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读后感

时间:2023-08-29 07:30:42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精选16篇)由网友“月下和风”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七月的天山》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

篇1:《七月的天山》读后感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七月的天山》。闭上眼睛,任由思想飞翔,天山中美丽诱人的景色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文章开门见山点明了是说在七月骑马上的天山,也委婉的说出了上天山的最好时节,为下文精彩的描写做了很好的铺垫。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在第二自然段中展示了七月天山的诱人景色。进入天山,作者多方位的描写了巨大的雪山、突兀的岩石、气势宏大的瀑布、欢快的溪流以及它们所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这段中的两个“从”和“飞"字,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和灵魂。“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雪水的光亮。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多么形象的比喻啊!鱼群、阳光、浪花,又准确地表现出了天山的勃勃生机的样子。

作者对天山深深的喜爱和赞美,流淌在文章的每一句中。“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复读了《七月的天山》后,仿佛身临其境,美丽的雪山、欢快的溪流、飞流直下的瀑布,茂密的原始森林,人在花海游,绵延锦缎般的无边花海,胜过春天的花园,我爱天山!我爱祖国的每一处景色,真想插上一对翅膀,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顺着作者的思路“再往里走”,天山密林幽静,翠绿无边,斑斑点点的树影,给人以恬雅舒适的享受。当“走进”天山深处时,天山深处山色柔嫩,五彩缤纷的野花如霞、如彩虹、如海,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课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在这一课里,我也积累了不少的的词语,有:寒气、高耸、白段、闪耀、银链、冲激激索绕、矫健……看见了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

七月的天山胜过任何一个春天的花园,真是美不胜收啊!当我读了《七月的天山》这篇文章后,一下子被天山的美景吸引了,我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天山了。

篇2:《七月的天山》读后感

今天,听了马丽老师执教的《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后,给我很大的启发。

《七月的天山》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天山在七月里美丽的景色,激发了孩子们对天山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讲好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看见过那么美丽的山景,天山只是个很模糊的概念。为了便于理解课文内容,使孩子的能够对天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师精心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并利用视频展示了一些有关天山的图片,让孩子们初步感觉天山是什么样子的,加深孩子们的理解。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伏笔,我认为这一环节设计的非常必要。

其次,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师设计了回顾本单元训练重点的一个环节,让学生齐读“导读”,找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利于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紧紧围绕训练重点教学而不是面面俱到。我认为这一点做的很好,值得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借鉴。

再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许多美词佳句很有鉴赏和积累价值,为孩子们今后的写作会有所帮助。因此,我建议在课堂上教师能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男女生赛读、师生接读等形式,强化记忆,更利于孩子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

篇3:《七月的天山》读后感

读了《七月的天山》这本书后,我第一时间用妈妈的手机查了下资料。通过百度,我知道了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就凉爽宜人,又是另一番天地。

作者碧野爷爷通过对天山水、树、花的描写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看见了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看到了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看到了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真是美丽极了!

饮马溪边,七彩的小石子和溪水形成了一对儿,溪流碰撞着石壁,发出了美妙的声音。往里头去,除了白雪还有森林呢!森林里密密麻麻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它那数不清的枝丫的阴影下点缀着细碎的日影。

向山里“走”去,一条小溪呈现在眼前。溪水缓缓地流着,那溪水清可见底。看,鱼儿们正在水下追逐嬉戏呢!突然,一条小鱼跃出水面,溅起了一串水珠。在阳光的照映下水珠像一颗颗钻石,晶莹剔透。鱼儿闪着金光。此情此景,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啊!天山太美了!美得超乎我的想象。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天山去,到现场去感受一下天山的美景。

篇4:七月的天山读后感

读完《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我仿佛走进了七月的天山,真想去那溪边,因为那里的溪水十分清澈,可以看见鱼群闪闪的鳞光;想去天山上那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松塔像撑开的巨伞。

就算再热的夏天,如果走进这“巨伞”也感觉不到一丝的炎热;更想走进天山深处的满是高过马头野花的花丛,如果能到那边玩捉迷藏,一定找不的人。

虽然我没有去过那里,但是读了这篇课文,我已经可以想象到天山的美丽了。

篇5:七月的天山读后感300字

曾经我最想去的地方是云南。因为那里有著名的“梦轮植物园”,园里生长着食人树、含羞草等许多奇异的植物,很想亲自去看一看。但我读了《七月的天山》这篇文章后,一下子被天山的美景吸引了。我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天山了。

七月的天山真美呀!读着文章,我仿佛真的来到了天山,感到自己此时就站在天山的脚下。融化的雪水从高悬

篇6:七月的天山读后感300字

学了第4课《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七月的天山并不炎热,而是像春天一样舒适、温暖,还很美。

