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内战爆发教学反思(精选17篇)由网友“kaihong”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全面内战爆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建议
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建议
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到全面内战爆发前一年,国共两党围绕两种前途展开的斗争:中国人民面临着光明与黑暗两种选择。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做出种种努力,同蒋介石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使共产党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用事实教育了人民群众,争取到中间势力的支持。但是由于蒋介石的政治野心和他的阶级本质导致内战还是爆发了。
教学思路
本课主要内容介绍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围绕两种前途展开的斗争。对于国共两党复杂激烈的政治较量,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同时这段史实又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因此建议运用史料和相关音像资料,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学习“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
重点分析
重庆谈判是中国光明与黑暗前途较量的第一幕,经过这一事件揭示了国共两党的阶级本性和基本主张,使共产党在政治上掌握主动。它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和团结教育人民,而同国民党进行的谈判。通过重庆谈判,国民党没有达成预期目的,中共的和平主张取得了胜利,使中共赢得了中间分子的拥护,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孤立了蒋介石,是国共政治交锋中的一步赢棋。
难点分析
共产党明知蒋介石和谈是阴谋,为什么还要去重庆谈判?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列为难点。
为什么确定它为难点?抗战的胜利同时又是统一战线的胜利,统一战线是蒋介石用以巩固法西斯统治的政治资本,可是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本质,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企图都被它们表现出来的假象所掩盖,电邀毛泽东谈判就是他的障眼法,人民群众被蒋介石蒙蔽,难以认清其真实面目。毛泽东深谙蒋介石的反动本质,但还是亲赴重庆谈判。重庆谈判突出体现了共产党的革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结合:为了保护人民的基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在谈判的同时又有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了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共产党愿意作一些让步,用让步去击破国民党内战阴谋,孤立蒋介石,取得国内外广大中间分子的同情。在揭露真相的同时教育了广大人民,说明争取和平民主的道路是曲折的。这种复杂的政治斗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它有一定难度,故列为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
重庆谈判前后国共两党复杂的政治斗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可以分解为三个问题:(1)既然蒋介石反共内战的方针已经确定,那么国民党为什么不立即发动战争?(2)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渝谈判,用意何在?(3)明知蒋介石设下的是“鸿门宴”,毛泽东去还是不去?结合史料,通过辩论,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重庆谈判斗争的复杂性,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认识到毛泽东此举真是“弥天大勇”,是当时震动世界的重大事件。
难点突破方案
引导学生分析:明知蒋介石在玩弄和谈阴谋,共产党抓住机会,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真相,教育了广大被蒋介石假象所蒙蔽的群众,孤立了蒋介石,赢得了中间势力;同意谈判并不等于丧失自己的革命原则,拒绝蒋介石的诱降,迫使蒋介石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和谈并不等于放松警惕,而是以打促谈(在谈判期间坚决回击国民党的进攻);毛泽东深知蒋介石的本性,故在处理时游刃有余,富于灵活性和斗争性。
课堂导入
方法一: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可是抗战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谁?毛泽东主席说:(出示结满桃子的桃树的图片)这是很明白的.。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所以我们说你没有挑过水,所以没有摘桃子的权利。我们解放区的人民天天浇水,最有权力摘的应该是我们。抗战胜利是人民流血牺牲得来的,抗战的胜利应当是人民的胜利,抗战的果实应当归给人民。那么胜利的果实究竟能不能落到人民手里?蒋介石能不能实现全国人民迫切可求的和平民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方法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在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公开发三次急电给毛泽东,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事(电脑展示电报及国民党铺天盖地的宣传),还扬言派美国特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乘专机到延安接中共代表团。蒋介石与共产党不共戴天,人人皆知,而面对蒋介石急电邀请,去还是不去呢?张学良的前车之鉴,人们记忆犹新;蒋介石的用意何在?毛泽东究竟去了没有?学了这一课,你就会明白。
方法三:教师指出从第13课至第15课是解放战争时期。引导学生回忆: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指出“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有两个前途”,是什么样的前途呢?(学生回答)。“我们要努力实现光明的前途”,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又要把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推向内战的深渊。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为了实现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张,共产党是如何同国民党作斗争的。
篇2: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示例
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的过程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可是抗张胜利的果实应该属于谁?毛泽东主席说:(出示结满桃子的桃树的图片)这是很明白的。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所以我们说你没有挑过水,所以没有摘桃子的权利。我们解放区的人民天天浇水,最有权力摘的应该是我们。抗战胜利是人民流血牺牲得来的,抗战的胜利应当是人民的胜利,抗战的果实应当归给人民。那么胜利的果实究竟能不能落到人民手里?蒋介石能不能实现全国人民迫切可求的和平民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从这节课到第15课我们开始对人民解放战争史的学习.
二、新科知识内容的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1.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三方面(1)全国人民对民主的渴望.(电脑展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损失》表)。看图“抗战胜利后,各地群众在平毁碉堡”,这幅图从侧面反映了胜利后的中国人民什么样的心情?那么抗战胜利后广大人民最迫切要求是什么呢?休养生息。
(2)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情况的变化,使国共两党成为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两大政党。结合史料说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中共七大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而国民党总兵力达430万,在控制人口、领土面积、经济实力等许多方面占据优势,再加上美国政府的援助,构成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军事和经济基础。
(3)面对抗战胜利后的新形势,蒋介石却企图垄断抗战胜利果实,在全国恢复战前的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且得到美国不遗余力的支持,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国民党六大反共内战的方针早已制定。既然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为什么没有立即发动内战?(学生看书回答。)
在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连续公开发三次急电给毛泽东,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事,(电脑展示电报及国民党铺天盖地的宣传)还扬言派美国特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乘专机到延安接中共代表团。蒋介石与共产党不共戴天,人人皆知,难道他真的要改弦易辙、真心悔过了吗?他这么做的用意何在?(学生思考回答,来与不来都使蒋介石有利可图)
面对蒋介石设下的“鸿门宴”,毛泽东去还是不去呢?精通中国历史的毛泽东不可能不知道张学良的前车之鉴,很多人为毛的安危担心。同学们自然的形成两派意见:一方支持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另一方则持反对意见。就请两方同学就此事展开辩论。(辩论会开始)。经过辩论和权衡,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用事实教育群众和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决定去重庆谈判。
2.重庆谈判
1)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
(电脑展示《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飞机起飞前在延安机场》等图片,简要介绍图中人物)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教师补充有关毛泽东飞抵重庆的情况。
2)《双十协定》的`签订
提问:谈判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协议?哪些方面没有达成协议?学生看书后回答或看电影《重庆谈判》片段。师小结,归纳出要点。达成的协议主要有两方面。通过重庆谈判,国民党没有达成预期目的,中共的和平主张取得了胜利。“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正如毛泽东说,以后“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3.政治协商会议
1)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共产党坚持执行“协定”,迅速将南方解放区军队撤到长江以北,而国民党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思考回答)罗列蒋介石加紧内战的做法及激起了国统区反内战运动的兴起。军事进攻的失败和人民反内战运动的高涨,迫使国民党再次回到谈判桌上。
1946年初,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政协会议决议,在蒋介石看来只不过是其发动内战的烟幕,他从没有也不可能认真执行。在政协会议期间和其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一系列破坏事件。
2)“校场口血案”
国民党公开撕毁政协决议,不断向解放区发起进攻。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暴露于天下。制造了“校场口血案”,蒋的做法印证了他假和平真内战的实质,等于自掘坟墓,为越来越多的热爱和平的民主人士所抛弃。国民党一方面镇压人民的反内战运动,另一方面又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内战。
篇3: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示例
1946年6月,国民党20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那么国共谈判后,先签订《双十协定》,后又有《停战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为什么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全面内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电脑展示《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表,先提出问题:国民党在力量对比上哪些方面占优势?然后让学生观察。学生回答)指出这场战争的性质是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面对蒋介石的疯狂叫嚣,革命队伍内也有些人对战争前途感到渺茫。中国人民要不要打败蒋介石?能不能打败蒋介石?怎样才能打败蒋介石?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对战争前途作了明确的回答。(学生看书上毛泽东的论述)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认为“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毛泽东还指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胜利最终属于人民。这个指导思想在战争中起了巨大作用。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中原解放军在中央军委“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下,胜利完成突围转移任务。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内,人民解放军就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妄图独霸胜利果实的蒋介石变成了孤家寡人,几年后身败名裂,贻笑千古。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下节课再讲。
三、归纳总结的过程
小结:让学生分5组依据本课内容,制做一张大事年表,给出一定时间后,用实物投影予以展示、评比,据此进行小结。
四、课后学生活动的提示
找个别兴趣学生分两组,一组代表国民党,如何去进攻?一组代表共产党,如何抵御国民党的进攻?
