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魔术》观后感((共17篇))由网友“写不出来”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致命魔术》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 《致命魔术》观后感
这部电影的时间确实很长,有些地方还有点看不懂,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原来同为一个魔术师工作的两个人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反目成仇,其中安杰尔的妻子死亡,安杰尔一直认为是伯登的过错。两个人分道扬镳之后都想努力战胜对方成为最伟大的魔术师,他们为了不让对方的表演顺利还时不时搞点破坏,在安杰尔发现伯登的分身术后,找来一个长相一致的人,但表演却并不让他满意,无奈之中他像科学家求助并获得了复制人的机器。此时安杰尔也认为报复伯登的时期已到,就估计诱使伯登上钩,是他因为故意杀人罪被判处绞刑。原以为故事到此就真相大白了,但意外出现,死去的那个人并不是伯登而是他的兄弟,伯登最后前来杀死了安杰尔。
除了电影中包含的带有科幻色彩的复制人外,影片中的情节构造还是相当不错,先抛出一个结果,然后交代原因,最后再交代下文。剧中用到了很多双关的台词,例如伯登对妻子说只有一半是属于他自己的,另一半爱的是另一个人,还有安杰尔的机械师在面对伯登的小女儿表演魔术时说的那些让一个兄弟消失,另一个兄弟出现等等。如果不看后面剧情很难想到原来伯登的机械师和他一模一样。可惜最终他还是牺牲了一个兄弟,而安杰尔则杀死了无数个自己,他的命运注定如此。
魔术是很神奇的一件事,这部电影尽管讲述的是魔术,但其中包含着人性中的爱与恨,善与恶,实在让人真假难辨。在那短短的几分钟内,一个生命就可能消失,有时候成功的欢呼和惊讶的恐慌的差别就在那么一瞬间。
篇2: 《致命魔术》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突然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非常精彩的一部电影!两个多小时的影长没有多余的废柴,一直让你保持精神集中(顺便提一下:如果你的`智商不够请远离这部电影,应该你看不懂,里面伏笔太多了)。 《蝙蝠侠前传2》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因此其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成为我最喜欢的导演,而克里斯蒂安贝尔自不用多说。 最近无聊去豆瓣电影找点高分电影去看,无意间看到诺兰和贝尔的片子,8.7分! 我擦嘞~你知道在豆瓣上得八分以上是多么的不容易! 这电影不看就是自残么。 港片《大魔术师》只是小孩子看的
《蝙蝠侠前传1》的成功,以至于同样的导演同样的演员铸就了同样的经典――《致命魔术》! 从此诺兰可算得上好莱坞数一数二的导演了,观后感《致命魔术》观后感》。《蝙蝠侠前传2》的全球票房一举打破由《星球大战》系列保持的二十年记录,成为全球排行第三的卖座电影(第一名是泰坦尼克号,当时还没有阿凡达)。依次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致命魔术》中,再次展示了自己对于电影叙事结构的精妙操作。整部影片由倒叙开始,中间穿插细节,但并不显得突兀,反而给人一种很圆滑的感觉。有些人如果不能集中精神很可能跟不上导演的节奏,很多的伏笔如果不能一一看到那结尾你就一定看不懂。
很好看的一部电影。五星力荐!
篇3:电影《致命魔术》观后感
《致命魔术》:假作真时真亦假
扑朔迷离的剧情、复杂多维的结构和开放式的结局,几乎成了克里斯托弗.诺兰影片的重要特征。他的几部有限的作品几乎都是需要观众苦苦思索的,然而这种在“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的基础上标新立异的讲故事的方法,对于很多观影者而言却能带来额外的愉悦感。当然前提是你务必看懂或者至少对影片建立了自己的理解方式,否则观影过程将是迷惘和痛苦的,《致命魔术》无疑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在电影的叙述形态中,所谓的“经典好莱坞叙事模式”主宰了大部分电影,这一叙事过程普遍呈线性发展方向,再辅以异彩纷呈的视觉特效,除了情节对人的心理影响之外,观影过程都是愉悦的。然而,诺兰的电影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的,他的作品是颇令观者“劳心劳神”的,即便是像《黑暗骑士》这样反映美式孤胆英雄的影片也增加了诸多变量和反传统的剧情模式,使得简单的故事有了不简单的结局。《致命魔术》其实本质上并没有跳出传统电影叙事模式,但它的过程和结局却是那样的非同寻常,除了原著小说的贡献之外,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编导潜力居功至伟。
影片开场是由迈克尔.凯恩扮演的魔术道具师库特成为了一个故事的叙述者,这是典型的故事中的主角讲述故事的模式,并且影片也是以库特的旁白为结尾的。“你并不是真的想要明白,你想要被骗”这一道出魔术吸引人本质的话语,首尾呼应地完成了影片在结构上的闭合。这个开场十分精彩,采用并行蒙太奇的方式,在库特为波登(克里斯蒂安.贝尔)女儿变魔术时,讲述了安杰(休.杰克曼)之死,在倒叙中还有倒叙,环环相扣,但是这一过程不但没有引起我们理解上的偏差,反而在清晰地引出故事的同时还制造了一个悬念。这完全贴合好莱坞电影“开场前四分之一就就应抓住观众”的铺叙要求。影片结尾在讲明安杰之死的来龙去脉时,依然回到库特和波登女儿的场景中,在这一结构闭合的电影形式下,讲述的却是一个过程和结局都无限开放的故事。“复仇”可谓是影片的主要题旨,但影片所要讲述的资料却不仅仅仅是“复仇”这么简单,它更是关乎追求和自我牺牲,欲望和自我克制的人性探讨。
“性格决定命运”完全贴合安杰和波登的人生之路,二人原本也算师出同门的魔术高手,但是迥异的个性导致了他们最终走上了敌对的道路。安杰具有舞台表演才能,他更崇尚华丽的表演以迷惑观众,这就是他不断失败但是却总想采用“歪门邪道”的方式打败波登的诱因,而波登显然是魔术研发的高手,他更具专研精神,正是后者的这种优势,使得他在之后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上风,而也正是他的这种“穷究”精神才导致了两人的决裂。安杰妻子的死就跟他的这一性格特征有直接关系,能够肯定的是波登(无论是兄弟中的哪一个)并非故意谋杀安杰之妻,显然在他参与魔术的过程中,他依然在琢磨哪种捆绑方式更有利于魔术,他(个人倾向于参与此事的始终是兄弟中的一个)是在精神不集中的状况下导致了安杰之妻的意外死亡,所以应对安杰的质问,他也感到迷惘,但是这个结果足以导致二人反目成仇。此后,安杰一向不择手段地期望在魔术上战胜波登,然而每次都是自取其辱,直到他得到了“复制生命”的技术,到了这一步影片已经带有了科幻色彩。在这个复仇为主题的故事中,更令人震撼的是剧中人的牺牲精神,孪生的波登兄弟为了掩人耳目不惜自断手指,甚至妻子莎拉的自杀也没能改变这一切,而安杰则是不停地杀死另外一个自己。伴随着
这种惨烈的牺牲和自戕的是两个人的争强好胜,以及对魔术事业的追求,尽管这种追求已经被欲望压制变形,成为一种畸形的追求。畸形的追求必然导致残酷的结果,这一点在前面那个表演戏法的中国人身上已经埋下了伏笔。真相大白之后,安杰才明白当初他质疑的波登之所以天衣无缝果真如库特所言一样但是是个替身而已,只但是这个替身是安杰的孪生兄弟。这对于他费尽心机历尽艰辛换回来的结果而言,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但是在关乎生存和尊严的问题上,谁又能轻易妥协呢?所以这两个人没有胜利者,无论是站立的还是倒下的,都输给了痴妄和贪念。
关于《致命魔术》比较大的争议是最后安杰是否死亡?个人倾向于安杰没死,无论是复制的还是真身,“安杰”至少还存在着一个。首先,剧情上看,波登的失误导致了安杰之妻的死亡,而安杰为了复仇构陷了波登兄弟之一,这种结果虽然是残酷的,但是对于双方而言却是公平的,一命偿一命,除此之外,安杰并无大恶,没有必死的理由;其次,道具师库特显然是一个正面主角,从最后他和波登兄弟之一的会面的情形来看,他们已近达成了谅解。而片中有一个场景是库特从安杰的剧场中走出时和前来复仇的波登兄弟之一擦肩而过,这一镜头就应是有意为之的,它似乎在暗示库特有意解决两者之间的纷争;而影片最后伴随着“你想要被骗”的旁白的那个安杰在水中的镜头也意味深长,它显然预示着安杰的“复制”并没有结束。
