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读书心得

时间:2024-01-29 07:37:53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名家读书心得(推荐7篇)由网友“斯兰世界”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名家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借鉴!

名家读书心得

篇1:关于名家读书心得

1.读书要尊重自己的感觉

我只喜欢有趣而且易读的书本,它能调剂我的精神。我也喜欢那些给我

带来慰藉、教导我很好处理生死问题的书籍。

——(法)蒙田

凭感情去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享受,所得到的是一种灵魂上的涵泳与

自由自在,和一种被了解、被同情的感受。

——(法)罗曼·罗兰《书与我》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

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俄)别林斯基

读文学作品,也跟谈恋爱一样,对别人的选择总是感到吃惊。忠于我们

自己的作者吧。在这个方面,自我才是最最公正的法官。

——(法)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2.读书要宁精勿滥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

据估计,一个最勤奋的读者,毕其一生所能读完的书也不会超过两千。

因此,必须严格地挑选书籍,善于指导青少年怎样去读这些书。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与其匆匆博览百书,不如彻底消化几本。

——(英)奥斯本

读书不在多而在精;有选择地读几本书效果反而好;读书太滥只能满足

消遣而已。

——(英)布尔沃·利顿

人生是短暂的,其中宁静的日子很少。所以,我们不应把它们浪费在读

那些没有价值的书上。

——(英)约翰·罗斯金

为赚取稿费的作品,无时无地都存在着,并且数量很多。??因此,我

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

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凡为愚者所写作的人是常会

受大众欢迎的。不如把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

才是开卷有益的。

——(德)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坏书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

——(德)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人生短促,宁静的时间又极少,我们不该看无价值的书而浪费时光。

——(英)拉斯金

没有读二遍价值的书,就一遍也不值得看。

——(德)威柏

3.经典名著最靠得住

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

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

料。

——(古罗马)塞涅卡

所有的书都可分为两大类:只供一时所读的书,和可供一切世代阅读的

书。

——(英)约翰·罗斯金《芝麻与百合》

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

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

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法)笛卡尔《方法谈》

名著之多,我们已经无暇一一问津。要相信前人的选择。一个人兴许看

错,一代人也兴许看错,而整个人类不会看错。

——(法)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篇2:关于名家读书心得

一、不做书呆子,不要死读书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

——鲁迅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鲁迅

不要盲从“开卷有益”的成语,也不要相信“为读书而读书”的迂谈。

——叶圣陶《读书的态度》

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许多手段之一。

要使书为你自己用,不要让你自己去做书的奴隶。

——叶圣陶《读书的态度》

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

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

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茅盾《谈独立思考》

书是死的,自然是活的。读书是间接的求学,读自然书乃是直接的求学。

只知道书不知道自然的人是书呆子。

——李四光

学问之道,是人格的建立、生命的领悟、凡事广涵的体认——而不是做

一架“念书机器”。

——三毛《不满、不满、不满》

书籍不仅对于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

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

——(俄)乌申斯基

我兴奋地惊异地阅读了许多书,但这些并没有使我脱离现实,反而加强

了我对于现实的兴趣,提高了观察、比较的能力,燃起我对生活知识的渴望。

——(苏联)高尔基

一天到晚沉浸读书的人,他的精神弹力便要消失殆尽了,这就和长时期

被重物所压的弹簧一般,它的弹力必定会消失的。

——(德)叔本华《关于思考》

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之徒。

——(法)卢梭《爱弥儿》

博览群书而不动脑筋,犹如饕餮贪图腹欲;满肚子美味佳肴,常常是弊

多利少。

——(英)乔·提尔威斯特

真正的知识更多地是来自思考而不是来自书本;因为读书太多会对于大

脑形成一种压抑,世界上蠢儒之所以那么多,原因就在于此。

——(英)彭威康

整天泡在书堆里的人并不了解人生。

——(英)丘吉尔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英)波尔克

读书往往成为逃避思考的巧妙手段。

——(英)霍布斯

再没有比死啃书本、把岁月完全消磨在学院里的那些饱学的书呆子更为

无知的了。不论人性已经被作家们描绘得多么细腻,真正的实际的规律却只

能在大千世界中去领会。

——(英)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

醒。

——(法)约·诺里斯

无批判的多读,使人头脑空虚,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日)寺田寅居

名家读书心得

篇3:名家读书心得

1.读书要循序渐进

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书,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

