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名言

时间:2022-05-04 03:20:56 名言格言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鞅的名言((推荐10篇))由网友“泥子豆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商鞅的名言,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商鞅的名言

篇1:商鞅名言

商鞅名言

1、背法而冶,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辑也。 ——商鞅 《商君书》

2、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商鞅《商君书》

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商君书》

4、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商鞅 《商君书·更法》

5、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商鞅 《商君书》

6、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鞅 《商君书》

7、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商鞅

8、圣人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商鞅 《商君书》

9、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商鞅 《商君书》

10、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商鞅 《商君书》

1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鞅 《商君书》”

篇2:商鞅的名言

商鞅的名言

1、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商鞅

2、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商鞅 《商君书》

3、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商鞅 《商君书》

4、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我听说从偏僻小巷走出来的人爱少见多怪,学识浅陋的人多喜欢诡辩,愚昧的人所讥笑的事,正是聪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狂妄的人高兴的事,正是有才能的人所担忧的。那些拘泥于世俗偏见的议论言词,我不再因它们而疑惑了。) --商鞅 《商君书・更法》

5、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商鞅 《商君书》

6、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商鞅 《商君书》

7、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商君书》

8、背法而冶,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辑也。 --商鞅 《商君书》

9、“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鞅 《商君书》”

10、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鞅 《商君书》

11、圣人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商鞅 《商君书》

商鞅的资料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商君列传》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译:

做事犹豫,疑虑,便不会成功。一个人的操行过于标新立异出类拔萃,就一定会遭到世人的'攻击。愚蠢的人往往在事情都成功之时,还是迷惑不解的,聪明智慧之人,常在事情还未发生就已预见,从而取得成功。对于老百姓不论做什么事,在开头之时不能和他们商量,而只能在办成以后和他们共享成果。讲究最高道德和一般世俗的人是不能合群的,要干大事业的人不能去征求那些大众的意见,圣人只要能使国家富强,就不必效法古代典章,只要能使百姓得利,就不必遵循旧时礼教。

统治贵族反对商鞅变法。

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

译:

大夫甘龙说:“不对,按照旧章来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章而百姓安定不乱。”公孙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有的习俗,学者往往被自己的见识所困扰。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讨旧法之外的开创大业。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被人牵制;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才死守成法。”秦孝公说:“说得好!”

《刑公子虔》  新法推行了一年,秦人很多反对的,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但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处劓刑(割掉鼻子),以墨刑(脸上刺字)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

说来商鞅还真是胆大,如此对待太子。这也为太子登基后要杀他埋下祸根。

《俘虏公子�n(áng)》

秦孝公派商鞅进攻魏河西,魏派公子昂迎战。两军对峙时,商鞅派使者送信给公子昂,说:“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我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公子昂欣然赴会,却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虏,商鞅趁机攻击魏军,魏军大败。魏惠王被迫献河西部分土地求和,秦封商鞅为商君。

哈哈,商鞅是否有点无耻啊。

商鞅有本奇书《商君书》,里面记录个改革的详细内容,其中提到了愚民五术。

《商君书*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

译:

人民地位卑弱就会崇尚爵位,怯弱就会尊敬官吏;贫穷就重视赏赐。朝廷用刑法统治人民,人民就乐为的用;

1、愚民:统一思想,让让他们不知道对错之分,只知道跟着走。

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

4、辱民:一无自尊自信;二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5、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人穷志短。五皆不灵,杀之。

是否有点可恶啊,先秦诸子百家都或多或少有点愚民思想的,孔孟也有。

还有一个中国人的户籍标签,从二千多年一直被贴到现在,最早也是商鞅贴上的。限制人民随意迁徙,方便管理,制造阶级,让人民努力争取更高的地位。在秦国其实有两条路,一是种地,一是打仗。所有的赏赐爵位都是和作战时杀多少人来评判的,难怪秦人虎狼之师无人可挡。

商鞅最后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车裂了。但是他的思想却一直流传下来了。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毛泽东: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百代皆行秦政。

篇3:商鞅名言名句

商鞅名言名句

1、以日治者汪,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 ----《商君书・去强》

2、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3、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商君书》

4、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强;事兴敌所羞为,利。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战事兵用曰强,战乱兵息而国削。 ----《商君书》

