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噶玛兰》观后感(共13篇)由网友“辣味霜奶仙”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少年噶玛兰》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少年噶玛兰》观后感
来自宜兰的一位少年潘新格,对自己家族的历史毫无认识,某一天的下午,意外地展开一趟时光之旅,回到一百九十年前噶玛兰祖先居住的地方,认识了他的祖先―巴布、春天和帝大,渐渐融入他们的生活后,才终于知道原来自己祖先生活的地方是这么的美丽,不但有一大片的青山绿水,还有虫鸣鸟叫,和现在的都市景观相差实在太大了,生活型态也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也因此理解了很多事。回到现在后,潘新格把他在一百九十年前噶玛兰居住地方所经历的事情一一告诉他的、老师,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在这个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主角潘新格,他在片里演的是一个时常出糗,且很会搞笑的人,他穿越时空来到了一百九十年前,喜欢上了拥有百合花法力的少女―春天,可是从小与春天就是的帝大,也非常喜欢春天,帝大认为潘新格是天神选的女婿,所以就默默成全了潘新格和春天,后来因为帝大的'姐姐认为潘新格未成年,凭什么可以和春天结婚,因此族人就要求潘新格要和帝大比一场赛,谁先得到山猪牙,谁就是春天的新郎。
在比赛中,帝大的姐姐为了要让帝大赢得比赛,而陷害潘新格,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却害得帝大身陷火场,帝大因此双眼看不见,春天用他的百合花让帝大又重新看见这块美丽的世界,可是因为这场大火,森林变得光秃秃的,大家都很难过,后来,春天借用百合花的法力,让大地又有了欣欣向荣的样子,最后,春天终于知道帝大是这样的喜欢他,选择了帝大作为他的新郎,回到现在的潘新格,因为了解到以前的人们是这样的爱护大自然,这样的尊重生命,于是他把这个观念传达给他的同学和老师,希望大家也能一起来维护我们生长的这块土地。
”少年噶玛兰”的主角潘新格本来是一个对家族历史毫无认识的青少年,后来才知道祖先的生活方式,以及当时与现在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应该保留好的传统文化,并让后代能认识各族的生活方式。
篇2:观《少年噶玛兰》有感
观《少年噶玛兰》有感
来自宜兰的一位少年潘新格,对自己家族的历史毫无认识,某一天的下午,意外地展开一趟时光之旅,回到一百九十年前噶玛兰祖先居住的地方,认识了他的祖先—巴布、春天和帝大,渐渐融入他们的生活后,才终于知道原来自己祖先生活的地方是这么的`美丽,不但有一大片的青山绿水,还有虫鸣鸟叫,和现在的都市景观相差实在太大了,生活型态也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也因此理解了很多事。回到现在后,潘新格把他在一百九十年前噶玛兰居住地方所经历的事情一一告诉他的同学、老师,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在这个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主角潘新格,他在片里演的是一个时常出糗,且很会搞笑的人,他穿越时空来到了一百九十年前,喜欢上了拥有百合花法力的少女—春天,可是从小与春天就是青梅竹马的帝大,也非常喜欢春天,帝大认为潘新格是天神选的女婿,所以就默默成全了潘新格和春天,后来因为帝大的姐姐认为潘新格未成年,凭什么可以和春天结婚,因此族人就要求潘新格要和帝大比一场赛,谁先得到山猪牙,谁就是春天的新郎。在比赛中,帝大的姐姐为了要让帝大赢得比赛,而陷害潘新格,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却害得帝大身陷火场,帝大因此双眼看不见,春天用他的百合花让帝大又重新看见这块美丽的世界,可是因为这场大火,森林变得光秃秃的,大家都很难过,后来,春天借用百合花的法力,让大地又有了欣欣向荣的样子,最后,春天终于知道帝大是这样的喜欢他,选择了帝大作为他的新郎,回到现在的潘新格,因为了解到以前的人们是这样的爱护大自然,这样的尊重生命,于是他把这个观念传达给他的同学和老师,希望大家也能一起来维护我们生长的这块土地。
”少年噶玛兰”的主角潘新格本来是一个对家族历史毫无认识的青少年,后来才知道祖先的生活方式,以及当时与现在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应该保留好的传统文化,并让后代能认识各族的生活方式。
篇3:噶玛寺
噶玛寺位于昌都县扎曲河上游约120公里的白西山麓的幽静山谷里,其中能通公路的里程为95公里。噶玛寺是由噶举派高僧都松钦巴于公元1185年创建的,该寺是噶举派的祖寺,噶玛噶举派也因该寺而得名。噶玛寺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其建筑别具一格,文物古迹众多,是康区著名的古刹之一。
目录基本信息噶玛寺创建人噶玛寺历史噶玛寺建筑收缩展开基本信息噶玛寺形式
噶玛寺的大殿为单檐歇山形式,屋面覆盖琉璃瓦,屋檐正中是藏族工匠设计建造的狮爪型飞檐,左边为汉族工匠建造的龙须型飞檐,右边为红领巾西族工匠建造的象鼻型飞檐。大殿内一尊17米高的猕勒佛,是目前昌都地区保留的最大的泥塑佛像。
