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温度教育心得

时间:2023-03-01 07:40:11 其他教学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温度教育心得(共10篇)由网友“法力无边金台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温度教育心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温度教育心得

篇1: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温度教育心得

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温度教育心得

3月13日中午,按照组委会安排将由程翔老师做公开课,因中途堵车,当程老师赶到时,听课学生和一千多名听课教师已在做课现场等候,程老师和学生简单交流后,便准备开始上课。

当程老师说今天将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同学们却说老师已经把这首词讲过了。面对突发情况,听课老师都不禁暗暗为程老师捏了一把汗,虽说程老师是位专家级的名师,但毕竟面对着陌生的高二学生,面对着前来学习的一千多名听课教师。要说没有一点压力,确实不现实,大家都注视着程老师,看他如何“走活”这盘棋,也许这正是这节课的“彩点”,同时也是教师们需要突破的“节点”。这时但见程老师微微一笑,说道:“哦,这首词老师已经讲过了,你们看这样行不行,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讨论,然后再做出决定,还学不学这首词”。最后经过同学们讨论决定:把这首词再学一遍。学生们的理由是“这首词虽说老师讲过了,但还有些地方不太明白,再一点就是想聆听程老师对这首词独特的见解。”程老师尊重学生们的意愿,决定和学生们一道把这首词再学一遍。

教学内容确立后,如何组织教学又成了一个“节点”,这又将是听课老师关注的焦点。这时,只见程老师先组建了学习小组,并指定了学习组长,让本组成员在组长的主持下进行讨论,总结出本小组成员对这首词的疑惑。然后每一个组长都总结出本组成员的疑惑。最后归纳出同学们对这首词的四点疑惑,并把这四点疑惑就当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有一个细节让听课老师很是感动:当一位同学称程老师为“大师”时,程老师忙纠正说:“在我的头脑里没有“大师”,我只是同学们的朋友”,同时他劝诫同学们说:“老师希望你们有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不要迷信课本,不要迷信大师,不要迷信权威,要相信自己的思维和判断”。

通过听程翔老师这节课,我有许多感悟:

一是淡定是一种很好的素养。当学生的学情和程老师预设的授课内容相冲突时,程老师凭借着自己深厚的教学功底,从容面对,既体现了名家风范,又让同学们及时进入学习情境。由此我想到: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孩子,他们思维敏捷,性格迥异,行为习惯千差万别,他们很容易做出让我们意料不到的事,面对突发事件,我们要时刻记住“愤怒是以愚昧开始,以后悔结束”这句话,面对突发事件,我们要慢半拍去处理,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修养和教育智慧。修养和教育智慧从何处来?一是要善于积累日常的工作经验,坚持写教育日记,把自己在工作中点滴的经验积累起来,然后进行反思和提升,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艺术。二是要善于读书学习,从书中学习和体悟名家的教育智慧,然后经过自己的消化和吸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力,从而让自己的工作高效和睿智。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要依据学情而定。正如程翔老师在这节课中所运用的做法,老师已讲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但学生究竟掌握如何,哪些是学生疑惑的地方,哪些是需要拓展的地方,程翔老师心中无数,因此程翔老师就把各组学生的疑惑归纳起来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时确立的学习目标最能反映学生的疑惑,也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给他举例了。”正因为程翔老师确立了恰当的学习目标,在这一个多小时的学习中,学生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也多次赢得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确立学习目标时,也不妨和像程老师那样同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建议,切实了解学情,这样预设出来的学习目标才会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也才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三注重学法指导。在听课过程中,我注意到两个教育细节,当其他小组成员在宣读本组成员的疑惑时,其他学生只是在听,这时,程翔老师提醒学生要及时把其他组的疑惑记录下来,这样便于同学们思考问题。同时程老师特别强调:学会倾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提醒同学们注意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由此想到我们的教育生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反复提醒的过程,针对我们学生养成教育比较差这种状况,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适时、适量的提醒,让学生在逐步修正和体悟中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什么是名师,名师就是在某一学科教育教学中,经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这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摸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但需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韧劲,需要有一种善于学习和乐于学习的心态,需要有一种敢于改变自己和超越自己的理想,更要有一种对教育对学生痴迷的情怀。这样即使不能成为名师,也会成为一个受学生爱戴和尊敬的好老师。

篇2: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

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

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中学 阿衣克孜・阿不都热合曼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政治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本政治课堂,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创建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创设人性化的教学氛围,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人性化

在新课程改革中,政治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本政治课堂,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关系是从属的关系,学生得服从老师,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才能走进学生情感世界,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倾注全部热情,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说真话,说心里话。在政治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都说我像朋友,像知心姐姐,更像慈母,学生有什么问题都愿意与我交流,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向我倾诉,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就成了一味空洞说教的工具,注定是缺乏生机的一潭死水。紧跟时代变化,扩大知识容量与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紧密相连系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之所在,教师在保持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应及时将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领域新的发展成果吸收进来,不断补充新材料、新信息以及丰富和发展了的理论观点,扩充社会的、自然的、科学的、生活的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还真正调动学生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考试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3:以生为本营造英语教学智慧课堂

