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读《红楼梦》个人有感500字

时间:2024-04-11 07:18:19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暑假读《红楼梦》个人有感500字(精选14篇)由网友“lcq1993”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暑假读《红楼梦》个人有感500字,欢迎阅读!

暑假读《红楼梦》个人有感500字

篇1:暑假阅读《红楼梦》个人有感

我从小就喜欢看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因为,这里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是那样深深吸引着我。

今年夏天,我去北京旅游。在天安门广场、天坛、长城都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游客。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到大观园看一看、瞧一瞧,因为,这里曾经是拍摄《红楼梦》的地方。我真想看一看小姐们住的屋子和花园,体会一下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8月14日,我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大观园。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假山,翠绿的爬山虎已经把它全部覆盖住了,看起来这里真是一个绿色的清凉世界。假山周围有一圈花坛,花坛里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把大观园的夏天装扮的分外的多姿。

我首先来到了林黛玉住的潇湘馆。她的屋外种的全是竹子,就连她所住的屋子也是由竹子做的,这竹子象征着她刚正不阿的性格。并且,我还发现,这里挂着许多演员陈晓旭的照片。因为这位演员把林黛玉演的很是传神,所以,多少年来人们心目中的林黛玉就成了她的样子。可惜她过早的离去,让人们非常怀念她。在她的屋后,我还惊奇地发现,有几棵梨子树上的梨子已经成熟,只可惜那丰硕的果实都掉到了地上和池塘里。

接下来,我又来到了薛宝钗住的蘅芜苑。她的屋外没有奇花只有异草,真是奇妙!她屋里的书籍非常多,书桌占了很大一部分位置,这说明,她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小姐。最后,我来到了花花公子贾宝玉的住所怡红院,他屋子的牌匾上写的是怡红快绿四个字,他的屋子很大,里面的丫环很多,屋子里香气扑鼻,体现了他浓重的脂粉气息。

我在这里看到的景物,与在书上看到的似曾相识,仿佛真的来到了《红楼梦》的世界里,我想:读书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啊!

篇2: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从一开始的一见倾心到后来的心心相印,以及最后的心灰意冷。他们爱情的产生与发展正是两颗纯洁高尚的“心”相互碰撞沟通和彼此认同的过程。但在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里,这只能存在两颗真诚的心间,双方的爱情没有任何的承诺和物质保障。

宝钗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是一个委婉内敛的人她从小受到正统教育的熏陶,深受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毒害,为人行事遵守三从四德,纲纪伦常,但实际上她对诸如《牡丹亭》、《西厢记》等 了然于胸。宝玉和宝钗的爱情一开始并没有得到贾府上下的默许,实际起初贾母也许更倾向于黛玉或是宝琴。但随着情节的发展,宝钗和宝玉的爱情才得到了贾家上下的心照不宣。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他们的爱情是大家认定的金玉良缘,是建立在世俗的物质基础和家族利益上的爱情,也是造成他们悲剧性结尾的原因之一。

为了真爱的人可以抛弃一切世俗名利,甚至可以背上不仁不义不中不孝的罪名。这就是作者曹雪芹对精神爱情的高度赞扬。后来宝玉中举,宝钗怀孕,可他却遁入空门,说明作者在精神追求和世俗情感方面的矛盾,也集中体现作者坚定崇高的爱情观。宝黛的爱情是个大悲剧,宝玉和宝钗的爱情也是个大悲剧,曹雪芹对两者结局是矛盾的,但无疑都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曹雪芹曾惨痛地写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爱情既是生活中的幸福之源,又是逃避人生的避难所。在《红楼梦》里,爱情是宿命的,爱情本身就是悲剧,是人的悲剧,是人的世界的悲剧。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只不过是两种悲剧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那就是它们都是理想追求与现实世界的相互冲突,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生活在由情感的锁链所组成的世界,而在情感的锁链中,必不可少的是爱情这个环扣。在红楼梦,在大观园里,爱情是永恒的,永恒使我们选择了它,永恒的爱情成了可塑性的话题。它引起了我们对人性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

人活在世上,虽然有许多烦恼和痛苦,但是我们却从没有放弃过追求理想和美,曹雪芹是这样,我们也应该是这样,历史正因为这样而继续向前发展。

篇3: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葬花词》正是出自于《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之手。究竟是怎样的经历,竟能令这样一位花季少女出此伤感之言?我带着疑惑,翻开《红楼梦》细细寻找起来……

《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较弱的黛玉,知书达理的宝钗,性情直爽的湘云,浊世佳公子宝玉等,他们各自具备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从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林黛玉了,而痛吟《葬花词》这一经典片段也是她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黛玉的自尊、自卑、自怜也都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去后的情景:“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无法释怀,不禁潸然泪下。

在封建社会中,就是这样一个聪明多才的娇弱女子无视世俗的偏见,反其道而行之,经受了无数摧残和打击,生命走到了尽头之际,那可怕的封建制度无疑是给了她“当头一棒”,使得这样一位奇女子香消玉损。我们不得不感叹命运的不公。

在悲悯黛玉的同时,我们还得去引发深深的思考:为什么林黛玉有着如此凄惨的命运呢?体弱多病的她令人担忧,但最重要的是,黛玉的心灵之窗关得严严实实,阳光并不能撒进她的心田。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既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的心灵。不能一味的怀疑别人,要学会相信自己,相信他人,只有敞开心扉团结合作这才能获得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篇4:读红楼梦有感精选500字

不知已是多少次翻阅红楼梦了,每次都被《葬花词》、《好了歌》、《好了歌注》所打动。我瞧了瞧天,天上的云彩飘过留下没有痕迹的痕。我看了看远处的人们,人们有的向左,有的向右,于是错过,有的向左或向右,相同的是方向,不同的是速度,于是错过,还有的相同的是方向,速度还有错过,平静的脸上没有半点的错过,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我笑了,曹雪芹,累吗?放下吧。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痴,人的共病。佛曰:人有四戒——贪、恋、嗔、痴。然而四者似乎都有一个共病——心痴。或名利,或情爱,或欲求,或不甘。想起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不能通过同一条河流两次。人的生活与生命只有一次,人们却把有限的生活和生命用在无限的争夺上。人生如同一场戏剧,人只是演员来体验舞台上的酸甜苦辣,名利只是戏剧的服装道具,金钱在不断的交易中流通,而你现在拥有的权利明日又不知会到谁的手上。因果循环,新旧交替,阴阳交融,纵横也在随着方向的变而交接,万物随不变而变,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循环往复,是你的终究是你的。失去了不值得伤心,得到了也不用欢喜。人生下来赤条条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时人皆因痴而苦。做一个实验吧:在一个张白纸上画上一个痕,那墨迹能回去吗?不能。因为回不去。并不是让你不去争,而是让你不要用生命乃至灵魂去做交换。不禁想起初中老师家长常常说:现在只有用时间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再能玩,可是这个玩还有童年时的无所顾忌,还能像孩童一样单纯的玩吗?godknow。

