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名言名句

时间:2023-08-12 08:08:47 名言格言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黄石公名言名句(共4篇)由网友“庭昊夏”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黄石公名言名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黄石公名言名句

篇1:黄石公名言名句

黄石公名言名句

1、德同势敌,无以相倾,乃揽英雄之心,与众同好恶,然后加之以权变。

2、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故善施于顺民,恶加于凶民,则令行而无怨。使怨治怨,是谓逆天;使仇治仇,其祸不救。

3、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4、足寒伤心,人怨伤国。

5、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6、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残灭之政,累世受患;造作过制,虽成必败。

7、贤臣内,则邪臣外;邪臣内,则贤臣毙。内外失宜,祸乱传世。

8、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

9、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

10、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故乱将不可使保军,乖众不可使伐人。

11、君人者乃作乐以节之,使不失其和。

12、贤去,则国微;圣去,则国乖。微者危之阶,乖者亡之征。

13、统率将领的办法,是务必要争取英雄的归心。

14、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

15、上行虐,则下急刻;赋敛重数,刑罚无极,民相残贼;是谓亡国。

16、用兵的要义,在于注重礼节,厚给俸禄。注重礼节,智谋之士便会前来投奔,厚给俸禄,忠义之士便会视死如归。

17、枝叶强大,比周居势;卑贱陵贵,久而益大;上不忍废,国受其败。

18、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19、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

20、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21、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22、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

23、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

24、夫命失,则令不行;令不行,则政不正;政不正,则道不通;道不通,则邪臣胜;邪臣胜,则主威伤。

25、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26、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震。

27、进贤者,福流子孙,故君子急于进贤,而美名彰焉。

28、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善者得其佑,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至。

29、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30、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动应事机。

31、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用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32、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33、使义士不以财。故义者,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为暗主谋。

34、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

35、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36、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37、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38、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是谓霸者之略。

39、杀生在君,国乃可安;四民用灵,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

40、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41、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

42、夫圣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世。

43、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44、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45、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46、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47、善善不进,恶恶不退;贤者隐蔽,不肖在位;国受其害。

48、故士可下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

49、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

50、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51、夫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

52、与众人追求的目标相同,这个目标没有不实现的';()与众人憎恨的敌人相同,这个敌人没有不完蛋的。

53、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54、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55、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56、根枯枝朽,人困国残。

57、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

58、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

59、事物的本末没有显示出来之前,一般人是难以认识其本质的。天地运行的玄妙规律,可以通过万物的变化表现出来。

60、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61、夫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

62、体降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降体以礼,降心以乐。

63、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

64、奸雄相称,障蔽主明;毁誉并兴,壅塞主聪;各阿所以,令主失忠。

65、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

66、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

67、众疑,无定国;众惑,无治民。疑定惑还,国乃可安。

68、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

69、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70、千里迎贤,其路远;致不肖,其路近。是以明王舍近而取远,故能全功尚人,而下尽力。

71、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

72、豪杰秉职,国威乃弱;杀生在豪杰,国势乃竭;豪杰低首,国乃可久。

73、夫志,心独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74、治理国家的原则,在于依赖贤士与民众。信任贤者如同自己的心腹,使用人民如用自己的手足,政令便不会有什么纰漏了。

75、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篇2:黄石公的名言

黄石公的名言

1、君人者乃作乐以节之,使不失其和。

2、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3、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

4、治理国家的原则,在于依赖贤士与民众。信任贤者如同自己的心腹,使用人民如用自己的手足,政令便不会有什么纰漏了。

5、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6、善善不进,恶恶不退;贤者隐蔽,不肖在位;国受其害。

7、事物的本末没有显示出来之前,一般人是难以认识其本质的。天地运行的.玄妙规律,可以通过万物的变化表现出来。

8、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

9、德同势敌,无以相倾,乃揽英雄之心,与众同好恶,然后加之以权变。

10、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

11、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

12、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13、根枯枝朽,人困国残。

14、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15、用兵的要义,在于注重礼节,厚给俸禄。注重礼节,智谋之士便会前来投奔,厚给俸禄,忠义之士便会视死如归。

16、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17、众疑,无定国;众惑,无治民。疑定惑还,国乃可安。

