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能力层级:高考语文探究题的命制建议?缘于PISA阅读题和文(整理7篇)由网友“Conner1994”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区分能力层级:高考语文探究题的命制建议?缘于PISA阅读题和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区分能力层级:高考语文探究题的命制建议 缘于PISA阅读题和文
区分能力层级:高考语文探究题的命制建议 缘于PISA阅读题和文言读本讨论题的启示
区分能力层级:高考语文探究题的命制建议 缘于PISA阅读题和文言读本讨论题的启示冯 渊
摘要:近年来,高考语文探究题频频现身,细加分析不难发现:一些试题缺乏层级差别,提问方式较为刻板单一;命题人员拟题时可能有很好的设想,但阅卷者没有合适的评价量表作为评分依据,试题很难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借鉴PISA阅读题以及我国传统文言读本的讨论题,建议高考语文探究题的命制,宜先在难度上区分出较为详细的能力层级,在文本选择和试题设计上,依据能力点的要求逐一落实,尽可能杜绝千题一面、缺乏思维力度的“伪探究”。
关键词:探究题命制能力层级
一、研究缘起
目前,高考语文试卷将主要的能力考查点划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鉴赏”、“探究”这几个方面。其中,探究题频频现身,其呈现方式一般是“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等。审视高考语文探究题的命题现状,不难发现,一些试题缺乏层级差别,提问方式较为刻板单一;命题人员拟题时可能有很好的设想,但阅卷者没有合适的评价量表作为评分依据,试题很难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
本文借鉴PIS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阅读题以及我国传统文言读本的讨论题,对高考语文探究题的命题思路略作探讨和分析。
PISA对阅读素养的测试主要从“获取信息”、“解释信息”、“反思和评价信息”三个能力点来设计试题。其中,“反思和评价信息”与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评价鉴赏”、“探究”类似。值得借鉴的是,PISA按照难易程度,将这些能力点分成了若干层级,提出了分层的命题要求。
我国传统文言读本在设置这类习题时,也有一些宝贵的资源可以借鉴。如吕叔湘先生1943年编有《笔记文选读》;同一时期,吕先生和叶圣陶、朱白清先生还合编了一本颇有影响的《开明文言读本》;20世纪80年代,吕先生和张中行先生编有《文言读本选编》。三本读本体例基本一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文”、“作者及篇题”、“音义”(注解)等内容之后,均专设了一个“讨论”的部分,与今日教材“课后练习”有点像,但相比而言,前者更具体、细致。在《笔记文选读》的序言中,吕先生说:“所选的,或写人情,或述物理,或记一时之谐谑,或叙一地之风土,多半是和实际人生直接打交道的文字……每篇之后略附注解,……另附‘讨论’,除一部分和词句的义蕴有关外,大率以引发读者的经历见闻和所读文字相印证为宗旨。”本文以《笔记文选读》中的讨论题为例进行探究,原因在于:选文的宗旨――“所选的”是和“实际人生直接打交道的文字”,以及文章所附讨论题――“引发读者的经历见闻和所读文字相印证”这两点,与PISA对阅读素养的定义“以开发知识、潜能和参与社会生活为目的,对阅读材料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是基本一致的。
二、PISA阅读题“反思和评价”能力层级细目
PISA阅读标准认为,“获取信息”、“解释信息”、“反思和评价信息”的内容和形式等,并不存在高下之别,倒是在这三大类的内部,存在细微的层级差别。因此,PISA将每一大项能力分为若干层级。本文主要讨论与探究题相对应的“反思和评价”能力层级细目,详见表1。
三、《笔记文选读》中的讨论题样例
《笔记文选读》中“讨论”部分所附的习题中,有不少问题的设计存在层级差别。这一点,与PISA对阅读素养的测试要求遥相暗合。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试题的设计,与今天探究题命题思路如出一辙。本文仅就题论题,下面的讨论既分析其中的高妙,也据实指出部分讨论题的不足,旨在对当今的高考语文命题有所借鉴。
《笔记文选渎》共收笔记9种,选文94则,由选文、注解、讨论三部分组成。“讨论”有一部分涉及文言句法词法和文化常识,另一部分是从主旨角度设计的请读者参与的问题。表2所示是《笔论文选读》中的五例选文和讨论题。
三、分析和启示――以《笔记文选读》讨论题为例,参照PISA阅读题的层级细目
(一)基于选文一《管宁割席》
讨论题“若是你种菜时看见地上有金银,你将如何”以及“读书时有乐队过门,你将如何”,让答题者将自己置身于原文情境中,仅要求“利用个人经验和看法”,在文本或外部知识之间做一些联系。应属层级较低的“探究”,属于PISA对“反思和评价”能力界定的la级、lb级,或者2级。
学生的答案,或者像管宁一样弃之不顾、听而不闻专心读书(此答案未必出于学生本心,但答题者可能会迎合教师要求而提供虚假答案);或者“天真未凿”回答自己的真实状况,像华歆一样,甚至不如华歆,将金银占为己有,跟在乘轩冕者后面一路狂奔。
刘义庆记载这段故事,对管、华二人进行评判,传达出的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并没有教育读者向谁学习的意思。出题者要求答题者置身同样的情境中做出合适的反应,多少有道德训诫的意味。这类题的探究空间很小,指向过于明确。我们的高考试卷中这类题并不鲜见。如辽宁卷“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这种预先设置了“强制性答案”的问题,学生很难有什么独特的看法可谈,只能是补充材料证明既成答案。
