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读后感字多篇(锦集20篇)由网友“假面”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原则》读后感字多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原则读后感1000字优秀
拿到同事送的书读了几十页后,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之前以为像《原则》这个书名,配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受用终身的教诲、傅盛引用并盛赞,简直就是只差把书名直接改成《成功的原则》《我的原则可以复制》了。我的印象以为这是一本像卡耐基的成功学、《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一样的老生常谈,但我错了。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原则》并不是那种贩卖愉快得获得感的成功学,比如这些书的常见套路:直白的左右逢源的核心观点、巧妙得修改引述内容且不列其出处、不写任何令读者情绪不适的词句等,《原则》里统统不屑使用。有跟我一样担忧和成见的朋友大可放心,《原则》是一本有自己原则的好书。
《原则》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达利欧的个人经历简介,作者认为通过叙述他的真实故事,可以便于读者判断书中的原则多大程度上适于读者自己和所处的环境。作者回顾了自己的思想的形成,将自己受益匪浅的所知所感、痛苦和挣扎的纠结都一一陈述,拾起珍珠串成项链,最终构建出了这些让人信服的原则。
第二部分是作者的生活原则。其实达利欧的初衷是写一本工作原则的书,但在写书的过程中发现他在桥水实行的工作原则背后的基础是他的生活原则,两者是无法分开的。所以在最终的这本书中,生活原则部分是整本书的“真正的核心,因为他将说明为何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将这些原则应用于任何事情”。
第三部分是桥水的工作原则,其实这些工作原则只是生活的原则在集体中的自然推倒。它们遵循生活原则的基础,描述的是认同这些生活原则的人如何在集体中达成1+1>2的效果。
现在出版的这整本《原则》实际上是作者计划中的上半卷,随后会有经济原则和投资原则组成下半卷。然后还会有桥水公司开发的各种辅助实践书中原则的工具APP发布。完成之后的整本书就是他的“终极回馈”(《千面英雄》中指英雄们在自己终年时候对社会的回赠),那时他也将归隐田园。
不论是书的内容,还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这位传奇人物的坦诚、通达带来的感染力,都值得一读。
就书的核心部分,就像作者在序言中就给读者的忠告,一本不讲why的书,基本只是一本说他人故事的小说。读者需要穿起书的脉络,才能建立起与自己生活的链接,《原则》一书的关键链接就在序言中的四句话:
自己思考!
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行动?
简单?并不简单。仅仅自己思考四个字就已经足够难。毕竟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不论一个人知道多少,甚至不论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知道多少,不知道的总是比知道的更多。考虑到大脑神经的复杂、意识与潜意识的纠葛、认知语言学的框架效应,仅仅定义“自己思考”都不是一件那么有把握的事情。但,我思故我在,不能放弃思考,一切都要自己思考。这是原则存在的基础。
作者的第一个思考就是“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也就是生活原则的第一条“接受现实、拥抱现实”。注意不只是一个现实的人,而是一个超级现实的人。这意味着宗教、虚拟世界、“”等能给人的安全感、归属感、快感等,都应该并且必须从现实世界获取,现实世界中获取的这些会更持久也更美妙。这个结论并不困难,但大多数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或者对某个方面做妥协。(当然如同作者所说,这第一个思考也可能就并不恰当。宗教背后对终极价值得追寻等都可以做证。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思考。)
因为不知道的总是比知道的多,所以思考任何事情,其实都是一种赌博。很不甘心么?但这是事实。
由于没有人是全知的,原则必须存在,而不是每一次新的思考都重新搭建思维体系。也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的意思。这是原则存在的必要。
原则是人生算法。算法可能会犯错,可能不够高效,但必须存在。原则这个人生算法是人类可能无法适应真正混沌的现实的那个思维载体大脑天生的追求,是每个人在降生后的混沌中对自身的锚定的渴望。
下一个问题就是“你想要什么?”。想要什么不是一句简单的回答,如何确定你的“想要”是真正的想要?作者给出了第二个生活原则“五步法”,明确目标->列出问题->诊断->规划方案->解决。就是想说明,如果想要,那么写满这五个步骤,证明你真的想要。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考虑每一步时候,不因为未来的下一步你有某种“答案”而影响前一步的判断。只有做前一步时候不管后一步去梳理出的一个人的“想要”才是真正的想要,困难才是真的困难,办法才是真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或妄想。
然后“事实是什么?”,要知道现实是什么,就意味着注重真相,不管真相对你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分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不论真相让你几百万年前遗传至今的基因如何抵抗,真相就是真相,如同罪犯可以抹灭证据却无法忘记犯罪的记忆,最终会伴随你余生的是真相。头脑需要极度开放、需要懂得人与人的不同,这些都会帮助你获得对真相越来越好的了解。
作者在极度求真这点上,不止于对那些研究主体与客体不同的一般得知识和信息彻底的求真。在研究主体与客体相同的心理等范畴,他也敢于大胆实验,所以在桥水建立了离经叛道,一点儿也不“政治正确”的文化和工作原则,给书里留下了大量易让读者心情不适的内容。
最后“如何行动?”,就是作者第五条生活原则“注重决策”中列出的一些经验,利用可信度加权去做衡量优劣等。
关于如何决策其实占据了书本最大得文字篇幅,但如果诚心实意的接受前面的原则,如何决策也就是作者带你做一次顺理成章的游览。反之,恐怕他的管理和决策的手段也就并没那么有用。
举例一些如下:
追求极度透明,为每一场会议录音,任何人可随时了解 为每个员工做心理测验,性格分类 每一次决策每个参与人的投票结果都会记录 根据决策运行的效果来为投票的每个人打分加权形成信誉度 每次投票决策的结果会是根据每个人得信誉度加权和 这些加权会细分到各个不同领域和模式特征,以运用不同的模型来计算决策 所有这些都会被制作进每个员工的棒球卡随时供任何人查看 以上这些会议决策流程和计算都已做在计算机程序里,人负责输入 历史决策尤其是曾经的错误决策,会被不断的拿出来修改加权重新模拟验算收益,以调整系统的参数和人的权重从而不断演进
其他的还有:比如达利欧在书中摘了一封初级级别员工公开批评他一次具体会议上具体用词和发言内容错误的邮件全文。还有在大家都推崇扁平管理的现在,达利欧是严格的金字塔型管理。等等。
乍听这些的感觉可能会是幼稚、不尊重人性、不切实际、不合时宜。而这配上桥水的成功,正是证实了原则的魅力。
篇2:原则读后感1000字优秀
《原则》是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所写的,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这本书我看了三次,有一点收获,以下是我在看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比较零散。
1、考察每一件事发生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学习有效这些事物的原则。思考债是不能欠的,生活中一些大大小小的能引起自己情绪波动的事情都值得去考察,最近我参加了高知圈的线下相亲活动,结果我不太满意,我认为自己可以改进的一件事情就是挑选什么样的座位落座,以也可以延伸到其它的活动聚会选座,若不反思复盘,估计我会一直对座位选择不思考,就是随意坐。
类似于相亲活动现场的场合,可以选择靠中间一些的桌子,这样视野可以开阔一些,看到更多的嘉宾,若是6人一桌,那么得选中间的座位,这样对面的嘉宾会首先把目光落在这里。接下来我再次参加相亲线下活动就按照这样的原则去选座,看看效果怎样,继续完善我这个选座原则。
2、头脑的极度开放,极度透明,这是作者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知道什么时候不自行做决定,是你可以养成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现在的我对这一个原则不算理解得特别深入:
