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鉴高悬》观后感(共20篇)由网友“错过自己”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警鉴高悬》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警鉴高悬》观后感
《警鉴高悬》观后感
雷志t
“人民在上,警察的一生一世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5月18日晚,宣恩县公安局组织全体民警观看警示教育影片――《警鉴高悬》。该片依据《纪律条例》基本内容,将公安机关警察常见易发的违法违纪行为模拟成情景短剧,以此警示民警。
警示片通过讲述小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披露几名公安民警没有珍惜党和人民的培养,随着职位和岗位的变化,人生观、价值观渐渐发生扭曲,生活腐化堕落,借用手中的权力,以公谋私,逐渐堕入犯罪的深渊,最终受到法律惩处的案例。影片的观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党课,警示我面对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一名清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我当以“一日从警,终身清廉”为铭,以警示案例为鉴,汲取教训,自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时刻警醒,严格尊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进一步规范廉洁从警行为,自觉做到政治上把握住方向,行动上把握住分寸,生活上把握住小节,真正做到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拒腐防变警钟长鸣。现就《警鉴高悬》警示片谈几点感想:
一、政治上要绝对忠诚。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县局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要严格遵守和执行政治纪律,确保政令、警令畅通。绝不允许理想滑坡、信念动摇,绝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泄露国家秘密以及警务工作秘密,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二、思想上要重操守讲品行。要把真理的力量、法律的权威和人格的魅力结合起来,讲操守、重品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人民警察的高尚情操。要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真正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三、工作上要亲民为民。要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从最基础的工作入手,着力提高广大民警与群众沟通的能力。要把和谐理念体现在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善于用和谐思维来观察问题,用和谐理念来处理矛盾,用和谐态度来对待群众,使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在感情上充满关心、爱护,在行动上充满理解、包容,努力形成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的良好局面。
四、作风上要务实清廉。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重实际、知实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推动公安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到清正廉洁。绝不做违背党纪国法的事情,要从身边发生的腐败案件中吸取深刻教训,认识到腐败必然导致身败名裂、倾家荡产、众叛亲离。
篇2:警示教育片《警鉴高悬》观后感
警示教育片《警鉴高悬》观后感
警示教育片《警鉴高悬》观后感近日,单位组织全体民警观看了《警鉴高悬》警示教育片,充分运用发生在公安民警身边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把警示教育贯穿于纪律作风教育的始终。大力开展素质养成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以贯彻落实《纪律条令》为契机,从小利、小礼、小廉、小耻教育抓起,从培养民警的社会正义感着手,注重加强以“忠诚、勇敢、奉献、为民”为主题的业务操守教育,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是全国公安机关第一部规范警察纪律行为的规章,对于加强公安机关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更好的履行职责。从刚开始应付学习到现在变为主动学习,从刚学习时存在畏难情绪到现在变得胸有成竹,《纪律条令》在我眼中从 “紧箍”条令变成了“宝典”条令。我觉得每一名人民警察都应该认真学习《纪律条令》,从而更有效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更好地文明执法、依法办事。本人针对条令进行逐条学习,深刻的领会了条令精神实质,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执法、守法意识。现谈谈我几点的学习体会:
一是牢记“严”字,做到“警钟长鸣”,才能守住执法的底线。思想重视,把学习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充分认清《纪律条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公安队伍内发生的违法违纪问题,不仅给公安队伍全面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而且也损坏了人民公安的形象。如果发生违法违纪,从单位的角度看,直接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损害单位的荣誉和形象,从个人角度看,()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纪律条令》实施以来,对我们平时在对一些小的违法行为查处过程中、对自己日常工作中、在服务群众时及作为民警个人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管理,虽说处理相对较轻,但对我们平常的生活、工作有作不可忽缺的作用。因此,我们每个同志要充分认清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纪律观念,以对单位、家庭、自己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纪律条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是牢记“心”字,做到“敬业奉献”,才能保持一颗良好的.执法心态。“心”就是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带着一种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进行工作,尽最大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心”还要有一颗敬业之心,兢兢业业投身工作,在《纪律条令》的保护下实现公正执法和服务民生。我认为:人生的最大乐趣并不在于一味地去追求金钱,而在于自我的价值能否得到实现。具体来讲就是在一个单位,你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工作能力等能否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接纳,在这种环境里,工作和生活是否快乐,你的工作潜力有没有全部被发掘出来。公安民警应借《纪律条令》颁布实施之机,对自己人生追求来一次重新定位,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多做一点实事、好事。
