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t”为你分享19篇“县农业产业化工作调查报告”,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县农业产业化工作调查报告
县农业产业化工作调查报告模板
县委、政府: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依据,产业化办公室对全县第一季度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情况及其它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以进一步探索我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途径。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根据全县23个乡(镇)摸底调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呈上升趋势,已实现总产值4711.15万元。其中:
1、种植业产业化情况:
(1)优质茶园建设:完成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目前正在设计今年1000亩优质茶园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2)栽桑养蚕:完成了5000亩老桑园管护工作、1160亩新桑园的嫁接工作,已备齐了1500张养殖春蚕所需的物质和蚕种。
(3)订单农业:全县订单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县已实施订单种植面积6800亩。主要订单品种有食用玉米、魔芋、芋头、辣椒等,涉及全县5个乡9个村866户农户。
(4)无公害产品:①山药:全县已完成800余亩山药的育苗和整地,主要集中在老场乡。②茶叶:全县已完成15000亩茶叶的春季管护,并采春茶15000公斤,产值约60万元。③西瓜:已完成3000亩西瓜的种植技术培训和生产资料及种子的准备工作。④油菜:全县45000亩油菜长势良好,防病治虫工作已落实完毕。
2、畜牧业产业情况:
(1)畜牧业龙头企业1---3月份情况:
①二郎山牧业:发展养羊联产户25户,每户5只;羊场产纯种波尔羊102只,产值102万元。②四川隆生(天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二郎山山地鸡1.5万只;发展养鸡大户8户(平均每户一次饲养1000只以上)。③帝豪羊业:已向全县农户签定养羊1000只的合同,现已发放170只。
(2)养猪情况:①全县猪存栏77829头,销售33091头,产值3102.3万元。②仁义乡成立了生猪专业合作社,始阳镇成立了养猪协会,运作都比较规范、正常。全县新发展养猪大户100户,有效带动全县养猪业发展。
(3)养羊情况:全县羊存栏116437只,销售34717只,产值79.85万元。
(4)禽类:全县禽类存栏75.4万余只,出栏30万只,产值860万元;禽蛋产量280吨,产值240万元。
(5)新发展人工种草面积5000亩,使全县人工草场达6.38万亩。
3、林竹业产业情况:
(1)1---3月份,天全县林业局对全县竹资源作了详细调查,并组织编写了《天全县竹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为我县竹产业开发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天全县现有竹资源总面积36.8万亩,成竹面积9.7万亩,天然竹林面积2万亩。从以来新发展竹子面积28.3万亩。
(2)今年1---3月份全县竹材产量3000多吨,产值近100万元;森林蔬菜800吨,产值40万元。县农业产业化工作调查报告范文由精品学习网提供!
(3)大渡河造林局天全分公司今年1---3月份对20多万亩楠竹基地进行检查补栽、管护等工作,正在组建股份制联合林场,已经拟出了竹资源管理办法。
4、加工营销产业情况:
(1)龙头企业:
①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有限公司: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挖基和主体工作,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编写,完成了今年原料收购、生产品种、生产量的计划,销售红油鲜笋5吨、清水笋2吨、墨西哥泡椒2吨,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收购野生蕨菜20吨。
②天全县天蜀森林蔬菜食品厂:已收购蕨菜50吨、青菜20吨、山芦20吨;销售山芦30吨、红油鲜笋20吨、蕨菜和薇菜20吨,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
③天全蜜园蜂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蜂蜜4.5吨,销售额15万元,带动养蜂大户12户。
④茶叶加工企业5个,其中1---3月份边茶叶产量6000担,销售2000担、销售额23万元;全县春茶产量15吨,外销鲜叶9吨、产值36万元,县内加工6吨鲜叶、成品1.5吨,已销售0.5吨、销售额13万元。
5、今年一季度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情况:
(1)加强与四川二郎山森林蔬菜食品责任有限公司的联系和服务,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商标的年检和技术整改工作,新厂已完成了综合楼、机修车间、库房、门卫等工程。
(2)完成了1000亩辣椒基地的建立、育种、技术培训。
(3)两家森林蔬菜加工企业拟出了今年的收购和产品加工计划。
(4)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结合我县实际编写出了天全县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初稿,提出了我县绿色食品开发的思路和目标任务。
(5)完成了两个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编写和填报。
6、协会和基地:
随着产业的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迅猛发展,截止目前,有各类协会33个(种植业协会16个、畜牧业协会16个、加工协会1个),多数运作正常;产业基地52个(优质瓜果蔬菜基地7个、蚕桑基地7个、茶叶基地6个、畜禽基地11个、林竹基地21个)。
(二)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调查情况:
全县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业大户有251户,人口1138人(男606、女532人)。按收入情况分:年收入在5万元—10万元的有221户,年收入在10万元--20万元以上的有24户,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有6户。按主要收入来源分:种植业7户,养殖业25户,加工营销业38户,开采业23户,运输业99户,其它59户。
(三)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情况:
1.:全县农村居民123881人,纯收入30289.58万元,人均纯收入2445.0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24%,养殖业收入占25%,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0%,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6%,运输业收入占10%,其它收入占7%。
2.1季度:全县农村居民119775人,纯收入6385.24万元,人均纯收入5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12%,养殖业收入占38%,林竹业收入占3%,劳务开发收入占16%,加工营销业收入占5%,矿山开采业收入占12%,运输业收入占7%,其它收入占7%。
(四)全县土地和草资源情况:
据调查,全县有耕地102357.3亩,其中:耕田55276.6亩,旱地32357.5亩,自留地13235.2亩,开荒地1488亩;撂荒地102亩。草资源:天然草场14726.5亩,人工草场13986亩,青贮2955吨。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体上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不够,未能深入理解其含意。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
2.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力,对于农业产业化工作似乎只是应付了事。
3.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基地建设分散,除林竹产业外,其它产业规模不大,形不成商品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带农户、连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运作不够规范。
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孝带动农户和基地的作用还不明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6.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的经营层次不高,企业与农户就会经受双重风险。在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
三、建议和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必须要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针对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
1.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和含义,确定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规模开发和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龙头,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专合组织、协会)+农户”为基本组织形式,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实行科学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最终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产业化经营轨道,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2.建立健全以党、政一把手直接负责的农业产业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化的总体目标,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调整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落实到各个乡镇。县、乡镇党、政领导每年必须亲自抓一个产业或一片基地的建设,真抓实干,连续抓几年,抓出成效。这一条可以作为乡镇年终考核指标的一项内容。
3.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根据县上提出的“八个一”工作要求,每个乡都必须至少落实其中的“一乡一校”,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让市场需求说了算,我们要到市场上去选产品,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坚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首先搞好市场调查、选好产品。具体讲,茶叶产业化、林竹产业化、畜禽产业化等怎么搞,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决定。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要充分估计市场供求的变化。总之,不能用今天的价格去论证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要动态观察市场走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调查报告范文由精品学习网提供!
5.大力发展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不触动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形式。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链条。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场风险;有利于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用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护和增加农民的利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纽带,是形成“公司(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关键环节(公司+农户的模式弊端很多)。
6.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利益”,没有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市尝企业与农户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他们之间就会出现松散关系。处于产业化中间环节的企业与下联农户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关系,是一种自由的意向性的非紧密关系,是一种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被动的关系,或者是一种非理性的契约关系,这样经常使企业与农户的根本利益一致性与现实利益对立性发生矛盾,因为他们各自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当市场价格高于双方预约价格时,农户就会想方设法把产品销售给市场,企业收不到加工原材料,有可能不顾一切提高收购价格,市场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走势,给政府造成一种假象,这时政府在引导农户发展生产上可能出现误导。当市场价格低于双方预约价格时,企业会找很多借口违约、毁约,不遗余力地从市场收购,在农民向当地政府投诉时,也有可能采取象征性、苛刻刁难手法,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很少一点,来应付农民,敷衍政府,少数农户也会把产品挑到当地政府,要求政府收购。这些现象,导致政府要么号召农民大力发展某种产业,要么政府与农户之间矛盾激化,使企业、农户都受损失,导致产业失败。
7.搞好基地建设,强化“规模效益”观。基地建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物质基础,如何加强基地建设,可以用16个字概括:“政府引导、利益驱动、品质优先、规模效益”。过去政府总是要求农民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些都是市场的功能。政府只要提供良好的产业政策和优质服务以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和农户会自发地有机结合。政府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广大农户看到可获得的实际利益。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使大量的劳动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就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8.对外加大宣传力度。我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污染小,气候条件也比较适宜生态农产品生产。现在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各种各样的产品浩瀚如海,数也数不清,“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不作宣传,就没有人知道我们这样一个山区小县的两个绿色食品、九个无公害产品。我们要千方百计利用各种宣传煤体(包括网络)推出“二郎山下的生态天全”这个品牌,依托这个品牌发展产业。
篇2:县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关于县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立足自然环境优势,以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县情,确定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油茶等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内容,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农业产业化得到强力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质量、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提高。
(一)农业产业基地具有一定规模。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县已初步形成以山区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以县城盆地为主的蚕桑基地、以洪星乡为主导的山区木竹基地、以碧阳宏村为基础的蔬菜基地以及柯村的皖南花猪养殖基地。
(二)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溪山茶场、柯村茶叶市场为龙头的茶产业,以华盛、丝业公司、信达公司、蚕种场等为龙头的茧丝绸产业,以杉森木业、金九贸易、港殿竹业等为龙头的木竹加工业,以桃源罐头、惠达食品为龙头的罐头加工业等四大农业产业体系,为我县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截至20xx年底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其中:茧丝绸系列有华盛集团、黄山丝业公司、黄山信达丝线公司三家,累计产值28295万元,利润达到726万元,税收达到484万元;食品系列有惠达食品有限公司和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年产值达到5143万元,利润64万元,税收达到167万元;木竹加工系列有杉森木业、金九工贸、港殿集团三家,年产值达到19579万元,利润达到689万元,税收达到665万元。
(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截至去年年底我县累计成立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55家,其中,蚕桑类的合作社13家,茶叶合作社12家,林业合作社12家,养殖业方面的合作社7家,其他特色种养加工业合作社11家。
(五)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我县农业服务体系中现有粮油站、蚕桑站、茶叶站、畜牧兽医站、植保站等,林业服务体系中现有基层林业站和林业改革综合服务中心等,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为产业化发展、农业项目实施提供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持。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效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县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20xx年农业经济年报统计显示,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5.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二)农民收入稳步增加。20xx年我县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全县上下积极应对,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初步形成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畜牧等六大农村经济支柱,农民人均纯收入55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其中,来自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收入248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7%,农民的家庭状况和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乡村旅游迅速崛起。近年来,我县着力打造旅游经济强县和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旅游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乡村旅游迅速崛起,农旅结合效益显现。同时带动了旅游与工业、农业及文化产业的深度结合,切实增强旅游的牵动作用。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黄山国际山地车节,精心策划组织三届XX县桃花节(开茶节)暨“桃花源里赏花游”系列活动,推出独具XX县特色的赏花-采茶体验-徽菜美食游等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全面展示古黟魅力和新农村建设风采,提升XX县知名度、美誉度和外向度。20xx年我县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403.16万人,其中境外游客达到14.86万人,旅游门票收入6822.52万元,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1.63亿元。
(四)基础设施得到改善。20xx年投入资金1447.5万元,新建村村通道路25条,总里程达到57.9公里;投入资金248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村16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5000人;投入资金323万元,加固病险水库5座;还有灌溉碣坝、渠道等一批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及时的修复;投入资金160万元,完成农村沼气网点项目45个,新建沼气池750口,全县累计完成8200口;结合沼气项目建设,广泛开展了“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善。
(五)特色种养业已成为我县新亮点。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特色种养植业发展势头喜人,皖南花猪、黄山黑鸡、七彩山鸡、獭兔养殖、泗溪香榧、芦笋种植基地、山坞无公害蔬菜、油茶基地等一批特色种养植业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篇3:县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xx县是典型的热区农业县,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立足热区优势,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蔬菜年均种植面积10万亩,热带林果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的菜果生产种植大县,广大人民群众也由此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绿色食品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需求,为此,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绿色壁垒”纷纷设置,对xx蔬菜产业无情地亮出了“黄牌”。如何改变xx“蔬菜”的命运,重振蔬菜产业雄风,是摆在全县各级干部各族群众面前的一件大事。县委政府经过对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科学“会诊”后认为,xx的特色是蔬菜,出路在蔬菜,要突出、创新这一特色,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农业部把xx列为“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的历史机遇,对蔬菜产业来一次彻底的革命,以打造无公害品牌为重点,加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一是全力打造无公害、绿色品牌,推进蔬菜产业二次创业。xx的冬早蔬菜于1978年开始规模试种,到1984年开始规模经营并初成产业,鼎盛时期面积达10万亩,产值达1.5亿元,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品种的市场适应性差、内在质量低,一度时期已开拓的“三北”市场逐步丧失,至,面积不变,产值却降至8000万元。面对此情,县委政府果断作出了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的决定。一方面,全力构建专业联防联治植保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体系,主动请专家到xx对水、空气、土壤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检测认证,制定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依法禁绝剧毒高残留农药在xx的使用,在全县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措施进行蔬菜病虫害预防和治理,建成全省最大的物理杀虫灯体系,安装物理杀虫灯2380盏,防治面积8万多亩,同时在全县广泛成立联防联治植保协会,通过协会引进高效优质生物农药,进行专业化防治和区域化治理,在提高菜产品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群众生产成本,减轻群众负担。另外,还把经常性的监测检验工作做深做细,在建立各类监测检验机构的基础上,从县委书记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人手一台检测仪,做到田边地头随意抽检,地里无违规生产,市场无农药超标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采取以协会、公司为主,政府补助、奖励的形式有效引导和支持协会、公司进行产品认证,全县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5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无公害产地认证9.1万亩,并注册了商标;3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21家企业的25个产品获得国家和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1家企业获得iso-9001国际管理体系认证,3家企业获得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卫生注册证书》。再一方面,精心组织和引导群众调整品种结构和种植时令,协调农科部门尤其是省农科院按照市场需求,着眼于“名、特、优、新”品种大胆引进、试验、示范,以“好品种加订单”的形式在全县予以推广,并引导群众抓住市场空白点和对某个蔬菜品种的需求旺盛期调整粗细菜比例及种植时间,确保各类蔬菜都能够均衡上市并处于价格旺盛期。上述措施的顺利落实,xx蔬菜作为绿色支柱产业的地位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得到牢固树立,群众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连续四年量价同增。全县共种植蔬菜12万亩,产量达22万吨,产值2.7亿元,群众种菜收入占人均收入的比重达到了50%。
二是以绿色农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加工型农业,努力延伸农业产业链。20多年来,xx蔬菜一直以鲜销为主,蔬菜鲜销风险大、效益低,无论当前效益有多好但毕竟路子狭窄。xx县委政府顺势而谋,把农业富民与工业强县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绿色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有效吸引国内外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到xx落户,倾力建设集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储藏保鲜、包装运输为一体的工业产业群体,香葱、德国米葱、薯类作物、粗糖产品等初级产品得到了加工升值,延长了产业链,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提升了农产品的价格,稳定了市场。加工园区自规划建设以来,已有36家企业建成投产,7家企业获得了农产品出口自营权。福建闽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龙川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瀚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林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已具有相当规模,虽然建成时间不长,但年产值已超过2亿元,年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同时还带动农户建成了近2万亩的生产基地,基地亩净收入达3000元以上。园区内的种子协会,全面加强与国内繁制种新老客户的联系与合作,并成功引进了世界知名的繁制种企业美国的“先正达”公司、台湾的`“农友”公司在xx开展繁制种业务,使全县的繁制种面积达到2万亩,全县农民每年仅繁制种一项就能创收6000多万元。
三是聚合力量,开拓市场,竭力疏畅农产品销售渠道。20多年来,xx在农产品的市场定位上一直是“立足滇黔、开拓‘三北’”,尽管总体顺利,但群众也还是吃尽了苦头,农产品卖难仍是群众的一块心病。县委政府为民所急,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把眼光瞄准了国际市场和国内超市。一是着力培育市场主体。xx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农产品流通渠道是否畅通,左右着绿色农业的发展程度。为此,他们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100名懂生产、有一定经营经验的能人作为市场经纪人,进行重点培育,分别安排县级副科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联系,从思想启发、政策落实、项目开发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协调和帮助,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xx蔬菜外销的市场中坚,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精心组织县内农产品经营企业和协会、经纪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和菜商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每年请进300多家菜商到xx从事蔬菜外销经营。二是不断完善市场经营体系。把批发和交易市场建设作为xx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达100170平方米的云南省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制冰厂4个,冷库8个,速冻保鲜厂1个,年处理保鲜蔬菜10万吨以上;信息收集发布管理中心大楼一幢,面积2500多平方米,同时还建成长1216米的铁路专用线一条,配置装车站台货位48个。在国家和云南省的关心支持下,20又投资5868.61万元,对市场进行改扩建,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市场功能的日趋完善,为xx农产品冲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强市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xx县委、政府又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交易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销售环境。公安、工商部门组织精干力量进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维护社会治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行为,确保了交易的公平有序。三是努力拓展国内国际市场。12月,在云南省外经贸厅的支持下,xx在昆明为反季蔬菜和水果举办了产品推荐会,5个国家的领事和300多家国内外客商参加,签订了8万多吨2亿多元的蔬菜产销合同。3月,县委书记带队,以县级有关部门和县内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公司、协会组团到泰国清迈、曼谷举办xx蔬菜水果推介会;年4月,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县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协会参加了上海云南生态农产品推介会,xx菜果产品在上海掀起了抢购旋风。县委政府在积极组织开拓市场的同时,主动出资支持县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外出参加各类农展会、推荐会,考察产销区市场,建立合作式直销窗口。到目前为止,全县菜果产品远销国内145个大中城市,销售量达15万吨,2万吨菜果产品出口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俄罗斯。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农业产业化发展框架的初步形成,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及经济社会全面进步。2005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91582万元,比上年增加9003万元,增长9.5%,其中,完成农业总产值68451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838元,比上年净增296元,增长11.6%。完成财政收入6707万元,比上年增加1463万元,增长27.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99737万元,比年初增加19178万元,增长23.8%。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有过教训,但也有经验值得总结:一要把握市场导向。以市场需要为标准,确定主导产业、调整种植结构、调整品种结构、调整种植时令,并按市场通行标准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定位和组织生产。二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重点进行科技攻关和引进试验示范优化新品种,同时要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更新科技人员知识结构,改进服务方式,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培训和服务。三要培植龙头。不贪大求洋,要结合产业发展需要,重在“带动”功能发挥,选准市场前景好、管理规范、创业实干精神强的企业给予帮助和支持,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数量不断增加,并逐步形成功能较为系统的企业群体,铸牢产业化发展的中间环节。四要提供服务保障。充分挖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潜能,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种植特点,引导和支持“能人”成立各种生产专业协会,引进优新品种,实行订单生产、定价收购,面对市场,实行定价销售、品牌营销。
篇4: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报告
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报告
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县委政研室就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1+5”工程的逐步实施,立足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基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开发本地资源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全县农村经济来势较好。
(一)加工企业明显增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全县目前已发展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74家,形成了竹木制品、葛食品、肉类食品、茶叶等几大类农产品加工链条,这些企业实现产值8亿多元。其中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产值100万元以上的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已达140多家;葛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4家,新上了“竹乡”、“庆发”、“凌氏”三家企业;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缓慢,目前全县有一定影响的茶叶加工企业有4家,注重品牌建设的新上企业有鸬鹚渡镇的金山茶厂,另外3家分别为雪峰山茶厂、天问茶厂和仙圣山茶厂;去年全县共发展牲猪119.7万头,出栏70.6万头,存栏49.1万头,分别增长21%、20.6%、21.5%,形成了石牛江、花果山、水口山、泗里河等12个瘦肉型养殖小区,养殖小区的饲养量占全县总量的70%以上。全县涌现各类养殖专业户2512户,其中千头以上牧场15个;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仍以“腊大哥”、“牛魔王”、“桃花江土鸡”为代表。去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4.87万亩,增长24.48%;总产量30.6万吨,增长27.6%;总产值4.2亿元,增长45%;粮食加工企业有品牌影响的有“德辉”米业和修山面业公司。
(二)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目前,全县共有5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了产品商标,并打造出了系列农产品品牌,如“春秋”凉席、“探坦”葛食品系列、“竹乡”葛食品系列、“德辉”米业、“犇腾”牛肉系列、“腊大哥”中猪系列,“乡里红”粉丝、“美人窝”茶叶、“桃花江”土鸡等品牌。“牛魔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犇腾”牛肉系列开发了30多个品种,被国家内贸局授予“中国肉类食品十佳放心品牌”;“春秋”凉席获得了湖南省第四届农博会金奖;罗家坪竹胶板厂的“新花”牌竹胶板被评为省级名牌;南方国立阳光木业生产的“华春”牌产品获得了中国环保产品标志认证。同时,一些企业为做强品牌,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院校联姻,聘请技术人才,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如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薪聘请2名教授,年薪达7万元,与湖南农大、天津营养研究院进行了联姻,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提升了品牌形象。
