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读后感800字

时间:2023-03-17 07:31:36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读后感800字(锦集16篇)由网友“zal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读后感800字,欢迎参阅。

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读后感800字

篇1: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读后感800字

花了半天的时间总算看完这本书,我说‘总算’是因为如果说作为一个故事来说的话它并没能引我入胜,尽管有时候我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而另外的更多一些时候我不由得陷入默默地沉思。也许纯粹只是我个人的喜好,我喜欢我看的时候会让我停不下来、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把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生活当中、会让我会意地微微一笑、会让我强抑住盈眶的泪水、会让我哈哈大笑地同时有种想哭的冲动(比如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用口给全家人炒菜的时候);而当看完后我的心情会久久不能平静、会好想找个人来说说,又或者只是想长长地舒一口气后若无其事地做其它的事而心里却有一种丰收的甜蜜。

很遗憾地,这部作品只给了我其中的某一些感觉:书信体部分其实给我的阅读体验与看其它结构的小说并没有任何的不同,我觉得好的是写姑姑的前半生部分,不管是5,60年代时的部分还是7,80年代时的部分我都觉得很是生动,让我感觉作者写了一些活生生的事,一些活生生的人,一些确实发生过确实存在过的人(不一定是其中的主人公),从人物说话的口气,做事的方法,我都觉得真实可信,姑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而当时间到了现在,我觉得就要黯淡了许多(我觉得很多我喜欢的作家都是这样),我想是因为没有深刻地体验生活吧?(还有因为不敢写?)

话剧部分我倒是很喜欢,一直以来,《百年孤独》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记得当时看完时,所有的一切都随风逝去,我感觉自己已经活过了一个世纪。我想之所以说这部作品有马尔科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在话剧部分体现得最明显吧(山洞场景、蛙们、断案),尽管其实我对什么主义是不太懂也不太在乎的。 断案的部分我最喜欢,为什么是一个演员来断案,为什么这个演员所演的时代不是在当代,哪怕只是一个演员来断案也免不了还要跟姑姑、蝌蚪一起演,我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就很喜欢 .对于这部书所说的计划生育,我觉得作者以一个没有评价的态度来写我觉得很高明,只是把事情客观地写出来,至于怎么看是读者们的问题了。其实,我觉得如果历史都是这样被客观地写出来,我想大家都会心满意足的了(至少我是这样)。

对于计划生育,说两件我亲身经历的事吧(也许很多人也经历过或看到过):1.我姨家用全部积蓄没建多久的房子当时被扒得只剩一半;2.很多次坐火车回家人都要被挤变形了。 不屑而言,已让人心稍有宽慰。

篇2: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读后感800字

昨晚,“拼夜”,看到晚上3点半,在宝宝哼哼唧唧、翻来覆去中,我看完了《蛙》!

一开始我真的觉得挺好看的,所以才会坚持看下去。看到姑姑的执着,心里既是敬佩又是难以理解,这么坚持的一个人,坚持是不是意味着少了很多人情味?看到王仁美死了,我哭啊,半夜三更在自个床上拿了本书抹着眼泪,有点傻劲。可是我真的伤心的哭了,你说一个天真的王仁美,只想再要个孩子而已,而那个孩子已经在肚子里5、6个月了,都成形了呀,却要被硬是拿出来,扼杀掉,悲剧的是,连王仁美一同去了,多么美好的生命,在当时的政策和医术下,就这样走掉了。真心心痛。这时候,还真恨那个姑姑啊。最不理解的是,我觉得书中的小跑对王仁美,并没有王仁美那么爱他,而是在王仁美走了之后,用一种怀念、思念来想念他的好。王仁美不值得啊!更是娶了小狮子后,被小狮子“荡漾起伏”的胸给征服了。王仁美是天真、没有心眼的。小跑是有思想的,也许在这一点上小狮子跟贴合他。

结果,到了晚年,姑姑开始“忏悔”了,毁了多少孩子啊,用一种迷信的方式、疯傻的行为来弥补自己当年几近疯狂的举动。国家是要感谢她的,她是为国家奔波前后的、她心里只有国家这一个政策。可晚年,她还是忏悔了,站在人性的角度,她怕了。年轻时,她是“大我”,晚年了,她回归了“小我”。这是多么矛盾的一对结合,以至于她内心的纠结把她整得有点痴了。

书中还有一些“痴傻”之人,痴傻之人自有可敬之处,他们的感情更为单一、纯洁,目标更为明确。作为一个正常人,都是有矛盾的、有犹豫的、有退缩的、有点自私的。可是他们没有,所以我远远的敬重他们,却不敢靠近!

