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娃河畔论思想》读后感(共3篇)由网友“cassette”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丽娃河畔论思想》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篇1:《丽娃河畔论思想》读后感
。这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师的培育是需要环境的。回首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产生的大家灿若群星,究其根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年代的上海群贤毕集,其间信息之交通,学问之互诘,造就了一大批学术精英。
当时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丽娃河畔便是整个上海乃至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心场域之一,曾经云集了胡适、潘光旦、张东逊、罗隆基、吕思勉、徐志摩、郭沫若、周扬、田汉等众多的大学者,大思想家,可谓人文蔚起,擅一时之盛。时移境迁,如今大夏、光华的历史已成往迹,人们只能从尚存的几幢建筑,数行碑文或是档案文献中了解其来龙去脉。但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这本《丽娃河畔论思想:华东师范大学思与问讲座演讲录》摆在面前时,我们却暗自庆幸,因为大夏与光华的人文思想传统在华东师大得到了承袭和光大,而且人们正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再造传统,
说是再造,是因为现在的时代跟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全球化成为了现时代的特征之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以一种更为开放的`胸襟来进行学术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精神用编者的话来说就是应该“向全球多元思想文化传统开放”,当然,这样的开放必然是跨国际、跨文化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
因此,当我们打开这部演讲集时,可以发现其中既有精深的西方理论阐述,又有对当代中国问题的诘问;既有社科方法论的演绎,又有对已有理论模式的反思;既有纯粹的历史学问题的探讨,又有关于文学批评的研究等等。其内容可以说是相当丰富。
更多精彩读后感推荐:
读《根鸟》有感
读《养花》有感
丑小鸭读后感300字
读《水煮三国》有感
篇2:丽娃河畔论思想读后感
丽娃河畔论思想读后感
再造传统 开放多元――读《丽娃河畔论思想》 很多人都说,如今中国学术界有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那就是大师的匮乏。这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师的培育是需要环境的。回首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产生的大家灿若群星,究其根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年代的上海群贤毕集,其间信息之交通,学问之互诘,造就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当时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丽娃河畔便是整个上海乃至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心场域之一,曾经云集了胡适、潘光旦、张东逊、罗隆基、吕思勉、徐志摩、郭沫若、周扬、田汉等众多的大学者,大思想家,可谓人文蔚起,擅一时之盛。时移境迁,如今大夏、光华的历史已成往迹,人们只能从尚存的几幢建筑,数行碑文或是档案文献中了解其来龙去脉。但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这本《丽娃河畔论思想:华东师范大学思与问讲座演讲录》摆在面前时,我们却暗自庆幸,因为大夏与光华的人文思想传统在华东师大得到了承袭和光大,而且人们正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再造传统。
说是再造,是因为现在的`时代跟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全球化成为了现时代的特征之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以一种更为开放的胸襟来进行学术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精神用编者的话来说就是应该“向全球多元思想文化传统开放”,当然,这样的开放必然是跨国际、跨文化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
因此,当我们打开这部演讲集时,可以发现其中既有精深的西方理论阐述,又有对当代中国问题的诘问;既有社科方法论的演绎,又有对已有理论模式的反思;既有纯粹的历史学问题的探讨,又有关于文学批评的研究等等。其内容可以说是相当丰富。
传统的再造同样也意味着我们的思想必须具有前沿性。哈贝马斯、伯恩斯坦、泰勒、李欧梵、陈来、金耀基、王赓武……这些被邀请到丽娃河畔的学人都具有开创学科前沿的能力,他们的思想多具穿透力,与他们进行碰撞,产生灵光,或许正能够激发上海乃至国内学术界的前沿意识。
人文传统是一个大学的灵魂,也是一个社会前进的内核所在,正如金耀基先生在这本演讲集中指出的,人文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告诉人们为什么而生活?应当怎样生活?因此我们今天要再造人文传统,要呼唤大师的出现,其立意也无非在于要使人们于科学之外,多几个角度去思考我们的知识和我们的社会,以免产生唯科学的倾向。这大概也是这部演讲集的另一个意义所在吧。
不过,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人们关注人文传统的同时,有人却正打着人文教育的幌子,干一些龌龊的勾当。比如时下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语汇,于是乎以素质教育为标榜,以终身学习为号召,坊间书肆似乎又多了不少书籍,其印刷之精美,包装之华奢,往往令人动容,然而细细检阅,则个中“拉大旗作虎皮”、“挂羊头卖狗肉”者比比皆是,至于伪书流传,有识者无不悚然惕之。
越是这样的时候,人们越是渴望真正的精神盛宴。但愿这一缕来自丽娃河上的清风能够飘扬得更为悠远。
篇3:培根随笔读后感1000字论培根的功利主义思想
