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阅读心得1000字(推荐5篇)由网友“刺猬的祈祷”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边城的阅读心得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篇1:边城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
更多读后感相关内容推荐
边城读后感1000字1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用含情脉脉的笔触为世人描绘的一个令人神往的湘西世界,今天是端午节,让我们穿越时空,去领略一番几十年前的凤凰古城的端午。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一个王字。大约上午十一点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种.种情形。”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目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水中,让人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捉到,谁就成为这个鸭子的主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莫不为这边远的小城增加光彩。这一天,是茶垌最有意义的二十四个小时,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快乐中度过。他们是真正喜爱传统节日,喜欢在节日里做带有地方风俗的事。传统文化在他们那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那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茶垌生活,着实让人流连忘返。使我向往边城里的生活,向往端午节的到来,向往那里的风土人情。在那里,传统节日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他们重视节日的到来,不像现在的我们为了“偷懒”而期盼节日的到来。
多年来人们就一直在感慨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而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所置换以后,节日经济以及由此被挑起的民众度假消费狂潮便成为最为壮阔的时代景观,在端午节这天,人们的赛龙舟勾心斗角,少了以前的那种和平喜悦的氛围。而其他人也仅仅是为了休息,才去观看赛龙舟,没有之前的积极热爱了。节日观上的“政治正确”常常把我们的思维引向民族救亡法庭上了无新意的正义判词,关于本土民族文化价值应该如何保护的问题,人们已经争论了至少1,而且还将继续在同一个层面延续下去,这遮蔽了问题的要害。我认为,想要保护本土民族文化,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像《边城》里那样用心去对待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勉强地去接受节日的到来。
我在想,为何取名《边城》,在心里它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沈从文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吗?也许那座悲天悯人的城已经随着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深思考。我深深思考,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我们应该为之努力奋斗,使之发扬光大。不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座沉入历史洪流的“边城”。
边城读后感1000字2
人向往着什么?世界又究竟需要什么?
一片树林,一方天地,一汪泉水,这是多美好的世界啊。但当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之时,一切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它开始有一间小屋,一个村庄,一座小城,它甚至有一个脚印,一辆自行车……可人究竟向往着什么?人心究竟追求着什么?是一栋栋大楼,一座座城镇,一辆辆车,还是数不尽的财富,道不完的安定?
谈及和谐,《边城》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那样一幅画面:“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一位老人,一个姑娘,一只黄狗。溪水潺潺流过,流入小城,溪水却依旧清澈,仿佛渗入城里人家的美好,连接城里城外人们的心。”那里的生活,仿佛在不知不觉中早已谱出和谐,那么自然安和——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世界里,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处处高楼大厦,一派繁荣之景;但背后,却又是另一番景色——那里草木不生,噪声不断,净气匮乏,飞禽走兽不在;那里垃圾成山,泥沙入河,净水难寻……如此环境,是和谐么?不,根本不是。人们的身心均受到严重压抑,所以他们最初从落后的乡村奔入发展的城市,却在最后又从发展的城市回到落后的乡村。我们谁,也不想到最后,子孙后代,指着那突兀无林的肮脏的山,指着那泥沙堆积的污浊的河流骂自己的祖宗,责怪我们。所以我们,该念和,该谱谐。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滴水不能掀起大浪,但汪洋可以掀起大浪;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可以促成社会的发展,每一个人的一小步都可能给世界带来变化。我想人们要的,该是美,是爱,是安,是平,是和谐。
念和谱谐,就像《边城》中所描述的,甚至感受到的画面——人与人的心灵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与发展的和谐……《边城》让我看到了人们的淳朴,勤俭,友善,和谐,那也许是我们在生活中难寻的美好,所以翠翠“天真活泼,从不发愁,从不动气”,顺顺“大方洒脱,友善交友,正直和平”……那里的人儿,美好到令人向往,和谐得让人们感慨,有时也会让人忧愁,思索。
念和谱谐,就像《边城》触动人心的,一个人要和谐,一个社会要和谐,一个国家要和谐,世界处处要和谐。人的和谐,就是冷静与热情同在,就是刚柔相济,德威并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会的和谐,就是自由与正义同在,就是肝胆相照,苦乐同在,就是众志成城,春意盎然……世界的和谐,就是善意与美德同在,发展与健康的统一。和谐,和的是心,谐的是情,和谐是真心真情的美。
《边城》或许就是展现了那样一幅人与自然相互接触,美好和谐的画面,但毕竟是故事,而故事往往又启发着每一位读者。到底是让《边城》告诉我们,还是我们告诉我们自己——转念一想,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也该有所调整。和谐,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念和,谱谐,念每个人心,谱世界美好。
边城读后感1000字3
沈从文先生所著的《边城》一共有五个主人公,分别是老船夫、他的孙女翠翠、船总顺顺、他的两个儿子天保与傩送,故事主要讲述了五人之间的爱僧哀乐从而表现了茶峒人民的淳朴与美好。
提起爱憎哀乐这四个字,我主要想谈谈“爱”与“哀”。文中第一份爱是傩送与翠翠之间的。二人第一次在端午节相遇,便给彼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两年后,傩送主动邀请翠翠及老船夫一同到河边吊脚楼最好的位置看船。当翠翠听到旁人在说她与傩送的闲话时竟害羞地逃跑了;当傩送主动找翠翠说话时,翠翠故意岔开话题,抿了抿嘴笑了。此时的翠翠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对傩送二老的那份感情,并想将这份感情埋藏在心中。而傩送二佬也愿意为翠翠而放弃一座碾坊,只要一条渡船。二人两情相愿却迟迟没向对方敞开心扉。第二份爱是翠翠与祖父之间的。祖父特别疼爱翠翠,翠翠想听歌了,他便张口就来;翠翠想听故事了,他便娓娓道来;翠翠想听曲儿了,他便立即拿起双管锁呐吹起来,翠翠要求的祖父都无一不办。
但两份爱最终都变成了哀。傩送因哥哥天保的死而内疚离家出走,祖父也意外地在一天的雷雨中去世了只剩下翠翠与好心的老马兵一边继续掌管祖父的工作,一边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故事中的老祖父总会让我想到我的外公。我记得有一次我无意中说道:“这家的饼干好好吃啊!”当时我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放在心上,结果,数月后回上海来看我,拎了一大袋子我爱吃的饼干,递给我说:喏!这是你最爱吃的饼干!我特意给你买的!”听完这句话,我的眼眶突然湿润了。我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外公竟牢牢记在心中。也许这就是亲情吧:他不需要任何回报,只希望自己所爱的人能够健康幸福!而我也常常对自己说:如果他们有一天突然离去,我会不会也像翠翠一样坚强呢?