或在教师提供的或自己搜索到的资料中,找出一张你认为最具有纪念意义的或最精彩的图片,请你为它配上文字说明,100字以内。
篇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不断扩大的情况。随着德国法西斯势力的上台,希特勒的野心不断膨胀,通过慕尼黑会议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接着发动闪电战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北欧、西欧和苏联等国相继遭到德国的侵略,与此同时,日本突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战争。
1、在本课的教学中,讲到慕尼黑阴谋内部关系时错综复杂,涉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我是以各国的利益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国家的立场。
2、本课的难点是绥靖政策的实施,我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分析绥靖政策对反法西斯力量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大战不断扩大的原因。
3、在分析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时,学生的分析是:主要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一、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没有采取行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致使波兰灭亡。二、“静坐战”先后持续了7个月,使德军完成了更大规模战争的准备。三、德国向西欧、北欧进攻时,法国依然幻想德国会首先向东去攻打苏联,没有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结果很快就溃败了。后来我又引导学生分析了两点原因一、战术思想陈旧,二、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德国各个击破。这个问题学生们都能理解了。
篇5: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节课的容量很大,教材中有些地方的编排显得突兀,例如没有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为什么纳粹德国军队在侵略扩张中战果辉煌,它的战术思想—闪电战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学中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待任教者对教材重新开发。既要解决大容量的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又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个疑问,我想到用课件来上这节课。制成的课件在每个班上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修改,在教研组的公开课上,总体达成了教学目标。不过,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是引用的历史文字资料要注明出处。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理解有些历史内容,我引用了一位德国____牧师马丁.尼默勒写的诗,希特勒、斯大林、丘吉尔的话。在课件制作时,我曾想过在这些历史文字资料末尾注上出处,但在班级上的时候我发现历史文字材料字号小,后面同学看不见,字号必须放大,这样一来在同一张幻灯片上无法标资料的出处。然而历史学科的根基是“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在以后教学中,我打算在最后一张幻灯片上标明引用历史文字材料的来源。
二是教学中用的历史漫画必须介绍具体点的引导资料。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纳粹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我用了一张描绘希特勒抱着地球的漫画,在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时,我引用了一张希特勒与斯大林隔着一个死去的波兰士兵互相脱帽敬礼的漫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两幅漫画时,尽管我做了点介绍,但学生的反应一般,怎么向学生讲解历史漫画,既不能介绍太简单,学生不理解,又不能说透,学生失去自我思考的体验,这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实践中解决的问题。
篇6: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世界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二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学习本单元内容,要从宏观上把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渗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对第6课慕尼黑会议、突袭波兰、德国控制欧洲、苏德战争二战扩大、珍珠港事件及二战空前扩大;第7课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大战后期转折性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德日投降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描述,勾画出了二战从酝酿、全面爆发、逐步扩大到结束的基本进程。重温二战历史,我利用两组图片(美对日投掷原子弹形成的蘑菇云及化为焦土的广岛市)导入课题,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标要求后,主要利用知识结构图引领学生走进二战,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二战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板块为二战的转折与胜利。这两部分共同采取图表法(知识扫描环节)串讲基础知识,使历史发展进程更全景化;辅以配套习题(知识反馈环节)史论结合探讨问题,提高知识技能,加强能力培养。而后链接中考,深化重点、难点。课外活动设计是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通过对二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关于二战的性质及影响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学,但因学生受生活局限及教材影响,对二战性质的变化把握不准及破坏性灾难认识不足,因而就影响了“人类该如何有效的避免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延伸。解决对策:鼓励学生课下广泛搜集二战相关资料,并在教学中展示二战人员伤亡情况表,增进情感体验后,鼓励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二战的影响,进行问题设计如:“人类已经饱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今天仍面临着战争的威胁。请举两例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并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呼吁世界和平的宣传语。”学生围绕讨论话题,选择史料,各抒己见,加深认识,对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方面大有裨益。本主题还与中国抗日战争有密切联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既有利于整体把握历史现象,又能使学习更为轻松。
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不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使学生对历史形成网络化认知,具备基本的应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最终让学生明白:二战爆发的标志;二战的扩大;二战的转折;二战的性质;二战结束的事件;二战的结果.
篇7: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消化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最重要的两个知识点是法西斯的上台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而如何让学生认识法西斯主义与绥靖政策以及学生自己的价值判断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我试图通过课前《辛德勒名单》主题曲的播放,以及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营造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罪恶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更加热爱和平、珍视和平。
本节课自我感觉条理比较清晰,从法西斯的起源入手,到三个主要的法西斯国家的上台以及原因的分析,再到法西斯国家的逐步扩张,可以说,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中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态度与情感。本节课引入的视频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明晰,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有待于改进的地方,给予学生问题讨论的时间尚不够充裕,学生尚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观点的碰撞比较缺乏。
篇8: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世界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二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学习本单元内容,要从宏观上把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渗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对第6课慕尼黑会议、突袭波兰、德国控制欧洲、苏德战争二战扩大、珍珠港事件及二战空前扩大;第7课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大战后期转折性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德日投降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描述,勾画出了二战从酝酿、全面爆发、逐步扩大到结束的基本进程。重温二战历史,我利用两组图片(美对日投掷原子弹形成的蘑菇云及化为焦土的广岛市)导入课题,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标要求后,主要利用知识结构图引领学生走进二战,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二战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板块为二战的转折与胜利。这两部分共同采取图表法(知识扫描环节)串讲基础知识,使历史发展进程更全景化;辅以配套习题(知识反馈环节)史论结合探讨问题,提高知识技能,加强能力培养。而后链接中考,深化重点、难点。课外活动设计是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通过对二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关于二战的性质及影响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学,但因学生受生活局限及教材影响,对二战性质的变化把握不准及破坏性灾难认识不足,因而就影响了人类该如何有效的避免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延伸。解决对策:鼓励学生课下广泛搜集二战相关资料,并在教学中展示二战人员伤亡情况表,增进情感体验后,鼓励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二战的影响,进行问题设计如:人类已经饱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今天仍面临着战争的威胁。请举两例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并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呼吁世界和平的宣传语。学生围绕讨论话题,选择史料,各抒己见,加深认识,对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方面大有裨益。本主题还与中国抗日战争有密切联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既有利于整体把握历史现象,又能使学习更为轻松。
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不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使学生对历史形成网络化认知,具备基本的应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最终让学生明白:二战爆发的标志;二战的扩大;二战的转折;二战的性质;二战结束的事件;二战的结果。
篇9:高二历史全面内战的爆发教案设计
高二历史全面内战的爆发教案设计
地位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到全面内战爆发前一年,国共两党围绕两种前途展开的斗争:中国人民面临着光明与黑暗两种选择。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做出种种努力,同蒋介石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使共产党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用事实教育了人民群众,争取到中间势力的支持。但是由于蒋介石的政治野心和他的阶级本质导致内战还是爆发了。
教学思路
本课主要内容介绍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围绕两种前途展开的斗争。对于国共两党复杂激烈的政治较量,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同时这段史实又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因此建议运用史料和相关音像资料,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学习“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
重点分析
重庆谈判是中国光明与黑暗前途较量的第一幕,经过这一事件揭示了国共两党的阶级本性和基本主张,使共产党在政治上掌握主动。它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和团结教育人民,而同国民党进行的谈判。通过重庆谈判,国民党没有达成预期目的,中共的和平主张取得了胜利,使中共赢得了中间分子的拥护,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孤立了蒋介石,是国共政治交锋中的一步赢棋。