(三)营销网络比较健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具有“桃花江”这一大品牌效应,又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挖;另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外地建立了近300个销售窗口,建设了一支近600人的专业销售队伍,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网络,部分农产品加工品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的农产品加工品种还打入了国际市场,如“春秋”牌凉席在浙江、长沙、深圳等地一些大型超市十分热销,在一般凉席仅为90元的情况下,这一凉席销售价达到每床200元以上,该厂产品去年还出口到东南亚和韩国等一些国家,今年出口的订单已占该厂产量的一半,达7500床;“牛魔王”建立了企业网站,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产品信息,收到了阿联酉等一些阿拉伯国家每月订购10吨产品的订单。
(四)牵引能力逐渐增强,带动了农民增收。
我县有以石牛江、牛田、高桥、灰山港、浮邱山等为主的优质商品粮基地10万余亩,以修山、石牛江、武潭等地为主的葛基地5000亩,优质茶叶基地400多亩,竹资源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县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这些基地农民结成了利益联结关系,如“德辉”米业去年与农户签订8000亩优质稻收购合同,其中80%已兑现;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今年与基地30户农户签订了300亩葛根收购协议;金山茶厂“美人窝”茶叶建设了100亩规范化栽培良种茶园;雪峰山茶厂形成了200亩优质茶园;“牛魔王”投入30多万元用于更新品种、提供种牛等基地建设,与栗山河、乍埠等10多个乡镇、200多户农户签订了1000多头牛的收购订单。
二、不容忽视的问题
桃江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规模小、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容忽视,具体表现为:
一是缺乏引导,发展方向不明确。
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上,各自为政的多,通盘考虑的少;计划经济的手段多,市场经济的成份少。在主导产业、产品的培育上,顾及眼前利益的.多,考虑长远利益的少;小而全、大而全的多,突重点、突出特点的少。在农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配置上,盲目实施的多,以市场为导向的少。形不成特色,形不成规模。
二是产业趋同,建设项目重复。
资源趋同的地方形成了产业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在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中尤为突出。竞相办的小竹木胶板厂、小茶厂、小纸厂,势必造成资金分散、资源浪费,企业规模上不去,产品也缺乏竞争力。
三是利益分割,产业链条脱节。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和利益分割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加上法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参与产业化生产的各个方面,从农民中介组织再到工厂或销售商,都是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既有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又有利益分割的对立性,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又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产业化链条就会发生扭曲乃至脱节。如为搞活企业,不少企业不惜以降低产品价格为代价,造成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最终步入恶性循环,我县竹木胶板产业就是一个深刻的例子。竹胶板在刚发展时,售价高的每立方米达到4000多元,去年降到2480元;木胶板从的每张120元,降到去年的60多元。
四是科技掣肘,整体水平低下。
当前,科技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低”:
1、科技普及率低。由于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从根本上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的推广应用。
2、产品优质率低。当前,农产品优质产品少、大路货多,市场竞争力低。有的品种因推广面大、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慢,已开始退化。
3、加工层次低。由于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农副产品销售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有的产品虽有些加工,但多数为粗加工,加工深度不够,精品不多,名牌更少。
4、包装水平低。有些农产品即使是一流质量,但因是二流的包装,无奈只能获得三流甚至四流的效益。
三、几点建议
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议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突出产业特色为原则,按产业分类明确农业产业化的短期、中期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
(二)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加强产品质量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标准体制建设,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并力争通过iso9000系列及相当水平的质量体系认证。
二是加快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与农业科技示范区、外向型农业开发区相结合,建设安全、优质、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
三是实行准入制度,从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制定标准,严格控制新上同类产品加工企业,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把本土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引进外商投资同等对待,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在财税政策上扶持。对认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本地政府权限内给予一定年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并尽可能给予其他税费方面的必要减免。
二是在贷款政策上扶持。我县许多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因缺乏资金,无力上项目、扩规模,自身势力难以增强,也不能让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建议设立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贷款,扶持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和壮大,由县财政贴息,企业分期偿还。
三是在投资政策上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利用农业、林业、水利开发资金和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星火计划”等专项资金向重点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基地投放,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创造条件,利用债券、股票等筹资。
四是在外经外贸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范围,扩大利用外资,发展龙头“三资”企业。
五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对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制品的生产技术,给予科研攻关支持和技术推广服务。
六是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软环境的优化关键在治理,对存在的问题,要以铁的手腕整治,该处理的处理,该整改的整改,以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建议聘请企业负责人代表为软环境监督员,加强对有关部门、乡镇软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由县优办组织,每月召集监督员召开一次软环境评议会。
(四)建立健全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机制和经营体制。
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把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按照自愿互利、扶持基地、服务农户的原则,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帮助改善生产基地的生产条件、发放预付定金、贴息贷款、生产扶持金,内销种苗、饲料,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包销产品部分利润返还等多种途径,扶持原料基地和农户的生产。另外,通过政府补一点、龙头企业拿一点、从基地农户的销售收入中提一点等筹资渠道,建立风险基金,搞好自我保护,当基地农户的产品在市场价格下滑时予以补贴,使生产者有利可图。这样既可避免农户生产的剧烈波动,又可有效地防止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大起大落。同时,利用合同契约或股份合作章程等方式,明确产加销各方的权利义务。当市场价格下滑时,龙头企业应按照保护价收购基地农户的产品,不应拒绝收购;当市场价格上涨时,基地农户也应按协议价格向龙头企业交售农副产品,不应拒售。
(五)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效应。
实施品牌战略,要以宣传开路、质量取胜。
一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建立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体系。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与农产品加工工业、农产品加工装备紧密结合,加强技术改进、科技攻关,致力于多角度、深层次开发生产,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二是要加强品牌炒作。由县里有关部门评定我县“十大名牌产品”,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户外广告等宣传媒介,积极对外推荐和宣传。企业要借助农博会、营销会等各种宣传平台,扩大产品宣传面,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篇5: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总结
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总结
锐意进取开拓奋进努力开创农业产业化工作新局面
今年以来,我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建设为着力点,围绕产业强龙头,壮大龙头带产业,呈现出多龙腾飞、强龙劲舞之势,受到了省、市的关注和好评。省委书记白克明对大名县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打造产业化集群的做法给予肯定,并作了重要批示。同时,全省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全省农业项目现场观摩会、全市农业项目现场观摩会先后在大名召开,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邯郸电视台、邯郸日报、邯郸电台也相继报道了大名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做法。
目前,大名县初步形成了面粉、花生、香油三大龙型经济,占GDP的比重51.3,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含粮棉油重点企业)9家、县级龙头企业28家,国家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的工作实现了“四个突破”。
1、龙头项目建设突破。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势头强劲,截止目前,全县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30个,[范文搜网-http://找文章,到范文搜网](其中投资在5000万元―1亿元的2个,亿元以上的2个),预算总投资8.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6个,预算总投资57032万元,完成投资17813万元;续建项目14个,预算总投资3271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22505万元;完工项目9个,总投资17650万元。五得利面粉集团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后,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每年新增一个日处理能力1000的新企业,力争以前,集团日处理小麦能力达到1万吨,成为世界面粉业龙头,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投资2.3亿元的得利城项目已开工建设。
2、基地建设规模突破。努力实现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小麦常年种植面积82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58万亩,全年总产量30万吨,形成了以漳卫河三角区为重点的5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小麦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5万亩;花生种植面积50万亩,总产15万吨,建设了2万亩优质花生良种繁育田、20万亩优质花生展示田;形成了肉牛、瘦肉型猪、蛋鸡三个养殖带。
3、企业品牌建设突破。目前,我县有16家面粉公司、6家花生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准,比去年增加12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名优品牌达到5个,省著名商标4个。今年,河北美佳食品有限公司同时通过了有机食品和HACCP食品安全国际管理体系认证;冀特花生通过了HACCP食品安全国际管理体系认证;凯发面粉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国家免检产品企业称号。
4、争取扶持资金突破。按照省、市的要求,我办认真组织,积极申报,多方争取,今年为我县五得利面粉集团争取农业部(国家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及技术培训项目资金60万元,为得利城项目建设争得省级财政贴息资金100万元。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领导,为推动农业产业化晋档升级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20,各级把实施农业产业化晋档升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灵魂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县委、县政府重新调整组建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产业化工作的组织保证。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晋档升级的.意见》,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县四套班子25名领导同志分别联系一家龙头企业或一个重点项目。7月13日组织召开了全县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观摩暨县级重点龙头七月命名大会,有28家企业被县政府命名为大名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县委、县政府还组建了面粉、花生、香油三大产业推进指挥部,推行“五个一”管理体系,即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笔经费,一项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行政领导、技术指导政策引导,使产业化的管理日趋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实施项目带动,促进龙头、基地、市场建设上档升级。农业产业化的基地、龙头、市场、中介组织建设等,最终都要落实在具体的项目上。一是强化行政推动。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项目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建立了领导包重点项目制度和项目月报督导调度制度。二是积极谋划项目。坚持建设一批、开工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建设思路,不断充实、完善、更新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库。三是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县委、县政府从项目占地、用地审批、鼓励农技人员领办项目以及财政支持等方面,制定了促进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如畜牧用地视为农业用地、新建扩建龙
篇6:县农业产业化和三资工作总结
县农业产业化和三资工作总结 -总结
农业产业化XX年,我县围绕“苦干三五年,实现再翻番”的战略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强化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龙头企业,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加快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县农业产业化和三资工作总结
。一、发展现状
我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0个。其中专业合作社51家,较XX年新增36家,入社社员11857人,从本地收购农产品48250万元,销售收入52245万元,组织自身利润1050万元。范水湖西水产养殖合作社、曹甸机插秧合作社、柳堡水产流通合作社和夏集正兴畜禽产销合作社荣获了市“四有”合作组织称号;专业协会29家。入会会员17767人,从本地收购农产品92917万元,销售收入198373万元,组织自身利润1551万元。全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拥有资产18984万元,拥有注册商标19个,共带动农户14.69万户。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注册登记的有76个,占总数的95%。其中7个在民政管理部门登记,占9.2%;2个在科协登记,占2.6%;11个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占14.5%;56个在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占73.7%。
全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8家,较XX年新增1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全县龙头企业经营种植业产品的有56家,经营畜牧业产品的有3家,经营水产品的有3家,经营林产品的有5家,其它1家。龙头企业拥有资产总额14.9亿元,全年销售25.5亿元,上交税金7768万元,实现利润9645万元,创汇8010万元,带动农户13.3万户。
二、主要类型和特点
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两种。主要行业构成为种植业25个,占31.3%;畜牧业19个,占23.8%;渔业14个,占17.5%;林木业4个,占5%;其它18个,占22.5%。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创建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组织类型:
(一)龙头企业链接型:如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泾河镇鸽业协会是由市级龙头企业久久鸽场和胜九鸡鸽场及全镇百对以上养鸽大户共同发起组建的,现拥有会员300人,年销售500万元,组织自身利润30万元,带动农户500户。
(二)政府部门依托型:如水泗荷藕协会是由原水泗乡农工商实业总公司发起创建的,它为我县荷藕产业的发展,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连接着基地、农户和市场,是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较成功的范例。现有会员324人,从本地收购农产品900万元,会员销售1000万元,组织自身利润50万元,带动农户3500户。
(三)农技人员示范型:如宝应县金禾西瓜经济合作社是由农技人员吴万明、王述富发起,他们户均种植西瓜20亩以上,单西瓜一项户均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他们不仅自己富,还带领群众富,刻苦钻研栽培技术,认真培训农民,形成了一套适应本地栽培技术的方案,多菱整枝,多次座果,多茬次种植,嫁接无土基质育苗等,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无公害食品,农业标准化组织生产,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并注册了“金禾”牌西瓜商标,实现了农业的企业化经营, XX年春提早棚式西瓜面积发展到8000亩,种植农户2200户,产量XX0吨,产值2300万元,初步形成了“金禾”西瓜产业化。
(四)种养大户领办型:如鲁垛兔业合作社是由该镇神龙肉兔养殖场场长蒋承明发起,以省农科院为依托,以弱势群体(外出无门路,打工无技术)为对象,以四个统一(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防(治)病、统一购销)为目标,以规模和天女散花养殖相结合为模式,现有社员250人,资产总额达100万元,年销售肉兔30万只,销售额300万元。遍及鲁垛、西安丰、夏集、沿河、泾河、望直港、柳堡七个镇及友邻楚州等地,探索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致富农民的好路子。
(五)农民经纪人合作型:如射阳湖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是以经销农副产品的农民经纪人为主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有会员530人,其中跨镇15人,跨县2人,今年从本地收购农产品2500万元,销售2900万元,自身利润54万元,带动农户XX户。经纪人组织起来后基本做到了行业自律、有序竞争,促进了流通,保证了地方稳定,也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我县龙头企业主要特点有:
(一)基地建设逐步优化,订单农业稳步发展。建立龙头企业本身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已成为龙头企业发展的共识,荷仙集团、华贵公司等一批荷藕加工龙头企业主动与荷藕种植重点镇、村、大户签订荷藕收购协议,落实种植面积;永顺泰(宝应)麦芽公司秋播时与范水、柳堡、沿河等镇签订大麦收购协议,承诺每斤比小麦价格高0.02元收购啤酒大麦,落实面积近万亩;银宝公司、金夏公司与棉农签订购销协议,落实棉花面积,承诺比周边地区每斤高0.05―0.1元收购棉花。
(二)提高质量标准,打造名优品牌。根据县委、县政府《全县农业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我县建立了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和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管理领导小组,定期集中交流,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现场观摩、舆论宣传等多种形式呼吁广大农民坚决禁用高毒、高残农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今年顺利通过了“康安”牌无公害大米,“荷仙”牌莲藕系列产品等认定。有了丰富的产品资源就可以注册产品商标,实现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宝应的泾河西瓜就是一个成功事例。XX年新增36个品牌,其中无公害产品28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产品3个。
(三)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多元化人才。荷仙集团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吸纳引进各类人才,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XX年,集团从大专院校、人才市场共招聘了40多名技术人员,目前集团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00多人,其中,中级技术人员100多人,高级技术管理人员16人,外籍食品专家8人,拥有技术工人2480人,占员工总数的60%以上,
总结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不惜重金引人才。集团从XX年开始高薪聘请了8名日本国食品技术管理专家常驻集团,负责新品开发、技术创新、经营管理,使集团与国际市场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关系;二是岗位培训育人才。集团聘请有关专家坚持对工人进行岗前培训。XX年,集团邀请了商检部门、质检部门进厂为职工进行讲课,共举办各类技术讲座3期,参训人数3000多人次。同时定期选择一批生产工人外出培训,为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供了保证。三、存在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数是近年由农民自发发展起来的,有些问题已经制约了其发展。
1、合作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决策不民主。一是制度不健全,缺乏具体的管理制度,如议事制度、监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还有部分专业合作组织未设财务管理机构和监事机构;三是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
2、会(社)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农民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这就造成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新品种的种、养、加模式技术缺乏,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3、组织化程度低,带动力不强。绝大多数合作组织规模小,全县80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会员人数在1000人以上只有7个,100人以内还有30个,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有的仅起到单一的生产合作作用,难以实现“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目的,达不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利用“三资”
近年来,我们将农业招商引资、引导“三资”(民资、工商资本和外资)开发农业作为解决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增添农村发展后劲的重要措施来抓。在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制定了农业利用“三资”、有机农业园区招商引资的意见,加大对农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组织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活动,以有机农业园区为载体,8月8日召开了宝应有机农业暨项目推介会,10月份先后两次举办了台湾和上海客商宝应农业专题推介会,较好地宣传推介了宝应农业。收集整理了一批有价值的农业招商项目,印发3000本《农业招商指南》,刻录500份光盘,编制了5000份“宝应县农业优势项目”。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以“一区五园”为主的农业园区格局,深度开发农业资源和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近10万亩,促进了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效益的提高,推动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宝应县的农业利用三资工作,特别是外资工作,在全市完成较好,受到了市领导肯定。
XX年完成部门招商引资2736万元,占年初目标的228%,其中外资项目155万美元,占任务的775%。全县农业利用“三资”144个项目,共计投入5.2亿元,占市下达目标的173.3%,其中:民资和工商资本132个项目,投入4.4亿元,增长53.85%,农业利用外资12个项目,投入944万美元,增长45.2%;144个项目中,种植业58个项目2.65亿元,林业9个项目1亿元,水产50个项目7199万元,园艺业14个项目5189万元,畜牧业13个项目2963万元;132个民资和工商资本项目中,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有14个,共投入2.5亿元,其中投资最多的维盛板业有限公司到帐资金达8500万元。
虽然我县今年农业利用“三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单个项目规模小,利用外资总量少,农业三资企业带动农户致富的效果不太明显。
XX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农业增加值2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农业项目引进民间和工商资本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个等目标努力开展工作,主要思路是:
1、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发展事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象抓招商引资那样,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切实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来抓。进一步强化职能作用,加强调查研究,摸实情、办实事,及时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对于县重点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原料采购、设备引进、产品出口以及体制创新、科技进步、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县财政支农资金重点向龙头企业倾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县重点龙头企业奖励基金。鼓励支持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风险共担机制,通过订立合同等形式,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牵头领办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广大农户组织起来,按照省委办公厅[苏办发(XX)8号]《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切实抓好落实,县镇政府将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把好事办好。一是用“以奖代补”形式,解决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启动资金。二是落实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扶持。县、镇财政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将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信用贷款。三是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输政策的优惠。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产品运输,享受江苏省“绿色通道”政策,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围绕农业标准化,发挥生态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县的最大特色是生态农业,而在世界贸易规则的框架下,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是我国农产品在市场竟争中的最大障碍。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同时,注重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高标准无公害农产品,力争在市场竟争中站稳脚跟。一是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国际市场规则接轨,增强我县农产品的竟争实力。二是发展品牌农业。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生态示范区、绿化先进县、中国荷藕之乡这些品牌优势,尽快申报“宝应湖”牌大闸蟹、“金禾”牌西瓜、“双飞”牌麦芽、“金宝”牌松花皮蛋等一批绿色品牌。
4、积极引导,规范管理。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原则,正确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正确的方向,按照合作制原则发展,帮助其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
中共宝应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 二oo六年二月
篇7: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开展平安建设的部署,确保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市建设平安东莞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平安村居”活动。为推动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围绕建设平安东莞的总体部署,通过激活基层自防、自治、自理、自律、自创、自觉“六种能力”,创建“六有六无”,即有综治工作站、有群防群治队伍、有矛调维稳力量、有人防物防技防、有多元化服务管理、有规范制度保障;无连续性侵财案件、无进京非正常上访及大规模到省到市集体上访等有较大影响的信访事件、无违法犯罪集聚场所、无重大民转刑案件、无黄赌毒邪违法活动、无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平安村居”,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村(居)民对治安和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创建规划
按照“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从开始力争通过3年时间,把我市80%以上的村居建设成为“共居一地,共保安宁,共建和谐,共促繁荣”的“平安村居”。具体分三步走:
(一)20为全面铺开阶段。通过积极动员部署,宣传发动,建章立制,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开展创建率需达到100%。年底前,各镇街要将所属60%的村居创建成为“六有六无”的“平安村居”。
(二)为重点巩固阶段。各镇(街道)要将余下村居作为创建重点,因地制宜,分析形势,查找问题,将创建活动推向深入。年底前,各镇街要将所属80%的村居创建成为“六有六无”的“平安村居”。
(三)为总结提升阶段。对已建成的“平安村居”进行回头看,总结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果,确保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三、工作任务
防范前移,激活基层自防能力
推进村居“三联”创建,广泛发动村(居)民开展群防群治,全面建立“十户联保、小组联防、村村联动”治理新机制,形成派出所指导下村组户联保、联防、联动的“三联”防范网络,年底力争全市“三联”村居覆盖率≥70%,0%覆盖。深化警务运行机制改革,整合组织机构,合理配置警力,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建立多警联勤工作机制,最大限度释放警力。加强警务区建设,筑牢基层基础工作的前沿阵地,将治安管理、治安防范、服务群众、信息采集等工作前移到警务区,以警务区为单元,建立健全“统一采集管理,多家共享使用”的人口信息采集和管理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公安、新莞人服务管理、计生以及人力资源等部门所用信息系统中人员数据在警务区的“多网融合”。
到年基本解决人口信息多头采集、重复扰民,各部门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不高、共享困难等问题,并全面摸清辖内人口具体情况,逐步实现对人口信息采集的动态化、实时化管理。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村居为基本网格单元,把网格内所有服务管理对象、不稳定因素划为不同类别和级别,整合基层社会管理力量,实行“定人、定格、定责”,对每个网格的矛盾纠纷、社会问题、安全隐患等统一进行排查、调处,形成“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同格同责,同奖同罚”的网格服务管理格局。推进治安巡防体系建设,加强村级治安联防统筹管理,整合联防力量,强化队伍培训,完善巡访制度;因地制宜推广普及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物防设施。稳步推进技防村居建设,优先选择“旅游景点多,商贸活动多,治安案件多”的村居作为“技防村居”示范点建设单位,采取政府和村、民共建的方式,建设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联网报警等系统,不断提高技防村居覆盖面。
2014年底力争全市“技防村居”村居覆盖率≥70%,2015年100%覆盖。
【乡镇街道范文】二
为深入推进“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开展,搭建驻村干部服务村民的有效平台,充分调动并发挥广大村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按照州县“三民办”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在**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
一、值班人员:村委会和驻村工作组全体干部,周一至周五轮流坐班班。
二、坐班时间,夏季:9:30—19:30,冬季:10:00-—20:00。
三、实行上下班考勤制度,坐班人员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坐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岗。有急事下村民小组处理,要电话报告村委会领导。
四、坐班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保持文化室的卫生清洁,处理村内日常事务;
