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导游词精选作文(集锦24篇)由网友“菊花誓要向天开”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西藏导游词精选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西藏导游词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西藏小昭寺,它位于八角街北约500米处。大家看这就是小昭寺,它创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意为放宝贝的地方。晟初是为供置文成公主人藏时带的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赤金像,后来这尊佛像和大昭寺的佛像对调了。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在参观大昭寺的时候曾听过这个故事。据传,小昭寺早年为仿唐建筑,楼高阁峻,金碧辉煌,颇为壮观,曾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僧人来寺习修佛法,可惜几度大火,原貌荡然无存。后来小昭寺屡获修复,却已改仿唐模式为藏式结构。小昭寺占地4000平方米,主要由门楼、庭院、转经回廊、大经堂和佛殿组成。
现在我们进人寺内,只见门楼有10根大柱子为十六方棱形.有三条铜箍,铜箍上雕有花瓣;柱子上部雕有繁复的花草纹,柱头上浮雕有宝珠、回字纹、花瓣及六字真言,前四排大柱,柱拱上有浮雕海水云龙纹。明廊后部墙壁绘有四大金刚和六道轮回图。六道轮回图描述的是:佛教宿命论的核心就是生死轮回,只要成不了佛,就永远在地狱、饿鬼、阿修罗(恶鬼)、人、天这六个界里轮回往复,永远受轮回之苦。
大家请随我穿过门楼,就来到了转经回廊,它围绕主殿大经堂,南面西面北面都设有玛尼经桶,供信教者顺时针方向转经,朝拜时用手转动以积福祉。大家可以试一试,按顺时针方向转。跨入神殿,底层有佛殿、经堂、门庭,高三层。现今只有这座神殿是早期的建筑,大家看到的这十根柱子依稀可见吐蕃的遗风,上面镂刻着莲花,还雕有花草、卷云以及珠宝、六字真言,经堂四壁绘有释迦牟尼本生传等传教壁画。天井对过的一排檀木七刻有28只卧狮,底座装饰有四瓣或八瓣莲花。穿过经堂就来到了佛殿,佛殿面积24平方米,有两根柱子,柱头雕有莲花宝座,柱头大小拱上则无装饰,这是早期建筑的特点。殿内供的是赤尊公主从尼泊尔迎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鎏金铜像和泥塑八大弟子、两大愤怒力士以及宗喀巴塑像。
神殿的二层为僧舍、经堂、佛殿。佛殿内供有桑杰鲁王甲布、十六尊者、药师佛八尊、度母及《甘珠尔》等经书。三层楼上过去是金顶殿。金顶殿面积为55平方米,金顶为汉式风格,属歇山式,以斗拱承托,金顶垂脊末端套有摩羯鱼头,是为套兽;殿内门窗壁画、柱子则为藏式风格,整个建筑体豫了藏汉风格的巧妙结合。
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语叫“居堆巴扎仓”,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最高学府之一。
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相信今天的这些景点会给你们留下难忘的印象,祝大家愉快。
篇2:西藏经典导游词
屹立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为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拉萨,为了防御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这是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兴建了此宫。还有一种说法是,文成公主推算后建议法王修建布达拉宫。
始建后的布达拉宫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雨,于九世纪末,随着吐蕃王朝的消亡而毁坏。期间主因两次事故,一次是赤松德赞期间金顶受到雷击,另一次是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因反对佛教引发战乱,布达拉宫被毁得只剩下两间房屋。
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0-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占地10万多平方米,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依山垒砌,群楼重迭,主楼高117米,共13层,东西长370余米。山下附属建筑有雪老城、龙王潭等。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拨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东庭院,也称为德央夏:系白宫正门前面平坦广阔的平台。面积为1500余平方米,其西面为白宫主楼,东面为僧官学校,南北面为住房。
布达拉宫白宫门廊,有通向白宫的大门。在门廊上,四壁均绘有壁画,其中北壁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南壁绘有五世0-晚年封桑杰嘉措为第斯(即执政)的文告。
东有寂圆满大殿,这是布达拉宫白宫主殿,也是白宫最大的殿,面积为717平方米,内有34根柱。北侧面设0-宝座,上方悬清同治皇帝御书“振锡绥疆”匾额。殿内四壁满绘宗教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壁画。原0-坐床等重要庆典均在此举行。
布达拉宫西日光殿是作为0-起居生活的宫殿,位于白宫顶层。由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和0殿组成。
布达拉宫东日光殿是十三世0-晚年扩建的起居宫,位于白宫顶层。由喜足光明宫,永固福德宫、0殿、长寿尊胜宫和寝宫组成。
弥勒佛殿。主供弥勒佛塑像。左右为长寿3尊,仙女顿珠卓玛等,殿内沿供有其他佛像和佛塔,西侧设有八世0-宝座。
布达拉宫金顶区。金顶位于面达拉宫的最高处。金顶指的是灵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顶,共7座,金顶上有许多鎏金装饰,在日落余晖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金顶区四周,尚有经幢、经幡等装饰。
布达拉宫坛城殿。殿内四周绘声绘有壁面,大都是佛教名人名寺及教史。殿堂中心为桑旺堆巴坛城,东面为德却坛城,西面为吉杰坛城。桑旺堆巴(密集)、德却(胜乐)、吉杰(大威德)均为密宗本尊。
布达拉宫殊胜三界殿。殿内供奉一块用藏、汉、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位。牌位上方所供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围有金刚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内尚有十三世0-用万两白银铸造的十一面音像。这是红宫中一座重要的佛殿,有些重大活动在此殿举行。
布达拉宫长寿乐集殿。此殿堂设有六世0-仓央喜措的宝座,沿墙的佛龛中供奉千尊无量寿佛像。殿内还供奉“埃革则底”0神和宗喀巴塑像等余尊佛像。
十三世0-灵塔殿。灵塔通高12.97米,用优质黄金包裹的灵塔面镶嵌的珠宝上万颗,可谓世间珠玉宝石芸萃。殿内陈设着各种法器、祭器。十三世0-土登嘉措坐像前陈设一座由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曼陀罗)。第3层楼四壁均为十三世0-一生的传记壁画。
篇3:西藏经典导游词
桑耶寺于公元762年兴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距离泽当镇38公里。
桑耶寺于公元762年开始兴建。寺院选址于藏王赤松德赞的出生地,藏王赤德祖赞的冬宫附近。由莲花生大师主持桑耶的建设,建筑仍保持寂护大师的原设计,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了奠基。
寺院于公元779年建成后,赤松德赞邀请印度、汉地、于阗等地僧人住寺讲经弘法,为寺庙做了许多工作。剃度七名贵族子弟出家为僧为其中之一,这七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为僧的数年后,这七人都被委任为讲经的规范师,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声名显赫于佛教界和西藏的历史,史称“桑耶七觉士”。赤松德赞弘佛抑苯,并宣布吐蕃全民信仰佛教。
桑耶寺以其殿塔林立,楼阁高阔,规模宏大,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而造型完美的建筑和题材广博,技艺高超,绘塑精湛的壁画造像,以及众多木雕石刻、唐嘎等文物瑰宝而驰名于世。桑耶寺周围绿树成荫,河渠萦绕,是国家级雅砻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
猜您感兴趣:
1.关于西藏之旅的导游词
2.西藏导游词
3.关于西藏的导游词
4.西藏八角街导游词范文3篇
5.拉萨导游词3篇
6.介绍西藏导游词
篇4:西藏导游词精选作文
阿里地处西藏的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或“西藏的西藏”的称谓,这里地形独特。该地区湖泊众多,人烟稀少,有众多美丽绝伦的的雪山,且险峻多姿,气势磅礴;有着数不清的湖泊和走不到尽头的宽阔草原,各种高原珍奇动物和名贵的植物让您博览世界而不知疲倦。被佛教信徒视为“世界中心”的神山岗仁波钦和圣湖玛旁雍措不管您以何种角色去审视,都会产生一种无形的肃穆和敬畏。还有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斑公湖自然风景区、鸟岛、科加寺、独特的地貌扎达土林、东嘎皮映洞窟壁画、“古象雄文化”以及具有5历史的“普兰国际市场”等,都宛如一颗颗璀灿的明珠,让您顾盼流连。这里有四条著名的河,即狮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马泉河,分别是印度河、恒河、萨特累季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在这片大约3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高原上生存着六万六千多位藏族同胞,主要从事牧业和半农牧业。阿里地区共有七县一镇,狮泉河是阿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的海拨高达4200米,距拉萨1587公里,距新疆叶城1085公里,空旷的大地上,几十里不见人烟。
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而阿里则是屋脊上的屋脊。尽管阿里的海拔非常之高,路途异常艰险,补给不足,交通不便,但它奇特的高原风貌势不可挡地吸引着无数探险者们去征服它、体验它、欣赏它。如今阿里越来越成为到西藏旅游,或者说时尚旅游中最热门、最时尚的一程。
驻藏大臣衙门遗址导游词
驻藏大臣衙门遗址位于西藏拉萨境内,全讯网,在拉萨有三处,分别为“朵森格”、“秀赤林卡”和“蔓珍”。
“朵森格”,意为石狮,因衙门前有一对石狮,故名。在大昭寺西南方,今西藏军区第二招待所。“秀赤林卡”,意为宝座,据说该地原有七世__的宝座,故名,在今文化宫周围。“蔓珍”,为贵族家房名,在今西藏话剧团的后面。
清朝建立后,沿袭明朝管理西藏地方的制度。雍正五年(1727年),西藏内部发生叛乱,藏王康济鼐被杀。清政府为安定西藏局势,从雍正六年起,设驻藏大臣。
篇5: 西藏布达拉宫导游词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谢铭璐,大家能够叫我谢导。期望我的服务能给你们带来方便及快乐。我也期望能跟你们一齐度过这完美的一天。
看!此刻我们在布达拉山脚下,布达拉宫就是建在这座山上的,所以这座宫殿叫布达宫。布达拉宫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了。大家只要爬上这座山就能领略到布达拉宫的风貌了。
各位,此刻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前方,耸立在我们的眼前的宏伟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了,请允许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布达拉宫,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初年松赞干布时。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主楼13层,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
布达拉宫依山而筑,气势磅礴,其建筑艺术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碉楼形式和汉族传统的梁架、金顶、藻井的特点。在空间组合上,院落重叠,回廊曲槛,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既突出了主体建筑,又协调了附属的各组建筑,上下错落,前后参差,构成较多空间层次,富有节奏美感,又在视觉上加强了高耸向上的感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请各位细细游赏!
