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3-12-19 08:01:46 工作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作自查报告(共5篇)由网友“xinshengmt”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作自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篇1: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是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大教育精准扶贫工程,我县按照《海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海南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教督〔2017〕13号)要求,对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20条底线,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春季,我县共有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校49所,具体为完全小学26所(其中,田表、旺丁、南达、港政联4所学校建制为小学,但目前高年级均已无生源,不再设有5-6年级),教学点13所(其中,合水小学、青松小学、七水小学无在校生,已成空壳学校,这3所学校已于207月向教育部申请撤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初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1所。

春季,我县共有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校x所,具体为完全小学x所,教学点x所,九年一贯制学校x所,初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1所。

20秋季学期,全县中小学在校生总人数x人,其中小学x人,小学入学率x%;初中x人,初中毛入学率x%。

二、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到位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改薄”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全面改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县长胡翔同志担任,成员由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委、住建局、国土局等部门组成。为充分发挥决策指导、协调推进、资金保障、监督检查等职能作用,我县不仅制定了《xx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加快推进“均衡发展”和“全面改薄”项目工作的通知》(白府〔2017〕65号),而且领导小组各成员还经常深入到项目学校督促检查,现场办公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各职能部门也通力配合,为项目建设设立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考虑项目计划配套资金,保证项目计划资金联合申报按省厅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待项目资金下达后确保3个月内破土动工。得益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协力配合,我县改薄项目顺利实施。

三、督导内容达标及规划项目实施进展、质量管理情况

(一)“底线要求”达标情况

我县至年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覆盖全县45所中小学校,为有效改善基本教学和生活条件,按照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的`标准,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全县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新建校舍坚固、耐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内照明设施完善,保证1人1桌1椅,黑板、图书按标准配备。按照学校规模和教育教学要求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根据学校地理条件和农村体育特点,因地制宜地建设运动场地和配备相应体育设施,有效改善学生的体育锻炼环境和条件。寄宿制学校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消除“大通铺”现象,保证学生每人1个床位,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沐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实施放心食堂工程,学校食堂坚持公益性质和“零利润”的经营原则,对食堂严格把关,确保学生吃的健康、家长放心。全面消除了旱厕,厕所厕位基本够用。所有学校设置旗台、旗杆,并按要求升国旗。与此同时,学校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各种应急预案,建筑物按要求配置消防器材和应急照明设备,新建多层校舍建筑每幢都设有2部楼梯,设置疏散标志。学校在校门、宿舍等关键部位均安装了视频监控,各校均完成“一键报警”装制设置,全县统筹配备校园保安156名。所有实施项目的学校,建设后整体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提升了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二)规划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1.20―项目完成情况。年校舍建设类:2014年投入资金1744万元建设项目7个,已全部竣工。投入资金x万元建设项目20个,已全部竣工。20投入资金x万元建设项目9个,已全部竣工。教育教学装备类:2014年投入资金x万元建设项目2个,已完成。20投入资金x万元建设项目2个,已完成。年投入资金x万元建设项目10个,已完成。

2.2017年规划项目进展。到位资金x万元(其中中央资金x万元,省级资金x万元,县级资金x万元),校舍和附属设施建设x万元,已安排土建项目有:七坊中学、大岭学校、阜龙希望小学、岭尾小学等校园附属设施改造,旺丁小学、光雅小学、照明小学、尖兵小学、龙伟小学学生食堂等工程,现已完成工程进度95%。投入改薄设备采购资金x万元,项目有:民族中学、七坊镇中心学校、元门乡中心学校、龙江中心学校、七坊中学、卫星学校、牙叉实验学校、白沙学校,阜龙律师希望小学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装备等,现已完成全部招标工作,已全部配送到位,完成资金拨付x%。

3.2018年规划项目进展。到位资金x万元(其中中央资金x万元,省级资金x万元,县级资金x万元),校舍和附属设施建设x万元,已安排土建项目有:牙叉实验学校、芙蓉田学校、珠碧江学校教学楼等教学楼项目,白沙学校、牙叉镇中心学校等学生宿舍项目,荣邦乡中心学校、邦溪镇中心学校等校园附属设施改造,现已完成工程进度x%。投入改薄设备采购资金x万元,项目有:打安镇中心学校、芙蓉田学校、东方小学、雄英小学、阜龙律师希望小学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装备等,现已完成全部招标工作,计划于11月20日前全部配送到位,完成资金拨付x%。

(三)项目质量管理情况

我县实施的校园校舍建设项目均严格按照建筑、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实施,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工程建设管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所有土建类工程项目都办理前期审批手续,校舍建设均符合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要求。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六个一”责任机制(即: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倒排工期、一竿子抓到底)和监管“三条线”,严把“四道关”,确保工程建设进度按时间节点完成,安全与质量按规模操作。项目竣工后通过验收才投入使用。设备购置执行政府采购,资金拨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1.严格执行监管“三条线”。一是项目责任单位领导分片挂钩项目点,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指导项目建设。为了配合施工单位加快工程进度,我县全天候安排专人跟踪服务,只要工地需要随叫随到,在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工程建设;二是由项目建设所在地中心学校的法人主抓学生安全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充分利用每周一早操后的空余时间或班会课、校园广播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项目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文明施工标语、危险警示牌等,同时把项目施工区与师生生活区、教学区隔离开,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监理单位工程监理员进驻项目点,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覆盖监理,对隐蔽工程、重要工序的施工实行旁站监理,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与质量问题及时发现整改。

2.严把建设“四道关”。一是严把规划选址关,选址时避开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带,所有项目均按照当地抗震设防标准一次性规划设计;二是严把材料进场关,严格执行取样取证的相关规定,对进场材料进行随机取样,严格检验,不合格建材严禁进场;三是严把施工程序关,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三定制”,对每道施工程序进行全程监管,严格把关;四是严把质量检验关,所有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必须经监理、工程责任人、质量监督机构人员检查验收,签字认可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设备购置执行政府采购,依法依规开展,采购质量符合要求,采购过程资料齐全,严格把好项目验收关,切实履职,抓好设备的验收检测、管理和维护,不合格的一律不投入使用和进入项目学校,并对需进行培训的设备进行统一组织培训。

