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年知几时》读书心得

时间:2023-01-08 07:29:34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景年知几时》读书心得(共7篇)由网友“Alyssa”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景年知几时》读书心得,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景年知几时》读书心得

篇1:《景年知几时》读书心得

《景年知几时》读书心得

昨天看完了《景年知几时》,很粗浅、很轻松的故事。看了那么多重的故事,忽然看这么轻的故事,心情也变得想棉花糖一样,软软的轻轻的。并不是就没有感动了。比如就看到这样的话: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

这段话已经被很多人引用,我到今时今日才看到,亦算是迟了。尽管迟了,但却是刚好。在这个时候遇见这样的文字,有已经经过的超然。一生渴望被人收藏,他却永不会来。连希望都不给你,就直硬地告诉你,求不得,也不用求。

而在昨天的文字里,亦看到这样的话,仙度瑞拉之所以能与王子在一起,并不是因为她是灰姑娘,而是因为她才是伯爵的女儿。水晶鞋不属于灰姑娘,只有伯爵的女儿才能穿上。所以仙度瑞拉的姐姐,即使割掉了脚后跟也穿上水晶鞋。有时候,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求不得,不得求。不是伯爵的女儿,就不要希望有仙度瑞拉的幸福。即使你穿得上水晶鞋,也不会有马车载你去王宫。

童话,就这样在文字里被硬生生地打碎了。这才知道,王子只有与公主才能在一起。原来真的没有灰姑娘。

许多人看了《景年知几时》后,表示很失望,没有那么多经典的词句,没有深刻的爱情,没有精致的心理铺陈,贴吧里有许多人在抱怨,说是没有收藏这本书的价值。这都是真的,可是每一本书都有它存在的价值,看多了悲剧,看多了唯美,看多了精致,忽然读一下作者轻松的故事,就像是在一桌的`羽翅鲍鱼中加入了芙蓉嫌鲜蔬汤,调整一下味蕾,待喝完这碗清新可口的汤,鱼翅鲍鱼或许就更鲜美了。

因为它很轻松,很粗浅,所以我只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把它看完了。叶景知,不完美。比起尤佳期、叶慎守、杜晓苏(当然还有傅圣歆、官洛美、尹静琬、任素素),她实在太不可爱,不温柔、不聪明。但是她从不委屈自己,她从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其实这部小说,仍然可以把它写成悲剧,这都取决于作者的态度,其实这个故事仍然有许多误会和牺牲,它可以是悲剧,只要作者原意。但是这本匪我思存的第12个作品,显然是要大家圆满的,这样又有何不可?我们只当是让自己笑笑就好。

作者说五彩祥云会有的、白马王子会有的、玫瑰钻石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就像叶景知说的,如果不争取,怎么会有奇迹?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话,相信它存在吧。

我一生都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帖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

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永不回来。

或许他会来,争取了,总是有奇迹。

篇2:景年知几时经典语录

景年知几时经典语录

1.当我想你的时候,你会不会也刚好正在想我.

2.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忘记我守护如泡沫般灿烂的童话快乐才刚刚开始悲伤却早已潜伏而来

3.人生就像剥洋葱,总有一片会让人流泪。

4.谁说我一辈子不会哭,今天我就已经哭了两次了,一次是因为他,还有一次也是因为他。

5.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

6.我知道陆与江想着谁,他想着我的姐姐,叶竟知。

7.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耳朵有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是不是因为这样,一样的人生才有不一样的哀愁。

8.月光清冷的那个晚上我爬上高树,森林一片寂静,我真想坐在树上慢慢等待直到青涩的果子转为艳红。

9.坐在长椅上,傻愣愣看着湖水,湖里种满了荷花,有一只癞蛤蟆蹲在荷叶上,如果是只青蛙,还有可能变成王子,就像仙度瑞拉,其实是伯爵的女儿,真正的贵族。所以才可以迷倒王子,从此后过着幸福的生活。

篇3:荏苒景年知几许心情随笔

荏苒景年知几许心情随笔

景年如花,却抵不住岁月蹉跎,不管曾经是怎样的光景,现在也不过是记忆里的片片斑驳。我仰躺着,没有起身,想起那段时光,竟不禁感慨时光的稍纵即逝。青春本不荒唐,正如年少本该轻狂,可这样的年华,还有多少可以任我挥霍,任我虚度。