三是牢记“小”字,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执法习惯。好习惯和坏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形成的,作为一名执法者要以“公平公正”作为自己每一次执法的要求,在整个《警鉴高悬》故事片,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都是从第一次违法开始而一步步走了犯罪之路,这样血的教训确实让警示。因此说,培养良好的纪律习惯,就应该从“小”字入手,违反纪律的事情再小也不做,事关纪律的事情一点也不能含糊。个别同志由于没有养成时刻遵守纪律的习惯,在关键时刻没有把好方向刹住车,最后滑向犯罪的深渊。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三个一样”:一是领导在与领导不在一个样。我们有的同志当单位领导在的时候比较注意遵守纪律,当领导不在的时候,就不那么注意,甚至还背着领导做违反纪律的事情。大家应该懂得,我们遵守纪律既不是领导强迫的,也不是做给领导看的。这是作为人民警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二是单位外和单位内一个样。一般来说,我们在单位内比较注意遵守纪律,但离开单位后,有的同志就淡薄了纪律观念,放松自身要求,尤其是我们工作时间之余和出差在外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这个方面。我们要明白,执行纪律不分单位内外。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要严格遵守纪律,这是我们人民警察具有高度自觉性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们大力提倡的道德行为。三是单独行动与集体行动一个样。相对来说,在集体的组织领导下守纪律比较容易些。单独行动时,没有领导和周围同志的监督,完全靠自己管自己。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处处按纪律规定办事,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遵章守纪的好警察。
篇3:网监支队学习讨论《警鉴高悬》情况报告
网监支队学习讨论《警鉴高悬》情况报告
网监支队学习讨论《警鉴高悬》情况报告为深入落实公安部学习贯彻《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精神,根据省厅纪委的工作部署和我局工作安排,于8月8日上午在五楼会议室观看警示教育情景短剧---《警鉴高悬》。观看后,下午我支队龙子腾支队长组织单位民警进行学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并对上午观看情景短剧《警鉴高悬》进行讨论,大家都对争先恐后发言,剖析《警鉴高悬》,做到拒腐防变,时刻保持思想“高压线”,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公安民警要加强政治学习,廉政教育学习,用正确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我们应时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工作和生活中认真学习贯彻警察纪律条令,树立牢固的政治信念,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观点,严明的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按照上级要求,以严格的纪律约束自己,规范从警之路的一言一行,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二、将爱岗敬业作为从警之路的必守信条放在首位。作为一名普通民警,要认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严守工作纪律,扎根基层,甘于奉献,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为忠于职守,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去。只有爱岗才会敬业,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三、勤奋敬业,从某种意思上讲,就是做好一点一滴的小事,持之以恒,大事就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告成,以真诚的态度与人民群众接触,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尽所能及为群众排忧解难,我们不应厌其小,要以满腔热情倾注于每一件细琐的工作中去,勤勤恳恳,尽心尽职,在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奋不顾身。
每一位人民警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升华自我。落实纪律条令,一定要入心入脑,人民警察要以此为镜,要日日照、时时省,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努力争做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努力争做遵章守纪的先进模范。
网监支队
篇4:利剑高悬警钟长鸣观后感
6月6日,“利剑高悬警钟长鸣”天津市警示教育主题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展,全市党员干部参观学习活动启动。
展厅里展示的65个典型案例,都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查处的案件,这是天津市委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成果对全市党员干部加强警示教育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委紧跟中央号令,强力正风、铁腕反腐,查处了212名局级官员。代价不能白付,要用好用足身边案例,警示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知惧知止知戒。自今年2月起,根据市委部署安排,市纪委着手筹建警示教育主题展。
这个展览以“利剑高悬警钟长鸣”为主题,由序厅、成果厅、警示厅和尾厅四个部分构成。成果厅从“回眸历史、不忘初心,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等四个方面,集中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天津市委全面从严治党的丰硕成果;警示厅从“以案为戒、以案为训,放纵欲望、毁掉人生,系统贪腐、触目惊心,顶风违纪、咎由自取,蝇贪如虎、祸国殃民,责任缺失、代价沉重,痛彻心扉、无尽忏悔及涉案实物展示”等八个方面,以图片、视频、忏悔书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查处的65个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典型案例,彰显了天津市委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力正风、铁腕反腐的决心和力度。
序厅和尾厅的“灯塔造型”“人形符号”“全面从严治党百个热词主题墙”等,凸显了灯塔耸立引领航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积聚全面从严治党强大正能量等深刻寓意。尾厅还设置了互动环节,以党旗和入党誓词为主题墙,供参观者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补充精神之钙。
展览以丰富翔实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精美大气的设计风格以及大屏幕、触摸屏、实物等多种展示手段,实现了图文并茂、声光电一体。展览还对查处的典型案例做了深刻剖析,涉案者皆为局级领导干部,他们违纪违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政治信仰坍塌,纪律底线失守,最终走上不归路。65个案例,形形色色的违纪违法过程,痛彻心扉的忏悔,给参观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肆意伸手必被捉,用权任性必被究,无论任何人在任何岗位,只要违规违纪违法,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市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祖文光在参观警示厅时驻足良久,他表示,我们将引以为戒,始终保持警觉意识,坚决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用好监督“记录仪”,拒腐防变、做好表率。
篇5:利剑高悬警钟长鸣观后感
