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经典语录

时间:2022-11-12 08:15:47 语录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商鞅经典语录(集锦10篇)由网友“奔波儿灞”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商鞅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商鞅经典语录

篇1:商鞅语录

商鞅语录大全

宋酒生僻无神,与宋人如出一辙。 酒醇和,无劲力;人醇和,无血气。大争之世,凡有血气才有争心。

宋人温润醇和,自安自保,只能像他们的`殷商老祖宗一样,寿终正寝,而成过眼云烟。

世间万物,皆环环相围而生。民被官围,官被君围,君被国围,国被天下围,天下被宇宙围,宇宙被造物围, 最终,造物又被芸芸众生围。此为棋道,更是天道人首。所以,棋以围命名,正合天地万物之法则。

棋道,以围地为归宿,但必以取势为根本。势高,则围广,势卑,则围小。 方才之棋,若秦国处处与魏国纠缠争地,则秦国早已不能支撑;若以高远之势为地,再乘机削弱魏国,则秦国自胜。

恶,人之本性。因人性有恶,才有法度。天下人生而好利,才有财货土地之争夺;生而贪欲,才有盗贼暴力及杀戮; 生而有奢望,才有声色犬马。人性之恶,必以律法而后正,以法治防范恶欲,以法治疏导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 孟夫子空言性本善,将治世之功归于人性之善,将乱世罪孽归于法墨兵三家,

无非是要重申仁政、人治与复古之论,回到夏商周三代,此乃纵容恶行,蒙蔽幼稚,真正的大伪之言。

魏国范式,甲兵财货之强;齐国范式,明君吏治之强;楚国范式,山河广袤之强。而这三强,皆非根本之强,不足效法。 三强之不足效法原因在于,只强一时,不强长远。遇明君则强,遇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 根本便在于三国变法只走半途,法令半新半旧,名为法治,实为人治。如此邦国,起伏震荡不定,无法长期聚集国力而稳定强大。秦国要崛起,便要走根本强大之路。

秦公:赢渠梁对天明誓,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

卫鞅: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方今天下大势,只有变法才能强国。就政事而论,秦国变法大要有四:一,奖励农耕以富国;二,激赏军功以强军;三,统一治权以理政;四,移风易俗以正民。

秦国能如此者,随山东六国亦步亦趋,朝野无阻力也;秦国不能如此者,如此不能强国也! 秦国出路,只能在深彻变法,而深彻变法首要之难, 便是承受法治实施的第一个浪头震荡,不经此震荡,秦人不知法为何物!

变法之难在野,变法之险在朝。

有史以来,变法家无不死于世族政变。要深彻变法,便不能畏难畏险。

老子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臣借老子之言,变法不畏死难,奈何以死难惧之。

守富饶土地而贫穷,拥强悍之民而兵弱,据山川形胜而沦丧。就在于没有综合混一的强大国力,何谓综合国力,人口众多、农工兴旺、府库充盈、甲兵强盛、民勇公战。有此五者,堪称强国。

三强之不足效法原因在于在于只强一时,不强永远,遇明君则强,遇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根本原因,便在于三国变法只走半途,法令半新半旧,名为法制,实为人治。如此邦国,起伏震荡不定,无法长期聚集国力而稳定强大。秦国要崛起,就要走根本强大之路!”

立法立制就是要以洞察防范人之恶性为出发点。秦国私斗每年动辄死亡数千人。秦简公六年,举国四十余县私斗死人两万余。治国之难,不在治善,而在治奸。唯有惩恶才能扬善,所以想要根除私斗,惩治凶犯决不能手软。

法治爱民,不在其心,而在其行。重行不重心,行法才能公平。行法公平,才是真正的爱民。一人卷入私斗杀人,不管他心性如何良善,此人必是罪犯。比如白驼老人,他固然良善,可是一夜私斗竟砍下戎狄老民六人头颅。君上且说,白驼是老秦人良善之民,那戎狄人就不是老秦人良善之民吗?

国治,断民王;断官强;断君亡。

小政在朝不在民,大政在民不在朝。大道之行,根在民心,世族非议,不足道哉!