篇6:关于西藏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参观的是楚布寺,它位于堆龙德庆县境内,距拉萨约70公里。大家现在可以看见远处的楚布寺,寺后有白玛琼宗山.林木葱郁,岩壁上有“能仁大佛”的天然生成形象,挺胸凸肚、端庄兀立,东山白云飘拂,西山如同亭亭玉立的白度母。寺前是哗哗而过的楚布河,河谷的两岸是农田和村舍,楚布寺以经堂、神殿、僧舍等建筑群组成一座雄伟壮观,幽静威严的古老佛剁。
楚布寺是噶玛噶举派的主寺,于1187年由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修建。在信徒们的心目中,楚布寺被视为“真正的乐土金 刚坛城”。有一首诗这样赞美楚布寺:
位于楚布河谷的楚布寺啊
在此南赡部洲世界中是
无科伦比的
任何看过或朝拜过的人
甚至只现想过一次的人
则其炙始劫采的罪业与无明
必可净除
在正式参观楚布寺之前,我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噶玛噶举派和楚布寺的历史。噶玛噶举派是噶举派的一个派系,注重密宗的修炼,必须通过口身相传。也被称做黑帽派,因1226年蒙古汗蒙哥赐予二世噶玛巴一顶金缘黑帽而得名。1259年,忽必烈继位,忽必烈是萨迦派八思巴的信徒,故大力推崇萨迦派。因噶玛巴不愿为忽必烈做事而被囚禁。噶玛巴被释放后回到了楚布寺,死于1283年。尽管黑帽派在西藏未掌握过地方政权,但是它的名声和地位确是任何教派都不敢轻视的。因为正是这个黑帽派开藏传佛教**转世之先河,从此在藏区形成了**转世制度,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楚布寺的主要建筑是以五层的降白央大殿为中心,四面环绕四大扎仓,还有经堂、僧舍、活怫的寝宫、静室。今天我们主要参观降自央大殿。
大家请看,降白央大殿内供奉的是楚布寺最著名的文物南赡部洲庄严大佛释迦牟尼塑像。这尊塑像用红、黄铜铸造,高30米,在佛像内装有一升如来佛的舍利子,塔渡拉杰的心、舌、眼,阿罗汉的牙齿,米拉日巴(噶举的创始人)的碗和杖,乌敦盖冈巴的祖衣以及双胜(释迦牟尼弟子中的舍利弗和目犍连)的钵盂、禅杖、祖衣和用金银汁液写就的《甘珠尔》经书150函,还有难得的聚会白海螺等稀世珍宝。据传,巨大的佛像铸成后,头颇有点向左歪斜,神工巧匠也无能为力。大成就者拔希大显气功,由鼻孔内冲出一股神力,使左边的歪头归正,然后亲临开光,并献名。大佛华光灿烂世上一庄严”。
寺内还有噶玛巴**的灵塔,噶玛巴朝佛的影像室、金鱼朝圣的石纹自然图案等。在二层的佛殿长廊上悬挂着牛、羊、羚羊带角的头骨,殿内供奉着佛陀、祖师和本尊塑像,墙上绘满深墨重彩的壁画,给寺院增添了一种藏传佛教神秘的色彩。在寺院后面的土吉青布神山上,有一世噶玛巴**修道的岩洞,信徒们常
去朝拜,到这里静修的僧俗也非常多。
楚布寺西侧有两座白塔:前塔为方形塔座,上为宝瓶式塔身.后塔塔座、塔身皆为方形。
楚布寺还有一个祭祀盛会“楚布亚西”,藏语意为“楚布寺夏天祭祀的节日”。这个祭祀节日始于公元1l世纪中叶,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为纪念藏传佛教前弘期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师的生日而*办的。每年藏历六月十日至十二日举行,主要内容是以“会供”及各种传统的戏剧、文体等娱乐活动向莲花生大师祝寿。主要活动要进行3天,首先进行的佛事活动是“展佛”,以佛乐迎请出一幅用绵缎精织而成的大唐卡佛像,由32名青年僧侣抬至对面山腰的殿佛台上展出,半小时后送回寺内珍藏;全寺僧人举行“会供法会”,念经向“古汝仁波且”(莲花生大师)敬献供品,并以各种剧目、歌舞等娱乐形式向莲花生大师祝寿。第二天举行斗牛、赛马、抱石头等各种体育竞赛。
1992年6月25日,国务院宗教局颁发了《关于十六世噶玛巴转世灵童认定书》。
篇7:关于西藏的导游词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萨市、郊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其中市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万多,有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
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部族首领松赞干布在此创基立业。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大业后,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于是,人们把最初的寺庙,即现在的大昭寺,命名为“惹萨”,藏语的意思是“山羊背上”。最后,“惹萨”被译成了“逻些”,逐步又变成为“拉萨”了。而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
拉萨城风景优美,被称为“蓝色欢乐之波”的吉曲河(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喷珠吐玉,雪浪飞翻,穿过无数森林峡谷,田园牧野,全长315公里,在曲水地 方象鼻湾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了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观。拉萨古城就伫立在这条蔚蓝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达拉宫高耸云天,街道纵横,高楼群集,车水马龙,色彩缤纷。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宗教与世俗,转经筒与电脑,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标东经91°06,北纬29°36。在群山环绕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摄氏8度(华氏43°)左右。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誉。
其他景点 西藏萨迦寺导游词 ·西藏纳木错导游词·西藏拉萨导游词
拉萨年降雨量约500毫升,集中在7、8、9三个月,夏秋雨季是拉萨最美好舒适的季节,雨水多在夜间降落,形成了“拉萨夜雨”的独特气象。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临,好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热尘埃,使林园街市一片光洁。
篇8:关于西藏的导游词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边界上、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正南方。峰顶终年积雪,一派圣洁景象。珠峰地区拥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被誉为地球第三级。
藏语“珠穆朗玛jo-mo glang-ma ri”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语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玛”应该理解成母象(在藏语里,glang-ma有两中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话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tshe-ring mched lnga)所居住的宫室。 西方普遍称这山峰作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纪念英国人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珠穆朗玛峰最近的一次测量在,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的,他们认为珠峰的海拔高度应该为8850米。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于1975年测定,是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种说法。最近,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为8844.43米。同时停用1975年的8848.13米。 有趣的是,珠穆朗玛峰虽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顶却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一点。这个特殊的点属于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珠穆朗玛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当地甚至全世界的范围内产生着影响。第四版人民币十元的背面图案就是珠穆朗玛峰。
珠峰山脚下建有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同时,绒布寺也是观看珠穆朗玛峰的最佳位置,两者直线距离25公里。
中国西部的山脉,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 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马峰、干城章嘉峰。“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所有这些,为中国开发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以后,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皇舆全览图》上作朱母郎马阿林。1855年印度测量局在英国人主持下,擅将该局局长S.G.额菲尔士的姓氏命名此峰。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此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尼泊尔称萨迦-玛塔。1960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攀登峰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也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的重要科学资料。
1989年3月,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宣告成立。保护区面积3.38万平方千米。区内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极为丰富,其中有8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如长尾灰叶猴、熊猴、喜马拉雅塔尔羊、金钱豹等。峰顶共有600多条冰川,面积1600平方千米,最长的26千米,每当旭日东升,巨大的山峰在红光照耀下,绚丽多彩。此外,还常出现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 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 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 ,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 ,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 ,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锡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 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珠峰山体呈金字塔状,山上有冰川,最长之冰川达26公里。山峰上部终年为冰雪覆盖,地形陡峭高峻。是世界登山运动瞩目和向往的地方。珠峰的气候恶劣,风和日丽的日子不多。经常是暴同肆虐的天气,狂风夹着积雪和砂石铺天盖地而来。攀登珠峰的时间,一年中有两个季节,一是5月份,一是9月到10月。在这两段时间里,海拔八千多米高处的风速较小,而且很少有雨雪。
其实绒布寺和珠峰大本营还有大约8公里的路程,如果自己带有野营装备,也可以住在珠峰大本营里面,需要自己带炉具作饭。在登山季节,大本营有西藏登山协会的联络官驻扎在这里,那时候可以从联络官手上买到少量的食品和饮水,但是价格较贵,大概要比拉萨贵3倍。啤酒要10元/听。
离珠峰不远处便是登山检查站。查完了进山手续,便放行直走。40公里后可以到达一个很小的小村叫扎西宗,这里有2、3家几乎没有什么蔬菜的小饭馆,可以凑合吃一点东西。再继续走约30公里翻越错拉山口的时候可以看到4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排成一列的壮观景象,从这里下山再走20多公里就可以到达珠峰大本营。
在珠峰大本营,可以找珠峰邮政所的管理人,在他那花两元钱可以盖一个珠峰纪念的邮戳,再把明信片留在邮政所里投递,半个多月后内地的朋友就可以收到这张颇有价值的明信片了。
珠穆朗玛峰交通线路
珠峰远在在中尼公路南大约100公里的边境线上。从日喀则、拉孜找便车到新定日不是很困难,但是余下到大本营的100公里,能坐上便车的机会相当低,所以建议从拉萨包车前往是最稳妥的。
离开新定日之前在新定日路口的旅馆办理进山手续:进入范围的汽车需按车轮的数量缴交公路建设费,每个轮子100元;另外,每位旅游者要付180元作门票。沿中尼公路走11公里,见珠峰保护区标志牌左转,从此就告别了柏油马路。
篇9:西藏林芝导游词
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有人称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牐犐角嗨秀的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它的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地区相连,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地区相邻,南部又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5公里。林芝地区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多。
牐犃种サ厍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仅900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镇和景区有错高湖景区、八一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其中首府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牐犃种纳林原始景观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玛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树蕨”以及百余种杜鹃等等应有尽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其中布裙湖一带还是传说中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林芝是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俗与氏族、村寨的图腾崇拜、宗教神话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遥远的居地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古老的传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的本教的盛行,使林芝拥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点,与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巴松错以及察隅、波密等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丰富多采的旅游景观。
牐犃种ヒ允澜缟献钌畹拇笙抗戎称于世,并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垂直地貌分布,异常丰富的植被及野生动物资源,山高水长,人力难及,原始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是世界仅存的绝少为人类所涉足的净土之一。
篇10:西藏英文导游词
Tibet Overview
Tibet li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the southwest border of China. The average height of the whole region is more than 4,0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for which Tibet is known as “Roof of the World”. The highest peak of Tibet, also the highest in Himalayas and in the whole world, is Everest Peak, which is as high as 8,846.27 meters above sea level.
