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言警句摘抄(推荐20篇)由网友“我想出去丸”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书法名言警句摘抄,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书法名言警句摘抄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1、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2、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13、书肇于自然。——蔡邕
1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1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1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1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0、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2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2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2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8、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2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30、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31、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32、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33、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3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35、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3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3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39、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4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1、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42、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4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4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45、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4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7、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48、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4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50、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51、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
52、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5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5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55、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5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57、拳要打,字要练。
5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59、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60、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6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62、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议》
63、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六体书论》
64、字怕练,马怕骑。
65、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附:如何学习书法
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字上去填写。
摹帖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字,用透明而不透墨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轮廓,用极细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来龙去脉,揣摩它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基础上,对帖字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要求去写,有一定规范和约束。摹帖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笔意,而易失古人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篇2:书法名言警句
书法名言警句
1、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2、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3、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4、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5、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6、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9、人看从小,马看踢蹄。
10、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11、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12、打人不打脸,吃饭不夺碗。
1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4、诚信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15、诚实人说的话,像他的抵押品那样可靠。――塞万提斯
16、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17、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18、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19、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0、一手捉不住两条鱼,一眼看不清两行书。
21、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22、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23、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24、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27、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
28、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29、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30、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31、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32、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3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34、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35、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36、大欺小,不公道;大帮小,呱呱叫。
37、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8、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39、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 ――雨 果
40、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达芬奇
41、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安格尔
42、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4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4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5、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46、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47、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48、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49、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50、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51、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52、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53、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54、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55、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56、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57、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58、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 果