篇2:商鞅简介

《商君书》

战国时期商鞅一派法家著作的汇编。又称《商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二十九篇,现存二十四篇。其中有些篇所述史实在商鞅死后,说明不是商鞅本人所作,但书中也保留了商鞅遗著,记录了商鞅的言行,约为

战国末年商鞅后学编成。韩非曾提到过这部书。司马迁说:“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认为它的思想内容和商鞅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相符合。

《商君书》着重论述了商鞅一派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开塞》篇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这种历史变化的观点在哲学史上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在具体措施上,此书主张加强君权,建立赏罚严明的法治制度,取消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提倡耕战,同时反对用诗书礼乐和道德教化的手段治理国家。关于《商君书》的校释,有清人严万里(即严可均)校本,近人王时润《商君书斠诠》、朱师辙《商君书解诂定本》、蒋礼鸿《商君书锥指》、高亨《商君书注译》等。

篇3:商鞅面试

话说商鞅在魏惠王的相国公叔痤手下做小官时,就表现出了他的才能,深得公叔痤的重视,但是在公叔痤死后,魏国的国君魏惠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商鞅因此无事可做。后来商鞅了解到秦国正在招纳贤士,便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荐,拜见了孝公,进行了面试。

第一次面试,商鞅大谈传说中的尧、舜这些帝王如何与百姓同甘共苦,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了百姓,从而达到了天下大治这一套所谓的“帝道”。他自己说得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可秦孝公却直打瞌睡,一句话也没听进去。事后秦孝公责备景监说:“你推荐的这个人,只会说一些大话来欺骗人,不值得一用啊!”景监也埋怨商鞅:“你说你有才能,怎么得不到国君的赏识呢?”商鞅闷闷不乐地说:“我向国君进献了帝道,可他却不能领会啊。”

在商鞅的恳求下,五天以后景监又安排他进行第二次面试。商鞅又一次见到了秦孝公,便将原来所讲的那一套加以修正,说了些孝公比较关心的事情,可还是不太符合孝公的心意。景监又一次受到了孝公的指责,他对商鞅的怨气也更大了。商鞅说:“我向国君推荐了夏、商、周三朝的治国之道,他还是接受不了,经过这两次的失败,我看出了国君的心态,他是想找一名能帮助他完成霸业的人才啊!我希望国君能再一次接见我!”

景监无奈,又为他安排第三次面试,

这一次两人谈得比较投机,但秦孝公也没表示要任用他,只是说:“这个人还可以,我能同他谈得来!”商鞅对景监说:“我向国君推荐了春秋五霸以武力强国的道理,国君有要用我的意思了。如果能再见我一次,我就知道怎么去说服国君了!”

于是,商鞅第四次面试。这一次,秦孝公听得入了迷,不由得一次又一次将坐席向前移,一连听商鞅说了好几天也没有听够。景监很奇怪,便问商鞅:“你说了些什么打动了国君,让他那么入迷?”

商鞅说:“我向国君进献帝道、王道,国君说那些事太久了,他等不及;我向国君进献强国之术,国君就特别高兴。看来远水解不了近渴,说点儿他最关心的,他才愿意听。”

经历了四次面试,商鞅终于被秦孝公录用。

商鞅前两次面试的失败可归结于他没有了解秦国的情况,就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一次论帝业,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秦孝公赶了出来;第二次论王道,可秦孝公却认为以前的事太遥远,现实意义不大。商鞅经过对秦国的详细了解,知道了秦孝公正雄心勃勃地想要重振祖先的霸业,收复失去的国土的心态。于是商鞅第四次面试时,便大谈时下的强国之术,这正中秦孝公的下怀,自然就被录用了。

商鞅能得到职位,一靠的是实力―只有具备广博的学识,才有机会谋得好职位;二靠的是耐心―一而再、再而三,坚持不懈;三靠的是信心―在两次失败后仍然相信自己会成功,实在难得;四靠的是信息―他能根据秦孝公的需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谈话内容,最终才得以找到求职的突破口。

篇4:商鞅名言

商鞅名言

1、背法而冶,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辑也。 ——商鞅 《商君书》

2、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商鞅《商君书》

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商君书》

4、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商鞅 《商君书·更法》

5、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商鞅 《商君书》

6、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鞅 《商君书》

7、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商鞅

8、圣人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商鞅 《商君书》

9、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商鞅 《商君书》

10、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商鞅 《商君书》

1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鞅 《商君书》”

篇5:商鞅经典语录

商鞅经典语录

1、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可杀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

2、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3、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4、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5、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6、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7、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8、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

9、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得士者强,失士则亡。以强示弱,以弱示强。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兵强者,攻其将……