第一步,得识别我应当注意的头脑封闭和头脑开放的不同迹象,记住它们:
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挑战VS更想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分歧———在生活中对待亲密的人我的头脑经常是封闭的,对一些我比较欣赏的朋友,我的头脑会开放一些;在工作同样,对我自认为不如自己的同事,我经常是不想理解他们的观点,我的上级或者平级提出不同的观点大多数时候我会努力去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分歧。我觉得自己要改善的是,无论是对任何人,当别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时,自己不要情绪化(生气、不满、不屑等等),自己得先弄明白分歧是什么,而不是被低层次的自己遮蔽,弄明白了,即使对方不同意,那就是另外一个求同的问题了,得先有了解分歧这样的想法在。
更喜欢做陈述而不是提问VS真诚地相信自己可能是错的,提出真诚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是补充第一点的,若是自己真诚地想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分歧,就是潜意识里知道自己有可能是错的,就会提出真诚的问题去确认自己是否少考虑了一些因素,这个时候扮演的是学生或者对等者,而不是以老师身份自居。对于一些自认为已经思考得非常透彻的事情(事实上很有可能并没有),与人交流时,我明显地以老师身份自居,所以不会认真地听别人的观点,针对别人的观点提出真诚的问题。接下我需要改善的是,除非自己已经确认了分歧,是对方不理解,否则,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学生或者对等者,大多数情况自己是还没有资格当老师的。
更关心是否被理解,而不是理解其他人VS经常觉得有必要从对方的视角看待事物。这个就是换位思考,我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通常犯这方面的头脑封闭问题,看到这一个现象时,我就想起之前对一个毕业生提出的疑问不屑,直接说:你不理解我的方案所以才有这个疑问,后来我自己回想,我并没有去理解他的疑问就直接否定,我是期望他能理解我的方案,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方案确实有漏洞的,因为没有去了解这位毕业生同事的想法,所以就不确实当时人家提的疑问是不是就是这个漏洞了。要改善这一块,就是用第二种现象的解决办法,就是真诚地相信自己可能是错的,然后真诚地向提出疑问者提问,花时间精力去了解清楚分歧后再下结论。
会说类似这样的话:我可能错、、、但这是我的观点VS知道何时做陈述,何时提问。没有确认自己充分了解分歧,就不能用这种敷衍的口语说话。要从心底里谦卑,不然你的语气、语调会传达出你的不屑、不信任、讽刺等信息出来的,这会让沟通不通畅,甚至会让别人厌恶自己的。
阻挠其他人发言VS总是更喜欢倾听而不是发言。不要着急表达自己的观点,先让别人表达清晰观点,自己再发言。我着急或者觉得别人没有理解自己的观点时,就会不自觉地打断别人的说话,然后强调自己的观点,其实没有听完别人的逻辑,怎么就可以断定别人理解错了自己的观点呢,同时,面对这种自己以为的情况,不是强调自己的观点,而是发问,确认清楚别人想要表达是不是这个意思,还是要充分了解分歧在哪里呀。得改变自己这个不好的习惯,在沟通过程不过分强调自己的观点,学会用提问去理解别人的观点。
难以同时持有两种想法VS在考虑其他人的观点的同时保留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他们可以同时思考两个或者更多相互冲突的,反复权衡其相对价值。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做到,所以只是知道,但没有感想体现,我境界是比较低的。
缺乏深刻的谦逊意识 VS 看待事物时,时刻在心底担忧自己可能是错。 前公司老板说我心底是一个骄傲的人,并没有表面看起的谦卑,我觉得这个是对的,大多数时候我太自负了,相信自己是对的,慢慢地多看书,提醒自己了解别人的辉煌过去,就会让自己知道,其实自己并不独特,别人也没有看起来的简单。
第二步,理解自己可以如何做到头脑极度开放。作者提供了以下的一些方法
经常利用痛苦来引导自己进行高质量的思考。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越痛苦可能得到的收获越大。我觉得像我这种普通人,每一次剧烈的情绪波动后,都学会引导自己进行高质量的思考,考察事件背后发生的原因,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原则,我想起最近2周追剧《香沉蜜蜜烬如霜》,其实都已经看完更新的部分了,还是不停地刷,现在看看弄个提醒关灯睡觉的闹钟效果大不大。
将头脑开放作为一种习惯 。杏仁核绑架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你可以有一段缓冲时间,给较高层次的你以空间来进行高质量的反思。你也可以让尊重的人来帮助自己。这让我想起《知识就是力量》第二期如何成为一个不冲动的人,里面提到三种缓冲方法:第一种就是设立边界(心理或有形的都可以)——提醒自己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提醒自己注意发言的语气,保持谦卑,多想少说,说出来的是认真考量过的。第二种就是缓冲时间,生气的时候先把原因说出来,或者写下来,慢慢地气就消。嗯,当生气时,心里数8下,然后再开口,提醒自己。第三种增加认识负担,我觉得这个可以用提问,就是真诚地想弄明白别人为什么跟自己不一样的。还有两种杏仁核赶出谈判桌的方法,第一种就是客体化。跳出看问题,试着抽出来看自己一眼,看看整个局面。第二种是放大观察尺度,把烦恼放在那么大的空间与时间尺度里,它就是一粒微尘。
认识自己的思考盲点。花点时间记录一下,你经常在哪些方面因为看不至别人看到的东西而做出糟糕的决策,可以请其他人帮你,尤其是那些曾看到你所忽略的东西的人。列一张单子,钉在墙上,仔细盯着看。每当你准备在这些方面自行做出决定的时候,你要明白你是在大冒险,不会实现想要的效果。盲目换工作(特别是决定与妹妹一起做淘宝,真提浪费了半年的时候,让自己资金以及时间都浪费)、盲目投资(我真的是损失不起本金的人)、放纵自己看小说(要学会用别的去替代,我觉得看电视剧就比花一整天看小说来得好一些)。
假如很多可信的人都说你正在做错事,只有你不这么看,你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看偏了。嗯,做决定时要多问问身边朋友的观点,然后自己做决策。
冥想。我没有冥想的习惯,现在也不想练习冥想。我觉得10分钟的运动就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同时玩手机眼睛涩,真的可以放下来闭上眼放空一下。
重视证据,并鼓励其他人也这么做
尽力帮助其他人也保持头脑开放
使用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工具
知道什么时候应当停止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信任自己的决策程序
3、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就像现在努力了大半个月,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暧昧对象,是有点痛苦,但是也是真的有收获,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更加勤奋学习了,自己变得更好了。每天就一件小事进行反思是很有用,每周/每月/每季/半年/年做复盘可以让自己更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做
4、通过比较你实现的结果和你的目标,你就能确定如何改进你的目标。找男朋友行动,现在过了一个阶段,已经出了一个阶段的结果,确实可以反思一下怎么改进自己的目标。在微信上加好友的聊天的,感觉自己有点高冷了,可以改进话术。线下活动时要带有强目标性,不可随意浪费机会。
5、如果你的头脑足够开放,足够有决心,你几乎可以实现任何愿望。时刻关心能不能实现你的目标,不要让痛苦妨碍旱地上打不得拍浮 ,出现不好的结果时,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6、五步流程实现你的人生愿望———就找男朋友
有明确的目标———上进(独立思考或者持续学习习惯的)、无不良嗜好(不抽烟、不、不酗酒)、年收入20万以上(本人年收入18万+)、1983—1991年间出生。
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不会聊天(加强沟通方面的学习,正在学习戴愫的社交课程,也在看《沟通的艺术》了)
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认识到了解人(包括你自己)的特性,有助于对其形成合理预期
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良好工作习惯的重要性常被大大低估