恋,我想世界上很多人都过不了这一关吧。四大爱情故事,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烽火戏诸侯,一代**仓央嘉措因为一个女子毅然放弃五世这样的地位,最后落得个流放客死他乡的下场,蔡锷将军,胡适等众英雄在刀光剑影下泰然处之,最后却拜倒在红颜的石榴裙之下。多情还被多情累,于是“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柳三变先生死在了温柔乡,于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性德为他过早过世的结发妻子卢氏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感慨,有“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自嘲,“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的惆怅,于是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的感叹,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期盼,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凉,仓央嘉措“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的白色幽默。恋,这是一个奢侈品,却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催化剂。我没接触过爱情,所以不知道是个什么回事,不过,也许,爱,喜欢,就要放手,不让对方因为爱的执念而困惑,曾看见一个小故事,有两位母亲争夺一个孩子,孩子疼的哭了,亲妈妈放手了。追随着你的脚步,却渐行渐远。木马是最残酷的游戏,我们彼此追逐,却永远也追不上。拥抱是最疏离的姿势,因为你永远也看不到对方的表情。

嗔,“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人曾说不会有人永远倒霉,也不会有人永远幸运,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当今世界上不公平的事还少吗?有多少强者被弱者踩在脚下?小编认为人有嗔念主要来源于比较,在经过转嫁,以不公为催化剂。人,总是为自己着想的,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人们觉的自己的处境不公,得不到爱恋,欲求不满,深觉不公,就会嗔,以为贪一点别人的小便宜,这是拿回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并且觉得还不够,于是越拿越多,由嗔变成了贪,还有的将自己受到的委屈转嫁到别人身上,但请您记住,你转嫁的仇怨还会回到你自身,因为不会有人愿意吃亏,人不狠,站不稳,是让你在该狠的地方狠,而不是欺辱与你遭遇不公无关的人。人之间有太多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大不要以牺牲人格代价对付人家,因为人格只有一次,你怎么知道,别人不会用牺牲人格的方式攻击你呢,永远不会有人与你为敌,只要你不对自己故意不去。

一切的一切都承连着因果,毫无意义,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你再怎么样,又怎么样呢?只有每个人做好现在的事,分内的事,一切都将良性循环

痴笑人,人笑痴,累了吗?放下吧!佛门说人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曹雪芹,你还是放不下。

给你一个杯子,里面倒上滚烫的开水,放了吗?痛了就放下了。

曹雪芹,放下吧。

篇5:读红楼梦有感精选500字

在偌大一个贾府,有着形形色色,性格迥然不同的人,但在我看来,最让人记忆深刻,回味无穷的人物便是性子泼辣直爽的王熙凤。她在大观园各式各样的女性中脱颖而出,她的故事和行事作风不禁让人耳目一新。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一句笑语“我来迟了,未曾迎得远客”开始,这位美丽泼辣精明的琏二奶奶热闹精彩、轰轰烈烈的戏码也就此拉开序幕。

《红楼梦》中一连串的情节,将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带出。书中写到王熙凤一个女子能够将贾府管理的有条不紊,一切都井然有序,即使在同样精明的贾母那也没有一丝差错。这足以证明她的能力所在。同时她还要和其他管家夫人“斗智斗勇”,她的好强和野心在此展现的淋漓尽致。王熙凤在贾府中有一席之地也在于她口齿伶俐,总是费尽心思讨好贾母和王夫人,这样她才渐渐成为贾母和王夫人在贾府的代言人,在贾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她也时常能够很好的利用自己优势,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和别人谈笑风生。她也知分寸,懂得察言观色,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再加上她的重情义,多种性格品质集合于一身,构成了这么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她的优点十分突出,同时缺点也不能忽视。她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自信,她的缺点也是自信,她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她因为她的才华而感到自信,因为她的家世感到自信,太年轻,在贾府里如鱼得水,长袖善舞,却不明白这些都只是虚妄。身体已经发出了严正警告,还只是一味好强,不知保养。到了八十回,她的故事接近尾声,她最终因病而死。

在我看来王熙凤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学识浅薄,在书中那样的背景下,一个身世显赫的大家闺秀,竟然不通文墨。这也造成了王熙凤的眼界太小,不懂得韬光养晦,也影响了她,让她太好强,最后落下病根。很难想象如果王熙凤还懂得文墨,再加上她的精明能干和野心,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篇6: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红楼梦》这部不朽的名著出自着名文学家曹雪芹之手,它以独特的手法传神的勾腻出了每个人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对每个人的肖像描写,更为精彩。作者善于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捕捉传神的动作,然后用精妙的语言描绘出来,堪称绝妙!比如说《红楼梦》第三回作者对王熙凤、贾宝玉的肖像描写,十分逼真。作者为了让王熙凤“乖巧”、“泼辣”的性格特征更突出,所以把她单独介绍了出来。作者先让王熙凤在笑声中出场,用未闻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给我们一种非同一般的印象。接着,作者通过对她华丽的装饰、风骚的容貌,把王熙凤这位娇容华贵的少妇形象完美无瑕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一位年轻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就是曹雪芹笔下贾宝玉的外貌,让人看了,一觉就是一个美男子。在作家的笔下,贾宝玉是一个自幼娇身惯养,受老太太疼爱的富贵少爷。我通过深读发现,贾宝玉的思想性格是不愿受封建传统,他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他要求独立,要求个性解放,以致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篇7:读红楼梦有感精选500字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吴江市震泽亿龙红木 - 亿龙文学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篇8:《红楼梦》个人有感500字

