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弱者刘常》有感:耻辱的力量

时间:2022-11-04 08:14:31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读《弱者刘常》有感:耻辱的力量(整理13篇)由网友“西安吴彦孟达”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弱者刘常》有感:耻辱的力量,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弱者刘常》有感:耻辱的力量

篇1: 读《弱者刘常》有感:耻辱的力量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体会到,有时,耻辱是最好的动力,遭遇耻辱,人才会努力地拼搏。

《弱者刘常》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师范一年级入学,老师在点名时,一名叫刘常的瘦弱男生报到时发出女生的声音,一个漂亮男生李健给了他一个称号――弱者刘常,全班两次发笑,而他却不动声色地接受了这个称号,因为他太羸弱了。因此,他成了别人玩弄的对象。直到一个和他一起管工具房的优秀女生苗云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弱?”苗云的男友李健打掉他的饭盒,使他吃泥馒头后,他渐渐有了成为“坚者”的想法。他经过了暑假的流浪,强健了身体,磨炼了意志,用“单杆耐力第一名”“杀恶狗”等事提高自己的地位,最后,他用李健欺负他的方式报复李健,证明了自己不再是以前的弱者。

读了文章,我十分佩服刘常。他能勇敢面对现实,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强者。不像李健,欺软怕硬,一见到强大后的刘常就惧怕不已。我佩服刘常,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苗云被狗咬后,他赤手空拳打死了咬苗云的那只恶狗;体育课上,他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吊单杠比赛竟然打败了体育委员、铁饼运动员。这些事,都见证了他成为强者的艰难历程,也使我明白了,只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并不懈地努力,就几乎没有做不到的事。

耻辱是最好的动力,古今中外皆有佐证。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勾践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勾践给吴王喂马。吴王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越王勾践被吴国释放后,在柴草上睡觉,天天尝猪胆,让自己不忘国耻。经过长期准备,勾践一举灭了吴国,统一了天下。世界著名拳王阿里在1960年获得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轻重量级金质奖章,但当时,白人对黑人的歧视非常严重。一次,阿里和朋友一起去食品店买东西,里面有一群白人流氓,这几个流氓明知他是奥运冠军,却拦住他们,要阿里交出金牌。这次耻辱,使阿里更加刻苦练习,打败了那些不可一世的白人选手,成了名震天下的黑人拳王。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每当读到李白这两句诗,我就想起自己也曾有一段耻辱的经历。以前,班里总有人欺负我,吴嘉龙仗着人高马大随意打人,我和同学们都因为他那钢铁般的拳头而敢怒不敢言;谢添友在厕所里打伤我的耳朵等,那时,我就下定了决心,我一定要当选班长,并执法如山,不再让他们欺负人。第二个学期,我因为耻辱的动力,一直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作业,成绩越来越好,威望直线上升,同学们都对我刮目相看。竞选班长时,我提前备稿,反复背诵,终于成功地当选了班长,从此,再没有人敢欺负我了,同学们都主动和我一起玩耍,就连吴嘉龙和谢添友也得对我敬畏三分。现在,同学们都安分守纪,课前准备也做得很好,老师们都很满意;下课时,也没人再玩危险游戏了,班风明显好转。

耻辱是最好的动力,遭遇耻辱的成吉思汗、韩信、刘备等最终成了名垂千古的大人物,足以说明这一个道理。耻辱并可怕,重要的是要忍辱负重,化耻辱为动力,才能自强不息,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篇2:读《弱者的力量》有感作文

读《弱者的力量》有感作文

今天,我在读《哈佛家训》时,读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弱者的力量》,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一只小老鼠遇到了一只老虎,老虎要吃它,小老鼠说它有一天会帮助老虎,老虎不相信,但还是放它走了。不久后,老虎被网子罩住了,小老鼠把绳子咬断,救了老虎,小老鼠对老虎进行了教育。

我看了这篇文章,心想:为什么老虎那些体积较大的动物总是轻蔑这些小动物呢?小老鼠也有怕它的东西,老鼠并不是弱者;老虎也有它怕的东西,老虎并不是强者。我认为世界上并没有强者弱者之分,就算有也是不一定的。你认为自己是强者,你就是强者;你认为自己是弱者,你就是弱者。对于我来说,我会选择弱者,但肯定有比我更弱的人。

弱者也有它自己的力量!