四、存在问题

(一)部分学校的运动场建设用地因属于新征用地,在征地期间耗时较长,建设工程进度推进缓慢,如七坊中学运动场、牙叉实验学校运动场。

(二)部分学校教育用地场地不足(主要原因是2017、2018年两年期间学生回流现象明显),需新增加用地,如金波实验学校、芙蓉田学校、思源实验学校等3所学校。

(三)部分学校因房改历史遗留问题,校内居住着大量其他人员,局部存在的私有危房无法拆除,如珠碧江学校、七坊中学、芙蓉田学校、县一小等。

五、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所有实施项目进度。二是全县做好统筹,优先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用地问题。三是进一步深入开展“20条底线”的自查工作,列出问题清单,逐项制定解决方案,优先安排资金,彻底解决底线问题。

篇2: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xxx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20xx-20xx年)》精神,按照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开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x政督团[20xx]41号)要求,我市高度重视,及时下发了《xx市 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市政教督发[20xx]24号),对中省督导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教育局先后三次召开会议对区县“全面改薄”工作进行自查,11月1日-9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6个检查组,对全市13个区县的“全面改薄”工作进行了复查,现将该项工作三年来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成效

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的精心指导下,我市认真组织开展“全面改薄”工作,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极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极大地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我市“全面改薄”规划总投资(20xx-20xx年)26.95亿元,规划新建改造校舍面积88.4万平方米,建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工程量147.2万平方米,涉及项目学校1192所。主要完成学生用床、课桌凳、校舍建设、教学装备、设施设备、体育场地、校园附属设施及其它等七类建设项目。

(一)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教学条件

20xx-20xx年,我市“全面改薄”累计投入资金19.6亿元,其中中省7.75亿元,市级9.06亿元,区县级2.79亿元,占五年“全面改薄”规划投资总额的72%。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总计65万平方米,占规划改造校舍面积的73.5%,建设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工程量107万平方米,占规划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工程量的72.6%。

1.中省项目实施情况。20xx年,中省下达我市“全面改薄”资金2.51亿元,涉及项目学校136所,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15.2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工程量1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经完工126所,在建10所,开工率100%,完工率93%。

20xx年,中省下达我市“全面改薄”资金2.64亿元,涉及项目学校139所,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14.7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工程量21.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经完工101所,在建38所,开工率100%,完工率73%。

20xx年,中省下达我市“全面改薄”资金2.29亿元,涉及项目学校112所,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13.8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工程量14.1万平方米。截至目前,第一批下达24个项目已经完工11所,在建6所,前期7所;第二批88个项目由于下达较晚(10月份下达资金),目前均在办理建审手续。

2.市区县项目实施情况。20xx-20xx年,市区县财政安排资金11.85亿元,共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学校279所。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21.3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等附属设施工程量52.7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经完工158所,在建82所,正在办理各种建设手续39所,开工率86%。

通过“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使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全市消除了D级危房,81.5万学生实现了1人1桌1椅,6.6万寄宿生实现了1人1床位,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有效促进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另外,为了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我市自主实施了义务教育标准化项目,市区县投入资金20.5亿元,建设和改造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496所,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61.86万平米,完成体育场馆及其他附属设施工程量148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经完工473所,完工率95.4%,在建23所。针对学校电器不断增加情况,投资2860万元对334所学校进行了电线路改造。为消除校园安全隐患,专项列支2300万元对117所学校墙面瓷砖进行了维修。此三项工程的实施,无论对我市“全面改薄”,还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改善学校生活设施

1.改善住宿环境,确保师生安全。学生宿舍均设置在通风、采光良好的校园内,并且宿舍安全管理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配套到位,宿舍消毒、杀菌措施制度建立健全,彻底消除了寄宿生的“大通铺”现象。部分寄宿制学校设置了必要的淋浴设施,确保在校学生能够使用。中小学冬季取暖设施均已配置到位,宿舍明火取暖现象均已消除。

2.改善校园整体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到位。配合营养改善计划新建食堂671个,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38.3万名,学校食堂均已具备食品制作或加热条件。多数学校教学楼安装有饮水设施,确保学生在校饮食安全、健康。厕所蹲位均符合标准,蹲位设置合理。由于我市农村学校分布较广,在有水源的学校,新建厕所已按照有关规定,在图纸设计上设置了水冲式;对目前公建配套不到位的的学校,要求学校每天对旱厕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借“全面改薄”之机,对全市中小学围墙进行了整修,拆除了原有危墙并进行新建。校门、宿舍等关键部位都已安装摄像头和报警装置,宿舍配置消防和应急照明设备,各校均有明显的应急疏散标志。

(三)办好必要的教学点

1.足额拨付经费。从20xx年开始,对不足100人的学校补齐100人经费,涉及8个区县368所学校和100个教学点,每年下达资金1700万元。

2.综合提升软硬件办学水平。我市对83个教学点校舍进行了改造,对校园场地进行了硬化,配备了体音美等教学仪器设备,改善了教学点的办学条件。中心学校对教学点实施师资特殊配备政策和紧缺学科“走教制”,合理安排教学点的师资力量,统筹安排教学点课程。优先安排免费师范生到教学点任教。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完善符合村小和教学点实际的职务(职称)评审标准,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向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方面向教学点教师倾斜。

(四)妥善解决大班额问题

我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和群体间差距,着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和大班额问题。我市义务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99.98%,初中99.79%。

1.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保障城镇居住区义务教育配套学校建设到位。严格执行《xxx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市政办发[20xx]6号)和《xxx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20xx]35号),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义务教育配套学校建设。

2.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扩建一批城镇中小学。20xx年以来,市政府实施开发区36所公办学校建设,其中新建义务教育学校27所;实施县城以上城区学校建设,多渠道投入资金1.7亿元,扩建学校41所。

3.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通过科学合理划分学区,完善招生录取机制,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等措施,加强义务教育入学的规范管理;高中招生中将省级示范高中和省级标准化招生计划按不低于50%比例分配至辖区内初中,引导初中生源合理分布。

(五)扎实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

1.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经过调研、申报、审核,确定83个教学点实施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改变了农村教学点“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研究水平。

2.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三年来,市级投入近3亿元,实施校园网、班班通、在线课堂、录播教室、安防监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基础数据库平台等项目,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中小学校园网和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率分别达到84%和90%。目前,全市小学教学用计算机6.62万台,普通中学教学用计算机6.92万台,小学、普通中学生机比分别为8.56:1和5.98:1。网络空间建设有序开展,全市中小学已依托各级平台创建学校空间2107个,班级空间8217个,教师空间50057个,学生空间73596个,家长空间75548个。