Although a part of China, Tibet has a unique culture of all there own. It is mainly inhabited by Tibetans, a minority nationality of old and mysterious people. Tourist attractions include the Potala Palace in Lhasa, Jokhang Temple, and a number of Buddhist sacred places.
Tibet (Xi Zang in Chinese) is to the south of Xin 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Qing Hai Province, to the west of Sichuan, to the northwest of Yunnan and to the north of India and Nepal. Its population of 2.3 million people come from a variety of ethnic groups including Tibetan, Han, Monba and Lhota. Its capital city is Lhasa.
Northwest Tibet, mainly Qing Hai plateau, is home to a variety of unusual and unique animals. Across the northern expanse of Tibet, you can see vast grasslands where horses, yak and sheep roam freely. The world’s lowest valley, the Grand Yarlun-tzanpo River Valley lies in east Tibet.
Nearly all Tibetans follow Tibetan Buddhism, known as Lamaism, with the exception of approximately 2,000 followers of Islam and 600 of Catholicism. Tibetan Buddhism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Indian Buddhism in its early time, but after years of evolution, Tibetan Buddhism has developed its own distinctive qualities and practices. A well-known example is the belief that there is a Living Buddha, who is the reincarnation of the first, a belief alien to Chinese Buddhism.
It is freezing cold in most time of the year. Most tourists come to visit Tibet only in the warmest seasons, June, July, August and early September.
篇11:西藏旅游景点导游词
纳木错是喜马拉雅山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肖盆,现存的湖滨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
纳木错,是藏语“天湖”的意思。它位于西藏拉萨市以北当雄、班戈两县之间。湖南是雄伟壮丽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北侧是起伏和缓的藏北高原。湖开狭长,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为1940平方公里。
大约在距今200万年以前,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运动,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岩层受到挤压,有的褶皱隆起,成为高山,有凹陷下落,成了谷地或山间盆地。纳木错就是在地壳构造运动陷落的基础上,又加上冰川活动的影响造成的。早期的纳木错湖面进非常辽阔,湖面海拔比现在低得多。那时气候相当温暖湿润,湖水盈盈,碧波万顷,就如同一个大海。后来由于地壳不断隆起,纳木错也跟着不断上升,加上在距今1万年以来,高原气候变是干燥,湖水来源减少,湖面就大大缩小了,湖泊则被抬升到现在的高度。现在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大湖。青藏高原的窝尔巴错,湖面海拔虽达5465米,但窝尔巴错面积很小。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虽有著名的高山湖——的的喀喀湖,面积达8330平方公里,但的的喀喀湖的海拔仅3812米,比纳木错低将近1000米。
纳木错的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湖水不能外流,是西藏第一大内陆湖。湖区降水衡少,日照强烈、水分蒸发较大。湖水苦咸,不能饮用,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
纳木错,又称腾格里海、腾格里湖。蒙语腾格里,意为“天”,这是因为湖水湛蓝明净如无云的蓝天,所以名之。湖周雪峰好像凝固的银涛,倒映于湖中,肃穆、庄严,极自然之致。湖中有3个岛屿,东南面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半岛,发育成岩溶地形,有石柱、天生桥、溶洞等,景色美丽多姿。
由于气候高寒,冬季湖面结冰很厚,至翌年5月开始融化,融化时裂冰发出巨响,声传数里,亦为一自然奇景。
纳木错的资源相当丰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食盐、碱、芒硝、硼等,藏量均很大。湖中盛产鱼类,细鳞鱼和无鳞鱼成群结队在湖里游弋,主要是鲤料的裂腹鱼和鳅科的条鳅。这些鱼和平原地区的同类鱼不一样,是200万年以来,由这里原有的鱼类,随着地壳地隆起,适应高原的特殊环境,逐步变异演化而来的。有些鱼还保留着头大尾短的原始特征。裂腹鱼一般可长到一二公斤,大的可长到七八公斤甚至几十公斤。过去由于藏族没有吃鱼的习惯,湖鱼自生自灭,从不怕人,人近湖边,鱼儿纷纷游来。每当夏季,湖中的鱼群从湖泊深处游到湖边滩地、河口产卵时,往往随手即可抓获。
纳木错有罗萨、打尔古藏布、查哈苏太河等水注入。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台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寒冬。夏天的纳木错最为欢腾喧闹,野牦牛、岩羊、野兔等野生动物在广阔的草滩上吃草;无数候鸟从南方飞来,在岛上和湖滨产卵、孵化、哺育后代;湖中的鱼群时而跃出水面,阳光下银鳞闪烁;牧人扬鞭跃马,牛羊涌动如天上飘落的云彩,高亢、悠扬的歌声在山谷间回响。幽静安谧的纳木错生机勃勃,意趣盎然。难怪藏族人民要把纳木错看作是美好、幸福的象征了。纳木错确实是大自然的一份厚赐。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今天的行程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过。
大家从小就听说过“青藏高原”吧?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前面就是闻名中外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现在先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雅鲁藏布大峡谷:它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长达504千米,最深处可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它的上游围绕珠穆朗玛峰形成一个马蹄形大转弯,十分壮观,过会儿你们就可以观赏了。
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许多动植物,动物有:孟加拉虎、短尾叶猴、大眼镜王蛇等;植物如:墨脱兰、喜玛拉雅红豆杉、罗汉松等;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生物性最丰富的地方,有着“植物性天然博物馆“和”生物资源基因库的美誉,等会儿自由游览的时候你们就会亲眼目睹我跟你们说的这些动植物了。
其他景点 西藏萨迦寺导游词 ·西藏纳木错导游词·西藏拉萨导游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但动植物多而且景色也十分神奇,不信你们看:大峡谷的水由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到帘帘飞瀑;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到直入云天的皑皑白雪十分神奇,怎么样?我没骗你们吧!
下面请大家自行游览,但由于大峡谷地形险要,因此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篇12:西藏旅游景点导游词
据《年波也则神山志》记载:位于东藏圣地安多之南隅的年波也则神山是宇宙神圣的神山之一。当不断升位的神山进入十一位时便是神山进入天国的盛典之时,神圣的年波也则荣幸赐于第八位,阿尼玛钦雪山为人世间第九位。
年波也则神山汉语称“石头山”,藏语也称“叶尔精扎拉”,含义为尊严的玉石之峰,是藏族人民心中雄伟的神山;它位于青海省久治县和四川省阿坝县之间,东距阿坝县城70公里,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年波也则神山是藏族天堂仙界神圣的神山,挺拨的千刃石峰是其雄伟的风骨,晶莹闪亮的湖泊是她宝石般多情的眼睛;年波也则是一座石头城堡,一座旷世难寻的雄伟石头城堡突然间从天堂仙界飞临一马平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实为旷世奇观。围绕年波也则神山四周蜿蜒蛇行赤裸的雄奇石峰就是这座雄伟的石头城堡的城墙,一条条清澈的小河、溪流从石头城墙向中部高高的玉石之峰延伸,那里是海拔5369米的神山主峰;条条蜿蜒的溪流、小河穿过石缝在石头城墙脚下汇成三条银光闪闪的小河分别流入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的源头,“分水岭”在这里把两条母亲河分开又聚拢。
年波也则神山有正门和东南西北四座雄伟壮观的大门。东大门叫“拉翁托尕”,意为额前闪着银光之门;南大门为“克采囊谦“,哈达纯洁之门;西大门为“扎依色查”,意为泛着金色光芒之门;北大门为“帕翁知玉”,意为汇聚四方财源之门。据《年波也则神山志》记载:正门左侧门神叫“拉亚尕吾”(白色神牛),正门右侧门神叫“加什达玛吾”(红色神虎),东方门神叫“拉翁托尕”(白额山神),南方门神叫“克采囊谦”(吉祥大像),西方门神叫“扎依色查”(披挂金甲的山神),北方门神叫“帕翁知玉”(四方魔石),均以其历史传说和山势的形态得名。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英俊潇洒的少年英雄从西藏阿里来到此山,帮助鄂不错贡玛的白牦牛战胜了鄂不错安玛的灰牦牛怪(湖名)。年波山神为感谢少年英雄的奋力相助,将自己的三女儿让麦朵许配给他做了妻子。少年英雄与漂亮娴淑的妻子相亲相爱,辛勤放牧,并生下了三个聪明的孩子,成为了这里的先民。年波也则神山是格萨尔王东征作战的古战场,《年波也则神山志》和《年波也则神山颂词》颂扬着它许多不灭的传奇故事。庞大的神山城堡到处留下有格萨尔王神奇的遗迹,逼真的格萨尔王铸剑台,斩杀魔王的断头台,神剑劈开的天堑,神驹留下的蹄印,驻军的营盘、点将点,以大将名字命名的山峰湖泊,更有格萨尔王的爱妃不慎打碎的宝镜变成的众多五彩的湖泊和她留下的银腰带、奶钩等饰品,以及众多温泉中他们休浴的格萨尔王温泉、朱姆(王妃)温泉、超同(大将)温泉、甲则(大将)温泉。极为深厚的格萨尔王文化内涵广泛的分布在年波也则神山里,流溢在五彩的湖群和清澈的溪流山泉中,传颂在老人孩子童的口碑故事里,铭刻在座座雄伟的石峰上。
年波也则山为青藏高原上雄伟的巴颜喀拉山支脉果洛山的余脉,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诸峰平均高度在4900米以上,主峰海拔5369米,阿坝县境内最高点海拔5141米,是阿坝县西北部的天然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西伯利亚干寒季风和夏季暖湿季风的通过,使处于年波也则山东南的阿坝县比位于该山西北的青海省久治县、班玛县地区气候更加温暖湿润,对县境气候有较大影响。
年波也则风景区奇峰怪石林立,翠湖彩池温泉星罗棋布,岩羊、野驴、鹿麝等珍稀野生动物奔驰在峰间和湖岸碧绿的草毡花海上,使这片令人魂牵梦绕的神秘土地更具世外桃园的风情,使这片神秘的神山更加令人向往。年波也则山为石质山体,庞大的花岗岩山体,山势陡峻,群峰兀立,长年冰雪覆盖,风雨剥蚀;山峰上部怪石嶙嶙,众生朝佛、观音打坐、童子拜佛、神医采药,各种动物、人物造形逼真,活灵活现,千奇百怪,千姿百态,海拔4900米以上山体岩石裸露没有植被,峰顶终年积雪不化,在灿烂的阳光下显得更加奇特圣洁,是人们顶礼莫拜的神山。
篇13:西藏旅游景点导游词
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海拔2670米,南距格尔木约60公里,北距大柴旦110多公里。南北宽40多公里,东西长140多公里,总面积为5800多平方公里。它是柴达木四大盐湖中面积最大、储量最丰的一个,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盐湖,在世界排名第二。