不久前,经朋友推荐拜读了著名学者何新先生翻译的《培根人生论》,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培根人生论》兼有散文、论文和随笔的意义。它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论述精辟。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问题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在《培根人生论》优美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但又不免犹豫,因为《培根人生论》这本书中也有些篇章存在着争议。如《论韬晦》、《论野心》等篇章中叙述的做人之道,实际上是典型的市侩哲学。《论帝王》、《论贵族》等篇幅中则旨在向君王介绍统治经验和权术。但毕竟小瑕难掩大瑜,《培根人生论》以一种优美与庄严的韵律,以超人智慧的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广为读者所喜爱。因而,我认为《培根人生论》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在《培根人生论》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论读书》、《论美》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论时机》。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确定论来准确描述的,但机遇确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机遇可能十几年、几十年一遇。大的机遇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善于省时度势,看清发展的大趋势,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金矿”。还有一种机遇是社会造成的,我国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没有很好的机遇可以利用。机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觉地出现的,有时甚至永远不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时才认识到过去的那件事是个机遇,庆幸抓住了它或者后悔失去了它。
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素质:第一,要随时做好准备,不要机遇来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不仅要尽可能的获取各种各样的广搏的知识,还要尽可能锻炼出很强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取得成功,关键是要有创新能力,而不是光有读书能力。“如果时间已使事物腐败,而人却无智慧使之革新,那么其结局将只有毁灭”(《论革新》)。有些人非常刻苦,很爱学习,但是遇到新问题总是一筹莫展,这就是创新能力不足。第二,要从小事做起,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道理很简单,机遇总是突然地、不知不觉地出现,有时你甚至一辈子也不知道哪个是机遇。第三,一旦出现机遇的时候,全力以赴,兢兢业业地抓住它。我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所说的“人生能有几回搏!”就是很好的诠释。第四,要锻炼出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发现机遇。许多学生念书时成绩很好,但后来,有的人成就很多,有的人却一事无成。关键在于面对新出现的复杂局面时,能否发现机遇。
机遇难得,然而不可以创造机遇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抓住机遇不是被动的,真正聪明的人会创造机遇。其次,创造机遇要找那种适合自己,到机遇多的岗位和地方去。据介绍,美国人很喜欢换工作岗位,一生中大概要换四次。中国人恰好相反,惯性大,干一件事就想一辈子呆在这儿。换工作岗位有什么好处呢?你不是一锤定终身,你可以多次换,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机会最大的地方和位置。再次,要得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机遇,或者让那些属于自己机遇不要失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有好多年轻人,为了短期利益和行为做假,考试作弊、说假话,就是不诚信,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害了自己。中国某个地方曾经一度是商业非常发达的地区,而现有却不然。原因很简单,也是缺乏诚信。第四,要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交流对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两个人交流思想和两个人交换苹果完全不一样,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只有一个苹果,而交流思想,每个人同时有两个思想”。如果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博采众家之长,那么你就具备了得到机遇的一个非常好的素质。最后,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创造机遇非常重要。一旦工作出现问题,要很快调整自己,去做那些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以上是我对《培根人生论》部分章节的一点肤浅认识,由于水平所限难免存在偏颇。深望各方予以改正。
[培根随笔读后感1000字论培根的功利主义思想]
★ 毕业晚会的邀请函
★ 答谢邀请函范文
★ 同事欢送会致辞
★ 本科论文后记范文
★ 论文后记
★ 答谢晚宴开场白
★ 学位论文致谢
【《丽娃河畔论思想》读后感(共3篇)】相关文章:
工程硕士论文致谢范文2023-03-23
高校毕业典礼校长致辞2023-08-15
学位论文致谢怎么写2022-09-20
大学教授开学通讯稿2023-10-07
《再别康桥》的4个意象2022-11-25
毕业欢送晚会主持词2023-12-23
教师实习计划怎么写2022-10-14
《孔子游春》语文教案2022-11-20
《孔子游春》我帮孔子拟教案2024-03-20
孔子游春教案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