因此我对老祖父这一人物印象最深。老祖父是一个忠实善良的老船夫。每天尽职尽责地管理好渡船,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所带来的意义,只是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他从不收取过渡人的钱,如果实在还不了钱,他便托人将这钱到城中去买茶叶和草烟赠送给过渡人。在生活中,老船夫特别疼爱翠翠,也很尊重翠翠,当得知大佬天保相中了翠翠并立即托人上门做媒时,他并没立刻不加思索地答应了那户如此好的人家,而是询问了翠翠的想法后才做了决定。祖父为了翠翠的幸福忙前忙后操碎了心,不惜托着带病的身子去城中找船总顺顺商量傩送与翠翠的事,但如此忠实的老人最终并没有如愿看到自己最疼爱的孙女出嫁便离世了。
《边城》最大的亮点莫过于结尾了——“那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特别想知道傩送到底什么时候回来,但就此戛然而止。这便是个“留白”,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遐想的空间,通过自己对本书的理解以及想法来补全结局。对于我来说,我心中的结局一定是傩送与翠翠在某天不期而遇并向对方明确地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意和想法,从此一起接管老船夫的工作,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而茶峒人民的美好与善良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边城读后感1000字4
边城,一个清新质朴的名字;边城,一座浸在水中的小城。也似乎正因为如此,这里的人们性子大都如水般柔软,模样大都如水般灵秀,景色也似水一样润人心脾。
《边城》的美,在于如水般澄澈质朴的人性。翠翠在端午独自回家看到醉倒的另一老人后,便化解了与爷爷间的误会。爷爷得知翠翠对傩送的心意后,便不再强求她与天宝的婚事。傩送请翠翠上楼等祖父时单纯的心思。爷爷送人过河从不收钱。卖肉从不许店家多给。过河人塞了钱就走,而祖父总要追去还钱。顺顺自愿放弃赛舟,捉鸭,让儿子们各显身手的舐犊情深。兄弟二人得知对方对翠翠的心意后,并未不和,也未争吵打架,只是共同为翠翠唱歌的兄弟情深。顺顺虽老却不忘下水救人的责任心与对生命的尊重。翠翠与黄狗间的默契与相守。爷爷与翠翠用红枣化解矛盾的人心质朴。爷爷从不吝惜酒钱,让来人尽管喝酒的慷慨大方。爷爷曾因翠翠的犹豫说:“这可与我们茶峒人平时的品格不相称。”茶峒人的品格便是直爽、单纯、朴实、慷慨、热情和平等,这些品格是小城的灵魂,是它淳厚的血液,是支撑它生命的力量。
温软、平静、热闹的民俗是边城美丽的霓裳。端午赛舟时的锣鼓声、水声、呼喊声、风声、欢笑声、划水声,声声引人入胜;端午画王字,穿新衣,捉鸭子,泅水的汉子、岸上的看客,无不引起人们热闹,欣喜的心情。与此同时,顺顺送鸭,爷爷不受渡船的钱,卖肉人多给爷爷好肉,爷爷推搡,不愿叫人赔了血汗钱,无不给人心中平添一份安宁也欣慰。地位高于船家的天宝一家,并不嫌恶翠翠低微的身世,且镇上人并不将地位看得太重,有两情相悦就被家人允准婚事的习俗。不论是节日习俗还是民风民俗,这小城都给人以世外桃源的自由安乐的清朗之气,既热闹又静逸,既温和又有规矩。这便是它如潺潺溪流一般静好的风俗。
《边城》更美在作者的只言片语间,美在人们的举手投足间。翠翠常会因黄狗的顽皮而恼怒于它,但在言语之间,她只是说:“狗,狗,你不许这样子!”看似娇嗔又柔弱的责怪,实则因为她与黄狗间有深厚的友情与极好的默契。她不必多说,不必斥责,只是劝告。对于翠翠与傩送的邂逅,作者只用“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来描述翠翠的心境,并没有复杂的语言,没有其他的动作与心理上的描写。作者用简单的语言让读者了解翠翠的心意,用翠翠对顺顺送的鸭的态度,标明翠翠对天宝的态度。翠翠对爷爷说:“月亮好大好圆。”在谈及婚嫁之事时翠翠的脸霎时红了。翠翠篮子中掉出几株虎尾草时,她转身就跑。这种.种细节无一不将一个心思细密灵巧的少女形象勾勒在我们眼前。豆绿色的涨过的湖水,水面上一片薄烟,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温柔、美丽、宁静的黄昏,无一不烘托祥和宁静的气氛。
《边城》之美,美在人,美在景,美在民俗,亦美在言语间,甚至美在它凄婉的爱情悲剧,美在如诗如画的点滴之间……
边城读后感1000字5
这原本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边城》
金色的光穿透云层,铺在鸳鸯江上,隐约几只渔船划过江面,星星点点。紧接的一场蒙蒙细雨,是南方小城独有的情韵。晨光弥漫了整个河岸,空气中氤氲丝丝泥土清香,早起的人们在细雨中漫步,游人打着一把油纸伞,在堤岸边领略小城早色。远方的来客啊,南方多阴雨,愿你缓步当歌,一缕炊烟似是梦中多归客。此景,甚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一个山环水绕的历史古城里,人也滋润美艳至极。不比北方的豪情,南方的女子,多是温润细腻而多才情,山城水都孕育了多少文学的灵魂。而我也乐得自在,从小耳濡目染中爱着书籍和文字。学习生涯总是苦中作乐的,在人人竞争的大时代,知识的储备量就是第一资本,无论何时,多读书总是好的,无论是与数理化的斗争或是文科的背默,都将在人生历程里留下难忘的记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爱和悲悯。不比往日学习的匆忙,每每持书一卷在窗台仰坐,我便能静上一天,书中的纸墨书香深深吸引着我。