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以钾盐为主,伴生有镁、钠、锂、硼、碘等多种矿产的大型内陆综合性盐湖。它有着极为丰富的钾镁盐资源,其储量达500亿吨,是我国钾镁盐的主要产地。
察尔汗盐湖,地处戈壁瀚海,气候炎热干燥。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加之降水量大大低于蒸发量,湖内高浓度的卤水逐渐被结晶成盐粒,尤其是盐湖面被结成1-2米、乃至3-4米厚的盐盖,而且异常坚硬。这种盐盖承载能力很大,汽车、火车可以在它上面奔跑,飞机可以在它上面起落,甚至可以在它上面建房屋、盖工厂。著名的青藏铁路、敦格公路和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察尔汗钾肥厂,都是修建在察尔汗盐湖之上的。
察尔汗盐湖周围地势平坦广漠,风光特异。整个湖面就象是一片刚刚耕耘过的陆地沃野,而上面却没有一株青草。风和日丽时,浩瀚无垠的湖面,热气升腾,波光闪闪,好象是碧波万项的海洋,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人们打从老远可以看到湖面上不断闪现的座座山峰,片片林海,或幢幢高楼。盐湖上有万丈盐桥,盐海玉波等景观。
察尔汗盐湖是柴达木四大盐湖中开发较晚的一个,但却是开发规模最大的一个。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在察尔汗盐湖上修筑了我国第一座盐桥公路。五十年代末期,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在干旱广漠的盐湖上安营扎寨,用土法生产出第一批钾肥。以后,经过近30年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一座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年产量达100万吨的大型钾肥厂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可年产优质钾肥20万吨。与此相适应的其他设施也在湖畔耸立起来。不久的将来,察尔汗盐湖将会变成柴达木的一座化工城。
篇14:西藏布达拉宫导游词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谢铭璐,大家能够叫我谢导。期望我的服务能给你们带来方便及快乐。我也期望能跟你们一齐度过这完美的一天。
看!此刻我们在布达拉山脚下,布达拉宫就是建在这座山上的,所以这座宫殿叫布达宫。布达拉宫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了。大家只要爬上这座山就能领略到布达拉宫的风貌了。
各位,此刻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前方,耸立在我们的眼前的宏伟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了,请允许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布达拉宫,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初年松赞干布时。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主楼13层,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
布达拉宫依山而筑,气势磅礴,其建筑艺术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碉楼形式和汉族传统的梁架、金顶、藻井的特点。在空间组合上,院落重叠,回廊曲槛,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既突出了主体建筑,又协调了附属的各组建筑,上下错落,前后参差,构成较多空间层次,富有节奏美感,又在视觉上加强了高耸向上的感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请各位细细游赏
布达拉宫导游词怎么写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够成为你们的导游,我姓陈,大家就叫我陈导吧。期望我的服务能给你们带来方便,带来快乐。
此刻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山脚下,布达拉宫就是建在这座山上的,所以这座宫殿叫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了。下面我们只要登上这个山峰,就能感受到布达拉宫多么壮观了。
登上山的旅客就能够看到布达拉宫了。它高大雄伟、金碧辉煌,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十分壮观!请大家走近看一下,布达拉宫四周都有紫红色的柱子,上面雕刻的金色飞龙栩栩如生。五世__灵塔的塔殿位于红宫西侧,有5层楼高,两旁陪衬着银质佛塔。灵塔周围用金皮包裹、珠宝镶嵌,仅包金塔就耗费黄金11万两。整座金塔极其辉煌壮丽,成为“世界一饰”。塔高14余米,珠光宝石遍缀塔身,十分华美。灵塔的前面有一座用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是十分珍贵的工艺品。这说明西藏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大家来到后山,后山是一片水明林幽之所。那里花木繁茂,林中一潭碧绿,清晰见底。潭中有岛,建有龙王宫,那里是布达拉宫的后山花园。
时间总是过得这么快。转眼间,又到了旅途结束的时候,我想大家必须从我的讲解中对布达拉宫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了。祝您旅途愉快!
布达拉宫导游词内容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姓陈,大家能够叫我陈导游。这天,将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堪称是建筑艺术与佛教艺术的博物馆:西藏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一座融“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由红山南麓奠基,缘山而上,依势而起,从地平直达山顶,主楼高13层,高达113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这么雄伟的杰作建于公元七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的。
此刻,我们参观的是曲结竹普,是布达拉宫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里面保存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几其大臣的雕像,是吐番时期的雕塑品。还有超多佛像、壁画、藏经册印、古玩珠宝,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我国以及世界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宫内共有大小殿堂、楼阁、房舍一千多间,大小柱子一万多根。布达拉宫东南、西南都建有碉楼护卫外,里面还有法庭监牢,是一座形制十分完备的城堡。
我们先休息一下,一会儿,我们继续来参观布达拉宫,此刻留十分钟给大家拍照留念。为了尊重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请不要乱扔垃圾!并且要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以防丢失!十分钟后在大门集合。
篇15:西藏布达拉宫导游词
布达拉宫依山而筑,气势磅礴,其建筑艺术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碉楼形式和汉族传统的梁架、金顶、藻井的特点。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藏布达拉宫导游词5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谢铭璐,大家能够叫我谢导。期望我的服务能给你们带来方便及快乐。我也期望能跟你们一齐度过这完美的一天。
看!此刻我们在布达拉山脚下,布达拉宫就是建在这座山上的,所以这座宫殿叫布达宫。布达拉宫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了。大家只要爬上这座山就能领略到布达拉宫的风貌了。
各位,此刻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前方,耸立在我们的眼前的宏伟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了,请允许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布达拉宫,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初年松赞干布时。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主楼13层,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
布达拉宫依山而筑,气势磅礴,其建筑艺术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碉楼形式和汉族传统的梁架、金顶、藻井的特点。在空间组合上,院落重叠,回廊曲槛,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既突出了主体建筑,又协调了附属的各组建筑,上下错落,前后参差,构成较多空间层次,富有节奏美感,又在视觉上加强了高耸向上的感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请各位细细游赏!
篇16:西藏然乌湖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昌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然乌湖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距离县城白马镇约90千米的然乌乡。成因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在地质运动活跃的藏东南一带有很多这样形成的堰塞湖,然乌湖因为紧靠川藏公路而为许多走川藏线旅行的旅行者所熟知
然乌湖(N29°25',E96°45'),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距离县城白马镇约90千米的然乌镇,面积为22平方千米,湖面的海拔高度为3850米。意为“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传说中湖里有头水牛,湖岸有头黄牛,他们互相较量角力,死后化为大山,两山相夹的便是然乌湖。形成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
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井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源之一。其形成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处于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的对撞处。
然乌湖的静 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周景色各不相同。然乌湖的色彩非常丰富,草地、森林、秋叶以及白色的水禽和湖岸浅滩五颜六色的卵石,清新如镜面反映。
然乌湖海拔3850米,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为藏东第一大湖。
然乌湖原为迫隆藏布江的上游河段,约2前,现今出口处附近山体发生崩坍,大量巨石碎岩堵塞河道而成典型的堰塞湖,所以它呈狭长条形,长29公里,宽平均不到1公里,河水也不深,一般不超过6米。
然乌湖由于然乌湖仍能外流,除了降水补给外,还有周围诸如伯舒拉岭、嘎布岗日雪山及阿扎贡拉冰川等冰雪融水的充足补给,所以湖水矿化度很低,每升水仅含盐0.3克,属淡水湖,且水温也较低,夏季变动于6.6-15.4℃之间,冬季则结冰。湖中还盛产无鳞鱼类,肉质细嫩,在湖边公路两旁一些小饭馆里,你可以尽情品尝到它的美味。
然乌湖周围高山危耸峻峭,众多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皆有冰川发育;而山下近湖坡地则长满了青翠苍劲的松柏等针叶林丛,在这群山绿影环抱之中的然乌湖显得格外静谧而妩媚,它那明镜般的湖面倒映着四围的雪峰、翠林和那蓝天白云,景色异常迷人;再加上湖畔绿茵般的草滩上成群的牛羊以及一块块生长着青稞、豌豆、油菜等作物的农田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既有青藏高原独特的壮丽风貌、又有藏区田园牧歌般风韵的风情画卷。当你沿着湖边公路巡视畅游时,你就会充分领略到这里的风采,并让你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心旷神怡之极。
位于318国道线八宿境内的然乌湖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主要源头,湖面海拔3807多米,长约26公里,平均宽1至5公里。然乌湖北面有著名的拉古冰川,冰川延伸到湖边。每当冰雪融化时,雪水便注入湖中,使然乌湖经常保有丰富的水源。然乌湖边是绿草茵茵的草场和绿油油的庄稼;湖边山腰上则是莽莽的森林,再往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和灌木丛林带;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叠起伏的雪山。
