浓,但由于时间稍长,有个别孩子有些坐不住。第一环节的提问时间还可缩短,这样整个活动会更紧凑。每一次活动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与困难,都会成为我下一堂课的经验。我会不断积累经验,把握好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并关注到细节的处理,使每个活动都努力达到精细化,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篇10: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风筝多又多》
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风筝多又多》
活动目标
学习“刮蜡”的表现方法,体会不同性能工具的使用对配色所产生的效果,并提手不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在玩风筝、画风筝的活动中,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牙签刻出花纹。
难点:控制手部动作的力度。
材料及环境创设材料:
油画棒、牙签、淡颜色的水粉颜料(淡绿、淡黄、淡兰、淡紫等)小毛笔。
活动流程:
1、放风筝——讨论——示范——创作枣评价——延伸活动放风筝,了解风筝,引起兴趣。
2、通过放风筝,教师应引导幼儿去观察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介绍放风筝的一些基本方法,鼓励幼儿去尝试,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3、讨论
(1)观察她们各个相同的整体造型,体会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
(2)欣赏、讨论风筝上对称的.、五彩缤纷的图案,激发表现美的欲望。
4、示范。
(1)建议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意愿示范画一只风筝。
(2)介绍刮蜡的方法:建议先让幼儿思考刮蜡的部位,再在此部位用一支细画棒颜色涂均匀,然后用另一种颜色覆盖式涂在上面,最后用牙签“刮”出花纹。
5、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创作不同的造型、花纹,并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各种不同的刮蜡部位及方法。
6、讲评找找有几种不同的风筝造型,看看谁大胆尝试过“刮蜡”大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与尝试。
7、延伸活动建议放在自选活动中去完成,有了背景色使幼儿更能体会到画面的整体美、体验成功感。
活动反思:
让幼儿在活动中来认识、发现和体验刮蜡画所带来的意外效果和形式的美感,在运用蜡笔、刻刀或小木棒等工具进行涂抹、刮画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形象效果。我把活动的目标定位在让幼儿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刮蜡画的技巧方法。了解刮蜡画的基本方法和材料,激发幼儿对其兴趣,并培养幼儿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 葡萄沟教学反思
★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
★ 葡萄沟的学反思的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反思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学反思(共10篇)】相关文章:
葡萄沟的教学设计2023-04-15
《葡萄沟》教学设计--获奖设计2022-07-26
人教版葡萄沟窦桂梅教学设计2022-12-02
葡萄沟教案2022-05-07
葡萄沟的教案2024-04-19
小学二年级思品范文2023-09-22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我最喜爱的动物》评课稿2022-11-21
葡萄沟 教案教学设计2022-09-08
《画家乡》教学活动反思2023-04-20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