读《弱者的力量》有感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3: 读《女孩,不是弱者》有感

读《女孩,不是弱者》有感

我走到哪里,就会听到“这女孩子,太娇弱,经不起挫折……”听到这些数落我们女孩子的话。我心里有些愤恨,但又说不出口。

今天,一篇《女孩,不是弱者》让我深有感触。人们常常说女孩子太小心眼,太爱哭,是弱者。但女孩子能将自己的房间装饰的`别具一格;女孩子做任何事都比男孩子要细心百倍;女孩子都有怜悯、同情之心,这都是女孩子的长处呀!

在我们班中,女孩子们的字呀!可以说是功夫极其之深,甚至比老师都要写得好。这靠得什么?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认真与努力,百分之一的天分。可有些男孩子嘛,总是在教室外玩耍与打闹。瞧!这次写字比赛,一等奖金属于我们女生。这也是我们女孩子的独特个性――做事总是那样地刻苦!

所以说嘛,女孩子不是弱者!虽然女生有时是有些小心眼,但就没有小心眼的男生吗?有些女孩子爱哭,也是一种情感的体现嘛。我们应该要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自豪,因为女孩子并不比男孩子差,女孩子不是弱者!

篇4:读《力量》有感

20多年来一直从事着教育这份工作,跋涉在教育的征途中领略到不同的风光:有风和日丽,暴风骤雨;有童真可爱的笑脸,也有顽冥不化的暴力……扪心问过他人,也问过自己:教师的力量到底能有多大呢?

读中学的时候,我是一个顽皮小女生,不爱学习,贪玩,上课不认真听讲,和同学躲在课桌底下“拾小子”,很happy。我的语文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有一天,我发现发下来的作业中夹的老师写的一张书签,上面写着这样的一句话:“一个能在书香中寻觅书香的人,是应能求得心灵的宁静与安然的”。

20多年后的今天,我也站在了讲台上,我想对老师说:当初如果没有你,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走出那段青春的顽劣?我还想说,今天的我身上的积极向上,健康美好,只是因为老师寻常的一句话撞开了我闭锁的学习的大门。

你说教师的力量有多大,哪怕是一句话,一些寻常的举动,改变的却是一个孩子一生的轨迹与方向,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片待开挖的处女地:我们种上绿苗,杂草就无处生长;我们播撒诚信的种子,邪恶就无处生长;我们倾心付出爱的种子,恨就无处发芽;我们倡导积极进取,消极、颓废、懦弱就无处隐藏。

你说教师的力量有多大?我们是孩子心灵的守护神,至高无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大意退潮的海水拍打许多小鱼留在了沙滩上,有一个女孩捧起一只小鱼把它送回海里,又捧起一只小鱼把它送回海里,小女孩的妈妈说没用的,根本就救不完,没有谁会在意一只小鱼的生死,可是小女孩确认真的指着手上的小鱼说:我在乎。给我讲这个故事的人是我的一位学生。他说:老师,你还记得吗?月考考砸了,被我撕碎的英语试卷是你一片一片的粘起来,送回我的手里;偷偷逃学,躲在小菜场的角落里偷吸烟,是你把我揪回到班级……后来我考进医科大学,其实我就是那只有幸被你送回海里的鱼,你很小很小的举动,却让一只小鱼重获新生。

你说教师力量有多大?父母创造生命,教师重塑生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我们是教师,平凡的岗位,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我们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别问我们的力量有多大,我们的手中都有一支魔法棒,点石成金!