可见,探究题的'层级也可以放在很低的水平上,如本题就基本属于“低水平的推论”――“在文本信息和常见的日常知识之间找到简单的联系”,“利用个人经验和看法,在文本或外部知识之间做比较或做一些联系”。其次,探究题的答案指向不能单一,不能带有强制性色彩,不能单纯要求学生用个人经验证实某种真理,而应让学生在某种情境中获得更丰富的多层次体验,做出有个性的判断。
(二)基于选文二《华王优劣》
第一问――“凡事当慎于其始,一旦决定,就不可中途反悔。你的经验中有同一类的事情没有?”与选文一的讨论题类似,要求“利用个人经验和看法,在文本或外部知识之间做比较或做一些联系”,但明显少了训诫意味,属于PISA对“反思和评价”能力界定的2级。这道题的讨论空间相对大一些,“慎于其始的决断”与“犹豫不决中途反悔”是一对矛盾,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处理不好这对关系。一个人能有理性的清明判断,又能善始善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题目包含不言白明的教育意味,这也是测试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这种教育一定得是学生在回答过程中的白行领悟,而非命题者“站出来”训诫。虽然本题仍是用经验来验证道理,但因为道理本身富有内涵,所以可以视作一道成功的探究题。
第二问――“假如有人托你一件事,是你办不了的,你是先应许他,然后找个理由说办不了啊,还是宁愿让他不高兴,一开头就不应许他?”给出了两种可行的选择,通常人们会选择第二种,觉得干脆明了,不给求人者以任何幻想的空间。但现实生活中,这种做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有时候,第一种选择也是可以采纳的。这样的试题存在讨论的空间,要求学生“用文本之外”的生活知识“解释文本”,在两种方法的“比较”中进行选择和反思,阐释理由。这属于PISA对“反思和评价”能力界定的“中等复杂”的3级。
对事件或人物的看法,试题可以给出多种真实的选择,而不是一望便知的“伪问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选择本身就是多样化的,人们的选择也是艰难的,做出任何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回答这类试题,学生必须将文本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然后,根据白己的理解层次,对某种选择的合理性进行阐释。
(三)基于选文一《阮裕焚车》
第一问――“你有东西肯不肯借给别人?假如你生活在一个你不借给我、我不借给你的社会里,你觉得怎么样?”与选文一的问题类似,属于PISA对“反思和评价”能力界定的2级。
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回答“我有东西会借给别人”,虽然实际情形未必如此――那这种试题有什么意义呢?有意思的是,讨论题接着追问:如果你不借我、我不借你,会造成什么结果?命题者显然是以这种可以预料到的结局为第一问的选择进行暗示。这类题目仍然是道德训诫,虽然可能存在开放性的答案,如提倡不依赖别人,进而讨论自我救治、自我完善等。但命题者未必有这种设想,学生一般也不敢如此冒险。这道题,从探究角度看,“讨论”的价值不大。
第二问――“像阮裕这样因此把车烧了,是不是也有点过分?”有些复杂,要求“对文本提出假设或作批判性评价”,属于PISA对“反思和评价”能力界定的4级,难度较高。命题者要求学生对文本“阮裕焚车”行为进行批判性评价,或者“假设”其他合适的处理方式。《阮裕焚车》出白《世说新语・德行》,主旨是表现阮裕为人很慷慨,烧车当然是他的严厉白省行为,表现了他对高尚德行的追求;但烧车行为本身也存在虚张声势、矫揉造作之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判。
不难看出,探究题不能只是“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之类的泛泛设问,应允许学生针对文本进行批判性评价。然而,我们目前的高考语文探究题多是导向“认同性解释”,即只需要学生提供类似的经验案例,进行简单的甚至言不由衷的解释。
(四)基于选文四《未能忘情》
这个文本理解起来不那么简单。为了分析的方便,先简述一下原文大意:“顾和的孙子顾敷7岁,外孙张玄之9岁,两个孩子都很聪明,不过顾和认为孙子更胜一筹,外孙张玄之心里就有些不高兴。有一次祖孙三人到庙里,看到圆寂的佛像旁边,有的弟子哭泣,有的不哭。顾和就问他们是怎么回事。外孙张玄之说:‘受到佛的宠爱就哭泣;没有受到宠爱就不哭。’孙子顾敷说:‘不是这样,能够忘情所以不哭,不能忘情所以哭泣。”’
我们再来看文后的讨论题:“张玄之回答顾和的话有何含蓄之意?顾敷回答的话又含何意?何谓‘一语双关’?我们可否凭二人的答语判断他们的优劣?”――这些贴近文本的问题设计得非常好。前三问不算探究题,但关乎文意的准确体会;第四问和后面一题“假如顾敷先答,他是否还可以用这句话?”可以看作是PISA对“反思和评价”能力层级的5级――“批判性地评价不熟悉的文本,并建立假设,利用专门的知识,包容与阅读预期相反的概念”。
9岁的张玄之说受到佛的宠爱的弟子,对网寂的佛表示哀悼;反之,则不。他的回答完全是借题发挥,表示了对外公不宠爱自己的不满。7岁的顾敷说弟子们的“哭”和“不哭”,非关亲近、宠爱,而是能否忘却世俗情感――这里就难了,因为这里隐藏着丰厚的魏晋玄学知识,即“圣人有情论”与“圣人无情论”的争辩、“名教与白然”的关系等。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很陌生的文本,必须用“专门的知识”对原文进行评判。这是探究题的较高境界了。仅凭二人答语而不熟悉当时的文化背景,可能便无法评判他们的优劣;但如果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当能评判高下――这里需要的不是白网其说,而是“利用专门的知识”,如此,才能有深刻的见解与透彻的评判,远非我们拟定答案时“言之成理即可”的虚晃一枪。
后面一题“假如顾敷先答,他是否还可以用这句话”更堪玩味,顾敷解释弟子哭泣与否的原因,一语双关,表面上运用了当时流行的“圣人忘情”说,实际上是针对表兄“狭隘”的“妒忌”灵机一动的“反击”,明显有教训张玄之的意思在,祖父顾和听了肯定会更加宠爱他――这是一种探究性答案;不过,如果仅以顾敷的聪慧机智和“毒舌”,他先回答时,也有说这句话的可能――这算是探究题的开放性吧。