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

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

——吴晗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朱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

后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

——朱熹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

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知

识,我们对该题目越熟悉,理解的能力就越增加,读到该书的终末,就懂得

它的起首。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之惟一的正确的方法。

——(英)狄慈根

2.做笔记与背诵

读书须是成诵方精熟。今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

精不熟之患。

——朱熹

当我读一本历史书或者其它类似严肃的书籍时,我总要在扉页上记上一

些概括思想主题的词句,并在每个词的后面标好页码。这样,在需要时,我

不必重读全书,而可以直接找到要找的地方。

——(法)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3.关于精读

学者须精熟一两书,其余如破竹数节,后皆迎刃而解。

——苏轼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朱熹《性理精义》

理解不足,只好精读,只好深思,换句话说:便是只好待时。待到自己

的经验足时,终有彻底理解的时期出现。

——郭沫若《雅富与自力》

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

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马寅初

我在青年时代,我的读书方法使我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别人,因为我看

的书比我的同志少。他们看书比较浮皮潦草。但是,浮皮潦草地看书,有许

多精彩的东西消化不了,看过的东西很快会忘记,至于我看书的办法,能使

我得到十分清晰牢固的印象。所以,随着岁月的推移,我的库存要比我的同

志丰富得多。

——(苏联)柳比歇夫

精读一本书,深深挖掘下去,就能寻根求源,探得其中之奥妙,这是一

种好的读书方法。

——(日)池田大作

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要立即再读一遍??因为读第二次

时,在各处都会有与读第一次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因此,所得的印象也就

不同,此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般。

——(德)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

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

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英)培根

阅读的方式不一,有些书必须浅尝即止,有些书必须囫囵吞枣,少数的

书必须咀嚼再三,彻底消化。

——(英)培根

4.关于学科

读史须一气看过,一气看过,则前后事连贯,易于记忆。

——陆世仪《思辨录辑要》

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

书。

——鲁迅

读科学著作要读最新的,读文学作品要读最古的。古典文学往往是最摩

登的。

——(英)布尔沃·利顿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英)培根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

——(英)培根

篇4:名家读书心得

1.读书可以塑造一个完人

读书并且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

某些疾病一般。

——(英)培根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隐退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

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

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英)培根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

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

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英)培根

读书是意味着,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

——(德)叔本华

2.读书可以使我们跟上时代

不读书的人,不光人要变得浅薄,也将被社会的前进步伐所抛弃。

——(日)池田大作

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的智力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他是否善于在

知识的浩瀚的海洋里辨明方向,是否善于利用知识的仓库——书籍。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使作者和读者在对话中,产生

生命的共鸣,共同去塑造人生。

——(日)池田大作

读书就是力量,因为读书可以帮助工作,可以增加工作的力量。

——(法)拿破仑

有时,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

确定他终生的理想。

——(苏联)米哈尔科夫《一切从童年开始》

看了名家读书心得的读者还看了:

篇5:名家围城读书心得

方鸿渐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矛盾,留洋国外使他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价值和追求自身个性发展的要求,他具有新时代青年追求自由的通性,但他本身又出身于封建大家庭,父亲是前清孝廉公,对封建制度下的规章习俗刻板地遵守,以父亲的威严和身份软硬兼施,无形之下给方鸿渐自由而个性的发展划下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就像方鸿渐第一次到北平念书,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好不眼红,于是就写信给老父亲请求他解除高中时候家里为他订下的婚约,方鸿渐写这信也不是图一时快意,而是“这样怨命,怨父亲,发了几天呆”突然醒悟后写下的。方鸿渐以为这信措词凄婉,打得动铁石心肠,谁料老父亲也不是一般人物,造就料到他“托词悲秋,实则怀春”要挟他说如果他仍“执迷不悟,吾将停止寄款,命汝休学回家,明年与汝弟同时结婚”,一纸书信吓得方鸿渐急忙写信讨饶。可见方鸿渐身处在这个社会环境,这样的家庭的悲哀。于是造成了他既认真又玩世,既正直又脆弱的性格。