在电影诞生之前,魔术恐怕是人类社会中最具魔幻色彩的娱乐方式了,而电影的产生则意味着人类视觉走向了更加魔幻的时代,从这个角度看电影无疑是另一种魔术。《致命魔术》将“魔术”这一传统娱乐方式有机地融入到了电影之中,并且让魔术表演不停地推动故事发展,电影之中有魔术,魔术之外是电影。孪生兄弟、复制人等颇具奇幻色彩的元素也揉入其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最后陷入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意味深长的结局中。魔术是骗人的,电影何尝不是在制造假象,但是在这变幻莫测的假象中,我们却能感受到无限的真实。
致命魔术影评
魔术的最终目的是带给大众娱乐,吸引注意力、变换为技巧、让人惊诧不已(影片所述的魔术三种特质),而这样的娱乐模式背后被称为技巧的强大技术支持的确让人匪夷所思,是兴趣所在。用魔术师之间的竞争演绎一段关于人性主题的对抗让影片充满神秘色彩。两名魔术师之间对抗的核心不是关于技能,抑或不是功名利禄,而是源于私欲横生的心理斗争。这场斗争在强大的魔术手段的支撑下,变本加厉,逐一升级,从荣辱,到伤害,直至死亡。两者之间没有政治,没有体制,没有大环境的牵制,只在人性之间。从某种角度看来,说这个故事烟ビ诎旃?野嫡也许更为容易理解。
在没有任何历史也时代背景中,两名同行业的年轻业务尖子为战胜对方而暗战。起初是为了摆脱贫穷和寻求被掌声包围的成就感。而后,在高低相当的过招中开始中伤对方,开始长期的阴暗的心理较量,利用各种资源恶意攻击也被反对手攻击。起初,伤害的仅仅是对手的技能和名气而已,被私欲充斥的两者开始从情感、家庭、社会地位等方面残害对方。这很象在办公室里面为了同一职位的变迁而导致双方的心理变异。职场斗争的本质不是什么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良性运转,有很多却是人性私欲的总爆发。魔术师的近距离对垒的触目惊心虽然在魔术这种娱乐方式的包装下,看上去虽然神秘惊悚,而种.种谋划实现的目标却更让人震慑。
在这场登峰造极直至你死我亡的终极对抗中,两者过招并不是刀光剑影,而是建立在高智商基础上的技能升级。然而,被可怕的心魔指使的破坏行为则印证了创造不易毁灭容易的真理。举手之劳不仅仅摧毁了智力创造出来的财富,而且能够瞬间到达地狱到达那种能够被诅咒的境界去。尊重科学的工程师秘密建造的电房子就是这种恶性竞争的产物,试验失败离去前的话更是深入人心值得深思。而两位前途无量的才俊究竟为何如此势不两立呢?还不是那些久存于深心以前被穷困窘迫长期压制但是又向往获得尊重的自尊心呢!是不是,起码那个年代魔术师这个职业还是属于出生卑微之人的职业。
诺兰作品决不是能够按照大众思维出手的电影。可惜,《致命魔术》的结尾是在糟糕。如果,在一个被绞死而同时将死之人买凶射杀另一人的处理,实在是对应了两者之间肆无忌惮的凶残举动。然而,这个遭天遣的报应理结局没有出此刻影片中。诺兰更为残酷的要验证适者生存的天性法则,选取了一死一亡的结局,只是为了突出影片首尾一向强调的人生的不确定性。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处理的桥段却遵循了魔术的原理,实在让人费解和不可理喻。孪生VS孪生,甚至还有替身,着实让惊悚的剧情变得画蛇添足牵强附会。我以为,与绞刑同步的买凶谋杀就就应是影片最佳的结局处理。而之后强调的“你自己期望被骗”的虚无人生观则因为方法不当而归于失败。结尾魔术面残害对方。这很象在办公室里面为了同一职位的变迁而导致的
影片强调再三的“吸引注意力、变换为技巧、让人惊诧不已”的魔术特性,确实代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微妙心理。引人注意让别人被吸引,让看似普通的自己变得特殊,利用技巧实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无比震惊。这样追寻成功的心态,源于人性的简单心理。而这种魔术生活背后我们被蒙蔽的真相却不是我们简简单单就能够看到的。而诺兰透过影片要告诉观众的人性理念我想就应就是如此。很喜欢他的作品,很喜欢这个在主流和小众之间能够畅行的新生导演,也喜欢两位男主角在影片中的高超对手戏。与故弄玄虚的《魔术师》相比,这部写实的《致命魔术》在近期魔术风行的众多影片中已经属于相当成功的。
电影《致命魔术》观后感范文
看完这部电影突然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非常精彩的一部电影!两个多小时的影长没有多余的废柴,一直让你保持精神集中(顺便提一下:如果你的智商不够请远离这部电影,应该你看不懂,里面伏笔太多了)。 《蝙蝠侠前传2》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因此其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成为我最喜欢的导演,而克里斯蒂安贝尔自不用多说。 最近无聊去豆瓣电影找点高分电影去看,无意间看到诺兰和贝尔的片子,8.7分! 我擦嘞~你知道在豆瓣上得八分以上是多么的不容易! 这电影不看就是自残么。 港片《大魔术师》只是小孩子看的
05年《蝙蝠侠前传1》的成功,以至于06年同样的导演同样的演员铸就了同样的经典——《致命魔术》! 从此诺兰可算得上好莱坞数一数二的导演了,观后感《致命魔术》观后感》。08年《蝙蝠侠前传2》的全球票房一举打破由《星球大战》系列保持的二十年记录,成为全球排行第三的卖座电影(第一名是泰坦尼克号,当时还没有阿凡达)。依次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致命魔术》中,再次展示了自己对于电影叙事结构的精妙操作。整部影片由倒叙开始,中间穿插细节,但并不显得突兀,反而给人一种很圆滑的感觉。有些人如果不能集中精神很可能跟不上导演的节奏,很多的伏笔如果不能一一看到那结尾你就一定看不懂。
致命魔术观后感
如果问我穿越到维多利时期,我最想当的魔术师是谁?我会说中国魔术师苏林深。
战略学里有一个观点:当竞争激烈的时候,你要思考自己在做的是价值攫取,还是价值创造。
安吉尔和伯登两位主角的斗争固然精彩,但他们究竟在争什么?他们争的是第一魔术师这个名号。
互相拆台,互相陷害,舍弃自己利益,就为了更好的魔术,更好的社会评论。安吉尔为了追求“不可能的魔术”,奔波千里获得特斯拉的电箱,结果每表演一次就要杀自己一次;伯登为了“移形换影”,不惜和同胞弟弟每天互换角色,或者不是正常人过的生活。
而他们还美其名曰:自我奉献,是魔术师的最高境界。
第一魔术师只有一个,为了这个名号,他们争得你死我活,到最后如何?安吉尔死了,伯登也不能以伯登身份表演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吗?
换做是你,你愿意选择他们吗?
除了“第一魔术师”,你还可以选择“中国魔术师”。
当安吉尔和伯登在苦战时,有一个人名利双收,被称为大魔术师,他就是苏林深。
虽然在片里出场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但你可以看到,舞台的造型,画面,音乐;苏林深的着装,形态(辫子),都透露着浓浓的中国风。
别人变鸽子变鹦鹉,我变金鱼。
别人穿西装,我穿唐装。
别人播的是刺激的音乐,我播的是古筝.。
一切都和别的魔术师不一样,但观众就是记住了我是“中国魔术师”,想看中国变魔术的方法,来买我的票。
结果名利双收。
为什么要选择价值创造而不是价值攫取?
价值攫取的核心是你争夺存量的资源,比拼的是你的效率(更快更好更低成本)。价值创造的核心是你改变资源的连接方式(我重新满足消费者)。
大部人每天在做的工作都是价值攫取。例如网红,大部人想的是:我比你穿的更少,比你更露骨,就能有更多关注度。可是最后都被封杀了。而少数网红在想的是,观众真的想要看肉吗?后来就有了papi酱(搞笑段子+直播),有了号称电竞第一女神的Miss(美女+游戏+直播),有了傅园慧(体育明星+逗逼+直播)。
例如“人民的民义”,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沙慧金成为省长以后,大部分官员都送花送鸟到陈老那里套近乎,其中以祁同伟最甚,希望以送礼讨好的方法晋升(这就是你挣我夺的价值攫取)。
但对于一位正直的省长来说,讨好真的有用吗?后来达康同志以“一心想着GDP”获得领导的青睐,成功上位(这就是寻求缺口的价值创造)。
扯远了。
如果回到维多利时期,你是想做自杀了很多次最终被枪杀的安吉尔,是被大众认为是杀人凶手,过着半个人生活的伯登,还是那个名利双收的钟林苏?