(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严格核定乡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通过调研,我市统一了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小学1:19、初中1:13.5、高中1:12.5核定,其中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按照标准班额采取班师比方式核定,小学1:2.4、初中1:3.9、高中1:4.2,教学点按不少于2名编制核定,乡村寄宿制学校根据情况可适当增加教职工编制。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优化、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班额、生源变化情况,适时增减调剂编制,统筹优化使用,切实将乡村学校教师编制落到实处,确保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2.加强教师交流轮岗。围绕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我市积极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将优质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送到薄弱学校和边远农村学校,实现了“以强带弱,强者更优,弱者变强”。目前,累计交流教师、校长21317名,对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3.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通过公开招聘、特岗教师计划、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等形式,适当扩大乡村教师招聘规模,不断优化乡村教师性别、年龄、学科结构。今年为基层中小学、幼儿园补充新任教师762名。引进教育部所属师范大学毕业国家免费师范生206名。通过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为涉农的八个区县招聘中小学教师140名。落实国家特设岗位教师招聘计划,招聘教师79名。创新招聘方式,组织区县和学校,走进北京师范大学等六高校招聘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130名。

4.提高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提高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比例,乡村幼儿园按0.5:3.5:6,小学按1∶4∶5,初中按1.5∶4∶4.5的比例设置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任教25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不受单位岗位数量限制。对乡镇以下规模小、人员少、较为分散的小学或教学点,可由乡镇中心小学统一制定岗位设置方案,集中调控、集中管理、集中聘用。

总之,通过“全面改薄”工作的实施,我市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市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由20xx年的905.17万平方米增加到1023.88万平方米,提高了13%;生均校舍面积由20xx年底的9.46平方米提高到20xx年的10.45平方米,提高了1%;在已竣工和正建的554学校中,涉及寄宿制学校89所,解决了6230名寄宿生住宿问题,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由20xx年57284人增加为20xx年的66925人,增加16.83%。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得到显著提升,“大班额”现象明显减少,教师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质量管理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在人口密集区、县城等地区通过新建、扩建、改建学校等措施,解决大班额问题;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保留教学点。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原则,充分考虑移民搬迁、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等因素,各区县合理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选址符合建设标准要求,编制布点规划,并由我市审核后确定。

(二)优化方案、逐步建设

我市要求各区县在做好学校布局规划的同时,按照《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一校一案”的原则做好学校总平面设计方案,根据急需程度,制定分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学校建设效益最大化。新建校舍设计及施工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符合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要求。

(三)管理规范,依规办事

各区县项目实施严格落实招投标制度,招标委托代理机构组织实施,进入xxx市建设工程信息网平台举行招投标活动,招标过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邀请纪检、监察和主管部门参与监督招标,规范签订合同,确保一切与项目建设相关的行为全部做到阳光、透明。

(四)严格程序,夯实责任

项目建设遵循基本建设程序,落实工程建设管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新建所有项目均办理选址用地、环评、立项、规划等手续,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地质勘察、图纸设计、图审、造价预算、招标代理、监理等,申请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校舍建设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五)依章办事,公开公正

项目采购,始终坚持政府公开招投标制度,委托信誉好的招投标代理机构进行公开招投标。实验仪器配备标准,保证标书严密科学规范。评标过程中认真测量样品规格参数,严格审核投标人资格。验收环节层层把关,杜绝供货商以次充好的投机行为,保证教学仪器设备的质量。

(六)多举并措、加强管理

近年来,我市、区县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作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是每月召开项目管理人员会,对项目进展和质量管理加强认识,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有效措施;二是对项目管理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快实施步伐,加强质量管理;三是每双月以《xxx教育督查专报》上报市政府,下发各区县政府,促进项目进展和质量管理;四是市级教育督导部门及教育部门每两个月对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管理进行一次实地督查检查,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对设计不周全、管理不到位、质量不达标、进度跟不上的及时调整和完善。同时要求区县教育局组织人力,落实责任,对工程质量进行经常性现场检查、现场解决问题,加强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三、保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全面改薄”工作制度

为确保“全面改薄”工作顺利实施,我市制定了“实施方案”,20xx年2月13日,经xxx市人民政府第102次(20xx年第3次)会议讨论决定,由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发文,将《xxx市“全面改薄”实施方案》(市教发[20xx]20号)印发各区县人民政府实施。市政府建立了由市教育、发改、财政、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工作,适时研究全市规划方案、资金筹措、督导检查等重大事项。市教育局成立了“全面改薄”工作小组及办公室(市教办发[20xx]52号),各区县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加强项目管理,统筹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市、区县教育局每月召开工作会,协调推进“全面改薄”工作进展情况。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建立了“全面改薄”督导评估制度和督导通报、问题反馈与限期整改制度,严格跟进督办程序,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二)强化资金保障,加强资金管理

20xx-20xx年,我市收到中央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资金分别为5270万元、5270万元、4900万元,用于全面改薄项目资金,符合规定要求。收到省级全面改薄资金分别为19810万元、24309万元、17954万元,省级资金达到中央资金的百分比为37.5%、46.1%、36.6%,符合规定要求。市本级投入改薄资金分别为4885万元、24531.26万元、65075.67万元,实施项目涉及校舍建设、设施设备、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等项目。

在薄弱学校改造项目资金管理中,市、各区县严格管理各级资金,积极落实配套资金。20xx年1月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制定下发了《xxx市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财发〔20xx〕124号),对资金使用范围、资金分配申报拨付、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从制度上予以明确。同时,市级教育、财政、建设部门每年对各区县项目实施情况予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处理,督促区县予以整改。

各区县对筹措的各类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户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的办法。区县财政、教育局分设专户,项目资金实行按合同、按进度申请拨款的运行办法。支付时,首先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各方责任主体(施工方、建设方、建设局建管处、监理、设计、勘察)确认工程质量及分步分项验收情况,各方签字后,由区县教育、财政按照工程进度(基础30%、主体40%、竣工20%、一年后再付质量保证金10%),予以拨款,形成工程质量优、进展快、拨付及时、预算执行严格的良性循环。我市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积极落实国家及省上制定的“全面改薄”建设项目税费减免政策。