他放浪不羁,玩世不恭。在回国的邮船上遇到已有未婚夫的鲍小姐,经不起人家的诱惑,“大庭广众之下借烟卷来接吻”,他心理上虽怪鲍小姐行为不检点,但也觉得兴奋,于是乎与鲍小姐甚是亲密,甚至发生了关系,但这时他对自己的感情还是很看重的,“方鸿渐把爱看的太尊贵和严重,不肯随便应用在女人身上;他只觉得自己要鲍小姐,并不爱她,所以这样支支吾吾。”方鸿渐对自己的已故的未婚妻不说爱,因为那是家里包办的,对鲍小姐也吝啬说爱,因为他实则只受她肉体的诱惑而全不是喜欢,可见方鸿渐是不轻易出卖自己感情的。

就算是面对才貌双全主动亲近的苏小姐,方鸿渐到最后也是断然拒绝。他自认为“苏小姐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头脑,有身份,态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闺秀,和她同上饭馆戏院并不失自己的面子。”但情人和女朋友是不同的,女朋友或是以婚嫁为目的的伴侣,而情人则更多是因两个人感情的契合,方鸿渐当然属于后者,因而无论是苏小姐怎样的种种殷勤,都没让方鸿渐放她在心上。说到苏小姐这样一位人物,既是刘杨博士,相貌端正,家里背景也不一般的人怎么方鸿渐却看不上眼倒觉得有些恐惧成为她的另一半呢?

对方鸿渐而言,苏小姐就像是一件艺术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自觉自己无论是学识上还是家庭背景上都不与苏小姐般配,苏小姐即使再温柔万分都是一个强势的存在,他对唐小姐说“你表姐是个又有头脑又有才学的女人,可是—我怎么说呢?有头脑有才学的女人是天生了教愚笨的男人向她倾倒的,因为他自己没有才学,他才把才学看的神秘,了不得,五体投地的爱慕,好比没有钱的穷小子对富翁的崇拜——”“女人有女人特别的聪明,轻盈活泼得跟她的举动一样。比了这种聪明,才学不过是沉淀渣滓。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这虽然可能是方鸿渐为安慰自己心爱的唐小姐而故意说得话,但都多少可以显现出方鸿渐的思想,他不热衷于苏小姐最大的原因不是相对于苏小姐的才学自己显得自卑,而是他更看重才学之外的东西,譬如纯真,就如唐小姐。这再次说明方鸿渐对待感情的认真,跟随自己的心意。

当然苏小姐也并非等闲之辈,不是只识诗书不食人间烟火,她不仅是全书中学历最高的,且是全书中最精明的'女人。她为了获得自己的幸福诬陷自己的表妹唐小姐有一大帮子男朋友;又为了报复方鸿渐辜负了她的感情而活生生地拆散了他和唐小姐。在遭遇方鸿渐的拒绝后或是为了挽回颜面迅即与一个自己并不深知的曹元朗结婚,而曹元朗在学历与地位上都胜方鸿渐一筹,她似乎要用尽一切方法让方鸿渐明白失去自己是他的错,她不能得到的爱,方鸿渐也别想得到,仅是小女人心思。战后她的丈夫调任为物资管理员,她自己就托关系从上海到重庆运送私货,辛楣还告诉方鸿渐:“她刚才就劝我母亲快买外汇,我看女人全工于心计。”方鸿渐惊讶地说:“他不是女诗人么?白话诗还做不做?”俨然苏小姐婚后已不是那个痴迷于诗书的才气女子,浓妆艳抹的打扮更沾染上一股俗媚气。

其实每一个爱你的人都不会一生一世属于你,同样你爱的人也不会一辈子就是你的,要产生一段爱情既要两个人同时萌生出爱的情愫又要不失时机的表达,实则不容易,既然知道彼此此刻相爱为什么还要受前事的牵绊呢,我们不能苛责太多,或许这次失去的是一生中可靠的伴侣,他走出你的生命你却带着伤痕。

《围城》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作品,相信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感悟。

篇6:关于《苏东坡传》名家读书心得,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过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再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保”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

舀起一瓢西湖水,水中照映当着沙堤杨柳的轻柔舞姿,在这如诗画卷里,我不得不想起你。

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雨霁。苏堤两岸水波拍堤,薄雾如轻纱笼罩湖面。堤上柳丝拂面,桃花正艳,鸟鸣雀上枝头,处处铺锦刺艳,小桥流水如行银河天桥。只见你孤身恰于岸上,那神情仿佛和西湖相见恨晚,观之不足,爱之有余,不然,你怎么会留下453首之多的咏西湖诗词?时光倒转千年,见你伫立于苏堤之上。不得不叹曰:东坡者,世间奇才也!