难点分析
共产党明知蒋介石和谈是阴谋,为什么还要去重庆谈判?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列为难点。
为什么确定它为难点?抗战的胜利同时又是统一战线的胜利,统一战线是蒋介石用以巩固法西斯统治的政治资本,可是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本质,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企图都被它们表现出来的假象所掩盖,电邀毛泽东谈判就是他的障眼法,人民群众被蒋介石蒙蔽,难以认清其真实面目。毛泽东深谙蒋介石的反动本质,但还是亲赴重庆谈判。重庆谈判突出体现了共产党的革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结合:为了保护人民的基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在谈判的同时又有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了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共产党愿意作一些让步,用让步去击破国民党内战阴谋,孤立蒋介石,取得国内外广大中间分子的同情。在揭露真相的同时教育了广大人民,说明争取和平民主的道路是曲折的。这种复杂的政治斗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它有一定难度,故列为难点。
全面内战的爆发知识点总结归纳
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扶蒋反共。 蒋介石的对内政策: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1949.8.28—10.10)和双十协定——(1)谈判背景: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蒋介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工作; 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2)《双十协定》的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3)意义: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
三、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争议最激烈的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四、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夏,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的爆发。 毛泽东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经过8个月作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山东(孟良崮战役)和陕北解放区(青化砭、蟠龙镇、羊马河、沙家店等战役)。
篇10:初二上册历史《全面内战的爆发》期末练习试题
北师大版初二上册历史《全面内战的爆发》期末练习试题
选择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的重庆谈判是一场政治斗争。下面对这场斗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国民党发起谈判的目的是进行政治欺骗
B.中国人民希望谈判成功
C.谈判促成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D.谈判取得了一定成果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应对时局的政策是( )
A.打倒蒋介石,建立民主政权
B.推翻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
C.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D.督促美国放弃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当时,这种“斗争”主要集中在( )
A.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
B.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C.国共两党的关系之争
D.国民党同民主党派领导地位之争
假如你是1945年8月生活在重庆的一位市民;你所听到的大街小巷议论最多的话题是( )
A.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
B.国民党和共产党又要打仗了
C.日本投降了,国民党和共产党要和谈了,国内和平有希望了
D.蒋介石又要把都城迁回南京了
4月29日,中国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中共胡锦涛实现了跨越60年的握手。想一想,6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曾在哪里举行会谈( )
A.延安 B.南京
C.北平D.重庆
抗战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B.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高涨
C.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
D.阶级矛盾尚未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原因是( )
A.蒋介石改变了主意,不准备打内战了
B.共产党的势力比国民党的势力大
C.美国不希望中国打内战
D.内战准备还不充分,也为了欺骗人民
204月,中共中央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时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那么,6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握手后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赢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B.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政府
C.签订了《双十协定》
D.确认了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
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一切为了和平
B.不首先挑起内战
C.防止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D.要做好两手准备
从1944年10月到1945年8月,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援华抗日到扶蒋_,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武装力量不断壮大
B.支持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
C.希望在中国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D.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势力范围
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原则是( )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B.全面退缩,积蓄力量
C.主动出击,正面迎敌
D.建立敌后根据地
1946年6月,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
A.陕甘宁解放区
B.上党地区
C.山东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
重庆谈判中,蒋介石始终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其根本目的是( )
A.不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B.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C.降低中共的威信和地位
D.实现独裁政治
填空题
1945年8月, 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 , ”的作战原则。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年 月,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赴南京请愿的民主人士 等人被国民党军警打伤。
重庆谈判中,对于 和 问题,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毛泽东指出:“这个东西,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第二,有成议的6条,都是有益于人民的。”
请完成:
(1)这是毛泽东针对哪一事件结果的评论?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中的“双方”“协定”分别指什么?
中国古代历史浩如烟海,你知道楚汉战争中“鸿门宴”的故事吗?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又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一重庆谈判。读下则电文,完成下列问题:
“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中正八月十四日
(1)蒋介石为什么要摆“鸿门宴”?
(2)毛泽东为什么要冒着巨大的危险去赴蒋介石的“鸿门宴”?
(3)一些民主人士称毛泽东是“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你有何感想?
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判断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口号,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篇11:《二战的全面爆发》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这些都是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等知识内容。
2、过程与方法:第一,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提炼信息的能力。第二,通过补充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认识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创设历史情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查找、整理、筛选、运用各种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英法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养虎为患,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让学生体会到对待邪恶势力必须要与之斗争,不能妥协退让,不然就是助纣为虐。第二,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第三,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认清绥靖政策的实质及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难点:一是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的理解。 二是如何综合分析苏德战争苏军有效地遏止德军的原因。英美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政策转变的原因。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教学过程 教学器材:
多媒体幻灯片课件;课本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本课
首先让学生回忆第二单元所学内容,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试着回答二战爆发的原因,尽管教材没有涉及二战爆发原因这个内容,但任何事件都有它发生的背景、原因。所以设计这个问题,意在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第一部分,慕尼黑阴谋。
先让同学们阅读课文34页第一段的内容,了解书中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这个部分的内容将用一张动态地图来展示,在给出奥地利的地名后引出一则材料: 材料: 英国首相A.N.张伯伦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无法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美国驻法大使W.C.布利特通知德国,华盛顿“完全理解”德改变欧洲地图的计划。法国政府也表示无意干涉奥地利事务。不久,英、法、美等国又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分别把驻奥使馆改为驻维也纳领事馆。苏联强烈谴责纳粹德国的侵略,并建议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集体对付希特勒的侵略,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建议置之不理
然后提问:通过阅读材料回答,德国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各国政府态度是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跟定并作出总结:英国、法国、美国这些主要帝国主义强国对侵略采取的态度是听之任之和妥协,放纵侵略。希特勒则认为我一再挑战《凡尔塞和约》,挑战英国、法国控制的国联的权威,而英法竟然没有动静,使德国占领奥地利结果的合法化,让他在通往大战的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顺利,于是之后他又于1938年9月将目光对准了哪一国家的哪一地区呢?学生回答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后引出下一个重要问题慕尼黑阴谋和绥靖政策。
这个部分我将给出一则材料并且提出问题,然后由同学自己解答。
材料: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慕尼黑会议期间,当事国的代表却被拒这于会议之外„„。协定签字后,英法代表只向当事国代表宣布了会议结果,并蛮横地声称“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词”。
问:材料二中的“当事国”指哪个国家?“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英法代表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造成了什么恶劣影响?
