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有感(共19篇)由网友“ja23163”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读《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有感,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 读《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有感
以前都说母爱伟大,母爱伟大。可是那时没有真正领悟到什么才是母爱伟大。
读了这篇课文才觉得我说的伟大根本不值一提。爱德华遇难时,还不忘给妈妈打个电话,还不忘对妈妈说说一句我爱您。假若我遇难了我会向妈妈打电话吗?我不会。就算我打了我会对妈妈说我爱您吗?不我不会。我遇难时我会像爱德华那样冷静吗?不我不会。我不珍惜现在的时间,以后就再也珍惜不到了。我经常和妈妈顶嘴。如果没有妈妈,就没有我在这世上。如果没有妈妈养我,我可能早已饿死。我想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是最珍贵的,我们应该和妈妈天天快乐的生活。妈妈去世了以后,我想我也能快乐,我也能回忆和妈妈快乐的每一件事。我也想说:“妈妈,我爱您!”在我长到六岁时,我就知道你是生育我的好妈妈。
让我天天对您说:“妈妈,我爱您!我会爱您到你去世,到我去世,到我们都去世的!妈妈,我爱您――”
篇2: 读《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有感
今天,我与老师一同进入了一篇感人的文章,题目是《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个题目是不是很新奇呢!那就赶快看看吧!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主要写了:美国银行家爱德华在大灾难拨出了三个电话,第一,二个电话都没有人接。第三个电话是打给妈妈的,内容用惊心动破的五个字,“妈妈,我爱您。”
当面对灾难时你会想到什么?是巨大的财富,名利,还是地位。文中的爱德华首先想到的是那份难分难舍的骨肉亲情,简短的五个字,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爱德华是多么的孝顺,这篇文章是多么的感人啊!
读了《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我的感想是:“妈妈,我爱您!”这五个字是多么的朴素、平凡啊!可这正是它感人之处啊,当我们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你更本不会想到这么平凡的五个字。亲人是最爱我们的人,妈妈更是我们最重要的人,她赐予我们生命,辛辛苦苦的把我们培养成人。亲情是人间最可贵的一箱宝贵财富,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不管好或则不好只要亲人在身边,你就应该好好学习,来报答他们的爱,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帮大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
请大家好好珍惜生命吧!也请好好爱我们身边的家人吧!
篇3:《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您。”我读了这篇文章,非常感动和深受启发。
每个人都会得到母爱,我也不例外。但我就觉得母亲很烦。因为每天放学回家,母亲都问我在学校吃饱了没有?,还有每天早晨他都会说路上小心点……自从我学了这篇文章,我再也不觉得母亲烦了。
我的好朋友非常的孝顺。只要他母亲生病时,他就陪在她母亲身边一口一口的喂他吃饭。虽然看到她帮她母亲做这些事。我虽然非常的羡慕嫉妒恨,但我也全力以赴的也在做这些事情。
妈妈,我爱您。”这句话有人经常挂在嘴边,可是任何实际行动都没有。“妈妈我爱您。”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还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妈妈在什么时候都会挂念你。担心你:吃的好不好?睡得好不好?有时母亲只因为你的一小件事情而感动,也会因为你的一小句话而感动。,母亲不需要非常多的钱,只需要你陪一陪她,爱是伟大的,只要你知道母爱是我们需要的,只要你知道母爱是我们需要的,但是我知道母爱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有的,我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我的心情非常低落,如果母亲去世我怎么办?我们应该在母亲健在的光阴,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
世间的财富并不重要,比这个重要的是母爱和亲情。
篇4:《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学习了《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一感人至深的课文,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哭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受德华与他的母亲让我体会了她们的母子情深。
文章主要写了:在9・11事件中腰缠万贯的银行家爱德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拨出的三个电话,第一个和第二个电话打给助手罗纳德与私人律师迈克,可是两人都没有留言,因为爱德华发现时间不多了,于是拨通了最重要的第三个电话,第三个电话打给了自己的老母亲,向母亲袒露心声,做出爱的表白。
当我在读前面部分时,我的心一直在纠结,爱德华的第三个电话到底是打给了谁?他在电话里又说过什么?读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我震惊了,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爱德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是去关心他的家财万贯,视金钱如粪土,而是向母亲说出了:“妈妈,我爱您!”这简短的5个字。这简短的5个字,道尽了母亲的辛劳,也道尽了儿子对母亲的爱。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古往今来,诗人们都歌颂着母爱,就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伟大的,那儿子对母亲的爱难道不深沉吗?
