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读红楼梦有感((整理12篇))由网友“盘子阿伟”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初中读红楼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初中读红楼梦有感
说到还在跟时代斗争的,最要提的莫过于凤姐了。凤姐大家都不会陌生,在红楼梦中凤姐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她总管着着贾府中大大小小的各种事务,而且不光是管理,还将各个部门的职责明确地很清楚,将个百号人庞大的贾府弄得井井有条。在凤姐第五十五回因小产而长时间卧床缺席管理的日子里,贾府虽然有探春和李纨两人共同当权替代凤姐,但管理还是不及凤姐一人有效率,还惹来了赵姨娘的麻烦,由此可见凤姐对贾府的重要性之大。
按理说来凤姐既是大家出身,是王子腾的女儿,又是荣宁二府的CEO,集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的宠爱于一身,那为什么还会说凤姐是一位在与那个时代作着斗争的人呢?第三回中《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说,“大舅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从这里看得出来凤姐从小一直是被当作是一个男孩,以男孩的方式教育长大,可凤姐不管怎么样下来,有一点改变不了,她终究是个女人。在主观方面,王熙凤由于受到男式教育,自然想为自己在当时那个社会赢得一个地位,赢得尊重。而恰恰相反,那个男权社会对于女人的态度却是从来未正视过,从小小的贾府里的丫鬟大到皇宫里深得皇帝宠幸的贵妃,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男人的掌上玩物。而在其他女性都沉默不做反抗,低声默许男人们对他们情感的漠视时,凤姐却不同意这个观点。由于受到男式教育而拥有好强的性格她不允许她的男人待她如此,而当这种男和女发生了矛盾时且她的丈夫又是贾琏这个总喜欢沾花惹草的人时的时候,这也就造就了她泼辣的性格。而这种泼辣的性格在作品中也不止一次的出现过。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中,在凤姐生日那天,贾琏背着王熙凤与仆人的老婆鲍二家的偷情,最后被凤姐发现,冲进去看见那两个人就是一通打,甚至在听到他们谈论平儿时还给了平儿一个巴掌,由此看得出凤姐已经是及其的愤怒了,对于维护自己那颗强大的自尊心甚至连旁边一直跟随的贴身丫鬟都下得出手。
其实在当时古代的纲常礼教中,对于男人有个三妻四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且不说偷情与纳小妾的区别,就算是这种偷情在当时腐朽的贾府和腐朽对那个时代的女人都的社会中虽然没有明说,但已是司空见惯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默许。第十五回中,喝醉酒的赖大曾说出这样一番话:“贾府中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也只有门口那对石狮子是干净的。”尽管有夸张的成分,但由此不难看出贾府作为如此高贵的象征,竟也是充满了腐朽与污秽。在这其中,连女强人凤姐都被这世俗之**及而难以摆脱,让我不禁对那个时代其他的女性的遭遇唏嘘不已。
纵观红楼梦80回,其实凤姐也可以说是一个略微悲情的人物。生在那个时代,也就必定会受时代的影响。凤姐能爬到那个位置,除了管理能力之外,口才和能捉摸贾母的心思,机灵,也是必要的。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感觉到凤姐的才华,作为领导者的天赋凛然。但这一切都显得有些徒劳,就算王熙凤爬到了那个位置,又十分机灵,可也是抵御不住世俗之事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凤姐的心灵也产生了一些扭曲,她为了摆脱而总要去追求更多的金钱和富贵来掩盖心灵的创伤,而与此同时,也对这些爆发出了巨大的仇恨。在第十二回时,贾瑞对王熙凤有非分之想,在当时社会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况且凤姐又是权高位重,拒绝贾瑞或呵斥他一顿也是绰绰有余的,可面对区区一桩小事,凤姐的仇恨欲占了上风,她不是当面拒绝,而是假装成对他有意,实则把贾瑞骗入了相似局中最后凄惨地死掉。这件事中就体现出了凤姐心灵在大背景下而造成的扭曲,从而对这个时代的复仇。可以说,是那个大背景造就了红楼梦中泼辣的凤姐,也是那个大背景毁掉了在她内心中最真实的凤姐。
在讲凤姐的最后,还要表达一下我看完的一个疑问,那就是关于凤姐的身世问题。在凤姐一开始出场时原文中是这样描写到的:只听后院中有人笑道:“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后面黛玉纳罕到:“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荡无理。”由此可见凤姐的形象是这样不拘小节的。而后又说道一群丫鬟簇拥着此人,而且后面写到她的的打扮是“秀才辉煌,恍若神仙妃子.......”从刚开场的气势和衣着就可以看出凤姐的气势恢宏,不同于常人,这一点也可以和后文说凤姐是出自权贵家族王氏,是王子腾的女儿这个信息相吻合,这都没有问题。重点在海棠诗社成立后一次聚会上,李纨把风姐叫来一起玩,不料凤姐有些嗔怪地说道:“你知道我不识字还叫我来跟你们玩,想让我掏钱给你们赌钱可没门。”先不论钱的部分,这段文字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凤姐不识字。想象一下,贾府作为当时的社会最高品味的象征,文化程度估计也是最高的,上到贾母,下到最底层的丫鬟都能冒出几句诗词的贾府,王熙凤不识字也真是很奇怪,而且其有些放荡随意的性格也与贾府其他名门小姐(例如宝钗和黛玉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里有一个猜测,那就是凤姐并不是王子滕的亲生女儿,可能是亲戚父母双亡而寄养在王子滕,王夫人家的。由于并不是亲生的,可能教育也就不受了(毕竟古代女子读书本身就很少),而又当作男孩来养,这样奇怪的性格也就可解释了。