(二)为群众提供政策、村务咨询;
(三)按照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工作制度,坐班人员要对群众提出的事项,按照“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的原则,坚持干部坐班“定人、定点、定时、定责”,处理事务“有记录、有答复、有反馈、有签名”,及时协调予以解决。超出职责权限或不能处理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领导或村委进行请示和汇报。
(五)坐班人员要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好村干部坐班登记表,同时做好信访工作,认真接待群众的来访来信,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六)坐班人员如遇重大事项或者突发事件要及时向村委会主要领导、工作组领导及镇党委政府进行汇报。
【乡镇街道范文】三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社委会:
我镇村“两委”和经济联合社社委会将于2014年1月届满,必须换届。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村级党支部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换届工作,村委会要求在2014年1月30日前全面完成换届工作。为加强对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确保换届工作“早完成,不出事”,按照“两推一选”的办法按时按质完成换届任务。现制定我镇村级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如下:
一、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这次村级换届选举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和《党章》要求,充分发扬民主,严格照章办事,大力选配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乐于奉献的村级党支部班子成员,增强村级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通过换届选举,总体上实现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活力的目标要求,努力使村级“两委”成员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明显增强。
二、选举村级党支部书记及班子成员的原则和标准
村级党支部换届选举,要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的原则;扩大党内民主、落实党员权利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交叉任职,精简干部职数的原则;照章办事、务实稳妥的原则,确保村级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村级党支部成员的基本条件是:
1、中共正式党员,政治素质好,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村级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
2、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发展意识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能力强;
3、作风民主,工作扎实,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4、政策法纪观念强,善于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正确认识和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5、有较强的宗旨观念,联系群众,乐于奉献,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6、公道正派,廉洁自律,在党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7、身体健康,年龄较轻。组织能力强、发展业绩好、群众威信高的党支部书记人选,年龄可适当放宽。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党员,不宜推荐为候选人:
1、不按《党章》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完成党支部分配任务,不按期交纳党费的;
2、涉嫌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或受过处分而现实表现不好的;
3、近二年内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未作处理的;
4、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和村级规民约的;
5、纪律观念淡薄,长期无理上访或参与、组织集体上访,影响社会稳定的;
6、宗族派性思想严重,拉帮结派,欺压群众,横行乡里的;
7、采取欺骗、蛊惑或胁迫等非法手段操纵或破坏选举的;
8、体弱多病不能正常工作的。
选配村级党支部班子成员,要坚持放开视野,多渠道选人。注重从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村级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中选拔。
三、认真做好换届前有关准备工作
1、调查摸底,化解矛盾
充分掌握村情社况,是做好换届选举的重要前提。届前对社情民意要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和摸底排查,特别是近几届选举暴露的问题,如班子内耗不团结,村干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集体资产,宗教和黑暗势力,财务管理混乱等。各村及早排查,对排查出有问题的村庄采取“一村一策”的方法,制定解决的工作方案,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帮助村化解矛盾,确保换届顺利进行。
完成时间:209月30日前。
2、全面审计,及时进行村务公开
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村民委员会成员因任职期满,职务自行终止、免职、辞职等原因不再担任本职务,对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所进行的审查和客观评价,是选举的必经程序。目的是监督村民委员会成员严格履行经济责任,确保村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审计方式有如下四种:一是推选本村懂财务的村民组成本村审计组配合审计;二是乡镇纪检、农经、民政组成联合审计组,并吸收村民代表参加审计;三是请县级农业、财政、民政等部门派人审计;四是委托具有审计资格的专业审计机构审计。采用何种方式审计,各地要根据自己实际选取进行。审计后,其结果内容必须以村务公开方式及时公布。如发现有重大经济问题的村(居),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纪检、公安、检察院等有关部门必须及时界入,严肃处理。
完成时间:年11月30日。
3、抓好宣传发动,做好业务培训
宣传教育,是动员干部、村民和公众的重要手段,通过宣传引导,最后让村民明白选举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使选举的基本原则,法定程序等内容家喻户晓;同时防范选举违法以及破坏选举工作的想象和行为的发生,维护和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提高选举质量,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我市外出务工经商人口多,往年有的地方参选率低。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各种形式座谈会,网络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选民民主参与的意识,是村民踊跃参选,提高参赞率,有利选举依时完成。此项工作贯穿整个选举过程。
换届前要成立换届选举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是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重要保障,培训对象:一是指导换届选举的工作人员;二是直接组织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工作人员。培训目的是工作人员熟悉《村组法》、《实施办法》、《选举办法》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把握选举流程,顺利指导选举。我市业务部门已订购选举相关资料,当选证书,准备11月下旬下发。业务部门、各镇(街)必须组织相关人员培训。
这项工作必须于2013年11月30日前完成。
四、认真抓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实施
在这次换届选举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村级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办法》,严格履行程序,坚持照章办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操作程序,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1、成立领导和选举工作机构。为确保这次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成立XX镇村“两委”和经济联合社社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许剑桢同志担任,第一副组长由镇长_强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由梁彦荣同志担任,其它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成员为梁栋杰、骆建芹、骆康贤、骆慧斌、宁波、叶观荣、林文一、宁斌。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社会事务办,骆康贤兼任办公室主任,陈冠明、欧国耘、王军、李明生、骆日清为办公室成员。同时,实行班子成员分片负责制,每位班子成员带一个指导组,加强具体指导和协调,指导组要深入村级配合选举工作;各村级党支部要发挥核心作用,认真抓好换届选举工作。(各指导组成员名单见附表)
2、选举工作流程及时间安排(详见附表)
3、职数配备:两委干部总职数原则上按大村委会7名,小村委会5名配备,其中各村党支部职数3名,村委会干部职数:大村委会5名,1人交叉;小村委会3名,1人交叉;其中两委干部中要求有1名妇女干部(各村配备情况详见附表)。
4、严格执行时间节点
正式选举前必须准备:
1、成立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时间:2013年11月15日前。
2、村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时间:2013年11月30日前。
3、推选村民代表。时间:2013年12月5日前。
4、制订选举方案。时间:2013年12月15日前。
5、进行选民登记并公布选民名单。时间:2013年12月10日前。
6、完成换届选举。正式选举是选举工作决定性环节,根据市委市府的安排布置,选举工作必须在2014年1月30日前完成。因此,2014年1月5日前必须确定选举日。落实工作人员,布置好中心会场及分会场,流动票箱。选举方式建议采用”“二合一”选举。另外另行选举时间应在第一次投票选举日的当天或次日进行,最迟不超过3天,确保我镇村两委换届工作依时完成。
附:1.XX镇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流程表
2.XX镇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流程表
3.XX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流程表
4.XX镇各村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分组安排
5.XX镇村“两委”、社委会换届选举排期表
6.XX镇各村“两委”职数配备表
【乡镇街道范文】四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教育局关于留守儿童管理等安全工作的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及时排查和消除未成年人的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结合我镇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与各中、小校签订此责任书。
1、成立留守儿童管理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政府组织、学校联动、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长效联动工作机制和帮扶制度。
2、加强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沟通机制,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做到一人双卡(档),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做到信息更新及时、准确。
3、配备留守儿童专职指导老师,负责指导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卫生知识宣传;加强疫病防控;监督其个人卫生;加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指导留守儿童提高安全、自护防范能力。
4、不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主题教育,注重培养留守儿童“自尊、自立、自律、自强”性格,引导他们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鼓励各班级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爱好和兴趣,感受到亲情的关爱。
5、本责任书一式两份,乡镇与学校各存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责任人变动时,本责任书由接任者继续履行。
【乡镇街道范文】五
***镇2014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打算
一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立足镇“2345”工作方针,打造***镇高山蔬菜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完成种植豆角2300亩,白菜60亩,西葫芦80亩,大葱120亩,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和片区开发工程,完成***村、千佛沟村、大南坪等村的核桃栽植任务。重点在交里村、大南坪村进行老龄树综合管护5000余株;西水东调一期工程顺利开工铺设管道至贾会村,在2014年全镇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确定发展内容,具体如下:
一、继续打造***镇高山蔬菜园区建设。
发展目标:经过三年发展豆角种植已成为高山蔬菜园区的主打品种,2014年因部分地块需倒茬,初步确定种植面积为亩,重点打造***村、圪台村、辛庄村三大种植园区,其余各村继续发展种植,把我镇打造成“晋东南高山蔬菜集散地”。
运行模式: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销售上实行“产地与商贩”对接,“产地与超市”对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政策扶持:实行“企业+合作社+村两委”的百企千村农业产业化结对帮扶,通过投入资金、种植物资、产品销售等方面予以产业发展支持,切实解决在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实施核桃产业永续发展
1、老龄核桃树综合管护:以交里村和大南坪村专业管护队伍20人为基础,培养各村的核桃管护人才,分片分区域继续对交里村3500株,大南坪村5500株老龄树进行综合管护,打造“老龄树管护示范园区”
2、中幼龄树管护:对贾寨村1000亩核桃示范园进行补植补栽,对10000余株幼树进行综合管理。
三、实施党家山旅游开发项目
党家山村毗邻国家级灵空山风景旅旅游区和七里峪风景旅游区,距离灵空山景区3.5公里,与全线硬化贯通, 西邻有上千年树龄的柳树王,东南接蔺相如墓,村内耕地 1500亩,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观优美。,2014年经村两委班子确定依托古县御龙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建设,征地2000余亩,建设集休闲旅游观光一体的古县北部风景旅游胜地。
完成内容(基础设施):
1、对全村人居饮水进行改造,建设3000--5000立方米的蓄水池,改造供水管道和旅游规划区的饮用水管道。
2、完成前期征地、土地规划、基础道路的修建,基本服务设施的修建。
产业化方面:初步种植千亩红豆杉和油松基地,打造农业观光园区。
乡镇街道
篇8:县农业年终工作总结
县农业年终工作总结
县农业年终工作总结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以省、市、县委政府提出的“继续打好五大战役”、确保实现“五大突破”、奋力争取“五个进位”的决策部署,按照“规模化、设施化、精品化、科技化”的农业发展目标,围绕农业部“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和省农业厅“五抓三加快”工作重点及“稳粮、增收、提质、保安全”的基础和核心来开展各项农业工作,坚持早计划、细部署、重推广、抓落实,求突破,从强化领导和技术指导入手,狠抓项目引进和全程服务,有力推进我县农业健康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指标进展情况
1、粮食生产:落实早稻3.62万亩、再生稻头季面积10万亩、中稻11.48万亩、烟后稻3.98万亩、连作晚稻3.62万亩;完成春收马铃薯4.14万亩,总产9271吨;种植甘薯6.2万亩;春大豆3.5万亩;玉米7200亩,其中甜玉米1135亩。
2、茶叶生产:新植茶园6720亩、与上年同比增加2780亩,增长70.56%,改造低产茶园6300亩。茶叶产量4527吨,与上年同比增长17.4%。
3、水果生产:新植果树1250亩,占全年计划任务的156%,改造果园5180亩。水果产量1.06万吨,与上年同比增长6.2%。
4、食用菌生产:完成食用菌6293万袋,与上年同比增加118万袋,增长1.9%。鲜品总量达36984吨。
5、蔬菜生产: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7.02万亩,占全年计划任务的56.73%。收获16.95万亩,产量29.2万吨。
(二)主要工作成效
1、粮食生产向产业化迈进。深化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县建立再生稻、烟后稻万亩示范区2个、千亩示范片5个、百亩攻关方6个;在坂面镇推行整镇制高产创建活动,总面积2.82万亩。加大高档优质稻的推广力度,全县14个乡镇示范栽培23片总面积3123亩;与3家有意向的业主进行多轮洽谈,可望于近期引进投资1500万元以上、年产5万吨的优质米加工企业,推进粮食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2、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去冬今春,全县新植茶苗6720亩,新建500平方米以上的茶叶加工厂16家;在管前、新阳等乡镇实施现代生态茶园建设4500多亩;完成对绿尔香茶场、天湖茶厂、九福香合作社等5家初制厂的清洁化改造;5月16-18日举办了闽中茶城开业仪式暨“xxxx红”茗品推介活动,在高速路旁树立两幅“xxxx红”大型宣传广告牌;多次与泉州盛世三和茶业有限公司进行洽谈,并签订茶产业生产合作协议书,拟在中仙乡长门、文井投资建设3000亩生态茶叶基地,并建设一个3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在第六届“中绿杯”国家级比赛中,xxxx县碧叶馨茶业公司的“七香一品”荣获优质茶奖。
3、食用菌科技示范创业园动工兴建。福建马诗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3月19日与我县签订海西(xxxx)食用菌科技示范创业园入园协议,4月21日举行开工仪式。该公司计划分3年时间,建立食用菌周年工厂化生产区、集约化食用菌栽培区、菌业高新科技创意园区等八个区,总面积900多亩,总投资1.5亿元。目前,占地面积95亩的周年工厂化生产区“三通一平”已开工建设,6月底前可完成该区90%工程量和680米主干道砌坡、高压线架设工作。将建成2.2万平方米车间、日产10吨杏鲍菇鲜菇的工厂化周年生产厂和8条日产10万包的多品种菌包生产流水线。
4、天禾钢架大棚设施建设序时推进。按农业规模化、设施化、精品化、科技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抓好福建天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钢架大棚设施栽培项目。在西城镇七尺、��头村流转耕地1212.1亩,已搭建钢架大棚512亩共732栋,种植美国圆茄、樱桃西红柿,台湾紫长茄、带刺青瓜、西葫芦等国内外优良蔬菜品种,截止目前完成投资1800多万元,上半年创产值280多万元。目前正加快对194.5亩规划为提子园的耕地进行土地平整的进度,组织人员全力对四、五月份受灾大棚进行拆除重建,并启动今年度新建钢架大棚建设。
5、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实施标准农田、粮食产能和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集中使用资金建设项目,总投入1171万元,在管前、新阳、八字桥、西城等乡镇改造中低产田2.65万亩,新建灌溉渠系77条43.9公里、建设机耕路31条25.64公里、新建排水沟6条3.5公里、护岸3处0.63公里、拦水堰3座、蓄水池6口、塑料大棚100亩。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种植绿肥6.95万亩、其中紫云英2.5万亩,推广配方肥面积17.31万亩、总量1.18万吨。
6、农业“五新”科技全面推广。重点推广粮食、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新品种20个,示范面积达2.5万亩;推广无公害、循环生态、节本增效、疫病防控等新技术8项;推广新型、专用新肥料20万亩,建立水稻新肥料核心示范片3个,面积5800亩;推广噻嗪酮、丙溴磷等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建立示范片3个1500亩,力争全县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推广了先进、适用、安全新机具1600多台(套),完成机耕面积16.5万亩,全县建立水稻育插机械化示范点10个,机插面积8000亩,在梅仙镇下保村建立5亩再生稻新机型机收试验基地。
7、农村经营管理持续加强。组建37个审计工作组,完成全县250个村-xxxx年的财务审计工作,审计总额10833.48万元,查处并清退违规金额14.26万元,确保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按季开展村级“三资”数据滚动,严格“三资”管理操作规程;强化对全县221个合作社的指导服务,有89个合作社、189名财务人员参加财务管理培训;落实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45个,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500多万元。目前,已有67个项目完成建设,完成投资658.9万元。
8、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增设县质监站、各乡镇加挂质监中心牌子,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成2个企业6个产品申报绿色食品、1个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全县获得“三品”认证的'有21个企业38个产品。在加强监控基地源头污染的同时,县质监站、检测中心不定期对辖区内超市、农贸市场的农产品和使用农业“三品”包装标识情况进行检查,在抽查的424个样品中,处理了12个不合格产品,确保群众消费安全,有效避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民种粮后劲不足。近年来,化肥、农药、农膜等物资价格处于高位运行,农民对继续扩大农业生产信心不足,农村劳力趋于老龄化,各粮积极性不高。二是农田基础设施较差。我县山垅田、梯田、冷烂锈渍田比重大,立地条件差,田块小、水利条件跟不上,不利于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三是产业化发展不快。当前农业生产仍以个体经营为主,管理水平粗放,组织化程度低,农业品牌难培育,产业效益难提高,产业化发展难推进。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和措施
上半年,通过全县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规模化、设施化、精品化、科技化”的发展目标,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勇于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积极推动粮食、茶叶、食用菌、果树、蔬菜五大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农业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粮食生产。一要进一步落实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扶持种粮大户,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自然条件好的撂荒地全面复耕;加强烟后稻、连晚秧苗的余缺调剂,努力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科学引导粮经轮作,充分利用山坡地、边杂地扩种甘薯、大豆、玉米等旱粮作物,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二要扎实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创建点,根据不同苗情、墒情和病虫开展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推进示范区实现较上年亩增10公斤的目标;在水稻插秧、病虫害防控、机收等关键生产季节,组织1-2次现场观摩活动,让乡、村农技人员、周边农户学有样榜。三要加强水稻田间栽培管理。因时、因地、因苗加强对早稻、再生稻分类指导,及时追施穗粒肥,促进平衡生长。严格落实7.92万亩烟后稻、连作晚稻的畦栽密植,重施基肥、够苗烤田等关键技术;抓好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锯齿叶矮缩病、黑条矮缩病、稻瘟病和纹枯病等多发、重发性病虫害的防控,力争示范片比非示范片亩增产30公斤以上。四要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大力扶持种粮大户、“五新”科技示范户,自觉把上级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抓紧抓好粮食补贴面积核实和水稻种植灾害理赔等各项工作。五要引进优质稻米加工企业。继续加强与意向企业的洽谈磋商,力争尽早实现引进项目取得突破。积极协助企业做好选址、注册、规划等工作,推进我县粮食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茶叶生产。做好生态茶园项目的迎检工作,加强已种茶苗、行道树、绿肥、护梯植物的管护,进一步完善机耕路、山地水利等茶园基础设施,确保生态茶园项目顺利通过上级验收。从茶园建设、种植、施肥、病虫防治、采摘、加工等各个环节引导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清洁化生产加工技术。充分发挥闽中茶城在xxxx优质茶推介中的纽带作用,提升xxxx茶产业知名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茶叶博览会、鉴评会、推介会,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到大中城市开办专卖店、茶庄、茶楼,拓展优质茶销售市场。协调三和公司抓紧做好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用地规划,做好新建厂房规划设计,力争全年产值突破3.5亿元。
(三)水果生产。强化果树“五新”科技培训,改善现有果园的基础设施,提高果农栽培管理和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继续抓好金柑示范园建设,大力推广培肥地力、整形修剪、水分调节、提高品质、贮藏保鲜等方面栽培技术,搞好设施栽培试验、示范,为金柑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把芦柑黄龙病防控作为促进柑桔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抓好坂面古迹等地100亩黄龙病跟踪防控监测点各项工作。及时准确地向果农、合作社和贮藏、加工、营销企业提供国内外果品产销趋势、价格等最新动态信息。加快梅峰闽珍果场恒压喷药系统和七里果场柚果清洗、分级、包装生产线建设。通过不断改善品质、创建品牌等措施,把质量上乘的水果直接推向省市农贸超市,实现“农超对接”基地面积1.5万亩以上。
(四)食用菌生产。用足县里出台的优惠政策,()加快食用菌常规品种、反季节品种、珍稀品种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香菇S605新品种。全力抓好海西(xxxx)食用菌科技示范创业园建设的各项服务工作,力争9月份开始试生产。推进后楼食用菌专业村建设,发挥安农公司1000万袋的菌包生产线的带动作用,促进食用菌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充分利用山区山清水秀无污染的优越生态环境条件,生产绿色和有机食用菌产品,提高食用菌附加值,力争实现全年栽培1.55亿袋、鲜品产量10万吨的目标。
(五)蔬菜生产。加强对汤川、西城、八字桥等蔬菜基地和重点村、合作社、基地菜农的“五新”科技培训,普及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农业防治技术,以科学健身栽培管理,达到品质的提升和价格的提高。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大户、能人、外商来尤从事蔬菜规模生产,建立高产高效模式,带动蔬菜产业规模化、设施化发展。严禁禁用农药、劣质化肥等投入品流入蔬菜基地,引导蔬菜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建立安全可追溯档案,推进“农超对接”,实现农民、商家、消费者共赢。
(六)其它工作。始终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抗大灾、夺丰收的思想,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民减负工作,加强对“五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的指导服务,认真抓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抓好秋冬种工作的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农业系统文明创建和“进村入户抓五新,科技帮扶促增收”活动,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行风建设和党务、政务公开等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篇9:县农业工作总结
县农业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粮油生产形势良好
1、夏粮面积、产量平稳增长
20**年全县夏粮产量、面积实现全面增长,喜获丰收。今年全县夏粮播种面积23.9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61千公顷,同比增长2.60%。夏粮总产量67190吨,比上年增加1457吨,同比增长2.2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9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4千公顷,同比增长0.84%,小麦总产量13102吨,比上年增加55吨,同比增长0.42%;马铃薯播种面积15.6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8千公顷,同比增长0.50%,马铃薯总产量48617吨,比上年增加1189吨,同比增长2.51%;豆类播种面积3.2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48千公顷,同比增长17.51%,豆类总产量5200吨,比上年增加204吨,同比增长4.08%。
2、夏油面积、产量实现双丰收
全县夏油播种面积9.2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9千公顷,同比增长0.95%,夏油总产量13250吨,比上年增加378吨,同比增长2.94%。其中双低油菜播种面积8.82千公顷,同比增长1.81%,双低油菜产量12725吨,同比增长18.98%。为保证全年粮食总产任务的完成,加大了粮食生产安全的宣传,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间套种豆类、红蔓豆等晚秋作物种植面积,确保全年粮食稳产增收。
(二)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蔬菜:20**年蔬菜产业种植计划25万亩,总产量达到75万吨,总产值达到3.75亿元,其中高山蔬菜13万亩,总产量39万吨,总产值1.95亿元。截止到六月底,全县已完成种植面积15.5万亩,其中高山蔬菜8.5万亩,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期目标。
中药材: 20**年全县药材种植面积19万亩,其中木本药材种植8万亩,草本药材11万亩,预计产量达到2.8万吨,产值突破4.5亿元。如绿葱坡镇药材面积已达到52250亩,预计产量达到8742吨,产值突破9800万元,其中玄参面积2.4万亩,产量6000吨,收入6000万元,乡镇人均药材收入达到4192.37元,药材收入占农林牧渔产值的53.56%。仅枣子坪药材专业合作社就发展玄参1.55万亩,其中发展恩玄参一号新品种5000亩。
魔芋:全县魔芋种植面积6万亩,从目前长势情况看,预计产量可达到12万吨,总产值1.7亿元。
茶叶:由于去冬今春的连续干旱,给我县新植茶园造成严重损失,平均成活率只有60%,县茶办深入茶园了解旱情,提出了“新植茶园抗旱保苗技术措施”,及时安排技术人员到各乡镇受灾茶园指导救灾,另外还组织调运鄂茶10号茶苗47万株,福鼎大白茶苗121万株,对受灾茶园进行了补栽。今年春茶产量500吨,较去年减产19.35%。4月23日,我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优质茶叶鉴评会,来自真香茗集团巴东风吹垭茶厂选送的茶叶被评定为本次优质茶叶鉴评活动特等奖。、
桑蚕:去冬今春在官渡口镇栽植桑苗亩,其中官渡口镇新建桑园1500亩,补植桑苗500亩,全县总面积达到2.3万亩。全县养春蚕250张种,其中官渡口镇180张,东��口镇70张。
干鲜果:20**年计划新增干鲜果(柑桔、梨子、白柚)5000亩,由于春季干旱,秋季可完成栽植任务。柑桔产业带面积保持在11万亩以上,通过加大柑桔冬管和春管的投入力度,全县柑桔挂果面积已达到5.5万亩以上;在溪丘湾坪阳坝柑桔示范园和官渡口镇黔阳无核碰柑示范园开展柑桔保花保果试验示范,完成面积3000亩,目前效果极为明显。完成水果林基地大窝改土2150.6亩,采购水果苗木119628株,完成柑桔基地补植投资169万元。柑桔大实蝇、红蜘蛛防控工作已全面展开。
(三)农业项目稳步推进、
1、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建设情况。20**年,州局下达我县沼气池建设任务4000口,生物质气化炉5000口,太阳能热水器1770台,我县已将建设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村,落实了建设地点。上半年已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2100口,指导信陵镇和官渡口镇新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2处,完善后续服务网点建设12个,太阳热水器和生物质气化炉目前已完成招标采购的前期工作。同时组织两个专班对所建沼气池进行复验,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重点农业项目建设情况。20**年,涉及农业局重点项目共有13个,计划总投资17642万元,20**年需完成投资15672万元,目前,13个项目已全部动工,自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9757万元,20**年1至6月完成投资7787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9.7%。
3、新增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今年新增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包括巴东明辉菜业发展有限公司、巴东县绿园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湖北巴东劝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巴东长友魔芋食品有限公司、巴东县金农农贸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巴东金山峡农业开放有限公司,全县州级龙头企业已达到22家。截至到6月底,22家龙头企实现产值35800万元,完成销售32943万元,创利税2400万元。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确保食品安全。进一步抓好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从源头上杜绝有毒农产品进入市场,我局制定了《巴东县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三品”监管工作意见》,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三品”监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针对春节、五一、高考等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安全整治力度,确保了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2、加强生产环节监管。今年我局联合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结合春耕、备耕生产,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和“送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在全县范围内,针对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联合执法大检查专项整治活动,先后走进420余家农资经营门店,取缔无证经营种子11处,收缴假劣玉米、水稻种子620公斤、蔬菜种子2000余包,下发整改通知书15份,立案11起,涉及金额10余万元,抽检种子样品85份,代表种子数量35万公斤;抽检农药样品11个,收缴假劣农药1267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万元。有力地打击了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使全县农资经营市场步入到良性发展阶段。
3、加强产地和产品认证工作。我局积极指导重点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三品”认证申报工作,上半年我县新增10个“三品”( 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志认证。其中有机食品标志5个:巴山土家牌芸豆、芝麻、花生、荞麦、红小豆;绿色食品5个:野花坪牌红辣椒、结球甘蓝、南瓜、大白菜、白萝卜。我县“三品”标志农产品总数已达到70个。目前正在为巴东县鹏程茧丝绸有限公司的“梦三峡”和巴东县绿园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的“绿园”商标申报湖北省著名商标和湖北省名牌产品。
(五)农机安全生产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效果明显