回答上述问题时讲解到捷克斯洛伐克是英国和法国的盟国,但是希特勒对捷克再次提出了侵略要求,要占领苏台德地区。捷克当时也作好了迎战的准备,可是我们看到的正如材料中所叙述的,英法等国采取了绥靖的态度。让学生阅读35页的第一段内容,使他们对绥靖政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随后,出示图片《慕尼黑会议》图片,解释这就是当年慕尼黑会议上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他们无耻的导演了一场丑剧。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总统哀叹:我们被可耻的出卖了。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慕尼黑阴谋”。从那以后慕尼黑阴谋就成了帝国主义大国纵容侵略,出卖他国奸行的代名词。而我们也把这种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称为绥靖政策。让学生理解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慕尼黑阴谋。
然后让学生思考35页的“动脑筋”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英国、法国要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呢?请学生结合所给材料分析归纳出来。 材料一 英法尽管为一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也极为复杂。 结论一:一战使得英国、法国的力量削弱,存在畏战情绪。
材料二一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大量伤亡,严重破坏了人民正常生活。因此战后出现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还有经济危机使英法政局动荡,内阁更替,很难实行坚定和连续的政策。希特勒竭力造成似乎唯苏联方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相信这点。
结论二:一战的惨痛教训使得战后人们谈战变色,和平主义思潮占了主导地位 材料三绥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顽固的_产主义者,他们相信通过支持德国重新获得其原有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他们就会建起一座阻遏苏联共产主义西进的前哨堡垒。
结论三: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想要通过法西斯对付苏联
教师总结,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英法等国实行了纵容侵略,牺牲他国,保全自己的绥靖政策。解释绥的意思是安抚,靖的意思平安。他们认为经过此举,尤其是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希特勒已经可以满足了,他们已经通过安抚希特勒获得了平安。于是张伯伦拿着慕尼黑协定乘飞机凯旋而归。(展示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手持《慕尼黑协定》向欢迎人群炫耀的图片)张伯伦得意的说:我将和平从欧洲大陆带回了我们的祖国。他还对英国人说:这是我们和平的时代,我建议你们安心的睡觉去吧。
然后提问,难道真像张伯伦说的那样迎来了和平的时代,人们从此真能够安心睡觉么?教师回答,并过渡到第二个部分战争的爆发和扩大的内容。 第二部分,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总体上说讲西线战役时,用图示和直观作战图及影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在英法等国纵容下,势力的迅速发展,在这里着重了解德国对英法的战争,然后让学生知道法国较早的遭到了德国的进攻,很快灭亡,英国也遭到了德国的空中轰炸,再让同学们分析出英法两国是绥靖政策的始作俑者,却较早的遭到了进攻。在这样的危机关头,新首相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坚决抵抗,最终德国没有占领英国。在快速讲解的同时,特殊的强调关于英国前后任首相对德国态度的变化,同学们讨论得出结论。
具体就是首先讲解希特勒占领整个捷克之后,英法开始加强自身军事防御,并与德国的东线邻国波兰签订了盟约,宣布给波兰军事保障,而德国马上就闪击波兰,这无疑沉重打击了英法两国的政策,于是英法再也无法后退,只能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重要的一点就是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法西斯的侵略以及英法的态度的转变分析说明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二战的全面爆发?
教师解答,在1939年9月之前战争已经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但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力量的中心对之采取绥靖政策。而此时英法的参战就标志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投入到了战争中,战争具有了世界性。所以,我们说这是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战争全面爆发了,英法对德宣战了,表明他们一直推行的牺牲他国、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破产了。 接下来让同学阅读36页最上边的小字部分,然后扩展一些相关的知识。尽管英法对德宣战,但是,英法既不在德国西线发动攻势以减轻波兰的负担,也不进行其它任何援助措施。他们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按兵不动数月之久,这场战争因此也被称为“静坐战争”。波兰人民孤军奋战,以骑兵、大刀、长矛对德国的飞机、坦克、机枪。其结果可向而知,在德国闪击战的打击下,仅20多天波兰就灭亡了。英法希望波兰灭亡后,德国能进攻苏联,消灭共产主义。
接下来过渡到下边的正文部分德国进攻法国、英国的内容。英法以为德国法西斯会继续东进攻打苏联,可是却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1940年
4、5月,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的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军飞机的猛烈轰炸。这个时候意大利也加入德国一方作战。
向同学提问,欧洲这些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都是受什么政策推行的影响呢?通过回答和解释让学生了解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在英法等国纵容下,势力的迅速发展,法国较早的遭到了德国的进攻,很快灭亡,英国也遭到了德国的空中轰炸。英法两国是绥靖政策的始作俑者,却较早的遭到了进攻,无疑是“养虎为患”。
法国就是因为推行绥靖政策而导致自己灭亡的典型国家。法兰西灭亡了,英国人民面对法西斯每天疯狂的空袭,在新任主战派领袖丘吉尔的带领下开始了勇敢的反击。给出丘吉尔演说的材料:
我所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极其严酷的考验,将是旷日持久的斗争和苦难。
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悲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这就是我们的政策。 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我们务必认识到,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大英帝国所象征的一切,没有胜利就不复有多少世纪以来的强烈要求和冲动:人类应当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然后提问,从丘吉尔的演说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师总结,英国坚持抵抗,争取胜利使我们知道面对暴政只有抵抗才有出路。同邪恶的角逐中只有斗争到底,没有妥协。
过渡讲解,正是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在英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抗战的不屈精神的支撑下,希特勒妄图占领英国的狂妄计划破灭,希特勒对英国的战争止于英吉利海峡,之后他掉头东进,于1941年6月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而对苏联来说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战争,所以他们称之为卫国战争。希特勒为了避免拿破仑远征俄罗斯时候因为天气寒冷而导致战争失利的覆辙重演,他把时间定在了夏天,出动了190个师550万人,坦克和装甲车3500多辆,飞机5000多架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妄想用闪电战在六个星期至两个月内击败苏联。战争初期德军不可一世,长驱直入,占领了苏联的大片国土,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在苏联人民和军队的顽强抵抗下,使德军占领莫斯科的计划没有得逞,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希特勒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所有被法西斯侵略国家人民斗争的勇气。
欧洲战场的战略态势不断扩大,从西欧扩大到东欧,而亚洲战场日本也不甘示弱。日本想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主宰的囊括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殖民大帝国。日本的这一计划对有赖于东南亚战略物资供应和在东南亚建立许多军事基地的美国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损害,对此美国对日本实行了贸易禁运,这对战略物质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日本决定乘美国尚未准备就绪,发动突然袭击,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海军基地和重要后勤基地──珍珠港。 (播放电影《珍珠港》的片段)
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到此为止,我们说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中。法西斯疯狂地侵略,世界各地的人民如果要想捍卫自己的家园,此时此刻必须要做的就是团结起来共同抵抗。
引出下一课要讲的内容,于是世界各国联手协作,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各国人民用鲜血捍卫自己的国家。这些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三部分,巩固小结
课堂小结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德国无视《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在欧洲扩军备战。英、法为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召开慕尼黑会议,牺牲捷克,满足德国,但德国野心更大。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面对德国的进攻,英、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波兰灭亡后,并没有按英法的希望去进攻苏联,反而对付英法,不久法国灭亡。德又对英国进行空袭,但没有成功。1941年6月22日德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法西斯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课后习题
【探究延伸】不列颠之战什么作用和影响
1、致使在以后的战争中德军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困境;
2、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盟军的反攻提供了根据地;
3、打击了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
板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篇12:《二战的全面爆发》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
3、情感态度价值观: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企图将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残暴本性。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
教学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
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时间、重要人物、标志性事件有何不同?
2、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在建立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具有哪些共同之处? A、建立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意、日三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对外都需要用暴力恐怖手段来巩固统治地位。对内方面,三国都需要加强镇压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对外方面,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日本统治集团不甘心于华盛顿会议所受的制约,意大利也醉心于对外扩张。
B、历史影响:它们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随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随着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也形成了。各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与相互勾结,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3、教师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其他参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
2、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同?
4、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
5、英国和法国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6、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
7、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请谈谈你的看法。
8、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
1、说说看:什么是绥靖政策?