比较那些千篇 一律的“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式的提问方式,本题真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品味。第一,材料选择很重要,文本内涵必须丰富,有意蕴、耐咀嚼;第二,所设计的探究题必须借助一些专门知识(当然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知应会的知识),才能作出合理的评判。
(五)基于选文五《兖公答参军》
此文说的是刺史陆兖公的家僮在遇到参军时不下马晋见,参军生气,用鞭子打得他背上流血。参军觉得打了上司的家奴,得罪了上司,于是白请免职。这是故事的前半截,精彩的在后头――陆兖公对前来请罪的参军说:“奴才见了官人不下马,打也得,不打也得。官人打了,去也得,不去也得。”
“陆兖公回答的话究竟是何意?若是你遇见这件事,你将如何回答?”这一问可被视作PISA对“反思和评价”能力界定的6级(最高级)要求――“能识别较微妙的信息,同时能够利用超出文本的深刻理解,用批判性的观点来看问题”。
陆兖公是个“洒脱”的人,他不想追究是非,他做人处事的原则是凡事不必太认真,亦不可太认真。于是,有了这一番难测的话语。这句话可视作PISA能力层级中所说的“较微妙的信息”。答题者必须借助自己的人生经验,可能还需要一些“情商”,才能揣测陆兖公的真实意图,进而利用超出文本的深刻理解,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文本中的人物。陆兖公对参军毒打自己下属肯定不满,但下属也有责任,他遂不多追究;参军白请免职是想主动认罪以求得他的原谅,结果,他没有明确原谅参军,去留随参军白便。这是处理棘手事件的一种策略,是官场上的老到精明,但这后面也存着一份宽厚原宥――得饶人处且饶人,又绝不做滥好人。
让答题者设想自己置身这样的情境中处理这个问题,可能难度太大了。我们能想象出他们的答案――家僮有错,应该处罚;参军错误更大,也应根据相关法理进行处置。但这个答案放在这里意义不大。李肇撰《国史补》收入这个故事,目的是凸显陆兖公的老辣与圆滑。如果不要求学生“你将如何回答”,而直接评判陆兖公的做法可能更好一些。“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这种思维模式对今天的试题没问方式影响至巨。历览多年来各省、市的高考语文探究题,基本都是这一思路。从这一点看,本题的设问方式就不如选文四的第二题了。
不难看出,探究题的文本需要有一些隐含信息,还要有一些颇堪玩味的“微妙信息”。这种信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本之外的经验和人生阅历(不是专门知识)才能准确解读;在深刻准确解读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对文本作“居高临下”的批判性评价。
以上分析,将传统文言读本中的讨论题与PISA阅读测试的“反思与评价”能力层级一一对应,是为了讨论的方便,有些区分不是十分精确(如选文四的第二个问题也可以看作是最高层级的难题)。综合这些具体的分析,我认为,高考语文探究题的命制,宜先在难度上区分出较为详细的能力层级,在文本选择和试题设计上,依据能力点的要求逐一落实,尽可能杜绝千题一面、缺乏思维力度的“伪探究”。
篇2:中考阅读题目的命制原则
中考阅读题目的命制原则
1.考查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捕获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通过阅读短文,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法、词组、短语等方面的语言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情节,能回答短文后面所给的问题。
2.要求学生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既理解文章的表层意思,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弦外之音”。
3.要求学生既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4.要求学生既能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自己应有的常识去理解。
篇3:中考阅读题目的命制原则
中考阅读题目的命制原则
中考阅读题目的命制原则1.考查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捕获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通过阅读短文,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法、词组、短语等方面的语言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情节,能回答短文后面所给的问题。
2.要求学生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既理解文章的表层意思,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弦外之音”。
3.要求学生既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4.要求学生既能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自己应有的常识去理解。
-
篇4:怎么提高高考语文阅读题的做题能力
怎么提高高考语文阅读题的做题能力
一、精神准备----你要把自己催眠成语文的狂热爱好者
作为高考过来人,我想先问。在你心里,语文只是一门功课吗?你相信自己的潜力吗?你想改变现状的欲望像求生欲望一样强烈吗?
没错,我就是要洗脑。你要把自己催眠成语文的狂热爱好者。
