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教养的起点读后感(通用20篇)由网友“Calm”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家是教养的起点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家是教养的起点读后感
家是教养的起点读后感
育儿:一个因人而异的系统工程。
体会一:因人而异
看完书有一个很有趣的体会,就是前面部分像卖东西的广告,后面孩子的感受像消费者体验,也就是我们买完东西之后的好评和差评。
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学习他的育儿经验,就要看你怎么看待消费者后面的评价。
这里边会有两个角度,一个是消费者的主观角度,另外一个是第三者的客观角度。其实这个第三者的客观角度也未必多么客观,而是相对于消费者而言的客观,或者说根本就是这个第三者本人的主观感受。
消费者的主观角度是说,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舒服不舒服,喜欢不喜欢。而第三者的客观角度是说不管消费者什么心理感受?但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这个消费者已经实现了消费的目的,比如升学,比如就业,比如成功或者幸福。那就不管他当时的感受有多差,还是要以结果论英雄,其实对这个结果的判断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主观判断。
概括说就是一个是过程论,一个是结果论,而且两者都还是个因人而异的结论,天然就可能存在矛盾。所以该不该学习就看你是注重过程还是注重结果的人。也就是你的育儿目标是什么?我们希望孩子是成功还是幸福?理想的人生是历经磨难终成正果还是一帆风顺波澜不惊?是五味杂陈好还是只有甜蜜蜜好?是过程愉快还是结果喜人?能两者并存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当然也是最难的。所以需要考虑的是在不能得兼时要鱼还是要熊掌。一个万能的答复可能就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还有一个更万能的答复,就是没有好和不好。也就是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想明白这个道理,首先会让自己育儿的心态能够放平放松。
体会二:系统工程
看完书有一个很放松的感觉,就是原来这么成功育儿理论这么有一套的的人,他的孩子也是有想自杀的感觉。顿时感觉在育儿这件事情上没有什么能确保你成功,不论你自己本人有多成功。
育儿本身是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候错误的方向可能导致一个比正确结果还要好的结果,比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有很多时候细节会决定成败,当然理论上能决定成败的肯定应该是大节而不是细节,但是这里说细节决定成败,是因为至少在当事人那里没把他当成大节,当成主要矛盾,而把它当成细节和次要矛盾,没有足够的重视去解决才导致了最终影响了结果。
觉得大前研一的种种理论能够应用的前提有一个关键的细节,当然他在书里也提到了,其实是离不开他妻子的帮助。这里边感觉和古代中国文化里面的阴阳理论很像,就是阴为阳之守,阳为阴之使。就像阴阳鱼的图里边,我们能看到的'可能是那个鱼眼部分,但是鱼眼部分能够呈现还是因为有更大的鱼身的部分,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可能是画龙点睛的最漂亮的一笔,但是如果没有背后的整个积淀,也不可能有那画龙点睛出彩的一刻。
所以育儿是个系统工程。就像之前我们看的《贫穷的本质》里面说的一样,当我们看到了很多显性的部分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更多看到显性部分之后有很多预设好的前提,让人自然而然不假思索的就接受了。比如之前说比尔盖茨退学也能够成功,但是你还要看到比尔盖茨退学能够成功的背后是因为他的母亲在他退学之后,仍然让他得到了很好的计算机方面的教育和实践机会。就像那句歌词里唱的,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不过这么说很容易就会陷到不可知论里边,那既然我们现在要做这个事情,还是要从自己能够掌握的因素方面,尽可能的发挥积极作用。
体会三:积极有为,回到日常
积极有为还是无为而治?其实就操作上来说,无为而治的难度可能更大。作为我们普通人,还是应该积极有为、主动作为。哪怕只是为了心安也好,哈哈!毕竟乱作为和不作为,究竟哪个危害更大也真的很难说。但是做一个不作为的父母,感觉良心也很难通过。
大道至简,以不变应万变。从最日常的生活入手,吃饭穿衣走路行礼。千秋万代下来这些事情总还是有的,无论外在形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内在的精神内核是一样的。所以很喜欢小肆家的生活教育,包括食育美育。然后把这种从最日常生活中培养出来的道与术,扩大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授之以渔。从书里来说的话,主要的教育手段也都是从生活入手,也确实值得尝试。
这样按重要性排序其实是各种培训班教育小于学校教育小于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言传又小于身教。这样算下来,做父母的最重要的其实是身教。所以育儿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自我教育和成长。
篇2: 《儿童教养》读后感
把问题转化成技能,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也认为是不符合实际及不可能的。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方若琳能把她的问题改正过来并且不在屡教不改就已经很好了。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儿童技能教养法基于这样一个理念,解决孩子现存问题的最好方法是让孩子学会某种能够帮助自己克服这个问题的技能。因此说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他需要学习什么或者他需要在哪方面变得更好一点,家长的角色在此时就变的至关重要,如何去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引导孩子如何用更好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我应该可以先自己尝试一下如果当自己生气情绪失控的时候,我想学习控制情绪的技能,让自己快速熄火。经过一些练习才能掌握把事情做对的技能。把问题转化为要学习的技能,这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读完这一篇以后,觉得自己似乎有很多困惑很久的难题可以迎刃而解了,孩子不想去改变和学习的事情很多,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她这样做不对,急于去让她(他)改正过来,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下往往都是用命令的口气去说:必须改过来,必须学会等等一系列强制性的语言。孩子不情愿,是因为我们家长没有让他(她)看到学习这项技能以后,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孩子越是了解学习技能带来的好处,积极性就越高。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尝试了。给技能起个名字应该是每个小朋友最喜欢的吧!很有意思的一段:选择一个魔法宝贝。其实这一段落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的童年妈妈在外地做生意,很少在家,那时候爸爸跟我说你是女孩子了应该自己睡觉,强制性的、必须自己睡。为此我害怕的天天晚上蒙着被子睡觉,有时候还会偷偷掉眼泪。后来妈妈跟我说:要想不害怕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个你认为很强大的人。也就是这篇所提到的隐形的“存在体”能够帮助孩子们去学习技能和克服困难。
《儿童技能教养法》快读完一半了,整篇知识梳理清晰透彻,浅显易懂。“招募支持者、给孩子建立信心、策划庆祝的方式、为技能下个定义、为孩子广而告之”等等……通过如此之多的方法去把问题转换成她的技能。我决定从方若琳的第一问题开始“打断别人讲话”。首先需要有人赞扬和支持,偶尔她失去这个技能时,去提醒并帮助她,建立信心也是必不可少的,给她一个你相信她能行,能成功的合理解释,一但成功就可以和她好好庆祝了,提前和她一起策划技能成功后如何庆祝。跟她讨论掌握了这项技能以后会怎样去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家人面前谈论我们现在学习的技能,让她以自己现在所学的技能感到骄傲。
练习技能,其实很多时候我对女儿的耐心是不够的,文章中提到了学习系鞋带的技能,记得幼儿园里有一次女儿因为穿了系鞋带的鞋子,鞋带散了不会系,踩着鞋带绊倒摔跤,她回来后再也不肯穿系鞋带的鞋子。那时候我决心教她系鞋带的技能,屡次练习屡次失败,她再也不想去学这项技能了,当时的我因为缺少方法、缺乏耐心,也就任由她自己,想着慢慢在去学吧,此事就不了了之了。现在才了解学习技能应该要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练习开始,一点一点进步,让孩子看到成效后,再逐步加大练习的难度。家长足够多的关注和赞赏也是孩子练习技能的动力,让她相信这样的练习肯定是有回报的。三重赞美在我和女儿的生活中也时常会出现,但是通过这一篇的阅读让我知道了还有一种赞美方式:“透过传闻称赞”尽可能让孩子听到你在第三者面前称赞她的进步,她会感觉到家人对她学习技能进步的赞美,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技能的信心。
提醒技能,“我不行,我学不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感到气馁,感觉自己学不会时候的灰心。方若琳学骑自行车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当时学会了。天冷了几个月没再出去骑过,等再次骑的时候摔了几次后哭着跟爸爸说:“我根本就学不会嘛!”她没有信心在去骑,害怕摔倒,害怕付出这么多最后还是学不会。“退步”其实是孩子正常学习中的一部分,语文老师在家长会的时候说过,孩子的记忆是要经常去练习的。偶尔的忘记也是需要我们家长去提醒的,这个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提醒就尤为重要,可以让孩子参与这项技能,让孩子告诉你,她希望你在她忘记技能的时如何去提醒她。
庆祝成功,技能学会后,庆祝活动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奖赏、一种肯定,更是一种借有庆祝活动来向帮助过自己的那些支持者表达感谢。让孩子意识到在她成长的道路上别人是如何帮助她、鼓励她的,学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表达那份感激之情。