然乌湖是西藏东部最大的湖泊,位于八宿县城西南面89公里的318国道边。它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的主要源头,也是帕隆大峡谷的起源。然乌湖湖面海拔3807米,总面积27平方公里,湖泊长25公里,宽1-2公里,湖体狭长,呈串珠状分布。然乌湖景区分上、中、下游三段三个景区,由三个梯级形相连的湖泊组成,它们分别是阳措湖、傍措湖和冷安佳布湖。三个湖泊虽一脉相承但又各有千秋。然乌湖地区是经过不同时期冰川作用形成的一个巨大冰川谷地,200多年前,在如今的然乌湖下游地区发生大崩塌(垮山),巨大的垮山堆石坝堵塞帕隆藏布而形成巨大的高原堰塞湖,也就是今天的然乌湖。每当冰雪融化,雪水便注入湖中,使然乌湖经常保有丰富的水源。然乌湖边是绿草茵茵的草场和绿油油的农田;湖边山腰上则是莽莽的森林,再往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和灌木丛林带;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叠起伏的雪山,美不胜收,有“西天瑶池”的美誉。然乌湖旁的然乌村映着圣洁的湖水、巍峨的雪山,呈现出一片安详之态。
然乌溶洞:然乌溶洞距然乌湖5公里,掩藏在318国道旁的南嘎左山山腰上的绿荫丛中。南嘎左的藏语意思是天下神仙集中的地方。据说,南嘎左山和山上的溶洞在西藏的陆地形成之时便已存在于此。该山上怪石嶙峋,经幡林立,玛尼石随处可见,是当地有名的神山。然乌溶洞洞口有一尊弥勒佛,另有其他形色各异的钟乳石、怪石、异树。然乌溶洞是西藏为数不多的神奇溶洞之一。
然乌湖并不是一个我们通常所见的近似椭圆形状的湖。然乌湖非常狭长,长度有20多公里,宽度只有1-5公里不等,在枯水季节,有些地方湖面甚至不到1公里。然乌湖甚至不是“一个湖”,它分为上、中、下三段,每段之间有大片农田、村庄,由窄窄的小河相连。虽然然乌湖又窄又长,而且分段,但它仍然是一个完整的湖泊。然乌湖是一个由于山体崩塌而形成的堰塞湖。这里原来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帕隆藏布(“藏布”为藏语“江”的意思)的河道,大约200年前,河边的一座大山轰然崩塌一角,难以计数的巨石碎岩一下子堵塞了河道。河道被堵,水不能顺利向下游流走,在原来的河谷里迅速聚积,原来河岸边风景优美的小片树林很快被水淹没。水位在岩石堆积成天然堤坝后不断上升,直到有一天,水突然破岩石阻隔,冲出一条水道,继续流进小别的帕隆藏布,直到汇入雅鲁藏布江咆哮翻涌的洪流之中,进而流入印度洋。
然乌湖的湖边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着碧蓝的湖水、白雪皑皑的雪峰,景色如诗如画。狭长的阿木错湖向西蜿蜒十余千米逐渐收缩成一道河谷,随季节的不同,河水也呈现出或碧蓝或青绿等数种颜色。河道中许多岩石和小岛点缀其间,湖面上春季树影婆娑秋冬薄雾弥漫,四季美景都会使人如进梦幻之境。
沿帕隆藏布一路向西,离然乌镇十千米处有一村名“瓦村”。村里的房屋是典型的藏东南林区建筑,大量采用木材建造,连屋顶都是用木材铺就。晨昏时分,斜射的阳光下黑亮的木屋顶反射着光线,村落里弥漫着浓郁的藏家韵味,是拍摄的好地方。
夏季湖边绿草茵茵,山腰则是灌木丛林,五颜六色的杜鹃花怒放,山顶则是终年不化的积雪,湖水碧波粼粼,风景如画,然而然乌湖的神话传说更是美。猿猴碰头山的传说就是一例。传说很久以前,康沙与然乌之间有座山,山上生活着许多猿猴,猿猴的模仿能力极强,见人们干什么都要进行模仿,模仿后所看到的东西又进行破坏,严重破坏了人们生产生活秩序。这些猿猴很善斗,人们对其破坏也没有什么办法制止,对此人们都感到头痛。后有人想出一个办法,即将全村所有男人都集中在一起到山上去酿造大量的青稞酒,又制造出许多与真刀真剑相似的木制刀剑。随后就在山上大量喝酒,喝完后人们就拿起木制刀剑进行决斗,决斗中人们纷纷装着中剑倒地死亡,后来人们都回到村庄并在山上留下许多酒和真刀真剑。晚上,这些猿猴就开始模仿人的动作,先大量饮酒后也进行决斗,这样猿猴都中剑倒地身亡。最后只剩下一只,它看见自己的同类都死去,感到非常悲伤,就绝望地向山壁碰去而自杀。后来此山被人们叫做猿猴碰头山。自然景观与神美传说相融一起,更使然乌湖诗情画意。
然乌湖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海拔3850米,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为藏东第一大湖。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周围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并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源头之一。
然乌湖是典型的由造山运动而形成的堰塞湖,处于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的对撞处。然乌湖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的四周景色各不相同。清新如镜的然乌湖色彩非常丰富,草地、森林、秋叶以及白色的水禽和湖岸浅滩五颜六色的卵石,和着碧蓝的湖水、白雪皑皑的雪峰,景色如诗如画。狭长的湖向西蜿蜒十余公里逐渐收缩成一道河谷,随季节的不同,河水也呈现出或碧蓝或青绿等数种颜色。河道中许多岩石和小岛点缀其间,湖面上春季树影婆娑秋冬薄雾弥漫,四季美景都会使人如进梦幻之境。
然乌湖北面有著名的来古冰川,冰川延伸到湖边。每当冰雪融化时,雪水便注入湖中,使然乌湖经常保有丰富的水源。然乌湖边是绿草茵茵的草场和绿油油的庄稼;湖边山腰上则是莽莽的森林,再往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和灌木丛林带;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叠起伏的雪山。
然乌湖本身也是经过不同时期冰川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巨大古冰川谷地。200多年前,发生大崩塌,巨大的垮山堆石堵塞帕隆藏布形成今天的然乌湖,至今可见巨大的甭积岩块堵塞在湖口谷地。然乌湖被评为国家2A级景点。
篇17:西藏热门的导游词
那里是最接近阳光的地方,空气因而透明;那里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心灵因而宁静;那里是最后的世外桃源,憧憬因而向往……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
昌都是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是锁在横断山脉深处的一片净土,孕育着神秘、孕育着恢弘、预支育着古老而独特的高原文明。这里湛蓝的天空、苍茫的草原、神山圣湖、亘古雪峰,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永恒的魅力。而那独特多姿的康巴风情、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也对人们充满了无尽的诱惑。
昌都地处著名的横断山脉,这里山高谷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它们的60多条支流像条条玉带般盘绕其中。俯瞰昌都,万峰突起,气势磅礴,座座山脉犹如巨龙昂首。遥望远方,群山峥嵘,江河纵横,牛羊成群,真让人仿佛置身于雄伟壮丽的画卷之中。
昌都地区高山峡谷相间排列,特有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大面积的森林,林海茫茫,一望无垠,树种多达1500余种,珍稀树种繁多。
广阔的森林和草原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之地。在昌都,野生动物多达400多种,约占西藏的80%。珍稀动物有滇金丝猴、金钱豹、藏羚、白唇鹿、黑颈鹤、猞猁、盘羊、马熊、锦鸡等。在许多地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呈现出一派最美丽的自然画卷。
昌都地形复杂,许多地方从谷底到山顶相差多米。因此自然景色带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山下是地毯似的草场,山腰是莽莽的森林,再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丛,而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峦起伏的雪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地区的典型气候特征。
昌都不但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也独具魅力。作为康巴文化的腹地,昌都人文景观丰富独特,多彩多姿,极具神秘色彩。茶马古道的沿线囊括了西藏原始宗教到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寺庙。
昌都在藏语里是水岔口的意思,扎曲、昂曲两条河流在这里交汇,成为澜沧江的源头。美丽的昌都镇就坐落在这山与水之间。
布达拉宫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你们来中国拉萨观光旅游,在这个旅程中,你们将能愉快地领略到西藏独特的风光和文化。今天将陪同大家参观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概念
“布达拉”是藏语译音,即“普陀罗”。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个殊胜的普陀罗,布达拉宫由此得名。
布达拉宫是一座融宫堡和寺院于体的古建筑群,它由红山南麓奠基,缘山而上,依势而起,从地平直达山顶。主楼高13层,高113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远望宫宇叠砌,巍峨耸峙,近看气势磅礴,壮丽渔业,登观俯瞰全市,傲视群山。
布达拉宫相传始建于7世纪的松赞干布时期,当时叫“颇章玛尔布赤子”,修建殿室999间,连同原有建筑红楼共1000间。宫堡之间复道行空,甚为壮观。东宫门外,有宽18丈,长300丈的跑马场,砌砖为基,铺木而就,马行其上蹄声嚣嚣,虽仅一马或数马飞驰,却有万马奔腾之势。后被雷电及战乱毁坏,成为一般寺庙,一直未得到认真的恢复。
1645(藏历木鸡年)五世__在青海蒙古酋长因始法武力扶持下取得了政权,为巩固政孝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宣布重建布达拉宫,并由第悉?索朗热登主事。重建时,拆毁了吐蕃王朝时期的古遗址,保存了松赞干布时期的修法洞和本尊观音佛堂,并以此为中心向东向西光建白宫,从此,布达拉宫就作为历代__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中心,直到1959年。五世__以后的摄政修建了红宫和灵塔,以后布达拉宫又多次增修与改建,始具今日规模。如果说7世纪的“布达拉宫”,作为宫堡建筑,政治的象征,主要显示了人间奴隶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所向披靡的武功,那么,五世__重建的布达拉宫就由人间变成佛域,整个建筑就是一座神权的偶像崇拜。
布达拉宫城包括四大部分:红山之一的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和山脚下的“雪”。红宫为历世__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显然是须弥佛土的境界,宇宙中心。白宫合抱红宫,有历世__的宫殿、大经堂、噶厦政府机构和僧官学校等。__的寝宫位于白宫最高处,又称日光殿。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园,方圆公里,中为湖,湖中有小岛,岛上建有龙王宫和大象房等。“雪”在布达拉宫脚下,安置有噶厦政府的监狱,印经所、作坊、马厩,周围是宫墙和碉堡。在藏传佛教中宣传的有“三界”之说。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我们可以看到布宫的整体布局,把红宫、白宫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个层次段纵向排列,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三界”之说。布宫又通过建筑艺术体积的无限夸张和极度渲染,布局的强烈对比和互相陪衬,尽情表现了佛法神威,告诫人们,惟有超脱尘世,皈依佛门,才是通向天国的境地。
在下面的参观过程中,我将分不同景点向大家作详细讲解。
曲结竹普与帕巴拉康
我们现在去参观曲结竹秋和帕巴拉康。曲竹普和帕巴拉康是布达拉宫建筑群中吐蕃时期保留下来的仅的建筑。
曲结竹普建于7世纪,是布达拉宫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里边保存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是吐蕃时期的雕塑品。这些塑像表情生动,衣褶流畅,手法与风格与晚期松赞干布及妃臣像迥异,极有可能是吐蕃时期留下的艺术珍品。这个室净高3.7米,原有的两柱现保存完好,柱上正面的兽面雕刻有明显的吐蕃时代的风格,为加固梁椽屋顶,后世先后添加了粗细不等的9根柱子,从而使这间不足27平方米的建筑内竟密布11根柱子,但整个建筑却留下较多的原貌。(由此再上一层楼)这便是帕巴拉康。帕巴拉康也是早期建筑,已经维修已失原貌。主供像是帕巴?洛桑夏燃佛,相传为松赞布的本尊佛像,亦是布达拉宫的主要供佛。殿内四面的佛橱内供的是五世、八世、九世__、宗喀巴的造像以及莲花生、宗喀巴、幼年十二世__的脚石印。佛殿前挂的是“福田妙果”的匾额,乃清朝同治皇帝亲笔题书所赐。
萨松朗杰和其美甘丹