59、一手难遮两耳风,一脚难登两船。
60、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61、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62、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63、如果习惯于说空话,最可敬的人也会失掉尊严。――格言
64、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65、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66、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67、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68、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69、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70、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71、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72、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
73、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
74、书肇于自然。――蔡邕
7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76、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77、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78、小的不哄,老的不欺。
79、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买不错。
80、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81、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82、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83、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84、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85、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86、字无百日功。
87、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 ――拉法特
88、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89、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9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91、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92、一样事,百样做。
9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94、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95、小心不怕多,有礼不在迟。
96、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97、不怕衣服有补钉,只怕心灵有污点。
98、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莎士比亚
99、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100、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01、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102、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103、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0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05、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106、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107、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108、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109、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11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111、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112、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13、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拿破仑
11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15、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1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17、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118、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德国哲学家
119、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120、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12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122、打怕的人是假的,敬怕的人是真的。
123、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
124、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125、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12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12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128、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草。()
129、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130、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131、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
篇3:名言警句书法
1) 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2)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朝·梁书画家袁昂《古今书评》
3) 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4)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5) 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6) 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7)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
8) 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六体书论》
9)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10)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11)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12)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13) 拳要打,字要练。
14)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15) 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16) 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17) 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18) 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19) 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20) 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篇4:名言警句书法
1) 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2) 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3) 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4) 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5) 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6) 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7) 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8) 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9) 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10) 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11) 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12) 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13) 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14) 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15) 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16) 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17) 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18) 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19) 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20) 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篇5:书法名言警句