读了这篇文章,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在学习上,妈妈总是认真辅导我做每一道题,写每一篇作文;在生活上,妈妈为了我的身体健康,到处去请教同事、朋友,做什么菜能符合孩子的口味,让挑食的我不再挑食。今天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突然问知道母亲生日的请举手,我没有举手,我竟然不知道母亲的生日。我想:是母亲不够爱我吗?不是的。在我过生日时母亲总是为我细心地办理,而我竟连母亲的生日也不知道,我们一起生活了,一起经历过10年风风雨雨,可是……想到这里,我羞愧不已,在今天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虽然,这一句话弥补不了我10年的过失,但是这里面却包含了我对母亲深深的爱。
读了《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一篇赞美母子情深的课文,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母爱的无私。
篇5:《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令我感触颇深。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美国,当恐怖的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里面,当他意识到自己没有生还的可能时,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迅速按下第一个电话。刚举起手机,一块水泥板将他砸翻在地,于是改变主意按下了第二个电话,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又改拨了第三个电话。爱德华的第一个电话是拨给自己的助手,第二个电话是拨给自己的私人律师迈克,第三个电话是拨给自己的母亲的。迈克见到了爱德华的母亲,他母亲告诉了迈克电话内容。不久,在一家报纸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位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
读到最后,我猛然醒悟了:世界上的父母是最伟大、最辛苦、最无私的。我们从小到大,父母自己可以省吃俭用,却不让子女受一点委屈。父母对我们有操不完的心,着不完的急……然而,父母总是甘心情愿为之,不求任何回报!
每个人都要怀有感恩之心,不要以为父母把自己抚育成人是理所当然的,天经地义的;不要漠视父母辛劳的背影,不要充耳不闻父母的絮絮叨叨,不要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心生怨恨。其实父母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他们的心酸与苦楚,他们的汗水与心血,都在任劳任怨的为了子女。
让我们向天下所有的父母致敬!
篇6:《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刚读了一篇文章《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我很受感动。
文章中,使我感动的是,爱德华的母亲说的“我儿子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妈妈我爱你!’”爱德华可以做到忘记金钱,给母亲打电话说一声“妈妈我爱你”,是多么伟大,而且他已经快要死了!我想他当时一定在想: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养育成人,还不是为了让我在社会上立足?如今,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声誉,但我不能忘记我的老母亲!“我爱你妈妈!”“妈妈我爱你!”这看起来简单的话语,却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感情。我们每天都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但是,你又说过“妈妈我爱你”这句话么?没有!是的,我也没有。而这对一个临死的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为什么我们说不出来呢?
如果我们每天都向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那他们会多么的幸福啊。
篇7:《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不久前,我们学习了《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篇课文。学后,我被爱德华的孝心感动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大富豪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百万遗产,而是自己的母亲!
人生无几,吾辈若不趁此时孝敬父母,更待何时?可是,爱德华的生命如此短暂,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如何孝敬母亲?“妈妈,我爱您!”短短五字,乃人世间至诚之语,虽少,却令天下人为之震撼,无人不泣!短短五字,蕴藏了无数含义,是一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也是无数人心中对母爱的理解汇成的至孝结晶!
我们在家中,无聊时就去看电视、玩游戏,而我们的母亲却在做永远做不完的家务;当我们在享受美餐时,我们的母亲却时常看着我们狼吞虎咽,脸上挂着幸福、满足的笑,比她自己吃了还高兴!当我们…母亲,是多么的伟大!
此时此刻,我也只想对妈妈说一句:“妈妈,我―爱―您!”
篇8:《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写的是:飞机一下子撞击在世贸大楼时,美国银行家爱德华在南楼的五十六层,他在死亡之前掏出手机。爱德华拨了两个电话都没有打通又拨通第三个电话,但第三个电话打给谁的呢?谁也不知道。
后来爱德华的尸体被发现后,他的亲朋友好都去,有两个接到他的电话,一个是他的助手罗纳德,一个是他的私人律师迈克。他们看到爱德华的手机上有第三个电话号码,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在电话里说过什么?
他们推断,一位爱德华打的第三个电话是有关银行和遗产归属权。可爱德华无儿无女,又在无奈年前结束了失败的婚姻,现在只有一个瘫痪的老母亲,住在旧金山。当天晚上,迈克律师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的母亲,他母亲流着泪说:“他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迈克严肃的说:“请原谅,夫人我想我有权知道电话的内容,这关系到您儿子的庞大引产的归属权问题,他生前没有立下相关的遗嘱。”
可母亲摇摇头说:“他的一言对你毫无用处,先生。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在人世间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克含着激动的泪水告别了这位痛失爱子的母亲。最后才知道那句话:“妈妈,我爱你!”
我的感受是:一个人在临终前最关心什么?财富、遗产、还是……银行家爱德华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给了我们最好的答复。让我们也神情地说一声:“妈妈,我爱你”吧!