谨记:如果你找到了解决方案,弱点是不重要的———考察你犯错误的类型,并识别你通常在五步流程中哪一步上做得不好
理解你和其他人的“意境地图”与谦逊性(认知能力与头脑开放程度)
7、坚持友善地训练“较低层次的你”,以养成好的习惯。情绪控制,当自己有情绪上的大起伏时,就要总结反思。
8、记住改善事物的速度和水平,以及两者的关系
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东西需要 以足够快的速度不断改善,超越平凡,走向卓越
人们常常看不到这一点,他们说 事情正在 改善,但没有注意到事物的质量距离平均水平还有多远,以及其改善速度能否确保其在可接受的时间内超过平均水平
9、谨记任何问题都存在很多层次——结婚
高层次的全局:我想要能学到很多东西的有意义的工作——找人生合伙人
次一级的理念:我想成为一名医生——结婚
次一级的点:我需要上医学院——找一个合适的男朋友
再次一级的点:我需要在科学课程上取得好成绩——提升自己的价值,让别人来追求自己
再再次一级的点:我今晚需要在家学习——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打扮好自己
10、不管你押对的概率已经有多大,提高你的押对概率始终有价值
篇3:原则读后感1000字优秀
以来,整个人的状态非常不好。工作、家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人的情绪低落到谷底。人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下,身心非常痛苦。在这个状态下,也一直在反思,在寻找突破之道。在这个状态之下,使我有机会阅读《原则》一书,它给了我很多启发和鼓励。
《原则》这本书的作者是桥水基金的瑞·达利欧,他在书中大致分为三部分内容,人生经历的见解及原则产品的背景与历史条件,生活方面的原则和工作方面的原则。在以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作为目标,以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为手段,以5步法为步骤地创意择优的过程。简单的来说,就是他在他的投资及生活中,发现和总结的一套完整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法。这里面有类似于哲学范围的极度透明,心理学方面的性格认知,还有专业的投资方面的思路等等,内容非常丰富。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虽然可能不是首创,但仍然足够鼓舞人。痛苦+反思=进步。他的大意是,一个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的区别,或者一个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在于面对低谷、痛苦时的选择,是直面痛苦,反思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还是选择逃避。没有绝对的失败,只要能从痛苦或者失败中吸取教训,一样能够变坏事为好事。这个是5步法的重要和决定性的一环。这对我来说,也是当头棒喝。同样是三十多岁的人生,同样是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同样是面对痛苦和失败,能反思沉淀的人大多还能再现辉煌。王阳明龙场悟道,也就是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被朝廷流放,在穷困之中,反而反思所学,创立心学,成为宗师。本书的作者大概也是在三十岁的时候,由于以此判断失误,公司几乎倒闭,只剩一个人,损失了大部分的个人资产,但作者反而从失败中吸取了三个重要教训,后来东山再起,并建立极具个人风格的一套原则。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面对失败时,选择沉沦。失败只能说之前的人生在某些方面存在错误,努力的反思,积极地修正,希望总还是有的。君子之过也,若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文章第三部分工作原则中,作者描绘的工作原则中,给人的感觉和印象,与《学习型组织》及《重塑组织》中青色组织的有些观点非常接近。这些提到的都是一些非常高效的组织,组织的塑造者,也希望组织之间是一个完全开放,以组织共同目标为导向的,这些组织中,对领导的权限实际上都有弱化,他们强调的都是利用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来尽力描绘一个完整更接近真实的景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这确实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组织模式,它打破了部门墙,消解了办公室政治,创造了一个大家都各尽其用,健康舒心的工作氛围。但这个组织实现的最大障碍在于“反人性”。或者更恰当的说法是,对组织参与者提出了较高的个人修养的要求,从最高领导到基层员工,特别是最高层的领导,要求其放下对权力的执着,而悖论得是,其本身就出在权力的最高处,而且对组织的影响也最大。除非,领导个人身处的环境,或个人的秉性导致其对正确的追求远远超过其对权力的追求。现实中领导,如果对权力的追求欲不大,不可能成为领导,而且在成为领导过程中必然放弃了部分对正确的追求。完全靠追求正确成为领导的,实际上也不可能成为很高的领导。所以这种组织的出现,只有静待时机,可能只有外部环境极大变化,追求正确成为唯一的目标时,才有可能对哎呀组织的所有成员进行取向,统一认识。这种组织才有可能大量的出现。
篇4:《原则》读后感1500字优秀
任何一份工作的日常体验,都不免涉及或大或小的决策,Ray基于自己公司这些年来走过的道路,提出了运用“可信度加权”方法实现创意择优,以实现更佳的决策。为什么会有“头脑风暴”这个观念?就在于搜集不同员工的智慧,举集体之力办共同的大事。每个人都有资格并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提供支撑其观点的理由。如果讨论的并不属于“原则性”的yes/no问题,Ray倡导一种类似数学上的“凸优化”的方式博采众长,把大家的意见建议融合起来得到最后实现方法,而非从他们中择取一个“看起来最美”的提案。在有效权衡不同人观点的可信度同时,保证了让每个人感受到决策过程的公平和合理性。桥水公司的成长壮大,也离不开这样的决策形式,它让员工们养成了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公司的各项事务。
根据这个思路,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工作中时常找到正能量的、可以发挥作用的东西,以推动决策过程的良性运转。我等大多数人都不是精英,但总可以从精英大鳄身上学到些什么。回想大学三年级读的《乔布斯传》(当时很不厚道,我承认就为了蹭逝者热度),讲他在“电梯里缔造的神话”。这位创新天才,也许并不是一个适合合作的好伙伴,他那与才华配套的脾气却反而令人叹服。身为精英和“团队领袖”,他无疑是个工作狂,曾夸张到在坐电梯时随时和同乘的下属讨论工作细节,甚至在这样的场合决定开除业绩不佳的高管。我们会忘记乔帮主的学历并不高(事实证明历史上有低学历的人也能当上hin伟大的leader,这个不能说太细),只从举手投足之间明白,有些大神之所以脱颖而出人生开挂,正是出于ta随时准备好提供新创意、投入新目标的这种精神,或者说,是努力造就了ta超凡的气质。这种气质,是远非一个严格割裂工作和生活的人能够企及的境界。一次和同届入职的其他同事聊天,有位同事就抛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我们应该敬业,但不代表一天24h精神紧绷,重要的是工作期间100%地投入,暂停手里工作之前小小地总结一下今天,作为上下班之间的平滑过渡。
Ray同样在后面的叙述中不止一次提到“二八法则”,也叫“帕累托定律”。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由于有经济学家指出“20%拥有世界上80%的财富”。事实上,工作中占据我们80%时间的事或许并不如另外的20%重要,最该宝贝的也是最顶端最重要的20%,它甚至决定着一个人/企业/行业的未来。于是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可能最为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而非平台的优势/专长,作为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突破点。有的人是天生的雄辩家,有的人精通数学计算,也有的人最享受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和研讨……总之,诸如此类让你从无聊的工作中找到快乐和自豪感的事物,或许还占不到所有技能点的20%,但只要用100%的信心和努力保持这种优势,就足以让你或多或少感受到办事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心情也跟着晴朗了。
说到这里,你我也许都会问:职场毕竟是现实而残酷的,容不得太多的“扬长避短”,快乐和痛苦之间也近乎二八开,焦虑成了人们的主旋律。越是忙得团团转节奏反而越乱,那到底该如何?