致命魔术观后感
这部电影是编者看过最为烧脑的一部电影,请大家尽量理解,因为我也没怎么看懂。
首先本片有两位主角,波顿与安杰。
波顿和安杰一样,是一位伟大的魔术师。他与法隆也就是他的机关师是亲兄弟。他们一起表演移形遁影魔术,而这个魔术中的奥妙:替身就是他们俩的其中一位。移形遁影魔术是成败的关键,安杰曾经知道过波顿使用替身,但是他不信波顿会使用这么低劣的伎俩,所以没有在意。其实替身是存在于波顿兄弟俩的日常生活当中的,比如波顿有一次表演手指断了,法隆为了魔术,也砸断了自己的手指。其实这不仅是魔术,兄弟情谊,可见一斑。最后波顿被安杰以生命为代价孤注一掷送上绞架,法隆给他抚养女儿,并帮他报了仇。
安杰曾经使用过替身,不过替身演员太过于低劣,再加上波顿的蛊惑,所以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找了交流电之父——特斯拉。
PS:我很佩服诺兰导演,竟然敢这么编,不过令人惊讶的,还在后面。
当替身演员彻底不能用的时候,安杰无奈之下只能去找特斯拉先生,没想到特斯拉果然是一代巨匠。他虽然没有打造出瞬移机,但是却打造出了——克隆机。
所以安杰以后的魔术过程是这样的:我先走进机器,全身被电流环绕。然后突然出现在柜子里,我每一次都害怕掉进水柜里,而没有进到克隆体的身体里。(严正声明这不是我,是安杰)所以真正的安杰,第一次魔术就死了。之后所有的他,只是具有他思想和外貌的克隆体。
正当安杰(第N个克隆体)把波顿坑进监狱,而自己化名为卡公爵,满意地注视着自己以前用过的道具时,枪响了。
他痛苦地躺在地上,注视着开枪的人,他,是法隆。
法隆报了仇,致命对决以波顿方获胜。(难怪找不到安杰的照片,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真是“致命魔术”。
篇4:致命魔术观后感字作文
《致命魔术》是一部让小加君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拿出来重温的电影。作为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经典大作,除了“金刚狼”休·杰克曼和“蝙蝠侠” 克里斯蒂安·贝尔两大银幕英雄的加盟,这部电影本身无论是剧情还是制作都可圈可点,而诺兰导演切来换去的拍摄手法,也无比契合电影的主题——魔术。
故事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安吉尔和波登是两个一起长大的魔术师,但两人性格完全不同,以至于友谊渐渐分裂,开始势不两立。他们都想证明自己才是这个时代最强的魔术师,甚至使用了各种当时已有的辅助手段来让自己的演出变得更加精彩。可是一起谋杀案,终结了所有争斗和悲剧。
电影前期多为两位主角的争斗,虽然小意外不断,但是多数都是平铺直叙,直到魔术手法浮出水面,才让电影的意外性达到了高潮。也许你在最开始时会以为主角之间的争斗只是争强好胜,要定个输赢,但这一刻,你却会发现,或许正是对魔术爱得深沉,才会愿意付出如此大的牺牲。
影片的开始采用类比蒙太奇,将老道具师为少女讲解鸟笼魔术,和时间轴上更为推前的安吉尔的最后一场演出联系到一起,以倒叙开场,将观众引入了电影中的时代和氛围里。
电影的时间轴严谨,多种叙述方式运用自如,虽然剧情复杂,却不会让人觉得杂乱无章,只需跟随导演的节奏循序渐进,却又在即将知道谜底的时候,被给予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在重复回忆之前所有剧情的同时,不得不对电影的严谨和细腻叹服。
《致命魔术》处处是细节和伏笔。由于是倒叙开头,所以不少观众刚开始会觉得一头雾水,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个个悬念开始揭露,而观众的思路也开始逐渐开阔,主线开始明朗化。
然而事实上,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魔术,在细枝末节之间,台词的遣词造句之间,都能隐约让人窥见最终悬念的谜底,却又让人难以注意到。以至于最后一刻,观众才会恍然大悟,顿觉一切不明了都豁然开朗,再回首看那些细节,才知道是真正可谓步步惊心。
这部电影中运用了许多现实社会中存在过的人物,比如电学天才特斯拉。而电影中出现的那座特斯拉实验室,也是曾存在于世的建筑。特斯拉在该实验室长期研究的一个问题即是电力输送,这也是《致命魔术》中那台神秘机器的技术背景。
当时的特斯拉正处于事业高峰,但灾难却突然降临,在1895年3月13日凌晨,这座著名的实验室被一场大火烧毁,包括所有的实验设备。幸好那天他没有如平常那样彻夜工作,否则可能也命丧火海。所以与历史对应的,电影中安吉尔去找特斯拉时,发现实验室成了一片废墟。
此外,历史上特斯拉早年是爱迪生的同事,曾在爱迪生公司负责研发直流电发电机,但他之后发明了交流电,并引发直流电和交流电之争,这导致了特斯拉和爱迪生决裂。这一段隐藏在剧情后的历史事件与剧情又有几分神似,可见在《致命魔术》的剧本撰写过程中,是包含一番苦功的。
《致命魔术》并不是一部容易理解的电影,也有不少观众在看了倒叙的开头后觉得无法理解,而放弃了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但是事实上,这部作品只有看到了最后才能知道它的精彩之处,电影用循序渐进的叙述和时不时的穿插记忆,佐以细枝末节的线索,让观众宛如置身迷局,亲身体验这场“魔术”的发酵、壮大和最后的灰飞烟灭。
在此我们又要谈起时间轴。比如波登因在水箱旁看着对手安吉尔溺毙而被捕,有重大杀人嫌疑。在狱中波登得到了安吉尔生前的日记,由日记引出时间轴的推移,插入安吉尔生前的剧情,结构再次进入倒叙,在此之后,开始了整个故事的正叙。
因此,若想要完整地看懂这部作品,仔细研究它魔术一般的时间轴,是必不可少的工序。
相信诺兰这个金字招牌已经可以吸引不少人的注意,更不要说“金刚狼”和“蝙蝠侠”的同台对决,这两点无疑增加了《致命魔术》的人气。而剧情中处心积虑设置的悬念,令人颇感意外的答案,在谜底揭晓的一刻最让人叹为观止。导演用独特的手法,愚弄了所有观众,得来的却是观众止不住的叫好和震撼。
《致命魔术》是一部包含了很多东西的电影。在表面上的斗争里,隐藏的是魔术师对于自己梦想的执着和坚持。然而命运让他们走火入魔,反反复复开着玩笑,无数人和电影中的两个魔术师一样,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追寻到自己想要的,却发现原来什么都没有得到,或者一开始就走错了路。《致命魔术》用一种绚丽又震撼的手法,造就了一个极端的结局,让人为止唏嘘不已。
篇5:致命魔术观后感字作文
《致命魔术》中最伟大的魔术师,显然不是Angier或者Borden,而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迄今为止,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都重复着相同的母题:复仇,这种复仇又往往与偏执、孤独、异于常人,等特性相联系。正如《失忆》中患有短期记忆丧失的主人公的复仇,《失眠》中患有失眠症的主人公的复仇,以及《蝙蝠侠》中双重身份的主人公的复仇。《致命魔术》中,复仇被转化为两主人公的针锋相对,而这场针锋相对的引子,也正是Angier对Borden的复仇。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致命魔术》中,再次展示了自己对于电影叙事结构的精妙操作。影片的开始采用类比蒙太奇,将老道具师Cutter为女孩讲解鸟笼魔术和时间轴上更为推前的Angier最后一场演出联系到一起,完成了倒叙开场,比《失忆》中轰炸式的倒叙,更加圆润自如,并由Cutter的“prestige”一词,呼应主题同时完成转场,电影自然过渡到法庭部分。Borden因被目击在水箱旁看着Angier溺毙而被捕,有重大杀人嫌疑。在狱中Borden得到了Angier生前的日记,由日记引出时间轴比最后演出更为推前的Angier科罗拉多之行部分,结构再次进入倒叙,更为巧妙的是:Angier的日记中,记载了他对于Borden日记的破译过程,并由Borden的日记,话说从头,开始了整个故事的正叙。这样讲起来似乎有些晦涩,我尝试着做了如下的简图:
1、Borden日记所记载的二人成长恩怨史在时间轴上最为靠前,定义为A段,最后到Borden写给Angier关键词Tesla。
2、Angier日记从科罗拉多之行开始,记录了他前往科罗拉多寻找Tesla,一边破译Borden日记,以及第一次试验Angier版瞬间移动魔术,此段紧接A段,定义为B段。
3、在Angier科罗拉多之行开始后,到第一次试验瞬间移动,也就是B段的时间里,Borden的生活也在继续,主要讲了他和妻子Sarah以及情人Olivia之间的问题,定义为B'段。
4、Angier回到伦敦开始,直到他最后一场演出时消失在舞台上,定义为C段。
5、Borden的妻子在争吵后自杀,到Borden多次去看Angier表演瞬间移动,直到最后一场之前,是C段平行的Borden部分,定义为C'段。
6、D段为Borden在后台看到Angier溺毙,受审,遇到Caldlow爵士的律师,阅读Angier的日记,绞刑。
7、E段为最后的高潮戏,Angier的死。其中有多次闪回,并交待了重要剧情,但不做详细分解了。
8、F段为Cutter为小女孩讲解鸟笼魔术,直到电影结束。
以上为按时间轴顺序的剧情,在电影中,大体上变成如下结构:
|.F1.||.C2.||.D1.||.B1.||.A.||.B2.||.B'.||.C1.||.C'.||.D2.||.E.||.F2.|
从这个结构轴上可以看出电影的叙事结构是多么的复杂,实际上在A、B、D三部分是相互交叉的,比上图更复杂,E部分也多次闪回到A、B、B'等部分,不做详细分解。
电影在母题:“复仇”之下,还探讨了“Obsession(痴迷) & Sacrifice(牺牲)”痴迷使得Angier和Borden不断的追求提升,达到个人的极限,为此他们都做出了超出寻常的牺牲。在两人观看中国魔术师表演后,Borden的话已经暗示了这一观点:“完全的为他的艺术献身,巨大的自我牺牲。”而随后Angier在家同妻子的话,又包含着暗示。他说:Borden马上就看出来了(中国魔术师的秘密),而我却不行。让我一生都装成另一个人(我受不了)。” Borden能看出来,是因为他已经具有做出这样牺牲的准备,而且实际上他到死都装成另一个人。
与诺兰高超的结构操作相比,Jonathan Nolan的剧本同样出色。除了精心构建出令人惊奇的故事内容外,类似上面提到的暗示在电影中比比皆是,只待细心的观众逐一发现。
首先,在电影开头Cutter给小女孩演示了鸟笼魔术,这个魔术正是整部电影中最重要的一个魔术。Borden和Angier的瞬间移动,和鸟笼魔术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把笼子变成箱子,一个消失掉,另一个跳出来。在随后的监狱部分,Borden说Fallon会照顾他女儿,律师紧接着说:Fallon,A man with a past as obscure as you own(一个有着和你一样卑贱过去的人),obscure同时还有模糊不清的意思,暗示两人之间的秘密。