以生为本营造英语教学智慧课堂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 徐亚芳

【摘 要】文章以“智慧教育” 为理念,阐述了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如何引导学生多听、多读、多想,介绍了具有“激趣、诱思、导学”特色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激趣;诱思;导学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多年来,笔者结合学校“智慧教育” 核心理念,挖掘“智于行, 慧于心”办学理念的内涵,迈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步伐,着力打造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激趣、诱思、导学”的英语教学特色。

一、激趣

古人曰:“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且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努力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教学过程及方法力求其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当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令教学更直观、生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另外,针对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特征,应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1.以情激趣,以唱促学。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歌曲是用人声唱出与语言相结合的音乐,是一种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手段。小学生天生爱说爱唱,而朗朗上口的英语儿歌深受小学生欢迎。例如,二年级的四季单词教学,为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先给学生示范:Spring,spring,是春天,春天spring,百花开。学生拍着手跟着老师一起唱儿歌。当教夏天summer时,提问: “谁来像老师一样给summer编个儿歌呀,先自己说一说,觉得行就举手。”于是大家摇头晃脑、认真编词,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剩下的单词autumn与winter,大家学得可比spring,summer认真,想要老师采用她编唱的儿歌的人多了,学生兴趣来了,学习劲头也足了,效果就好了。一节课很快就过了,学生意犹未尽。又如,在3A Unit6 Colours这一课中,一开始就用歌曲colour song,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是一种既轻松愉快又效果良好的办法。再如,在学生学完句型What colour is…? 之后用chant,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旋律优美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朗朗上口的英文chant使得学生跃跃欲试,有了这种想法,学生必定会仔细倾听,认真模仿,大胆尝试,学习目的就达到了。

2.以乐激趣,以动促学。根据小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的特点,精心设置游戏性玩乐情境,把课程的知识点始终寓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提升学生的天性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有意注意一直处于临界状态,在快乐中得到知识,在知识发展的基础。在3A Unit6 Colours的单词教学时,可采用Magic eyes 复习已学服装类和颜色类的单词。趣味十足的游戏替代枯燥乏味的机械朗读,促使学生情绪高涨,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句型:What colour is …? It’s…的教学时,望远镜的巧妙运用,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他们期待着望远镜下一个会是什么,使其以纯真的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对新授内容的及时反馈中,笔者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了Lucky colour环节,学生通过选择自己觉得是Lucky的colour逐步完成笔者预设复习新知的任务。

二、诱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去,才能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1.巧设情感,以读促演。一个人的情感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教师善于营造自己的气场,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在苏教版小学牛津英语3A Unit 6 Colours的story time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听听杨玲说话的语气,帮助理解,激发阅读兴趣。其次,认真模仿,让学生在对会话内容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句子,模仿音频中Yang Ling 和她朋友的语音语调朗读,特别是Yang Ling 表演魔术的会话有着情感上的变化,由单色到相间色,Yang Ling会用怎样的语气。比一比谁模仿得像,激起学生读一读的欲望。然后,让学生比比谁模仿得象,来一个配音表演。最后在学生大量的输入、模仿与配音之后该是他们大胆表演的时候了。

2.自主探究,以演促思。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造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探究教学的课堂话语权,不再属于老师,而是交给了学生。英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会用,学生学会了单词、句型、会话模式,就该让他们实践。

例如,3A Colours 的story time 学完后,可采用Show time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习得情况。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由学生录制的视频,将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机结合,组成一个新的会话,让学生在视频启示下,与同伴们试一试、练一练、再演一演,这是对学生的一种考验,考验他们的灵活运用,也考验他们的胆量与能力。但这种演一演的形式却是他们所喜欢的,他们跃跃欲试,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同。

三、导学

教师要深入研究英语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1.分层评价,演绎智慧。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对学生的评价(尤其是形成性评价)要以学校的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参与度和交流能力等为主要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如新授课、复习课、展示课、口语课等,对学生的分层方法和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小学英语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自然人为评价的个体。当学生答对问题,给予Good,Well done,Good job等激励性的语言,以及Learning aims 中1-3星的自我评价。

2.导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指导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设计中,要让学生实现所学内容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越:自编关于颜色的会话,要求能将以前所学知识正确运用于自创会话中。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人师者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在多听、多练、多读、“创造”、发现”, 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汗水浇灌学生心灵之花,打开一扇智慧的窗户,使之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爱与兴趣。

参考文献:

[1]傅淑玲。小学英语情趣教学十法[J].教学与管理,,(8)。

[2]望丽。论小学英语教学[J].成才之路,,(33)。

(编辑:易继斌)

篇4: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初中体育课堂

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初中体育课堂

童建强

(浙江省兰溪市石渠初中)

摘 要: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进而为“健康第一”思想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构建“以生为本”的初中体育课堂,促进学生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以生为本;思想;兴趣;活动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以促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思想,做好“以生为本”的保障工作