就《红楼梦》一书前十回分析王熙凤这个人物,可以明确地判断出凤姐是一个性格泼辣、傲慢,为人虚伪、势力、残酷。对于王熙凤这个人物特点,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去进行人物的语言描写。

泼辣是凤姐最突出的特点。在第七回中,尤氏就称凤姐是个泼辣货,凤姐不承认,还居然说出了脏话,这反倒证明了她的泼辣。以上情节是凤姐要见秦钟时发生的,作者将秦钟的羞羞怯怯的女儿之态跟凤姐作了鲜明的对比。凤姐性格的另一个特点是傲慢。凤姐在见到秦钟之前,以傲慢无理的姿态自居。她刚进入宁府就说:“你们请我来作什么?拿什么孝敬我?有东西就献上来罢,我还有事呢!”。在第六回见刘姥姥时,凤姐摆谱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那灰,慢慢的道:“怎么还不请进来?”。这些描写都突出了凤姐泼辣、傲慢的性格。

王熙凤为人虚伪、势力表现在第六回,刘姥姥拜见了凤姐,凤姐才说:“周姐姐,搀着不拜罢。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儿,不敢称呼。”从凤姐的口气中,可以感觉到她对刘姥姥只是表面的礼貌,其实根本瞧不起她这个穷亲戚。在刘姥姥临走之前,凤姐给了她二十两银子,说是本来做衣服用的,既让刘姥姥念她的人情,又让刘姥姥认识到有钱人的钱也不是随便给的。最后她一面说着客套的送客的话,一面就站起来了,表现出她对刘姥姥其实是早已不耐烦了。王熙凤的残酷表现在她对焦大一事的态度,她和贾蓉说:“还不早些打发了没王法的东西!留在家里,岂不是害?......”。

王熙凤是作者在小说中主要批判的人物,她代表了当时封建社会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态度是冷酷和残忍的。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

篇9:精选大学生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小人心肠

------读《红楼梦》有感

就在前几天,我看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通过了《红楼梦》 这本书描写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愤怒。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从小就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荣国府,渐渐与贾政玉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娶了薜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然后,贾宝玉从此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是在为林黛玉的种.种事件感到悲哀,更为他悲惨的命运而可惜。但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的确是那种封建的观念。什么人生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想象可真害人不浅啊!这不是吗,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苦,还要让贾宝玉受欺骗。唉,小人心肠就是害人不浅啊!

这篇故事描述了各种阶级,以及各种伦理道德的种.种矛盾。我敬佩林黛玉的这种精神。他那坎坷的一生就如同小说一样,其中的种.种无奈在小说中有很多体现。

篇10:寒假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红楼梦读后感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在陈老师的倡导下,我忐忑地翻开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先生写的《红楼梦》。都说《红楼梦》里面生字词多、人物多、伏笔多,是需要花费心思仔细品读的一部巨著,真担心自己看不进去。没想到,开篇的神话传说就格外引人入胜,遇到看不懂的字词就随时查阅字典,不知不觉便看到了第十回。虽然只看了个开头,但还是感受颇深:

开头新奇,用女娲补天这个众所周知的神话故事作为开头,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兴趣,让人按耐不住好奇心地往下翻看:这块被女娲废弃的石头后来怎样了呢?原来,作者假借这块石头经历讲述了一个“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故事;原来,被世人误解为矫情的林黛玉是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是神瑛侍者,绛珠仙草下凡历劫是为了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原来,贾雨村是暗指“贾语村言”、甄士隐是暗指“真事隐”、甄英莲是暗指“真应怜”……果然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啊,作者的讲故事的手法、对文字运用的手法真是到了炉火纯青、让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诗词优美,寓意深刻。一首《好了歌》道出了人世沧桑,为整部小说伏下了悲凉的基调。又如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正册》,竟然把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姓名、命运都蕴含在了诗词中。再如《红楼梦》十二支判词,又对十二钗的人物结局做了一个隐晦的总结,读后感.被87版的电视剧谱上曲后,格外的优美、别有韵味,最喜欢的就是里面的主题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彷佛自己亲历了一回仙境似的。

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林黛玉的“娴静时如名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拂风。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王熙凤的“一双丹凤三角眼,两湾柳叶掉捎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等等,一下子就把各种人物的形象、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鲜明生动,彷佛这一个个历史人物就近在眼前,娓娓叙述着他们生平的故事。

相信,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后面还有更多的精彩在等着我们。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优秀的长 篇章回小说,更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自十八世纪以来,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著名作家王蒙说过:“它自成一个宇宙,一个世界,既丰富又复杂,既深邃又玄秘,既真实生动又意味无穷。”的确,它确实给人很大的震撼,让人有种无法抗拒的感觉。

初次接触红楼梦的时候,我的眼球就已经定格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上了。四百多位人物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例如林黛玉的孤傲,薛宝钗的贤德,史湘云的娇憨……这些红楼女儿们个个都独具特色,但我却更喜欢那个“衔玉而诞”的公子——贾宝玉。

贾宝玉是曹雪芹笔下最具叛逆色彩的典型人物。他出生于豪门官宦之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的人生道路理应是读书做官,光耀门楣。这是社会的“规定”,家族的“逻辑”。但是,他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自有规划,并且对做官表现出了极大的逆反心理。他讨厌做官为仕,称做官的为“禄蠡”。其实,在无形之中,我发现他竟是个活在世界前端,最具有潮流的,前卫的封建人物。因为他知道传统的思想观念禁锢了众多有识青年的梦想,也有众多的人为此送掉了性命。所以他选择站出来,选择反抗与批判。

我疯狂的爱上了贾宝玉这个人物角色。他反对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平等,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出淤泥而不染。叛逆不群的个性,是他吸引人的最佳杀手锏。他强烈的反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他曾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我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可能有人会认为他是个好色之徒,但我却认为他独具魅力。看过许多“大家”的作品,文中的男主人公,不是过着刀光剑影的生活,就是留连于烟花酒楼之地,要不就是成为传统礼教下的傀儡。而宝玉却不然,他不甘愿做个提线木偶。于是,他发出了对封建社会的挑战。