当Cutter应法官的要求解释Angier魔术的秘密时,Cutter说了这样的一句话:玩杂耍的人,他们靠掩盖一些简单,有时也是残酷的事实为生。这句话暗示了最主要的剧情。Angier和Borden都通过掩盖一些简单,但是残酷的事实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在回忆部分中,Borden在演出后台说:“真正的魔术师会创造出他的同行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的新花样。”这句话随后成为了Borden和Angier最大的心魔。后来,Cutter嘲笑他说:你一定有这样伟大的魔术,你可以把它卖给我么?Borden说:“我当然有。但别人变不了我这个魔术。”这句话暗示了Borden最大的秘密,并提示在学徒时,他已经在那样做了。
Borden先一步离开后,Angier问Cutter关于Borden从哪里来的问题。Cutter反问:你从哪里来?结合后面妻子问Angier的话:你不是也在装成别人么?Angier回答:我觉得换个名字算不上伪装。以及最后的Caldlow爵士剧情。表明Angier学徒时也掩饰了自己的过去,他本就出身贵族。这是两个人最初为魔术做出的牺牲。
Borden和Sarah在鸟笼魔术后相识,这一段为观众演示了真正的鸟笼魔术,实际上是两只相同的鸟,其中一只在魔术中被杀死。这个魔术和最后Angier的瞬间移动几乎一模一样。
在Borden送Sarah回家时,Borden没法到Sarah家做客而离开,Sarah关门,发现Borden已经在屋子里了。这一剧情,实际上正是后面Borden的瞬间移动魔术。也是几乎一模一样。
以上仅是电影前20分钟内出现的隐喻情节,已基本暗示了整部电影的内容。此后,Angier的妻子在魔术事故中丧生,两人的恩仇故事正式展开。
另外,导演在电影中还故意放置了彩蛋,当Angier从科罗拉多回到伦敦后,Cutter按他的提示,到他的排练场找他。Cutter一进屋,盲人看守听到动静,问“是谁?”在随后短暂的两个镜头中,你会看到两个一模一样的盲人看守,一个坐在杂物上,一个在瞬间移动的箱子边弯着腰。
这部电影由于剧情的关系,也存在一些争议之处。比如:到底哪个Angier是真的的问题。第一次试验时,他射杀了出现在远处的Angier,但后来的表演中,每次都是在道具内的被杀。也许这里面没有真假主次之分,总之不好解释,Tesla不是说过科学存在随机性么。
电影中的Tesla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早年是爱迪生的同事,曾在爱迪生公司负责研发直流电发电机,但他后来在西木公司的资助下发明了交流电。随后引发直流电和交流电之争,Tesla和爱迪生决裂。这一段隐藏在剧情后的历史事件与剧情又有几分神似。天知道剧本里,到底还有多少秘密。
篇6:致命魔术观后感字作文
美国电影《致命魔术》自从上映以来,称不上好评如潮,也是叫好连连,这里不再详谈该片了,只是从个人爱好角度谈谈该片背后的电学斗争背景,权当好玩。
应该说,本片一个意外影响便是让特斯拉(Tesla)这一电学天才重新浮出水面,他绝对是一个天才人物,来自塞尔维亚,童年时即是数学和物理学神童,当时的电学尚属新兴科学,但是已经深深吸引着他。他是一位典型的带着梦想家气质的发明家,在他的一生中,他以惊人的想象力和疯狂的干劲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电力发明,而其中虽然有很多没有具体的商业应用或者根本不具商业可行性,但是却充分展示了他在这方面的才华。在片中,特斯拉也被渲染成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而Angier前去寻找特斯拉时,那座实验室也在历史上是存在的,而且非常著名,他在该实验室长期研究的一个问题即是电力输送问题,特别是无线的能量传送问题,这也成了《致命魔术》中那台神秘机器当时的技术背景。而当时的特斯拉也正处于事业高峰,但是灾难突然降临,在1895年3月13日凌晨,他的实验室被一场大火烧毁,所有的实验设备都被烧毁,而那天他没有如平常经常的做的那样彻夜工作,否则可能也命丧火海。所以,我们后来看到Angier一次去找特斯拉时发现一片废墟。这场大火对特斯拉打击非常大,而到了他生命的后期,他也已经到了几乎身无分文的地步,而他的奇思妙想也很难再引起投资人的兴趣,在1943年1月7日,他孤独而又贫困的死去。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一生喜爱鸽子,最后陪伴他生命的也是一只白鸽,不知当时,如果他知道变魔术时,作为道具的鸽子会被那样的残杀,是不是当Angier来找他时,立马把那家伙电死了。
从以上描述看来,特斯拉是很厉害的人物,但我看一个帖子中看作者写到说看了《致命魔术》才知道特斯拉如何如何了得,爱迪生跟他比算个P。我只能感叹现在的人实在容易极端化,听到东边有动静就往东边猛冲,听到西边有动静,立马掉头飞奔。特斯拉是伟大的电学奇才,但是也不要夸大了他,而另一个人物爱迪生却也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在《致命魔术》中提到了爱迪生的名字,而且暗示了他与特斯拉处于竞争关系。这就涉及当时的直流电和交流电之争的背景了,实际上爱迪生非常看重特斯拉,曾经亲切的称之为“我们的巴黎小伙子”(特斯拉成名于巴黎),但是爱迪生尽管为电学的发展,特别是早期直流电应用的普及做出突出贡献,却也有固执之处,比如他坚决的反对交流电即使最突出的一例。而特斯拉恰恰在交流电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样,交锋即不可避免了。但是,真正站在交流电阵营与爱迪生交锋的实际上不是特斯拉,特斯拉是一位发明家,却不是一个善于将之应用于商业的人,而这点上爱迪生正显示了充分的才能。于是,另一个人物出现了,这个人物在《致命魔术》中甚至名字都没提一句,他就是威斯汀豪斯,当时将交流电大力推向商业应用的传奇商人,他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同时对手下的发明家又分外慷慨,比如特斯拉便收到了丰厚的报酬。爱迪生和威斯汀豪斯之争在当时可谓激烈无比,双方上得了台面的手段和下三滥的手段都使了出来。当然,最后,交流电一方取得了胜利,人类电学领域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尽管爱迪生在交流电和直流电之争中显得固执,但是,当“死敌”特斯拉的实验室在前面提到的那场大火中被烧毁时,他竟然接纳了特斯拉在他著名的西橙郡实验室建立临时的工作室,或许这就叫做惺惺相惜吧。而爱迪生和威斯汀豪斯在商业上最后都不太顺利,就爱迪生这边来说,当时,巨头中的巨头——摩根将他的爱迪生通用和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合并成通用电气,而摩根这么做时甚至懒得通知他一声,爱迪生也绝望的说“人们将永远忘掉我的名字,忘掉我和电之间的任何联系。”。当然,今天大家看到人们弹起通用电气时总是很自豪的提起爱迪生,不知他泉下得知他心中的悲哀竟被后人称为他的伟大成就时,心中作何感想。而威斯汀豪斯与之类似,在与资本的搏斗中败下阵来,渐渐失去对公司的控制力,最终公司破产。
这就是《致命魔术》当时的一些背景,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这部电影,就会发现一些好玩的东西了。我不知道魔术是否有传统魔术和现代魔术这类的分法,但是,我们看到,在片中最初的魔术都是采用如机械装置等手段进行创作,靠的是思维的力量,而且严格限定这魔术师的圈子内,不会借助外力。而当Angier去寻找特斯拉时,似乎也表明着一种新的魔术时代的到来,即借助现代科技,其手段也变得更加多样。这让我想起了日本的武士片,经常会出现的一样道具便是火枪,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很强的武士狂砍人,但是突然一阵枪响,他悲壮的到地,而这往往有武士时代行将灭亡的象征意义。Angier借助神秘机器的举动也似乎带有类似意味。
最后,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光电帝国——电力发展史上的巨人和他们的战争》,本书详细介绍了那场直流电与交流电之争的精彩故事,本文的资料也多来自于此。
篇7:致命魔术观后感字作文
我想起我中学时代的读过的维多利亚时代晚期一些通俗小说,像福尔摩斯或者凡尔纳的一些作品,在这些工业革命之后的小说里,可以看到许多奇形怪状的机器,因为那时的人们迷信机器就像今天的人们迷信知识;也可以看到和机器对应的许多阴暗的人群以及人群之间的怨愤,我不知是人类天性的憎恶制造了光怪陆离的机器,还是机器的触手异化了人类的灵魂。也许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最疯狂的时代,新兴的科技力量使我们的能力大增,但同时也让我们手足无措,以至于最终导致了人类史上空前的战争。电影中Angier毫不犹豫地杀死自己的复制品,是这种疯狂的一个终极隐喻,也是机器时代人类魔术的难逃宿命。
也许把这部好看的商业片套上这样的一个主题显得不合时宜的夸张,但好玩的电影永远不会排斥解释的多重性,况且Nolan也是一个十足好玩的导演。既然他可以在极精巧的结构下来探讨人类的记忆历史,那么为什么不能更巧妙地谈论人类的“魔术”呢。
魔术需要牺牲。这个牺牲可以是一个真相,一只鸽子,一根手指,一个人,乃至一个人的灵魂。影片一开始的几个小魔术昭示了这一点,一位瘦削的中国魔术师把自己伪装成胖子,一个把小鸟变没的魔术其实是把小鸟压扁。也许儿童的眼睛最锐利纯真,他知道真相,他固执地哭着说小鸟死了,但大人们选择被欺骗,因为在被欺骗时,人们获得快感。影片开头的这个小魔术其实是电影提纲挈领之处,它的作用远远超过展示魔术的一般过程和引出人物,而是在于它创造了一种笼罩全片的比喻和氛围。一种对于牺牲生命和真相的机器的隐喻和一种悲剧氛围。
影片的中段是两个魔术师的互相拆台和矛盾的发展。叙事一向是Nolan的杀手锏,他不会在意时空的跳接会给观影者造成麻烦,他在意的是叙事结构与影片的整体氛围的联系。所以我们不会在蝙蝠侠中看到分段倒接式的叙事,因为蝙蝠侠并不会失忆,蝙蝠侠也不会和观众谈论记忆的边界,同样,蝙蝠侠不是魔术师,他不会走迷宫,所以这种迷宫式的相互叠加式的叙事,和魔术师很般配。当然我也说过这些非常规叙事可以被称为“针尖叙事”,就像针尖上的芭蕾,很好看,很危险,观众很过瘾,导演很嚣张。叙事的终极目的不是让观众明白剧情,而是让观众明白导演想让观众明白的那部分剧情,所以我们“一头雾水,要想想才知道”的这种效果,它可谓完美呈现,因为我们是在看有关魔术的电影,不“一头雾水”,怎么行?