噶玛寺文物
第二世噶玛拔希从内地带来的汉柳树至今根深叶茂,高僧都松钦巴等人的灵塔也完好无损。明使臣来噶玛寺赠送的万岁牌旌旗缎带、丝绸等刺绣品、近百幅传世唐卡以及不少佛像、陶器、高僧遗物、贝叶经、瓷器等文物至今保存完好。
噶玛寺简介
噶玛寺,全称“噶玛丹萨寺”。始建于1147年,建成后依地名“噶玛”而取名为“噶玛寺”,是噶玛举派的早期祖寺。
噶玛寺创建人噶玛寺由塔布噶举派创始人塔布拉杰・索南仁钦(1079~1153)的得意门徒都松钦巴(噶玛噶举创始人)创建的。都松钦巴(1110~1193)生于康区哲雪地方(今四川省甘孜州新在县境内),幼名“格佩”(意为“善增”),随父贡巴多杰贡波(意为“金刚怙主”)学习“自生佛母的命根心要教授”;16岁时依秋・僧格扎上师出家,赐名“却吉扎巴”(意为“法称”),后从阿底峡(982~1054)三传弟子扎惹哇西昆仲聆习“胜乐灌顶”等法门;19岁时去前藏依觉隆・嘉玛哇及其弟子日季巴和智钡恰巴聆习《慈氏诸法》和《中观论》,又从侠尔巴(1070~1141)及其弟子伦觉巴・喜饶多吉闻习噶当派教法,后依玛・杜增巴而受比丘戒(具足戒)。30岁时随塔布拉杰学习教法,塔布拉杰向他传授了噶举派的“拙火定”和“方便道”,叫他到桑日地方静修,达到该派的各种境界。33岁时依热琼巴闻习《六法》和《座中修法》,依绒巴嘎格哇的弟子本普巴・郭嘉修习《金刚亥母》、《六种庄严宝释》,依辛巴多杰僧格求得《道果》教授,依江莫邦喀瓦求得《喜金刚教授讲说》,依乍嘎莫哇学到《那若耳传教授》,还依达惑巴・热久敦次听受《胜乐》和《玛哈玛那》等密法。此后他到各地云游达三十年之久,专注于闻、思、修三业之中。1147年(藏历第三绕迥之火兔年)他在昌都噶玛地方兴建噶玛寺,形成噶玛噶举派。后又于1187年在前藏堆龙地方兴建楚浦寺,与噶玛寺并称康、藏地区的两大祖寺。
噶玛寺历史噶玛寺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具有藏、汉、纳西等民族和尼婆罗(念经泊尔)的工匠精心设计修建的建筑风貌。主体建筑由措钦(大雄宝殿)、拉让(**别墅)、扎仓(僧院)、塔殿等构成。措钦大殿面积为2240平方米,高三层,系土石结构。经堂和前廊是以藏式平顶修建,寺顶横木飞檐,覆盖有蓝色琉璃瓦。主殿系木质结构,屋顶歇山式,房檐以下全是斗沓型小5钅诿婊达810平方米,殿中以12根特长大柱支撑天窗,光线充足;壁画以释迦牟尼传记为主,内容有乘白象从兜率宫下凡、入胎摩耶夫人、七步生莲、出家修道、初转轮、娑罗树下涅盘等。大殿后面主供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1454~1506)建造的释迦牟尼佛鎏金铜像,高17米,系昌都地区最高大的`塑像;其左侧供奉第二世噶玛巴・拔希却吉(1204~1283)塑造的强巴佛泥塑像;右侧为喇嘛拉康,内供历代噶玛巴**像:正中主供噶玛噶举派创始人噶玛巴・都松钦巴的合金塑像,其两侧供奉第二世**噶玛拔希(1204~1283)、第三世**让琼多杰(1284~1339)、第四世**若必多杰(1340~1383)、第五世**德银协巴(1384~1415)、第六世**通哇敦丹(1416~1453)、第七世**却扎嘉措(1454~1506)、第八世**弥觉多杰(1507~1554)、第九世**旺秋多杰(1556~1603)、第十世**却央多杰(1604~1674)、第十一世**益西多杰(1676~1702)、第十二世**绛曲多杰(1703~1732)、第十三世**堆都多杰(1733~1797)、第十四世**台乔多杰(1798~1868)、第十五世**喀觉多杰(1871~1922)的鎏金铜像;四周壁画为塔布噶举祖师塔布拉杰和噶玛噶举黑、红帽系**画像。措钦大殿二层右侧为历代司徒**(为噶玛噶举派三大**转世系统之一)的静室和小佛堂。措钦大殿三层顶部为藏式平房,正中饰以鎏金铜轮,左右两侧配以鎏金铜孔雀,据说是大明皇帝所赐;三层后面是观音殿,内供大悲观音菩萨像。
噶玛寺建筑噶玛寺建有灵塔殿三座。第一座灵塔3座,主供噶玛巴・都松钦巴**和司徒仁钦**、克巴旺结多杰**,塔身饰以白色,高约10米;第二座灵塔殿有灵塔1座,内供第二世噶玛巴・拔希**;第三座灵塔殿有灵塔1座,内供结色班登**。该寺兴盛时期常住僧众一千余人。第二世噶玛巴时期,元朝中央曾赐给扎西、昂曲上、下游十余处溪卡为寺院香火和僧众供养;明朝永乐皇帝又增至金少江上、下游一带为噶玛寺所辖。 噶玛寺藏有大量的文物珍品,其中最为珍贵的有:“皇帝万岁牌”,是明成祖所赐的木雕盘龙牌位,为该寺晨暮对皇帝朝贺之用:“大宝法王印”:为明朝永乐五年(1407)明成祖赐给第五世噶玛巴“领天下释教”的最高宗教地位的印信。该印双龙盘纽、光洁质白,为王印中的上品。此外,寺内还藏有大量的明、清时期中央皇帝所赐的瓷器和一百多尊鎏金铜像,以及藏文的《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
篇4:台湾威士忌酒推荐:噶玛兰:与众不同,便是万众期待
本文来源:酒虫馆
作者: 昏鸦派
已获得授权
【台湾黑马一炮而红】
酿造于台湾乡村,销往60多个国家,噶玛兰Kavalan已经获得了220多个国际奖项。 它现在共生产18款威士忌,风格像蜂蜜一样柔滑而甜美。噶玛兰最受欢迎的酒款采用雪莉桶熟成,特别适合那些从葡萄酒改喝威士忌的人。
“我不想让噶玛兰喝起来像医药消毒水似的”,金车集团的CEO李玉鼎先生说道,“我们希望酝酿出顺滑易饮的美酒”。
早在前,噶玛兰初登世界级舞台,宛如一匹黑马震撼了威士忌业界。,在苏格兰彭斯之夜的盲品比赛中,Kavalan打败了三款苏格兰威士忌和一款英格兰威士忌。在场的鉴赏家们目瞪口呆,纷纷惊呼:这怎么可能?这不科学!
