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读后感

时间:2023-09-29 07:29:54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破窗效应读后感(精选8篇)由网友“无限映画”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破窗效应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破窗效应读后感

篇1:破窗效应读后感

今天给学生上思想道德修养,其中讲了一个补充内容――“破窗效应”,感触良多。在这里也和大家一起重温一下“破窗效应”吧。

美国心理学詹巴斗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完好无损,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过了一个礼拜后,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车子保持完好;而破损的那辆车则被偷走了。后来,詹巴斗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这辆车仅仅几个小时就不见了。对此 ,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破窗理论” : 如果有人打碎了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 , 又没有及时修复 , 别人就有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 , 这些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 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 , 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 社会秩序就会遭到破坏。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破窗效应”我们可以举出不少的例子,但如果社会能够建立有效的机制,预防“破窗”的出现,使人们不敢“破窗”、不能“破窗”和不想“破窗”,“破窗”出现时能及时“修窗”,而只要社会公民人人能把“修窗”也养成自己的习惯,那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清洁干净、使人心旷神怡的公园罗!

篇2:破窗效应读后感

文章的开始,我们先普及什么是破窗理论: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原封不动地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结果怎样呢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后来,詹巴斗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仅仅几小时这辆车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存在很多类似“破窗”的事情,像我们孵化场里的员工,上班的时候很喜欢将自己的手机随意扔在桌面上,而四处敞开的门口,就有可能使本来没有贪念的人心生贪念从而把手机据为己有。经常巡场时会发现很多员工甚至是老员工进行违规的操作,当纠正责怪时,很多人说出的原因竟是“我来的时候他们就是这样做的、XX就是这样教我的……在大街上想扔垃圾了,左看右看找不到垃圾的时候,如果在你眼前的地上出现一堆垃圾的时候,人们就很理所当然的认为反正已经有一堆垃圾在这里了,多一点又何妨呢,于是乎把垃圾扔在了那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人们首先不会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可取之处。总将眼光盯着不好的一面,结果自己的心灵也变得阴暗起来,不觉中地成为了一扇“破窗”。()

而在我们的企业运作中,通过“破窗效应”我们也要清楚的意识到:一、作为公司的一线员工,我们要养成遵守公司制度的习惯,并将其作为我们衡量道德水平的一个点。不要以“别人都这样做,我为什么不能”做为借口来放纵自己,而是要做到心中有个是非标准,像刚刚举的生产场员工的例子,老员工是这样教的,如果作为最初的学习者,没有选择的吸收可以理解,但如果在熟悉岗位之后,明知道某个行为不对或者不恰当也不想着去改正自己的行为,就是非常不可取的了,正确的做法是要让自己不要成为一扇“破窗”,更不要做“破窗”的第一人。二、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对于公司制度的执行一定要落实到位,并做好监督,让每一个违规行为得到纠正,因为好的制度只有被执行才具有生命力。再好的制度,如果只是贴在墙上的“纸老虎”,他的作用也就无从体现。制度只有得到有力的执行,才能够最大程度上防止“第一块玻璃被打破”,对日常管理中出现的行为,要引起充分的重视,警惕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过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我们尤其要注意查找那些细微的、不易发现的、容易被忽略的隐患。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即便是“第一块玻璃被打破”了,只要我们做到及时的修补,就能从而避免“第二块玻璃被打破”。反之倘若我们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更多玻璃就面临打破的命运。甚至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要适时做到小题大做,加大处罚力度,这样才能有效防止事情的重蹈覆辙,积重难返。三、作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不以“反正窗已经破了”为理由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鼓励、奖励“补窗”行为,提倡这种善举。但却不能以“补窗为善”而亡羊补牢。同时汲取他人教训,把教训当成一面镜子,来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论是谁“打破了玻璃”都应公平公正的进行处理,同时以身作则,千万不要给自己违反规范和制度的行为找各种借口。如果“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话,是无法将规章制度推入人心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管理者如果违反了规定,只有当众加重处罚,才能使员工不令而行。

最后,让我们树立拒成破窗,防止窗破的意识,使我们的企业能够窗明几净,永无“破窗”之忧。

篇3:破窗效应

(一)破窗效应来源: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二)破窗效应的启示:

对于管理者来说,小的过错也非常可能导致更大的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当小错不断这种风气在团队里盛行,在团队已经形成一种文化的时候,对于管理想去修复和弥补就已经很难,当一件好事在团队中发生的时候,他的扩散效应该是好的,但如果不好的细小的问题,经过一个庞大的团队的时候,问题就会出现了。

(三)如何避免破窗效应:

1、建立严密机制,防止有隙可乘; 2、严格执行规定,防止禁如虚设; 3、严肃处理违规,防止养痈遗患

篇4:破窗效应作文600字

破窗效应作文600字

“我们要尽可能不犯第一次错误。”老爸严肃地说:“如果做错了,也要尽快改正,这叫亡羊补牢,知道吗?”

“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犯错才能有经验,知教训啊!”我反驳道,看着我的杰作――小纸船在水塘里漂着,多自由啊!

“你的错误会害了这个美丽的水塘。”老爸一本正经。

老爸怎么总是大惊小怪,像只麻雀一样,我想。

老爸没说话,只是将水塘拍了下来。“三天后再来看一下。”说完就走了。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第四天,老爸拉着一脸疑惑的我走向那个水塘。只见水面漂了好几个纸折的小船、小飞机,还有塑料袋,泡散的面包沉在水底黏糊糊的……一片狼藉!

“这是谁干的,那么缺德!”

“就是一群像你一样的人干的。”老爸慢悠悠的说。

我十分不满地说:“可我只漂了一只小纸船而已!”

“可你是第一个扔的,犯下了第一个错误,这就是后面人的‘优秀榜样’。”老爸把三天前的照片给我看。

天啊,真是不可思议!曾经的水塘那么清澈,只过了三天……

老爸慢慢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水塘里的垃圾捞了上来扔进垃圾箱,我站在一旁若有所思。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曾做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同样的.车,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一辆停在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他摘掉布朗克斯区那辆车的车牌,打开顶棚,结果车当天就被偷走了。帕洛阿尔托那辆车停了一周都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把一块车窗玻璃砸碎,结果仅仅几小时之后车就不见了。

一件事情变遭往往是从一个细微的不好的开头演变而来的,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这就是破窗效应。

水塘里的小纸船给了我启示――不要给自己犯错误的第一次机会,不要打破自己的第一扇窗。

篇5:破窗理论读后感

破窗理论读后感

中国有一句传统名言: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说的是衣服有了一个小洞不及时补好,过不了多久就会烂成一个大洞,喻指人们对小的危害不重视,就会酿成大的危害。古训说的很形象,很精辟。无独有偶,最近在网上看到,西方管理学中也有个类似的理论,叫破窗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教授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一个社区。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事。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原本完好无损的车的玻璃上砸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从一辆完好无损的车到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乃至车内的东西全部丢失,仅仅源于窗户上的一个小洞!这就是事实。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没修复的破窗,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上的一块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环境和细节会对人们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以及细节会对事件结果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破窗理论所描述的现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例如: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违反单位规程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使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在公交车站,如果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眼光而贸然插队?与这相反,车辆尚未停稳,猴急的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如果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在优雅洁净的场所,人们一般都会保持安静,不会大声喧哗,也没人随便吐痰;相反的,在脏乱不堪的环境中,倒是时常可以看见吐痰、便溺、打闹、互骂等不文明的举止;在公共场合,我们提倡每个人都要举止优雅、谈吐文明、遵守公德,这样往往能够营造出文明而富有教养的氛围,而个人的粗鲁、野蛮和低俗行为一旦形成“破窗效应”,会给公共场所带来无序和失去规范的感觉;等等。事实证明,“破窗理论”也确实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

破窗理论在社会生活或组织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 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 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 防微杜渐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破窗理论的应用在于建立一种防范和修复”破窗”的机制,亡羊补牢,并严厉惩治”破窗”者,同时还要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设立危机预警系统,使组织能根据预先显现的危机信号,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