1) 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清.杨守敬《学书迩言》
2) 欲其博也先生,与其肆也宁谨,由谨而专,自专而博,规矩通审,志气和平,寝食不安,心手无厌,虽未必妙入正宗,端越乎名家之列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3) 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历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露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清.冯武《书法正传》
4) 学书忌浮论而无实功。“爱而不学知不真,学而不笃得不深。”清.梁献《学书论》
5) 差之一毫,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唐.孙过庭《书谱》
6) 惟书法无古无今,不名一格,而能卓然成家,盖天资高妙,直在古人上也。作书作画,老而不衰,自成大家也。清.钱泳《书学》
7) 是知书之欲变化也,至诚其志,不息其功,将形著明,动一以贯万,变而化焉,圣且神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8) 自古贤哲,勤乎学而立其名,不学即没代而无闻矣。唐.虞世南《笔髓论》
9) 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
10) 大要笔圆字方,傍密间豁,血浓骨老,筋藏内洁,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日临名书,无吝纸笔,工夫精熟,久自得之。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1) 资分高下,学别浅深。资学兼长,神融笔畅。资过乎学,每失颠狂;学过乎资,犹存规矩。资不可少,学乃居先。明.项穆《书法雅言》
12) 古之人不虚老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北宋.欧阳修《试笔》
13) 但能精求,自可意得;思之不已,神将告之;理与道通,必然灵应;有志小学,可不勉欤!古之名手,但能其事,不能言其意。唐.张怀灌《书议》
14) 学不可不熟,熟不可不化,化而后有自家之面目。清.方薰《山静居论画》
15) 运笔柔则无芒角,执手宽则多缓弱,点掣短则法臃肿,点掣长则法离澌,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行慢,拘则乏势,放或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饨,书病如此其众,惟积学渐成者,当求摆脱入究竟三味,此宜有墨池笔冢,终身于是。然书法须得天然,至功力亦不可弃。宋.董炯《广川书跋》
16) 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西晋.卫恒《四体书势》
17) 草书真有异,真则字终意终,草则行尽势未尽。唐.张谚远《法书要录》
18) 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齐为体,方正为用。正能含奇,奇不失正。明.项穆《书法雅言》
19)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20)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
篇6:书法名言警句
1) 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2)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3) 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4) 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5)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6)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7)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8)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9)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10) 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11) 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12)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朝梁皇帝萧衍
13)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14) 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15)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海岳名言》
16)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17)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18)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9) 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20) 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篇7:书法名言警句
有关书法名言警句
有关书法名言警句
1、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2、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3、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4、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5、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6、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9、人看从小,马看踢蹄。
10、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11、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12、打人不打脸,吃饭不夺碗。
1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4、诚信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15、诚实人说的话,像他的抵押品那样可靠。——塞万提斯
16、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17、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18、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19、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0、一手捉不住两条鱼,一眼看不清两行书。
21、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22、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23、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24、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27、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
28、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29、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30、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31、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32、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3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34、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35、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36、大欺小,不公道;大帮小,呱呱叫。
37、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8、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39、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 ——雨 果
40、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达芬奇
41、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安格尔
42、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
4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4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5、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46、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47、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48、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49、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50、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51、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52、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53、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54、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55、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56、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57、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58、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 果