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农机隐患排查治理,超载超限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发展农机安全互助会员1200多人,与机手签订安全责任书、承诺书78份,检查上路行使的拖拉机45台/次,纠正违法行为23次,发放催促办理通知书35份,排查、登记23家经销企业和21家生产厂家,抽查切草机、打米机、玉米脱粒机、电风车等13个品种。抽调500多人组成12个工作专班对全县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进行了专项清理,印发“平安农机”倡议书500余份。由县、镇、村委会、农机户逐层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650余份,确保责任到户、责任到人,为农机安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已完成州下达的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00万元,兑现农机补贴资金184.76万元,已有1149户农民直接受益。在今春持续干旱时期,组织各种抗旱机械470台套,抽水插秧0.56万亩,灌溉农作物12.04万亩。
(六)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1、农业科技示范户达到2000户。安排指导各乡镇完成了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任务,使我县农业科技示范户总量达到2000户,示范面积达到10203.82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872户。指导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依据当地产业特色,运用先进的技术,建立农技人员服务示范基地12个,展示了农业部门的地位和形象。
2、职业技能培训和科技下乡深入开展。今年以来,我局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科技下乡活动,全县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25场次,培训人员45820人,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4182份册,兴办各类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样板141个。中国农科院园满完成了在我县110个村的科普惠农下乡活动,效果显著。县农广校和农兴职业技术学校以加快推进特色培训教育、努力提高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为立足点,切实抓好职业教育和特色培训工作。为发展现代职业培训教育,提升农民工素质,引导农民工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农广校安置就业学员500多名到世界20强企业广东(惠州)住友集团,实现了100%专业对口安置就业。县农兴职业技术学校培训转移农民工1590人。
3、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成效明显。今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0万亩,施用配方肥料面积达到25万亩,建立中心示范样板5000亩,分别在85个村建立示范方。研发配方并印制施肥建议卡,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和施肥方案上墙公示达到了150个村以上,免费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平均每亩节本增效45元以上;完成了沿渡河镇农业开发土地治理的各项工作,高标准建设能晚脐橙基地200亩,测土配方肥料示范面积1500亩,科技培训2000人次;完成了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工作,建立集雨补灌节水种植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5000亩,辐射带动10000亩,逐步推行全县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4、小麦、水稻、玉米高产创建扎实开展。在官渡口镇火峰、下马洞、前面山、水獭坪,沿渡河镇陈湾、红砂建小麦高产示范片12600亩,通过测产,最高亩产达到504公斤;在溪丘湾乡白湾村、将军岭村、瓦屋基等村建立水稻高产示范片10040亩,其中机插秧10亩,目前示范片长势良好,只要不出现严重干旱,可以达到预期目标;在绿葱坡镇锦衣、枣子坪、祁家坪、龙池槽等村建立玉米高产示范片14800亩,在攻关田内实行亩栽4500株,力争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
5、积极推广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把早熟品种在低山种植作为主要工作来抓,要求实行育芽移栽,地膜覆盖,重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为全县1100亩早熟品种配送银法利550包,代森猛锌3300包,在全县每个乡镇都建有一级良种繁殖基地,利用国家对马铃薯原种繁殖补贴款,组织资金近70万元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已建立原种繁殖基地500亩,良种基地1500亩。
6、建成了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在海拔1300米和1500米的地区分别建成了两个自动气象观测站,专门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监测,目前运转正常,为我县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保障了绿葱坡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的顺利实施。
(七)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桔)标准化基地建设扎实开展
在官渡口镇、溪丘湾乡、东��口镇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桔)标准化基地3万亩。该项工作于20**年6月全面启动,组织技术人员分赴官渡、东壤、溪丘开展基地培训活动,发放绿色创建技术手册、农事记录表、肥料记录表、农药记录表各5320份;龙头企业与农户签定合同10640份。通过培训,对于推进我县桔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我县发展柑桔的区域比较优势、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我县将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和管理,确保基地创建成功。
(八)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意见办理及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迁工作有序推进
1、涉及我局的政协第七届五次会议第20、21号提案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合力打造牛洞香米品牌”,和“大力发展红薯产业、推进农民致富”的提案,我局已成立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专班,由分管产业化建设的副局长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针对我县红薯产业和牛洞香米进行专题调研,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目前已全部办结。
2、第44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关于黄土坡搬迁安置工作会议后,农业局及时成立了黄土坡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工作任务,制定搬迁方案,将严格按照6月9日黄土坡搬迁动员会的要求完成相关工作,预计可在7月底完成我局第一批38户的搬迁任务,余下59户正在细化搬迁方案,确保搬迁工作按期完成。
(九)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完成计划目标
年初,我局与县统计局、县农业发展银行,深入扶贫村孟家垭村进行调研,结合“三万”活动,开展入户走访,对该村进行了详细的摸底,深入了解村情、民情,理清工作思路,形成了对孟家垭村结对帮扶方案。一是结合该村实际,帮助该村发展柑桔、核桃等经济作物,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对农户进行培训,发放技术资料,指导农户搞好柑桔、核桃等作物的田间管理,帮助他们提高经济收入;二是与县扶贫办、县统计局、农业发展银行共同筹集资金17万多元,主要用于该村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建设、柑桔大实蝇、红蜘蛛等病虫害防治;三是实施结对帮扶26户,给他们送去了慰问金5200元,鼓励他们努力发展生产,迅速摆脱贫困;四是组织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农业局技术专家到梦家垭村开展送科技、送政策、送温暖活动,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桔农如何搞好柑桔的保花、保果、施肥、防病等。下半年,我局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工程,对孟家垭村农民进行核桃的嫁接与管理培训,帮助他们增产增收。
(十)综治维稳等工作扎实开展
我局根据县委、政府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与计生、党风廉政建设、信访、安全生产监管、农民负担监管及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的安排部署,分别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负总责,组建工作专班,拟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点。上半年,我局分别召开了信访工作专题会议、安全维稳工作会议、人口与计生工作会议、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会议,针对今年的工作安排,逐一落实,上半年,我局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进京上访事件,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未出现超生和计划外生育,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主要工作措施
1、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职工为“三农”服务的本领。今年以来,我局在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以创建“学习型机关”等活动为载体,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省、州、县相关会议精神。着眼于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州、县政府的决策上来,努力增强为“三农”服务的`本领,从而形成了振奋精神,勤奋工作的局面。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今年我们继续推行责任制追究制、服务承诺制、首问首办制、限时办结制,“四项”制度的落实,重新修订《农业局工作管理制度》。为加快推进我局农业科技创新,今年我局制定出台了《巴东县农业局打造农业特色基地样板亮点工作的通知》,对各股室、二级单位打造样板示范作了明确的规定,并给创先争优工作获奖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3、深入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和干部作风改进年活动。继续执行“十项承诺”、“四项制度”,“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决策机制、健全督查办法,局机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办事程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行能力显著增强,为服务“三农”造就了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
1、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技知识普及不够,部分农户对新技术运用意识不够强,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不够深入。
2、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目前我县农村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布局不合理,品种多而杂,农业标准化程度低,规模效应难以体现。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农产品营销服务网络不健全等突出问题都明显制约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和执法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专业人员缺乏,同时,农业执法专业队伍体系尚未建立,这种现状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大大降低了农产品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
4、农机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由于我县农村经济不很发达,部分农户还有乘坐农用车出行的习惯,加之驾乘人员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无证驾驶现象仍然存在,加强对农用车辆的安全检查及广大农机用户的安全意识宣传仍是我县不容忽视的、长期性的工作。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重点。
一是认真抓好大春农作物的中耕管理。抓好大春作物中耕管理,适时追肥、薅除;加强病虫监测,及时开展综合防治,减轻病虫危害;积极引进新品种和生产新技术,加大试验示范工作力度;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新路子,加大对种植业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发挥龙头企业的幅射带动作用。积极做好大春中后期自然灾害的抗灾工作以及蔬菜、柑桔、中药材、魔芋等特色产业基地的管护工作。扎实做好玉米、水稻、马铃薯等高产创建工作。
二是做好20**年冬季农业开发的各项工作计划和措施的落实,组织好冬季农业生产。落实好20**年8000亩茶叶产业建设任务。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培养新型农村人才。有计划地对“农民经纪人”、“农村科技带头人”、“农业生产经营大户”等农村人才进行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全方位培训,按照“稳定粮食产业、做亮特色产业”的思路,积极开展特色产业基地管理培训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一部分农民群众的实用技术水平,为全县现代农业的深入推进创造条件。对原有基地进行规范化管理、深层次提升,对将建的基地进行全方位关注、全过程跟踪,全力打造具有巴东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从而以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集中示范作用有效带动全县特色农业的有序发展。
四是切实做好农业局各项职能工作,为全县农业工作的深入推进和有序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突出抓好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我们将按照农业职能工作的相关要求,认真开展农业生产管理、食品安全监管、农机安全监理、农业项目开发、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管理、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业项目争取、北京对口支援等职能工作,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基础上,实现全县农业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有序发展。
篇10: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现状
1、农业结构逐步优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是积极推进了林业产业化。各乡镇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岳纸集团原料基地扩建机遇,按照“稳杉稳杂,扩竹扩松”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全县马尾松和楠竹面积已分别发展到34万亩和36万亩。面积达1200亩的连山苗木基地每年可向本县和周边县市供应优质林业种苗500万株。二是着力优化了种植业品质结构和发展了订单农业。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6万亩,其中订单面积达1万亩;优质油茶和油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全部由贤胜油业公司订单收购;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礼品瓜订单达0.5万亩;蚕桑面积发展到XX亩,蚕茧全部由县种子公司订单收购;烤烟生产面积发展到3000亩,全部由县烟草公司订单收购。三是大力扶持了畜牧业生产大户。以外销型“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山羊和肉牛生产为主的畜牧业继续向大户方向发展,全县年饲养牲猪100头、山羊50头、肉牛10头以上的大户分别达到300、400和30余户。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竹木、草食牲畜、蚕桑、柑桔、花卉苗木、药材、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烤烟、茶叶、辣椒等11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农产品生产基地多达110万亩,其中14.。5万亩优质粮油、水果蔬菜基地已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我县还成为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商品羊生产基地县及全国21个楠竹生产示范县、湖南省12个楠竹产业化生产基地县之一。
2、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广大群众积累了不少生产工艺和生产经验。明末清初,洒溪乡就有群众开始利用楠竹造纸,根雕等工艺水平也令人赞叹不已。上世纪90年代,畜牧技术人员在积累群众养羊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林间草地商品羊生产技术研究,形成了本品种选育、吊脚楼式羊舍建筑设计、适度规模生产等一整套饲养配套技术,先后获联合国(tips)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和国家及省级大奖。与此同时,农产品结构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已形成食用油、茶叶、粮油、果品、竹木精深加工等系列产品,产品综合优质率达40%以上,并拥有了一批市场看好的拳头产品。贤胜油业公司生产的贤胜牌植物油获XX年湖南省第六届国际农博会最畅销产品奖和湖南省第二届西部农博会金奖,并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论证,产品畅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县园艺场生产的脐橙获国家农业部检测中心优质证书,并申请“神脐”牌注册商标,产品出口俄罗斯等国。
3、运行机制逐步完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通过积极探索与本地实际和市场相适应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农户”、“基地带农户”、“市场连农户”、“科技引农户”等模式,我县相继成立了西瓜、蚕桑、紫株、灵芝、粮油、山羊、脐橙、楠竹、无公害蔬菜等9大专业合作组织,拥有会员4872户1.57万人,大大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每年可助农增收1.12亿元。县山羊协会参与组织了全县90%以上的商品羊产销,交易网点覆盖湘、黔、桂等省20多个县市。县脐橙协会则将交易拓展到中俄边贸市场,每年可向俄罗斯等国出口120吨以上的优质“神脐”,其在广东、上海、香港及东北地区的销售额也日渐扩大。县西瓜协会、蚕桑专业合作社还被纳入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的'示范组织扶持项目。
4、加工体系逐渐完备,经营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124个,拥有固定资产总额1.87亿元,从业人员5132人。其中,市级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家,纳入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重点扶持规划建设项目的企业有3家,贤胜油业公司还晋升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9亿元,占工业产值的16.1%,比上年增长18%。实现年销售收入1.78亿元,增加值0.46亿元,实现利润771万元,上缴税金1032万元。
5、市场体系逐步健全,销售网络不断拓展。通过大力开发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订单农业、会展农业及直供直销、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培育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全县农产品销售网络向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各类农副产品市场26个,年产品交易额达10。5亿元。其中,马鞍商品羊交易市场已形成集山羊品改、养殖、加工、流通为一体的产销格局,年交易商品羊10万只,交易额达0。26亿元。同时,全县农作物订单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主要经济作物订单比例在36%以上,养殖业订单比例达到40%。
二、问题
1、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一是多数企业设备简陋,生产手段落后,产品多以“原字号”出售,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有限资源,而且对县财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很小;二是企业与农户联系松散,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机整体,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技术和营销人才严重匮乏,科研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四是企业布局分散,产业关联度不高,生产链条较短,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名牌企业或企业集团。这种不大不强的局面,既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也滞缓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
2、原材料需求矛盾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受到较大制约。
我县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创新技术落后,农产品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加工业发展需要的优质专用原料。同时,原材料生产分散、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与加工业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加上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作坊式生产的水平上,加工粗放,原材料浪费严重,尤其是林产品加工企业“小而散”,相互之间存在掠夺资源甚至“内耗”现象。
3、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后劲乏力。
县乡财政相当困难,投入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十分有限。加上农业属于弱质产业,生产和收益周期较长,金融部门和民间资本很少涉足,许多经营大户和企业经常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贤胜油业公司正在进行的年产1万吨植物油生产线扩建工程,因资金缺乏而进展缓慢。据调查,我县现有的1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平均资产仅150万元,总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只有3家,年产值过3000万元的只有2家,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能力十分有限,制约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对农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
目前,全县仅组建了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稳定性差,且参与到组织中的农户只占总数的5。2%,大多数农民仍游离于合作组织之外。由于没有健全的科工贸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以及防疫检疫、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在内的服务组织,加上已建立的农民专业组织自身也存在法律不健全、规章制度不规范、工作程序、服务范围和合作程度等不完善的情况,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的要求。
5、农业产业化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指导,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一些乡镇和部门只看到局部效益、眼前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整体效益、长远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重复建设了一些特色、优势雷同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推广了一些可能加速水土流失的生产经营方式,造成加工企业的恶性行业竞争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并引发了一些工农矛盾。如长城纸业、恒达纸业等企业一度因污染问题而被迫停产。一些地方热衷上项目,重生产、轻销售、更轻服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销售市场没有保证。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在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着“婆婆过多”的现象,更缺乏部门间的必要协调,导致信息不畅,生产、加工、销售脱节,不仅造成了重复引进与建设,还形成了加工企业优质原料缺乏,而一般性农产品原料却大量积压,外销不畅,内销不旺,影响了农业持续发展。
三、对策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中部崛起”和湘西地区开发机遇,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主线,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着眼点,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实现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加工转变、传统作坊式加工向现代高新技术转变、资源消耗向高效利用转变,农产品加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化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化、安全化、产加销一体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是要加快基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烤烟、蚕桑、“神脐”、辣椒、茶叶、优质瓜果蔬菜、优质稻等七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同时借我县申报“广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之机,大力发展竹木加工原材料供应基地,逐步形成“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化、集约化水平。二是要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坚持“做优、做大、做强”的原则,大力扶持贤胜油业、恒达纸业、金裕竹业等一批前景看好的龙头企业,再努力打造1—2家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之既能带动基地发展,又能拉长产业链条,并在开拓市场、加工增值、打响品牌、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更大的优势,以辐射和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整体发展。三是要努力发展服务体系。根据基地、农户的需要,加强技术、信息、流通设施建设,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帮助农民增加收益和分担风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工贸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运销服务等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沟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降低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
第二,积极培育市场体系,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一是继续扩大大中城市市场。
篇11: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报告
新阶段新问题新思路新对策__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6月20日)为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我们采取市和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近年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推进战略,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以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加强为主要标志,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综合调查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组织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成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57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比(下同)增加533家,年均增加13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9家,市级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67.73亿元,利税33.92亿元,同比增长1.83倍、1.58倍,年均增长16.3%和12.1%;其中15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65.5亿元、24.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72.2%和71.3%。比较规范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462个,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24.9亿元、2.7亿元;农村专业市场发展到210处,年经营额132亿元,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76处,年经营额87.8亿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种植基地面积41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目前全市已有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
二是生产基地规模加快膨胀,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优势凸显,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和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5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670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56处,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4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利益联接渐趋紧密。农业产业化发展由偏重于生产基地建设向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多方并重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订单、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联系方式得到更多应用。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通过合同、合作制、租赁等形式与基地和农户进行联接的达到203家,占30%。从产业构成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类型看,畜禽养殖产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利益联接关系相对紧密。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撑体系日臻完善。在认真落实省里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基地进行扶持。据调查统计,20市和县市区农业产业化财政扶持资金达到962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4000万元。对规模种养基地、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建立担保组织补贴2382万元,对新建、扩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和奖励1618万元。
篇12: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备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镇政府抽调各相关单位对我镇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一是畜牧产业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资源优势,以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为中心,培育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据统计,全镇年生猪存栏3.33万头,出栏4.5万头;牛存栏1.1万头,出栏3.7万头;羊存栏2.5万只,出栏2.1万只;家禽饲养量46万羽,肉类总产量4.5万吨,禽蛋产量490吨。
二是至全镇种植牡丹园2个,面积达到1500
亩,其中鲁家坝1000亩,双垭500亩。
三是全年种植烤烟4000亩,总产值864万元,实现产值100万元以上。
四是全年发展商品蔬菜7000亩,实现产值420万元;新发展魔芋基地3000亩,总产量1吨。
五是林果产业发展迅速,截止目前全镇已栽植核桃10000亩,狮头柑2000亩,荷包杏200亩,仙桃500亩,香水梨200亩。
六是油桐产业不断扩大,以明文油桐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带动全镇油桐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镇油桐面积达到12000亩。
(二)发挥园区引领,打造产业经济的升级版
截止目前,全镇发展现代农业园区6个,其中市级园区2个,县级园区2个,功能拓展提升园区2个。已注册锦屏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1个,目前正在申报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园区为引领,多元农业开辟了企业化、产业化发展农业的新途径,带动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三)常规农业发展走上正轨
一是受上级部门及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体系逐步理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镇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了我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通过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经过多
年的摸索研究,以及各项试验示范项目的完成,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各项科技措施得以常规化实施。
三是农民培训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通过高产示范区建设高产培训、测土配方项目科学施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培训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农业素质不断提高。
二、XXX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XXX的农业化发展当中,老的单一农户零散种植方式已然不合时宜,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当其冲的土地流转问题也成为阻碍城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对此问题特别表现在以下几点:
1、推进农业产业化氛围不浓。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民在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市场意识、竞争创新意识不强,对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对发展产业认识不到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
2、龙头企业带动增收的.能力不强。当前我镇龙头企业大都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装备差,科技含量不低,缺乏跨区域、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研发能力低,新开发品少、包装差、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
3、群众意识淡薄,对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是农民,没有土地我们还能做什么。