“利剑高悬警钟长鸣”天津市警示教育主题展是在市委高度重视、具体指导下,由市纪委主持创建的,是全市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成果对全市党员干部加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重要举措。展览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和全市的`具体实践,深刻剖析了党中央和全市查处的各类典型案例,以案施教、以案示警、以案肃纪,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充分体现了市委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从严治党、铁腕反腐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
参加活动的全体同志认真听取了讲解介绍,仔细观看了成果展示和案例剖析,一段段文字、一句句警语、一个个案例,使所有在场同志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警醒,接受了一场深刻的党性教育和警示教育。
参观结束时,王小宁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重温了入党誓词。王小宁强调,当前武清正处于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性窗口期,加快建设京津卫星城、美丽新武清的关键时期。发展任务越繁重,越需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越需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越需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保证。全区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参观学习作为一次党内政治生活和廉政党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忠诚于党,牢记入党誓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密团结在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筑牢思想防线。要强化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人民造福作为最高追求,始终出以公心、杜绝私心,真心实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要严以用权,常怀敬畏之心,时刻将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始终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要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党章党规和反腐倡廉各项要求,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慎微慎小、防微杜渐,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要履行责任,层层压实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不断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表率,努力为建设京津卫星城、美丽新武清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篇6:利剑高悬警钟长鸣观后感
“利剑高悬警钟长鸣”警示教育主题展是我市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成果对全市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手段,集中展示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和我市的具体实践,深刻剖析了中央和我市查处的各类典型案例,以案施教,以案示警,以案肃纪,进一步彰显我们党坚定不移,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尚斌义、孙富霞、钟书明、白凤祥等区领导和党员领导干部,详细参观学习了警示教育主题展,一段段视频,一句句警语,一个个鲜活案例,使每一位参观者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参观活动结束前,参观展览的同志面对党旗肃立,举起右拳,尚斌义带领大家集体重温入党誓词。
尚斌义在讲话中说,展览内容丰富,对我们教育深刻,我们每位同志体会都很多。这既是强化党性,牢记誓言,不忘初心的党课,又是深入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精神、全面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力推进管党治党伟大实践的深化认识课,更是运用反面教材、以案说法、以案为鉴的廉政反腐课。
尚斌义要求,全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边案例为戒,警钟长鸣,筑牢思想堤坝,时刻心存敬畏。要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言行举止,细微之处防微杜渐,防止蜕变,不让小问题酿成大错误。要牢牢记住入党誓词,不忘初心,强化党性,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严格遵守党的章程;要牢牢记住“利剑高悬”知形势、知矩、知责、知戒;要牢牢记住“警钟长鸣”,慎独、慎初、慎行、慎权,争做不忘初心、履职尽责、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表率。
篇7:《兴衰之鉴》观后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1月21日晚,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全县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职工一起观看了《兴衰之鉴》廉政影片。该片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兴衰更迭为线索,以“廉则兴,腐致衰”为主题,采用回顾历史的纪实创作手法,通过对大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立体呈现和概要点评,以达到鉴古知今、成风化人的效果,是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观看之后,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自古以来,贪官污吏形形色色,但清官廉吏却都共性相同。从魏徵、范仲淹、王安石,到海瑞、张居正、于成龙、郑板桥等,影片中的清官总是受到百姓拥护和爱戴,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廉政楷模。唐朝一品大员魏徵生活极其节俭,临终前家中的后宅连正堂都没有,以至于皇帝李世民深受感动,把建造宫殿的材料为他建造了正堂;清朝重臣于成龙每顿饭几乎都是萝卜白菜,而被后人赞誉为“于白菜”;郑板桥到山东范县赴任时,简化礼仪,不要排场,带着书僮,骑着一头毛驴,驮上一捆行李、几包书、一张琴即走马上任,范县百姓把他当作敦厚长者来敬重他……这些真实再现的画面,全方位展示廉政文化应有的,生发对当今时代的启迪。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他说:“强化不敢腐的震撼,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通过这次观看《兴衰之鉴》活动,我们深知,作为宣传战线的工作者,要真正履行好宣传工作的责任,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和廉政建设,具体要做到:
一、以案为鉴,以古为镜,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始终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要把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和这次的警示教育学习活动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认识、理解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名宣传干部,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对一名党员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构筑起牢固的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基层党员干部,都必须从自己做起,廉洁自律。许多铸成大错的领导干部,在反省自己一步步走向堕落罪恶的过程时,普遍反映出一点,就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便宜、小动作、小利益开始,诱发他们私欲膨胀,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逐步陷入到不可自拔的境地,造成对党的事业、人民利益的极大危害。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宣传干部就要始终正确对待权力,立志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安分守己为党工作;始终牢记政治责任,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自觉维护党的形象。
