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600字

时间:2023-03-05 07:56:52 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600字(精选20篇)由网友“waibibaboo”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600字

篇1: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600字

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军事理论》这门课程,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完了《拉贝日记》这部电影。在整个观看的过程中,我都是感到痛心,难过,愤怒的。为祖国曾经遭到这样的伤害而泣,为日军的残暴而怒。

这部影片记载了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卢沟桥事件后,攻陷了南京后的种.种令人难以启齿的暴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那种无人性,可耻的杀戮行为真的令人感到痛心,更多的是对日本的愤怒和仇恨。这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的严重罪行之一,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吗。他对侵华日军制造这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犯下的严重罪行的有力证词。

导演Florian gallenberger用艺术的形式把这场战争呈现给我们,这片子是这样的沉重,这是历史的大悲剧。它写了战争和人,但是它弘扬了在生与死的关头,人道主义的一种力量,人道主义的升华。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位德国友人-约翰拉贝-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这个德国人在南京大屠杀时拯救25万中国人的事迹震撼了国人。约翰拉贝先生1882年生于德国汉堡,19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来到中国经商。他本可以在战争爆发前偕同家人离开回国,可是在无情的战争下,面对的是无情的绝杀,他有情地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保护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员工,拯救那些屠刀下的百姓,保卫无辜的百姓,和他的伙伴们不顾个人的安慰,共同联合起来建立了安全区,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们设立的安全区为大约二十五万中国平民,为他们提供了暂时栖身的场所,保护了近二十几万儿童妇女。

作为一个德国人,德国是日本的盟国,而且他本人也是一名纳粹党员,他本应该帮助日本,但是他却转而帮助赤手空拳的中国人,这纯粹是一种使命感。在影片中,由于他的不屈服,他的妻子朵拉在回国的旅程中遇难,他眼睁睁地看船沉入大海,他遭受了沉重的精神打击,身体的打击也是不可言喻的,但这件事却遭到日方的轻视。在巨大的悲痛之下,他还是站了起来,为那些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撑起了一片天。他被推为安全区的主席,拉贝明白自己肩负的担子有多重,他说:“由我出任主席,我不应再有丝毫的犹豫。”他带领他的委员们寻求国际援助,募集资金,购买粮食和药品。他的行为是无私的,伟大的,当时难民们对他顶礼膜拜,都称他为活菩萨。拉贝先生以这样爱的方式保护中国人的生命,帮助中国人,这种大爱,令人尊敬与钦佩。从历史中,我们知道拉贝先生爱中国,

爱中国人民,中国人民也深深的爱着拉贝先生约翰拉贝先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华民族最为真挚的朋友。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感谢他。在残酷的环境下,拉贝先生用日记记录下了日军暴行,也是对日军残酷暴行的无情揭露。让后人知道日本人的残忍,冷血和无耻。

影片里的威尔逊大夫也是一个有情有义,敢说敢做,爱憎分明的一人物。其中一段和拉贝一起唱起希特勒是胆小鬼的滑稽歌,特搞笑。但他在战争中那种为救受伤的伤员的那种责任感,让我敬佩。

里面还有一个很让人感动和心疼的人——瓦莱莉?杜普雷——坚韧伟大,保护了上万名中国女性免遭蹂躏,挽救了上千人的性命,坚强,具有母性光辉。

《拉贝日记》是近年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个不容遗忘的历史,不容抹杀的记忆。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先生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留下的对中国百姓最为发指的一刀,这一刀砍掉了成千上百的头颅,砍掉了成千上百人的前途跟命运。这一刀是无耻的,令人难以接受的一刀,日本人的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是对中华民族圣灵的亵渎,这种行为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唾弃和谴责。他们不顾世界的和平,执意发动战争,他们那样地轻视生命,把中国人的生命踩在脚下,只为了掠夺,为了本国的利益,这样的“致富”真的有意义吗?这样的“胜利”真的愉悦,真的会让你有永久的开心吗?看到他们那无情、冷血的行为,我真的无比愤怒,心中有一把火在燃烧。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啊?能做出这样无耻的行为来的。日本在这件事上永远不值得原谅。他们的内心需要受到永远的谴责。

可是日本的很多人都没有在反思二战,没有反思他们给他人带来的灾难,给世界带来的灾难。他们没有一点罪恶感,日本今天还在参拜靖国神社,他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这说明他们还有一点羞耻之心,还是他们敢做不敢当呢?他们没有一点悔过之意,他们篡改教科书,否认历史,否认自己的过错,掩饰自己的罪行,这是中国人,乃至世界所不能容忍的。生命,人格,尊严,亲人,什么都没有了,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更谈不上这些“奢侈”的东西了,看着一大片、一大片的中国人在枪弹雨林中倒下,一群、一群的中国人被埋在堆填坑,善良美丽的中国女性被强奸被欺辱致死……在那个年代,活着真的比死更艰难!这样的场面或许是历史上最悲惨的局面了,这样的场面怎么能叫人不动容,怎么叫人不伤心?而这就是日本口中所谓的“正常战争伤亡”,一切都是辩解之词。我想质问一下日本,你们的祖先犯下的错误,你们都不敢承认,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民族尊严吗?这就是你们“伟大”的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吗?你们不怕世人的耻笑?真丢你们祖先的脸。

我们要记住这一历史事件,我们要记住日本对中国的伤害,时刻将祖国放在心上,勿忘国耻,要有知耻而后勇的精神。曾有学者说过:忘记了屠杀,意味着第二次屠杀,是我们对自己灵魂的屠杀。

在对日本的质问后,我们要想一下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会沦落到那样的地步?堂堂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唐朝时期,日本民族还派使者到我们这边学习,朝贡。1000多年后,我们成了那个挨打的一方,而日本正是那一个施暴者。中国,你怎么了?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地受侵略,无力反抗,强国变成了弱者,世人无不虎视眈眈地觊觎着中国。中国在近代以来不断地妥协,不断地失败,在日军发起全面攻华时,中国还在内战,蒋介石单方面采取不抵抗政策真的让我很不解,东北三省那也是中国的啊。是中国的起先的放纵给日本有了更猖狂,嚣张的态度。在抗争中我总想不懂为什么国人不奋起反抗呢,即使一死,不如死得有尊严些,有人说那是无意义的反抗,我并不这样的认为,如果当时南京可以团结奋起,起码可以打击日本,让他们知道中国也不是好欺负的,要知道我们当时的人口数是小日本兵的几倍啊。可是国人的依靠心理,侥幸心理,懦弱心理,麻木心理, 选择了放下手中的武器,选择了死的沉默。

中国要崛起,要坚强起来,要团结起来,才不会受外人的凌辱、欺负。装备好自己的武装力量,增加自己的战斗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才能在世界之林取得一席之地,赢得别人的尊重。很欣慰、高兴的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在逐渐地强大起来,我们再也不是任谁想打就打的了。

