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整理16篇)由网友“尤加利”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平面构成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平面构成简介
一 、概论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的教育,始于一九一九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府,其后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如服装、装潢、室内设计、造型设计、建筑、绘画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形与形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组织形、创造形的能力。
构成的定义: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是将不同或相同的形态单元重新组合成新的单元形象,赋予视觉感受上新的形态形象。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三、面构成的形象
形 -->概念的形 (抽象)
-->现象的形(具象)-->自然形(有机形、无机形)
-->人为形(有机形、无机形)
点的形象:细小、简单 点的大小、数量、空间及排列的形式方向使构成作品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可形成活跃、轻巧等不同表现效果。
线的形象:宽度窄、长度显著
线的形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设计线构成,关键在于把握线形态的性格表现。
线的性格:
垂直线:赋予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水平线:稳定感、平静、呆板。
斜线:运动感、动向、方向感强。
折线:方向变化丰富、易形成空间感。 几何曲线:弹力、紧张度强,体现规则美。
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
细线:精致、挺拔、锐利。
粗线:壮实、敦厚。
线的表达要点:以长短、粗细、疏密、方向、肌理、形状、线形组合的不同来创造线的形象,表现不同线的个性,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
面的形象:
几何形:特点:明快、单纯、规整、秩序。(如书本、电视等)
有机形:特点:生机、膨胀、优美、弹性。(如水滴、鹅卵石) 不规则形:自由形、偶然形。具有一定的情态、情趣。
徒手形、意外形等。
体的形象,在平面上是一种幻觉形象,是一种特殊的空间形式。
正负形象,图在前,底子在后为正,反之为负。
面的形态表现通过形与形的组合进行创造。
点、线、面综合构成: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形态,这种最基本的形态的相互结合与作用形成了点线面的多种表现形式。点、线、面的表现力极强,既可以表现抽象,也可以表现具象,是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 。
四、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格
基本形:设计由一组重复的或彼此有关联的“形”构成,这些形称之为基本形。基本形由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成,在构成内部起到统一的作用。基本形设计以简为宜。
形象的相遇:两种以上的形相遇,可产生八种形式。(可参看另附图例)
1:分离, 面与面之间互补接触,始终保持若干距离。
2:接触, 面与面在互相靠近的情况下,边缘发生接触。
3:覆叠, 面与面靠近时,由接触更近一步,成为覆叠,有前后之分。
4:差叠, 面与面交叠部分产生出一个新的形象,其他不交叠的部分消失不见。
5:透叠, 面与免交叠时,交叠部分产生透明感觉,形象前后之分并不明显。
6:联合, 面与面互相交叠而无前后之分,可以联合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形象。
7:减缺, 面与面覆叠时 ,在前面的形象并不画出来,只出现后面的减缺形象。
8:重合,(重叠) 面与面完全重叠,成为一个独立的形象。
骨格最大的功用是将形象在空间或框架里作各种不同的编排,使形象有秩序地排列,构成不同的形状与气氛。骨格既起管辖编排形象的作用,也给形象以空间阔窄的功能。
骨格分规律性、非规律性、有作用性和无作用性几类。
有规律性骨格以严谨的数字方式构成精确的骨格线。基本形依骨格排列,具有强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和特异等构成。
规律性骨格有水平线和垂直线两个主要元素。若将骨格线在其阔窄、方向或线质上加以变化,可以得出各种不同的骨格排列形状。
非规律性骨格没有严谨的骨格线,构成方式自由生动。如密集、渐变、近似构成。
五、重复构成与近似构成
重复构成
重复是指在一个画面中使用一个形象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基本形进行平均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
可利用相同重复骨格来进行形象、方向、位置、色彩、大小的重复构成。
重复构成的基本形可采用具象形、抽象形、几何形等组合基本形。
重复的分类:
1,形象的重复,基本形形状一样,可有色彩(黑白灰)、方向的变化。
2,大小重复,大小相同,形状、色彩、方向可找变化。
3,方向的重复。
4,位置的重复。
5,中心的重复。
近似构成:
自然界中近似形很多,如某种树的叶子,同种类的小鸟等,他们的造型都有近似的性质。
近似构成是重复构成的轻度变化,是同中求异。是基本形的形象产生局部的变化,但又不失大型相似的特点。
六、特异构成
特异现象是指规律的突破,是各别的要素显得突出而引人注目。特异构成是具有比较性的,夹杂于规律性之中。特异部分不应数量过多,应选择放在画面中比较显著的位置,形成视觉的焦点。打破单调格局,使人惊奇。
特异构成基本采用基本形的特异和骨格线的特异两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都必须注意特异构成对形状类型的不同要求。
七、渐变构成:
渐变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视觉感受,如近大远小、火车铁轨有宽变窄等。渐变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透视感与空间的延伸感。平面构成中的渐变是指 基本形或骨格逐渐地、规律性地、循序地无限变化。这种变化是以节奏感强和韵律感好为前提。所以在渐变构成中,基本形或骨格线的变化,其节奏与韵律感的好坏 是至关重要的。变化如果太快就会失去连贯性,循序感就会消失;变化如果太慢,则又会产生重复感,缺少空间透视效果。注意:采用具象图形、渐变骨格、几何图 形来表现渐变要注意节奏的连续性、循序感。也可利用图地转换。(每一个形象都可以由完整至残缺、由简单至复杂、由具想至抽象、渐变成其他任何形象。)
八、发射构成
发射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光芒四射、水花四溅等。发射构成是骨格单位环绕一个共同的中心点向四周重复,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发射中心与方向的变化构成不同的图形,造成光学的动感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具有多方的对称性。
