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赋自由读后心得(精选11篇)由网友“szpb200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让天赋自由读后心得,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让天赋自由读后心得
我读到一本有趣的书《让天赋自由》,本书的作者是肯·罗宾逊,他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排名第一的TED演讲人。本书所描述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活出自己的天命,就是指“喜欢做的事”与“擅长做的事”能够相互结合的境界。本书强调的是:发掘天命,激发热情,才能创造成就。
首先,我们要知道,天命为何物?天命就是天生资质与个人热情结合之处。天命的两大成分是“天资”与“热情”,两个先决条件是“态度”与“机会”。换句话说,天命就是在四答这四个问题:我有、我爱、我要、在哪?第一,我有。天资,指的是你在某方面与生俱来的天分,让你靠直觉就能感受或理解某个学问的本质、其中的道理,以及它的用途。因此,天资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第二,我爱。许多人在某些方面有天生的能力,却不认为那就是自己的天职。因此,不仅要有天资,还需要有热情。第三,我要。态度,指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与环境——观察事物的角度、你的性情,以及情绪性的观点。有个有趣的指标可以用来判断你的态度:你认为“运气”在生命中扮演什么角色?热情工作的人常说自己很幸运;而自认为没有成就的人则说自己运气不好。第四,在哪?若缺乏适当的机会,你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天资何在,也不知道这份天资能为你创造多高的成就。因此,天资需要有机会使用,才能展现出来。
四个关键问题,决定你是否活出自己:
天资/什么是你真正的力量所在?
热情/哪件事让你永远充满活力?
态度/你让际遇左右生命,还是用态度创造运气?
机会/如何为你的热情找到实践的管道?
本书记录了59个感人的生命故事,他们的故事并非童话,这些人都过着挑战重重的生活;他们的人生旅程并非轻松坦途,都同样经历过低潮与高潮;他们没有一个人拥有“完美”的生命,却经常在某些时刻体验到近乎完美的境界。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从事自己钟爱的工作,而且认为工作中的自己最近真实的自我。他们的时间流逝与别人不同,他们活得更扎实、更专注、更有活力。他们让我们意识到,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人生、孩子的教育,以及各种组织的运作。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识,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创意想象能力。书中以宇宙天体的大小为例子,来说明想象力:生命的目的是什么?大小重要吗?是的,我们很难清楚的认识,因为行星就其它东西一样,“大小”是相对的。虽然人类与地球与太阳与银河系比较起来,人类或许又小又卑微,但是,人类依然出类拔萃,因为我们有能力知道自己渺小。这种不同,就是天资和想象力。但是,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创造力可以将想象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若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就不可以被认为具有创造力。你必须将想象力付诸行动,才能创造新的东西,或是提出新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甚至提出新的问题。你可以把创造力视为“应用想象力”。
可是,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哪里了?本书引言讲述了一个故事:几年前,有个小学老师正在给一群六岁的孩子上绘画课,从在教室后面的一个小女孩平常上课很少专心,在绘画课上倒是相反。持续二十分钟之久,小女孩定定坐着,双手圈着画纸,完全沉浸于自己的创作中。老师十分惊奇,最后,开口问小女孩在画些什么。她头也没抬就说:“我画的是上帝。”老师听了讶异地说:“可是没有有知道上帝的长相呀!”小女孩说:“等一下就知道了。”这令人想起年幼时期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我们有多么奇妙的自信心,但多少人长大之后便遗失了这样的自信。书中引用了瑞吉欧教学法的创办人马拉古兹的一首诗《其实有一百》,告诉我们:孩子有一百个世界可以探索、创造和梦想,但是我们偷走了九十九种。让孩子不要去听、不要去想,只需去发现一个已经存在的世界——那个被我们偷走了之后仅存的世界。我们告诉孩子,工作和玩耍、现实与幻想、科学与想象、天空与大地、理智与梦想,这些事情不能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告诉孩子:没有一百。孩子说:不,一百就在眼前。
