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的观后感(精选18篇)由网友“夏东海夏”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1: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观后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秦国国君惠文王上台上杀商鞅继续商鞅之法,政治出现混乱各种内忧外患。在秦国的历史中,我们了解最多的是秦始皇,但在秦始皇之前惠文王君臣携手纵横捭阖为之后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强大的基础!最近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由富大龙、宁静、王学兵、李立群、张博等主演的历史正剧《大秦帝国之纵横》重现大秦帝国从低谷到辉煌的那段历史,其中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有生死相依的兄弟情,重温那段峥嵘岁月依旧震撼。
自古为帝王者要经得起争议勇往直前;善于识人勇于用人;更要风度翩翩有女人缘懂得付出感情。《大秦帝国之纵横》中富大龙饰演的惠文王赢驷集阴郁深情激昂腹黑纠结与一体,面对良才他求知若渴为犀首挡剑;对魏纾的一见倾心二见倾情是真心所待,面对爱人新婚的刺杀一秒钟深情为秦民变腹黑!富大龙演活魅力爆棚的惠文王赢驷也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真实秦国。在以往的影视剧中被搬上荧幕最多的则是唐朝和清朝,关于大秦的影视剧是比较少,《大秦帝国》曾在引起收视轰动缔造了众多大秦粉丝,掀起了专家学者和观众对大秦文明的热忱,如今上映的《大秦帝国2:纵横》则是顺承第一部讲述商鞅变法的秦国惠文王时期,而富大龙演绎下的惠文王有气场有风度有王者胸怀和霸气让观众拍手称赞!
战国时代逐鹿中原五国争霸,其中魏和齐纷纷称王十分觊觎日益强大的秦国,秦王赢驷不走寻常路知道唯有谋定而后动快刀斩乱麻才能让国家强大在乱世中不被吞灭。与秦王的力排众议和励精图治相比,李立群饰演的魏惠王则是昏庸之君,半路截杀秦王不仅失心腹还引火上身两次大战失败灭秦未遂,他的昏庸让观众看得紧张眼看心腹才人一个个流失不觉为他捏把汗!然昏庸并非无道,他的昏庸是小聪明的体现但没有大智慧,身边虽有谋臣但往往喜小德内在精神狭小不能荣才,历史上的魏惠王最后落得孤家寡人,李立群版的魏惠王将他的小市民心里展现虽屡屡陷害算计秦国但也不失小可爱,大叔爆棚的时代反面角色的魏惠王也积累了不少粉丝。
历史剧男人戏,女人则是其中的一抹不可缺的风采,宁静傅淼王笛三个女人演绎乱世里的爱恨情仇。‘皇后’专业户的宁静有别于以往角色饰演的芈八子性格鲜明敢爱敢恨,从乡野烂漫的女孩到宫廷铁腕女政治家,芈八子的变得益于爱情被情所逼为爱情所困。乱世中的奇女子她们性格各异,芈八子的鲜明,惠文后的执着与王笛的'痴情,他们与赢驷和张仪的种种感情纠葛互相交织碰撞可歌可泣亦撕心裂肺成为了乱世里的一席华美~
看《大秦帝国之纵横》乱世出枭雄,然乱世亦出文人雅客如舌战群儒的张仪,凭一副唇枪舌剑游说多国将自己的政治见解与之分享,表面看他玩世不恭但内心却深藏理想和抱负,在情感方面难过美人关,他是改变历史的一代功臣然与周室公主姬狐的这段一见钟情之恋虐心虐情非常吊胃口。
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每个人独成一派自我风格,全景式还原战国七雄合纵连横的历史原貌,再现秦国近50年的波澜画卷,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四年精耕细作的《大秦帝国之纵横》人物塑造饱满个性鲜明,视觉效果很震撼,真实再现了战争场景,在服饰言语措辞方面也历经考究还原战国时期非常赞!然该剧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局限在战国争霸之帝王和感情戏上,它从独特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战国时代的跌宕起伏的文化,值得一看。
篇2: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的观后感
不知何时起中国电视圈开始出现一股雷剧神剧风,甚至于很多影视剧弃正从雷,似乎用挑战观众的正常审美来获得一定的争议从而让电视剧收视率激增。不可否认雷剧神剧也有他一定的意义比如娱乐性十足,而且观众也有一定的猎奇心理,这些因素确实助长了雷剧风。但对于更多的影视作品和观众们来说,还是需要正剧的能量让荧屏回归到真正的作用和意义。
比如近段时间在央一黄金时段热播的大型古装历史《大秦帝国之纵横》,以全景讲述了商鞅变法后日趋强大的秦国惠文王时期励精图治强大国家,在六国合并威胁乱世之中强大自身君臣联手纵横捭阖,开创大秦国辉煌的风云史也为之后的强大秦国打下坚实基础故事。该剧制作精良大气恢弘拒雷拒神,以超高的收视率和良好口碑,让观众感受到了影视正剧该有的精彩。
说《大秦帝国之纵横》的精彩之一莫过于它具有历史正剧独有的魅力,正剧不是戏说而是以现代人的手法根据历史记载再现一段大气磅礴的历史风云。该剧详细的介绍了这段独特的历史背景,让人看到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是怎样日趋强大的。“秦惠文王”(富大龙饰演)又是如何在六国危机中居安思危不断强大自身,更慧眼识英才联手“张仪”(喻恩泰饰演)不断壮大国家……生动的故事演绎让很多观众对这段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学习。
为何这样说?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关于“秦始皇”的各种版本的戏说也好,正剧也好,但却鲜少有影视作品中以“秦惠文王”为主进行演绎。所以《大秦帝国之纵横》宛如一本生动鲜活的历史教课书,但却比书本历史记录更容易让人接受让人学习到很多知识。而电视剧这样的意义已经超出娱乐休闲的范畴,以正剧的严谨细腻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制作态度和用意,让观众真正的看有所学学有所得。
所谓学的是了解了这段历史,认识了一些典故和知识,真正的得却应该是从历史人物中得到一定的正能量。不要以为历史就是历史故事也是先人的故事。从《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六国乱世再现,以及这段风云变幻的激荡历史人物,在他们在政治中的开创和拼搏精神和决心中我们现代人一样可以学到很多品质。就算你不是政治家,但可从“秦惠文王”身上看到坚持和果决,从“张仪”身上看到智慧和话说的艺术,从“芈八子”(宁静饰演)身上可以看到什么才是才情的炼成和不断付出有所成就的自信……而这些品质怎就不适用我们呢?
当然《大秦帝国之纵横》除了缜密的剧情和历史再现的大气之外,演员们的表演可说令该剧锦上添花。作为“秦惠文王”的扮演者富大龙来说,这个角色相对他以往的一些角色还是很有特色的。众所周知富大龙是绝对的实力派,演戏走心用情独到,而这次的秦惠文王无论是帝王的霸气果断还是对芈八子的深情,都刻画精湛又真实。
此外喻恩泰饰演的“张仪”,演员和角色本身的.结合就很贴合,文人谋士的气质和游说谋略的展现都很足。宁静扮演的“芈八子”,诠释出从乡野丫头到女政治家的一个很精彩的过程,宁静本人的其实也非常适合角色,让人见之忘俗。
有令人看有所收获的历史故事,以及精良的制作著名导演丁黑的全情指导,加上演员们的卖力演出精彩诠释,这部《大秦帝国之纵横》怪不得收视率如此之高观众的口碑也不错。而且这样的剧集就应该多多播出,神剧神剧神马的偶尔一两部还行,还是像《大秦帝国之纵横》这类的正剧才是荧屏的主旋律!
篇3: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经典台词
《大秦帝国之纵横》讲述了商鞅变法后日趋强大的秦国惠文王时期,年轻的秦国国君果断任用张仪,再一次君臣携手,纵横捭阖,一次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险局,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
1、白雪对卫鞅表白:
鞅,我比你更理解你的心,我用跟灵魂在抚摩他,用我的痴爱之心感知他,熟习他的一沟一壑一平一凹。鞅,你是生成的铁腕政治家,你的意志,你的灵魂,你的秉性,你的智慧,都是为政为治而生的,你的血液中奔放着为权臣的无尽豪情,你的心坎深处涌动着强烈的权利愿望,你能够为了自己的治国去做就义而无悔,你的超人品性注定你更合适发明烈烈伟绩,而不是隐居田园,去谱写生生死逝世的情爱奇观。你不是陶朱公范,你缺少散淡超脱。
2、白雪压服卫鞅娶荧玉:
你的内心涌动着有为之士的无尽激情,你的血液里奔流着强烈的权力欲望。你是天生的铁腕执政家。你的意志,你的灵魂,你的秉性,你的智慧,都是为政、为治、为法而生的。为了自己的治国信心,你可以去做牺牲,无怨无悔,你的品性,你的才干,注定了你更适合创造烈烈伟业要你舍弃为政生活,而去谱写生生死死的情爱奇迹,是将栋梁化作柴火。纵然有一片光焰,也只是焚烧自己而已。你寻求用法令创造国家秩序,没有了权力,没有了应用权力转变天下的位置,你的生命价值就会失去最残暴的光荣。一个生气勃勃的政坛巨子,就会消散陨落在平常琐细的消磨中。而你性命中最坚实的基础,已经化成了流沙,你的灵魂就会情不自禁地沉溺。而我,也只会更加苦楚,我所深爱的那个强人,已经不复存在。我寄托在他身上的人生情怀,也化成了泡影。咱们的田园生涯,我们今日所能想想的诗情画意,甚至我们的爱,到头来也会化作索然无味的彼此折磨。而这所有,都会由于我们今天的草率与激动消失净尽。
3、张仪站在当殿,手中那支细亮的铁杖竟是直指孟子:
儒家大伪,天下可证:在儒家眼里,人皆君子,唯我正人;术皆卑下,唯我独尊;学皆邪途,唯我正宗。墨子兼爱,你孟轲骂做无父空前。扬朱言利,你孟轲骂成禽兽之学。法家强国富民,你孟轲骂成虎狼苛政。老庄超脱,你孟轲骂成逃遁之说。兵农医工,你孟轲骂为未技细学。纵横策士,你孟轲骂作妾妇之道。你张扬苛刻,出言不逊,损遍天下诸子百家!却大言不惭,公开以霸道正统自居。凭心而论,儒家本人究有何物?你孟轲究有何物?一言以蔽之,尔等不外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终日吞没在那个消失的大梦里,惟知大话空泛,欺世盗名罢了!国有急难,邦有乱局,儒家何曾拿出一个有用主张?尔等竟日高谈文武之道、拯民水火,事实上却主意回复井田古制,使万千大众颠沛流离,无田可耕!尔等山盟海誓,称‘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事实上却保护周礼、贬斥法制,竟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百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万千布衣有冤无讼、状告无门,天下空流多少鲜血?如斯言行两端,心口不应,不是大伪欺世,却是堂堂正正么?
