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书心得900字

时间:2022-09-24 07:56:29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边城读书心得900字(共9篇)由网友“二咸”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边城读书心得9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边城读书心得900字

篇1:边城读书心得900字

文中处处点出边城的软实力,人人以反功利为荣。从中透露出沈先生对此的喜爱。

下面我重点分析一下爷爷对软实力的重视。孙女俩生活拮据,可爷爷却为人如此的“不为金钱所买”,似乎与钱有仇般,处处与钱为难。实际上,爷爷是传统的边城人思想,以不爱钱为荣。

文中几处自豪的.提到茶峒人平素品德,而正因为爷爷的性格正符合茶峒人的道德观,所以为人们所崇提起渡船,无人不知那个豪爽老人,当然,可以说每个人都摆渡,所以知道她,但是,从文中人们对老人的熟悉和态度可以看出,人们对他性格的尊敬,甚至他去买东西,“一定有许多铺子上商人送他粽子与其他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一点敬意”。

文中有个细节,翠翠不愿去看热闹,要与爷爷守船时,爷爷便拿茶峒人品德去压她,以使她乖乖去玩。为什么要品德压一个女孩子呢,因为对爷爷自己,这是最具软实力的东西,所以下意识的拿来“恫吓”翠翠。

但是文中也表现了硬实力的外来文化,透露出沈先生的担忧。边城中最具硬实力的,就是那间碾坊,而碾坊的主人出场,就是金钱相伴,她描述了夫人十分自然地从身上摸出一铜子,塞到翠翠手中,就走了,完全不解当地风情。当然,我并没有说谁的错,我是说,碾坊陪嫁,之类的事情,可以看出,王团总家,即便不是以金钱在思维,也是十分地看重金钱,并且毫不掩饰,这与边城风情,就本质的不同。

边城式的乡土气息,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中,到底往何处去,这是沈先生的深沉担忧,她既爱这里软实力,憎恶硬实力,以乡下人自居,但又看到大势必然,纯粹爷爷式的文化传统行将死去,取而代之的是与外来文化相适应的软实力。翠翠的去向象征着这边城文化到底往何处去。其实,不论往何处去,都不是沈先生想要的。

以沈先生的性格,又不愿看到翠翠非此即彼的二元结局,按照他的想法,他在等待更好的结局,等待拯救翠翠的方法。他让翠翠的等待留在纸上,几十几十年的等下去,希望等到翠翠好的出路。在他看来,翠翠的唯一出路就是迎接一个新的中国新的秩序的到来,因为只有一个巨大的改变才能带来真正的新的气象,真正地给边城注入新的力量----文化软实力。

篇2:《边城》读书心得

我喜欢沈从文这个名字,也喜欢沈从文写的《边城》。

在沈从文的笔下,这是一个用人性描绘起来的瑰丽而温馨的世界,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这里看不到邪恶、_诈和贪欲;这里有贫富区分和社会地位高低的差别,但他们都相亲相爱、互帮互助;这里也有矛盾,但那决不是善与恶的冲突,小说的.结局是悲的,可是不是险恶_邪所为。在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中,为人类的爱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在这样一篇美丽的文字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

读着它的时候,心是宁静的,灵魂是清澈的,感动的心是真切的痛,却又是饱含着最深的向往。在这个生活节奏极快,思想剧烈碰撞的年代,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脆弱、越来越紧张,爱情,缺少婉转;相亲相爱,也带着目的,抱着想法。突然很伤感,现代人真的就聪明就快了了吗,没有。科技可以加速我们的交往,却淡去了我们的相互珍惜的感情,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悲哀么?

篇3:《边城》读书心得

夜阑人静的夜晚,躲开白天城市的喧嚣,让自我沉浸在一片静穆之中,在属于自我的小天地里细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思绪随着书中人物的变化发展起起伏伏……

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翠翠心里爱的却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这个三角恋爱的实情,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驾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傩送虽然仍然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如诗的边城,诗意地演绎着人生,诗意地演绎着生活。书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无限期等待又显示着不完美。她的感情杯具能够说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她和傩送本来完全能够结合在一齐,培育出美丽的感情之花,可惜二人却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长的遗憾。

而此刻谁会放弃自我的感情呢?在当今这个社会谁主动放弃自我想要的东西,完美的感情都是我们想要追寻的。在《边城》中傩送为了亲情而放弃了感情,亲情固然重要,但为了亲情而放弃了感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明白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爱而忧郁出走落水身亡,不明白傩送是因为不能得到她的爱而离乡远行,也不明白爷爷突然离世全是由于替自我的幸福思虑奔忙而心力交瘁。之后在陪伴她的杨马兵向她说明后,她才如梦初醒,这实在让人不免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结局怎样?给人留下了悬念,傩送最终回来了吗?她们俩最终在一齐了吗?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期望他们有情人能终成眷属。看过《边城》,让我对世间完美的感情又一次产生了怀疑,对人性多了一份了解,但又明白了自我的幸福就应当去争取,争取了,得不到,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边城就是这么一出健康纯洁,而又弥漫有淡淡哀愁和浓浓诗意的感情杯具和人性的杯具。

