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读后感400字

时间:2022-09-27 07:51:40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鼓作气读后感400字(精选12篇)由网友“生巧挞”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一鼓作气读后感400字,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鼓作气读后感400字

篇1:一鼓作气读后感400字

这个故事主要说了鲁庄公放了管仲,齐桓公便拜他为相,还派鲍叔牙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气得翻白眼,派曹刿发兵在长勺与齐兵大战。第二天,鲍叔牙让将士击鼓冲锋,而曹刿却命士兵坚守不出;第二次也一样;等到第三次的时候,齐兵已经白冲了两次,都懒洋洋的。谁知,曹刿命军士把鼓打得震天响,鲁兵像雹子打荷叶似的,把齐兵杀个七零八落。鲁兵正要追赶,曹刿查看了一下敌人的车轮子,才下令“快追”。鲁兵从齐兵那得到了好多武器、粮食和车马。事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第三次才进攻,曹刿说:“第一、二回将士很有劲,第三回就差了,也没多大精神。趁敌人没劲时我们‘一鼓作气’打过去,怎么不赢呢?还有敌人逃跑也许是个计,看一看车轮子是不是乱的,否则就中计了,这回齐兵的车轮子全乱了,所以我才下令追。”

正因为曹刿使用了“一鼓作气”才使他大获全胜。而我也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做语文阅读时,有一道题太难了,我想:先放一边吧,过一会儿再做;第二次还没读完又不想做了,等我玩腻了,再去做,结果我读了三遍,足足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才完成它。我想如果我当时一鼓作气一次读完它,然后认真想一想,也许用不了10分钟就可以完成。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习“一鼓作气”的精神,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半途而废,就会事倍功半。

篇2:一鼓作气读后感400字

最近,我怀着激情澎湃的心情读了《一鼓作气》这个故事。它发生在春秋时代,写得妙笔生花,栩栩如生,读时起伏不平,读后荡气回肠。

这个故事主要说了鲁庄公放了管仲,齐桓公便拜他为相,还派鲍叔牙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气得翻白眼,派曹刿发兵在长勺与齐兵大战。第二天,鲍叔牙让将士击鼓冲锋,而曹刿却命士兵坚守不出;第二次也一样;等到第三次的时候,齐兵已经白冲了两次,都懒洋洋的。谁知,曹刿命军士把鼓打得震天响,鲁兵像雹子打荷叶似的,把齐兵杀个七零八落。鲁兵正要追赶,曹刿查看了一下敌人的车轮子,才下令“快追”。鲁兵从齐兵那得到了好多武器、粮食和车马。事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第三次才进攻,曹刿说:“第一、二回将士很有劲,第三回就差了,也没多大精神。趁敌人没劲时我们‘一鼓作气’打过去,怎么不赢呢?还有敌人逃跑也许是个计,看一看车轮子是不是乱的,否则就中计了,这回齐兵的车轮子全乱了,所以我才下令追。”

正因为曹刿使用了“一鼓作气”才使他大获全胜。而我也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做语文阅读时,有一道题太难了,我想:先放一边吧,过一会儿再做;第二次还没读完又不想做了,等我玩腻了,再去做,结果我读了三遍,足足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才完成它。我想如果我当时一鼓作气一次读完它,然后认真想一想,也许用不了10分钟就可以完成。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习“一鼓作气”的精神,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半途而废,就会事倍功半。

篇3:一鼓作气读后感400字

翻开四年级下册的语文书第六课的第二个成语故事——一鼓作气,始终记在我的脑海里。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战争时期的一年,齐国向鲁国发动战争。原本鲁庄公准备派将士迎击,就在这时鲁国的一个平民——曹刿就去见鲁庄公,曹刿对鲁庄公说:“鲁庄公,齐军来势凶猛,不能迎战。”鲁庄公说:“你有何妙计。”曹刿回答说:“齐国来迎战时会击鼓,我们等敌军士气丧落的时候再去迎击。”鲁庄公说:“好!”

