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经典名言警句

时间:2024-03-13 07:13:00 名言格言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阳明的经典名言警句(精选7篇)由网友“zhao_lean”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王阳明的经典名言警句,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王阳明的经典名言警句

篇1:王阳明的经典名言警句

1.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 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 “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6.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7.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8. 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9.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10.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1. 无私心就是道。

12. 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3.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14.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5.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6.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7. 动亦定,静亦定。

18.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9.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0. 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边寻。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1.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2.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3.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24.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25.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6.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27.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28.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9.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30. 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

篇2:王阳明的经典名言警句

1. 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2.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3. 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4. 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5. 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6. 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7. 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8. 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9. 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10. 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11. 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12. 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13. 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14. 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

15. 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16.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7. 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18.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19.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20. 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21. 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22.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

23. 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24. 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25. 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26. 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27. 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28. 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29.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30. 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篇3:王阳明的经典名言警句

1. 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2.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3. 常快活便是功夫。

4. 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5.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6. 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7. 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大学问》)

8. 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9. 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10. 问君何事日憧憧? 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 良知二字是参同。(《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1. 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12. 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13. 天理即人欲。

14. 天理即仁心。

15.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6. 个个人心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17. 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

18. 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19. 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20.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21.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22. 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23.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24. 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25. 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26. 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27. 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28. 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29. 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30. 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篇4:王阳明名言

王阳明名言集锦

1、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2、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

5、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6、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7、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8、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9、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0、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11、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2、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3、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14、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5、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6、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1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8、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19、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20、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1、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22、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23、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24、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25、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26、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

27、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8、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29、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30、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31、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32、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33、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篇5:王阳明名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上面这句名言出自《传习录》。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散文家余秋雨在《王阳明法书集》的序言中写道:“倘若把中国历史上集大成式的哲学家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王阳明(守仁)的名字。由于他的哲学思想高超、警策、简明,又由于他的人生经历曲折、奇特、宏富,他在中国文化领域的知名度是其他许多哲学家无法比拟的。“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宋明理学,叠起一座高峰,比之汉唐绎学的理论思辩方面,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而阳明之学则是中国儒家的最后一个高峰,并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梁启超称王阳明“是一个豪杰之士”,是因为他在程朱理学笼罩一统天下,以极大的勇气,挺身而出,用“心即理”的学说之与抗衡,以“知行合一”理论戳穿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他的新说,对当时社会,“像打一药针一般,令人兴奋”,“吐出很大光芒”。

王阳明的这一观点像极了上面贝克莱的观点——存在即被感知。看见花时,感觉到了,花就存在;没有看见时,感觉不到,花就不存在。但是,两个人还是有所区别的:贝克莱是要通过“存在即被感知”这句名言解决认识论问题,到最后,为了保证物的存在,贝克莱还不得不搬出了上帝来保证外物的存在。王阳明不同,其“心外无物”说的是意义问题,和维特根斯坦的“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近似。也就是说,“心外无物”是指心乃生发意义的.源泉,不致“良知”,外在世界尽管五彩缤纷,但对我毫无意义可言。就当你未见到那个美丽的女子时,在你心中那个人便根本不存在,只有你见到她,那美丽才会呈现于你眼前,于你而言才会具有意义。先生说致良知,良知在于我们的本心,与龙场悟道一样,你未见龙场之时,世界于你只是狭小的周围一圈,当你来到深山自然之中,心会变得与自然一样广阔,便能窥见更多的真理。

篇6:王阳明名言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传习录》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传习录》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王守仁

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

5、破山中之贼,易 破心中之贼,难 ——王阳明

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

8、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王阳明 《传习录》

9、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阳明 《传习录》

10、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守仁

1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12、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

1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王守仁

1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

15、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王阳明

16、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王守仁

17、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18、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19、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阳明

20、为学大病在好名。 ——王守仁

21、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阳明 《传习录》

22、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守仁

23、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边寻。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4、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王阳明

25、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王阳明

26、“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王阳明 《传习录》

2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王阳明

28、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王阳明

29、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王守仁

30、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王守仁

31、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32、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王阳明

33、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王阳明 《传习录》

34、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 ——王阳明 《传习录》

35、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36、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王阳明

37、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王守仁

38、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阳明 《泛海》

39、“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王阳明 《传习录》

40、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王阳明 《传习录》

4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王阳明

42、无声无臭独知时, 此是乾坤万有基。 抛却自家无尽藏, 沿门持钵效贫儿。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43、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王阳明 《双峰》

4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王守仁

45、圣人处此更有何通? 圣人会怎么做? 圣人会怎么做? 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 ——王阳明 《王阳明》

46、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王守仁 《传习录》

47、心即道 道即天 知心则知道 知天 ——王阳明

48、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阳明 《大学问》

49、“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

50、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王阳明(闪点情话网)

51、问君何事日憧憧? 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 良知二字是参同。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52、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 ——王阳明 《传习录》

53、“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王守仁 《传习录》

54、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 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王守仁 《读易》

5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 亦谬乎? ——王阳明

56、“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守仁 《传习录》

57、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王阳明

58、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王阳明

59、天理即人欲 ——王阳明

60、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王阳明

61、个个人心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62、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 ——王阳明

63、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 ——王阳明 《传习录》

64、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阳明 《传习录》

65、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王阳明 《传习录》

篇7:王阳明名言

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阳明名言。

1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励志向的经典名言警句

古代励志名言警句

大学励志名言警句名句

古代励志名言警句收录

好的经典名言警句

勤学励志的经典名言警句

书中的感悟名言

勤学励志的相关名言警句

勤学的简短名言警句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王阳明的经典名言警句
《王阳明的经典名言警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王阳明的经典名言警句(精选7篇)】相关文章:

高中生经典励志祝福语 关于高中生的励志警句2023-10-27

告诫人们不能骄傲的名言2024-01-12

古代名言格言纠改2022-08-15

经典励志名言警句摘抄2022-11-09

名人励志名言警句2022-12-15

立志的名言警句精选【推荐】2022-05-07

有立志的名言警句2022-05-06

英文名言集合2022-04-30

名人励志的名言警句2023-07-30

有关健康名言警句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