当然,学习多数是从感兴趣到兴趣减淡,到枯燥乏味,再到隐忍坚持,再到突破瓶颈,最后重见光明。没什么方法是能一蹴而就的。如果你实在爱不上语文,就可以从上面说到的枯燥乏味这个阶段开始。
就我认识的学霸们而言,每一门功课的学霸大概都是真心爱着学习的。在他们眼里,学习是种生存技能,是非吃不可的一日三餐。每次考砸我们捶桌大恸哀嚎“我待xx如初恋xx虐我千百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是怎么对待这样的一个“初恋”的?和它在一起的时候你有没有玩手机,有没有脑补课后娱乐,有没有把它狠狠遗弃在桌面,有没有怨怼地诅咒它……
你或许会说,要是整天啃书满脑子学习,那不就疯了嘛。
这种时候就要抠字眼了。我说的是“和它在一起的时候”
二、现在不是比谁更聪明,而是比谁更有效率
不管做什么,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效率,
但集中注意力不是说说那么简单。首先要休息好保证精神,然后多做注意力训练(方法很多请大家自行搜索),并且在执行学习任务时尽量细化目标,把每个小任务的时间控制在四十分钟内(限时测验不算),当发现注意力分散了,就立即找出使你分心的根源,记下来提醒自己,做一切可以避免其再次出现的努力。比如想玩手机,那就把手机关机;想用手机查资料又怕玩起游戏,就用便签写下要用手机做的事,一做完立即放下手机;想和同学聊天,那就去自习室。
要保有持久的学习热情,培养对语文的兴趣。这话说的太空洞。
三、培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阅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关于阅读,我简单的建议如下:
1.不另外安排阅读时间,
要经常把书放身边,学累了想拿手机玩时就去拿书来读,不要把读书当做任务,无端端增加压力。
2.每次买书或借书时选两本书,
一本是自己感兴趣的,一本是不大感兴趣但极有价值的。
3.及时记录自己的看法,
摘抄吸引自己的文段,时时翻看便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也证明自己确实是在认真的揣摩作者心意。个人推荐用活页纸记录,方便以后再读时添加感想。
至于做笔记的具体事项我已写在这个回答里了
《如何阅读图书馆的书(不能涂写)?》(编者注:这是作者另一篇文章)
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能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接触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于无形中提升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以及处理人情世故的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为读书而读书,你知道的越多,语文的魅力也就越大。真正爱上语文也指日可待。
然而有些人对语文天生无感,从小语文都打着酱油过,时好时坏看心情。针对这种兴趣缺缺又需要提高的情况,我个人经验是先背东西,积累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的积累主要包括古诗文背诵、文言知识、语言基础的积累。面对如此大量的需要记忆的知识,我也常常倒吸冷气。过目不忘这种神技的存在概率极低,所以我们一开始都只能死记,死记效率之低大家一定有所体会。上文提到了热情,现在正是充分利用热情的时候。若保持高昂的语文热情对你来说是在为难,你可以不断暗示自己热爱语文,自己是语文潜力大股。然后开始背书,一开始是步履维艰的,感觉自己眼前黑蒙蒙一片,看不到出路,只能机械的读一遍又一遍。
四、坚持坚持再坚持
你会惊喜的发现,你背过的课内文言实词出现在了文言文阅读里,你看过的文言文故事其实是古诗词里的典故,你会被许多字面意思和实际意思大相径庭的成语毁三观,你可以和同伴玩一句话小说接龙来练习文笔,你可以把现在学到的一切看作日后以文字为兼职或者写情书的资本……
只要你肯背,语文有许多基础分都是能拿到的了,什么信心鼓励一下就出来了。还别不信,许多人都是因为某一科学得好然后就越来越喜欢那一科,接着良性循环下去。
五、强烈推荐小组讨论
好队友真的真的真的至关重要。找组员最好找优势互补的,有男有女,不要专门找平时聊得来的。每次讨论都能得到很多不同的思路,碰撞出火花嘛。
根据我的经验,适合进行小组讨论的题目多是文本类阅读题、作文审题立意构思。文本类阅读题的答案是有潜在逻辑关联的,写题时若一头雾水摸不清方向,在对答案时就要和组员仔细讨论了,题目有没有对答案的提示,答案为什么是这个顺序,答案能否在原文中提炼出来等等。关于作文审题,建议大家利用高考作文原题,拿出题目后限时审题构思,包括要运用什么素材,拟什么题目,时间一到,所有组员开始分享,互相提出修改意见。之后找到相应高考满分作文进行分析,效率高的话,一次作文审题训练只用一个小时,但收益颇丰。
《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古典说过, Impossible 和 I’m possible 之间只差了一点,你和你的梦想其实也是就差一点,是差一点努力,还是差一点自信?
高考语文阅读中的生僻成语
哀毁骨立:哀,悲哀;毁,毁坏。这里指损害身体。骨,骨骼;立,站立。指居丧时,因哀痛过度而损害身体,以致消瘦异常,仅有骨骼支立。
白云苍狗:苍:黑。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意思是说天上的云像白衣裳,一会儿又变成了黑狗。后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百卉含英:卉,草的总称;英,花。各式各样的草都含着花朵。形容冬去春回、花草争妍的景色。也用以比喻在繁荣昌盛的时代,很多有才识的人正待吐露才华,大显身手。
被pī褐胚玉:被:通“披”。比喻胸怀英才,深藏不露。后用来比喻出身贫寒而怀有真才实学。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旧的衣服。原意是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开发山林。后用以形容创业的艰苦。
不拔之策:不拔,牢固不可拔除,即不可动摇。策,计策;稳妥可靠的计策。