我最爱的读书地点是学校的石椅,在一片红枫的艳丽色彩下,它平凡普通的在那儿。当午后的暖阳穿透树枝和文字,那斑驳树影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纸质书发散的魅力是电子书而不能比的,它的每一个文字和标点符号都显露着作者的每一次心跳,每一个呼吸。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说书者,它静默无言,在跟你娓娓道来作者的心绪。在美好的下午,去图书馆找书看,已经是我课余时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邂逅了沈从文的《边城》。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山城水都女孩儿来说,看这本书就像是在用文字的方式欣赏自己的家乡,家乡的每一座石桥,每一处景致,每一段小溪流水就那样自然而然的在脑海里一一过目。
几年前曾领略过凤凰古城的美,它是“边城”的原型。那里浓厚的乡土气息吸引了我,一条河流就那样悠扬啊漫长的流到了城边,不知来时路,也不问归处。河边吊脚楼,河上石板桥,石板桥上的游人,是摄影师作品里的靓丽风景。“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美人,美景融为一体。无比和谐而又充满了各自的与众不同。在小巷里,琳琅满目的饰品和民族服装很是抓人眼球。充满文艺气息的小酒吧里,民谣歌手弹着他那迷人的吉他,仿佛在说着这风光古城的辉煌历史,讲故事的人入迷了,听故事的人听醉了。古城的夜晚大概是最撩人的了,没有霓虹灯的璀璨但却有篝火的迷媚,没有演奏会的宏大,只有几把吉他,几支笛,一把二胡一个鼓。街边的艺人就这样自顾自的弹着,唱着。游人们喝着,吃着,谈天说地着,一切都慢下来了,一切都随着河流的缓慢而静止。远离都市的喧闹,它带来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安乐。读过《边城》便知小城情趣,去过古城便知作者心绪。在那个夜晚,我做了一场特殊的旅行,我又重新捧起沈从文的《边城》,再读,便有另一番感触。眼前心上的,是我的家乡梧州。那里淳朴的民风感染着我,令我不禁感叹我们家乡的骑楼城,夜幕当空,华灯初上,无比旖旎。绚烂的灯打在鸳鸯大桥上,七彩的江面令人叹为观止。不比夜晚的风情万种,早晨的小城是静谧的,像一个含羞的少女,散发青春的美丽。望鸳江春泛,一清一浊,一婉约一豪放,是苏子笔下的:“我爱清流频击楫,鸳江秀水世无双。”凤凰古城的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皆是山环水绕,却又各有特色。这类小城,让人萌生千百个喜欢的理由。
我羡慕那些能把景致写得如此真实的人,每每看到精致处我总会惊叹不已,究竟是有多深厚的文学底蕴才能写下如此词句。说多了就是,爱生活,爱读书罢了。在那个没有电子的时代,信纸是心绪,而书则是寄托。每每有着共鸣的人,一定有那么几本同样爱看的书,它是精神文明中伟大的杰作。在这个繁华绚丽的时代,电视剧电影代替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我还是希望,多看书。纸墨书香带来的情致和温暖皆是这些不可比拟的。人与人之间变得更融洽,更有气质,更具文雅,都可以归功于看书。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是脊梁,而“礼仪之邦”的美誉不能徒有虚名。
在学校的综合楼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牌匾正闪着独有的光芒。在教室的每一个位置,同学们认真看书的场景感染了红枫树的每一片枫叶。红枫精神在学校里延续,读书所带来的爱和对事物宽容悲悯的气量会为人所称赞。读书风气在社区里传开,人人讲礼貌懂文明的好习惯在古城里划下了这个时代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流过,美好依旧,如茨维格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篇2:边城读书心得1000字
前些天一场瑞雪,让初春的空气里更沁着凉意。走进凤凰以前,高高低低的悬楼吊脚,看不懂的苗族文字,在现代传媒的渲染中勾魂摄魄,却仍旧比不上此刻我眼前的神秘而真切。脚下这青灰色的石板路,说是后来翻新的,走的人多了,颜色也便渐渐淡了,再无法了解它的原貌。但这无关紧要,走在路上,还是有姜糖血粑鸭可以尝,楼阁飞檐可以赏。
这里青砖乌瓦,飞阁垂檐,纤道驳岸,自是与别处不同。沱江穿城,水面静若琉璃,江底油油青荇软泥清晰可见。款款行舟,两畔吊脚悬楼,船夫山歌一曲,与吊脚楼上姑娘遥相应答。白塔青山,舟过之处,艳影荡漾,伊人如期。
一种浪漫情结融入进来。生之于诗,发之于天地山川,浑然天成。我快要在这诗画入眠了,一觉醒来,兴许又是一个别样风情的好地方。