4、张仪一阵嬉笑怒骂,大殿中竟是欢声雷动,惟闻张仪那激越的声音在绕梁游走:
自儒家问世,尔等从不给天下活力活气,老是呼喝人们亦步亦趋,沿袭拘泥。天下诸侯,从年龄三百六十,到本日战国三十二,三五百年中,竟是不一个国度敢用尔等。儒家至大,无人敢用么?非也!说到底,谁用儒家,谁家消亡!方今大争之世,若得儒家治国理民,天下便是茹毛饮血!孟夫子啊,干百年之后,兴许子弟子孙忽然不肖,溘然想万世不移,突然想让国人泯灭雄心,儒家僵尸也许会被抬出来,孔孟二位,或可陪享社稷吃冷猪肉,成为大圣大贤。然则,那已经是干秋大梦了,绝非尔等生身时期的本相!儒家在这个大争之世,充其量,不过一群毫无用途的蛀书虫而已!
篇4:大秦帝国之纵横经典台词
大秦帝国之纵横经典台词集锦
1、白雪对卫鞅表白:
鞅,我比你更懂得你的心,我用生命和灵魂在抚摸他,用我的痴爱之心感知他,熟悉他的一沟一壑一平一凹。鞅,你是天生的铁腕政治家,你的意志,你的灵魂,你的秉性,你的智慧,都是为政为治而生的,你的血液中奔放着为权臣的无尽激情,你的内心深处涌动着强烈的权力欲望,你可以为了自己的治国信念去做牺牲而无悔,你的超人品性注定你更适合创造烈烈伟绩,而不是隐居田园,去谱写生生死死的情爱奇迹。你不是陶朱公范,你缺乏散淡超脱。
2、白雪说服卫鞅娶荧玉:
你的内心涌动着有为之士的无尽激情,你的血液里奔流着强烈的权力欲望。你是天生的铁腕执政家。你的意志,你的灵魂,你的秉性,你的智慧,都是为政、为治、为法而生的。为了自己的治国信念,你可以去做牺牲,无怨无悔,你的品性,你的才华,注定了你更适合创造烈烈伟业要你舍弃为政生涯,而去谱写生生死死的情爱奇迹,是将栋梁化作柴火。纵然有一片光焰,也只是燃烧自己而已。你追求用法令创造国家秩序,没有了权力,没有了运用权力改变天下的地位,你的生命价值就会失去最绚烂的'光彩。一个生机勃勃的政坛巨子,就会消失陨落在平凡琐细的消磨中。而你生命中最坚实的根基,已经化成了流沙,你的灵魂就会不由自主地沉沦。而我,也只会更加痛苦,我所深爱的那个强者,已经不复存在。我寄托在他身上的人生情怀,也化成了泡影。我们的田园生活,我们今日所能想想的诗情画意,甚至我们的爱,到头来也会化作索然无味的相互折磨。而这一切,都会因为我们今天的轻率与冲动消散净尽。
3、张仪站在当殿,手中那支细亮的铁杖竟是直指孟子:
儒家大伪,天下可证:在儒家眼里,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唯我独尊;学皆邪途,唯我正宗。墨子兼爱,你孟轲骂做无父绝后。扬朱言利,你孟轲骂成禽兽之学。法家强国富民,你孟轲骂成虎狼苛政。老庄超脱,你孟轲骂成逃遁之说。兵农医工,你孟轲骂为未技细学。纵横策士,你孟轲骂作妾妇之道。你张扬刻薄,出言不逊,损遍天下诸子百家!却大言不惭,公然以王道正统自居。凭心而论,儒家自己究有何物?你孟轲究有何物?一言以蔽之,尔等不过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整天淹没在那个消逝的大梦里,惟知大话空洞,欺世盗名而已!国有急难,邦有乱局,儒家何曾拿出一个有用主意?尔等竟日高谈文武之道、解民倒悬,事实上却主张回复井田古制,使万千民众流离失所,无田可耕!尔等信誓旦旦,称‘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事实上却维护周礼、贬斥法制,竟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万千平民有冤无讼、状告无门,天下空流多少鲜血?如此言行两端,心口不应,不是大伪欺世,却是堂堂正正么?
4、张仪一阵嬉笑怒骂,大殿中竟是鸦雀无声,惟闻张仪那激越的声音在绕梁游走:
自儒家问世,尔等从不给天下生机活力,总是呼喝人们亦步亦趋,因循拘泥。天下诸侯,从春秋三百六十,到今日战国三十二,三五百年中,竟是没有一个国家敢用尔等。儒家至大,无人敢用么?非也!说到底,谁用儒家,谁家灭亡!方今大争之世,若得儒家治国理民,天下便是茹毛饮血!孟夫子啊,干百年之后,也许后辈子孙忽然不肖,忽然想万世不移,忽然想让国人泯灭雄心,儒家僵尸也许会被抬出来,孔孟二位,或可陪享社稷吃冷猪肉,成为大圣大贤。然则,那已经是干秋大梦了,绝非尔等生身时代的真相!儒家在这个大争之世,充其量,不过一群毫无用处的蛀书虫而已!
篇5:电视剧《大秦帝国》观后感
电视剧《大秦帝国》观后感
51集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我看完后,感慨万千、唏嘘不已。此片虽然有些情节不符合历史,但是该电视剧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并不是历史正剧,电视剧必定是电视剧,不可能一点瑕疵都没有,主线没有变就行,所以观众应该能接受剧中的某些错点。
《大秦帝国》讲述了27以前,华夏大地进入了一个凡有血气必有争心的大争之世,儒家、法家、兵家等百家争鸣,启发国人深思的好片子,如此好的片子据说遭到禁播,情况是否属实我不是很清楚,反正电视台没有播放,该部片子是法制片,人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想必也会联想当今现实社会,片中的思想比较偏激,看后让人热血沸腾,也许这就是此片禁播的原因,我很喜欢这部电视剧,看完此大作,内心的激动,不于言表,热切期待它的第二部快点出来。
《大秦帝国》里的嬴渠梁,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君主,他忧国忧民、心胸豁达、用人不疑。他与卫鞅变法强秦,其精神和精要都值得现代人思考与学习,或许,我们看电视不应该用剧中的情节来联想现实的社会,当今的`社会,虽然法律比较完善,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是有很多,否则,何来那么多的贪污现象?