三、注重细节,把握分寸,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作风体现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要从细小的问题入手。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做到心不贪,手不长,洁身自好,时时警惕,不给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作为宣传干部,在工作中,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诚为本、以实为本,不断提高自警自律能力,坚决抵制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以案为鉴,以古为镜,时刻为自己敲响警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总之,我们将把这次警示教育活动的收获和成果转化为今后工作的动力,常思贪欲之祸,常除非分之想,努力在工作作风和工作节奏上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笔墨随着时代走、镜头围着百姓转,既守则如磐,又与时俱进,探索工作难题的新举措,奋力彰显主流思想舆论的感召力,有效地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 在全县上下营造天朗气清、积极向善、推动发展的舆论环境,构建文化新闻传播新格局,开创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篇8:《兴衰之鉴》观后感
近日,北山社区支部的七名党员组团来到新密市青屏剧院,观看了廉政文化纪录片《兴衰之鉴》。观影后,我们这个临时党小组进行了观影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廉政文化纪录片,尤其对正处在新时代历史关头的基层党员干部来说,这部片子更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烟尘滚滚来,朝代兴衰廉与贪。数千年的华夏历史,王朝的兴亡更替在中国大地上反复上演,《兴衰之鉴》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以“廉”为核心,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示,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深厚,立意高远。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在中国历史上,反腐贯穿着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的全过程。历朝历代在反腐败上都留下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这些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为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鉴》,李商隐的这句诗词始终在脑海,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我们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打赢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统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坚持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把抓作风作为“先手棋”,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
我们作为基层社区的共产党员,与普通百姓零距离接触,我们的一言一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约束自己,决不能给党抹黑,决不能失去群众的信任,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上,要严格按照《党章》要求,认真履职,公正守法、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党忧党,在党护党,从自身做起,做廉洁从政的模范。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共产党人,只要始终秉承党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能走出历史的怪圈,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篇9:《兴衰之鉴》观后感
12月2日,大型廉政教育电影《兴衰之鉴》在工人文化宫正式上演。该片以中国秦以后至清代的兴衰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历朝历代兴衰的背后原因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内容充实,厚重大气,观看之后令人深思。
自古以来,贪官污吏各有不同,但清官廉吏却都是一样的。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无不以人民的幸福为目的,以国家兴衰为已任,体现出一个廉吏的责任和担当。政治清,则国家兴,官吏腐,则国运衰。从魏徵、范仲淹、王安石,到海瑞、张居正、于成龙、郑板桥等,影片中的清官总是受到百姓拥护和爱戴,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廉政楷模。
唐朝一品大员魏徵生活极其节俭,临终前家中的后宅连正堂都没有;清朝重臣于成龙每顿饭几乎都是萝卜白菜,而被后人赞誉为“于白菜”。这些真实再现的画面,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唐朝在全盛之时,帝国大厦却轰然倒塌;宋朝人的富足却不能阻挡住北方少数民族的铁骑;明清的广袤疆域却没能换来永世安宁。历史警钟时时在提醒人们,国家无论有多富,疆域无论有多广,贪官污吏横行就必然要走向覆灭。所以在国家富足、人民生活安乐之时,我们更应铭记反腐倡廉。
通过这次观看影片,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通过全面的、经常的教育,真正打牢政治思想基础,筑严思想防线,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时刻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各个方面做好表率。
篇10:《兴衰之鉴》观后感
为充分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根据漯河国资委11月21号下发的《中共漯河市国资委关于组织观看电影<兴衰之鉴>的通知》要求,昌建集团委员会组织各党支部全体党员到漯河人民会堂礼堂集体观看历史廉政文化教育影片:《兴衰之鉴》。
月23日晚上七点,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纪委等联合摄制,河南影视集团投资出品的历史廉政文化教育片《兴衰之鉴》,在漯河人民会堂进行专场放映。礼堂内座无虚席,昌浩党支部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了本次观影活动。
纪实创作的画面再现历史场景,影片全程几乎没有任何台词。采用旁白解说的表现手法,从汉唐开始,陆续呈现了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到万历新政和康乾盛世。用真实记载的历史事件,向观众讲述了一个个封建王朝初期廉而兴,后期腐而衰的周期现象。
唐朝何以从“贞观之治”演变出“安史之乱”?北宋为何从一个空前富裕的盛世消失在历史深处?……