春色还没来得及铺满边边角角,猝不及防的已是夏季,睡梦间,习习凉风穿过阳台,透过门边的小缝,吹散了拉得严严实实的窗帘,这给了晨光破门而入的好时机,它迫不及待的充斥了整个房间,驱散了垂死挣扎的些许黯然。

我从梦中醒来,白光有些晃眼,整个房间的物什就那么不经意的被镀上了一圈白边,有些梦幻,有些不可思议,让刚从混沌梦境醒来的我分不清是现实还是依旧在梦里,一切竟恍如隔世。那张青涩的脸庞,微扬的嘴角似乎还在眼前,啊,那是曾经的我呀,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

你是否在这样一个清晨,忽然忆起你的青葱岁月。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这满是沧桑的语气竟似早已迟暮。明明依旧是如花年华,明明属于我的美好未来还未曾到来,却总是依附于世无争的嘴脸,怎么都让人觉得啼笑皆非。

可就是这样一个岁月静好的清晨,我在梦里遇见了曾经的我,任性张扬,虽然青涩,却带着属于我的棱角,不曾被磨合,像每个女孩子一样,带着对自由对大学这座殿堂的无限憧憬,跨入了这有别于曾经的另一个天堂。

其实我并不愿意说高中是一座黑色牢笼,我也不愿意说十几年如一日的苦学是一种精神上的'变相囚禁,毕竟学校才是最纯净最不受世俗污染的地方。就像是公主的象牙塔,隔绝了外面世界的各色风景,却也挡住了那些亵渎灵魂的的重重恶意。我们嫌弃着塔里生活的千篇 一律,枯燥不可避免的造就了烦躁,想逃离想放弃,想追求塔外的花花世界,叛逆接踵而至。总是刻意放大了对学习对学校的不满,却忽略了那是短短人生中很大的一部分,几多欢乐,几许幸福。

那时的我正是如此,现在想来那些我曾以为的勇敢,不过是一时的欢愉。景年如花,却抵不住岁月蹉跎,不管曾经是怎样的光景,现在也不过是记忆里的片片斑驳。我仰躺着,没有起身,想起那段时光,竟不禁感慨时光的稍纵即逝。青春本不荒唐,正如年少本该轻狂,可这样的年华,还有多少可以任我挥霍,任我虚度。

外面的世界依旧诱人,就像是刚从烤箱里拿出来的面包,扑鼻的香气,总叫人抵挡不住,可我却没有了那时要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的心境,我开始思考,我该拿什么去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又有什么资本在其中立足。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成长,就在潜移默化中,它改变着什么,我还未察觉,它已然静立在那,预备着欣赏我的恍然无措,却也激励着我去规划我的未来。

我怀念着曾经的我,却也期待着未来的我。我们不是公主,可以一生都待在塔内,总有一天,我会去到另一个世界,会知道等着我的并不仅仅是缤纷美景,也会有风有雨,我要自己面对,在路过风景的同时,一点一点变勇敢,那才是真正的勇敢。

美丽的时光总是容易流逝,我留不住时光,却可以留住梦想。岁月沉淀,我总该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而不是只能在迟迟暮年,感叹光阴虚度,匆忙一生,却是碌碌无为,连回忆都是一片空白。

篇4:参考的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行知,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上学的时候就认识了,但对于他的教育理念却不曾了解,当拿到《走近陶行知》教育读本,看到“一个不知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这句话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真的要认真的去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了。认真拜读了这本书后,顿觉获益匪浅,它不仅囊括了生本教育的教与学,还强调了做,与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不谋而合。陶行知先生不愧为中国现代大教育家,他的学识与为人,随世推移,其伟大至今与世人共识。

陶行知认为,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既学又做;教学不只是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

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师的教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来定,而学生的学要看这件事该怎么做,所以一切都归根于“做”这个字上面。

