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池》教学反思(精选20篇)由网友“wangshuwe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电解池》教学反思,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电解池》教学反思
《电解池》教学反思
一、教学策略运用确当,电解氯化铜,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反应、电极反应式来学习的三重表征理论策略,让学生有一个由表及里,先浅后深的认知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经过这样的内化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良好;视觉、嗅觉、感觉等多种感官来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的多种感官学习策略能让学生把抽象变为具体。整节课老师积极引导,设疑,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小结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二、课堂教学流程科学流畅,以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电流时会不会也有化学反应为导入,引起学生的猜测,然后做实验观察现象说明问题。追问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通过设置问题猜测答案,再来观察电解氯化铜的模拟动画得出电解原理,包括电解、电解池的概念和组成,各种微粒的运动、放电顺序和电极反应等知识,最后通过习题巩固所学。在练习时利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把电解池和原电池做比较,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整节课节奏紧凑,流程过渡自然,学生课堂气氛很好。
三、多媒体课件和探究实验辅助效果良好。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解过程更为形象直观,加深了学生对于电解原理的理解,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再由学生自己归纳知识总结规律,使学生学的主动轻松,记忆牢固,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基本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应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结合学生实际经验和生活素材设计学习专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上课过程中,我很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的时间和舞台还给学生,通过设置一环一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问题的`引导下,加上适当点拨指导,水到渠成,在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练习中非常快乐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本节课中,我通过实验案例引入,激发学生趣,接着明确本节课的目的是在电解的原理,进而通过探究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来解决的问题,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小结出电解的过程、电解池的组成、电解原理。不断地抛给学生问题,让学生采取分析、讨论、评价交流等方式逐一解决,并适时归纳小结,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不足。课堂语言不够精炼,会出现啰嗦、重复现象,引导学生方面以及板书方面都应该加强规范训练;学生在实验过程还不是很理想,以后会在实验前做足恰当的引导,再放手实验;我将一如既往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更多的细节,让教学课堂更加高效。
篇2: 电解池教学反思
一、教学策略运用确当,电解氯化铜,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反应、电极反应式来学习的三重表征理论策略,让学生有一个由表及里,先浅后深的认知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经过这样的内化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良好;视觉、嗅觉、感觉等多种感官来观察、分析、归纳知识的多种感官学习策略能让学生把抽象变为具体。整节课老师积极引导,设疑,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小结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二、课堂教学流程科学流畅,以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电流时会不会也有化学反应为导入,引起学生的猜测,然后做实验观察现象说明问题。追问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通过设置问题猜测答案,再来观察电解氯化铜的模拟动画得出电解原理,包括电解、电解池的概念和组成,各种微粒的.运动、放电顺序和电极反应等知识,最后通过习题巩固所学。在练习时利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把电解池和原电池做比较,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整节课节奏紧凑,流程过渡自然,学生课堂气氛很好。
三、多媒体课件和探究实验辅助效果良好。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解过程更为形象直观,加深了学生对于电解原理的理解,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再由学生自己归纳知识总结规律,使学生学的主动轻松,记忆牢固,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基本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应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结合学生实际经验和生活素材设计学习专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上课过程中,我很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的时间和舞台还给学生,通过设置一环一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问题的引导下,加上适当点拨指导,水到渠成,在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练习中非常快乐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本节课中,我通过实验案例引入,激发学生趣,接着明确本节课的目的是在电解的原理,进而通过探究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来解决的问题,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小结出电解的过程、电解池的组成、电解原理。不断地抛给学生问题,让学生采取分析、讨论、评价交流等方式逐一解决,并适时归纳小结,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不足。课堂语言不够精炼,会出现啰嗦、重复现象,引导学生方面以及板书方面都应该加强规范训练;学生在实验过程还不是很理想,以后会在实验前做足恰当的引导,再放手实验;我将一如既往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更多的细节,让教学课堂更加高效。
篇3: 电解池教学反思
首先,我想随便应付一下,就按照课本上的内容顺序进行处理,演示实验——讲解概念——练习,传统的讲授方式,简单省事。参考了许多同行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我就开始动手了,写着写着,总觉得有点怪,毕竟是区一级的公开课嘛,太应付影响不好,于是第一稿就这么夭折了。
接着,我就想设计成分组实验,怎么办呢?