1、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大肆扩军备战,公开吞并奥地利)
2、何谓“慕尼黑阴谋”?(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A、.时间:1938年9月 B、地点:德国慕尼黑
C、人物:张伯伦(英)、达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 D、要害:采取绥靖政策,在背地里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要求,以求得一时的太平。
3、思考与讨论: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A、他们仇视社会主义苏联,希望以此推动纳粹德国去进攻苏联。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B、他们经济、军事地位受到一战的削弱。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谈战色变。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针锋相对。
C、经济大危机使他们国内政局动荡,自顾不暇。而英、法资产阶级一贯蔑视弱小国家,所以就随意地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来维护本国利益。这是根本原因。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在演示相关图片的基础上,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学生“动脑筋”)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是一触即发的。196月28日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后的一周内,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是逐步打起来的。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然后又于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早就揭开了亚洲战场的序幕;后来,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先后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战火越烧越凶猛。1939年9月,德国侵入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 ① 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之前,已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从地理上看波兰处于德国的半包围之中。
② 波兰和英法是盟国,德国处于法波之间,而波兰实力不如英法。所以希特勒决定先攻占波兰,然后再来解决英法。
③ 波兰又与苏联接壤,占领波兰就有了进攻苏联的跳板。 ④ 为了避免攻占波兰后可能引起英、法和苏联同时出来干涉,所以法西斯德国和苏联于1939年8月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切准备妥当,为了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战果,纳粹德国便于9月1日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
3、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 ① 主要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
② 战术思想陈旧,面对希特勒的突袭战、闪电战,波兰依_骑兵,法国准备凭借马奇诺防线进行防御战和消耗战。
③ 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纳粹德国各个击破。
4、英国和法国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教师示范)
A、法国:遭到直接进攻,败亡而降。原因有 ①虽然对德宣战,但没有采取行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使德军完成了更大规模战争的准备。②战术思想陈旧,只凭借“马奇诺防线”进行防御战和消耗战,而巴黎却被戏称为“不设防城市”。③意大利眼看法国就要失败,赶忙趁火打劫。
B、英国:遭到大规模空袭,抵抗到底。原因有 ①纳粹德国海军实力不及英国,英吉利海峡便成为英国的天然防线。德国无法对英国发动全面进攻,只能通过空中作战。②英国战斗机性能优越和雷达技术先进,英国空军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在战斗中壮大起来。③新任首相丘吉尔领导全国军民坚决抵抗,而且得到了美国的援助。
5、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 ① 由于英国人民坚决抵抗,如果再拖延下去,德国的侵略计划就要被打乱了。 ② 即使德军在大不列颠登陆,德军也只能占领英国本土,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将落入美、日等国之手。
③ 当时苏联的战备在不断加强,希特勒既怕苏联强大,更怕英、苏走向联合,所以决定先征服苏联后,再麾师西进。
④ 为了有足够的力量打败苏联,德国法西斯与意大利、日本结成三国军事同盟,同时又占领和控制了匈、罗、保、南、希等小国。这样,希特勒便可动用14个国家的人力、物力对苏作战了。
⑤ 选定6月进攻是因为苏联冬季十分寒冷,为了避免拿破仑出征俄国的遭遇,为了在严冬到来之前结束战争,所以在6月22日便开始了闪击行动。
6、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日军早已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等等,对中国进行了疯狂的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课后习题
【探究】法国迅速亡国的原因。
1、军事理论落后,根本没有跳出一战中阵地战、防御战的圈子,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
2、无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军事技术和战术思想的进步,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战术熟视无睹。
3、长期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国国内民心沮丧,士气低落,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板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篇13:《二战的全面爆发》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德军的西线攻势、敦刻尔克大撤退及法国败亡;不列颠之战的时间、过程;北非战场的激战。
2、理解:通过对波兰、法国速亡和英国成功粉碎德国侵略计划等史实的学习, 深刻认识到影响战争胜败的一系列因素,如态度、战略战术方针、军事装备等。
3、运用:分析英国对德国法西斯态度、政策的变化,培养用联系和矛盾变化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归纳:学生通过阅读教 材,自主归纳二战全面爆发的概况,并总结这一阶段二战在战 局、战术方面的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材料,探究波兰、法国迅速灭亡的原因和英国成功粉碎德国侵略计划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波兰、法国迅速灭亡的史实的学习,深刻 认识到绥靖政策的危害性树立积极态度的必要性。
2、英国人民在丘吉尔领导下,英勇不屈,单独抗击法西斯,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首次受挫。
3、始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品质、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德国入侵波兰;不列颠之战。 难点:“闪电战”;法国败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概括有关史实;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分析处,冷静推理,启发学生思维;讲解时,慷慨激昂,调动学生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这节课先请大家看两句名言:“有较大意志力和智力的人经常能够获胜。”“胜利在于意志”。说这话的人肯定是一个意志特别坚强的人,他是谁呢?(展示图片)福煦——世界战争史上独一无二的三国元帅。正是他,凭着坚强的意志,非凡的智慧,指挥协约国军队取得了一战的胜利。其实,他还有一句名 言广为人知,“此非和平,乃二十年休战也”。不过,这句话说得太不吉利,一语成谶,1939年——恰好时隔一战,又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阶段——全面爆发。 讲授新课
请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归纳二战在全面爆发阶段的大概进程。 结合形势图,学生作出回答。
一、德国入侵波兰(东线)
1、经过
(1)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
(2)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3)9月底,华沙沦陷。
2、波兰迅速沦陷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9年的军事问题可以综合为为两句话。在东面一支毫无希望的陆军被一支小型坦克部队所迅速的打垮了,这支坦克部队又和一支优秀空军合作,并且把一种新奇的技术付诸实践。同时,西面,一支行动缓慢的陆军始终未能发挥 任何有效的压力,直至实践已经太迟为止。
材料二 希特勒对他的将领们说:“我在慕尼黑会议上领教过英法的头面人物,他们根本不是能打世界战争的人,再说,英法凭什么同我们打仗?他们根本不肯为一个小 小的波兰找死!” 结合教材内容(包括“历史纵横”),分析波兰迅速沦陷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波兰: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德国: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采用闪电战。 链接:何谓“闪电战”? 概念:
集中大量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发动闪电般的突然袭击的一种战争样式。目的在于一举摧垮敌方的抵抗能力在短期内赢得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首先使用。 特点:奇袭性、进攻性、速决性。 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二、法 国的沦陷(西线)
1、经过
(1)1940年4月,德军攻占丹麦、挪威; (2)1940年5月,德军攻占荷兰、比利时;
敦刻尔克大撤退:在德军地空火力猛烈轰击下,英法联军仍撤出了33.8万余人,被誉为“敦刻尔克奇迹”! 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
(3)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
2、法国迅速沦陷的原因 阅读教材p62“学习延伸”,分析法国速亡的原因。 解题关键:从材料中全面提取信息,概括作者的观点。 思路引领:结合作者观点,参照本课内容,说明个人看法。
答案提示:作者观点:苏德条约使德国单线作战;德国在装备和战术上的先进性;法国不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
个人观点:本题属开放型设问,答案没有惟一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言之有据即可。
三、不列颠之战(西线) (播放视频“不列颠之战”)
材料:对于这场人 类战争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大空战,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 年9月20日的演讲中以这样的名句来赞誉: “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
请问: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毫无疑问,这么少的人当然是指英国空军的飞行员、地勤和指挥通信人员,当时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人员,从飞行员、地勤到指挥通信,仅区区3000人!这么多的人不但是英国人民,而且还包括所有不愿忍受纳粹暴政的人民。英国空军挽救了英国! 阅读教材【资料回放】,结合以下材料(展示图片),分析英国胜利粉碎德国侵略计划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各抒己见。
抗战的决心!必胜的信心!奉献精神!