篇2:初中读红楼梦有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叙述了一个华丽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故事。他笔下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贾母,贾政,王夫人,贾赦,邢夫人,贾珍,尤夫人,贾琏,王熙凤,薛姨妈,薛蟠,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史湘云,李纨,平儿,袭人,小红,金钏儿,玉钏儿,刘姥姥等等,特别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属于自己的可爱,可憎,可恨,可怜之处。他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心思缜密,有的多愁善感,有的心狠手辣。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古往今来的读者爱上了这本书,在读它时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所以它会让读者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因为他们的悲伤而暗自落泪。这本书中不同人物所作的风格各不相同的诗词歌赋体现出了本书的文学价值,而它对于让身处现代的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更有着重要的纪实作用。但是我想谈的并非是红楼梦在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人物的塑造上的成功,而是红楼梦中贾府的兴衰和清朝政府的的由兴及衰之间的关联。
先让我们说说红楼事。贾府上上下下几百号人,上至贾母,下到普通佣人丫鬟,其中自然会有地位的高低以及严苛的等级制度。最高的一级是贾母,她是家中的老祖母,就好像是清朝社会中地位最高的皇族。她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贾府上下都对她毕恭毕敬,想尽办法讨她的喜欢,以便让自己在府中争得一席之地。接下来说说贾府的高级管理人员,如琏二奶奶王熙凤,王夫人,贾政等,包括后来和李纨一起管理家务的探春。他们就像是朝廷中品阶较高的官员,有着富贵的出生,也有着自己处理和决断事务的手段。为了维持整个贾府的正常运作,他们卖力地管理府中大大小小的事务,有时还会拆东墙补西墙,也会为了自己的权利和一己私利做一些不上台面的事。如王熙凤,她利用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力帮助他人化解是非,然后收取利益。比如在书中第十五回中提到净虚请她帮忙说服守备云老爷不要和李家张家因为张家女儿的娶嫁打官司,王熙凤原来还说她不稀罕做这些事,还说老太太已经不管事了。后来一开口就要了张家三千两银子,还说她们家不稀罕这些钱,自然最后这些银两都被她私吞了。她还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反复思量考虑,为了维护自己在府中管事的权利和其中可以收获的利益,她还是选择支持宝玉和黛玉的婚姻,以免那个心思缜密,处事比自己还稳妥的的宝钗嫁过来后威胁自己的地位。下一级的是中层的管理者,也就是贾府的大丫鬟们,如平儿,袭人,也就像是一般的朝廷命官。他们没有好出身,凭借自己的努力坐上了现在的位置,但他们还是得为上司做牛做马。上司不方便做的事他们要代为效劳,上司不方便说的话,他们要代为传达,有时还要做上司的替罪羊,受主子的气。如袭人,在第三十回中,因为宝玉那天心情不佳,下着大雨,又没人给他开门,所以袭人一来就被宝玉踢了一脚。又如平儿,在王熙凤发现鲍二家的和自己的丈夫贾琏的苟且之事时和贾琏争吵,两人都拿平儿出气。她们只是奴才,但她们都有着向上攀爬的心愿,都想出人头地,有朝一日成为人上人。接下来是那些普通的丫头,他们只是为小官跑腿,完全没有自己的自主权,有时还会随意被她们的主子丢弃。而最底层的就当属那些被贾府剥削的农户,他们每天都要辛勤劳作,种庄稼,但年终只能留下一点点食物,大部分都要交给贾府,让他们过着“朱门酒肉臭”的生活,有时贾府还嫌农户上交的粮食不够多,责怪他们怎么只交那么一点,让府中的老爷夫人公子小姐怎么过一个好年。最初贾府兴盛的时候是靠着荣公和宁公,后来是靠着皇妃元春和皇族之后秦可卿在王室中站稳脚跟。但是这两个依靠都很不牢固,因为毕竟伴君如伴虎,人们永远不知道政局会如何变化,也无法保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当贾府丧失这两个靠山以后,他们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从而不可避免的走上了衰败之路。在书中,可以看到,贾府的两个大靠山都是女性,那贾府的那些“饱读诗书”的男儿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老爷们都去做着所谓的正事去了,成天想着纳年轻漂亮的丫鬟做二房,公子们更加不堪,整日嬉戏打闹,家里有私塾也不好好学习,尽竟然会出现在私塾里当着老师的面打架斗殴还打伤了人的事,和一群纨绔子弟出去玩乐,根本不管家族的事务。可以说,贾府的高级管理人员并没有对贾府的继续兴旺做一些积极的努力。而如果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家族的高层管理者都无所作为的话,下级的管理者或工作者对大局又有什么办法去扭转呢?所以上至一个国家,下至一个家族,如果没有改变,没有努力和奋斗,最终走向败落也是不可避免。
如果说没有改变,没有奋斗,没有努力是贾府衰败的原因之一,那另一个原因就是贾府卷入了政治斗争。对于当时的政府来说,贾府就是一个寄生在这个政治体系上的寄生虫,他们对于这个国家没有多大的益处,也没有多大的贡献,有的只有依赖。贾府要选择一个更牢靠的靠山,所以就要在日月两派中做出选择,不幸的是他们在这场博弈中选错了靠山。如果当时的政局稳定,他们还可以依靠宫中的元妃来获得一段时间的太平生活,但一旦局势不稳,加上元妃丧命,也就是说当载体出现了变化时,依附于其上的寄生体也会因此发生改变。这也就是直接导致贾府衰败的原因只一。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清朝政府的兴衰史。清朝原为关外的游牧民族,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后来其子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清并带领八旗子弟进攻明朝边界,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投降清军,引其入关,八旗军队马上就打到了当时的京城,也就是北京,最终满人马上得天下,建立了大清国。清初的几位君主,如康熙,雍正,勤于朝政,开创了康乾盛世,雍正更是严明立法,惩处贪官污吏,使清朝的统治延长了近一个世纪的寿命。