59、一手难遮两耳风,一脚难登两船。
60、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61、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62、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63、如果习惯于说空话,最可敬的人也会失掉尊严。——格言
64、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65、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66、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67、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68、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69、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70、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71、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72、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
73、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
74、书肇于自然。——蔡邕
7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76、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77、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78、小的不哄,老的不欺。
79、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买不错。
80、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81、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82、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83、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84、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85、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86、字无百日功。
87、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 ——拉法特
88、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89、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9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91、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92、一样事,百样做。
9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94、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95、小心不怕多,有礼不在迟。
96、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97、不怕衣服有补钉,只怕心灵有污点。
98、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莎士比亚
99、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100、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101、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102、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103、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0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05、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106、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107、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108、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109、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11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111、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112、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13、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拿破仑
11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15、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1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17、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118、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德国哲学家
119、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120、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12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122、打怕的人是假的,敬怕的人是真的。
123、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
124、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篇8:有关书法名言警句
1) 宋世称能书者,四家独盛。然四家之中,苏酝籍,黄流丽,米峻拔,皆令人敛衽。而蔡公又独以浑厚居其上。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
2) 书法自晋至于宋凡二变矣,晋尚风韵,唐稍收敛而就规矩,宋则破格书之而毫纵不拘焉。明.周瑛《翠渠摘稿》
3) 赵吴兴大近唐人,苏长公天骨俊逸,是晋,宋间规格也。学书者能辨此,方向执笔临摹。否则,纸成堆,笔成家,终落狐禅耳。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4) 故观《中兴颂》,则宏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观《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夫承蒙之谨;观《仙坛记》,则秀颖超举,象其志气之妙;观《元次山铭》,则淳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馀皆可以类考。宋.朱文长《续书断》
5) 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分合,尽得于目,尽存于心,尽应于手,如蜂采花,酝酿之久,变化纵横,自由成效。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6) 十二.理法兼长力求上乘
7) 夫理与法兼长,则六法兼备,谓之神品,理与笔各尽所长,亦谓之妙品。若夫理不成理,笔不成笔,亦斯下矣。明.唐志挈《绘事微言》
8) 学书之法,考之往言,参之今论,无事再啄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9) 故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传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元.夏文彦
10) 翰墨中面目各别,而其品有二:元气磅礴,超凡入化,神生画外为上乘。清气浮动,脉正律严,神生画内者次之。皆可卓然成家,名世传世。清.王翌《东庄论画》
11) 全局布局于胸中,异态生于指下,气势雄远,方号大家;神韵悠闲,斯称逸品。清.笪重光《画筌》
12) 夫求格之高,其道有四:一曰清心,以消俗虑;二曰善读书,以明理境;三曰却早誉,以几远到;四曰亲风雅,以正体裁。清.沈宗搴《介学舟画篇》
13) 人之于书,形质法度,端厚平和,参互错综,玲珑飞逸,诚能如是,可以语神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14)平和简净,遒丽天成,曰神品;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逐迹穷源,思力交至,曰能品;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上为五品,妙品以降。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15) 夫质分高下,未必群妙莜当;功有深浅,拒能美善咸尽。明.项穆《书法雅言》
16) 就乎一艺,区以类别,杰立特出,可谓之神;运用精美,可谓之妙;离俗不谬,可谓之能。宋.朱文长《续书断》
17) 笔之执使在横画,字之立体在竖画,气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洽在纽转,脉络之不断在丝牵,骨肉之调停在饱满,趣之呈露在钩点,光之通明在分布,行间之茂密在流贯,形势之错落在奇正。清.笪重光《书筏》
18) 书有三要:第一要清整,清则点画不混杂,整则形体不偏邪;第二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怒,润则折挫不枯涩;第三要闲雅,闲则运用不矜持,雅则起伏不恣肆。明.项穆《书法雅言》
19) 雄浑第一,冲谵第二,纤侬第三,沉着第四,高古第五,典雅第六,洗练第七,劲健第八,欹丽第九,自然第十,豪放第十一,含蓄十二,精神十三,慎密第十四,疏野十五,清奇十六,委曲十七,实境十八,悲慨二十,超诣二十一,飘逸二十二,旷达二十三,流动二十四。唐.司空图《诗品》
20) 视形象体,变貌犹同,逐势瞻颜,高低有趣。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铁点银钩,方圆周整。起笔下笔,忖度寻思,引说踪由,永传古今。东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意》