把技能教给别人,从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认为把孩子的“问题转化成技能”似乎不太实际,一直觉得她能克服这个问题就已经很好了,随着深入的阅读才明白,把“问题转变为技能”并非无稽之谈,更让我惊讶的是:当把问题解决了,消失了,掌握了新技能,竟然还可以把所学的技能像小老师一样教给其他小朋友。游戏应该是每个小朋友都喜欢的吧!那么就可以让他们把各自所学的技能通过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相互学习,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用处和价值,自然而然的会去着手学习下一个技能,很棒的连接。
儿童技能教养法:解决问题,真实的案例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方若琳没事就喜欢抠鼻孔,不知道讲过多少遍总也改不了,有一次生病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细菌感染,喜欢抠鼻孔的习惯要不得。回来后跟女儿说,一定要坚决改掉抠鼻孔的习惯,我的计划开始,我会经常对她说:咦!我好像发现你现在抠鼻孔的次数减少了,是找到了什么好方法吗?她说:转移注意力,不去想自己的鼻子,自然就不抠了。其实我想说的是前期我并没有看到她减少抠鼻孔的次数,但是我还是会称赞她抠鼻孔的次数少了,经过我这么一说,她也真的以为自己抠的次数少了,慢慢的我经常称赞她进步了,几乎不抠鼻子了,她也在这期间解决了自己抠鼻孔的问题。
攻击行为是我家不曾有的,我觉得这主要还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人生中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在一个家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不快乐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我很多时候的采取措施是置之不理,过一会她很快的消化了她的不快乐,似乎在这之前没有发生过任何不快乐的事,我时常感叹为何孩子的情绪转变能如此之快,现在读到这里那我来猜想一下,是因为孩子们在不经意的时候找回了她失去的快乐吗?父母的角色是提供帮助,倾听孩子内心不快乐的根源.学习相应的技能找回她们的快乐。
恐惧和噩梦。去年的夏天就准备让方若琳去学游泳,可是她说她好害怕呛水,我没有去强迫她。但是不管是在海边还是在水世界她也是玩的不亦乐乎,就算偶尔的呛水也不会影响她快乐的心情。学习游泳和玩水的本质区别:学和玩、哪个孩子会更乐意接受呢?所以她缺少的是学会游泳这个技能后所带来的好处,而我缺少的则是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如何培养化解她恐惧的勇气。
这本书快接近尾声了,以前教育女儿的时候总觉的方法不对,总是在强化女儿的问题,而不是帮助她学习解决问题。既然孩子做错事,那么就表示孩子需要学,通过《儿童技能教养法》读后总结与梳理,把问题变成技能共有15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如何应用及这样应用的意义进行了解分析,技能就是学会之后会使原有问题消失的能力。还需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争取做到活学活用。而作为家长的我也要学习一项技能:温和的讲话!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篇3: 《儿童教养》读后感
昨天去参加孩子学校的家委会,第一次听到了儿童技能教养法。学校正在五六班进行这样新的模式!是的,五六班多么幸运的孩子们,在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孩子的数学老师被调了过去,多受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去尝试和体验了这种方法!昨天在会场听到他们班孩子整体在各个方面都进步,我心里是既羡慕那些正在快乐无忧的学习的孩子们,同时心里也有一丝丝伤感,因为他们的幸运或多或少的建立在我孩子的不幸运上。
因为孩子们老师的调离,使得我的孩子心理难过了好一段时间,每次听到孩子抱怨的说:妈妈,我感觉最近数学课变得有些枯燥了,我不再像以前那么期盼上数学课了”。我一边安慰和鼓励孩子,一边暗自遗憾!可是我能做的只能是解释和想法让孩子尽快适应并喜欢上新的老师。
但是,我还是发现孩子在数学方面降低了自己的标准,从前偶尔失误的他,现在时有发生,我给孩子做了很多次沟通,可是效果并不明显,要知道他曾经也是全国数学素质杯一等奖的孩子,对数学曾是多么的热爱和痴迷!现在我深深体会到了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拿神圣的地位!就像千里马需要伯乐一样,孩子也需要懂他、欣赏他、鼓励他的老师和家长!
希望那些正在尝试这样新的教学方法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可以轻松地学习,有个快乐的童年!
篇4: 《儿童教养》读后感
今天是阅读的第一天,30页的阅读量,完成100字以上的读书感想。简单吗?应该说不是太难达成,难的是天天坚持。那么阅读时间怎么安排呢?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决定还是把准备工作做在前面,带着书去上班,如果有空,可以先看看。事实上也是如此,现在已经读过一遍,只是理解不够。不过我也不担心,任何事情都是开头难,接受并吸收一种新知识需要时间是正常的。今天除了作者序和译者序之外,还看了30页内容,胜利!
现在今天的阅读已经完成,可是我觉得我应该把第1页到55页的内容重读一遍再来写读书心得会更好些。
学习儿童技能教养法,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在儿童身上发现问题,我们不要认为孩子是有了问题,而是要认为他的某些技能需要学习,等他学会了那项技能,问题自然也就没有了。
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实施分十五步,我已经读到介绍的前五步。
1.把问题变成孩子能够学习的技能。
2.跟孩子一起商定他想学习的技能。
3.帮助孩子看到所学技能给他和其他人带来的好处。
4.让孩子给技能起个名字。
5.请孩子选一个可以帮助他学习技能的魔法宝贝。现在所读到的内容理解不够,实施更谈不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研读的深入,会带来变化的。
把孩子的问题转化为孩子能学习的技能,这样无论对孩子还是家长抵触情绪会好的多,都更容易接受和积极参与配合。儿童技能教养法有十五个骤,今天阅读的是第6步:帮助孩子找到他的支持者;第7步:让支持者告诉孩子为什么他们对他的学习充满信心;第8步:跟孩子一起设计策划如何庆祝,如果他们掌握了这个技能;第9步:让孩子演示一下,掌握了技能时是怎样表现的;第10步:广而告之。
告诉大家孩子正在学习什么技能。这些步骤都是为了孩子们在制定好自己的学习技能计划后如何能很好的实现它,确保孩子能学会这个技能,已达到改掉坏习惯的目的。当然在每个具体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各自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第10个步骤,广而告之要有个恰当的范围,在家庭中才有的坏习惯所需要学习的技能,告知的范围只限于家庭成员,这样既给了孩子学习技能的动力,同时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为了让孩子学会技能,他们需要练习。练习的方法有“表现”、“展示”和“表演”,为了保障练习的持续性和效果。可以让孩子想出练习技能的方法,他们会有特别的创意。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为了确保孩子们能继续练习,他的支持者和身边的人可以给他以适时的赞美。
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会有倒退和反复,这个时候需要别人的提醒。如何提醒孩子他忘记了正在学习的技能呢?我们可以和孩子事先谈论这个提醒方式。在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小组里,孩子们可以互相提醒。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在孩子自己和其他人都同意说,这个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个技能了,我们就可以为他举行庆祝活动了。这个活动像是一个奖赏,也是向其他人致谢,让孩子们有机会去体会感恩之情,这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
如果孩子没学会他们的技能怎么办呢?我们需要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再做出适当的调整,帮助孩子重新开始,学会技能。
要掌握某个技能,仅仅自己学会是不够的,要鼓励孩子把技能教给别人。把技能传授给别人不仅对别人有益,对自己也是一种帮助。这么做可以帮助孩子巩固他的技能,降低“退步”或者忘记了所学的那个技能的风险。孩子们天生有求知的欲望,也天生有为人师的需求。在教授他人技能的时候,都会感到自己有用处和价值,能得到更多的赞美。
孩子学会了一个技能以后,下一个有待学习的技能就近在眼前了,对于孩子来说对于学习新技能的期待会让他们更加有动力去学习眼下的技能。掌握了某个技能之后,他的自信心会大大增强,被获准去学习下一个技能时会感到非常的自豪。
明晰了什么是儿童技能教养法,以及实施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十五个步骤,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实际的问题时就可以运用这个技能教养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一、抑郁、失落、悲伤。面对遭遇这些问题的孩子,试图去消除引发他们不快乐的根源,这种做法并不具有可行性。着眼于孩子的未来,找到他们需要学习的技能,以便能够找回曾经拥有的快乐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二、恐惧和噩梦。对于害怕某些“怪物”的孩子,你跟他解释这些怪物不存在是丝毫没有用的。为了克服恐惧,就必须要战胜它们。孩子们可以通过跟他们害怕的东西近距离接触,亲自得到不害怕的体验来征服恐惧的。要鼓励孩子去熟悉他们所害怕的东西,当孩子对他们所惧怕的事物变得熟悉起来的时候,就会从自身的体验中了解到,这个东西其实没什么好怕的。
三、强迫性行为。儿童出现最常见的强迫症问题之一就是过度焦虑,知道了问题的核心,多做针对性训练,就可以减轻甚至改掉强迫性行为。
四、随意便溺。通过利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分步骤学习能够及时上厕所的技能,非常的有效。
读书的第七天,《儿童技能教养法》这本书的内容也接近了尾声。孩子们(甚至是成人)身上有许多毛病和缺点,对于这些毛病和缺点我们应该怎么办?批评教育,喋喋不休,好像效果不是很好,而且会让孩子自卑,受到别人的嘲笑和伤害。儿童技能教养法很好地处理了这些问题,它把孩子的问题转变为孩子需要学习的技能,通过学习新的技能就可以克服存在的问题。
阅读了《儿童技能教养法》这本书,我的内心也蠢蠢欲动,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我每天要面对40多个孩子,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是不是也可以试着用用儿童技能教养法呢?