虽然乾隆在统治的前期还是励精图治,但到中晚期,由于过度奢靡的生活让清朝的政治经济远不如前,他的继任者们更是一个不如一个,最后逐渐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咸丰年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火烧圆明园。咸丰死后,他的懿贵妃慈禧掌控朝政,借口同治年幼,实行垂帘听政。同治病逝后,立侄子为光绪帝,同样垂帘听政。那时清朝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了,但她仍然过着铺张奢靡的生活,丝毫没有考虑到国家的未来。慈禧死后,宣统皇帝即位,其母隆裕太后想仿照慈禧垂帘听政,但她并不及慈禧那般有能力控制朝政,最终亡国,结束清朝政府近三百年的统治。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没有保持奋斗的精神,不尽全力让国家有所改变,那这个国家就会走上衰败之路,悲剧的结局也是不可避免的。导致清王朝衰败的另一个原因是整个官僚体制和机构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不了解处在同一时间的别的国家的现状以及他们的发展情况,对于自我的极度骄傲和自大。国库有没有足够强的财力,官僚们就将他们的目光投向广大劳苦大众,他们压榨,剥削着百姓,导致百姓的生活穷困潦倒。当民怨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人民起义。晚清的农民起义大大削弱了国家的实力,为当时的情况雪上加霜。在潜在的内忧外患之下,昔日的大清巨龙渐渐地被侵蚀的越来越弱小,最终在所有的问题一齐爆发时,昔日强盛的帝国在顷刻间土崩瓦解。所以清王朝衰亡的原因有统治者的颓废无能,也有管理者的腐败无为。
由上我们可以看到,贾府和清朝的衰败原因有着惊人的相似。当然,历史上并不只有清朝存在这样的问题,这种例子在古今中外都屡见不鲜。作为经历了家族大起大落的曹雪芹,他对清朝当时社会的腐败一定有所察觉,甚至有过亲身经历。他用华美的语言把这些哀惋的故事记录下来,就是为了警示后人,不要再重蹈覆辙。只有经历过一个时代,方才可以真正的了解他。就好像吃鱼时,只有将鱼肉吃完,才可以看到鱼骨。当我们真正地了解了一个时代的兴衰,找出它的问题所在并批判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史为鉴,以明得失。这也是我读完红楼梦后的所得所思。
篇3:初中读《红楼梦》有感
初中读《红楼梦》有感
但是贾府的繁荣也让我吃惊。书让说,宝玉是一个特殊的角色,出生时,嘴里便街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便取名为宝玉。这样非同寻常的出生也预示着以后不同导常的人生经历。宝玉也奇怪,说是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也许就是他的不同之处。
红楼人物很多很杂,什么夫人,小姐,丫头,让人看得眼晕。而且林黛玉的弱下禁风是不是写得太过分了一点。这便是我初读的感受。再读《红楼梦》,对它的理解自然也多了些,宝玉,虽觉得他女儿气了些,但他的聪明乖觉也让人无法挑理。
林黛玉虽弱不禁风,动作像风拂柳,但她的才气也不亚于旁人的,一手好字让人羡慕不已,从这看来林黛玉也是个非凡的人物。她的那种独有的气质,忧郁的眼神,让人不禁心 动。但是发起小家子脾气时也是很厉害的,我想在《红楼梦》比较精典的`,看来是黛玉葬花了这也是《红楼梦》的重要情节了。林黛玉认为花是洁净的,应该让它们有一个安静的安身之地。
有句《葬华词》中说的就特别好:“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表面上说的是花,但本质上,也是说的黛玉自己吧。再说说《红楼梦》中的两位美女。曹雪芹将这两个人物—薛宝钗,林黛玉描写得十分美丽,可以说薛宝钗鲜艳妩媚,林黛玉风流袅娜正如书中所说的,林黛玉就像是秋天冷清的芙蓉花,而宝钗就像是花中之王—牡丹花,居群芳之冠。
宝钗和黛玉可以说是不同的性格,遭遇也是不同的,前面说到贾府的繁荣,大观园的气派这样一番好景象,也终有衰败的时候。黛玉的离去使宝玉伤痛欲绝,这样一段美好姻缘却因种种原因而成了悲剧。而贾府也正走在衰亡的路上,贾母也走了,凤姐也走了,院里的丫头们也都嫁了人,曾经的奢华变成现在的一无所有。《红楼梦》的结局是悲的,人物是苦的,曾经的一切都已成了回忆。
我觉得作品中,有两大令人遗憾的地方,一是贾府的光艳褪去,二是宝玉,黛玉有情人未成终成眷侣,他们当然不会像梁上伯与祝英台那样变成蝴蝶双宿双飞,但也许他们会回到前世,续前世之缘,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神话。
篇4:读《红楼梦》有感初中
读《红楼梦》有感初中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其中,最让我入迷的是《红楼梦》。《红楼梦》由清代的作家曹雪芹所著。它又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为核心,以贾、王、薛、史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内容。
读了《红楼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她们个个长的如花似玉,个个才华横溢。但是在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她们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在现代社会,博学多才的林黛玉也许会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呢!精明能干的薛宝钗也许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呢!能言善辩的王熙凤也许会成为有名的律师呢!可是在那个社会,林黛玉敏感,多心,又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在封建社会里痛苦的挣扎,最后凄惨的死去。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贾府里风风光光的王熙凤,最后也悲惨地死去,临终前把年幼的女儿托付给曾经她很看不起的.刘姥姥。再看看那些男人,他们不求上进,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最后,钟鸣鼎食的大家族没落在他们的手中。贾宝玉最后出家当和尚。我认为这是逃避的表现,如果是我们现代人,我们一定会吃苦耐劳,重振家业的。
看完了这本《红楼梦》,我心里的感情很复杂,我也同时为大小姐和丫头的命运而叹息!