观看影片,那种兵临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种家破人亡的深悲剧痛,那种辱妻杀子的莫大污耻,那种朝不保夕的极度忧惴,那种茫无涯际的杳渺切盼……真的不由让人揪心落泪,可是眼泪有什么用呢?我们没有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没有机会伟大,没有机会壮烈,但我们可以做善良的人,感恩的人,懂得珍惜的人。我们要永远记住南京大屠杀此等大耻,国人要奋发,为中国争一口气,中国要崛起;国人高呼爱国,为中国争一席之地,中国要富强。

这个影片的力度在于让我们不要忘记,忘记了屠杀,意味着第二次屠杀,是我们对自己灵魂的屠杀,这部片子让我们不会忘机。

《拉贝日记》将让我们记住历史,让我们不因为历史的远去而淡忘。

篇2: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600字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读书籍版的拉贝日记,而选择了观看影片。拉贝是一位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英雄”、“中国的辛德勒”的伟大人物。他与其它国际友人一起建立南京安全区,竭尽所能拯救了20多万中国平民百姓。

在拉贝离开南京的前一天,日军入侵南京,本可以带着妻子回德国平安度日的他,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中国,与中国人民一起共患难,可见他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之深!其实,像他那样在危难之际向中国人民伸出援手的外国友人还有很多,例如威尔逊医生、杜普蕾女士、罗森博士等等,他们都是像白求恩那样的拥有国际人道情怀的伟大人物!无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商人、医生、教师……出于对战争的谴责,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他们团结在一起,不畏艰难困苦,尽最大的能力保护无辜的平民百姓。他们没有任何至高无上的权利,有的只是一颗勇敢而无私的爱心T比日本军官的残酷无情,更衬托出他们人格的高尚!虽说时势造就英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英雄。能够成为英雄的必定是机智、善良、勇敢、仁慈、无私的人,拉贝和他的外国朋友就是这一类人!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留下的对中国百姓最为发指的一刀,这一刀砍掉了成千上百的头颅,砍掉了成千上百人的前途跟命运。这一刀是无耻的,令人难以接受的一刀,日本人的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是对中华民族圣灵的亵渎,这种行为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唾弃和谴责。尽管日本军官冷血到竟然用杀人作为比赛项目的地步,但是也有的日本军官是心存良知的,影片中的少佐就是其中之一。他清楚地知道日本发动的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他试图说服同僚,他违背命令不忍心屠杀战俘,他向罗森博士通风报信日军对安全区的行动。这让人对日本人的愤怒有所缓解,即使是发动战争的一方,也会有厌战的人,也有善良的人,只是这样的人群不能与另外一部分好战的人群相抗衡,他们身不由己,无力阻止,只能从命。这让我想起了钢琴家里的一位救下了波兰著名犹太人钢琴家的纳粹德军官,如果没有他的庇护,也许那位钢琴家就不能幸存,也就不能继续发挥他的才华了!

但是,仅仅依靠外国人的帮助和庇护,又如何拯救得了十几亿中国人民的生命呢?战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灾难,还有反思。为什么日本能够拥有飞机大炮这么先进的武装设备,为什么他们可以这么自信短期之内就能完全占领中国?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很强大,不正是因为中国的落后吗?落后就要挨打,为了不受挨打,我们必须自强,只有自强才能自救!历史证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抗战,为挽救中国的不断努力!

另外,对于日本军官__妇女的恶性,影片当中也有体现。杜普蕾女士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学生免受侵犯,以防生虱子为借口,把每个女生都剪成平头,爱美的女孩伤心地落泪。不仅是中国的妇女受到伤害,日本的妇女也是,被抓去当慰安妇,以满足日本军官的生理需求!却给千千万万的女性同胞造成生理和心理的无尽的伤痛!我觉得身为女性,在**的年代,比小孩更处于弱势的地位。男人怎么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对女人做出这么禽兽的行为呢?有时候真的觉得做女人很可怜,如果有来生,就投胎做男人吧,那样就不怕吃亏受欺负了!管身处和平的年代,女性的地位和人格都得不到尊重,被男人视为衣服!女人该有自己的尊严,该被社会所尊重!

战争是万恶的,然而却依然存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互相残杀的历史。在当今,美国为了保存自己世界超级强国的地位,违反国际和平条约侵犯这个那个国家,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为的是抢夺这些国家唯一能够赖以生存的石油!为了自己的强大而给他国发动无理的战争,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杀害手无寸铁的百姓,于心何忍啊?同样身为人类,凭什么剥夺他人的生命呢?还说什么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人类不但自相残杀,还要自我毁灭。天灾不能避免,还要制造人祸。战争是人祸,环境受污染和破坏同样是人祸。日本发生9级地震,面对天灾,已是难以应付,再加上核泄漏,真是雪上加霜!这次的核泄漏受影响和伤害的不只是日本,还有周边国家和海洋生物,其危害是全球性、长久性和不可估量性的!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都会反思,可是我们真正做到了吗?我们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吸取教训了吗?人类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灾难无情人有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相信在当今这个不是很和平的年代,依然不乏像拉贝那样的仁人志士!

面对无情的绝杀,拉贝先生为了拯救那些屠刀下的百姓,和他的伙伴们不顾个人的安慰,共同联合起来建立了安全区来保卫无辜的百姓。他们设立的安全区为大约二十五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的场所。拉贝先生以这样爱的方式保护中国人的生命。面对战争与天灾,各国友人都会伸出援手,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帮助受灾的人们。他们都像拉贝先生一样,济难扶危,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人世间最伟大的,最淳朴的爱!

从历史中,我们知道拉贝先生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人民也深深的爱着拉贝先生,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华民族最为真挚的朋友。从历史中,我们看到,灾难面前无国界,世界各国人民是可以和平相处,互相帮助的!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各国以国际合作的方式应对灾难,互帮互助!应该说全世界的和平是可以实现的,让我们都向拉贝先生学习,以自己的方式,为实现世界和平,消除战争而努力吧!

篇3:观后感电影拉贝日记

《拉贝日记》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德国纳粹党员约翰·拉贝,作为当时西门子中国区的主管,拉贝加入纳粹党只是顺应潮流,他本人甚至根本不了解希特勒,他原以为希特勒是一个英明的领导者,在安全区受到日军威胁期间,拉贝还写信给希特勒希望得到他的帮助,这封求救信自然是石沉大海。

当日本战机开始轰炸南京时,拉贝张开纳粹大旗,让大家躲在下面的时候,我是被震撼了。潮水般的人群聚集在下面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纳粹旗霎时成了拯救生命的护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们和硕大的纳粹旗,非常有视觉冲击力。其所带来的感受十分复杂,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时是最为重要的,不论采取何种手段。

拉贝的司机被砍头后,日军军官答应赔偿损失。拉贝提出用20位中国战俘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为了多挽救几条生命。当拉贝走向那一群充满恐惧以及期待的战俘时,空气彷佛都凝结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己却只能挑选带走20个人,每一个名额的选择都是艰难的,也足以让心流血。拉贝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尽量多挽救那些已经走投无路的生命们。

影片中没有过多杀戮,暴力等场景,相对平缓的叙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点突出了拉贝这位国际友人如何挽救20万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轰炸西门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时候,西门子公司的中国员工躲到公司院子里来,日本轰炸机还是炸个不停,但后来拉贝把德国国旗拿了出来,中国员工们都躲在了德国国旗下,结果日本轰炸机就停止轰炸回去了。看到这里,深刻的明白了毛主席那句:落后就要挨打的真正意思了。N条的生命竟然连一面德国纳粹国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电影往往只是一个有局限性的载体,它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历史。这部电影让我们知道,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曾经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更不能忘记那段历史。勿忘先烈,勿忘国耻!