篇5:读《力量》有感

《欣赏的力量》这个故事中讲了两个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人受到了被人的欣赏之下,努力奋斗,最终功成名就。这两个人分别是列夫·托尔斯泰和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一个曾是在文坛上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在大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与肯定下成为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另一位曾是一个作案手法细腻的小偷,在林清玄一句“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这样的话下,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了大老板……

可见,欣赏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何时何地,欣赏对于他人有着十分大的作用。

在这篇短文中,我觉得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然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懂得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被别人欣赏是一种幸福。

就连一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欣赏往往比恩赐更有效。”既然欣赏有如此之好,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他人。

当你觉得一个人表现的非常出色之时,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表示对他的欣赏与肯定,我想,这不仅不会给他带来骄傲,还会让他更加地努力、上进。

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

篇6:读《力量》有感

《当下的力量》内容概要: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

书并没有看完,只看了20来页,但是从序开始我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特别。不是一本用脑子读的书,不是一本用我们的思维来理解的书。其实读了以后真的能感受到作者写这本书不是在堆砌知识或方法,而是真正地在用生命写这本书。那我们也应该用生命去读这本书,去理解这本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书中所说的“开悟”,才能到达彼岸。任何功利的心思花在读这本书上都是行不通的。阿门,但愿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收益于此书……

当下的力量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这本书的精神实质其实在我国的国学中,都有相同的东西。如老子,孔子和相关的心理学和创造思维学的著作者有相同的见解,大道相通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上阐述了在我和小我之间的关系大我是精神性的人,小我是物质和现实意义上的人,如果小我服从大我,那么一个人就是快乐的,如果小我指挥和控制大我,那么人就可能是痛苦的比如,在实际的生活中,一个人是从自己的爱好的角度去选择自己的事业或职业,那么这个人就最终是快乐无比的,一个人如是是从为了多赚钱的角度去选择自己的事业和职业,那么这个人就可能是痛苦的,同时内人是一个整体,如果是只为自己的重点利益而去做事,就会觉得非常孤立无援,相反,如果能将大众的利益和自己和利益相联系,那么就会觉得自己是有力量的和智慧的,任何问题都是看起来那么微小,如同毛泽东的诗词中所说的“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无心的力量和勇气。所以,如果一个人的学识越多,不会被迷惑的不过这书还是有它独到之处,那就是对于思维习惯的培养指明了恰当的方法。值得一读……

篇7:读《是什么带来力量》有感

马三粉 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随着现代文明、经济发展的冲击,农村教育,尤其是边远地区的乡村教育更是如同教育体制的一块伤疤,很少有人去真正关注与研究了。的确,诸如“留守儿童”、“师资短缺”、“校舍改建”等沉重的话题,仅仅依赖那些所谓的“加快”、“改善”、“论坛”、“慈善”等口号式、运动式的举措,所带来的只是一阵热闹,改变的只是学校与教室的环境与设施,并没有找到适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教育办法。想要找到解决乡村教育问题的钥匙似乎如大海捞针,希望渺茫。幸运的是一位外国朋友为我们打开了乡村教育新的思路,开辟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之道。

他就是德国汉堡人卢安克。从起,卢安克在中国广西南宁、桂林、河池等地区进行志愿教育,义务为当地学生讲授汉语普通话、艺术及科学类课程。-,他在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板烈小学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观察、感受、用艺术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理解。通过与学生共同创作来培养儿童的归属感和自我成长的力量。应该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遵循人类成长过程的规律,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这才是适应教育真实、满足儿童需要、激发儿童梦想的教育。卢安克告诉我们,教师只有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命运,允许学生的事情影响到我们的命运,同时让学生也感受到这一点,学生才可能把老师当成是真的、才可能接受他本人,并发生真正的`改变。