4、农田水利及道路条件等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5、少数干部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主动的提前预见的看待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6、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
7、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缺乏资金投入,严重制约了各项产业的发展,规模小、见效低。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应措施及发展规划
1、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不仅仅是成立组织、开协调会议,而是要突出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整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好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依托农村经营管理建立流转服务,为农业流转土地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
协调利益关系和调处流转纠纷等服务。
2、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本着“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加快龙头建设步伐。
3、吸引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为农业产业化增添新活力。通过兴办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做强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
4、切实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从提升科学意识和基本技能着眼,从营造科普环境、培养科普队伍、强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技能。
篇13: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省政府晋政办发电[xx]年114号“关于在全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大调查的通知”安排,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大调查领导组,副区长宁山岗任组长,安新宇副秘书长赵玉良局长任副组长,抽调相关部门的骨干力量组成调查组。
从7月11日至7月25日,对全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产品超市、储藏营销单位等农产品流通组织及流通大户、重点乡镇、农村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深入具有代表性的批发市场、超市等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现将我区农产品市场调查情况报告
一、农产品市场现状
(一)畜产品市场
1、营销单位。我区肉禽蛋营销单位共有两家,分别是外贸公司榆次肉联厂冷库、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经营的品种主要有猪肉、禽肉、羊肉、兔肉和禽蛋等。外贸粮油食品公司肉联厂冷库始建于1972年,占地面积xx平方米,自建厂以来,畜产品全部出口外销,主要经营兔肉和羊肉,兔肉出口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羊肉主要出口中东国家,xx年销售额58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98万元。榆次区食品公司冷库始建于1963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畜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xx年销售额320万元,实现利润10万元,缴纳各种税费40万元。
2、产品批发市场。我区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有两个:榆次区汇隆市场和商贸城市场,主要经营猪肉、禽肉、羊肉和水产,产品主要供应本地市场。汇隆市场始建于1993年,商贸城市场始建于xx年,经营方式都以个人租赁为主,年销售额分别为1150万元、2100万元,分别占榆次市场从份额的10%、15%,两个市场的管理从业人员分别为2人和5人。
3、产品集贸市场。我区以零售为主的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场、菜园街市场、路西市场、校园路市场和经纬厂市场等,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40%。
4、畜产品超市。我区畜产品经营超市有田森超市一部、二部、华联超市、普家乐超市和铁华超市。其中田森超市和铁华超市采取租赁的经营方式,华联超市和普家乐超市采取连锁的经营方式,市场份额占全区市场的20%。
(二)果品市场
1、果品批发市场。我区批发市场主要有北田镇豆腐庄批发市场,年交易总量500万公斤,全部批发到省外,年交易总额350万元,市场辐射相邻35个村,该市场有管理人员1名,从业人员10名。榆次区北田镇北田村果蔬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之中,其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现已投资50多万元,交易大棚5个共1440平方米,基础设施及围墙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其它如榆次汇隆批发市场、晋中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也兼营水果批发。
2、品集贸市场。城区果品集贸市场,年销售量在1000万公斤,年交易额500万元,市场辐射到平遥等邻近县区,该市场属于自发的果品集贸市场,无专人组织,没有形成正常的管理体系。
3、营销大户。我区销售大户有北田镇豆腐庄村陈二棉,异地批发红星和新红星,年销售量500万公斤,年销售额300万元;庄子乡下黄彩赵石爱,异地批发红星、新红星,年销售量300万公斤,年销售额600万元;庄子乡义井王承林异地批发红星、红富士,年销售量60万公斤,年销售额130万元;东赵乡训峪的.阎贵虎异地批发梨、苹果,年销售量300万公斤,年销售额500万元。我区红枣营销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出现较大的营销企业,红枣销售以大户营销为主,红枣销售大户有10多户,较大的营销大户有王连贵、王大跃等,产品主要销往东北、北京、广东等地,销量约100万公斤。
4、营销企业。我区的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晋中纳特福果业有限公司、庄子乡榆城坪新顺果脯厂,都是正在兴起的果品种植、加工、销售的新型企业。新顺果脯厂占地1.5亩,年果品加工量20万斤,年销售产值52万元。晋中纳特福果业有限公司年消化果品10.8万斤,年产量7.2万斤,年产值64万元。
5、营销协会。榆次枣业协会,主营枣类产品的储藏加工,有经营场地800平方米,xx年9月开业,年销售量250万斤,年销售额250万元,年利润额110万元。晋中市果业协会也吸纳了不少我区的果品销售经纪人,带动了全区果品销售。
6、果品超市。榆次金虎便利超市,主营枣类品种,年销售量2吨,年销售额1.5万元,年利润额0.6万元。
全区果品年销售量6000万公斤,年销售额7200万元,其中批发市场销售1500万公斤,销售大户销售1170万公斤,占销售总量的45%,剩余55%的果品均是零散批发。
(三)粮食市场
1、加工营销单位
(1)粮食加工营销企业。我区有生力面粉厂、东阳、魏岳、郭村、修文文、源涡等20多家规模型股份或私营面粉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5000万公斤,超过全区小麦总产量。
(2)油脂加工营销企业。晋北油脂厂、诚信油脂厂等,年加工销售油料15万吨。
(3)酿造营销企业。以怀仁四眼井酿造集团公司和南六堡曲醋厂为重点的酿造群体,食醋年产销量6万余吨,转化粮食1000万公斤。
(4)饲料加工销售企业。鲲鹏饲料集团、亨通饲料公司和强大饲料公司,三大饲料企业年产销饲料达10万吨,转化粮食1亿多公斤。
2、粮食批发市场。
什贴镇葵花籽交易市场是发展我区支柱产业的一个重点工程,该市场占地80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现已建成农副产品储存仓库2400平方米,交易货场xx平方米,此工程主要依托什贴、郭家堡、张庆等供销社,重点解决我区农民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建成山西最大、可辐射全国近二十个省市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预计全年可收购葵花籽1500万公斤,小杂粮、豆类、玉米等200万公斤,可推销各种农副产品4000万元。
3、粮食营销大户。雷贵友,开始经营粮食业务,有场地300平方米,年粮食销售量1400万公斤,年利润额10万元。
(四)蔬菜市场
1、蔬菜批发市场。
(1)东阳镇蔬菜批发市场,占地42亩,建筑面积6250平方米,其中交易大棚面积5250平方米,xx年6月开业,年交易量2.5万吨,年交易额4.5亿元,建有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站,开通了蔬菜国际互联网站,产品远销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武汉等大中城市。榆次汇隆批发市场,属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兼营蔬菜、水果、肉类等,年交易量为一亿余元。蔬菜产品主要销往本区。
2、蔬菜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场、路西市场、菜园街市场、校园路市场和经纬厂市场。属综合性农产品集贸市场,兼营蔬菜、水果、肉类等。蔬菜产品主要销往本区。
3、蔬菜储藏营销企业。晋中富通绿色农产品开发公司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285亩,设有业务洽谈室、农产品检验室、产品包装室及产品装卸车间,交易品种以反季节蔬菜为主,产品销往武汉、上海等大城市,年交易量达1500吨,交易额达300万元。
4、蔬菜营销协会。主要有蔬菜贮藏协会、贮藏研究会、蔬菜营销协会等。蔬菜贮藏协会,发展土窑洞、地下窖、机械恒温库,引进最新保鲜袋贮藏法、气调保鲜法、空气电离子保鲜法等对蔬菜进行贮藏,年贮量8000万公斤,增值3200万元以上。蔬菜流通协会,有会员113人。蔬菜营销协会,有经营场地1667平方米,19开业,年销售量500万斤,年销售额200万元,年利润额4万元。东阳镇贮藏协会带头人、东阳镇支部书记杜玉富于年10月破土兴建大型恒温库,已投资200万元,建成了25座,一次性保鲜1000吨蔬菜,年纯利润20万元。
5、蔬菜营销经纪人、大户。全区常年从事蔬菜营销的经纪人达到 1000多人,其中销菜量200万斤以上的大户达34人,并涌现出了像王二只、孙校、郑贵、王四守、张新卫、赵四清、许月喜等一批年销菜量造千万公斤以上的大户,年销菜量5亿公斤。
二、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
我区紧邻省城太原,又地处晋中市区,各类农产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80%的农产品需要外销和供应本地市场。我区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有东阳蔬菜批发市场、什贴葵花批发市场、汇隆批发市场、榆次商贸城市场等,集贸市场主要有金猫市场、路西市场、菜园街市场、校园路市场、经纬厂市场等,设施简陋,多属于马路市场。这些市场除具备集中交易功能外,储藏保鲜、物流配送、农药残留检测和现代化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功能大多数市场不具备。
(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底。
我区龙头企业少,经营规模小,规模效益体现不出来,对我区农产品市场的拉到作用不明显。如我区的红枣种植面积30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0万亩,年产量500万公斤,产值xx万元。但全区红枣加工、营销企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档次低、加工能力小,现在加工企业只有5家,以初加工为主,销售企业没有出现,销售大户也只有10多户。
(三)品牌少,无特色。xx年以来,我区农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机构调整以蔬菜、红枣、畜牧业为三大主导产业,以建设蔬菜、红枣、畜牧、加工四大基地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蔬菜、红枣、畜牧产业获得迅猛发展。
xx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已达34万亩,蔬菜总产量11.63亿公斤,全年蔬菜销售总收入5.47亿元。红枣从xx年前的4万亩猛增至30万亩,红枣产量500万公斤,产值xx万元。畜牧业按照“稳猪鸡、上牛羊、突出发展奶牛业”的发展思路,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343吨、9770吨、8117吨,奶牛存栏4288头,畜牧业总产值3.05亿元。
可见,我区的农产品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品牌少、无特色的情况仍很严重。如我区红枣种植面积与太谷县不相上下,但中国红枣之乡的牌子却被太谷县拿走了。我区的蔬菜,xx年就申报注册了“魏榆”牌,但至今牌子叫不响,运作不起来。
三、建议与规划
打造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合舰队”。我区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如何进入国内外大市场,是农产品市场建设面临的一个难点。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完善农村市场机制,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实践证明,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既增强了统一服务的功能,又发挥了家庭经营的潜力,是一种更加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双层经营体制。
篇14:县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县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县地处××西北边陲,辖17个乡镇(街道),地理概貌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属典型的山区丘陵县。全县有近十个乡镇属山区、半山区,这些山区乡镇中不少地方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仍有部分群众处于贫困、半贫困状态。然而,这些乡镇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受工业污染比较少,一年四季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着较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论证调研,该县提出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发展理念,将山区乡镇的生态环境优势与发展现代有机农业结合起来,在保护了绿水青山的同时,又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有机农业生产乡镇由最初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9个,有机耕地面积达6.5万亩,有30多个产品通过德国欧格耳有机保证公司(bcs)和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ecocert)的有机认证,有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有机农业项目区的农民人均每年可从中增收300多元,有机农业正逐渐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助推器。该县通过示范引导、科技创新以及龙头企业的拉动,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由单一靠政府扶贫救助向依靠有机农业产业化脱贫致富的转变。
一、依托示范引导,强化制度约束,推动传统耕作型农业向标准化农业转变
有机农业是集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监测跟踪体系、检测检验体系为一体的标准化农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操作标准。但有机农业在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在土壤转换期内,由于不能使用化学肥料、农药以及转基因产品,在一定程度会造成减产,群众对发展有机农业存在较强的抵触情绪。针对这一情况,该县没有搞强迫命令、强行推广,而是在加大宣传的同时,通过三个步骤,逐渐转变了群众的观念,实现了有机农业生产操作的标准化。第一步是典型示范引导。政府出资创建了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功能集科研、示范、旅游为一体,为全县有机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试验、示范作用。同时选择群众基础较好、积极性高的茭湖乡作为首个推广示范点,对全乡实行土壤转换,有机操作。经过几年的'探索,找到了一条有机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特别是通过与江西金佳谷物有限公司合作,以140元/百斤的价格收购有机水稻,让群众尝到了发展有机农业的甜头,产生了强大的宣传示范作用。在有机农业逐渐被群众了解、接受后,开始第二步工作――编制操作标准。该县先后向省质量监督局申报了有机水稻、有机木姜、有机毛豆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在通过省级验收以后,立即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小册,免费发放给有机农业项目乡镇的农民,让农民群众可以按照标准规范生产。在有机农业生产之初,虽然大部分群众都能按照标准要求操作,但也有少许群众图方便省事,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产品通不过有机认证,使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受损。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开始标准化生产的第三步――强化监控,一方面成立了县、乡两级的监控队伍,实行全天候巡回监控,严堵化肥、农药供应源头,在发展有机农业的乡镇或村,严禁销售化肥、农药,做到统一供应有机肥、生物农药或自制有机肥,一旦发现农户施用化肥、农药,严肃处理,并当场记录在案;另一方面将有机农业乡镇的每十户农户组成协作小组,民主选举有机农业监督员,建立有机农业监控卡,监控卡上标明田块、面积等内容,从而形成农户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
二、依托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民,推动传统粗放型农业向科技化农业转变
现代有机农业是一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生产,只有依靠现代高科技,依靠一批懂技术新型农民,才能获得较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该县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中,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方面,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县校、县院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机质及生物肥料开发、替代化学制剂的病虫害及杂草生物防治技术、土壤水体生态培肥技术、畜禽水产有机养殖技术等研究与应用,不断提高有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及产品品质。通过与南昌大学合作建立南昌大学××有机食品研发中心,重点解决有机食品开发中的技术难题,与省农科院合作,就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有机肥开发、良种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有效地进行了生产与科技的对接;另一方面是建立了为有机农业服务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县有机农业办公室组建了有机农业技术服务指导小组,小组由省级专家、乡土专家、专业大学生组成,常年下到有机农业基地,分片包干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技术示范和技术咨询服务。在村一级通过培育有机农业种植示范户,形成以产业技术小组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推广网络,有效提升了有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同时充分利用“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对有机农业项目乡镇的农民进行免费培训,重点讲授有机农业发展前景、有机农业操作标准、认证标准等专业知识,对有机农业种植品种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等栽种技术进行指导培训,不断提高农户发展有机农业的信心与能力。
文章来源:unjs.com个人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三、依托产业拉动,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推动传统“提篮小卖型”农业向产业化农业转变
在发展有机农业的实践中,随着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作物品种的不断增多,依托产业脱贫致富这条路子要走下去,就必须让产业与市场对接。因此该县把有机食品加工业作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一个重点向外推介,努力激活本县民营资本投入有机农产品加工业,同时从县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培育和扶持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已有20多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有 10 家企业是省、市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还带动2万多户农户参与有机农业种植。尤其是一些山区乡镇贫困农户,由于资金紧缺,无力投资有机农业,一些龙头企业就为农户先垫付种子及有机肥料、生物农药款,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户栽种有机农作物的积极性。为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农户的对接,该县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鼓励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成立××有机食品行业协会以及在有机农业项目村成立有机农业协会互助组,把企业与农民联结起来,真正实现了“龙头加工企业+有机农业合作组织(协会)+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达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标。据统计,该县现有各类有机农业基层协会组织46个,带动7650户农户、34600人。今年全县通过合作协会落实的有机水稻订单面积达到4万亩,龙头企业按每百斤150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民种一亩有机水稻可增收近400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就增收800万元。 文章来源:unjs.com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篇15: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唯我独存或唯我独尊。在世界上,一些比较典型的特色农业范例,如荷兰的鲜花、加拿大的小麦、美国的牛肉、日本的红富士苹果、新西兰的牛奶、哥伦比亚的香蕉、澳大利亚的羊毛、韩国的罗州梨、泰国的香米等,之所以能够世界闻名,就是因为这些国家都因地制宜地“走出了自己的路”。
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月亮走,我也走”,就只能是“东施效颦”,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
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绝对不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所能做得到的,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一个技术不过关的产业是根本无法振兴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本地区所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地理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后发优势,紧随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国际化、技术支撑高新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等大趋势,我县发展特色农业资源独特,潜力巨大。
XX概况
XX这座西部边陲重镇,国境线长148.07公里。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37公里,国土总面积5686.75平方公里。境内有国家级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天然植物园”、“绿色宝库”、“动物王国”。20__年统计上报耕地面积39067公顷,土地详查耕地面积81262.4公顷,其中水田51032.4公顷;旱地30229.7公顷。
全县20__年末农业人口55.33万人,乡村劳动人32万人,年末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详查0.147公顷。具备充足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力资源。全县21个乡(镇)及绝大多数村民委员会都通公路、电、程控电话,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城市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乡(镇)集市建设初具规模,电力供应充足,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提供了必要条件。
就自然条件而言,XX县地处横断山脉南端偏西,为横断山脉与德宏低山的过渡带,东部高黎贡山与西部姊妹山、狼牙山形成屏障,向西南极急降低,呈向西南开口的马蹄形。因地质构造运动与龙川江、大盈江、槟榔江及其支流沿断裂带割切,使XX地形呈现为不同高度的山体和沿河分布的河谷盆地。县城海拔1638米,境内最高点为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2米,最低点为南部速庆江边,海拔930米,高差达2850米。
XX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分区分带交错,具有“立体气候”、“立体农业”和火山地貌的特点。全境可分为三个地貌区,即:北部高山、中山狭谷区(海拔20__—3000米);中部湖盆、熔岩台地中低山区(海拔1600—2500米);南部低山、丘陵河谷区(海拔1300—1800米)。
境内有龙川江、大盈江二大水系,均属伊洛瓦底江上游,由北向南流。龙川江包括其支流明光河、瑞滇河、蒲川河、新华河,总长359.5公里,集水面积3585.2平方公里,年产水量51.29亿立方米,发源于高黎贡山火草地等地;大盈江由叠水河、槟榔江、缅箐河、勐连河汇流而成,总长136.5公里,集水面积2104平方公里,年产水量29.97亿立方米。
地下泉水502处,年产水量4.4亿立方米。汽泉、热泉、温泉群80多处,热能储量约25—40万千瓦。小(一)型水库6个,小(二)型水库45个;小塘坝707个,蓄水量共计20__万立方米。天然湖泊青海、北海,水面积0.63平方公里。
XX县土壤大面积是亚热带山地垂直带的土壤型。分为10个类型,主要的是:黄壤、黄棕壤、黄红壤、火山灰土、水稻土,依次为土地总面积的30.9、16.7、14.8、12.4、7.4。
XX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①立体气候明显;②雨季、干季分明;③山区、坝区,南、中、北部的光能有差异,呈南、中、北部气候分区;④光、热、水的分布协调;⑤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造成雨量大、湿度大、日照不足。
年均气温14.8℃,最低元月平均气温7.5℃,最高8月平均气温19.8℃;日最高气温30.5℃,最低气温-4.2℃。年均降雨量1469.4mm,年均降雨180.4天,是云南多雨县之一。无霜期年均234天,初霜期11月17日,终霜期3月23日。年均日照2176小时,光照年总辐射130.6千卡/cm2。年均相对湿度79,全年盛行西南风,平均风速1.6米/秒。
XX农业发展情况
一九九八年以来,在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根据XX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五年来,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20__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12961万元,比增30249万元,增长36.6;实现农业总产值96473万元;比97年增21685万元,增长3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7元,比97年增457元,增长39.7。20__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65.3:14.6:20.1,与97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3.3个百分点。
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粮经比例有所调整,20__年,粮经比例为69:31,经济作物比例比97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优质特色作物品种面积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逐步扩大。主导产业得到巩固发展,到20__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2733万公斤,比97年增12.2;油菜籽总产1900万公斤,增800万公斤,增长72.7;林业社会产总值实现4亿元,增109.27;烤烟产业实现产值6460万元,税收1160万元,烟农收入5300万元;茶叶总产329万公斤、产值3455万元、茶农收入2419万元,分别增55.2、150.8、105。特色产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冬早包谷、冬早季菜等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和热区开发取得新进展,到20__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9万吨,加大了大棚菜、无公害菜和野菜的开发力度;干(水)果总面积达到4.14万亩,比97年增195.7,新植银杏10万亩,培植了北部地区乌梨、白花木瓜等水果产业,扩大南部地区桔子和晚柑种植面积,积极探索诃子等野生水果栽培技术;香料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比97年增40,形成了以草果、花椒、八角等为主的香料种植格局;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
三是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到20__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3.2万吨,比97年增长67.2;奶产量71吨,增208.7,畜牧业产值实现1.42亿元(90不变价),增6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比97年提高5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达到2565吨,扩大了稻田养鱼养殖面积。
四是农产品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全县共有粮油加厂(作坊)24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专业大户有17户,开发出一批食用油系列产品,如菜籽油、草果油、八角油、花椒油、红花油茶茶油等。古林实业、云腾快餐、太极果脯、清凉山茶业、高黎贡山生态茶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逐步增强。以蔬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如寸师傅干腌菜、绮罗腌腊制品等。
五是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20__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饵丝专用米3万亩,双低油菜面积16万亩,杂交包谷面积14万亩;建成无公害茶园2.7万亩。
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和旅游业,开展境外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
一是质量标准检测监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我县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仅在县内及周边地区相互调剂,少数进入省内外市场,除部分肉猪、肉牛外销外,缺乏出口创汇农产品,因此对农产品的质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国外农产品基地有很具体的标准,细致到有几个厕所都有明确要求,但我们至今在农药残留、维生素等指标及ISO9002等各种国际标准认证方面尚未起步。
二是市场秩序混乱。首先,市场缺乏信誉,缺乏商标、专利、订单等方面的法律保护。其次,许多农产品,特别是加工产品,在销售上,基本实行单打独斗的现象,未形成合力、集团销售,而是无序竞争。最后是农业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关系不密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原料生产者的利益未得到有效保护,生产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原料质量没有保证。
三是科技培训不到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市场意识与风险意识不够。目前,农民的文化水平仍普遍较低,他们缺乏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从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包装的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同时,基层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市场信息体系,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手段。科技人员及科技设施挪做他用的现象实有发生,在科技推广中,仅注重产中服务,缺乏产前、产后服务,多数农民及农业企业得不到销售服务的指导。
四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与资金投入缺乏,资金扶持难以落实。农业的市场化离不开信息化,农户信息不灵,会导致生产趋同化。由于许多农户不熟悉市场,不能对未来市场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在生产安排上往往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低下。而且,由于农业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积累少、生产周期长、风险大等原因,使投资农业的资金明显不足,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近年来尽管各级财政不断增加资金扶持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但实际上扶持重点产业资金制约因素很大,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均未设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用于以良种为主的重大科技推广和新技术开发,用于特色和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于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的扶持资金无保证。
五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服务滞后与多头管理并行。各农户在生产与经营中的“各自为政”,使农业生产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也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创特色品牌。同时,目前农技推广人员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特种养殖和多种经营的人员太少,大部分技术人员是“只懂粮棉油、猪牛羊,不懂名特优”,不能提供发展“名特优新”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不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农业产业化是一、二、三产业的组合体,引导、推进工作并非农业部门一家之力所能承担。没有像东部一样有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产业化领导小组。同时,因为涉及产业化的各项权力分属不同部门,生产归农业主管部门,流通和出口归经贸局和外经局,项目审批归计划发展局,投入归财政局,科技推广归科技局,分工虽细却协作弱化,造成条块分割、政府服务扶持跟不上等尴尬局面。
六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由于过去的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其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七是农业关联产业一体化经营机制没有形成。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相互脱离,使农业产中环节仍处于仅仅为产后环节生产原材料的地位。不仅无法分得产后加工、销售环节产生的部分利润,反而是大量利润流向产后加工、销售环节,加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独自为政”,导致农业关联产业之间难以形成利益互补机制。
篇16: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特色农业的发展尽管存在着以上一些问题,但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县发展特色农业潜力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的需求——“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产品短缺现象已经有了根本改变,过去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被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状况所代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单一化向质量型、多样化方向转变,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传统的农业生产正逐渐丧失优势,其生产效益逐渐下降,生存空间渐渐缩小。农产品市场对具有特色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给特色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这一切表明,我国农产品市场水平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发展特色农业是适应新的形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2)、资源优势