篇4:观后感电影拉贝日记

说到刻画那场浩劫中真正的主角中国人,我就不能不提到《南京!南京!》。导演陆川在接受杨澜时采说道,那一个个特写的中国人的脸庞是他照着真实的照片尽量寻找长相相似的群众演员来化妆扮演,而这便使《南京!南京!》里那一张张茫然、无助却带着点刚毅的脸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在《拉贝日记》中,导演罗瑞·加仑伯格却依然采用了一种最为平庸的手法来塑造中国人。只有在拉贝选择那20名士兵时,镜头了给了那些士兵一些镜头特写之外,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中国人已经完全沦落为了这部影片中的道具。除了张静初这个所谓的主演和拉贝先生的司机之外,我几乎想不起电影中有哪张让我难忘的中国脸庞。

当影片中的中国人无法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之后,影片中浩劫给人所带来的震撼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或者说,《拉贝日记》的故事核心是完全转移到了拉贝此人身上,因此甚至可以说这场浩劫中在《拉贝日记》中已经完全成了成就影片中那个拉贝的光辉形象的一个活动的背景板。

而同样的问题也在屠杀桥段中可以看到。在预告片中被大肆渲染的“多米诺骨牌屠杀”桥段则是我在影片中看到最为难受的桥段之一。但这并不是因为屠杀的残忍,而是对该桥段中所表现出的造作感到难受。在桥段中,那些中国士兵已经完全彻底地被道具化,在机枪扫过之时,居然没有一丝要躲避反抗的意思,完全按照导演的意思在特定的时间并以相同的姿势倒下,毫无生命的道具也不过如此了。

当有的电影试图还原那张浩劫中的每张脸,而有的电影却用粗糙的大笔将中国人一笔画过。《拉贝日记》中的中国人都在拿着聚光灯,只不过他们都站在聚光灯的背后,光芒全部落在了电影中的拉贝身上。由此不得不说,有时比比,才知道哪部影片更有诚意。

恶俗桥段的放肆堆砌

陆川在将五个小时的电影剪到了两个小时之后,原本剧本中存在着三角恋剧情被完全删除,以至于我们在现在公映的《南京!南京!》里完全看不到有几个角色之间原本存在的感情纠葛。

事实证明,删除比保留更加困难。

诚然,加入几个主角的感情纠葛后,会让影片显得更商业更吸引观众一点,然而这必须要看是什么影片。将这种无谓的感情戏掺杂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便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腻味。商女不知亡国恨,老外不知屠城痛。南京大屠杀这场浩劫对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眼中似乎仍然太过遥远,从他们彻底将中国人沦落为一个个只会呼吸的道具可以看出,他们似乎还远远没有了解到这场浩劫给中国人带来那种难以抹灭的痛,而是在用一种纯国外的思维来打量这场浩劫,因此他们更关注这场浩劫上的外国人,对发生在这场浩劫上的莫须有的异国恋则更加有兴趣点。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惯性思维态度甚至是霸道不负责任的,这不禁让我对《拉贝日记》的诚意表示怀疑。因为在影片中将张静初的爱情戏份删除,对影片的剧情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相反会让剧情更加紧凑点。而偏偏就是这对表现影片主题毫无帮助且和历史完全无关的恶俗剧情,在影片中以“战场中的浪漫”的名义肆无忌惮地游荡在血和尸体之上。

而影片中的恶俗之处远不止这一处。

我不明白外国人是否真的能理解在这场浩劫中出现所谓的欢呼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劫后余生固然可喜,但远远不会达到影片中那样欢呼雀跃的程度。这种将人从死亡线上拉回的激动更多的是一种悲乐,而不是影片中那种没心没肺的狂欢。然热这种欢呼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影片中出现。而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便是最后拉贝离开南京的桥段,且不论这场戏是否符合史实,单单那些那些衣冠鲜亮的且满脸红光的群众演员,就让我难以感受到他们刚刚经历过一场死掉无数中国人且缺乏充足食物的.浩劫。无论拉贝拯救了多少人,但在这场死了30万人的浩劫中,任何的欢呼都是刺耳的。至此,这部影片中的中国人已经完全成为衬托拉贝光辉形象的元素了。

《拉贝日记》的结尾,必然成为最恶俗的桥段之一。

毫无亮点,平庸到底

“毫无亮点,平庸到底”——这八个字就是我对《拉贝日记》最直接的印象。这是一部无论从尊重史实的程度上还是从一些虚构的剧情上来看,都有着太多太多瑕疵的影片。这部耗资万美元的“大片”,空有还原历史的想法,却缺乏还原历史或者是传达真相的能力。对浩劫缺乏足够尊敬的描述,而影片里和日军的交涉以及安全团内部的矛盾这些本可展开的剧情又浅尝辄止。这部平庸到极点的影片甚至比不上好莱坞标准流水线的作品,至于比肩《辛德勒名单》那更是天方夜谭。虽然影片中的演员都有着出色的演出,尤其是扮演香宫鸠彦的香川照之更是令人尊敬。如果没有这些演员,那么这部影片甚至连平庸都谈不上。

拉贝是伟大的,但这部《拉贝日记》却离伟大有着太过遥远的距离。

篇5: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

电影拉贝日记,从亲历者角度记录了“南京大屠杀”始末,是证实“南京”事件信息最为完整翔实的史料。1937年,西门子分部的负责人拉贝和他的妻子朵拉生活在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德国另派了一名负责人来这里接替拉贝的工作。在拉贝的庆功欢送舞会上,日军轰炸了南京城,随后日军攻占了上海。由于恐慌事件突发,拉贝毅然打开公司的大门为他的中国员工及其家庭提供避难。第二天清早,当战火熄灭,清查损失时,呆在南京城的外国人们开始商议在如此危险的时刻他们应该如何是好,最后他们决定设立安全区,并提名拉贝为主席。拉贝本想第二天就离开南京返回德国;但他最终决定要留下来,并且即刻认真地投入工作。当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在中国人民身上残忍发泄并施以暴行的时候,拉贝和他的同伴们机智勇敢地与日军周旋,艰难地为南京老百姓提供安全区的保障。二十多万的老百姓涌入安全区,由于人数超出太多,安全区的补给越来越困难,但是拉贝和他的同伴们没有放弃。日本想要清除安全区,拉贝用机智与勇敢与日军对抗,直到各国大使邮轮抵达南京,安全区才幸免于难。最后拉贝和他的妻子在德国政府的命令下回国。