细数史上的文人如恒河沙粒,其中不乏敢于同日月星辰争辉者。而面对苏轼,这位政治上失意的诗词家,这颗难觅的“北珠”时,不免逊色许多。“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也许只有阅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才能真正的认识苏东坡这旷世奇才的豪情与温柔。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卷二中有一段绝妙的苏东坡西湖诗词评论:“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意,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尽其才。”妙哉!壮哉!正是由于有了这千古奇才与绝色美景的结合,才使西湖有了许多光耀千秋的杰作。

当然在我看来苏轼的一生都是在飘泊着的,被那皇帝老儿扁了一次又一次。也难怪苏轼被扁后,能写下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自从1079年3月,苏轼到湖州去做知州。打击也随之而来。苏轼因此陷入了牢狱之灾。后来经过了多方营救。如宰相吴充对神宗进言说:曹操还能容忍祢衡,陛下为什么不能容忍一个苏轼?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皇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病中的仁宗皇后也出面干预。苏辙上书,愿意用自己的官职来赎苏轼的罪。

因此,苏轼在被一连审问了一百多天后,被降职为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参与公事。当然,实际上就是流放了。苏轼不欲家人随往受苦,便把家小安顿在苏辙处,只带了长子苏迈一同前往。“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连苏轼也发出了这样的伤情啊!春苦春愁,花开花败。就在三年前,他夜宿燕子楼时候,还写道:“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看来,这是个将天地装于胸怀中的儒门豪生,她一声浩叹,便又如天地间的飓风一般。这样的一个人,难道也因为磨难,而渐渐熄灭了豪气,转而变化入了禅入了淡定,为沧桑所改了吗?黄州待了四年,苏轼才有了东坡居士的雅号。

不可忘记的是此前的“乌台诗案”。他也发出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隐逸逃遁的喟叹。儒门大勇,是挡在世事洪流之中要为往世开太平的,他如何让可以去呢!记起来苏轼还有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后人多赞这两句诗好,说写的够通透疏朗,一片超脱的气概,多少旷达在怀。可是,天空无雨无晴,不正是一个阴天吗?即便解作为人风雨不变,晦明不动,却不也昭示了苏某人此刻也在要追求的这样一种淡定,那么他心中不正是欠缺这样的定境吗?

此后八年,1085至1093年,苏轼可谓几上几下。

早在1084年,苏轼年49岁时候,神宗准备起用苏轼,下诏改派为汝州团练副使。在赴汝州的途中,他游了庐山、石钟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歌《题西林壁》和散文《石钟山记》。在金陵,他拜见了闲居在家的王安石,一起玩了几天,写了几首互相唱和的诗。年底,苏轼到达泗州。他不想再向前走了,便向朝廷报告,请求在常州居住。经朝廷批准,苏轼于1085年五月,返回常州。

1085的三月,神宗病逝,继位的哲宗年仅十岁,高太后垂帘听政。她是反对变法的,于是守旧派人物纷纷上台。

苏轼到常州不久,就接到担任登州知州的命令。刚到登州五天,又奉命进京任职,进京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升了三次官,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后来,他还兼任了哲宗皇帝的老师。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不久就和守旧派的领袖司马光发生了分歧。司马光担任宰相后,以彻底废除新法,恢复旧法为目标。苏轼在当地方官的时候,贯彻过新法中的免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亲眼看见了以前的差役法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因此便反对废除免役法。以前,苏轼得罪了变法派,现在又得罪了守旧派。在旁人看来苏轼是个没有立场的人,在新法时候提出反对,现在又要实施新法,时人有目之为沽名钓誉,取异于群,以彰独见。但是苏轼却是个不因群疑而阻独见的人。

但是人言终究可谓,正如他曾经说过的:“人言未必皆然,则疑似有以致谤”三人成虎教训在前。于是苏轼认为自己如果“不改其操,知无不言,则仇怨交攻,不死即废。”因此,他要离开京城这个是非的中心,请求到地方去做官。1089年,他终于被任命为杭州的知州。而迎接他的还是严重的自然灾害。这年春天,江浙一带遭水灾,早稻不能下种;五六月间又转为旱灾,刚种下的晚稻也收成无望。于是大力兴修水利,治理西湖。至今西湖留有苏堤。现在已是杨柳堆烟的去处,正是:山水依依似旧在,不见当年东坡公。