影片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兴衰更迭为线索,以“廉则兴,腐致衰”这一千古不变的治国之道为主题,探讨王朝成败得失、兴衰治乱的根源,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
自古以来,贪官污吏各有不同,但清官廉吏却都是一样的。
从魏徵、范仲淹、王安石,到海瑞、张居正、于成龙、郑板桥等,影片中的清官总是受到百姓拥护和爱戴,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廉政楷模。唐朝一品大员魏徵生活极其节俭,临终前家中的后宅连正堂都没有;清朝重臣于成龙每顿饭几乎都是萝卜白菜,而被后人赞誉为“于白菜”……这些真实再现的画面,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呼唤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向往,深深触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兴衰之鉴》为广大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教育课。影片结束后,昌浩党支部所有党员普遍认为《兴衰之鉴》是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的佳作。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和贪污腐化的危害性,要牢牢记住影片所传达的精神,以廉为鉴、不忘初心、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观影结束后昌浩党支部还将通过座谈会、研讨交流会、撰写观后感等方式,确保真正从影片中获得警示,知史明镜,升华思想,为企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兴衰之鉴》,警钟长鸣,引人深思。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
篇11:《兴衰之鉴》观后感
“廉”者,官德也;“政”者,清正也。纵观历史,廉政二字可穿越中华上下五千年兴衰浮沉,追溯到原始氏族部落中的萌芽,与国家的兴盛和灭亡休戚相关。一个个王朝的兴亡更替反复证明了:“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昌盛;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鉴史问廉》的开篇之作——兴衰之思所讲述的西晋王朝、唐、北宋的兴衰史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廉政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为政以德,是安邦治国的准则。而在今天,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和国家追求的廉政新风就是要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人人讲求廉政,事事要求清廉,一方面在干部中弘扬廉正干练之风气,加强官员自身官德修养,另一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孔子十分注重廉政文化和道德修行,他认为掌权者自身修养、自律精神对正确用权有着相当重大的作用,品德良好的官员能将权力运用于为社会和人民谋幸福。官员是群众的榜样、公众的表率,官员之行事是一方公论之尖,官员之作风是一方效仿之范。部分影响整体,个人影响集体,而在中国社会和官场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干部的影响力尤为重大。注重个人官德修养,弘扬清正廉洁之风,应当成为每一名官员干部的为官之本、做事之则。历史具有公正性品格和终极性审判的能力。以公正廉明之名深入人心的宋朝明官包拯曾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廉政的反义词是腐败。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只有清正廉明、严于律己、俭以养身的官员才能被人民和历史铭记。诗经之中《诗经·甘棠》一篇便是西周时期的人民为纪念一位勤政爱民的官员召公而作,满溢着人民群众对于有德之官的深切缅怀之情。那些恪守为政之德,始终坚定自己立场,坚持自身操守的政治家们在历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树立了一座座丰碑,至今感动着我们。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其中的第三维“廉”指的就是廉洁方正。廉政对于国家命运之重大影响决定了它不经要从个人品德方面进行强化,更要从制度法律方面予以保障。从秦汉到明清,法律对的惩处越来越严厉;而越来越严密系统的法律,也成为惩治贪腐的有力武器,而如何遏制腐败和滥用权力,历朝历代也在制度建设上作出了大量有效的尝试和努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研究和借鉴历史经验的珍贵财富。廉政制度建设是政治制度的基础工程,是廉政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构建惩防体系的核心内容和根本途径。制度建设的根本性地位确定了,制度建设靠得住,廉政建设才靠得住。面对日益加大的反腐强度和日益严峻的反腐形势,制度建设既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保障性建设,必须贯穿始终,互为促进,共同提高。
“政者正也”。正人要先正己,做廉政建设表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自己都不正,如何去讲别人、去管别人、去监督别人?所以我们必须要以身作则,模范遵守上级关于廉洁从业的各项规定,要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把本单位的廉政工作抓好,以自己的言行去带动他人一起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把文化的力量融入反腐倡廉,把廉政真正地建设好。
篇12:《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衰。近日来再次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重温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洁文化的力量。如今恰逢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导廉洁正能量,学习《鉴史问廉》,第二次观看较第一次观之则感受更深,更觉震撼。
从《兴衰之思》中思考“廉则兴,贪则衰”的真谛——廉洁和腐败,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从《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结”的力量,为官正直才能一心为公;从《清浊之辨》中辨识清浊是非,坚信正义可以迟到,却从不会缺席;从《道德之择》中学习“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清慎勤”的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从《文化之力》中感受民众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从《律令之矩》中观吏治清明对国家的影响,对制度心存敬畏之心;从《制度之重》中见识历朝历代的监察制度,见识历朝历代在遏制腐败和滥用权力上做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从《千秋之评》中领略历史的重量,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承担起了终极审判的功能,公正地记录着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员们的是非功过。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为官清廉,执法公正,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古往今来,清正廉明是官员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对清官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期待。由此可见,廉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为官者清廉与否是兴衰更迭的直接诱因。