不测之诛:测,估计。诛,惩罚。不可估计的惩处。
不法常可: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本把成规惯例当作永远不变的模式。
不稂不莠:稂,狼尾草。稂、莠都是混在禾苗中的野草。原指禾苗中没有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
不夷不惠:喻做事取折中态度。
不易之论:易:变更。不可变更的言论。指论点完全正确,没有辩驳的余地。
不虞之誉:没预料的赞扬。
差强人意:还能够使人满意。
车马辐辏:辐辏fúcòu:车的辐条汇集到车轮的中心。车子和马匹由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形容热闹的场面。
城下之盟:被迫签订盟约。
踌躇满志:形容心满意足。踌躇:得意。
大腹便便piánpián:便便,形容肥胖。肚子肥大。
伐功矜能:伐、矜,夸耀。夸耀自己的功劳、才能。形容自负。
反裘负刍:形容贫苦。
犯而不校: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方枘ruì圆凿záo:喻不相投合。
飞短流长:无中生有,造谣。
附庸风雅:附庸,附属,追随。风雅,文雅,指才学。依附在有才学的人那里。指旧时有些官僚、地主、商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土,从事有关的文化社交活动。
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高屋建瓴: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瓴,瓶子。
工力悉敌: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都不分高低。常用来形容两件优秀的艺术品不分上下。
公诸同好hào:诸,之于。好,爱好。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股肱之臣:股gǔ,大腿。肱gōng,胳膊。象大腿和胳膊一样的臣子。形容最得力的不可分离的部下臣属。
瓜田李下: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管窥蠡测:管,竹管。窥,从孔隙中看。蠡,贝壳做的瓢。测:测量。比喻对事物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常用于自己。
灌缨濯足:濯zhuó,洗涤。缨,系帽的丝带。足,脚。意思是清水可洗帽带,浊水可洗脚。比喻敬重、轻蔑均由人自取。旧时也用以表示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之意。
合浦还珠:喻人、物失而复得。
侯门似海:统治者门禁森严,穷人不能进。
荒时暴月:暴,凶,灾。指荒年或青黄不接的时候。
讳莫如深:形容瞒得很紧,怕别人知道。
毁家纾难shūnàn:纾难,解决困难。倾尽家产来解决国家的困难。
畸jī轻畸重:畸,偏。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平衡,或对事物的态度有所偏重。
计日程功:形容进展快,知道哪天成功。
渐jiān仁摩谊:渐,浸润,感化摩,砥砺。用仁义来感化教育众人。
江河日下:日,一天天地。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交臂失之:交臂,胳膊碰胳膊,指相距很近,擦肩而过。形容好机会离得很近,却又一下子失去。
教jiāo猱升木:教,传授知识技能。比喻教唆恶人为恶。
桀犬吠尧:桀,夏代最末的一个君主,残暴凶恶。尧,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圣君”。意思是桀畜养的狗咬圣君,即恶人的狗咬好人。比喻奴才为主子效劳,不问善恶好坏。
借箸代筹:表示代人策划。
金科玉律:不可变更的条规。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口惠而实不至:惠,给以好处。口头上虚情假意地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在实际上却不兑现。
老妪yù能解:妪,年老的女人。形容文章浅显易懂。
六朝金粉:六朝,三国时的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先后在建业或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建都,历史上称六朝。金粉:指古代妇女妆饰用的脂粉。六朝时,统治阶级生活豪华奢侈,所以后人多用以指当时的繁华景象。
荦荦大端:很显著的大的方面。荦荦,明显。
谩上不谩下:谩,蒙蔽、隐瞒。原指一种民间打击乐器,用皮蒙住上头,不蒙下头。后用以泛指官场上在上级面前隐瞒真情,对下则无所顾忌地公开做坏事。
勉为其难:勉强去做能力不及的事。
苗而不秀:秀,谷类吐穗开花。庄稼出了苗但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灭此朝zhāo食:朝食,吃早饭,把敌人消灭了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名缰利锁:缰,缰绳。锁,锁链。比喻名和利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束缚人。
明日黄花:本指重阳节后菊花将会枯萎,失去观赏价值。后喻指过时的事物。
明正典刑:明正,公开整治。典刑,执行刑罚。指依法公开处置。
摩顶放踵zhǒng:放,至,到;踵,脚跟。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
目光如豆:形容见识短浅。
目无全牛:喻技艺纯熟,得心应手。
难nàn兄难nàn弟:难,不易。原意是形容兄弟俩才德都好,难分高下。今多讥刺两人同样坏,或两人处于同样的处境。
批亢háng掏虚:亢,喉咙,喻要害。抓住要害,乘虚而人。
曲尽其妙:曲,委婉细致地。把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强。
阒无人迹:阒qù,寂静。十分寂静,没有人的踪迹和声音。
人困马极:极,疲惫。人和马都疲乏。形容体力耗尽,疲劳不堪。