由破窗理论,笔者想到了关于制度的维护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许多领域、许多方面都建有规章制度。行业系统有大的规章,单位部门有小的纪律;工作上有规范化制度,违章了又有惩罚处理制度。应该说,这些规章制度是个组织体系正常运转、确保整个社会得以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定了制度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却是工作中的一个“破洞”,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制度多,有效的执行少。因此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总有第一个怀有侥幸心理的人破之。管理者破,为普通员工打开了“缺口”,群起效之,“缺口”便会越来越大,最终制度成了一纸空文;普通员工破,管理者不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制止,则其他人就会得到一种暗示性的纵容,久而久之,再完善的规章制度也必将重蹈“破窗”之辙。所以,管理者在维护制度上起着重要的示范和督促作用,也是解决“制度不制”这一顽疾的关键。

破窗理论应该对我们的制度建设和维护有积极的借鉴作用。首先,内控制度设计要能及时发现破窗或即将成为破窗的那块玻璃,要有预警机制;其次,内控制度完善之后,要得到良好的执行。管理者要率先垂范,不要带头打破窗户;普通员工要自觉遵守和维护,不要轻易去破窗;对已被打碎窗户的现象要及时纠正和制止。一句话:要维护制度,营造环境,及时补漏。

篇6:安全生产需杜绝破窗效应

安全生产需杜绝破窗效应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詹巴顿进行了一项试验,如果有人打坏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打破玻璃现象就会滋生、蔓延.试验证明,环境对人具有强烈的暗示作用和诱导性,这就是“破窗效应”.由此联想到在高危的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更要严防死守,坚决杜绝“破窗效应”.作 者:谭华章  作者单位:柳州供电局,广西,柳州,545005 期 刊:电力安全技术   Journal:ELECTRIC SAFETY TECHNOLOGY 年,卷(期):, 12(5) 分类号:X9 

篇7: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

教育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及其对策

重庆市巫山县巫山中学 孙丽华

“破窗效应”是源自“Break Pane Law”,是美国学者威尔逊和政治家凯林基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的一项实验提出的一个规则:如果一栋建筑上有一块玻璃被人打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看到“Break Pane”(破窗)的人就有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Break Pane”(打破窗户),渐渐会给人们造成一种可以“Break”(破坏)的心理感觉,从而诱导犯罪行为的滋生和蔓延,使社会秩序遭到破坏。

虽然这个规则最开始主要是从社会犯罪心理学上进行的思考,但其道理对于社会各行各业的情况也同样成立。同理,教育心理学中要注意提防这种情况,并在出现这种效应后要积极应对,找好对策。

一、“破窗效应”在校园里的表现

当笔者有心想要探究一下“破窗效应”时,在校园各个角落,我都找到了一些它的“效应”表现:

在校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的一面墙上,出现一两个“涂鸦”――是调皮学生的脚印,没有清洗掉,一星期后,笔者专门到那面墙上看,发现墙上已经布满了大大小小、重重叠叠的脚印,略微数了一下,至少40来个;我们的校园是很干净的,学生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天风很大,笔者发现地上有不少飘零的枯叶出现,而尚未到做清洁时间,有学生走到这些枯叶旁边时,即使垃圾桶近在咫尺,她居然毫不犹豫地将垃圾扔到这里,丝毫不觉得羞愧。

我们学校严禁带食品进入教学区,特别是在教学区吃东西,很不雅观,是学校明令禁止的,而只要有一个人带着食品经过大门,即使不是去教学区而是去生活区,随后也总有很大一群学生跟着带食品,这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大难题。……

而我所经历的那则教学案例,不正是“破窗效应”的表现之一吗?由于时间上安排不过来,20分钟的早自习没有老师去监督,本来班风挺好的一个班集体,最开始也许只有一两个学生在早自习上睡觉,当学生们看到没有人管时,就觉得可以睡觉、可以破坏,这样他们周围的学生就毫无愧色的开始“Break”(破坏),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而早自习的状况,蔓延影响到正课,最终导致了班风急剧变差!

一栋新楼从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户”到最后整栋大楼的破烂不堪,也许只经历了短短3个月!而一个班风良好的班级从第一个睡觉的学生到大多学生课堂上睡觉,我见证了这一转变,只经历了短短2个星期!