电视剧里的商鞅追求法制精神似乎过于狂热,他是个法家集大成者,他信奉“性恶”之说,不相信性本善,他认为只有严苛地法章才能制约人的恶性,商鞅执法如山,刚直不阿。商鞅变法与君臣合力在秦国掀起了一场变革风暴,中国历史上有三大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治、戊戌变法,商鞅变法应该算是成功的,他与君臣将弱小的秦国建成了法制完备、军民齐力的强大王国,从此开启了秦国统一中国的历史车轮,所以说商鞅变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他开启了法制的先河。
当时的秦国,根基薄弱、野蛮落后,秦国若想强大,确实需要商鞅这样的一个人,商鞅认为,唯有走变法的路,才能改变秦国的命运,这是唯一的途径,商鞅看到了“法”能给国家带来的好处,却忽视了过于注重“法”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商鞅注重的“法家”,缺少思想的包容性,或者说具有局限性。
也许,任何事物,正反并存,有利有弊,儒家、法家都是古人留下的治国平天下的瑰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现代不能成为常喊的空口号,以法治吏,以儒教民,是吏从民出,兼具儒法。
电视剧里商鞅在变法治国时,性格冷峻,刚直不阿,在爱情方面,他又个感情细腻的人,剧中商鞅一生有两个女子爱他。一个是白门商社的女公子白雪,而另一个是秦国孝公的妹妹荧玉。不知道历史上是否有这段爱情故事,但是剧中的两个女人与商鞅的爱情故事非常感人。
一个是他红颜知己,知他懂他爱他,为他出谋划策并且在他危难的时候救他,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等候一生,直到最后与他携手共赴来生,显然电视剧最后的结尾美化了他们的爱情故事。
另一个女人是他的妻子荧玉,以公主的身份非他不嫁,敬他爱他,对他体贴入微,直到最后为他耗尽心力一夜白头,两个女人为了他都不容易,都爱得很苦。
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整体来讲,拍得不错,虽然有些故事情节与历史不相符合,但总的来说值得一看,此片再次展现春秋战国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讲述秦国由弱变强的崛起历史。中心事件是商鞅变法,主角是商鞅、秦孝公以及战国初期的一批伟人名士,截止车裂商鞅。
篇6:电视剧《大秦帝国》观后感
三丈之木,取信于民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的变法指导思想,为了取信于民,在变法令下达后,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但无人响应,最后他将赏金增至一百金,有一人应募,即获得一百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可见诚信对一个国家的变法的重要性,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同样至关重要,我们能有今天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诚信”二字,“选择二十冶就是选择放心”这是我们的企业责任理念。一面面的锦旗、一封封的感谢信、不断扩大的市场是最好的证明。
忠于职守,威武不屈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是古人高风亮节的人格,在这部连续剧里的商鞅为了变法的实施,不畏同贵族、权势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也知道这样肯定会得罪他们,但为了秦国的强大,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他们的威逼恐吓、甚至暗杀面前丝毫没有退缩。这里体现的是对事业的忠诚,联想一下我们当代人,在困难和大部分人反对的情况下能有几人能不退缩?社会的变革、企业的发展是必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坚持真理、不畏强势,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
不拘一格,广纳贤良 当今社会与其说是经济的竞争,不如说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战略越来越被重视。秦国之所以能摆脱贫弱,一跃成为群雄之首,离不开像商鞅等一大批的人才引进。更离不开秦孝公的不拘一格、广纳贤良、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的思想。古人常说“千里马好找,伯乐难寻”,今年我们二十冶一次引进了100多名大学生,如何为他们搭设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如何让他们一展所长?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已经落伍,必须缩短人才的培养时间,使他们尽早发挥才干。可以考虑选择几个好苗子先把他们推上去,让他们直接接受市场洗礼,允许他们犯错,经验的积累是他们快速成长的电梯。
篇7:电视剧《大秦帝国》观后感
《大秦帝国之裂变》此剧诠释的就像是一部国家或企业管理改革变法之范本,展示秦国从弱到变法到变强的全过程。参透国家或企业的选人(秦王渴求贤士能人治国)、用人、育人到变法到其成功的要道。选人海选及畅谈理念三天三夜,理念相同,心在一起。后逐步推出系列利国利民的变革措施并落地实施,取得巨大成功。国力强大民心同聚,战斗力强并收复失地,确立霸主地位,纵横六国,统一天下!通过对大秦帝国之裂变的观看,人才是企业根基,团结一致,步调一致,赢得人心,张弛有度,随机应变,不循规蹈矩,敢破敢立。识人辩人,组建一只战斗力强悍团队;上下齐心协力,其利断金;为业务出色者,给予厚爱与栽培;英雄不问出处,能者上,庸者下。倾听各业务想法,为业务发展大局考虑。各业务要熟悉现实际现状,思维清晰,及时汇报;给予果断处理;依照业务发展为中心,为竞争的市场形势时刻准备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公室部族,更是如此。公主荧玉抛开公主身份,化身“黑林侍卫”,随景监赴魏的插曲引出在企业面临困难时刻,领导者既应是管理者,也应是作业者,能上能下,为业务目标着想众志成城,带领团队向着目标共同努力奋斗!战略始终要站在发展的前端,制度不断的完善是目标的根基,目标明确,找准奋斗方向,坚持不懈的努力;制度规则明确,奖罚分明,思想统一,破除阻力,政策务必落地。奖罚分明,强硬执法,六亲不认,连太子及王公犯法皆被惩处。时刻保持清醒,认清事实,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有机会去发挥及弥补不足。目标的制定实施,要符合实际情况,为达到大的目标,分步去完成,坚持正确的方法,朝正确的道路前进,自然能够成功。工作中既需雷厉风行,也要规划得当,有法可循!创新,变革就是要有牺牲,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正所谓君子犯法应与庶民同罪,无论身处何职,触犯法律都应受到相应的惩罚,否则“于法,也是千里大堤溃于蚁穴”。“秦法”即企业流程制度,规定了制度就应严格按照其行事,各部门都应遵循游戏规则,互相配合做好应做之事。
篇8:电视剧《大秦帝国》观后感
纵观《大秦帝国之裂变》,不论从全局,或从剧之细节,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就三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一、秦国疲弱,祸在内斗,唯有一心,方能强国,企业同理,内耗过大,效率低下,无法服务好客户,如何强大!如何避免内耗,提高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从中得到几点启示:1、清醒的认识自身不足,不能武断决策,透过现象看本质,知己知彼,百战百胜!2、骨肉兄弟,公心为先。做事有原则,有底线。3、遇事两手准备,预防风险,解决问题要找到利益共同点,才能快速达成共识,有效处置。4、君明纲,臣献策,君不可纲不明,臣不可事无策。5、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对待下属要以理服人,以德待人,以情感人!二、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如何将口号变为现实?1、实现割地求的战略需要时,需要领导者具有战略眼光,制定一条正确的出路,不能眼盯小事、小利,要有能为谋取大利,牺牲小利的魄力,统一思想,实现目标;2、对置换封地的态度方面,解决问题的对策,从不同站位角度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难分对错,需要领导者统一所有人的思维,达成合力,实现共赴国难;3、面临六国分秦的绝境之时,需要领导者带领所有人齐心协力,无私奉献,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贡献自身的全部力量。这三个事例就是领导力的充分体现,深度思考如何提升领导力,带领团队,快速解决问题。三、观秦国由弱变强的过程,归纳总结其成功因素有八个关键方面,可为今借鉴:1、统一信念,确定目标,让强秦成为每位国人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无悔追求,奠定了成功的基础,正所谓企业有信仰,员工有力量;2、掌握真实现状,选对正确对策,从卫鞅三个月走遍秦国各县,与基层了解情况,绝不道听途说或主观臆断,最终结合老秦弊端,提出强秦九论,找到根本原因和解决对策;3、领导能识人、信人,能礼贤下士,听取正确的意见,而不是武断发令,刚愎自用,只喜听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从秦公信用卫鞅与魏公对待公输,庞涓,龙贾和公子卬,太子申形成鲜明对比;4、诚信为本,徙木立信,建立威望,使国人信服,拼死相报,真实反应出士为知己者死,古今通用法则;5、以法为纲,一视同仁,秦国的坚持法治,与其他列国的名为法治,实为人治形成鲜明对比,宽于律己,从严律人,最终使魏国走向衰落,坚持正确道路,贯彻到底的执行,使秦国走向强大;6、艰苦奋斗,扎实有效的落地的执行,才从根本上扭转了落后的局面;7、临危不惧,临危不乱,能攻坚克难的一批人才,在一个又一个危机事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分析风险,预防风险谓之关键;8、以人为本,家庭和睦,让每个人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强秦的事业中去,确保了强秦事业成功!作为一代雷沃人,在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在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形下,减小内耗,紧握成功要素,团结一心,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必将实现最终的胜利!!!
篇9:《大秦帝国》电视剧观后感
用了半个月的空闲时间,终于把《新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看完了——五十一集、情节之纠缠、关系之复杂,看完让人如释重负!
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开始变法,并分别于公元前359年、350年两次公布变法法令。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一个积弱积贫、东方六国看不起的西方小国发展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然而变法的发起者、推动者商鞅却功成身死,落得个“五牛分尸”的悲惨结局,但他所开创的变法大业却因顺应了历史潮流而成不可逆转之势,并最终对秦朝的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任何社会实践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变法维新更是如此。一切变法从本质上将都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涉及各阶层、方方面面的利益。有人得利,有人失势;有人飞黄腾达、有人落魄失意。从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到康有为,这些伟大的社会变革者、社会进步的直接推动者,均没有好的结局,不是被变法反对者陷害致死,就是病死后遭炒家灭族,空留下了一片叹息。
篇10:电视剧《大秦帝国》观后感600字
电视剧《大秦帝国》观后感600字1
51集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我看完后,感慨万千、唏嘘不已。此片虽然有些情节不符合历史,但是该电视剧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并不是历史正剧,电视剧必定是电视剧,不可能一点瑕疵都没有,主线没有变就行,所以观众应该能接受剧中的某些错点。
《大秦帝国》讲述了27以前,华夏大地进入了一个凡有血气必有争心的大争之世,儒家、法家、兵家等百家争鸣,启发国人深思的好片子,如此好的片子据说遭到禁播,情况是否属实我不是很清楚,反正电视台没有播放,该部片子是法制片,人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想必也会联想当今现实社会,片中的思想比较偏激,看后让人热血沸腾,也许这就是此片禁播的原因,我很喜欢这部电视剧,看完此大作,内心的激动,不于言表,热切期待它的第二部快点出来。
《大秦帝国》里的嬴渠梁,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君主,他忧国忧民、心胸豁达、用人不疑。他与卫鞅变法强秦,其精神和精要都值得现代人思考与学习,或许,我们看电视不应该用剧中的情节来联想现实的社会,当今的社会,虽然法律比较完善,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是有很多,否则,何来那么多的贪污现象?
