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06 08:24:08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司马光砸缸》的教学反思(推荐13篇)由网友“mama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司马光砸缸》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马光砸缸》的教学反思

篇1: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大部分学生都对这个故事略有耳闻。课文通过描写年仅七岁的曹冲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称出了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只有多动脑筋,多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将知识灵活运用。虽然这个故事学生大多耳熟能详,但对于曹冲的这个办法的具体内容,学生却不是很清楚。而这也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重、难点,我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思考。

以下总结了几点教学心得:

1、在学生读课文时,我不做任何要求,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比如我设计说话练习“曹冲称大象的四个步骤是什么?”学生积极性很高,各抒己见,课堂上一片议论声。

3、我把第四小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用多种说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这个故事,如: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集体说。起初学生不太会说,在我不断地鼓励下,才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当学生对于这个称象过程有了深刻了解后,我趁热打铁,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去理解,这时的学生表现较为兴奋。我想通过这样反复的语言训练和直观欣赏,学生对于为什么能用这个方法称象应该理解了。

4、在课后没有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这是一个欠缺,通过亲自实验,学生可以又动手又动脑,在感性上的认识更加深刻。

篇2: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观摩场景再现:教师首先带领幼儿复习律动“司马光砸缸”,接着,教师示范“砸缸救人”游戏的玩法,在幼儿了解了游戏的最简单的玩法之后,如下:教师抛出问题:怎样才能不停地玩游戏?幼儿接住问题回答:得一直有砸缸的人和司马光。

师:谁是下一个砸缸的人和司马光呢?

师幼商讨之后:被砸到的人到缸里做司马光;缸里的人跑出来,跑得快的做下一个砸缸的人;跑得慢的人和刚才砸缸的人就做碎片,把缸的裂口填起来。

师:现在又有一个问题,那缸里的人往哪个方向跑?

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幼儿尝试游戏,这一环节始终是有层次的,从师幼共同游戏到游戏独立游戏,从听教师口令慢节奏地游戏到跟音乐快节奏地游戏,并且游戏的情境不断丰富,增加了被淹的司马光求救动作,趣味性也更浓。

最后是集体舞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幼儿探索两两结伴游戏的方法,接着抛出问题“怎样和更多的小朋友玩游戏”,引导幼儿想出转身的方法,但是这只能解决一次交换朋友的问题,当再次游戏时又换回了原先的伙伴,于是教师再次抛出问题“怎样能让我们每次换的朋友都不一样”,引导幼儿想出想和同伴交换位置再转身的方法。最后,在游戏结尾增加了“砸缸-庆祝”的环节。

观摩感悟及反思:

整个活动以三大块开展:复习律动、游戏玩法与规则、集体舞,环节非常清晰。并且在游戏玩法与规则、集体舞环节中,教师始终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师幼之间以“抛接球”的方式,引导幼儿逐步掌握游戏玩法与规则。并且,师幼之间的互动很不错,教师和幼儿之间始终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有效的促进了幼儿的学习,帮助幼儿建构自己的认知。

这次活动的亮点和关键点在于如何一层一层递进式地开展游戏,这一点上非常值得我学习。我曾经试图脱离赵老师的这个教案,自己去设计,自己去一步一步地递进、理清游戏角色的脉络关系,我有个疑惑,是不是可以有不同于“被砸到的两个人到缸里做司马光;缸里的人跑出来,跑得快的做下一个砸缸的人;跑得慢的人和刚才砸缸的人就做碎片,把缸的裂口填起来”的方式,例如:被砸的人跑,跑得快的做下一个砸缸人,跑得慢的和缸里的人做碎片,填补缸的裂口;砸缸的人做下一个司马光,这种方式下,只有一个司马光。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很不错的音乐游戏活动,让我了解了音乐游戏组织的方式,为我自己组织音乐游戏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当然,我不会去一味的模仿,在我熟悉和了解音乐游戏所有的模式的基础上,我去大胆的去创新。

篇3: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司马光砸缸》是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一年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讲这篇课文时,以下环节的设计,可以说是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一、识字教学形式多样。