10、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11、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12、黄鹄之飞,一举千里,有必飞之备也;丽丽、巨巨,日走千里,有必走之势也;虎、豹、熊、罴,鸷而无敌,有必胜之理也。

13、圣人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14、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

15、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16、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17、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18、弱民第二十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19、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

20、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强;事兴敌所羞为,利。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战事兵用曰强,战乱兵息而国削。

21、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22、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匆与久,敌众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

23、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

24、蠹众而木折,隙太而墙坏。

25、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6、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

27、背法而冶,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辑也。

28、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篇6:商鞅变法内容是什么

商鞅变法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

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

篇7:商鞅变法作用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

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

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

他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他打击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并且“燔《诗》、《书》而明法令”,使变法令得以贯彻执行。

篇8:商鞅变法性质

目的及作用

目的:富国强兵

作用: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结果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但变法得以继续实行下去。

篇9:《商鞅变法》读后感

我非常喜欢商鞅这个人,喜欢他有三点。一:他很聪明,想让老百姓都信任他,就想了个点子证明了他说的话肯定算话。二:他改革制度不是只想着贵族和官差,主要还是让老百姓们能得到些好处,老百姓就有劲头去种地了。三:赏罚分明,打仗有功的人,就可以分封土地。只要有人反对新法,他就按律治罪,就算是太子犯法,照样治罪。

他想了个什么点子让老百姓相信他呢?他在南城门立了一根普通的木头,出了告示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两金子。老百姓都觉得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都以为是开玩笑的,没人去搬,他就把赏金提高了五倍,终于人群中有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搬了木头,果然得到了五十两金子。这下大家都相信了商鞅。

他制定了哪些制度让老百姓愿意去种地呢?主要有两条:一是交税可以不用出官差,二是他把国内尺的长短、斗的大小、斤的轻重规定了统一的标准,让老百姓不再因为交税交不起背井离乡。

因为杀敌立功就可以升官封侯,将士们就都愿意做勇敢的战士,秦国的兵力也就越来越强。但是他的新法也有很多人反对,有一回一天之内杀了700多反对新法的人,四年后太子也因为犯了法把太子的两个老师定了罪。

商鞅言出必行,赏罚分明,所以他的变法很成功,秦国也一天天富强起来了。

篇10:《商鞅变法》读后感

商鞅从一位魏国丞相的门客中庶子,到处都没人接受他的法家精神。他流落到百家争鸣最开放的齐国,在论坛中都不能说服其他各派。各派认为商鞅的法治会损害统治阶级的特权。统治阶级维护着刑不上大夫,而商鞅却执行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秦国新任国王敢于冒天下的大不韪,向天下发出招贤令,商鞅为自己的理想到秦国应试,并用三个月走遍秦地,深入内地,将秦国山川了解清楚。商鞅以法治改革氏族意识最强的秦国,只有当时统治者秦孝公赢渠梁一人独撑,得罪的是统治阶级,受益是奴隶和农民等劳动人民。

商鞅本想20年完成秦国法治,却忽视隐形的老氏族巨大阻力,导致最后本地虫大胜过江龙。商鞅一心为公,得罪了太子赢驷和王兄赢虔。商鞅虽然被秦惠王五牛车裂,但是他所制定的法治政策却继续执行。商鞅唯一成功在于精神深入民心,大多数人们受益,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秦国自始强大于其他六国,流芳百世。

1978年的改革开放,主持者是被压迫后平反的统治者,统治阶级刚刚重新站起来。响应者是广大贫穷的中国人,所以改革获得上下支持拥护。

改革前要审看时势和权衡得失。古时候秦国商鞅变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清朝维新变法。这些改革都是损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失败。统治阶级习惯苟安生存,解决社会积弊的途经,轰轰烈烈的革命多于潜移默化的.改革。

商鞅的名言

创业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大秦帝国》经典台词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

李煜英雄杀语录

司马迁经典语录

关于诚信的议论文素材高中

英雄杀中赵飞燕的话

《孔孟》教学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

商鞅经典语录
《商鞅经典语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商鞅经典语录(集锦10篇)】相关文章:

《论语》节选二教学设计2022-06-03

诚实诚信的作文200字2022-08-20

关于写诚信的议论文的作文素材2022-12-17

初一《〈论语〉》教学设计2022-09-0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复习提纲2023-07-16

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2022-05-06

王者经典语录2022-11-18

人教版七年级论语教学设计2022-11-02

守信用的妈妈作文2022-05-06

七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2023-01-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