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的德国人,拉贝对中国很有感情,很熟悉中国,当他看到许多人在大门边等待开门,他命令打开大门,让那些人进去。如果这只是出于人的善良或本能的话,那他决定留下来,担任安全区主席的时候,他就是达到了人道主义精神的高度,目睹了南京大屠杀之后,那他所作的就不仅仅是从人道主义的高度出发了,那是对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存活在那时是最为重要的,不论采取何种手段。特别是拉贝的司机被砍头后,日本军官答应赔偿损失。拉贝提出用20位中国战俘来弥补自己的损失。当拉贝走向那一群充满恐惧以及 期待的战俘时,空气彷佛都凝结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己却只能挑选带 走20个人,每一个名额的选择都是艰难的,也足以让心流血。

杜普雷女士为了保护女学生,以防止虱子为由给女学生剃发,与日军据理力争,因一次没有满足日军的要求,日军就地射杀了所有的战俘,从这以后她就自作主张私藏战俘。威尔逊大夫一开始非常敌视拉贝,他不相信这个纳粹分子会留下来帮中国人做事。后来渐渐接触之后,他觉得拉贝做的很卖力,而且他识破拉贝为安全区倾家荡产也不声张,这时他对拉贝的态度转为敬佩了。

南京大屠杀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场灾难,幸而有这些无私的外国人,给予了我们中国人帮助,几十万的中国人在他们的帮助下没有遭到日军的屠戮。南京大屠杀固然是我们民族的痛,但是在痛的时候,也不要忘记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记住痛,更不要忘记爱。

篇6:拉贝日记电影观后感

也许,因为了陆川电影《南京南京》的热映,引起了我对另一部同题材小说《拉贝日记》的兴趣,从网上,我读完了它。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拉贝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和一些国际友人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们设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受到保护。他还在他的日记和其他文字中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国以后,连续举行报告会,向德国当局呈送书面报告,继续对日军在南京的罪恶进行揭露。在受到德国警察盖世太保的讯问和警告之网后,他仍然暗暗地细心整理自己的日记和有关资料,将这些历史记录留给后人。

这本书主要采取的是日记体这一形式,在情节上,他更多的是翔实的、朴素的记述,读完后令人压抑、愤怒,为那段黑色的历史。

对于南京大屠杀,我最初的记忆是在初三那年,学校发了一本补充教材,那上面的记载。对于这段历史,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感觉都应该是相同的。

然而,有时候,问问现在的学生,他们对这段历史的陌生,却又常常会令我心生感慨:不是要宣传怎样的去敌对日本,而是,作为一段屈辱、悲痛的历史,我们应该铭记。

因为了《流星花园》的小优而喜欢的杨丞琳,因为了她对的抗日的无知言论而对她厌恶到了极点。在吴宗宪主持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面对宪哥的提问“抗日战争打了多少年”,杨丞琳说不知道,宪哥告诉她打了8年,她居然说:“哇,才打8年啊!”。

身为一名教师,我只希望这样的例子不要发生在我的学生的身上。

再一次,缅怀,为那些枉死的冤魂。

篇7:拉贝日记电影观后感

今天是放假的第一天。昨天和朋友约好出去玩了,今天我也很守时的到了。刚刚听到赵茜说《拉贝日记》时,我的反应是很不好的。曾一度的认为拉贝是女的……

看完《拉贝日记》后,我真的有很多很多的感触……有道不尽的话……有难以形容的心情……很复杂……

影片播放中,我的心情一直是沉痛的,压抑的……为日本人的行为感到愤怒,为中国人民感到伤心,难过,为约翰感动……

当我了解了约翰的身份后,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到底是因为什么,一个纳粹党员能够尽自己所能拯救中国人?其实,我找到答案了。那是一种爱,那是一种向往和平的心呀!

约翰?贝拉,一名德国商人。在中国的30多年间,一直担任着西门子总经理。1937年日本皇军展开的无人性的南京大屠杀中,他保护了25万中国人民!他是伟大的!

在日军的轰炸机疯狂的轰炸着西门子公司附近的中国人民时,拉贝走出了车子,他奋不顾身的从后备箱中取出了纳粹国旗。他叫来了助手,将这面巨大的旗帜撑开,让无数的中国人躲在了旗帜之下,免受一死。

在德国发出紧急命令要求拉贝回国时,他毅然的选择了留在中国,和热爱和平的人开设了南京安全委员会。在生死关头,他明知只要逃走,就不会面临死亡的威胁。可他还是选择了让夫人离开,自己驻留在中国。

或许是由于我的年龄已到吧?毕竟我已经是青春期的少女了。会多愁善感。观看途中,曾好几次想要落泪。为了拉贝的无私,为了拉贝的伟大,为了拉贝的痛苦……当朵拉所乘坐的航船被日军炸毁时,拉贝痛苦的呼喊着朵拉的名字……

拉贝会给安全区的孩子发放食物,会为中国人民解决疑难。他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

在日本皇军下令射杀安全区的中国居民的前一刻,拉贝和他的同伴打开了大门,站在了日本皇军的面前,坚定地说:“如果你们想制造第二次大屠杀的话,就请把我们也带上吧。”

结合历史时间,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当时国民党的首都在南京,南京政府是当时中国最高行政统治中心。蒋介石在日军侵略南京之前便已撤离至成都。最近的电影中(有关南京的)贝拉这个人物总是会出现。我想,或许南京城中幸存的那些百姓,就是贝拉所救的吧?历史书中所说的幸存者,都是贝拉所保护的吧?

拉贝,真的是中国人民应该敬仰,缅怀的一位国际友人。他经历了南京的屠杀的整个过程,用他的笔详细的记录了日军犹如禽兽的屠杀活动。据资料所说,拉贝回到德国之后,曾给希特勒发过电报,进行过,将日记公开。但由于德国与日本是同盟国,所以,不允许谈及有关南京的事情。

篇8: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

刚看好拉贝日记,我觉得非常有必要释放下自己的心情。

作为和平年代出生的我,对1937年月冬在数周内南京城里发生的那些事并不是了解的很清楚,信息主要来源于一些历史课本和媒体资料。拉贝日记给我一个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去更进一步的了解那段历史。

我其实并不太想看拉贝日记,理由和我没去看南京!南京!是一样的。怕闷,怕看了以后浑身不自在。事实上结果和我预料的一样。可是我并不后悔看了拉贝日记,更决定去补上南京!南京!。首先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不论从题材、演员的表演、光影、音效上我都觉得都很出色。其次这是一部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看的影片,我并不是在和平年代大谈爱国主义教育,只是简单的觉得——有些历史不应该被忘却,应牢记。最后,这部影片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看了这部影片后让我懂得,多么艰苦、多么危险、多么折磨人的事情面前,你都不能轻易地倒下。人必须要坚强,只有坚强才有明天的希望!