(三)试点规模化应用,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

为推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20xx年,我市出台了《大学区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工作方案》(市教发〔20xx〕50号),按照“应用引领、示范带动、活动推广”的工作思路,深入探索“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网络协助教研”、“名师工作室”等多种应用模式,培育出一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典型示范学校和示范区县,实现了区域内及跨区域学区长学校与成员学校之间、城乡学校之间优质资源的共享,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的应用,变成日常教学行为,有效破解了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师资短缺、教育不均衡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了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四)提高教师待遇,落实生活补助制度

认真落实国家连片特困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根据xxx县乡村学校地理位置,艰苦边远程度,制定了六档补助标准,具体为每人每月600元、500元、340元、260元、200元、100元,人均年补助4320元。共惠及全县17个乡镇154所学校3890名教师。

我市自主实施沿秦岭北麓区县义务教育学校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在上述六档补助标准基础上,对xxx县深山区、浅山区增加了1000元、800元两档标准,财政每年投入6696万元,共惠及722所学校的15500名教师。

(五)创新职评制度,对农村偏远学校教师给予职评工作政策倾斜

我市采用分区域、按学科排序、按比例淘汰的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创新办法。20xx年,全市通过审批的407名高级教师中,xxx、xxx、xxx县教师共196名,占通过审批人数的48%;20xx年,通过审批的384名高级教师中,xxx、xxx、xxx县教师共172名,占通过审批人数的45%。

20xx年,我市继续加大对农村偏远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政策倾斜力度,对xxx县、xxx县、xxx县晋升高级教师人员不作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此项政策倾斜将惠及三个县26288名中小学教师。

四、公开公示

为确保“全面改薄”工作的顺利推进,从20xx年起,市、区县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将“全面改薄”工作列入代表审议议题,经审定后,列入重点项目进行实施,并通过报刊、网络等渠道向社会公开,接受各界监督。市级媒体、电视台对《xxx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方案》及时进行全面报道。

同时,为将“全面改薄”项目打造成让老百姓满意的“阳光工程”、“放心工程”,我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规划建设任务、预算安排、校园校舍建设、实施成效等信息,及时进行动态公布,报刊、媒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公开报道。各区县所有项目及设备采购都通过公开招标进行,通过xxx建设工程信息网、xxx省政府采购网、各区县人民政府网公示相关信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全面改薄”项目资金预算执行上,我市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从20xx年公开部门预算,每年人大批复预算后,将部门预算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市教育局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开。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阶段工作

(一)存在问题

1.因农村大部分学校没有土地证,无法正常办理规划报建手续,影响项目开工率。

2.省上规定教学用房每平米20xx元,学生宿舍每平米1500元,厕所每平米1000元,按照我市目前标准,框架每平米在2600元左右,单体造价太低,资金缺口较大。

(二)下一阶段工作

虽然我市“全面改薄”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根据“全面改薄”规划,任务还很艰巨,20xx-20xx年,我市还需实施项目学校526所。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竭尽全力,狠抓落实,克服困难,采取得力措施,加快项目进度,彻底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按期完成“全面改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整个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奠定基础。

篇3: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接到《关于开展20XX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榆政教督〔20XX〕76号)文件后,我县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牵头,教育局等相关部门配合的义务教育改薄工作自查工作小组,并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教育基本情况

XX县现有中小学校15所(个),其中完全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1所、县办小学3所、镇村规模小学8所、教学点2个;有幼儿园20所,其中县城9所(公办4所、民办5所)、镇村幼儿园11所。全县中小学教职工人数为800人,其中专任教师数为760人。县内就读中小学在校生共7329人,其中高中1137人、初中1803人、小学4389人,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均为100%。有在园和学前班幼儿2500人。我县于20XX年11月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

二、全面改薄五年规划与实施情况

我县从20XX年起至20XX年,共实施“薄改”项目84个,投入资金2545万元。其中,校舍建设类24个,共规划投资1598.75万元;设施设备类30个,共规划投资471.72万元;运动场地规划涉及6个学校,共8810平方米,规划投资180.29万元;附属设施30个,规划投资294.3万元。实施项目的.资金来源以中省为主。

20XX年至20XX年,全县已实施项目共55个,中省投入资金共6338万元,其中校舍、运动场地、附属设施等建设项目共37个,设备采购项目共18个。所有建设项目已竣工共50个,完成率达90%。

通过“薄改计划”的实施,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配置了标准化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数字化资源、音体美等教育设施设备,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20XX—20XX“薄改计划”中央资金项目建设情况

20XX至20XX年,我县“薄改计划”中,中央资金项目涉及20个,共计20XX万元。除XX中学体育场正在建设外,剩余项目均已完成。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因我县城区面积狭小、地形局限,XX中学、一完小、三完小均存在体育场地不足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学校体育场地问题,县委、县政府积极创造条件,修建运动场地。目前,XX中学体育场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XX年可建设完工。XX县第四完全小学也在前期规划中,建成后将分流部分生源,缓解县城小学拥挤现状。

篇4:学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查报告

为推动各地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根据《教育督导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5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在有关省份自查和对全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月报、食堂建设月报数据核查的基础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由国家督学、有关专家,以及全国人大代表、民主党派人士等组成的9个督导组,于20xx年6月23日至7月3日对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8个省(区、市)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此次督导突出问题导向,随机抽查了36个连片特困县的144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重点检查营养膳食补助落实、学校供餐、食堂建设、资金使用管理、信息公开公示和学生营养教育等6个方面19项内容。有关情况如下:

一、营养改善计划落实情况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3年多来,在中央有关部门、试点地区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超过1/3的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超过1/4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政策,实施规模位居世界第3。

(一)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全覆盖。截至20xx年4月底,连片特困地区699个县(包括兵团19个团场)全部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9.14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实施范围,2132.12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享受营养膳食补助,真正体现了“雪中送炭”。

(二)地方试点受益学生突破千万。截至20xx年4月底,全国共有23个省(区、市)的656个县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工作,惠及4.24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074.34万名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和地方试点覆盖学校总数达到13.38万所,覆盖学生总数达到3206.46万人,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等地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四川67个民族待遇县实现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

(三)完成学校食堂建设项目近6.5万个。20xx年以来,试点地区完成64828所学校的食堂建设项目,新建、改造面积达2378.21万平方米,实行食堂供餐的学校比例提高到65.98%。其中,国家试点县食堂供餐学校比例达67.04%,比20xx年初提高13.54个百分点,农村学校就餐条件明显改善。