篇9:有关书法名言警句
1) 古人作大字常藏锋用力,故其字画从颠到末,少有枯燥处。今往往多以燥理为奇,殊不知此本非善书者所贵,惟斜拂及挚笔令轻处,然后有此,所谓侧笔取妍,正蹈书法之所忌也。南宋.陈僬《负喧野录》
2) 董文敏谓:书家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为藏锋。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所谓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清.梁章距《学字》
3) 惟管定而锋转,则逆入平出,而画之八面无非毫力所达,乃后积画成字,聚字成篇。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4) 笔在指间常欲其灵活,故能换笔。如遇转折处,不能换笔,势必生扭硬掣而过。其画必成侧锋,必成扁形。试观怀素草书,如惊蛇入草,屈伸自如,如铁丝一团,绝无偏侧。又观鲁公争座位贴,满纸皆成圆形,无一侧锋。古人云,鲁公皆用圈笔,实皆用换笔也。清.王墨仙《书法指南》
5) 古人一点一画,皆使锋转笔以成之,非至起至掣曳之处乃用使转;古人一牵一连,皆旋转,正心着纸,无一黍米倒塌处。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6) 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迹,如羚羊挂角。学者工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快。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7) 数画之转接欲折,一画之自转贵圆;同一转也,若误用之,必有病,分别行之,则合法耳。清.笪重光《书筏》
8) 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9) 要使笔锋行字画中,如入骨既立,虽丰瘠不同,各自成体。宋.李弥孙《筠溪集》
10) 书之大要,可一言而尽之。曰:笔方势圆。方者,折法也,点画波撇起止处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圆出臂腕,字之筋也。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11) 圆以规以象天,方以矩以向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圆乃神圆,不可滞也;方乃通方,不可执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12) 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贴为百代书法楷模,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13) 以转束言之,则内方而外圆;以笔质言之,则骨方而肉圆。此是一定之理。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4) 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15) 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契出之。圆笔用佼,方笔用翻,圆笔不佼则痿,方笔不翻则滞。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辑》
16) 用笔尖如落锋势,无一毫如尖锋势,意况生举,爽爽若神,为一字,须数体俱入。晋.王羲之《论书》
17) 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18) 起有分合缓急,收有虚实顺逆,对有反正平串,接有远近曲直。清.刘熙载《艺概》
19) 好刀按之则曲,舍之则劲直如初,世俗为之回性。笔锋亦欲如此,若一引之后,已曲不复挺,又安能如人意耶?故长而不劲,不如勿长;劲而不圆,不如不劲。盖纸笔墨皆书法之助也。宋.姜夔《续书谱》
20) 用笔要沉着,沉着则笔不浮;又要虚灵,虚灵则笔不板。解此用笔,自有逐渐改观之效。
篇10:有关书法名言警句
1) 知有名迹,遍访借观,嘘吸其神韵,长我之识见。而游名山,更觉天然图画,足以开拓心胸,自丘壑内融,众美集腕,便成名笔矣。清.王翌《东庄论画》
2) 观夏云随风变化,顿有所悟,遂至妙绝,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宋.朱文长《续书断》
3) 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宋.黄庭坚《论书》
4)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唐.韩愈《送高闲士上人序》
5) 君授法于陆柬之,尝见公出,担夫争路,而入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后观倡公孙舞西河剑器而得其神,由是笔迹大进。宋.朱文长《续书断》
6) 前人作字,谓之字画。画,分也,界也。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7) 笔墨间宁有犀气,毋有滞气;宁有霸气,毋有市气。滞则不生,市则多俗,俗尤不可漫染。去俗无他法,多读书,则书卷之气上升,市俗之气下降矣。清.王慨
8) 盖积虑于中,触物以感之,则通达无方矣,天下之事不心通而强以为之,未有能至焉者也。宋.朱文长《续书断》
9) 笔墨之事,天资笃,学历深,而胸襟尤要阔大。
10) 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人品既殊,识见亦异。有耳鉴,有心鉴。若遇卷初展,邪正得失,何乎何带,明如亲睹,不俟终阅,此谓识书入神,心鉴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11) 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搪.张怀灌《书议》
12) 十四.莫懈耕耘精益求精
13) 学书者,不可视之为易,不可视之为难;易则忽而怠心生,难则畏而止心起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14)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唐。李世民《笔**》
15) 故志学之士,必须到愁惨处,方能心悟腕成,言忘意得,功效兼优,性情归一,而后成书。清.宋曹《书法约言》
16) 士人于字法,若少加临池之勤,则点画便有位置,无面墙信手之愧。北宋.赵构《翰墨志》
17) 临书安贴之方,至秒无穷。或有回鸾返鹊之饰,变体则于行中;或有生成临谷之戈,放龙笺于纸上,彻笔则峰烟云起,如万剑之相成;落纸则睥盾施张,蹙踏江波之锦,若不端严手指,无以表记心灵,吾务斯道,废寝忘食,悬历岁月,乃今稍称矣。东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
18) 知克己之私,加日新之学,勉之不已,渐入于安。万川会海,成功则一。明.项穆《书法雅言》
19) 学书贵真有得,非徒宗派之高,遂足抹蔑一切也。清.梁献《学书论》
20) 临池日久,腕力生风,自能神韵入妙。《画学心法问答》
篇11:有关书法名言警句
1) 虫篆既繁,草藁近伪,适之中庸,莫尚于隶。规矩有则,用之简易。随便适宜,亦有施张,操笔假墨,抵押毫芒。彪焕缧硌,形体抑扬,芬葩连属,分间罗行。烂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西晋.成公绥《隶书体》
2) 卫恒祖述飞白,而造散隶之书,开张隶体,微露其白,拘述于飞白,潇洒于隶书,处其季孟之间也。
3) 自秦行篆籀,汉用分隶,字有义理,法贵谨严,魏,晋而下,始减损笔画以就字势,惟公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宋.朱文长《续书断》
4) 真,行,草书之法,其源出于虫篆,点画波发则出于八分,转换向背则出于飞白,简便痛快则出于章草。宋.姜夔《续书谱》
5) 十一.精研流派广采众长
6) 吾之术以能执笔,多见碑为先务,然后辨其流派,择其精奇,惟吾意之所欲,以时临之。碑临旬月,遍临百碑,自能酿成一体,不期其然而自然者。加之熟巧,申之学问,已可成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7) 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随为北派也。
8) 南派为钟繇,卫灌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索靖及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获等以至欧阳询,储遂良。
9) 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而篆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紧拙陋,长于碑榜,而蔡邕,韦延,邯郸淳,卫觊,张芝,杜度,篆隶,八分,草书遗法至隋末唐初犹有存者。清.阮元《南北书派论》
10) 书有古学,有今学。古学者,晋贴,唐碑也,所得以贴为多。今学者,北碑,汉篆也,所得以碑为主。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11) 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南书温雅,北书雄健。清.刘熙载《艺概》
12) 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迟,故形刻板。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13) 唐贤求之筋力轨度,其过也,严而谨矣;宋贤求之意气精神,其过也,纵而肆矣;元贤求性情体态,其过也,温而柔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14)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尚态。清.梁献《学书论》
15) 真书入碑板之最先者,在南则有晋宋之小大二爨,在北则有寇谦之华岳,嵩高二通,然皆杂有分书体格。清.杨守敬《学书迩言》
16) 欧书横笔略轻,颜书横笔全轻,柳书横笔重与直同。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险;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清.梁献《评书贴》
17) 苏之点画雄劲,米之气势超动,是其长也。苏之浓耸棱侧,米之猛放骄淫,是其短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18) 米书不可学者过于纵,蔡书不可学者过于拘。清.钱永《书学》
19) 晋书神韵潇洒,而流弊则轻散;唐贤娇之以法,整齐严谨,而流弊则拘苦;宋人思脱唐习,造意运笔,纵横有馀,而韵不及晋,法不逮唐。元,明厌宋之放逸,尚慕晋轨,然世代既降,风骨少弱。清.梁献《评书贴》
20) 遂良独论所出,其书多法,或效钟公之体,而古雅绝俗;或师逸少之法,而瘦硬有余;至章草之间,婉美华丽,皆妙品尤者也。宋.朱文长《续书断》
篇12:有关书法名言警句
1) 所谓法则,恹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五代.李煜《书述》
2) 执笔欲紧,运笔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之,执笔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知执。孙过庭有执.使.转.用之法:执谓长短深浅;使谓纵横牵挚;转谓钩环盘纡;用谓点画向背;岂偶然哉!宋.姜夔《续书普》
3) 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辩按尤当于起笔处,辩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需飞提,用笔轻处正需实按,始免堕飘二病。清.刘颐载《艺概》
4) 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唐.虞世南《笔髓论》
5) 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便,拙则浑古,合而参之,落笔自无轻佻浑浊之病矣。清.秦祖永《绘事津梁》