、连续两年间,噶玛兰获得了“国际葡萄酒与烈酒竞赛·世界威士忌奖杯”和“国际烈酒挑战奖杯”。噶玛兰希望今年产量能达到900万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麦芽蒸馏厂之一,其规模可与苏格兰大酒厂格兰威特Glenlivet相媲美。
【独特魅力之源】
来自伦敦的市场分析师Tommy Keeling说:噶玛兰原产于台湾,这点让它跟世界上很多威士忌区分开来。从正面看,它为威士忌鉴赏家提供了一些全新的、不同的东西。而消极的一面是,有些消费者的偏见需要克服。
李玉鼎先生也承认:早年的确很困难,我们作为年轻品牌,无法与12至酒龄的威士忌竞争。
噶玛兰展开了疯狂的学习之旅。
他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学习欧洲酿酒经验,而不是仅靠本土特色。他们的蒸馏器来自苏格兰、德国,采用欧洲、美国橡木桶。酒厂开设了一个品酒吧,还有一个DIY调酒站,在那里你可以拿起疯狂的科学试管,自己调配一杯威士忌来品尝。
对于噶玛兰来说,一切都是从驱蚊剂开始的,然后才进军饮料业。1979年,李玉鼎的父亲创办了金车集团,出售啤酒。1982年,开始销售罐装咖啡,甚至还生产过吉祥物。
从那以后,金车集团已经多元化,业务范围包括海虾、兰花、瓶装水和威士忌,包罗万象、琳琅满目。
【跟苏格兰相比,台湾具有神奇之处】
噶玛兰深深根植于台湾文化,早期的酒瓶形状像台湾最高的建筑——台北101。Kavalan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原住民部落。分析师Keeling说:台湾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麦芽市场之一,与法国并列,仅次于美国,是一个非常发达和成熟的市场。
该酒厂位于台北以南的宜兰县,当地高温(夏季平均33℃)和潮湿的气候加速了酒体与橡木桶的相互作用。与苏格兰同行的15-25年酒款相比,噶玛兰熟化过程缩短了三分之一,仅需4-6年。
虽然噶玛兰的熟化比较快,但产量要少得多。在陈酿过程中,“天使的分享”——蒸发量大大增加:苏格兰威士忌每年的蒸发率为2%,而噶玛兰达到了惊人的12%。却也并非坏事,因为低产量把噶玛兰价格从70美元推升到了600美元。
近年来,亚洲已经成为新兴的威士忌势力,日本的三得利和一甲集团,加上印度的 Paul John和Amrut公司,纷纷崛起。“亚洲风格的威士忌非常受欢迎,因为他们不必遵守任何规则或限制,”纽约市饮酒文化网VinePair的创始人Adam Teeter说。
“不同于对苏格兰威士忌的严苛规定,在亚洲,酿酒师可以进行各种实验,充分发挥创意,这可能会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也是人们对亚洲威士忌感兴趣的原因。”
在征服了全球威士忌市场之后,李玉鼎先生的下一步棋会是什么呢?
噶玛兰威士忌,与众不同,便是万众期待。
让我们拭目以待。
篇5:噶玛巴千诺禅语
1、「经在,如佛在」.....我希望未来佛学院能多读佛经,佛教的根本,佛法的泉源,能明示我们正确作取捨的根本,就是佛经,希望大家能放在心中。
2、世尊曾于「菩萨经」中说过,所有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都曾经赐予我们生命,也曾经养育过我们。重要的是,要记得你此生的敌人,或许在过去的许多生中,也曾是你慈爱的父母。
3、要将善念善行发挥到所有人身上。很多人都喜欢道断此人好此人坏,此人善此人恶,事实上,都由人们烦恼造作,人们做不了主,才会使坏。因为心中烦恼成过失,去除过失过患,就要修持慈悲。当我们慈心悲心生起之后,就算当下不能熄灭一切贪嗔痴烦恼,也能使我们更平静、更安宁,有更喜悦生活。
4、安住本性,静心随缘。一般事物都会变异,但是我们的本性不会改变。因此我们一定要知道:就算现在没有痛苦,之后也可能发生;就算现在没有快乐,很快也会经验到,为什么呢?因为事物本质就是无常,都会改变的;然而,我们的本性却不会有任何变异。
5、以妙观察智解开烦恼与惑网 世间上一切痛苦的根本塬因就是众生自己往昔的业力,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暂时烦恼等外缘,就形成痛苦,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作为一个修行人,就能断除恶法,修持善法,我们就可以常时安住在快乐中,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6、在末法时代这剧烈烦恼和痛苦当中,能获得佛法甘露水人极其稀有,现在人们拥有快乐非常稀少,因他们心灵没有受到佛法甘露水滋润。身处此六道轮回中,纷繁复杂痛苦与烦恼围绕着我们,烦恼之勐火不同寻常般炽盛,在此痛苦惊涛骇浪中,我们不能就此怯懦,应该鼓起斗志运用佛法智慧进行观察与对治。
7、我们若仅依自身的感受行事,将会使得我们的行为过份。当感受到快乐时,情绪不但强大,甚至让我们难以掌控。当感受到痛苦时,它亦可能是既深又长。我们一生当然需要快乐的事物,但须适可而止。而能让我们身心平衡的则是我们的心。假如我们对事物的感受不加以节制的话,终将问题丛生。
8、精进是一种自然热衷于修习善法的心态。强迫刻意去行持善法,那就不是精进,也不是修行。修行是自然的事,刻意去做反而不是修行了。就像偈文「犹见勤如救头燃」的形容,你不需要想太多,也不需要刻意说服自己需要去做,而自然反应就要赶紧扑灭头上的火,就像如此,我们行持善法,是为了一切众生。
9、所谓的空性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依然有着清清楚楚的显相,只是本质是空性,显相和空性是双运的,这才是对空性的如法理解.认为一切都不存在是偏失,认为一切真实存在,也是偏失.一开始,对初学者要用「破斥」的方式,破斥对「空」和「有」两边的偏见与执着;但真正的空性修持,是要用在自己的生活上来理解。
10、在佛经中提到,对叁宝有贡献的人将有很大的福德,所以我们也要随喜他们。虽然今生自己没有那么多的资粮金钱,但是那些大功德主他们所贡献、所发心的一切,就像是代表着自己、就像是代替自己贡献叁宝一样,我们这样来随喜是很重要的。不要将他人的供养看得很负面、凡俗,这样容易生起烦恼。
11、修持正法,就像我们种花,一定要有阳光、水和空气,和长时间的细心嗬护,才会慢慢长出鲜艳的花朵;同理,我们修学正法也是一样,不要总是马上就要得到成就。为了可以获得修证的果位,我们也该长时间精进努力,恆时思维正法的功德,而不要急于成就,否则反而会一事无成。
12、不和谐,着手煽动冲突,这是为了达成自身目标的一种手段。你可能会成功,把悲惨带给每个人——包括你自己!但究竟,你的意图将会被揭发,因而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同时也会失去你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为了自己的成功,却失去的那么多!最后分析一下,自己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13、我们说自己是佛法的行者,但如果是行非法等事,所说的“佛法行者”也变的没有意义。说自己是佛法行者,更有一些虽说是出家人,其实只不过是更换了一件不同的衣服、设了一个不一样的法座,换了一个外相,却所做非法,如此的话,则此人更是卑鄙。