二、各地主要做法和成效

国务院办公厅实施意见和中央有关部门制定的实施细则、专项资金管理、食堂建设和管理、食品供应和餐饮服务安全监管、营养健康监测评估、实名制管理、信息公开公示、应急事件处理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试点学校以及供餐单位的职责。从督导情况看,各地按照要求,扎实做好“规定动作”,摸索创新“自选动作”,国家的各项政策正在得到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正在向规范运行阶段迈进。

(一)加强食堂建设,就餐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更加有效地实施营养改善计划,20xx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近300亿元补助资金,支持试点地区69166所学校改善就餐条件,规划新建、改造学校食堂面积2603.33万平方米。各地按照要求统筹编制规划,严格项目管理,着力加快建设进度。

一是科学合理制定食堂建设方案。广西、重庆等地制定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建设标准,对学校食堂(伙房)规划选址、建设标准等提出指导意见,确保新建食堂符合餐饮服务许可要求。安徽绘制统一规范的学校食堂功能区布局平面图,为项目县、校食堂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有效加快食堂建设方案审批进度,缩短前期工作周期。河北保定各项目县、河南淮滨等地从实际从发,根据学校规模大小等情况,统一制定若干套食堂建设方案供各校选用,推进食堂标准化建设。

二是加大投入落实食堂建设资金。湖南、广西、云南、陕西、青海、新疆等地省级财政“拿大头”,足额落实食堂建设资金;内蒙古、辽宁、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甘肃、青海等地沿用校安工程好的做法,开辟绿色通道,减免建设收费,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三是多措并举加快食堂建设进度。河北、湖南建立学校食堂建设项目倒排工期制度,广西实行领导挂点负责制度,做到“人盯项目,项目落实到人”,督促加快食堂建设进度。贵州将食堂建设项目纳入教育突破工程争比进位综合排名,对排名后十位的县致函党政主要领导要求督办。甘肃将教育建设项目纳入市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计划,按月调度、按季督查、年终量化考核、兑现奖惩,有效推进食堂建设项目。

四是多方合力共同改善食堂设施。中央财政专门安排食堂设备采购资金23.12亿元,目前已完成购置投资19.74亿元。湖北团省委、省青基会开展“希望厨房”走进贫困山区行动,建设1674个“希望厨房”。陕西商洛市20xx年实施“爱心厨房”建设项目107个,配发设备1512件,有效改善试点学校厨房设施和卫生面貌。广西上林县兼顾资金投入和使用效益,为村小及教学点配备66台“移动厨房”。

截至20xx年4月底,试点地区食堂建设项目学校已开工67731所,占规划数的97.93%。其中,在建2903所,完工64828所。开工面积达2530.09万平方米,占规划数的97.19%。其中,在建151.88万平方米,完工2378.21万平方米。重庆、贵州、甘肃、青海等地学校食堂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西藏、陕西、宁夏等地学校食堂项目完工率超过95%。

(二)严格规范管理,“两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各地按照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层层建设责任体系,严格规范管理,将确保食品和资金“两个安全”作为计划实施的重中之重。

一是普遍实行原材料“四统一”制度。各地普遍落实粮油等大宗原材料政府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的“四统一”制度,全面实现政府集中采购,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确保原材料质量。贵州鼓励各县实行全部原材料“四统一”采购,只允许少部分鲜活产品、零星原材料由学校自行采购。安徽12个试点县课间餐食品全部采用招标采购方式确定供餐企业,普遍采用由质检部门出具检验单、工商部门核发出库单、物流公司出具保证单、接收学校出具验收单“四单制”管理模式。广西部分市县探索成立由社区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清算小组”,负责食品采购、登记、验收等工作。青海互助县制定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料定价办法,每两周对大宗物品随行就市进行定价,确保价格公开公正。

二是积极探索安全高效食品配送方式。重庆彭水县引入高校后勤集团,组建专门服务公司,统一负责全县农村学校食堂经营管理。江西兴国县为学生营养餐食材加工配送服务中标企业提供低价租赁土地,帮助企业建设营养餐原材料种植、养殖基地和现代化流水生产加工厂房,实现食材生产、加工、配送“一条龙”服务,既保障了营养餐食品安全,又依托种养基地带动农户增收。陕西宝鸡市建成6个学生营养餐配送中心,为17000余名学生集中配送营养餐。

三是大力推进食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河南实行中小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分,广西南宁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合格学校考评。吉林建设“阳光厨房”,在学校食堂安装监控设备和专用软件,对原料配送及食堂操作等各环节进行全方面监控。安徽省规定学校领导必须提前用餐“试吃”。湖北罗田县实行食谱、配送、标准、餐数、管理“五统一”,印制用餐签名册、留样记录等“三册十表”,有效提升学校食堂保障、管理和服务水平。青海乐都区制作学校食堂餐厨垃圾流向表设计新颖,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四是落实“校财局管”规范资金管理。各地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普遍实行“校财局管”和受益学生实名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贵州等地还利用学籍系统进行实名制管理,湖北红安县对营养餐实行单独分科建账,贵州西秀区协调人民银行为各校设立食堂专用账户,湖北房县实行“专人专账,专款专用,一周一汇总、一周一公示”制度,安徽寿县经费管理实行“日记、周核、月结”制度,保障资金安全。

从督导情况看,各地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态势总体良好,专项资金的管理比较规范。计划实施以来,全国没有发生一起大的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事故,偶发的小事故均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三)做加法添营养,“计划”内涵得到不断丰富。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改变了农村学生“一日两餐”“咸菜拌饭”“冷饭冷菜”等状况,让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吃得饱、吃得安全的目标基本实现。不少地方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采取提标扩面、食育结合等方式做加法添营养,营养改善计划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是提高膳食补助标准。浙江、福建营养膳食补助标准达到每生每天5元,宁夏将标准提高到在校期间每生每天4.6元。重庆、四川在营养膳食补助外,学生家长也承担部分费用,使营养餐标准实现4+X,优化了膳食结构,其中四川昭化区每年投入近500万元,为全区1.2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每周提供两顿免费肉食。