篇5:初中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金陵十二钗尽是红颜薄命,合上书页,只留一声轻轻的叹息。探春的面容,探春的言行,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
探春的首次出场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描写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脸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只这一笔就凸显了她与众姊妹的不同,活泼的性格跃然纸上。当宝玉谈到《古今人物通考》时,众姊妹都没有说话,唯有探春笑着打趣宝玉,可见她不似古代女子那般矜持,能大方地和兄弟开玩笑。这是年幼的探春,她那双玲珑慧眼,在举手投足之间彰显着别样的风姿。
探春的房间布置也是不一样的,在大观园建成后选住处时,她选择了“秋爽斋”,听这个名字像是男儿的住处,院子里种植着梧桐和芭蕉。若是下雨,便有“雨打芭蕉”之优美的意境,或是像李清照所写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探春喜阔朗,她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房中当地放一张桂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的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的是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由此可见,探春是十分大气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中间没有隔断”在现代装修中也很常见。而她的摆设都是些大物件,笔墨纸砚与墙上所挂的书画使秋爽斋增添了书卷气息,显现出主人的才学与素养。而宝玉的“怡红院”,刘姥姥有一次喝醉酒误入,觉得里面金碧辉煌,还以为走到了那个小姐的绣房。从房间的布置中,足以窥见人物独特的性格。
探春应该是姊妹中最活泼的一个。她的才情虽不及宝钗与黛玉,但她爱诗。觉得不一定只有男子才能结诗社,她召集姐妹们办了“海棠诗社”,她的诗句刚正有力,不像是出自女儿之手的那样温婉柔情。如大观园咏菊诗中的《簪菊》与《残菊》。她的雅号是“蕉下客”,符合秋爽斋的布局,又有男儿风范。
探春的理家才能是不亚于王熙凤的。在第五十五回中,由探春和李纨料理家事,正碰上探春的亲舅舅去世,吴新登家的欺负新主,在问赏银多少时故意听她的意见,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来问我们!”说得那刁奴满面通红。赵姨娘知道赏银只有20两后来问探春,她没有更改先前的决定。可见探春是个公事公办的人。在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写了探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一个“敏”字足以显现作者对其的高度评价,她蠲免小姐们每月二两的头油、脂粉钱,仿照赖大家的花园管理方法,一草一木都获得收益,合理利用,为贾府省下不少钱,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理家能力。就连精明的王熙凤,因为探春比她识字、懂诗书,她认为探春比她更厉害了一层,也要让她五分。
探春在贾府中有一个别号“玫瑰花”,玫瑰美丽的外表之下,有着尖刻的一面。迎春虽是正室所生,但性格木讷懦弱,经常被一些悍仆欺负。探春虽为庶出,她常常为她的低位而感到烦恼,为亲弟弟贾环和亲生母亲赵姨娘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但她没有陷入烦恼的泥淖之中,而是尽力摆脱她庶出的低位,可见,她是多么坚强的女子。同时,这又是封建制度赋予她的一种功利心,想往上攀登。她认为贾政是她的亲爹,而只有王夫人是她的亲娘,也和宝玉走的更近。这不仅仅是因为赵姨娘与贾环的人品不好,而是他们的地位关系。探春虽有较为先进的思想,可依然没有摆脱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这是时代的悲剧,而探春,只是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探春的命运,我认为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好的。依通行本高鹗的续书来看,是远嫁他乡。判词是这样写的:“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在元妃省亲那一回里,要求写谜语,探春所作的谜底就是风筝,这预示了她未来远嫁。她的命运就像风筝,无论她怎样努力,逆风飞行,但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牢牢地栓住了她,命运紧紧地握在别人的手中。这是封建社会里女子的悲剧。
王熙凤是女曹操,若她是个男儿身,会有别样的作为,正如那句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凤姐是为了一个“利”字,中饱私囊,加速了贾府的衰落。而探春却是真正为了贾府着想,力挽狂澜。若探春生为男子,一定是个公正清明、才华卓越的人。
关于探春的名字,我觉得是踏探新春的意思,是极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意思。亦可理解为一种叫探春的植物,对风适应性强,竟有些与判词呼应了。周邦彦的一首《瑞龙吟》中写道:“探春尽是,伤离意绪。”虽然宋朝与清朝隔的很远,此“探春”非彼探春,但不妨就这样来理解,他真真道出了我的感受。当我合上书页,眼前仿佛出现了小舟上掩面哭泣的女子,她晶莹的泪滴中包含着无限的深意,有恨,有怨,有无奈,有不甘。落花随水飘零而去,就像她的理想,她的命运。那个曾说自己若是男儿,就出去立一番事业的坚强女子哭了,她最终没有摆脱命运的大手,成为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伤感此时笼罩了我,唯有轻轻呼唤着那个如此熟悉的名字,探春,探春,踏探新春的探春啊!
一句话点评:“踏探新春”的解读饱含了作者对这个金陵女子才情的钦佩和对她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也勾起我们心湖的点点涟漪。
篇6:初中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贾宝玉原是神瑛侍者,他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曾有灌溉之恩,为了报答灌溉之恩,绛珠仙草就化身成了林黛玉,把她这一生的眼泪全都偿还给他,这也为之后的事情埋下了伏笔。曹雪芹埋下的伏笔还有很多,比如人名,“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这暗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贾宝玉”、“假宝玉”和“甄宝玉”、“真宝玉”之间的混乱纠纷,还有“林黛玉”中的“玉”和“薛宝钗”中的“宝”构成了“贾宝玉”的“宝玉”,所以他们三个人之间有一段爱情故事。这段爱情故事本来是非常美好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虽然小时候只有黛玉单方面的感情,宝玉当时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对待所有的姐妹都是一视同仁,使得黛玉吃了不少醋,但长大后就是两情相愿了,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爱情观,他们是相互的知己,两人都不能没了对方,在那个“只有门口的石狮子是干净的”的年代,他们的相爱就像是一堆杂草中生长出来的一朵白色的栀子花,不带有任何政治或者利益色彩,就是单纯地互相爱恋,心里都知道对方的情感,只是不在表面上显露出来。