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应《人民日报》邀请,给了我们一些小建议。姑且叫他“佚名”吧,我小时候读过不少他写的文章。一是关注更有意义的事情,学会集中注意力在它们身上。二是列一个“最坏的”清单,设想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结果并且学会规避它,万一躲不开,就去习惯它。三是拥抱变化,毕竟人一旦习惯了稳定和舒适区,就会对时代的挑战感到难以适从,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慢慢学会“与自己和解”。这一条最难做到,可以说人都有一定的执念和贪欲去追求可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既然没有哪条路好走,不如选那条最适合自己的,活好当下,学会接受可能意料之外的结局和未来。
篇5:《原则》读后感1500字优秀
Tough Love Is Love
《原则》(Principles),(美)Ray Dalio著,刘波、綦相译,中信出版集团1月版,550页。
作者Ray Dalio是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Bridgewater桥水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现在管理着1600亿美元的资产,是多年以来回报率最高的对冲基金之一。Ray的个人资产有180亿美元,是意大利后裔,的确与意大利民族的马基雅维利特性有些相似。这本书里经常提到要把某某员工解雇。他今年68岁。这本人生和工作经验总结是写给自己的后代看的书,是给公司的继承人看的书,是给公司CEO看的书。全书分为三部分:人生经历,生活原则,工作原则。
什么是原则?原则就是宗旨,标准,行为准则。大千社会形势千变万化,各种现象让人应接不暇,如何应对和行动?判断的准绳确定了,就有了方向或参照物。“活下去”或“自我保存”就是一个准则。
Ray作为一个创始人,他公司管理方面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出色的业绩,要求组织重于个人、个人必须服从整体、分权(集体决策比个人拍脑袋强)。要求极度透明、求真(Truth,truth,only truth!),不信任任何人,所有人都必须得到制衡。
原则也是有例外的,当某条小原则(如极度透明)与公司的终极原则(利益最大化)相悖时,毋庸置疑该如何抉择。
超觉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Ray在书中极度推崇这种冥想方法,称自己练习这种冥想50年,从中获益很多。之前我在多伦多时,也听Easy Financials公司的创始人说他的一切成功都是靠这种冥想得来的。上世纪70年代,这种冥想因为Beatles乐队练习而声名大噪。
这种冥想方法与内观略有不同。早晚各20分钟,闭目,默念某个词语或句子(或者说,咒语)。咒语是不外传的。有说法这咒语或颂词是古印度宗教里的一些词语,发音比实际意义重要(这从某种意义上也能说明为什么Beatles乐队会修炼)。学习这种方法要交960美元的费用,这种冥想方法的印度创始人因此成了巨富。
书中提到的一些人生和管理智慧,我简单总结如下:
独立思考,面对现实
头脑必须极度开放。不要在学会用别人的视角看问题之前就对此人做判断
有智慧意味着具备同时看到两面并做出适当评估的能力。“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所有的东西都是放在眼前看更大
回顾: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学习,不断进化,变得更好。
不要被失败打倒:丘吉尔: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但依然热情不改。
想要追求卓越就必须挑战自己的极限。
相信万事总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焦虑是好事。焦虑让我们生存下来。生于忧患。痛苦+反思=进步。
长期来看,现金是各种资产中最差的,因为通货膨胀和税收会让它飞速贬值。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坎贝尔 《千面英雄》
对不应妥协的事绝不让步。
公司是自上而下建设的,文化先从金字塔顶端做起。
把企业设计成一个机器,没有人比机器更重要。考虑问题时,要分清这是个例,还是机器、系统层面的问题。将组织设计成一台永动机。带领团队的领导者像是乐队指挥一样,不必也不应该代替某位乐手的位置,但能带领大家奏出优美的曲子。最好的经理人,是让公司在没有自己的情形下仍然可以运转的很好。
定期开会,把组织造的像瑞士钟表一样精准。
如同雇佣军一样,外部的顾问是靠不住的。
找到出色的人很难。公司人员流动性太高,提高了培训成本。(桥水公司貌似新员工一年内的淘汰率是40%)。
做决策时不必过于追求细节。抓大放小,从高层次看问题就可以了。不必太战术性,而要战略性。
判断别人可信与否,一是看ta过去有没有成功经验,一是看ta的说法有没有逻辑。
管理者要像西餐大厨一样,不时尝尝汤的味道。
管人:严厉的爱最宝贵,也最难给。所谓Tough love is love。 不要追求别人对我们的印象如何。管理者的天职是把业绩做好,团队拿高工资、奖金,只求一团和气,业绩一落千丈,最后公司倒闭,一时的好受造成了永久的痛苦。重要的是达成目标,不必顾及他人感受。
Ray在书中介绍了一些管理工具,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
每日更新:要求每个向他直接汇报的经理每天写一封电子邮件向他汇报每日进展和想法。
问题日志:强迫每个员工主动把犯下的错即时写下来,避免重犯,也让别人吸取教训。
作者在书中说,我们不要夸大新东西的好处。的确,这些大道理我们都懂,从我们自己的观察和经验中总结我们自己的原则同样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就看你怎么做了。
篇6:《原则》读后感1500字优秀
最近一个月都在读《原则》这本书,它是美国投资界的乔布斯,创办桥水投资机构的瑞.达利欧所著。这本书给我启发非常大,不仅仅是里面的各种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每一项非常实用的原则,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还有人能把自己处世的原则一一记录下来并详细阐述,以帮助自己和他人得到成长。
回顾自己的成长,我一直都是个不善于总结原则的人,也经常被人说做事没有原则,但我在很长时间里,都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我骨子里一直认为我们每天遇见的每件事每个人都不一样,没必要用固定原则去应对它。然而,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建立原则并不是要限制自己,而是在面临相同问题时能快速找准应对办法。原则和国家的法律,公司的制度一样,面对同样的问题我们能迅速检索,并快速对应解决。这也像我们产品经理做产品一样,面对来自各方,但相同的需求,就把它做成功能,以后都用此功能去统一处理。
其实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原则,只是我们并没有像国家法律,公司制度那样很清晰的列举出来,以至于我们经常忽略它,只有我们在面对具体的某件事时才会想起它。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认为建立自己的原则,并将它记录下来,建立自己的原则库相当重要。一方面因为我们头脑的记忆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原则都是在不断更新和迭代的过程,记录下来才能帮助自己更好的迭代。
接下来我再分享下这本书提到非常有用的几个原则:
1.拥抱现实,应对现实
这个原则告诉我,任何的梦想都不是空想,而是彻底地扎根于现实,拥抱现实,面对现实,解决一切现实中的问题才能最终实现梦想。
2.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
这个原则告诉我,要想快速成长和改变,必须保持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或者说大多数人都不能做到。我认为有几个原因,一是自尊心作祟,人的自尊心有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作用,但这恰恰让自己在更高层面受到损失。二是认知维度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面对同一件事也都会从不同维度去思考,而这往往会导致盲人摸象的结果。我想只有真正避开这些,才能拥有极度开放、透明的头脑,也才能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3.痛苦+反思=进步
痛苦只要是人都会遇到,而且无法避免,但并不是每个遭遇痛苦的人都能取得进步和成长,因为大多数人在痛苦时不愿反思,而一旦痛苦消失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只有勇敢面对痛苦并且勤于反思的人,才是进步最快的人。
4.从更高的层次俯视机器
人类拥有独特的从更高层次俯视的能力,这不仅适用于理解现实和现实背后的因果关系,也适用于自身和周围的人。这个观点和元认知有异曲同工之处。
5.五步流程实现你的人生愿望:
1)有明确的目标2)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3)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4)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5)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个人成长和目标的实现其实是有方法可依的,只要按照这个步骤反复践行,一定能达成目标
6.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组部件构成:文化和人
二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因为机构的热塑造了机构的文化,而机构的文化决定了机构选用什么样的人。
7.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
每个人都会犯错,没有犯错就不会成长,不允许犯错文化的公司也会打击员工的创造性,但决不允许员工在同一个问题上连续犯错,否则公司就缺乏制度和规范。
以上都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原则,这些原则就像算法一样,只有不断总结和优化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长。
篇7:《原则》的读后感1500字
选择《原则》一书,是有原因的。第一点,是本人不太擅长对专业技能书进行总结与升华;第二点,是本人在离开待了一年半的华汽电动车队之后,仍对当时整个管理方面有所疑惑,却找不到解决的原因;第三点我对经济有的相当的兴趣。
由于个人的原因,我只看完了书中的第一部分――我的历程。本篇讲述了作者如何白手起家,最终创立桥水,并将其不断壮大以及如何退任公司CEO的历程。从中我得出作者是一个对自己喜爱的事物,付出热情与努力,以及不断寻找方法的人。他从来不在失败中过多的徘徊,快速的在失败中找到原因,让其下次避免相同错误的发生。他还把每次决策的理由记录下来,称其为“原则”。这大概就是《原则》一书名字的由来。