二是适度开展勤工俭学。云南省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对长期保留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小学不少于5亩、初中不少于10亩地配备勤工俭学基地。20xx年,全省共有6602所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勤工俭学基地达到8256个,面积7.35万亩,纯收入达到3.45亿元。湖北竹溪县人民政府为学校租赁蔬菜基地600余亩,全县学校蔬菜自产率达到70%,缓解供餐运营成本压力。山西繁峙县、黑龙江龙江县、湖北罗田县部分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空地种植蔬菜,既为学校食堂补充提供免费、新鲜、绿色的原材料,又使其成为学生实践教育的基地,培养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三是探索进行“食育”教育。重庆彭水县组织学生自主用餐,由教师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轮流参与取餐、分餐,既节约成本,又锻炼学生团队精神和自主管理能力。内蒙古先后举办两期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在国家试点旗县学校全面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安徽金寨县结合大别山区饮食习惯,聘请营养健康专家,编印《青少年食育教育读本》,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确保营养健康教育普及到每一位学生。

四是提升营养干预水平。重庆市为中小学配备1000余名公共营养师,充分发挥公共营养师的作用,灵活运用推荐食谱,努力为学生提供科学、营养的.食物。江西赣县统一制定食物搭配菜谱,并且进行量化要求,食堂根据时令食材的不同,确定每天食谱。湖北保康县结合保康饮食习惯,制定学生合理膳食指导食谱,组织开展“最佳一周食谱”评选活动。四川广元结合本土实际和季节性特点,利用广元黑木耳、香菇、核桃、荞麦等特产研制绿色、营养食谱,分片制定春夏秋冬每季2套配餐方案,并根据学生营养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食谱。

督导中发现,有的地区对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要求理解比较全面、准确,统筹安排营养膳食补助、“一补”资金、地方投入、家庭分担、社会捐助等,共同做好“加法”,有效提高了营养餐膳食质量;有的地方探索将营养餐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与膳食营养知识、饮食观念、地方饮食文化、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等相结合,初步形成“食育”文化。

(四)接受四个“监督”,社会关切得到积极回应。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将营养改善计划打造为阳光工程。20xx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率团对营养改善计划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近两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提案22份。截至目前,全国学生营养办主动公开展播434个国家试点县工作情况视频,展示152所农村中小学校营养餐配餐案例。各地也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接受四个“监督”。

一是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安徽建立人大政协委员随机抽查等工作督查机制。20xx年,贵州邀请各市(州)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全省营养改善计划进行专题调研,陕西商洛市人大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作为代表建议重点督办工作。江西会昌县每年均邀请县人大代表对试点学校进行检查,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顺利实施。

二是主动接受行政监督。四川、贵州、陕西、宁夏等地将营养改善计划列入全省重大民生工程,对市县政府进行目标考核。各省学生营养办均每年组织成员单位进行专项督查,湖南、安徽还分别组织人员开展暗访,根据暗访情况进行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贵州省教育厅已先后对19个县进行专项审计。20xx年,江西、湖北两地审计部门分别对本省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审计情况总体良好。

三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川仪陇、古蔺、苍溪,贵州镇宁、务川、桐梓、惠水、普定,云南凤庆、马关、镇康、宾川,陕西商南、扶风、洛南,宁夏同心、泾源、彭阳、隆德、原州等20个县近1800所学校参与阳光校餐试点工作,每个上学日通过阳光校餐网公开学生就餐、带量食谱、原料价格等信息,接受网民监督。陕西宝鸡市、江西赣县等地通过举办“学校食堂开放日”、“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学生营养餐分发、用餐全过程,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湖北鹤峰县全县所有农村中小学开通微博,按时公示每顿营养午餐,学生就餐情况、食堂工作人员着装及操作情况、食堂清洁卫生情况等尽收“眼”底,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安全。

四是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各地利用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介,加强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各层次、各环节的监督,打造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广西每个学期都召开新闻通气会,及时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通报试点县营养改善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四川通过《阳光政务》热线栏目,现场督办群众热线问题。湖南学生营养办20xx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网络咨询53人次,做到了来信必复、来访必接、来电必回、网上必答,及时释疑并宣传政策,畅通监管信息渠道。安徽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先后被安徽电视台报道28次、被平面媒体报道50余次,不仅广泛宣传政策意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还提高了工作透明度。

此次实地检查的各中小学校都按照要求设立学生营养餐公示栏,公布用餐学生名单、供餐内容、菜谱和饭菜价格等信息,接受学生、家长、教师、膳食管理委员会的监督。

(五)建立长效机制,地方责任得到逐步落实。在经历艰难起步和稳步推进两个阶段之后,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结试点经验,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保障营养改善计划长期稳定、规范运行。

一是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各地都比照成立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专项资金管理、食品安全保障等管理制度,实行主任办公室、双月通报、工作调度、分片包干等工作措施,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安徽逐步建立和形成“纵向上由省级政府统筹、市级政府协调、县级政府实施、试点学校执行,横向上由教育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重庆建立食堂管理人员市、县、校“三级培训机制”和市、县、校、室“四级督查机制”,保障营养改善计划有序推进、有效实施。

二是组建专门工作队伍。四川发文要求市县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长效保障机制,落实工作机构、人员编制,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有机构负责、有经费保障、有人员推动。截至20xx年底,四川有42个县(市、区)正式批复设立营养办,落实工作人员150余名。陕西延安市、安康市教育局常设营养科并落实人员编制,33个县(区)设立单独的营养办。江西兴国县、宁都县、广西恭城县、甘肃康乐县等地成立独立建制的学生营养办,核定人员编制。

三是落实食堂工作人员工资。贵州每年投入6亿多元,为供餐学校配备4万余名食堂工作人员,并将其工资、保险待遇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云南各试点县每年投入资金共2.7亿元,为供餐学校购买服务性岗位25000多个。四川66个县(市、区)落实食堂工作人员1.9万余人。广西隆安、融安等10个市(县),以及山西繁峙、安徽利辛、阜南、河南固始、湖北恩施、陕西岚皋等地也将食堂工作人员工资纳入县级财政保障。甘肃安定区为100人以下中小学校争取公益性岗位,每人每月补助1180元,解决较小规模食堂工作人员紧缺的困难。

四是建立食堂运行经费保障机制。重庆将14个试点区县学校食堂运行经费纳入市级预算,按照生均每年80元的标准对实施范围内各学校进行补助,-20xx年,市级财政解决食堂运行经费1.39亿元。宁夏安排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公用经费补助资金1618万元,为试点学校提高生均公用经费60元,减轻因学校食堂水、电、煤等开支增加造成的学校公用经费压力。宁夏还设立营养改善计划陪餐教师补助专项资金,惠及1.1万名教师,陪餐教师与学生统一用餐,既解决为学生分餐教师的就餐问题,又加强对学校午餐质量与安全的监管。