宝玉和黛玉平常的相处模式就是起先两人在那好好地说着话,然后宝玉无意中说了一句混账话,黛玉就开始哭得梨花带雨的,有时宝玉也跟着哭了起来,自己哭完了就开始安慰黛玉,并且一边不停地叫着“好妹妹,饶了我吧”,一边在自我反省,最后黛玉破涕为笑,宝玉也笑了,两人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似得继续说话。不过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在紫鹃测试宝玉真心程度的那一回,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浓浓的爱意。当宝玉听到黛玉将要回老家时,他的内心一定像被雷劈中一般,麻木了,然后就昏过去,留下贾母,王夫人和袭人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的团团转。知道是紫鹃跟他讲了话之后才这样的,袭人就一头冲进了潇湘馆,质问紫鹃,黛玉当时在吃药,听到宝玉“已死了大半个了!”,就“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咳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可见她当时的焦虑,其实这个最后都快要变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了,因为“黛玉扶枕喘息半响,推紫鹃道:你不用捶我,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所幸紫鹃去解释了一番,才没有惹出悲剧。经过这番闹腾后,宝黛两人的情感越发深厚。
可惜的是,他们是那个年代的人,这段恋情终究不会受人祝福,薛宝钗就在这时闯了进来。贾宝玉是贾家的公子,唯一的继承人,薛宝钗则是薛家的千金大小姐,还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而林黛玉,只是个无父无母的人,靠的还是她的外祖母贾母,这样一看显然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才是名门当户,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有着“金玉良缘”的寓意,更何况他们的母亲还是亲姐妹呢。在那个时代,完全没有乱伦的概念,“爬灰的爬灰”,有的只是贵族联姻和皇室指婚--元春只给他们两个送了一样的东西,所以所有人都非常看好他们,除了当事人贾宝玉和林黛玉。黛玉和宝玉其实本来就都挺反对当时的封建观念,认为那些四书五经是无用的书,然后去看当时认为的杂书如“西厢记”等。他们都还认为那些丫鬟也都是人,所以不应该使唤来使唤去,不把他们当人看。在宝玉身上体现的很明显,比如晴雯生病了,宝玉反而照顾她,宝玉对她们也非常的放纵,这也间接导致了最后晴雯的死。以及袭人,当她回她娘家时,宝玉还特的跑到袭人家去看望袭人,当他惹袭人生气后,他先赔了不是,恳请袭人原谅他,完全没有作为主子的骄傲自满。还有黛玉,虽说刚开始很多丫鬟觉得她很冷漠,不亲近人,但过了不久,她们就发现黛玉其实是个很好的人,当黛玉死后,很多丫鬟都哭的死去活来的。从这些方面都可以反映出黛玉和宝玉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他们应该成为灵魂伴侣。
篇7:初中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引子:
红楼梦,四大名著之首,也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的书。从红楼梦还未完成时,脂砚斋便已随着曹雪芹的写作进行点评,红学,就是这样诞生的。为何红楼梦,也只有红楼梦拥有了属于它自己的“学”?因为这的确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著作,且不说它的文学与社会价值,其中甚至还包括了关于美食,服装,管理,建筑等内容,使红学范围变得愈发广阔。
当然,红楼梦在内容情节上的造诣也是值得称赞的。红学家们曾指出贾宝玉这个角色的原型便是作者曹雪芹自己,而贾家大家族的兴衰经历也是曹家经历的写照。但我想这并不代表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传,这是基于作者经历之上的创作。作者通过对一个庞大的群体中每个人物的细致塑造,使其变得鲜活真实,又从这个整体中折射出隐于其下的当时的整个社会,手法令人惊叹。而作者所描写的主要对象,却是在那个时代并不被人看中的女子,这或许也是这部作品如此有社会意义的原因吧。
“水做的骨肉” :
在红楼梦中,宝玉曾如是说道:“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当然,这里并不是为了体现贾宝玉性格女性化之类的,毕竟宝玉真正厌恶的并不是男子,不然,他又怎会与柳湘莲、秦钟等人关系亲密?事实上,宝玉所厌恶的功名利禄,或者说是男子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在当时的时代,贵族是拥有很大的势力,官位是可以世袭的,所以,诞生在像贾家这种大家族里的男子生来就是要步入仕途的。但,贾宝玉作为嫡系继承人,却不愿走上这条道路。他痛恨这条道路,其他男子追求功名利禄后身上沾染了铜臭味便会被他厌恶。而女子,一直呆在闺阁之中,从不接触真正的社会或是仕途方面的事物,在宝玉眼中,她们便如水一般纯净。而那些已为人妻的“女人”便如同水与岸的交界处,浑浊起来了。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最主要的几个女子,她们都是水做的骨肉,但也各有各的不同。像林黛玉,在我看来,她如同从高山上蜿蜒而下的雪水,细细的水流,似乎很轻易地就会无影无踪,如此脆弱,但也如此的纯净高洁。而史湘云,像是林间一条叮咚的小溪,同样纯净,但更加活泼,充满生命力。至于薛宝钗,则是一条河,不算十分广阔但相较小溪也是宽了许多,平缓地流淌,一如她人一般端庄包容,但河也总不如溪一般纯净了,它在土地上流淌,不免会沾染泥沙,沦于世俗。
女子,在那个时代被看为男子的附属品,她们的一切都不重要。但作者却通过贾宝玉的口说出女子是水做的骨肉,展现女子那些不为男子拥有的纯洁品质。金陵十二钗,作者在其中主要塑造的十二个迥异的女子形象,象征着当时女子们的整体形象与命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
这个小标题是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判词中的第一句,在此我仅以她们代表金陵十二钗。“停机德”来自于乐羊子的妻子断布劝学的故事,代表了女子的贤良淑德,在此说的是薛宝钗,在我看来的确是再恰当不过。薛宝钗整个人简直就是古代女子大家闺秀的代表,端庄贤惠,会规劝宝玉去读“圣贤书”,一举一动都如此得体,收到荣府主奴上下喜爱;处事圆滑,懂得如何处理大家族中的纷乱琐事,不会让任何人难堪;而且,她的才华道德等都是符合一个大小姐的标准。但“停机德”这个看似赞美女子的词汇之下,也隐藏着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停机德”是作为妻子懂得规劝丈夫读书以获得功名利禄的一种德行,说到底女子能够对男子有所帮助就是有德行,能够被世人所称赞。女子的一切都附属于男子,甚至是她们的荣誉,也是要从男子那里获得,比如恪守妇道,持家勤俭,无不是对男子有些用处罢了。薛宝钗的确贤良淑德,聪慧无比,看起来近乎是一个完美的女子,但总是让人有些看不惯。她太完美了,作为当时一个完美女子的榜样遍代表了她甘心,或者说是习惯附属于男子。“金玉良缘”,作为“金”的宝钗失去了嫁给皇上(玉玺)的机会,便一心一意要嫁给宝玉,因为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出嫁是一生中大事,嫁给一个好的男子便代表了好的一生,可以说,当时的女子,出生就是为了有一门好的亲事,而薛宝钗所做到的大家闺秀的风范也是为此。她是如此的顺应趋势,对于府中各种腐败之事是如此,对于自己的婚姻也是如此,她在想要嫁给宝玉之前未必有多喜欢宝玉,甚至还避之而不及呢。
相较来说,林黛玉就更真实了。在这里,判词强调了她的“咏絮才”,事实上,薛宝钗的才情并不亚于林黛玉,为什么作者要强调黛玉的“才”,宝钗的“德”呢?这的确说明黛玉没有宝钗一样的“停机德”。这并不是批评,甚至可以说是褒奖。因为没有“停机德”说明黛玉并没有把终身托付在一个男子身上的想法。她与宝玉之间是真正的爱情,自由的爱情,不关于任何利益权利,仅仅是两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金陵十二钗中的其他女子也遭受着同样的命运,她们究竟是靠着自己艰难地活下去,还是依附男子过一生?李纨已是寡妇,带着自己的儿子清心寡居;秦可卿和王熙凤都已为人妻,不免纠缠在家庭的纷纷扰扰中;元春嫁给了皇上,成为妃子,为家族争光,自己同时也享受荣华富贵;迎春出嫁给了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公子,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探春,惜春,史湘云和巧姐在前八十回中一直在大观园或家中未曾出嫁;妙玉更是带发修行,身处栊翠庵之中,不接触世俗。