设问:英国不是实行绥靖政策 的吗?这个时候抗战的态度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坚决了? 引导学生用联系和矛盾变化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四、北非战场的 激战
阅读教材,了解北非战场的激战情况。
篇14:《二战的全面爆发》历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基础知识目标:
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参战;一战结束。
2.思想教育目标:
①一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
②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这场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
③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把交战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3.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对一战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②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过程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
2.难点:
大战的性质和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时数:5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投影仪、挂图、电视、放相机
(五)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 1.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两大军事集团为什么疯狂扩军备战?
[导入 新课] 19C末20C初,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经济发展快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两大敌对军事侵略集团为了争霸权和殖民地,都在积极地准备战争,进行疯狂的扩军备战,一战的爆发,已经不可避免了。
[讲授新课]
一、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导火线:(板)
1.大战的原因(板)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和疯狂的扩军备战
直接影响大战爆发的地区是巴尔干半岛,它成为帝国主义各国之间争夺的一块“肥肉”,成为大战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2.巴尔干危机(板)
(挂《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东南门户,紧联着小亚细亚,是欧洲大陆通往中近东的必经之地。这里山多林密,地势险要。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棉花等资源,是帝国主义竞相掠取的战略物资。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都在这里渗透,大战前法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投资额达40亿马克,英国约有5亿马克,德国约有20亿马克,奥地利的金融资本亦向巴尔干地区国家输出大量资本,拥有一定影响。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这个地区的资本输出相当可观,互相排挤,因此,这一地区长期以来是帝国主义剧烈争夺的场所。这里多民族聚居,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经常发生纠纷。长期以来,又受土耳其的统治和奴役,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成了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巴尔干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巴尔干人民与土耳其封建统治的矛盾,巴尔干各国及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等交织在一起。其中,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先后经过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到大战爆发的前夕,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成了随时可以爆炸的火药桶。(P35——P36小一段)
19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后,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呼声日益高涨,奥匈帝国认为塞尔维亚是它进行民族压迫的主要障碍和威胁,因此他们决定这次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人为假想敌人,来打击和威胁塞尔维亚人。奥匈帝国的这种挑衅和威胁激起了塞尔维亚人的极大愤慨。民族主义军人团体黑手党决定刺杀斐迪南,以打击奥匈帝国的侵略气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普林西波等几个青年接受了这个任务。6月28日,斐迪南偕同妻子检阅了军事演习。当参加完萨拉热窝市政厅举行完的欢迎仪式后,乘敞蓬车行至一个街口时,普林西波连发两枪,夫妻俩双双毙命,关于这一事件的经过,请看录像《萨……事件》。
(播放录像片《萨拉热窝事件》)
3.萨拉热窝事件(板)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的导火线。德奥把这个事件看成是发动战争的极好借口,趁机挑起了。萨拉热窝事件后,德皇威廉二世疯狂地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奥匈帝国决心以此事件为借口吞并塞尔维亚。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后的一周间,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奥,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法、俄,这样,大战就全面爆发了。(播放录像)
(播放录像片《大战的全面爆发》)
一战爆发后,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越出了欧洲的范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卷入了战争的旋涡。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到协约国方面作战。1882年,意大利加入到了德奥军事集团,原属同盟国成员,但由于矛盾重重,一开始就是个最不稳定的成员。19C末20C初,法国利用意大利在财政和经济上的困难,采用先打(关税战)后拉(贷款),并配合其他灵活外交手段,使意大利实际上从三国同盟中分化出来。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对塞 尔维亚宣战事先未同意大利磋商,有悖于三国同盟约,拒绝参加对协约国作战,于8月3日宣布中立。战争初期,意大利同交战双方都提出过领土和其他方面的要求,双方进行讨价还价,由于协约国爽快地答应了意大利的要求,另外,1914年,马恩河会战后,形势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转化。于是,意大利于194月26日在伦敦同英、法、俄签订了四国秘密协定。5月23日,对奥匈宣战。意大利的望风使舵,充分说明了帝国主义发动一战,完全是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所以,我们说,一战实际是一场帝国主义间的争夺战。
二、大战的进程(板)
1.交战双方的作战计划和部署:(板)
战争爆发后,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按照它们早就准备好的作战计划展开军事行动的。
(挂《大战形势图》)
(1)德奥:
德国的作战计划基本是以19的施里芬计划为蓝本的。这个计划考虑到德国的主要敌人处于西方,决定将战争重点放到西线,采取速决战、闪电战,先发制人,计划在4~6个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集中力量到东线,在3个星期内打败俄国,全面结束战争。奥国计划大抵为了配合德军的部署而制订的。德皇威廉二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抱着盲目乐观的态度,他狂妄地向整装待发的德国士兵说:“落叶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也认为德国稳操胜券。然而,战争一开始,德国借道比利时进攻法国,就花了18天时间,这就给英、法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更出乎意料的是,俄国边动员边投入了战争,并很快在东线开辟了战场。这就迫使德国不得不分兵两路,在东西两条战线作战,德国的失败已是预料之中的事了。
(2)英法俄(板)
英国是岛国,同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它的强大海军足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因而没有制订单独的计划。这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同法俄缔结了协定以后,施展了它的奸诈妓俩,企图利用法、俄同德国厮杀,自己坐受渔翁之利。虽然英、法两国参谋总长曾密商达成了大陆作战计划,但战争一开始,英国并不准备派兵到大陆作战,只是后来由于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使它看出德国有可能突破法军纺线,占领法国和比利时海岸时,才决定向大陆派遣远征军。根据计划,英国远征军入法国北部,由法国统一指挥,英国制订了周密的海上作战计划,并同法国分工:法国负责地中海的防卫和战斗,英国负责在北海对德国海岸的所有海军基地和港口实行封锁。
法国主要是执行总司令霞飞制订的《第十七号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法军在西线集结了大量的兵力。但由于法国当局既害怕德国的进攻,又对德国的实际兵力估计不足,以为德国两线作战,法国可以实现在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的进攻。因此,十七号计划将兵力全部集结在法德边境,而法比边境和北部却未设防。战争开始前,德军在德比边境上大批集结,法国虽有觉察,但却没有引起注意,结果使法军在德国的进攻面前,坐失战机,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俄国的计划是采用两种方案:如德、奥军队共同进攻俄国,俄军就按“┏”号方案行动,大部分兵力对付德国。如德国主力对付法国,俄军就按“A”号方案行动,以主力进攻奥匈,集结于波列斯耶省以南,进攻的目标是占领维也纳和布达佩斯。虽然法俄协定曾规定:战争一旦爆发,俄国需在动员的15天后集中80万大军进攻德国,以吸引德军,减轻西线法军的压力,可是,俄国仍将军力分两部分,而且主力对付奥匈。很明显,这是符合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只有战胜奥匈,俄国才能夺取加里西亚的千里沃野,统治整个巴尔干,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同时,可以肢解奥匈,从南面打击德国,俄的这一在东线一举完成两个相互矛盾的任务的举动,说明它既要谋得本国利益,又要应付和法同共同议定的军事义务,这就充分暴露了在各帝国主义集团内部,总是既勾结,又斗争,各谋己利,不顾盟友,这是帝国主义的本性所决定的。
战争开始后,在欧洲形成了三条战线(P37表)。
2.三条战线(板)
比利时,法国北部、德、法边境构成西线,在那里,英法对德作战;东线从波罗的海南岸直到罗马尼亚,俄国对德、奥作战;巴尔干战场是南线,奥匈对塞尔维亚作战。西线和东线对这次战争起了决定作用。
3.重要战役:(板)
1914年8月4日,德军主力侵入比利时,企图突袭法国北部。8月下旬,德国摧毁了比利时军队和英、法联军的抵抗,通过比利时,直逼巴黎。9月初,在巴黎北部马恩河附近同英、法联军进行了第一次大会战。
(1)马恩河战役(板)
当德军先锋逼近巴黎时,参谋长小毛奇及其幕僚们都以为胜局已定,因而不断从西线抽调军队,用以加强东线,抵御俄军,这就削弱了西线德军的进攻力量。面对德军的大兵入境,法国总司令霞飞急忙调整战前的部署,逐渐改变了战场不利形势。9月5日,英、法军队大举反攻,双方在马恩河展开了大会战,双方投入兵力共150万,战斗十分激烈。9月10日,法军被迫退踞埃纳河,形成对崎局面。9月11日,小毛奇下令德军停止进攻,双方开始转入到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本部在六个星期内打败法国的计划破产了。同时,德国又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境地,这也是德国最害怕出现的局面。战争拖延下去,对德国是不利的。德军总参谋长就对德皇呈述:“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在东线,8月中下旬之交,俄军进入东普鲁士,提前开辟东线战场,德国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来东线,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8月底到9月中,德军在马祖尔湖地区歼灭了缺乏配合的两路俄军,进入俄境。
(2)马祖尔湖战役(板)
但同时,俄军挫败奥军,深入到奥地利的东北地区,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
1915年,德军在东线集中兵力,打算击溃俄国,结束东线战争。1月间,德军连续进攻,占领了俄国大片领土,把战线推到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带,但迫使俄国投降的主要目的未能达到,东线威胁没有解除。