其实中段之后结局已经隐隐可见。两败俱伤似乎可以预见,问题只是他们的终极魔术到底以何种面目呈现,牺牲的又都是什么。复制机的出现使电影的观赏性跃上新境界,而从整体的构想和一开始的隐喻来说,复制机的出现恰好从最极端程度上体现了牺牲和异化。每一次精彩的魔术背后,都是一次光明正大的谋杀谋杀的是自己,杀人者也是自己,当透骨的冰凉爬上脊背时,留下的那一个在想些什么?机器时代的象征是社会化大生产,在这种生产中,产品被统一的标准约束着,创造者也被统一的标准桎梏着,似乎这整个社会就是一台庞大的复制机,我们每天面对一样的东西,想着一样的事情,吃着一样的快餐,我们杀死着自己,再创造着自己,这样的我们,“魔术”里的我们,牺牲了什么?我不认为这部片子是一部纯粹的娱乐片,可能是它的悲剧感和阴暗色调勾起了20世纪初的惨烈回忆,也可能是今天的社会只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升级版,根本的矛盾远未解决,甚至远未被认识到,或者我们宁愿视而不见。就像影片最后一句话:我们选择被愚弄。
篇8:致命魔术观后感字作文
今天看完了《致命魔术》。
一气呵成,从头到尾,如同诺兰其他作品——一贯的流畅与完美。
首先你不得不感慨诺兰对叙事结构巧妙的处理,和情节发展节奏精妙的推动,和无数值得回味的细节与暗示。
之前总说这部片子烧脑,但是我看完后觉得并非是对智商的考察,而是对耐心与细心的检验。
就像里面那句经典的台词“现在你想找出秘密,但是你无法找到,因为你没有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希望被愚弄。”——你没有明白这部片子,是因为你一开始就不准备看懂。当你沉浸其中,你就会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与奥秘。
先讲情节的展开,由安吉尔和波登早年的恩怨讲起,再由他们而人阅读对方的日记推进,再回到现实二人的终极对决。清晰,有纠缠,但是很直接。
从一开始波登始终说不出自己究竟打了什么绳结,安吉尔发现他日记中的挣扎,再到他的妻子萨拉说的:”你有时候不是真心“,我就怀疑波登有间接性失忆或者人格分裂,但直到形如幻影的法隆反复出现,和萨拉自杀后他对情妇的那段独白,我才明白波登和法隆是Twins……
这时我们再仔细想想那只绿色小鸟的魔术,那个小男孩哭着问波登:”这不是那只鸟,你杀死了它,你把它的兄弟弄到哪里去了?“以及安吉尔变魔术时最开始的坚决不愿杀死那只鸟,都后来被逼到走投无路终于痛下决心准备杀掉时的转变,再到其实并没有杀死鸟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魔术里的那只鸟其实暗喻波登法隆兄弟。安吉尔最终还是决定干掉他们中的那一个。
再到“复制机器”这个超越科学的科幻机器的出现,影片开始走向最终的高潮。其中有一个小细节,教授演示时复制出的那只黑猫,没有金属项圈,所以我们知道,这台机器,不能复制金属,和安吉尔上台表演时脱掉戒指的动作形成了照应。(感觉自己棒棒哒看得好仔细233333)
以及安吉尔第一次用这台机器复制出自己时,那个刚复制出的替身对准备开枪的安吉尔“no,no,no,其实我才真的”时我们可以知道,这台鬼畜的机器,在复制肉体的同时还能复制精神,记忆,与自我认知(艾玛,这脑洞真大)。再结合安吉尔每次处理其中一位的方式,那个最初的安吉尔,也就是所谓“本体”早已在某次魔术里被淹死,因为活下来的都是新复制出来的“安吉尔”。所以才会有结尾处,他对法隆说“你不懂那种感受,你不知道自己会被淹死还是活下去”,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每次表演都要带着亲手处死自己的决绝与心理折磨。
而这一切对抗,比拼与折磨的开始都因为自负疯狂的波登因为自己的偏执害死了安吉尔的妻子。之后安吉尔的一切痛苦,悲伤绝望,不过是来自他对妻子的愧疚与深爱。
他不会为了魔术而疯狂,他不会为了欲望去冷酷。
他自始至终,悲伤无奈而又善良。
反观波登与法隆,尤其是波登,简直为了魔术丧心病狂。不惜伤害,自残,伪装,杀戮,欺骗。巧合的是,那两个爱着他们的女人,早已察觉到了端倪,可他们仍自以为是而又自私刻薄的坚持伪装,逼得萨拉自杀,另一个本爱他的女人,被他的冷酷伤害,在绝望气愤后选择离开。
安吉尔变魔术,为了维护心中所爱;
波登与法隆变魔术,为了金钱欲望和疯狂。一个人要多么残忍与自私才能做到这么无情的伤害。
所以我更愿意把《致命魔术》当做一部科幻基础上的伦理情感片。
它用有些残酷的事实质问人们”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拥有与得到?“,
它问我们每一个人,你是否过于自私或是自负,把伤害当做理所应当,甚至是当成一种天赋与奖赏?
关于结尾,其实是一个开了个小口的开放式结局。以我的理解,安吉尔并没有真正死亡,法隆打死的不过是安吉尔的又一个复制品而已。从一直把安吉尔当儿子对待的老人柯特的反应就可以推理出一二。
柯特从剧院走出遇见法隆时情感毫无波动,他对安吉尔”最后“的那几句话也不像是诀别。所以我认为,报仇成功的安吉尔不愿再进行这种无意义而又伤害不小的”魔术比拼“,于是联合柯特,对着法隆,自以为是的法隆,进行了又一次的魔术表演。而且影片之前,安吉尔强调表演场数似乎和这段有所呼应。
并且结尾处二人对峙的场景,是装满了安吉尔替身的水缸旁,所以我觉得这也在暗示,法隆开枪射杀的这个安吉尔也是一个复制品罢了。
”不疯魔,不成活“,这句话是对每一个过于痴迷或贪心的人类的提醒。
无休止的欲望,只会带来无休止的黑暗与悲伤。
表演终了,怎么想,全在于你自己的思想。
最后,再一次,致敬诺兰!
篇9:致命魔术经典台词精选
有的时候,太过快速的变化也会带来至关重要的命运转折:世纪之交的伦敦,娱乐业才刚刚起步,于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术师就成了那个时代最神秘莫测的大众偶像,享受着社会能够给予的最高赞誉,社会地位也高于其他从事表演的人。
在魔术产生盛行的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两位极有天赋的年轻魔术师,最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是一起出道的同门:罗伯特·安吉尔性格复杂而且历练世故,是一名天生的表演家,他知道如何在舞台上将自己完美地展现给观众。而阿尔弗雷德·波登则与他完全相反,这位天赋极高且非常富有创造力的魔术天才因为不修边幅和天真的个性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更不懂得如何使用华丽的手段去表现他的魔术想法。两个人在一场一场的表演中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将其他魔术师都甩在了身后,最终却变成了这对曾经的同门师兄弟的竞争……
事情的导火线是波登在一场表演中间接地意外害死了安吉尔的妻子,后来两个人因为互相嫉妒猜疑,而成了势不两立的对手,他们用勇敢取代了道德、技巧取代了科学、野心取代了友谊,为了战胜对方,以便能够证明自己才是这个时代的第一魔术师,他们寻找各种辅助材料来丰富自己的魔术表演,其中包括刚刚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发明出来的科学奇迹--交流电。事态渐渐不受控制,两个人的忠诚与信仰都受到了最大限度的考验,直到引发了一场谋杀,这场世纪大战才以悲剧收场。
篇10:致命魔术经典台词精选
能看出来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是想在影片中深入探讨有关人性的东西,不过似乎不太成功,但两位主演休·杰克曼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表演,却值得称道。——《综艺》
虽然这并非一部主流的电影,却仍然带给观众很多乐趣,不知道克里斯托弗·诺兰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娱乐周刊》
独特环境下的独特传奇,如果你喜欢维多利亚时期专有的政治和文化氛围,这部影片无疑是你最佳的选择。——《亚特兰大日报》
我怀疑许多人会爱上致命魔术的跌宕起伏以及科幻元素,我更喜欢先得头筹的《魔术师》。——《芝加哥论坛报》
诺兰通过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凭借对复杂叙事的摸索,已称得上一个成熟的电影人!——《迈阿密先驱报》
诺兰指导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出伟大的魔术表演,当你还没从第一出把戏中回过神来的时候,第二出已经结束了。我说,这就是邪恶般的智慧。——《滚石》