首先转变观念,孩子们有问题,只是某些方面的技能没有学会,等他学会了,问题自然也就没有了。我可以试着和孩子以及家长商定他需要学习的技能,并鼓励孩子发现拥有了这个技能,他在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帮助孩子意识到拥有这个技能给他和别人带来的好处。接着按照儿童技能教养法的步骤一步步实施,特别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帮助孩子练习这个技能,做好孩子的支持者,并帮助和提醒他。
篇5: 《儿童教养》读后感
去年十月,我接触到了一本书,它就是《成功儿童技能教养法》,而后又在盛世长安聆听了这本书的专题报告会。会上这本书的译者李红燕亲自到场解读,还有实践老师的行走之路,现身说法,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成功儿童技能教养法》这本书是指导父母、老师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将问题转变成有待培养的技能,进而对孩子进行技能教养训练,帮孩子获得自信,建立亲密良好亲子或师生关系的指导全书,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会后,我就着手在班中开始让孩子们学习技能。全班一起商定需要学习的技能,结果举手问题最大,所以大家一致表示先学习“大胆举手”这项技能,时间两个星期,学生们给自己制定了适合自己的目标,找到了自己的力量代表着和支持者。两周后,我们利用班会课进行总结,由支持者评定,大部分同学都在原来举手的次数上有所增加,达到了自己给自己提出的目标。奖励办法是我给学会这项技能的同学每人发了一根棒棒糖。这次学习难度不大,学生自己给自己制定目标,老师的奖励也大大的激励了孩子。
后面我们又学习了一项技能,这次是学生根据自己具体缺失的进行学习,其中有我指定的几个同学学会控制情绪,别的学生自己制定。有的学会倾听,有的学会按时完成作业等等,时间为一个月,正好到了放假。结业式的那天我们进行了总结,并给学会技能的孩子每人一块大白兔奶糖。
通过实施的这两次,我发现这本书特别有实用价值。老师们在做的时候也可以简略其中步骤,学生都会在已有的基础上收获很多。这学期我将学习技能继续下去。
一下附《儿童技能教养法》“把问题转变成技能”的15个步骤:
1、把问题转变成技能:
儿童技能教养法基于这样的观念:要解决困扰孩子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学习某种技能(孩子做错事,表示孩子需要学)。这个观念基于我们的观察:每次孩子遇到问题时,往往是因为缺乏某种技能,因此只要他学会这个技能,问题就会消失。
2、商定要学习的技能:
与孩子讨论,跟他谈好要开始学习哪一种技能。以尊重的态度向孩子建议一种技能,这样比较容易让孩子认可。
3、探索技能的好处:
学习的意愿来自哪里?为什么孩子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去学习某种有难度的技能?学习技能的意愿受许多因素影响,而孩子是否觉得学习该技能有好处,似乎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
4、为技能命名:
让孩子为要学习的技能起个名字。孩子们在为他们的技能起名字方面可能比大人更有创意,但有的时候他们还需要有人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有个好方法,那就是提醒他们想想有独特能力的英雄人物。
5、选择一个力量代表者:
为了帮助孩子找回韧性和智慧,我们请他们找个喜欢的人物作为力量代表者――当他们需要时能够帮助他们学习技能的人。这个力量代表者可以是动物、卡通人物,以及其他孩子觉得能给他力量来学习技能的英雄。对孩子来说,让隐形人物帮助他们学习技能、克服障碍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6、找到支持者:
支持者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当孩子知道许多人关心他们是否有进步,或是期待他们成功时,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技能。我们问孩子他们希望请谁来当支持者时,他们常常会拟出一长串人的名单。
7、建立信心:
当孩子没有办法学会所有同伴都已经精通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消沉沮丧、无精打采,也开始觉得是自己太笨了,而那个技能太难了,而至于他永远也学不会。当孩子看到其他人相信他有能力学会技能时,就会确信自己学得会。
8、计划庆祝的方式:
孩子不只是喜欢Party和庆祝活动,也喜欢策划这些活动和事先做准备。期待庆祝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激励,能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计划庆祝活动也有助于建立他们的信心。认真地讨论如何庆祝他成功学会技能,就等于更进一步告诉孩子,大人都对他们的成功充满信心。当孩子不想庆祝时(如学会自己上厕所等感觉害羞的技能),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9、为技能下个定义:
虽然孩子说他需要学习技能,却可能不知道学会技能意味着要去实践。因此,告诉他们学会技能时应该如何表现是很重要的。
10、公开:
“公开”的意思是让其他人知道孩子正在学习的技能。这么做的好处是,当其他人知道孩子在学习新技能时,就会鼓励他,并帮助他学习。重要的是,谈论要学习的技能远比谈论要消除的问题容易,且更易于让孩子和家长接受。
11、练习技能:
孩子要学会技能,就必须练习。因此我们大人必须帮助他们想出练习的方式。帮孩子想出练习的方法往往很容易,但有的时候也需要花点心思。为了让练习能够取得效果,需要经常练习,并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
12、提醒:
在儿童技能教养法中,退步被视为正常学习中的一个小弯道,也是预先能够想到的。记住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在孩子退步时感到沮丧,也能够做好心理准备去面对。我们可以和孩子提到可能会退步的事情,并和他商量好要如何处理这种情况,让孩子自己表明在他退步或暂时忘记技能时,他希望其他人给予什么反应,或如何提醒他。
13、庆祝成功:
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不断显示出他已经掌握了那个技能,也能够在别人的要求下把他的技能教给其他人时,就到了准备庆祝的时候了。孩子学会技能时就应该庆祝,也让他有机会向所有帮助他学会技能的人致谢。
14、把技能教给别人:
要真正掌握某项技能,光是知道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教给别人,教学相长。
15、着手下一个技能:
当孩子学会了一种技能时,还要学习下一个技能,这是对大人和孩子都很有用的想法。这帮助爸爸妈妈更有耐心,并且认识到应该让孩子专心学习,一次只学一个技能;而对孩子来说,对学习新技能的期待,会让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现在的这一项技能。
篇6: 《儿童教养》读后感
学习了家庭心理学,掌握了一部分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的知识,初步认识到家庭成员间的角色扮演、相互配合。认识了家庭是表现爱的地方,在家里唯有爱能够维持家庭的稳定。而后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认识到沟通技巧是多么重要,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虽然理解不够全面,至少还是学会了一些沟通技巧。通过家庭会议来相互探讨,探讨问题,让家庭成员都有责任感,为家做贡献。在到读“正面管教”这本书,开始管教孩子,怎样管教才能教出你想要的孩子了?书中通过对情形的分析,通过管教的方法来克服问题。
在到读《儿童技能教养法》这本书,这本书帮助我们用学习新技能的方式解决问题。问题的出现是某项技能的缺失,或者说某项技能没有被唤醒。这四本书的学习一步一步的让自己认清家庭教育是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学习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翟老师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第一步:把问题转变为技能
孩子不具备某项技能表现出的问题,当学会技能后问题就会消失。用技能消灭问题。技能的认定,发现问题背后的技能,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哪项技能的缺失产生的问题。找到这个技能,当问题多时应该从简单的问题开始,从生活的习惯开始,锻炼基本的生活技能。技能是要不断的做,是按照技能的要求去做。让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不断寻找我们要学习的技能,找到他,确定目标开始学习,直至拥有这项技能。
第二步:商定要学习的技能
和你的支持者或者亲人商定要学习的技能,确定好技能后开始学习,按照书中说的四个技能区选择要开始学习的技能。第一个技能区:学校技能区;第二个:朋友技能区;第三个成年人技能区(学会和成年人沟通、听大人讲话的能力等)。第四个:勇敢技能区,有勇气表达自己。
第三步:探索拥有该技能的好处
孩子怎样认识拥有技能的好处了?什么样的好处是孩子想要的或者是理解的。想办法把一件简单的技能让孩子拥有,并详细说明这个技能给孩子、父母和其他人带来什么。带来了便利、带来了快乐、带来尊重。这个好处应该是可以看到了,对自己有利的,对别人有利的,当获得好处的时候应该给予肯定。
第四步:给技能起个名字
当我们和孩子认真的研究了技能,确认了技能的重要。并能够看到技能给我们带来好处的时候,那个我们会给这个技能起一个很好的名字,是一个符合这个技能属性的名字。当这个名字在我们的耳旁响起时,我们就想到了这个技能。
第五步:选择一个魔法宝贝