那么,如何才能让你的天赋自由?跟牛顿一样,你需要站在巨人的肩上。换句话说,你必须寻找让你看见的伙伴。如果你一直以来都只能独自追求热情,那么在你找到“族群”的那一刻,或将感到无上的解放。本书所说的“族群”,包含两个主要概念:一个是“范畴”;一个是“同好”。多数人之所以能找到天命归属,都是因为结识了怀抱相同热情,也希望实践自我的人。相反的,如果你深深觉得与目前的族群格格不入,或许就该转头往他处去寻找了。族群并不只是让你获得认同与互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族群还能给你启发与刺激,促使你突破限制,创造更高的成就。还有一个关键点,你要找到让你人生大转弯的良师。良师常能为你提供四种功能:识别、鼓励、辅助、督促。为了寻找此生的天命,你必定会遭遇重重的障碍与限制。若没有熟知路途的向导,看出你的热情、认同你的兴趣、铲平你面前的道路,并且敦促你发挥能力的极限,那么你的人生道路显然肢困难许多。
我们的体内其实已经存在着成长的元素,所以必须设法发现并培养自己独特的资质与心中的热情,这才是确保个人成长与成功的最佳途径。
篇2:让天赋自由读后心得
1.智力的最高形式就是创造性思维。在发现天赋时,理解创造力的本质必不可少,而且要清晰的理解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2.人们对创造力的迷思(误区):
第一个迷思:只有特别的人才有创造力。
第二个迷思:只有特殊的活动才需要创造力。
第三个迷思:人们要么具有创造力,要么根本没有。
3.智力的动态性解释了人类思维的非凡创造力,而创造力能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和周遭的环境,以及发现自己的天赋。
4.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通常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热爱自己所运用的媒介。
5.找到可以激发想象力、让你热爱工作,并乐在其中的媒介,是释放创造性能量的重要一步。
6.各种媒介中的创造力能淋漓尽致地阐释智力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
7.创造力就是要建立新的连接,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不同角度,以新的方式看待事物。
8.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并不是线性的,而是看到了事物之间以前未曾注意到的连接和相似之处。创造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散性思维或者横向思维,尤其是隐喻或类比思维。
9.无论日常思维存在什么样的性别差异,创造力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同一时间里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
10.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让我们成为自己,并让我们成为可以成为的人。
篇3:让天赋自由读后心得
1.天赋的一个关键在于,我们需要挑战对于自身能力和他人才能的固有观念,这并不容易。
2.创造力和创新的敌人之一就是常识,特别是在有关我们自身发展的方面。
3.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标准化考试的弊端:它只能测验某些类型的智力。
4.智力应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没有人能对其进行衡量比较。
5.智力的多样性是天赋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你不接受人们可以以多种方式思考世界的事实,也就很难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6.智力的三个特点:
第一:它是非常多样性的。显然不局限于语言和数学推理能力。
第二:它是完全动态的。事实上,在大脑的动态运用过程中会爆发真正的突破,这也是一个发现事物之间新型联系的过程。
第三:他是完全独特的。发现天赋就是让你能够体验到全方位的世界,并发现自己真正的优势所在,不把一切视为理所
篇4:让天赋自由读后心得
天赋是一种定义自我潜能的不同方法,它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都不同,但天赋本身确实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赋和热情,它可以成就超乎想象的我们。理解这一点,就可以改变一切。它在如此不确定的未来之中,是我们最好的,或许也是唯一的途径,能帮助我们通往真正且持续的成功。
没有发现我们自身天赋的原因/限制有哪些?