篇9:《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讲述了银行家爱德华在自己危在旦夕时拨出了三个电话,第三个电话的内容是―――妈妈,我爱您。
当我读到:“不久,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您”的时候,眼泪情不自禁地落了下来。在这危难的关头,爱德华想到的不是自己巨额的遗产,而是表达了自己对母亲深深的爱。爱德华宁愿放弃自己一辈子辛苦奋斗的成果,也不愿放弃这最后一次向母亲表达爱的机会。在我们身边,又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妈妈,我爱您。”这短短的五个字,蕴藏其中爱的力量是无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
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一种无法让人与之抗衡的力量,儿女对母亲的爱不也是伟大的吗?这一种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最纯真的情感怎能不产生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呢?这简短的五个字,是爱德华最后一次向母亲坦露心声,最后一次向母亲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一句在我们眼中看似平凡而在爱德华眼中遥不可及的话语,是爱德华用自己最后的生命来书写的,怎不叫人感动?爱德华可以做到忘记金钱,忘记荣誉,可他宁愿在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没有可能性生还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向母亲坦露心声,是多么伟大啊。爱德华是那样的爱母亲呀,他在自己生命垂危的关头,还能想到自己的母亲,爱德华对自己的母亲是那样的难以割舍的亲情,不得不让人赞美他那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啊!
“身外之物皆可抛。”金钱虽然珍贵,可永远没有母亲对我们的爱珍贵。在家里,我们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亲人指手画脚,可真正有一天你失去了他们后,才明白自己没有尽到自己的一份孝心啊!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母亲的爱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无法相比的。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这样认为,只要有了钱,没有办不到的是,买不到的东西。可我不这样认为,金钱虽然买得到世界万物,可金钱永远买不到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情意。
金钱有价,亲情无价。生命没有保鲜期,但处在生死攸关的爱德华选择了给母亲五个铿锵有力的字句――“妈妈,我爱您。”我们没有理由不感动,他们是黑暗处盛开的鲜花,是浇灌痛苦心灵的一滴甘露……
篇10:《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读后感
我读了读《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同时也给你们一个小测试,看看你们的心有没有动摇!
文章大意是这样的:男主角爱德华遭遇了灾难,在临终前,他打了三个电话,一个是给他的助手罗纳德打的,一个是和他的私人律师迈克打的,可是这两个人都没有听到爱德华的声音,爱德华就把电话给挂了,第三个电话是打给他母亲的,但是他只给他母亲说了五个字:“妈妈,我爱您!”
如果你的心没有动摇的话,那么我就鄙视你!我无视你!
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会关心我的财富,而爱德华呢?他只对母亲表示了他的爱。因为他明白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是一张张白纸,要它没用!
我想爱德华不只是会说这五个字,当时时间紧迫,他的时间只能说这五个字,我想爱德华还会这样说:“对不起,妈妈,生前我只顾自己的财富,自己的事业,没能好好照顾你,如今我明白了,钱不是好东西啊!现在后悔晚了,只能对你说那五个字。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您的儿子,听您唱的摇篮曲,看您那灿烂的笑容,躺在您那舒服的怀抱里,再看一看你生气时候的样子,让我有个赎罪的机会,让我好好地陪伴您,照顾您,把这辈子欠您的补回来!可是对不起,又要麻烦您再养育我一次……
篇11:《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说课稿
一、说教材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文中刻画了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在911事件中,爱德华在知道自己没有生还机会的危急关头拨通了最重要的第三个电话,对母亲说了生命留言——“妈妈,我爱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观察插图图文对照,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性认识。(2)体会母子之间的亲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品味作者优美的词句过程中,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
三、说教法: 品读悟情
四、说学法: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课前让我们听一首温情的歌曲——《天之大》。
2、一首温情的歌曲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天之大,唯有母亲的爱完美无瑕,让人无限牵挂。带着这种感动,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新的故事。(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难,在这里是灾难的意思,读四声。遇难,遭到不幸而死亡。
3、生齐读课题。
4、介绍故事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9月11日,简称9.11事件。(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9.11事件的资料,观看了有关9.11事件的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谁来说说。 (恐怖者可恶、亲情重要、世间充满爱……)当时恐怖者劫持了4架飞机,分别撞向美国的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来自80多个国家的2998人在这次灾难中遇难。这次大灾难除了留给人们噩梦般的悸逾之外,也带给我们许多生命的感动。
在恐怖者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那一刹那,一段母子亲情的故事在这危难时刻演绎,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5.质疑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遇难者是谁?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电话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本里,让我们打开课本,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①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②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
(1)下面我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掌握情况。(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读,后面这两个难读的词语这位同学都读得非常好,你能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读这两个词语吗?(生领读“眩晕”、“悲恸欲绝”。)
⑵齐读生字词。
⑶书写指导:这些生字词都是我们节课需要掌握的,你认为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大家?重点指导“废墟”“婚姻”“悲恸”等词语,并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异同。(悲痛:伤心。悲恸:极其悲哀伤心。伤心的程度更深。)(悲恸欲绝:欲,将要。绝,死亡。悲痛的将要死亡了,也就伤心到了极点。)谁能把悲恸欲绝在文中所在的句子读一遍。(指名读)(再读一遍这几个字,闭眼书空一遍。)
(2)分小组分部分读课文(师参与)。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回顾刚才写课题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遇难者是谁?(爱德华)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母亲)第三个电话的内容是什么?(妈妈,我爱您!)