在工作十余载,从入职至今,深受公司廉洁文化的'影响。学习《鉴史问廉》以来,深有对文化的传承之感。廉洁,是的企业文化支柱。《廉洁体系制度》是员工的行为准则,自20xx年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时间。该制度严明清晰,在打击腐败维护员工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廉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管理者的本职工作,纵使时代变迁,廉洁文化建设仍需始终如一,坚定不移,脚踏实地。
篇13: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
由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记录频道(CCTV—9)播出。它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鉴史问廉》主题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更具现实意义。影片运用法律手段惩治贪污,贯穿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见证着一个个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在惩治贪污方面都出现过科学规范的廉政立法,制定过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出现过许多典型的人物和事例。
《鉴史问廉》的第六集——律令之矩所讲述的.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地完善惩治贪污的法律条文,从秦汉到明清,法律对贪污的惩处越来越严厉;而越来越严密系统的法律,也成为惩治贪腐的有力武器。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研究和借鉴历史经验的珍贵财富。“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
自晋朝第一位贪官的出现到以身试法被除;唐代出台的唐律疏议“六赃”、内乡县衙的三院禁约、明朝朱元璋重典治国、治贪《大皓》、《大明律》,促使官员都律己爱民,明清科举舞弊典型案例,表名了治腐的延伸与威严。有了历史的教训,各朝代的历法纷纷出台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治国新景象。科举制度的兴起真正做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圣相”李沆,才有了对官员“婚丧、宴饮、车马、服饰”的严格规定,才有了对官员“贪污受贿者处以极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术的发明在内的科技大爆发,才有了《清明上河园》中的大宋京华梦!
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篇14:《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
近日,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廉政教育记录片《鉴史问廉》,看罢之后,感触颇深。
清官,历来是百姓的追求与信仰。为官者,若要想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能公正的处理纠纷,还得让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样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为的确很难得。对清廉与贪腐的评价,不是决定于我们自己或者某一个人,而是取决于人民大众。人民大众的心中有一杆秤,这杆秤是最公平的。为官者必须认识这杆秤,知道这杆秤的标准,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清正,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正是因为李隆基对清廉的正确的认识,才出现了大唐的开元盛世。也正是因为对清正廉洁的正确的认识。历史上才出现了包公,狄仁杰,魏征等这样一批为人民所讴歌的清正廉洁的人物。人民的爱与憎是分明的。他们所给予的'评价是公正的,合理的。无论你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还是权倾朝野的将相。就算你是统领天下的帝王,他们也会给你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
或许,因为受世俗的沾染,出现过不好的社会风气,总有人把人民群众不当人,把自己当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间起了隔阂,有了矛盾。本来和谐的社会,被这些渣滓坏了风气。这样一来,人民对清官的期望就更强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现,来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领导,利剑一挥,先惩贪腐,顺势提拔清正之官,这无疑让清廉之官能够崭露头角,让他们来维持我们国家的和谐安定,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奔小康了。
细观《鉴史问廉》我们深深懂得了读史可以知兴替,一个朝代的兴起,往往是因为清正廉明所致,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是奢侈腐败所致。我们要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常怀“居安思危”之心,警钟长鸣。让廉政之花常开,拒腐败之风与千里之外。只有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篇15:《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
清官,历来是百姓的追求与信仰。因为百姓总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易于满足,只要能被官吏帮到哪怕是一点点小忙,他们都会到处传扬官吏的好处,即使别人不认同,他们也会坚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能公正的处理纠纷,还得让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样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为的确很难得。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投奔,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相信二十多岁以上的人,绝大多数都对这句歌词异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铁面无私,为民解忧,不畏权势,大义灭亲,让千年后的我们仍然感怀这位古人,仍然对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一种清官情结,希望他们那个朝代有能为民请命的廉官能吏来守护他们,其实现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一个街道办的主任,只要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民心中的守护神。所以,清官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为政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贪不占,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们打交道时多少都希望他们能很负责地帮自己的忙,而不耽误自己的时间。过去风气很不好,总有人把人民群众不当人,把自己当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间起了隔阂,有了矛盾。本来和谐的社会,被这些渣滓坏了风气。这样一来,人民对清官的期望就更强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现,来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领导,利剑一挥,先惩贪腐,顺势提拔清正之官,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充满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么了,敢在媒体或者街头举报贪官污吏了,这无疑让清廉之官能够崭露头角,让他们来维持我们国家的和谐安定,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奔小康了。所以说,生活在今天,我们是幸运的。
打击贪腐,肃清风气,让清官不再是人民群众的追求,而是变成一种新常态吧!