14、当具有空性的智慧时,一切所为都将成为通往菩提之道,就算是喂给老狗一口食物也将成为布施波罗蜜。因此,智慧是十分至要的。不过,随随便便的智慧是不会有什么成果的,必须要以听闻的智慧来认出烦恼,以思维的智慧来制伏烦恼,以禅修的智慧来根除烦恼。
15、我们不论做什么 , 都要令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能够利他 , 即使是唿吸的状态 , 也是如此 , 在每次的唿出、吸气中, 也要成为利益他人的方式。
16、不管修什么法 , 都要让它成为烦恼的对治法 ; 若不能成为烦恼的对治法 , 那就不能称之为佛法。 即使它在名相上被贯名为佛法 , 但在真实上它并不是佛法。所谓佛法 , 是要有利益、有帮助 , 能成为断除烦恼的对治。
17、佛教徒都可以心胸开阔,接纳所有宗教,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乘,就觉得其他教派、乘法不怎么样,这是不好的,不要有这样的偏私分别心。法无高低,只是要看它有没有利益到这颗心、适不适合这个人而已,大家心胸要开阔,不要偏私。法无高低,只有适不适合而已,不要去论断法的高低。
18、佛教里面也有很多的宗派,尤其现在在修藏密的人,藏密里面有很多的传承,就会说我是哪一个教派的,白教、花教、黑教,红教,反正就是说宗派的执着,宗派的分别心很强。修了之后,反而变得更糟糕,变得更有分别心,变得更不和谐。
19、有些人很执着自己是个佛教徒,有了一点带烦恼的小聪明之后,就自以为了不起了,自赞毁他,固执己见。本来不学习还好,有点小聪明之后,反而烦恼更多,贪嗔痴更多,长时而不自知,这即是增毒的魔。
20、我们在修行道路上的主要障难就是:我们相信一种幻相,过于强调我们此生行为的重要性。我们的思想受到这样的禁锢,看不到有其他选择。任何与此不同的观点对我们完全没有作用。除非我们能完全地放弃幻相,认识到此生的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放弃幻相之前,我们无从看到佛法的真谛。
21、在佛经中提到,对叁宝有贡献的人将有很大的福德,所以我们也要随喜他们。虽然今生自己没有那么多的资粮金钱,但是那些大功德主他们所贡献、所发心的一切,就像是代表着自己、就像是代替自己贡献叁宝一样,我们这样来随喜是很重要的。不要将他人的供养看得很负面、凡俗,这样容易生起烦恼。
22、佛教是现今世界上的几大宗教之一,佛教徒的人数也很多,但是在这么多的佛教徒当中,多少人能够将教主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方法,落实在生活当中,真正地去修持呢?大部分的人只是一种信仰,把佛法当成兴趣而已,并没有真正去行持佛陀所开示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善恶取捨的教法。
23、有时想想自己身边那些多年相互关爱和照顾的老朋友,那怕只是短暂的分离,都会感受到痛苦;如果再想想如母的众生,相处的时间更长了,是无始以来就在一起的。所有这些亲爱的父母或朋友,深陷叁恶道当中,不自主的在轮迴中受苦,有了深刻的体会,才有可能感同身受理解别人,进而帮助别人。
24、释迦牟尼佛开示的一切教法,都是告诉我们调伏自心的方法。佛陀为什么要开示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呢?举个例子来说,我们都想进到一个房子去,如果这房子只有一个门,有一万个人要进去,大家就要挤破头了;因此如果房子有八万四千个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门,就可以很轻松地走进房子了。
25、有多少宽广的虚空世界, 就有多少众生; 有多少众生, 就有多少业和烦恼; 有多少业和烦恼, 就有多少的痛苦; 有多少的痛苦, 就有我的悲心在观护着。
26、如幻影般的色身实际上根本不是自己所拥有的,......唯有“是我的”这种想法是一种颠倒识。
27、佛陀说:世人不知爱欲过患,贪爱追求,因而历劫多生,头出头没,生生死死,了无出期。几多英雄豪杰,能仁志士不知其患,结果多毁在其中,身败名裂。我深知其过患,我永远不会掉入这口美丽的陷井。人一旦掉下去,就会被淹没,被吞噬,将会落人万丈深渊而粉身碎骨。
28、一个人如果具足了布施和持戒,但是不能忍耐,他就仍是会发怒的,一旦发了怒,过失由布施和持戒所积聚的一切善根在一刹那间都破坏无余了。瞋怒能消毁百千劫内所积聚之善根。千劫所积聚,布施供养德,及种种善行,一贪瞋心起,皆摧毁无余
29、各位不管是否有根本上师,重点是听闻教法后,要去实修,才是重点。对于教学之人(说法的上师),即使他己身还有过患,但因所说的是佛正法,仍应加以礼敬,因为要「依法不依人」,所以各位不是依止我个人,佛法才是根本上师,这是要知道的正知见。
30、藏传佛教各支派有各自的讲修传承,辩经的内容也有一些不同,各自都有各自的含意所在。就像宁玛和噶举,比较注重「修」的传承;格鲁和萨迦,比较注重「讲」的传承。我们噶举派在山间修持,意义上就是要远离世间八风,住在山洞寂静处,一生都禀持着实修传承。
31、不断地思维事物的真实性,思维事物为有或无?透过反覆地自问自答,我执的习气会愈趋减弱,执着的幻象也将愈趋消散,最后会发现并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实我存在;此时,事物的真实面貌即能显现,我们不再落入任何一边,自心将认持于自然之道。
32、悭,即吝啬之意,不管佛法或财物,都不想分享而想自己留着,这就是「悭」。谄,即隐藏自己的过失。诳,是自己并无功德,却装腔作势,假装自己有功德。怠,指懈怠、怠惰之意。慢,是指自己并无功德却以为自己有功德、德行的慢心。贪,是指贪求无形的名誉或有形的财物。嗔,对他人所拥有的起嗔心。
33、傲慢是指「自以为是」,在藏文中有「虚胖」之意,明知没有却吹捧自己;另一种状况是,的确有一些功德,但表现得不可一世,和别人很有距离,这样和别人的关系是不会好的。
34、当我们禅修「无我」,发现太多众生没有看到「无我」的真相,盲目执着有个「我」,本来希望追求快乐,结果做的事却常令自己痛苦,这是多么无明啊,我们因此对他们生起慈悲心,希望帮助他们、让他们从我执的无明中解脱出来,这时「无我」的空性,对利他就充满力量。
35、我们却对于自己上师的传承和教派太过执着,以一种私心执着自己的传承和教派,而不去思惟整体佛教的利益,却去分出自己这一派他人那一派。我们忘失了释迦牟尼佛!我们也忘失了整体佛教!丝毫不觉得其他宗派也是包含在佛教的范畴内,反而视为如佛教以外的宗教。
36、在人际关系中,以及在自己的生命中,我们需要成长的空间,也需要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塬谅自己,也塬谅他人」是改变的有力工具。
37、佛法的重点是实修,是降伏自心。真正有用的,不是向外供养,应该好好供养自心,祈求自心说:「我的心呀!你要好好修持呀!好好生起戒定慧呀!」你真正应该供养 、祈求的对象是谁?就是自己的心。无论供茶也好,供多玛也好。如果内心空虚,做再多外在的供养,其实也不会有用的。