篇3: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观后感700字

《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蛙》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蛙》是一部写实主义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万心矛盾地拥有着两种身份:一种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婴儿近万名,人称“送子娘娘”;另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人又称之“杀人妖魔”。对于万心来说,却必须做到统一,她的一生因而活在无法逃脱的极度矛盾和痛苦之中。读《蛙》,读者会时时感到残酷:一是小说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残酷,另一是莫言客观冷静地书写他人灵魂深处极致痛苦的残酷。

《蛙》延续了莫言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浅层表象,在这一中心词背后,隐藏着的是莫言对生命(生殖、繁衍)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

高密东北乡不仅仅是故事发生地,而且是一个泛指意义上的区域。在计生国策推行之初,中国有无数个东北乡,万心这样的计生干部也有许多个。莫言的书写因而有着广泛的代表意义和现实意义。

《蛙》里的一切无不指向“生命”二字,主要人物的名字、故事情节,甚至刊物的名称都在为生命鸣唱。这一切寓言式以及象征式的经营手法,把小说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也即关照生命、歌赞生命、敬畏生命。

篇4: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观后感700字

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篇5: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观后感700字

《蛙》使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主角和一位日本友人,也是书中“姑姑”认识的一名日本医生军官的儿子杉谷先生的通信。起初,我对书名“蛙”倍感不解,等把整本书听完以后,才算是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做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的叫声和孩子的哭声很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的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起初听完这本书,我也是觉得这就是历史的悲剧,思想固封的人们,国家的政策,强硬的执行者。“姑姑”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让人触目惊心,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因此葬送,这是血淋淋的现实。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姑姑”和她的徒弟“小狮子”是非常爱孩子的,两人一生却都没有自己的孩子,“小狮子”甚至用人工代孕的方式在年过半百以后拥有了一个孩子,是报应还是讽刺?

现在回头再去思考这本书,对书中的主人公“姑姑万心”,又有了新的认识。本书一开头大写“姑姑”的英雄事迹,写她的根正苗红,是为后面“姑姑”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的政策做了铺垫。

作为送子观音在人间的化身,“姑姑”那双传递生命的手本该接受新生命的欢愉,但却一次又ー次用近乎惨烈的方式,将新生化为泥土。当女人爱孩子的人性与崇高无上的党性相撞的时候,当个人悲痛的现实与国家未来的忧患相撞的时侯,“姑姑”坚持了她的选择。这种选择,残暴而无礼,纠结却又坚定。在大局面前,文中的“姑姑”牺牲了个人的幸福,战胜了自我的内心,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正是无数像“姑姑”这样的人,抛开个人的得失,才推动了我们社会的发展。

我们每个人并不是在和世界相处,而是和自己的内心相处,你可以发自内心呐喊,也有权利保持沉默;你可以随波逐流,也可以勇往无前;你可以选择原则,也可以选择灵魂。命运不会告诉你下一步的打算,但是,我们自己却可以告诉自己,我曾经怎样的活过。

篇6: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观后感700字

近几日读完了莫言先生的《蛙》,身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并未亲身经历计划生育时代的种.种事件。而《蛙》这部小说,带我们走进了计划生育那个时代的喜怒悲欢。

故事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文中的姑姑是妇产科医生,拥有神奇的接生超能力,曾经给村里的无数人家接生孩子。蝌蚪也就是文中的“我”也不例外,“我”是姑姑接生的第二个孩子。

姑姑的初恋对象是一名飞行员,然而是个叛徒。姑姑失恋的经历更加凸显了姑姑浓厚的爱国观念,进而为后文姑姑坚决执行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如此尽职尽责而做下铺垫。

姑姑是一名坚定的工作人员,不管党要求什么,姑姑都矢志不渝地坚决执行,显示了对党的一片赤胆忠心。然而,《蛙》带给我们并不只有这些,更重要的是姑姑身为一个女性,一个人类的灵魂深处的审判与忏悔。

接生婴儿,是接纳新生的生命,是带给人类希望的行为。然而,面对当时人口暴增,党和政府针对当时现状提出计划生育政策。为了实现这项国家政策,必然会有人做出牺牲。一是工作人员,二是想要孩子者。

王仁美,也就是蝌蚪的第一任妻子,便是其中之一。她想要儿子,有了第一胎,就又偷偷取环、怀孕了。结果姑姑必然要以国家为重,不得不对王仁美做人流。结果,王仁美不幸身亡了。

文中的蝌蚪,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作为先进的知识分子,也无法避免自身的缺陷,渴望要儿子,渴望要孩子,但是为了工作,选择了隐忍。隐忍着自己的妻子离自己而去,隐忍着自己的孩子死于胎中,隐忍着他所悲悯的众生,包括他雷厉风行,却深受谴责的姑姑。

除了以上这些,作品还表现了人类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剖析了人类灵魂深处的矛盾。这部作品,揭示的是一个时代的人类的伤疤,是中国上下百万人口的遗憾,又是当前繁荣时代过去的创伤。读后感·我们生而为人,自然热爱生命,渴望孕育生命。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身不由己,我们大家一起痛哭流涕,这个时候,我们只有回忆来记录那些辛酸过往。

计划生育如今已经成功实现了人口增长趋势的扭转,这些数据的扭转,来自于某些人性的扭转,更来自于很多人的牺牲。进而我们过渡到了老龄化社会,我们开始倡导开放二胎政策。

历史年轮似乎在回环往复地进行着,我们能做的只有矢志不渝地唱起生命的赞歌!