18、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

19、足寒伤心,人怨伤国。

20、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

21、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

22、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23、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24、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

25、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26、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

27、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28、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

29、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30、豪杰秉职,国威乃弱;杀生在豪杰,国势乃竭;豪杰低首,国乃可久。

31、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

32、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33、故士可下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

34、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善者得其佑,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至。

35、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

36、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

37、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故善施于顺民,恶加于凶民,则令行而无怨。使怨治怨,是谓逆天;使仇治仇,其祸不救。

38、统率将领的办法,是务必要争取英雄的归心。

39、夫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

40、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41、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42、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43、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故乱将不可使保军,乖众不可使伐人。

44、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

45、夫圣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世。

46、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残灭之政,累世受患;造作过制,虽成必败。

47、千里迎贤,其路远;致不肖,其路近。是以明王舍近而取远,故能全功尚人,而下尽力。

48、夫志,心独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49、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50、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动应事机。

51、进贤者,福流子孙,故君子急于进贤,而美名彰焉。

52、夫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

53、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54、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是谓霸者之略。

55、体降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降体以礼,降心以乐。

56、与众人追求的目标相同,这个目标没有不实现的;与众人憎恨的敌人相同,这个敌人没有不完蛋的。

57、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

58、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震。

59、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60、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61、贤去,则国微;圣去,则国乖。微者危之阶,乖者亡之征。

62、贤臣内,则邪臣外;邪臣内,则贤臣毙。内外失宜,祸乱传世。

63、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64、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用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65、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66、杀生在君,国乃可安;四民用灵,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

67、上行虐,则下急刻;赋敛重数,刑罚无极,民相残贼;是谓亡国。

68、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

69、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70、枝叶强大,比周居势;卑贱陵贵,久而益大;上不忍废,国受其败。

71、使义士不以财。故义者,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为暗主谋。

72、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

73、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74、夫命失,则令不行;令不行,则政不正;政不正,则道不通;道不通,则邪臣胜;邪臣胜,则主威伤。

75、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76、奸雄相称,障蔽主明;毁誉并兴,壅塞主聪;各阿所以,令主失忠。

77、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也。

78、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79、世能祖祖,鲜能下下;祖祖为亲,下下为君。下下者,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则国富而家娭,然后选士以司牧之。

80、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因。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醪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

81、群吏朋党,各进所亲;招举奸枉,抑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讪;是谓乱源。

82、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

83、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

84、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85、内贪外廉,诈誉取名;窃公为恩,令上下昏;饰躬正颜,以获高官;是谓盗端。

86、世世作奸,侵盗县官,进退求便,委曲弄文,以危其君;是谓国奸。

87、犯上者尊,贪鄙者富,虽有圣王,不能致其治。犯上者诛,贪鄙者拘,则化行而众恶消。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可以威刑胁。故明君求贤,必观其所以而致焉。致清白之士,修其礼;致节义之士,修其道。

88、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

89、吏多民寡,尊卑相若,强弱相虏;莫适禁御,延及君子,国受其咎。

90、行动起来便会像四肢与躯干一样协调,像各个关节一样互相照应,像天道运行一样顺乎自然,灵巧得没有一点造作痕迹。

91、伤贤者,殃及三世;蔽贤者,身受其害;嫉贤者,其名不全。

篇3:黄石公简介

三略

黄石公 撰

《三略》简介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颁定的“武经”之一。旧题黄石公著。黄石公即圯上授张良兵书的老人,事见《史记·留侯世家》。他可能是一位反秦的隐士。据从思想体系、使用的语言、出土兵书、引文、古文献记载、著书目的等六个方面考证,《黄石公三略》既非张良所受之书,亦非黄石公所著,它当是西汉末年精通兵法、熟悉张良事迹、拥护汉室的隐士所为。(详见:《黄石公三略浅说·概论》,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黄石公三略》原名《黄石公记》,最早见于《后汉书·臧宫传》,三国时期开始称《三略》,魏李康《运命论》有“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北齐魏收《魏书》中有刘注《黄石公三略》。书目著录则始于《隋书·经籍志》,之后,历代书目均有著录。