如椽之笔:椽,椽子,安在梁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木条。象椽子一样的大笔。指大著作或重要的文字。也用以比喻笔力雄健。
色厉内荏:色,神色;厉,厉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甚嚣尘上:反动派狂妄叫嚣。
尸位素餐:尸位,像死尸一样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素餐,不做事而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白吃饭不做事。
探骊得珠:探,摸取。骊,骊龙,古时传说中的黑龙。用以比喻文章写得好,抓住了题中的精粹。
韬光养晦:韬,本为剑套,比喻隐藏。光,光芒,锋芒。晦,昏暗,不清晰。养晦,暂且隐退之意。比喻暂且隐藏自己的锋芒或才能,不使表现出来。
微言大义:微,精深。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道理。
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连起来,叫做“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后形容读书勤奋。
尾大不掉: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掉:摇摆。
文不加点:文思敏捷,技巧纯熟。点,涂改。
宵衣旰gàn食:旰,晚。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晚了才吃饭。多用来形容勤于政事。
形格势禁:格,阻碍。禁,制止。原指阻止搏斗或平息纠纷要善于乘虚取势,抓住斗者的要害,斗者双方因形势的限制而自然分开。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为消瘦。
虚与委蛇:假意殷勤,敷衍应付。
一傅众咻: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一狐之腋:喻珍贵物品
一琴一鹤:行李简少,喻廉洁。
以汤沃雪:喻轻而易举,势在必成。
运斤成风: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斤,斧头。
彰善瘅恶:彰,表扬。瘅,憎恨。表扬善的,斥责恶的。
正本清源:正,使之正,整顿。本,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治好。清源,从头清理。源,水源,引申事物的开始。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形容彻底解决问题。
正言厉色:话语严正,脸色严肃。
栉xhì风沐雨:形容旅途奔波辛苦。栉:梳。
诛心之论:揭穿动机的批评。
童山濯濯: 光秃秃的山上没有草木。也做为人秃顶的诙谐说法。
篇5:高考语文阅读题
《野菊花》阅读原文:
①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②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滋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③几番秋雨秋风秋霜。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④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的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乐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⑤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当霜雪卷茂这幅宏篇巨构时,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浩歌凝结在心,待时以串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⑥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野菊花》阅读题目:
17、第三段写到“几番秋雨秋风秋霜”之后的紫燕、鸿雁、松柏、檀竹等景物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8、试分析第四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的修辞效果。(3分)
答:
19、第五段,作者为什么要细细描写野菊花的枝条、叶片、宿根等形态?(4分)
答:
20、联系全文看,野菊花内在的野性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答:
21、你怎样理解下面这两句话的意思?(6分)
①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②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答:(1)
(2)
《野菊花》阅读答案:
17、衬托野菊花斗霜开放的特点
18、前句主要运用比喻手法从形、色、香三面表现野菊花的热烈活泼、尽情开放自己的野性美。后一句则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化无声为有声,进一步从“声”的方面表现野菊花的奔放、热烈。
19、全方位表现了野菊花执著的追求不懈地拓展的性格特征。
20、本文以主要篇幅来表现和讴歌野菊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她不禁锢自己(2)她不固守成规。
21、(1)平常的环境,“随意的播撒”,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如织锦泼金般的开放使人惊叹不已,这是对野菊花的外表的野性美的赞颂。