电视剧里的商鞅追求法制精神似乎过于狂热,他是个法家集大成者,他信奉“性恶”之说,不相信性本善,他认为只有严苛地法章才能制约人的恶性,商鞅执法如山,刚直不阿。商鞅变法与君臣合力在秦国掀起了一场变革风暴,中国历史上有三大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治、戊戌变法,商鞅变法应该算是成功的,他与君臣将弱小的秦国建成了法制完备、军民齐力的强大王国,从此开启了秦国统一中国的历史车轮,所以说商鞅变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他开启了法制的先河。
当时的秦国,根基薄弱、野蛮落后,秦国若想强大,确实需要商鞅这样的一个人,商鞅认为,唯有走变法的路,才能改变秦国的命运,这是唯一的途径,商鞅看到了“法”能给国家带来的好处,却忽视了过于注重“法”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商鞅注重的“法家”,缺少思想的包容性,或者说具有局限性。
也许,任何事物,正反并存,有利有弊,儒家、法家都是古人留下的治国平天下的瑰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现代不能成为常喊的空口号,以法治吏,以儒教民,是吏从民出,兼具儒法。
电视剧里商鞅在变法治国时,性格冷峻,刚直不阿,在爱情方面,他又个感情细腻的人,剧中商鞅一生有两个女子爱他。一个是白门商社的女公子白雪,而另一个是秦国孝公的妹妹荧玉。不知道历史上是否有这段爱情故事,但是剧中的两个女人与商鞅的爱情故事非常感人。
一个是他红颜知己,知他懂他爱他,为他出谋划策并且在他危难的时候救他,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等候一生,直到最后与他携手共赴来生,显然电视剧最后的结尾美化了他们的爱情故事。
另一个女人是他的妻子荧玉,以公主的身份非他不嫁,敬他爱他,对他体贴入微,直到最后为他耗尽心力一夜白头,两个女人为了他都不容易,都爱得很苦。
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整体来讲,拍得不错,虽然有些故事情节与历史不相符合,但总的来说值得一看,此片再次展现春秋战国时期人民的精神面貌,讲述秦国由弱变强的崛起历史。中心事件是商鞅变法,主角是商鞅、秦孝公以及战国初期的一批伟人名士,截止车裂商鞅。
电视剧《大秦帝国》观后感600字2
假期阅读了孙皓晖先生所著的《大秦帝国》丛书,颇有感悟。该小说以战国时代为背景,以秦国为轴心,讲述了秦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争霸直至一统天下创立帝国的过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秦初为小邦,怎能争鸣天下?创前世不为之功绩,得先祖不得之名誉,唯因变法。但战国大争,七雄均有改制,大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妙至齐威王铁腕整顿吏治,虽说广度、深度皆难比商君,但也终究改变了天下格局。却为何独独秦可一统中原?
一场变法能否彻底成功,取决于三方面:国君、执法大臣、老世族。变法相当于一场新锐势力与顽固势力的拔河赛,赌的是自身性命,而国君所担当的责任既是这场比赛的裁判也是参赛者。在这过程中,必然会触及老世族的利益,而遭到他们的反对,老世族会依靠自身的.势力去对抗国君及执法者,甚至不惜发动谋杀或政变,这便是一场变法所要经过的残酷斗争与血雨腥风。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国家反腐倡廉整肃纲纪,深化改革强国利民,然则概我华夏文明,其根其源虽不离战国之世,谈古论今,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经历过跌宕,感受过起伏,攀登过高峰,游历过低谷。我们可以自豪,我们可以骄傲,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足迹,那是我们的方向。道路并不平坦,我们说:“登过山吗?我们登过,迷离于低谷吗?我们有过。正因如此,我们认清了目标,明白了渴望,并终将走向辉煌。”在成功的过程中,定会流血、必会受伤,但我们毫不惧怕,只因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民族经历磨难、千锤百炼才会有的壮阔。这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前进的方向。
变法强国,大秦称霸,平天下,金戈铁马。
以史为鉴,吾辈奋发,再图强,振兴中华。
电视剧《大秦帝国》观后感600字3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讲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统一天下。对于我个人来说,秦国能够统一天下有几个人功不可没。四大丞相(商鞅,张仪,范睢,李斯)。
我们不难看出,商鞅让秦国从一个小国家逐渐富饶,张仪连横之策让秦国跃居强国之列。范睢,李斯为秦国统一提出了重要决定。
要说这四个人中间谁让我印象最深,那无疑是张仪。张仪这个名字也许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在我没看之前我也不知道他是谁。一句来形容张仪:一人怒而诸侯惧,一人熄而天下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一策转危为安,一语安抚邦交;一计而平定战乱,数语而平息内乱。并且这个人是我看过这么多历史电视剧,了解那么多历史,见过最有才的一个人。都说诸葛有一双三寸不烂之舌,但我个人觉得张仪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仪外连横而斗诸侯”,与秦国的耕战政策相配合,运用雄辩的口才,诡谲的谋略,纵横捭阖,游说诸侯,建立了诸多功绩,在秦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上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风云多变的险恶环境中,主要凭借外交手段,采用连横策略,“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使秦国的国威大张,在诸侯国中产生了巨大的威慑作用。孟子的弟子景春称赞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张仪使用军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国“东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这为秦国的霸业和将来的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
自古便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次深深感怀,这句话意味深长,张仪,公孙衍本为魏人,却被弃之不用,张子又到楚国依然没能被发现,商鞅本也有心侍魏结果最终全部为秦国所有,而且成了秦国强大的关键人物,这又和三国的刘备,以及大汉的刘邦有些相似,自古帝王者不是打仗有多厉害,也不是自己有多少本事,而是在用人上是否有识人之眼,用人之心,容人之雅量当然还有调和矛盾的能力。
所以推荐朋友们在闲暇时间也可以去看看,了解一下历史,感受一下古人的谋略与雄心,另外喜欢的朋友不要忘了给“昊昊写文”点个关注哟!
电视剧《大秦帝国》观后感600字4
秦国,从中华大地的西部边缘小国、险些被六国瓜分的战败国,成为一统华夏的大秦帝国,靠的是什么,原因可能要写几部书。我看完《大秦帝国》后,感受最深的是——法治成就了秦国。
从秦孝公赢渠梁任用卫鞅开始变法,到秦王嬴政一统天下,期间经历六王七次权利的移交,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不同,但坚持依法治秦的主张始终贯穿其中。最值得敬佩的是舍身护法的宣太后,以一国摄政太后之尊,用自己的鲜血维护法治。秦国八万铁骑命丧赵国名将赵奢之手,依秦法:无端败军者斩刑不赦,八万将士全部阵亡,此时定要有人为阏于之败担责,宣太后毅然站出说道:阏于惨败,罪在本太后错断大势……秦法昭昭,不究大败之罪,不足以养朝野正气。遂在宫中自裁,以自刑谢国。看到这时耳边响起那句老秦人心中的呐喊“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在坚守着秦法,正是这种力量促成了秦国的强大。
我们的首个宪法日刚过去不久,祖国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希望我们的法治能够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中华的强大力量。作为基层的法律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将所学所知运用到服务法治中去。
电视剧《大秦帝国》观后感600字5
在两千多年以前,是哪个国度结束了战国时期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是哪个帝王完成了天下一统的伟任,是秦帝国,是秦始皇。
在小时候我还不懂事的时候,我曾经觉得大秦是天下间最邪恶的国度,而始皇帝则是最可恶的君王。但上了高中后,我渐渐的觉得没那么简单,我想象不到秦朝做错了什么事,竟要引起天下之人围攻。后来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大秦帝国,我才了解到,人的主观映像对于历史的误解是有多么可怕。
在战国之初,秦国被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都认为是蛮夷之国,不懂礼仪邦交之国,其地位比起楚国还要差很多。直到孝公继位,发出求贤令,从此秦国举国上下开始尊敬人才,而后商鞅入秦,力图变法改变了秦国落后的局面。从此秦国一改往日落后局面,一局成为天下第一战国。引来了诸多山东士子入秦。如张仪,蔡泽,李冰等。再者,武将也有许多属于外来的如蒙恬一家等。
在长平之战后,天下战国都落入了低谷,各国都在寻求变法之道,竟皆在模仿秦国的变法之道,单从这上面讲就不能说明秦朝暴政了。而且大学士旬况当时也指出说“变法必学秦”,此等话语在史记里依然可循,难道有错吗?
始皇帝横空出世后,以自己的雄才大略,一统天下,在他上位后几乎是以一己之力,镇压嫪毐,放逐吕不韦,试问有哪个少年在自己十几岁时做到这种事,数千年来也只有一个康熙,仅仅如此。而始皇帝更被李贽称为“千古一帝”。我认为,始皇帝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为的伟大皇帝一点也不为过。可能有许多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实行的是暴政,但试问如果单单只是暴君,是要如何一统天下,不是应该先窝里反,先被人干掉吗,前世的夏桀,商纣都是这样的。倘若山东六国自己的政治和政策当真如此的清明,光明磊落,又岂会如此轻易的被秦一统天下。
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说暴秦,苛政,这是可笑之极,倘若秦这是如此,为何又会被荀子大师格外推崇呢?在《强国篇》中,旬况大师做出了最高的评价“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
说秦军残暴,更是可笑,秦军有屠过城吗,没有。好像只有一直被人们推崇为无上英雄的项羽干过,十分可笑啊!当代人人的审美竟低得连垃圾都不如,竟然推崇一个以杀人为乐的人为英雄,贬低一个完成天下大一统的伟大帝王。真的是我族良知安在哉,是非安在哉!
六国被灭的原因现在大多数推崇的都是杜牧提出的“忘六国者,六国也”。杜牧先生说的很简单,六国为何别灭,原因是出在自己身上,他们为什么变法没有那么彻底?为什么不能有如秦国一样变法如此成功。我想是因为缺乏一个铁腕的手段。当初商鞅变法的时候,孝公是鼎力支持的,甚至连王公贵族也杀了很大一部分,震惊了天下,连当时隐居多年的老墨子都惊了出来。但是不得不说,如果没有这次,可能秦国会有如山东六国一样腐败,但是中国的战国时期可能还要再国很久很久才能结束。
魏国的李悝变法,虽然成功但并不彻底,只是改变了军制,而内部的吏治却没有多大改变。楚国的吴起变法,因为吴起的死去而破产,楚国恢复了旧制。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因为,不可抗力的外力因素,韩肃侯申不害战死,从而结束。燕国的乐毅,剧辛变法也因为燕昭王的死去而结束。齐国的齐威王整治肃吏也因为治标不治本而失败,六国中最成功的赵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虽然成功,但却也只是因为军力增强,但内部的政治问题却没有多大改善。
惟有秦国的商鞅变法和历代明君才真正做到了守法护法。秦惠文王虽然车裂了商鞅,但却依旧支持商君法,拔出了老贵族,真正达到了一个巅峰。
现在想想所谓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完全是笑话而言。感觉完全是针对山东六国的,因为秦国内部极少人是通过血缘关系得到高官爵位的,秦国的大部分人才都来自山东遗弃的人才,如商鞅,张仪,吕不韦等,惟有白起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
我只是想简简单单的真正的去看待一个正确的历史,而不是去抹黑他,这是我从《大秦帝国》里取得的最大收获,用一个正确的眼光看待历史,而不是追随潮流,听从权威者的话语。
读的不仅是历史,学的是一种态度。
电视剧《大秦帝国》观后感600字
篇11: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经典台词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经典台词
1.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2.青史只论成败,不问因由。
3.流水已逝,心境非昨,如何能以今日之志,重蹈昨日覆辙?良禽固然择木,也需持节自立。朝秦暮楚,终将自毁。
4.天命星象从来不会垂怜弱者,它永远都只是强者的光环。
5.“季子,可要改弦易辙?”