鲁庄公就按曹刿的方法来迎击,打败了齐国,事后,鲁庄公把曹刿叫来问他:“为何要等齐国三次擂鼓之后再迎击呢?”曹刿说:“齐军第一次擂鼓士气旺盛,第二次擂鼓士气开始退,等到第三次擂鼓之后就更加低落了,这时我们一鼓作气,取得胜利。”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知道了,我们要劲头大的时候,赶快就把事情做完,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说到这个故事,我就联想到了我自己。

一次,我正在写作业,爸爸看见我没什么精神,对我说:“女儿,你不要玩一下做一下,要一鼓作气,把事情做完。”这时我就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了,赶快做作业,一会儿,作业做完了。爸爸又对我说:“这样就对了!”我笑了笑。

世上有许多的成语故事,有没有什么成语故事可以让你深受教育呢?

篇4:一鼓作气读后感400字

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代,齐国想灭掉鲁国,鲁国的皇帝带了一个机智的大臣曹刿一同去作战,齐军连续击战鼓两次,鲁军都不动声色,齐军击第三次战鼓时,鲁军才击第一次战鼓,鲁国的士兵们进行了猛烈攻击,打败了齐军。当皇帝问曹刿为什么要在齐军第三次击战鼓时,才击第一次战鼓进攻呢?曹刿说打仗靠的是士气,齐军击第一次战鼓时,齐国的士气正旺,第二次士气低了一半,第三次士气全无,鲁国才击第一次战鼓,士气正旺的士兵们当然能赢。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学习鲁国这种一鼓作气的精神,做什么事情都要鼓起劲儿头,一下子把事情做完,千万不要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以前,我写作业总是玩一会儿写一会儿,从来没有一口气写完,结果每次都写到很晚,才能把作业写完。以后,我放学回家,应该趁着老师上课时讲的内容记得还清楚,一鼓作气把作业写完,然后再高高兴兴的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在生活中做事情,都应该一鼓作气学好做好,不能拖拖拉拉的让最好的时机失去了!

篇5:一鼓作气读后感400字

今天,老师发了一张试卷,上面有五篇文章,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一鼓作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做事要鼓起劲儿头,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不要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和勇气。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长勺之战的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齐国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国以智取胜最终打败了强大的齐国。读完这篇文章我想起了一件事情,记得以前我写作业总是玩一会儿写一会儿,从来没有一鼓作气的写完,结果每次都写到很晚,很累才能把作业写完。于是,我受到了教训,以后总是一鼓作气的把作业写完,然后高高兴兴的玩。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学习曹刿这种一鼓作气的精神,做什么事情都要鼓起劲儿头,一下子把事情做完,千万不要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就象我们写作业,要一气的写完,不要一会儿吃点零食,一会儿看几眼电视,拖拖拉拉的,失去完成作业的最好时机。 同学们:今后我们不论是学习新的知识,还是在生活中做事情,都要一鼓作气的学好做好,不要拖拖拉拉的失去了最好的时机和勇气!

篇6:一鼓作气读后感400字

这个故事讲的是齐国的鲁国发动战争。一个叫曹刿的人实在是不想自己的国家就这样被破坏掉,就去见鲁庄公。和鲁庄公坐一辆战车来到了战场上,这时,齐军开始擂鼓了,鲁庄公准备派人去迎接战争,可是,曹刿摇摇头,示意不要,齐军又退了回去,齐军第二次擂鼓的时候,鲁庄公又准备迎接这次的战争,可曹刿还是连连摇头,齐军只好又退了回去。等到齐军第三次擂鼓的时候,鲁庄公问曹刿:“可以派兵去迎接战争了吗?”曹刿说:“这回可以了。”于是,鲁军把齐军打得大败而逃,屁滚尿流。

事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何要等齐军三次擂鼓之后才反击呢?”“打仗靠将士的勇气。”曹刿说:“齐军第一次擂鼓的时候士气旺盛,第二次擂鼓的时候士气开始衰落了,第三次擂鼓的时候士气就更加低落了,等到敌人疲乏时,我军一再出击,一鼓作气取得胜利!”