1.生物物种优势。生物物种繁多、分布广泛、野生比例大、珍稀比重大、经济利用价值高、利用程度低。
2.土地资源优势。表现为土地总面积和土地人均面积大,草地资源总面积和人均面积大,耕地人均面积大。
3.环境优势。开发较晚、开发程度较低,这决定了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化程度较低,化学要素投入较少,从而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的环境污染较轻,加之地域辽阔,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状况要明显优于我国开发较早、开发程度较高的东部及中部地区。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发展无公害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
4.农村劳动力价廉而丰富。全县20__年末农业人口55.33万人,乡村劳动人32万人,从农村就业结构看,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为87.1%。
5.空间优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导致农业立体条件复杂而多样。对于农业,特别是对于以资源、气候、立地条件为基础的特色农业而言,空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3)、加入WTO后特色农业面临的新机遇
作为当代最大的多边贸易体系,WTO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就农业方面而言,其实质就是农业资源流动的国际化,就是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以各国的资源禀赋为基础,各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出售用丰裕资源生产的农产品,买回本国难以生产或者即使能够生产也是使用稀缺资源生产的农产品,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
中国加入WTO后,为我们利用国际资源调整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也为我们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配置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大力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适当缩减不具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实现在参与国际市场运作状态下的农产品供求平衡。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我国农业面对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无疑会促进农业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和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分享到巨大利益。
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我国农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加速改造国内的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农业即将进入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
基于以上情况,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认为推动腾冲的特色农业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首先应提高对特色农业的认识:
1、农业仍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色农业是实施新一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重点任务,是实施“农业稳县”战略的重点。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2、发展特色农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产业,培育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可以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多途径的开发利用,满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促进我县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发展特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县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4、发展特色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特色农产品对于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发展特色农业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既能够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特色农产品,调动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其次要加强领导,转变职能,搞好服务。
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点,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卓有成效地搞好服务。要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旧观念和老作法,由不注重市场需求指导生产向以市场需求指导生产转变,由只注重指导生产向既指导生产又指导销售转变,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什么产品能赚钱就发展什么,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好农产品市场开拓和销售工作。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调查,选好项目;搞好论证,争取上级支持。要健全领导责任制,周密计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任务和目标一经确定,每个项目、每项产业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定人员、定任务、定措施、定考核奖惩办法,保证计划实施件件有着落。各级干部必须发扬求实务实精神,讲实话、办实事、讲实效,反对形势主义,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农业是关联全社会的产业;解决农业中的问题,光靠农业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各部门都要把支持农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增强服务意识,采取切实措施,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的效益不仅体现在农民收入上,还体现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上,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还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我们不能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就忽视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因此,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计划,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重点项目的投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资金,各相关部门必须服从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制定行业规划,搞好本职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发展特色农业,要把农民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突出环境特色、突出物种珍稀特色、突出气候特色、突出野生特色、突出旅游特色、突出文化特色。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面向市场,依靠科技,选择具有一定区域规模、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和产业,依靠科技,培育名牌,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扶持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建设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
四、遵循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原则:以市场为导向。
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市场需求强的特色农产品;突出发展重点,培育主导产业。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等方面因素,优先发展优势比较突出的产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生产。要考虑特色农业生产条件的独特性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坚持在适宜区域进行生产,做到规模适度,确保产品特性;按产业化进行开发。要着眼于特色农产品整个产业的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群体,形成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区;兼顾生态建设。要从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出发,发展既能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产品,调动农民进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五、制定发展目标、重点和发展规划。
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特色农业发展目标如下:经过5年的努力,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并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特色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产品品牌和特色产业带区,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形成区域经济支柱,构建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显著提高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使特色农产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农业总产值年递增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5,达到20xx元。并培植企业与农民形成稳定的利益连结体,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收部分有60左右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县50以上的特色粮油基地、经济作物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的农业增加值在全县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
发展重点:
①特色种植业产品。腾冲特色种植业产品主要有饵丝米、荞麦、优质油菜、香料、中药材等,要注重品种改良和加工技术改造。通过新技术的采用、品种改良和增加投入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拓宽市场渠道。中药材生产要加快人工栽培,建设生产基地,扶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水平,改进加工工艺。
②特有园艺产品。腾冲县具有特殊的物种和气候资源优势,园艺产品品种繁多,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这些产品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能够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栽培技术,改造园艺产品的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发挥鲜切花、野生花卉的优势,加快新品种引进、选育,加强加工、保鲜等设施建设。优质反季节蔬菜实施精品战略,推行精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品种结构,培育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提高园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③特色畜牧业。腾冲县草地资源丰富。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点推广种草养畜,加快优质肉牛羊、奶水牛等草食家畜的发展。调整畜群结构,改良畜群品种,提高优质肉牛、肉羊比重,改革传统的养殖方式,大力推行舍饲圈养,提高畜产品商品率。在外来有毒生物入侵区域及严重退化区域,加快草原植被恢复,逐步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加快草业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引进,带动草业发展。要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牧业质量和效益。
④高效生态特种水产养殖业。腾冲水资源丰富,发展渔业生产具有较大潜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水库、坝塘水面资源和冷水性资源,发展水产养殖。推广普及健康养殖模式,发展稻田养鱼等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开发与保护相结合,重点开发特有鱼种“上树鱼”,利用“三文鱼”移殖成功的例子,发展冷水性鱼类等特种水产品生产,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的比重。不断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良种培育、病害防治、饲料生产、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⑤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能够把特色初级产品变为特色加工产品,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着眼农村市场;既要发展成规模的现代加工业,又要发展各种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传统技术生产。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建立健全市场营销渠道和网络,形成以粮油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木材制品、火山石制品等为主、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立足于现有加工能力的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能力,不能盲目铺新摊子。要把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与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形成规模,更多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发展规划
粮油产业,要调新品种结构,调优区域布局,突出加工升值。一是在中和、腾越、小西、打宜、曲石、界先建立饵丝谷基地,使其发展到10万亩。三是在明光、猴桥、马站、曲石等地发展优质荞麦3万亩。四是在界头、曲石、龙江及大盈江沿线发展油料20万亩,双低油菜达100%,同时抓好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提高油菜种植科技含量。要用2-3年的时间,争取有较强势力的龙头企业入驻腾冲,带动油料、饵丝、荞麦加工升值,做大做强粮油产业,实现粮油产值2.6亿元。
茶叶产业要合理布局,把茶叶集中在三个区域(高黎贡山、清凉山和热海)重点发展。采取发展一批,退出一批,换种一批,改造一批,建设稳定、优质、高产、生态的茶叶生产基地10万亩。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使两个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从目前的130万公斤增加到35O万公斤。加工销售量占总产的比例从目前的39%提高70%。同时提高茶叶的加工增值水平。平均单价要从目前每公斤10.5元提高到每公斤15元。要依托龙头企业,把品牌做大做强,使茶叶产值达7500万元。
搞好林下资源开发。一是继续巩固发展草果,使之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二是开发林下山葵0.5-1万亩;三是人工种植石斛1万亩;四是探索林下种植重楼及木耳等。
抓好无公害蔬菜产业。建设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抓好野菜的人工驯化栽培,生产反季马铃薯;引进蔬菜加工企业,搞好于腌菜、腊腌菜加工,使之成为产值上亿元的产业。
积极发展山葵产业。依托保山山葵发展有限公司,在适宜区积极发展山葵产业,今年抓好350亩,明年种植0.2万亩,20__年发展到1万亩,争取在腾冲建设一座初加工厂,形成农业产值6000万元,工业产值上亿元的产业,把我县打造成山葵种植的主产区。
立足我县的林地和耕地资源优势,开发天然药物,打响腾药品牌,依托科研单位及龙头企业,建设高黎贡山天然药物资源基地,积极开发以重楼、石斛、茯岑为主的天然药物人工驯化种植,20__年达到1万亩,使之成为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各上5000万元的产业。
培植亚麻产业。今年在南、中、北搞好100亩的示范,明年争取列入扶持加快发展,20__年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同时在南、中、北建设三条初加工生产线,按亩产原茎500公斤计算,实现亚麻原茎总产1.5万吨,真正成为替代甘蔗种植及解决粮烟矛盾的新兴产业。
开发绿化树木及花卉产业。一是要充分利用我县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优势,通过筛选、假植、分类,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绿化树种假植基地,开拓绿化市场,培植绿化产业。二是积极引进名、特、优、新鲜切花品种,开发旅游产品,做好技术储备,待机场建成后,把鲜切花培育成我县的新兴产业,使产值上5000万元。
大力发展草食畜。重点采取农田种草、草山开发、秸秆利用、优质饲料生产四项措施,发展草食畜,实施农田种草20万亩,草山开发120万亩,秸秆利用30万吨,优质精饲料基地26万亩。养牛35万头,达到年出栏优质肉牛10万头,产奶1万吨,养羊30万只,年出栏肉羊20万只。
突出特色,抓好20万亩山桂花蜜源基地建设,以山桂花蜜为主的蜂产品加工达到400吨。建设年出栏肉鹅及以雪鸡为主的土著鸡200万只基地;稳步发展生猪,按优质肉猪标准进行生产,努力提高出栏率,出栏率达80;突破畜产品加工,依托保龙公司,整合县屠宰厂,加速鸡、鹅系列产品开发,建设乳品加工企业,提高畜禽商品率,使加工增值比例达到50%以上,抓好种、料、管、防措施,实现畜牧业产值年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一是扶持创建一个日处理油菜籽30至50吨、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我县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保持全省第二大油菜生产县的地位;二是扶持一户饵丝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饵丝专用米10万亩生产基地的发展,做大饵丝产业;三是继续扶持两个茶叶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拓宽市场,扩大产业辐射面,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四是加大果脯加工扶持的力度,整合果脯加工,培植壮大果脯龙头企业;五是建设年加工6000吨鲜奶的乳品加工厂一座,突出水牛奶加工,促进腾冲奶水牛基地的发展;六是建设上规模的腾冲干腌菜加工厂,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七是依托科研单位及企业,加工银杏系列保健食品。同时积极筹建麻类加工企业,与基地建设相配套,建设初加工、精加工生产线。
六、制定各项措施保证计划的实施
(1)广泛开展产前信息与金融服务。
目前,各种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关农业方面的信息不少,但这些信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必须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各种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提供政法、科技、生产、金融、民情等动态信息,为农户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同时,应以财政、金融部门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依托,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农业风险基金,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风险性投资提供保障。
(2)立足资源优势,合理规划,抓好重点,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基于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要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生产布局与生产技术指导,一要突出主攻方向;二要突出重点地区,不要强求完全覆盖所有地区。建立起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特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统分结合型生产体系,通过正确分析国内外市场信息和当地资源优势,以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特色、创名牌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产品有市场、生产有效益。研究制订相应的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方案,制订出能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复合型生产技术方案,研究、引进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等,使农业生产的可控程度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培育、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三要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创立一批特色品牌产品。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培训,推动标准入户。
(3)注重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和农技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
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大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开发、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县级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力度,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业科技开发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要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等项目向特色农业的倾斜力度,注重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着力解决好特色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关键技术。采取技术入股、有偿服务等形式,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多种经营项目建设。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应促使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转变观念,树立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为一体,进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经营的新观念。
建立和完善八大体系即良种推广、农产品安全监测检验、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农业科研教育、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保障、农作物病虫害及畜禽疫病防治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等八大体系。
(4)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至今,已经从计划经济发展到了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所有农业生产风险最后都是由农民承担。在发展特色产业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点,把生产经营的主动权交给农民。同时要注意到,现阶段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如何发展生产还必须通过政府正确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和服务上,切实搞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做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销售服务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5)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市场是特色产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开拓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力度大小,直接关系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如何。当前,必须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特色产业发展营造充分的空间。一是在研究把握市场的前提下。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召开农产品产销定货会、展销会等,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三是努力开辟多元化国内国际市场。抓住即将加入WTO的机遇,进一步鼓励和扶持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制以及智力引进、劳务输出等方式,共同进行农业开发,将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或省外市场。
(6)扶持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经营,带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载体。要落实国家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龙头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产业化龙头项目真正实现带动农民致富,关键是要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通过签订产销合同,稳定双方购销关系。鼓励龙头项目通过确定保底收购价、按收购产品的数量向农民返回利润。提倡农民利用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形式,与龙头项目形成利益共同体。
针对以上特点,发展特色农业加工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发展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品加工业。要适应市场细化的需要,重点发展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开发。从横向讲,应继续扩大农产品加工覆盖面,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的比重。在这个领域,加工业还有较大的发展范围。例如,目前在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中,对粮食、水果、蔬菜等的消费基本上还是初级产品,加工品消费比重极低。从纵向讲,企业应围绕某一产品进行系列加工品的开发。不管是进行横向还是纵向开发,都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开发;二搞好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三争取多出优质名牌产品。
其次,农产品加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的道路。农产品原料的生物特性、季节性、易腐败性以及品种品质都决定了农产品加工质量,因此,原料生产与加工有必要紧密联系起来。加工业对农产品的形状、大小、质地、颜色、气味、酸性、枯性,成熟度、轻重和营养含量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如果能将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用公司 农户或基地的形式连接起来,可以产生“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以此协调供求矛盾,带动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面发展。
再次,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农产品加工转化,必须狠抓龙头企业建设。一是要选好项目。农产品种类繁多,特点各异,搞加工必须选准项目,适合本地资源特点,符合市场需求,不能盲目乱上项目。二是要科学布局。龙头企业建设必须有选择的进行,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预期效益好,具有资金偿还能力;带动能力强,产、加、销、服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健全,能切实带动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所需原料三分之二以上来自农户);项目单位资信度高,经营管理能力强,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
结全我县实际龙头企业的扶持建设要从以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抓好饵丝、果脯、茶叶、干腌菜、高烹油、水牛奶、山桂花蜜的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一是扶持创建一个日处理油菜籽5O吨、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县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二是扶持一户优质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带动热区5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三是继续扶持两个茶叶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扩大产业辐射面,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四是依托云南保农食品公司,培植养牛、养羊大户各20__户,年出栏肉牛10万头、肉羊20万只,并在特色养殖、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突破,使畜牧业产值达农业总产值的50%。五是加大饵丝和果脯加工的扶持力度及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带动饵丝专用米和水(干)果生产。
(7)建立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
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垄断性,是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的前提。要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区域划定、原产地命名、品牌标注等工作,实行依法保护,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保证质量和特色。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
(8)引导特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总体看,传统农业是一种粗放型的生态特色农业,亦即粗放型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农业。然而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后,机器、化肥、农药大量引入特色农业,并用工业组织方式经营特色农业生产过程,既提高了特色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同时也在特色农产品中造成有毒物质积累,这些有毒物质进入作物和禽畜体内,最终会损害人的健康。同时,依赖化学肥料和一些工业技术,使地力减退、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特色农业生产环境恶化,使特色农业也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和模式。因此,特色农业产业化中运用科学技术也有一个选择问题,有一个兴利避弊的问题。对此,必须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要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使其成为一种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发展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特色农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特色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要搞好退耕还林、还草,采取工程、农艺、化学控制和生物技术等节水措施相结合,建立田间蓄水、抗旱保水、节灌补水和土壤培肥等节水技术体系,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注重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实施保护性耕作。积极推广沼气等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七、在发展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特色不一定高效。有特色并不一定有市场,特色必须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应唯猎奇为目标;即使是有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若无科技支撑、信息支撑、管理支撑,再具特色也很可能是低效的,即使一时效益不错也是难以为继的。特色须与市场、科技、信息和管理结合在一起,才有持久的高效,否则又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变卖资源。
(二)、规模越大不一定越好。发展一个产业如果不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经济可行性论证;不了解市场情况,不掌握资源情况,盲目上马会出现市场有限、资源有限与大产业之间的矛盾。
(三)、不计生态环境效果。对野生特色产品的开发,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野生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尚不过关的情况下,此类特色产品的开发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否则将会造成破灭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
(四)、推行“命令农业”。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政府官员无视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政府的过多干预,势必导致农民动作的整齐划一、难有特色,农民也主要听命于政府而忽视市场需求,其结果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说可能又是灾难性的。
(五)、发展特色农业与节水的关系。特色农业中的蔬菜、水果、瓜类、花卉等均是耗水作物,部分特种养殖业不仅消耗水资源还有可能造成水源污染。因此,应处理好发展此种特色农业与节水间的关系,积极发展节水的特色农业,农业节水措施、工程节水措施、材料节水措施及管理节水措施的应用在发展特色农业时非常必要。否则,特色农业即使经济效益再高也是难以为继的。
(六)、发展特色农业与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矛盾。发展特色农业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是密切关联的两个问题:增收和增产。发展特色农业也要有一个过程,二者均不应追求不现实的速度,否则既可能带来市场问题,更可能影响本地区的食物保障,同时亦可能导致经济波动。