跳岩,沱江,吊脚楼,土家新娘,低吟着深远悠长的牧歌,穿越时空缓缓走来。这安静而忧郁的牧歌,滋润了沈从文的文笔,黄永玉的画笔。没有呐喊,却唤醒了这里的山川流水和这里以花的姿态生活着的凤凰人,唤醒了曾经朴素的岁月。
一路走走停停,停停写写,便远落在队伍后头。工艺品店里观者如织,我在外头怕是进不去,只好眯着眼睛站在日光下,享受淡淡的暖意。天上的云,陌生地看着我,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我的尴尬。我以仰望的姿态与它对视,慢慢的竟是脸红了。兴许是怕我把它错当棉花糖,它也行色匆匆地飘去。它的离开,似乎带有一点责怪,在纷繁和喧嚣里呼吸太久,连冒险的勇气也没有。我低下头来,大口地吸了一口气。空气里天南海北的尘土,却分明带着一种民俗的芳香。
是的,我们深深知道,一个游子无论身处何方,只要能够闻到民俗的芳香,就仿佛回到了故乡,疲惫的心安顿下来。一个民族只要守住自己的民俗文化,就能找到自己永恒的精神家园。
黄昏的光,覆盖在这里。小城披上了晚霞,气氛开始变得曼妙而温润。一块姜糖在舌尖上慢慢消融,微微的辣和恰到好处的甜,口齿留香。看过那手艺人制作姜糖时候的样子,软熟的姜糖搭在钩子上,较重的一边垂下来。手艺人见游人咝溜溜地咽口水,便是毫不介意捏下一截新鲜姜糖来,赠与游人。
古城墙下挫花的老妇,朋友给她拍照,她嘿嘿地笑起来,抬起眼来不自然地直视镜头,又总是很快低下头去。还有背着大猪猡的土家阿妹,以前只在很多书上看到过。那天黄昏,她向我迎面而来,与我交臂的时候,我看到她湿漉漉的睫毛,土家银色的挂饰叮铃作响,那些关于淳朴和心动的记忆又强烈了一些。
有人剪纸,有人作画。有人手下能生出些肥嫩大鲤鱼和精细雕花,有人,依山傍水,以青砖灰瓦作笔,以古老拙朴的石头作画。这里的人,大多懂得手艺。一卷画,在黄永玉的收藏馆里,置中央。画里读凤凰,又是别一番风采。挫花剪纸作画唱山歌做姜糖的风景,把游客也绣了进来。想起来,走在青石板路上,路过的风景,也会是这样的一幅版画,就像古老的胶片电影一样演出,倒带,重新演出,代代相传。每一次重新演出,都需要带着不一样的心情去看,千年不变。凤凰人自觉地恪守着文化的血脉,一些自由的程式,一个自己的姿态、一种自己的腔调、一些自己的手法,直通着远古。
不只想把他们的容颜和轮廓留在我的相机里,更想刻进我的生命里,融入我的文字里。
万古悲风。凤凰就这样恬静安然,以一种和祥和无争的生活姿态,默默地诠释着一种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而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在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天黑了。隔江吊脚楼挂起的红灯笼亮起来,一盏盏,像夜里柔情的眸。沱江淋漓,两岸的光和影倒映在江面上,影影绰绰,倒像一部在咿咿呀呀的电影。河灯漂游,江上不见鸟,舟多不泊在岸边,游人在走木头桩,过到江的对岸去。露出水面的木头桩不及成人小腿,没有护栏,两边便是流水,若是不慎坠入水中,今夜选择痛快地沐浴在沱江,也没有什么不好。
我所来自的城市,前些年建起了地下铁。城里的人是很钟爱它。人们似乎愿意起得很晚,然后在赶着上班,在地下铁里挤挤挨挨。有时候我站在地下铁的扶手电梯下,仰着头,能看到电梯的尽头有一个发光的出口。我总是愿意以为那是另外一个安静的世界。只是,每次电梯把我缓缓送到岸来,外面车水马龙的街口和日无暇晷的面容,像些离离的野花与伶仃的浮草,让我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不知所措。
风贴着江面吹过来,我不自觉地缩缩脑袋,一滴泪掉进我的脖子里。看明了眼前的游船漂荡和细水长流,想清楚了,尽管这里的石板路不会记得我,这里的琉璃江镜不会留住我,那块陌生的云也害羞地躲我,尽管,这里的所有,我只是能够看一看,摸一摸而已,便也足够!沈从文先生说,美,总不免让人伤心。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面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和绿水青山,此时却有同样的感受,泪流满面。
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我没有给这里带来些什么,却载着满行囊的民俗记忆,带着这种对美的独特感悟,回到天南海北去。也许再次仰望地下铁的出口,闭上双眼,一个别样风采的世界又在眼前。
一天下来,除了看老太太挫花,给柴门轻叩内的三只懒猫拍了一下午照,走过一些文人故居和密密麻麻的工艺品店,只是把相机的电量用得一格不剩。两个朋友一回宾馆,把淘来的宝贝哗啦啦倒在床上,争着一件一件数给我听,我却无心入耳,满脑子都是那只猫的慵懒的姿态,和一个老妇给一个少女缠头巾时候的模样。朋友看出了我的不在意,她们开始掰乌油板栗,大半袋饱满得圆鼓鼓的样子,香味诱人。吃空了乌油板栗,仍是不过瘾,又齐齐钻进夜凤凰的五光十色里。
我们一行三人,大刺刺地开始吃起米豆腐来。一个朋友同往常一样提醒农家要加量的辣椒,农家呵呵笑着回应,上了近乎满满一碗。朋友呼噜呼噜地享受着,说是从未这样尽兴。我看见他眼里落满了光,不知道是因为过辣了还是愧疚了还是感动了。
著名摄影师卓雅曾说,凤凰这里的人,会倾心倾力地帮助你照顾你,即使他们贫穷得所剩无几。卓雅到过这里,便再也不想走了。这个女子,把她最美好的二十年青春,都留给了凤凰。她的照片,让人看到了沈从文先生文字世界里的凤凰,凤凰最原始的模样。