“不。初衷无改。”
“不后悔?”
“不后悔。”
“吃得苦?”
“吃得苦。”
“受得辱?”
“受得辱。”
“创业三难,败、苦、辱。三关能过,可望有成也。”
6.脱胎换骨,岂在皮囊?
7.不移 不易 不离 不弃
8.能者上,庸者下,不能者退,自安者,败于懦弱知足者,败于无知,大争之世,唯以实力见长,当今之世,唯学为正道,自应坦然受之,努而习之,虽有败,更有苦,甚者辱,如因不堪受其磨而弃之,以乐其好而逐其他,虽能乐己,中有所得,确若沧海之有其宽而略之其深,终不能纳百川,济万物。如与他人比肩,少之其实,更乏其心。故自安者,败在心之弱也。
9.自学之始,自应有居安思危之觉,不因其学满,而停之,进而骄其学,视人不如己,视学为无物,曾不知,桃李满天下,尔等只是沧海之一粟,而己竟不知强人之所在,如若比肩,耻笑在先,其心也蠢。故曰,知足者。败于无知。大秦之强,唯法适从,六国各异,虽华而绚丽,然非正道,此中虽有变法者,然有自安者,知足者,终不能成,沦为鱼肉。吾辈为学,竭尽其力,不可留余心,妄图安之,虽有成败,却磨其心,为学之本却在于此,正心而矣,痛而持之,如若大秦,纠纠不倒,横扫六合,何乐而不为。
10.权力功业如战场,历来不以德行操守论人。
11.所谓帝王天赋,根基所在便是有别于常人之心的天下之心。你可以说这种天下之心是冷酷,是权欲,是视平民如草芥的食人品性;但你仍然必须承认,领袖天下的帝王之心真的是不能有常人之仁;或者说,帝王仁善不能以常人之仁善表现出来。毕竟,帝王必须兼具天下天下利害,不能有常人的恩怨之心。若如常人仁善,那确定无疑的是,他连一个将军的不能做好,遑论帝王哉!
12.强力乃国家之本,德行乃为政之末。
13.遇到大事,作为leader,不要急于开口,先听听其他人的想法。尤其遇到和他人意见相差很大的时候,更要静下心来。
14.对手实力强大,却按兵不动,必有隐情。一个大的组织,没有内乱,很难崩溃。要谨防对手策动内乱。
若有内乱的可能,必须马上找出产生内乱的最大可能是什么?谁?为了什么?
15.以义行之,则公器化为私道。不韦执拗于“义本”,则是以风尘商旅之道求权力公器之道。不容些许负义之行,于公器之道实为偏执。以此心入仕途,终将大毁也!
16.渭水汤汤,在秦无险,可谓天赐佳水。可为何秦据渭水数百年,却坐失鱼盐航运之利?府库财货日见空空。老秦人朴实厚重,尚武之风深植朝野,可为何秦国就没有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新军?
守富饶土地而贫穷,拥强悍之民而兵弱,据山川形胜而沦丧……就在于没有综合混一的强大国力。何为综合国力?人口众多,农工兴旺,府库充盈,甲兵强盛,民勇公战,有此五者,堪称强国。而眼下秦国,五无其一。地小民少,工田不振,府库空空,甲兵老旧,私斗成风!
拓展阅读
剧情简介
秦昭王当政不久,列国展开一系列兼并战争。秦国看准时机,先与齐连横,攻略魏国大片土地。由此,战国到了秦齐赵三国并强阶段。此时秦国国内,穰侯魏冉擅权,宣太后掌政,秦昭王王权旁落。此时,局势对秦国十分有利:纵横家苏秦与燕王秘约赴齐间齐,以灭齐为目标“死间”齐国。面对国内政治困局和国外有利机遇,秦昭王毅然起用范睢,逐魏冉、废太后之权而恭养之。同时,与苏秦合谋,举兵攻破齐国。秦昭王遣将白起,相继在伊阙、郢都、华阳、长平发动四大战役,歼灭了韩魏齐楚赵百万以上兵力,使秦与列国消长发生了根本转折。自此,秦国崛起
角色介绍
宣太后
演员 宁静
秦宣太后芈八子,嬴稷的母亲,野性狂放,热情率直,她是一个重情而率性的人,行事风格大胆出位,与嬴稷的母子之情错综纠葛,她在观察列国政局变化中,一面教化儿子赢稷,一面受到心智磨练,获得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以辅佐儿子治理国家。
嬴稷
演员 张博
秦惠文王与芈八子之子,童年离秦质燕,他儿时在他国多年,少时返秦执政,治国进取之心比其父亲更急更甚,于是便有了诸多躁动之举,不过嬴稷毕竟聪慧,他在诸多成败中,在母亲的呵护下渐渐成长,君王资质渐渐厚实。
白起
演员 邢佳栋
秦国军事将领,秦惠文王时入伍为士卒,战争实践中,渐渐对兵事炉火纯青,被称为“战神”,嬴稷执政期间,渐渐对白起委以重任,他们在长期的秦国对外战争中建立起非同寻常的.兄弟之情,在长平大战后获赐自裁。
魏冉
演员 赵纯阳
宣太后之族弟,秦国之相。当年随宣太后入秦,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他拥立了秦昭王,嬴稷初政时屡立功勋,凭着是昭王舅父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后遭昭襄王贬黜。
范雎
演员 吴连生
秦昭襄王时担任秦国丞相,其为人恩怨分明,睚眦必报。他初入秦国,便建议秦王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此后主张“远交近攻”,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后因馋言白起,亲信郑安平兵败投敌而失宠。
赵括
演员 张译文
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困于长平。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芈原
演员 杨志刚
即屈原,楚国人,一个飘逸的大才子,本身很有才情,吟诗作对,挥洒激情。作为政治家,他提倡“美政”,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相关资讯:《大秦帝国之崛起》人物特辑 宣太后铁腕柔情
据悉,早在《大秦帝国》第二部《纵横》中,芈八子就以其泼辣豪爽性格,令观众印象深刻。昨日剧中再次与观众见面的她,不仅荣升为宣太后,开篇更是与儿子秦昭襄王嬴稷因皇权而剑拔弩张,引不少人期待。相信,随着官方这版人物特辑的曝光,这段错综复杂的母子关系,将会成为大家接下来关注的焦点之一。
逐外戚弃旧情 芈八子言传身教为儿种狼心
作为历史上首位临朝称制的太后,芈八子不仅在治国安邦上大显才干,也深谙育王之道;片中大量讲述了芈八子如何育儿,扶立新君的片段。从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温良敦厚的少年嬴稷,到预告片中的傲视天下的雄主秦王,不难看出其母宣太后在秦王成长史中的艰辛付出。
据了解,“宣太后擅权,外戚干政”是本剧的一大亮点,宣太后与儿子嬴稷在王权上长期对立拉锯,造成了彼此间的猜忌与矛盾,片中开篇“太后何时能将朝政大权,全权由儿臣来定夺”就集中展现了这一矛盾所在,而“娘不在乎天下人如何评价与我,娘只在乎稷儿和秦国的好坏”也体现芈八子护犊情深的母性之爱;另外,特辑中也曝光了计杀义渠王、逼儿赐死挚爱魏伶优、当着嬴稷面杀大娘等剧情,进一步体现了宣太后的狠辣与城府,为了秦王为了江山社稷何人都能舍,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告诉孩子何谓狼心。
同时,片方也发布了宣太后人物海报,华丽大气的装束尽显雍容华贵之姿,与之前芈八子的形象有着极大的反差,再加之宁静曾塑造过的《孝庄秘史》、《吕不韦传奇》太后形象深入人心,不由得令人俯首称臣,更有网友直呼“太后万岁”,以表示对宣太后崇敬之意。
铁血政治下的王族 温情宣太后育儿也有柔情面
“虎毒不食子”,宣太后虽狠辣,但铁腕之下亦有柔情。从特辑我们可以了解到,前段宣太后为秦国想为王上计,做事杀伐决断,心狠手辣;但最后仍回归至亲情,“天凉了莫忘添衣,国事繁重莫忘了吃饭,夜深要休息……”更像是一位无微不至的母亲。在面对羽翼渐丰的嬴稷受外戚专政威胁时,宣太后一句“在我的心里你们都是我的亲人,但是我的稷儿排在最前头”表明态度,而后颁下口诏“今后国事一概不问”身体力行,让这场长达四十余年的临朝政治画上了句点,让大众认识了宣太后为母柔情的一面。
篇12:《大秦帝国之裂变》观后感
近期观看了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感触颇深,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对于我们的管理工作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首先,做领导的,可以学君王之气度,之用人,之心胸,之志向,之谋略。剧中秦孝公是一位胸襟开阔,有着远大抱负并且能慧眼识才的君主。一纸招贤令,震撼人心,天下震动。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
变法初期,在情理与法理之间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与商鞅经过几日几夜激烈的思想碰撞之后,曾经饱受屈辱的苦难、肩负本民族长远兴旺的使命及期待未来美好的愿景终于说服了自己宽厚仁和的心,坚持不折不扣地依法治国。结合实际,我们七项质量管理原则中的“领导作用”如何发挥,各级领导要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且创造全员积极参与的条件,以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要有明确的目标牵引,在管理层要有明确的责任,要对管理者做质量排名,排名靠后的主管要问责。在组织的所有层级创建并保持共同的价值观,公平和道德的行为模式;培育诚信和正直的文化;鼓励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履行对质量的承诺。让每个主管都尽最大的力量往前跑,让管理层真正起到带头作用。