该片有着演员卖力的表演,顺畅的叙事和时而复现的小细节。《致命魔术》由诺兰依据自己和其弟弟的剧本改编而导演的一部作品,是一部复杂的惊心设计的电影,其唯一目的在于使人消遣。——《纽约时报》
篇11: 致命魔术影评
剧情介绍
有的时候,太过快速的变化也会带来至关重要的命运转折:世纪之交的伦敦,娱乐业才刚刚起步,于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术师就成了那个时代最神秘莫测的大众偶像,享受着社会能够给予的最高赞誉,社会地位也高于其他从事表演的人。
在魔术产生盛行的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两位极有天赋的年轻魔术师,最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是一齐出道的同门:罗伯特·安吉尔性格复杂而且历练世故,是一名天生的表演家,他明白如何在舞台上将自己完美地展现给观众。而阿尔弗雷德·波登则与他完全相反,这位天赋极高且十分富有创造力的魔术天才因为不修边幅和天真的个性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更不懂得如何使用华丽的手段去表现他的魔术想法。两个人在一场一场的表演中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将其他魔术师都甩在了身后,最终却变成了这对以前的同门师兄弟的竞争……
事情的导火线是波登在一场表演中间接地意外害死了安吉尔的妻子,之后两个人因为互相嫉妒猜疑,而成了势不两立的对手,他们用勇敢代替了道德、技巧代替了科学、野心代替了友谊,为了战胜对方,以便能够证明自己才是这个时代的第一魔术师,他们寻找各种辅助材料来丰富自己的魔术表演,其中包括刚刚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发明出来的科学奇迹--交流电。事态渐渐不受控制,两个人的忠诚与信仰都受到了最大限度的考验,直到引发了一场谋杀,这场世纪大战才以杯具收场。
剧情解谜
1、波登和法隆是双胞胎兄弟,波登对研究新魔术着迷,是他执意要打新结,而害死了安吉尔的妻子,法隆则理智,他出此刻安吉尔妻子的葬礼,并诚实地说自己不明白打了什么结,因为结是波登打的。
2、波登以前让Tesla帮他做“瞬间转移机器”,但不成功(片中有交代),之后被安吉尔威胁时就叫安吉尔去找Tesla,他以为安吉尔只会白跑一趟。另一种解释,波登写下Tesla只是乱写的,因为他也去过Tesla不成功的那场表演,但是没想到真的会造一个复制机出来。
3、被绞死的是波登,他爱Olivia,最后活下来的是法隆,他爱Sara,最后法隆在向安吉尔叙述真相的时候,说IloveSara时放的是他与Sara在一齐的镜头,说HelovesOphelia时,放的是波登与Sara吵架的镜头,可见被绞死的是波登,他最后一面见的时法隆,法隆爱的是妻子Sara,所以波登在临死一刻对法隆道歉,说他无意害死妻子Sara,试问一个爱妻子的人怎样会和妻子吵架害死妻子,由此可见,和妻子吵架的是波登。在监狱的也是波登。
4、Sara明白波登双胞胎的秘密,她对这种三人生活感到疑惑恐惧并难以忍受,之后她发觉两人之一喜欢上了Olivia,而她不能搞清楚到底这个人是不是自己丈夫,甚至她觉得说不爱她的人就是她一向深爱的丈夫波登,心灰意冷的她想约Oliviar出来说出真相,但后者没出现,最后Sara崩溃自杀了。最后说不爱她的人,就是波登,由监狱的道歉能够看出,波登一向说他不是故意的。而明白真相的Sara最后崩溃到无法分辨这对兄弟,误以为说不爱她的人就是法隆。加上四人的复杂感情生活,因此才寻短见。
5、关于安吉尔,在妻子死后,一心报仇,变得更加偏执狂热,一心想表演最神奇的魔术,把妻子为他起的艺名(大师丹顿)发扬光大。安吉尔极度自私狭隘高傲自大,片中有一段说安吉尔利用替身表演“瞬间转移”,他不满自己是掉到台底的那个,而替身却站到台前,理解观众欢呼(他还在台下隔着木档板向看不见他的观众鞠躬),之后更加提出来要和替身出场顺序对调,他想最后站出来理解观众的欢呼。那里说明了安吉尔的自私自我,不能容下别人,不能与人分享荣誉(正好与波登兄弟的同心协力、互相信任、自我牺牲构成了鲜明比较,并为之后安吉尔如何对待自己复制品作了铺垫)。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安吉尔是被波登两兄弟逼的。原本的安吉尔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从他不忍心杀死鸽子这一点能够看出,而且也没有虐待法隆的女儿。但这一切都是因为安吉尔的争强好胜,过于渴望观众的掌声和期盼崇拜造成的。
6、安吉尔明白机器会成功复制自己,并从箱子走出来,也很清楚自己性格不能容忍另一个自己同时存在,还有为了机器出差错而为自己带来痛苦,所以他先准备了手枪,再走进机器,等复制的自己一出现,便想都不想就毙了他。这是他第一次亲身使用机器,原版自己杀了复制自己。
7、安吉尔找到Cutter,并约了经纪人一齐试看表演,这是安吉尔第二次用机器,这次,安吉尔的原版死了,复制安吉尔A活了下来。(这时关于原版安吉尔是怎样死的原片的确没有明说,是不是淹死的还不好说,只能够肯定说原版安吉尔在机器里通电后就直接掉下台下的机关里,复制安吉尔A在经纪人面前现身,并确定复制出来的自己保留着原先的一切记忆和潜力。事后,复制安吉尔A便安心地处理掉机关里被控制着的原版安吉尔。)
8、安吉尔在确信机器的可靠后,便有了之后的表演。因为Cutter曾说过溺水的感觉像回家,于是复制安吉尔A便选取了溺毙这种方式来处理自己的肉身。过程是:安吉尔在台上通电,掉到台下水箱溺毙,同时,复制安吉尔在另一处生成,这样循环地……并不是说每次用机器都多出了一个新的安吉尔,而是每次一个安吉尔就分身成了两个人,一个人掉入水缸,另一个出此刻高台上。但分身出的安吉尔不明白溺死的感觉,因而就有勇气一次一次地重新站到台上,准备掉水里,迎接新生。(试想你自己就是安吉尔,你的感觉就是站到台上,通电,莫名其妙地出此刻柜子里,然后是下次表演,站到台上,通电……这样循环下去,没有一点痛苦)。
9、由此至终都只有一个安吉尔,之后安吉尔在通电前就发觉了波登冲到了后台,于是分身后他故意没有出现,这样就造成了安吉尔溺死的假象,波登成了最大的嫌疑人,不明真相的Cutter还真以为波登会什么“瞬间移动”,把水箱移到安吉尔台下,于是便有了开头Cutter在法庭上指控波登一幕。有人认为在冲下后台的是法隆,但我认为不是,因为从兄弟的性格就能够推测出来,喜欢Sara的法隆就应是一个热爱家庭较重的人,而波登之前为了研究新魔术而间接害死人,在监狱的时候也提到说没有听从劝告,所以由此可见,会那么热衷想揭秘的人就应是波登。ps:对于第9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1、把水箱移动到安吉尔台下的是安吉尔自己,他是有意要陷害波登的。从安吉尔的日记里的那句话,此刻你就应在监狱里看着我写的日记,但是我已经逃出生天,大致是这么个意思的台词,说明安吉尔安排了那场魔术的所有,包括可能自己的复制体会掉到水箱里,他将锁换了也说明这点。但是复制体出此刻水箱里淹死并不是必然的,可能会出现意外状况,因此安吉尔这次是有风险的,而事实恰恰贴合了他陷害波登的计谋,才有了之后。(我认为是没有计谋的,不是有心陷害的,因为他不可能预测到那天波登会来,而且日记是能够事后补上的,别忘了那个那日记的律师和安吉尔换得假身份后的爵士是有联系的。日记极有可能是事后写给波登看的,而且波登看完也说这不是安吉尔的日记,说明极有可能是出事后写的)
2、到台下的是波登。首先你认为波登的性格不会有慌乱和想救人的表现,但是我认为即使是波登,他也不是丧心病狂的人,看到一个生命即将死在自己面前,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波登和法隆是交替装扮对方的,因此不能因为他摘掉了帽子和胡子就仍为这是法隆。波登是因为好奇才会想上台检查并且到后台查看,看看是否能发现安吉尔的秘密,而之前波登和法隆的对话中能够得知法隆期望不去在意安吉尔的魔术,由此可见好奇地冲到台下的是波登。波登在监狱里读着安吉尔的日记,并在安吉尔写到,安吉尔对于波登在葬礼上回答自己不明白打的是什么结而觉得愤怒,他看到里的时候,镜头给出了波登面部嘲笑的表情。介于波登和法隆的性格来看,法隆偏向于安定,波登喜欢尝试刺激,因此监狱里的肯定是波登。波登从在台下目睹安吉尔复制体,或者是安吉尔本体的死亡之后,立刻被抓起来,之后审判和送往监狱,之间波登和法隆是不可能调换身份的。因此从好奇地上台检查装置到最后在监狱里的都是波登。
10、安吉尔的每一次登台时都对万一机器失灵而产生不可预见的后果感到害怕,同时内心一向被自己处理自己肉身的残忍方式深深折磨着,所以有了影片最后的一番话“我要鼓起勇气走向表演台,我也不明白我会掉进水箱里还是神奇地再次出现……”
其实本片极度震撼人心,剧情线索构思编排十分缜密,要看明白不难,关键是正如片中反复强调的“Are you watching closely”(你,看仔细了吗?)