篇7:观看莫言小说《蛙》的个人观后感

《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小说作品,出版于。

《蛙》 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蛙》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万足也就是万小跑的姑姑万心传奇坎坷的一生。万心小的时候就临危不惧,敢和日寇怒目相视,建国后凭借红色出身和过硬的医护本领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妇产科专家,和土接生婆们一番较量,使群众们接受了新法接生,挽救了数以千计的产妇和新生儿,群众敬仰她,称之为送子观音。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万心被派到公社计生办,一干就是几十年。期间,万心坚决执行计生政策,可谓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亲手流掉了包括侄子万小跑媳妇王仁美孩子在内的两千余个计划外怀孕胎儿,这一成绩将万心在群众中的威信一扫到地,她在群众心中由一名送子菩萨变成了戕害生命的魔鬼。进入晚年,国家的计生工作随着经济的开放搞活也“开放”了,大款生,官员生,就是无权无钱的小职员们不能生,看透人生的万心摇身一变又成了送子观音,一副所谓的“转龙换风”的药丸要价不菲,专门卖给那些贪污受贿发民财的“大人物”们,以这种方式来宣泄寻求心灵的安定。

主人公万心的人生轨迹是曲折的,她的爱情轨迹也是坎坷的。一枝花的年龄时在如云的崇拜者中“众里寻他三百度”,选中了潇洒地飞行员王小倜,马上要结婚了,王小倜驾机叛逃台湾,万心受到牵连,经历一番世态炎凉,她决定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县委书记杨林。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她和杨林一块儿受到冲击,杨林在批斗会上受不住造反派的折磨胡说八道,伤害了万心也葬送了她的第二次感情。就这样万心的终身大事耽误了,一直到临近退休,才和民间泥塑大师郝大手结合。万心和郝大师结合是完美的,万心描述被流掉胎儿的特征,大师按描述创作泥娃娃,然后供在一间屋子里,投生到来求娃娃的善男信女家。

《蛙》是一个底层计生干部的个人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我国农村计生工作史。这段历史中有荣辱,有辛酸,有执著,有无奈,有揭露,有褒贬,作家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的风云变幻,娓娓道来,给人以振聋发聩般的心灵震撼。

篇8:蛙读后感800字

获诺贝尔文学奖《蛙》,在洛阳纸贵之时,我是在网上拜读的。给我第一感受是,莫言此人胆大心细,坦诚直率,敢于直言国策——计划生育,叙述信马由缰,结构新颖奇特,很值得玩味。于是下载打印成册,置于床头枕边,细细品味,偶有所感。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姑姑—— 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

《蛙》的书名就令人费解,“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 这是小说中姑姑对“ 我” 说的一段话。可以理解为是莫言让小说最主要的人物“ 姑姑” 解释了“ 蛙” 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而作者也正是这样解释的:它是娃娃的“ 娃” ,“ 女娲” 的“ 娲” 的同间字,“ 蛙” 在民间也是一种生殖崇拜的图腾。很多的民间艺术上都有“ 蛙” 的图案,因为蛙是多子多育的繁衍不息的象征。

《蛙》是一部对中国当代乡村的现实看得很深、思考得很透的作品。大家都知道,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在中国具有合法性和必然性,因为人口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的前提,而控制人口又是后发展现代国家实现艰难的现代转型的无奈但必要之举。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而控制生育,又是人实现理性生存的必要手段——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曾经的半工业化的农业国家,也面临着国际上从“ 人权” 角度而来的种种责难与批评,而在此国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更是由于文化、传统、伦理、政治、权力、金钱等各种因素而变得异常复杂。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中,计划生育一方面被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 进步事业” 得到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则成为90 年代以来主旋律乡土文学突出乡村基层政治尴尬现状和困境的点缀性情节。于是,被不理解、不支持的农村群众撵得到处跑的“ 乡镇干部” 形象,就在几分黑色幽默的喜剧色彩中,将计划生育政策与人性的冲突轻松地嫁接为“ 分享艰难” 的主旋律阐释。在这扑朔迷离的政治环境中,莫言妥善把握政治和文学的关系,既未作政治的宣传工具,也未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他关心政治,关心生存,关注重大社会政治问题的一面,涉及政策又超越政策,能上升到生命的尊严和人类的大爱上,表现了人的生的权利与暂时不得不有所遏制之间的悲剧性冲突,代之而起的是一片内敛与深邃。这就需要作家要有炉火纯青的艺术驾驭能力。他没有漫画化、戏剧性地处理这个题材,也并没有要理论性地探讨、评判计划生育本身的功过是非,而是要把计划生育处理成一个精神事件和精神背景,以此来表现其对中国人的生存、生命以及精神和灵魂的影响。