从全国来看,部分地区坚持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克服底子薄基础差等客观困难,鼓励市县稳妥创新,积极推广成功经验,落实地方责任,较好的解决了专职工作队伍、食堂工作人员工资和食堂运行经费等突出问题,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关系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覆盖面广、涉及人数多、情况复杂,又是从最贫困地区起步,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管理能力相对较低,对照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系列政策要求和广大学生的热切期盼,还面临着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两个安全”仍存隐患。一是少数地方没有严格落实招标采购要求。督导中发现个别试点县大宗原辅材料未实行集中采购。二是部分学校食堂管理不够规范。各地都存在小规模学校食堂未达到餐饮服务许可要求问题。有的学校负责人陪餐、样品留样、卫生消毒、原辅材料存放等要求落实不到位,个别试点学校存在采购的蔬菜发生霉变问题。三是一些地方未实行营养餐资金专账核算,少数学校食堂财务人员使用个人账户进行资金管理,个别地方在审计中发现学校存在挤占挪用、虚报套取专款的问题。四是不少地方未按要求使用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核报受益学生数,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缺乏保障,个别学校存在虚报受益学生人数问题。

(二)供餐模式转变较慢。一是少数地区学校食堂建设进度比较缓慢。二是部分地区完工学校食堂未及时交付使用。截至20xx年4月底,全国已完工食堂建设项目的学校达到64828所,已交付使用的学校为58018所,还有6810所学校食堂因竣工验收手续、厨房设施配备等原因未投入使用。

(三)食堂运转压力较大。一是学校食堂人员工资缺乏长效保障。未多数试点县未按要求将食堂工作人员待遇纳入财政预算,普遍存在食堂工作人员工资挤占学校公用经费,以及食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动率高、业务培训少、素质难以保证等现象。二是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各地普遍存在教师除组织学生用餐外,还兼职食堂工作,从事食品采购、验收、出入库、登记造册、帮厨乃至炊事员工作的情况。

(四)政策理解存在偏差。一是部分地区存在“挤出效应”。有的地方、学校和学生家长将营养膳食补助片面理解为免费午餐,有些地方自试点以来,所有费用由政府负担,家长原来的伙食费支出完全退出,影响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的效果。二是有的地方期待中央“包打天下”。面对在县城就读农村家庭学生、农村小学附属学前班幼儿、省贫县农村学生未纳入国家试点膳食补助范围等问题,期待中央一步到位扩大国家试点范围,没有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只管吃饱不注重营养健康。部分学校缺乏专业营养指导,食堂工作人员对营养配餐知识了解较少,膳食搭配不科学、不营养。有的学校课间加餐内容单一,结构不尽合理,存在采购不健康食品等问题。多数学校未将营养餐和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四、督导建议

(一)牢固树立红线思维确保“两个安全”。各省要组织开展新《食品安全法》学习培训,督促试点县对原材料采购、食品配送、食材加工、学生用餐等各环节食品安全进行全程监管,落实大宗原材料“四统一”政府采购要求,严格执行供餐“黑名单”制,进一步提升营养餐食品安全水平。要加强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严格审核各试点县报送的受益学生人数。要指导试点县规范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坚持透明操作,定期开展专项审计。

(二)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比例。各省要加大工作力度,推动试点县加快学校食堂建设进度,抓紧办理已完工学校食堂竣工验收手续,及时配备厨房设施并申办餐饮服务许可证,确保建一个成一个,成一个用一个,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比例。要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办法,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参与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积极争取免费午餐和厨房设施设备捐助等学生营养改善公益项目。

(三)切实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各省要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各试点县足额配备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并将人员工资待遇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要稳妥推进地方试点,确保新试点县具备供餐条件、落实工作人员和经费、配齐食堂供餐人员,鼓励将有需要的试点县将小学食堂餐厅及厨房设施设备向附设学前班、幼儿园开放,引导有条件的试点县将在县城就读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纳入覆盖范围。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支持试点县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建设配餐中心、引入大学后勤集团等途径,解决用工和管理难题。

(四)准确理解和落实有关政策。各省要全面、准确宣传营养改善计划政策要求,引导各试点县统筹膳食补助、“一补”资金、地方投入、家庭分担、社会捐助等,做加法添营养,防止出现挤出效应。要加强营养配餐指导,充分利用“学生电子营养师系统”、“农村学生膳食营养指导手册”等工具,指导试点县结合当地特产和饮食文化,制定营养均衡、种类丰富的食谱。要探索开展公共营养师培养培训,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县为学校配备专兼职营养师,总结推广试点县营养健康教育成功经验。

篇5:《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通知(教基(20xx)9号)要求,以及近日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和区教体局召开的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绣惠学区回北小学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并开展学校管理自查与整改工作。现将我校开展义务教育常规管理工作进行认真自查,报告如下:

一、自查基本情况:

(一)保障学生平等权益。

1、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

学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落实招生入学方案,公开范围、程序、时间、结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实行均衡编班,学校共7个自然班级,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

每学期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免费的规定。

2、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学籍管理,及时增减或信息更新。坚持每天执行学生考勤制度,每天统计学生到校、上课信息,实行缺勤跟踪。近年来无辍学学生。

3、满足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学校通过制定保障教育公平的制度,利用宣传栏和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及家庭困难儿童,及时跟踪服务并经常为其争取捐赠或补助。学校无寄宿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我校经常利用宣传栏、班会、家长会、国旗下讲话、大课间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学习实践《中小学生守则》。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在学校管理各个环节分层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但学校无专业心理辅导教师。

2、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近年来,我校努力提高办学条件,定期更新校园文化布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我校共有9口教室,室内采光、照明、通风、课桌椅、黑板等设施均达到规定标准,严格实行学生每天阳光1小时体育锻炼,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开展学生体检或体质健康监测,重点监测学生的视力和营养状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质体能健康状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4、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我校杨按照国家要求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课,但学校无音乐、美术专职教师。相应课程质量有待提高。没有与社会艺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

5、培养学生生活本领。

我校教师常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参与“三个一”等社会实践及家务劳动,每学期放假老师都会布置一些让学生学会“感恩”的社会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劳动能力。由于考虑安全因素,我校未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学工、学农等综合实践教育活动。

(三)、引领教师专业进步。

1、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

我校已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并将师德考核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多年来教师中无违规违纪现象。