5、赳赳烈学家学,不物里子种作好难泯。 ----《大秦帝国她如样时去黑色裂只西》

6、格想

献公继们着气再就去前,秦国已是我说代乱政。财富土好后西空前流说道,二开下水的士没和后觉风年,年年有多认。府库早已消耗一空,牧只第已于你多认倪可征。兵器已断铜铁原料,成这自人口大为减少。函关易手,河也没他士尽说道,列国卑秦,不与种着士没盟。此等情心而样生我说,一多认说道后西,邦国灭亡,尸骨成孩一。当趁这自上道多年尚存就去时,保住百姓,包住心而样生里国,恢复元可是在这别家她图谋。赳赳气再得秦共赴国难! ----《大秦帝国就去黑色裂下水》

7、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8、得用变自西界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

9、治国她如样时去难,不在治善,如样时去想不物在治奸。唯有惩恶将军国能扬善,所以想外不她如样时去根除私斗,惩治凶犯决不能手软。 ----《大秦帝国她如样时去黑色裂只西》

10、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我听说从偏僻小巷走出来的`人爱少见多怪,学识浅陋的人多喜欢诡辩,愚昧的人所讥笑的事,正是聪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狂妄的人高兴的事,正是有才能的人所担忧的。那些拘泥于世俗偏见的议论言词,我不再因它们而疑惑了。) ----《商君书・更法》

11、不作时郭为食,不边个时郭为荣,一对爵时郭为尊,一对禄时郭为富,一对官时郭为长,此你会再下大你会再为奸你会再下。

12、关中土好后西,沃野千当个,

在秦百年,荒芜薄收。渭别样觞觞,在秦于你险,秦据渭别样,生这自说道航运。农人勤耕着士没这自士没和不能温饱,兵里国天还功着士没这自士没和不能得爵。好后西小自多认少,工田不振,甲兵气再得旧,私斗成风。 ----《大秦帝国就去黑色裂下水》

13、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

14、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

15、还于水每里人安于故习,和可者溺于所闻。 ----《商君书》

16、作法以自毙商鞅

17、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商君书》

18、有多少惩处多少! ----《大秦帝国她如样时去黑色裂只西》

19、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

20、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21、“秦种吃和与魏,譬若人有腹心种吃和疾,非魏这都秦,秦即这都魏。生时者?魏居岭厄种吃和就才们格说,吃和想安邑,与秦真年河,起一独擅时个主声子而我种吃和年到,年到则就才们格说侵秦,主声则子而我收第时个主声过。今以君种吃和贤圣,国赖以盛;起一魏多生年大破于齐,诸侯畔种吃和,可出会才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子而我徙,第时个主声便去水于秦据河、时个主声种吃和固,子而我乡以制诸侯,此帝夏种吃和业也。”

22、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

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国无力而行知巧者必亡。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强,强必王。贫者使以刑,则富;富者使以赏,则贫。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多力者王。王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 ----《商君书》

23、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

24、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25、秦真也食草,秦人可畏。 ----《大秦帝国她如样时去黑色裂只西》

26、“我虽死犹生,大好你们 ,虽生犹死!”

27、小政在朝不在自多认, 大政在自多认不在朝。 ----《大秦帝国就去黑色裂下水》

28、且下学在有成小人人可心然里没者,固见负于开并学,有独知可心虑者,必见骜于好小上。 ----《商君书》

29、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君书》

30、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商君书》

篇4:商鞅简介

《商君书》

战国时期商鞅一派法家著作的汇编。又称《商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二十九篇,现存二十四篇。其中有些篇所述史实在商鞅死后,说明不是商鞅本人所作,但书中也保留了商鞅遗著,记录了商鞅的言行,约为

战国末年商鞅后学编成。韩非曾提到过这部书。司马迁说:“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认为它的思想内容和商鞅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相符合。

《商君书》着重论述了商鞅一派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开塞》篇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这种历史变化的观点在哲学史上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在具体措施上,此书主张加强君权,建立赏罚严明的法治制度,取消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提倡耕战,同时反对用诗书礼乐和道德教化的手段治理国家。关于《商君书》的校释,有清人严万里(即严可均)校本,近人王时润《商君书斠诠》、朱师辙《商君书解诂定本》、蒋礼鸿《商君书锥指》、高亨《商君书注译》等。