《黄石公三略》共分上、中、下三略:《上略》多引《军谶》语,主要通过对“设礼常,别奸雄,著成败”的分析,论述以“柔弱胜刚强”为指导、以收揽人心为中心,以“任贤擒敌”为宗旨的治国统军的战略思想及其实现的方法。《中略》多引《军势》语,主要通过“差德行,审权变”,论述君主驭将统众的谋略。《下略》主要内容是“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

《黄石公三略》是《武经七书》之一,它兼采众家之长,而又自成体系,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门从战略上论兵的兵书,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它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指出:“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以弱胜强者,民也。”注重收揽民心,重视民事,“兴师之国,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重视对战略要地的控制,提出“获固守之,获厄塞之,获难屯之。”它提倡将帅要爱护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将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良将之养士,不易于身,故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蓄恩不倦,以一取万。”要求将帅要有优良的品质和广博的知识。做到“能清、能静、能平、能整、能受柬、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主张“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宣闻。”在将帅的选拔和使用方面,它反对任人为亲,主张任人为贤,因人而致用,“贤者所适,其前无敌。”“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使智,使勇,使贪,使愚。知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无使辩士谈说敌美,为其惑众,无使仁者主财,为其多施而附于下。”它在哲学方面,初步揭示了人们的认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对战争的认识不能超越客观条件的许可,“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初步认识到对立的事物能够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柔能制刚,弱能制强。”认识到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向其反面转化,“造作过制,虽成必败。”它从《老子》的反战观点中引出了积极支持正义战争的主张,认为战争是不好的,但是战争不会自行消灭,要用正义的战争消灭非正义的战争,“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在论述士与民、将与众、德与威、仁与法、柔与刚、强与弱等关系时,注意到对立事物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片面性。如提出贤士是国家的骨干,民众是根本,将卒并重,德威相济,仁法兼施,刚柔强弱相宜等观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政治上还提出了“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的思想。诚然,《黄石公三略》中也存有一些封建阶级的糟粕,如剥削阶级的权术、消极出世思想等,在今天看来,都是很反动的。

《黄石公三略》问世之后,就受到社会的重视,广为流传。宋晁公武说:“其书论用兵机权之妙,严明之决,明妙审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戴少望则认为“兵法传于今世者七家,惟《三略》最通于道,而适于用。”“《三略》之书,则其旨远,其理深。”(《将鉴论断》)《四库总目》说它:“务在沈机观变,先立于不败,以求敌之可胜,操术颇巧,兵家或往往用之。”唐代魏征将其内容收入《群书治要》,供皇帝治国安邦参考。宋元丰三年(1080年),被颁定为武学的“经书”。并被与宋廷对立的西夏国译成西夏文。它在唐朝时传到日本,日本宽平(公元889—897)年间,日皇敕命藤原佐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就著录有《黄石公三略》。日本战国时代的足利学校(武将顾问资格的养成所)将此书与《六韬》定为该校的主要教科书。据不完全统计,日本研究《黄石公三略》的有近四十家之多。同时也传到了朝鲜等国。

《黄石公三略》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间刻《武经七书》本。此本除抄刻本尚存日本静嘉堂文库以外,后世几经影刊翻刻,形成“武经”系统本。其他丛书本也多以此系统本为底本。注释本比较重要的有宋施子美讲义本、明刘寅直解本、清朱墉汇解本等。建国后研究《黄石公三略》的主要著作有《武经七书注释·三略》(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和《黄石公三略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等。

三略

卷一 上略

上略,主要论述君主治国平天下,必须礼贤下士,赏禄有功,辨别奸佞,任贤选能,特别强调收罗英雄,以安邦定国。此外,还兼论了战争胜败、国家兴亡的道理。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

《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极,密定九夷。如此谋者,为帝王师。故曰,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动应事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怀,居之不以室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敌国服。

《军谶》曰: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所适如支体相随,骨节相救,灭道自然,其巧无间。

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

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冤者原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强者抑之,敌者残之,贪者丰之,欲者使之,畏者隐之,谋者近之,谗者覆之,毁者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满者损之,归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脱之。