有一首歌唱得好,“跟着感觉走,让它带着我,梦想的事哪里都会有……”可见感觉对于人的成长与成功很重要。遗憾的是当下的教育追求的什么呢?且不说认识事物的方法、语言素养的积淀、行为处事的方式,遑论什么感觉知觉、情绪情感、意志能力了;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关注道德、知识、分数、名次,教育的目的与效果被我们如此的功利化,正如卢安克所言,通过知识而培养的行为是没有力量的。有意识的说教虽然能让我们认识到打架不好,但不能给我们带来改变行为的力量。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卢安克认为,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感觉和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的需要,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才能,使他们能找到自己的改变世界的生活任务。知识不会改变我们做事的态度,重要的和起作用的,是理解,是对事实的感受和适合做事情的心态。而培养这样的心态所需要的,是观察,是以认识人类的方式去观察。为此,他立足现实,坚持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观察,并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培养感觉,通过活动发挥自主意识,并通过共同创作,激发学生自我实现,达到自我成长。

他提出,人的感觉过程可以分为三种范畴:身体是指时间受限制的、在现场才能发生的感觉。灵心是指发挥情感、记忆力和意志的感受,保存或者改变环境,把成果交给精神。精神是指超越个人生命的真理。其中影响感觉的个人灵心情感就是被我们的环境和感觉习惯培养出来的。通过重复的行为习惯,我们把情感带到感觉中来,让自己的情感进入和联系到我们的环境,使得我们的行为也适应环境。因而,从幼儿开始,教育就应从感受与行动之间的协调来考虑,在培养感觉能力时,引导儿童要用头脑把不同感觉器官对同样事物的印象联系起来,才能认识和判断它的真相。最关键的是让儿童身体与环境物质的接触,比如:游到水里摸鱼,泡在田里捉泥鳅,爬到树上掏鸟窝……这些富有情趣的观察与体验,带给孩子们无与伦比的快乐,同时培养了他们丰富敏锐的感受力。的确,只有情感和行动,才能给人带来改变世界的力量。

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很不重视儿童感觉的培养,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陷入了电视、电脑、手机等多媒体技术的包围与控制,小小年纪的他们架着度数不低的近视眼镜,虽然能看出动画片的人物与摄像机拍的真实人物的不同,但他们却无法感觉到动画人物的不真实性。长期下去,人的感觉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自然地形成。不夸张的说,未来教育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高科技的知识,而是人类正日趋退化的感觉能力。

在儿童成长为独立人的过程中,每个有良知的老师都应该让学生多走进自然,感觉不同事物的形成过程。为了能感觉和感受到某些东西的形成过程,为了发挥有根据的想象力,儿童需要模仿或仿造它,比如接受它的角色、画它或做它的模型,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真正的观察和研究的能力,通过无意识的进行习惯的重复培养丰富的情感,引导自觉的行为;而有意识的具有任务感的重复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韧性。由此实现教育的成长。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的农村教育就更需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我们需要更多的卢安克;需要坚守农村,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学生的卢安克式的教师;需要怀有一颗怜悯慈悲之心的,永远为乡村教育传教的树们、云们。

篇8:读是什么带来力量有感

读是什么带来力量有感

随着现代文明、经济发展的冲击,农村教育,尤其是边远地区的乡村教育更是如同教育体制的一块伤疤,很少有人去真正关注与研究了。的确,诸如“留守儿童”、“师资短缺”、“校舍改建”等沉重的话题,仅仅依赖那些所谓的“加快”、“改善”、“论坛”、“慈善”等口号式、运动式的举措,所带来的只是一阵热闹,改变的只是学校与教室的环境与设施,并没有找到适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教育办法。想要找到解决乡村教育问题的钥匙似乎如大海捞针,希望渺茫。幸运的是一位外国朋友为我们打开了乡村教育新的思路,开辟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之道。

他就是德国汉堡人卢安克。从19起,卢安克在中国广西南宁、桂林、河池等地区进行志愿教育,义务为当地学生讲授汉语普通话、艺术及科学类课程。20xx―20xx年,他在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板烈小学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观察、感受、用艺术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理解。通过与学生共同创作来培养儿童的归属感和自我成长的力量。应该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遵循人类成长过程的规律,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这才是适应教育真实、满足儿童需要、激发儿童梦想的教育。卢安克告诉我们,教师只有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命运,允许学生的事情影响到我们的命运,同时让学生也感受到这一点,学生才可能把老师当成是真的、才可能接受他本人,并发生真正的改变。