第一种限制在于我们对自身能力的理解。
第二种限制在于我们对这些能力相互关系的理解。
第三种限制在于我们对自身发展和变化潜力的理解。
4.学校系统灌输给我们的,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智力和能力观念,也高估了某些种类的天赋和能力,这种“普适”的教育方法其实边缘化了那些天生不适合这种学习方式的孩子,也严重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5.伴随着复杂技术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在同龄人中有更好的表现。这种革命尚未结束,事实上才刚刚开始。
6.我们能为未来做的唯一准备,就是让自己的潜能尽可能地发挥,去做那些能让自己变得灵活高效的事情。
7.天赋是天生能力和个人热情的结合。
8.只有我们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之后,我们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9.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如何创造并抓住机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期望。
篇5:让天赋自由读后心得
认识天命
天命=天赋 爱好
拥有某种天赋的人,对这种事情是什么、如何运行和如何做好有一种超乎寻常的直觉和领悟能力
只有天赋还不够,还需要对所做的事情有一种深深的喜爱
人类智力是多样的,与其问你智力多高,不如问你有哪种智力
没有展现出某种才能不代表你不具备天赋,只是还没有发现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成就的基础,造城市、打好高尔夫球、制作精致餐点、各种科学研究不是只在“创造力主导的”活动中才存在创造力,数学、机械、经营企业、做好运动员都涉及创造力
关于忘我境界
身处忘我境界也就是身处天命状态
身处天命,并不会从你身上带走能量,而是给予你能量,即使是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所热爱的活动也会让我们充满能量
如何找到和发展天命
寻找天命的存在着不少限制,要做好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准备
个人限制:成为真实自我的意愿是否坚强,克服生理障碍、心理障碍(自我怀疑和害怕)
社会限制:家人朋友的建议;从众的惯性
文化限制:各种潜在的文化规则
跟有着共同爱好的人们建立联系
这些人肯定你的才能,激励你的进步,影响你的成长,驱使你去做最好的自己
这些人能激发你的灵感
让天赋自由读后心得
篇6:《让天赋自由》经典语录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的面貌;迎接未来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个人天资与热情结合之处」,在自己热爱且擅长的领域发展,便能缔造更高的成就与自我实现,藉以培养更强的应变能力。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想象力的最初定义就是“一种将自身无法触及的事物带入意识的能力”。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创造力的定义是这样的“产生有价值的想法的过程。”要想有创造力,你必须真实地做一些事情。这涉及一个将想象力付诸实践的过程。你得制造一些新的东西,想出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是思考一些新的疑问或问题。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才能和爱好,它们能够激励我们去取得超乎想象的成就。
他们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们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事情并且努力去做了,也就是说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天命。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寻找自身的天命可能会是多种层面上的挑战。有时候,挑战来自于内心,来自于自信心的缺乏或者对失败的恐惧;有时候,那些跟你最亲近的人以及他们对你的印象和期望才是你真正的障碍。也有时候,障碍并不是你所认识的某些人,而是你周围的大众文化。
我将阻碍人们寻找自身天命的障碍归结为三种限制,即个人的限制、社会的限制以及文化的限制。
——肯 罗宾逊《让天赋自由》
所谓禀赋,就是个人资质与个人爱好相汇之处。他们都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并且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他们感觉到最真实的自己,时间过得特别快,人也比其他时候更有活力、更专注、更有激情。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另外百分之九十》(The Other 90%)的作者罗伯特·库珀(Robert Cooper)曾说,我们不要以为智力只在人类的大脑里产生。他提出“心”脑(the“heart” brain)和“本能”脑(the“gut” brain)的说法,他说,无论我们什么时候有一种感觉,它都不是直接进入头内的大脑里,而是最先进入肠区以及心脏部位的神经系统。而且,最先的反应系统是肠内神经系统,它作为置身肠内的“第二大脑”(a“second brain”),“独立于头骨中的大脑,但又是与之相互联系的”。他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事件的第一反应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这一切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有一个人发现了她真正的爱好,这个人之前也见过类似的小孩,懂得如何发现他们的天赋,如果遇到的是其他对此不了解的人则很可能给她吃一些药物,让她安静下来。然而,吉莉安并不是问题小孩,她不需要去上任何特殊学校。
她所需要的只是成为真正的自己。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对待问题的态度极为重要,那种要成为真实自我的坚强意愿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让天赋自由》