例如,在跑步过程中,一年级的小朋友跑步的时候经常不能跑成直线,老师要求他们跑直线,小朋友们就学习怎么跑成直线,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小脑发育不完全,对空间的感知能力不强,老师就要教他们沿着地上的直线先走后跑,慢慢的让他们形成直线跑的空间感觉。所以学生要做到一个怎样的水平,就要采用相应的方法去学,学还得根据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定,学情不一样,学的方法也就不一样,教师教的方法也跟着变化。这也就是教法、学法、做法应当三者合一。所以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会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做人做事的方法。

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学,先生的责任不在教书,也不再教学生,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和一的精髓

教学“做”字当头,没有学生的参与、行动、思考、探索、创造,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学相长的同时,陶行知还认为,“做”非常的主要,教和学都应落在“做”字上面,没有做,就没有实践,没有经过实践而得出的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积极参与、行动,思考,然后探索、创造出来的,才是真理。教师实施的这个过程才叫做教育。教师用嘴告诉学生,没有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而获得知识的传统教育,就好比人类吃维生素片代替吃蔬菜,吃各种营养剂代替食物,虽然营养一样的吸收了,但是人的消化系统却没有发挥他应有的功能,久而久之消化器官便会退化。如果学生没有经过自己实践探索,直接从教师那里拿来已成型的知识,他们的大脑没有思考,就慢慢的会退化,就会变成一个生锈的转不动的机器。

比如学生在学习弯道跑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整个身体向内倾斜,左膝稍向外展,左前脚掌外侧着地,右脚脚掌内侧着地,同时摆臂时,左臂摆动幅度稍小,靠近体侧前后摆动;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稍大。学生便只知道模仿这样的技术动作,如果让学生先体验直线跑,然后体验弯道跑,让学生自己谈谈两种跑的区别,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自己总结出弯道跑的方法,他们学到就不仅仅是弯道跑的技术动作了,学到更多的是一个思考与分析的方法,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锻炼。

这就和陶行知先生认为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学,先生的责任不在教书,也不再教学生,而在于教学生学”的理念一致了,那我们的教育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始终处于自由、安全、宽松、积极的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能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教育与生活要高度一致。想要受什么教育,就要过什么生活”。

那么在当下的学校中,我们的教育是否脱离了生活,我们是不是通过生活来实施教育的呢?我们在教室里和学生说,不要乱丢纸屑,垃圾要丢进垃圾桶,见到老师、长辈要礼貌的问好,可出了教室,出了校园,学生还记得不能乱丢垃圾吗?在校外见到老师还记得要问好吗?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校外,一学生和妈妈逛街看到对面的老师迎面走来,瞬间把头偏向一方装作没有看见。

篇5:参考的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大家景仰的“万世师表”。先生的名言虽然朴实,却极富哲理,并且贴近我们的教育世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 这六个字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印入我的心田,深入到骨子里,给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师先为学,为学先为人。

(一)“为人”诚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他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二)“为学”严谨

教师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因此必须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永远无止境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他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

记不清曾有多少个夜晚,我端坐在桌前,以笔为伴,以书为侣,精心地设计着一份份教案,为某个教学环节苦苦思索,为突然闪现的灵感而喜悦。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对于要讲解的教材,只有深入钻研,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当我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下几十双眼睛晶亮如星星、几十张笑脸天真如蔚蓝的天空,我的心里特别地踏实。因为我知道,我窗前那盏疲惫的灯一定会照亮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灯!

和同事们的热烈切磋,到外面的取经学习,一本本教学理论、教科研杂志开拓了我的视野,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就必须要善于利用时间,做一个严谨笃学的人,像海绵吸水那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刻苦钻研和积极实践,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新的姿态与新的风貌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为师”行胜于言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造就人,发展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如果真正感悟学陶实质,不断赋予其新的,就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断创新,有所建树,实现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之“做”。如果我们满足于一幅标语、一个口号、一种形式,则新课改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我总是鼓励自己多想一些困难,少一些畏难;多学一些理论,少一些空论;多做一些行动,少一些被动,自觉接受新课改“三个挑战”,即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挑战,教育角色的转变与挑战,教育方式及技术革新与挑战。在新课改实践中,养成剖析反思的习惯,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从而不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课堂教学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老师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乐章的立体大舞台。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也为了成就我们最美丽的事业,我愿意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弹奏最美妙的人生乐章。