当孩子为技能起了名字,这个名字我们都知道。为了更好的记忆这个技能,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魔法宝贝作为这个技能的守护者。当我们看到这个宝贝的时候,宝贝就会赋予我们技能。让魔法宝贝帮助自己克服困难,让魔法宝贝帮助我们倾诉。
第六步:招募支持者
当孩子为自己要学习的技能确定了目标、认识完成后的好处,并起了一个很好的名字,找了一个魔法宝贝,前面这些准备都是很有意思的,那么是不是把这些有意思的想法,名字,宝贝推荐给他人了,或者是告诉别人,让他们来支持自己,让他们帮助自己,让他们分享自己学习技能的快乐。
在邀请支持者的时候,你要确定哪些人是适合做支持者。通过自己的判断和了解,选择你的支持者,选定以后开始联系他们,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亲自把邀请交到孩子的手上。让邀请者和被邀请者都很开心。成为你的支持者后,你希望你的朋友怎样支持你了?获得哪些支持了?需要支持者说出来或做出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到你的支持者,从哪里获得帮助或信心。
第七步:建立信心
孩子准备好一切,找到了一路同行的伙伴,开始了技能的学习,可是学习的过程有时候会很长,有时候又仿佛看不到成功的路。那我们需要建立信心,对自己有信心。如何建立自己的信心,让信心满满,同时让你的信心具有可操作性。给孩子树立信心,通过支持者们的鼓励和帮助,不断获得学会技能的信心。
第八步:策划庆祝的方式
当孩子朝着目标前进的时候,我们要和孩子提前策划一个学会后如何庆祝。庆祝的意义在于对成功的暗示,对技能学习的信心。和孩子一起策划技能学会后怎样庆祝,邀请那些人来庆祝?这些人在哪里庆祝?庆祝的时候吃点什么?喝点什么等等。策划一个庆祝的`方案。
第九步:为技能下一个定义
今天能表演、明天就能做到。
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技能明确,信心的树立等,我们要用简单语言和动作展示我们的技能,让这个技能极具操作性。当我们学会这个技能是应该是怎样的表现,表现出不同的样子。
第十步:告诉大家孩子正在学习的什么技能
大家必须要清楚明白孩子在学习什么技能,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知道他在学习这个技能,可以帮助他完成这个技能的学习,提醒他这个这个技能的好处。一起讨论这个技能,讨论这个技能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怎样去克服。广告的范围也是也要根据技能的特点而定。技能具有公开性,那就尽量多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反之,则只能有最为亲密的几个人知道和了解。
第十一步:练习技能
在前面我们和孩子已经规划好了技能的学习的所有策划工作,也做了宣讲了,真正能够让技能学会,必须练习,花足够的时间练习。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练习,制定一个演练的计划,按照演练的步骤开始演练。
演练时需要足够频繁,通过不断练习把技能固化下来。三重赞美的方法比较不错。刚读的时候才知道如何去赞美一个人或事情。每一层都很重要,相互衔接。学会赞美别人,还要学会使用必要的手段来赞美别人,那样就更好了。
惊叹:用你的语言、表情告诉孩子做到这个技能真的很不容易,很厉害。
承认难度:让孩子知道做好这件事的难度有多大,怎样克服困难的?
请求解释:让孩子告诉你是怎样做到的,通过孩子的语言来解释一下。
通过这三重赞美来鼓励我们的孩子。
称赞是一个团队活动,通过支持者称赞孩子、通过家人、孩子认识的人来称赞我们的孩子等等。
第十二步:提醒技能
忘记或者退缩是技能学习面临的最大问题,当学习进入到重复阶段或者没有进展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退缩,退到原有的状态,这时候需要我们的支持者来提醒我们,提醒孩子,让孩子能够想起他的技能,学习技能的好处等。同时要激励孩子学习技能的动力,从他们给你自己的激励开始、从他们想要的好处开始激励。让他们不断的进步,直到他们掌握了这个技能,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当技能变成他学到的一部分的时候就不需要再提醒了,就可以学习下一个技能了。
第十三步:庆祝成功
当孩子学会了技能就用第八步的策划庆祝成功。如果孩子没有学会这项技能,那么可能是技能定位不准,要帮助孩子找到准确的定位,找到适合的方法来学习这项技能。庆祝是为了展示自己学会的东西,也感谢那些支持学习技能的支持者,学会感谢他们,分享一下学习的过程,分享学会这项技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增强自己的信心。为学习下一个技能做好准备。
庆祝的意义很多,用这种仪式感超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在学习后获得新技能感受。让自己获得让同感,也让哪些帮助过自己的让有让同感。
第十四步:把技能教给别人
学会的技能能够教给别人是开心的一件事,让孩子学会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教会别人,也是对孩子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能够熟练的运用并交给其他孩子,这个过程应该是可以帮助孩子提升信心,觉得学习的知识能给别人带来好处。让孩子学习下个技能做好了准备,也让孩子有勇气和兴趣学习新的技能。
第十五步:学习下一个技能
孩子在完成一个技能后,就可以准备学习她的下一个技能了。按照她学过的程序在来学习下个技能,应该是更为简单了,当每个简单的技能不断学习完成后,就可以学习更加困难的技能,就像攀登一座又一座山峰,当她站在山峰的时候,应该可以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做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学会从简单的技能开始,一步一步的学习更多的技能,给予引导,或者求助专业的老师给予指导,帮助孩子能够学会每项技能。
坏习惯、攻击行为这些问题每个孩子都会有一点,怎样克服这些坏的行为了,从书中的例子来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让后找到你一个技能来取代这些问题,让技能来帮助孩子。当孩子用这个技能的时候就解决了问题。
行为的问题可以用另一个行为技能来取代,另一个行为的开始是重要的,怎样开始?
强迫性行为
书中的几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在一个阶段会出现强迫自己做一个事情或行为。克服强迫行为的方法培养孩子忘记这个行为,淡化这个行为,帮助他克服焦虑,建立新的爱好和兴趣。
耍脾气
这个故事从分析问题的原因开始,帮助孩子确定明确的技能学习。选择魔法宝贝,建立鼓励的机制,建立孩子学好技能的信心,在得到老师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不断改变耍脾气的问题。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又出现了另外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前面做到工作,需要及时的处理这个问题,快速的制定了新技能的学习。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可以帮助孩子策划庆祝活动,对他的良好表现给予奖励。
利用这个工具来帮助孩子学习新技能,技能学会了,问题解决了,技能选择就是正确的。在学习技能的开始阶段、过程等都要和孩子商讨。讨论需要学习的技能,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给予鼓励,帮助克服困难,给予专业的指导等等。都可以帮助孩子很快的掌握自己选择的技能。我们作为孩子坚定的支持者,要用真诚的心对待孩子,要认真对待孩子学习技能面对的问题,困难。要做一个正面的支持者,不说负面的言语,不能打击我们的孩子。要充分的理解你孩子,你自己和情形。
篇7:什么是教养作文600字
什么是教养作文600字
之前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一则小故事,一位艺术家与他的死对头在路上相遇,他的死对头非常不屑地对他说:“我不会给蠢货让路。”而那位艺术家却一笑,说:“我正好相反。”说着让到了一旁。显然那位艺术家的死对头没什么教养,他随随意意就评判别人是蠢货,那位艺术家却十分的智慧,也透露出身上的修养。当我看到网上争论“两位女孩在地铁上蹲着没有教养”这个话题,我不禁在思考到底什么是教养。
很多时候上物理课,因为我们的物理老师年纪比较大,班上同学听课并没有多认真,经常在底下说些笑话,搞些小动作。而且很多同学认为物理老师年纪大,不交作业,甚至一拖再拖,物理老师实在很生气的`话,他就把戒尺拍在讲桌上,骂我们:“不是上课说不说话,下课交不交作业的问题了,这是有没有教养的问题。”可能因为老师上课说过太多这样类似的话,很多同学就在底下边笑传纸条,还说:“谁叫他讲课那么无聊,不是让我们抄笔记,就是听他评讲作业。”甚至有些时候我也是其中一员,调侃他天天说什么教养教养的。然而直到今天,我才发现我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教养。
学生时代学生们最喜欢的事情之一便是给老师取绰号,殊不知就我们这种行为就属于评判他人,根本就是没有教养。而又有的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时不时要插一句话,不仅打断了老师,还影响了认真听课的同学,这种哗众取宠的行为也是没教养。
什么是教养?教养是不去麻烦别人,教养是约束好自己,不随意去评论他人。再次回到两个女孩这件事情上,虽说两个女孩的姿势确实没有那么雅观,但她们并没有影响他人,如果看到了,可以适当上前提醒,而不是偷拍照片发到网上,这样更是侵犯了他人,那位发帖的人才是真正的没有教养。
现在也有很多记者,为了流量到处拍明星,为了他们的职业却丢失了最重要的教养。
教养是在不经意间就可以流露的道德修养,是充满着智慧的。
篇8:教养是一种财富
生命中有许多的巨大财富,比如:友谊、亲情、幸福、力量......