篇4:《边城》读书心得

清澈蜿蜒的河水,碧蓝碧蓝,澄明如练的天空,群山环抱的民风淳朴的山村,慈祥善良的摆渡老人,以及他乖巧伶俐的孙女。“一道斜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谁的歌声绕过远处隐没在黄昏中的群岚,透过轻纱柔曼的暮霭,氤氲融化了那苍劲的青松与冷杉的凛冽,呜咽婉转,缭绕在江边,久久不肯散去……

《边城》就是以这样清新的场景在我眼前展开,在淡淡的叙述中带我走进一个吟着忧伤牧谣的童话。

翠翠和她的爷爷靠摆渡相依为命,一直长到了15岁,俨然如活泼的小兽。明净的眸子里没有悲伤,也看不见忧愁。每天编蚱蜢,摆渡,唱渔歌,吹牧笛。这样的生活如一潭平静的湖水,澄明似练,却没有丝毫波纹。直到15岁时的端午节,她在黯黯的江畔遭遇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一个让她彻夜难眠的人--傩送。

如一粒石子落入了潭中,激起了圈圈涟漪,她生活的平静被打破了。她依然每天编蚱蜢,摆渡,唱渔歌,吹牧笛,只是她的心里藏了一个秘密,一个连爷爷也不能说的秘密。古朴的青瓦,飞转上扬的阁角,檐下有古旧的风铃随风轻响,那声音好像撞在心上,一下,一下……

人生就是这样,因为一个人的离开或一个人的到来而划出了一条界线,从此与他无关,或与他有关。

两情相悦的人却最终都没有说出口,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要娶她回家,而傩送则被父亲要求娶一位富家千金。故事出现了转折,而后是兄弟俩相约唱情歌,可老船夫误以为是天保打动了翠翠,孰知那天保生来不擅唱歌,是傩送一人在唱,再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出船送货不幸身亡,傩送伤心欲绝离家出走,而爷爷也因操劳过度,怀着遗憾去世了,只剩翠翠独自在江畔等待,等待她不知何时才能回来的傩送……

人世间的美好与凄凉,在这篇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翠翠与爷爷至深的亲情,天保,傩送两兄弟的手足情,祖孙二人与村里人的和谐融洽而又质朴的邻里关系,人与自然的统一,淳厚的民俗与民风……

又或许是秀美的景色,喧天的锣鼓,热闹的节日吸引了眼球,掩盖了喜庆祥和背后的凄凉与伤痛。但作者清新隽永的笔调下的确有丝丝忧伤的情怀。就像这里也有亲人的离别与去世,有满满的期待未果,还有懵懂、朦胧,却又无疾而终的爱情……

篇5:《边城》读书心得

《边城》虽然有着悲剧性的结局,可那结局未尝不是凄美的合情合理、自然贴切。城内乡民的淳朴是一种美,不谙世事,与世隔绝是一种美,与自然生生相息的生活作息是一种美,民风习俗是一种美,地理风貌是一种美,坚强乐观是一种美,真挚纯真的初恋是一种美,忠贞不渝的坚守是一种美,不顾其他的痴情等待亦是一种美……

文章无处无美,处处皆美,这更是作者沈从文内心深处对美的寄托和追求,亦如陶潜所作《桃花源记》一般,作者将所希冀的一切包括纯真、美好的歌颂均寄于此,只是比起《桃

花源记》,更平添了一份悲伤,一份希望无法实现最终湮灭的无奈伤感。追溯过往,追溯那个城外纷乱的年代,作者写此文只是为了平静内心不安和混乱,唤起尘世的纯真,唤起尘世对美的追求,不懈的追求。

然而我时常不解,在其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如何让心那般心如止水,这种超然物外,心澄澈如镜的品性如何保持?况那番年代,寄亡国之恨于这般平静的文字中,引人细细品味,耐心琢磨需要一颗多么强大的心灵?多么高深的人生境界?多么纯净的尘世净土?