有一首歌唱得好,“跟着感觉走,让它带着我,梦想的事哪里都会有……”可见感觉对于人的成长与成功很重要。遗憾的是当下的教育追求的什么呢?且不说认识事物的方法、语言素养的积淀、行为处事的方式,遑论什么感觉知觉、情绪情感、意志能力了;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关注道德、知识、分数、名次,教育的目的与效果被我们如此的功利化,正如卢安克所言,通过知识而培养的行为是没有力量的。有意识的说教虽然能让我们认识到打架不好,但不能给我们带来改变行为的力量。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卢安克认为,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感觉和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的需要,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才能,使他们能找到自己的改变世界的生活任务。知识不会改变我们做事的态度,重要的和起作用的,是理解,是对事实的感受和适合做事情的心态。而培养这样的心态所需要的,是观察,是以认识人类的方式去观察。为此,他立足现实,坚持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观察,并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培养感觉,通过活动发挥自主意识,并通过共同创作,激发学生自我实现,达到自我成长。

他提出,人的感觉过程可以分为三种范畴:身体是指时间受限制的、在现场才能发生的感觉。灵心是指发挥情感、记忆力和意志的感受,保存或者改变环境,把成果交给精神。精神是指超越个人生命的真理。其中影响感觉的个人灵心情感就是被我们的环境和感觉习惯培养出来的。通过重复的行为习惯,我们把情感带到感觉中来,让自己的情感进入和联系到我们的.环境,使得我们的行为也适应环境。因而,从幼儿开始,教育就应从感受与行动之间的协调来考虑,在培养感觉能力时,引导儿童要用头脑把不同感觉器官对同样事物的印象联系起来,才能认识和判断它的真相。最关键的是让儿童身体与环境物质的接触,比如:游到水里摸鱼,泡在田里捉泥鳅,爬到树上掏鸟窝……这些富有情趣的观察与体验,带给孩子们无与伦比的快乐,同时培养了他们丰富敏锐的感受力。的确,只有情感和行动,才能给人带来改变世界的力量。

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很不重视儿童感觉的培养,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陷入了电视、电脑、手机等多媒体技术的包围与控制,小小年纪的他们架着度数不低的近视眼镜,虽然能看出动画片的人物与摄像机拍的真实人物的不同,但他们却无法感觉到动画人物的不真实性。长期下去,人的感觉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自然地形成。不夸张的说,未来教育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高科技的知识,而是人类正日趋退化的感觉能力。

在儿童成长为独立人的过程中,每个有良知的老师都应该让学生多走进自然,感觉不同事物的形成过程。为了能感觉和感受到某些东西的形成过程,为了发挥有根据的想象力,儿童需要模仿或仿造它,比如接受它的角色、画它或做它的模型,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真正的观察和研究的能力,通过无意识的进行习惯的重复培养丰富的情感,引导自觉的行为;而有意识的具有任务感的重复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韧性。由此实现教育的成长。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的农村教育就更需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我们需要更多的卢安克;需要坚守农村,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学生的卢安克式的教师;需要怀有一颗怜悯慈悲之心的,永远为乡村教育传教的树们、云们。

篇9: 读刘三姐有感

读刘三姐有感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刘三姐。起初我以为刘三姐只是一位山歌歌手,可当我学习完这篇课文以后,我才知道刘三姐是一位疾恶如仇,仗义执言的英雄,一位机智勇敢,爱憎分明的人。

文中故事讲莫府莫怀仁的管家仗势要抢阿牛射中的野兔,刘三姐路见不平,用歌声做武器帮助阿牛夺回野兔,大灭管家威风。没过多久,莫怀仁想霸占茶山做自家坟地,被刘三姐用歌声拆穿了他的阴谋。于是莫怀仁怀恨在心,想出了一个鬼点子,用“提亲”的`主意来陷害刘三姐,刘三姐提出要结亲就要摆擂台。于是,莫怀仁找来三个秀才来与刘三姐对歌,刘三姐用她的机智和歌声再次打败了莫怀仁,莫怀仁和秀才们灰溜溜地败下阵去。

刘三姐的歌唱到了人们的心窝里,唱出了正义的力量,乡亲们人人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刘三姐真勇敢机智啊!不惧恶势力,我真佩服这深受乡亲们爱戴的女英雄――刘三姐!