贾宝玉勇敢的追求自由的爱情,他爱上了那个和他有着共同理想,共同情趣的林黛玉。他们互为知己,互诉衷肠,互吐爱慕之情,执着不屈,坚守着那分反叛的爱情。可是这样的爱情,处在那样的时代,注定得不到祝福,没有结果。他们因为这份爱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以及前所未有的痛苦,所以,这份爱情也注定不会以完美谢幕。

我沉醉了,我完全中了曹雪芹的“毒”。

曹雪芹出身于封建贵族家庭,却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与罪恶,“敢于真实描写,并无隐讳。”他借助宝玉这个人物形象,发出了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可以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就是曹雪芹。

这具有高品位,高艺术价值的《红楼梦》,不愧为人类的文化瑰宝。

红楼梦读后感

总说,流行畅销书看不得。只有流传百世的经典,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岁月中沉淀,才值得反复品味,而《红楼梦》恰是这样一本经典。

初碰红楼,虽然是两本新书,但却给我扑面而来的陈旧之感,仿佛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很多人说这是一本难读的书,根本读不下去,但在看了数遍的我看来,每一次看都是一场生动的情景演绎。

经历是最好的老师:

若不是那年曹家因亏空罪被抄家,一落千丈;若不是经历过靠卖字画和救济为生,失魂落魄。举世传奇《红楼梦》也只不过是一场荒.唐梦罢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定是孕育不出这样的佳人与其佳作的。

《朗读者》第二季近期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并邀请了胡歌作为嘉宾之一。胡歌提起之前自己经历过的车祸,说道:“我觉得我能够存活下来是因为有事情等着我去做。”如果胡歌没有经历过那样一种生死一线的场面,也许他也不会有如今事业的成功。

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用笔尖摩擦出最动人的文字,创造不一样的人生。

被束缚的爱恨情仇: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恨纠葛是众所周知的。

宝黛二人的真情实意虽然有目共睹,但却无法抵抗封建顽固势力的摧残。他们因为彼此心心相惜,互相理解而恋,但两人的思想都是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黛玉也无法成为贾家心仪的宝玉的另一半。

“包办婚姻”“媒妁之言”……把宝玉和宝钗硬生生捆在了一起。虽然宝钗因为自己的深谙世事取得了少奶奶的地位,但得不到宝玉爱的她也只能“埋在雪里”。

所以最终,一切拥有反封建思想,哪怕一点点的人,都只能被封建制度重重一击。不止宝玉最后的丧志,不止黛玉最后的香消玉殒,还有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反抗精神:

晴雯是宝玉房里四大丫鬟之一,因为娇生惯养,养成了得理不饶人的性格。不善于收敛的她,得罪了不少人,也只能被王夫人撵出大观园,病重而死。读后感.“晴为黛副,袭为钗影”,与深谙世事的袭人和宝钗相比,晴雯和黛玉仿佛都是与世格格不入的人。晴雯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在她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非黑即白的,自己也是嫉恶如仇。偏偏也就是那张不饶人的嘴,“比天高的心”,最后落得个狼狈而亡。

原来世界待她太过温柔宽厚,后来又太严厉刻薄,病重未愈便遭横祸,香消玉殒一命呜呼。

这样一个小丫鬟,曹雪芹又在写什么呢?

大概就是她心底所蕴藏的一种反抗精神了吧。晴雯追求平等,反抗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为人正直豪爽,虽然心急最快,但仍然掩盖不了善良的本质。这是与当时封建思想背道而驰的,也注定了她悲剧的结局。

红楼梦读后感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无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这是今天读者的阅读难点之一。许多人草草看过,以为作者无所用心,这是可惜的。书中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目前的情况。因此,仔细品味书中诗词,也是欣赏《红楼梦》的乐趣之一。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课文中写到的其他人物,如探春、湘云、宝玉等,着墨不多,都是陪衬人物。但作者轻点淡染,也颇见精神。如写湘云健谈、探春机敏,就符合她们一贯的表现。

红楼梦读后感

闲来无事,翻出早已读过多遍的《红楼梦》,却才真的是体会到了此书之奇,难怪古人有言:“闲话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没想到我无意中的一次闲读,却又引出诸多新的关于人情世态的感慨,就拿第二十二回猜谜一节来说吧,且不谈各位公子姐儿们出的迷怎样怎样才华横溢,文采卓然,单看那诸人一言一笑,一低眉一抬手,估计就够大家寻思一阵了。

且先不说别人,就先说这猜谜的组织者元妃吧,也不知是在宫里赏花把酒玩得困倦,还是皇上“日理万机”无暇宠幸于她,这日闲得无聊,便忽然冒出一个与贾府的公子姐儿们一起猜灯谜的想法。原文这样写道:“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做一个进去。四人听说忙出去,至贾母上房。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

看到这里,我这个小老百姓就不由得要感慨一番了:到底这统治阶级就不一样啊,单单就为了一个人的兴致,便兴师动众的派人到宫外的贾府,而且那“四角平头白纱灯”却还是“专为灯谜而制”。当然,红楼梦里的富贵气象,估计大家也是屡见不鲜了,但是元妃的这一举动,便难免让人想起杨玉环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难免让人想起没落的五代诸朝的帝王们背后的女子们了。也许你会说,不就是一个宫灯吗?但是我想说的是,说众人出给元妃猜的迷一个宫灯固然是小,不过如果那些皇帝们能把千千万万个宫灯的钱用在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的身上,也许他们的朝代就能再延长一些呢?但是他们不能,所以我想这大概也是各朝政治更迭的原因之一吧!

再说众人给元妃出的迷吧,原文这样写道:“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惧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做得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

看到这里,我就不禁纳闷了,为什么猜着的说猜着了,没猜着的也说猜着了呢?再仔细一想,是了,元妃地位何等之高,众人怎么可能泼她的面子说她没猜着呢?但是这样一来,众人在我心中确立的形象,就难免受到影响了,宝钗,迎春等人却不必说,只是宝玉,黛玉被写成是这样,就难免沾染上了一丝世俗的气息了,是以看来,宝玉也并非只是愚顽纯真,而黛玉,也并非只是一味的小家碧玉了。

然而曹公在后文安排的贾政悲谶语,却又实在是高明地道出了众人树倒猢狲散的悲剧。原文这样写道:“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

到这里,我们就不难联想到众人的结局了:元妃正是如爆竹一样,在一朝繁华之后魂归九天,而迎春也正是如算盘一样**如麻,被中山狼撕咬得香消玉陨,而探春和惜春也正是如风筝和海灯一样,一个远嫁他乡,一个独守青灯古佛。

所以说,红楼一梦也的确是一个永远的梦,它里面也的确是有着参不完的禅,看不透的玄机,也难怪有如此之多的人们热衷于红学的研究,热衷于一个又一个红楼之梦了。

篇11:高中生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红楼梦读后感

囫囵吞枣地看完《红了梦》,泪珠爬上了我的眼角,我知道你的名字——林黛玉,却不知你为什么有水一样的灵魂,你泥一样的归宿和命运!