(七)、区际产品和产业结构趋同。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外经贸部联合发布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将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均列为西部各省、市、区的优势产业和重点投资领域,这就有可能引致区际农业产业结构的趋同,并进而导致无序竞争、效益下降和生产波动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决不可忽视。
篇17: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立足资源优势 开拓创新 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 ――XX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唯我独存或唯我独尊。在世界上,一些比较典型的特色农业范例,如荷兰的鲜花、加拿大的小麦、美国的牛肉、日本的红富士苹果、新西兰的牛奶、哥伦比亚的香蕉、澳大利亚的羊毛、韩国的罗州梨、泰国的香米等,之所以能够世界闻名,就是因为这些国家都因地制宜地“走出了自己的路”。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月亮走,我也走”,就只能是“东施效颦”,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绝对不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所能做得到的,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一个技术不过关的产业是根本无法振兴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本地区所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地理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后发优势,紧随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国际化、技术支撑高新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等大趋势,我县发展特色农业资源独特,潜力巨大。 XX概况 XX这座西部边陲重镇,国境线长148.07公里。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37公里,国土总面积5686.75平方公里。境内有国家级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天然植物园”、“绿色宝库”、“动物王国”。统计上报耕地面积39067公顷,土地详查耕地面积81262.4公顷,其中水田51032.4公顷;旱地30229.7公顷。 全县20末农业人口55.33万人,乡村劳动人32万人,年末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详查0.147公顷。具备充足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力资源。全县21个乡(镇)及绝大多数村民委员会都通公路、电、程控电话,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城市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乡(镇)集市建设初具规模,电力供应充足,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提供了必要条件。 就自然条件而言,XX县地处横断山脉南端偏西,为横断山脉与德宏低山的过渡带,东部高黎贡山与西部姊妹山、狼牙山形成屏障,向西南极急降低,呈向西南开口的马蹄形。因地质构造运动与龙川江、大盈江、槟榔江及其支流沿断裂带割切,使XX地形呈现为不同高度的山体和沿河分布的河谷盆地。县城海拔1638米,境内最高点为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2米,最低点为南部速庆江边,海拔930米,高差达2850米。 XX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分区分带交错,具有“立体气候”、“立体农业”和火山地貌的特点。全境可分为三个地貌区,即:北部高山、中山狭谷区(海拔―3000米);中部湖盆、熔岩台地中低山区(海拔1600―2500米);南部低山、丘陵河谷区(海拔1300―1800米)。 境内有龙川江、大盈江二大水系,均属伊洛瓦底江上游,由北向南流。龙川江包括其支流明光河、瑞滇河、蒲川河、新华河,总长359.5公里,集水面积3585.2平方公里,年产水量51.29亿立方米,发源于高黎贡山火草地等地;大盈江由叠水河、槟榔江、缅箐河、勐连河汇流而成,总长136.5公里,集水面积2104平方公里,年产水量29.97亿立方米。 地下泉水502处,年产水量4.4亿立方米。汽泉、热泉、温泉群80多处,热能储量约25―40万千瓦。小(一)型水库6个,小(二)型水库45个;小塘坝707个,蓄水量共计万立方米。天然湖泊青海、北海,水面积0.63平方公里。 XX县土壤大面积是亚热带山地垂直带的土壤型。分为10个类型,主要的是:黄壤、黄棕壤、黄红壤、火山灰土、水稻土,依次为土地总面积的30.9%、16.7%、14.8%、12.4%、7.4%。 XX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①立体气候明显;②雨季、干季分明;③山区、坝区,南、中、北部的光能有差异,呈南、中、北部气候分区;④光、热、水的分布协调;⑤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造成雨量大、湿度大、日照不足。 年均气温14.8℃,最低元月平均气温7.5℃,最高8月平均气温19.8℃;日最高气温30.5℃,最低气温-4.2℃。年均降雨量1469.4mm,年均降雨180.4天,是云南多雨县之一。无霜期年均234天,初霜期11月17日,终霜期3月23日。年均日照2176小时,光照年总辐射130.6千卡/cm2。年均相对湿度79%,全年盛行西南风,平均风速1.6米/秒。 XX农业发展情况 一九九八年以来,在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下,我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根据XX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五年来,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12961万元,比增30249万元,增长36.6%;实现农业总产值96473万元;比97年增21685万元,增长3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7元,比97年增457元,增长39.7%。2002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65.3:14.6:20.1,与97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3.3个百分点。 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粮经比例有所调整,2002年,粮经比例为69:31,经济作物比例比97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优质特色作物品种面积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逐步扩大。主导产业得到巩固发展,到200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2733万公斤,比97年增12.2%;油菜籽总产1900万公斤,增800万公斤,增长72.7%;林业社会产总值实现4亿元,增109.27 %;烤烟产业实现产值6460万元,税收1160万元,烟农收入5300万元;茶叶总产329万公斤、产值3455万元、茶农收入2419万元,分别增55.2%、150.8%、105%。 特色产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冬早包谷、冬早季菜等为主的冬季农业开发和热区开发取得新进展,到200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9万吨,加大了大棚菜、无公害菜和野菜的开发力度;干(水)果总面积达到4.14万亩,比97年增195.7%,新植银杏10万亩,培植了北部地区乌梨、白花木瓜等水果产业,扩大南部地区桔子和晚柑种植面积,积极探索诃子等野生水果栽培技术;香料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比97年增40%,形成了以草果、花椒、八角等为主的香料种植格局;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 三是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到2002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3.2万吨,比97年增长67.2%;奶产量71吨,增208.7%,畜牧业产值实现1.42亿元(90不变价),增6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比97年提高5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达到2565吨,扩大了稻田养鱼养殖面积。 四是农产品加工业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全县共有粮油加厂(作坊)24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专业大户有17户,开发出一批食用油系列产品,如菜籽油、草果油、八角油、花椒油、红花油茶茶油等。古林实业、 云腾快餐、太极果脯、清凉山茶业、高黎贡山生态茶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逐步增强。以蔬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如寸师傅干腌菜、绮罗腌腊制品等。 五是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2002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饵丝专用米3万亩,双低油菜面积16万亩,杂交包谷面积14万亩;建成无公害茶园2.7万亩。 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和旅游业,开展境外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一是质量标准检测监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我县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仅在县内及周边地区相互调剂,少数进入省内外市场,除部分肉猪、肉牛外销外,缺乏出口创汇农产品,因此对农产品的质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国外农产品基地有很具体的标准,细致到有几个厕所都有明确要求,但我们至今在农药残留、维生素等指标及ISO9002等各种国际标准认证方面尚未起步。 二是市场秩序混乱。首先,市场缺乏信誉,缺乏商标、专利、订单等方面的法律保护。其次,许多农产品,特别是加工产品,在销售上,基本实行单打独斗的现象,未形成合力、集团销售,而是无序竞争。最后是农业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关系不密切,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原料生产者的利益未得到有效保护,生产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原料质量没有保证。 三是科技培训不到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市场意识与风险意识不够。目前,农民的文化水平仍普遍较低,他们缺乏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从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包装的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同时,基层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市场信息体系,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手段。科技人员及科技设施挪做他用的现象实有发生,在科技推广中,仅注重产中服务,缺乏产前、产后服务,多数农民及农业企业得不到销售服务的指导。 四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与资金投入缺乏,资金扶持难以落实。农业的市场化离不开信息化,农户信息不灵,会导致生产趋同化。由于许多农户不熟悉市场,不能对未来市场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在生产安排上往往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低下。而且,由于农业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积累少、生产周期长、风险大等原因,使投资农业的资金明显不足,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近年来尽管各级财政不断增加资金扶持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但实际上扶持重点产业资金制约因素很大,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均未设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用于以良种为主的重大科技推广和新技术开发,用于特色和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于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的扶持资金无保证。 五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服务滞后与多头管理并行。各农户在生产与经营中的“各自为政”,使农业生产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也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创特色品牌。同时,目前农技推广人员中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特种养殖和多种经营的人员太少,大部分技术人员是“只懂粮棉油、猪牛羊,不懂名特优”,不能提供发展“名特优新”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不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农业产业化是一、二、三产业的组合体,引导、推进工作并非农业部门一家之力所能承担。没有像东部一样有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产业化领导小组。同时,因为涉及产业化的各项权力分属不同部门,生产归农业主管部门,流通和出口归经贸局和外经局,项目审批归计划发展局,投入归财政局,科技推广归科技局,分工虽细却协作弱化,造成条块分割、政府服务扶持跟不上等尴尬局面。 六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由于过去的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其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七是农业关联产业一体化经营机制没有形成。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相互脱离,使农业产中环节仍处于仅仅为产后环节生产原材料的地位。不仅无法分得产后加工、销售环节产生的部分利润,反而是大量利润流向产后加工、销售环节,加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独自为政”,导致农业关联产业之间难以形成利益互补机制。 XX特色农业发展潜力 特色农业的发展尽管存在着以上一些问题,但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县发展特色农业潜力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的需求――“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产品短缺现象已经有了根本改变,过去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被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状况所代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单一化向质量型、多样化方向转变,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传统的农业生产正逐渐丧失优势,其生产效益逐渐下降,生存空间渐渐缩小。农产品市场对具有特色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给特色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这一切表明,我国农产品市场水平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发展特色农业是适应新的形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2)、资源优势 1.生物物种优势。生物物种繁多、分布广泛、野生比例大、珍稀比重大、经济利用价值高、利用程度低。 2.土地资源优势。表现为土地总面积和土地人均面积大,草地资源总面积和人均面积大,耕地人均面积大。 3.环境优势。开发较晚、开发程度较低,这决定了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化程度较低,化学要素投入较少,从而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的环境污染较轻,加之地域辽阔,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状况要明显优于我国开发较早、开发程度较高的东部及中部地区。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发展无公害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 4.农村劳动力价廉而丰富。全县2002年末农业人口55.33万人,乡村劳动人32万人,从农村就业结构看,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为87.1%。 5.空间优势。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导致农业立体条件复杂而多样。对于农业,特别是对于以资源、气候、立地条件为基础的特色农业而言,空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3)、加入WTO后特色农业面临的新机遇 作为当代最大的多边贸易体系,WTO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就农业方面而言,其实质就是农业资源流动的国际化,就是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以各国的资源禀赋为基础,各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出售用丰裕资源生产的农产品,买回本国难以生产或者即使能够生产也是使用稀缺资源生产的农产品,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 中国加入WTO后,为我们利用国际资源调整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也为我们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配置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大力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适当缩减不具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实现在参与国际市场运作状态下的农产品供求平衡。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我国农业面对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无疑会促进农业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和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分享到巨大利益。 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我国农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的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加速改造国内的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日益宽松的环境,农业即将进入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 基于以上情况,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认为推动腾冲的特色农业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提高对特色农业的认识:1、农业仍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色农业是实施新一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重点任务,是实施“农业稳县”战略的重点。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2、发展特色农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产业,培育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可以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多途径的开发利用,满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促进我县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发展特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县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4、发展特色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特色农产品对于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发展特色农业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既能够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特色农产品,调动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要加强领导,转变职能,搞好服务。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点,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卓有成效地搞好服务。要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旧观念和老作法,由不注重市场需求指导生产向以市场需求指导生产转变,由只注重指导生产向既指导生产又指导销售转变,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什么产品能赚钱就发展什么,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好农产品市场开拓和销售工作。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调查,选好项目;搞好论证,争取上级支持。要健全领导责任制,周密计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任务和目标一经确定,每个项目、每项产业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定人员、定任务、定措施、定考核奖惩办法,保证计划实施件件有着落。各级干部必须发扬求实务实精神,讲实话、办实事、讲实效,反对形势主义,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农业是关联全社会的产业;解决农业中的问题,光靠农业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各部门都要把支持农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增强服务意识,采取切实措施,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的效益不仅体现在农民收入上,还体现在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上,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还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我们不能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就忽视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因此,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计划,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重点项目的投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资金,各相关部门必须服从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制定行业规划,搞好本职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农业,要把农民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突出环境特色、突出物种珍稀特色、突出气候特色、突出野生特色、突出旅游特色、突出文化特色。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面向市场,依靠科技,选择具有一定区域规模、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和产业,依靠科技,培育名牌,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扶持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建设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 四、遵循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市场需求强的特色农产品; 突出发展重点,培育主导产业。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等方面因素,优先发展优势比较突出的产品;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生产。要考虑特色农业生产条件的独特性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坚持在适宜区域进行生产,做到规模适度,确保产品特性;按产业化进行开发。 要着眼于特色农产品整个产业的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群体,形成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区; 兼顾生态建设。要从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出发,发展既能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产品,调动农民进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五、制定发展目标、重点和发展规划。 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特色农业发展目标如下:经过5年的努力,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并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特色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产品品牌和特色产业带区,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形成区域经济支柱,构建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显著提高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使特色农产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农业总产值年递增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5%,达到2050元 。并培植企业与农民形成稳定的利益连结体,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收部分有60%左右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县50%以上的特色粮油基地、经济作物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的农业增加值在全县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 发展重点 :①特色种植业产品。腾冲特色种植业产品主要有饵丝米、荞麦、优质油菜、香料、中药材等,要注重品种改良和加工技术改造。通过新技术的采用、品种改良和增加投入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拓宽市场渠道。中药材生产要加快人工栽培,建设生产基地,扶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水平,改进加工工艺。 ②特有园艺产品。腾冲县具有特殊的物种和气候资源优势,园艺产品品种繁多,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这些产品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能够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栽培技术,改造园艺产品的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发挥鲜切花、野生花卉的优势,加快新品种引进、选育,加强加工、保鲜等设施建设。优质反季节蔬菜实施精品战略,推行精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品种结构,培育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提高园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③特色畜牧业。腾冲县草地资源丰富。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点推广种草养畜,加快优质肉牛羊、奶水牛等草食家畜的发展。调整畜群结构,改良畜群品种,提高优质肉牛、肉羊比重,改革传统的养殖方式,大力推行舍饲圈养,提高畜产品商品率。在外来有毒生物入侵区域及严重退化区域,加快草原植被恢复,逐步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加快草业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引进,带动草业发展。要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牧业质量和效益。 ④高效生态特种水产养殖业。腾冲水资源丰富,发展渔业生产具有较大潜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水库、坝塘水面资源和冷水性资源,发展水产养。推广普及健康养殖模式,发展稻田养鱼等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开发与保护相结合,重点开发特有鱼种“上树鱼”,利用“三文鱼”移殖成功的例子,发展冷水性鱼类等特种水产品生产,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的比重。不断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良种培育、病害防治、饲料生产、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⑤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能够把特色初级产品变为特色加工产品,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着眼农村市场;既要发展成规模的现代加工业,又要发展各种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传统技术生产。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发展名牌产品,建立健全市场营销渠道和网络,形成以粮油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木材制品、火山石制品等为主、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要立足于现有加工能力的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能力,不能盲目铺新摊子。要把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与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形成规模,更多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发展规划 粮油产业,要调新品种结构,调优区域布局,突出加工升值。一是在中和、腾越、小西、打宜、曲石、界先建立饵丝谷基地,使其发展到10万亩。三是在明光、猴桥、马站、曲石等地发展优质荞麦3万亩。四是在界头、曲石、龙江及大盈江沿线发展油料20万亩,双低油菜达100%,同时抓好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提高油菜种植科技含量。要用2-3年的时间,争取有较强势力的龙头企业入驻腾冲,带动油料、饵丝、荞麦加工升值,做大做强粮油产业,实现粮油产值2.6亿元。 茶叶产业要合理布局,把茶叶集中在三个区域(高黎贡山、清凉山和热海)重点发展。采取发展一批,退出一批,换种一批,改造一批,建设稳定、优质、高产、生态的茶叶生产基地10万亩。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使两个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从目前的130万公斤增加到35O万公斤。加工销售量占总产的比例从目前的39%提高70%。同时提高茶叶的加工增值水平。平均单价要从目前每公斤10.5元提高到每公斤15元。要依托龙头企业,把品牌做大做强,使茶叶产值达7500万元。 搞好林下资源开发。一是继续巩固发展草果,使之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二是开发林下山葵 0.5-1万亩;三是人工种植石斛1万亩;四是探索林下种植重楼及木耳等。 抓好无公害蔬菜产业。建设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抓好野菜的人工驯化栽培,生产反季马铃薯;引进蔬菜加工企业,搞好于腌菜、腊腌菜加工,使之成为产值上亿元的产业。 积极发展山葵产业。依托保山山葵发展有限公司,在适宜区积极发展山葵产业,今年抓好350亩,明年种植0.2万亩,发展到1万亩,争取在腾冲建设一座初加工厂,形成农业产值6000万元,工业产值上亿元的产业,把我县打造成山葵种植的主产区。 立足我县的林地和耕地资源优势,开发天然药物,打响腾药品牌,依托科研单位及龙头企业,建设高黎贡山天然药物资源基地,积极开发以重楼、石斛、茯岑为主的天然药物人工驯化种植,达到1万亩,使之成为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各上 5 0 0 0万元的产业。 培植亚麻产业。今年在南、中、北搞好100亩的示范,明年争取列入扶持加快发展,2 0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同时在南、中、北建设三条初加工生产线,按亩产原茎500公斤计算,实现亚麻原茎总产1.5万吨,真正成为替代甘蔗种植及解决粮烟矛盾的新兴产业。 开发绿化树木及花卉产业。一是要充分利用我县森林物种多样性的优势,通过筛选、假植、分类,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绿化树种假植基地,开拓绿化市场,培植绿化产业。二是积极引进名、特、优、新鲜切花品种,开发旅游产品,做好技术储备,待机场建成后,把鲜切花培育成我县的新兴产业,使产值上5000万元。 大力发展草食畜。重点采取农田种草、草山开发、秸秆利用、优质饲料生产四项措施,发展草食畜,实施农田种草20万亩,草山开发120万亩,秸秆利用30万吨,优质精饲料基地 26万亩。养牛 35万头,达到年出栏优质肉牛10万头,产奶1万吨,养羊30万只,年出栏肉羊20万只。 突出特色,抓好20万亩山桂花蜜源基地建设,以山桂花蜜为主的蜂产品加工达到400吨。建设年出栏肉鹅及以雪鸡为主的土著鸡200万只基地;稳步发展生猪,按优质肉猪标准进行生产,努力提高出栏率,出栏率达80%;突破畜产品加工,依托保龙公司,整合县屠宰厂,加速鸡、鹅系列产品开发,建设乳品加工企业,提高畜禽商品率,使加工增值比例达到5 0%以上,抓好种、料、管、防措施,实现畜牧业产值年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 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一是扶持创建一个日处理油菜籽30至50吨、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我县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保持全省第二大油菜生产县的地位;二是扶持一户饵丝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饵丝专用米10万亩生产基地的发展,做大饵丝产业;三是继续扶持两个茶叶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拓宽市场,扩大产业辐射面,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四是加大果脯加工扶持的力度,整合果脯加工,培植壮大果脯龙头企业;五是建设年加工6000吨鲜奶的乳品加工厂一座,突出水牛奶加工,促进腾冲奶水牛基地的发展;六是建设上规模的腾冲干腌菜加工厂,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七是依托科研单位及企业,加工银杏系列保健食品。同时积极筹建麻类加工企业,与基地建设相配套,建设初加工、精加工生产线。 六、制定各项措施保证计划的实施 (1)、广泛开展产前信息与金融服务。 目前,各种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关农业方面的信息不少,但这些信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必须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各种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提供政法、科技、生产、金融、民情等动态信息,为农户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同时,应以财政、金融部门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依托,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农业风险基金,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风险性投资提供保障。 (2)、立足资源优势,合理规划,抓好重点,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基于发展特色农业的需要,要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生产布局与生产技术指导,一要突出主攻方向;二要突出重点地区,不要强求完全覆盖所有地区。建立起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特定区域内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统分结合型生产体系,通过正确分析国内外市场信息和当地资源优势,以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特色、创名牌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产品有市场、生产有效益。