1.编字谜的方法记忆“司”。司马光的复姓是本课的一个新知识,我首先问学生:司马光姓什么?学生说出的答案有:司、马等,这时我说出“司马”这是一个复姓,让学生对复姓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学习“司”字。用旧字“同”引出新字:“一个同学真马虎,同字去掉一小竖”。学生便轻松记忆了这个新字。

2.字理识字学习“终”。绞丝旁表示织布,冬天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在这里冬表示结束的意思。终字原指布织完了,现在指结束了。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汉字构字规律来识记生字,使学生逐步产生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

3.做动作学习“跑”带有足字旁的字。编儿歌、做动作,既使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又及时得到休息,劳逸结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4.用投影仪指导学生书写,对学生掌握不好的字的结构及时指导,写字训练扎实有效。

二、注重语言训练。

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年级虽然年龄小,但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也应该有重点的积累语言训练。

例如: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我借机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组词语呢?学生说:“我在公园看到的花,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红的??”、“我来到学校,看到同学们,有的在扫地、有的在擦黑板??”,同学们各抒己见,各自说着自己的想法,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学会了用词语,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

三、行为对比,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特点。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于这个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很容易就能达到。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是本课的难点。如何攻破这一难点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我让孩子们进行比较,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时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分别是什么反应?

当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的时候,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的行为有明显的反差,文中是这样写的: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通过让孩子们反复读句子,认真观察图上几个孩子的表情、动作,并设身处地地想假如自己在现场,心里是如何想的,让孩子们明白当时孩子们心里很慌,不知所措。再通过读写司马光的句子,明白他的沉着与机智。

通过对比,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当时的情况和司马光的沉着行为,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了对比手法的重要性。

一年级的孩子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课文学习,已经初步懂得了找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重要性,每一次学习,就是一次提高的机会。接着我让孩子们想象: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个什么办法去救这个掉进大水缸的小伙伴?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开启孩子的多元思维,让孩子的思维在争辩中碰撞,让孩子的语言在交锋中砥砺,让他们的个性之花在思考中绽放出各自不同的风采。

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节课上完了,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比如说,精读课文时就没有多读,没有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没有“读”做基础,学生的“悟”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和“悟”,特别是低年段,更需要多读。

另外,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在让学生模仿小朋友们慌了的表现时,让学生做“叫着喊着”时,第一个男同学说:“快来人啊,有人掉进大水缸里了。”他在说的时候,声音很急,把两只手放在了嘴边,做喊的样子,可以说模仿的很像。这时,我却听到了下面小朋友笑的声音。于是,我马上进行了引导:“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这个时候,你站在旁边会笑吗?”同学们纷纷摇头。“如果你在旁边,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有小朋友说:“啊呀!怎么办呢?”有小朋友说:“得马上救他,要不然他会死的。”我及时进行了补充“这个时候,大家的心里都很着急,不可能会笑”。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我又请了第二个学生来模仿,这个学生模仿的更像,大声疾呼:“救命啊,救命啊。”我又让学生自己进行了叫、喊的尝试,我留意了一下学生的表情,我看到还是有人在笑,心中不免有一丝的遗憾。看来还需要用各种方式,为学生创设情景,他们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每一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总存在着一些遗憾。但我相信只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研究与创新,那么在课堂上留下的遗憾就会减少,得到的收获就会增多。

篇4: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司马光砸缸》一文,是一篇比较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正好赶上周喜兰书记到我们学校试导,通过周书记的听、评课,让我真是茅塞顿开,受益非浅,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可取与需要改进之处。从我自身来说,还是比较喜欢上低年级的语文课,这一点也得到了周书记的肯定。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安排了趣味识字、朗读训练、模仿动作表演、思维拓展训练、说话练习,多花样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意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很自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教与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但由于我低年级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教学中存在着不周到之处。

其一,缺少了写的环节,虽然第一课时里没有安排写字教学,但我在读完课文后安排了一个“我会填”的训练环节:一假山一()缸一()(),周书记就特别提出了,在这除了口头填,应给学生一个动笔写的机会。的确,我们班有的小朋友课前准备里总少了课堂练习本。课堂上,能让学生动手就尽量让他们动手训练,无形中督促了孩子们在课前准备好课堂练习本。