可分为:1,离心式 发射的骨格线均由中心向外发射。
2,同心式 同心圆围绕着发射中心一层一层向外扩展。同心式的变化很多,如多圆中心、螺旋形等。
3,向心式 骨格线自各个方向向中心迫近。
九、空间构成
1,自然的空间
自然的空间是立体的空间,万物呈现眼前,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近大远小、前后分明。
2,平面的空间
要在平面的画面中体现立体感,则形象的大小、位置、方向至关重要。这些因素能够在平面中使人产生立体的幻觉,导致幻觉的空间感。
(1) 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来表现空间。
(2) 覆盖排列。同样的形象进行覆叠处理,会有前后、上下的感觉,从而产生空间感。
(3) 投影效果。给形象增加投影,则增加了空间的真实性。投影会使物体具有立体感,还可表现出物体的凹凸感。
(4) 弯曲变化。线的弯曲渐变,可以造成前后距离感。
(5) 肌理变化表现空间感。物体粗糙表面产生远近距离感。
(6) 矛盾空间
矛盾的空间表现,是指在现实空间里不可能存在的,在假设的空间里存在。是人为在平面作品中制造出来的错视,图底反转矛盾延伸。空间的视点是矛盾的,多变的;可以从多个视角进行观看,但结合起来却无法成立,互相矛盾,使人产生不合理的视觉效果。
十、密集构成
密集在设计中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图画的手法,基本形在整个构图中可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常常成为整个设计的视觉焦点,在画面中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张力,并有节奏感。密集也是一种对比的情况,利用基本形数量排列的多少,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
密集构成中基本形可采用具象形、抽象形、几何形等,但基本形的面积要小,数量要多,以便要有密集的效果,基本形的形状可以是相同的或相近的,在大小和方向上也可有些变化。
十一、肌理构成
肌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排列、组织、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我们通过视觉来感受物体表面的质地,因而,视觉肌理成为设计作品。
视觉肌理创造方法:
1, 笔触的变化
2, 印拓
3, 喷绘
4, 印染
5, 刻刮
6, 纸张加工
7, 渗开或枯笔技法
8, 纹理涂擦技法
9, 大理石纹表现技法
10,蜡之排水性技法
篇2:平面构成教学方法探讨
平面构成教学方法探讨
本文首先剖析了现在大多数院校平面构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两个问题,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平面构成教学的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互动式教学.这两种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论联系实践,也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 者:冯颖 FENG Ying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42 关键词:平面构成 计算机辅助教学 互动式教学篇3:平面构成学习心得
最近看了一本《平面构成设计》的书,刚刚看过一半,就被里面所讲的完全吸引了,原来设计美是有标准的,看似胡乱堆砌的造型与构图,完全是按美的形式规律完成的,这才晃然大悟以前自已所谓的设计是在作什么!
把我这几天所了解到的作个总结,来初步的探索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属于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主要是研究在二维空间内如何利用造型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创造一种视觉上和知觉上的美的关系,从中培养基本的造型能力和设计的审美能力。
可以看出平面设计是一门学问,有一定的标准和规律。了解和熟悉这些规律才能更好的驾驭平面设计,作出好的作品。
平面构成首先培养二维空间的造型能力,它是平面表现的重要基本能力。通过对形态的组织和再创造从而熟悉和掌握设计的基本技法及其形式原理。知识与技术对于造型是重要的,但如果没有经过亲身的体验,通常也不会形成有机的学问,从而灵活运用于设计之上。另外,通过形态的几种不同语言,培养对形式的感受力和对美敏锐的感悟力;培养对于艺术家和设计家来说最重要的“创造力”。平面构成的终级目标即在于创造力的培养。
作为设计师最重要的是创造力,规律和标准必竟都是死的。
平面构成是根据形式美的基本原则,运用丰富的造型语言来完成形态的组织和创造。具体要求如下:
构图的完整和巧妙
黑白灰关系的相对平衡
结构的严谨和丰富
造型语言的多样化
情绪感情的表达
看到这大至了解了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具体的平面构成的要素与形式美的规律以及平面构成的形式还没有看到,以后会把这些体会写出来。。。
篇4:平面构成学习心得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在平面构成中,图形的设计需要不同的元素的结合和运用。平面构成的元素有概念元素、视觉元素、空间元素和实用元素。
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例如我们看到尖角的图形,感到上面有点,物体的轮廓上有边缘线。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概念元素不在实际的设计中加以体现,它将是没有意义的。概念元素通常是通过视觉元素体现的,视觉元素包括图形的大小、形状、色彩等;视觉元素在画面上如何组织、排列,是靠关系元素来决定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实用元素指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功能。
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形象包括视觉元素的各部分,所有的概念元素如点、线、面在见于画面时,也具有各自的形象。在平面设计中,一组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成,其每一组成单位成为基本形,基本形是一个最小的单位,利用它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排列、组合、便可得到最好的构成效果。
在一个月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了渐变、重复、相似、空间、特异和肌理等几个效果的构成。
渐变是我常常听说的一种效果,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个总骨格的渐变。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近似与渐变的区别,渐变的变化是规律性很强的,基本形排列非常严谨,而近似的变化规律性不强,基本和其它视觉要素的变化较大,也比较活泼。
特异是指构成要素在有次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次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