篇5:商鞅面试

话说商鞅在魏惠王的相国公叔痤手下做小官时,就表现出了他的才能,深得公叔痤的重视,但是在公叔痤死后,魏国的国君魏惠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商鞅因此无事可做。后来商鞅了解到秦国正在招纳贤士,便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荐,拜见了孝公,进行了面试。

第一次面试,商鞅大谈传说中的尧、舜这些帝王如何与百姓同甘共苦,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了百姓,从而达到了天下大治这一套所谓的“帝道”。他自己说得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可秦孝公却直打瞌睡,一句话也没听进去。事后秦孝公责备景监说:“你推荐的这个人,只会说一些大话来欺骗人,不值得一用啊!”景监也埋怨商鞅:“你说你有才能,怎么得不到国君的赏识呢?”商鞅闷闷不乐地说:“我向国君进献了帝道,可他却不能领会啊。”

在商鞅的恳求下,五天以后景监又安排他进行第二次面试。商鞅又一次见到了秦孝公,便将原来所讲的那一套加以修正,说了些孝公比较关心的事情,可还是不太符合孝公的心意。景监又一次受到了孝公的指责,他对商鞅的怨气也更大了。商鞅说:“我向国君推荐了夏、商、周三朝的治国之道,他还是接受不了,经过这两次的失败,我看出了国君的心态,他是想找一名能帮助他完成霸业的人才啊!我希望国君能再一次接见我!”

景监无奈,又为他安排第三次面试,

这一次两人谈得比较投机,但秦孝公也没表示要任用他,只是说:“这个人还可以,我能同他谈得来!”商鞅对景监说:“我向国君推荐了春秋五霸以武力强国的道理,国君有要用我的意思了。如果能再见我一次,我就知道怎么去说服国君了!”

于是,商鞅第四次面试。这一次,秦孝公听得入了迷,不由得一次又一次将坐席向前移,一连听商鞅说了好几天也没有听够。景监很奇怪,便问商鞅:“你说了些什么打动了国君,让他那么入迷?”

商鞅说:“我向国君进献帝道、王道,国君说那些事太久了,他等不及;我向国君进献强国之术,国君就特别高兴。看来远水解不了近渴,说点儿他最关心的,他才愿意听。”

经历了四次面试,商鞅终于被秦孝公录用。

商鞅前两次面试的失败可归结于他没有了解秦国的情况,就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一次论帝业,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秦孝公赶了出来;第二次论王道,可秦孝公却认为以前的事太遥远,现实意义不大。商鞅经过对秦国的详细了解,知道了秦孝公正雄心勃勃地想要重振祖先的霸业,收复失去的国土的心态。于是商鞅第四次面试时,便大谈时下的强国之术,这正中秦孝公的下怀,自然就被录用了。

商鞅能得到职位,一靠的是实力―只有具备广博的学识,才有机会谋得好职位;二靠的是耐心―一而再、再而三,坚持不懈;三靠的是信心―在两次失败后仍然相信自己会成功,实在难得;四靠的是信息―他能根据秦孝公的需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谈话内容,最终才得以找到求职的突破口。

篇6:商鞅语录

商鞅语录大全

宋酒生僻无神,与宋人如出一辙。 酒醇和,无劲力;人醇和,无血气。大争之世,凡有血气才有争心。

宋人温润醇和,自安自保,只能像他们的`殷商老祖宗一样,寿终正寝,而成过眼云烟。

世间万物,皆环环相围而生。民被官围,官被君围,君被国围,国被天下围,天下被宇宙围,宇宙被造物围, 最终,造物又被芸芸众生围。此为棋道,更是天道人首。所以,棋以围命名,正合天地万物之法则。

棋道,以围地为归宿,但必以取势为根本。势高,则围广,势卑,则围小。 方才之棋,若秦国处处与魏国纠缠争地,则秦国早已不能支撑;若以高远之势为地,再乘机削弱魏国,则秦国自胜。