我们现在已上到布达拉宫最高的殿堂,这里被称为萨松朗杰(意为胜界),宫殿内供的是乾隆皇帝的画像,画像前供有皇帝“万岁”的牌位,牌位用汉、藏、满、蒙4种文字书写。自七世__桑嘉措起,各世__每年藏历正月初三凌晨到这里向皇帝牌位进行朝拜,以表明对皇帝的臣属关系。(由萨松朗杰向西便到其甘丹)这个殿堂叫其美甘丹,此殿建于1690年,是六世__仓央嘉措的经堂。六世__是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从小资质聪颖,曾拜五世**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青结嘉措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25岁时,成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牺牲品的仓央嘉措,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后流浪到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由于接触过广大的劳动人民,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他从而写出著名的《仓央嘉措情歌》,情歌优美动人,广为流传,已被译成英、法、俄、日、印地等文字。
再见,布达拉
观过萨松朗杰其美甘丹,我们现在对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的功能、历史背景及其地位、文化价值都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会给大家留的印象是深刻的。事实上,以布达拉宫价值论,几乎是用金子堆起的宫殿,它的整体布局显示了佛法的神威,鼓励人们回避现实矛盾,一心追求超脱尘世,飞向佛国的境界,那么它的空间组合向人们宣传禁欲主义,它的装饰设置更向人们展示了佛教中的极乐世界。它综合了一切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形容彼岸世界的富丽堂皇,佛境福泽的极乐胜事,用人间的财富诱惑人们向天国祈求幸福。
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显示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石木结构等风格,同时也吸收了汉族方面的梁架、斗拱、金顶、藻井等特色。它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佐证。
为了更好的保护布达拉宫这一民族文化遗产,1961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拨款维修,特别是1989年,国家对布达拉宫进行历史性的维修,历时5年,先后投资5300万元,派出10多个省、区的150多位专家技术人员直接参加维修工程,维修部位100余处,维修规模是布达拉宫重建后(300年来)最大的一次。工程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对这一民族遗产进行及时有效抢救,使古老的布达拉宫更具魅力。
篇18:西藏然乌湖导游词
然乌湖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距离县城白马镇约90千米的然乌乡。形成因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在地质运动活跃的藏东南一带有很多这样形成的堰塞湖,然乌湖因为紧靠川藏公路而为许多走川藏线旅行的旅行者所熟知。
然乌湖湖面面积为22万平方千米,湖面的海拔高度为3850米。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并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源之一。然乌湖的湖边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着碧蓝的湖水、白雪皑皑的雪峰,景色如诗如画。狭长的阿木错湖向西蜿蜒十余千米逐渐收缩成一道河谷,随季节的不同,河水也呈现出或碧蓝或青绿等数种颜色。河道中许多岩石和小岛点缀其间,湖面上春季树影婆娑秋冬薄雾弥漫,四季美景都会使人如进梦幻之境。
篇19:西藏林芝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林芝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林芝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位于北纬26°52′~30°40′,东经92°09′~98°47′之间,内与昌都、那曲、拉萨、山南等地市相邻,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地区相连,外与印度、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5公里。林芝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聚居着藏、汉、回、怒、门巴、珞巴、独龙纳西、土家、僳僳等十多个民族及尚未确定民族成份的僜人,总人口19.5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
林芝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素有“西藏江南”之美称,全地区宜农面积45万亩,现有耕地面积28万亩;草场面积436.48万亩,其中可利用的草场面积78.8万亩。林地面积2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1%。水能蕴藏量820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达3300万千瓦。
林芝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誉。雅鲁藏布江从这里经过,规划中的拉林铁路也将经过这里。林芝地区所有山脉都呈东西走向,北高南低,海拔高低悬殊,平均海拔3100米。雅鲁藏布江从林芝地区朗县进入,在米林县迎面遇上喜马拉雅山阻挡,被迫折流北上,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马蹄形回转,在墨脱县境内向南奔泻而下,经印度注入印度洋。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的多种气候带,形成了林芝地区奇特的雪山和森林的世界。
【名称来源】
林芝是藏文尼池(nying khri)或‘娘池’(nyang khri)一词音译而来的。解放后,测绘队的同志根据当地的物产特点,把“尼池”写作“林芝”并运用运用至今。藏语“娘”是指娘氏家族,同时也是指吐蕃时期的“娘”氏“东岱”;“池”是指吐蕃时期的“池”氏“东岱”(千户),是这两个东岱的合称。林芝不仅具有享誉中外的自然美景,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早在吐蕃时期,这一代就有“工噶布”、“塔布”及“娘布”等氏族、部落活动,至今在林芝县境内有著名的“第穆摩崖石刻”碑文,是林芝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景观的例证。另外,著名的本教神山“比日”也在林芝,吐蕃第一个赞普即聂赤赞普的传说也与林芝有关,第七代直贡赞普及其后代的历史传说也与林芝有关。
林芝有人称她是西藏的瑞士,也有人称她是西藏的江南,林芝却远远胜过瑞士或江南。她就是人间的香巴拉!
【自然资源】
林芝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这里与西藏其他地方不同,温暖湿润,年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为2022.2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因此,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林芝的森林面积约为2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1%,为中国第三大林区,西藏森林的80%都集中在这里;活立木储积量8.82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区。广袤的原始森林蕴藏了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林下产品及珍奇动植物资源。整个林芝地区由南向北,几乎集中了从海南岛到北极地区的各种植被,现已发现和证实的就有3500多种。墨脱国家级动植物保护区、察隅慈巴沟珍稀动植物保护区,波密岗乡针叶林保护区,林芝巴结古巨柏保护点等,就集中反映了林芝地区林业资源的基本特征。雪山、深谷、森林,构成了林芝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远山雪峰突立,阳光映照下,无数银光在蓝天下闪烁;接近峡谷处,山峦起伏跌宕,纵横交错,林海茫茫,松柏参天,满目清翠,层林尽染;山脚,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飘香百里,引来群蝶飞舞,真是一幅“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妙山水画。神奇的大自然,在西藏高原的东南部嵌上了一颗“绿色明珠”。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观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玛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树蕨”以及百余种杜鹃等等应有尽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其中布裙湖一带还是传说中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100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仅152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地区首府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林芝是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俗与氏族、村寨的图腾崇拜、宗教神话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遥远的居地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古老的传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的本教的盛行,使林芝拥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点,与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巴松措以及察隅、波密等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
林芝以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著称于世,并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垂直地貌分布,异常丰富的植被及野生动物资源,山高水长,人力难及,原始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是世界仅存的绝少为人类所涉足的净土之一。
【行政区划】林芝市辖巴宜区、工布江达县、米林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
【历史沿革】
林芝,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
林芝古称工布,历史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时期。20世纪70年代,尼洋河边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骨和墓葬群,考古表明早在4000-50之前,林芝地区已有人类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出土文物中的网坠、箭头,还说明这里的人们不仅在古代的尼洋河、雅鲁藏布江而且在已被这些河流袭夺的古湖泊水滨从事农业,也兼从事渔业。专家研究认为他们应属于一个大的部落以至部落联盟或族体,并将他们称为林芝人。在藏东南地方,林芝人和林芝文化是具有相当代表性的。
关于林芝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工布第穆摩崖石刻上。该石刻位于林芝县门日区广久雍仲增村附近,面向西南,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字迹仍然清楚。上面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
雅隆部落的第一代首领聂赤赞普,从波密来到工布的强妥神山,从这里开始他的雅隆部落首领生涯,前后共经历七世,全驻跸于藏南青瓦达孜宫。公元1世纪前后,因雅隆部落君臣之间发生权力争斗,第七代首领止贡赞普被杀,他的两位王子聂赤和夏赤逃回工布地区。后来弟弟夏赤从工布返回雅隆,成为雅隆部落的第八代首领布德功杰,而哥哥聂赤则留在工布地区成为工布人的首领,开始了工布土王的沿袭。石刻中说:“工布王族系肇一于王兄”,“永不令外姓为工布王,只命工布王之子孙世袭。”这块摩崖石刻是8世纪藏王赤德松赞(?-815)颁赐给工布王的盟誓文书,并勒石为纪。此后许多年工布地区都由工布王统治。