肌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排列、组织、构造个不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软硬感。影像
肌理的几个创造方法,有笔触的变化、印拓、喷绘、染和纸张(各种不同的纸张,由于加工的材料不同,本身在粗细、纹理、结构上不同,或人为的折皱,揉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
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通过一个月的课程学习,对在二维空间的图形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以后更复杂的设计方面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了解了更多的造型理念,进一步训练了设计技巧和审美的感觉。
篇5:平面构成学习心得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平面构成,主要是对艺术思维的训练,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创造中一般的艺术思维规律、形式表现规律和艺术的基本表现语言。如果教学得法,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的记忆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其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利用直观有趣图形,激发学习兴趣
平面构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设计基础课,它是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和构成形式构造成具有装饰美的画面。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直观的图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平面构成--基本要素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基本形,首先我充分利用了直观、有趣的图形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形--是指一组重复或彼此有关连的图形中的基本单位。点、线、面作为造型要素可以构成各种形态的基本形,方形和圆形这两种最原始的形,它们可以变化出矩形、梯形、椭圆形、月牙形等甚至更复杂的图形。
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能让学生顺利进入本课学习,我准备了一些硬纸片剪成的方形和圆形这两种基本图形,然后在投影仪上演示,当方形和圆形出现在投影屏幕上时,学生并未意识到其它图形的存在,但当我把方形、圆形或折叠、或相加的图形出现在投影屏幕上,经过两三个图形后,学生潜意识中已有的基本图形开始联想起来,有的说可以这么加,成什么形,有的说可以那么减,成什么形,还有的说可以先加后减,成什么形等等。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基本形都是他们知道的,只不过没想到这些形都是由方形和圆形演变出来的。他们觉得基本形的构成有点类似于孩童时代的拼图游戏,童心未灭的中学生只要觉得有趣的事便是他们想做的事。
在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基本形之后,就要进一步了解基本形的形态与空间变化的关系。形与空间的关系实际就是图与底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黑色为图,白色为底,但有时也会产生正负形。
直观的图形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那么有趣的图形则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把注意力引向和集中于教学内容。在基本形的形态与空间变化--正负形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有趣的图?quot;鲁宾之杯“。正负形,实际为图底反转形,当我将图底反转的典型之作”鲁宾之杯"投影在屏幕上,问看到了什么时,同学们有的说看到了杯子,有的说看到了两个人头,正当他们各执己见时,教师提示学生分别看图和底,当两个图象都看到时,学生们大有茅塞顿开之感,激情高涨的同时也了解了什么是正负形。初尝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也激发出来了……
在激发起兴趣的同时,为了提高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在讲解相切形和联合形时,我没有直接出示图形,而是让学生运用相切形与联合形的概念,来回忆刚才他们见到的和想到的基本形中,那些是相切构成的,那些是联合构成的。知识的掌握需要复习,而回忆则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因为是刚刚见过的,所以学生们轻而易举的就说出了哪些是相切形,哪些是联合形,并且,由于他们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还发现了有的形既不是相切形也不是联合形,而是它们的综合形。只要学生们说出来,我就在投影仪上展现出来,并且给予归类。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答案,而且在探索答案的时候情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样记忆的效力也就提高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创新意识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利用群体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学生的智慧相互启发,由此及彼,互相促进。在平面构成基本形的分解与组合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了群体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形的分解中,同形分解就是将圆、方、三角等基本形分解为若干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单元。而且,分解好的形在组合时又可以创造出丰富、优美的新图形。我把一个圆用十字平均分成四份展示在投影仪上,然后,分别移动一块,两块,三块,四块,每移动一块,学生们便在下面说着象气球,象降落伞,象橄揽,象开放的花,象窗格等等。如果还是我一个人在讲台前继续演示的话,学生仍然会象看魔术表演似的,只觉得有趣而不动脑筋。课堂上学生应占主导地位,教师应起好导向作用。于是,我就让学生上台来演示,当我提出你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时,一些大胆而又思维活跃的学生接二连三的走上讲台,在投影仪上拼出了各种各样、形象各异的图形,展示出了他们非凡的想象力与无穷的创造力。没上讲台的学生也在不断思考着、比划着,所示图形大都是他们平时所见的形象加以演变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一些虽然不象什么具体形,却也很美观的图形,这就是抽象图形,(如图1中的第二幅图片,就是由信用社的标记演变而来)被许多现代设计所应用。一些平时不喜欢画画的学生也在其他同学的启发下,思考着,想象着。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也被激发了,一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开始显露出来,平面设计所需要的就是这种敏捷而又变化多端的思维方式,这也正是培养创造力所需要的思维方式。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被激发后,他们就想动手操作了,这时候便可以进入本课的实践操作部分训练--矩形的自由分解与组合,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要求是在矩形纸上,任意分解两至三刀,分解的形要求有形状及大小的对比,或具有点、线、面的关系,然后将分解的全部单位重新组合构成图形。