我是一个很追求自己喜好的人,在长达一年半的大学旅程里,我曾经加入过很多组织,也参加过很多比赛,也担任了很多职位。但是许多的组织和职位,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末,我就想尽办法,退出与卸任了。之后一年的岁月里,我在电动车队里学到了很多,不论是从专业技能,还是从团队合作方面上。在我待在车队的岁月里,车队进行了三次管理层的换届,每一届的更替,我都清楚的感受到了车队的'变化,车队的成绩也越来越好。但是在车队年年卫冕的时候,我却开始思考车队的文化应该是什么。在那段历程里,我的心一直很难受,因为我发现随着车队越来越壮大,一些小却严重的问题开始出现,就是所有人都很有责任,表面看起来都很好,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怨言,可是却没人坦诚。我是庆幸的,因为那时的我,就处于上层与下层的中间(上下层指的是决策层与非决策层),我得以听到很多人的心声。可是这也是为之悲哀的事情,因为我也无法打破这一局面。在我从新加坡比赛回来之后,我已经为自己无法改变这些而感到自身的不足,我做了一件令所有车队成员都吃惊的事情,离开车队。
《原则》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但即使在我们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我也没有把任何与我共事的人看做雇员。我一直希望过上一种充满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生活(也希望和拥有相同愿望的人作伴),对我而言,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指开放诚恳的关系,人们彼此坦诚相待。我从来都不看重更传统的、冷冰冰的人际关系,人们只是摆出一副礼貌的面孔,不说出心里真实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我想找的答案,当初我离开团队时,团队所需要的文化。它应该是所有的人都有权利和义务:直言不讳、坦诚相待,在团队进行决策时,决策者需要说出决策的缘由,而其他人可以说出其他想法,并且可以进行想法择优(进行投票)。
当然在我离开车队后,车队进行了第三次换届,新的管理层更加完善了车队的架构以及更加细节的问题,我由衷的希望车队能越来越好,并且钦佩上一届的管理层为车队所做的功绩。
从作者的一生经历来说,还有一点让我为之一动。就是他的思想,他总是不断的与各类人交流,听取他们对各类事物的看法,并且加以思考。在我未上大学之前,我身边的一切都是考试与升学,然后好好工作,买房买车,娶妻生子。我们就像是被人划好了一切规划,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不好好读书,将来只能搬砖。上了大学之后,我开学的第一个机械导论老师,这么跟我们说,在大学要让自己学会思考,“站起来”读书。我也遇到过许多人,他们的思想很突出,就像一把刀,周围的人常常不解他们,但是我敬佩他们。我也遇到许多人,总是不愿面对自身的缺点,也总是照长辈们的路去前进。我想他们都让我认知到了――“思想”二字的重要性,怪不得人们常说“思想是最厉害的武器”。
我认为自身的思想不应该被大流所控制,如果我们需要做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考,不要被周围的迷雾,遮蔽了事实的真相。
篇8:《原则》读后感
在书写本篇《原则》读后感之前,不得不承认,我并没有完整详细的理解掌握全文。不知自何时起,内心已被这个喧嚣噪杂的生活所淹没,能读的书都是一些碎片化、快餐式的所谓知识,以及各种鸡汤、方法论、情商论,仅仅是选择划个重点还是截屏罢了,沁入骨髓的还是学生时代形成的记忆,通过眼观、耳听、手写、心记再反复考试行成条件反射式的学习方法,比如记忆作者名字,在这方面不是我的强项,运用那个时代的联想方法,一个不忘本的美国老头悠闲地吃着中国的达利园小面包,一下子就记住了瑞达利欧这个名字。再读《原则》似乎又找到学生时代那种对知识的感觉,谢过老刘推荐。 《原则》作者是美国人瑞达利欧,生于1949年长岛一个富裕的中产家庭,与共和国同岁,同样他的一生与中国交集甚多,第一部分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梳理出他清晰的成长历程,作者如此大费周章介绍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背景,我觉得更应该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用大量篇幅是为了更好的铺垫,把后续从业,创办桥水并实践人生的第三阶段做了一个良好的内在逻辑说明。 初读本书给我的印象更多像本哲学与方法论的结合体。开篇直指原则的本质是根本性的真理,是行动的基础,与《道德经》开篇之作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合我们如今所处的环境,错综复杂、处处喧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何能够妥善安排,离不开一个行事原则,实事求是抓住事物本质,起身追马,不如退而种草。 生活充满重复,工作熟能生巧,相似的事情也是不断出现,前人们总结的各项风俗习惯,道德法令,以至于器物制作,工程繁浩,简而化之都是总结原则的体现,不断整理形成路径,随着积累发展,逐渐辩证优化原则,使之与所处的生产力水平所匹配,后来者居上就由此而来,不可想象一个没有原则,没有积累的蛮荒会是什么样子。 由于本书更像是一部生活工作使用手册,凝聚了作者一生的阅历与工作经验,有作者所处环境,人生阶段的独特性,死记硬背不是我的真实意图,对于书中所提的工作方法,防范措施,在到达那个人生阶段前夕来体会遵守可能效果更佳,在此我更愿意分享一些具体理念,更适应现阶段发展的观点: 1、极度求真,极度透明。一个小孩子如果在他的成长环境里爷爷奶奶讲中文,爸爸讲英语,妈妈讲西班牙语,只要多交流,用不着刻意教,他就能自然而然掌握这些语言表达方式,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几乎不可能,难道是成年人智力不如一个小孩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小孩能更加真实,更加透明,敢于张口,不怕出丑,认认真真表达自己的需求,一个极度求真,极度透明的环境更能提高学习效率,让人极度舒适。 2、创意择优,对可信度加权。在一个彼此信赖,实事求是的环境里,基本要求就是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由于每个人所处环境,性格的不同,观点必然有异,这就要求对各种创意进行选择决策,寻找那个最适合的创意。可以根据以往成绩对本事项的决策人进行权重分配,选出最优方案,最大可能避免不利影响。如腾讯公司最初在广州成都等地设立了三个微信开发团队,做同样的事情,最终广州团队胜出,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形成神一样的垄断,助力公司二次腾飞,就是典型的创意择优。 3、奉行头脑极度开放,在进行决策过程中,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是两个最大的障碍,一个有逻辑有意识的自己与一个情绪化混乱的自己不断争夺大脑的控制权,这个如同视觉障碍一样是与生俱来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个头脑封闭的人,有太多先入之见,固执较真喜欢钻牛角尖,俗话说就是油盐不进,乐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反之一个头脑极度开放的人,更愿意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乐于探索,善于听从别人的观点,敢于承认自己不会一直正确,我杭州有一个朋友,交往多年了,他就有一个习惯,凡事自己总是对的,好在比较谨慎,可依然受困于此、圈子很小,合得来的都是比较看的开的,没有利益交集很有限几个人。做一个头脑开放的人对于个人团队的发展至关重要。 4、设计机器化的模型,根据各项数据变化,通过内在逻辑进行回归分析,把决策过程做成一个美丽机器,通过此消彼长的关系嵌入模型进行决策。 5、有效决策,先了解事情本质,剔除主观情绪,综合分析眼下的形势,找到一个可信,懂行的人讨论,做农产品就不能去问一个只做国债的,做矿产的也不能请教一个做外汇的,老话叫牛头不对马嘴,想创业请教行业成功者,他告诉你的是方法,问失败者他对你讲的可能是,这个不行,不可能赚钱。 初读此书,常常流露出作者细致、谦虚、谨慎的优异品质,总是担心你读者不能完全体会他的用意,又恐怕过犹不及,处处讲究辩证法,凡事不讲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各种方法要适时、适地、适度,再次感谢作者达利欧先生,及译者,还有深圳金海龟团队,期望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阅读,实践《原则》通向人生的自由王国。
篇9:《原则》读后感
《原则》一书内容十分丰富,作者Dalio将自己超过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验和盘托出,向读者娓娓道来,我想,无论读者是谁,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大概都会从此书中受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位读者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也将很不相同。我在这里谈谈令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首先,要多做有意义的思考。本书一开始,就开明宗义地提出了三个问题: (1)你想要什么? (2)现实是什么? (3)你打算怎么做? 如果不打算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想清楚的。一开始的时候,或者在很长时间内,我们也许对这几个问题都没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随着我们的阅历增长,人生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但我们必须经常思考这几个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于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现实之间有差距,这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接受现实,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现实,那就需要制定出一个行动的计划,让现实逐渐向期望靠拢。我们可以短时间生活在期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时间长了肯定行不通。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期望和现实往往也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是,我的期望总是设定得比现实高那么一点,这样我既有动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于因目标定的太高而气馁沮丧。 