二、“破窗效应”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警示

如果我们在干净的墙面上出现第一个脚印时,立即清理掉,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思想教育,那么,那面墙上不会在短时间内有那么多的脚印;而当出现很多脚印后再来处理,手段和措施都显得要强硬很多才能形成震慑心理,这无疑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有一些相悖。

如果我们在地上有垃圾时及时处理,那么路过的学生就不会毫无羞愧的扔垃圾;而如果我们教师不带食品进入校园,那么学生们也不会明目张胆明知故犯……

我也在反思,我代课的班级班风变化如此之大,主要还是由于我的一时疏忽,小看了短短20分钟没有老师的早自习对班风的影响。如果当时我拜托班主任抽空看看早自习,或者拜托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等等,也许情况会有所不同!

亲历的教学案例警示我们:对于教学管理来说,“破窗效应”的隐患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因而“破窗效应”的积极预防与应对,对学校及班级形象的塑造、教育教学的管理、校园及班级文化的建设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积极的启示和意义。

三、“破窗效应”的对策

1.“破窗效应”的预防:主要是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重视制度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制度化建设已经是颇具规模了,班级管理规则也各有特色,这是教学管理中的一笔财富,完善的制度化,可以将“破窗效应”的影响察于未萌,止于未发。因为“破窗效应”的产生,主要就是给人们造成了一种无序、混乱的感觉,而各项制度的有条不紊,是从心理上扼杀“破窗效应”。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要告知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他们遵循,同时要随时注意查漏、补漏,防止有隙可乘,这样就能给以他们强烈的心理暗示:校园里一切都是有章可循的,是规范有序的!因此,建立严谨、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这是防止出现“破窗效应”的前提。――对应那个实验,也就是“整栋大楼”是新的,是好的,所有的“窗户”都是完好的!那么,就不会有“破窗”的心理诱因!

2.“第一块破窗”出现:这时要有效执行违反各项制度的处罚。有了完善的制度是应对“破窗效应”的`前提,但是,能否应对“破窗效应”,更要看能否对制度进行有效的执行。如果有令不行,对教学管理中发生的“小恶”行为,教育管理者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小题大做”,起预防作用的制度,会陷入尴尬,甚至成一纸空文,成为笑柄。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凡是使用惩罚能够有益处的地方,就应当使用惩罚。”当然,执行时要坚持原则,一视同仁,不开先例,确保规章制度的威严和约束力。此外,对于学校或者班级为创新、为补救而制定的新规则更应该严格执行,对于违规行为严加惩戒,若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必然会引人纷纷效仿,导致新规则形同虚设。同时,应重视防止“潜规则”(如绩优生、绩差生区别对待,城市、农村学生区别对待,看学生的父母来区别对待等)对规则的破坏性替代作用,坚决拒绝各类“潜规则”,有效执行违反各项制度的处罚,切实补救破的“第一扇窗户”,同时给始作俑者以惩戒,以免有在“破窗效应”心理暗示下也公然破坏规则的学生,这是及时补救,这一点“兵贵神速”,更贵“执法必严”!

3.出现大面积的“破窗效应”:这时要狠抓一点,再求各个击破。目前我们有的学生在一些行为举止方面表现得不够文明,不合礼仪,如在僻静处随地吐痰、在校园的“清洁死角”处乱扔垃圾、在食堂不排队等,这些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地制止,演变成了风气,就很可能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也对学生自身的素质发展很不利。问题在于如果“破窗”很严重了,这时候面面俱到反而不如狠抓一点有效果: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以“破窗理论”为师,他面对火车站各类大大小小的问题,只抓逃票这个最不起眼的问题,结果每抓七名逃票者,就揪出一名通缉犯,这样,狠抓逃票使地铁站治安大幅好转。落实到学校和班级管理工作是否也可以借鉴这个特例呢?那么多问题,我们只需先狠抓其中一点,整治好了这一点,先使这栋千疮百孔的“楼”看起来是有序的,有管理的,从而为下一步管理措施的实施争取到时间。

而我应对我遭遇的“破窗效应”的做法是:先思想动员,和学生们做交流和沟通,承认了我的疏忽给大家带来的不好的心理暗示,然后重申早自习和课堂纪律,并由学生选出代表来监督班风,最后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抓那些不请假就从后门溜出去的学生,雷厉风行,终于使这个班集体渐渐班风好转,颇受好评,学期末还被评为“文明班级”!