个人的天命使得我们喜欢做的与我们擅长做的完美结合。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无论我们有多少种感官,无论它们如何运行,都将影响我们对自身以及对世界的理解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我们自身的思想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既能监禁自身也能解救自身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篇7: 《让天赋自由》读后感
《让天赋自由》读后感
《让天赋自由》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什么是天赋,如何发现天赋(忘我状态);
二、什么因素制约了天赋,如何发挥天赋(部落、态度、导师、时间);
最后指出未来教育转型的方向之一是实现天赋的教育。
什么是天赋?我们通常认为的天赋局限于智商、情商或者学术能力、记忆能力等等,而智力的多样性是天赋的一个基本原则,不仅仅限于前面所列举的。其次,它是动态的,也就是在大脑的动态运用过程中会爆发真正的突破。例如很多喜欢讲课的老师会发现,在讲课的过程中会不断有合适的例子突然出现在头脑里,而在平时认真地思考却不一定想得起两者之间的联系。虽然不是真正的突破,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最后,智力是完全独特的。而智力是天赋的核心元素之一。
创造力应该是天赋中另一个核心要素。智力的最高形式是创造力。创造力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同一时间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会深入我们的直觉和无意识,以及我们的心灵和感情。换一种方式表述就是阿基米德不是在书桌前发现了浮力原理,是在泡澡的时候发现的;而牛顿也不是在书桌前,而是在树下。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反而在进行其他活动时无意得出了结论。现实中对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就是,睡觉前去想一个近期有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放下它,沉沉睡去,潜意识会自动工作,有可能在梦中(比如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有可能在第二天醒来,答案会自动浮现。
人如果处于忘我的状态,就是位于天赋的核心了。我们的整体,包括呼吸、心跳、思想完全融为一体,感觉自己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它是一种能量的整合与集中。这时,你就身处天赋之中,你发现了你的天赋所在。每个人都有进入忘我的沉浸状态的独特方式,也有发现自己天赋的独特方法。但是这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仅有测试是不够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缺乏发现自己天赋的机会,或者压根就没有发现自己有哪些天赋。为什么,作者认为原因是个人的限制、社会的偏见和文化的约束。每个人面临的环境可能都不会完全相同,解决方案也不是千篇 一律,可以给出的建议是:在年轻的时候(甚至包括小时候,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给出父母自己的判断),要勇于去尝试,去试错,找到自己的天赋。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合适的朋友圈,坚持自己的态度,并有毅力坚持下去,才会最终迎来天赋之花的盛开。
而在寻找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导师出现,也可能没有。导师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识别我们的能力,让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实现一些之前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在人生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天赋不一定让你变得更富有,但是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丰富性和平衡感。这种丰富性和平衡感对于个人幸福,与不得不做的工作带来的物质满足同样重要。
基于让天赋自由的理念,未来的教育显然是“因材施教”,也就是订制化的,是培养真正具有深度和活力的各种人才的教育。这让我想到了孔子的学生们,在几千前就享受了订制化的教育。同样的道理,孔子用符合每一个学生性格的语言来讲述,并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
篇8:《让天赋自由》读后感
《让天赋自由》这部著作的作者是TED视频浏览量排名第一的演讲人肯・罗宾逊。
他说写这本书,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与非常成功的芭蕾舞演员吉莉安交流时才突然觉醒――原来每一个人都是拥有天赋的,至于后来成为平庸之辈,只是因为不恰当的教育体制,因为没有遇到真正的伯乐才会被无情的埋没。
吉莉安小的时候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小孩,每天上课时坐不了两分钟,她不是推开窗户东张西望,就是和其他同学吵吵嚷嚷。学校认为吉莉安有学习障碍,需要进入特殊学校,并建议她的妈妈带她去神经科检查。
吉莉安的父母了解了这些状况之后非常着急,决定带着孩子先去看一下心理医生。
当心理医生听了吉莉安母亲的叙述之后,站起身走到坐着的吉莉安面前小声的对她说:“我和你的妈妈需要到外面谈些事情,很快就会回来,你呆在房间里等一会好吗?”吉莉安点点头表示了同意。
心理医生在出去之前,打开了办公桌上的收音机,收音机响起了音乐。门还没有刚刚关上,吉莉安就站了起来,在房间里随着音乐跳来跳去。
这一切,都被门外的`医生和妈妈看进了眼中。其实,心理医生就是想看一下孩子独处时的表现,现在,他基本上已经明白了。医生转脸对吉莉安的母亲说道:“回去吧,你的女儿一点毛病都没有,她是一个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学校吧!”
妈妈非常相信心理医生的判断,真的把吉莉安送进了一所舞蹈学校,在那里,小吉莉安得到了真正的释放,那个地方全是跟她一模一样好动的人,在那里,她再也不需要痛苦的静坐思考了。
后来吉莉安加入了皇家芭蕾舞团,成了一个独舞表演家,并在全世界巡演。当芭蕾舞演员的生涯结束后,吉莉安又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剧团,并在伦敦和纽约推出了一系列非常成功的剧目。最终,她见到了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并和他一起创作了一些音乐剧史上最成功的作品,包括《猫》和《歌剧魅影》。
是谁规定只有学习好数学语文,考试时能考出好成绩才叫成功呢?