2、请同学们紧扣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9.11事件中,遇难者爱德华先生在生死关头,掏出手机打了三个电话,人们围绕三个电话展开调查,发现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母亲的。)
3、遇难者爱德华先生生前向外界打了三个电话,但他只拨通了打给妈妈的第三个电话。)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地方是写当时的情况的?(1、2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爱德华的生命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地呢?谁能用文中的一个成语来说说?(生死关头)什么是“生死关头”?(关头,关键的时刻。生死关头,指关系到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时刻。)这段话的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抓住“第五十六层”“熊熊的大火”“爆裂声、困在”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危急的气氛。这些词语仿佛是一幅幅揪心的画,读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同学们,透过语言文字想想画面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语文本领。谁再来说说?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再读第一自然段。
②小组讨论:生死关头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在生死关头你会想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更为重要”重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生死关头的危急。
4、情感对比。
在这生死关头,爱德华一共向外界拨了三个电话,可只接通了第三个电话,只说了一句:“妈妈,我爱您!”此时,老师的心中有许多疑问,想问问爱德华先生。假如你们就是爱德华先生。师:①爱德华先生,请问您的职业是什么?(银行家)银行家三个字让我们想到很多。②银行家爱德华先生,您第一个打给助手的电话是为了什么?(事业)它对您重要吗?(重要)是啊,那是您如日中天的事业呀!③爱德华先生,您第二个拨给律师的电话是为了什么?(财产)它对于您重要吗?(重要)是啊,那是您一笔巨额的财富呀!
既然事业和财产对您那么重要,那您为什么只选择拨通打给妈妈的第三个电话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字里行间感受爱德华当时的心情吧!你一定会更好地说出爱德华先生的心声。(如果没有妈妈,就没有如日中天的事业,亲情无价。)在这生死关头,爱德华最牵挂的是妈妈,让我们带着这种牵挂再来读读爱德华说给妈妈的话吧。
5、可是,爱德华的助手与律师推断,第三个电话很可能与他的遗产归属有关。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推断。(因为一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肯定有很多的话要说,特别是遗产的问题。在只可能打出一个电话而且说的话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推断这个电话应该与遗产归属有关。)
于是,律师连夜赶到旧金山,找到安德华的母亲,严肃地问第三个电话的内容,谁来读读麦克的话呢?这可是一笔巨额财富呀,麦克肯定会更严肃地问,谁再来读读?(真的是非常严肃)爱德华的母亲是怎样回答的呢?(生齐读)
6、小黑板出示课后题:为什么说爱德华的遗言对麦克毫无用处呢?(生答)
7、在生死关头,他不关心留在人世的巨额财富,只对妈妈说了一句话——妈妈,我爱您!
如果时间允许,爱德华多想陪妈妈多说一会呀,他想说的话太多太多了。假如你就是爱德华,你还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但在这生死关头,千言万语只能化为一句话——妈妈,我爱您!老师在课前查过这篇文章的原文,爱德华临终前对母亲说的这句话重复了四遍。
离别虽半步即是天涯,爱德华此时正是用这句话和妈妈告别。他多想大声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可是,自己永远不能在妈妈面前尽孝了,他多想深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然而,烈火熊熊,浓烟滚滚,他头晕目眩,已经渐渐地没有了力气,只能轻轻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一块水泥板将他重重地砸翻在地,鲜血染红了她的衣服,他气若游丝,只能抽动着嘴唇,在心里默默地说:“妈妈,我爱您!”一句话,五个字,多少牵挂,多少眷恋,唯有妈妈的爱完美无瑕,让人无限牵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这句话,把它送给我们的妈妈。)
8、一句话打动了迈克的心,他含着激动的泪水告别了这位痛失爱子的母亲。一句话,也打动了我们的心,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为什么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这句话?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人的“生命留言”?