其次,“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话在剧中几乎每集都出现,上至君王,下至百姓,在长达几十年的叙事时间里,总能看的到。每每看到这句话,不管是从谁的口中说出来的,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因为字里行间,都能感受的到全民拧成一股绳的团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和不屈。商鞅变法的基础好,就好在这万众一心,全民皆士。没有群众基础,这规则制度定的再好,放到当时的其它国家,怕是也难以达到效果。结合实际,就好比是质量管理原则中的“全员参与”,在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被授权和积极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员工层面要有全体参与的意愿和能力。全员参与有两个层面的问题要解决:一是意愿,二是能力。从意愿上,要设定考核目标,将质量作为员工考核的重要项目,同时也设定很多奖项对质量方面表现突出的员工实施奖励。从能力上,希望公司引进很多先进的管理方式,员工都要经过必要的培训,为全体员工提供提高质量的方法和工具,以保证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参与。第三,整部电视剧以“商鞅变法”为主线。不可否认,商鞅之法部分法规,相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相当的冷漠与冷酷,甚至非常残酷,法之规则几乎不含有一丝温情的人情味。但在那个时代,它是最先进的,它凝聚了民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它是那个时代最文明的象征。厉行法治,反对人治是秦孝公与商鞅的治国理政方针。按规则、流程执行,也应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遵守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可我们还是会经常看到对红绿灯视而不见的人。我们在公司的质量体系的28个过程中均建立了相应的体系文件,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人不执行呢?关键是意识问题,唯有意识在,人们才会自觉、自省、自悟。
在企业中,我们每个人只有树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质量意识,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只有将质量变成一种文化,深入到公司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所有员工对质量有共同的认识,才可能向“零缺陷”推进。质量不是独立的,是一种结果。要达成产品的质量,需要每一个人的工作质量去保证。如果只是一个独立的组织作为监管方去抓质量,肯定是抓不好的。质量与业务不是两张皮,而是融在产品开发、生产、采购以及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中。质量管理从制度层面进化到文化层面。质量的保证,不能依赖于制度和第三方的监管,这样的质量会因人而异,也不可延续。而文化,即全员认同的质量文化,应体现在每一个人的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实现我们“非道路行业领先者”的目标。
篇13:大秦帝国观后感
年前,无意间于网络上浏览到了电视连续剧《新大秦帝国》的信息,原以为《新大秦帝国》也不过是一部普通的历史剧。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说起秦国就只有秦始皇、就是暴政、就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仅管如此,因为热爱历史的原故,我还是豪不犹豫的在线观看了此剧。
没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从一开始,这部电视连续剧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于是乎,一口气看完了51集。本来当时就要写写观后感的,但是感觉此剧太博大、太深厚、太经典,不写则已,若写就不能草草了事,所以迟迟未能动笔。只到前段又完完整整地看完了第二遍,才下定决心写此观后感。
我个人认为,就总体来说,《新大秦帝国》是有史以来拍的最好,最有看头的一部历史剧!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因有四。
一、《新大秦帝国》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确的高度来审视和评价了秦王朝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在我们的印象里,秦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一说起秦王朝,人们就只会想到秦始皇和他的暴政;一说起秦王朝,人们就只知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除此之外,秦王朝没有什么特别,似乎可有可无。但《新大秦帝国》却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确的高度来审视和评价了秦王朝的历史意义和地位:“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秦王朝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最为充满活力、最为伟大的时代。用那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
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中央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那个时代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那是一个大争的时代。中华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卷进了这场全面彻底的大争之中!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举凡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在这种大争之中碰撞出最灿烂的辉煌。战争规模之大,经济改革之彻底,权力争夺之残酷,文化争鸣之激烈,民众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系之紧密,创造的各种奇迹之多,涌现的伟人之多―――所有这些,都是后来的时代无法与之比肩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
二、《新大秦帝国》所展现的浪漫情怀和奋斗精神催人奋发
打开《新大秦帝国》的`视频,首先序幕里的字幕和音乐就给人一种激昂的斗志和奋发的精神。接下来我们看到了战争场面的宏大、血腥和残酷、看到了秦人的顽强和英勇不屈!但秦国自秦穆公春秋称霸后,经历几代乱政,列强蚕食,国土沦陷。到了秦献公,为了收复河西失地,又与魏国连年争战长达二十年。此时秦国的国力已消耗殆尽,到了亡国的边缘。
在此危难关头,秦献公的二儿子——该剧主人公仲公子赢渠梁(后来的秦孝公)以其非凡的胆识提出了罢兵休战的主张。秦献公自是不能认同,但在次日的决战中却中了魏军的狼毒箭,身负重伤,而不得不退兵和反思秦国的命运,并在临终时最终确定由赢渠梁来继任秦国国君。秦献公的大儿子公子虔勇猛善战、颇负人望,秦国老氏族想拥立公子乾。但公子乾深明大义,全力支持赢渠梁,真正起到了秦国柱石的作用。
“秦王朝所处的历史时代是一个‘大争之世’。所谓‘大争’就是争得全面,争得彻底,争得漫长,争得残酷无情。《新大秦帝国》也就是讲述了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末年,在这个‘大争之世’,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灭群雄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作者孙皓晖语)。那一次次濒临垂死的争扎,无不令人肃然起敬!那一声声铿锵有力的使令,无不令人信念坚定!那漫天飘舞的雪花、那气壮山河的战歌,无不令人心胸澎湃、热血沸腾!
三、大秦帝国的兴衰、商鞅变法的实施过程值得企业和国家深思和借鉴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国弱民穷,列国卑秦不与会盟,且欲分秦灭秦而后快!当此之时,秦孝公赢渠梁深刻地认识到唯有变法才可以图存。
秦孝公继位时,秦国国力已消耗殆尽,到了亡国的边缘。但秦国举国上下还处在替秦献公报仇雪恨的激情之中,他们要求杀了被擒的魏国丞相公叔痤,继续与魏国决战。秦孝公面对秦国穷弱的现实,力排众议,放了公叔痤并采取了割地与魏国修好的英明决策,终于迎来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和稳定的局面,终于创造了一个变法发展的大好时机。至此,我们不禁要问;“若非如此明君,还会有后来大出天下、统一六国的强秦吗?”
当公叔痤要求秦国纳贡称臣时,秦孝公回答的非常经典:“不纳贡,不称臣。秦国穷困,无贡可纳;秦人硬骨,不能折腰!”。秦国虽然贫穷,但人穷志不短。至此,我们不禁会由衷地感叹:“有此明君,秦国可以无忧亦”
随后,秦孝公又刻了一块国耻碑,立于宫门,让全体国人牢记国耻,发愤图强。如此卧薪偿胆,至此,我们可以肯定:“有此明君,秦国焉能不强!”
为了富国强兵,秦孝公接着向天下发出了被誉为五百年一卷雄文的《求贤令》,大召天下士子入秦为官。《求贤令》中他实事求是地陈述了秦国的贫弱现状、自己发奋图强的决心和秦国将来对强秦士子的回报。为了鉴别和斟选真正的人才,秦孝公火眼金金,不以老甘龙的读书多少为依据,而是让入秦的士子先到秦国各地走访三个月,根据实情写出策论,再按才录用,最终求得了真正的大才——卫鞅。卫鞅的《治秦九论》给秦国带来了希望,秦孝公也因其远大的目光和广廓的胸襟成了卫鞅心中真正的明君,以致于他们废寝忘食地谈了三天三夜,最后决定连起手来大干一场——变法。在确定变法之时,秦国老氏族极力反对,但秦孝公在公子虔的支持下丝毫不为之动摇,并坚决地说:“秦国变法不是虚应故事,有人拥戴,秦国要变,没人拥戴,秦国还是要变。”然后又与满朝文武在国耻碑前对天盟誓:“上下同心、变革雪耻、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卫鞅提出变法四要:
一、奖励农耕以富国;
二、激赏军功以强兵;
三、统一制权以理政;
四、移风易俗以正民。
四纲之下又有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农耕、奖励军功、激赏移民、实施郡县制、移风易俗、统一度量衡、建立新军制等相关法令保正实施。
秦孝公拜卫鞅为左庶长,总领国政,推行变革。赐卫鞅穆公镇国金剑,并晓喻朝野:“先祖穆公镇国金剑,号令所指,违者杀无赦,凡坏我变革大计者,无论公室宗亲,一律依法论罪!”接着,秦孝公又抽调干吏景监做左庶长府领书,抽调干将车英做执法都尉,给卫鞅配备了精干的属官。还与卫鞅同车而行、偕手入府。莫大的信任与支持保证了新法的顺利实施和商鞅变法最终的胜利。至此,我们更加肯定:“有此明君,秦国焉能不强!”