教养也是我们生命中的巨大财富之一,它的作用是金钱无法替代的。教养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一个人如果富有教养,那他自然而然地生有一种让人生敬的威严,而缺乏教养的人,则会让人产生侮慢心理。
一个月前的一天,天上下着蒙蒙细雨,无数把花花绿绿的小伞都撑了起来,大家急急忙忙地买早餐,冲来冲去地。我和好友一下子便被一个高中生撞到,那位大哥哥转过头来看了看,一声不吭地又接着跑了起来,留下我和好友停在原地擦拭身上的雨水。“唉呀!真倒霉!碰上这等小瞎子!撞得我一身的都是水!”好友刚想发牢骚,突然又听到一位大姐姐的声音。我们接着撑起伞往下走,却又再次听到那位大姐姐严厉的喝斥声:“喂!两个小瞎子,说你们呢!难不成你们的耳朵也不听使唤了?你们好好看看,看把我身上弄成什么样子了?”好友听了,气得脸都白了,她小声说:“这个大姐姐也太过分了吧?有必要吗?我们又不是故意的!”那位大姐姐似乎听见了好友说的话,瞪着两只大眼睛,似乎要喷出火来。我连忙向她道歉:“对不起啊!我们不是故意的!真对不起啊!”那位大姐姐“哼”了一声,转过身还补了一句话:“长得矮就不要打伞嘛!”好友瞪了她一眼,气愤地说:“难道她就很高吗?”我望着那位大姐姐渐渐远去的背影,突然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一幕......
记得那时我六岁的那年,那时的我任性搞怪,总是莽莽撞撞地,丝毫不知分寸,由此,“对不起”变成了我的口头禅。那日,我正和小伙伴们聊天,突然有一个朋友说:“你不是挺胆大的吗?有本事就去把这只小虫子丢到隔壁那个大姐姐的身上去!”我不假思索地说:“好哇!就看我的好戏吧!”于是,我接过伙伴手中的小虫子,小心翼翼地走到隔壁大姐姐的家里,藏起小虫子,左顾右盼,没有看到有什么人。我好奇地来到大姐姐的书桌前,看到桌子上有许多纸,上面写满了清秀的字。我随意拿起其中一张,看了看,并没看懂,因为上面有许多我不认识的字。我坐在椅子上,等大姐姐回家。“嗨!小朋友!你知不知道随意进入别人的家是不对的呀?”我抬眼一看,是一个面目清秀、美丽的大姐姐,她正朝我微笑。我不好意思地站起身来,脸上泛起一片红晕:“大姐姐,对不起啊!我以后一定不会再随意进入别人的家了!”我急急忙忙地往外走,连头也不回。“离开别人的家时应该打个招呼,你连这点基本礼貌都不知道吗?”耳后又传来了大姐姐温和的话语,我连忙转过身:“大姐姐,对不起,打扰了!再见!”“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示形式之一,你连这点起码的礼貌都不知道,看来是缺少教养!”大姐姐笑着说。我停住脚步,转过身去,说:“那大姐姐你可不可以给我补充一点教养呢?”大姐姐被我幼稚的话给逗得笑了起来:“哈哈!好啊!能有这种想法是件好事,来,你过来!我来给你分析一下教养是什么!”大姐姐把我带到书桌边,让我坐在椅子上,她来给我“讲课”。“ 礼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装出来的。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我认真地听着,把大姐姐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好了!我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其实,教养也是一种财富,你明白了吗?”大姐姐眨着水灵灵的大眼睛,大声地说着。我点了点头,打了个招呼,便奔了出去。
许多年后,再回想起那一天一大姐姐的谈话,我有所感悟,原来,教养也是一笔财富,它使人受益匪浅。教养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可以使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给人以阳光般的温暖,随时受到别人的热情周到的接待。教养是一种财富,在每一个家庭中,它们都像阳光一样受到欢迎。 其实,有时候,教养也是一种财富,一笔无形的财富。
篇9:是起点而非终点
——高考倒计时一百天随想
这几天,很多学校都召开了“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动员会)”。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提示:努力吧孩子们,冲刺的时间到了,能否考上理想大学,将在此一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当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学校的高考成绩好些,多考几个名牌,以提升知名度,利于以后招生。
誓师会后,紧接着又是家长的叮嘱:孩子,还有一百天哪,咬咬牙再拼搏一下,考上理想的大学,大家的心愿就了啦。从一些高三家长的博客中了解到,有些学习优秀的学生开始担心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出现失眠、昏厥现象。虽然不普遍,但孩子们心理负担明显加重是不争的事实。适度的心理压力能激发学习积极性,但过重就会适得其反。据了解高考倒计时动员会并没有取得振奋学生奋斗精神作用,相反却增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明显弊大于利。奥运会、世博会都搞倒计时,目的在于提醒大家准备工作怎么样了,还含有庆贺的意思,针对的是群体智慧。而高考也搞倒计时,针对的却是一个个孩子,他们愿意承受如此大的压力,能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吗?既然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大家为什么还乐此不疲的去做呢?原因并不复杂:功利使学校追求显性效益,而这只有从升学才能体现。家长们拥护是受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对考大学、上名牌具有民族心理认同感,上了名牌就能有好工作,孩子的前途无忧,把考大学作为奋斗的终点。
在这种认识的支配下,很多孩子由于学习上禁不住如此压力而掉队,甚至当了逃兵。前几天有消息说佛山禅城区几名初中女生放学后当街抽烟,其中两名女生叼着烟卷大摇大摆走在街上。不用说,这都是些“掉队”的孩子。她们兴趣从学习上转移出来,把当街抽烟当作很潇洒的事,身上缺失什么已不言而喻,结果会怎样也不难猜测。还有笔者认识的几位高三学生,因为学习不好沉迷网络,直至自愿退学出门打工。其中一位学生的母亲说:“儿子是考上市重点高中的,我们不惜代价供他上学,原以为考个普通大学没问题,没想到高三了却选择退学……”这位母亲哽噎了,此时她的心理想法,我们可略猜一二。还有很多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聪明活泼,经过几年上学的经历,在学习面前败下阵来。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学得一些技能知识而损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天然灵性,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这也正是我们教育需要深思的问题。造成上述这些情况最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把大学当成奋斗的终点而非人生的起点。
笔者知道的一个学生,其父冒着被辞退的风险带着他到一所名校上高中。父亲的陪读的确起了很大作用,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国内名牌大学。毕业后走上社会,高薪的工作找不到,低薪工作不愿干。经过两年的徘徊最终在南方一家公司上班,月薪两千多元,内心很不平衡。一个全国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为何找不到所谓的好工作呢?可以肯定的说“能力不行”。社会是最现实的,你给他带不来高收益,怎么可能给你高新呢。看来能力是应该从小就培养的,而非大学能够一次性培养成功的。这再次证明大学是人生的起点而非奋斗的终点。
如果我们,特别是作为家长,有了“上大学是人生的起点”这种认识,心态就会平和很多。孩子的学习压力也会大大减轻,大家只要为有一个高起点而奋斗就行了。就很难会出现学校压,家长逼的现象。如果我们把孩子上大学作为人生的起点,就会着眼孩子的一生去做教育。从滋养孩子的“根”开始,教育影响孩子学会做人,有良好的品性;学会学习,培兴趣,燃激情,更专心;学会做事,培能力,启思维,励创新;学会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在和谐愉悦中成长。具备了这个前提,经过大学的培养,孩子的“根系”就会更发达,走上社会开创自己的人生,让人生枝繁叶茂,成绩斐然。
篇10:《人民教育》读后感-尊重是教育的起点
《人民教育》读后感精选-尊重是教育的起点