篇12: 致命魔术影评
《致命魔术》:假作真时真亦假
扑朔迷离的剧情、复杂多维的结构和开放式的结局,几乎成了克里斯托弗.诺兰影片的重要特征。他的几部有限的作品几乎都是需要观众苦苦思索的,然而这种在“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的基础上标新立异的讲故事的方法,对于很多观影者而言却能带来额外的愉悦感。当然前提是你务必看懂或者至少对影片建立了自己的理解方式,否则观影过程将是迷惘和痛苦的,《致命魔术》无疑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在电影的叙述形态中,所谓的“经典好莱坞叙事模式”主宰了大部分电影,这一叙事过程普遍呈线性发展方向,再辅以异彩纷呈的视觉特效,除了情节对人的心理影响之外,观影过程都是愉悦的。然而,诺兰的电影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的,他的作品是颇令观者“劳心劳神”的,即便是像《黑暗骑士》这样反映美式孤胆英雄的影片也增加了诸多变量和反传统的剧情模式,使得简单的故事有了不简单的结局。《致命魔术》其实本质上并没有跳出传统电影叙事模式,但它的过程和结局却是那样的非同寻常,除了原著小说的贡献之外,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编导潜力居功至伟。
影片开场是由迈克尔.凯恩扮演的魔术道具师库特成为了一个故事的叙述者,这是典型的故事中的主角讲述故事的模式,并且影片也是以库特的旁白为结尾的。“你并不是真的想要明白,你想要被骗”这一道出魔术吸引人本质的话语,首尾呼应地完成了影片在结构上的闭合。这个开场十分精彩,采用并行蒙太奇的方式,在库特为波登(克里斯蒂安.贝尔)女儿变魔术时,讲述了安杰(休.杰克曼)之死,在倒叙中还有倒叙,环环相扣,但是这一过程不但没有引起我们理解上的偏差,反而在清晰地引出故事的同时还制造了一个悬念。这完全贴合好莱坞电影“开场前四分之一就就应抓住观众”的铺叙要求。影片结尾在讲明安杰之死的来龙去脉时,依然回到库特和波登女儿的场景中,在这一结构闭合的电影形式下,讲述的却是一个过程和结局都无限开放的故事。“复仇”可谓是影片的主要题旨,但影片所要讲述的资料却不仅仅仅是“复仇”这么简单,它更是关乎追求和自我牺牲,欲望和自我克制的人性探讨。
“性格决定命运”完全贴合安杰和波登的人生之路,二人原本也算师出同门的魔术高手,但是迥异的个性导致了他们最终走上了敌对的道路。安杰具有舞台表演才能,他更崇尚华丽的表演以迷惑观众,这就是他不断失败但是却总想采用“歪门邪道”的方式打败波登的诱因,而波登显然是魔术研发的高手,他更具专研精神,正是后者的这种优势,使得他在之后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上风,而也正是他的这种“穷究”精神才导致了两人的决裂。安杰妻子的死就跟他的这一性格特征有直接关系,能够肯定的是波登(无论是兄弟中的哪一个)并非故意谋杀安杰之妻,显然在他参与魔术的过程中,他依然在琢磨哪种捆绑方式更有利于魔术,他(个人倾向于参与此事的始终是兄弟中的一个)是在精神不集中的状况下导致了安杰之妻的意外死亡,所以应对安杰的质问,他也感到迷惘,但是这个结果足以导致二人反目成仇。此后,安杰一向不择手段地期望在魔术上战胜波登,然而每次都是自取其辱,直到他得到了“复制生命”的技术,到了这一步影片已经带有了科幻色彩。在这个复仇为主题的故事中,更令人震撼的是剧中人的牺牲精神,孪生的波登兄弟为了掩人耳目不惜自断手指,甚至妻子莎拉的自杀也没能改变这一切,而安杰则是不停地杀死另外一个自己。伴随着
这种惨烈的牺牲和自戕的是两个人的争强好胜,以及对魔术事业的追求,尽管这种追求已经被欲望压制变形,成为一种畸形的追求。畸形的追求必然导致残酷的结果,这一点在前面那个表演戏法的中国人身上已经埋下了伏笔。真相大白之后,安杰才明白当初他质疑的波登之所以天衣无缝果真如库特所言一样但是是个替身而已,只但是这个替身是安杰的孪生兄弟。这对于他费尽心机历尽艰辛换回来的结果而言,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但是在关乎生存和尊严的问题上,谁又能轻易妥协呢?所以这两个人没有胜利者,无论是站立的还是倒下的,都输给了痴妄和贪念。
关于《致命魔术》比较大的争议是最后安杰是否死亡?个人倾向于安杰没死,无论是复制的还是真身,“安杰”至少还存在着一个。首先,剧情上看,波登的失误导致了安杰之妻的死亡,而安杰为了复仇构陷了波登兄弟之一,这种结果虽然是残酷的,但是对于双方而言却是公平的,一命偿一命,除此之外,安杰并无大恶,没有必死的理由;其次,道具师库特显然是一个正面主角,从最后他和波登兄弟之一的会面的情形来看,他们已近达成了谅解。而片中有一个场景是库特从安杰的剧场中走出时和前来复仇的波登兄弟之一擦肩而过,这一镜头就应是有意为之的,它似乎在暗示库特有意解决两者之间的纷争;而影片最后伴随着“你想要被骗”的旁白的那个安杰在水中的镜头也意味深长,它显然预示着安杰的“复制”并没有结束。
在电影诞生之前,魔术恐怕是人类社会中最具魔幻色彩的娱乐方式了,而电影的产生则意味着人类视觉走向了更加魔幻的时代,从这个角度看电影无疑是另一种魔术。《致命魔术》将“魔术”这一传统娱乐方式有机地融入到了电影之中,并且让魔术表演不停地推动故事发展,电影之中有魔术,魔术之外是电影。孪生兄弟、复制人等颇具奇幻色彩的元素也揉入其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最后陷入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意味深长的结局中。魔术是骗人的,电影何尝不是在制造假象,但是在这变幻莫测的假象中,我们却能感受到无限的真实。
篇13: 致命魔术影评
《致命魔术》的故事与其说是魔术师之间的超级对决,不若说是两名人间才俊之间的生死角斗,是从私欲中衍生的一种对抗,适用于生活方方面面的竞争中。诺兰的电影作品完全是人性斗争的具体体现,很灰色晦涩,但触目惊心之处就在于对人性欲望的真实表现。
魔术的最终目的是带给大众娱乐,吸引注意力、变换为技巧、让人惊诧不已(影片所述的魔术三种特质),而这样的娱乐模式背后被称为技巧的强大技术支持的确让人匪夷所思,是兴趣所在。用魔术师之间的竞争演绎一段关于人性主题的对抗让影片充满神秘色彩。两名魔术师之间对抗的核心不是关于技能,抑或不是功名利禄,而是源于私欲横生的心理斗争。这场斗争在强大的魔术手段的支撑下,变本加厉,逐一升级,从荣辱,到伤害,直至死亡。两者之间没有政治,没有体制,没有大环境的牵制,只在人性之间。从某种角度看来,说这个故事脱胎于办公室暗战也许更为容易理解。
在没有任何历史也时代背景中,两名同行业的年轻业务尖子为战胜对方而暗战。起初是为了摆脱贫穷和寻求被掌声包围的成就感。而后,在高低相当的过招中开始中伤对方,开始长期的阴暗的心理较量,利用各种资源恶意攻击也被反对手攻击。起初,伤害的仅仅是对手的技能和名气而已,被私欲充斥的两者开始从情感、家庭、社会地位等方面残害对方。这很象在办公室里面为了同一职位的变迁而导致双方的心理变异。职场斗争的本质不是什么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良性运转,有很多却是人性私欲的总爆发。魔术师的近距离对垒的触目惊心虽然在魔术这种娱乐方式的包装下,看上去虽然神秘惊悚,而种种谋划实现的目标却更让人震慑。
在这场登峰造极直至你死我亡的终极对抗中,两者过招并不是刀光剑影,而是建立在高智商基础上的技能升级。然而,被可怕的心魔指使的破坏行为则印证了创造不易毁灭容易的真理。举手之劳不仅仅摧毁了智力创造出来的财富,而且能够瞬间到达地狱到达那种能够被诅咒的境界去。尊重科学的工程师秘密建造的电房子就是这种恶性竞争的产物,试验失败离去前的话更是深入人心值得深思。而两位前途无量的才俊究竟为何如此势不两立呢?还不是那些久存于深心以前被穷困窘迫长期压制但是又向往获得尊重的自尊心呢!是不是,起码那个年代魔术师这个职业还是属于出生卑微之人的职业。
诺兰作品决不是能够按照大众思维出手的电影。可惜,《致命魔术》的结尾是在糟糕。如果,在一个被绞死而同时将死之人买凶射杀另一人的处理,实在是对应了两者之间肆无忌惮的凶残举动。然而,这个遭天遣的报应理结局没有出此刻影片中。诺兰更为残酷的要验证适者生存的天性法则,选取了一死一亡的结局,只是为了突出影片首尾一向强调的人生的不确定性。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处理的桥段却遵循了魔术的原理,实在让人费解和不可理喻。孪生VS孪生,甚至还有替身,着实让惊悚的剧情变得画蛇添足牵强附会。我以为,与绞刑同步的买凶谋杀就就应是影片最佳的结局处理。而之后强调的“你自己期望被骗”的虚无人生观则因为方法不当而归于失败。结尾魔术面残害对方。这很象在办公室里面为了同一职位的变迁而导致的
影片强调再三的“吸引注意力、变换为技巧、让人惊诧不已”的魔术特性,确实代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微妙心理。引人注意让别人被吸引,让看似普通的自己变得特殊,利用技巧实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无比震惊。这样追寻成功的心态,源于人性的简单心理。而这种魔术生活背后我们被蒙蔽的真相却不是我们简简单单就能够看到的。而诺兰透过影片要告诉观众的人性理念我想就应就是如此。很喜欢他的作品,很喜欢这个在主流和小众之间能够畅行的新生导演,也喜欢两位男主角在影片中的高超对手戏。与故弄玄虚的《魔术师》相比,这部写实的《致命魔术》在近期魔术风行的众多影片中已经属于相当成功的。
篇14: 致命魔术影评
这部影片是诺兰大导演早期的一部作品,集结了休叔和卡特两位日后闪耀的巨星,两位在影片中以对手的身份进行了一场高智商较量,手段就是魔术,让人们在探究魔术奥秘的同时目睹两位“重量级”选手的演技派表演,两人之间越陷越深的矛盾冲撞着彼此。孰能笑到最后成为赢家让人好奇,同时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能够说是用生命来表演魔术,而魔术竟然成为了他们报复彼此的手段。看似对魔术的至高追求,却在两人的执念中变得不堪,用魔术来实现野心的二位有点让人不齿,却足够精彩,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部片子。
诺兰导演的《星际穿越》和《盗梦空间》两部片子让人们惊叹,这位对科幻片有极强的掌控力和想象力的导演也是《蝙蝠侠》系列的导演,蝙蝠侠的扮演者卡特也是该影片的主演之一。这部以魔术为题材的电影在影史上并不多见,之前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惊天魔盗团》,两部片子的不同之处是《惊天魔盗团》中魔术更为新潮酷炫,利用魔术来行侠仗义,是很正面的一部片子。而《致命魔术》却是以魔术之名明争暗斗,魔术变成了他们手中的棋子,重点放在了俩人较劲的内心戏和对于魔术的探秘。