我不舍得问你是谁,也许,你什么都不是,你只是泪珠儿,一个哭鼻子长不大的小女孩。你清,你浊,你是那样脆弱,一揉即碎——你,你只是一颗红艳而灵动的泪珠儿。

三月阳春,我们都在大人的告诫下不要采摘花朵,所有的花都在卖力地开放,你却用锄,将一瓣瓣稚嫩的碎片,连同你的梦,你的渴望,还有这泪珠儿里的浑浊于咸涩埋于地下,可能因你美丽而惆怅,因你的智慧而惆怅,因你洁白无瑕而惆怅,或是因我在应该糊涂,不该懂的原因。

你为什么流泪、惆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是美丽的,你是智慧的,你是洁白无瑕的。你只是在一个不该有梦的时代,做了一个不该做的梦,虽然你的梦有点儿幼稚,但是却是美丽的。

既然别人都不做梦,为什么独独你要做梦?

许多年过去了,花朵又一次次在你曾经凋落过的疤痕上,燃烧,接着落英缤纷,满地的碎片。美丽其实是埋不掉的。

童年的梦,还有梦的童真,何尝能埋得干净?

是的,你就是一个泪珠儿,一个许多人眼里都曾经有过的泪珠儿,带着童年的梦,还有梦的酸楚。

是的,你就是一个泪珠儿,美丽并且脆弱,一触即碎的泪珠儿。

从一滴泪里,我看到了你自己灵魂深处的惆怅!你是不是也美丽得让我心碎?

红楼梦读后感

世间本没有不散的宴席,一切的事物终将由繁华走向败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就向我们讲述了其中的泪与笑。

书中的林黛玉给人的感觉是爱妒和娇痴的,而贾宝玉则是痴和傻,还有王熙凤的机灵和奸狠,薛宝钗的沉着冷静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人生,这段人生中有酸甜苦辣,有许多事都是无法预料。面对不同的遭遇,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态度。或许真如有人所说的那样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吧!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只是时代造就了这场悲剧。读罢《红楼梦》,林黛玉那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令人记忆犹深。一段:“花飞花落花满天,红销香断惹谁怜”更是令人疼惜。不过最后却落得个含恨而终。我觉得黛玉的死亡就应该是泪尽,泪枯而终止自己的一生,文章当中的一句:欠泪的,泪已尽。也能说明黛玉是下世还泪的,泪已还尽,便生无可恋了。

我认为林黛玉还是幸福的。起码她在贾府败落之前离去了,她可以在天上看着宝玉在凡间寻求出路。宝黛两人或许本应该是幸福的人,不过幸福的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相遇了,这使他们不再幸福。因为生活不是幸福的,生活会将幸福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有了一个悲哀的结局。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留在彼此的心中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它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宝玉缘》等。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不仅仅是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还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成者。

我拿起这本精彩绝伦的小说,细细地品味着。曹先生在书中对人物的华美塑造,生动刻画,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贾宝玉,风风火火的王熙凤,心胸宽广的薛宝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心思缜密的林妹妹——林黛玉了。虽然在这个大家庭中有很多人不喜欢她那生性多疑、孤标傲世的性格,但是我能体会她的苦衷。黛玉从小父母双亡,虽然贾母对她也十分疼爱,但是寄人篱下的她,始终感到自己的世界是多么的寂寞孤单!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能在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生活下去,她选择了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每一个人,这也是促成她猜疑成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鬟在为她哭泣。这也使我想起了她那曾被预言的悲惨的一生!

我看完了《红楼梦》,也就品完了《红楼梦》。每每到此我就会感到无比的心酸,甚至会有一丝的怨恨。作者为什么非要把结局写得那么悲惨?这与前一段的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景象是一点都不符合的。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渐渐明白,作者的用心良苦!封建社会是一个多么黑暗,多么腐朽的世界啊!这是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片段罢了!真庆幸我们今天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啊!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让我感慨万千,让我深深地被曹先生所折服!

红楼梦读后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场红楼梦中的梦事,写尽人间的悲欢。

这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开卷词。在这本书中我喜欢的人物也是最具有叛逆性格的三个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和丫环晴雯。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的代表作,《红楼梦》这本书的原名叫做《石头记》这本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衩三个人的爱情婚姻的悲剧为中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线索,蕴含了封建社会的婚姻悲剧。

故事里,金陵十二钗中的林黛玉最为悲惨。小的时候,她的妈妈死了,于是她舅母接到家里。她寄人离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是在那冷漠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她只能姜婉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生活中的无奈把她变成多愁伤感,变得“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又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拂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然而,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最终成为悲剧,正应了那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在那个父母包办婚宴的时代,他们之间的感情最终只能成为了泡影。

有道是: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天下大有痴人在,还有那痴人说梦。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一部流传于世的名著,带着悲伤的爱恋来到我们身边。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文中所刻画得最仔细的,那就是林黛玉,黛玉从小就体弱多病并且她常常把自己内心的痛苦放在心里,不说出来在贾府中常常默默寡闻,因为她多猜疑,并把愁放在内心的性格,和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实在太少了,使她与宝玉的爱情也无法长久。她与宝玉无法长久的在一起,是因为自己的自卑心理。她有爱情,可她只放在心上,无法让宝玉真正的理解。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体会不到。黛玉悲哀只能用诗来寄托自己的精神。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就是万箭穿心的那种窒息感,那种肝肠寸断的刺痛。

她实在是太爱宝玉了,直至临终前还是在笑着喊着“宝玉,宝玉……”。悲惨,委屈地离开人世。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篇12:初中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金陵十二钗尽是红颜薄命,合上书页,只留一声轻轻的叹息。探春的面容,探春的言行,却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