问题一、内容太少,做学生分组实验太浪费。只有电解氯化铜溶液,不太多的内容,去一趟实验室上课不容易,太空旷,上课效率相对而言远不如在课室上课来的'实在。于是我想到了添加学生分组实验。在科组开会的时候,我谈了谈我的教学设想,在她们的建议下,我决定添加电解nacl溶液和cuso4溶液两个分组实验。
问题二、教学内容安排。一节课完成三个分组实验,还要讲解概念,实在是missionimpossible!唯有把后面两个分组实验,让单双组的同学分别完成再进行交流,我觉得这样的效果会好一些。(来听课的老师大多数都觉得直接都做一种就可以了,为什么就不能各做各的,然后交流呢?很郁闷,我去外校听课,人家都曾经这样安排过啊)
另外,既要知识回顾,又要归纳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兼顾学习概念,在试讲了一个班以后,我觉得还是太难实现了,尤其是在我们这些层次的学校,讲的内容稍微多一些,就会混乱。所以最后的教学设计中,我没有进行知识回顾,单刀直入讲新知识(这种安排幸好没人质疑)。
关于课堂的引入,我很喜欢使用视频引入,这也是我最擅长采用的教学手段,所以本节课我把课本p80的一段话变成了介绍戴维电解熔融碳酸钾的一段视频进行情境创设,但没想到优酷网的视频字幕太小,实验室里看不清(这段视频应用酷6网的效果更好),所以一点没引起大家的注意,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十分遗憾,自己最擅长的手段没人欣赏,呜呜~~
篇4: 电解池教学反思
原电池和电解池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不是很复杂,但是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以次命题的考题不是很容易得分,就我个人的看法,不是说题目有多么的'新颖,一方面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以及对知识的运用不够熟练,更为重要的是在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简单的举个例子,学生们对于一个陌生的装置,不能准确的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当然这是个小问题,有电源就是电解、没有就是原电池。对于他们来说,更难的是对于一个新型的原电池,不能准确的找出正负极。其根本原因,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不高。题干中明明提到电极材料是什么,接下来就根据电极材料的性质判断正负极。但学生非要纠结于那些“不明物”是做什么的,扰乱了思路,做题速度显然就慢了。
篇5: 电解池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首先演示cucl2溶液的电解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思考解决新的问题,
总结
出两极发生的'现象及反应的产物,分析氯化铜溶液的电解反应原理,
总结
出电解的概念、电解池的形成条件、电解原理及阴阳极反应式的表示方法,利用12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异同点,点评易错点。最后用8分钟时间进行当堂训练。
本节教学过程比较流畅,条理清楚,节奏感强,演示实验成功有助于启发学生直观思维,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较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电解实验现象让学生讨论总结电解原理:阴阳极如何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习。但本节课内容较多,所以随堂练习较少,如果能增加随堂练习,特别是概念及阴阳极判断,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新的知识。
篇6: 电解池教学反思
电解池和原电池是电化学的两个重点知识。今天在原电池的基础上进行电解池的复习,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在讲电解池的过程中,紧紧抓住电解池的重点知识“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难点“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设置题目。在设置题目的时候采用“变式”的方法,就是将电解池的基本知识点讲清楚以后,先用“在电极不变的情况下,更换电解池中的.电解液”,让学生分析电解池的电解过程和书写对应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再通过“在电解液不变的情况下,更换电解池的电极材料”,让学生再次分析电解池的电解过程和书写对应的电极反应式,通过这样的变式,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应用,达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最后通过一道实验设计题,对前面知识进行逆应用,同时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在设置的时候注意了层次性,由易到难,学生思考了以后很容易得到答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大胆尝试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分析电解池的电解过程和书写电极反应式,在和学生分析问题答案的时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规律,方便学生的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更换电解池中的电解液设置的题目讲解后,我和学生一起归纳出电解的四种类型;在换电解池的电极变式后的题目分析中,我引导学生得到精炼池和电镀池的有关规律。
总之,我认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精细、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但由于这堂课采用的是异地教学,两地的学生差异比较大,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导致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设置的问题出现偏易的现象;另外,这次教学是我第一次应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又是第一次使用白板,在引导学生应用白板答题方面,缺少经验,同时在时间控制方面也做得不好,导致最后内容没有讲完;最大的遗憾是自己不够自信,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惊场的现象,让自己构思好的东西没有很好地呈现。
篇7:电解池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能写出电解池中的电极反应和电解的总反应。
3、使学生了解氯碱工业、电镀工业、电冶金工业的化学原理。
教学重点 、难点:
1、电解原理
2、离子的放电顺序
3、电解原理的应用
教学工具:小烧杯、玻璃棒、碳棒、导线、电流表、直流电源。
课型及课时:新授课、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正、负极判断?谁能举例说明原电池是怎样的能量转化装置?