罗宾逊在书中告诉我们:在儿时在玩乐中如果有所发现,绝不要低估它们的重要性,因为这极有可能将平庸者变成真正的勇士。
如今的教育在慢慢向着一个方向靠拢,那就是应试。
为了应试考一个好成绩,父母们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孩子送到升学率高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他们会给孩子报无数个辅导班,不管小孩喜不喜欢;他们会给孩子制定一系列目标,不管小孩底子如何。
为了应试考一个好成绩,老师们会拼了命的把所有学生往这个方向拧,不管这个学生是什么性格、什么条件、什么水平、什么家庭。不管你是谁,成绩好就是英雄,就值得所有赞誉;成绩差就是无能,就会被众人鄙视。
乍看起来,这一切真的再正常不过,学习嘛,总需要一个方向,总要用某个数据标准去衡量。
可当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这是多么的专横无理智啊!
我们知道烹饪需要技巧,比如绿豆芽是适合快炒的,黄豆芽是适合慢炖的,如果都用一种标准去炖或者去炒,那做出来的菜还有那么香吗?
我们知道,花卉之中的习性是不同的,比如月季喜光,文竹怕阳。如果把他们都放在太阳下或者都放在房间内,那花儿还能开的那么艳吗?
我们知道,家中的小动物是有不同用处的,比如狗不会打鸣,但能护院;鸡不能护院,但会打鸣。如果硬要它们都去打鸣或者都去护院,这是不是过于无情、过于暴力了呢?
人呢?难道一锅炖?难道都放到太阳之下?难道都必须都有好嗓子?
应试教育,就是在做这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呀!这是多么的不明啊!
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人类,每一个体的存在,都有着他独特的属性和价值。如果非要拿一个标准去衡量,这是不是非常的不公平呢?
或许有人会说:学校里除了数学语文,也有其他音乐、美术、体育。只是孩子没能做到突出罢了,如果突出了,自然学校会将他往他突出的那方面培养,而不再用去走传统的应试教育了。
可现实是,孩子们早就失去了展现天赋的机会,为了应试教育,老师们几乎挤占掉所有的音体美课,他们又指望谁去发现天赋呢?
究竟为什么学校不重视艺术呢?
作者在书里面写出了问题的答案。
主要是文化和历史原因。多数的大众教育系统都是在最近,也就是在18世纪、19世纪,才变成这样的。
这些教育体制是为了迎合由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主宰的时代的经济利益。数学、科学和语言技能是工业时代的工作基础。文化和历史对教育的另一个重大影响在于大学的学术氛围,它已经抛弃了任何与心灵、身体、感觉和大脑相关的活动。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校系统灌输给我们的,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智力和能力观念,也高估了某些种类的天赋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它们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东西,不顾它们之间及维持人们与社区活力的关系。这种分层,这种“普适”的教育方法其实边缘化了那些天生不适合这种学习方式的孩子。
看来,到了今天,依然沿用着旧的教育体制,确实是不合时宜了呀!