我不是写手,只是想抒发下自己观后的心情。我希望有更多人的走进影院去支持拉贝日记,支持南京!南京!

篇9:拉贝日记观后感600字

由于时光关系,没有读书籍版的《拉贝日记》,而选取了观看影片。拉贝是一位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英雄”、“中国的辛德勒”的伟大人物。他与其它国际友人一齐建立南京安全区,竭尽所能拯救了20多万中国平民百姓。

在拉贝离开南京的前一天,日军入侵南京,本能够带着妻子回德国平安度日的他,义无反顾地选取留在中国,与中国人民一齐共患难,可见他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之深!其实,像他那样在危难之际向中国人民伸出援手的外国友人还有很多,例如威尔逊医生、杜普蕾女士、罗森博士等等,他们都是像白求恩那样的拥有国际人道情怀的伟大人物!无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商人、医生、教师……出于对战争的谴责,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他们团结在一齐,不畏艰难困苦,尽最大的潜力保护无辜的平民百姓。他们没有任何至高无上的权利,有的只是一颗勇敢而无私的爱心!比较日本军官的残酷无情,更衬托出他们人格的高尚!虽说时势造就英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英雄。能够成为英雄的必定是机智、善良、勇敢、仁慈、无私的人,拉贝和他的外国朋友就是这一类人!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留下的对中国百姓最为发指的一刀,这一刀砍掉了成千上百的头颅,砍掉了成千上百人的前途跟命运。这一刀是无耻的,令人难以理解的一刀,日本人的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是对中华民族圣灵的亵渎,这种行为就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唾弃和谴责。尽管日本军官冷血到竟然用杀人作为比赛项目的地步,但是也有的日本军官是心存良知的,影片中的少佐就是其中之一。他清楚地明白日本发动的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他试图说服同僚,他违背命令不忍心屠杀战俘,他向罗森博士通风报信日军对安全区的行动。这让人对日本人的愤怒有所缓解,即使是发动战争的一方,也会有厌战的人,也有善良的人,只是这样的人群不能与另外一部分好战的人群相抗衡,他们身不由己,无力阻止,只能从命。这让我想起了《钢琴家》里的一位救下了波兰著名犹太人钢琴家的纳粹德军官,如果没有他的庇护,也许那位钢琴家就不能幸存,也就不能继续发挥他的才华了!

但是,仅仅依靠外国人的帮忙和庇护,又如何拯救得了十几亿中国人民的生命呢?战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仅是灾难,还有反思。为什么日本能够拥有飞机大炮这么先进的武装设备,为什么他们能够这么自信短期之内就能完全占领中国?他们之所以认为自我很强大,不正是因为中国的落后吗?落后就要挨打,为了不受挨打,我们务必自强,只有自强才能自救!历史证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抗战,为挽救中国的不断努力!

篇10:拉贝日记观后感600字

《拉贝日记》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德国纳粹党员约翰·拉贝,作为当时西门子中国区的主管,拉贝加入纳粹党只是顺应潮流,他本人甚至根本不了解希特勒,他原以为希特勒是一个英明的领导者,在安全区受到日军威胁期间,拉贝还写信给希特勒期望得到他的帮忙,这封求救信自然是石沉大海。

当日本战机开始轰炸南京时,拉贝张开纳粹大旗,让大家躲在下方的时候,我是被震撼了。潮水般的人群聚集在下方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纳粹旗霎时成了拯救生命的护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们和硕大的纳粹旗,十分有视觉冲击力。其所带来的感受十分复杂,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时是最为重要的,不论采取何种手段。

拉贝的司机被砍头后,日军军官答应赔偿损失。拉贝提出用20位中国战俘来弥补自我的损失。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为了多挽救几条生命。当拉贝走向那一群充满恐惧以及期盼的战俘时,空气彷佛都凝结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我却只能挑选带走20个人,每一个名额的选取都是艰难的,也足以让心流血。拉贝用自我的勇气与智慧尽量多挽救那些已经走投无路的生命们。

影片中没有过多杀戮,暴力等场景,相对平缓的叙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点突出了拉贝这位国际友人如何挽救20万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轰炸西门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时候,西门子公司的中国员工躲到公司院子里来,日本轰炸机还是炸个不停,但之后拉贝把德国国旗拿了出来,中国员工们都躲在了德国国旗下,结果日本轰炸机就停止轰炸回去了。看到那里,深刻的明白了毛那句:落后就要挨打的真正意思了。N条的生命竟然连一面德国纳粹国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篇11:拉贝日记观后感600字

对于日本军官强奸妇女的恶性,影片当中也有体现。杜普蕾女士为了保护自我的女学生免受侵犯,以防生虱子为借口,把每个女生都剪成平头,爱美的女孩悲哀地落泪。不仅仅是中国的妇女受到伤害,日本的妇女也是,被抓去当慰安妇,以满足日本军官的生理需求!却给千千万万的女性同胞造成生理和心理的无尽的伤痛!我觉得身为女性,在**的年代,比小孩更处于弱势的地位。男人怎样就能够肆无忌惮的对女人做出这么禽兽的行为呢?有时候真的觉得做女人很可怜,如果有来生,就投胎做男人吧,那样就不怕吃亏受欺负了!尽管身处和平的年代,女性的地位和人格都得不到尊重,被男人视为衣服!女人该有自我的尊严,该被社会所尊重!

战争是万恶的,然而却依然存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互相残杀的历史。在当今,美国为了保存自我世界超级强国的地位,违反国际和平条约侵犯这个那个国家,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为的是抢夺这些国家唯一能够赖以生存的石油!为了自我的强大而给他国发动无理的战争,为了自我的私利而杀害手无寸铁的百姓,于心何忍啊?同样身为人类,凭什么剥夺他人的生命呢?还说什么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人类不但自相残杀,还要自我毁灭。天灾不能避免,还要制造人祸。战争是人祸,环境受污染和破坏同样是人祸。日本发生9级地震,应对天灾,已是难以应付,再加上核泄漏,真是雪上加霜!这次的核泄漏受影响和伤害的不只是日本,还有周边国家和海洋生物,其危害是全球性、长久性和不可估量性的!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都会反思,但是我们真正做到了吗?我们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吸取教训了吗?人类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灾难无情人有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相信在当今这个不是很和平的年代,依然不乏像拉贝那样的仁人志士!