沈从文先生让更多的人知道凤凰,走进凤凰,可手中笔却并非为了匆匆留下凤凰那水墨青山的姿态而已。先生大笔一抖,为后世人留下了及其宝贵的精神要素和思维模式,而这些,来自于凤凰的灵魂。“文学来自民间”,民间的感动照亮文学的未来,也正是这些传统文化的力量,震撼人心。先生懂得,可他早已仙去。
一种光线从不同角落照射过来投下暗影。小街幽深而神秘的氛围里,恍然依稀,回溯到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岁月。
脚步声,叹息。朦胧中,沈从文先生向这边走来,朝他的故居走去。
《边城》是沉重的。边城何尝不是。在现代物欲挤压的世界里惶恐和失措,寂寞与怨忖日甚一日吃空精神家园里理想和梦,我们开始思考这个时代的忧虑。边城的感性和原始性,它代表的真淳古朴,宁静悠然,和谐浪漫的文化理想和归宿,消逝的声音堙没在后来的喧嚣里。去乡十八年,物是人已非,叫人痛定思痛。
凤凰一日,人间千年。后来我站在一棵树下很久很久。仰头看到的那片天空,原属于青蓝,却在一片青瓦灰墙里,愈显绒黄。岁月的痕迹留守在这里,变了色的云面面相觑,道不出个答案。
离开的时候,看见一个老汉,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香草清澈甘冽的味道,沁入肺部。
然后,深深呼出。
篇3:边城读书心得1000字
有人讨厌黑色的阴郁,有人厌倦白色太过炫目,而我却觉得黑色是一种极尽的奢华,白色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绚烂。今日的我独自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找寻着那极尽的奢华以及令人神往的绚烂。
我情不自禁的伸手将它拾起,放在另一只手的掌心上。此时我的脑海闪现着语文老师讲述这篇课文时的情景。我的眼睛看着书本,直至泪水模糊了双眼……
那抹忧伤的爱情《边城》里像是有一种美丽凄美的乐音。借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弹奏出来令人回味。
在湘西那个小小的山城茶峒,一切都是白色的。白色的翠翠,白色的傩送,白色的天保,白色的爷爷,白色的天空,白色的世界……那个像小野兽一般活泼可爱的女孩,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在凡间驻留。白色的世界里有情窦初开的心灵擦出的黑色。
白色的开始,黑色的结束,白色的绽放,黑色的凋零。白色在一切世界的污染中,总会渐渐地转变为黑色。
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不是美丽动人的翠翠,也不是善良正直的傩送,而是那最后得不到翠翠芳心而为情而逝的天保。身为兄长的他没有强行与弟弟抢心爱的女孩,没有按照当地规矩来一次拔刀相对的拼死搏斗。他用牺牲自己的爱情去成全弟弟的幸福。最终,他为爱离家出走,落水而逝……
结局是令人心痛的,结局是令人放不下的。也就是老师口中的“窒息”。
白色的边城上空开始漂浮着那抹黑色的忧伤。那个人没有回来,可能永远回不来,可能明天回来……
人们以为没有爱的边城里,有了白色的爱,等到那个人走了,白色的爱变成了黑色。那是白色与黑色的距离。
篇4:边城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
边城读后感
秋天的午后,阳光柔和,万物舒爽,人也不例外。喝一口清茶,捧起一部《边城》,不禁随之胡思乱想一番。
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曾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一个是湘西的凤凰古城。”这凤凰古城大抵就是边城之所在了吧,也就是沈从文从小生长的地方。
边城的故事虽不甚长,却是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它就像一部描写自然风光的小诗,使历过尘间繁杂的人们耳目一新。它又像一泓清泉,轻轻敲击我们的心灵,留下的是一片冰凉。既让我们深深为之陶醉,又担忧因为鲁莽而打扰了它的灵境。
《边城》之名,不禁使我们心动神驰。似乎那一块土地离我们甚远,但又有一种冲动,似是对它有所目的,有所企及。人世间美的地方大抵不多,所以东方人在陶渊明的时代就已经只能寄幻想于桃花源了,而西方人较幸运的则是稍晚才发出乌托邦的感叹。但沈从文却告诉我们世间美的地方不只是一个幻想,一个梦,因为还有边城。为了使我们相信,他说不仅他曾在那里生活过,并请了翠翠,老爷爷等一干人为他作证。边城确实是美的,美得让我们只看到文字,就已目迷神醉了。
边城吸引我们的不只是那一道自然风光,那一份民风民情,还有翠翠那一份等待的爱情。也许这份爱就像戈多一样永远等之不来,空劳牵挂。但我们却不言之悲壮,不言之凄美。这份爱就像流动的水,永远不死去。自然是因于翠翠的那一颗执着,坚定的心。“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了”沈大师的话似乎赋予我们无限想象的权力。不知道美妙的歌声能否唤醒心爱之人的归来,但既然翠翠有等待的勇气,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边城的一切,包括爱情也是完美的吧!