同样我用示范性的创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我准备了一个分割好的矩形图例,然后在投影仪上分别演示组合的方法,移位--可分成平行移位和交错移位;翻转--可分成对称翻转和错位翻转。当每一次组合成形时,学生们感到非常惊奇,一张小小的纸片,分解后居然会变化出这么多的形象。好奇心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们渴望着自己也能创作出美丽的图形。于是,一个个跃跃欲试,按照作业要求开始进行操作练习起来。
浓厚的兴趣使这一次的作业比以往的绘画课认真得多了,没有学生觉得把一张纸剪几刀是困难的,组合时,又可反复尝试,直至拼出他认为是最美的图形为止。这些形象大都是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的、熟悉的或由此而演变出来的。当然,也有偶然产生的(如图1)。第一次作业的成功,给他们以后的学习增添了信心,增添了浓厚的创作兴趣。
篇6:平面构成学习心得
通过一个月的课程学习,对在二维空间的图形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以后更复杂的设计方面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了解了更多的造型理念,进一步训练了设计技巧和审美的感觉。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在一个多月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了渐变、重复、相似、空间、特异和肌理等几个效果的构成。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所以学好平面构成不仅仅要课堂上认真,课后也要做到勤思考多动手。学好平面构成这一基础课程,对以后的艺术设计有极大的用处。
在王老师为期四周的课程教授下,我对这次平面构成可做了一下总结:
“平面构成”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 它是探讨和研究平面设计中基本要素的构成, 形成规律以及应用等问题, 是二维空间的构成。 在现代社会中,“平面构成”已成为学习艺术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平面构成” 是将现有自然形态中的点、线、面等抽象符号元素用艺术的审美法则,把它进行归纳和演义,在二维的平面内, 按照一定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重组,在设计构成的`理念中达到新的理想形态。该课程主要强调点、线、面单纯的艺术训练, 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 强调形态元素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的同时,用图形设计的形式,给人们视觉美感, 用形象符号元素的叠加,减少, 造成严谨又无穷率动变化的构图, 扩大了传统图案的表现手段和领域, 极大丰富了现代图形艺术, 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总之平面构成是为艺术设计做最基础的铺垫的。
平面构成属于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主要是研究在二维空间内如何利用造型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创造一种视觉上和知觉上的美的关系,从中培养基本的造型能力和设计的审美能力。
可以看出平面设计是一门学问,有一定的标准和规律。了解和熟悉这些规律才能更好的驾驭平面设计,作出好的作品。平面构成首先培养二维空间的造型能力,它是平面表现的重要基本能力。通过对形态的组织和再创造从而熟悉和掌握设计的基本技法及其形式原理。知识与技术对于造型是重要的,但如果没有经过亲身的体验,通常也不会形成有机的学问,从而灵活运用于设计之上。另外,通过形态的几种不同语言,培养对形式的感受力和对美敏锐的感悟力;培养对于艺术家和设计家来说最重要的“创造力”。平面构成的终级目标即在于创造力的培养。
作为设计师最重要的是创造力,规律和标准必竟都是死的平面构成是根据形式美的基本原则,运用丰富的造型语言来完成形态的组织和创造。我觉得,他需要构图的完整和巧妙、黑白灰关系的相对平衡、结构的严谨和丰富、造型语言的多样化、情绪感情的表达。时间如白驹过隙,平面构成的课程学习已结束。募首这些忙碌而又充实的日子,从刚接触平面构成的茫然无措到利用点线面得心应手创作,我深切的感觉到自己收获了知识
过去我看这些平面构成的图片时,就觉得这些东西很幼稚,没有什么难度,没有什么意思,总是一略而过,从来没有用心留意、思考过这其中所隐含的哲理, 在近四周,然而当自己做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密集,空间与矛盾构成,肌理的构成等平面构成的作业,我才了解到平面构成侧重于创造意识,赋予哲理的高度概括和推理性的构思方式、有秩序的组织结构,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在二维空间内按照一定的形式法则,创造出具有深刻含义的视觉形象的美的关系。
这次平构的创作主题是:我的中小学。因此我们查了很多关于自己母校的信息,也加深了对自己学习过的地方的情感,从中提取的的元素,创作起来也越发得心应手充满感情。老师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他总是在没次创作结束以后对我们的话做关键的点评,带领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我们慢慢的走入这个美妙的学科。这段时间我初步学会了运用点线面不同的特性和种类,遵循构成中最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处理平面构成的矛盾,使其产生节奏,运动,等平衡效果,用黑白,明暗,对比展现节奏韵律,点线面动静组合,把自己积累观察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概括,夸张,变形,重新组合成抽象或具象的平面构成,给人一种深刻而又独特的影象,从而达到创作的意图。
再次平面构成能锻炼人的创造能力,大道至简,越是简单的东西加工处理越是有难度,若自己的设计理念要用这些基本的元素表达并且还要出众,就必须是有天马行空般的思考、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自己的积累到的一定的知识量,才能体现自己的设计理念。
当然,像平面构成你的画要突出好的效果最好买那种油性笔,又粗的也有细的买,如果是用水性笔一点一点的涂的话,那样效果就不太好,还显得表面有些粗糙。就是这些小东西,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小的麻烦呢~我还从中学会了细心,耐心,以及很多平构回途中的技巧!