篇16: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速读”历史、鉴往古今的平台。坐在电视机前,重温那一段段湮灭的历史,观看那一个个沉重的故事,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警示。不由发出“历史尘烟滚滚来,朝代兴衰廉与贪”的感慨。
《鉴史问廉》实际上就是通过一个个清官的感人故事,来展示廉洁对一个政权、对一个国家、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腐败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对一个社会的伤害。以来,以我的新一届中央领导,狠抓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关头,我们不仅仅只是感叹时间的流离与无情,更重要是要在兴衰的思索中找到历史的定律,倡廉反腐,面向未来,铿锵前行!通过观看,每一个教师在该片的好故事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 对于一个学校、一个教师队伍而言,廉洁同样重要。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去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要求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仍旧体现了他的“清官”情怀。纵观落马的官员,原因虽各有不同,但细分析之,不难看出,落马官员无一不是在“三严三实”上放松要求,在腐化堕落、追求个人享乐的过程中,贪心渐起,丢掉了清廉,最终把“三严三实”的告诫抛之脑后。心中装着人民,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为民众谋福祉,当是这个时代领导干部的最强音。因为,我们党是最清廉的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作为一名中党员干部,廉洁从教就是要严格遵守教师的行为规范,做到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真心对待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我们从事的职业要求我们不仅要廉洁从教,更要通过言传身教,向同学们渗透廉洁的思想,要把廉洁的种子种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确保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廉洁之花能够竞相怒放。
“以史为鉴,鉴往古今”,从《鉴史问廉》中得到廉洁是一种正气,更是一种风气。历史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本教科书,引人深思,发人清醒,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做到以史为鉴,不忘历史教训,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实现全面复兴,坚定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廉洁的风气在校园里盛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会更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弘扬廉洁的正气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17:鉴史问廉观后感
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于1月9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遵守《廉政准则》、“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等制度。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一是对“制度”要常怀敬畏心。《廉政准则》、“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等制度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基础性法规,涵盖了行政权力行使中极易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可以说,“制度”明确了哪里是“不能入”的禁区,哪些是不能触的“高压线”。如果党员领导干部财迷心窍、官迷心窍、色迷心窍,走入禁区,触动“高压线”,就必然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罚,轻则名誉受损,重则身败名裂、断送前程、祸及家人。因此,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对“制度”心存敬畏,抓好“制度”的宣传学习,把“制度”熟记于心,全面、透彻、深入地领会其精神实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是对权力要常怀“平常心”。“制度”约束的主要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规范的主要是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一言以蔽之,就是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领导干部要规范、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就必须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清楚认识到权力是柄双刃剑。正确地行使权力,则群众喜,事业兴,己光荣;错误地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则群众怨,事业损,声名败,甚至成为人民的罪人。每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常怀这种“平常心”,牢固树立掌权为民的思想,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才能自觉当好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三是对诱惑要常怀“明白心”。作为领导干部,经常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不能头脑清醒,保持一颗“明白心”,就会为物欲所惑,为名利所困。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诱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利令智昏,势必走上以权谋私的邪路,最终误党、伤国、损民、害己。所以,作为领导干部,要经常用“制度”为自己的行为敲警钟。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眼,不该看的不要看;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要去。要像古人那样“一日三省吾身”,正确对待个人利益,自觉防止私欲膨胀;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冷暖,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做到“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不为物欲所惑,成为一个堂堂正正,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篇18:鉴史问廉观后感
有思想的人让人崇敬,而有道德的人则让人尊敬!鉴史问廉第四集中,通过一系列廉吏面对利诱时的选择,生动鲜明的给我们展现了道德力量。