篇12:拉贝日记观后感600字

对于《拉贝日记》2113这部中德合拍的5261电影来说,我认为它会4102是一部能够被大多数中1653国观众认可的电影。虽然从严格的角度来说,《拉贝日记》应该算是一部德国电影,但它所涉及的“南京大屠杀”这个背景,也给它打上了不可抹去的中国烙印。这样一部从异族角度来观察和反思“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能够在两个国家——而这两个国家在二战中分属不同阵营——都得到认可,它的态度和历史观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德国作为纳粹主义的发源地,战后对纳粹主义的反省和清算是极其彻底的,连起源于旧普鲁士军队的正步操都因为曾经被纳粹党卫军和德国纳粹军队所采用,而在战后被认为是纳粹德国的象征予以摒弃,法律禁止任何人做纳粹德国的正步走和行纳粹敬礼。而正是这种坚决而彻底的态度,为德国赢得了反思战争和历史的权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拉贝日记》的主人公约翰·拉贝先生,即使他曾经是一个纳粹党徒,即使他曾凭借身戴纳粹标志而保护了难民,这些历史细节的出现也不会让中国观众感到反感。因为这是一个有资格去面对历史的国家,而这部电影也可以摆脱历史的纠缠去直面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约翰·拉贝经常被媒体称为“中国的辛德勒”,我想二人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当面对巨大的“不义”时,即使身为一个普通人,即使身为一个纳粹党徒,也能够有勇气站出来去维护内心的底线,并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人性逐渐得以升华,最后成为一个“义人”。这种人性中偶尔绽放的光辉,在一片黑暗中尤其显得珍贵,因此更值得我们去追逐。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我想这种黑暗中的一丝微弱光明,是能够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在内心深处引起共鸣的。

篇13:南京大屠杀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中拉贝身为纳粹党员,和同盟国人一起聊天喝茶,任由中国人把纳粹旗在脚下乱踩,喝醉了和英国人一起唱:“希特勒是个胆小鬼……”这些也许不是史实,也许只是编剧的加工,但这给血腥的南京冬天蒙上了一层童话色彩,也使人更痛恨打破童话的人。

但正如南京南京中拉贝的下跪和角川自杀等虚构情节让人不满一样,拉贝日记的一些明显缺陷使一个本来很好的题材与角度变得失色了。

一、场景表现上,拉贝日记的大场面戏颇为粗糙,表情,动作,配音,时时提醒你这些人是群众演员。中国战俘在日军扫射时像多米诺一样的整齐倒下,没看到任何的惊慌挣扎,也没有《南京南京》中表现的麻木与绝望,好像日军扫射的是一堆木桩,但木桩也不会倒得那么整齐划一。

二、张静初和那德国人的爱情突兀而且多余。

三、张静初做为一个女学生,居然敢在杀死两个日军军官后还换上他们军服带着自己弟弟推着自己父亲尸体在夜里南京出城进城,如入无人之境,甚至还有日军来向她敬礼报告。看到这突然感觉在看《女子特攻队》,张静初一个女学生就能如此横行南京,日军没有被金陵女子大学屠杀也真是奇迹。

最重要的一点,对历史的处理上。在一场义正词绝拒绝了交出妇女的戏后,在电影中,安全区好像真得就再没有女生被施暴了,也没有提及有妇女被交出。只有一次日军杀死了伤兵和几名医生,另一次日兵要求女学生们脱衣服以检查她们是不是都是女的……(很无语)

似乎编剧是想表现:当时拉贝很努力的把安全区保护的.很好。生怕描写多了日军在安全区内的暴行,就会对拉贝的形象有所损伤。

但真实的拉贝日记中是这么记录的:

“有一个美国人这样说道:‘安全区变成了日本人的妓院。’这话几乎可以说是符合事实的。昨天夜里约有1000名姑娘和妇女遭强奸,仅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一处就有100多名姑娘被强奸。此时听到的消息全是强奸。如果兄弟或丈夫们出来干预,就被日本人枪杀。耳闻目睹的尽是日本兵痞的残酷暴行和兽行。”

只看过这部电影,没看过拉贝日记文字版的人只怕会以为日军在安全区中相当的“守规矩”。只不过是一次“脱衣检查”而已,中国人为什么要哭天呛地?

陆川在《南京南京》中让拉贝下跪,这有违史实,被指责。我认为很对,所有导演和编剧一厢情愿的虚构都可能造成对历史的歪曲。拉贝没跪过就是没跪过,日军没自杀就是没自杀,为什么一定要硬给他们加一些导演想要的“内疚”。

而《拉贝日记》中用“脱衣”替换“强奸”的安排,是对拉贝的美化还是背叛?拉贝不是圣人,有些事他做不到,不能保护所有人,中国人也理解,同样也感激他,又何必为了让他的形像完美而连他日记中明确记录过的史实都回避或修改掉。拉贝在天有知,会感激制片方对他形像的照顾?还是为他的日记被删改而痛心?

南京南京,因为其真实之处而震撼人心,也因为其虚构之处而失去了面对真实的力量。

拉贝日记,日记本身比电影更真实。拉贝本人比编剧更诚实。

篇14:南京大屠杀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

原来,拉贝1950年去世后下葬于此。到了1985年,由于墓地租用期已到,无人续约,管理部门便将墓碑进行了拆除。此后,墓地便一直没有任何标识。,拉贝的墓碑从其子女家中移出,通过中国使馆转移到南京的大屠杀纪念馆。由于柏林的墓地一直无碑可认,连拉贝的外孙女也曾走错路,将访客带到了其他地方。

没获得“历史名人墓”称号

墓园管理者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南京市曾多次希望柏林市给予拉贝墓地“荣誉墓地”的资格,但被柏林方面否决。柏林市政府的理由是,这块墓地的租用期从1985年到间曾经断过约。但熟悉内情的人士则披露说,其实财政窘困的市政府是不想为这块墓地支付费用。这样,拉贝墓地就不属于“历史名人墓”,也没有永久免费竖碑的权利。目前,南京市已承诺支付拉贝墓地的费用。今年10月,南京将向柏林赠送一座拉贝半身铜像和底座。

与拉贝墓地相比,人们可以在德国海德堡市的拉贝私人博物馆寻找到一个完整的“拉贝形象”。这座小型博物馆是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开办的。在鲜花绿树的簇拥下,一座拉贝半身青铜像矗立在博物馆的院落中。记者看到,雕像基座上刻着“南京好人”4个大字,下方还竖着水泥制作的一本《拉贝日记》。一地鹅卵石,则象征着南京大屠杀众多的遇难者。这座雕像是由留德中国学生发起捐赠的,为的是唤起更多人对历史的记忆。博物馆内展示了20余本拉贝撰写的书籍,还有实物、剪报等珍贵的文献史料。最吸引记者注意的,是曾被拉贝保护的602名南京市民留有手印的花名册原件。

“拉贝热”在德兴起

早年间,拉贝作为纳粹党员的身份曾令德国人相当忌讳,更不要说为其捐款建像了。十多年前,发行量不大的《拉贝日记》德语版也没有引起德国老百姓的关注。不过,此次电影《拉贝日记》在德国的上映却引发了拉贝热。

近来,到拉贝墓地和博物馆参观的德国本地人开始增多。记者在德国最大的连锁书店格拉夫柏林书店看到,该店专为拉贝书籍开辟了小展台。由埃尔文•魏克茨撰写的《约翰•拉贝》还登上《明镜》周刊“畅销书”排行榜。除了书籍,展台上还有拉贝雕像、拉贝DVD等出售。一位顾客对记者说,“以前我只知道奥斯维辛,现在我知道了南京。”