篇7: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这一学期在紧张匆忙中结束了,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本学期我们职业中学的学生使用了新的英语教材,我通过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地钻研了新教材的编写特征,根据我校学生的的基本情况,探究教法,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英语学科的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教材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间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英语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前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教材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扩大积累――课外阅读;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实践能力。
篇8: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年,感触颇多。我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
本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外听课,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四、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例如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与方法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我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有一些困惑有待解决。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篇9: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中国教育改期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显得举足轻重,教师的任务也便“任重而道远”。如何充当好一名教师的角色呢?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我以为一一那就是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做他们思想上的导师,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上的朋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习能力的双重任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做学生思想上的导师,生活上的朋友。我以后进生转化工作为例谈一些我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的经验。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对后进生冷漠心灵的呼唤,离不开教师的情感做媒介。教师与后进生思想上的共鸣,要借助爱的力量,情感才能通达。感情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的共识。也就是说只有热爱学生,把他们当成朋友,他们才能向你敞开心扉,向你倾吐心里话,教育才会成功。我班上曾有一个后进生叫蒋超,性情孤僻,上课思想老是开小差,平时也很少和同学们说笑。偶尔的一天早上,我发现他到校特别早,一个人站在教室门口的走廊上发呆,我就走上前去,与他攀谈。原来他跟继父一起生活,家庭生活缺乏爱的温暖,加上自己成绩不好,部分同学歧视他因此他从心底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为此,我多次对他进行了家访,对他本人鼓励教育,争取到其继父的支持。从此,他思想轻松,听课认真,学习刻苦,各方面进步很快。期末考试语文竟考了七十三分!
二、晓之以理的疏导
对后进生“动之以情”的同时,还必须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步步深入“晓之以理”的教育疏导。为祛除后进生心头的阴影,仅够情感的力量是不的。还得借助理性的力量。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三分含情七分说理”。以感情为桥梁,以真理为指南,做到理制约情情服从理。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在处理一名后进生考试作弊问题时,采用举例分析说理层次深入的方法,使他感到作弊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接着,我分析了作弊和合理竞争对人心理品质所形成的正负作用。最后讲到诚实品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他听了这番道理后,羞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三、发掘自身“闪光点”
由于后进生自身的原因,我们往往会对他们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产生某些偏见。在思想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厌烦之情。只看到他们的缺点,而很少看到他们的优点。这是导致后进生自卑、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的根源之一。我在教育后进生时,努力寻找其闪光点,使他们真正从自卑甚至是麻木的心理重压下抬起头来,信心百倍地做人。我曾发现一名后进生画画得不错。我就多与他接触,动员他把美术才能发挥出来,负责教室里黑板报的美术布置。他答应了,并且完成的很不错。我动情地对他说:“相信你今后的语文数学成绩也会像画画得一样好,你能行!”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他。几天后,他对我说:“老师,我今后一定努力学习,你相信我吧!”经过努力,他的两科成绩均有较大的提高。后进生在班集体中,由于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的偏斜,加上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而经常有这样或那样的过错行为。在老师教育之后,他们虽有改正的决心和行为,但好景不长。甚至过不了两三天又会旧戏重演。为了防止后进生出现反复,教师必须要经常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做好他们的思想上的导师,致力于长期艰苦的耕耘。
篇10: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业成绩,提高综合素质。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是教师的重要职责。那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做好学生学习上的老师。我长期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本学年度我从事五年级的教学工作,正值实施素质教育的热潮。
学年初,我就组织了一次班级研讨会,专门讨论学习的目的。直到那时,还有很多同学都片面地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高分升好学!他们完全还沉浸在“应试教育”的泡沫里。我及时向他们指出:学习目的不能只看考试的分数,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习目的要看同学们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指的是能力的发展。也就是素质的发展。然后我用社会主义建设中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去感染他们,用古今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有故事区启发他们使他们具备具体的奋斗目标形象的学习榜样。并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使学校目的明确化。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其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教过的学生有个叫徐勇的同学,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特别是语文成绩,总是不理想。有一次,县里举办小学生跳绳比赛,他以镇男子组第二名的好成绩到县里进行了决赛,并取得了团体第十名的成绩。回来后,我问他取得成绩时有什么感受,他回答说,当时很激动,也很幸福,心里有一种快乐的感觉。我马上对他说:“如果你平时学习的时候,也像跳绳训练那样刻苦,用功,那么你还会找到那种快乐感的。”从此,他学习变得主动多了,上课积极发言,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期末考试时,他的语文成绩是79分,想都不敢想!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许多学生在优越的物质生活中变得缺乏意志和毅力。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去培养。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爬学校附近的一座黄龙山。山势比较高,路不宽,且较陡,爬起来有些吃力。刚开始时,同学们心血来潮,一股劲儿往上爬。可坚持不了多久,就都软了下来。有的坐在原地做长时间的休息,甚至还有的想打退堂鼓。看到这种情形,我以身作则,走在最前面,鼓励同学们一口气爬上山顶。一路上,我给他们讲张海迪、居里夫人等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同学们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爬上了山顶。登上山顶的一个望台时,我问同学们现在有什么感觉。他们都说眼界开阔多了,心胸变得宽广了。我说这就是古诗当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学习也是这样,它必须也要象爬山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这次春游,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当代教育是素质教育。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们一系列的能力。对一名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他们一些语文基本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本人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把汉语拼音字词句等知识作为重点来抓,把口语交际、阅读和作文作为难点来抓。作为重点,则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掌握。字母表、声母、韵母、形声字、形近字、近、反义词、常见基本句式、缩、扩句、修改病句等,这样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牢牢地掌握。对于难点不同程度的学生则不同要求。程度好的,要求高一些,说话要有中心有条理,阅读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文能表情达意,能围绕一个中心来写,记叙有顺序,有一定的表达方法;程度差的,只要求说话连贯,阅读基本能了解文章内容,作文时只要求语句通顺连贯,意思清楚完整既可,像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既掌握了基础,又突破了难点。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渗透到每一堂语文教学课中,真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质。