1091年三月,苏轼又被调进京任翰林学士。已是“两目昏暗,左臂不仁”之人,便借口身体不好,上疏辞免。朝廷没有批准。再任翰林学士不久,苏轼又遭到党人的攻击,甚至连他在杭州请求朝廷救灾也成了罪名。苏轼对这种斗争早已厌倦,又请求离开朝廷。结果1092年八月,出任颖州知州。颖州是欧阳修晚年闲居的地方。这时候,欧阳修早已去世。他的两个儿子还在。苏轼常和他们一起饮酒赋诗。颖州也和杭州一样,灾情十分严重。农民以榆树叶等度日。苏轼想方设法进行救济。又兴修水利,动手疏浚逐渐干涸的颖州西湖

1092年二月,苏轼又被调任扬州知州。在去扬州的路上,见麦苗长势喜人,苏轼心里也非常高兴。但苏轼在造访百姓时却听到“丰年没有灾年好”的说法。“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他估计,“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因此,他请求朝廷免掉老百姓欠官府的钱粮。在他的一再请求下,朝廷终于同意了。

苏轼在扬州也只有半年时间又被调回了朝廷,升为礼部尚书。但无休无止的宗派斗争还是使他呆不下去,1093年九月,他又离开京城,到定州任知州。定州是与辽交界的军事重镇。由于官吏克扣军饷,放债取息,士兵无衣无食,营房破旧,纪律松驰,喝酒的、赌钱的、偷盗的,什么都有。苏轼严厉惩办了贪污将校,修补了营房,恢复了纪律,加强操练,很快提高了的战斗力。他又恢复了民间的武装组织“弓箭社”,在物质上给予优待,让老百姓一面种地,一面防边。

正当他兢兢业业大力加强边防的时候,沉重的打击又一次降临到了他的头上。1093年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哲宗要继承神宗变法遗志。苏轼的政敌们又弹劾他“诽谤先帝”。哲宗便把他的老师贬到英州知州。苏还没有到达英州,又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他只好把家小安顿在阳羡,带着小儿子苏过一起前往。在路上,又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仍然在惠州安置。

1094年十月,苏轼到达惠州。当时的岭南,十分落后,被称为蛮貃之邦,瘴疠之地,专门流放罪大恶极之人。苏轼年近花甲,遭到这样的打击,自然是十分凄惨的。《赴英州乞舟行状》说:“自闻命以来,忧悸成疾。两目昏障,仅分道路。左手不仁,右臂缓弱。六十三年,头童齿豁。疾病如此,理不久长。”加上平时薪俸所得,随手花尽,定州送他的人,不肯再往前走,而英州接他的人又没有来,他连买马的钱也没有。“譬如中流失舟,抱一浮木,恃此为命,而木将沉”。他哀求皇帝看在当了八年老师的份上,准许他坐船到英州去。这样,一是可以节省路费,二是免去了鞍马之劳。如果一定要他“强衰病之余生,犯三伏之毒暑,陆走炎荒,四千余里,则僵仆中途,死于逆旅之下,理在不疑。”

但一来到惠州,苏东坡又笑了。《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不久,他就把全家接到了惠州。嘴里吃着荔枝,心里想起了历史上进贡的一幕幕,忆古抚今,写了《荔枝叹》。苏轼一生总是因才而名,也是因才而祸,闲来捉笔,总是诗文叙情,有《纵笔》一诗:

白发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这首小诗让当上宰相的章惇看了不高兴了,他居然还活得如此快活。苏轼字子瞻,瞻和儋右边的声旁相同,恶作剧似的就把苏轼流放到了海南岛上的儋州。这时,苏轼自以为不可能活着从海南岛回来了。他安排好了后事,只带苏过一个人渡海。来到儋州,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的生活。但苏轼仍然不把政敌们的迫害放在那里,用轻蔑和嘻笑来迎接苦难。他和黎族人民交上了朋友,得到了他们慷慨的帮助。《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之二:“鴂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他开始招生。十多个学生从师于他。《琼台记事录》:“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苏轼还积极向人民宣传生产知识,鼓励他们发展农业生产。在海南岛,创作了大量诗文。他特别喜欢陶渊明,作了和陶诗一百多首。学术研究:《易传》九卷、《论语说》五卷、《书传》十三卷、《志林》(小品文)五卷。又写了《纵笔》三首。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11正月,哲宗死,徽宗即位,大赦天下。五月,苏轼被赦北归。

11七月,病逝于常州,时年66。六六大顺。临终前有:

身似不系之舟,心如已灰之木。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的一生就是这样,被扁,任用,被扁,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循环着。??