6) 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7) 右军用笔内恹,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明.丰坊《书诀》
8) 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权全。次实指,制实则筋力平均。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宜。唐.李世民《笔法诀》
9) 思翁言:坡公所书《赤壁赋》全用正锋,欲透纸背,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殊非石刻所能传。此皆用墨到极微妙地位,亦书家莫传之秘也。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0) 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清.冯武《书法正传》
11) 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12) 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论书》
13) 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唐.韦续《墨薮》
14) 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5) 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16) 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佚名《永字八法》
17) 将能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笔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8) 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悻致。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19) 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宋.姜夔《续书谱》
20) 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篇13:有关书法名言警句
1) 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2) 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明.李日华
3) 四.笔墨技法熟而后巧
4) 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唐.欧阳旬《用笔论》
5) 书之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讲资学。沈括《梦溪笔谈》
6) 今书之美字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元.解缙《春雨杂述》
7) 用笔之法:拓大指,偃中指,敛第一指,拒名指,,令掌心虚如握卵,此大要也。唐.卢携《临池诀》
8) 执笔之法,实指虚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清.冯武《书法正传》
9) 古之所谓实指虚掌者,谓五指皆贴管为实,其小指贴名指,空中用力,令到指端,非紧握之说也。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10) 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1) 卢公忽相谓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耳,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唐.林蕴《拨镫序》
12)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3) 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14) 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清.刘熙载《艺概》
15) 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论书势:“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明.丰坊《书诀》
16) 张长史折叉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风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黄庭坚《论书》
17) 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一外法在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元.郑铄《衍极并注》
18) 大字运上腕,小子运下腕,不使肉衬于纸,则运笔如飞。明.丰坊《书诀》
19) 执笔低则沉着,执笔高则飘逸。清.梁献《执笔论》
20)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两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下笔点画波奈屈曲,皆需一身之力送之。东晋.卫铄《笔阵图》
篇14:教育警句书法名言
1)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叶圣陶
2)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卢梭
3) 师者,人之模范。——杨雄
4)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6)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8) 益者三友,友直,要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9)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10)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11)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12)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13)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
14) 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赫尔巴特
15)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16)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17)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
18)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毛泽东
19)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乌申斯基
20)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篇15:教育警句书法名言
1)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2) 孔子曰:因材施教。 ——孔子
3)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
4)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5)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6) 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7) 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徐惟诚
8) 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
9) 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 ——卢梭
10)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11)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12) 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
13) 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
14)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
15)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程鸿勋
16)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17)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18)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江泽民
19) 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乌申斯基
20)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
篇16:书法励志名言警句
1)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2) 江山多娇
3) 高三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阶段,它意味着奋斗、拼搏、坚持与恒心。
4)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5)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6) 宁静致远
7) 天道酬勤
8) 上善若水
9) 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10) 秋月春风
11) 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12) 字无百日功
13) 拳要打,字要练
14)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15)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16)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7) 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18) 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重要的是分析失败原因并吸取教训。
19) 道法自然
20)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篇17:书法励志名言警句