其次,是要极端诚实、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这里说的诚实,不是说不能欺骗别人,因为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根本就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的意思是说,要极端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性格如何,我们的强项和弱点是什么,我们自己最清楚, 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别人帮助。我们可以尝试,可以提高,可以失败,但不能伪装。如果不能对自己诚实,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我们就很难进步,就无法拥有更加有意义和成功的人生和职业。 和多数人的观点不同,Dalio告诉我们有弱点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他没有遇见过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经历当中也会不断遇到各种挫败,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弱点所导致的。但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够正视自己,能够克服弱点,并不会让自我感觉阻碍自己的进步。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我们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们的弱点会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业绩上。在市场面前,我们的自我感觉或者面子毫无价值。比如,我们做错了方向,难道市场会顾及我们的面子问题而改变其运行方向吗?当然不会。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第三,和上面那点相关联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我们不是不可以失败,而是该如何去面对失败,是被失败打倒,还是把失败当作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汲取经验而完善自己。个人如此,机构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历史舞台。Dalio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几十年前道琼斯指数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数目前还在指数当中,就是这个原因。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没错,但前提是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 在如何面对失败的态度上,古往今来人们的分歧其实还是挺大的。我有种感觉就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对失败非常不宽容。比如,在历史上,如果是武将战败了,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就比较悲惨,一般是要被军法处置的,比如被斩首。如果是文臣失败了,比如推行某种变法失败,那么等待他们的常常是身败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谴责。这些情况在我们的历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观西方,对失败就宽容很多。比如在古罗马,战败的将军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除非有通敌卖国的嫌疑;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被重新启用,继续在战场上驰骋。古罗马人认为,败军之将从失败中学到胜利所不能带来的宝贵经验,而且军人的荣誉感会驱使他们今后去追逐辉煌的胜利。 只允许胜利而不能容忍失败还将引发更多的问题,比如不敢尝试,比如当事人想尽办法掩盖失败。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智者做过很多的论述。对于我们来说,这问题非常关键。在金融市场上,失败是常态,有个说法是:长期来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经很好了;能有60%的成功率,你就是传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达到70%,你就是上帝。 最直接的感受先写这么多。此书无疑值得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两年左右--拿出来重读一遍,每次都应该有不一样的收获。
篇10:《原则》读后感
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是它帮助我发现真相是什么,并据此如何行动。――RayDalio《原则》
花了10天时间读完了《原则》。黑色帆布包裹的封皮,红色的英文名PRINCIPLES凹陷其中,白色黑体原则二字,颇具庄严感,联想到圣经。翻过来二维码下的价格和作者的身价一样不菲,98元,译本里算贵的。
还没读完的时候就有从事金融行业的朋友讲“这本书很难看”、“经济领域的人对他评价很差”,对我阅读本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简单下好与坏的定论,原因是本人所属非金融业,也无公司可管理,无此资历。但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有很多共鸣,引发一系列思考。
恕我直言,浅谈读后感。
如果以结果为导向,目前为止作者此人简直太成功了,白手起家(中产阶级家庭,起码父亲不是众议员,应该算白手起家了),历经破产又东山再起,管理着世界最大的对冲经济公司1500亿美元资金,累计盈利超450亿美金,成功预测并躲避了金融危机。
这堆天文数字和我基本没什么关系,而作者从破产到东山再起的经历于我是有意义的。好鸡汤,白手可以起家,失败了是还可以再站起来的。
1)、我的历程
以自传形式,讲述了作者发家致富的过程,有些《股票作手回忆录》的感觉。大牛市,读了后者,时至今日就能深刻的体会到想通过读一本书赚大钱未免太天真了。作者这类人的性格、心态、专注是不太可能复制的,20亿年不断演化的基因注定了个体的差异,说白了就是天生的。
书里的道理都懂,臣妾就是做不到。
刚结束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又一次引起热议。其实每年大会谈及的成功秘诀基本没什么太大差异,早年传到我国的致富箴言“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滚雪球”复利模式,多少人靠此发家致富?寥寥。
运气这种软实力更不消多说。
玩Blackjack拿到17永远STAY,即便把一张策略表(哪种情况下HIT,STAY,DOUBLE,SPLIT)烂熟于心,背运的赌徒还是输钱。
明确了读完这本书并不能助我暴富后,第一部分的“我的历程”对我有什么意义呢?
1、不要怕犯错,关键是“正确地犯错”
“我做事的方式是,犯错,找出错误的原因,总结出新的原则,最终成功。”承认和接受自身的弱点,才能做出有益的改变。
2、同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总是反复发生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对中国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后,赫然发现当下发生的诸多事件都在历史中有迹可循、反复出现,人性更是千年不变。根据规律性,统计建模,以大概率的可能性预测将来之事,“水晶球”是存在的。
3、塑造者的共性
独立思考、心无旁骛,坚韧;相对于痛苦而言,他们实现梦想的决心更强烈。系统性兼顾全局和细节,充满激情,意图改变世界,在宇宙中留下印记。不因顾及他人,影响实现目标。这点我认为从侧面体现的就是“专注”的性格。
4、牛人荐书,大概率好看,买买买!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引出了很多值得拜读的书籍。
2)、生活原则
拥抱现实,应对现实,创造伟大事物的人不是空想者,而是彻底地扎根于现实。所以少YY梦想+现实+决心=成功的生活。
每个人都需要判断自己最珍视的是什么?意识到你既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你的未来取决于你的视角,收益递减,想要快乐就要不断进步。
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享受痛苦的习惯,从痛苦中学习,用五步流程实现人生愿望。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控制情绪,在反对的异见声中找到思维盲点,自控力,让习惯开启大脑的自动导航模式。
不必过于精确,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可怕的大数据。
3)、工作原则
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个部件组成:
文化和人,打造良好的文化。
建造并进化机器,虽然作者的目标受众可能是企业管理者,但是通过阅读此部分,可以知道如何作为企业的一环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沟通方式,以及其在我日常的项目管理工作中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这部分不赘述,需要自己结合工作体会。
尾声,我惊讶的发现,管理原则就是历史的总结陈词。不就是我每天听的历史么?
作者自己总结的是,相当于早年的《联邦条例》。桥水从三个人几十人到1500人的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公司依靠原则。
多么像春秋诸侯国历史,一个小国靠一个贤明的君王就能治理好,一个大国需要强大的内阁来管理,而一个更大的国家就需要法治!这就是为什么最后秦国统一六国。
又一次提到罗马的故事这本书会对读者产生什么影响呢,作者也基本上预测到了。可能没什么影响。关于减肥的例子也很恰当。
正如作者开篇所言,他的目标是把那些他认为有效的原则传授与你我,而如何践行这些原则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篇11:原则读后感
书中介绍了大亨瑞.达利欧的成长历程及他在生活以及工作的历程中所摸索、信奉的原则,如“痛苦+反思=进步”“极度开放”“极度透明”“民主意见征集”“建立分析模型”“英雄的成长路径”“极富智慧极度务实”等很多,不一一列举,虽然,作者不一定看到这篇读后感,但是我仍要在此对作者的真诚、热情、无私、辛苦付出和高质量的内容表示感谢!
掩卷而思,这些原则是作者总结和遵循并导致其成功的宝贵原则!但是,这些原则能在每个人身上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这就如面对干涸的大地,上帝赐给了甘霖,但是大地上的每株草木生灵吸收的是不一样的,无缘吸收的也大批存在......