就是这样才有了一首首充满才情的诗的出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首凄婉中流露伤情的水调歌头,脍炙人口。我们不难发现一种微妙的介于伤悲与安定之间的从容和安然。三次贬谪,直至琼州。苏轼处变而不惊,超然物外,少有读书人以往的寒酸与哀伤、风雨伤情。代之的是明快而又通透的达观、慧觉,又有些许惋惜的诗情。

苏轼的人生当用悲喜二字。得之、失之,偏在与才华。苏轼才华如何,笔墨难叙,唯有用二则野史故事聊以充数。《合璧事类》时谣曰:“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张端义《贵耳集》:“蜀有彭老山,东坡生则童,东坡死复青”。意思是说,苏轼乃山川钟灵毓秀之气萃聚而成的。如此俊才,当真得是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想来当年贺知章老先生阅青莲的《蜀道难》,目视为:“公非世间人,岂太白星精耶?”

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其实是在追随一个伟大的心灵。苏东坡已逝,他的名字仅仅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是他的酒杯酿造出的狂草的诗词与人生,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但苏子不失落,他始终认为秋风、明月本无常主,当时尽情去感受便了无遗憾了。天生乐观达人,随遇而安。

恨只能恨我夏雨来错了时代,无法亲眼见到苏学士的绝世笔墨,无法亲眼见到他的才华,无法亲身感受到他的情感,苏东坡的诗词载着我,载我去宋朝寻找那凤凰的足迹。

古往今来,若苏学士般豪放之士有几人哉?生活窘迫便如案几浮尘,我自含笑拂之;政敌诋毁便如轻风细雨,我自立而迎之。三千青丝岂能因愁褪色,一腔豪情应为人生狂歌!功名算得什么?可拂袖去之,可迎面笑接之,愁甚?怕何?

壮哉矣!苏东坡!回首处不倒的丰碑!

惆怅哉?夏吉雨!望不见苏轼之豪情!

篇7:现代教育名家读书名言

1.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金缨

2.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让它如何发光。——苏格拉底

3.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爱因斯坦

4.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5.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6.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7.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9.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主席

10.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11.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洛克

12.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马克思

13.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一切可能引起学生对自己记忆丧失信心的因素因为这种经常跟优柔寡断的性格结合在一起的不自信往往会使得儿童记忆力衰退。——康·德·乌申斯基

16.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席勒

17.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蓬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如果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那是一种很大的误解。——赞科夫

18.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卢梭

19.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

20.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21.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22.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23.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苏霍姆林斯基

2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25.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26.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

27.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蔡元培

28.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卢梭

29.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30.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31.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财富。——赞科夫

32.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33.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爱因斯坦

34.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

35.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36.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赫尔巴特

37.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38.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雷夫斯基

39.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0.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

41.天赋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伏尔泰

42.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43.无论你在那儿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放弃学习。没有学习你不会进步。——奥斯特洛夫斯基

44.读书不仅是教师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源头活水”!——朱永新

45.科学研究好象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爱因斯坦

46.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

4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48.保存儿童的天性并且正是按照它所指出的方向用知识把儿童天性武装起来。——埃默森

49.智力决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布鲁诺

50.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51.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

52.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53.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毛泽东

5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55.儿童正是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存在而不仅是肉体上的存在才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也正是儿童的精神决定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并有可能把人类引向更高级的文明。——蒙特梭利

5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57.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梁启超

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学习心得

关于名家读书心得

教师师徒结对徒弟计划计划

好家风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结对计划

教师师徒帮教计划

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

阅读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初中历史教师师徒结对计划

教师个人信息化发展计划

名家读书心得
《名家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名家读书心得(推荐7篇)】相关文章:

教师心得体会2022-12-14

报社述职报告2022-10-27

年度师徒结对计划2022-05-26

教师个人信息化发展计划书2023-10-01

师徒结对计划2024-02-21

听《压力与情绪管理》讲座的心得体会2022-05-08

师徒结对活动计划2022-11-26

公司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2023-01-29

围城读后感钱钟书名家心得体会2023-12-25

美术教师五年创作计划2023-08-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