获固守之,获厄塞之,获难屯之,获城割之,获地裂之,获财散之。

敌动伺之,敌近备之,敌强下之,敌佚去之,敌陵待之,敌暴绥之,敌悖义之,敌睦携之,顺举挫之,因势破之,放言过之,四纲罗之。

得而勿有,居而勿守,拔而勿久,立而勿取,为者则己,有者则士,焉知利之所在!彼为诸侯,己为天子,使城自保,令士自取。

世能祖祖,鲜能下下。祖祖为亲,下下为君。下下者,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则国富而家,然后选士以司牧之。夫所谓士者,英雄也。故曰,罗其英雄,则敌国穷,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

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敌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故兵有全胜,敌有全囚。昔者良将之用兵,有馈箪醪者,使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一第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军之士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已也。《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袭,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与之安,与之危,故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谋素和也。故曰,蓄恩不倦,以一取万。

《军谶》曰:将之所以为威者,号令也。战之所以全胜者,军政也。士之所以轻战者,用命也。故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土卒用命,乃可越境。

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故乱将不可使保军,乖众不可使伐人。攻城则不拔,图邑则不废,二者无功,则士力疲弊。士力疲弊,则将孤众悖,以守则不固,以战则奔北,是谓老兵。兵老则将威不行,将无威则士卒轻刑,士卒轻刑则军失伍,军失伍则士卒逃亡,士卒逃亡则敌乘利,敌乘利则军必丧。

《军谶》曰:良将之统军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口新,战如风发,攻如河决。故其众可望而不可当,可下而不可胜。以身夫人,故其兵为天下雄。

《军谶》曰: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赏罚明,则将威行。官入得,则土卒服。所任贤,则敌国震。

《军谶》曰:贤者所适,其前无故。故士可下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士骄则下不顺,将忧则内外不相信,谋疑则敌国奋。以此攻伐,则致乱。夫将者,国之命也。将能制胜,则国家安定。

《军谶》曰:将能清,能静,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故曰,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

将者能思士如渴,则策从焉。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式。有三,则下奔北。有四,则祸及国。

《军谶》曰:将谋欲密,土众欲一,攻敌欲疾。将谋密,则奸心闭。士众一,则军心结。攻敌疾,则备不及设。军有此三者,则计不夺。将谋泄,则军无势,外窥内,则祸不制,财入营,则众奸会。将有此三者,军必败。

将无虑,则谋士去。将无勇,则吏士恐。将安动,则军不重。将迁怒,则一军惧。《军谶》曰:虑也,勇也,将之所重。动也,怒也,将之所用。此四者,将之明诫也。

《军谶》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军谶》曰: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故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掐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所求者至。故礼而后悔者,士不止。赏而后悔者,士不使。礼赏不倦,则土争死。

《军谶》曰:兴师之国,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以寡胜众者,思也。以弱胜强者,民也。故良将之养士。不易于身,故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

《军谶》曰: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仓库,度其粮食,卜其强弱,察其天地,伺其空隙。故国无军旅之难而运粮者,虚也。民菜色者,穷也。千里馈粮,民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夫运粮千里,无一年之食;二千里,无二年之食;三千里,无三年之食,是谓国虚。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军谶》曰:上行虐则下急刘。赋敛重数,邢罚无极,民相残贼。是谓亡国。《军谶》曰:内贪外廉,诈誉取名,窃公为思,令上下昏。饰躬正颜,以获高官,是谓盗端。

《军谶》曰:群吏朋党,各进所系,招举奸枉,抑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讪,是谓乱源。

《军谶》曰:强宗聚奸,无位而尊,威无不震。葛藟相连,种德立思,夺在位权,侵侮下民,国内哗喧,臣蔽不言。是谓乱根。

《军谶》曰:世世作奸。侵盗县官。进退求便。委曲弄文,以危其君,是谓国奸。

《军谶》曰:吏多民寡,尊卑相若,强弱相虏,莫适禁御,延及君子,国受其咎。

《军谶》上说:官多民少,尊卑不分,以强欺弱,不能禁止,必致波及好人,国家也会受害。

《军谶》曰:善善不进,恶恶不退,贤者隐蔽,不肖在位,国受其害。

《军谶》上说:喜爱好人而不进用,厌恶坏人而不除掉,有才有德的人隐退,无才无德的人当权,国家就会受到危害。

《军谶》曰:“枝叶强大,比周居势,卑贱陵贵,久而益大,上不忍废。国受其败。

《军谶》曰:佞臣在上、一军皆讼,引威自与,动违于众。无进无退,苟然取容。专任自己,举措伐功。诽谤盛德,诬述庸庸。无善无恶,皆与己同。稽留行事,命令不通,造作奇政,变古易常。君用佞入,必受祸殃。