《蛙》的主人翁“姑姑”是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堪称新世纪乡土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典型形象。“姑姑”是一位复杂的女性形象,她既是一位优秀的妇产科医师,也是一位有强烈党性的计生干部,又是一位不畏惧任何厄运昂首挺胸作风果断的勇者,还是一位也有传统大爱的母亲,更是一位能自责自疚并寄托神灵的以解脱精神负担的女性。她终身未婚,她所有的人生理想和追求都化为了“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的奇异人生。她是英雄,又是罪人;她活人无数,给无数婴儿接生;她又“ 害” 人无数,用双手强制性将无数孕妇流产,甚至造成过“ 一尸两命” 的悲剧。小说没有简单化地认识计划生育,而是用知识考古学般的勇气和热情,努力挖掘数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所呈现出来的历史细节。生命之痛、人性之痛与个人的善恶人性和道德无关,姑姑是高度符号化了的时代英雄,是以忘我的甚至无我的“ 螺丝钉” 精神去服务革命或进步事业的,她没有选择,没有退路,她追求人生至善的理想。小说将“姑姑”这一传奇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既矛盾又统一,可见作者的精心驾驭。

《蛙》的体裁有所创新,突破了俗套的窠臼;小说结构新颖而缜密,把小说与话剧合为一体,既有小说的娓娓而谈,人物刻画、情节跌宕,又有话剧的时空感、形象感,恢谐、戏谑、调侃、灵魂独白、戏中戏的舞台艺术。因此,这是一部将书信小说的叙事和话剧的立体感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它的结构是开放的,现代的。以纪实的现实主义为本,融合了魔幻现实主义、宗教色彩和意识流的写作风格。当陈眉以残缺的面目和受损的身心出现在小说第五部的象征主义九幕话剧中时,对文本内部某种深层矛盾的猜测便得到了证实。五部分一以贯之的第一人称被打破,叙述者描述的好像是另一个自己。但一种形式在仍旧在另一种形式中被释放了,作者不再竭力制造一种文体模式下的语言魅影,同时也不放弃新形式的巨大可能性。在这里,作者刻意为之的拟古式叙述被重点突出出来:陈眉怀胎十月,与腹中的婴儿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她渴望孩子回到她身边,但生活不给她这样的机会。作者适时地戏仿了包拯判案的过程,借高梦九之口让陈眉和“小狮子”两女抢一子,于是,“陈眉和小狮子都向孩子扑去,两人拉扯着孩子,孩子哭起来。陈眉一把将孩子抢到怀里”。接着,高梦九效法了包拯“当年”的判决,认定“放手者为亲母”,将孩子判给了“小狮子”。

我想,《蛙》之所以能得到获诺贝尔文学奖,原因大抵如此吧。

篇9:蛙读后感800字

我承认我在模仿莫言笔下的《蛙》,不然我便不会用这一个题目了。

说实话,如若莫言没有获诺贝尔 奖的话,我万不能读下这本书,内容用比较死板的话来说,便是“少儿不宜”。其实,我妈在我之前花了两晚上读完了这本书。问她读后的感受,她也道不明了,使我一会儿云里,一会儿雾里,这真所谓“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

下面,言归正传。

不知为何,事情仿佛是平铺直叙,但自始至终心是揪着的,即便在读完最后一个字,也终不能放宽心。

我讨厌“姑姑”,打心底里讨厌。我总在心里将她看成巫婆,似乎地球盛不下她了,多少个无辜的孩子因为她的执拗或者说她对党的忠心,未见人世又到了极乐世界去?而那些怀了孕的母亲也因大出血死掉了。于是,怀孕5个月的“我”的妻子王仁美和那个怀孕7个月的侏儒王胆便又浮现在脑海。真的,我哭了,第一次因为看小说而哭。

客观的讲,我对“姑姑”更多的是敬佩。敬佩远比喜欢的程度要大得多。对于一个拥有正常思维的人来说“姑姑”根本犯不着,因为她有那么绚丽的出身和能力,但她,就是她,她势必要电出火花来。她是毛主席忠实的粉丝,在党的号召下,挑起了计划生育的大梁。谁家若是多生,即使是藏地三尺,也逃不出“姑姑”的火眼金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便是形容她了。“姑姑”声势浩大,古有不见黄河不落泪,今有不见孩子不落泪(孩子是未出生的)。于是,在“姑姑”的一手操控下,母婴双亡的例子便枚不胜举。就这样,她被人骂,被人打,骂之恶劣,打之凶狠。其实,谁也知道“姑姑”不是故意的,她几次三番抽自己的血给大出血的孕妇,看到死亡,她也心痛,但想到中国以后的发展,豁了这条老命也值得!放眼现在,缺少的恰是这种为了国家不要命的人们。但人们可别忘记,她可是个接生过上千孩子的“送子娘娘”呢,多少个婴儿因她的妙手回春跑到这个世界?