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人要趁士气大的时候,一鼓作气把事情完成。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自己——

一次,我正在画画,画了一点,我就开始玩了,妈妈见我在玩,就说:“黄佳欣,不要玩一会儿又玩一会儿,做事要一鼓作气!”当时,我就深受教育,赶快画画。

在社会上有很多同类的问题,如果大家都习惯了一鼓作气做事,那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篇7:一鼓作气读后感

中国的历史故事很多,但最令我难忘的是《一鼓作气》。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国,鲁国知道后,非常生气,觉得他不把鲁国放在眼里,准备和他斗一斗(打一仗),看到底谁厉害,并且鲁国还请了一位高人,帮他出主意,告诉他该不该打,该不该击鼓,战士们也一鼓作气,不停地向上冲,最后把他打败了,别的国也向着鲁国,最终当了首领。

读完后,我知道了干什么都要一鼓作气,不停地向上,也许你是个小国,但别人看到你们那么勇敢,也许就不敢打了,而且鲁国并没有为此而很生气,一直想办法,所以非常顺利,但我却没有象他们一样一鼓作气,比如我以前看书时,每一本总看一点,有些带漫画的就只看漫画,不能一鼓作气的把内容全部看看,所以,如果书是敌人的话,那时侯我就打不败它。()还有一些事也是一样,如果你不把它坚持干完,就不能得到其中的快乐。

这篇故事虽然短,但告诉了我深刻的道理,让我知道做事要坚持做完,一天比一天进步。

篇8:一鼓作气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则成语故事《一鼓作气》,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准备攻打鲁国,曹刿用一条妙计击退了齐国大军的故事。齐军在第一次击鼓时曹刿不出军,齐军第二次击鼓时曹刿还是不出军,齐军第三次击鼓时,曹刿才出军。鲁军大获全胜,打败了齐军。后来丞相鲁庄公很奇怪,问道:“是怎么回事?”曹刿说:“他们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正旺;第二次减弱;第三次士气全没了,胜利当然就是我们的了。”

读完这则成语故事,我为古人的智慧感到惊叹,这则故事对我们也同样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比如做事不要拖沓,要干脆果断,在学习方面也是一样的,不可以懒惰,不可以把今天的事放到明天做,如果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会造成我们学习上怠慢,对学习失去兴趣。

篇9: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国的消息传到鲁国,鲁庄公气得直翻白眼。他说:“我当初真不该不听施伯的话,把管仲放了。什么射过小白,什么要亲手杀他才解恨。他们原来把我当做木头人儿,捏[niē]在手里随便玩儿,随便欺负,根本就没把鲁国放在他们的眼里。照这么下去,鲁国还保得住吗?”他就开始练兵,铸造兵器,打算报仇。齐桓公听了,想先下手,就要打到鲁国去。管仲拦着他说:“主公才即位,本国还没安定,列国还没交好,老百姓还不能安居乐业,怎么能在这会儿去打人家呐?”齐桓公可正为着刚即位,想露一手,显得他比公子纠强,好叫大臣们服他。要是依着管仲先把政治、军队、生产一件件都办好了,那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呐?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就拜鲍叔牙为大将,带领大军,一直在鲁国的长勺[古地名;勺打过去。

鲁庄公气了个半死,脸红脖子粗地对大臣们说:“齐国欺负咱们太过分了!施伯,你瞧咱们是非得拚一下子不可吧?”施伯说:“我推荐一个人,请他来带兵,准能对付齐国。”鲁庄公急着问他:“谁呀?快去请他来!”施伯说:“这人姓曹名刿,从小跟我交好,挺有能耐,文的武的全行。要是咱们真心去请他,他也许肯出来。”鲁庄公马上派施伯去请曹刿。