38、假使有人说你的坏话, 你不需要心怀恶意、愤恨、轻视或者对他们不满。 假如你心存怨恨, 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 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同时, 假如别人给我戴高帽子, 过于赞美我的教法和僧侣, 你也不要太得意, 因为这样也会损害你内在的心智发展。
39、如果有人对你仇恨,你应生起忍耐并在心中为他人创造一些空间。虽然我们遭遇的是嗔恨,但反而应该发展的是仁爱与慈悲。这将有助于减少我们的敌意和他人心中怒气,毕竟仁爱与慈悲是所有众生心中与生俱来的特质。如果我们可以生起仁爱与慈悲并一直延续,将会给我们自身和他人带来极大利益。
40、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 不管他有多坏, 有多恶。 你愈骂他, 你的心就被污染了, 你要想, 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 别人可以害我们, 打我们, 毁谤我们。 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 为什么? 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41、譬如有些时候我非常忙,每天都要接见很多人,说很多话,这样一天不停的忙下来,如果没有禅定力,到了晚上,会觉得怎么时间一下过去了,事情都消逝了,但自己这一天到底过得有没有意义?会有种空虚感。所以做事要有定力,要把心放在所做的每件事上,随时保持觉性、觉照力。
42、我们读的书、吃的食物,乃至唿吸的一口空气,都需要依靠其他很多事物来成全,真的没有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自我。有了「无我」的想法,才会尊重别人。仔细思维这点,你会发现,自己需要的,别人也需要;对自己好的,对众生也好。人我的连结感,就会很亲近、很紧密,这时利他就会很自然。
43、在我们生活里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困难是需要限度的,如果困难比自己的承受能力还大的话,那我们就承受不起这个困难。所以,(离婚)可能父母之间是有什么困难,但是要多考虑自己孩子的生活,因为他们虽然能够面对困难,但是困难需要限度,不然的话他们就无法再生存。所以父母需要多可怜可怜儿女们。
44、现在这个世界太乱了,无论我们是年纪小还是能力不足,都需要有勇气,因为这个世界不会施舍给我们什么,所以我们需要坚强一点。这样的话,我们的亲人也不会离开我们,自己也不会离开亲人。这些都是要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跟发心大不大,所以我们绝对不要懦弱,一定要坚强。
45、我们要把所累积的善业,回向给所有众生都能够领受到最究竟的一种安乐,同时也回向给跟我们一起共享喜乐的、在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也都回向大家都能相亲相爱,能够和乐。
46、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无论他的条件有多好,他都不会感到快乐和喜悦。
47、想要解脱的人,首先要认知一切轮迴的快乐,都是痛苦的泉源。
48、虔敬心在藏文中的本俱涵义。虔敬心的藏文「慕举」(mo-gü),其中第一个字「慕」意思是深切的渴慕,第二个字「举」是以我们的身体与语言来进行活动。唯有将这两种元素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够完全瞭解虔敬心的行动本质。它不只是一种情绪、或感觉,而是以我们身语意叁门来落实的行动。
49、我们必须先瞭解什么是虔敬心,信心与虔敬心有清楚的区别:「信心像是我们心中的一种感觉。但虔敬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感觉,它还有我们以语言与身体实践的行为。
50、梦中所见的境并不是真实的。就好像在梦中一般,由于我们心的迷惑,将各种的外境安立了各种的名相,但事实上这些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篇6:噶玛巴千诺经典禅语
1. 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 不管他有多坏, 有多恶。 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 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 别人可以害我们, 打我们, 毁谤我们。 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 为什么? 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2. 佛陀说:世人不知爱欲过患,贪爱追求,因而历劫多生,头出头没,生生死死,了无出期。几多英雄豪杰,能仁志士不知其患,结果多毁在其中,身败名裂。我深知其过患,我永远不会掉入这口美丽的陷井。人一旦掉下去,就会被淹没,被吞噬,将会落人万丈深渊而粉身碎骨。
3. 「经在,如佛在」.....我希望未来佛学院能多读佛经,佛教的根本,佛法的泉源,能明示我们正确作取捨的根本,就是佛经,希望大家能放在心中。
4. 佛教里面也有很多的宗派,尤其现在在修藏密的人,藏密里面有很多的传承,就会说我是哪一个教派的,白教.花教.黑教,红教,反正就是说宗派的执着,宗派的分别心很强。修了之后,反而变得更糟糕,变得更有分别心,变得更不和谐。
5. 现在这个世界太乱了,无论我们是年纪小还是能力不足,都需要有勇气,因为这个世界不会施舍给我们什么,所以我们需要坚强一点。这样的话,我们的亲人也不会离开我们,自己也不会离开亲人。这些都是要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跟发心大不大,所以我们绝对不要懦弱,一定要坚强。
6. 当具有空性的智慧时,一切所为都将成为通往菩提之道,就算是喂给老狗一口食物也将成为布施波罗蜜。因此,智慧是十分至要的。不过,随随便便的智慧是不会有什么成果的,必须要以听闻的智慧来认出烦恼,以思维的智慧来制伏烦恼,以禅修的智慧来根除烦恼。
7. 不断地思维事物的真实性,思维事物为有或无?透过反覆地自问自答,我执的习气会愈趋减弱,执着的幻象也将愈趋消散,最后会发现并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实我存在;此时,事物的真实面貌即能显现,我们不再落入任何一边,自心将认持于自然之道。
8. 各位不管是否有根本上师,重点是听闻教法后,要去实修,才是重点。对于教学之人(说法的上师),即使他己身还有过患,但因所说的是佛正法,仍应加以礼敬,因为要「依法不依人」,所以各位不是依止我个人,佛法才是根本上师,这是要知道的正知见。
9. 虔敬心在藏文中的本俱涵义。虔敬心的藏文「慕举」(mo-gü),其中第一个字「慕」意思是深切的渴慕,第二个字「举」是以我们的身体与语言来进行活动。唯有将这两种元素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够完全瞭解虔敬心的行动本质。它不只是一种情绪.或感觉,而是以我们身语意叁门来落实的行动。