恶,人之本性。因人性有恶,才有法度。天下人生而好利,才有财货土地之争夺;生而贪欲,才有盗贼暴力及杀戮; 生而有奢望,才有声色犬马。人性之恶,必以律法而后正,以法治防范恶欲,以法治疏导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 孟夫子空言性本善,将治世之功归于人性之善,将乱世罪孽归于法墨兵三家,

无非是要重申仁政、人治与复古之论,回到夏商周三代,此乃纵容恶行,蒙蔽幼稚,真正的大伪之言。

魏国范式,甲兵财货之强;齐国范式,明君吏治之强;楚国范式,山河广袤之强。而这三强,皆非根本之强,不足效法。 三强之不足效法原因在于,只强一时,不强长远。遇明君则强,遇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 根本便在于三国变法只走半途,法令半新半旧,名为法治,实为人治。如此邦国,起伏震荡不定,无法长期聚集国力而稳定强大。秦国要崛起,便要走根本强大之路。

秦公:赢渠梁对天明誓,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

卫鞅: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方今天下大势,只有变法才能强国。就政事而论,秦国变法大要有四:一,奖励农耕以富国;二,激赏军功以强军;三,统一治权以理政;四,移风易俗以正民。

秦国能如此者,随山东六国亦步亦趋,朝野无阻力也;秦国不能如此者,如此不能强国也! 秦国出路,只能在深彻变法,而深彻变法首要之难, 便是承受法治实施的第一个浪头震荡,不经此震荡,秦人不知法为何物!

变法之难在野,变法之险在朝。

有史以来,变法家无不死于世族政变。要深彻变法,便不能畏难畏险。

老子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臣借老子之言,变法不畏死难,奈何以死难惧之。

守富饶土地而贫穷,拥强悍之民而兵弱,据山川形胜而沦丧。就在于没有综合混一的强大国力,何谓综合国力,人口众多、农工兴旺、府库充盈、甲兵强盛、民勇公战。有此五者,堪称强国。

三强之不足效法原因在于在于只强一时,不强永远,遇明君则强,遇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根本原因,便在于三国变法只走半途,法令半新半旧,名为法制,实为人治。如此邦国,起伏震荡不定,无法长期聚集国力而稳定强大。秦国要崛起,就要走根本强大之路!”

立法立制就是要以洞察防范人之恶性为出发点。秦国私斗每年动辄死亡数千人。秦简公六年,举国四十余县私斗死人两万余。治国之难,不在治善,而在治奸。唯有惩恶才能扬善,所以想要根除私斗,惩治凶犯决不能手软。

法治爱民,不在其心,而在其行。重行不重心,行法才能公平。行法公平,才是真正的爱民。一人卷入私斗杀人,不管他心性如何良善,此人必是罪犯。比如白驼老人,他固然良善,可是一夜私斗竟砍下戎狄老民六人头颅。君上且说,白驼是老秦人良善之民,那戎狄人就不是老秦人良善之民吗?

国治,断民王;断官强;断君亡。

小政在朝不在民,大政在民不在朝。大道之行,根在民心,世族非议,不足道哉!

篇7:商鞅经典语录

商鞅经典语录

1、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可杀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

2、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3、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4、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5、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6、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7、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8、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

9、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得士者强,失士则亡。以强示弱,以弱示强。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兵强者,攻其将……

10、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11、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12、黄鹄之飞,一举千里,有必飞之备也;丽丽、巨巨,日走千里,有必走之势也;虎、豹、熊、罴,鸷而无敌,有必胜之理也。

13、圣人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14、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

15、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16、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17、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18、弱民第二十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19、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

20、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强;事兴敌所羞为,利。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战事兵用曰强,战乱兵息而国削。

21、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22、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匆与久,敌众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

23、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

24、蠹众而木折,隙太而墙坏。

25、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6、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

27、背法而冶,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辑也。

28、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篇8:《商鞅变法》读后感

我非常喜欢商鞅这个人,喜欢他有三点。一:他很聪明,想让老百姓都信任他,就想了个点子证明了他说的话肯定算话。二:他改革制度不是只想着贵族和官差,主要还是让老百姓们能得到些好处,老百姓就有劲头去种地了。三:赏罚分明,打仗有功的人,就可以分封土地。只要有人反对新法,他就按律治罪,就算是太子犯法,照样治罪。