师总结:对于一位拥有巨额遗产的人,临终不是忙着处理自己的财产,也不是向下属交代工作,在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母亲。电话传去的那一声“妈妈,我爱您”道尽了母亲的辛劳,也道尽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眷恋,道尽了儿子对母亲的牵挂……短短的五个字,蕴含其中的爱的力量没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儿女对母亲的深情不也是伟大的吗?这种超出一切世俗与金钱的纯真的感情怎能不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呢!“妈妈,我爱你!”简短的五个字,是爱德华最后一次向母亲袒露心声,最后一次向母亲表达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板书:爱),这一句看似平凡的话是儿子用生命来书写的。相机板书:妈妈,我爱你!(生命留言)
四、拓展:面对这个生命留言,也就是从爱德华的第三个电话,你想到了什么?(小黑板出示课后第三题)
巨额遗产和对妈妈的爱比起来逊色多了。
五、总结文章写作方法:“妈妈,我爱您!”这句生命留言为什么不放在文章的前面而是放到最后?作用是什么?(设出悬念,增添了“第三个电话”的神秘色彩,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突出重点。)(这是一种设悬念的写法)那么文章出现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表示内容的省略,设置悬念,留给读者猜想的空间,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六、课外延伸:
作者运用这样的写法写出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母亲对儿子的爱诚然伟大,儿子对母亲的爱同样深沉。读了这篇文章,你对亲情有什么新的认识?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亲情之爱是需要建立在相互付出的条件下的。)
篇12:小学生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对母亲深沉的爱,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初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
难点:感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9.11”事件的相关资料。
学生:搜集写亲情的名言或名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1.电脑情景导入(“9.11”事件),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9.11”事件的大致情况。并询问学生:看了图片、报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四人小组交流)
(恐怖分-可恶、亲情重要、世间充满爱……)
2.揭题。
在恐怖分-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那一刹那,一段母-亲情的故事在这危难时刻演绎,这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齐读课题)
3.看题质疑,导入课文: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遇难者打了三个电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遇难者打了哪三个电话?遇到难读的字、词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1)交流识字、学词情况,重点指导“废墟”“婚姻”“悲恸”等词语,并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异同。(悲痛:伤心。悲恸:极其悲哀伤心。)
(2)分小组分部分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学生反馈思考情况:遇难者给助手、律师、母亲各打了一个电话。
2.课文里,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电话?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儿-对母亲深沉的爱,感受那份人性中至纯至真的感情。
(1)情况危急。
①什么是“生死关头”?(指关系到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时刻。)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抓住“第
五十六层”“熊熊的大火”“爆裂声”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危急的气氛。
②小组讨论:生死关头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在生死关头你会想到什么?
③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生死关头的危急。
(2)情感对比。
①你觉得爱德华打电话给他的助手、律师是为了什么?(财产、事业)并相机板书:助手、律师(事业、财产)
②然而在这生死关头,他却没等电话接通,又拨打了第三个电话,因为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这是拨给谁的电话呢?(母亲)(相机板书:母亲)
③想象一下,他可能会在电话里给他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并作答)
④爱德华的助手与律师也推断,第三个电话很可能与他的遗产归属有关。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推断。(因为一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肯定有很多的话要说,特别是遗产的问题。在只可能打出一个电话而且说的话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推断这个电话应该与遗产归属有关。)
⑤然而事实的真相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这句话?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人的“生命留言”?
师总结:对于一位拥有巨额遗产的人,临终不是忙着处理自己的财产,也不是向下属交代工作,在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母亲。电话传去的那一声“妈妈,我爱您”道尽了母亲的辛劳,也道尽了儿-对母亲深深的眷恋,道尽了儿-对母亲的牵挂……短短的五个字,蕴含其中的爱的力量没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儿女对母亲的深情不也是伟大的吗?这种超出一切世俗与金钱的纯真的感情怎能不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呢!“妈妈,我爱你!”简短的五个字,是爱德华最后一次向母亲袒露心声,最后一次向母亲表达儿-对母亲深深的爱(板书:爱),这一句看似平凡的话是儿-用生命来书写的。相机板书:妈妈,我爱你!(生命留言)
⑥朗读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通过情感朗读,将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
3.反馈说说你还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4.学生质疑: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不揭示电话留言的内容而是放到最后?作用是什么?(设出悬念,增添了“第三个电话”的神秘色彩,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突出重点。)
文章出现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留给读者猜想的空间。)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适当渗透本课在表达上的特点。(本课围绕“第三个电话”的内容是什么而展开,并层层设悬念。)
四、学习生字及词语
抄写令你感动的句-(表达作者论点的句-)。
五、小结本课
1.在这篇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说出你们关于生命的看法吗?小组交流。
六、拓展阅读,交流资料
1.人最需要的是爱,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爱是需要建立在相互付出的条件下的,特别是亲情之爱。)
2.学习小组交流汇报,阅读课外资料。
你做过孝顺父母的事情吗?交流一下。
3.说说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附:板书设计
篇13:小学生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案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1.读题质疑,引入课文。
2.教师满怀深情地述说母爱的博大深沉,讲一个母子亲情的故事,拨动学生的心弦,作好情绪铺垫,引发他们学习文本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分小组分部分读课文,再让学生交流识字学词情况,重点指导“废墟”“婚姻”“悲恸”等词语,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相同与不同。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恰当批注,并交流:讲一讲自己为什么感动,再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深情。