在那个时代,女子们都有着自己的选择,有的已是人妻,或刚刚嫁为人妻,不知是父母之命,还是媒妁之言?终究不曾在新婚夜之前见过夫君。有的仍是花样年华,守于闺阁,却也无可企盼,未来不会有岔路口,只有那一条已定的,无数女子用眼泪铺就的道路。有的无所牵挂,脱离世俗,寻求一份宁静,孤独一生。但,终究是女子啊。结局,又有什么区别?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这是宝钗黛玉判词的后两句,预示着她们的结局。“玉带林中挂”在87年版本的红楼梦中注释解释“玉带林”为林黛玉倒过来的谐音,暗示着宝玉对黛玉的想念之情。无论宝玉如何思念黛玉,她终究是泪尽而逝了。一边是宝玉与宝钗的婚礼喜气洋洋,另一边黛玉含恨而终。如此悲惨的结局,让人叹息。终究,黛玉宝玉之间自由纯洁的爱情敌不过家族利益的需要,这段爱情随着黛玉的逝去而消失。林黛玉的一切却像一条玉带,挂在了宝玉的心上,斯人已去,留下宝玉一人思念,留下我们默然哀叹。
宝钗又何尝好到哪儿去呢,“金钗雪里埋”,宝钗最后虽是嫁了个“如意郎君”,宝玉却对她并没有感情。若是有,也只不过是同一般的姐姐妹妹的友爱,若是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大约只是多了分同情吧。宝钗的“停机德”正是她无法获得宝玉的青睐的原因,宝玉如此痛恨功名利禄,又怎会要一个整日督促他好好学习的妻子?不知是宝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忘记了这一点,还是她实在是习惯了,无法改变。也许她早已认为功名利禄对于男子来说是最最重要的,作为一个大家闺秀,自然要恪守妇道,懂得督促丈夫去寻求这些。无论如何,宝玉的心已留在了黛玉身上,如今那人已随花而去,他的心便也随之而去了。如此一来,即使宝玉对宝钗尊重有加,以礼相待,宝钗终究是失去了她的幸福,与一个同自己没有什么夫妻之情的人共度余生,又哪来的幸福可言?黛玉经历了所爱之人与别人成婚的痛苦后溘然长逝,而宝钗历经如此难熬的婚姻,最后也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她难产血崩而逝,逝去之时是一个大雪天,这支本是光彩耀人的金钗就这样埋于雪中。
金陵十二钗,十二位女子,黛玉泪尽而死,宝钗血崩而亡,凤姐被休短命,探春远嫁他乡,可卿猝死托梦,湘云海棠花去,元春虎兕梦归,妙玉终落污泥,迎春误遇中山,惜春看破红尘,巧姐耕织自食,李纨荣至即逝……
十二钗,即使身份地位,世事经历,不尽相同,最终,也不过如此。也许她们的结局并不完全一模一样,有人活着,有人死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原因,但,终归于如此结尾。不只是她们,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女子,大多都是如此罢了。红楼的结局是悲惨的,即使我们看到的只是高鹗的续本,与曹雪芹的原意也许大相近庭,但结局的悲惨都是无法改变的。终究,这是一个悲剧,贾家的破落消亡,这些女子灿烂美好的生命也一同消失。
红楼梦,红楼一梦,那些女子的生命在梦中淡然消逝。本来,梦就是虚无缥缈,随意便会消失的,更何况在梦境中也是脆弱的生命呢?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篇8:初中教师读《红楼梦》有感
初中教师读《红楼梦》有感
王咏
读《红楼梦》有感,《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朝曹雪芹的一大名著,在中国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尽管后四十回被高鹗续写,他那残缺的美,以及两人的手笔,具体什么风格与迥异,我们后人在不停的揣摩,研究。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园林建筑、餐饮娱乐、养生保健、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真可谓是让人浏览众多,见识众多。现代人虽没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但是追溯到那个时代,还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许就是曹雪芹的文笔魅力之所在吧。
记得当时我家就是村里的小图书馆(因为妈妈是村里唯一的公办教师),每年妈妈都会给我和哥哥订阅很多书籍和杂志,隐约还有印象的:儿童文学选刊,少年文学,大众电影等。
当时我是四年级第一次看只看了前两本,当时是老姨在县城的邮局,她很爱读书,每年暑假我和哥哥都去老姨家,看她读过的书,其中就有《红楼梦》的文言文版,至今还保存在妈妈家。老姨还会给我们买很多当时很popular的小人书,主要是没看懂。书中的人物、故事和描述以及繁文缛节使我如坠云雾之中,那是只记得了一些主要的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贾母、王熙凤等具有特点的人物,由于没有悟性,对其中的“大旨”也是略知皮毛,直到1989年初中毕业,把后两部又阅读了,但也只是从初中生的视觉,感受了里面的贾府的荣与衰落。
高中的时候,在课本里和老师一起学习了“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林黛玉进贾府”等片段。工作成家之后,便忙于学习、工作、事业、家庭搁浅了读书的兴致,床头只是一些《读者》、《意林》和女儿在书店买来的一些《哲思》期刊。直到去年班级马可新同学带来了一本红楼梦的文言文版,我便回忆起前些年的情景,捧起《红楼梦》又咀嚼起来,关于“红”学的文章和评论,在各种媒体和网络上也众说纷纭“大旨谈情”的背后依然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我们齐齐哈尔市外国语学校,在读书的领域可谓是走在了前沿,因为当今网络充斥着社会,文字的味道远离了人们的品味领域,我们学校的读书热情在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欣赏和文学的赞叹,让我们重温文字间的美!感受其中的部分细节,正如一首歌的歌词一样: 每一次发现都是新感觉!
《红楼梦》中,有人评论其中的女性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追逐名利与权势的现实派,如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薛宝钗等;另一种则是诗意生活且坚持性情的人性派,如林黛玉、晴雯、司棋、尤三姐等等。袭人在有的评论中被称为有心计,属于第一种类型的女人,但是,据我个人的观点,我不太赞同,我自己的浅显认识是:
1特殊的身份,决定特殊的袭人。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珍珠,贾母因溺爱宝玉,恐宝玉之婢不中使,素日瑞珠心地纯良,遂与宝玉。这就是她在贾府中能够立足的原因。
2“忠”是袭人的性格特征。甚至是“痴”的地步。()这就映射出我们在工作中,对于我们的事业和工作的.投入程度。忠于和爱我们的职业,大家才能全身心在孩子和讲台上。
3做人很善良,是一个十足的大姐姐“范”.上能是主子的信赖,下能使手下的小丫头们尊敬。这就是文中描写“细挑身子,容长脸儿,穿着银红袄儿,青缎子背心,白绫细褶儿裙子”真可谓“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是一个标准的大姐姐形象。而这些特点,也正符合她宝玉身边的大丫鬟这一身份。
4袭人很会做事,聪慧处事。她不像王熙凤那样处处精明,不像薛宝钗那样闺秀出众,不像林黛玉那样习于挖苦。她挨过宝玉的踹,受过晴雯的气,却从来不与别人争锋相对。还有“欲擒故纵”的小技巧。比如,当时家里要赎回她,她反会让宝玉留她。在平凡中演绎着自己的故事。连攻于心计的宝钗女士都对她评价为:“偃旗息鼓,攻人不意者,曰:袭”.