道德的力量是强大的,这种力量是可以感染、可以传播的。这种力量,有时可以立竿见影,有时可以润物无声,甚至可以化干戈为玉帛。道德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导。随着“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华十大慈孝人物”、“中国好人”等有关道德节目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道德模范不断涌现,让广大人民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道德楷模们平凡的名字和平凡的面容背后,却是不平凡的坚持和不平凡的勇气,他们的善良让人感动,他们的勇气让人钦佩。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他们是我们道德之路上的前行者,是时代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社会的发展需要道德的调节,人类的进步需要道德的支撑。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恪守为官之德的政治家们用自己的选择和坚守,谱写了中华文明的不朽 篇章。在漫长的历史中,那些面对利诱、黑暗和不公拍案而起的浩然正气,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家园里的一座丰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一名党员,作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作为人民的公仆,更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明德守法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首要准则,真诚的对待每个人民群众,这样才会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温暖,去自觉的弘扬社会主义美德,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愿我们能够高举“道德”这面精神大旗,在全社会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追求先进、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要不断加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践行,让道德的力量温暖每一个人。
篇19:《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
习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重要性;王岐山也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速读”历史、鉴往古今的平台。
《鉴史问廉》引领我们重温那一段段湮灭的历史,观看那一个个沉重的故事,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警示。不由发出“历史尘烟滚滚来,朝代兴衰廉与贪”的感慨。荧屏里,秦国虽有万里长城,能抵御外敌的入侵,却抵挡不了“奢”的侵蚀,最终始皇千秋万代的帝国梦因“奢”而止于二世;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明白“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崇尚“恭俭爱民”,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荣;繁华汴京(开封)因 “艮岳”的奢侈建筑而很快土崩瓦解,靖康之耻,皇帝被掳,耻在亡国,实为贪腐,皇帝成了囚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
“惩腐方能安邦,倡廉才能兴国”。清官,历来是百姓的`追求与信仰。因为百姓总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易于满足,只要能被官吏帮到哪怕是一点点小忙,他们都会到处传扬官吏的好处,即使别人不认同,他们也会坚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能公正的处理纠纷,还得让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直到生命的终点。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投奔,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相信二十多岁以上的人,绝大多数都对这句歌词异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铁面无私,为民解忧,不畏权势,大义灭亲,让千年后的我们仍然感怀这位古人,仍然对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一种清官情结,希望他们那个朝代有能为民请命的廉官能吏来守护他们,其实现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一个街道办的主任,只要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民心中的守护神。所以,清官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为政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贪不占,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们打交道时多少都希望他们能很负责地帮自己的忙,而不耽误自己的时间。过去风气很不好,总有人把人民群众不当人,把自己当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间起了隔阂,有了矛盾。本来和谐的社会,被这些渣滓坏了风气。这样一来,人民对清官的期望就更强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现,来造福一方。
篇20:鉴史问廉观后感
历朝历代兴亡更迭的哪里,人们感怀盛世荣光,更有对乱世的黑暗与杀戮,挥之不去的印记。
修长城,修弛山,建骊山,是秦朝挥霍无度、无所至极的极端表现,杜牧诗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度挥霍淹没了始皇赢政的统一大功。 “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信仰,只能是腐败,只能是败金。然而运河上美丽的花纲石,只能换来百姓的反抗,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一览中。
廉则衰,贪则兴。
大唐盛世,唐太宗停朝祭魏徵,唐玄宗,公私仓廉俱丰实,注定唐朝人口的飞速猛增。法治鼎盛的北宋,人口更至上亿,可称盛世,清明上河图可鉴证宋代的繁华。
感怀盛世,感恩清廉,执法如山,清正廉明更是百姓的精神偶象。包公临行,百姓偷偷藏在行礼中的端砚,最终以“包公不持一砚归”而结束,如今成为今天的端砚传说。强项令董宣,老虎头上耍大刀,刘黄面前铡奴仆,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人们不会忘记,世代相传。
中原自古兴衰多,借古论今,以人镜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让百姓好办事,为百姓办好事,才是我们今至所责,民之所盼,尽已所能为群众担供方便,才是我们今天的追求。
★ 集中教育活动教案
★ 巡视利剑观后感
★ 巡视利剑心得体会
★ 大局为重随笔散文
【《警鉴高悬》观后感(共20篇)】相关文章:
《永不懈怠的斗争》观后感2023-04-04
电影《龙门飞甲》观后感1000字2023-08-19
部门纪检工作总结2022-12-03
属于秋的女孩作文500字2023-09-15
秋作文500字2023-08-10
婚姻登记处个人工作自我总结2022-08-23
关于悬念法作文范文2023-06-26
《飞夺泸定桥》观后感2023-11-08
工作个人自我总结范文大全2022-05-07
个人工作自我总结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