探春的首次出场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描写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脸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只这一笔就凸显了她与众姊妹的不同,活泼的性格跃然纸上。当宝玉谈到《古今人物通考》时,众姊妹都没有说话,唯有探春笑着打趣宝玉,可见她不似古代女子那般矜持,能大方地和兄弟开玩笑。这是年幼的探春,她那双玲珑慧眼,在举手投足之间彰显着别样的风姿。

探春的房间布置也是不一样的,在大观园建成后选住处时,她选择了“秋爽斋”,听这个名字像是男儿的住处,院子里种植着梧桐和芭蕉。若是下雨,便有“雨打芭蕉”之优美的意境,或是像李清照所写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探春喜阔朗,她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房中当地放一张桂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的法帖,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挂的是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由此可见,探春是十分大气的,“三间屋子连为一体,中间没有隔断”在现代装修中也很常见。而她的摆设都是些大物件,笔墨纸砚与墙上所挂的书画使秋爽斋增添了书卷气息,显现出主人的才学与素养。而宝玉的“怡红院”,刘姥姥有一次喝醉酒误入,觉得里面金碧辉煌,还以为走到了那个小姐的绣房。从房间的布置中,足以窥见人物独特的性格。

探春应该是姊妹中最活泼的一个。她的才情虽不及宝钗与黛玉,但她爱诗。觉得不一定只有男子才能结诗社,她召集姐妹们办了“海棠诗社”,她的诗句刚正有力,不像是出自女儿之手的那样温婉柔情。如大观园咏菊诗中的《簪菊》与《残菊》。她的雅号是“蕉下客”,符合秋爽斋的布局,又有男儿风范。

探春的理家才能是不亚于王熙凤的。在第五十五回中,由探春和李纨料理家事,正碰上探春的亲舅舅去世,吴新登家的欺负新主,在问赏银多少时故意听她的意见,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来问我们!”说得那刁奴满面通红。赵姨娘知道赏银只有20两后来问探春,她没有更改先前的决定。可见探春是个公事公办的人。在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写了探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一个“敏”字足以显现作者对其的高度评价,她蠲免小姐们每月二两的头油、脂粉钱,仿照赖大家的花园管理方法,一草一木都获得收益,合理利用,为贾府省下不少钱,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理家能力。就连精明的王熙凤,因为探春比她识字、懂诗书,她认为探春比她更厉害了一层,也要让她五分。

探春在贾府中有一个别号“玫瑰花”,玫瑰美丽的外表之下,有着尖刻的一面。迎春虽是正室所生,但性格木讷懦弱,经常被一些悍仆欺负。探春虽为庶出,她常常为她的低位而感到烦恼,为亲弟弟贾环和亲生母亲赵姨娘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但她没有陷入烦恼的泥淖之中,而是尽力摆脱她庶出的低位,可见,她是多么坚强的女子。同时,这又是封建制度赋予她的一种功利心,想往上攀登。她认为贾政是她的亲爹,而只有王夫人是她的亲娘,也和宝玉走的更近。这不仅仅是因为赵姨娘与贾环的人品不好,而是他们的地位关系。探春虽有较为先进的思想,可依然没有摆脱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这是时代的悲剧,而探春,只是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探春的命运,我认为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好的。依通行本高鹗的续书来看,是远嫁他乡。判词是这样写的:“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在元妃省亲那一回里,要求写谜语,探春所作的谜底就是风筝,这预示了她未来远嫁。她的命运就像风筝,无论她怎样努力,逆风飞行,但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牢牢地栓住了她,命运紧紧地握在别人的手中。这是封建社会里女子的悲剧。

王熙凤是女曹操,若她是个男儿身,会有别样的作为,正如那句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凤姐是为了一个“利”字,中饱私囊,加速了贾府的衰落。而探春却是真正为了贾府着想,力挽狂澜。若探春生为男子,一定是个公正清明、才华卓越的人。

关于探春的名字,我觉得是踏探新春的意思,是极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意思。亦可理解为一种叫探春的植物,对风适应性强,竟有些与判词呼应了。周邦彦的一首《瑞龙吟》中写道:“探春尽是,伤离意绪。”虽然宋朝与清朝隔的很远,此“探春”非彼探春,但不妨就这样来理解,他真真道出了我的感受。当我合上书页,眼前仿佛出现了小舟上掩面哭泣的女子,她晶莹的泪滴中包含着无限的深意,有恨,有怨,有无奈,有不甘。落花随水飘零而去,就像她的理想,她的命运。那个曾说自己若是男儿,就出去立一番事业的坚强女子哭了,她最终没有摆脱命运的大手,成为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伤感此时笼罩了我,唯有轻轻呼唤着那个如此熟悉的名字,探春,探春,踏探新春的探春啊!

一句话点评:“踏探新春”的解读饱含了作者对这个金陵女子才情的钦佩和对她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也勾起我们心湖的点点涟漪。

篇13:初中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贾宝玉原是神瑛侍者,他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曾有灌溉之恩,为了报答灌溉之恩,绛珠仙草就化身成了林黛玉,把她这一生的眼泪全都偿还给他,这也为之后的事情埋下了伏笔。曹雪芹埋下的伏笔还有很多,比如人名,“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这暗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贾宝玉”、“假宝玉”和“甄宝玉”、“真宝玉”之间的混乱纠纷,还有“林黛玉”中的“玉”和“薛宝钗”中的“宝”构成了“贾宝玉”的“宝玉”,所以他们三个人之间有一段爱情故事。这段爱情故事本来是非常美好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虽然小时候只有黛玉单方面的感情,宝玉当时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对待所有的姐妹都是一视同仁,使得黛玉吃了不少醋,但长大后就是两情相愿了,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爱情观,他们是相互的知己,两人都不能没了对方,在那个“只有门口的石狮子是干净的”的年代,他们的相爱就像是一堆杂草中生长出来的一朵白色的栀子花,不带有任何政治或者利益色彩,就是单纯地互相爱恋,心里都知道对方的情感,只是不在表面上显露出来。