尊重是教育的起点 ――读《生命的礼赞》有感咏曼初中 杨井泉 谁都有过金色年华,谁都有美好回忆。如撞拐、跳绳、挑着灯笼跑在大年夜里…也许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快乐回忆了。我儿子悄悄的告诉他的姐姐:太郁闷了,老师像看贼一样看着我们!和女生说句话,老师就怀疑早恋了,郁闷!郁闷,我怎么是老师的孩子,刚一有点错误,就拿老师说事!老师是神,孩子也得是神啊!诸如这样的话语很多。这样的话语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们什么?读了《生命的礼赞》,我发现,我们遗失了对孩子的尊重!一、尊重生命 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是最脆弱的。5.12,刹那间夺走了那么多孩子的生命,而当一所所学校拔地而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洋溢孩子脸上的笑容!看到流露在脸上的浓浓师生情!这真情的流露,体现了教育的真谛――师爱绵长。爱孩子就学会走近孩子的内心 孩子们性格迥异。有的上课喜欢表现――王岩。每次上课,他都在教室里追着展讲学生来回跑,目的是挑刺――找出展讲的破绽。但是他却学会了分析。有的上课喜欢沉默――于东洋。每次上课,他都默默的在听别人展讲,自己很少发言。但是他提出的问题是很深刻的,他学会了思考。有的喜欢辩论――孙建喜。每次上课,他总在提出看似古怪的问题,但是他都能亲自参与进去辩论,用几种方式去思考,他学会了创新。有的喜欢动手――王欢。几何课她喜欢动手操作,从操作中寻找解题思路。喜欢表现的可能不扎实,喜欢沉默的可能丢失自信,喜欢创新的往往钻牛角尖,喜欢动手的可能对代数的理解不够。但是当我们把他们的心思猜透,让孩子教育孩子,就会挑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潮。他们互相比拼,比教师空洞的教育不是更有时效性吗?爱孩子就要给孩子们空间 霍欢喜欢上网,但他对班级事务感兴趣。段征硕离家出走了,家长急得犹如热锅蚂蚁。霍欢说:老师,让我上会网,我跟他聊会,或许我能知道他在哪里。打开电脑,他和隐身的段征硕说:老师把我轰出教室,让我回家思过!我上课睡觉,老师生气了。轻易赢得段征硕的信任,找到了他所在的网吧。我问他:你上网都跟谁聊天呀?他回答:聊天就是同学,很少有别人。其实我们手机都开通QQ了。孩子的空间里不允许教师去吆五喝六。或许他们的空间宁静一点,我们远离一点,他们会更和谐。你看,他们宁可相信孩子们骗人的话,也不想听老师的教诲,为什么?因为在他们自己的空间里,他们可以有平等。爱孩子,就要公正的评价 教师往往只关注学习成绩,这也是中考天平的威力。其实,公正的评价更能拉近师生距离。如果抛开成绩,我们和学生都能成为好朋友。但是当成绩成为杠杆的时候,我们发现,评价被扭曲了。我们也愿意评价孩子的点滴进步,但是我们却发现,点滴的进步敢不上知识的`上升,当进步的激励遇到知识的迁移的时候,孩子的上进心再次受挫。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内心是痛苦的。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是必须的,因为他成长了,他进步,他就应该得到赞赏。哪怕2分钟后,他再次进入混沌。爱孩子,就要给孩子创设安全课堂 孩子们不想上课,是因为他害怕课上出错。而我们的课堂一直在强调暴漏。有问题暴漏了才好解决。但是这个暴漏处理不好,会给学生带来不安全感。这里说的安全,应该包括:情感安全、心里安全、身体安全。二、尊重个体 学生固然有学习好与差之分,但是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我们往往关注优生而忽略了其他。且看宋淑萍老师,因为适时表扬了一个爱打架的女孩子而改变了一个女孩子的一生。刚接受2.1时,我还能做到大面积的辅导,现在呢,越来越多的睡觉族困扰着我,为什么,因为我没有尊重他们。王海顺在平移与旋转学习中,知识基本能掌握,也只因为我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展讲。郭红利现在对几何特别感兴趣,也源于几次把展讲的机会给他。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王伯南、辛佳佳呢?因为我给的关注和尊重太少了。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奇迹。篇11: 论教养读后感600字
论教养读后感600字
礼貌出自内心,其根源是内在的,然而,如果礼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和实质亦随之消失――题记
“教养的本质是尊重”,在《论教养》原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学会做一个有教养和真正风度的人,只是建立在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包含关系上。普遍都认为教养是一个人立世的基础之一,体现在言行举止之中。
言,可理解为不去顶撞他人,说话前三思,不出口成脏。对他人说话时要有好的态度,有好的耐性,不说诋毁他人人格尊严的话。从“言”上做到尊重他人。
行,可理解为做事扯及到他人利益的时候,尽量以他人的利益为重较好,多为他人考虑考虑,做事情严谨些总不会有太坏的地方。从“行”上做到尊重他人。
举止,可理解为有姿态,风度。剖析一下就是态度和气度。也就是说他还要有好的态度以及一颗包容心,毕竟宰相肚里能撑船呢,以好的态度去看待和做好每一件事,还要学会包容别人的短处。这是从“举止”上尊重他人。
不仅仅是言行举止这么简单,还有就是看待不同问题时所想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呢?
良好的思维可以使一个人想的事物更为全面更加缜密,也就是做一件事会考虑后果,换言之,这个人他能想到用不同的方式和态度去对待他人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及别人的内心是什么感受。
在利哈乔夫的文章中有句话我认为对于我是有帮助的:“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所追求的也是不同的,各种观念也更是不一样,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看法自然不同,无论是贫穷富贵还是安逸动荡,个人的体会和想法各有各的不同。去左右和随意评判别人的思想那是件多么愚蠢的事情。
教养是一束阳光,闪耀着晴朗的光泽。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个真真正正有教养的人。
篇12:细节的教养读后感
一个有教养的人,细节组成了他人生的一个个坐标。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他的学识、学养、品位、情操。
这种教养在社交场合或者单位里,不只是场面上的气宇轩昂、风度翩翩,更在于日常工作或待人接物中的谦和平实、坦荡从容。有雍容的气度,有律己的自觉。对上不阿谀,对下不苛责。对待为他服务的人,哪怕是门卫、保洁员,他都会由衷的说声“谢谢。”
这种教养反映在家庭中,是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会蹲在地上为老母亲细细地洗洗脚,会为了爱人推却可以推掉的应酬,陪着他(她)吃一顿寻常的晚餐。星期天和家人一起到市场上买点排骨鲜虾、萝卜青菜,来到厨房、系上围裙,一样熟练的煎炒烹炸。也能挽起袖子洗衣拖地,顺带擦擦窗户玻璃上的雨渍,修剪修剪茉莉、秋海棠的花枝……
这种教养表现在性格趣味上,宽容大度、随和坦荡,安静时静若止水,快活时闹如孩童。会废寝忘食地看一本新书,会通宵达旦地欣赏一部好剧。会深深沉思,也会妙语连珠。从不无故伤及他人,更不无端口舌是非。懂得为尊者讳,知道做下属的难,设身处地,与人为善。这样的人一般装饰得体,举止端庄。
篇13:细节的教养读后感
我读完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感受到朱老师伟岸的身躯内藏了一颗敏感细腻的心。《教育的细节》中有许多处说出了我的心声,说出了我想表达却表达不清的东西,引起我极大的共鸣。为此我做了大量的摘录,比如:“学校的风格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一个人的品位就是这种味道长时间培养起来的。有时候,一所学校的味道有可能在学生的记忆里嵌留一辈子。”“任何一所学校的细节,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和它的文化有疏密不一的联系。看一所学校是否有人文气息,不用去琢磨那些贴在墙上给人看的标语或理念,也不用费心去加减乘除一个个考核指标的得分,有时一个细节,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前段时间,电视剧《太阳的后裔》成为热门话题,剧中传递了许多正能量的东西。剧中有一个细节对我触动很大,就是余震发生时,年轻的李医生为保全自己撇开一时半会儿也救不了的伤员而逃离废墟。事后这件事一直折磨着他的内心,在地震过后他不仅没有向家人报平安,连即将临盆的妻子都没有联系,他一脸愁苦抑郁地不断投入更危险的工作,在工作中寻找救赎,直到那位伤员原谅了他,他才解脱,心灵如释重负,微笑重返脸庞。这个细节没有明显的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自责、内省、自救而诠释人生的意义。正如《教育的细节》中所说:“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在我看来,与其整日期盼外在强有力的制度变革来改变一切,不如向内求和向外做,秉持一厘米之变的信念和行动。”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视剧可以赢得那么高的点击率,对年轻人的影响那么大,不得不让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反思: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才有效?