到了萨迦时期和帕竹时期(13-16世纪),林芝地区成了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势力范围。17世纪甘丹颇章政权成立,林芝地区被分封为阿沛、江中、甲拉等几家地方首领的领地,不久又划分成立了则拉、觉木、雪卡、江达等宗。而波密地方,长期为土酋噶朗德巴统治,处于割据状况。
1931年,西藏地方政府将林芝波密地方划为波堆、波密两宗,墨脱地区改为墨脱宗。
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1960年1月成立塔工专署,同年2月改设林芝专区,专署驻林芝县。将拉绥溪、古如朗木杰溪、加查宗、朗宗、金东溪划归山南专区。原属昌都地区的嘉黎宗、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划入林芝专区。以德木宗西部与觉木宗东部、则拉岗宗东北部合并设林芝县(驻尼池村);以白玛桂(包括金珠、珞堆卡)设墨脱县;以则拉岗的西南部设米林县;以江达宗设工布达县(驻江达村,即太昭);以雪喀宗和觉木宗西部设雪巴县(驻雪巴村);以嘉黎宗设嘉黎县;将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合并设波密县(驻扎木)。林芝专区辖林芝、墨脱、工布江达、雪巴、波密、米林、嘉黎等7县。
1961年米林县迁驻东多村。1962年工布江达县迁驻介德。
1963年10月撤销林芝专区,将林芝、墨脱、工布江达(驻介德)、米林(驻东多村)4县划归拉萨市领导;嘉黎县划归那曲专区;波密县划归昌都专区。撤销雪巴县,大部分划归工布江达县,一部分划归林芝、嘉黎2县。
1986年2月1日,林芝地区行署正式恢复,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共有55个乡镇,614个行政村。
,面积117000平方千米(实际控制面积76000平方千米),人口14万。地区行政公署驻林芝县八一镇。辖林芝、工布江达、米林、察隅、墨脱、波密、朗县7个县。(数据根据《政区大典》)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林芝地区总人口158647人。其中:林芝县38960、工布江达县24971、米林县18047、墨脱县9699、波密县26748、察隅县25939、朗县14283。
10月9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68号)林芝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林芝镇迁至八一镇。
,《国务院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林芝地区设立地级林芝市的批复》:一、同意撤销林芝地区和林芝县,设立地级林芝市。二、林芝市设立巴宜区,以原林芝县的行政区域为林芝市巴宜区的行政区域。
篇20:西藏然乌湖导游词
然乌湖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距离县城白马镇约90千米的然乌乡,面积为22平方千米,湖面的海拔高度为3850米。成因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在地质运动活跃的藏东南一带有很多这样形成的堰塞湖,然乌湖因为紧靠川藏公路而为许多走川藏线旅行的旅行者所熟知。
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井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源之一。其形成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处于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的对撞处。
然乌湖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周景色各不相同。然乌湖的色彩非常丰富,草地、森林、秋叶以及白色的水禽和湖岸浅滩五颜六色的卵石,清新如镜面反映。
然乌湖的湖边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着碧蓝的湖水、白雪皑皑的雪峰,景色如诗如画。狭长的阿木错湖向西蜿蜒十余千米逐渐收缩成一道河谷,随季节的不同然乌湖,河水也呈现出或碧蓝或青绿等数种颜色。河道中许多岩石和小岛点缀其间,湖面上春季树影婆娑秋冬薄雾弥漫,四季美景都会使人如进梦幻之境。沿帕隆藏布一路向西,离然乌镇十千米处有一村名“瓦村”。村里的房屋是典型的藏东南林区建筑,大量采用木材建造,连屋顶都是用木材铺就。晨昏时分,斜射的阳光下黑亮的木屋顶反射着光线,村落里弥漫着浓郁的藏家韵味,是拍摄的好地方。
然乌湖原为迫隆藏布江的上游河段,约200年前,现今出口处附近山体发生崩坍,大量巨石碎岩堵塞河道而成典型的堰塞湖,所以它呈狭长条形,长29公里,宽平均不到1公里,河水也不深,一般不超过6米。
篇21:西藏然乌湖导游词
屹立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为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拉萨,为了防御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这是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兴建了此宫。还有一种说法是,文成公主推算后建议法王修建布达拉宫。
始建后的布达拉宫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雨,于九世纪末,随着吐蕃王朝的消亡而毁坏。期间主因两次事故,一次是赤松德赞期间金顶受到雷击,另一次是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因反对佛教引发战乱,布达拉宫被毁得只剩下两间房屋。
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0-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占地10万多平方米,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依山垒砌,群楼重迭,主楼高117米,共13层,东西长370余米。山下附属建筑有雪老城、龙王潭等。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拨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东庭院,也称为德央夏:系白宫正门前面平坦广阔的平台。面积为1500余平方米,其西面为白宫主楼,东面为僧官学校,南北面为住房。
布达拉宫白宫门廊,有通向白宫的大门。在门廊上,四壁均绘有壁画,其中北壁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南壁绘有五世0-晚年封桑杰嘉措为第斯(即执政)的文告。
东有寂圆满大殿,这是布达拉宫白宫主殿,也是白宫最大的殿,面积为717平方米,内有34根柱。北侧面设0-宝座,上方悬清同治皇帝御书“振锡绥疆”匾额。殿内四壁满绘宗教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壁画。原0-坐床等重要庆典均在此举行。
布达拉宫西日光殿是作为0-起居生活的宫殿,位于白宫顶层。由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和0殿组成。
布达拉宫东日光殿是十三世0-晚年扩建的起居宫,位于白宫顶层。由喜足光明宫,永固福德宫、0殿、长寿尊胜宫和寝宫组成。
弥勒佛殿。主供弥勒佛塑像。左右为长寿3尊,仙女顿珠卓玛等,殿内沿供有其他佛像和佛塔,西侧设有八世0-宝座。
布达拉宫金顶区。金顶位于面达拉宫的最高处。金顶指的是灵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顶,共7座,金顶上有许多鎏金装饰,在日落余晖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金顶区四周,尚有经幢、经幡等装饰。
布达拉宫坛城殿。殿内四周绘声绘有壁面,大都是佛教名人名寺及教史。殿堂中心为桑旺堆巴坛城,东面为德却坛城,西面为吉杰坛城。桑旺堆巴(密集)、德却(胜乐)、吉杰(大威德)均为密宗本尊。
布达拉宫殊胜三界殿。殿内供奉一块用藏、汉、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位。牌位上方所供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围有金刚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内尚有十三世0-用万两白银铸造的十一面音像。这是红宫中一座重要的佛殿,有些重大活动在此殿举行。
布达拉宫长寿乐集殿。此殿堂设有六世0-仓央喜措的宝座,沿墙的佛龛中供奉千尊无量寿佛像。殿内还供奉“埃革则底”0神和宗喀巴塑像等余尊佛像。
十三世0-灵塔殿。灵塔通高12.97米,用优质黄金包裹的灵塔面镶嵌的珠宝上万颗,可谓世间珠玉宝石芸萃。殿内陈设着各种法器、祭器。十三世0-土登嘉措坐像前陈设一座由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曼陀罗)。第3层楼四壁均为十三世0-一生的传记壁画。
布达拉宫上师殿。殿内主要供奉着西藏著名上师的塑像。佛龛中尚有吐蕃王朝赞普像、贤者像等数千尊和佛塔上百座。
七世0-灵塔殿。七世0-灵塔供奉在殿堂中央,殿内尚有七世0-格桑嘉措坐像,以及佛龛、经书架等。
篇22:西藏然乌湖导游词
然乌湖是西藏东部最大的高原冰川湖,由于山体滑坡和然乌湖紧邻川藏公路,是2前由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也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帕隆藏布江的源头。然乌湖是藏东最大的高原冰川湖,也被公认为中国最美丽的湖泊之一,然而然乌湖也是我们在滇藏线上发现的最美的风景,但是前往然乌的路是曲折而危险的。
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并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发源地。
河道中许多岩石和小岛点缀其间,湖面上春季树影婆娑秋冬薄雾弥漫,四季美景都会使人进入梦幻之境。 然乌湖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周景色各不相同。
然乌湖的色彩非常丰富,随季节的不同,湖水呈现出或碧蓝或青绿等数种颜色。草地、森林、秋叶以及白色的水禽和湖岸浅滩五颜六色的卵石,清新如镜面反映。 然乌分为上中下三个湖,上湖最美,中湖次之,下湖再次。
这里的然乌湖一边湖水碧绿,水质纯净;一边湖水混浊,含有大量的泥沙砾石。远远望去色彩斑斓,分外迷人。如诗如画,令人陶醉。站在纯净如镜的湖边,湖水映衬着晶莹的巨大冰川和皑皑的雪山,远处是藏族村落、农田、鲜花,每个人的心都会沉静下来,被眼前的景色深深感动。
然乌湖,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向横断山脉转折地带,为帕隆藏布水系的源头地区。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内营力作用下,在高原隆升过程中,随着地势差异的加大,南来水汽造成的降水使以流水侵蚀为主的外营力作用加强,形成然乌湖一带高山断裂河谷与湖泊相间,岭谷相差较大,呈高山侵蚀地貌景观。
然乌湖,地层组成主要为石炭至二叠纪的板岩、千玫岩和石灰岩,火成岩则以燕山时期的花岗岩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为南部阿扎冰川主峰,海拔高度6830米,最低点在然乌湖湖口一带,海拔3860米左右。平均相对高差1500-2000 米之间。整个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谷两岸坡地处于不稳定状态,泥石流、滑坡频繁,自然生态处于不稳定的脆弱状态。好美的冰川。两座连绵雪山之间的山岰里,奔涌而下的冰河,像凝固的时间,壮美而雄浑,散发着逼人的英气,塑造出撼人心魄的美。这样的胜景,这样的大美,。
然乌湖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周景色各不相同,湖面清新如镜面反映。山倒映在湖面,水包容着雪山,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水清澈见底,也许真的是水至清则无鱼吧,未见一丝波光粼粼。可爱的然乌湖,睡得那么安详、娇羞,任由观赏。
这里构成一幅如诗如梦的画卷。让人如痴如醉,仿佛走进梦幻之境一般。湖水的颜色还会随着季节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里绝对是值得你驻足的地方。
然乌湖是灵魂的栖息地,是让人一生难以忘怀的地方。
篇23:西藏拉萨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拉萨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拉萨河,藏语称吉曲,意为“快乐河”、“幸福河”,位于西藏中南部。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北侧的罗布如拉,沿途流经墨竹工卡县、达孜县,最后经过拉萨市,在拉萨市南郊汇入雅鲁藏布江。拉萨河的干流呈一个巨大的“S”型,从东北向西南伸展,全长568公里,流域面积31760平方公里,是雅鲁藏布江的5大支流之一。拉萨河两岸山峰多在3600-5500米之间,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
这里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质较厚,水源充沛,土质较好,流域内拥有丰富的高原动植物以及地热资源,是西藏主要粮食产区之一。