1) 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2) 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3) 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4) 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5) 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6) 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7)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8)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9) 字怕练,马怕骑
10) 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11)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12) 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13) 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14) 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15)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
16) 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17)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18)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19) 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20) 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篇18:关于书法的名言警句
1) 把笔深浅,在于去纸远近,远者浮泛虚薄,近则瘟锋体重。唐.卢携《临池诀》
2) 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依笔,则有力。黄庭坚《论书》
3) 所谓法则,恹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五代.李煜《书述》
4) 执笔欲紧,运笔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之,执笔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知执。孙过庭有执.使.转.用之法:执谓长短深浅;使谓纵横牵挚;转谓钩环盘纡;用谓点画向背;岂偶然哉!宋.姜夔《续书普》
5) 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辩按尤当于起笔处,辩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需飞提,用笔轻处正需实按,始免堕飘二病。清.刘颐载《艺概》
6) 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唐.虞世南《笔髓论》
7) 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便,拙则浑古,合而参之,落笔自无轻佻浑浊之病矣。清.秦祖永《绘事津梁》
8) 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9) 右军用笔内恹,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明.丰坊《书诀》
10) 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权全。次实指,制实则筋力平均。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宜。唐.李世民《笔法诀》
11) 思翁言:坡公所书《赤壁赋》全用正锋,欲透纸背,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殊非石刻所能传。此皆用墨到极微妙地位,亦书家莫传之秘也。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2) 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清.冯武《书法正传》
13) 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14) 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论书》
15) 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唐.韦续《墨薮》
16) 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7) 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18) 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佚名《永字八法》
19) 将能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笔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20) 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悻致。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篇19:关于书法的名言警句
1) 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翰林粹语》
2) 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3) 机者,传奇之精神;趣奇,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升气。李渔《闲情偶记》
4) 所谓神品,于吾神所著故也。明.懂其昌《画禅随笔》
5) 学术通于学仙,钟神最上,钟气此之,钟形又此之。
6) 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身之别。入他身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清.刘熙栽《艺概》
7)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8)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
9) 然智者无涯,法不固定,且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工用者居下。唐.张怀灌《书艺》
10) 书之大局,以气为主;字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姚配中
11) 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发于无意为上,法于意次之,发于笔又次之,发于墨下矣。清.张庚
12) 提要之要,以己之神,取人之神也。清.丁皋《写真密诀》
13) 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清.刘熙栽《艺概》
14) 作字要手熟则气神完实而有余韵,于静中自是一乐事。宋苏轼《东坡题跋》
15) 不求形似,正是潜移造化而于天游;近人只求形似,欲似所以愈离。清.恽寿平《欧香馆画跋》
16) 书要力实而气空,然求空心于其实,未有不透纸而能离纸者也。
17) 书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条理与字中,大者磅礴乎字外。清.刘熙栽《艺概》
18) 笔墨一道,用意为上。清.王原矜
19)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渊深之理,伏于查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灌《书艺》
20) 阳气明而华壁立,阴气大而风神生。晋.王羲之《述天台紫真传授笔法》
篇20:关于书法的名言警句
1) 凡书贵有天趣......。明.孙《书画题跋》
2)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战国《孟子.公孙丑上》
3) 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鲱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疏笋气,皆士气之弃也。清.刘熙载《艺概》
4) 笔墨可知也,天机不可知也;规矩可得也,气韵不可得也。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
5) 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6) 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明.李日华
7) 四.笔墨技法熟而后巧
8) 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唐.欧阳旬《用笔论》
9) 书之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讲资学。沈括《梦溪笔谈》
10) 今书之美字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元.解缙《春雨杂述》
11) 用笔之法:拓大指,偃中指,敛第一指,拒名指,,令掌心虚如握卵,此大要也。唐.卢携《临池诀》
12) 执笔之法,实指虚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清.冯武《书法正传》
13) 古之所谓实指虚掌者,谓五指皆贴管为实,其小指贴名指,空中用力,令到指端,非紧握之说也。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14) 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5) 卢公忽相谓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耳,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唐.林蕴《拨镫序》
16)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7) 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18) 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清.刘熙载《艺概》
19) 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论书势:“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明.丰坊《书诀》
20) 张长史折叉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风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黄庭坚《论书》
★ 秋天的优秀短文
★ 读书名言警句摘抄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推荐20篇)】相关文章:
四月读书月活动方案2022-07-15
四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的教学总结2023-02-16
读书的名言警句摘抄2023-03-03
佛经的名言警句摘抄2023-06-19
路的名言警句摘抄2024-05-07
名言警句摘抄2022-10-13
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作文500字: 我的学习方法2023-06-01
简短名言警句摘抄2023-06-22
尝试的名言警句摘抄2024-04-09
50个名言警句摘抄202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