读到“姑姑”的后半生,心中洋溢的更多的是怜悯之情,她按照每个死去婴儿的模子经赫大手之手捏出泥娃娃,似乎走火入魔的看,摸,想。她是多么喜欢那些小脸蛋儿啊!她又是多想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啊!也许,真是她所说的,这是她付出的代价。在_时,她被红卫兵欺压却宁死不低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是该说说这个小说主旨的时候了。我也说不真切,我到底读懂了什么。

说是“姑姑”害死了那些人们,不如说是那些人们的封建思想害了他们。她们不屑于女孩,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于是不惜一切代价来所谓的传宗接代,递传香火,从没有想过国家的利益,从这看来,“姑姑”可真是大无畏了。

文章的后两章才提到蛙。那还要从袁腮的牛蛙公司说起。具体的不想再说,只能以“代孕公司”不了了事,也正如你现在所想的,牛蛙公司便是代孕公司的代名词。找来一些下层女人为无后的富贵人家生孩子。再此,不得不提陈眉了。她便是王胆的小女儿,面容姣好,但因一场大火毁了容而做起了这份工作。当然,很大原因便是她那不争气的爸爸——陈鼻。在小狮子的一手操控下,她怀了“我”的孩子。后因我们抱走了孩子而变成了神经病,我再一次流泪。不仅因为她的经历,更因为我体会到的母爱的伟大,那种感觉我道不出,只有真正读过才能体会的真切。

唠叨了这么多,似乎一言难尽,但总该有个了断。

蛙。一个一次要产好多好多卵的动物。它又音“娃”、“娲”。“娃”指那些小生命,而“娲”是女娲的娲,是指制造孩子的母亲。我感受到那种生命力,人们迫切孕育下一代的原因,也恰是这种生命力的传承,有了生命亦有了希望,像流水没有尽头。到了那个世界,便有了使命,即使终会一命呜呼,莫怕,死是生的延续,你将留下些什么,这些,是谁也拿不出来的,纵然有鬼斧神工又何妨?生命恰是如此,生活恰是如此,好好活!

篇10:有关蛙读后感精选800字

关于莫言,及莫言的作品,除了知道有个红高粱之外,几乎一无所知。既不知莫言其人,更不知莫言竟然还是潍坊的同乡。所以说起来自己也算孤陋寡闻。自从得知有一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后,才疏懒的上百度搜索里输入了“莫言”.大体知道莫言是山东高密人,写了红高粱,蛙等著作。听说蛙是莫言代表作,所以就攀龙附凤的买来,找饭后茶余的时间认真的读了起来。

我比较感叹莫言的勇气。在思想刚刚开放的中国,竟然写出这么勇敢的文章,让我自惭不如。我曾经怀疑,莫言第一次发表这篇小说是不是在国外。中国有那么多“姑姑”式的计生干部们。中国有那么多“王胆”式的被强制流产,或者被断送性命的育龄妇女们。中国有那么多被计生干部在破旧乡村卫生室里,一针结束生命的还没有来得及出生的“蛙”们。不管是“蛙”,还是“娃”,都在凄惨的“哇哇”的叫声中结束了生命。

这使我想起了,曾经,我姐姐的尚在腹中的孩子,已经7个多月。被计生干部在一个简陋不堪的房子里,用简单而粗暴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姐姐说好像还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姐姐还说,那孩子还长的很好看。我的嫂子,四个月的孩子,尚在腹中。据陪在一边的我的另一个姐姐说,她看到了那个孩子还是一个男孩,小鸡鸡都已长成了。也是被打了一针,就没有了生命。

那是一个思想禁闭的年代。腹中的孩子,妇女的生命在计生干部的眼里,只是晋升的梯子。

我佩服莫言,是因为他比我勇敢。我也曾经对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只能拿着育龄妇女捞金的计生干部表示过谴责。为他们拿着纳税人的钱,不为纳税人办事而跟他们理论。他们也曾威胁,要在户籍部门把我列入“黑名单”.把一个育龄的并没有超生的妇女列入黑名单,取消我的户籍。,这仅仅是因为我没有按时去体检。后来,不愿多事儿,就算了。知道当前的政府部门,公权力高居于宪法和民权力之上。所以就不了了之。他们爱怎么怎么吧。只是威胁的一种手段而已,不跟他们一般见识……

但是莫言不这样,莫言似是而非的语言,已经模糊而尖锐的,用极具民族风格的语言,把这个不满表达出来。利用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作为挡箭牌,把当期那些腹中的娃娃们,和孱弱的产妇们的命运,哇哇的诉说出来。

所以说,莫言的勇气是敢于面对并承认真实的人性。敢于公开的对那些泯灭人性的所为的公权力说“不”.我曾经一度为莫言担心,担心他会被某些人报复。但是现在看来,担心已经没有必要。因为莫言是智慧的,他懂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他还懂的,只要我不明确的说出来,其他的任你猜。这叫证据,叫不留任何证据。所以他的语言模糊而尖锐。听老人们说,这叫会说话。

听说,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新的执政要领,其中一条就是政府不能高于宪法。这应该算是注重民生,伸张人性的举措吧。

但愿,这一主张不会因为陈旧的老底而仅仅流于形式。

篇11:观看《长生殿》小说个人观后感800字

尘缘倥偬,仞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

跳出痴迷洞,割断相思鞚。金枷脱,玉锁忪。笑骑双飞风,潇洒到天宫。”