联系今日,无数人生活在欲望的桎哠中,受尽金钱权势的牵制和诱惑,他们终日思量着如何稳居其位,如何尔虞我诈,如何勾心斗角,他们心中没有了美的印象,或歪曲了对美的审评标准。他们内心浑浊,全身充满着让人嗤鼻的恶臭,他们失去了美,更失去了对美的追求。纵然将沈先生呕心沥血的作品捧之当前,恐怕只是依旧“羞见于刘郎才气”。

彼之美,铸成人之美,心之美,纯之美,则万物皆美。

篇6:《边城》读书心得

《边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纯洁美丽的化身,是《边城》美好的灵魂:“爷爷”老船夫是淳朴厚道却也倔强的老人,他为翠翠美丽而自信骄傲,为了翠翠嫁一个好人家,他不计地位的贫寒低贱,内心凄苦忧虑与责任自信交错。前清解甲流落军官“顺顺”凭着一些积蓄经营木船,事业兴旺发达,又因大方洒脱,仗义慷慨,诚信公道,被众举为“掌水码头”一方豪杰绅士。他的两个儿子“大老”和“二老”受父亲江湖风范教育熏陶,在浪里行船摔打锤炼,皆成为江湖“岳云”式聪明英俊少年。在渡溪或“逮鸭”的竞技后,兄弟二人心中都是与翠翠一见钟情,深深爱上了美丽的翠翠,“二老”傩送为追求翠翠宁可要条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

“大老”天保在与翠翠提亲的一次次混沌不清的“马路”,“车路”推辞中,决不放弃对美的追求,执着的兄弟二人互明心事后,毅然甘愿站在月夜山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篇7:《边城》读书心得

《边城》作者沈从文不仅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而且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与景物以深厚的象征意味,集中了展现了湘西秀美的山水和淳朴的情致。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无形中就构成了一幅图画,有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翠翠和爷爷。祖孙二人一起守着渡船,相依为命,彼此关怀。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他对外孙女无私的爱就是我们炎黄子孙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

《边城》里的人,大抵情亦如水,却不是如水样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纯净,这使得整部作品无论结局怎样却始终带给我们空灵清澄的美。的确,结局不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这么一个发生在山城茶峒里的故事,这里鸟语花香,青山翠竹,耸立的白塔下住着翠翠和她的爷爷,这一年的端午节,翠翠遇到了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奖的傩送,有种不可言传的情感在翠翠心底萌发。与此同时,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美丽善良的翠翠。他们公平地凭命运来决定自已的幸福,而翠翠母亲的死是老人心中的痛,老船夫为了不使翠翠走她妈妈的路,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不久,天保为爱离家出走落水而死,傩送知道后很悲痛,又得不到翠翠的暗示,一气之下远走他乡。一声巨雷摧毁了白塔也带走了爷爷。翠翠决定从此留在渡口等待傩送的归来。平淡中流露的不平淡,平静中突显的不平静,平凡中涌动的不平凡,没有兵荒马乱,没有峰火连天,没有尔虞我诈,有的只是朴实的亲情和真挚的关爱。像是一幅流动的画,画的是桃花源的风光,画的是画中人的生活,画的是民情纯朴和封建礼教的碰撞。我常常在想傩送到底会不会回来,作者没有把这个答案告诉我们,从而引起我两个遐想:或许他会回来,这里有牵挂他的家人也有他牵挂的翠翠,或许时间消逝他会懂得哥哥天保为了成全他而走的心,会感受到守在渡口的翠翠的等待,毕竟他自己也说过要渡船不要碾坊。他会回来,会重新面对,会找到翠翠,会替她守着渡船,一辈子。也或许是再也不回来,在某个地方默默地过完着生,再也不愿想起这里的一切。或许那些人那些事早以在他心里自己找个坑把自己埋了,或许偶尔面对一只渡船也会在心底泛起一层涟漪,而那个等待却终究只是等待。

《边城》的行文似无阻的流水,给人一种诗意。文中平淡安宁,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但却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使你身临其境。

篇8:《边城》读书心得

读完边城,我突然有种想去湘西看看的欲望,从前不知道什么是牧歌式的小说,现在,还是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它很美,很美。

天空是格外寂寥,夜晚格外漫长。如果没有她的骂他的笑,那个五月端阳便只是一个普通的暑天,淹没在记忆里再无他异。只是,一切不是了。

爷爷是个淳朴的人,他不多拿客人的钱,跑上去追客人,他兢兢业业从不让客人不能渡船,五十年如一日。他的牵挂只有他的孙女翠翠,他也在最后一夜劝导翠翠“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坚定地活下去,让人忍不住有种要落泪的凄凉。

翠翠是大自然的女儿,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山林中,是她真正自由的地方,翠翠的心中是渴望爱情的,她常看着结婚的新娘子,幻想着自己是新娘,当她想到端午,就闭上眼睛,她期待浪漫的爱情。

兄弟俩注定着要将此生所爱一分为二。天保兄,我知道把心爱之物让给他人时的痛苦,所以无法想象将心爱之人拱手时的心痛。无法想象更不愿尝试,但天保却不得不去面对。我相信天保爱她。因为他不曾说没有她便不能活。不然,在失去哥哥后,她是不是会自责的认为“没有她便不能活,但为了我他宁可不活”?那样弟弟的服罪感是不是会更重?