宝玉和黛玉平常的相处模式就是起先两人在那好好地说着话,然后宝玉无意中说了一句混账话,黛玉就开始哭得梨花带雨的,有时宝玉也跟着哭了起来,自己哭完了就开始安慰黛玉,并且一边不停地叫着“好妹妹,饶了我吧”,一边在自我反省,最后黛玉破涕为笑,宝玉也笑了,两人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似得继续说话。不过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在紫鹃测试宝玉真心程度的那一回,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浓浓的爱意。当宝玉听到黛玉将要回老家时,他的内心一定像被雷劈中一般,麻木了,然后就昏过去,留下贾母,王夫人和袭人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的团团转。知道是紫鹃跟他讲了话之后才这样的,袭人就一头冲进了潇湘馆,质问紫鹃,黛玉当时在吃药,听到宝玉“已死了大半个了!”,就“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咳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可见她当时的焦虑,其实这个最后都快要变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局了,因为“黛玉扶枕喘息半响,推紫鹃道:你不用捶我,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所幸紫鹃去解释了一番,才没有惹出悲剧。经过这番闹腾后,宝黛两人的情感越发深厚。

可惜的是,他们是那个年代的人,这段恋情终究不会受人祝福,薛宝钗就在这时闯了进来。贾宝玉是贾家的公子,唯一的继承人,薛宝钗则是薛家的千金大小姐,还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而林黛玉,只是个无父无母的人,靠的还是她的外祖母贾母,这样一看显然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才是名门当户,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有着“金玉良缘”的寓意,更何况他们的母亲还是亲姐妹呢。在那个时代,完全没有乱伦的概念,“爬灰的爬灰”,有的只是贵族联姻和皇室指婚--元春只给他们两个送了一样的东西,所以所有人都非常看好他们,除了当事人贾宝玉和林黛玉。黛玉和宝玉其实本来就都挺反对当时的封建观念,认为那些四书五经是无用的书,然后去看当时认为的杂书如“西厢记”等。他们都还认为那些丫鬟也都是人,所以不应该使唤来使唤去,不把他们当人看。在宝玉身上体现的很明显,比如晴雯生病了,宝玉反而照顾她,宝玉对她们也非常的放纵,这也间接导致了最后晴雯的死。以及袭人,当她回她娘家时,宝玉还特的跑到袭人家去看望袭人,当他惹袭人生气后,他先赔了不是,恳请袭人原谅他,完全没有作为主子的骄傲自满。还有黛玉,虽说刚开始很多丫鬟觉得她很冷漠,不亲近人,但过了不久,她们就发现黛玉其实是个很好的人,当黛玉死后,很多丫鬟都哭的死去活来的。从这些方面都可以反映出黛玉和宝玉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他们应该成为灵魂伴侣。

篇14:初中读红楼梦有感500字

引子:

红楼梦,四大名著之首,也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的书。从红楼梦还未完成时,脂砚斋便已随着曹雪芹的写作进行点评,红学,就是这样诞生的。为何红楼梦,也只有红楼梦拥有了属于它自己的“学”?因为这的确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著作,且不说它的文学与社会价值,其中甚至还包括了关于美食,服装,管理,建筑等内容,使红学范围变得愈发广阔。

当然,红楼梦在内容情节上的造诣也是值得称赞的。红学家们曾指出贾宝玉这个角色的原型便是作者曹雪芹自己,而贾家大家族的兴衰经历也是曹家经历的写照。但我想这并不代表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传,这是基于作者经历之上的创作。作者通过对一个庞大的群体中每个人物的细致塑造,使其变得鲜活真实,又从这个整体中折射出隐于其下的当时的整个社会,手法令人惊叹。而作者所描写的主要对象,却是在那个时代并不被人看中的女子,这或许也是这部作品如此有社会意义的原因吧。

“水做的骨肉” :

在红楼梦中,宝玉曾如是说道:“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当然,这里并不是为了体现贾宝玉性格女性化之类的,毕竟宝玉真正厌恶的并不是男子,不然,他又怎会与柳湘莲、秦钟等人关系亲密?事实上,宝玉所厌恶的功名利禄,或者说是男子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在当时的时代,贵族是拥有很大的势力,官位是可以世袭的,所以,诞生在像贾家这种大家族里的男子生来就是要步入仕途的。但,贾宝玉作为嫡系继承人,却不愿走上这条道路。他痛恨这条道路,其他男子追求功名利禄后身上沾染了铜臭味便会被他厌恶。而女子,一直呆在闺阁之中,从不接触真正的社会或是仕途方面的事物,在宝玉眼中,她们便如水一般纯净。而那些已为人妻的“女人”便如同水与岸的交界处,浑浊起来了。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最主要的几个女子,她们都是水做的骨肉,但也各有各的不同。像林黛玉,在我看来,她如同从高山上蜿蜒而下的雪水,细细的水流,似乎很轻易地就会无影无踪,如此脆弱,但也如此的纯净高洁。而史湘云,像是林间一条叮咚的小溪,同样纯净,但更加活泼,充满生命力。至于薛宝钗,则是一条河,不算十分广阔但相较小溪也是宽了许多,平缓地流淌,一如她人一般端庄包容,但河也总不如溪一般纯净了,它在土地上流淌,不免会沾染泥沙,沦于世俗。

女子,在那个时代被看为男子的附属品,她们的一切都不重要。但作者却通过贾宝玉的口说出女子是水做的骨肉,展现女子那些不为男子拥有的纯洁品质。金陵十二钗,作者在其中主要塑造的十二个迥异的女子形象,象征着当时女子们的整体形象与命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

这个小标题是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判词中的第一句,在此我仅以她们代表金陵十二钗。“停机德”来自于乐羊子的妻子断布劝学的故事,代表了女子的贤良淑德,在此说的是薛宝钗,在我看来的确是再恰当不过。薛宝钗整个人简直就是古代女子大家闺秀的代表,端庄贤惠,会规劝宝玉去读“圣贤书”,一举一动都如此得体,收到荣府主奴上下喜爱;处事圆滑,懂得如何处理大家族中的纷乱琐事,不会让任何人难堪;而且,她的才华道德等都是符合一个大小姐的标准。但“停机德”这个看似赞美女子的词汇之下,也隐藏着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停机德”是作为妻子懂得规劝丈夫读书以获得功名利禄的一种德行,说到底女子能够对男子有所帮助就是有德行,能够被世人所称赞。女子的一切都附属于男子,甚至是她们的荣誉,也是要从男子那里获得,比如恪守妇道,持家勤俭,无不是对男子有些用处罢了。薛宝钗的确贤良淑德,聪慧无比,看起来近乎是一个完美的女子,但总是让人有些看不惯。她太完美了,作为当时一个完美女子的榜样遍代表了她甘心,或者说是习惯附属于男子。“金玉良缘”,作为“金”的宝钗失去了嫁给皇上(玉玺)的机会,便一心一意要嫁给宝玉,因为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出嫁是一生中大事,嫁给一个好的男子便代表了好的一生,可以说,当时的女子,出生就是为了有一门好的亲事,而薛宝钗所做到的大家闺秀的风范也是为此。她是如此的顺应趋势,对于府中各种腐败之事是如此,对于自己的婚姻也是如此,她在想要嫁给宝玉之前未必有多喜欢宝玉,甚至还避之而不及呢。