在中国历史上,有五位“大家”,曾以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唐朝陈鸿作《长恨歌传》,白居易作《长恨歌》,李商隐作《马嵬》(共两首),元代白朴作《梧桐雨》(杂剧,又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朝洪升作《长生殿》(昆曲)。其中,以洪升的《长生殿》创作最为杰出。洪升改写《梧桐雨》,并配合《长恨歌》,将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演化为传奇,是李杨爱情故事最完美的呈现。

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世人皆知。杨玉环本是唐明皇之子李瑁的妃子。但是,晚年的李隆基因“机务闲余”而“寄情声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这位天香国色的'儿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他欲纳其入宫中。于是,唐明皇以“着为女道士”为名招入宫中,号为太真。不久,册封其为贵妃。玩物丧志,全然没了伦理道德。

杨玉环的万种柔情让李隆基不能自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李隆基纵情声色,与杨玉环“恩恩爱爱”,即使梅妃在李隆基心中仍有几分地位,即使两人曾偶尔拌拌小嘴,但杨玉环“欲擒故纵”,加上月宫宫主梦赐《霓裳羽衣曲》,使李隆基最终完全“臣服”于她的石榴裙下。

戴乃迭说过,“我不怕磨难多,那是上苍在嫉妒我们的爱情太美”。“母亲大人”杨玉环的纵容,“父亲大人”李隆基的放怀,使原本一介庸夫的安禄山绝处逢生、一夜“跃龙门”,官运亨通。不甘心寄人篱下,安禄山在暗中招兵买马后,最终以“除君侧”(针对杨国忠)为名发动安史之乱。李杨二人只能西幸蜀中,不久,军士哗变,李杨二人阴阳相隔。迫不得已,只能草草埋葬杨玉环。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肃宗接玄宗回朝后,李隆基这位太上皇已经大权旁落、名存实亡。他异常思念贵妃,曾想光明正大地埋葬杨玉环,但遭到了肃宗及满朝文武的极力反对。无奈之下,他只能暗中派人处理好这件事情。“日日思君不见君”,临邛道士鸿都客被李隆基的执着所感动,于是,“上穷碧落下黄泉”,最终在蓬莱仙山找到了玉妃,并促成李杨二人梦中相遇。

我不信天上人间。但是,在洪升笔下,他却把这一切描摹成现实:杨玉环本系蓬莱仙子(太真玉妃),李隆基本是孔升真人,“偶因小谴,暂住人间”。两人死后本魂魄无归,但在牛郎织女的帮助下,李杨二人最终回列仙班,恩爱永远,成就一段跨时空的浪漫恋情。

唐明皇时期距今业已一千二百余年。虽然他和羞花的爱情故事或许是无稽之谈,但在文明人骚客甚至整个炎黄子孙的心中,这是一次真实的浪漫爱情之旅——因为有洪升的绝美《长生殿》。

篇12:观看《长生殿》小说个人观后感800字

众所周知,杨玉环与王昭君,西施,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美女”这一称号也给她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命运和别人得不到的利益,比如帝王的宠爱,但我觉得作为生在古代的美女,尤其是作为亡国之君身边的宠妃,却往往很自然地被人视为“红颜祸水”。无论是昭君,貂蝉,都难逃这样的命运。身为唐玄宗贵妃的杨玉环,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里,即使追求的是简单的幸福,也总是会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对杨玉环的描写,也是杨玉环给我的初印象。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最高的荣耀莫过于成为君王身边的宠妾,过着如“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的生活。因此后宫便多了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斗争。而她,这位“芙蓉如面柳如眉”的以胖为美的女子,却能“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集一身。”但这样的皇恩浩荡,对于她来说,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的生活甜蜜幸福,杨玉环还为李瑁生下两个儿子。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和李瑁生活五年了,唐朝时宫廷里胡风盛行,老子强儿子的媳妇,好像也并非罕见。爱情面前人人平等,所以也没有卫道夫哭着闹着向皇帝劝谏什么“人伦之理”。但这毕竟是不太光彩的事,所以唐玄宗也做了一些表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着尽孝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守服,并赐号为“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入住太真宫。这样做当然是为了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然后,迫不及待的将杨玉环召入宫中,册立为贵妃。

在我们现代人眼里,他们的爱情是不被认可的,一个本来很有作为的明君,却看上了自己的儿媳妇,并据为己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从此,“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迎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唐玄宗沉迷于歌舞升平,靡靡之音当中,渐渐无心于早朝,荒废朝政,以致引发后来的安史之乱,虽然并未造成唐朝的直接灭亡,但也为盛世的衰败埋下了祸根,所以人们都咒骂杨玉环是第二个苏妲己,祸国殃民,从此,红颜祸水也成为历代君王逃避亡国责任最好的借口。而作为一个女人,她要的仅仅是一份纯净的爱情。