⑴第1部分:什么是“生死关头”?哪些词句让你明白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让学生想象,如果是自己处于这样的环境,会有什么感受?会想些什么?通过朗读感受生死关头的危急,为下文的理解打下基础。再让学生讨论:第2段最后的“……”省略的是什么?发挥想象补充内容。
⑵第2部分:略读这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是围绕什么事件展开的?带领学生抓住“他俩推断,第三个电话很可能与爱德华的遗产归属有关”这个句子,理解“推断”的意思,推敲“很可能”这个词语,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样推断。
⑶第3部分:先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再集体交流在这一部分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提问讨论:为什么迈克“含着激动的泪水”?他心里会怎么想?为什么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这句话?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人的“生命的留言”?你从第三个电话想到些什么?再讨论,再读,再讨论,把感悟到的情感溶入朗读中,让朗读将学生的情绪引向感动的高潮。
四、书写感受,拓展升华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母亲对儿子的爱诚然伟大,孩子对母亲的爱同样深沉。读了这篇文章,你对亲情有什么新的认识?写一段话。有时间可以交流一下。☆关于“9·11”事件
20xx年9月11日,从波士顿洛根机场起飞的美利坚航空公司航班被劫持了。两架飞机先后撞上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并引发爆炸。接近9∶00,一架飞机撞在世界贸易中心一座大楼上部,大楼外墙被撞出大洞。18分钟后,即当地时间9∶08左右(北京时间21∶08左右),又有一架飞机撞上世界贸易中心另一座大楼的中上部,并引发强烈爆炸。不久,整个世贸大楼轰然倒塌,灰尘和残骸四处飞溅。
美国总统布什发表演说,此次飞机撞击世贸大楼事件是“一个明显的攻击美国的事件”,有数千人在的'袭击中丧生。
篇14:《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的相关课后训练题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的相关课后训练题
一、用横线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眩晕(xuan xuan) 遗憾(han han)
婚姻(yan yin) 悲恸欲绝(dong tong)
二、辨字组词。
憾( ) 姻( ) 爆( ) 塌( )
撼( ) 烟( ) 暴( ) 蹋( )
三、选词填空。
世 (贸/茂)大楼 (咂/砸)翻
醒 (木/目) 废 (墟/虚)
到处是 (雄雄/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 (爆/暴)裂声
四、修改病句。
1.爱德华的一体在废墟中被发现后,沉痛地亲朋好友赶到现场。
2.迈克激动的含着泪水告别了这位痛失爱子的母亲。
篇15:《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3.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初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9.11”事件的相关材料。搜集写亲情的名言或名篇。
教学建议
第1部分是第1、2段,在“9.11”事件中,银行家爱德华意识到自己没有生还的可能,在生命即将结束时,什么是最重要的呢?财产、名声,还是其他?爱德华拿起手机,开始拨打电话。第三个电话,是他最后的遗言,也是最重要的电话。电话内容是什么?课文偏偏用上“……”留给读者猜想的空间。“文似看山不喜平”,因为这样的悬念,增加了“第三个电话”的神秘色彩,使得文章可读性更强。
第2部分是第3、4段,课文透露了前两个电话的通话对象,但是,他们都“没有听到爱德华的声音”。显然,爱德华在生命最后的短暂时刻,已经没有与他们讲话的时间了。他想起的是“第三个电话”,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3部分是第5~7段。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作者在最后关头依然卖了一个关子:“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作者再次用“……”将它掩藏起来。不仅使悬念进一步深化,也将这句话推到更为显要的位置。“第三个电话”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全文就是围绕它来展开。谜底终于揭晓,悬念终于解开。当那句话被放到报纸的“醒目”位置时,每一个读到的人都被它深深震撼。“妈妈,我爱您!”这一句留言是用生命来书写的!
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记录了一个真实的事件,但在平凡中那不平凡的母子之爱却那样打动人心。掩卷沉思,足以令人回味,使人久久难忘。本文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从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引导学生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通过本文的学习在他们成长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篇16:《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教材简析:
在“9.11”事件中,银行家爱德华身受重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给自己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说:“妈妈,我爱您!”向我们展示了不平常的母子之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初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
教学难点:感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9.11”事件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
1、导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看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遇难者是谁?为什么打第三个电话?)
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若有错误,及时指正)。
(2)结合课文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异同。
(悲痛:伤心。悲恸:极其悲哀伤心。)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3人)
4、自读探究: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归纳的问题,用横线画出与问题相关的句子,全出主要词语,在旁边批注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再把所找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解疑合探:(20)
A. 遇难者是谁?
1、指名交流,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引导学生结合字词理解人物的身份:“银行家”、“这关系到您儿子庞大遗产的归属问题”、“他留在人世的财富”等。)
(课件出示:银行家、庞大遗产、财富)
2、体会人物情感:
你认为这样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银行家,临终时交代他人的最应该是什么?(遗产的归属问题)
B、爱德华为什么要打第三个电话?
1、一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临终时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而且只说:“妈妈,我爱您”,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因为银行家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 ),所以要打第三个电话。
2、体会灾难:
(1)读出自己找到的句子。
出示句子:
“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第五十六层上。到处是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
爱德华迅速按下第一个电话。刚举起手机,楼顶忽然坍塌,一块水泥板重重地将他砸翻在地。他一阵眩晕,知道时间不多了,赶紧按下了第二个电话。可还没等对方应答,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于是拨通了第三个电话……”
(2)什么是“生死关头”?(指关系到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时刻。)
(板书:生死关头)
(3) 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
(抓住“第五十六层”、“熊熊的大火”、“爆裂声”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危急的气氛。
(4)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生死关头的危急。
(谁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当时的危急?)