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是影响“以生为本”理念有效落实的保障,也是最重要的方面。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转变工作呢?首先,转变“放羊式”教学模式。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课堂常常呈现的是“放羊式”课堂模式,学生将体育课当作休息课,严重影响课堂价值的实现。其次,转变应试教育思想。随着体育纳入到中考成绩,课堂上学生都在不断、反复练习中考必考项目,根本没有兴趣或是全面发展可言。再次,转变单纯掌握体育技能和锻炼身体素质的意识。众所周知,在素质教育下,体育课程的价值远不止于掌握技能以应对考试,提高和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中明确表示,教师要借助体育教学来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比如: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水平的锻炼等,这些都是体育课价值的所在。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转变思想,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基本理念,进而为“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落实和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兴趣,做好“以生为本”的前提工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想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体育、自主锻炼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所有一切的前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示范”和“分层”两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概述。

1.教师示范

众所周知,教师的一切言行都会在学生面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进行示范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体育精神,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800米/1000米”的时候,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仅是简单地教给学生动作,让学生进行练习的话,大部分学生都会以“应付”的心态进行锻炼,甚至还会在练习过程中出现走步的现象,这样是不利于800米/1000米的锻炼的。所以,在该体育项目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加入其中,在跑步过程中纠正学生的一些动作,帮助学生调整呼吸、给学生加油等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克服困难,完成训练。

2.分层教学

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进行分层教学,或者是说进行选项课,让学生从自身的喜好、特长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比如:可以自主选择篮球、健美操、武术、田径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带来的乐趣,进而也为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多样活动,做好“以生为本”的中心工作

1.竞赛活动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好胜心较强,喜欢与人一较高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借助竞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比赛中掌握技能,找寻锻炼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篮球”“足球”等竞技类较强的项目时,笔者常常会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比赛,或以小组为单位或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基本的技能,同时,也让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竞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游戏活动

游戏化课堂的构建是为了打破传统课堂中的简单灌输、机械训练的课堂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借助游戏活动来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进而为“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做好基本性工作。

例如:在教学“三级蛙跳”时,为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让学生以积极地心态走进体育课堂活动当中,在授课的时候,笔者组织了“猜拳”游戏,将学生从枯燥的沙坑练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猜拳比赛中进行锻炼。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比如:3~4人一组;然后,学生通过猜拳活动来决定谁进行跳,每次赢的.人要向前跳一次,看谁能第一个跳到终点。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在寓教于乐中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而也确保了“以生为本”理念的有效实现。

3.小老师活动

小老师活动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由小组长当“小老师”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锻炼,这样不仅将班级的范围缩小了,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健美操”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事先将本节课的知识教给他们,上课的时候,由他们做“小老师”来教给其他学生。笔者在这个过程中,则在各个小组中去发现问题,纠正动作,这样不仅能让课堂根据有针对性,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自主学习意识也会有大幅度提高。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小老师”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要依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轮流,这样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好课改下的转变工作,认真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刘辉。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以生为本[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03)。

篇5: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杨 隐

(江苏省阜宁县硕集初级中学)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确保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能够发挥最大作用的指导思想,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思想品德课的各个环节都要摒弃传统课堂中的被动式教学思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进行概述,以促使思想品德课的价值能够得到最大化实现。

一、更新教育教学思想

以生为本的理念直接冲击了传统被动式的课堂,目的.是要打破教师的一言堂,要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将思想品德课堂作为自己的演讲台,教材中的问题大都以自问自答方式表达,这样造成学生不会思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由发挥的空间被束缚。教师认识到问题的根源,要努力尝试改变,转变观念,从心里将思想品德课堂作为能够培养初中生自我发现的平台,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思想,敢于冲破传统教学的模式束缚,这样才能确保新课改基本理念的顺利落实,也才能确保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觉发现问题,正确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二、从教学方法入手,将“以生为本”理念落到实处

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直接因素,教学方法的正确引导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影响“以生为本”理念能够真正落实到课堂当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摒弃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要借助多样化、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性。本文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例,对如何有效落实“以生为本”理念进行了概述。

例如,在教学《有肩就得挑担子》时,我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我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不同的责任。并引导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作为学生,我们的责任是什么?(2)作为子女,()我们的责任是什么?(3)我们为什么要承担这些责任?(4)承担责任和遵纪守法能否画等号?……让学生结合自主学习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够让学生保持心情愉快,能够让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反之,压抑的环境则不利于抑制学生学习的欲望,影响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环境的积极性。因此,在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课堂环境的影响,要促使学生愿意自主地走进课堂。

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及目标的实施都必须遵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活动,懂得如何运用好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活动,高效学习的同时,掌握认知的规律。

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入手,确保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有效贯彻落实,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全面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温龙飞。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如何体现“以生为本”[J].成才之路,(08)。