相较来说,林黛玉就更真实了。在这里,判词强调了她的“咏絮才”,事实上,薛宝钗的才情并不亚于林黛玉,为什么作者要强调黛玉的“才”,宝钗的“德”呢?这的确说明黛玉没有宝钗一样的“停机德”。这并不是批评,甚至可以说是褒奖。因为没有“停机德”说明黛玉并没有把终身托付在一个男子身上的想法。她与宝玉之间是真正的爱情,自由的爱情,不关于任何利益权利,仅仅是两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金陵十二钗中的其他女子也遭受着同样的命运,她们究竟是靠着自己艰难地活下去,还是依附男子过一生?李纨已是寡妇,带着自己的儿子清心寡居;秦可卿和王熙凤都已为人妻,不免纠缠在家庭的纷纷扰扰中;元春嫁给了皇上,成为妃子,为家族争光,自己同时也享受荣华富贵;迎春出嫁给了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公子,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探春,惜春,史湘云和巧姐在前八十回中一直在大观园或家中未曾出嫁;妙玉更是带发修行,身处栊翠庵之中,不接触世俗。

在那个时代,女子们都有着自己的选择,有的已是人妻,或刚刚嫁为人妻,不知是父母之命,还是媒妁之言?终究不曾在新婚夜之前见过夫君。有的仍是花样年华,守于闺阁,却也无可企盼,未来不会有岔路口,只有那一条已定的,无数女子用眼泪铺就的道路。有的无所牵挂,脱离世俗,寻求一份宁静,孤独一生。但,终究是女子啊。结局,又有什么区别?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这是宝钗黛玉判词的后两句,预示着她们的结局。“玉带林中挂”在87年版本的红楼梦中注释解释“玉带林”为林黛玉倒过来的谐音,暗示着宝玉对黛玉的想念之情。无论宝玉如何思念黛玉,她终究是泪尽而逝了。一边是宝玉与宝钗的婚礼喜气洋洋,另一边黛玉含恨而终。如此悲惨的结局,让人叹息。终究,黛玉宝玉之间自由纯洁的爱情敌不过家族利益的需要,这段爱情随着黛玉的逝去而消失。林黛玉的一切却像一条玉带,挂在了宝玉的心上,斯人已去,留下宝玉一人思念,留下我们默然哀叹。

宝钗又何尝好到哪儿去呢,“金钗雪里埋”,宝钗最后虽是嫁了个“如意郎君”,宝玉却对她并没有感情。若是有,也只不过是同一般的姐姐妹妹的友爱,若是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大约只是多了分同情吧。宝钗的“停机德”正是她无法获得宝玉的青睐的原因,宝玉如此痛恨功名利禄,又怎会要一个整日督促他好好学习的妻子?不知是宝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忘记了这一点,还是她实在是习惯了,无法改变。也许她早已认为功名利禄对于男子来说是最最重要的,作为一个大家闺秀,自然要恪守妇道,懂得督促丈夫去寻求这些。无论如何,宝玉的心已留在了黛玉身上,如今那人已随花而去,他的心便也随之而去了。如此一来,即使宝玉对宝钗尊重有加,以礼相待,宝钗终究是失去了她的幸福,与一个同自己没有什么夫妻之情的人共度余生,又哪来的幸福可言?黛玉经历了所爱之人与别人成婚的痛苦后溘然长逝,而宝钗历经如此难熬的婚姻,最后也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她难产血崩而逝,逝去之时是一个大雪天,这支本是光彩耀人的金钗就这样埋于雪中。

金陵十二钗,十二位女子,黛玉泪尽而死,宝钗血崩而亡,凤姐被休短命,探春远嫁他乡,可卿猝死托梦,湘云海棠花去,元春虎兕梦归,妙玉终落污泥,迎春误遇中山,惜春看破红尘,巧姐耕织自食,李纨荣至即逝……

十二钗,即使身份地位,世事经历,不尽相同,最终,也不过如此。也许她们的结局并不完全一模一样,有人活着,有人死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原因,但,终归于如此结尾。不只是她们,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女子,大多都是如此罢了。红楼的结局是悲惨的,即使我们看到的只是高鹗的续本,与曹雪芹的原意也许大相近庭,但结局的悲惨都是无法改变的。终究,这是一个悲剧,贾家的破落消亡,这些女子灿烂美好的生命也一同消失。

红楼梦,红楼一梦,那些女子的生命在梦中淡然消逝。本来,梦就是虚无缥缈,随意便会消失的,更何况在梦境中也是脆弱的生命呢?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读水浒传有感500字

高三读后感:《红楼梦》有感

西游记每一回读后感600字

小学生优秀作文:四月四日寒食有感

读西游记有感500字

小学生读《水浒传》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250字

我读西游记作文500字

读《西游记》有感500字作文

读《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有感150字作文

暑假读《红楼梦》个人有感500字
《暑假读《红楼梦》个人有感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暑假读《红楼梦》个人有感500字(精选14篇)】相关文章:

读《一个闯海的人》有感2022-07-01

读海蒂有感小学作文450字2022-07-20

初中读红楼梦有感2022-05-05

读《红楼梦》有感初中2023-04-15

六年级读后感作文500字2022-09-28

读《学生科学素养读本》有感600字作文2023-10-03

西游记少儿版读后感500字2023-09-14

读《独闯北极》有感作文500字2023-11-18

初中学生读《红楼梦》有感2024-05-06

《水浒传》读后感作文500字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