每次翻起《红楼梦》,似乎就让我在大观园中漫步,在贾府,王家,史老太君的娘家,薛家的故事中思索。今日和大家聊起的只是自己的感悟,时间仓促,请大家对于我指导和帮助。
分析袭人的角色后,让我反思我自己,我自己性子急,可能和少数民族的血统有一些关系吧,所以在工作中,有时候很急躁,很直白,尽管无恶意,但是容易引起他人的费解和自己的苦恼,借鉴袭人的内敛,不去针锋相对急躁地解决问题,遇事情先冷静。在团队中,尽自己所能帮助比自己小的同事,好好协调比自己年龄大的同事,学会忍耐和智慧处理问题。借助我们学校每一次活动的东风,把自己的最好一面展示给大家,回避改正自己的不足,为我们的学校进一步发展尽自己微薄之力。
篇9:初中学生读《红楼梦》有感
初中学生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爱情故事小说的巅峰,我一直想挑战这座“巅峰”,可每次都半途而废。它是曹雪芹的作品,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我这个爱看书的人当然不想错过,可开篇满页的文言文让我傻了眼。这要看到什么时候啊?只好识趣地“知难而退”。
这个周末,我无意间看到同桌带来的一本杂志,其中有篇文章是点评林黛玉的,我看到了一个女子丰富多彩的内心。于是,我决定再次向《红楼梦》进军。
打开《红楼梦》细细品读,不但未感到任何难懂,甚至有些不舍走出这个美丽的故事。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读完后,和那些读过此书的同学一起讨论时,发现他们会说贾宝玉是和林黛玉天造地设的一对,薛宝钗真坏,去抢。甚至还有人说薛宝钗是“小三”。
我曾虽对《红楼梦》没有什么深入的研究。但我想为宝钗姐姐叫冤。
喜欢一个人是无罪的,何谓“小三”,何来得“抢夺”呢。宝钗姐姐并未使用任何不正当的手段靠近贾宝玉,或拆散他们两人。换一个角度想,贾宝玉和薛宝钗在一起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林黛玉生性多疑,性格有些孤僻,也并不懂事,只知道拉着贾宝玉一起玩,而薛宝钗则比较识大体,落落大方,常督促宝玉学习,求上进。所以最后贾宝玉和薛宝钗在一起似乎又有些“必然”。所以,请放下偏见去公平地对待《红楼梦》和其中的人物,她多疑的性格和有些自卑,爱“吃醋”的脾气很有可能是致其悲惨结局的导火索。
这就是我对《红楼梦》一书的初步认识,我想我会对它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红楼梦》,我会战胜你的!
篇10:初中作文读红楼梦有感
初中作文读红楼梦有感
早就想了解一下我国的四大名著了,那就先从《红楼梦》开始吧。
对于第一次捧起那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红楼梦》时虽说不是了解很深,但是相对于其他名著的了解来说,还是可以的。
第一次接触的是被拍成电视剧的《红楼梦》,记得当时还是很有兴趣的,想了解林黛玉的才华、薛宝钗的胸怀、贾探春的性格、王熙凤的泼辣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把《红楼梦》看完了。但是,不知过了多久,突然觉得应该好好的看书上的原作,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其中所蕴含的种种意义。
第一次捧起那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红楼梦》时,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想把它彻底看明白。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尽管看过了,但是书中有的描述还是演员不能及的,还是被书中所描述的传奇故事所吸引。
既然描写的那么好,其中的一些经典场景当然让我难忘。如,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晴雯撕扇、宝钗扑蝶、宝玉挨打等等。
我最喜欢黛玉葬花这个场景了。这个场景不仅把林黛玉的性情描绘得栩栩如生,而且也为读者刻画了一个自爱自怜喜爱花的一个林黛玉。林黛玉是很爱惜花的,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也可以看出林黛玉对于美与他人有不同的独特见解,她也写了葬花吟,以花喻自己,把贾府及整个封建的'社会比做污浊,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这首葬花吟也是其中最凄美的诗歌之一。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看了很让人心疼,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他们最后并没有在一起。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幸福的,他们会彼此记得对方,记住他们凄美动人的故事。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是唯一。
总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仅仅是阅读上的满足,也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的封建社会,还是比较有收获的。
篇11: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的第七十二回写到了丫鬟鸳鸯和平儿的密谈,王熙凤没了精气神,并猜测她得了“血山崩”,这也预示了王熙凤的悲惨结局。
书中人物使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主人公宝玉和黛玉,而是世故圆滑,口齿伶俐的“凤辣子”——王熙凤。