篇10: 读刘星从军记有感

一颗“陨石”掀起了一场**;老妈对女儿和儿子会有不同的待遇;得了“三高”的老爸天天锻炼;刘星被招文艺兵的人看上了,不知能不能录取・・・・・・

这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都选自于《家有儿女》,而玩的'一个故事还是《刘星从军记》。

刘星要去当“一不留神”就能成“大腕儿”的文艺兵。是的,每一个小男孩都有当兵的梦想,刘星也是这样,可妈妈不同意,认为刘星爱惹是生非,爸爸却欣然同意,听的好?妈妈擅做主张,把刘星关在了家里,直到解放军叔叔来找刘星时,妈妈不情愿地打开了房门,刘星英姿飒爽地走出来,充满自信的安慰着妈妈,妈妈看着儿子,欣慰地笑了,觉得儿子长大了,虽然到最后,面试的结果不理想,但总让妈妈信任了刘星。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感慨很多,跟家长在一起的孩子突然变的陌生,仿佛天外来客,爸爸妈妈以为很了解我们,其实并不是那样的。我建议家长应该与孩子多多沟通,理解理解孩子的心・・・・・・

篇11: 读刘鹗老残游记有感

读刘鹗老残游记有感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书成于 9。刘鹗借助这部小说来寄托他自己的思想怀抱,书中的主人公名叫“老残”,是一个手摇串铃、走方看病的郎中。这部小说以老残在北中国大地上游历的所见、所闻为题材,揭示出当时的中国社会的人民的生存状态,对那些草菅人命的酷吏嘴脸进行了露骨的刻画与讽刺,极具有批判色彩。它的谴责意义发人深省,但是,该书最值得称赞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它的艺术特色上。当我手捧这部小说的时候,每每被它的语言、篇章布局和才情学识所吸引,心中很是折服。无论是写湖光山色,还是要写世态风俗人情,刘鹗都把自己的人生感受化入了老残的身上,处处以老残的感受为依据,文笔也很流畅,有散文般的“行云流水”之妙。

这部小说中描写景物或者环境的地方很值得去慢慢欣赏回味,因为它的语言不全是编写小说故事情节的叙述性的`语言,有许多的语言都宛如散文似的,非常的有文采、有才情,把某种所要表达的氛围都渲染得淋漓尽致。如第八回中的第6段写子平进山的这一段,写得甚是精彩!书中写道:“这时候,山里本来无风,却听得树梢上呼呼地响,树上残叶簌簌地落,人面上冷气棱棱地割。这几个人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了。”这短短的两句话写得很妙!特别是这几个叠字形容词的运用,不仅恰当,且又生动传神。在这里,刘鹗没有从正面直接描写那几个人怎样地冻得魂飞魄散,而是从侧面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达到一种渲染的效果。同时,从更深一层意义上来看,这景物并非全是客观的实景,因为“山里本来无风”嘛,既然无风,那么树叶就没有理由会动啊!所以这里的景物是一种带上了强烈主观因素的景物,它是文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恐惧因素导致的这样一种特别的感受。这真是刘鹗写作方法上的高明之处,虽然不能确定刘鹗生前可曾学过西方文艺心理学中的有关阐释理论,但此一句话的描写却把文艺心理学中的精华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了!作品人物中的主观感受与具体的客观事物融合得天衣无缝。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老残游记》这部作品,它的确是好!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作为谴责小说,写的是敏感的题材,表达的是深刻的思想,抛开这些不讲,单就文本本身来分析,它作为优秀古典小说也是当之无愧的!?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刘鹗十分善于从细节上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在第十二回中有这样一段话写老残:“一面走着,觉得脸上有样物件附着似的,用手一摸,原来两边着了两条滴滑的的冰。初起不懂什么缘故,既而想起,自己也就笑了。原来就是方才流的泪,天寒,立刻就冻住了,地下必定还有几多冰珠子呢。闷闷的回到店里,也就睡了。”这段描写看似很平常,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其实不然,仔细回味一下,很令人心酸!这段细节写得多么好!不仅突出了天寒,而且也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老残心地善良,拥有慈悲的心肠,见不得人间百姓的苦难;同时,也写出了老残可爱的一面,把人物刻画得很鲜活。此外,从篇章整体结构上来看,这段也是和作品结尾处相照应的。小说结尾写老残阴间游历时体生檀香,这是修道大有成就的大善人才可能达到的境界,而老残做到了。试想:如果没有作者在前面于细节上做处处的铺垫,那么体生檀香的结尾一定会显得很突兀。?