〔学生〕学生回答:“两极一液成回路”;负极:相对活泼的金属,正极:相对不活泼
的金属或可导电的非金属;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导入新课〕那么电能能不能转化为化学能呢?这就是本节课的内容--电解池。
〔板书〕
第三节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金属和电解质溶液都能导电,金属的导电过程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是否与金属的导电过程相同呢?
〔学生实验〕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4-2〕(将U型管改为小烧杯),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
阴极:碳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
阳极:生成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
〔教师引导〕请大家根据实验现象和氯化铜溶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原有知识分析推断两极
生成物的名称。
〔学生回答〕两极产物: 阴极--铜 阳极--氯气
〔教师提问〕氯化铜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为什么会生成Cu和Cl2呢?
〔教师讲解〕CuCl2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Cu2+和Cl-
〔板书〕 电解方程式: CuCl2 =Cu2++2Cl-
〔教师讲解〕通电前,Cu2+和Cl-在溶液里自由运动;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带负电的Cl-移向阳极,并失去电子被氧化成氯原子,进而结合成Cl2放出,带正电的Cu2+移向阴极,并得到电子被还原成铜原子,覆盖在阴极上。
〔板书〕 阴极: Cu2++2e-=Cu (还原反应)
阳极: 2Cl--2e-=Cl2↑(氧化反应)
〔小结〕电解质溶液在导电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
〔板书〕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教师〕让学生独立书写电解CuCl2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请1-3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
〔板书〕 CuCl2 Cu+Cl2↑
〔过渡〕下面我们再分析电解池的两个电极。
〔板书〕2、电解池的两极
〔讲述〕电解池的两极是由与之相连的.电源电极决定的。
〔板书〕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教师〕电解质溶液是如何将电路沟通的呢?
〔板书〕3、电解池中的电子的移动方向
〔学生〕请学生讨论、总结并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板书〕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液中的阳离子(被还原)
电解池中阴离子(被氧化)→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讲述〕由上面分析可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必须有阴阳离子的参与,如果溶液中的离子不参加反应,电路就不能沟通,所以电解质溶液 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教师〕在上述分析过程中,我们始终回避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水的电离。
〔教师〕CuCl2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哪些?
〔学生〕Cu2+、Cl-、OH-、H+
〔教师〕为什么电解时,只有Cu2+和Cl-放电呢?这要涉及到离子的放电顺序问题。
〔板书〕离子的放电顺序
〔教师讲解〕各种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因此,电解时离子放电难易也不同。
阳离子:Ag+>Hg2+>Cu2+>Fe2+>Zn2+>H+>Al3+>Na+>K+
阴离子:S2->I->Br->Cl->OH->含氧酸根
电解电解质溶液时,在阴阳两极上首先发生放电反应的离子分别是溶液里最容易放电的阳离子和最容易放电的阴离子。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解的原理,认识了电解池的功能,下面请同学们在总结本节知识以及回忆前面所学的原电池知识的前提下,填写课前所发放的表格,并注意比较。
【教师】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总结比较表:
内容原电池电解池
电极规定
电极反应
电子移动方向
能量转变
〔板书设计〕第一节 电解原理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
CuCl2 =Cu2++2Cl-
阴极: Cu2++2e-=Cu (还原反应)
阳极: 2Cl--2e-=Cl2↑(氧化反应)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CuCl2 Cu+Cl2↑
2、电解池的两极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3、电解池中的电子的移动方向
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液中的阳离子(被还原)
电解池中阴离子(被氧化)→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课堂练习]:
1.如下图所示两个装置中,溶液体积均为200 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 mol·L-1,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通过0.02 mol电子,若不考虑盐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气体的体积:①>②
B.电极上析出固体的质量:①>②
C.溶液的pH变化:①增大,②减小
D.电极反应式:①阳极:4OH--4e-===2H2O+O2↑②阴极:2H++2e-===H2↑
2.甲、乙两个电解池均以Pt为电极,且互相串联,甲池盛有AgNO3溶液,乙池中盛有一定量的某盐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甲池中电极质量增加2.16 g,乙池中电极上析出0.64 g金属,则乙池中溶质可能是
A、CuSO4 B、MgSO4 C.、Al(NO3)3 D、Na2SO4
3.用石墨电极电解100 mL H2SO4与CuSO4的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则原混合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 mol·L-1 B、2 mol·L-1 C、3 mol·L-1 D、4 mol·L-1
4.用惰性电极电解V L MSO4的水溶液,当阴极上有m g金属析出(阴极上无气体产生)时,阳极上产生X L气体(标准状况),同时溶液的pH由原来的6.5变为2.0(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式为
A、B、C、D、
〔作业〕教材习题P89 5、6
篇8: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解池的形成条件,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及两极所发生反应的类型;能正确书写典型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操作和对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由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解池的组成与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难点】
电解过程中微粒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复习导入】回忆初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初步理解电池、电极、电解质溶液。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演示实验】浸入CuC12溶液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电源,学生观察两极现象。(一个碳棒覆盖有一层紫红色物质,另一个碳棒表面有小气泡生成,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试纸变蓝色,说明该气体是氯气。) 【得出结论】氯化铜溶液受到电流的作用,在导电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铜和氯气。 【小组讨论】(1)通电前CuC12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作如何的运动?(2)通电时溶液中的离子运动情况有何变化?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子流向如何?(3)阴、阳离子移向碳电极表面时,哪些离子发生了变化?你能写出两个碳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指出反应的类型吗?总反应如何呢?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并指出反应类型。 【视频演示】电解氯化铜微观模拟。