【参考文献】

[1]岑国桢主编。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张乐天主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朱新秤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8:读《班主任工作中的破窗效应》之《破窗效应》 有感

这个寒假,读《班主任工作中的破窗效应》 一书,非常有趣,特别是其中的破窗效应一章,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美国斯坦福大学心 这家津巴多做过一 个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 一 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 顶棚打开, 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 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 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 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 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 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久而久之, 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 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 的窗户玻璃”.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这种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班级管理中也很常见: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破窗效应是趋众心理的一种清晰体现,是集体无意识行为的衍变和推波助澜。教育管理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状况。一大批孩子们在教室里面疯狂捣乱,相互追逐,干扰其他学生专心学习。教师追问到原因,反而不断有学生委屈地抗议:“又不是我一个人,还有某某……”“他的行为比我还恶劣。”言外之意,自己不是祸根的本源,老师似乎冤枉了自己。再如,教室的板凳座椅有了破坏的痕迹,有孩子在桌面用刀子划出一道伤痕后,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了也未进行指责,不及时批评教,越来越多的桌子就会出现残缺。

杜绝破窗效应,是一门技术活,关乎细心和明锐,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预见性和发展的观点,这是思维先导,一定要摒弃小问题无需在意的思维定势。首先,要有一颗火眼金睛般的眼睛,随时发现学生的异常端倪,与细微处捕捉到问题的源头。正如莫泊桑在《项链》开头写着:“极细小的一件事情,既可以成就你,也可以败坏你。”小事情不处理,就会导致大问题。“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必须时刻防止破窗行为的发生,并做出应对的补全行动。看到学生随地吐痰后,如果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放置了痰盂,其余孩子把教室打扫干干净净,学生势必受到环境的感染,不好意思吐痰。一个人不好意思了,大家势必都会不好意思。

杜绝破窗效应,第二点是需要教师不断地传播正能量,不让一丝负面因素占据学生的心理,去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性格习惯养成。这是最关键的行动策略。光是口头说教,蜻蜓点水般的唠叨,而无任何实质性的处理方式,或无具体引导的细则,就不能有效阻止破窗行为的.继续恶化。对于第一个破窗的行为者,教师要做出合理的、坚决的惩罚,促使学生做出深刻的反思,并对其错误行为予以补救,为自己的破窗行为负责任;对于相继破窗的依附跟随者,教师应该区别对待,从动机、态度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破窗效应对集体和个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归根结底是独立自我意识和自主判断能力的丧失。在某种程度,有些人的破窗是有意而为之,多数的破窗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受到了诱导,行为发生偏差。人是集体化的产物,日常行为也不免受到大众者的驱使。在某些环境下,人总有种法不责众的潜意识潜藏在内,或者认为:大家都做了,我做一下也无妨,害怕被孤立、边缘、排斥。作为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既然有人做了,他就开始下意识地效仿,随着效仿者数量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效仿者加入,破窗行为最终恶化为一种强大的风气和浪潮,不断侵袭并干扰着其他学生。

研究破窗效应背后的蕴含意义,对于我们的教育管理大有裨益,能促进管理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粗放迈入精细。对每一个负面的行为,教师都要及时发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引导,让优良的放风发扬光大,让负面的行为和情绪消失于萌芽。

读《班主任工作中的破窗效应》之《破窗效应》 有感

管理寓言:破窗理论

初中教师读书笔记《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

墨菲定律读后感

墨菲定律感想 墨菲定律读后感

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文件管理》案例反思

管理建议书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应用论文

破窗效应读后感
《破窗效应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破窗效应读后感(精选8篇)】相关文章:

医生各科实习自我鉴定2023-06-05

爱班级爱学校的演讲稿2023-03-18

教学管理小论文反思课堂心得体会2022-10-14

房地产营销中引爆点理论的运用分析论文2022-12-17

《印度为什么这么脏》演讲观后感2022-05-06

办公室文化之墨菲定律2022-11-20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创新探析论文2023-08-25

狐狸与我观后感2022-09-17

学校管理案例及反思2022-04-28

管理反思2023-09-1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