其二,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拓展训练: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要求:大胆想象。)由于时间仓促,我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很正确的评定。孩子们相象丰富,有说找梯子的,也有说几个小朋友叠起来,把那个落水的小朋友扯上来。听了他们的回答,当时只记得表扬大家爱动脑,想出了新办法,就疏忽了提醒孩子们这个办法是否可行。周书记就提出了,要是找梯子的话那还不如喊大人快,几个小朋友叠在一起,下面的那个孩子能承受得住吗?另外,就此引导到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孩子们像司马光一样,做聪明的孩子。我一听,对呀,真是大大的失误。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与学习,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一点沉着、冷静,对待孩子们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尽量让课堂上不留下遗憾。

篇5: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本节课我以识字教学为主。具体如下:

一、多种方法识字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习知识。低年级要以识字为主,课文是识字的载体,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学习生字。本课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有助于学生熟记生字,同时,我采用了多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如:学习“常”字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经常和谁在一起?谁经常和你一起玩?从而理解“常’多次的意思。再如学习“掉、喊、跑”字,我让学生表演动作,通过学生的表演加深学生们对生字意思的理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的读、大胆的想,勇敢的说、尽情的演。我采取了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的给学生读书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出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同时,我引导他们大胆的想:小朋友们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他们心情怎样?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大胆的演,进一步体会到了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们能入情入境的学习,真正理解了课文。

篇6:《司马光砸缸》教学反思

《司马光砸缸》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这篇课文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欢。教学中我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将语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不仅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说话,会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勇敢地说,尽情地演。并依托文本,抓住空白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朋友们会叫些什么,喊些什么,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在学生们积极踊跃地表达基础上,让他们入情入境地进行表演,进一步体会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从而真正走进文本,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引领学生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贵在积累。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文中第二自然段有一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教学中我借机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组词语呢?学生们各抒己见。一个适时的点拨擦然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拓展了思维空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进行有的放矢的拓展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才是最重要的。针对司马光在危急时刻机智救们学生件事我适时进行拓展。下课了,有一个同学鼻子突然出血了,看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学生们都说出了自己的主意,而且非常可行。

通过这节课教学,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训练应丰富多彩,应该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展示个性,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生命力。

篇7:司马光砸缸(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周次 星期 课题13、司马光砸缸 第 1 课时 (累计共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2、读讲一至三自然段。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重 点 掌握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难 点 通过理解课文训练学生的思维

课 前 准 备 卡片、投影 、录音机

课 型 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合作法

教学过程: 修改: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板书设计: 教后感:

[司马光砸缸(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8:小学《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小学《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篇9:课文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课文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篇10: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

我读过许多书,其中我对《中外历史故事》中的《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印象最深刻。

司马光救出一个三岁的落水儿童,他想的办法是水离开人,而不是人离开水,这种逆向思维足以看出司马光遇到问题时的沉着冷静、机智敏捷,我真佩服他。

记得那一次,我到邻居家玩,正好,邻居家的小弟弟也在,于是我们一起玩起了的游戏,我们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看电视,可高兴拉。可正当我们专心致志看电视的时候,小弟弟悄悄走到电视机的插头旁,把插头给拔了,可一不小心就触电了,小弟弟顿时哭了起来,脸色发白。我们急得不得了,心想:会不会出大事情啊?大人又都不在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的脑子里闪出了一连串的问号。忽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司马光救出落水儿童的故事,我也尝试着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解决燃眉之急。对,让电离开人,而不是人离开电。可是怎么做才能让电离开小弟弟呢?时间不等人,我快步走到电视机旁把相关连的所有的插头统统拔掉,然后又跑到楼下把总铡刀拉掉,把多有的电源都断掉了。我急匆匆地跑到房间里观察小弟弟的情况,只见他还是不停地哭泣着,我一身冷汗。过了一会儿,弟弟的哭声小了些,我学着大人的样子用一块布包住他的手,让他坐下来休息,这才看他舒了舒眉头,我赶忙跑到电话机旁打电话给叔叔,叔叔回来后,便带着小弟弟直奔医院,医生说没什么大碍,这才放心。

我也舒了一口气,真是有惊无险啊!但心里还是怦怦跳着,想想自己以前看完电视也总是毛手毛脚的把插头拔下来,不当一回事,以后再也不敢了。我不断揣测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用的方法好,才使弟弟脱离危险?