作者通过对天山水、树、花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看见了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看到了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看到了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七月的天山胜过任何一个春天的花园,真是美不胜收啊!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300字]

篇7:七月的天山读后感作文精选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到天山非常美。山上全是雪,凉风吹来,站在瀑布脚下,各种各样的鱼,飞泻的水流……这是多么有“诗情画意”啊!饮马溪边,七彩的小石子和溪水形成了一对儿,溪流碰撞着石壁,发出了美妙的声音。往里头去,除了白雪还有森林呢!森林里有密密的塔松,它那数不清的枝丫的阴影下点缀着细碎的日影。

走入深处,满山开遍了花,坐在马上,想摘什么就挑什么。七彩的花,缤纷的颜色真让人眼“花”缭乱!多么诱人的天山啊!先是天山外,炎热的戈壁滩。接着走进了白雪皑皑的天山,之后又走入了翠绿的原始森林,最秀丽的就是天山深处了,满山的花像一片彩霞,像姑娘的彩手绢……

读了《七月的天山》之后,我还真想到七月的时候去天山游玩呢!

篇8:七月的天山读后感作文精选

学了第4课《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七月的天山并不炎热,而是像春天一样舒适、温暖,还很美。

作者通过对天山水、树、花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看见了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看到了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看到了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七月的天山胜过任何一个春天的花园,真是美不胜收啊!

篇9:七月的天山读后感作文精选

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就凉爽宜人,又是另一番天地。

本文通过对新疆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描写,是从天山的水、林、花三个方面来描写的,作者又通过这三个方面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写出了对天山的赞美,又写出了天山的栩栩如生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在这篇文章里,我喜欢写花的部分,因为书上写了这里的花都比马高,人都要骑在马上才能摸到花,我在想,我如果去天山,浮大花海上,骑着马,摸着花,闻着花香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篇10:七月的天山读后感作文精选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七月的天山》。闭上眼睛,任由思想飞翔,天山中美丽诱人的景色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本文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了是在七月骑马上的天山,也委婉的说出了上天山的最好时节,为下文精彩的描写做了很好的铺垫。

作者用“移步换景”法在第二自然段中展示了七月天山的诱人景色。进入天山,作者多方位的描写了巨大的雪山、突兀的岩石、气势宏大的瀑布、欢快的溪流以及它们所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这段中的两个“从”字和一个“飞”,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和灵魂,“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雪水的光亮;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多么形象的比喻啊!“鱼群”、“阳光”、“浪花”准确的表现出了天山的勃勃生机。

顺着作者的思路“再往里走”,天山密林幽静,翠绿无边,斑斑点点的树影,给人以恬雅舒适的享受。当“走进天山深处”时,天山深处山色柔嫩,五彩缤纷的野花如霞、如彩虹、如海,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课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

作者对天山深深的喜爱和赞美,流淌在文章的第一句中。“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反复读了《七月的天山》后,仿佛身临其境,美丽的雪山,欢快的溪流、飞流直下的瀑布,茂密的原始森林,人在花海游,绵延锦缎般的无边花海,胜过春天的花园,我爱天山!我爱祖国的每一处景色,真想插上一对翅膀,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篇11:七月的天山读后感作文精选

本单元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七月的天山》,是因为那里的风景非常漂亮,雪水飞泻下来像闪耀的银链。回水涡里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原始森林里的树非常多,一片叠在另一片上面。

如果有机会我能去游览这些方,我最想去的是天山深处,因为我最爱那里的花,花长得非常茂盛,颜色也五彩缤纷,那里的山色也非常漂亮,花和山色美得都胜过了春天的花园。学完这单元的课文,我觉得我们的祖国的风景非常美丽,希望有更多的外国人来游玩和观赏!

篇12:七月的天山读后感500字

前几天,我们学了第4课课文,名字叫《七月的天山》,一听课题就知道,这一课描写的是七月那时的天山,现在让我们来进入课文来看看《七月的天山》。

“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这一句话是中心句,也就是开头,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了游览顺序,描写走进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还描写了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

在这一课里,我最喜欢的词语有:寒气、高耸、白缎、闪耀、银链、冲激、洄水涡、原始森林、索绕、绵延、矫健、、、、、、我最喜欢的句子是: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人浮在花园上,显得格外精神。

天山真美呀!我真想亲眼看一看

篇13:七月的天山读后感500字

曾经我最想去的地方是云南。因为那里有著名的“梦轮植物园”,园里生长着食人树、含羞草等许多奇异的植物,很想亲自去看一看。但我读了《七月的天山》这篇文章后,一下子被天山的美景吸引了。我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天山了。