10. 在佛经中提到,对叁宝有贡献的人将有很大的福德,所以我们也要随喜他们。虽然今生自己没有那么多的资粮金钱,但是那些大功德主他们所贡献.所发心的一切,就像是代表着自己.就像是代替自己贡献叁宝一样,我们这样来随喜是很重要的。不要将他人的供养看得很负面.凡俗,这样容易生起烦恼。
11. 一个人如果具足了布施和持戒,但是不能忍耐,他就仍是会发怒的,一旦发了怒,过失由布施和持戒所积聚的一切善根在一刹那间都破坏无余了。瞋怒能消毁百千劫内所积聚之善根。千劫所积聚,布施供养德,及种种善行,一贪瞋心起,皆摧毁无余
12. 精进是一种自然热衷于修习善法的心态。强迫刻意去行持善法,那就不是精进,也不是修行。修行是自然的事,刻意去做反而不是修行了。就像偈文「犹见勤如救头燃」的形容,你不需要想太多,也不需要刻意说服自己需要去做,而自然反应就要赶紧扑灭头上的火,就像如此,我们行持善法,是为了一切众生。
篇7:噶玛巴千诺经典禅语
1. 佛教徒都可以心胸开阔,接纳所有宗教,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乘,就觉得其他教派.乘法不怎么样,这是不好的,不要有这样的偏私分别心。法无高低,只是要看它有没有利益到这颗心.适不适合这个人而已,大家心胸要开阔,不要偏私。法无高低,只有适不适合而已,不要去论断法的高低。
2. 有些人很执着自己是个佛教徒,有了一点带烦恼的小聪明之后,就自以为了不起了,自赞毁他,固执己见。本来不学习还好,有点小聪明之后,反而烦恼更多,贪嗔痴更多,长时而不自知,这即是增毒的魔。
3. 譬如有些时候我非常忙,每天都要接见很多人,说很多话,这样一天不停的忙下来,如果没有禅定力,到了晚上,会觉得怎么时间一下过去了,事情都消逝了,但自己这一天到底过得有没有意义?会有种空虚感。所以做事要有定力,要把心放在所做的每件事上,随时保持觉性.觉照力。
4. 释迦牟尼佛开示的一切教法,都是告诉我们调伏自心的方法。佛陀为什么要开示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呢?举个例子来说,我们都想进到一个房子去,如果这房子只有一个门,有一万个人要进去,大家就要挤破头了;因此如果房子有八万四千个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门,就可以很轻松地走进房子了。
5. 在人际关系中,以及在自己的生命中,我们需要成长的空间,也需要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塬谅自己,也塬谅他人」是改变的有力工具。
6. 我们要把所累积的善业,回向给所有众生都能够领受到最究竟的一种安乐,同时也回向给跟我们一起共享喜乐的.在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也都回向大家都能相亲相爱,能够和乐。
7. 我们必须先瞭解什么是虔敬心,信心与虔敬心有清楚的区别:「信心像是我们心中的一种感觉。但虔敬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感觉,它还有我们以语言与身体实践的行为。
8. 我们读的书.吃的食物,乃至唿吸的一口空气,都需要依靠其他很多事物来成全,真的没有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自我。有了「无我」的想法,才会尊重别人。仔细思维这点,你会发现,自己需要的,别人也需要;对自己好的,对众生也好。人我的连结感,就会很亲近.很紧密,这时利他就会很自然。
9. 修持正法,就像我们种花,一定要有阳光.水和空气,和长时间的细心嗬护,才会慢慢长出鲜艳的花朵;同理,我们修学正法也是一样,不要总是马上就要得到成就。为了可以获得修证的果位,我们也该长时间精进努力,恆时思维正法的功德,而不要急于成就,否则反而会一事无成。
10. 我们若仅依自身的感受行事,将会使得我们的行为过份。当感受到快乐时,情绪不但强大,甚至让我们难以掌控。当感受到痛苦时,它亦可能是既深又长。我们一生当然需要快乐的事物,但须适可而止。而能让我们身心平衡的则是我们的心。假如我们对事物的感受不加以节制的话,终将问题丛生。
11. 如果有人对你仇恨,你应生起忍耐并在心中为他人创造一些空间。虽然我们遭遇的是嗔恨,但反而应该发展的是仁爱与慈悲。这将有助于减少我们的敌意和他人心中怒气,毕竟仁爱与慈悲是所有众生心中与生俱来的特质。如果我们可以生起仁爱与慈悲并一直延续,将会给我们自身和他人带来极大利益。
12. 我们说自己是佛法的行者,但如果是行非法等事,所说的“佛法行者”也变的没有意义。说自己是佛法行者,更有一些虽说是出家人,其实只不过是更换了一件不同的衣服.设了一个不一样的法座,换了一个外相,却所做非法,如此的话,则此人更是卑鄙。
13. 以妙观察智解开烦恼与惑网 世间上一切痛苦的根本塬因就是众生自己往昔的业力,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暂时烦恼等外缘,就形成痛苦,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作为一个修行人,就能断除恶法,修持善法,我们就可以常时安住在快乐中,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14. 所谓的空性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依然有着清清楚楚的显相,只是本质是空性,显相和空性是双运的,这才是对空性的如法理解.认为一切都不存在是偏失,认为一切真实存在,也是偏失.一开始,对初学者要用「破斥」的方式,破斥对「空」和「有」两边的偏见与执着;但真正的空性修持,是要用在自己的生活上来理解。
15. 如幻影般的色身实际上根本不是自己所拥有的,......唯有“是我的”这种想法是一种颠倒识。
16. 我们却对于自己上师的传承和教派太过执着,以一种私心执着自己的传承和教派,而不去思惟整体佛教的利益,却去分出自己这一派他人那一派。我们忘失了释迦牟尼佛!我们也忘失了整体佛教!丝毫不觉得其他宗派也是包含在佛教的范畴内,反而视为如佛教以外的宗教。
17.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无论他的条件有多好,他都不会感到快乐和喜悦。
18. 藏传佛教各支派有各自的讲修传承,辩经的内容也有一些不同,各自都有各自的含意所在。就像宁玛和噶举,比较注重「修」的传承;格鲁和萨迦,比较注重「讲」的传承。我们噶举派在山间修持,意义上就是要远离世间八风,住在山洞寂静处,一生都禀持着实修传承。
篇8:噶玛巴千诺经典禅语
1. 想要解脱的人,首先要认知一切轮迴的快乐,都是痛苦的泉源。
2. 佛法的重点是实修,是降伏自心。真正有用的,不是向外供养,应该好好供养自心,祈求自心说:「我的心呀!你要好好修持呀!好好生起戒定慧呀!」你真正应该供养 .祈求的对象是谁?就是自己的心。无论供茶也好,供多玛也好。如果内心空虚,做再多外在的供养,其实也不会有用的。
3. 在佛经中提到,对叁宝有贡献的人将有很大的福德,所以我们也要随喜他们。虽然今生自己没有那么多的资粮金钱,但是那些大功德主他们所贡献.所发心的一切,就像是代表着自己.就像是代替自己贡献叁宝一样,我们这样来随喜是很重要的。不要将他人的供养看得很负面.凡俗,这样容易生起烦恼。