凄美的苦难总是促不及防,为什么兄弟俩要离去?为什么爷爷这么快就告别故乡?为什么最后只剩下翠翠一人孤独的守望?

牧歌式的小说往往就如中国水墨画,《边城》里没有华丽的背景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但它却可以让人想很多。它把一段爱情的变得平淡却不清淡。总有些东西留下后是挥之不去的。边城那里有一段感情未能尽善尽美,这世上又有多少人或事能不留遗憾?

读罢边城,真有种想要泪流满面的冲动了。

农村山城是一幅静止的图画。千年万年不变。生活里面的人叫画中人。他们在社会上地位可以忽略不计。然而画中一切于画外的人永远充满向往。

唐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记载:问今是何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些无论魏晋的人的生活在别人眼中却是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怡然自乐。

沈从文也有文《桃源与沅洲》说:千百年来读书人对于桃源的印象既不怎么改变所以每当国力衰弱发生变乱时想做遗民的必多这文增添了许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许多人的酒量。至于住在那里的人呢却无人自以为是遗民或神仙也从不曾有人遇着遗民或神仙。

农村的确只是失意人酒后的谈资或闲暇人的雅兴。至于生活在那里的人呢却无人以为自己是神仙和遗民。他们生存在所谓的世外桃源承载着图画的完美与历史的厚重。他们无法摆脱如画般静止的命运与生活。这潜在流动的悲剧命运。

《边城》里那一种沉重古老静止的边城风景以及边城小人物的生活状况如画。而画中的人物呢?

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篇9:《边城》读书心得

《边城》,一看到书名,我有了几分蒙胧的概念,这是一个多么抽象的词,使我无从想到它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故事。

看了简介,我初步了解了“牧歌”式小说,直到真正进入书本的阅读,我才体会到文章的优雅、清淡。

湘西小镇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还有这份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边城四周的环境再单调不过了,映入我眼帘的似乎只有小溪、小船、小塔,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说就这样极为朴素又娓娓动人的叙述开了,如此清幽的意境,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恬淡无忧,同时也想到了城市生活的繁忙与枯燥,读者能够有这样深切的体会,也全在于作者对其亲身经历的生动描写。

小说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朦胧而了无结局的爱情是本书主要叙述的内容,但爱情不是小说所要表现的全部,翠翠是母亲与一个士兵的私生子,父母都为这不道德的、更是无望的爱情自我惩罚而先后离开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中就只有爷爷、渡船、黄狗,作者用平淡的语言淡化了翠翠与爷爷孤独清贫的生活,却尽量展现他们与自然和乡人的`和谐关系: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与那温柔的河流、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白日喧嚣夜里静谧的渡船一起,构成一幅象诗、象画、更象音乐的优美意境。故事说来平凡却又不平凡,它的平凡在于这样的经历实属常见,而不平凡的,则是翠翠这个单纯的少女,它经历了一场虚无飘渺的可称作悲剧的爱情,一切尚未发生就已消失,就象生活中许多失之交臂的事情,翠翠与大老、二老没有展开就仓促结束的爱情,二老的出走和爷爷的离世,迅速将一个妙龄少女朦胧的幸福梦幻击碎,让人感到十分悲观。

其实这个故事也正揭示了生活中的现象,人们之间的冷漠,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可怕的,象作者这样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学者,面对着陌生的城市,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当融入城市之后,才发现自己与城里人是无法沟通的,这样既定的关系其实并不拘泥于乡村人与城市人,即使在同一空间成长的人们也不免会有这种感觉。

这部小说揭示了人生哲理,呼吁人们怀着一颗质朴的心,善良、宽容的生活,而不再出现无法沟通的现象,人与人是应该经常心与心沟通的,因为这样人们才能够将彼此的心拉得更近,才能让人们的距离变近。心灵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为了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为了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我们更要对生命充满爱,人们在命运面前是无法可施的,然而命运是靠自己来把握的,不论起点如何,最高点永远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儒林外史读后感900字

如何教好语文课文中的数字

我心中的中国式教育优秀作文

《边城》心得体会1500字

关于边城的读书心得六年级600字

初中生《边城》心得体会800字精选

边城的阅读心得1000字

边城读书心得感悟800字

边城的心得体会800字

沈从文边城读书心得

边城读书心得900字
《边城读书心得9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边城读书心得900字(共9篇)】相关文章:

读边城心得体会(300字—1500字)2022-12-22

边城观后感心得2022-04-30

《边城》人物命名解读2023-03-18

读后感边城1000字2024-03-21

《边城》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23-01-26

高中边城读后感1000字2022-11-16

边城的阅读感想2023-07-01

名著边城读书心得感悟2023-01-15

边城的读后感600字2022-05-06

边城读后感1000字高中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