说完了一代明君秦孝公,我们该说说乱世大才、法家名士卫鞅了。卫鞅身怀不世之学,却不能为强魏所用。为了施展平生所学,也为了实现远大的政治理想,在五百年一卷雄文的秦公《求贤令》的感招下,不畏艰险地来到国力最弱、生活最艰苦、危机四伏、朝不保夕的秦国。与秦孝公一起推行了一场长达二十年的、惊天动地的、堪称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大变法。终于化腐朽为神奇,使原本濒临亡国的弱秦一举成为天下第一强国。终于完成了秦献公收复河西的未了殊愿,并为秦国大出天下、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卫鞅自己也因其不世功勋从客卿升为左庶长,再升为大良造,最后被封为商君,从而适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
回顾商鞅变法,何其举重若轻!“徒木立信”,略使小计,四两拨千斤,便取得了全民的信任;回顾商鞅变法,何其艰难凶险!从争水私斗到墨家刺杀,再从墨家刺杀到太子事件,直到最终被车裂,哪一次不是危及生命;回顾商鞅变法,何其大公无私!从斩杀私斗重犯到应对墨家刺杀,再从应对墨家刺杀到刑治公子虔,哪一次又有丝毫的退缩畏惧!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商鞅真正做到了“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鞠功尽粹,死而后已”。
综上所述,我想《新大秦帝国》这部电视连续剧值得世人观看,更值得当下希望变革或者正处于变革中的企业和国家深思和借鉴。我们应该想想秦国为什么会大出天下、统一六国?我们应该想想秦国的变法与其它六国的变法有什么不同?我们更应该想想秦国的变法取得成功的关键和保证是什么?
四、《新大秦帝国》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
《新大秦帝国》的演艺阵容和实力自不用说,绝对上层和一流。除此之外,我觉得《新大秦帝国》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悬;老秦人的英雄气概更是令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秦孝公和商鞅两个主人公塑造的虽然有些过于完美,但决对成功。《新大秦帝国》里商鞅的“治秦九策”可以和《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隆中对”媲美!商鞅拜左庶长时的答辩和秦孝公墨家论证台的答辩也可以和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媲美!剧中象老甘龙那:“飓风过岗,万木尽伏,不摧不折,悠悠可期”哲理警句,也随处可见。
至于有些网友评论《新大秦帝国》的某些情节与历史不附,说什么硬伤,说什么观后如鲠在喉,我不敢苟同,我认为那不过是哗众取宠。什么叫创作?什么叫艺术?那能一字不动的照抄史书吗?既使能的话,我想那还有这个味吗?还有些网友评论说《新大秦帝国》把主人公塑造的高大全,象神,不象人。《三国演义》是大家公认的经典,试问诸葛亮不高大全吗?不象神吗?更何况,鲁迅先生评论诸葛亮不但象神,而且象妖!
篇14:大秦帝国观后感
大秦帝国观后感
篇一:大秦帝国观后感年前,无意间于网络上浏览到了电视连续剧《新大秦帝国》的信息,原以为《新大秦帝国》也不过是一部普通的历史剧。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说起秦国就只有秦始皇、就是暴政、就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仅管如此,因为热爱历史的原故,我还是豪不犹豫的在线观看了此剧。没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从一开始,这部电视连续剧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于是乎,一口气看完了51集。本来当时就要写写观后感的,但是感觉此剧太博大、太深厚、太经典,不写则已,若写就不能草草了事,所以迟迟未能动笔。只到前段又完完整整地看完了第二遍,才下定决心写此观后感。
我个人认为,就总体来说,《新大秦帝国》是有史以来拍的最好,最有看头的一部历史剧!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因有四。
一、《新大秦帝国》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确的高度来审视和评价了秦王朝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在我们的印象里,秦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一说起秦王朝,人们就只会想到秦始皇和他的暴政;一说起秦王朝,人们就只知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除此之外,秦王朝没有什么特别,似乎可有可无。但《新大秦帝国》却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确的高度来审视和评价了秦王朝的历史意义和地位:“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秦王朝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最为充满活力、最为伟大的时代。用那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中央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那个时代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那是一个大争的时代。中华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卷进了这场全面彻底的大争之中!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举凡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在这种大争之中碰撞出最灿烂的辉煌。战争规模之大,经济改革之彻底,权力争夺之残酷,文化争鸣之激烈,民众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系之紧密,创造的各种奇迹之多,涌现的伟人之多DDD所有这些,都是后来的时代无法与之比肩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作者孙皓晖语)
二、《新大秦帝国》所展现的浪漫情怀和奋斗精神催人奋发
打开《新大秦帝国》的视频,首先序幕里的字幕和音乐就给人一种激昂的斗志和奋发的精神。接下来我们看到了战争场面的宏大、血腥和残酷、看到了秦人的顽强和英勇不屈!但秦国自秦穆公春秋称霸后,经历几代乱政,列强蚕食,国土沦陷。到了秦献公,为了收复河西失地,又与魏国连年争战长达二十年。此时秦国的国力已消耗殆尽,到了亡国的边缘。在此危难关头,秦献公的二儿子――该剧主人公仲公子赢渠梁(后来的秦孝公)以其非凡的胆识提出了罢兵休战的主张。秦献公自是不能认同,但在次日的决战中却中了魏军的狼毒箭,身负重伤,而不得不退兵和反思秦国的命运,并在临终时最终确定由赢渠梁来继任秦国国君。秦献公的大儿子公子虔勇猛善战、颇负人望,秦国老氏族想拥立公子乾。()但公子乾深明大义,全力支持赢渠梁,真正起到了秦国柱石的作用。
“秦王朝所处的'历史时代是一个‘大争之世’。所谓‘大争’就是争得全面,争得彻底,争得漫长,争得残酷无情。《新大秦帝国》也就是讲述了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末年,在这个‘大争之世’,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灭群雄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作者孙皓晖语)。那一次次濒临垂死的争扎,无不令人肃然起敬!那一声声铿锵有力的使令,无不令人信念坚定!那漫天飘舞的雪花、那气壮山河的战歌,无不令人心胸澎湃、热血沸腾!
三、大秦帝国的兴衰、商鞅变法的实施过程值得企业和国家深思和借鉴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国弱民穷,列国卑秦不与会盟,且欲分秦灭秦而后快!当此之时,秦孝公赢渠梁深刻地认识到唯有变法才可以图存。
秦孝公继位时,秦国国力已消耗殆尽,到了亡国的边缘。但秦国举国上下还处在替秦献公报仇雪恨的激情之中,他们要求杀了被擒的魏国丞相公叔痤,继续与魏国决战。秦孝公面对秦国穷弱的现实,力排众议,放了公叔痤并采取了割地与魏国修好的英明决策,终于迎来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和稳定的局面,终于创造了一个变法发展的大好时机。至此,我们不禁要问;“若非如此明君,还会有后来大出天下、统一六国的强秦吗?”
当公叔痤要求秦国纳贡称臣时,秦孝公回答的非常经典:“不纳贡,不称臣。秦国穷困,无贡可纳;秦人硬骨,不能折腰!”。秦国虽然贫穷,但人穷志不短。至此,我们不禁会由衷地感叹:“有此明君,秦国可以无忧亦”
随后,秦孝公又刻了一块国耻碑,立于宫门,让全体国人牢记国耻,发愤图强。如此卧薪偿胆,至此,我们可以肯定:“有此明君,秦国焉能不强!”
为了富国强兵,秦孝公接着向天下发出了被誉为五百年一卷雄文的《求贤令》,大召天下士子入秦为官。《求贤令》中他实事求是地陈述了秦国的贫弱现状、自己发奋图强的决心和秦国将来对强秦士子的回报。为了鉴别和斟选真正的人才,秦孝公火眼金金,不以老甘龙的读书多少为依据,而是让入秦的士子先到秦国各地走访三个月,根据实情写出策论,再按才录用,最终求得了真正的大才――卫鞅。卫鞅的《治秦九论》给秦国带来了希望,秦孝公也因其远大的目光和广廓的胸襟成了卫鞅心中真正的明君,以致于他们废寝忘食地谈了三天三夜,最后决定连起手来大干一场――变法。在确定变法之时,秦国老氏族极力反对,但秦孝公在公子虔的支持下丝毫不为之动摇,并坚决地说:“秦国变法不是虚应故事,有人拥戴,秦国要变,没人拥戴,秦国还是要变。”然后又与满朝文武在国耻碑前对天盟誓:“上下同心、变革雪耻、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卫鞅提出变法四要:一、奖励农耕以富国;二、激赏军功以强兵;三、统一制权以理政;四、移风易俗以正民,四纲之下又有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农耕、奖励军功、激赏移民、实施郡县制、移风易俗、统一度量衡、建立新军制等相关法令保正实施。秦孝公拜卫鞅为左庶长,总领国政,推行变革。赐卫鞅穆公镇国金剑,并晓喻朝野:“先祖穆公镇国金剑,号令所指,违者杀无赦,凡坏我变革大计者,无论公室宗亲,一律依法论罪!”接着,秦孝公又抽调干吏景监做左庶长府领书,抽调干将车英做执法都尉,给卫鞅配备了精干的属官。还与卫鞅同车而行、偕手入府。莫大的信任与支持保证了新法的顺利实施和商鞅变法最终的胜利。至此,我们更加肯定:“有此明君,秦国焉能不强!”