【提出问题】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得出结论】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为电解池。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在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和氧气时,一般不直接电解蒸馏水,而是电解NaOH溶液或Na2SO4溶液,你知道为什么吗?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小结: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整理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列成表格。
四、板书设计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以上为《电解》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9: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电解原理
参赛单位:济宁市第二中学 参赛教师:胡政敏 -12-22 1 《电解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济宁市第二中学胡政敏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属于电化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电解质电离、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学情。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解质溶液导电、氧化还原理论、原电池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电解原理在分析问题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微观想象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过程与方法: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家探究过程的艰辛,提升对科学家的敬仰,树立榜样的力量;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揭开伪科学的面纱,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方法:
2 3 4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三节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
阴极: cu2++2e-=cu (还原反应) 阳极: 2cl--2e-=cl2↑(氧化反应) cucl2 cu+cl2↑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2)两个电极(常用惰性电极:pt、au或碳棒)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 (4)闭合回路 3、电解池的两极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4、分析电解反应的一般思路
根据阳极氧化,阴极还原分析得出产物
篇10: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
“电解池”的教学设计
闫云晶
(沈阳市第二中学
辽宁 沈阳 11001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以及总反应方程式,了解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2.能力目标:利用三个探究实验,层层递进来探究电解原理以及放电顺序。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目标:
(1)学会在思考分析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装置的改进以及对装置的评价深刻体会绿色化学的思想。
(3)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⑴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⑵离子放电顺序、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产物的判断
三、教学策略
本教学设计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设置了三个微型探究实验,首尾呼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离子放电顺序、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产物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
【引课】大家在物理中学过电能生磁,磁能生电,化学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相互转换!这是手机和笔记本中的电池,这种电池既能充电又能放电,放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原电池装置,而电能也能向化学能转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电解池! 【板书】电解池
【回顾】回忆初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今天我们把水换成氯化铜溶液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由学生学过的高中物理知识引入,引导学生重视学科联系;回顾初中熟悉的电解水的实验,使之与探究实验1的实验结果形成鲜明对比。
【探究实验1】以石墨为电极,接通直流电源,电解CuCl2溶液,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如图
【教师】同学们在动手实验之前,先来看一下友情提示: 1.检验氯气时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置于侧面的出气口! 2.认真观察两极表面和试纸颜色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注意基本操作的规范性
4.当试纸和两极出现明显变化时再断开电源,并将塑料帽重新套回到出气口上。 【学生实验】学生连接仪器,动手实验。
【教师】好,同学们来说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电极反应式以及总反应式,引出电解池的定义。 【板书】
一、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阳极:2Cl- -2e-=Cl2 ↑(氧化反应)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总:CuCl2Cu+Cl2↑
【问题1】电子如何流动?通电后,溶液中的阴离子、阳离子如何移动? 【动画演示】微观动画演示电子的流动方向以及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使学生理解起来更直观更形象! 【问题2】CuCl2溶液中的离子: Cu2+、Cl-、H+、OH-,氯化铜溶液通电后,为什么没有生成氢气和氧气?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和有目的的设疑,引导学生得出得失电子能力,向学生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学生】经过思考、小组讨论得出:失电子能力:Cl->OH-;得电子能力:Cu2+>H+ 【教师】我们把在阴阳两极得失电子的过程称为放电。 【板书】
二、放电顺序:阳极:Cl->OH-
阴极:Cu2+>H+
【过渡】刚才我们电解了氯化铜溶液,现在我们来电解一下硫酸钠溶液。
【探究实验2】 在培养皿中放入pH试纸,用硫酸钠溶液润湿,以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 !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即得失电子能力的顺序,并由此向学生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问题1】你的实验现象是…..【学生】汇报实验现象:阳极试纸变红,阴极试纸变蓝。 【问题2】你的解释是…..