施伯见了曹刿,把本国被人欺负的事说明白了,一定要他出来给本国出点力气。曹刿是个平民,家里又穷,笑着说:“怎么?你们做大官、吃大鱼大肉的,还要跟我们吃野菜的小百姓商量大事吗?”施伯陪着笑说:“好兄弟,别这么说了。国家要紧,全国人的性命要紧!”他一死儿地央告,怎么也得请曹刿帮助国君过这道难关。曹刿见他这么诚恳,就跟着施伯去见鲁庄公。鲁庄公问他怎么能打退齐国人。他说:“全国上下一心,就能打退敌人。至于到底怎么打,那可说不定。打仗是个活事儿,要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死法子。”鲁庄公信任施伯,也就相信曹刿有本领,当时就拜他为大将,带着大军一块儿上长勺去抵抗齐兵。

他们到了长勺,扎下军营,摆下阵势,远远地对着齐国的`兵营。两国军队的中间隔着一片平地,好象是一条很宽的干了的大河,两边的军队好象是挺高的河堤。只要两边往中间一倒,就能把这条河道填满。鲍叔牙上回打了胜仗,知道对面不敢先动手,就下令打鼓,准备冲锋。

鲁庄公一听见对面的鼓声响得跟打雷似地,就急着叫这边也打鼓。曹刿拦住他说:“等等。他们打赢了一回,这会儿正在兴头上。咱们出去,正合了他们的心意,不如在这儿等着,别跟他们交战。”曹刿就下令,不许嚷,不许出去,光叫弓箭手守住阵脚。齐兵随着鼓声冲过来,可没碰上对手,瞧瞧对方阵势稳固,没法打进去,就退回去了。

过了一会儿,齐兵又打鼓冲锋。对手呐,好象在地下扎了根似地动也不动,一个人都没出来。齐兵白忙了半天,人家不跟你打,使不出劲儿去,真没有意思,嘴里直唠叨。鲍叔牙可不灰心,他说:“他们不敢打,也许是等着救兵呐。咱们再冲一回,不管他们出来不出来,一直冲过去,准能赢了。”这就打第三通鼓了。齐兵已经白冲了两次,都腻烦了。他们以为鲁兵不敢交战,冲出去有什么用呐。可是命令又不能不依,去就去吧,大家都懒洋洋地提不起劲儿来。谁知道对面忽然“咚咚咚”鼓声震天价响,鲁国的将士“哗”一下子都冲出来,就跟雹子打荷叶似地,把齐国的队伍打得粉碎。齐兵拚命回头逃,鲁庄公就要追上去。曹刿说:“慢着,让我瞧瞧。”他就跳下车来,查看了一回敌人的车轮子印,又跳上车去,一手扶着横档往前细细瞧了一回,才发命令说:“快追!一直追上去!”就这么追了三十里地,得着了好些齐国的兵器和车马。

鲁国打了个大胜仗。鲁庄公可不明白,他问曹刿:“头两回他们打鼓,你为什么不让咱们也打鼓?”曹刿说:“临阵打仗全凭一股子劲儿。打鼓就是叫人起劲儿。打头一回鼓,将士顶有劲儿,第二回就差了。第三回就是鼓响得怎么厉害,也没有多大的精神了。趁着他们没有劲儿的时候,咱们‘一鼓作气’打过去,怎么不赢呐?”鲁庄公和将士们都点头,可是大伙儿还不明白人家逃了为什么不立刻追上去呐?曹刿说:“敌人逃跑也许是个计,说不定前面还有埋伏,非得瞧见他们车轮子印乱了,旗子也倒了,才能够毫无顾虑地追上去。”鲁庄公挺佩服地说:“你真是个精通兵事的将军。”