总之,要当好一名老师,必须是学生思想上的导师,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上的朋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篇11: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中国教育改期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显得举足轻重,教师的任务也便“任重而道远”。如何充当好一名教师的角色呢?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我以为一一那就是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做他们思想上的导师,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上的朋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习能力的双重任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做学生思想上的导师,生活上的朋友。我以后进生转化工作为例谈一些我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的经验。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对后进生冷漠心灵的呼唤,离不开教师的情感做媒介。教师与后进生思想上的共鸣,要借助爱的力量,情感才能通达。感情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的共识。也就是说只有热爱学生,把他们当成朋友,他们才能向你敞开心扉,向你倾吐心里话,教育才会成功。我班上曾有一个后进生叫蒋超,性情孤僻,上课思想老是开小差,平时也很少和同学们说笑。偶尔的一天早上,我发现他到校特别早,一个人站在教室门口的走廊上发呆,我就走上前去,与他攀谈。原来他跟继父一起生活,家庭生活缺乏爱的温暖,加上自己成绩不好,部分同学歧视他因此他从心底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为此,我多次对他进行了家访,对他本人鼓励教育,争取到其继父的支持。从此,他思想轻松,听课认真,学习刻苦,各方面进步很快。期末考试语文竟考了七十三分!
二、晓之以理的疏导
对后进生“动之以情”的同时,还必须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步步深入“晓之以理”的教育疏导。为祛除后进生心头的阴影,仅够情感的力量是不的。还得借助理性的力量。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三分含情七分说理”。以感情为桥梁,以真理为指南,做到理制约情情服从理。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在处理一名后进生考试作弊问题时,采用举例分析说理层次深入的方法,使他感到作弊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接着,我分析了作弊和合理竞争对人心理品质所形成的正负作用。最后讲到诚实品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他听了这番道理后,羞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三、发掘自身“闪光点”
由于后进生自身的原因,我们往往会对他们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产生某些偏见。在思想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厌烦之情。只看到他们的缺点,而很少看到他们的优点。这是导致后进生自卑、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的`根源之一。我在教育后进生时,努力寻找其闪光点,使他们真正从自卑甚至是麻木的心理重压下抬起头来,信心百倍地做人。我曾发现一名后进生画画得不错。我就多与他接触,动员他把美术才能发挥出来,负责教室里黑板报的美术布置。他答应了,并且完成的很不错。我动情地对他说:“相信你今后的语文数学成绩也会像画画得一样好,你能行!”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他。几天后,他对我说:“老师,我今后一定努力学习,你相信我吧!”经过努力,他的两科成绩均有较大的提高。后进生在班集体中,由于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的偏斜,加上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而经常有这样或那样的过错行为。在老师教育之后,他们虽有改正的决心和行为,但好景不长。甚至过不了两三天又会旧戏重演。为了防止后进生出现反复,教师必须要经常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做好他们的思想上的导师,致力于长期艰苦的耕耘。
总之,要当好一名老师,必须是学生思想上的导师,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上的朋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篇12: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一学期将近结束,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回顾自己学习的旅程,由最初的不理解、不得已,到逐步适应,再到主动探索,在反思中不断进步,既有收获,也会不断产生新的困惑。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要顺应观念转变,合作研究讨论。本学期,作为三年级班主任,我虚心和本教研组同事团结协助,共同研讨,积极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认真备课、上课、批改、相互听课、评议、反思,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每一项基础工作。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做到了认真切磋、沟通经验,从理清数学、语文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到听取外出学习的关慧娣教师的报告,到上研讨课,教学组的老师都能集中智慧、攻坚克难,直至大家各取所需,收获智慧的结晶。
其次从了解学生出发,科学管理班级,进行民主沟通。
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学生可以做并且能够做好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在课堂管理中我将权力、责任、义务充分放给每个小组长,课堂上组长负责考核小组成员,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展示活动,组长负责分配组内的帮扶工作……。我则更多地进行指导与沟通,调节小组内部关系,与个别学生谈话,为小组长的工作铺平道路。在课堂的群学、对学中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指导1号、2号如何科学地讲解,指导3号、4号如何配合1号、2号的帮助,如何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和经验,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学效果日益显著,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有意识地改进,强化了每节课的达标、巩固环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更要不断钻研教材,充分用好学案。经过“设计学案”与编制“导学案”的过程,越来越感受到备课有了更加实际的意义。备课充分了,课堂效果就凸显出来了,因此,我用心备好每一节课,积极地投入学习、积累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因为我掌握的资料越多,就越能及时、精辟地对学生所涉猎的资料进行整理引导,就越能通过学生的展示捕捉到学生的“软肋”,及时地点拔、精讲、追问,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虽然在别人的眼中,我是“老教师”,但我仍像新教师一样,认真写好每一个导学案,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及时预设每节课的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教学中在与同学们在自然而然的做到对学习内容融会贯通,灵活处理,就必须更深入地备课。原来我班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思维僵化,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习习惯也较差,但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来,这种局面有了很大改观。以后我还要要根据本班实际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积累经验,及时总结。“时刻做好教学工作”是我的原则,高效课堂实施以来,我以一个初学者的姿态,从未忽视自己的教学,导学案、教学反思、作业批改记录。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全面总结、反思了我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的经验与教训、得与失,受到领导的赞扬。