(2)野菊花的野性美,表现了一种执著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展现自我价值的精神,给人以鼓舞。没有执著的追求,没有野性的勇敢进取,积极拓展就没有野菊花野性美。这是对野菊花的内在美的赞颂。
篇6:怎么做好高考语文阅读题
阅读题占据了高考语文考试的大部分分数,所以掌握一些技巧拿到这个分数很重要 ,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语文答题阅读题技巧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
这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3个小题。做好这3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二、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答题技巧: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三、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
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四、古诗鉴赏
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折柳”,“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高考小说标题类题型
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落实到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而对小说标题内涵与作用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点之一。
一、考查的角度有:
1、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
2、体会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
3、拟写小说标题。
4、与探究题结合在一起考查。
其中,对小说标题作用的体会是重点,因为它涵盖了对小说标题含义的理解以及标题的用意的理解。
二、小说标题拟题技巧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要恰当地理解小说标题的含意,首先要了解一下小说创作者拟题的思路和技巧。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1、以人物为题,如《棋王》、《阿Q正传》
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3、以物象为题,如《面包》
4、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
5、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
6、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春之声》
7、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
三、明确小说标题的考点
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如下两个方面: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四、答题思路
(一)标题含义答题思路
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如小说《梦非梦》:“如何理解小说标题‘梦非梦’的含义。”
参考答案:题目的本意是“梦不是梦”,小说内容叙述的是关主任做了个梦,可现实中小李、小金并没有把它当做梦来看待,这是第一层含义;而后关主任竟然也把梦中的事情作为衡量、提拔下级的依据,也就是说关主任也没有把梦仅仅当做梦而已,这是第二层含义)。这两层含义,实际上都是“梦非梦”在文中的指代意义。
如小说《黑色旅游》:“‘黑色旅游’在文中的具体内涵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这个“黑色旅游”实际上比喻一些单位或部门组织的以监狱为“警示教育基地”,让干部们在“听犯人作报告”中得到“警示”,从而达到教育干部们廉洁奉公、抵制腐败的反腐倡廉教育效果的参观活动。
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如小说《锁》:“小说题目‘锁’有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这里的“锁”表面意思是小说中写的“门锁、双保险锁” ,实际上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锁”。
如小说《暗记》:“试分析题目‘暗记’的含义。”
参考答案:“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二)标题用意答题思路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如小说《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
参考答案:(1)标题“黄昏渡”至少包括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这就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创设特定的活动背景。(2)“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渲染了萧索的氛围。(3)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如小说《炊烟》:“你认为小说为什么要以《炊烟》为标题?”