研究制订相应的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方案,制订出能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复合型生产技术方案,研究、引进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等,使农业生产的可控程度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培育、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三要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是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种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创立一批特色品牌产品。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培训,推动标准入户。 (3)、注重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和农技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 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大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开发、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县级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力度,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业科技开发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要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等项目向特色农业的倾斜力度,注重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着力解决好特色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关键技术。采取技术入股、有偿服务等形式,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多种经营项目建设。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应促使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转变观念,树立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为一体,进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经营的新观念。 建立和完善八大体系即良种推广、农产品安全监测检验、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农业科研教育、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保障、农作物病虫害及畜禽疫病防治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等八大体系。 (4)、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至今,已经从计划经济发展到了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所有农业生产风险最后都是由农民承担。在发展特色产业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点,把生产经营的主动权交给农民。同时要注意到,现阶段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如何发展生产还必须通过政府正确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和服务上,切实搞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做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销售服务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5)、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 市场是特色产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开拓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力度大小,直接关系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如何。当前,必须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特色产业发展营造充分的空间。一是在研究把握市场的前提下。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召开农产品产销定货会、展销会等,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三是努力开辟多元化国内国际市场。抓住即将加入WTO的机遇,进一步鼓励和扶持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制以及智力引进、劳务输出等方式,共同进行农业开发,将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或省外市场。 (6)、扶持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经营,带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载体。要落实国家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龙头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产业化龙头项目真正实现带动农民致富,关键是要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通过签订产销合同,稳定双方购销关系。鼓励龙头项目通过确定保底收购价、按收购产品的数量向农民返回利润。提倡农民利用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形式,与龙头项目形成利益共同体。 针对以上特点,发展特色农业加工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发展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品加工业。要适应市场细化的需要,重点发展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开发。从横向讲,应继续扩大农产品加工覆盖面,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的比重。在这个领域,加工业还有较大的发展范围。例如,目前在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中,对粮食、水果、蔬菜等的消费基本上还是初级产品,加工品消费比重极低。从纵向讲,企业应围绕某一产品进行系列加工品的开发。不管是进行横向还是纵向开发,都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开发;二搞好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三争取多出优质名牌产品。 其次,农产品加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的道路。农产品原料的生物特性、季节性、易腐败性以及品种品质都决定了农产品加工质量,因此,原料生产与加工有必要紧密联系起来。加工业对农产品的形状、大小、质地、颜色、气味、酸性、枯性,成熟度、轻重和营养含量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如果能将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用公司+农户或基地的形式连接起来,可以产生“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以此协调供求矛盾,带动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面发展。 再次,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农产品加工转化,必须狠抓龙头企业建设。一是要选好项目。农产品种类繁多,特点各异,搞加工必须选准项目,适合本地资源特点,符合市场需求,不能盲目乱上项目。二是要科学布局。龙头企业建设必须有选择的进行,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预期效益好,具有资金偿还能力;带动能力强,产、加、销、服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健全,能切实带动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所需原料三分之二以上来自农户);项目单位资信度高,经营管理能力强,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 结全我县实际龙头企业的扶持建设要从以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抓好饵丝、果脯、茶叶、干腌菜、高烹油、水牛奶、山桂花蜜的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一是扶持创建一个日处理油菜籽5O吨、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带动我县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二是扶持一户优质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带动热区5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三是继续扶持两个茶叶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扩大产业辐射面,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四是依托云南保农食品公司,培植养牛、养羊大户各 2000户,年出栏肉牛10万头、肉羊 20万只,并在特色养殖、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突破,使畜牧业产值达农业总产值的5 0%。五是加大饵丝和果脯加工的扶持力度及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带动饵丝专用米和水(干)果生产。 (7)建立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 特色农产品原产地独特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垄断性,是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的前提。要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区域划定、原产地命名、品牌标注等工作,实行依法保护,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保证质量和特色。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 (8)、引导特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总体看,传统农业是一种粗放型的生态特色农业,亦即粗放型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农业。然而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后,机器、化肥、农药大量引入特色农业,并用工业组织方式经营特色农业生产过程,既提高了特色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同时也在特色农产品中造成有毒物质积累,这些有毒物质进入作物和禽畜体内,最终会损害人的健康。同时,依赖化学肥料和一些工业技术,使地力减退、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特色农业生产环境恶化,使特色农业也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和模式。因此,特色农业产业化中运用科学技术也有一个选择问题,有一个兴利避弊的问题。对此,必须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要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使其成为一种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发展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特色农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特色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要搞好退耕还林、还草,采取工程、农艺、化学控制和生物技术等节水措施相结合,建立田间蓄水、抗旱保水、节灌补水和土壤培肥等节水技术体系,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注重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实施保护性耕作。积极推广沼气等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七、在发展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特色不一定高效。有特色并不一定有市场,特色必须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出发 点,而不应唯猎奇为目标;即使是有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若无科技支撑、信息支撑、管理支撑,再具特色也很可能是低效的,即使一时效益不错也是难以为继的。特色须与市场、科技、信息和管理结合在一起,才有持久的高效,否则又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变卖资源。 (二)、规模越大不一定越好。发展一个产业如果不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经济可行性论证;不了解市场情况,不掌握资源情况,盲目上马会出现市场有限、资源有限与大产业之间的矛盾。 (三)、不计生态环境效果。对野生特色产品的开发,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野生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尚不过关的情况下,此类特色产品的开发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否则将会造成破灭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 (四)、推行“命令农业”。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政府官员无视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政府的过多干预,势必导致农民动作的整齐划一、难有特色,农民也主要听命于政府而忽视市场需求,其结果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说可能又是灾难性的。 (五)、发展特色农业与节水的关系。特色农业中的蔬菜、水果、瓜类、花卉等均是耗水作物,部分特种养殖业不仅消耗水资源还有可能造成水源污染。因此,应处理好发展此种特色农业与节水间的关系,积极发展节水的特色农业,农业节水措施、工程节水措施、材料节水措施及管理节水措施的应用在发展特色农业时非常必要。否则,特色农业即使经济效益再高也是难以为继的。 (六)、发展特色农业与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矛盾。发展特色农业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是密切关联的两个问题:增收和增产。发展特色农业也要有一个过程,二者均不应追求不现实的速度,否则既可能带来市场问题,更可能影响本地区的食物保障,同时亦可能导致经济波动。 (七)、区际产品和产业结构趋同。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外经贸部联合发布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将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均列为西部各省、市、区的优势产业和重点投资领域,这就有可能引致区际农业产业结构的趋同,并进而导致无序竞争、效益下降和生产波动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决不可忽视。篇18:县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的工作报告
县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的工作报告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从隆化县的县情和实践看,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是核心,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是关键。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抓农业产业化力度的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2xx0年,我县依据县情,确定了养牛、玉米制种、水稻和两杏一果四大农业产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全县农业形成了以养牛、制种、水稻和两杏一果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龙型经济格局。2xx4年,四大农业产业产值达到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龙头企业三北种业、隆泉米业、红源果业和格林公司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翔宇皮革、泽人乳业、六合制药、绿宝公司、绿洲草业等龙头企业的发展,为全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xx4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20%,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7个。养牛产业迅速发展。多年来始终坚持“举全县之力发展养牛产业”的发展战略,在全县12个重本文先后投入养牛资金共2亿多元,形成基础母牛、育肥牛、奶牛同步发展、总量不断扩张的养牛产业发展格局。到2xx4年6月底,全县牛饲养量达到26.7万头,存栏22.09万头,万头牛乡镇达到6个,千头牛村达到58个。龙头企业翔宇皮革、泽人乳业、绿洲草业发展不断壮大,隆化种畜繁育基地、凤林肉牛繁育厂、张三营养牛示范小区等新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制种产业稳步增强。龙头企业三北种业占中国百强种业第12位,该公司有5个分销公司遍及25个省、市5xx多个市、县的6xx0多个营销网点,年种子经销量达3xx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16xx0万元。户单2xx0、三北六、秦龙九等一批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推广的16大玉米新品种。水稻产业稳定发展。隆化现有水稻种植面积23万亩,其中:优质水稻面积15万亩。龙头企业隆泉米业以生产生态大米、免淘大米、精制大米和生态杂粮为主打产品,其中,隆泉牌生态米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隆泉牌无公害大米被国家列为首批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承德隆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河北省首家、承德市独家无公害产品生产企业。两杏一果产业日益壮大。隆化两杏一果面积已达76万亩,其中山杏、大扁66万亩,山楂7.6万亩。果品年产量1万吨。龙头企业红源果业、绿宝公司、六合制药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研制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新品种,在京津市场占有较大份额。蔬菜产业发展迅猛。以格林公司、大通蔬菜公司为龙头的蔬菜产业成为隆化凸现活力的新兴产业,全县现有无公害蔬菜10万亩。格林公司研制开发了以食用菌系列、薯类系列和山野菜系列三大类为主的130多个品种,产品内销京津等15个省市,外销日本、东南亚等8个国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型经济组织规模较小,实力弱,缺乏较强的带动能力和辐射作用。
(2)龙型经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3)科技含量低,农副产品在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份额小。
(4)经营机制不健全。市场、企业、基地、农户间缺乏有机联系。滤布
(5)有形市场建设滞后,中介服务组织功能不健全。
(6)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外向度低。
(7)农业科技人员匮乏。
三、下步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四个一批”的目标,引龙头扩大产业规模,增强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个一批”即壮大隆泉米业、三北种业、红源果业、格林公司等一批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提高翔宇皮革、泽人乳业、六合制药、绿宝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隆化种畜繁育基地、凤林肉牛繁育厂、张三营养牛示范小区等一批新兴企业;谋划牛肉深加工、沙棘深加工、羊肉深加工、蔬菜深加工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通过“四个一批”建设,全面实施农业产业振兴县域经济计划,逐步增强农业产业的发展后劲。形成以重点乡镇为依托,以隆泉米业、三北种业、红源果业、格林公司、六合制药、绿宝公司、泽人乳业、翔宇皮革和绿洲草业等企业为龙头,辐射全县乡镇村和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经济圈,打造农业产业发展平台,形成农业产业发展网络。一是全力推进养牛产业。以张三营和郭家屯大牲畜市场、翔宇皮革、泽人乳业和绿洲草业为龙头,加大引资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发展壮大现有市场和企业规模。延长养牛产业链条,进而带动12个养牛基地乡镇的养牛业发展。以四个特色园区,即肉牛标准化生产园区、标准化奶牛生产园区、牧草种子园区、西杂母牛驯化挤奶园区建设为依托,全面推动全县养牛产业发展。争取再上一个牛肉深加工企业。新建中关、韩麻营、步古沟三个大牲畜批发市场。二是稳步提高种子产业。以隆化三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龙型经济发展模式,以普通玉米杂交种为主,大力开发特用玉米、高油玉米等特种玉米种子,提高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参加国内国际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带动功能。充分发挥自然优势,以发展巩固县内基地为主,积极开拓跨省区外繁基地。压滤机滤布三是做大做强水稻产业。以隆泉米业为龙头,不断延长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产业链条,通过技改扩能逐步实现无公害产品向生态产品、有机产品方向发展,扩张产业规模。加快隆泉米业小杂粮等技改扩能项目的实施步伐。四是全面提升“两杏一果”产业:以红源果业、绿宝公司为龙头,集中引进名、优、特、新果树品种,扩大农业园区和基地建设规模,开发系列山楂等果品和绿色饮品,逐步形成“龙头+基地+市场”的区域化、一体化经营的产业格局。同时,加快沙棘基地建设步伐,再上一个沙棘深加工企业。五是继续推进蔬菜产业。以格林公司和大通蔬菜公司为龙头,利用丰富的山野菜资源、食用菌栽培和无公害蔬菜基地等优势,以科技为主线,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开展深加工和精加工,打响“格林”等知名品牌,扩大基地规模,形成完整的城乡产业链条,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亮点。
四、保障措施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龙型经济是一项社会工程,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又需要有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因此,在政府宏观指导的基础上,必须在政策优惠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切实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1、夯实农业基础,改善生产条件。一是强化基础。以“水”为核心,继续抓好打井配套、修渠修坝等水利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每年新增和改善水浇地1万亩,打井配套1xx眼,确保基地首先实现水利化、灌溉化。二是抓好生态项目建设。以植树种草为重点,抓好防沙治沙、一退双还、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都周围绿化等项目及其它争取的林业生态项目的规划实施,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快“四荒”拍卖与开发进程,充分发挥每个项目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加快养牛、山楂、蔬菜、山杏和杏扁、食用菌、沙棘等基地建设步伐,拓宽农民增加收入的来源和渠道。
2、重视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一是加快引进创新。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强化科学管理,尽快培育一批不同规模、不同档次、各具特色的设施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农业向科技型、效益型发展。以此推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二是优惠政策驱动。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季节性、中长期技术承包,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试验基地,租赁和领办农业科技企业,促进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三是抓好名牌培育创新。规范主导产业进行标准化生产,面向市场,开发绿色食品,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做好农产品的注册、展销和申报评优工作。
3、完善投入机制,提高两个效益。一是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乱、资金不散、集中使用”的原则,对农业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要打捆使用,向农业龙型经济和四大主导产业倾斜。抓住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成功机遇,依托我县优势,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招商活动,积极引进外埠资金。同时,要立足我县财政困难实际,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农业龙型经济建设。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二是搞活投入回报机制。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性资金,对国家投入到种植业、养殖业的`资金坚持定期偿还,滚动使用,坚决杜绝国家投入无回报现象发生。在培育主导产业中,既要坚持农业增效、又要注重民增收,切实增加主导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使农业龙型经济真正成为富县富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稳定政策,深化改革。要在稳定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龙型经济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组织化程度。突出抓好三方面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在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放活土地使用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反租倒包等形式,带动土地连片开发,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经营。二是认真抓好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县、乡党政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到农村一线创业。三是深化农村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对现有的农村水利设施,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加强管理,使之发挥其特有的保驾功能。
5、市场带动,以销促产。各级政府要按发展农业龙型经济的需求,研究预测市场,开拓发展市场,引导农民闯市场。一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新建和完善农产品专业市场,加强对批发市场的规范和改造,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农产品顺畅出售;二是积极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组织。建立专业运输公司、经纪公司等,特别要加快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培育涉及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工商局牵头,5年内培养万人经纪人队伍。离退休干部、乡村干部、下岗职工、农民都可以成为培养对象,充分发挥他们在开拓市场,推销农副产品中的骨干作用;三是发展“订单”农业。组织大批人员抓合同、抓订单,实行以销定产,以销促产;四是拓宽销售渠道。以京、津市场为主攻方向,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隆化农产品销售覆盖京津,遍及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目标。
篇19:XX县农业产业化暨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XX县农业产业化暨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xx县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总人口3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6万,占全县总人口80以上,是个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我县注重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始终把培育高附加值、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全力扶持,常抓不懈。全县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6家,基本形成了年糕、米粉、罐头、风味食品、竹制品五大系列的生产格局。今年1—10月,全县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5亿元,上缴税金1460余万元,出口创汇570万美元,带动农户近2万户,增加农民收入900余万元。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一、依托资源建龙头
xx农业资源丰富,有耕地31.7万亩,年产粮食近20万吨,是我国百个商品粮
基地县之一;木竹资源优势突出,有毛竹林14万亩,毛竹蓄积总量2100万株,居全市第二;食品工业基础扎实,曾是全国食品百强县之一;地方特产众多,年糕、扣肉等传统食品在周边省市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我县以市场和经济效益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提出“依托资源建龙头、建好龙头促调整”的思路,重点发展粮食深加工、传统食品开发、罐头及木竹加工企业,目标是实现“三个万吨”,即万吨米粉、万吨年糕、万吨罐头。经过几年的努力与发展,以上目标已基本实现。我县米粉年生产能力现已接近万吨规模,其中大型米粉生产企业有紫文、双明两家,产品全部出口;一定生产规模的年糕企业有二十余家,其中大禾食品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量在4000吨左右;罐头生产企业柏林、顺源公司年产值分列省内同行业第一和第三,产品以水果、竹笋罐头为主,全部出口,我县已成为华东地区继浙江黄岩之后的第二大罐头出口基地县。此外,竹制品、扣肉、风味食品等加工企业发展势头也十分看好。
二、办好基地稳龙头
稳固的生产基地和充足原料保障,是龙头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策应龙头企业
发展的需要,我县结合实际,经过充分论证,于20xx年提出重点建设20万亩优质稻、10万亩毛竹丰产林、100万羽鹅鸭、80万只中华草龟、5万亩优质果品“五大基地”。目前,“五大基地”发展目标已全面实现,其中优质稻基地达43.7万亩、中华草龟养殖规模已突破100万只,在此基础上,我县新建了芦笋、肉牛、蘑菇、生猪等基地。在基地建设中,我们注重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农产品生长特点和生产现状的不同,扬优成势,合理布局。如葛溪、漆工、中畈、湾里、朱坑等乡镇为重点的优质稻种植区;以南岩、弋江、花亭、龟峰等乡镇为重点的果蔬种植区;以沿江乡镇清湖朱坑为主的鹅鸭养殖区;以山区乡镇叠山、旭光、三县岭、漆工、港口等为重点的笋竹两用林和食用菌种植区等。二是市场导向原则。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县在发展壮大原有“五大基地”的同时,不断为基地建设增添新的内容。如20xx年,我县在xx、南岩、朱坑等乡镇新建了100余亩芦笋示范基地,在港口镇扩建了万余平方米蘑菇种植基地,扶持壮大了葛溪乡福林良种牛调拨养殖基地,目前该基地拥有良种种牛、肉牛200余头,发展农户散养肉牛100余头。三是民企双赢原则。我县通过“企业 基地 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化生产,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较好的解决了“农产品卖难”和“企业原料供应难”的双重矛盾,实现了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双赢”。今年,我县大禾公司与葛溪、漆工、南岩等乡镇农民签订了2万亩大禾谷生产合同;柏林、顺源罐头厂与圭峰等乡镇农户签订了4000吨水果、1200吨竹笋和100吨荞头的生产合同。
三、搞活流通兴龙头
我县坚持市场带动战略,突出“搭建销售平台、创新营销手段、激活民间流通”三大举措,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一是搭建销售平台。一方面,内建市场。引资5000万建设了城北综合贸易大市场,使之成为我县农产品聚散中心;引资8000万筹建赣东北贸易广场,着力培育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为展示、销售xx农特产品,我县还在县城建立了一批土特产专营经销点。另一方面,外组网络。帮助企业在国内各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网点,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如我县大禾公司在国内14个省市建立了销售网络,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东南亚等地。
二是发展会展经济。县里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种展示会、展评会、博览会,帮助企业树品牌、扩影响。仅20xx年,政府牵头组织龙头企业参加会展和考察培训就有9次。同时,在县内举办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宣传、推介我县名优特产品。在去年成功举办“xx县第一届春季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的基础上,我县今年又举办了“江西·xx首届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会”。
三是激活民间流通。我县成立了年糕、竹业、畜禽、药材、花卉等流通协会13个,组建民间流通组织40多家,并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身流通领域,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和销售服务。
四、配套服务扶龙头
农业结构调整和龙头企业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包办不行,企业单干也不行,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实实在在地关心支持、各部门通力配合,才能取得成效。从我县来看,主要是做好了以下几项服务:
(1)加强组织领导。县领导每人负责联系一家龙头企业,建立“一个项目、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问题,可向县主要领导直接反映。版权所有
(2)政策资金倾斜。强调“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牵头扶持谁”,通过财政贴息贷款,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如支持柏林罐头厂扩建,使其生产能力达到万吨;帮助紫文米粉厂争取到国家农业开发资金扶持,新建现代化标准厂房,引进先进生产设备。
(3)加大技改力度。为促进企业更新设备
,改进工艺,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产品品种,近年来我县共投入了技改资金5000多万元。如协助大禾年糕与上海淀粉研究所、南昌大学等单位合作,联合攻克低温短时杀菌等工艺技术,解决了年糕生产、储存上的一系列难题,实现了xx年糕“由手工制作向机械加工、由季节性生产向常年生产”的转变;协助金龟王公司攻克了《乌龟繁养技术开发》项目,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产业调查报告
【县农业产业化工作调查报告(锦集19篇)】相关文章:
县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2022-11-23
农业调查报告2023-03-19
县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调查报告2023-04-12
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汇报2022-09-18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2023-10-26
三农问题调查报告2023-07-31
外向型农业调查报告2022-10-24
三农问题调查报告精选2023-08-06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精选2023-03-13
三农问题社会实践问题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