【学生】经过思考、小组讨论得出:阳极是水电离出来的OH-放电,阴极是水电离出来的H+放电,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导致阴阳两极的酸碱性不同。 【教师】所以电解硫酸钠溶液就是在电解水。
【板书】阳极:4OH- -4e-=O2↑+2H2O (氧化反应) 阴极:4H++4e-=2H2↑(还原反应) 总:2H2O2H2↑+O2↑
【问题3】你的结论是…..
【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失电子能力:OH->SO42-,得电子能力:H+>Na+ 【板书】阳极:Cl->OH->SO42-
阴极:Cu2+>H+>Na+
【教师】初中电解水时,我们检验了出来的氢气和氧气,而今天我们换一种方法,检验了剩下的离子!两种角度、两种方法!
【小组合作】请将以下简单离子,按放电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并说出你编排的理论基础或实验事实是什么?
Na+、OH-、Cl-、Br-、H+、SO42-、Cu2+、Ag+、I-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判断离子放电顺序的一般规律:判断的理论依据是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以及实验事实;向学生渗透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
【教师】下面根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我们把放电顺序补充完整: 阴极:Ag+>Fe3+>Cu2+>H+>Fe2+>Zn2+>H+水>Al3+>Mg2+>Na+
阳极: S2- >I- >Br ->Cl- >OH- >SO42-等含氧酸根 >F-
大家注意到了,当H+的浓度小到和水中的H+一样时,它的位置就从前面挪到了后面,说明什么呢?
【学生】得出结论: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和离子浓度共同影响离子的放电顺序!
【探究实验3】继续电解CuCl2溶液,当红色物质析出明显时将电源反接,注意观察电极上的变化、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1】你的实验现象是…..
【问题2】对照〈探究实验一 〉的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①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金属铜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Cl-,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②由金属铜扩展到所有的金属(除Pt、Au之外)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一切阴离子,再次向学生渗透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③并为下一节课电解原理的应用—电镀作好铺垫。
【学生】得出结论:金属铜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Cl-
【教师引导】其实,所有的金属(除Pt、Au之外)失电子的能力大于溶液中的一切阴离子。那么完整的阳极放电顺序应该是:
阳极:金属(除Pt、Au外)>S2- >I- >Br ->Cl- >OH- >SO42-等含氧酸根 >F-
也就是说:离子浓度、电极材料、得失电子的能力是影响电极产物的三大因素!
【总结】这节课我们亲身体验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换,铜和氯气可以生成氯化铜,而氯化铜呢,在电解的条件下也能生成铜和氯气。所以说: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课后作业】我探究、我设计: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自行设计一套电解NaCl溶液的装置并进行电解实验!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出下节课电解原理的应用—氯碱工业。
五、教学反思
1.微型实验的意义: 把电解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简单物品代替专用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分组实验,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动手做实验,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改进后的实验能够节约药品,减少污染,符合绿色环保要求,使化学更加贴近生活,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创新理念。
2.突破重难点的策略——三个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
三个微型探究实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首尾呼应,最后完整的呈现了整个知识体系,很好的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每个实验设计后有目的地层层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能力,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使这节课的难点(即离子的放电顺序尤其是活性金属作阳极时产物的判断)通过实验设计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3.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重视学科间的联系: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两种情况:①关于电子流动方向和离子移动方向的判断时我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做出正确判断,而有些同学则百思不得其解!在学生中经过调查,我发现快速做出判断的同学是根据物理当中规定的电流方向做出的判断!