知道凤凰古城的人,不知是否都因于《边城》,但不去凤凰古城的人,似乎是永远也无法理解《边城》的。作为凡尘中人,我们确实应对月夜的凤凰古城的流光溢彩抱一份幻想,有朝一日亲身历之。
边城读后感
作者用细腻,平滑的手法描绘了又一个世外桃源,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车马的喧闹,有的只是山清水秀,山路蜿蜒,即使偏僻闭塞,但依旧有着它的悠闲自得。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众多鲜明的人物,甚至纯真的爱情也只是刚刚萌发,而没有如炽热的火焰。就在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恬静的生活画面——茶峒,小溪,白色小塔,一户单独的人家,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边城》讲述的故事凄美动人。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场面,但他细腻而且真实,描述着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人间往事,却透露着令人向往的淳朴民风,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你心灵的一角。
《边城》里的人情亦如水,细水长流,却不是如水一样无色无味,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纯净。在阅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爷爷一起守着渡船,相依为命,彼此关怀。爷爷,一个坚强的老人,同样有着每一位老人都拥有的那份慈爱,为翠翠的未来担心,却从不把烦恼告诉她,只是紧锁在眉头里一个人承担。
我不由的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结局或许不尽如人意,但不由得为祖孙间的关爱,兄弟间的情谊,男女间的感情而感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片悠然的土地上孕育着这样一批有着淳朴,美好心灵的人。
边城读后感
看完了《边城》,想如果我是傩送,我一定会跑到渡船边,呼喊翠翠的名字,我不要碾坊,我要渡船,我要你和我在一起。无论你到哪里,我也一定会按照爷爷的安排走车路,车路不成也走马路,亲爱的,只要我能与你在一起,可惜我不是,他也不会是我……
喜欢《边城》,源自高中时选摘的课文片段,喜欢《边城》更源于我对自认纯朴的喜爱,更源于我对善良的感恩,对自然的热衷,边城,一个湘西的小城,纯朴的民风,让你无法相信的是,假若一个靠出卖肉体的妓女也是那么的忠厚,与人相好,便永远等待着情人,这都是对整个故事定下了一种纯朴、真诚的故事,我想若是我们,我们去了那个时候的边城,我们是不是会自惭形秽呢。
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翠翠的母亲是和一个军人相爱,后来醇厚的情人阿,他们相伴着离开了人间,留下了翠翠这个苦命的孩子,爷爷非常疼爱这个孩子,爷爷是渡头的摆渡人,每天重复着一项工作,即使是刮风下雨。
一年端午节,翠翠和爷爷一起去了茶峒,在那里,爷爷由于担心渡船,先回去了,却没有再回去接翠翠,翠翠在那里遇到了二老,二老傩送好意让翠翠去他们家坐着等爷爷,但是翠翠误解了他的意思,反而将傩送给骂了一顿,这可爱的小姑娘,却不知道这将来是他所爱的人。傩送回到家之后,就让人将翠翠送回家,爷爷在渡口问是翠翠吗,翠翠自言自语道:“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被大鱼给吃了”,生气的小姑娘何尝不是这么可爱。翠翠从那以后记下了傩送,她忘不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情节开始起伏。大老在一次意外中死去,爷爷也在一次雷电交加的夜晚逝世,翠翠心碎了。故事的最后只留下了那么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明天就会回来,但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这句话仿佛是一个美妙的泡沫在“明天”与“永远”中消灭了。
也许只有哀伤的故事令人难忘,而《边城》令人最难忘的不仅仅是这淡淡的感伤,更是那质朴的情感单纯的喜欢!
边城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边城》这篇小说,是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作品刚开始用小溪渡口作为起点,如诗如画的描绘了一幅恬静的山水画,湘西边城纯朴的乡土风情也是我的心灵得到了不一样的感受。
更使我感到震撼的是其中的人物,女主人公纯洁美丽,而他的爷爷也继承了淳朴厚道的品德。
可惜的是,《边城》是一幕爱情的悲剧,或许悲剧真的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直到翠翠唯一的亲人去世,他在杨兵等人的诉说下,才明白了一切的一切。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先生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无限的牵挂期盼!
边城读后感
边城就像一首歌,有高音也有低音;边城就像一首歌,有赞美也有讴歌;边城就像一首歌,有旋律也有节奏。
边城——一个风光秀丽的小城。
天真善良、聪明乖巧、温柔清纯的妙龄少女——翠翠,唱出了对祖父的深切依恋;唱出了对爱情的真挚期盼;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翠翠与祖父的祖孙情,唱出了亲情的无限;翠翠与天保兄弟的爱情,唱出了爱的美好与心的纯洁;天保与傩送的手足情,唱出了心的选择。
边城,唱出了人们淳朴的人情美。
一首首情歌唱出了爱的心;一把把虎儿草,唱出了情的真;一个个人唱出了世间的真情!
篇5:边城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
边城读后感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用含情脉脉的笔触为世人描绘的一个令人神往的湘西世界,今天是端午节,让我们穿越时空,去领略一番几十年前的凤凰古城的端午。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一个王字。大约上午十一点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种.种情形。”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目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水中,让人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捉到,谁就成为这个鸭子的主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莫不为这边远的小城增加光彩。这一天,是茶垌最有意义的二十四个小时,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快乐中度过。他们是真正喜爱传统节日,喜欢在节日里做带有地方风俗的事。传统文化在他们那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那是他们的精神寄托。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茶垌生活,着实让人流连忘返。使我向往边城里的生活,向往端午节的到来,向往那里的风土人情。在那里,传统节日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他们重视节日的到来,不像现在的我们为了“偷懒”而期盼节日的到来。
多年来人们就一直在感慨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而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所置换以后,节日经济以及由此被挑起的民众度假消费狂潮便成为最为壮阔的时代景观,在端午节这天,人们的赛龙舟勾心斗角,少了以前的那种和平喜悦的氛围。而其他人也仅仅是为了休息,才去观看赛龙舟,没有之前的积极热爱了。节日观上的“政治正确”常常把我们的思维引向民族救亡法庭上了无新意的正义判词,关于本土民族文化价值应该如何保护的问题,人们已经争论了至少100年,而且还将继续在同一个层面延续下去,这遮蔽了问题的要害。我认为,想要保护本土民族文化,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像《边城》里那样用心去对待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勉强地去接受节日的到来。
我在想,为何取名《边城》,在心里它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沈从文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吗?也许那座悲天悯人的城已经随着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深思考。我深深思考,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我们应该为之努力奋斗,使之发扬光大。不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座沉入历史洪流的“边城”。
边城读后感
人向往着什么?世界又究竟需要什么?
一片树林,一方天地,一汪泉水,这是多美好的世界啊。但当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之时,一切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它开始有一间小屋,一个村庄,一座小城,它甚至有一个脚印,一辆自行车……可人究竟向往着什么?人心究竟追求着什么?是一栋栋大楼,一座座城镇,一辆辆车,还是数不尽的财富,道不完的安定?