这是为什么?“痛苦+反思=进步”。痛苦是个人欲望和环境造就的。反思呢?什么造就的?为什么有人反思进步了,大部分人在不停抱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沉迷苦旅?找不到最根本的原因,那这台进步的机器还是无法启动......
欲望是人都有的,环境是人人都面对的,这两者以及这两者的产物“痛苦”都是人人享有,人人生而平等的。那不一样的就是“反思”了,那,能启动“反思”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坚韧而又渺小到微不足道的“上进心”。
“上进心”很渺小,渺小到我们压根看不见摸不着。“上进心”必须够坚韧,坚韧到百折不挠。
这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希望和区别!这是我们最可贵的品质!是我们活出精彩人生的底层心法。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艰苦,任务如何艰巨,拥有“上进心”“心怀希望,坚毅前行”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不灭的前行灯塔!
篇12: 《原则》读后感
原则是一本结合了心理学,管理学和哲学的书。
作者是目前世界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Ray Dalio。整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个人经历,针对个人的生活原则以及针对企业管理的管理原则。第一部分是作者的背景介绍,帮助读者来理解作者的行为处事的模式,以及背后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以桥水为例,详尽的介绍了Dalio是通过设立怎样的制度来帮助企业发展的。这部分也是读起来最吃力的部分,因为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了,可能企业家读起来会更有收获一点。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认为桥水这样的完全透明的管理制度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公司。作者提出的理论有值得采纳的部分,但全部照搬的话未必适合每个行业,毕竟不同行业有各自的行业特点。
最让我受到启发的是第二部分的两个观点。
第一,保持开放的头脑。
书中提到人们对自己总有一个误会,误会自己总是对的。所以一旦有别人提出反对观点,人们大脑中的最古老的杏仁核会支配我们对这种疑似攻击行为做出反击,后果就是两个互相不接受对方的意见,造成了无效的谈判,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讨论事情永远是以找出最优解为目的,而不是去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观点。
第二,比观点更重要的是别人提出反对意见时背后思考的逻辑。
不管是在微博,优酷还是b站都能看到网友因为各自不同的观点而互相进行人身攻击,这种行为当然是没有意义又愚蠢的。其中他们最后演化成人身攻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人试着从逻辑的角度上去理解对方的观点。每个人的观点行程都跟他周围的生长环境,家庭教育,生活阅历,个人习惯有关。在不理解对方的环境下单纯的就对方的观点进行指正,强调你怎么和我观点不一样是物化对方的一种行为。
最后读了一些关于商业的书,虽然看起来非常吃力。经常读到睡着,但看完以后还是受益颇多,不同学科的书籍往往能给人提供新的视野,这也就是读书的乐趣吧。
篇13: 《原则》读后感
经许多同行的推荐,在寒假我认真研读了《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这本书。我们当前的教学中往往缺乏连贯性,而且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也缺乏对于科学的宏观和系统的考虑,而这些对于孩子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本书从为什么需要大概念、支撑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大概念的选择、科学上从小概念到大概念、以大概念的理念进行教学这几部分来介绍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
作为一名科学老师,科学概念较为尤为重要,教科版科学每单元都是一个主题,每一课都有众多的概念,如何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前经验转化为科学概念,如何从小概念教学提升到大概念,这对科学老师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学习经验包含科学知识也包含科学探究的理念。如何在探究活动和科学知识中寻找接合点尤为重要。所有科学课程的活动都应该致力于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教参中对科学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对于我们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思考和回顾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时如何寻求实证和使用证据的以及与别人进行的讨论在加深他们的理解上的应用。
在科学课程中,探究意味着学生是通过他们亲自参加探查来发展自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集和运用数据来检验想法,并找到能最好地解释他们所发现的现象的概念。帮助学生获得不同想法可能比他们自发去解释周围的世界更有效。获得不同的想法的最好来源是对其他不同的想法进行讨论,以讨论和辩论以社会交往的形式来发展概念将更富有成效。
在这本书中,从小的起始的概念出发,接着发展到较大的,能够包含较广泛经验的概念,再前进到能够理解自然界物体、现象和互相联系的,更概括的、更为抽象的概念。在本书中有14个大科学概念需要去掌握。书中对于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出了建议,我们在教学大概念时,如何通过小概念去建构而不失大概念的内涵这就需要不断的探索教法,如何让孩子们在探索中获得对新知的学习也更显突出。
篇14: 《原则》读后感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我们的性格也不一样,原则也更不一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原则》呢?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一些在生活和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原则。网友是如何评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本离我很有距离的书,或者说是一本让我有些蒙圈的书。
读完之后,我竟很长时间不能get作者想表达的点,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反馈环,创意择优,极度透明,极度真实,可信度加权,工具量表等。
为什么说这本书让我感觉没什么收获?
因为书中大量的、不管是生活原则还是工作原则,好像都不能直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只能说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最顶级的金融公司里的顶尖精英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往好的方向想,也是一种启蒙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书名~《原则》。
这也让我一直在反思到底什么是“原则”?
我想:“原则”意味着绝对的理性,用理性的眼光去认识世界,通过将感性的、直接的经验变成一条条理性的,甚至冰冷的戒条来指导,规范我们的行为。
特别是犯错之后的反思,不要畏惧犯错,没有错误你就没有机会认识自己的不足,而更重要的是别忘了犯错之后的反省,没有反省你就不可能吸取教训从而继续成长,而最终把一条条反省之后写出来的规则就成了你为人处世的原则。
而这“原则”的价值高低取决于你反省的质量,从而决定了你今后的成就。所以,从现在开始,把建立自己的“原则”看成一项特别重要的事儿,在不断建立、更新自我原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篇15: 《原则》读后感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是最近刚出版的科学教育丛书,这本书从为什么需要大概念、支撑科学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大概念的选择、科学上从小概念到大概念、以大概念的理念进行教学这几部分来介绍。
在这本书里作者介绍了科学教育的十项原则:
一、在义务教育的所有年级,学校都应该设置科学教育项目,以系统地发展和持续保持学习者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对科学活动的热爱,以及对如何阐明自然现象的理解。
二、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使每个人能够参与有依据的决策和采取适当的行为,这对保证他们个人、社会以及环境的健康和协调发展是重要的。
三、科学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目标,科学教育应该致力于:
1、理解一些科学上有关的大概念,包括科学概念以及关于科学本身和科学在社会中所起作用的概念。
2、收集和运用实证的科学能力。
3、科学态度。
四、基于对概念的审慎分析,以及基于当前对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之研究和理解,应该给出为了达到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目标的清晰进程,指出在不同阶段需要掌握的概念。
五、应该从学生感兴趣并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课题开始,逐步进展到掌握大概念。
六、学习的经验应该明晰地反应出既包含科学知识,也包含科学探究的理念,并且符合当前科学和教育方面的见解。
七、所有科学课程活动都应该致力于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应该考虑其他可能的目的。例如,科学态度和能力的培养。
八、为学生设置的学习项目以及教师的职前教育和专业发展,都应该与为达到原则3中所设目标需要的教与学的方法保持一致。
九、评测在科学教育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测,还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的总结性评测,都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学习目标。
十、为了达到科学教育的目标,学校的科学项目应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并需要社会其他力量包括科学家的参与。
篇16: 《原则》读后感
任何组织或机构若想正常运转,其工作原则必须与该机构成员的生活原则相契合。――瑞・达利欧
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组部件构成:文化和员工。二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因为机构的员工塑造了机构的文化,而机构的文化决定了选用什么样的员工。优秀的机构拥有优秀的员工和优秀的文化。优秀的员工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优秀的文化不掩盖问题和分歧,而是公开妥善解决,喜欢让想象力驰骋且愿意开创先河。
首要原则是打造良好的文化。
要营造一种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意识到错误是事物演化过程中的自然连带部分。不要纠结于一时的成败,要放眼于达到目标。要观察错误模式,判断是否因缺点而引起。记住在经历痛苦后要反躬自省。知道哪些错误可以接受,哪些错误无法容忍,不要让你的下属犯不可接受的错误。
第二大原则是用对人。
之所以要用对人,是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要记住人与人存在差异,认识不同、思维不同使不同的人适合不同工作。对待你的团队要像体育界管理者那样:没人能靠一己之力单独取胜,但每个人都必须战胜对手。
出色的人不容易找,所以要想着怎样留住人。找人不仅是干份具体工作,你还要愿意与其分享你的生活。考虑薪酬时,要提供稳定性也要让人看到机会。要记住维系伟大的合作关系,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体贴和宽厚。