19,战争重心又重新转到西线。2月和7月,在凡尔登和索姆河,发生了两大战役。
(3)凡尔登,索姆河战役(板)
(P38小)在这两大战役中,双方伤亡近200万人,结果,德国准备在西线决定战局的希望成为泡影。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协约国,德奥困难重重,每况日下。
海上的战局对德、奥尤为不利。德奥的军舰长期被围困在港内,1916.5爆发了著名的日德兰大海战。
(4)日德兰大海战(板)
是一战中英、德两国海军的决定性战役,也是整个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1916.5.31下午,英国皇家海军司令杰立克率24艘战列舰、3艘战斗巡洋舰驶离因沃内斯,与另一支分别向东行进。不久即与由德国舰队前锋司令余伯所率领的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以西斯卡格拉克海峡海面上遭遇,爆发了激烈的海战。此后,双方又各自向海战区域增援。6月1日,战役结束。在战役全过程中,英国出动舰只151艘,德国101艘,英国被击沉14艘,损失6000余人;德军被击沉舰只11艘,损失2500余人。尽管英国损失大于德国,但英国仍然控制着制海权,海战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德奥的海运几乎被全部封锁,物资日益匮乏,开始陷入窘境。
几次大的战役的结果,双方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而且伤亡人数近300万人,德国的实力已消耗殆尽,失败已成定局。而此时俄国爆发的革命的胜利和美国的参战则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三、大战的结束(板)
1.战争对交战双方的沉重打击:(板)
(问)为什么交战国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呢?(P39小二)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战争也教育了人民,提高了人民的觉悟,推动着各国人民反战运动不断高涨。沙、俄是当时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革命形势也最为成熟,因此,在沙俄最早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2.俄国革命的胜利和退出大战。(板)
(问)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沙俄呢?(P39大二)俄是当时帝国主义集团中最腐败、最落后、最凶恶、最反动、最衰弱的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它不仅集合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一切矛盾(工、资;农、地;帝、殖;少数民族、沙皇政府;帝、帝),而且矛盾相当尖锐。其次,第二国际破产后,俄国已经成为世界革命的中心。正因为这样,19,沙俄发生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但新政权被资阶掌握,他们继续进行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资阶政府,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坚决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而这一时期美国的参战则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3.美国的参战(板)
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4年8月4日发表“中立”声明。(P39下漫画)当时,美国国内人民反战情绪高涨,威尔逊以“使美国免于战争”作口号,捞取选票,连任总统,美国资阶也希望通过“中立”,大发战争财。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给中立的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1914——1916年,美国工业总产值由242亿美元增加到624亿美元,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到参战前,美国由于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严重地损害了美国同协约国的军火贸易,美德之间矛盾日益加剧。
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尽,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于1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恢复无限制潜水艇战为由,宣布同德断绝外交关系。1917.3俄国发生二月革命后,美国害怕俄国退出战争导致协约国失败,美国在协约国的贷款就会付诸东流,于是在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同年12月7日美国又对奥匈宣战。美国的参战从经济、军力上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进一步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同年,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对同盟国宣战。
4.中国参战(板)
1914年大战爆发后,8月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宣布中立。1916年,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依赖日本的段祺瑞,企图以参战为名,向日本大量供款,扩充实力,实现武力统一,所以积极主张对德宣战。受美军支持的黎元洪,畏惧段势力的扩大,因而持反对态度。经过激烈斗争,段终于赶走了黎元洪,扫除了参战的障碍。1917年18月,段祺瑞政府正式对德宣战。中国的参战使中国人民遭到新的灾难。参战期间有17.5万华工被强迫送到欧洲和中东,供帝国主义者驱使,有多人在战争中丧失了生命,中国的参战加深了国内的政治纷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5.大战的结束(板)
苏俄退出战争后,德国主力集中于西线,决定在大批美军到达之前打败英法联军,结束战争。从193月到7月,德军发动了5次大的进攻,但无大的战果。同期,大批美军和军事物资运到西线,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从7月起,协约国牢牢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9月下旬,协约国联军发动总攻,德军防线全线崩溃,至此,德国败局已定。
同时,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各交战国都发生了革命。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11月,德国发生了革命,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逃往荷兰。11日,宣布投降,在协约国军总司令、法国总参谋长福煦乘坐的车厢里,双方签署了贡比涅停战协定。(P40小一,彩16)
6.大战的性质(板)
(问)各帝国义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都是企图通过战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因此,从作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7.大战的后果(板)
一战历时4年多,把30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交战双方把自己的新式武器都使用出来,飞机、坦克、毒气都首次在战场上使用,远程大炮也给交战双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一小撮垄断资本家的利益,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战中死亡的人数达800多万人,受伤的达2000多万人,所有参战国的直接战争费用达3000多亿美元。
但是,这次战争也产生另一个最大的结果,那就是俄国工人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地球1/6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巩固小结]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争以德、奥为主的同盟国一方的失败宣告结束,但是大战结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这就为三十年后二战埋下了祸根。
(六)板书设计
第一次 世界大战
一、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导火线:
1.大战爆发的原因
2.巴尔干危机
3.萨拉热窝事件
二、大战的进程:
1.交战双方的计划和部署
(1)德奥——施里芬
(2)英法、俄
2.三条战线
3.重要战役
(1)马恩河战役
(2)马祖尔湖战役
(3)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4)日德兰大海战
三、大战的结束
1.交战双方的危机
2.俄国革命胜利和退出大战
3.美国参战
4.中国参战
5.大战结束
6.大战性质
7.大战后果
(七)作业 :
1.一战的原则是什么?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2.名词:萨拉热窝事件,西线,东线,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大海战
篇15:《二战的全面爆发》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3月18日革命。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保卫公社的战斗。巴黎公社的意义。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马克思创立的第一国际,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巴黎公社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彻底革命精神。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第一国际
1.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2.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
二、巴黎公社
1.1871年3月18日革命
2.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3.保卫公社的战斗
4.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教学建议
一、本课重点: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本课难点:巴黎公社的性质。
二、讲述本课内容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上册学过的有关1848年欧洲革命。然后,着重指出,1848年欧洲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使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工业蓬勃发展,各国工人运动又重新高涨起来,由此导入 新课。
三、“第一国际”一目,主要叙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为迎接工人运动的新高潮,创建国际工人的统一组织,进行了巨大的工作,以及第一国际的成立和它的历史作用。本目需要讲清三点,其中第2、3点是本课的重点。1.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剥削越来越带有国际性。因此,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日益要求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9世纪60年代,欧洲工人组织不断涌现,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又重新高涨起来;马克思、恩格斯为工人阶级国际组织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活动,并注意从实际斗争中培养工人运动的领导骨干,这就在思想上、组织上作了重要的准备。2.第一国际的成立。着重强调马克思创立了第一国际,为第一国际制订了纲领和章程,从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马克思被选为国际总委员会委员,是第一国际的真正领袖。正如恩格斯所说:“从这一届起到海牙代表大会时止,每届总委员会的灵魂都是马克思。”《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版第333页。关于《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的内容,不必作过多的介绍,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3.第一国际的历史作用。
有关各国工人运动发展的一段小字,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工人运动发展的情况,不要求学生记忆。形象图《恩格斯的第一国际会员证》,是帮助学生了解第一国际,不作要求。列宁关于第一国际的语录,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第一国际的历史作用,也不作要求。
四、讲完以上内容后,教师可小结一下,然后启发学生回答课本上的问题:“第一国际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起了哪些作用?”