《让天赋自由》这本书,把我们从浑沌中拉了出来,让我们用另一种思维去看待天赋的存在,真的非常值得好好细读。
篇9:让天赋自由读书心得
天赋是一种定义自我潜能的不同方法,它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都不同,但天赋本身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天赋就是天生能力和个人热情的结合。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赋和热情,它可以成就超乎想象的我们。理解这一点,就可以改变一切。它在如此不确定的未来之中,是我们最好的,或许也是唯一的途径,能帮助我们通往真正且持续的成功。
而大多数人对自己天生能力的认识非常有限。第一种限制在于我们对自身能力的理解。第二种限制在于我们对这些能力相互关系的理解。第三种限制在于我们对自身发展和变化潜力的理解。
天赋的两个特点,是天资和热情,找到天赋也有两个条件,是态度和机遇。发现天赋的顺序是这样的:了解天赋----热爱天赋---立志实现天赋。
天赋是一种天然的倾向,是对于某些东西是什么,如何运转,以及如何使用的一种直观感觉或者领悟。
态度是我们对自己和环境的个人看法,也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角度,是我们的性格和情感观念。
在现实中,这意味着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机会,去探索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天赋。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拥有和创造的机会,以及我们能否和如何抓住这些机会。
天赋一个关键在于,我们需要调整对于自身能力和他人才能的固有观念。创造力和创新的敌人之一就是常识,特别是在有关我们自身发展的方面。
创造力就是要建立新的连接,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不同角度,以新的方式看待事物。创造力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同一时间里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
智力的最高形式就是创造性思维。智力的动态性解释了人类思维的非凡创造力,而创造力能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和周遭的环境,以及发现自己的天赋。
我对创造力的定义是,“产生有价值的原创想法的过程。”而想象力完全是内生的。
找到可以激发想象力,让你热爱工作,并乐在其中的媒介,是释放创造性能量的重要一步。
我们对自己的和世界的认识让我们成为自己,并让我们成为可以成为的人。
要让每个人都享受他们的天赋,我们就需要承认:地球上每个人的智力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进入忘我的沉浸状态的独特方式,也有发现自身天赋的独特方法。
处于忘我状态,就是位于天赋的核心。身处忘我境界的最明显迹象之一,就是自由和真实的感觉。另一种进入这种忘我境界的共同特点在于:进入一种元状态(meta-state)。
“忘我境界”或者“心流”指的是“当心理能量或注意力集中于实现目标,而且具备匹配的操作技能,对目标的追求会带来意识,因为一个人必须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暂时忘却所有的其他事情”。
身处天赋之中,尤其是在忘我境界中是不会剥夺你的能量的,它是给你能量的。当人们在从事能让他们进入忘我境界的活动中时,会获得一种原始的能量源,也因此更有活力。
身处天赋之中,你会体验到心流能让人更强大,因为它是一种能量的整合与集中。这是一种能与自我认同紧密连接的方式,而且它带来一种放松感。这是一种源自自我深处的意义感,它能连接到你的内部冲动或能量。
找到部落对你的认同感和目标都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因为部落会带来三种强大的动力:认同感,灵感,以及我们所谓的“协同魔力”。
领域内人和人之间的,作品和作品之间的交流对我们来说和独立思考一样至关重要。部落可以提供灵感和激励,让你提高自我成就的标准。加入粉丝团队,都算加入了一个部落。事实上,加入这些粉丝团队反而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我所定义的部落成员,是可以帮助人们成就他们自己,使他们获得更强烈的个人认同。
我真正想说的是,寻求自身天赋时,你可能会面临一种或多种限制,包括个人,社会和文化。有时候,发现天赋需要创造性地突破那些极端的限制,即使面对那些有着破坏性的阻力,我们依然需要保持远见。我认为找到天赋的障碍就如同三个同心圆,“约束圈”的三个圆圈由内向外分别是:个人,社会和文化。
个人:恐惧也许是你发现天赋过程中最常见的障碍。
社会:许多人找不到他们的天赋,就是因为缺乏鼓励和信心走出他们已经建立的关系圈子。哈里斯(Judith R. Harris)认为,有三种塑造个人发展的主要力量,个人气质,父母和同伴。同龄人的影响比父母更大。
孩子了解到底应该如何行动,是通过对群体的认同,对群体的态度,行为语言和服饰风格的采纳实现的。群体的力量在于,它可以维护成员的共同利益,而群体思维的危险性在于,它会剥夺成员的个人判断,统一思想、一致行动。而天赋本质上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如果被困在群体的漩涡中,你就无法发现天赋。
能否发现天赋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我们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看法。天赋也是一个态度问题。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造成了各自人生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别的是我们对于那些事情的态度。幸运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的态度创造了自己的好运气。也许培养运气最重要的态度就是坚强的毅力。发现自身天赋的人更有可能形成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清晰认识,并制定实现目标的一系列计划。