谈及和谐,《边城》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那样一幅画面:“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一位老人,一个姑娘,一只黄狗。溪水潺潺流过,流入小城,溪水却依旧清澈,仿佛渗入城里人家的美好,连接城里城外人们的心。”那里的生活,仿佛在不知不觉中早已谱出和谐,那么自然安和——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世界里,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处处高楼大厦,一派繁荣之景;但背后,却又是另一番景色——那里草木不生,噪声不断,净气匮乏,飞禽走兽不在;那里垃圾成山,泥沙入河,净水难寻……如此环境,是和谐么?不,根本不是。人们的身心均受到严重压抑,所以他们最初从落后的乡村奔入发展的城市,却在最后又从发展的城市回到落后的乡村。我们谁,也不想到最后,子孙后代,指着那突兀无林的肮脏的山,指着那泥沙堆积的污浊的河流骂自己的祖宗,责怪我们。所以我们,该念和,该谱谐。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滴水不能掀起大浪,但汪洋可以掀起大浪;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可以促成社会的发展,每一个人的一小步都可能给世界带来变化。我想人们要的,该是美,是爱,是安,是平,是和谐。
念和谱谐,就像《边城》中所描述的,甚至感受到的画面——人与人的心灵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与发展的和谐……《边城》让我看到了人们的淳朴,勤俭,友善,和谐,那也许是我们在生活中难寻的美好,所以翠翠“天真活泼,从不发愁,从不动气”,顺顺“大方洒脱,友善交友,正直和平”……那里的人儿,美好到令人向往,和谐得让人们感慨,有时也会让人忧愁,思索。
念和谱谐,就像《边城》触动人心的,一个人要和谐,一个社会要和谐,一个国家要和谐,世界处处要和谐。人的和谐,就是冷静与热情同在,就是刚柔相济,德威并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会的和谐,就是自由与正义同在,就是肝胆相照,苦乐同在,就是众志成城,春意盎然……世界的和谐,就是善意与美德同在,发展与健康的统一。和谐,和的是心,谐的是情,和谐是真心真情的美。
《边城》或许就是展现了那样一幅人与自然相互接触,美好和谐的画面,但毕竟是故事,而故事往往又启发着每一位读者。到底是让《边城》告诉我们,还是我们告诉我们自己——转念一想,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也该有所调整。和谐,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念和,谱谐,念每个人心,谱世界美好。
边城读后感
放弃碾坊,而要继承一个渡口,在这种物欲横流的年代,算是清新的超俗;她长得很好看,就像是观音,这是千年英雄难过美人关的定律,那样血浓于水的手足也没能打破。
每一个女子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歌声托着灵魂在岩边采摘虎耳叶,每一个女子心中都装过夹着盐巴的蜜糖,涩涩地甜;多少男子都想天真的想走回浪漫的马路,在月亮升起的初夏,为心上人在山头上放声歌唱……
不是每种放弃都要选择生命的完结,会水的鸭子溺死在水里,谁都有理由去怀疑!不是单纯善良就可以逃离生老病死,再亲的亲人,不论我们怎样的依恋,仍就会在生活的轶迹里越走越远,直到我们阴阳两边,所以,要会学给自己一些空间。
那个人或许永远都不会回来,或许明天就会回来。生活总是这样模凌两可的给人希望,可是,我们真的需要,不是吗?
我关上灯,藏在被子里,瑟瑟的抽泣,为了生命中一切无法挽回的远离……
边城读后感
边城,一个清新质朴的名字;边城,一座浸在水中的小城。也似乎正因为如此,这里的人们性子大都如水般柔软,模样大都如水般灵秀,景色也似水一样润人心脾。
《边城》的美,在于如水般澄澈质朴的人性。翠翠在端午独自回家看到醉倒的另一老人后,便化解了与爷爷间的误会。爷爷得知翠翠对傩送的心意后,便不再强求她与天宝的婚事。傩送请翠翠上楼等祖父时单纯的心思。爷爷送人过河从不收钱。卖肉从不许店家多给。过河人塞了钱就走,而祖父总要追去还钱。顺顺自愿放弃赛舟,捉鸭,让儿子们各显身手的舐犊情深。兄弟二人得知对方对翠翠的心意后,并未不和,也未争吵打架,只是共同为翠翠唱歌的兄弟情深。顺顺虽老却不忘下水救人的责任心与对生命的尊重。翠翠与黄狗间的默契与相守。爷爷与翠翠用红枣化解矛盾的人心质朴。爷爷从不吝惜酒钱,让来人尽管喝酒的慷慨大方。爷爷曾因翠翠的犹豫说:“这可与我们茶峒人平时的品格不相称。”茶峒人的品格便是直爽、单纯、朴实、慷慨、热情和平等,这些品格是小城的灵魂,是它淳厚的血液,是支撑它生命的力量。
温软、平静、热闹的民俗是边城美丽的霓裳。端午赛舟时的锣鼓声、水声、呼喊声、风声、欢笑声、划水声,声声引人入胜;端午画王字,穿新衣,捉鸭子,泅水的汉子、岸上的看客,无不引起人们热闹,欣喜的心情。与此同时,顺顺送鸭,爷爷不受渡船的钱,卖肉人多给爷爷好肉,爷爷推搡,不愿叫人赔了血汗钱,无不给人心中平添一份安宁也欣慰。地位高于船家的天宝一家,并不嫌恶翠翠低微的身世,且镇上人并不将地位看得太重,有两情相悦就被家人允准婚事的习俗。不论是节日习俗还是民风民俗,这小城都给人以世外桃源的自由安乐的清朗之气,既热闹又静逸,既温和又有规矩。这便是它如潺潺溪流一般静好的风俗。
《边城》更美在作者的只言片语间,美在人们的举手投足间。翠翠常会因黄狗的顽皮而恼怒于它,但在言语之间,她只是说:“狗,狗,你不许这样子!”看似娇嗔又柔弱的责怪,实则因为她与黄狗间有深厚的友情与极好的默契。她不必多说,不必斥责,只是劝告。对于翠翠与傩送的邂逅,作者只用“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来描述翠翠的心境,并没有复杂的语言,没有其他的动作与心理上的描写。作者用简单的语言让读者了解翠翠的心意,用翠翠对顺顺送的鸭的态度,标明翠翠对天宝的态度。翠翠对爷爷说:“月亮好大好圆。”在谈及婚嫁之事时翠翠的脸霎时红了。翠翠篮子中掉出几株虎尾草时,她转身就跑。这种.种细节无一不将一个心思细密灵巧的少女形象勾勒在我们眼前。豆绿色的涨过的湖水,水面上一片薄烟,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温柔、美丽、宁静的黄昏,无一不烘托祥和宁静的气氛。