五、“1871年3月18日革命”一目,主要叙述3月18日革命前的法国和革命的胜利进程。本目需要讲清两点:1.3月18日革命前的法国。主要指出:(1)普法战争中法国的失败。(2)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了波拿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了共和国。政权被资产阶级所窃取。(3)资产阶级政府推行投降卖国政策,普鲁士军队进逼巴黎城下。巴黎人民决心用武力捍卫首都,国民自卫军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到30万人。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尽快地扼杀革命,不惜任何代价同德国缔结了卖国和约,割让洛林和阿尔萨斯,赔款50亿法郎,接着,就全力向巴黎无产阶级进攻。这部分头绪多,又繁杂。教师可把这一时期的主要脉络给学生讲清楚,普法战争不必多讲。关于9月4日巴黎革命后所建立的政权,课本有意识地回避了“临时政府”、“国防政府”、“梯也尔政府”等概念,统称之为资产阶级政府,以减轻学生负担。2.3月18日革命。有关这次革命的一段小字描述,教师可以不讲,由学生自行阅读,也不作要求。形象图《夺回大炮》,是为了描绘3月18日革命的最初情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巴黎公社”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主要叙述巴黎无产阶级创建了自己的新型政权──巴黎公社,这是伟大的历史创举。本目需要讲清两点:1.巴黎公社的成立。突出强调:3月18日革命的结果是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掌握了政权,成功地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公社的选举,当选的委员中,大多数是工人或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的成立,宣告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诞生。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着重指出公社的一系列措施,具有无产阶级性质,是真正代表法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
形象图《巴黎公社的成立》,生动地描述了巴黎人民欢庆公社成立的盛况。有关公社革命措施的小字,具体地介绍了公社采取的措施,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可以不讲,由学生自行阅读,不作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 ,即巴黎公社的性质,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3月18日革命的结果、当选的公社委员和公社的革命措施等的学习,来加以理解。
七、有关“保卫公社的战斗”,主要叙述了巴黎人民保卫公社的英勇战斗和公社的历史意义。本目需要讲清两点:1.保卫公社的战斗。着重突出巴黎人民面对强大的敌人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可引导学生自行阅读“五月流血周”的小字描述和形象图《公社社员坚守最后阵地》,以培养学生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2.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关于公社的历史意义,只需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分析。不要作过多的补充,以免加深难度。
八、以上内容讲完后,教师可小结后三个目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回答“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九、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可参阅课本前边的提示内容)。如时间许可,可以让学生讨论巴黎公社的性质。
本课要点
重要人物 马克思 恩格斯
重要词语第一国际 巴黎公社
附一:本课思考题答案提示
题: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答: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1)巴黎公社是用革命暴力(3月18日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创举。(2)巴黎公社是一个新型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政权(可通过当选的公社委员、公社的各项革命措施等来加以分析)。
附二:本课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D
二、填空:1864,国际工人协会
三、列举:①3月18日革命;②公社的选举;③巴黎公社的成立;④“五月流血周”。
附三:本课参考书目
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5年版,第7卷,第1章
北京大学历史系编《简明世界史》,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近代部分,第9章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世界历史》第二册教参)
篇16:“二战爆发历史”教学反思
“二战爆发历史”教学反思
今天是讲二战爆发的历史。其实已经在其它班级上了节课,只是效果不满意。今天所要上的是一个差班的课。如果不采取点措施,课上不到一半,肯定台下睡成一片。我不希望变成这种惨状。
首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关天二战史的资料,比如莫斯科保卫战,不列颠之战等等,当真正接触这些资料之时,突然感觉历史是这样的生动,并非象教科书上所写的那样枯燥无味。我突然想,要是学生能亲自读读这些东西,或许能打动他们,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我也感觉到,是学生读的东西太少了,特别是关于历史方面的东西。没有丰富的史实做奠基,他们怎能对书上精辟的描述理解,进而产生兴趣呢?
上课了,因为是差班,我也不想首先从大道理讲起,这样他们一定会很抵触。首先在语调上较以往有了一些改变,有意识的让声音变得抑扬顿挫,我发现有几个学生仿佛感觉到了这种变化,特别是几个男生,他们给随着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都在逐步的回答,我感觉到已经开始调动起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心里有些高兴。以往的平铺直叙讲课所带来的不愉快,仿佛倾刻间消失。
当讲到不列颠之战、莫斯科保卫战之时,特别对之加以了润色,德国的海狮计划,伦敦上空的轰炸,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挫败德军的进攻、斯大林钢铁般的意志、莫斯科红场的阅兵、苏联人民为保卫莫斯科所做的英勇斗争等,感觉学生在和我一起回到当年那场硝烟弥漫的.战争。感觉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就在那一刻之间。
这一节课下来,感觉课堂没有以前的那样沉闷,但是又感觉,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之时,又怎样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呢?比如对二战原因的分析,对慕尼黑阴谋的认识,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理解,对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过程、作用的分析认识,由于时间问题,都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更深入的分析。而这些都是考试所要考到的问题。怎样解决好这样的矛盾呢?
要做到这些,我想只有不断的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从细微处慢慢的改变,一步步提高,让历史课真正变成有趣味的,而又充满智慧的、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课堂。
篇17:八年级历史上册《内战烽火》达标课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内战烽火》达标课教学反思
今周三,我们学校进行了课改达标课验收活动,教研室高主任听了三节历史课,其中我上课的课题是《内战烽火》,我上课的基本流程是:第一步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导航部分,不明白的问题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班内共同解决;第二步是学生合作完成合作探究题目,完成重难点的.突破;第三步查漏补缺,说出你的疑问,大家共同解决;第四步进行达标检测;最后说出你的收获与大家共享。
课后,高主任就我们的课进行了点评,我认识到今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应该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
2、合作探究题目要有深度,体现学生智能的提升。
3、达标检测题,不能只看答案,而应读题分析。
4、谈收获时,应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历史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5、对学生的表现,应给与及时的评价,建立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
当然,教师本身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如上课需要激情,自信,驾驭课堂的能力等,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锤炼,不断提高,总之,上好每一堂课不是容易的事,我会尽最大努力,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 历史说课稿
【全面内战爆发教学反思(精选17篇)】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2022-05-06
初一历史说课稿2022-12-18
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2023-06-08
关于初中下册历史教案计划合集2023-05-09
初中历史教案2023-08-28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2022-09-09
五四运动的历史教案2022-07-30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总结2023-06-23
高中历史教案2024-03-24
高中高二历史教案格式20220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