4. 有多少宽广的虚空世界, 就有多少众生; 有多少众生,就有多少业和烦恼; 有多少业和烦恼, 就有多少的痛苦; 有多少的痛苦,就有我的悲心在观护着。
5. 当我们禅修「无我」,发现太多众生没有看到「无我」的真相,盲目执着有个「我」,本来希望追求快乐,结果做的事却常令自己痛苦,这是多么无明啊,我们因此对他们生起慈悲心,希望帮助他们.让他们从我执的无明中解脱出来,这时「无我」的空性,对利他就充满力量。
6. 有时想想自己身边那些多年相互关爱和照顾的老朋友,那怕只是短暂的分离,都会感受到痛苦;如果再想想如母的众生,相处的时间更长了,是无始以来就在一起的。所有这些亲爱的父母或朋友,深陷叁恶道当中,不自主的在轮迴中受苦,有了深刻的体会,才有可能感同身受理解别人,进而帮助别人。
7. 世尊曾于「菩萨经」中说过,所有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都曾经赐予我们生命,也曾经养育过我们。重要的是,要记得你此生的敌人,或许在过去的许多生中,也曾是你慈爱的父母。
8. 我们在修行道路上的主要障难就是:我们相信一种幻相,过于强调我们此生行为的重要性。我们的思想受到这样的禁锢,看不到有其他选择。任何与此不同的观点对我们完全没有作用。除非我们能完全地放弃幻相,认识到此生的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放弃幻相之前,我们无从看到佛法的真谛。
9. 要将善念善行发挥到所有人身上。很多人都喜欢道断此人好此人坏,此人善此人恶,事实上,都由人们烦恼造作,人们做不了主,才会使坏。因为心中烦恼成过失,去除过失过患,就要修持慈悲。当我们慈心悲心生起之后,就算当下不能熄灭一切贪嗔痴烦恼,也能使我们更平静.更安宁,有更喜悦生活。
10. 假使有人说你的坏话, 你不需要心怀恶意.愤恨.轻视或者对他们不满。 假如你心存怨恨, 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同时, 假如别人给我戴高帽子,过于赞美我的教法和僧侣, 你也不要太得意, 因为这样也会损害你内在的心智发展。
11. 不和谐,着手煽动冲突,这是为了达成自身目标的一种手段。你可能会成功,把悲惨带给每个人——包括你自己!但究竟,你的意图将会被揭发,因而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同时也会失去你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为了自己的成功,却失去的那么多!最后分析一下,自己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12. 在我们生活里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困难是需要限度的,如果困难比自己的承受能力还大的话,那我们就承受不起这个困难。所以,(离婚)可能父母之间是有什么困难,但是要多考虑自己孩子的生活,因为他们虽然能够面对困难,但是困难需要限度,不然的话他们就无法再生存。所以父母需要多可怜可怜儿女们。
13. 我们不论做什么 , 都要令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能够利他 , 即使是唿吸的状态 , 也是如此 , 在每次的唿出.吸气中, 也要成为利益他人的方式。
14. 安住本性,静心随缘。一般事物都会变异,但是我们的本性不会改变。因此我们一定要知道:就算现在没有痛苦,之后也可能发生;就算现在没有快乐,很快也会经验到,为什么呢?因为事物本质就是无常,都会改变的;然而,我们的本性却不会有任何变异。
15. 佛教是现今世界上的几大宗教之一,佛教徒的人数也很多,但是在这么多的佛教徒当中,多少人能够将教主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方法,落实在生活当中,真正地去修持呢?大部分的人只是一种信仰,把佛法当成兴趣而已,并没有真正去行持佛陀所开示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善恶取捨的教法。
16. 不管修什么法 , 都要让它成为烦恼的对治法 ; 若不能成为烦恼的对治法 , 那就不能称之为佛法。 即使它在名相上被贯名为佛法 , 但在真实上它并不是佛法。所谓佛法 , 是要有利益.有帮助 , 能成为断除烦恼的对治。
17. 梦中所见的境并不是真实的。就好像在梦中一般,由于我们心的迷惑,将各种的外境安立了各种的名相,但事实上这些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18. 悭,即吝啬之意,不管佛法或财物,都不想分享而想自己留着,这就是「悭」。谄,即隐藏自己的过失。诳,是自己并无功德,却装腔作势,假装自己有功德。怠,指懈怠.怠惰之意。慢,是指自己并无功德却以为自己有功德.德行的慢心。贪,是指贪求无形的名誉或有形的财物。嗔,对他人所拥有的起嗔心。
19. 傲慢是指「自以为是」,在藏文中有「虚胖」之意,明知没有却吹捧自己;另一种状况是,的确有一些功德,但表现得不可一世,和别人很有距离,这样和别人的关系是不会好的。
20. 在末法时代这剧烈烦恼和痛苦当中,能获得佛法甘露水人极其稀有,现在人们拥有快乐非常稀少,因他们心灵没有受到佛法甘露水滋润。身处此六道轮回中,纷繁复杂痛苦与烦恼围绕着我们,烦恼之勐火不同寻常般炽盛,在此痛苦惊涛骇浪中,我们不能就此怯懦,应该鼓起斗志运用佛法智慧进行观察与对治。
篇9:《小卓玛》观后感
近期,我看了一部电影,它的名字叫《小卓玛》。
这部电影讲了毒蜘蛛想要霸占藏羚羊,它们的大王—贺左王为了保护藏羚羊而牺牲,大家都沉浸在悲伤之中,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在贺左王的犄角中长出了一朵花,这朵花在卓奇的保护下,孕育出了一位小姑娘,大家叫她小卓玛,小卓玛帮助贺左王拯救藏羚羊,小卓玛用真诚的心、快乐的眼泪打动了梦之湖的仙女,最终让七七四十九群藏羚羊过上了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
《小卓玛》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小卓玛保护藏羚羊,爱护大自然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向她学习。既然小卓玛都能爱护大自然,我们又为何不可呢?我们应该要保护大自然的“孩子”,不应该伤害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也是大自然的孩子,它们和我们都在同一个怀抱里生活,我们不能赶尽杀绝,如果食草类动物灭绝了,食肉类动物的生命也没了,那大自然将会失去平衡。我们还要多种植树木,不能乱砍滥伐;还不能像小河排放污水,那么沙漠就会变成绿色的海洋,树木茂盛,小河清澈,那些可爱的生命才能自由自在的成长,那大自然就会更加美好!
现在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保护她的孩子,让大自然更加美好,更加漂亮,更加美丽!