《军谶》曰:奸雄相称,障蔽主明。毁誉并兴,壅塞主聪。各阿所私,令主失忠。

故主察异言,乃睹其萌。主聘儒贤,奸雄乃遁。主任旧齿万事乃理。主聘岩穴,土乃得实。谋及负薪,功乃可述。不失人心,德乃洋溢。

卷二 中略

中略,主要论述如何区别德行、洞悉权变、御将统众以及全功保身等。

夫三皇无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

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待礼赏有功,美而无害。

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虽有甲兵之备,而无斗战之患。君无疑于臣,臣无疑于主,国定主安,臣以义退,亦能美而无害。

霸者,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衰则士疏,赏亏则士不用命。

《军势》曰: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军势》曰:无使辨士谈说敌美,为其惑众。无尼仁者主财,为其多施而附于下。

《军势》曰:禁巫祝,不得为吏士卜问军之吉凶。

《军势》曰:使义士不以财。故义者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为暗主谋。

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

故圣王御世,观盛衰,度得失,而为之制。故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世乱则叛逆生,王泽竭,则盟誓相诛伐。德同势敌,无以相倾,乃揽英雄之心,与众同好恶,然后加之以权变。故非计策无以决嫌定疑,非谲奇无以破奸息寇,非阴谋无以成功。

圣人体天,贤者法地,智者师古。是故《三略》为衰世作。“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故人主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改。深晓“中略”,则能御将统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

夫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亡者,非丧其身也,谓夺其威废其权也。封之于朝,极人臣之位,以显其功。中州善国,以富其家。美色珍玩,以说其心。

夫人众一合而不可皮离,威权一与而不可卒移。还师罢军,存亡之阶。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是谓霸者之略。故霸者之作,其论驳也。存社稷罗英雄者,“中略”之势也。故世主秘焉。

卷三 下略

下略,主要是论述“人”和“政”的重要,以说明盛衰的根源,国家的纲纪。强调:“人”重圣贤,重道德;“政”重礼乐,重教化。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人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求贤以德,致以道。贤去,则国微。圣去,则国乖。微者危之阶,乖者亡之微。

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体降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降体以礼,降心以乐。所谓乐者,非金石丝竹也,谓人乐其家,谓人乐其族,谓人乐其业,谓人乐其都邑,谓人乐其政令,谓人乐其道德,如此君人者,乃作乐以节之,使不失其和。故有德之君,以乐乐人。无德之君,以乐乐身。乐人者,久而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释近谋远者,劳而无功。释远谋近者,佚而有终。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残灭之政,累世受患。造作过制,虽成必败。

舍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教人者顺。逆者乱之招,顺者治之要。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亲,义者人之所宜,礼者人之所体,不可无一焉。故夙兴夜寐,礼之制也。讨贼报仇,义之决也。侧隐之心,仁之发也。得己得人,德之路也。使人均平,不失其所,道之化也。

出君下臣名曰命,施于竹帛名曰令,奉而行之名曰政。夫命失,则令不行。令不行,则政不正。政不正,则道不通。道不通,则邪臣胜。邪臣胜,则主威伤。

千里迎贤,其路远,致不肖,其路近、是以明王舍近而取远,故能全功尚人,而下尽力。

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善者得其祐,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至。

众疑无定国。众惑无治民。疑定惑还,国乃可安。

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故善施于顺民,恶加于凶民,则令行而无怨。使怨治怨,是谓逆天。使仇治仇,其祸不救。治民使平,致平以清,则民得其所而天下宁。

犯上者尊,贪鄙者富,虽有圣王,不能致其治。犯上者诛,贪鄙者拘,则化行而众恶消。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可以威刑胁。故明君求贤,必观其所以而致焉。致清白之士,修其礼。致节义之士,修其道。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