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是纯洁的,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他们从公媳关系走到了携手夫妻,期间,背负了千万吨的道德谴责,冲破了重重阻力,更不顾千古骂名,从盛世恩爱到乱世共患难,期间挂上了贵妃的虚名也烙上了“祸水”的罪名,从华清池温泉中的浪漫到马嵬坡上的生死离别,这种.种都见证着他们的爱情。

千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翻开那段历史,才发现,感人至深的爱情,不仅仅只属于那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才子佳人,还有帝王之家那“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至死不渝的凄美爱情。

篇13:观看《长生殿》小说个人观后感800字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清代初期,有许多人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灭亡的教训,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这样的作品,《长生殿》也同样,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有几个高潮。并让苏州音乐家徐麟帮助他严格地按照曲律填词,使整个音乐布局与曲辞密切配合,风格各异,与人物场景配合的恰如其分。杨玉环酒醉后用《南扑灯蛾》曲“宛然一幅醉杨妃图”;郭子仪唱用北曲雄浑激昂。所以此剧一经演出,立刻轰动,北京城中几乎家家会唱其中的唱段。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自《长生殿》。

洪升也是因为在孝懿皇后丧期内仍然观看《长生殿》,被革职回乡,酒醉落水而亡。

《长生殿》 这是一幅明代缂丝作品,现收藏于江苏镇江博物馆。其题材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描绘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七夕定情于华清宫长生殿的场面。按宫廷中深沉暗光的场景,其用色以绛红紫黑等暖色调为主,用捻金线勾勒渲染,更显出金碧辉煌的宫廷气氛。所用缂丝织法有齐缂、平缂、鳞缂等。尤其是以金线勾勒景物轮廓,取得了强烈的色彩效果。

篇14:蛙读后感800字初中

姑姑从来不是一个犹豫柔软的人,国家政策的执行也像当初她扞卫新生儿的生命那样坚决。乡里有人冒风险偷偷怀上了孩子,哪怕是姑姑的亲侄子“我”的妻子也难逃厄运。姑姑像丧心病狂了一样,用挖挖机拉塌了我妻子邻居家的大叔,并威胁我岳父如果不交出孩子,就拉他邻居的房子,在邻居的哀声咒骂,姑姑的强逼下,我的妻子做了流产手术。就在这时,小说的矛盾达到了高潮,我的妻子死了!这样的场景让我疑惑,大家都没有错,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惨状呢?国家为了人民,人民生孩子也是合理的,错就错在了人民利益与国家政策的暂时冲突,人民是国家政策的承受者,自然要努力去符合政策的要求,若不能做到,个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想要依旧独特的生活下去,悲剧的产生是必然的。在之后,姑姑强迫给人做结扎手术,追逐即将临产的孕妇……这些场面不断加深我对悲剧的无奈之感,内心沧桑,这就是艺术的效果。而姑姑的晚年生活的描写,其艺术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姑姑先前在我眼里一直都是一个勇敢无畏的人(除了怕青蛙)可她到了晚年,却时常做恶梦,我想,大概是她内心深处无尽的愧疚吧。姑姑的出嫁过程也挺新颖的:在一个月夜下,她最怕的蛙成群结队来到她身边,剥光了她的衣服,到她逃脱时,她遇见了未来的丈夫——一个泥塑人。而后,姑姑与她的丈夫秦河一起,姑姑描述每一个被自己残害的生命的模样,秦河把他们捏成娃娃,月光如水,姑姑的忏悔是那样清明。这一切寓言式以及象征式的经营手法,白小说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也即关照生命、歌赞生命、敬畏生命。

篇15:蛙读后感800字初中

当我发现利用周末时间可以多读纸质书时,便决定把书架上那些没有时间读的书尽可能读一下。而我又懒于动笔,这也是虽读了一些书,鉴赏能力一直没有很明显提升的缘故。对知识进步的需求和渴望促使我想要改变这种状态,决定一有感触就立刻记下来,像最初学习写作时那样。

《蛙》是我术后两个月爸爸买回来的,时隔四年取下书架,它还没拆封。从电子版《红高粱家族》起,我喜欢上莫言这种诙谐中展现乡土生活,以小人物的小恩小怨,雅俗兼具地展示社会大背景。没有偏颇的观点,只把人物带进艺术,让艺术剖析人物生活情感。总使读者读着读着就去了山东,去了趟高密东北乡。

读书,我不大擅长以简练的语言叙述整部故事的轮廓,只记住印象深刻的情节——一本书,读过的人自然知道内容,没读过的你仅仅写个大概给他,仍不明细节。一直坚持,写带给自己独特感受那一节才是读后感。

抛开少半部,直接就到了计划生育时代。是的,姑姑担纲主角的计划生育是一个时代,它具有这一政策刚刚实行的所有理性和非理性,情感和忠诚的强烈碰撞。当东风村的凫水孕妇在逃避流产时不幸身亡,姑姑在王仁美娘家门前拉倒邻家那棵老树重重地躺在我的心上,发出似乎有回声的闷响。当王仁美为了避免街坊四邻因自己而受累终于同意做流产时,当她在进手术室前对小跑的由衷地、温柔的话语,我已预感到什么……