《边城》之美,美在人,美在景,美在民俗,亦美在言语间,甚至美在它凄婉的爱情悲剧,美在如诗如画的点滴之间……
边城读后感
这原本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边城》
金色的光穿透云层,铺在鸳鸯江上,隐约几只渔船划过江面,星星点点。紧接的一场蒙蒙细雨,是南方小城独有的情韵。晨光弥漫了整个河岸,空气中氤氲丝丝泥土清香,早起的人们在细雨中漫步,游人打着一把油纸伞,在堤岸边领略小城早色。远方的来客啊,南方多阴雨,愿你缓步当歌,一缕炊烟似是梦中多归客。此景,甚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一个山环水绕的历史古城里,人也滋润美艳至极。不比北方的豪情,南方的女子,多是温润细腻而多才情,山城水都孕育了多少文学的灵魂。而我也乐得自在,从小耳濡目染中爱着书籍和文字。学习生涯总是苦中作乐的,在人人竞争的大时代,知识的储备量就是第一资本,无论何时,多读书总是好的,无论是与数理化的斗争或是文科的背默,都将在人生历程里留下难忘的记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爱和悲悯。不比往日学习的匆忙,每每持书一卷在窗台仰坐,我便能静上一天,书中的纸墨书香深深吸引着我。
我最爱的读书地点是学校的石椅,在一片红枫的艳丽色彩下,它平凡普通的在那儿。当午后的暖阳穿透树枝和文字,那斑驳树影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纸质书发散的魅力是电子书而不能比的,它的每一个文字和标点符号都显露着作者的每一次心跳,每一个呼吸。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说书者,它静默无言,在跟你娓娓道来作者的心绪。在美好的下午,去图书馆找书看,已经是我课余时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邂逅了沈从文的《边城》。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山城水都女孩儿来说,看这本书就像是在用文字的方式欣赏自己的家乡,家乡的每一座石桥,每一处景致,每一段小溪流水就那样自然而然的在脑海里一一过目。
几年前曾领略过凤凰古城的美,它是“边城”的原型。那里浓厚的乡土气息吸引了我,一条河流就那样悠扬啊漫长的流到了城边,不知来时路,也不问归处。河边吊脚楼,河上石板桥,石板桥上的游人,是摄影师作品里的靓丽风景。“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美人,美景融为一体。无比和谐而又充满了各自的与众不同。在小巷里,琳琅满目的饰品和民族服装很是抓人眼球。充满文艺气息的小酒吧里,民谣歌手弹着他那迷人的吉他,仿佛在说着这风光古城的辉煌历史,讲故事的人入迷了,听故事的人听醉了。古城的夜晚大概是最撩人的了,没有霓虹灯的璀璨但却有篝火的迷媚,没有演奏会的宏大,只有几把吉他,几支笛,一把二胡一个鼓。街边的艺人就这样自顾自的弹着,唱着。游人们喝着,吃着,谈天说地着,一切都慢下来了,一切都随着河流的缓慢而静止。远离都市的喧闹,它带来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安乐。读过《边城》便知小城情趣,去过古城便知作者心绪。在那个夜晚,我做了一场特殊的旅行,我又重新捧起沈从文的《边城》,再读,便有另一番感触。眼前心上的,是我的家乡梧州。那里淳朴的民风感染着我,令我不禁感叹我们家乡的骑楼城,夜幕当空,华灯初上,无比旖旎。绚烂的灯打在鸳鸯大桥上,七彩的江面令人叹为观止。不比夜晚的风情万种,早晨的小城是静谧的,像一个含羞的少女,散发青春的美丽。望鸳江春泛,一清一浊,一婉约一豪放,是苏子笔下的:“我爱清流频击楫,鸳江秀水世无双。”凤凰古城的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皆是山环水绕,却又各有特色。这类小城,让人萌生千百个喜欢的理由。
我羡慕那些能把景致写得如此真实的人,每每看到精致处我总会惊叹不已,究竟是有多深厚的文学底蕴才能写下如此词句。说多了就是,爱生活,爱读书罢了。在那个没有电子的时代,信纸是心绪,而书则是寄托。每每有着共鸣的人,一定有那么几本同样爱看的书,它是精神文明中伟大的杰作。在这个繁华绚丽的时代,电视剧电影代替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我还是希望,多看书。纸墨书香带来的情致和温暖皆是这些不可比拟的。人与人之间变得更融洽,更有气质,更具文雅,都可以归功于看书。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是脊梁,而“礼仪之邦”的美誉不能徒有虚名。
在学校的综合楼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牌匾正闪着独有的光芒。在教室的每一个位置,同学们认真看书的场景感染了红枫树的每一片枫叶。红枫精神在学校里延续,读书所带来的爱和对事物宽容悲悯的气量会为人所称赞。读书风气在社区里传开,人人讲礼貌懂文明的好习惯在古城里划下了这个时代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流过,美好依旧,如茨维格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的世界。”
【边城的阅读心得1000字(推荐5篇)】相关文章:
边城观后感心得2022-04-30
读《梦回仲夏》心得感想2022-07-28
边城的阅读感想2023-07-01
读奔跑的母亲心得感想2022-11-13
《边城》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23-01-26
读《高效写作》心得感想读后感2023-08-12
名著边城读书心得感悟2023-01-15
边城观后感心得体会2022-04-30
读沈从文的边城心得体会2024-02-06
速读心得体会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