夫圣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已,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世。

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夫以义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爝火,临不测而挤欲堕,其克必矣。所以优游恬淡而不进者,重伤人物也。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夫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故君子者常畏惧而不敢失道。

豪杰秉职,国威乃弱。杀生在豪杰,国势乃竭。豪杰低首,国乃可久。杀生在君,国乃可安。四民用虚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

贤臣内,则邪臣外。邪臣内,则贤臣毙。内外失宜,祸乱传世。

大臣疑主,众奸集聚。臣当君尊,上下乃昏。君当臣处,上下失序。

伤贤者,殃及三世。蔽贤者,身受其害。嫉贤者,其名不全。进货者,福流子孙。故君子急于进贤而美名彰焉。

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篇4:名言名句

1、对于学者获得的成就,是恭维还是挑战?我需要的是后者,因为前者只能使人陶醉、而后者却是鞭策。——巴斯德 2、想象你自己对困难作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3、盲目地一味勤奋的确能创造财富和荣耀,不过,许多高尚优雅的器官也同时被这唯其能创造财富和荣耀的美德给剥夺了。——尼采

4、在日常生活中,靠能做到的事,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做不到的,靠勤奋也能做到。——佚名

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你应将心思精心专注于你的事业上。日光不经透镜屈折,集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毛姆

7、当你将信心放在自己身上时,你将永远充满力量。

8、同样一件事情的发生,有的人感到非常痛苦,有的人能够接受。因为这两者的忍耐能力不同。有忍耐能力的人才容易成功。——方海权

9、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茅盾

10、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列夫托尔斯泰

11、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益己及他。有能力办实事才不会毕竟空谈何益。故事的结束总是满载而归,就是金榜题名。——方海权

12、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求权势者垂青。——雨果

13、走自己的路,让说去吧!——但丁

14、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歌德

15、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巴尔扎克

16、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17、一件事被所有人都认为是机会的时候,其实它已不是机会了。

18、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脾气和仁义广结好缘,多结识良友,那是积蓄无形资产。很多成功就是来源于无形资产。——方海权

19、时间是个常数,但也是个变数。勤奋的人无穷多,懒惰的人无穷少。——字严

20、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方海权

2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2、一个人必须面向未来,想着要着手做的事情。但这并不容易做到。一个人的过去是一种日益加重的负担。——罗素

23、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别人所不能忍的气,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就能享受别人所不能享受的一切。

24、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25、发明的秘诀在不断的努力。——牛顿

2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27、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爱因斯坦

28、只有勤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勤勉一毅力又来源于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史密斯

29、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拿破伦一世

30、无论做什麽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

31、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32、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孙中山

33、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影不断变化。——雨果

34、当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罗斯福

3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的。——鲁迅

37、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富兰克林

38、作了好事受到职责而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的本色。——巴尔扎克

39、一无所有是一种财富,它让穷人产生改变命运的行动。

40、拼一切代价,去奔你的前程。——巴尔扎克

41、发明的秘诀在于不断的努力。——牛顿

42、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歌德

43、停止奋斗,生命也就停止了。——卡莱尔

44、一个人必须面向未来,要想着着手做的事情。但这并不容易做到。一个人的过去是一种日益加重的 负担。——罗素

45、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毛姆

46、凡事欲其成功,必要付出代价:奋斗。——爱默生

47、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

48、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爱因斯坦

49、登高必自卑,自视

有关谦虚的励志名言名句

古代简短文明礼仪的故事

关于修养的名言名句

虚心的名言名句

道德修养的名句

谦逊的名言名句

古今中外有关道德的名言名句

关于气量大度的名言名句

道德修养的名言名句

修养的名人名句

黄石公名言名句
《黄石公名言名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黄石公名言名句(共4篇)】相关文章:

关于美德的名言2023-10-28

经典素读的学习心得2024-01-26

道德情感名言名句2024-04-29

钱谦益诗词名句2022-04-29

高考作文素材名著名句2022-05-06

道德方面的名言名句2022-04-29

关于湖南苏仙岭的导游词2022-11-07

郴州苏仙岭 范文2023-03-24

道德的名言2022-06-04

高考作文素材优美精彩名句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