篇6:浅谈“以生为本”激活音乐课堂的做法

浅谈“以生为本”激活音乐课堂的做法

浅谈“以生为本”激活音乐课堂的做法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 邹 扬

“以生为本”是基于学生发展与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音乐课教学中突出以生为本,激活音乐课堂,让学生主动、快乐、合作性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就需要结合新的教学手段与突出音乐课教学的节奏感强等特点,将音乐教学过于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改为以学生的愉快体验为主,以学生的兴趣性增强为主的教学。

一、“以生为本”在于有民主科学的教学氛围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两大点,一是民主,二是科学,班级管理只要上了民主和科学的轨道,班主任就越当越好当。同样,音乐教学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保持营造民主科学的氛围,体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新课程音乐教材的编写专家们为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随着音乐展开想象,常会在教材中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些问题。如乐曲分为几个乐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音色、力度、速度是怎样变化的等等。如何在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中启发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艺术表现,不用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就需要有民主科学的一些做法。例如上《棒棒的歌》一课时,推出了重庆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并引出了重庆农民工日(11月4日)这一特别节日。恰好这节公开课在一所农民工占70%的民工子女学校展示。当教师问到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和你怎样看待设立重庆农民工日这一特别节日时,特别提醒到只有你们才有最真实的感受。随后,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阐述自己的观点,你一言,我一句,这边坐下,那边起来,有的还不服气,对同学的观点“点评”起来,一时课堂就被激活了!学生们的表现让老师激动不已。再如教师上《重庆叫卖调》这一课时,让学生课前去寻找不同风格的叫卖调,学生们收集到了《卖麻糖》《卖豆腐脑》《卖酸辣粉》等诙谐有趣的叫卖调,通过交流听赏、筛选,设计学习方案,一方面有了科学的学习活动的开展,二方面也有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梨园金曲》戏剧欣赏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有沙家浜里的《智斗》,《铡美案》、《红灯记》里的人物等,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的氛围。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剧照,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曲毕,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顺利地引导学生直奔主题,深入进行审美的体验。

二、“以生为本”需要有创新有趣的教学设计

教师灵活组合教学内容,以专题性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我以作品的体裁为线索,组合教学内容,比如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二胡协奏曲《春天的'故事》(片断),让学生逐一听辨,逐一对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出协奏曲音乐体裁的特点,及其演奏形式。在一堂课内感受不同风格作品带给学生不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一会儿进入《梁祝》真挚爱情的故事里,一会儿又加入到斗志昂扬的抗日队伍中,然后走进万象更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种课堂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享受美的过程中理解音乐概念,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长期的音乐教学创新实践,以下几种做法都能调动学生主动快乐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1.讲故事、猜谜语、表演魔术等方法是创新音乐教学的做法。如教师上《我的双手会表演》这一课时,把“千手观音”这个经典节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在欣赏了“千手观音”这个精彩节目后,教师给学生讲著名舞蹈家邰丽华学习舞蹈的故事。学生就会通过这个故事对这个节目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再如上《螃蟹歌》这一课前,教师如能绘声绘色的讲一个关于螃蟹的谜语,在激起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基础上教学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创新音乐教学的做法。如教师上《小白船》这一课时,恰逢神5飞天,就可以在课程延伸时加入这一重大事件,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引子;再如上《动物说话》这一课时,适逢非典在我国肆虐,教师就可在教学延伸活动中加入这一重大事件,号召学生一起来保护动物。实践经验表明:课堂与生活做到了和谐统一,就会使音乐课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从而让音乐课程充满生命活力。

3.以游戏活动开展解决歌曲重难点同样是创新音乐教学的做法。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模仿玩具兵进行打枪的游戏。“啪哒啪哒啪哒”、“啪哒啪哒”、“啪哒”的“打枪”声音从教室的各个角落响起。当孩子们尽情地模仿、玩耍时,教师引导他们打出了前十六、后十六、三连音等节奏。当后来出示这几种节奏时,学生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读准这些节奏。

三、“以生为本”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展示舞台

教师应搭建学生发展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自我。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旋律接龙比赛、旋律创作比赛、歌词创编比赛、舞蹈表演等,在艺术节还开展过个人才艺展示,和三独比赛等。

如在上《doremi》这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征集新的歌词,因为原词是直接翻译过来的,而且不压韵,我要求学生创作时必须注意压韵,而且要有特色。经过小组创编,全班同学一致推选出3小组创作歌词为最佳歌词。“do是我的小耳朵,re把舌头卷起来,mi是我的小鼻子,fa是我的黑头发,sol话全部靠嘴巴,la起话筒打电话,ti是我的双(单)眼皮,大家一起赞美我的脑壳。”最后,这节课在全班学生激情的边唱边演中达到高潮。

音乐是“动”的艺术,要激活音乐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他们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民主、科学、创新、自主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篇7:让规则教育充满爱的温度

让规则教育充满爱的温度

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 秦雪芝

放眼世界,许多国家都实施规则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规则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诸如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等,都对施行规则教育有明确的规定。这是因为教育没有规则,就显得过于虚华而不真实。换言之,没有规则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师德红线十条规定,将“体罚”与“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作为违反师德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再有惩戒学生错误,纠正学生行为的权利,毫不例外我国也应实施规则教育。但并不是纯粹地“洋为中用”,应实施中国特色的规则教育――温情规则教育。只要以关爱学生为出发点,讲究策略与艺术,就一定能收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一、在教师真诚的赏识鼓励中进行规则教育