七月的天山真美呀!读着文章,我仿佛真的来到了天山,感到自己此时就站在天山的脚下。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飞泻下来,在山脚汇成了溪流,溅起的浪花好似盛开的白莲。水珠儿洒在身上,呀!好凉爽呀!此时正值盛夏,可我有一种秋爽的感觉。

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向山里“走”去,一条小溪呈现在眼前。溪水缓缓地流着,清可见底。看,鱼儿们正在水下追逐嬉戏呢!突然,一条小鱼跃出水面,溅起了一串水珠。在阳光的映照下,水珠像一颗颗钻石,晶莹剔透,鱼儿闪着金光。此情此景,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我向天山深处“走”去。满山的野花五彩缤纷,使人仿佛置身在一个大花园。花香弥漫着,蝴蝶飞舞着,蜜蜂们都聚拢来,嗡嗡嗡,快乐地唱着歌……

啊!天山太美了!美得超乎我的想象。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天山来,在这里真正地观赏、游玩一番。

篇14:七月天山的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小渠。今天我将带你们开启一段奇妙的天山之旅。

七月的天山美不胜收,游天山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骑马了。大家不必害怕,我们有专业的驯马师,旁边就是我们的马场,现在大家可以进去挑选马儿了!

进入天山,大家可以感受到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就像秋天似的凉爽。大家看,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色的花儿。现在大家脚下的水,是雪峰上融化的雪水,这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以上飞泻下来,在阳光的照耀下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浪花往上抛,就形成了千百万朵盛开的白莲。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时,就会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现在我们在这儿休息一下,大家可以骑在马上,让马儿在溪边解解渴。这时,你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麟光映着雪水清流,这样大家是不是觉得给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呢?

大家继续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在白凯凯的群峰的雪线下,是蜿蜒无尽,翠绿的原始森林,大家看那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我们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这时,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这轻轻荡漾着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是织不玩的锦缎,也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我们在这儿休息十分钟,大家可以骑在马上不用离马鞍,只要将手一伸,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送给你的朋友或爱人。

游客们,天色已晚,我们即将返程,欢迎大家再来天山游玩!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辛苦了!

篇15:七月的天山作文

关于七月的天山作文

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远望天山,美丽多姿。就在群峰的环绕中,一片辽阔的千里牧场展现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牧场镶上了美丽的花边。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在阳光下,那点点蒙古包,闪烁着白光。

当你骑马在这千里草原上尽情驰骋的时候,处处可见成群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的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在阳光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有时候,风从远处送过来银铃似的叮当声,那是牧民们骑着骏马,轻轻地挥动着牧鞭放声歌唱。

晚上,不论你走进哪一家蒙古包,好客的哈萨克牧民都会像对待亲人一样热情地接持你。渴了有马奶,饿了有烤羊排,有酸奶疙瘩,有酥油饼,你可以尽情地享用。夜深了,整个草原沉浸在寂静中。如果这时你走出蒙古包,在月光下,你会感到夜的草原是那么宁静而安详,只有丁冬的溪水声引起你对大自然的遐想。

篇16:《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说课的侧重点是如何突破课文《七月的天山》的重难点,我们都知道人教版教材从中年级开始安排了一定比例的略读课文,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教学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这一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都是经典的写景文章《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写景的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为后面的略读课文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七月的天山》一课描写的是我国西北边疆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并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为展现景物特点,作者采用了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方法,使读者有置身其间的感受。

说目标、重难点

在前面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已经让学生初步学会了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不同的手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为学习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打下了伏笔。本单元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为本课确定了三维目标:

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我认为上面的目标中第2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这是根据教材特点、目标和本篇课文的课前提示语来确定的。《七月的天山》前有这样一段提示语:“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这段提示语生动活泼,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同时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依托这些,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初步体会作者把景物描写具体的方法,在头脑中构建画面。因为这景毕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对他们来说也很陌生,要使美景在头脑中构建出形象优美的画面有一定困难。

说教学设计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设计的理念是运用学到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地自读自悟。为了突出“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描写了天山的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在激情导入后,我想安排三个层次的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层层推进。

一、初读,自主阅读,初识天山之美。

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主题由粗放整体的认识,所以我设计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并让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实施这一环节时,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就举手示意,老师给予个别指导,遇到共性的问题,在自读后交流,如难读的字 “饮马”、“山涧”、“白皑皑”,通过集体齐读来落实目标。对于思考的问题,学生的整体印象是一个字“美”!野花五彩缤纷,这里像春天一样美;这里的树木繁茂,还有就是凉爽,因为那里有雪峰、雪水、溪流,这一切都源于水。至此学生也清楚了课文是从水、树、花三方面来描写天山景物的。