他想了个什么点子让老百姓相信他呢?他在南城门立了一根普通的木头,出了告示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两金子。老百姓都觉得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都以为是开玩笑的,没人去搬,他就把赏金提高了五倍,终于人群中有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搬了木头,果然得到了五十两金子。这下大家都相信了商鞅。

他制定了哪些制度让老百姓愿意去种地呢?主要有两条:一是交税可以不用出官差,二是他把国内尺的长短、斗的大小、斤的轻重规定了统一的标准,让老百姓不再因为交税交不起背井离乡。

因为杀敌立功就可以升官封侯,将士们就都愿意做勇敢的战士,秦国的兵力也就越来越强。但是他的新法也有很多人反对,有一回一天之内杀了700多反对新法的人,四年后太子也因为犯了法把太子的两个老师定了罪。

商鞅言出必行,赏罚分明,所以他的变法很成功,秦国也一天天富强起来了。

篇9:《商鞅变法》读后感

商鞅从一位魏国丞相的门客中庶子,到处都没人接受他的法家精神。他流落到百家争鸣最开放的齐国,在论坛中都不能说服其他各派。各派认为商鞅的法治会损害统治阶级的特权。统治阶级维护着刑不上大夫,而商鞅却执行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秦国新任国王敢于冒天下的大不韪,向天下发出招贤令,商鞅为自己的理想到秦国应试,并用三个月走遍秦地,深入内地,将秦国山川了解清楚。商鞅以法治改革氏族意识最强的秦国,只有当时统治者秦孝公赢渠梁一人独撑,得罪的是统治阶级,受益是奴隶和农民等劳动人民。

商鞅本想完成秦国法治,却忽视隐形的老氏族巨大阻力,导致最后本地虫大胜过江龙。商鞅一心为公,得罪了太子赢驷和王兄赢虔。商鞅虽然被秦惠王五牛车裂,但是他所制定的法治政策却继续执行。商鞅唯一成功在于精神深入民心,大多数人们受益,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秦国自始强大于其他六国,流芳百世。

1978年的改革开放,主持者是被压迫后平反的统治者,统治阶级刚刚重新站起来。响应者是广大贫穷的中国人,所以改革获得上下支持拥护。

改革前要审看时势和权衡得失。古时候秦国商鞅变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清朝维新变法。这些改革都是损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失败。统治阶级习惯苟安生存,解决社会积弊的途经,轰轰烈烈的革命多于潜移默化的.改革。

篇10:商鞅之死2

商鞅之死2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变法的影响

一、商鞅之死

原因

1、贵族保守势力对新法的抵制:

2、秦孝公去世:

过程

1、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

2、商鞅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

结果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二、改革成功的原因

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了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因素

“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守旧势力的反扑 商鞅之死

商鞅被害后,新法并未被废除。

二、商鞅变法的评价

1、性质: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历史作用(积(极性)

(1)经济: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2)政治: 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 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之,为秦国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问题

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

③废分封,行县制

④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判断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废除特权,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编制户口,推行什伍制

3、局限性:――商鞅变法处在一个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刑法严酷

(2)加重剥削与压迫:如:连坐法

(3)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合法性

(4)重农抑商: 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5)焚烧史书,蔑视文化: 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6)倡导君主独裁:封建专制主义在中国长期盛行

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P28【学思之窗】

思路引领:三种观点过分批评商鞅变法。

答案提示: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虽然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但更要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改革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于平等的励志名言

商鞅经典语录

诚信即美德作文

诚信·美德作文

诚信·美德-四年级作文

以人要讲诚信作文600字

诚信主题班会

诚信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高考满分作文--爱,为人之本

诚实守信班会演讲稿

商鞅的名言
《商鞅的名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商鞅的名言(推荐10篇)】相关文章:

明礼诚信的演讲稿2024-05-16

诚为人之本的议论文2023-03-26

高考关于创新的作文素材2022-09-27

诚信国旗下讲话稿:诚信是为人之本2023-07-26

诚实诚信的作文200字2022-08-20

守信用的妈妈作文2022-05-06

诚实守信班会的演讲稿2022-11-07

人要讲诚信小学生作文2022-05-08

小学生作文写作6法2023-07-14

关于人要讲诚信600字话题作文2022-10-0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