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名言参考(共8篇)由网友“焱大宝”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儒家名言参考,欢迎参阅。
篇1:儒家名言参考
儒家名言参考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8、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吾日三省吾身。
11、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8、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1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4、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25、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孟子名言: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9、其进锐者,其退速。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7、仁者无敌。
18、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3、尽信书,不如无书。
2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5、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7、人皆可以为尧舜。
28、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9、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3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1、养心莫善于寡欲。
3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3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6、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8、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1、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荀子名言: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7、公生明,偏生暗。
8、学无止境。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0、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14、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15、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16、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7、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篇2:儒家经典名言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释义: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释义: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释义: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释义;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释义: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释义: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释义: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释义: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释义: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释义: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释义: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释义: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用心认真地复习了吗?
1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释义: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释义: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释义: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释义: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释义: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释义: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释义: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感到耻辱。
20、三思而后行。――《论语》
释义: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释义: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释义: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释义: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释义: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释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释义: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释义: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2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释义: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会先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释义: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3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
释义: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3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释义: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3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释义: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3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释义: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34、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释义: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3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释义: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36、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
释义: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释义: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容,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3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释义: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享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39、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释义: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释义: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4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释义: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42、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
释义: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释义: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4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释义: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45、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释义: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忧虑。
4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释义:君子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
47、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左传》
释义:多行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招致灭亡。
48、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释义: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4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释义: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5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传》
释义: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篇3:儒家经典名言
儒家经典名言大全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1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1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1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0、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7、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9、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0、仁者无敌。
3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4、其进锐者,其退速。
35、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3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4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7、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48、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1、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5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
5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5、养心莫善于寡欲。
5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58、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6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6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3、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孔子
6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66、吾日三省吾身。
6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6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9、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70、尽信书,不如无书。
71、人皆可以为尧舜。
7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73、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7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
7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董仲舒
7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7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81、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8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83、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
8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8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篇4:儒家经典名言
儒家经典名言汇集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吾日三省吾身。
6、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2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0、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31、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篇5:儒家经典名言
1、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人。
2、渐渐向里寻那精英处。
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临祸忘忧,忧必及之。《左传》
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
10、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11、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3、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5、道不同,不相为谋。
16、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1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论语》
19、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20、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21、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3、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4、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25、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26、朽木不可雕也。——摘《论语》
27、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2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32、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3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3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6、世事虽多。尽是人事。
3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
38、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39、虽千万人吾往矣!
4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42、《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43、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44、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4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4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49、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尚书》
5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
5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52、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尚书》
53、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大学》
5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5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56、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57、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5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59、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论语》
60、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6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6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64、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65、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66、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67、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
68、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6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7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论语》
7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3、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7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75、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7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7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79、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80、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
81、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
82、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8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下》
8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8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86、君子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直行而取礼,比说而取友。
8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
8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论语》
89、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90、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9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92、活到老,学到老。
9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4、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95、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96、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97、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98、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功夫,如何得?
9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00、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篇6:儒家经典名言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吾日三省吾身。
6、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2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0、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31、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篇7:儒家经典名言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周易.乾》
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
天地相合而万物产生,阴阳相接而变化发生。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荀子.天论》
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 《春秋繁露.阴阳义》
自然界的常规,是一阴一阳。阳是天的美德,阴是天降的灾祸。
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 《贞观政要.征伐》
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 《潜夫论.浮侈》
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混乱来自太平,凶险来自安全。
物极则反。 唐.孔颖达《周易.乾》疏
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向自身的反面转化。
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 唐.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
没有细小就无所谓巨大,没有边缘就无所谓中间。
天下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 《近思录.治体类》
天下的事情,不前进就会后退,没有静止不动的道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八》
愚笨的人只要勤于思考,也会有对的时候。成语“千虑一得”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本此。
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
公正产生明察,偏见产生昏暗。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唐.韩愈《原道》
坐在井底看天,说天是小的 ,其实并不是天真的小呢。
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其名声不会传之久远;有实际而不加以播扬,实际也会萎失消亡。
篇8:儒家经典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行,一定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出他们的缺点反思自己去改正。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做领导者要以身作则,才能够另下属信服。
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 人也经常尊敬他。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孟子·离娄下》
不过分的偏爱自己喜欢的人,也不故意陷害贬低自己不喜欢的人。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不要只听他说的,还要看他做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自然的运行是强健的,君子本着这样的精神,才能努力向上。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 《论语》教学设计
★ 《孔子》教学设计
★ 《孔孟》教学设计

【儒家名言参考(共8篇)】相关文章:
论语八则教案2023-12-30
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及原文2022-12-13
孔子教学设计2022-08-14
表示孝顺的名言2022-04-30
孔子作文350字2023-12-16
关于孔子的经典名言2023-01-16
论语选读读后感2023-01-17
科学管理名言警句2023-05-22
王充名言2023-11-10
《论语》读后感500字优秀作文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