指名读,指名评价,再指名读。
(5)师小结:生死关头,银行家爱德华掏出手机打了电话。
3、体会亲情的地位:
(1)除此之外,还有原因,谁来回答?
因为银行家爱德华(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 ),所以要打第三个电话。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我儿子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来理解。)(7-8人)
4、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插图的下方。
5、学生颂读:“妈妈,我爱您!”
师:的确,当灾难来临,我们可以抛下金钱、地位、名誉,但惟独不能抛下亲情;同样,在生命的尽头,金钱、地位、名誉都可能远去,唯有亲情可以永恒!在银行家爱德华这里,永恒的亲情就浓缩在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五个字里。同学们,读这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呢?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反复读。
4、师总结:
同学们,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道尽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眷恋,道尽了儿子对母亲的无限牵挂……这一句看似平凡的话是儿子的生命留言。(相机板书:生命留言)
5、感受人间亲情:(课件出示图片)
自古“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孝敬父母的故事。在我们的家乡西峡,有一个广为传诵的孝女崔英丽。她是西峡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她50多岁的父亲被查出身患尿毒症后期,唯一解救的办法就是换肾。在体检出她的肾最匹配时,她不顾儿子还不满周岁,毅然捐献出一个肾,挽救了父亲的生命,被社会广泛赞誉。2007年被西峡县妇联授予“感动西峡巾帼女杰”荣誉称号。
三、质疑再探:(5)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遇难者是一个腰产万贯的银行家,知道了在他心中只有亲情最为重要。(擦去副板书)你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吗?一定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互相解疑。
(预设:
(1)、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不揭示电话留言的内容而是放到最后?作用是什么?
(设出悬念,增添了“第三个电话”的神秘色彩,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突出重点。)
(2)、文章出现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留给读者猜想的空间。)
四、运用拓展:(5)
1、总结小收获。
2、设计小练习:
(1)自由设计;
(2)交流展示:
(如:抄写令你感动的句子,背诵、积累等。)
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一颗颗孝心澎湃着我们的身心,激荡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再次放开声音,读一遍爱德华先生的生命留言!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篇17:《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初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
难点:感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9.11”事件的相关资料。
学生:搜集写亲情的名言或名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1.电脑情景导入(“9.11”事件),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9.11”事件的大致情况。并询问学生:看了图片、报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四人小组交流)
(恐怖分子可恶、亲情重要、世间充满爱……)
2.揭题。
在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那一刹那,一段母子亲情的故事在这危难时刻演绎,这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齐读课题)
3.看题质疑,导入课文: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遇难者打了三个电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遇难者打了哪三个电话?遇到难读的字、词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1)交流识字、学词情况,重点指导“废墟”“婚姻”“悲恸”等词语,并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异同。(悲痛:伤心。悲恸:极其悲哀伤心。)
(2)分小组分部分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学生反馈思考情况:遇难者给助手、律师、母亲各打了一个电话。
2.课文里,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电话?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感受那份人性中至纯至真的感情。
(1)情况危急。
①什么是“生死关头”?(指关系到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时刻。)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抓住“第 五十六层”“熊熊的大火”“爆裂声”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危急的气氛。
②小组讨论:生死关头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在生死关头你会想到什么?
③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生死关头的危急。
(2)情感对比。
①你觉得爱德华打电话给他的助手、律师是为了什么?(财产、事业)并相机板书:助手、律师(事业、财产)
②然而在这生死关头,他却没等电话接通,又拨打了第三个电话,因为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这是拨给谁的电话呢?(母亲)(相机板书:母亲)
③想象一下,他可能会在电话里给他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并作答)
④爱德华的助手与律师也推断,第三个电话很可能与他的遗产归属有关。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推断。(因为一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肯定有很多的话要说,特别是遗产的问题。在只可能打出一个电话而且说的话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推断这个电话应该与遗产归属有关。)
⑤然而事实的真相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这句话?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人的“生命留言”?