篇6:《陶行知经典名篇》读书心得

《陶行知经典名篇》读书心得

《陶行知经典名篇》读书心得

对于陶行知的大名可以说是早有耳闻,但是对他的教育理论却知道甚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经典名篇》一书。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几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读书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多么的匮乏,的确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了。在读书过程中有以下体会: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这一理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创造教育,全民教育等,这些不都是此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吗?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领悟。新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表达,致力于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的这一评价,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把生活与教育紧紧联系起来的思想,给了我无限的启发和思索。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生活教育,让他们从生活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去学习。而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即来源于生活,由生活产生,文字、书本不能喧宾夺主,作为教育的中心内容。“生活即教育”则主张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这就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和场所,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的概念。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定义为“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也就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按照他的思想,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正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新课程惟有反映社会及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本质功能。对每个学生而言,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无论是光明的一面还是阴暗的一面,让孩子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教育的源泉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陶行知先生还告诉我们,要想真正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融入这个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一样,知道学生在想什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在老师的心目中,相信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好学生。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新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新教师的我更应该多学习陶行知老先生的理念,并努力把这种思想意识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上,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用它去指导自己,从而去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篇7:“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本学期开学初,原想借一套《陶行知全集》,以了解其体育思想、理论方面的内容,很可惜,学校图书室没有,不过,在翻阅有关的陶研书籍后,也获取了相关资料。现就学习《陶行知教育学》(体育卫生方面)的体会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

一、“健康第一”的口号与现行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高度统一

陶行知“健康第一”的口号虽然是在战时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但在当时能把学校师生的健康置于首位,足以显示陶行知先生对体育的重视。今天,每每看到“健康第一”四个大字,感觉是那么熟悉而亲切,不仅仅因为它是新课程标准下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更是因为70年前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陶先生爱师爱生的伟大情怀。

二、陶行知体育思想的实用价值观值得现在的体育教育推广和反思

当前,体育教学学什么?怎么学?仍困扰着广大的体育教师,于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体育的教学内容很不规范,实用性强的项目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内。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8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的体育观,在当时,他最强调的是要学会游泳和武术。这两项内容都有其原因和背景,学游泳是因为他们一行十几人曾眼睁睁的看着一位老师被水淹没,而大家却无能为力,陶行知于痛惜之余,大力提倡游泳运动,游泳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救己、救他人生命;学武术也是迫于战时教育的需要,武术不仅能强身还能自卫,把培养“健康的体魄”作为他生活教育的首要目标,并主张以武术来培养康健的体魄。因此,我们不仅应该推广体育教育的实用价值观,积极挖掘、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更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学后学生学到了多少内容,掌握了多少学习方法和技巧,只有实用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三、以体育为基础的“三育并重”的主张在当前得以充分体现

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评选“三好学生”的主要依据,尤其是“中央7号”文件出台后,各级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结合苏州市教育局提出的三项规定,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基本得到保障,这些都和政策的落实、领导的重视分不开的。然而早在上世纪10年代,就首次提出了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在20年代,陶行知又把学校体育看做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和智育的基础,因为只有培养健康的儿童,才能造成健康的民族,所有这些都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非常吻合,他的“三育并重”的主张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何国华

三周年对联

唯美古风的网名

时光清浅一纸情伤散文随笔

古文祝福语 毕业

学记原文及翻译

学记原文以及译文

关于学习的名言或诗句

有关学习的名言或诗句

古文结婚祝福语

《礼记》读后感

《景年知几时》读书心得
《《景年知几时》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景年知几时》读书心得(共7篇)】相关文章:

经典古代结婚祝福语2022-09-14

婚姻祝福的诗句2024-01-14

开学典礼方案2022-05-08

八字励志读书语录2023-06-29

八字唯美古风句子2022-12-14

签名八个字伤感的句子2023-01-14

父亲逝世对联2022-10-31

题都城南庄翻译2023-05-30

古文新婚祝福语2022-08-19

父亲去世对联大全2023-02-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