规则教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关注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如果说赏识教育是从正面引领孩子品行向善,那么规则教育便是从反面规避孩子的恶习养成。翁乾明曾说,“人要趋利避害。”“奖赏”可能增加“趋利”的频率,“规则”可能增加“避害”的频率。从这个意义上说,赏识与规则恰如教育的左右翼,二者同样可贵,缺失了任何一方,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

有个故事很动人:丹麦一个警察在大街上巡逻时,发现一个超速骑车的孩子飞驰而来。他拦住了孩子,告诉他违反了交通规则要罚款,可孩子告诉警察,他是哥本哈根一所中学的学生,因赶着上学所以骑快了。警察笑着对他说:“你先去上学,我随后会同你联系的。”不久,孩子的学校接到一封信,来自当地曾培养过许多优秀车手的自行车俱乐部。信中说,他们欢迎那个孩子来参加俱乐部,同时夹着一份警察测速单。四年以后,这个名叫斯卡斯代尔的孩子成为丹麦第一个获得自行车赛金牌的奥运冠军!

在教育中,学生不遵守学校的校规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不戴红领巾、乱扔垃圾等。遇到这种情况这么办?是将他训斥一顿,还是让他遭受扣分等评比制度的规则呢?笔者班有一个学生也经常不戴红领巾,而经常受到学校大队委的规则扣分。让班集体在学校的流动红旗评比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怎么办?不对他进行规则教育,难以改正错误。可对他进行怎样的规则教育,才能让他既改正错误,又不伤害他呢?笔者想到了他因为经常没有红领巾而被扣分,于是对他说:“孩子,我知道你是一个热心肠的人,特别喜欢帮助别人。你看我们班,经常有孩子因为没有红领巾而被学校大队委扣了分,影响了班集体的荣誉。我也知道你喜欢帮助别人,你能不能去大队部帮同学们买几条红领巾放在你的书包里,如果哪个同学需要,你就帮帮他好吗?”他得知笔者将这样的一个重任交到自己身上,欣然接受建议。当然,在帮助别的孩子的同时,他再也没有因为不戴红领巾而被学校大队委的值日生扣分了。学生在赏识与规则中不断进步,帮助了别人,完善了自己,改正了错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没有规则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巧妙而艺术地运用规则,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可见,即便是犯错误的孩子,也有值得赏识的地方,要在赏识中予以惩戒;反之,即便是优秀的孩子,也有需要规则的时候,也不应忘记在赏识中予以规则。

二、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下进行规则教育

规则是对过错的警戒。规则教育应当分为两类,一是为了“进”的规则,重在习惯的养成,规则那些懒惰松散,不求上进的孩子,目的是促进他们心存理想,追求卓越,不断向前;二是为了“戒”的规则,即惩戒。重在精神上的认知,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让他明白为何必须“戒”,因为涉及到的是道德的红线,容不得越雷池半步,它涉及的是道德的善恶、价值的高低、信仰的有无等形而上学的问题。

对于学生品性的养成,最具温情的规则是有理有据,有节有限,有情有义,有行有止。要在规则中体现品性面前人人平等,教师的人格魅力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规则的效力。被誉为“美国最好、最有影响力的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说:“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张伯苓先生的故事也颇引人深思。在一次修身课上,张先生看到一名学生的手指被烟熏黄了,就严肃地劝诫学生:“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要戒掉它!”没有想到的`是,学生反问他说,“您不许我们抽烟,您自己为什么还要抽呢?抽烟对您的身体就没有害处吗?”张先生顿时无话可说,沉思了一下,当即折断随身携带的烟杆,从此不再吸烟。学生亦以之为榜样,也不再吸烟。可见,温情的规则要言传身教,有错即改,自我约束,自我规则,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在浓浓的师爱中进行规则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也就没有规则,没有爱的规则就没有真正的爱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既表现为对学生优良品行的赏识与赞美,也表现为对学生不良品行的规则与劝诫。所以,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程度不一的规则教育。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的错误面前,要表现出真诚的师爱,以及守候学生的耐心。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于是,教师每天都要围着学生转,不停地催促他们完成作业,完不成的就拉到身边,手把手教他们完成。学生想,反正我不完成作业,第二天可以在老师那儿完成。这样,弄得师生都身心俱疲,而且恶性循环,愈演愈烈。每个教师都会经常遇到类似的事情。例如,有个转学到笔者班级的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起初采用补作业的老方法,可是作业越补越多。怎么办?后来,笔者索性说:“你可以不完成作业了,我给予你一个与众不同的权利――不完成作业!”于是,每当收作业时就告诉课代表不收他的作业,刚开始还能“稳坐钓鱼台”,几天过去了发现笔者不关心他、不在乎他,有些着急了,一天下午放学后主动找到笔者交作业,并承认错误,此后再也没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虽然有时作业质量不是很好,但他在慢慢进步,笔者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如果每个教师都能自觉地将规则变为一种爱,或者说用真诚的师爱为必要的规则点亮明灯,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浓浓的爱,更能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挑战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损坏的珍品。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神,就足以折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规则虽是教育的必须手段,但规则必须适度,更应当艺术性地使用,才能真正达到以惩为戒,以爱渡人的教育目的。