参考答案:(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中写到饥荒年代吃人时升起的炊烟,让人印象深刻;(2)有隐喻象征的作用,炊烟代表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温暖宁静生活的向往;(3)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小说中今昔不同生活的对比,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如小说《白痴》:“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
参考答案:(1)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2)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相呼应,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作者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3)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4)以“白痴”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
4、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五、小说标题含义和用意答题注意事项
1、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
2、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
3、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氛围;
4、形象为题,侧重线索情节,强调主旨情感;
5、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尽量对号入座。
六、小说标题探究题
(一)明确命题形式
1、XX标题有什么含义。
2、XX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XX”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4、小说题为“XX”,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5、这篇小说以“XX”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二)基本作用
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
3、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4、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5、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药》等。(指向情节结构)
6、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如《洗澡》、《子夜》、《红与黑》等。(指向主题)
7、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指向人物形象)
(三)答题示例
1、(新课标全国卷《血的故事》)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 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2、(山东卷《审丑》)“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④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3、(江苏卷《侯银匠》)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参考答案:①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②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③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④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⑤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4、(新课标全国卷《保护人》)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参考答案:1、主题思想方面:用“保护人”做题目,使小说的主题思想得到凝练鲜明的体现,引发读者对社会生活进一步思考探求。(1)小说揭示出当时法国社会,特别是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社会下层法律和正义的“保护”缺失;而上层社会钻营门路,寻求“保护”,结党营私。“保护人”三字,如同法国社会的缩影,小说以此为题,一击中的。(2)小说的这个题目,还促使读者与作者一同思考:如果社会离不开保护人,大家都纷纷寻求或充当保护人,社会就将丧失真正的“保护”,就没有了真实、正义和尊严。只有从社会的辞典中勾除“保护人”的名目,才能使社会纯净。2、人物塑造方面:用“保护人”做题目,使读者对小说塑造的人物有形象、鲜明、全面的体味,还具有象征、讽刺意味。(1)小说中“保护人”指的是主人公玛兰,指他到处主动邀做“保护人”的行为,以此形象地刻画出他肤浅荒.唐、炫耀权力的丑恶灵魂。玛兰之所以如此荒.唐,离不开社会环境,他自己就是在做议员、部长的朋友“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保护下,官运亨通的。可以想象,“保护人”三个字,正是玛兰灵魂的核心。(2)小说的这个题目,还全面覆盖了社会上层各色人物。朋友部长是玛兰的保护人,玛兰做官之后,做过红衣主教的保护人,还出面保护劣迹多端的神父,最后又恳求总主教保护自己。这种前倨后恭的角色变化,正是围绕“保护人”展现的。而官场和教会,政权和宗教,也就这样以“保护人”的姿态相互请托、庇护,纷纷登场,上演了一出闹剧。正因为此,“保护人”这个题目就更具普遍的象征性寓意,直指社会人心。这与小说用夸张、讽刺的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相吻合。3、情节结构方面:用“保护人”做题目,体现出小说清晰曲折的情节和宛然有序的结构。(1)“保护人”是整篇小说清晰的情节线索。玛兰的发迹是在朋友部长的保护下实现的,玛兰做官之后,又做过红衣主教的保护人,还主动保护劣迹多端的神父,最后又恳求总主教保护自己。“保护人”是贯穿情节的主线。(2)玛兰是靠“保护人”发迹的,又邀做“保护人”以炫耀,再以恳求“保护人”结束。“保护人”的题目体现着情节的摇曳曲折。特别有趣的是,小说结束时,玛兰一面请托,一面又说不再请托的教训,这种对“保护人”的纠缠,令读者忍俊不禁,又不免思考:他能接受教训吗?这时回顾题目,“保护人”三个字更显得赫然在目。(3)小说明线是官场,暗线是教会,还有一条副线是舆论;这几条线索都围绕“保护人”展开,“保护人”在其中穿针引线。
篇7:高考语文阅读题方法
1.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3.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4.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语文阅读怎么训练
1.平时语文阅读不好怎么办,能训练出来吗?当然可以。大家需要多做一些阅读题,把阅读能力提高上来,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耐心把文章读完,然后静下心来去分析,写完答案再去对照答案看自己为什么对或者错,找到错因,每次都提高一点点,就会有进步。
2.如果时间来不及,也可以在读完短文、画完答案以后,直接看答案,看自己的思路和答案是否匹配。当然,并不一定要把答案奉为金科玉律,语文阅读很少有固定答案,只要采分点找到了即可,所以也不必太过苛刻。要想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可以在平时多读一些课外读物,上课时注意听老师怎么分析课文的,都对提高分数很有帮助。
【区分能力层级:高考语文探究题的命制建议?缘于PISA阅读题和文(整理7篇)】相关文章:
高考文言实词命题趋势及解题技法点拨2022-10-21
高三地理教师工作总结以及计划2023-08-13
反思中2022-11-23
高三下学期地理教师工作总结2024-01-14
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2023-08-02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2022-11-19
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2-09-26
高三试卷分析总结报告2023-05-06
文学作品阅读训练:无人之境2023-03-22
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0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