②在实验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了另外一种现象:电解液发热。大部分学生没有发现,或者有个别学生发现了却不会解释。暴露的问题:很多学生不会应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化学问题,使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在头脑中各成体系、相互独立,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老师首先要打破
这种界限,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4.再谈电解水实验
初中的电解水实验和在PH试纸上电解硫酸钠溶液的实验,表面上看都是在电解同一种物质——水,但实际上后者的实验意义重大,它提供了氢气和氧气检验的另外一种方法!两个实验的检验角度不同,前者是检验出去的气体,而后者是检验电解后溶液中剩下的离子,所以说后者是前者的间接证明! 但电解硫酸钠溶液的实验设计是对水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篇11: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
“济宁市化学教学能手评比”
参 评 教 案
课 题
: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
第一课时 电解原理
参赛单位:济宁市第二中学 参赛教师:胡政敏 -12-22 1 《电解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济宁市第二中学胡政敏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属于电化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电解质电离、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学情。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解质溶液导电、氧化还原理论、原电池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电解原理在分析问题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微观想象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过程与方法: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家探究过程的艰辛,提升对科学家的敬仰,树立榜样的力量;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揭开伪科学的面纱,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方法:
2 3 4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三节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
阴极: cu2++2e-=cu (还原反应) 阳极: 2cl--2e-=cl2↑(氧化反应) cucl2 cu+cl2↑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2)两个电极(常用惰性电极:pt、au或碳棒)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 (4)闭合回路 3、电解池的两极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 4、分析电解反应的一般思路
根据阳极氧化,阴极还原分析得出产物
篇12: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
作者:姬世熙
来源:《学周刊·a》第10期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四章电化学第三节电解池的第1课时内容。本节着重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视屏播放电解水实验,建立电解池的装置模型; 2.学会分析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篇13: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解池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和原电池一起构成电化学基础。在教材中,先学原电池,让学生对电极反应,电子、离子移动方向,能量转化有所了解之后,再学电解池,这样的教材编排顺序是非常合理的,它符合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电解池”内容教学分五个课时:第一课时是电解池的基本原理和放电顺序;第二课时是电解池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电解总反应的书写;第三课时是活性电极和电解原理的应用;第四课时是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对比;第五课时是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即电化学的综合运用。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其中电解池的能量转化原理是最为基本的,因此,“电解池”第一课时在整个章节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重点应是让学生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阴阳两极的确定,阴阳离子、电子的移动方向,电极反应,电解过程中的现象分析,放电顺序等。其中难点:两极反应、电极总反应的书写,阴阳离子放电顺序的应用。
二、“电解池”第一课时常用的教学方法及缺点分析
1、教师演示电解CuCl2溶液实验,一般用U形管和大的碳棒,电源为16V的直流电源。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利于学生观察,如果让学生做随堂实验,则实验药品的用量会很多,且Cl2的毒性污染会很大。
2、分析放电顺序时,只限于阳离子的中的Cu2+、H+;阴离子中的OH-、CI-放电顺序比较,各离子的放电顺序主要还是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然后学会应用。
3、由于整个一节课就一个演示实验,所以在后面(包括第二课时),在写电解NaCl溶液、CuSO4 溶液、NaSO4溶液的电极总反应时,就显得非常困难,需要教师反复分析、讲解、强调,而且死记硬背的成分也很大。
三、两个改进后的微型实验
总的优点是:①两人一组,易于操作,便于观察,节约环保;②使学生更易掌握电解的基本原理;③此实验装置也适用于第二课时,有助于分析四类电解反应阴阳两极的现象和产物,并且使部电极反应的书写也变得非常简单。具体改进措施为:
1、改电解CuCl2溶液的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
①用小的培养皿代替U形管,用小铁夹夹住小的铅笔芯做电极,电源可用实验室学生电源,也可以用两节干电池做电源,其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②在小培养皿中加入2mL的CuCl2溶液,将电源和电极插入溶液中,阳极立刻产生气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时,会变蓝色;阴极半分钟之内也会出现红色固体。
③整个实验过程现象明显,除实验本人能闻到少许刺激性气味外,其他人基本没有感觉到有CI2放出。
④同时多媒体课件演示阴阳离子和电子的流动方向。
⑤这样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电解的基本原理,即接电源正极的一极叫阳极,阳极一般吸引阴离子,阴离子化合价一般处于低价,较易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接电源负极的一极叫阴极,阴极一般吸引阳离子,阳离子化合价一般处于高价,较易得电子,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板书为:阳极(失e-):吸引CI-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得e-):吸引Cu2+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2、设计一个既能应用、巩固前面得出的电解原理,又能探讨离子放电顺序的微型随堂实验。
具体的设计思路为:
(1)由第一个实验中阳离子有Cu2+、H+;阴离子有OH-、CI-,引出当溶液中有不同阴阳离子时,会有阴阳离子的先后放电顺序;
(2)让学生在另一块培养皿中加入NaI、NaCI混合溶液,于是阳离子就有Na+、H+;阴离子就有CI-、I-、OH-,引导学生猜测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并按如图3所示实验装置验证:
图3 (3)用淀粉溶液检验阳极产物,用酚酞检验阴极产物(显碱性,有利于总反应的分析和书写);
(4)根据实验现象,应用第一个实验已得出的电解原理,分析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和电极反应;
(5)探索阴阳离子放电顺序的规律及特点,由学生自己得出: 阳极(失e-):S2->I->Br->CI->OH->中心原子处最高价的含氧酸根; 阴极(得e-):Ag+>Hg2+>Cu2+>H+>Pb2+>Fe2+>Zn2+>AI3+>Mg2+>Na+ (6)根据现象分析电极总反应: 2KI+2H2O = 2KOH+H2↑+I2
(7)练习题:分析电解HCI溶液、NaCI溶液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巩固所学的内容,并对比两题电极反应和总反应的异同,得出它们的电极反应完全相同,但总反应差距却很大,让学生了解到书写电极总反应,关键是分析微粒的来源。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2(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电解池教学案例》大连二十高中 夏凯 【3】创新谈原电池的教学设计 李先栓
论文题目:也谈电解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湘潭县八中
作者:莫清平
联系电话:15197162710
时间:二0一三年十月
篇14:电解池优质课教学设计
《电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解池的形成条件,能够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及两极所发生反应的类型;能正确书写典型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操作和对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由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解池的组成与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难点】
电解过程中微粒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复习导入】回忆初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初步理解电池、电极、电解质溶液。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演示实验】浸入CuC12溶液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电源,学生观察两极现象。(一个碳棒覆盖有一层紫红色物质,另一个碳棒表面有小气泡生成,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试纸变蓝色,说明该气体是氯气。) 【得出结论】氯化铜溶液受到电流的作用,在导电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铜和氯气。 【小组讨论】(1)通电前CuC12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作如何的运动?(2)通电时溶液中的离子运动情况有何变化?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子流向如何?(3)阴、阳离子移向碳电极表面时,哪些离子发生了变化?你能写出两个碳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指出反应的类型吗?总反应如何呢?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并指出反应类型。 【视频演示】电解氯化铜微观模拟。
【提出问题】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得出结论】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为电解池。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在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和氧气时,一般不直接电解蒸馏水,而是电解NaOH溶液或Na2SO4溶液,你知道为什么吗?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小结: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整理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列成表格。
四、板书设计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以上为《电解》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篇15:教学反思
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要认真进行记录,主要有三点:
(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
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
(3)记录学生情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班是一个全新的组合体。但是大家都能较快的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共同商讨、一起游戏、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班务工作。这不,转眼间冬天来了,新年又到了,一年忙到头,付出的是什么,收获的又是什么呢?还是仔细地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吧!
一、认真反思,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本人在本学期中,积极参加各项时事、政治学习,坚持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幼儿,做好保教工作。本学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无论是否当班,都要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
二、勇于改革,丰富课堂内容形式。
我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努力做到“静与动”的结合。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优美整洁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环境,我们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场地,设计最佳的区角位置,找资料、齐动手,在活动室里设立了图书角、益智区、小巧手、表演区、建构区、娃娃家、小医院等,还利用室外一角,设置了小超市,在每个区域我们都利用废旧鞋盒,布置作品展示去。结合季节特征,开展了“种子贴画”、酒瓶装饰等手工活动,很受小朋友喜欢,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动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折纸活动非常感兴趣,吃好了饭,你常常可以看到三五一群的孩子围在一起在研究折纸,有的在比赛自己折的飞机
许多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小手也变巧了,还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孩子在教室里追跑打闹的现象也少了。