林黛玉初入贾府时,因为贾府规矩严而处处小心行事,但王熙凤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对于自己的举止毫不在意,性格张狂而不失礼。书中对她的衣着描写也极为详细,开场便是荣华富贵的样子:“头上带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细致到发簪,发钗,玉佩等配饰,有形有色,“螭璎”、“银鼠”、“朝阳五凤”和“百蝶”等直接写出了形,而“豆绿”、“大红”、“石青”、“翡翠”具体的表现了颜色深浅,在短短的几个词组中,不得不令人佩服曹雪芹炉火纯青的写作水平,以及随后描写的“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粉面”和“丹唇”清晰简练地刻画了一张美人脸,正如《诗经》中的“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神妃仙子”就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凤姐虽在黛玉初来贾府时迟迎,仅用一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挽回了尴尬的局面,紧接着又夸黛玉像贾母嫡亲的孙女,这也顺带连迎春姐妹们也一起夸了,更是顺承着贾母,讨贾母的欢心。口齿伶俐,世故圆滑的形象跃然纸上,但是也没忘记黛玉的母亲病故的事实,转念为伤心,但是贾母一怪她,她又马上转悲为喜,反应十分机警,就像为了贾母演出来的,在悲与喜之间来回转换,见风使舵,游刃有余。
所以她年纪轻轻便做了贾府的掌权人,打点着贾府的上下,接手宁国府之后,凤姐命仆人们集合时,给他们一个个定了职责,但是有仆人迎送亲友来迟了,凤姐命人拖他出去打二十棍子并革了他一个月的钱粮,由此可知凤姐的严苛,也知道了凤姐能够有条不紊的办成大事。
当刘姥姥作为只是祖上认了亲,一个毫无血缘关系,又不常来拜访的亲戚,说道有难处时,支支吾吾的,凤姐就毫不犹豫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外加一串钱,出手阔绰表现了她的好体面,同时她也精通人情世故,展现了贾府身为大户人家的风度与经济实力,为贾府做足了门面。
刘姥姥再进大观园,刘姥姥与凤姐一群人在互相用花打扮时,凤姐往不知情的刘姥姥头上插上一堆的花,又在吃早饭时与鸳鸯把刘姥姥的筷子换成一双象牙镶金的筷子,还教刘姥姥说调侃自己的话,又诈她说小巧的“鸡蛋”(鸽子蛋)是一两银子一个。凤姐对刘姥姥多次捉弄,只为了拿她来取笑,但用过饭之后就对刘姥姥说:“你别多心,刚才不过大家取笑儿。”就解开了凤姐与刘姥姥的误会,所以凤姐也是个善于交际的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出自宋朝戴复古《寄兴》,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她精明一世,却过分算计。
自从凤姐知道丈夫贾琏在外偷娶尤二姐,凤姐就心生妒忌的苗头,接到家里来之后,尤二姐需要的头油不给,贾琏外出不在,凤姐就设计使尤二姐曾取消订婚的事情闹大,散布谣言,贾府上下对尤二姐颇有偏见,凤姐还不满足,尤二姐原本已经有了身孕,凤姐还对她撒泼,不过令凤姐没想到的是,贾琏又娶了秋桐,但是就算尤二姐与秋桐联合起来反对凤姐,又有谁能敌的过权高位重,口蜜腹剑的二奶奶,于是凤姐又心生歹意,要借刀杀人,借庸医胡君荣之手谋尤二姐腹中胎儿的性命,先前晴雯就被这个庸医害死了,凤姐是府中掌事的,怎么会不知道这件事。随后凤姐为了洗清在这件事上的嫌疑,就故作贤惠的样子骗取了贾琏和众人的称赞,承诺如果尤二姐再得一子就吃长斋念佛,但是王熙凤是坚决不会善罢甘休,又教唆秋桐去气尤二姐,尤二姐想不开吞金自杀。
这一切都是王熙凤从中作梗,谁能想到有着精明头脑的凤姐竟是这样的蛇蝎心肠,再后来的林黛玉病危,凤姐对贾母的一番言辞,更是让贾母的重心放在王熙凤有意撮合的宝玉和宝钗的婚事那,黛玉的病情也因此加重,就连黛玉世逝时,府中的人大多都在欢喜,并认为給宝玉娶妻能“冲喜”,在这其间,凤姐等人对封建礼教深信不疑,说明封建礼教对她们思想的残害之深。
书中对王熙凤的判词本就预示了她的结局:“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在一片冰山上的雌凤,显得凤姐岌岌可危,若冰雪消融,贾府落没时,第一个受害者便是王熙凤,秦可卿夜半托梦,告诉了王熙凤贾府落没时的一条出路,但王熙凤在梦醒后完全不记得,将之抛至九霄云端,她死后自然没有人知道此事,但是不管有没有王熙凤的补救,贾府也必然灭亡,虽然她将贾府打理的井井有条,但终究只是图个体面。
宁国府被查抄时,凤姐的重利盘剥的事情也就此败露,又被查到了贾府账上不仅没有一个子,还是亏空的,此时凤姐知道在贾琏心中的形象轰然倒塌后,便开始哭泣,自己认为的精明,大度,不过是玩弄权术,利益熏心,好面子,如今颜面扫地,众叛亲离,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也知道贾府将要落没,便把自己的女儿巧儿姐托付给再次前来的刘姥姥。
赫赫有名的凤辣子便带着自己的一世风光和闯下的祸悲惨地谢幕了,黯然地走下人生的舞台。
篇12:读《红楼梦》有感
初次接触红楼,是上学时国家推荐阅读,是老师硬性要求。当时,懵懵懂懂,完全看不懂,只是知道貌似关于爱情,贾宝玉和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恨情仇。小时候我看不懂所以谁也不喜欢。
长大后再次观看电视剧,才慢慢的喜欢上了林黛玉,也心疼林妹妹的遭遇。假如她没有遇到贾宝玉会不会幸福快乐点呢。贾宝玉这个角色确实出身纨绔子弟但也有自己的才华与思考,不过从我的角度看他是不是很像现在社会的渣男呢?
大概是家族纠缠,生生不息,宝玉和黛玉总归差了点缘分。我不是很喜欢宝钗这个人物,当时听别人说她如何如何好,可她不也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家族的盛誉?不排除她喜欢宝玉但更多是爱自己吧。她那么聪明的一个女子,怎么就假装看不见宝玉和黛玉的情?岂不是让人贻笑大方?
宝玉与宝钗成亲的那个晚上,黛玉孤零零的走了,我宁愿这个女孩不要那么敏感那么不爱自己,为了这样的感情搭上自己的命不值得啊!可我看到一个细节又心疼宝玉了,他怕林妹妹生气,所以忍着没提前掀盖头,他认为自己娶的是林妹妹时,眼睛都在发光,像星星一样闪亮。可终究抵不过……下一篇 | 阅读全文(1) | 回复(0) | 赞(0) | 编辑
【初中读红楼梦有感(整理12篇)】相关文章:
读塑造孩子阳光心态有感的六年级作文2023-02-16
初中音乐《大海啊,故乡》说课稿2023-11-27
初中音乐大海啊故乡说课稿2022-08-01
读西游记作文400字2024-01-21
初中生读水浒传有感800字2023-09-17
读《再议林黛玉》有感2023-05-05
读红楼梦有感400字2023-10-19
读红楼梦有感300字2024-01-24
读《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感2024-02-16
忆读书优秀课件20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