学生的成长是如此的美妙和神奇,它不仅愉悦着教师的心灵、推动着学生自己的发展,也带给家长们信心和希望。学生是成全和成就教师的贵人。所以我特别认同永通老师所说的:“好的教育,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的情感教育。教育的人间情怀,胜过无数的.教科书和僵硬的规章制度。它是教育者伴随自身的生存状态而来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是教育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
《教育的细节》是一本好读的书,符合崇尚简单质朴的我的胃口。书中无论理和例都通俗易懂,很接地气。看得出身为编辑的作者是真正热爱教育,真正走进了学校、走近了教师,不仅为中国教育的前途忧心忡忡,也设身处地地在为教师的发展着想。如同他在书中所写:“事实上,在今天中国僵硬的教育体制下,不管是谁,都只能在体制的隙缝间做一些细小的尝试和努力。如果你想跟游戏规则说‘不’,争取一点个人自由呼吸的空间,结果可想而知:你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正因此,那些穿越俗世利益的拒绝声,自然多了些许悲壮美。”经典的教育范例值得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反复咀嚼和回味。知微见著,守正待时。本书中,作者精心选择的范例,无论从教育性、哲理性、典型性等方面来看都堪称经典,相信阅读此书的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书中得到启发,激起对教育现状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
篇14:细节的教养读后感
朱永通先生新作《教育的细节》这部作品是一个独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识的框架内的平实述说,说出了教育的本质,是以敏锐的眼光,透视了教育行为中的真善美和虚假丑。整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抛却新潮的术语,瞩目于教育的小事、细节,带你抵达教育现场,为教育做最真实、深刻的“侧写”――这些书评都极为中肯。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问题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他们告诉孩子,不需用手操作,无须用脑行事,只要听,不必说,理想世界不必伴随快乐
他们要求孩子,去发现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朱永通先生指出:“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也极有可能存在诸多可怕的盲区,比如,无视过程,无视原理,无视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及思索,甚至随心所欲”。于一些随意的教育细节中灭失了学生的天知,我与此有着很深的共鸣。我在想教师本位先入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指出首要原因是缘于对儿童的误读――儿童是什么?“语文界先入为主派的教师用他们的教学行动确认儿童就是一张白纸。儿童天生应该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问题理应由老师先来发问。那么,儿童真的是一张白纸么?”其实,儿童天生会学习,儿童的学习力几乎与生俱来。可是,对儿童的误读使得教育者对此视而不见。面对这样的窘态,《小学语文教学》会刊主编李红云曾撰文呼喊:“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对世界不是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呢?哪一个孩子不是急切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呢?是谁把孩子的求知欲望销减了?是谁把孩子的求知火苗扑灭了?”
回想起传统的语文课堂:使用精美的语言导入新课,解读文本由教师率先发问,迫使学生跟进。教师上课讲究起势、勾连、承转、收合,教学预设程式化,追求教师表演严丝合缝、至臻至美,“三维目标”精准达成,师生课堂表现常常“精彩纷呈”。这类课堂,教师课前对教学设计往往苦心孤诣,对文章内容、特色已然凝练概括,对作者生平、写作动机更是反复推敲,课堂上只几下“蜻蜓点水”,便极为轻巧地“帮助”学生清除了阅读障碍,省时、高效、创境、激趣,一举数得,教师显得游刃有余,学生的学习也似乎顺顺利利。但这样的课堂真的可取吗?
现在读读朱先生的作品,我发现,这个问题其实也体现了很多老师,平时对一些教育细节的忽视,其中包括对儿童的仔细观察,渐渐的导致自己累积了一些教育的“恶习”,生出许多“反教育”的行为,灭失学生的天性,这其实是极为可怕的,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很多时候取决于对细节的观察与领悟!
篇15:家长教养心得读后感
要说我的育儿心得真的没什么,大家都初为人母,一切都得摸索。宝宝一天天长大,我也和她一起慢慢成熟,怎样理解孩子,学习探索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点点是一个脾气很倔的孩子,但又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乖孩子,你越对她凶,她就越哭闹得厉害,你要是蹲下来好好和她说,反而会乖乖听话,懂事的让我们吃惊,跟小大人一样。所以我经常和她互换角色,让她来当我的姐姐甚至妈妈,她会一一告诉我这个要这么做,那个不可以这样做,之后她也就慢慢改掉了平时不好的习惯,而我达到了预先的目的,感觉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的性格也不是先天的,后天的培养很重要,点点虽然有脾气,但很爽直,我不喜欢孩子像个牛皮糖那样粘。她就是哭也不会很长时间,在她没完没了的时候,我们就采用转移的方式,比如她吵着要去哪儿哪儿玩耍,或者买什么什么玩具的时候,我会突然说“哎呀,昨天爸爸买的那个玩具怎么不见了?”她就马上不闹而是去把那个玩具找不出,还说“你看呀,不是在这吗?”早上孩子往往会赖床,特别是冬天,闭着眼睛缩在被窝里不肯起来,我就拿了一样东西,在她耳边说“看看这是什么呀?”“你知道吗,今天亲公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吗?”她马上就清醒过来,呵呵,还屡试不爽呢。但有时候也会很无理取闹,这个时候什么大道理都不管用,那就不理她,把她晾一边,全家人步调一致,她会哭到东哭到西,然后有个“好人”就站出来,跟她讲道理,这个时候她马上止住哭闹,还一个劲的说“妹妹乖,妹妹不哭了”我们全家就马上会意的笑起来。孩子还小,我们的教育都是正面的,从来不恐吓她,说什么大灰狼来啦,妖魔鬼怪来吃宝宝啦,也从来不把孩子关到黑房子里。不能给孩子稚嫩的心灵留下阴影。
篇16:家长教养心得读后感
老师经常表扬她的小手很巧,我们大人当然很受用,可这也是她每每把家里搞的一团糟后才出的结果,让她收拾干净,必是不愿意的,只有说我们一起来比赛看看谁收拾的最干净哦!她才会跟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兴奋的干起来。孩子从小就好学好动,最会模仿大人的样子,看到我们搞卫生,她就抢着抹桌子扫地,看到她拿了餐巾纸沾了水到处擦,尽管有的时候反而弄脏了,可是看到她认真快乐的样子,我们就都开心了!我们全家还常常跟她一起互动,比如她带上围兜,拿了锅碗瓢盆做饭,还煞有介事的来问这个“你想吃什么菜”,那个“你想吃什么菜”,我们都认真的说“我要吃蛋炒饭”,“我要吃清蒸鱼”,于是她就说好的,马上做。一会就端上来给大家吃,我们就装作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还不住的夸奖说“真好吃,真香”,她马上咯咯地笑个不停。
孩子是一张白纸,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概念。刚到学校什么都不懂,老师发红花,她扔掉,因为她不喜欢,有的小朋友做了不对的事,老师为了教育大家,让他们站到上面给大家讲什么是不对的,可她会跟他们一起站到上面,这个时候就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结合在家的表现,她也喜欢玩水,比如把好多器皿在水龙头上冲洗,一来把身上的衣服都弄湿了,二来还浪费了水,我们就跟她说衣服湿了要咳嗽,浪费水是错的,结合南方干旱的事,给她讲南方的小朋友因为没有水而不能洗澡啦等等,让她懂得要节约用水。现在她还经常给我们大家发小贴纸呢,边发边说谁表现好就发小贴纸给她,我们全家都是她教育的对象呢。
孩子从小就有虚荣心,喜欢争第一。开始的时候她看到自己不能得第一了就赖皮,一定要我们等她让她,有时候干脆哭闹,这时我就教育她:第一是要自己努力争取的,而不是要大家让给你,在学校里也是一样的,其他小朋友得第一,那是人家的本领大,你要得第一就要跟人家竞争,得到第一是很光荣的,别人得第一你也该为朋友高兴。慢慢的她懂了,再也不会因为没有得到第一而哭闹了。
篇17: 《教养关系花园》读后感
《教养关系花园》读后感
毕淑敏老师的这本新书是本随笔集,里面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但主要是从我们自身关系发散开来,谈教子,谈亲情,谈社会,谈朋友。其实说到底,人活着最重要的部分也不过是身边的.这些人这些事,若能从这些关系中寻找到自己更为自在从容的能力,便是好的人生。
在书中,再一次遇到一位平凡的母亲,对于孩子,她也一样有过困惑,也时常“摸着石头过河,”可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位母亲的智慧,例如当孩子生病时遇到坎坷时,若全然包办,便是阻碍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因为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留在自己身边,此时的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方案,让孩子去学习自己解决困境。我相信,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推开”中学会长大与感恩的。
书中有许多平常人的故事,在一些故事中我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么慢慢地试着去平静下来阅读这些安静的文字吧。
既是作家,又是心理学家,主治医师的毕淑敏老师,让我们看到一个平凡的女人,可是我们又不能不说,她真的不平凡。也许对她的文字的喜爱,会一直追随下去吧。
篇18:细节的教养读后感
细节的教养读后感
书本中的这么一段文字:“孩子是有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问题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学校和文明,将孩子和身心分离。他们告诉孩子,不需用手操作,无须用脑行事,只要听,不必说,理想世界不必伴随快乐他们要求孩子,去发现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说的真好,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去寻找孩子喜欢的语言,只做引路人,不做指路者。
现在读读朱先生的作品,我发现,这个问题其实也体现了很多老师,平时对一些教育细节的忽视,其中包括对儿童的仔细观察,渐渐的导致自己累积了一些教育的“恶习”,生出许多“反教育”的行为,灭失学生的天性,这其实是极为可怕的,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很多时候取决于对细节的观察与领悟!