导师能为我们打开大门,加入我们寻找天赋的旅程。他们会告诉我们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并鼓励我们勇于接受挑战。导师的第一个作用是识别。他发现了我们自己没有注意到的所具备的能力。第二个作用是鼓励。导师让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实现一些之前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第三个作用是协助。他可能通过给我们提供建议和技术,为我们铺平道路。第四个作用是督促。好的导师让我们突破过去自以为是的限制。
发现自身天赋的机会远比我们以为的更多。事实上,我们可以在人生的任何一段时间开启一个新的方向。我们有能力在任何年龄段发现自己的天赋。
人类的生命是整体的,循环的,不同的能力会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以更强的形式表现出来。发现天赋的基本箴言之一是,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并看到自己的全貌。保持可塑性的意思是,在进入人生新阶段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继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智慧。
将生活看做线性和单向的结果之一,是会导致一种以年龄对人进行区分的文化。
天赋是一种更具活力,更加整体性的人类存在的概念,在这种概念中,我们生命中的不同部分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篇10:让天赋自由读书心得
这个世界上某些事情看起来非常显而易见,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放弃了去理解它的所有尝试。(我们应该用批判、怀疑的态度看待一切事物)
天赋异凛:他们发掘出人体深层次的感觉与直觉储备,利用整个大脑来调节身体的反射与协调(应激反应快于常人,即,内化学到的知识并时刻准备着,随时快速调取。)
我们知道的并没有我们应该知道的那样多~~~即,智商其实有很多种,不要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更不要自我设限。
人类智力的三个特征
①人的智力是多样的
②它具有极大活力
③它是绝对独特的
五种智商模式
①分析型智力
②创造型智力
③实践型智力
④情感型智力
⑤社会型智力
顿悟的故事说明大多数事情突然之间变得清晰,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某些事物想法以及环境之间新的联系。
想象力
一种将自身无法触及的事物带入意识的能力(可回忆过去,可预测未来。)
创造力
智力的最高形式就是创造性地思考,你所做的任何事情,任何涉及智力的事情都需要创造力。
创造力其实是产生有价值想法的过程,是把想象力付诸实践的过程。
我们自身的思想既能监禁自身,也能救赎自身。找到一种能激起自身想象力的媒介,一种你乐于与其玩耍,并致力于其中的媒介,这对于解放自身的创造力是很重要的一步。(如文字之于作家;旋律之于音乐家;肢体动作之于舞蹈家等。)
篇11:让天赋自由读书心得
个人天命:使得我们喜欢做的事情与我们擅长做的完美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时光,在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里争取那唯一的成功可能。
身处天命让他们远离普通意义上的喜悦或幸福,与某种最基本的认同感,宗旨以及福祉相连。
禀赋:个人资质与个人爱好的相汇处。(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在此过程中能感觉到最真实的自己,这个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人也比其他时候更有活力更专注更有激情)
天赋:对某种事情的一种本能,拥有某种天赋的人对于这种事情究竟是什么?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做好?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直觉和领悟能力。
天赋都是高度个人化的,只有当我们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之后,我们才能知道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认识天命~热爱天命(源动力)~立志找到自己的天命(坚持不懈的态度,自信乐观不怕挫折)~发现天命。
天命两要素:天赋和爱好(擅长并喜欢)
拥抱天命的两个先决条件:态度和机会
顿悟:在人生某一阶段收到一定程度启发,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清扫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即,发现自己天生就适合做的事,并满怀激情地去努力,最终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极大的个人满足。)
为何多数人找不到自己的天命?
①对自身能力范围所知有限。
②对各种能力间的联系所知有限。
③对自身应对成长和改变的潜能所知有限。
学校教育有哪些共同点?
①注重某种特定的学术能力。
②学科等级森严。(如数学、科学和语言能力位于学科中最高级别)
③越来越依赖于某种特定的评判标准,让孩子们为了在范围狭窄的标准考试中取得更高的成绩而承受巨大压力。(如智力测试等)
学校教育本该是促使我们去开发自身潜能,并让我们能在世界上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而并不是压制学生的天赋和能力甚至抹杀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实际情况是学校教育要求所有孩子必须遵从同样的标准。即,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从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芒果猫读书心得
★ 教育书籍读后感
★ 将才读后感
★ 伤仲永读后感心得
【让天赋自由读后心得(精选11篇)】相关文章:
懂比喜欢更重要优秀抒情诗歌2022-12-24
要事第一心得体会2023-05-09
小说《时代广场的蟋蟀》观后感2023-08-04
《繁星春水》优秀读书心得2023-03-24
一生的资本读书心得体会2022-12-01
读爱弥儿个人心得2023-10-05
优秀是教出来的2022-12-17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022-10-18
滴水穿石的励志句子2023-07-14
《美国的素质教育》读后感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