但在课堂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时间预设与生成有时不一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度不够,尤其在展示课中,展示内容与准备程度不一致,有时会耽误时间,使课堂任务不能正常完成。今后要注意探索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课堂执行力和掌握力,不断迈向更高的教学水平。二是检查指导不到位。课堂上布置任务时比较精心,而在执行过程中检查不够严格,指导还不到位。使有的任务完成时没有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小组评价有时做得不及时。
针对以上问题,下学期我将继续与教研组的老师共同研究,认真思考问题,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学生管理,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全体同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我要继续用骨干教师、名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个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在课程改革中迈上一大步,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篇13: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语文课、阅读课和兴趣活动课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阵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认真领悟读书要求,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做读书笔记等。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1)晨读——“优秀诗文诵读”、“书海拾贝”、“谈天说地三分钟”、“成语沙龙”、“一分钟演讲”。
(2)晚上——记自己喜欢的新闻;搜集、剪贴自己喜欢的信息资料,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
(3)周末——个人自读、亲子共读,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做阅读笔记。
2、掌握一般读书程序。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有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3、认真实施读书要求。
一为眼到、心到、手到;二为不懂就问,善于思考;三为要与“说话”、“作文”紧密结合;四为持之以恒。
4、掌握基本读书方法。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得教授课外阅读的读书方法。精读、略读都是阅读的基本方法,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只有精读与略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指导书写读书笔记。
(1)批注笔记法。学生在阅读时使用我设计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如:“△△、——”表示重点词句,“**、~~”表示优美词句等。
(2)提纲笔记法。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
(3)摘录笔记法。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
(4)心得笔记法,即写读后感。由于三年级学生作文刚起步,所以要求应降低,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与想法即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系统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一定会真正的爱上读书,并从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篇14: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工作了一年,感触颇多。作为一名教师非常荣幸也非常辛苦,尤其是作为刚刚走出象牙塔站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不仅要尽快融入角色,更担负着教育教学的重任。我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
本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外听课,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四、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下面一方面下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通过努力,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篇15: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这一学年,我在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中,担任着六年级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这一年下来,我的收获颇多,特作以总结。
教育是一个充满个性的、特色的、丰富的工作,它绝不是千人一面的模特与标本。
杜威说过:“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在每一节课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然而,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只有一个大纲,一套教材,一本权威的教参,一套万古不化的教法;只有一个主题,一个目标,一种思想,一个声音。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宝库,被拒以千里之外,我们的心灵被无情地扣上了锈迹斑斑的铁锁。多少年来都是一个声音喊到底,一届一届的“三好学生”、“四有公民”成了合格的接班人,他们的行为成了理想的高标,学习的榜样,在强势媒体之下,我们只知道效仿,却不知道反思。
多元的时代,却是单调划一的人才模式,人性的单一、乏味而失去激情,宛如标准车间里的流水线,生产出的都是经过精心克隆的多胞胎,既无个性,也无灵性。同一张试卷就是一条起跑线,千军万马挤着一齐冲刺,于是,我们的教育变成了纯粹的技术教育和工具教育,变成了机器教育和奴化教育。除了主流之外,支流与溪流都干涸了;除了物质空间之外,精神空间也被垃圾塞满了。失去个性的教育最终是失败的教育。
在素质教育涌动的浪潮中,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中,这就要求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光要用理论知识来作支撑,更要结合本校、本班级的特点,因地制宜。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本位,在合作、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显著。
在实践活动中,灵活地发现生活中的教育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亲身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日益健康广泛,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也持续高涨。我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学生的胆子大了,发言积极了,成绩提高了,能力增强了,性格更活泼开朗了,良好的学风、班风日渐形成,让我在教学工作中也感到轻松和愉快。
蔡元培说,教育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教育是春夜喜雨,是人生鸡汤,是人类的声音。我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足和差错,为此,我会一方面求教与其他教师和领导的指导;一方面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服务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篇16: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中国教育改期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显得举足轻重,教师的任务也便“任重而道远”。如何充当好一名教师的角色呢?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我以为一一那就是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做他们思想上的导师,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上的朋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习能力的双重任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做学生思想上的导师,生活上的朋友。我以后进生转化工作为例谈一些我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的经验。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对后进生冷漠心灵的呼唤,离不开教师的情感做媒介。教师与后进生思想上的共鸣,要借助爱的力量,情感才能通达。感情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的共识。也就是说只有热爱学生,把他们当成朋友,他们才能向你敞开心扉,向你倾吐心里话,教育才会成功。我班上曾有一个后进生叫蒋超,性情孤僻,上课思想老是开小差,平时也很少和同学们说笑。偶尔的一天早上,我发现他到校特别早,一个人站在教室门口的走廊上发呆,我就走上前去,与他攀谈。原来他跟继父一起生活,家庭生活缺乏爱的温暖,加上自己成绩不好,部分同学歧视他因此他从心底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为此,我多次对他进行了家访,对他本人鼓励教育,争取到其继父的支持。从此,他思想轻松,听课认真,学习刻苦,各方面进步很快。期末考试语文竟考了七十三分!