为了恰当地用对人,还要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要懂得你和你的下属将经历个人成长。要准确地评价人,不做“好好先生”。严厉的爱既是最难给的,也是最重要的爱(因为它很不受欢迎)。要知道了解人们怎样处事和判断这种处事方式能否取得好结果,这比了解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
瑞・达利欧将做好桥水基金的方法总结为《原则》,涵盖生活、工作、管理等方面,林林总总,你总以为成功有秘密,读完你可能发现成功道理大致相似,其中不少你也听过,觉得不过如此――但说到,并且做到,这才是成就瑞・达利欧的秘密,这才叫原则。
篇17:《原则》读后感
《原则》读后感
作者是瑞・达利欧(Ray Dalio),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他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非常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26岁时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内创办了桥水。经过42年的发展,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财富》杂志)。他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于他独到的投资准则改变了基金业,美国CIO经理人杂志称其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1、内容梗概
书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业,创业失败,人生低谷,然后再次创业,得到回报;第二部分讲述生活中的原则;第三部分讲述工作中的原则。如果让我说整本书的最大收获,我想结论是高效生活,高效工作,有效率、质量的过一生。
2、大体感受
对于生活,要独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现状是什么样的,然后如何去做呢。在思考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想要做到高效,要学会做最优抉择,评估和诊断现状,头脑开放的思考,在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要让人脑情绪部分控制我们,让我们有太多畏难情绪,进量去理性思考,理性看待困难,并且思考应对措施和改进。
对于工作,一是打造宗教般的.文化,透明开放,并且让员工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并且有意义的工作;二是工作流程化、机制化,并且在更高的层面去观察思考流程、机制,不断的反馈优化。
对于工作部分,再分享三个小点:
A.对于错误的态度。可以接受错误,不能接受一错再错,员工做一些事情,犯错误可以尽量避免,但总会发生的,如果不能容忍错误,会影响员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但是如果是一错再错,那态度和聪明度都有问题。
B.人各有所长,合理使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者擅长的领域,要尽量标签化员工的擅长点和性格点,匹配合适的工作,并且对于岗位,建立匹配模型,让合适的人做最有效率;对于自己,也要认清自己不擅长的地方,遇到问题的时候,去请教那么在该领域擅长的人,而不是自己聊得来的人。
C.建立反馈机制。反馈是最高效的进步方法。对于流程,要有反馈然后改进,反馈点可以来自于结果和目标的对比,深入分析,也可以看过程中的逻辑方法,修正;对于个人,要经常自我反思,没有反馈、思考的做事情,进步很慢,就好比,有100个数字,从1-100,我需要猜出来你选了哪个数字,如果没有反馈的化,可能是1次,也可能是100次,但是有反馈的话,2的7次方是128,那么1-7次就可以猜对,大大提高效率。
篇18: 《原则》读后感
《原则》读后感
本书一开始,就开明宗义地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想要什么?(2)现实是什么?(3)你打算怎么做?如果不打算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想清楚的。一开始的时候,或者在很长时间内,我们也许对这几个问题都没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随着我们的阅历增长,人生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但我们必须经常思考这几个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于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现实之间有差距,这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接受现实,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现实,那就需要制定出一个行动的计划,让现实逐渐向期望靠拢。我们可以短时间生活在期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时间长了肯定行不通。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期望和现实往往也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是,我的期望总是设定得比现实高那么一点,这样我既有动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于因目标定的太高而气馁沮丧。
其次,是要极端诚实、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这里说的诚实,不是说不能欺骗别人,因为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根本就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的意思是说,要极端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性格如何,我们的强项和弱点是什么,我们自己最清楚,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别人帮助。我们可以尝试,可以提高,可以失败,但不能伪装。如果不能对自己诚实,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我们就很难进步,就无法拥有更加有意义和成功的人生和职业。
和多数人的观点不同,这本书告诉我们有弱点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他没有遇见过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经历当中也会不断遇到各种挫败,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弱点所导致的。但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够正视自己,能够克服弱点,并不会让自我感觉阻碍自己的进步。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
第三,和上面那点相关联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我们不是不可以失败,而是该如何去面对失败,是被失败打倒,还是把失败当作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汲取经验而完善自己?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没错,但前提是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
曾经很多次,自己努力去追寻某个目标,但是每每实现目标后,心中不但没有想象中的狂喜,反而会有点失落,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哪里。现在明白,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并不是自己当初设定的目标错误。人正是在一次次的追逐目标过程中,实现了一次次的升华与提升,所以人的本性就是会不断追逐新的目标。
篇19:原则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爱的原则》。故事讲的是一位老渔翁住在一个小鸟上,有一年秋天,岛上飞来了一群天鹅,它们从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老渔翁太喜悦了,拿出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天鹅逐渐和老渔翁熟悉起来,到了冬天也没有离开小岛,老渔翁敞开自己的茅屋,让天鹅取暖过冬。年复一年,老渔翁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可是当有一年,老渔翁老去时,天鹅也没有离开,天鹅在这一年因没了老渔翁的照顾而被冻死了。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爱是要讲究原则和方法的,没有原则的爱是一种痛苦,爱要有度,超过这个度,爱就变成了一种伤害。就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一样,同样是要有度,要有原则的。许多的孩子因为生活在爷爷奶奶和全家人的溺爱中,而变得脾气不好,无法与人友好相处,唯我独尊,这就是因为爱没有原则造成的,这样的爱恰恰反而害了孩子,使其失去了独立自主。
爱是需要原则的,只有适度的爱,讲究方法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篇20:原则的读后感
收到局里发的一本书《不变的是原则 万变的是方法》,这是长期担任国家部委的高级官员王振耀辞职下海后写的一本官场回忆录,他以非官员的身份从自身从政经验出发,跳出官场看官场,谈论救灾慈善、民主改革、村民自治这些专业问题,又以学者的身份面向大众畅谈现代国家建设的细节,国家机关的运作程序、社会流行的种种误区、公务员的工作细节、官场运作的逻辑以及未来政府发展的大趋势。
读这本书印象比较深的其中一个故事是作者在担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期间,看到报纸上有条消息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将80岁以上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当时低保不是作者的工作范围,但是作者通过与宁夏民政厅厅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沟通论证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建立了全面覆盖城乡80岁以上老年人的高龄津贴制度。随后又通过精心策划召开“沿海地区高龄津贴制度建设工作座谈会”等方式,两年多的时间里逐渐推动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高龄津贴制度。虽然此项工作的推动参与了很多人,但不能不说没有作者的有心和努力,这项制度不会在短期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时间可能会推迟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到,政府机关公务员能够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很多贡献,可以按照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能够在不同领域发挥不同的能量,只要我们的公务员多思考、多学习、多实干,一定能够加快推进社会的进步。
★ 事儿多的姐姐作文
★ 读书笔记字大学篇
【《原则》读后感字多篇(锦集20篇)】相关文章:
精选观察天气日记200字多篇2024-02-03
心情也有颜色作文750字多篇2022-09-12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800字多篇2023-05-18
我的中秋节作文700字多篇2023-11-30
感恩父母演讲稿600字多篇2022-04-30
多年后看毕业照感言2022-12-22
暑假生活作文600字多篇2022-05-07
《狼王梦》小说读后感作文500字2023-12-24
《儿童探索大百科》读后感作文200字2022-08-13
续写雷锋日记200个字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