在表现手法上,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是善于运用譬喻的手法来表现那种难以言传的“妙境”。这种譬喻的手法在前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已经使用,刘鹗在这部小说中,也大量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同样用得也很贴切、生动,富于生活实感。这在老残“明居湖听书”这段的描写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作者写白妞白小玉的唱声“字字清脆,声声婉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又“只觉得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优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种写法把无形的听觉化为有形的触觉,使之具体可感,虽然人参果没有人吃过,但是这样的写法也够勾起人的胃口,引发人不尽的遐想了!在写曲声的千回百转时,作者说它“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这是通过比喻,化听觉为视觉,使之历历在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之所以能把白妞的唱书写得如此传神动人,并不是作者的随意发挥,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有生活的切身体验。作者曾亲身去济南大明湖听过白妞唱书,这是一种实写、实感;同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残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其次还在于作者个人的音乐修养,刘鹗本人精通音律,所以他能够敏锐地把握住音乐所能传达出的独特感受,而不是像一般的听者,听过之后就算了。《老残游记》中写音乐的地方有很多处,都各具特色,与当时的具体情节安排得相得益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生活的切身体验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对于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居湖听书不只是作者的写作技巧高超,对于如何将生活的感受上升到艺术的创作上,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老残游记》这部书后人常常把它作为谴责小说来看,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要是从创作动机上看,它更像是寄托怀抱的作品。特别是在续集中,有很大的篇幅都是在抒发作者本人的“人生如梦”的感受,特别是后几回,刘鹗借逸云之口道出了他本人的学佛感悟。从此中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佛学造诣,但遗憾的是,其中流露出的消极情绪太多,大有落暮踌躇、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结合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这种感受是很正常的情感反应,也从侧面反映出那个黑暗动荡的社会现实,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小说主题。作为后来的读书者,应该学会判断和取舍,学习小说中的精华部分,莫要被消极的情绪影响了上进的勇气。

篇12: 读《梦想的力量》有感

读《梦想的力量》有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多的感受。想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自于梦想,并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梦想的力量是伟大的,它能创造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课文《梦想的力量》主人公是一位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他在听了老师说非洲的孩子生活困苦,成千上万的孩子因喝了不干净的水死去后,下定决心要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瑞恩放弃玩耍的时间,靠做额外的家务活来赚取打井的钱。经过不懈努力,瑞恩的愿望最终实现了。