篇10:《玛德2号》观后感
《玛德2号》观后感
《玛德2号》是一部奇妙的电影,导演朱家麟进入了孩子的奇妙世界。黄晓明饰演的摄影师小铁和男孩小虎都缺少母爱,所以他俩都喜欢用奇特的方式来弥补这个空白,小铁是通过寻找UFO来弥补,而小虎则是幻想母亲成了一个机器人来满足自己的各种愿望。
影片是一部充满童心的电影,徐若瑄在片中饰演小虎的妈妈曹宜,这位离婚的女性要独自养育小虎,但工作繁忙的她根本无暇好好照顾小虎的饮食起居,怠慢了儿子是难免的事情,所以即使小虎有妈妈,他也感觉到难以言表的孤独。摄影师小铁虽然是个成年人,但他自幼丧母,亲戚骗他说妈妈被外星人接走了,所以小铁在工作之余一直致力于寻找UFO,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妈妈回来。
小虎和小铁虽然年龄相差几十岁,但两人的精神世界有共通之处,都是渴望目前无微不至的关怀,没有达到目的之时,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填补这个母爱的空白。表现他们想象的'世界之时,导演就会借助动画手段,还有电脑特效加以渲染,所以这部影片美轮美奂的场景比比皆是,这是一部献给孩子们的礼物。
徐若瑄在本片中形象反差不小,她打扮的完全是一个家庭主妇,不修边幅而且基本不化妆,和她往日清新美丽的形象完全不一样。但这样才是接近于生活的,不美丽,但演活了角色,这一点值得表扬。黄晓明这一两年的电影作品密集,每隔几个月就有他的新片问世,或许现在真的到了他成为稳定的一线明星的时候,黄晓明很努力地演好每一个角色,这次演的摄影师是个较为古怪的人,天真与成熟混为一体,不过他拿捏的还不错。
《玛德2号》并没有完全站到孩子的观点看问题,小孩子需要呵护天经地义,但是家长们也有自己的难处。片中曹宜辛苦养育小虎,但工作繁重和经济拮据,各种打击和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身体随时都在亮起红灯。所以影片虽然强调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同时也在传递孩子应该多体谅父母的思想,这是一部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的亲情电影,幽默、机智、惊险、美妙。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演员阵容的强大,除了黄晓明和徐若瑄任男女主角,还有杨幂、曾志伟、九孔、杨谨华等明星加盟,这也算是一部全明星阵容的合家欢电影。
篇11:《小卓玛》观后感
知道吗?今天下午我们要看电影耶!下午我一来校园,就看到了两个绿色的流动电影大棚,我和好朋友怀着兴奋的心情走了进去。
这一次我们看的电影名叫《精灵女孩小卓玛》故事讲的是在青藏高原曾经有七七四十九群藏羚羊,在贺佐王带领下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次,贺佐王在与妖怪黑蜘蛛的战斗中,受了重伤,黑蜘蛛想趁机独占羊群,却被奄奄一息的贺佐王打断了一条腿。贺佐王死后它的羊角上开了一朵小花,被卓奇小狗捡到,花变成了小姑娘卓玛,卓玛机智、善良、勇敢。最后在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帮助下,击败了黑蜘蛛,把羊群安全带领到翡翠岛上,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观看过后,我明白了,我要向小卓玛学习,学习她机智勇敢、学习她坚强的信心、学习她爱护生命。世界上只有多了小卓玛这样的人,动物的生命才不会灭亡,植物的生命才不会枯萎,空气和环境才不会被污染,地球才不会哭泣。
我的`话:今天下午看电影真是太开心了,这是老师留的小练笔,希望博友们点评,当然了大家有空也可以从网上搜一下看看这个国产的动画电影。424个字符
篇12:《小卓玛》观后感
今天,我们全年级要去看一场电影,名字叫《精灵女孩小卓玛》。讲一只藏羚羊首领为了保护一只小藏羚羊死去了,它变成了一只羚羊角,角上开着一朵格桑花,被一只叫卓奇的藏獒捡回了主人家。过了几天,那朵格桑花和羊角变成了一只小精灵,取名叫卓玛。
有一只瘸腿的蜘蛛想吃掉藏羚羊群,就去海里抢鱼王国的金弓金箭,结果卓玛和卓奇正好掉了下来,帮助鱼王国拿回了金弓金箭,鱼王国的国王就把金弓金箭送给了卓玛。可是,黑蜘蛛不服,又去抢卓玛的金弓金箭,她变成了一个女人,趁卓玛不注意,抢走了金弓金箭,被卓玛的好朋友卓奇发现了。可是黑蜘蛛给所有人都念了咒语,全村人都变成了石头,只有卓玛和卓奇明天早上变石头。为了解除魔法,卓玛和卓奇到了喀尔喀湖,请湖里的女神给它们解除魔法,可是女神不愿给它们解除魔法。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恶意,它们去冰山砸冰凌,认识了一只鹰叫夏琼,它们一起砸冰凌,最后把冰凌推到了喀尔喀湖里。女神看它们很有诚意,就给它们解除了魔法,最后它们用金弓金箭打死了黑蜘蛛。
看完电影,我要向卓玛、卓奇学习,它们勇敢、机智、善良、乐于助人。还有,我认为人类也应该像卓玛那样保护藏羚羊,保护动物!
篇13:《小卓玛》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精灵女孩小卓玛》这部电影。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在高原土地上,生活着一群自由自在的精灵,它们的名字叫藏羚羊。可是,有一只毒蜘蛛一直想要吃掉藏羚羊群。藏羚羊头领贺左王一直保护着藏羚羊群。
直到有一天,毒蜘蛛暗算了贺左王。贺左王死前嘱托一朵小蒲公英告诉大家自己将要死去的消息。而这一切都被一只小藏獒看见了,它便一直守在贺左王的身旁。不久之后,贺左王的左角里出了一个小女孩。
小女孩和藏獒玩耍着进入了鱼王国的领地,恰巧毒蜘蛛正在鱼王国抢夺金弓金箭。这时,小女孩从天而降,一屁股就坐在了毒蜘蛛的身上,拯救了鱼国,鱼女王便把金弓箭送给了小女孩。
路过森林时,林中的动物给女孩取名卓玛,藏獒取名卓奇。
后来,在一次舞会中,毒蜘蛛骗走了金弓箭,并向卓玛和卓奇施了白天会变成石头的魔法。猫头鹰便带着它们去喀尔喀尔湖解除魔法,却被喀尔喀尔湖的神女多次拒绝。最后,老鹰夏琼的热泪感动了神女。
最后,卓玛找到了贺左王子,并且一个男孩交给了卓玛金弓金箭,射死了巨蝎魔王和毒蜘蛛,拯救了藏羚羊群。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定要保护野生动物。
★ 春天的心散文
★ 从授之以鱼走向授之以渔-浅谈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冬天的心作文
★ 区分能力层级:高考语文探究题的命制建议?缘于PISA阅读题和文
★ 西藏那曲导游词
【《少年噶玛兰》观后感(共13篇)】相关文章:
西藏色拉寺导游词2022-09-22
关于西藏的导游词2024-01-13
噶玛巴千诺禅语2022-08-15
《夏天,去拜访一只虫》阅读答案2023-04-01
香格里拉作文2022-10-07
香格里拉口号2023-07-26
景区国庆活动方案2022-10-15
景区人气活动方案2023-12-25
梅里雪山景点导游词2023-05-16
关于景点介绍的优秀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