后来爸爸告诉我,先切断电源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在爸爸面前我又得意了一回,读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篇11: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

今天,一部长达三百年的辉煌历史,在侃侃而谈中,尽得其中真味。今天,我读了由宰相脱脱主持修撰的《宋史》。其中,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叫《司马光砸缸》。

故事很简单,说的是有个小伙伴掉进了大水缸里,其他小伙伴都惊呆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乱,举起旁边的一块大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伙伴。我再一次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而折服了,不由地想起来了那件事。

那天,我和几个同学约好去村边的小河游泳。来到河边,我们看到河水清清的,绿绿的,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脱衣服,一个猛子就扎河里去了。我们在水里玩得可开心了!一下子玩抓抓,一下子比谁游得块,一下子比谁憋气憋得更久。

我们游了大概1个多小时,都有点累了,就纷纷上了岸,只有孙晨还在水里游着。突然,水里传来了一声“救命”的呼喊,只见孙晨拼命挣扎着,我们一下子都被吓蒙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待回过神来,有位同学马上说:“我们要打110!”但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了,因为我们都没带手机,何况这是在村里,就算报警了警察也没那么快来。“快,去喊人!”我当机立断,于是,其他三个人都大喊起来,我就对着水中的人一直叫名字,让他不要着急。焦急的呼声并没有叫来人,喊了几声后,我大喊一声“好啦,不要喊了!我们再想想办法!”

这时,其中一个同学打算跳下去救孙晨,被我们给拦住了,因为我们不敢确定水里的情况!也许有漩涡呢。我环顾了一下四周,突然河边竹林里有几根废弃的长竹子,于是马上叫上几位同学跟我去扛了一根过来,放入水中,试图把孙晨拉上来。“孙晨,抓住竹子!”“抓呀!”“快呀!”也许是我们的呼喊让孙晨有了反应,让在水中趁了几次的他终于浮了上来,并抓住了竹子!我们使劲地拉竹子,待到稍浅的河边时,又派了两个同学下去拉人,终于把孙晨从水里救上来了!我们惊魂未定,一个个瘫在草地上大口地喘着气。这时,孙晨再次哇哇大哭起来。原来,刚才在水中他的腿抽筋了。差点命都没了,我们想想就后怕。所以收拾好衣服就送孙晨回家了。当然,后来我们都被家长狠狠了批评了好几顿,以至后来很长的时间都不能自己去游泳了。

其实,这得感谢小学课本出现的《司马光砸缸》,感谢当时老师教的急救办法。所以说,遇到紧急情况千万不要慌张,而是沉着冷静去思考该怎么解决问题。

篇12: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被他的聪明和机智勇敢深深感动。

古时候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一群小伙伴在花园里玩耍,大家你追我赶,玩得开心极了!这时,有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爬上了花园的假山,一不小心,掉进假山后面的大水缸。高兴的场景一下子变得安静了,小伙伴们都吓慌了,哭的哭,喊的喊,有的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马光异常冷静,只见他举起石头,使劲砸破水缸,救出了缸里的小朋友。

司马光小小年纪,遇到事情沉着冷静,想出办法,勇敢的救出了小伙伴。现在我们生活于二十一世纪,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关爱之下,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小事情,都要爸爸妈妈的帮助。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多动脑筋,从小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篇13:司马光砸缸课文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捉迷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命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里面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延伸阅读:

苏教版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长春版语文一下《司马光砸缸》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的教后反思

司马光救友的教学反思

《司马光》的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砸缸》的教学反思
《《司马光砸缸》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司马光砸缸》的教学反思(推荐13篇)】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学设计2024-01-08

司马光教学设计2023-05-10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2022-04-29

一年级《司马光》教学反思2023-01-22

司马光的优秀教案设计2023-03-01

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经典教案2022-06-23

《咏鹅》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2024-01-10

灯与光教案2022-10-04

司马光砸缸之后五年级作文2022-11-15

《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教学反思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