(编辑:易继斌)

篇8: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丰台一小 李慧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是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知识、获得知识的同时,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潜能得以开发。从这个意义出发,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都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指导练习。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知识,众所周知,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学习主体――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的内化,这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此,教学中应体现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独立完成一部分;能独立完成一点点的,就让他们独立完成一点点。避免所有内容都当新知识讲,并在他们独立探求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讲评,使同学之间的议论、交流达到深化理解新知识、掌握规律,学懂弄通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参与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素质。

例如在进行画笔教学时,介绍完“圆/椭圆”工具的使用后,让学生以此工具为主创作一幅画。尽管生活中的这方面的素材很多,但不限定画什么,没有提示,多数学生无法继续思考,只是在画面上不断地叠加圆或是椭圆(实心或空心),形式上或许带有偶然的美感,并没有确切的意义。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相对充分的酝酿后,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整体情境,即创设多空间、多层次的情境,使之从视听等多个方面产生不同级别的感知活动,这些感知活动使学生在观看、感知的同时产生思维、情感的活动,最终产生对自身认知结构的作用。如让学生先看五环旗、靶心图案。这些有次序的叠加圆给学生以极大的启发,马上就有学生能画出光盘、水晕的图案。进而给出图1,

这些美丽的相对复杂的图案,激发了学生的兴致,触发了学生的灵感;对一些稍微复杂的图案,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组合其绘制过程如图2所示,

于是,在学生的屏幕上也相继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小青蛙、小豆豆、大黄蜂・・・・・・这种先抑后扬的教学节奏,为学生的主动思维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了余地;适时的启发,利于开阔眼界,引发联想。学生克服了思维中的依赖性和惰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即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当地创设“愤”“悱”情境,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从被动转为主动。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参与

把计算机教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可以用计算机,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起初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即计算机可以简化生活实践中繁琐的操作,是非常有用的。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如能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能否用学过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更会使学生兴趣横生。让学生把生活中各种数学知识,如按比例分配电、水费,计算储蓄利率,日常买粮买菜等这些天天遇到的数学问题,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来帮助解决。这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都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了生活情趣,学生很爱参与。还有小学生已开始学英语了,我们大家都知道死记硬背单词是苦燥的事,而且效果也不甚佳,但我们换一种方式,在计算机上使用《开心单词》和《轻轻松松背单词》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知道了计算机的一些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比喻,将理性的概念化为感性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在讲解软磁盘的使用时,5寸软盘是将缺口封上为写保护,3寸软盘则是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认为3寸盘和5寸盘一样都是将口封上为写保护。讲到这一点时,我拿出了一张3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二个孔对在两只眼位置上,告诉学生,3寸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二只眼睛都瞪着时,是处于高度警惕的戒备状态,别人是侵犯不了的(写保护了)。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警惕的状态,因此就没有进行写保护。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都欢笑不已,点头称是,至此,这一教学难点在幽默的生活情趣中解决了。

三、了解学生基础,让学生能参与

要使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首先教学目标设计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整体地、有层次地确定准确、具体、全面、适度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层参与,共同提高。即教师的要求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如在教学画笔软件中的“图像菜单”这部分知识时,考虑到翻转与旋转菜单命令的灵活使用,如果完全由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独立地归纳概括,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是有点困难的。于是,就在师生共同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翻转的实例之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屏幕上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概括出“翻转”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有了这个基础,再抽象概括“旋转”的使用方法,就省力多了。如给定一个圆,让学生画出adidas标志(图3)。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必备的知识基础,对应具有的能力训练要到位,否则即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性会受到挫伤,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地发挥与培养。例如在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菜单命令作图”这部分知识,给出图4让学生自由组合创造。学生必须对各种工具、菜单命令等使用十分清楚,最基本的“剪切”、“复制”、“粘贴”命令使用要过关,不然学生就不能主动参与到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来,在具备应有能力的基础之上,有的学生把表与小猪的头组合在一起,也有的学生把表和小猪的肚子组合在一起;有的学生把小猪以路灯的形式排列,还有的学生把路灯形式的小猪复制,翻转粘贴,很像小猪在列队欢迎・・・・・・学生在拆分、组合所给资料的过程中,要进行比较、转化、重组的思考和操作,对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参与