藏语称“吉曲”。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嘉黎县彭措拉孔马沟。北部和东北部与怒江流域相邻,东部与帕隆藏布和尼洋河相接,南部为雅鲁藏布江干流,西部和西北部为藏北内流水系。河源地区为平坦湿地,海拔5200米,汇入口海拔3580米,总落差1 620米。从源头始,至彭错、色日绒、绒麦、直孔等地,于曲水县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长约551千米,流域面积32471平方千米,占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的13.5%,是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流域北部山峰海拔5000~5500米,谷底海拔4000~4 500米,相对高差约1000米。流域南部山峰海拔4000~4500米,谷底海拔3580~4000米。其干流段水能蕴藏量171.7万千瓦,在雅鲁藏布江各支流中位居第三位。
拉萨河在拉萨的南部蜿蜒而过。站在拉萨河畔,浑浊的河水缓缓地从脚下流过。拉萨河的南岸是沙地和不多的草木。再远处光秃秃的石山。山的远方依然是山,连绵向远方伸展。
阴沉沉的天上,几朵云像是从山背后冒出来的。
拉萨河的北岸边是很宽的河畔广场,有白色的栏杆和座椅。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河边漫步,其中很多是成双成对的。不远处的河面上,拉萨河大桥正在施工。
拉萨河畔,还有一座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这是1984年12月25日,为纪念青藏川藏公路通车30周年而建。又二十年过去了,青藏铁路已经通车,但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仍然是西藏的运输动脉
拉萨河,藏语称吉曲,意为“快乐河”、“幸福河”,位于西藏中南部。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北侧的罗布如拉,沿途流经墨竹工卡县、达孜县,最后经过拉萨市,在拉萨市南郊汇入雅鲁藏布江。拉萨河的干流呈一个巨大的“S”型,从东北向西南伸展,全长568公里,流域面积31760平方公里,是雅鲁藏布江的5大支流之一。拉萨河两岸山峰多在3600-5500米之间,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这里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质较厚,水源充沛,土质较好,流域内拥有丰富的高原动植物以及地热资源,是西藏主要粮食产区之一。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对拉萨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公元633年,吐蕃君主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部落后,迁都拉萨河谷,拉萨河流域随之发展,逐步成为西藏高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宗教的中心区域。
拉萨河总落差1620米,平均坡降2.9‰。从河源至桑曲汇入口为上游段,长256公里,落差960米,平均坡降
3.8‰,河流蜿蜒于丘陵宽谷盆地之中;自桑曲汇入口到直孔为中游段,长138公里,落差360米,平均坡降2.6‰,河谷宽度从700余米逐渐展宽到1~2公里,河谷两侧阶地发育;自直孔以下为下游段,长157公里,落差约300米,平均坡降1.9‰,水流平缓。墨竹工卡以上的下游河段,河流较平直,河床较稳定,谷底宽1~3公里;墨竹工卡以下河流迂回曲折,多汊流,谷底宽一般为3~5公里,拉萨附近可达7.8公里,属典型的宽谷河段。拉萨至泽当间可通行牛皮船。拉萨河流域面积仅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2.7%,而流域内的人口、耕地却约占全自治区的15%,是西藏工、农、牧业集中的地区。高原古城拉萨市就坐落在该河下游右岸。
拉萨河,中国西藏自治区河流。藏语称吉曲。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西南流经拉萨市,至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开阔,是西藏的主要耕作区。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嘉黎里彭措拉孔马沟。北部和东北部与怒江流域相邻,东部与帕隆藏布和尼洋河相接,南部为雅鲁藏布江干流,西部和西北部为藏北内流水系。
河源地区为平坦湿地,海拔5200米,汇入口海拔3580米,总落差1620米。从源头始,至彭错、色日绒、绒麦、直孔等地,于曲水县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长约551千米,流域面积32471平方千米,占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的13.5%,是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流域北部山峰海拔5000至5500米,谷底海拔4000至4500米,相对高差约1000米。流域南部山峰海拔4000至4500米,谷底海拔3580至4000米。其干流段水能蕴藏量171.7万千瓦,在雅鲁藏布江各支流中位居第三位。
拉萨河对拉萨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拉萨市民很热爱这条河,每到周未或节假日,成群结队的拉萨人或开车或步行到拉萨河的沿岸、河谷,搭上帐篷,或钓鱼、或戏水、或沐浴,喝着酥油茶,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美食,尽情享受拉萨的灿烂阳光与闲情逸致,很像汉族的野炊。
拉萨河在拉萨的南部蜿蜒而过。站在拉萨河畔,浑浊的河水缓缓地从脚下流过。拉萨河的南岸是沙地和不多的草木。再远处光秃秃的石山。山的远方依然是山,连绵向远方伸展。阴沉沉的天上,几朵云像是从山背后冒出来的。
拉萨河特大桥是青藏铁路的标志性工程,全长928.85米,最大跨度为108米,主桥采用五跨连续桥梁和中间三跨连续钢拱组合体系,主跨采用双层弯拱结构,这两项均为国内首次使用,在同类桥梁中处于世界领先、亚洲第一的地位。该桥的主桥桥墩设计为牦牛腿式变截面双圆柱墩,引桥桥墩设计为雪莲花式变截面圆端形墩。大桥设计结构新颖,融民族特色与现代风格于一体,建成后大桥通体白色,连续的拱形犹如一条飞扬的哈达与金色的布达拉宫遥遥相望。
拉萨河畔,还有一座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这是1984年12月25日,为纪念青藏川藏公路通车30周年而建。又二十年过去了,青藏铁路已经通车,但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仍然是西藏的运输动脉。
篇24:西藏珠穆朗玛峰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看到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藏语意思为“第三女神”。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米。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其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南部在尼泊尔境内,而顶峰位于中国境内。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地形险峻,环境复杂,山脊和峭壁间分布着总面积达1500平方千米的各型冰川,冰川之上更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珠峰周围20千米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全世界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中,这里就有5座,六七千米的山峰放眼皆是,形成了一幅群峰攒聚、波澜壮阔的地貌。
据地质构造分析,在远古时代,整个喜马拉雅山还是大海,大约从新生代第三纪晚期开始,海下深处的岩层受强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海底崛起,横空出世,逐渐上升成为最高最年轻的“世界屋脊”。矗立于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本身就是喜马拉雅山脉最典型的断块山,其形似金字塔的峰顶是由奥陶纪棕黄色大理岩和结晶灰岩组成。据科学家测定,珠峰现仍在不断上升,平均每年以3.2毫米至12.7毫米的速度,继续刷新它自己所创造的世界最高纪录。
各位游客朋友,珠穆朗玛峰在当地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据说在松赞干布当藏王时,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是个百花盛开的美丽地方。松赞干布下令,把这个地方专作供养百鸟之用,最初的名字叫作“罗扎马朗”,意思就是南方养鸟之地。到了8世纪,藏王赤松德赞派人从印度迎请莲花生祖师人藏传法,佛教逐渐盛行全藏。教徒们每月奉祀诸神的祭祀中,有五位女神的座位,这五位女神各有自己的名字,这就是藏族人民对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的五座山峰的最早的称呼。它们被誉为“长寿五姐妹”,珠穆朗玛排行第三,名为翠颜仙女,是捍卫和繁衍种族的女神:■其余四峰分别是掌福禄寿的福寿仙女、掌农田的贞慧仙女、掌财宝的冠咏仙女和掌畜牧的施仁仙女。人们认为第三女神长得最漂亮,藏语叫作珠穆朗桑玛,于是就用她的名字来称呼世界最高的山峰一珠穆朗玛峰。
各位游客朋友,珠穆朗玛峰最让人感兴趣的是飘浮在峰顶的云彩,这云彩好像是在峰顶上飘扬着的一面旗帜,因此这种云被形象地称为旗帜云或旗状云。珠峰旗云的形状姿态万千,时而像一面旗帜迎风招展;时而像波涛汹涌的海浪;忽而变成袅袭上升的炊烟;刚刚似万里奔腾的骏马,一会儿又如轻轻飘动的面纱。这一切,使珠峰增添了不少绚丽壮观的景色,堪称世界一大奇观。是什么原因促使珠峰产生旗云呢?原来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的,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就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
各位游客朋友,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8年,位于西藏与尼泊尔边境处,是世界上最独特的生物地理区域。珠峰自然保护区属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由核心保护区、科学实验区和经济发展区三部分组成。保护区内高山峡谷和冰川雪峰极为壮观,区内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极为丰富,其中有10多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如长尾灰叶猴、熊猴、喜马拉雅塔尔羊等,其中雪豹是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标志性动物。保护区还有丰富的水能、光能和风能资源。每当旭日东升,巨大的山峰在红光照耀下绚丽多彩。此外,常出现的许多奇特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各位游客朋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登山运动员向往的地方。珠峰山脚下有一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从绒布寺登顶要经过两个重要的地段,就是人们久已闻名的北坳和第二台阶。北坳是从北坡攀登珠峰的门户,是座海拔7007米的马鞍形的冰墙,上面到处是冰裂缝,是一道很难逾越的天险障碍。第二台阶离顶峰还有300多米。1960年,我国国家登山队从北坡越过北坳沿北山脊登顶,这是攀登珠峰难度最大的一条线路,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国家登山队从大本营登顶用了8天时间,其中从北坳到顶峰就用了6天,最后50米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用了19个小时才登上去的。各国登山队前后开辟出多条攀登珠穆朗玛的线路。1953年,英国登山队从南坡沿东南山脊登顶。198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组队,从珠穆朗玛南北两边同时攀登,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双跨越”。各位朋友,让我们对这些用生命在“世界屋脊”创造奇迹的勇士们致敬吧!
★ 布达拉宫作文
★ 西藏之旅的导游词
★ 五当召导游词
★ 游南京路作文
★ 湖南古迹导游词

【西藏导游词精选作文(集锦24篇)】相关文章:
红河谷的电影观后感2023-01-20
介绍晋城的景点作文2023-06-23
关于《红河谷》电影的个人观后感2023-12-16
导游词400字数2023-05-24
介绍云南梅里雪山的导游词2023-05-03
世界遗产作文600字2023-11-10
离天最近的地方诗歌2022-07-25
导游词4002023-12-31
关于推荐的西藏景区导游词2022-08-02
关于西藏的导游词202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