二、晓之以理的疏导
对后进生“动之以情”的同时,还必须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步步深入“晓之以理”的教育疏导。为祛除后进生心头的阴影,仅够情感的力量是不的。还得借助理性的力量。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三分含情七分说理”。以感情为桥梁,以真理为指南,做到理制约情情服从理。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在处理一名后进生考试作弊问题时,采用举例分析说理层次深入的方法,使他感到作弊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接着,我分析了作弊和合理竞争对人心理品质所形成的正负作用。最后讲到诚实品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他听了这番道理后,羞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三、发掘自身“闪光点”
由于后进生自身的原因,我们往往会对他们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产生某些偏见。在思想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厌烦之情。只看到他们的缺点,而很少看到他们的优点。这是导致后进生自卑、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的根源之一。我在教育后进生时,努力寻找其闪光点,使他们真正从自卑甚至是麻木的心理重压下抬起头来,信心百倍地做人。我曾发现一名后进生画画得不错。我就多与他接触,动员他把美术才能发挥出来,负责教室里黑板报的美术布置。他答应了,并且完成的很不错。我动情地对他说:“相信你今后的语文数学成绩也会像画画得一样好,你能行!”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他。几天后,他对我说:“老师,我今后一定努力学习,你相信我吧!”经过努力,他的两科成绩均有较大的提高。后进生在班集体中,由于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的偏斜,加上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而经常有这样或那样的过错行为。在老师教育之后,他们虽有改正的决心和行为,但好景不长。甚至过不了两三天又会旧戏重演。为了防止后进生出现反复,教师必须要经常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做好他们的思想上的导师,致力于长期艰苦的耕耘。
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业成绩,提高综合素质。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是教师的重要职责。那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做好学生学习上的老师。我长期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本学年度我从事五年级的教学工作,正值实施素质教育的热潮。
学年初,我就组织了一次班级研讨会,专门讨论学习的目的。直到那时,还有很多同学都片面地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高分升好学!他们完全还沉浸在“应试教育”的泡沫里。我及时向他们指出:学习目的不能只看考试的分数,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习目的要看同学们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指的是能力的发展。也就是素质的发展。然后我用社会主义建设中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去感染他们,用古今中外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有故事区启发他们使他们具备具体的奋斗目标形象的学习榜样。并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使学校目的明确化。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其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教过的学生有个叫徐勇的同学,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特别是语文成绩,总是不理想。有一次,县里举办小学生跳绳比赛,他以镇男子组第二名的好成绩到县里进行了决赛,并取得了团体第十名的成绩。回来后,我问他取得成绩时有什么感受,他回答说,当时很激动,也很幸福,心里有一种快乐的感觉。我马上对他说:“如果你平时学习的时候,也像跳绳训练那样刻苦,用功,那么你还会找到那种快乐感的。”从此,他学习变得主动多了,上课积极发言,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期末考试时,他的语文成绩是79分,想都不敢想!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许多学生在优越的物质生活中变得缺乏意志和毅力。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去培养。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爬学校附近的一座黄龙山。山势比较高,路不宽,且较陡,爬起来有些吃力。刚开始时,同学们心血来潮,一股劲儿往上爬。可坚持不了多久,就都软了下来。有的坐在原地做长时间的休息,甚至还有的想打退堂鼓。看到这种情形,我以身作则,走在最前面,鼓励同学们一口气爬上山顶。一路上,我给他们讲张海迪、居里夫人等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同学们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爬上了山顶。登上山顶的一个望台时,我问同学们现在有什么感觉。他们都说眼界开阔多了,心胸变得宽广了。我说这就是古诗当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学习也是这样,它必须也要象爬山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这次春游,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当代教育是素质教育。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们一系列的能力。对一名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他们一些语文基本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本人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把汉语拼音字词句等知识作为重点来抓,把口语交际、阅读和作文作为难点来抓。作为重点,则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掌握。字母表、声母、韵母、形声字、形近字、近、反义词、常见基本句式、缩、扩句、修改病句等,这样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牢牢地掌握。对于难点不同程度的学生则不同要求。程度好的,要求高一些,说话要有中心有条理,阅读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文能表情达意,能围绕一个中心来写,记叙有顺序,有一定的表达方法;程度差的,只要求说话连贯,阅读基本能了解文章内容,作文时只要求语句通顺连贯,意思清楚完整既可,像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既掌握了基础,又突破了难点。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渗透到每一堂语文教学课中,真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质。
总之,要当好一名老师,必须是学生思想上的导师,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上的朋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 平面设计教学
★ 平面设计教学反思
★ 对教学方面的论文
★ 平面设计的论文
【平面构成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整理16篇)】相关文章:
平面设计中的趣味性探析论文2022-05-07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2023-03-05
平面设计师个人工作总结及计划2022-05-06
平面构成教学计划2023-12-17
平面设计师年终工作总结格式参考2022-10-15
平面工作总结范文模板2022-11-09
平面设计师实习工作总结2022-07-31
浅谈色彩造型的语意和实践艺术论文2022-10-26
室内设计实习总结2023-05-08
平面设计实习报告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