翻阅了朱永通《教育的细节》一书,共五辑——“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文字虽很朴实,却正如网络评论的那样“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确实是一本教育界的好书。其中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事例给教育学专著赢来了很多的吸引力,是为数不多让我读完的一本书。
确实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教育真美,孩子更美,希望我能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找回孩子心中的好老师,以做一名孩子心中的好老师作为我接下来的奋斗目标。希望是如此的美好,目标是如此的明确,合理运用我们的知识,给我们祖国下一代献上我们这一生的祝福吧!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通过看《教育的细节》这本书我的一些收获吧,初次看这本书,看到了“一厘米之变”,对这些事例真的是震惊了,句句说到了我们的生活中,难道我们不是这样做得吗?真的很让我们深思,不是不知道,而是我们没有注意细节,真的。你认为你每天的每一句话你都深思过吗,我想是不可能的。最大的收获也许并不是我要去注意细节什么的,而是让我知道换位思考是多么的重要,这是素养的提升,这是学习的动力,这是我们教育赢得尊重的最好方法,好好去做好换位思考,就可以注意到每个教育上的细节了。
篇19:谦逊是一种教养美文
谦逊是一种教养美文
有位哲学家这样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贴在地面步行是一种谦逊,浮在云端跳舞,虽一时耀眼夺目,但终究会摔落下来。做学问和做人,都需贴着地面步行的谦逊态度和内敛沉着的精神品质。
世上缺少的,是贴在地面步行的人。谦逊的姿态是一注雨露,滋养着学问的幼苗枝繁叶茂;谦逊的姿态是一束暖阳,照拂着学问的花朵满溢芳香。哥本哈根的一座小镇,便持守着一份谦逊。小镇里曾居住了格林兄弟等文学大家,更有数不尽的学者踩过古旧的石砖,呼吸过这里学识的芳香。而今那些红色的砖房被改造成理发店、小卖部等普通的处所,只有墙上悬示的标牌告诉人们,曾有闻名于世的学者住在这里,写就了永垂不朽的文学作品。欧洲人抱持着这样一份文学教养,让文学的气息渗透了小镇的每一处砖瓦的缝隙。
浮在云端跳舞的人,这世上却是太多了。随着出版界的日益浮躁,越来越多的人争相跻身作家之列。微博上的逗人一笑的语句,几篇粗粝的文章,便可以凑出一本书,而微博认证的闪耀符号后跟的简介便换成了“作家”“学者”。没有真实的学问,却用各种方式彰显和吹嘘自己的价值。这样浮在云端的人,虽一时起舞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却没有质地纯粹的学识支撑自己,在一阵狂欢般的起舞后终将草草离场谢幕,只留下那不堪卒读的纸页,散成一捧沙,流失于欲捧起珍珠的双手之中。
谦逊是一种教养,是沉淀在人内心中平静而优雅的姿态。生命有所沉积的人不着眼于自身的成就,他们将自己的光芒敛起,更好地投身于学术。他们也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将之吸取为修饰自身的力量。正如米开朗琪罗听取朋友的意见修改雕像的鼻子,日本舞伎大师守田堪弥在学生的提示下解开鞋带,更好地诠释一位旅人的形象。他们都怀着谦逊的教养,愈发成为时间洪流里的星、泥沙中夺目的珍宝。
让我们沉下自己的内心,贴在地面缓慢而坚定地步行,最终会在谦逊的牵引下,成为在地面踏实地起舞的人。
篇20:努力是一种教养作文
努力是一种教养作文
一直以来,我都被灌输一种奇怪的思想,家里越是穷的人越是努力。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妈妈总是教育我说,谁家的小孩读书真用功,别看他家穷,以后他…每次听妈妈这么说,我都会觉得,一个人越是努力,说明他家里越是穷,需要他去拯救。
带着这种想法,我进入了高中。那时候正值一个女孩花季的正当值,爱慕虚荣,虽然家里很穷,但又不是穷到没有饭吃,越是这种尴尬的境地,就越是不想承认自己穷,也害怕被人解读出贫穷。
记得当时,我们班有个女生,学习特别努力,每次都是全校前十名,但却很少会有人羡慕她。她穿的特别破旧,营养不良,骨瘦如柴,一到冬天,脸上就生冻疮,春天的时候一脸痂。那时候她每周吃得最多的就是馒头,就着自家带的咸菜,一年又一年。
那时候,我们都还未成年,很多观念都尚未成熟。看到她,并没有激励我好好学习,而是害怕去努力,害怕在别人眼里成为她那样的女生。
在高中时,还有一种奇怪的思想,那些漂亮的女生和男生都去学艺术。留在教室里学习的都是长相一般的,好看点的忙着谈恋爱了。丑女多作怪,为了不成为自己眼中的丑女,我成了一个问题学生。
由于成绩很差,我复读了一年。爸妈为了让我考个好学校,给我交了7600元的高学费,记得当时妈妈把钱卷在手帕里的时候,手都是微微颤抖的.,在那个环境,我认识了新的同学,交了新的朋友,在那几秒颤抖的激励下,我变成了一个很努力的人。
后来,我发现,在我的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很努力的人。他们的思想很丰富,不管他们家境是殷实还是贫寒,不管他们长相是俊美还是平凡,他们都是可爱的人,值得深交。
上大学后,我身边围绕了更多努力的人。他们每天都积极向上,用心学习各种技能,每天都有无穷尽的能量。努力久了,就会明白,努力其实与贫富、美丑无关,努力其实是一种教养,也是一种信仰。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都有想拥有的东西。面对这些希望,有些人会全力以赴,有些人则得过且过。
青春不朽。什么是青春?就是敢于去付出。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安全感中,谁也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有人选择不努力,他的理由很荒唐,担心努力了还是失败,借没努力做最后一块遮羞布,帮助隐藏自己内心的懦弱,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努力需要自信,那些得过且过的人,其实并不是不想努力,而是缺乏自信,他们不相信通过努力真的可以改变什么,他们害怕努力后还失败,被周围的人看扁。他们总是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总是纠结于别人会怎么想自己以及怎么做才能让别人对自己好,其实那些别人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带着这种种的束缚,他们容易退缩,容易忧伤,容易害怕,容易动摇,很难坚持。
努力是一种教养,就像勤俭与贫富无关,努力与贫富和美丑都没什么关系,它只关乎你是否拥有正确的快乐。
★ 理想国 读后感
★ 第二个起点作文
★ 陈戈平感谢信
★ 爱家人的唯美语录
★ 理想国读后感
【家是教养的起点读后感(通用20篇)】相关文章:
读《家风》有感2023-02-07
男孩女孩都不应富养作文2022-11-21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读书心得800字2023-01-06
感恩父母的作文50字2022-05-04
名著《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600字2022-12-31
经典影片《风雨哈佛路》观后心得体会精选2023-05-19
宝贝回家观后感范文2022-10-22
风雨哈佛路观后心得感想2023-12-07
培树家风对照检查2022-10-14
无题的初三作文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