仅仅6岁的瑞恩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之所以能实现他那梦想,是因为善良、坚定、执着的心。他为了这,放弃了所有应该属于他的快乐时光,为了这一切,他不仅仅付出了汗水,也证明了他的爱心。与他相比之下的我,如果面对这多有趣的事,一定会放下手中的活,与伙伴、家人一起看电影、玩耍。而他没有这样做,他依然努力着……读着读着,我似乎想起了什么,哦,对!是这次的募捐活动,我不敢继续往下想,我已经脸红了,像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我10岁了,而瑞恩才6岁,他都能为着自己的梦想而付出、而努力,为什么我不行呢?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呢?今天,老师上完课,给我们看了些资料,我猛然见发现,我,我错了。面对干旱灾区的人们的呼唤,我却置之不理,我,我再一次脸红了……我耳旁“响”起了那首民谣:“半夜出门去翻山,翻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上。”再看了看老师给我们看的图片,我心好痛,好痛,瑞恩帮助的是非洲,不同一个国际。而我们,在一个母亲的怀抱里成长,我却,却不帮助,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只捐了小小的20元,这又能代表什么?干旱的灾民想水都想疯了,盼着哪一天下一场大雨,有点水喝,我想他们一定很难受,连做梦都会梦见有水的那一天,他们呼唤着……今天我们送给西部贫困一眼水窖,明天他们将还给西部一片绿洲,你们说,何乐而不为呢?我也要为他们捐更多的`钱,现在该是我表现的时候了!首先,我最先要做的就是珍惜身边的每一滴水!洗手池的水没关好,我们要上前去关上。矿泉水如果还有水,绝对不能扔,要喝完。如果不关上一滴水,积少成多,那么将是一口,一杯,一桶……甚至更多的水。如果在灾区,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啊!然后,我们要省钱,不买零食……攒起来,为灾区援款。其次就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我已经和爸爸妈妈商量好了,每做一件有2元,做一件,2元,做两件,4元……照这样算下去,数目可真不小啊!我相信,瑞恩能做到,我也一定行!我倡议:同学们,节约用钱,节约用水,将小爱变成大爱,只要心中有这个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大家一定都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的!大家一起携手,帮灾民共闯难关!

“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我们带来希望,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动力,能让我们创造出奇迹。”从今天起,你我心中都要时时刻刻记住这句话,只要我们怀揣着梦想,就能创造出那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奇迹吧!

篇13: 读《宽恕的力量》有感

读《宽恕的力量》有感

由于种种原因,人不可能不犯过失,但只有宽恕才能给人第二次机会。只有第二次机会才能弥补先前犯下的过失。

这篇文章叫《宽恕的力量》在南北战争时期,一个叫罗斯韦尔・麦金尔临阵脱逃了,因此背叛了死罪,林肯却宽恕了他,后来麦金太尔在一场激战之中壮烈牺牲,并且有人在他贴身口袋中发现了林肯当时要求将军放过他的一封信“宽恕”让一位怯懦的逃兵变成了无畏的勇士,并且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由此可见,它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我非常喜欢林肯在决定宽恕麦金太尔时候,说的一句著名的话:“我认为把一个年轻人枪毙对他本人绝对没有好处。”事实正是这样,因为林肯宽恕了这个年轻人,使这个年轻人深深感动,并成为了一名无畏的勇士,如今那封林肯当时要求将军放过他的信,被一家著名的博物馆收藏展览,在这封信的旁边还附带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罗斯韦尔・麦金太尔牺牲子佛吉尼亚的一场激烈战斗中,此信是在他的贴身口袋中发现的》。”

由此可见林肯的这封信是麦金太尔最珍惜飞物品是他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的基本原因,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因为一个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时,就应该想象林肯,宽恕别人,永远是最好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林肯总理,学习宽恕,让世界更纯净,让我们的情操更美好吧!

常读常新作文

送刘常侍,送刘常侍徐夤,送刘常侍的意思,送刘常侍赏析

我市非公有制企业执行劳动法现状问题和对策

读《卧薪尝胆》有感350字

读《卧薪尝胆》有感:永不言败

女生节标语

创意女生节宣传标语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作文高中

勿忘国耻600字作文

《行者无疆》读书有感

读《弱者刘常》有感:耻辱的力量
《读《弱者刘常》有感:耻辱的力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读《弱者刘常》有感:耻辱的力量(整理13篇)】相关文章:

观《鼠来宝》有感800字作文2023-03-24

勿忘国耻作文2024-04-07

读余秋雨《行者无疆》有感2024-05-14

三国之现代职场观2022-08-22

勿忘国耻圆梦中诗词2022-10-30

读《中华五千年》有感作文2023-07-08

勿忘国耻作文350字2022-10-17

高校女生节创意标语2022-06-03

防止山火雷人标语2022-11-15

雷人标语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