二、再读,整体感知,构建天山之美。

这是第二层次的读,默读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天山风景的?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让学生画出来。读后交流。文章仿佛是导游,让学生指出导游线路来,即文中的连接过渡句。此时学生明晰了文章采用了地点变换的顺序写的,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有了对课文轮廓性的了解后,为加深学生对天山风光的印象,我设计呈现一组天山美丽的风光图,并按游览路线展示,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为学生构建天山之美。

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读悟”,并不排斥教师适时、恰倒好处地点拨。在以上两个层次的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此时只是一个点拨者。

三、细读,略中有精,品味天山之美,

虽然是略读课文,要求粗知,但是这是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难点更为突出,其教学设计中不排斥有“精”处理,文章的重点和精彩之处还是需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七月的天山的,以第二段为抓手,来突破难点。这一环节我还是以读为本,设计了三次读来进行教学的。

第一次指名读,了解文章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读后交流。

第二次默读,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想想哪些景物影响特别深,体会景物的特点,想象画面,帮助学生构建画面,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雪峰是那么高,那么大,那么白。溪流是那么清,那么急,那么有生机。

第三次品读,为了突破难点,我就让学生又一次与文本亲密接触,初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读一读,有感受的可以在旁边做批注。可以与同桌交流交流。

学习略读课文,教师要做的只是组织学生认真地读,有独立感悟的时间保证,有了感悟就需要倾吐和交流。同桌伙伴学习的任务只是为每个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创造机会。然后全班交流。我预设学生能体会到文中的写景方法,如:

1、学生可能会说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使我感受到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的美丽景象。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非常形象,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可能会有很多学生关注这句话,在这位同学汇报的基础上,再请其他学生补充,有的同学会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雪峰的特点。这样,通过大家的合作交流,明白了这句话是通过比喻、想象把景物写具体的。然后请同学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体会到作者的想象是多么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还有像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美,多么讨人喜爱啊!

2、交流了这些,教师引导,让学生进一步品味,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揣摩、欣赏的?(像用词的巧妙,如:抛、飞泻的用法,还有描写景物有条理,有层次。)“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3、最后教师小结: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运用生动的比喻、恰当的形容、丰富的想象等方法把景物写具体。

在本段教学中,美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二)学习第三四段

在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在学习了第二段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合作探究,然后把探究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交流预设:

这两段中,学生可能会找到这句:“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精神、矫健,用词上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多么恰如其分的形容啊!

这两段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可以通过美读来感受。

在细读这一环节中,第二段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特别是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让学生多读,入情入境地读,自己去感受领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所以交流时,我以第二段为例理解描写景物的方法、顺序,三四两段以自悟美读为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三)有感而发,对比体会结尾的好处

通过对课文的解读,我有感情地引入最后一段,让学生齐读赞美天山的反问句。与《桂林山水》的结尾引用诗句来赞美桂林山水作对比,体会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赞美风景,感受天山之美。这里又一次与精读课文衔接,注重积累与迁移。

四、借助多媒体,升华天山之美。

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次看多媒体,天山之美逐层深入到学生心中。

1、第一次欣赏天山风景图,提升美感。

这次多媒体展示,为丰富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学生边欣赏边回忆文中描写天山的优美生动的的语言,达到积累佳句的目的。

2、再次欣赏画面,指导学生边看美景边试着背诵相应的句子,边在头脑中构建画面。

学完了全文,让人置身于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我设计了两次借助于多媒体中的实景展现,当场让学生为风景图配上优美的语言。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接受美的熏陶。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突破了重难点,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最后,让学生把文中的佳句摘抄下来。

五、课外作业:

课后的延伸,我安排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方法自己读懂与本文结构类似的文章。如《桂林游》、《春天》,使课堂内习得的方法在课外得到迁移和运用。

以上是我的本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设计中有这样两个亮点:

1、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而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我能充分与精读课文衔接,努力引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学习方法得到迁移和运用。

2、以读为本,层层推进。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写”,在教学中体现了其层次性,使整个课堂以板块设计,层层推进。对文章重难点的突破,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七月的天山 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

小学三年级语文《天山牧场》教案

西师版《七月上天山》教材分析

天山之夏课文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六上语文第30课教案

夏天的山小学作文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天山之夏作文2022-12-15

四下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2022-11-29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2022-04-30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2022-08-08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2022-08-11

七月的天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04-30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2023-06-09

七月的天山 导学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2022-05-26

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2023-07-27

《情暖天山》的观后感2022-08-1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