其实想把魔术题材电影拍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电影的拍摄过程让人很难感受到这是真实发生的魔术,看起来很像故意编排难以打动观众。而观众却对魔术本身充满好奇,只有在魔术表演与揭秘共施的状况下才会吸引观众,观众的好奇心被调动再加上强有力的内斗戏,看着还是很过瘾的。两位主演的较量也是片中的重点,本是好友的两位因为一次表演的失误而成为了死对头,休叔饰演的罗伯特是个富有表现力的魔术师,他懂得如何迎合观众,让魔术的效果最大化。而伯登的天赋在于他对魔术与生俱来的掌控力,他的聪明很适合研究魔术,但是在表现力上欠于罗伯特,各有特色的两位魔术师,却在反目成仇后绞尽脑汁要搞垮对方。其实是罗伯特先不放手,才导致伯登的还击与抗争,俩人的斗争愈演愈烈,进行到了白热化阶段。却在罗伯特的一次巧妙设计下步入了尾声,而真正的赢家并不是人们所预想的那样,俩人的实力让人惊叹,对于魔术的执着和运用也让人神往。看似环环相扣,一步步精心设计的局,却是俩人各自为营,局中局才是影片最大的看点。自以为看透了对方的算计,实则一步步迈入对方设计的陷阱之中,直到最后的两败俱伤才让这场执念画上了残缺的句点。俩人自称是对魔术最高境界的追求,但是却用魔术作为自己报复的手段,
玷污了当初对待魔术的那份炽热之心,也让人看到了人们盲目复仇下的悲惨结局。
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我一向在思考到底谁的错才铸就了这样的一种不堪挽回的局面?自作聪明也许就是他们俩个人共同的问题,当初伯登没有听劝在正式舞台上运用了平时没有使用过的方法,这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而罗伯特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的才能胜于伯登,为了复仇处处与伯登过不去,而伯登也丝毫没有退让,从而让这场复仇的闹剧愈演愈烈,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复仇之路中罗伯特也失去了很多东西,看似他一步一步在迈向成功,却失去了最初对魔术的那般简单热爱,从最初的不忍杀生到最后的心狠手辣,让人感受到对仇恨的执念让一个人走向深渊。伯登当初的一次无心的做法酿成了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境地也是他始料未及的,而他在魔术上的造诣也让人敬佩,对于魔术的掌控和创新是罗伯特尚未到达的,这也是让罗伯特妒忌的地方。他对罗伯特的态度更多的是防卫,直到防卫也难自保才得以反击,一来一回就永无休止了。伯登对于魔术的执着和沉迷让他忽视了身边的人,如果说罗伯特是诱因的话,他则是这场灾难的导火线,自身原因也不少。孰是孰非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影片开篇情节与片尾交相呼应,谜中谜的讲述一点也不嫌凌乱,对于剧本的编排令人佩服,让观众把一场复杂的戏看的顺畅自如又不失它的繁琐,是部很好的剧情片。在编剧上的用心让人们看到了导演对于这类难以掌控的故事信手拈来的造诣,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才能和用心。很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
篇15: 致命魔术影评
一位好友推荐去看这部《致命魔术》,第一次推荐时却被我误解为爱德华·诺顿的《魔术师》……
如果你还没看过这部电影,不推荐你看完这篇影评,不然一个挺有新意的结局会被搅得索然无味。能够说,这部电影借着19世纪末神奇的魔术表演,一点点扒开了两位青年才俊魔术师的丑陋心态。
记得以前看过一部记录片,详细讲述了一代伟大魔术师胡狄尼的一生,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赖以成名的绝技:水箱逃生。而此片两位男主角最大的杯具恰恰起源于这个看似一般却充满致命危险的魔术。
Angier和Borden在一次作“魔术托”的时候,Borden给Angier的妻子——“水箱逃生”的表演者系上了水手常用的死结,结果两人眼睁睁看着Angier的妻子惨死在密闭水箱中,Borden不愿承担职责,种下了两人此生无法了断的怨恨。Borden发明了空手抓子弹,Angier拆台,毁了Borden的手指;Angier在表演飞鸽消失时,Borden上台拆解了机关,使得一位上台女士受伤、鸽子死亡;Angier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极其相似的醉鬼来成功表演“穿越时空”的魔术,却被Borden当众捆绑在舞台上狠狠羞辱。Angier的女助手爱上了Borden更是让Angier发誓找一位科学狂人做一次最真实的“时空转移”的魔术……而死亡恰恰就在两人最后的对决中来临……
能够说,这部电影唯一缺憾的地方就是两位男主角表演的功力,Borden扮演者似乎更适合去做一名归来的'蝙蝠侠,而不是处心积虑的魔术师;Angier的扮演者也恰恰说明他更适合扮演肌肉强悍的金刚狼或者套一件华丽的服饰去扮演17世纪的绅士。再需要表现出双方互相拆台、互相羞辱后的恶毒、愤恨,都缺少了一种底蕴,说得难听点就好比是市侩流氓打架后相互骂娘的样貌,而没有那种笑里藏刀、阴险诡异的恐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了。
这部电影有着向《记忆碎片》致敬的拍摄手法,也有着像《蝴蝶效应》那般从日记本探索过去的闪回记忆方式,更有让人意想不到类似《火柴男人》的结局。只是当把那么多优秀的模本堆砌在导演面前时,反而让人难以消化这么多的东西,个人认为如果“时空转移机器”的副作用——克隆作用能在最后一刻才出现,那么会更为的出色,这样影片最后揭露出Borden和其助手是双胞胎的事实构成双主线铺开会更让人震撼。
当然,抛开上述小小的不足外,《致命魔术》在探究人性中的一些自私、残忍是十分具有洞察力的,比如让鸟消失的魔术就极其残忍,竟然是硬生生的把鸟给拍死。在成就一名伟大的魔术师背后,除了艰辛的努力就是不断变态的、大胆的想法:为了双腿能夹住鱼缸,而终生变成了瘸腿的残废,而Borden更是为了保留魔术的秘密,让自己的妻子白白自杀,在感情、亲情、友谊面前,原先什么东西都抵但是魔术师的生命:骗人把戏的原理!
Angier在死前才明白Borden的死其实是一种解脱,因为他的孪生兄弟报得大仇又找到真爱和“女儿”,而Angier呢?他在几年中的仇恨早已忘记了活着的好处,他能毫不怜悯的杀死一个个由于“时空转移”魔术后产生的克隆体,他甚至将身边暗恋的助手送给了Borden……虽然他很聪明的让Borden做了回杀人凶手,却最终仍然死于那张让他永远不会忘记的脸的人的手里……
电影的镜头没有什么暴力、血腥的因素,但深究其内心的细胞因子,堪比《罗马帝国艳情史》的卡尼古拉的残酷和无情……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展现的魔术很“丑陋”,而建立在“生物竞争”、抛弃人性般的钩心斗角的决斗中,更是让人心底觉得一阵阵的可怖——丑陋的魔术师……
篇16: 致命魔术影评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好电影。它云集艺术、科幻、惊悚等各种元素。影片还有一个中文名,叫巅峰对决。对,这是真正的高手对决。
电影的一开始,或许任何观影者都把波登那个移行遁影术想得高深莫测,我还以为使用了管道。可结果居然就像老机关师想的那么简单,就是替身。到了结局我们才明白,波登和法隆就是双胞胎。对,就如影片开始时那次意外一样:“一半的我打了普通结,一半的我打了蓝氏结。”从来没有双重人格,波登也没有精神分裂,他们就是两个人。一个爱自己的老婆,一个爱美女助手。一个从台上掉到台下,另一个再从台下走到台上。一个被枪打断了手指,另一个为了不让人看出,也割断了手指。这也很好的解释了挖出法隆时波登为何这么高兴。这就是波登的手法,没有泰斯拉的机器,完全靠兄弟两人。即使到最后的死,也不解开谜底。“带我们两,好好活下去。”波登最后的这句话其实已经说穿。
那杰克曼饰演的丹通呢?他靠的是纯科学和不负职责牺牲。影片中盘,丹通的好胜心已经到了极限,这也导致了他之后设计逮住法隆,叫助手去当间谍,偷波登的日记等一系列疯狂事件的发生。同时,他的脑子也陷入了不清醒,直到看到波登日记的结尾才明白上了大当。但是波登搞错了,丹通在离开时获得了最重要的东西,那件泰斯拉制作的放电的奇怪机器。这机器的确蹊跷,他在丹通的面前试验了无数次,帽子,黑猫,都用上了,但一阵电过后,留下的只是一个烧焦的玩意。可真的是这样吗?当丹通走入后院,他看见了无数的高礼帽和黑猫。“我只要我的帽子,但是那一个是我的?”丹通看呆了。“都是你的!”泰斯拉一语道出了天机。
我相信在影片一开始大部分人便明白波登是无罪的,卡德罗爵士才是幕后人。可谁又会猜得到,卡德罗就是丹通!这还不够,还记得每次表演完都要运走一个大水箱吗?那里面是什么?为何不让老机关师站在台后?因为那个放电的奇怪机器就是克隆机器,放水箱不是意外,是原定计划!波登的到来,可能被预料,也可能就是意外。为何要找个瞎子当监督,因为他看不到一切。丹通要做的事,就是每一天杀死自己一次!
这是违背伦理道德之事,丹通当然不会有一个好结局。“消失的人不重要!”伴随法隆(波登)的一声枪响,丹通缓缓倒地,周围放着,全是装尸体的水箱。
It's carzy! It's the carziest thing in the world!
为了艺术和竞争,他们还有什么做不到?舞台,在这一刻就是战场。
篇17:Triangle 和 致命魔术读后感
Triangle 和 致命魔术读后感
Triangle: 1、感触最深的一幕是,当Jess 回到过去,看到自己大声吼骂儿子,心中十分懊悔。比较极端的将过去的自己杀掉,打算已全新的姿态对待儿子。 我觉得这是一种完全否定自己过去的一种极端做法,结果,进入了无限的`死循环。我觉得打破这个死循环的做法是,充分的认识过去,了解过去的不足,面向未来,才能不断的改善现状。完全否定过去,试图通过改变过去来改善现状是行不通的,只能让自己停留在死循环中,不能自拔。 致命魔术: 1. 当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成就,需要sacrifice亲情,友情,爱情,是否值得。Borden出生贫困,但他对魔术的痴迷和专注,才使他在在魔术上有很大的成就,他可以为魔术付出一切。 Angier 出生条件优越,在妻子的温柔怀抱中,是不会因为魔术的艺术理想而牺牲爱情。但是,自从妻子的魔术表演中不幸淹死后,对复仇,对魔术,陷入了无底的深渊。 看完整部片子,让我们陷入一个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理想、亲情、爱情。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的盗梦空间作文
★ 复仇者联盟3影评
★ 惊天魔盗团影评
【《致命魔术》观后感(共17篇)】相关文章:
魔术犯罪片《惊天魔盗团》剧情简介2023-05-30
惊天魔盗团剧情解析2023-03-30
《神犬也疯狂》观后感2023-02-27
福尔摩斯读后感2022-06-03
禁毒读后感500字2022-05-07
央视大国工匠观后感1000字2023-03-29
童话故事绿野仙踪读后感2024-01-10
《福尔摩斯选案》读后感2023-11-01
春节联欢晚会观看心得2022-04-29
小学生观《名侦探柯南》有感202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