三、加强常规建设,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我进一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矗但是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们两位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小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篇16:经典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学了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最受感动的人物,学生首先找到了作者的女儿,从文中找到小女孩的精神境界要更高,和作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我感到学生读书的细致。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同龄人之间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中,学生对父亲、母亲进行了分析,感到他们是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人。同时都能深入地有感情地去读这些人物的对话。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很透彻,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我想,主要原因是我没有用更多的问题限定他们,使他们自由感悟,有感而发,谈得开心,悟得深刻。
在理解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的主题,“永生的眼睛”指什么呢?杨泽琨说:因为是外公捐献了眼角膜,虽然他死了,但眼角膜还在,就好像他还没离开家人一样,还活着。在她回答的同时,高雨苏急着答到:这永生的眼睛指的就是永生的品质,学生总结的非常到位,让我非常感动。
在课的结尾我给孩子们读了这篇课文的没有编在课本里的结尾,小女孩在外公死后的第二周也不幸因车祸而死,妈妈把小女孩的角膜也捐了出去。读着结尾我留下了眼泪,几个女孩也留下了眼泪。此时,我与孩子们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撞击。我想心灵的撞击之后,一定会有心灵感悟的升华。
我希望自己能经常上出这样的自己也为之震撼的好课。
篇17:经典教学反思
师:我们来看看,四季藏在哪里呢?师一一课件出示四季图。一是春景图,让学生上前点击花丛。点中即念出一句快板:“春天藏在花丛中”。然后依次点出“夏天躲到草帽下,秋天钻入谷堆堆,冬天缩进棉褂褂。”然后教师就让学生念快板。
透析: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就采用快板引入。按理这也未尝不可。但是,这要看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参与。快板也只是节奏训练的“拐棍”,学会“走路”后应及时丢开。如果教师让学生把创编出来的歌词也要用快板念出,在唱歌之前也先念上一段快板,使歌曲的学习显得不伦不类。既分散了学生的关注点,又人为增加了学习歌曲的难度,减弱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如果只从自己的喜爱出发,闭门造车,全力打造。那只会“剃头担子一头热”。
对策:对于歌曲节奏的处理,应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知。而不是单调机械地操练。可让学生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辨听节奏。通过自听自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节奏。因为节奏毕竟是歌曲的骨架,而不是全部。
篇18:经典教学反思
老师教唱完歌曲《捉迷藏》后,让学生根据四季的特点,创编歌词。原来的歌词是:“春天藏在花丛中,夏天躲到草帽下,秋天钻入谷堆堆,冬天缩进棉褂褂。”这段歌词运用拟人手法,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充满童真童趣。
而老师为了及时完成教学任务,不浪费时间,一共只发了四张纸,让大家分组创编。创编结果如下:春天我们去赏花,夏天游泳多快乐,秋天粮食大丰收,冬天我们打雪仗。学生创编的歌词,成人味十足,缺乏个性化。没有真正地表达出自己对四季的真情。
透析:主要原因是没有为学生创设创编的空间,留足创编的时间,激发出学生创编的情趣。正因为学生缺乏创作时空,教师仅仅是把它当作教学任务来完成。从而造成了“昙花一现”,“蜻蜓点水”的现象。
对策:教师在开发课程时,不能从抽象的问题出发,而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顺应学生的生活生态,以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丰富多彩的经验为蓝本来设计课程,构建生活的课堂。可让学生说说“春、夏、秋、冬除了藏在歌曲里的这些地方,还会藏在哪儿呢?”。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进行创编。使创编带有强烈的个体体验和感受,凝结童趣,张扬童真。
篇19:经典教学反思
实习这么长时间了,上课出现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这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做法。
自从实习以来,自己一直是走在教师的生存阶段,更加关注的是自己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接受自己。所以呢,我便把更多的心思和努力放在这个上面,对他们是大爱有加,结果造成了他们有些无法无天,甚至个别作业不知上交。课文不知背诵。我越来越觉得这与我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的所谓的“爱”。
我这几天一直在考虑,我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思考方式,应该是用“严爱”而不是“慈爱”。因为慈爱,他们变得没有压力;因为慈爱,他们变得没有自觉;因为慈爱,他们变得有些无法无天。因为他们认为,老师爱我,即使我有错了,老师也不会怎么着我。所以,上课的时候,即使我让他们站着,也丝毫不会有什么悔改,面对这样,我是好话说尽,手段用尽,我不知所措了。
我应该适当与他们保持距离,让距离产生师生情,让距离磨灭他们慵散的毛病。现在学生积极性成为了主要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了重中之重。理论上的好多知识我运用了好多,但是理论毕竟是理论,在实践上还是有许多的差距。
我将要改变一下我这个教学方式,期待一个我期待的课堂。
篇20:教学反思
在进行对“集合”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我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目标,课前调查分析以及课堂教学现象的深入分析进行了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3顶帽子、2朵花、4棵树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因此,在教学“数学广角”例1的.知识时,就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直观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首先通过例题展现完整的集合图,分别画出参加语文小组、数学小组的集合圈,再体现交集的意义即有三个同学既参加语文组又参加数学组,帮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数量关系,体会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练习时,通过让学生填不完整的集合图、自己尝试画图分析等,体现“给出元素——只给图填元素——没有图抽象思考”的学习层次,引导学生由直观过渡到抽象,进一步理解集合思想。在学习资源的选材上,也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如到商店进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水果店卖水果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效果。
这节课中教师利用简单的动画演示,形象地体现出集合思想的实质——交集的意义,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围绕教学目标提问,自始自终关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帮助。
★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 化学教育教学案例
【《电解池》教学反思(精选20篇)】相关文章:
水的组成说课稿2023-09-19
水变咸说课稿2023-06-08
高中化学教学总结2023-12-29
电解车间实习总结参考报告2023-01-21
人教版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和教案2022-09-22
化学教学案例2022-11-21
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点认识2023-10-03
离子反应课件2022-06-10
高二化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2023-06-25
对古诗文中字词教学的一点认识202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