细雨中,小跑的父亲奋力地拉着锯子,要给王仁美做一口棺材。垂首的姑姑惭愧地立在雨中,小跑以他冷漠的态度表示了一个军人失去亲人的悲痛还有对亲人的失望。

直到袖珍人王胆再次企图通过运桃的木筏逃避流产,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与小跑成婚不久也是姑姑忠实助手的小狮子,以多年工作经验判断王胆即将临盆,在姑姑的船马上赶上藏匿王胆的木筏时纵身跳入水中,不会水的小狮子使船不得不停下,大家纷纷急忙救她,如此一来,王胆的木筏已驶出三里外。也许这一动作动摇了姑姑坚定得有些冰冷的心,留住了新生儿陈眉,却没能留住王胆。王胆死了,丈夫陈鼻因生下的是个女婴,捶胸顿足,拊膺痛哭“天绝我也”!不知离去的王胆是怎样的心情,一种无法言传的感受拥堵在我的心头。

在嫁给郝大手前的一个夜晚,因喝酒有些微醺的姑姑在回家路上遇到了无数她生平最惧怕的蛙。那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金眼红眼的蛙向她涌来。滑腻的身体,腥冷的气息,缠着她,阻着她,最普通的“蛙声如鼓”变成了“蛙声如哭”,是被她流掉那多婴儿凄惨、怨恨的哭声,逼追着姑姑已过花甲身体、敲打着她久经岁月磨砺的心灵。她因失魂落魄终于逃到在月光下捏泥娃娃的郝大手怀里,当郝大手那晚绿豆汤让姑姑挺过了这脱胎换骨的一劫,从某种角度上,姑姑重生了,他与郝大手一起在午夜担回的月光泥巴,捏出的许许多多月光娃娃。

“姑姑闭着眼睛,对同样闭着眼睛、手握一团泥巴的郝大手讲述:这个娃娃,姓名关小熊,他的爹身高一米七九,长方脸,宽下巴,单眼皮,大耳朵,鼻头肥,鼻梁榻;他的娘,身高一米七三,长脖颈,尖下巴,高颧骨,双眼皮,大眼睛,鼻头尖,鼻梁高。这孩子三分像爹,七分像娘……在姑姑的讲述声中,那个名叫关小熊的的男孩子从郝大手手中诞生了。镜头给了这孩子一个特写。我看着这个面目清新、但带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悲凉表情的孩子,不觉中已泪如泉涌……”。

篇16:蛙读后感800字中等水平

10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留在心底的震撼去迟迟不能消退。

《蛙》,一部简短而直面现实的小说。读罢该书,就像走过了国人的心灵长廊,不由自主的重新探寻了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历程。

该书的主人公是一位坚实捍卫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者——我的“姑姑”。她不惜一切代价,费尽心机,目的就是不让任何一个超生的孩子出生。她宁可血流成河,也坚决不会让超生一个。在她强大的攻势下,上千的孩子在她手上流掉。而这些,只是故事的一半而已。也许,我们会禁不住的厌恶计划生育政策,对“姑姑”也会产生憎恨之感。但是,作者——莫言并没有就此停笔,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姑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我”的超生却只是睁只眼闭只眼。

读完这部书,留下的不只是对心灵的震撼,还有是对现实的无奈。计划生育始终是国人内心的伤痛,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像“姑姑”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而现实往往比书中描写的还要残酷很多。

对于文学来讲,我彻底是个门外汉。读了《蛙》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文学(诺奖)的语言不必华丽炫目、不必高深莫测,完全可以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而这个老百姓的故事承载着的道理以及反射出的人性的特征应该是超越种族和国界的。也就是说越是好的文学作品越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反过来说也对。

另外,文学作品一定不能受政治的影响,否则就变样、变调、变味。《蛙》描写的“_”的片段与细节,我相信是真实的。计划生育这个话题,我则有设身处地的体会。我出生在70年代的农村,见证或耳闻了不少案例。免费避孕套吹成的气球,我和表弟也一起玩过。

一个作家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有大无畏的敢说实话会说实话的气魄,有一双透过现象看透本质的慧眼,有淡泊明志甘于寂寞的心。写作不仅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

高中语文读后感800字

“井底之蛙”历险记作文800字

高中语文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800字

观看《围城》小说个人观后感700字

小跳蛙初中作文300字

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800字

读《蛙》个人读后感700字

高中生天幕红尘读后感800字

莫言自己与文学结缘的故事作文

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读后感800字
《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读后感8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读后感800字(锦集16篇)】相关文章:

莫言小说《蛙》的优秀读书笔记2023-01-29

莫言蛙读后感2022-05-08

《蛙》读后感2022-12-18

天幕红尘读后感2023-11-07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山东省2022-11-25

关于运动会的日记400字精选2023-09-18

宫斗自我介绍2022-11-10

《天幕红尘》读后感1500字2024-05-06

莫言《香水》读后感2022-07-30

莫言红高梁读后感20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