师总结:对于一位拥有巨额遗产的人,临终不是忙着处理自己的财产,也不是向下属交代工作,在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母亲。电话传去的那一声“妈妈,我爱您”道尽了母亲的辛劳,也道尽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眷恋,道尽了儿子对母亲的牵挂……短短的五个字,蕴含其中的爱的力量没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儿女对母亲的深情不也是伟大的吗?这种超出一切世俗与金钱的纯真的感情怎能不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呢!“妈妈,我爱你!”简短的五个字,是爱德华最后一次向母亲袒露心声,最后一次向母亲表达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板书:爱),这一句看似平凡的话是儿子用生命来书写的。相机板书:妈妈,我爱你!(生命留言)
⑥朗读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通过情感朗读,将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
3.反馈说说你还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4.学生质疑: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不揭示电话留言的内容而是放到最后?作用是什么?(设出悬念,增添了“第三个电话”的神秘色彩,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突出重点。)
文章出现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留给读者猜想的空间。)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适当渗透本课在表达上的特点。(本课围绕“第三个电话”的内容是什么而展开,并层层设悬念。)
四、学习生字及词语
抄写令你感动的句子(表达作者论点的句子)。
五、小结本课
1.在这篇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说出你们关于生命的看法吗?小组交流。
六、拓展阅读,交流资料
1.人最需要的是爱,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爱是需要建立在相互付出的条件下的,特别是亲情之爱。)
2.学习小组交流汇报,阅读课外资料。
你做过孝顺父母的事情吗?交流一下。
3.说说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篇18: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1. 读题质疑,引入课文。
2. 教师满怀深情地述说母爱的博大深沉,讲一个母子亲情的故事,拨动学生的心弦,作好情绪铺垫,引发他们学习文本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检查初读情况:分小组分部分读课文,再让学生交流识字学词情况,重点指导“废墟”“婚姻”“悲恸”等词语,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相同与不同。
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 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恰当批注,并交流:讲一讲自己为什么感动,再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2.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深情。
⑴第1部分:什么是“生死关头”?哪些词句让你明白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让学生想象,如果是自己处于这样的环境,会有什么感受?会想些什么?通过朗读感受生死关头的危急,为下文的理解打下基础。再让学生讨论:第2段最后的“……”省略的是什么?发挥想象补充内容。
⑵第2部分:略读这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是围绕什么事件展开的?带领学生抓住“他俩推断,第三个电话很可能与爱德华的遗产归属有关”这个句子,理解“推断”的意思,推敲“很可能”这个词语,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样推断。
⑶第3部分:先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再集体交流在这一部分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提问讨论:为什么迈克“含着激动的泪水”?他心里会怎么想?为什么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这句话?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人的“生命的留言”?你从第三个电话想到些什么?再讨论,再读,再讨论,把感悟到的情感溶入朗读中,让朗读将学生的情绪引向感动的高潮。
四、书写感受,拓展升华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母亲对儿子的爱诚然伟大,孩子对母亲的爱同样深沉。读了这篇文章,你对亲情有什么新的认识?写一段话。有时间可以交流一下。☆关于“911”事件
209月11日,从波士顿洛根机场起飞的美利坚航空公司航班被劫持了。两架飞机先后撞上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并引发爆炸。接近9∶00,一架飞机撞在世界贸易中心一座大楼上部,大楼外墙被撞出大洞。18分钟后,即当地时间9∶08左右(北京时间21∶08左右),又有一架飞机撞上世界贸易中心另一座大楼的中上部,并引发强烈爆炸。不久,整个世贸大楼轰然倒塌,灰尘和残骸四处飞溅。
美国总统布什发表演说,此次飞机撞击世贸大楼事件是“一个明显的恐怖分子攻击美国的事件”,有数千人在恐怖分子的袭击中丧生。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篇19:读《电话里的童话》有感
这本书是由意大利作家贾尼罗大里写的,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我除了喜欢这本书外还有一本叫《洋葱头历险记》也深受我们喜爱。
这本书主要写:从前,有一个名叫彼安吉的推销员,他是一个商务代理,每个星期的七天里就有六天在意大利的东西南北中到处推销药品。星期一一大早就有应该出去工作了,而在临走之前,他的小女儿总要对安吉说,求你了爸爸,每天晚上都给我讲一个故事。于是,每天晚上九点整,不管是在什么地方,我们这位药品推销员彼安吉一定会往瓦雷塞打长途电话给她讲故事。
这本书一共有六十六个故事,我最喜欢第三十四个故事(吃猫的老鼠)。有一只住在图书馆的老鼠,他常常和住在洞里的老鼠们说它吃猫,老鼠们都不相信,直到后来才知道,它在图书馆里吃的都是图画上的猫。图书馆的老鼠正和洞里的老鼠聊得开心,突然从它背后跑来一只真正的猫,其他老鼠都逃跑了,只有那只老鼠,它以为和画上的猫一样想吃了它,结果猫一口就把它给吞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永远也不能像那只图书馆里的老鼠一样,就吃了画上的猫,不会真真正正的去实践,它吃了画上的猫只不过是一张纸而已。我们人,在生长的过程中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才能成长为一个有意义的、为祖国争光的人。
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大大的启发,看这本书,只有真正知道里面包含着的启发,才能真正懂得、品味这本书,消化这本书。
★ 金色花教案
【读《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有感(共19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2022-05-06
歌声 教案教学设计2023-06-0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2023-12-20
《七颗钻石》《冰心诗》、《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2022-10-07
小学五年级语文《木笛》经典说课稿2023-03-24
《歌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022-04-30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作文700字2022-05-06
小学《水上飞机》的说课稿2022-10-19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500字2022-09-08
初中生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600字以上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