拉贝电影还引起学术界关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成为德国一些东亚研究所的新主题。拉贝故乡———被称为“汉人之堡”的汉堡市也正在筹划为拉贝竖碑立像。难怪德国中国问题专家认为,拉贝已成为德中两国的“友谊使者”。

篇15: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

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拉贝先生始终坚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魂魄。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约翰·拉贝从北戴河赶回南京被推为南京安全区主席。12月13日,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贝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以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不仅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扞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桥1号院子内,写下了着名的《拉贝日记》。

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

“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揭发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对他国民众生命的无视。

“1937年12月24日:我到放尸首的地下室……一个老百姓眼珠都烧出来了……整个头给烧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头上。”一个细节写出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性的践踏,表现了拉贝先生对中国民众的同情。

“1月3日: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兵当中,恐怕有人被日本人刺杀,这是非常残忍的,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在攻城的时候,大约2000平民被打死。

1月6日:克罗格看见汉中门边的干渠里大约有3000具尸首,都是被机枪扫射或是别的方法弄死的百姓。”这些明显的数据揭示出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磨灭的,是存在的。

拉贝先生所写的日记在告诉我们:历史是不可磨灭的,而作为一个人要真实,真诚的去解释还原事实。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做一个诚实,甘于奉献的人。

为了纪念拉贝先生,19,德国柏林的墓碑运抵南京,现保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他的墓碑上也仅只书写下“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他所做的,所写的,所成就的,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部分,但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英雄。

今天,面对拉贝故居,我们仿佛仍能听到拉贝先生朗朗的笑声,沉重的叹息;看到他挥舞手臂的愤怒表情,伏案奋笔疾书的侧影。

篇16: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貝日記》 人性在戰爭中洗禮,昇華

從德國西門子住南京辦事處經理約翰拉貝來描敘。約翰拉貝的身份在那個背景下十分特殊。按道理他應效忠於--元首。可是在中國生活的27年,讓他把自己最黃金的時間獻給了自己的事業,也同樣獻給了中國。對周圍的一切他有深刻的認識,他比那些遠在德國的納粹軍人更瞭解周圍的環境。對工作的執著讓他執意留在中國,但在殘酷戰爭的現實中讓他認識到自己需要做到更多,因為人性的善良讓他需要犧牲更多。拉貝也是人,對死亡同樣有恐懼。環境與個性造就了這一切。失去親人的痛苦[ 後來發現她的妻子沒有死 ]以及無時不刻死亡的威脅讓他無法入眠,對待日軍的暴行很多時候他也是勢單力薄,只是需要他的時候一定會站出來。他不是最超人或者蜘蛛俠,他只是一個熱愛工作,生活,愛自己老婆的平凡人。戰爭對他精神的壓迫超出了許多人能承受的範疇,他的決定可能就失去幾十人或者上百人的生命。約翰拉貝值得人敬佩。

百人斬,讓人很受刺激。直白的讓其他一切表達都顯得無力。日軍的人性已經在這場戰爭完全喪失,更可怕的是連輿論媒體也同樣。就如一道閃電照亮黑夜,讓人看的一清二楚。

131分鐘來描述一個歷史背景下的人物相對足夠。通過他來间接反襯這段歷史。影片最讓人動容的是編劇不僅僅在描敘日軍的殘酷行徑,還在對--政權進行抨擊。不過對張靜初這個角色還有些不明白,難道就因為中德合拍增加賣點?

篇17:《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今天看完“拉贝日记”。一个人看片子,好像很怪僻,影院全场算上我只有三个人,如果不是有我,那一对儿算是包场,从影院出来,天还没全黑,都快七点半了,空气很暖和,香香的,是槐花开了,可是看不到槐树,它们都藏在小区里,马路两旁是高大的杨树和银杏,我对这条街很有情感,走过也快十年了,马路不很宽,银杏树长得很大了,到了秋天,金黄的色彩很浓郁,把一条街打扮的满满的,从天空到地面。良久没有薄暮在街上逛逛了,一个人。街上人来人往,谁都不留神谁。

“拉贝的日记”,看完后,第一的感觉是“拉贝”的导演输了,输在平淡。但在平庸之下,却是故事的完全跟整体的可托。并且最凸起的一点是将杀害的罪恶本源清明白楚的告诉,并用了许多的篇幅重复强调:那就是DD战役的祸首罪魁是政府,日本的天皇直接参加(向参演天皇他“大爷”的日本演员致敬),仅仅展示个体日军的残暴是薄弱的,是避重就轻,擒贼一定要擒王,这是“拉贝日记”的一个立足点;另一个立足点是从德国人的角度在看待希特勒的问题上要有一个立场,说大一点是态度,此片给出的是反法西斯的破场(固然我们应用纳粹的影响救命了战斗中的`人,但并不能因而感谢纳粹),导演刻意用了必定的篇幅分不同的场景展现此观点;最后的立足点当然是人性主义,亦即本片的重中之重,从个体好汉到其他国际友人逐一描绘,只是那演大夫的演员似乎是演吸血鬼出生,很跳戏。观影中对仁慈的本国人是有激动的,然而当看到咱们的运气须要外国人开圆桌会议举腕表决并由外国的圣母玛利亚来操办的时候,仍是有辱没的感到。至此,用这三根线穿成一根连起全部故事,顺水行舟。只是人物塑造的很失败,不个性,平庸是很致命的,由于平庸可能使人损失观看的兴致,并在看过之后没有回想,当初想想拉贝就是一光头戴眼镜的老头儿,可是看拉贝自己的照片,得到的印象就比整个影片给我的印象深良多。所以“夏伯阳”不会被遗忘,而“拉贝日记”会。另外对于屠杀的镜头并未几,但那段在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砍头比赛被突出表示,并且竞赛的过程逐日在报纸上登载,屠城的来源在日本本土再一次被提示。其余印象还有张静初的角色,基础就能够没这个角色;还有拉贝夫人上的那艘大船,有点挪亚方舟的感觉,鬼子连方舟都给炸了,人神共愤。

陆川的“南京南京”赢了,赢在一个一个独立的镜头。如果将镜头离开,每一个片断都有很强的冲击力,很奇特,历史的质感强烈,塑造的人物影像刻骨铭心,仅仅是影像;一个一个的镜头语言,就是他们历经四年将粒粒顽石磨制成的宝物,只等着用红线穿起,只是切实是功力不够,穿乱了套;那日本处男纯挚善良的眼线就是一根稻草,处处都可断裂。至于我们的圣母玛利亚高圆圆,坚定不演被强横的戏,现在看来很对,陆川说如果演了影片会很不同,我也没看出有什么不同,“南京南京”里强暴的戏份儿太多了,足够了。只是对高玛丽亚塑造的单薄了些,印象不足。对网上很有争议的那一段日军祭奠的十多少分钟,我感到很棒,不可或缺的一局部,想想国家的人被杀,国都被占,还要在你们的国都里祭祀杀人者的亡灵,是什么样的羞辱吗!况且日本人的团结纪律和睦势也由此展示得很充足,我们好好想想,那么大的国家为什么被杀的那么惨?重要还是男人们尖勤谗滑,奴颜卑祈的太多,精英太少,一个国家假如男人们精力上被摧垮,精神上被毁灭,国度根本就亡了,所以,陆川虽然本作品不算胜利,但这样玩命工作的男人就是国家的盼望。