齐桓公打了败仗,自己认了输,向管仲认错,愿意听他的话。管仲就请齐桓公对外跟列国诸侯交好,对内整顿内政,发展生产。齐国就跟鲁国讲了和,还把从鲁国夺来的田地退还给鲁国。接着就一个劲儿地开铁矿,造农具,开荒地,多种庄稼,由公家大量地晒盐,鼓励老百姓下海捕鱼。齐国的东边就是海,晒盐捕鱼,极其方便。离海岸较远的诸侯国,没有鱼吃倒也罢了,没有盐那可怎么过日子呐?他们只好向齐国交好,拿粮食去换齐国的盐。齐国因为齐桓公重用了管仲和鲍叔牙,越来越富强了。没有几年工夫,齐桓公当真做了诸侯的首领。

篇10: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磐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 ”。

篇11:一鼓作气造句

一鼓作气造句

1、还是不要。我还是一鼓作气今天就把它带回去。但是如果它发生故障呢?

2、做这种事就要一鼓作气,拖三阻四,难有成就。

3、同学们!且让我们一鼓作气攻上山顶。

4、老师提醒大家参加比赛有如作战,要一鼓作气,才能夺得锦标。

5、通过照片修复,你将拥有额外的,魔法般的暗房接触(体验)一鼓作气的调整白平衡,亮度和对比度,只需要用一个操作,随后你会看到你的杰作变得更美。

6、我就凭一鼓作气的精神,独立完成这件作品。

7、设固定绳索以方便反复地上升下降来适应高度与补给物资,他们一鼓作气爬上山顶并且平安回来,若是不能登顶就拆返。

8、可惜的是他没能一鼓作气将这一方案推广到其他税种中。

9、最后当然是一鼓作气,在梅花桩上以醒狮和坏人石坚来一个了断,()再次确立黄飞鸿的威信,和儒家价值观的胜利。除了梅花桩上的高潮外,数场武打皆精彩悦目。

10、他拿起笔,一鼓作气连写了三幅字。

11、传统上,龙舟的造型和结构都有特定规格,龙头、龙尾雕工尤为精细,其形态象徵力量和冲劲。进行竞赛时,鼓手在前,舵手在后,划手们随着鼓声的节奏,一鼓作气,破浪前进奋力划过终点。

12、大家一鼓作气,很快就把工作做完了。

13、此刻且看我们一鼓作气地冲向目的地。

14、我们干脆一鼓作气把这些事做完再休息。

15、你要一鼓作气冲过难关,一迟疑可能就气馁了。

16、山高路窄,靠的就是登山者一鼓作气的精神。

篇12:一鼓作气成语故事

【汉字书写】:一鼓作气

【汉语注音】:yī gǔ zuò qì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成语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强调鼓足干劲,趁热打铁。

【一鼓作气的意思】:鼓:指敲响战鼓;一鼓:指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指勇气。原指战斗开始时,每次击鼓都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现用于形容做事情时振奋精神,鼓足劲头,趁势头一下子就把事情干完。

【一鼓作气的近义词】:趁热打铁、乘胜追击、一气呵成;

【一鼓作气的反义词】:一败涂地、偃旗息鼓、半途而废;

神秘岛读后感400字

挫折并不可怕作文400字

六年级关于《神秘岛》读后感400字

六年级《野犬女皇》读后感400字

《地球脉动》观后感400字

我绝不妥协读后感作文400字

《我的长征》观后感400字精选

难忘的童年作文400字左右

我的长征观后感400字

登山爬山观后感小学作文

一鼓作气读后感400字
《一鼓作气读后感4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鼓作气读后感400字(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我的童年作文400字左右2022-05-08

9月1日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作文400字2023-11-07

教师节的个人观后感400字2023-08-03

的作文:我的中国梦2023-09-14

我的中国梦怎么写2022-05-06

我的梦中国梦作文500字2022-04-30

海边的雪征文400字2023-09-21

有关长征的优秀观后感作文400字2022-10-06

我的梦 中国梦2023-12-06

我的遭遇作文400字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