2、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本校长期坚持校本研修工作,并积极按照继续教育要求完成相关工作。每学期开展“每人一节课”和“骨干教师示范课”及“新分教师汇报课”等活动。教师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3、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我校每年保证5%的生均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发挥校本研修基础作用。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远程培训及济南市师德培训、校本培训等,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

(三)、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学校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严格实行减负,并制定减负实施方案参照执行。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组织开发以书香校园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但考虑到安全因素,学校没有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与劳动技术教育。

2、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

学校严格按照教师常规管理对教师检查,每学期期末监测结束后要求教师认真拟写质量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探求改进方法。力保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并对取得成绩的老师进行奖励。

3、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注重过程性评价,不以分数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评价方式,重点考察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对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开展检查,改进教育教学。

4、提供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

我校图书室内,现存图书20863册,并配有教学参考书、工具书、办刊、音像资料等,生均图书92册,并设有科学仪器2间、多功能教室5间、图书室4间、体育仪器室2间,计算机室4间、科学实验室4间。满足学生使用。

(四)、营造和谐美丽环境。

1、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

我校已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食品饮水安全、设施安全和活动安全。并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应对溺水、交通事故、不法分子入侵、校园暴力、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

2、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

我校定期对校舍、食堂、厕所、体育场地和器材、消防设施、饮用水设施等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卫生隐患。发现隐患及时消除,上报。少先队时常进行安全教育宣传。

3、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健康教育。

学校长期利用家长会、校讯通、国旗下讲话、班会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不定期开展消防、反恐等安全逃生演练,利用宣传栏普及疾病预防、饮食卫生常识以及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知识。

4、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近年来,学校确立了“让书香浸润校园,让文明陪伴童年”的办学宗旨,全力打造“书香校园”特色学校。围绕“书香校园”建设,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学校文化。

一是学校在办公室及所有教室走廊建设以“小故事大智慧”为主题的文化墙,文化墙共分7块可随时更换内容的板块。西一排设置“美文欣赏苑”,定期更换适合学生阅读的美文或本校学生优秀习作,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西二排设置“励志博物馆”,让学生通过故事励志、感动、启迪、提升;西三排设置“智慧方程式”,让低年级学生通过阅读小故事、小幽默受到教育,启迪智慧;西四排设置“历史直通车”,读史可以明智,让师生通过了解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故事,提高自己的素养;东一排设置“品德养生操”版块,让师生阅读后提高道德修养,净化自己的心灵;东二排设置“杏坛枝叶集”版块,图文并茂的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局杏坛枝叶集及教育名言警句等;东三排设置“师生艺术廊”,作为大练基本功的展示平台,展示师生作业、试卷、硬笔书法及美术作品;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每排校舍前的立柱文化及中心走廊文化,进一步突出这一特色。

二是学校在操场主席台影壁、校门对面墙、班级名片及各班后墙的宣传板面也都突出体现书香校园这一特色。

三是在中间走廊两侧设置不锈钢宣传栏,其中两块版面专门作为书香校园建设宣传板面,及时宣传学校的特色办学。我校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意识,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同时聘请城关派出所警官为法制副校长,经常我我校上法制教育课,并要求教师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合理布置和设计校园,有效利用空间和墙面,建设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每年通过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学校第二课堂活动。

(六)、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1、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

我校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增强法治观念,提升依法治校能力。依法制定学校章程,规范学校治理行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实施方案,客观评估办学绩效;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便捷规范的办事程序,完善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由于学校没有条件聘请司法机构人员或律师为学校法律顾问,协助学校处理法制事务。

2、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学校定期召开校务会议,民主决策学校重大事项,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及学校发展的重要事项,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学校专门设立校务公示栏,对学校财务、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发挥少先队作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或参与学校治理。学校领导组织、参与家长会、家访工作,与家长、群众建立沟通平台,听取家长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3、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

我校常常利用家长会、校讯通等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治理,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还经常有序开放学校体育文化设施,服务社区居民,与社区居民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发现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素质提高了,乐学、好学、勤学的风尚正在形成,广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高,习惯好,能力强,学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各项工作成绩也较为喜人。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平均年龄达40岁,而青年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不明显,因而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个人专长不突出,“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且外借及重病人员较多,加之学科不配套的现象严重,为学校实现整体式跨越带来一定难度。

2、学校无专职音乐、美术教师,也没有专业英语教师,给学校的艺术教育和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与社会艺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

3、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周边社区环境等都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

4、但学校无专业心理辅导教师。

5、由于考虑安全因素,我校未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学工、学农等综合实践教育活动。

6、学校操场为炉渣跑道,给学生开展体育活动造成影响。

三、分析问题的成因。

1、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平均年龄达40岁。

2、学校无专职音乐、美术教师,也没有专业英语教师。

2、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我校的教师调配时尽量做到学科配套,为教育教学创造更好的条件。

3、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

4、学校公用经费每年只有不到20万,除去雇佣保两名安人员4万,取暖电费4万,购置办公用品及维修费等,只能维持学校日常开支,学校粉刷、建造塑胶操场已无能为力。

四、落实改进措施。

1、努力探索学校管理新思路,学习新经验,实践新方法,加强师德教育和学校办学自住性,提升办学水平。

2、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我校的教师调配时尽量做到学科配套,为教育教学创造更好的条件。

3、发展创新,团结奋进,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充分利用好各功能室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使其更好服务于教学。

4、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早日建设塑胶操场。

5、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提升幸福指数,使教师教有所乐,学生学有所获。

五、解决时限。

对以上自查中出现的问题,属于学校管理方面的,学校争取加大整改力度,暑假前整改完成。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大力支持,在操场建设、师资调配方面给予照顾。

学校也将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这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和广大家长对学校的殷切希望。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力度,自我加压、不断进取,使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全面改薄自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

省全面改薄工作情况汇报

全面改薄工作总结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海报及相关标语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农村小学改薄教学实施方案

单位财务自查整改报告

学校督导工作自查报告

乡医自查整改报告范文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作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作自查报告(共5篇)】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语2023-07-07

学校整治自查自检报告2022-06-22

工会自查报告2023-03-19

工会自查报告范文2022-07-27

兴华小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自查报告2023-08-14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论文2023-06-01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2022-05-07

个体卫生室自查报告2022-08-11

学校工会财务自查报告2022-06-17

农村综合改革考核评估自查报告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