篇18: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的镜头对准了一个人物,他就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了25万普通百姓的德国人约翰·拉贝。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并不多,而且各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多年来国内都有一种声音,呼唤能有一部既真实反映史实又能为全球观众所理解的电影作品出现,并为此给出了一个参照的榜样——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部被誉为“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的经典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

《拉贝日记》在德国上映时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不是在技术层面讨论电影的好坏,而是惊讶于通过拉贝知道了历史上有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拉贝日记》实现了它最本真的愿望。在世界电影潮流倾注重表现人性和进行历史反思时,曾拯救过数十万生命的拉贝,被再次用来拯救现代人所具备的共同病症——麻木与遗忘。

《拉贝日记》带有传记片色彩,但在故事性和细节营造上,通过一些好莱坞式的表达方式,塑造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丰满人物形象,因此,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高大全的、被偶像化的拉贝,而是一个有着诸如脆弱、躲避等人性弱点的拉贝。送夫人逃离南京、被国际安全区管理委员会举手选为主席、与医生威尔逊之间的口舌之争……这些情节的设置,或悲伤、或戏谑、或幽默,在缓和影片沉重气氛、增加影片观赏性的同时,也为拉贝从犹豫不决到坚定信念的心理转换过程,作了巧妙中的铺垫。各国大使和媒体就要乘船回到南京,拉贝在日军要摧毁安全区的危急时刻,带领同事站在了日军的枪口前面,影片用这紧张的一幕将拉贝定格为正义的化身,其英雄形象也焕然而生。

《拉贝日记》中也有救赎主题,良心受到撼动的日本军官,在知道日军将要摧毁安全区的时候,将消息通报给了拉贝。许是篇幅和电影重点并不在此的原因,电影中日本军官的身份十分含糊,其“告密”诱因并没有展开讲述,因此救赎主题在电影中只起到了点缀作用。

《拉贝日记》是一部有关纪念的电影,它最重要的使命是唤起更多人对那段悲剧的关注,纪念在大屠杀中死去的同胞,纪念那些曾经在艰难时刻帮助过我们的人。但在表现人性真实和反思战争残酷方面,救赎在艺术感染力上,有着不同的力量,只是,在目前日本右翼势力还在否定南京大屠杀、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想以救赎的角度拍摄南京大屠杀,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还需要时间慢慢将罪恶洗涤,等待沉睡良知的苏醒。

篇19:拉贝日记观后感

1937年,拉贝在南京是一位让人尊敬的大老板,他的妻子朵拉和他在一起。当时上海失守的消息在世界各地传开了,拉贝也知道了上海失守的消息,但是他不信,一方面是如果上海失守了,为什么南京还是和平的?另一方面在上海有一位纳粹德国将领带领着中国军队打的十分出色。

但拉贝不知道在南京城三十公里外,日本军队正准备发动进攻。

1937年12月5日,拉贝去见了几位德国纳粹党员。所有党员让拉贝快回德国,因为日本军队马上就要进攻南京了。但是拉贝不想回德国,因为日本和德国是友国,还有,如果回了德国那他会倾家荡产的。

次日晚上日本人的轰炸机来了,拉贝看见后马上回到自已公司,到了公司后许多的员工和难民往场屋跑,但是警卫们不让他们进。拉贝知道轰炸可是会要了人命的,何况还有自已的员工,他下令把门打开,门打开了但轰炸机如果炸着里怎么办?这时他突然想起有党员送给他的一个超大的纳粹旗,他马上叫人拿来了纳粹旗在打开由4个人撑着让难民员工和自已的妻子藏在旗下面,一架轰炸机飞来围着场房飞了一圈就飞走了,之后轰炸机全飞走了。

1937年12月13日,你们也知道,拉贝和別国人员的安全区只安全一点点,他妻子上的船被日本飞机击沉了拉贝也伤心了好几天。

他的私人司机张因为不在汽车上被砍了头,日本人说好了不杀战俘的结果还杀。

这个电影写出了日本人的残暴,看出了拉贝等人的善良,也看出了当时中国人的无能。但是,这是历史,我们要铭记历史,无能就要挨打。

1945年日本战败,拉贝将他拍下的当时的南京惨案,让日本主要南京侵犯者看一看他们有多么的残暴,邪恶是打不过正义的!

篇20: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成功地展示了拉贝先生的心路历程,也让观众触摸到了那段令人不堪回首,但却无法忘记的历史。电影中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善良认真的拉贝,耿直不讳的威尔逊医生,坚强慈爱的杜普雷小姐与帅气年轻的罗曼博士,更是成功刻画了一个个令人生厌的日本军官,使观众深入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今,距离日军侵华这一段悲惨而壮烈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个年头了。时光并没有使中国人民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最近因与日本的钓鱼x争端,中国人民反日的情绪更是无比高涨。尽管南京大屠杀已经成为了过去的回忆,一个惨痛的教训。但是日本右翼势力还在试图掩埋历史,坚持南京大屠杀是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相反的,同样作为二战主犯国的德国,早在1974年,他们的总理就在访问华沙时,在二战纪念碑前深深一跪,向全世界谢罪,所以德国此刻得到了世界的尊重。而日本却依然为自我的罪行进行无耻的狡辩,我相信他们终将得到应有的`惩罚。

《拉贝日记》透过展示历史,也让中国人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不变哲学。泱泱中华当初之所以被日本这样一个弹丸岛国侵略,就是因为国家的无能与国家的落后,导致我们起初在他们的暴行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仅仅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虽然,我们已经站立在了世界的东方,但要做到真正的强大,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最后,让我们深深缅怀拉贝先生,他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更是全人类的英雄,是人道主义的杰出代表。

《猫咪小贝》观后感600字作文

拉贝日记电影观看心得体会初中

拉贝日记观后感

国家公祭日心得感想的心得体会观后感800字

拉贝日记观后感精选500字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观后感600字

南京作文600字

电影南京南京800字观后感

南京电影的优秀观后感

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作文高中

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600字
《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6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600字(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为什么和我有关2023-01-30

观看电影《南京南京》的观后感400字2023-09-15

国家公祭日心得2023-03-12

学生《南京南京》观后感400字2022-05-08

老南京,新面貌作文1000字2022-12-31

印象南京的400字作文2022-06-24

学校国家公祭日方案2023-10-07

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2023-02-02

儿童抗日电视剧电影观后感作文2022-10-27

国家公祭日文案202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