教学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而不是由老师牵着学生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贯彻任务驱动式教学思想,着力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学习新知。引导学生学会提纲挈领,抓重点,鼓起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让我“试一试”的勇气,培养探究能力。通过操作等实践活动,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到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我们要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例如在进行鼠标的使用教学中采取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以任务驱动即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解决问题。如:讲鼠标的常见图案以及它的含义时,我采取了这种形式。我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许多知识,在使用鼠标操作时,你们发现没有在不同的情况下鼠标的图案是不同的,……”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表示:“对!不一样!”“这节课就由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找一找鼠标都有哪些图案,并且想想这些图案的含义!”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上机寻找了,只怕自己比别人少找一个。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窗口知识积极上机寻找鼠标的各种图案,通过总结,学生找出了鼠标的六种常见图案:箭头、沙漏、多向箭头型图案、小手和“I”等(如图所示),并且一一说出了他们的含义。比如:箭头表示是预备状态,在等待执行命令;沙漏表示计算机在执行任务,你不能去做别的操作;多向箭头型图案表示可以移动窗口角落的方向;小手表示在使用帮助文件时,在手指图案处按一下,会出现另一层帮助画面;I表示鼠标在窗口内的位置等等。通过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使其知之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

五、激发成就动机,让学生善参与

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要承认学生有巨大的智力发展潜在力;要相信他们是能学好的。在课堂教学这种群体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善于参与。在画图教学中,学生动手画图之前,我通常是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在小组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容易使儿童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在课堂上学生表达自已的观点时不会受到打击和嘲笑,主动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时不会遭到孤立。在学生做的每一个练习时,都允许学生在给定的.题目中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在给定的图画中任意添加或改变,但一定说明为什么。如:练习画一棵树,要求学生以树为中心组成一幅画。画完以后请他们说出为什么要这样画(如图所示)。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供他参考。当然提出不同意见后,也有的学生坚持己见,此时要特别强调尊重他的意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经过这样反复的培养和引导,学生自我控制创造过程的能力提高了,使学生学会参与合作学习,从而收到了既不降低思想的灵活性又增加实用性的效果。在画图成果展示中提出,遇到困难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但每人只有一次机会。通过这样的要求之后,发现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之后不再是马上想到举手,而是先想:“为什么?”“怎样解决?”,然后上机探索、查书,第二想到的是问周围同学,最后才是举手问老师。当然个别学生机会用完后,还有问题不能解决,我会用一两句关键的话启发他,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不行,接下来的办法是给其他同学解答类似问题时叫他旁听,启发他思考,总之我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让他经过思考后弄明白为止,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他答案。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之后,从近期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长远看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使他们体会到了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时的喜悦。经常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下课后对我说:“不用您,我自己也行”,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六、营造参与氛围,善待学生插嘴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还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利于学生肯于思考,乐于参与。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教学中不妨对学生的座位编排形式来一次“变革”:让学生自愿结合,分组学习,分层指导,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我在班上曾做过这个试验,试验表明: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得非常主动、积极,都感到无比高兴,好像获得了一次解放似的,使求知的课堂变成了奏响智慧音符的课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课堂上,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和氛围,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生,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正确对待课堂上学生的“插嘴”。古往今来,课堂是由教师主宰的,学生只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教师讲到哪里就听到哪里,不可越雷池半步。后来“放宽政策”,学生随教师所问,举手获准后可以发言。若偶有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就会被定为乱“插嘴”,有违课堂纪律。轻则挨批,重则受罚。课堂上学生的“插嘴”,除少数胡说,有意捣乱外,多数总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情不自禁的主动发言。教师应善待这种“插嘴”。我认为能多几个这样的插嘴,课堂气氛将会因之而活跃起来。

有这样一则故事:过去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回到港口,往往鱼死满舱,而死鱼卖价大跌。一些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一个方法:在鱼舱里放进几条鲇鱼,鲇鱼生性好动,四处乱游,而大量的沙丁鱼因见到几个“异己分子”,便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增强了机体的活动量,因而死亡率降低,渔民的受益也就高了。其后把这种利用鲇鱼以增大沙丁鱼活动频率、激发其活力、延长保活期的现象,称之为“鲇鱼效应”。若把只知道听老师讲课,“墨守陈规”的学生比作沙丁鱼,课堂气氛显得死气沉沉,而这个“船舱”中放进几条生气勃勃的“鲇鱼”,便能打破沉闷,增强活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便会提高。这几个会“插嘴”的同学不正是那几条“鲇鱼”吗?

为此,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老看法,认为学生课堂上坐得端端正正,只会定定神神地听老师讲课,才是最好的学生,这样的班级才是守规矩的好集体。事实上这样的鸦雀无声、平静无波的课堂无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教师要特别善待课堂上学生的“插嘴”。因为插嘴的学生,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全身心投入,积极思维,主动要求自觉学习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比那些脑子里也许还在想着如何坐好才能受到老师表扬,张着嘴等老师“喂知识”,甚至于“身在曹营心在汉”,想着室外事的学生要好得多。

因此教师要更新观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保护这种“插嘴”,缩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的这种“插嘴”受到批评或指责,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能会使他们以后连回答问题的勇气都没有了。因此,我们要区别对待课堂上学生的“插嘴”。

七、体验成功喜悦,维系参与热情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也才能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维系参与学习的热情。为激励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根据实际变精讲多练为巧练精讲或不讲,变先讲后练,边讲边练为先练后讲、边练边讲。教学过程中讲求实效,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补救,帮助、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生到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有坡度、有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思维的阶梯,引导他们拾级而上,深化新知。即分层练习,巩固新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设计练习可用观察性练习、讨论性练习、一题多解、多变、多串、多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练习方式进行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windows窗口组成的巩固练习中,我采取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形式。我先带着学生讨论:“我们一起观察资源管理器窗口,看看它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这时学生都热情发言:“在窗口中有菜单条、标题条……”“还有最大化按钮、最小化按钮、还原按钮……”“还有……”;再由学生和学生之间讨论:“两个人一组互相讲解一下窗口的组成。看看谁说的最全?”采取这样的方式上课不仅可以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形成你帮我,我帮你的学习气氛。这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而又审时度势地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引导他们在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篇9: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丰台一小 李慧

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知识、获得知识的同时,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潜能得以开发。从这个意义出发,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都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指导练习。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知识,众所周知,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学习主体――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的内化,这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此,教学中应体现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独立完成一部分;能独立完成一点点的,就让他们独立完成一点点。避免所有内容都当新知识讲,并在他们独立探求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讲评,使同学之间的'议论、交流达到深化理解新知识、掌握规律,学懂弄通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参与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素质。

例如在进行画笔教学时,介绍完“圆/椭圆”工具的使用后,让学生以此工具为主创作一幅画。尽管生活中的这方面的素材很多,但不限定画什么,没有提示,多数学生无法继续思考,只是在画面上不断地叠加圆或是椭圆(实心或空心),形式上或许带有偶然的美感,并没有确切的意义。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相对充分的酝酿后,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整体情境,即创设多空间、多层次的情境,使之从视听等多个方面产生不同级别的感知活动,这些感知活动使学生在观看、感知的同时产生思维、情感的活动,最终产生对自身认知结构的作用。如让学生先看五环旗、靶心图案。这些有次序的叠加圆给学生以极大的启发,马上就有学生能画出光盘、水晕的图案。进而给出图1,

这些美丽的相对复杂的图案,激发了学生的兴致,触发了学生的灵感;对一些稍微复杂的图案,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组合其绘制过程如图2所示,

于是,在学生的屏幕上也相继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小青蛙、小豆豆、大黄蜂・・・・・・这种先抑后扬的教学节奏,为学生的主动思维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了余地;适时的启发,利于开阔眼界,引发联想。学生克服了思维中的依赖性和惰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即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当地创设“愤”“悱”情境,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从被动转为主动。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参与

把计算机教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可以用计算机,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起初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即计算机可以简化生活实践中繁琐的操作,是非常有用的。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如能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能否用学过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更会使学生兴趣横生。让学生把生活中各种数学知识,如按比例分配电、水费,计算储蓄利率,日常买粮买菜等这些天天遇到的数学问题,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来帮助

[1] [2] [3] [4]

篇10:高中历史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高中历史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高中历史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的基础学科,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而且与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一直以来,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都是枯燥、无趣的,严重不利于课程价值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要有效地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活动之中,并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概述,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导入环节中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是高效课堂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环节,所以,课改下,我们要改变灌输式导入或者是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为高效历史课堂的实现做好保障工作。例如:在教学《音乐与影视艺术》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在课前,我向学生布置了自主搜集“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影视艺术”,然后,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比如: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我引导学生对该作品进行介绍,并顺势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进而在锻炼学生自主动手搜集资料能力的同时、提高导入环节质量的同时,确保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

二、在教学环节中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教学环节是确保课堂目标最大化实现的保障,也是精彩历史课堂构建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以往的教学环节中,我们选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都是坚持“以师为本”的原则,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利于“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实。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确保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将历史课堂打造成“以生为本”的课堂,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自主学习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等。然后,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遇到的问题反馈出来,如:“一边倒”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等等,组织学生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探究,最后,我在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同时也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三、在课堂评价中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帮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的重要方面,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评价环节,要将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转变为生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主评价,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与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以教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由于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是自主学习模式,所以,在评价时,我们要对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对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改正的方向,而且对高效历史课堂的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之外,我们还可以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课堂反思环节、习题练习、讲评环节中等等,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总之,在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效地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历史课堂的各个环节,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也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研修随笔:关于生本高效课堂的小组活动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理论及实践》心得体会

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措施论文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心得体会

高三毕业班模拟考试作文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生本理念研究论文

高一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精选)

名师工作室贵在“动”起来

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温度教育心得
《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温度教育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温度教育心得(共10篇)】相关文章:

大我和小我作文2022-12-23

管理心得2023-10-18

团队活动心得体会参考2022-11-30

多学科教学查房总结2023-03-21

刷子李教学反思2023-04-21

五年级下册语文刷子李教学反思2023-01-16

高校课堂校本培训心得体会2024-02-16

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2023-04-13

收看《新课堂——同心防溺水特别节目》体会和思考2023-08-20

论文: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运用2024-04-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