说完了一代明君秦孝公,我们该说说乱世大才、法家名士卫鞅了。卫鞅身怀不世之学,却不能为强魏所用。为了施展平生所学,也为了实现远大的政治理想,在五百年一卷雄文的秦公《求贤令》的感招下,不畏艰险地来到国力最弱、生活最艰苦、危机四伏、朝不保夕的秦国。与秦孝公一起推行了一场长达二十年的、惊天动地的、堪称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大变法。终于化腐朽为神奇,使原本濒临亡国的弱秦一举成为天下第一强国。终于完成了秦献公收复河西的未了殊愿,并为秦国大出天下、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卫鞅自己也因其不世功勋从客卿升为左庶长,再升为大良造,最后被封为商君,从而适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
回顾商鞅变法,何其举重若轻!“徒木立信”,略使小计,四两拨千斤,便取得了全民的信任;回顾商鞅变法,何其艰难凶险!从争水私斗到墨家刺杀,再从墨家刺杀到太子事件,直到最终被车裂,哪一次不是危及生命;回顾商鞅变法,何其大公无私!从斩杀私斗重犯到应对墨家刺杀,再从应对墨家刺杀到刑治公子虔,哪一次又有丝毫的退缩畏惧!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商鞅真正做到了“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鞠功尽粹,死而后已”。
综上所述,我想《新大秦帝国》这部电视连续剧值得世人观看,更值得当下希望变革或者正处于变革中的企业和国家深思和借鉴。我们应该想想秦国为什么会大出天下、统一六国?我们应该想想秦国的变法与其它六国的变法有什么不同?我们更应该想想秦国的变法取得成功的关键和保证是什么?
四、《新大秦帝国》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
《新大秦帝国》的演艺阵容和实力自不用说,绝对上层和一流。除此之外,我觉得《新大秦帝国》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悬;老秦人的英雄气概更是令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秦孝公和商鞅两个主人公塑造的虽然有些过于完美,但决对成功。《新大秦帝国》里商鞅的“治秦九策”可以和《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隆中对”媲美!商鞅拜左庶长时的答辩和秦孝公墨家论证台的答辩也可以和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媲美!剧中象老甘龙那:“飓风过岗,万木尽伏,不摧不折,悠悠可期”哲理警句,也随处可见。至于有些网友评论《新大秦帝国》的某些情节与历史不附,说什么硬伤,说什么观后如鲠在喉,我不敢苟同,我认为那不过是哗众取宠。什么叫创作?什么叫艺术?那能一字不动的照抄史书吗?既使能的话,我想那还有这个味吗?还有些网友评论说《新大秦帝国》把主人公塑造的高大全,象神,不象人。《三国演义》是大家公认的经典,试问诸葛亮不高大全吗?不象神吗?更何况,鲁迅先生评论诸葛亮不但象神,而且象妖!
以上为我看《新大秦帝国》之后的观后感。
篇二:电视剧《新大秦帝国》观后感
文/凌云子
刚看完电视剧《新大秦帝国》,感想良多,忍不住想写点东西。
电视剧《新大秦帝国》将战国时代的商鞅变法拍成了一部大气磅礴、荡气回肠又充满激情、浪漫的长篇历史电视剧,采用大量的虚构甚至是改变史书记载来塑造了两个几乎完美的艺术想象:秦孝公和卫鞅(后因封为商君才称为商鞅)。
秦孝公赢渠梁(侯勇饰)接任国君之位时,秦国已陷入四面楚歌之绝境。秦穆公称霸后,秦国四代君主君权旁落,宫廷政变不断,国力剧降。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更是以战强国,却屡战屡败,耗尽国力,还被迫向魏国割让了河西、秦东和函谷关等大遍土地。六国在山东召集大会,准备分秦。秦国正临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秦孝公清醒地认识到秦国无论是国力还是军事都远远落后于其它六国。秦军士兵基本上没有盔甲,武器简陋,后勤不继,兵源匮乏,老爷爷和小孙子同上战场。全靠老秦人的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才勉强保住暂时不亡国。为了稳定最急于灭秦的魏国,他在所有大臣的反对下,释放了被俘本应斩首为先父祭灵的魏国丞相公孙痤,并拿出国库与皇室的大量财产和稀世珍宝贿赂六国权贵,力保秦国暂时无战事,为秦国赢得了一丝喘息之机。他手刻国耻碑,以血涂字,立于宫门,誓以变法强国。他向天下发出《求贤令》,以与贤士“分享秦国”的诚意,大召天下士子入秦为官。他让来秦的士子先到秦国各地走访三个月,根据实情写出对策再论才任用。卫鞅以法家思想折服了秦孝公,《治秦九论》更使他看到了秦国的未来希望。他们连谈三天三夜,决定实行变法,以法治国,并立下了“君臣相知,永不相负”的誓言。秦孝公拜卫鞅为左庶长(相当于丞相),后升大良造,掌握军政大权,进行了君臣二十年的大变法。在卫鞅实施的充满艰难险阻、危机重重的二十年变法期间,秦孝公顶住一切压力,包括老世族和宫廷内部的压力和阴谋诡计,让卫鞅放手变法,甚至不惜孤身犯险、亲至墨家驻地神农大山,解释秦国变法的情况,说服了墨家钜子,阻止了墨家因误解卫鞅变法是暴行而想刺杀卫鞅的行动。秦孝公在意识到自己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时,为保护卫鞅在自己去世后不被老世族和宫廷内部势力报复,不惜想违法采取非常手段除去对卫鞅威胁最大的自己的哥哥长公子嬴虔和老太师甘龙。在剧中侯勇演活了一个胸怀大志、目光远大、坚忍不拔、重情重义的国君形象,是全剧演技最好的演员,是剧中最大的亮点。
卫鞅(王志飞饰)是法家弟子,曾任魏国丞相公孙痤的中庶子,身怀不世治国绝学。公孙痤在病危时向魏王推荐卫鞅继任魏国丞相,但魏王不以为然。公孙痤接着又告诉魏王,如果不能启用卫鞅,就把他杀掉,千万别让他出境,一但别国延揽,那将成为魏国大患。魏王依然不以为然。卫鞅在魏国不受重用,便游学各国,感动于秦孝公敢于历数祖上先君的不贤、知耻后勇、发愤图强的《求贤令》,来到当时七国中国力最弱、生活最原始、危机四伏、朝不保夕的秦国。与秦孝公推行一场长达二十年、惊天动地、堪称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大变法。新法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等,让七国中国力最弱的秦国一举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并亲领新军出战河西,一战全歼魏国三万精骑和八万河西守军,逼迫魏国返还河西、秦东和函谷关等土地,为以后秦国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在变法过程,他真正做到了“板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废餐忘食、鞠躬尽瘁,全力推行变法;执法铁面无私,储君违法杀人后,卫鞅依法对储君的两个太傅进行处罚,储君的首席太傅长公子嬴虔被削去鼻子,另一名太傅公孙贾被黥面放逐陇西牧马;为得到秦国宫廷的支持,虽然即将与如心爱的白雪结婚,而且白雪已怀有他的孩子,但在白雪的劝说下,只能放弃了与白雪结婚,接受了与公主的婚事;为了护法,不惜给自己留下杀身后患,劝说秦孝公重新立因杀人被流放并对自己心怀仇恨的嬴驷为储君,放弃除掉长公子、老太师等人。最后在新国君嬴驷、长公子嬴虔、老太师甘龙和太傅公孙贾等势力的疯狂报复下,被诬陷为谋反之罪,被处以最残酷的车裂分尸而死。王志飞演的卫鞅形象各方面都非常完美,但王志飞的演技确是一般,特别是他的言行举止显县得做作和生硬。
看完该剧,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启发:
一、拍历史剧时,对已有史书记载的事件的改编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分。
剧中虚构的三个女性形象非常成功,给整部电视剧增彩不少。一个是卫鞅的未婚妻白雪(高圆圆饰),是魏国大商人白圭的女儿。她深爱着卫鞅,全力支持着卫鞅,并已怀有卫鞅的孩子了,但为了让卫鞅得到王族的支持,忍痛劝说卫鞅接受与莹玉公主的婚事,自己黯然离去,独自养育儿子。在卫鞅被车裂时,她安排儿子的事,赶赴刑场与卫鞅殉情。一个是秦孝公的情人玄奇,是墨家女弟子,与秦孝公约定“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由于墨家内部事务缠身,直到秦孝公临终前听到消息赶来与秦孝公举行大婚,陪他走完最后的一段日子。还有一个是莹玉公主,是一个在王宫里最受宠的天之娇女。她非常倾慕和深爱卫鞅,虽因政治因素嫁给卫鞅后,不仅没有半点介意,反而以一个普通妻子的身份悉心照顾卫鞅,每天晚上在卫鞅工作时,亲自给他热米酒。在得知白雪的事后,多次要求卫鞅把白雪母子接回来一起生活。在卫鞅身陷牢狱、将被处死时,不惜牺牲生命来救卫鞅。这三个女性形象给整部剧增加了一种浪漫、激情,让人感受到女性的温馨、柔情、包容的美。
但剧中为了突出卫鞅形象的十全十美,对史书已记载得很详细的事情进行过分改编,甚至是颠倒黑白,对于没看过史书记载的人也许觉得很精彩,但对于已看过史书记载的人来说则是难以接受。就象姚雪垠写的小说《李自成》,参照红军长征的事迹来写李自成起义,参照毛泽东的形象来写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把李自成写一个“高、大、全”式的完美人物,让很多知识分子难以接受。《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河西之战,卫鞅率领秦赵联军进逼魏国,骗魏国军主帅公子昂来谈判,却设下伏兵擒住公子昂,并以秦军冒充公子昂的随从诈开城门,攻入魏国,大败魏军,并杀了公子昂。但剧中却拍成卫鞅只率领秦国新军,摆开军马,一战全歼魏国三万精骑和八万河西守军,并放走了公子昂。卫鞅逃亡至边关因没有通行证件被拒绝就宿,但剧中却拍成是去找白雪途中被拒绝就宿。魏人因卫鞅曾背信攻破魏军不愿收留他,但剧中却拍成了公子昂主动邀请卫鞅到他门下避难而他却不愿意。卫鞅回到封地商邑不愿束手就擒,起邑兵造反,北击郑国,兵败于郑国黾池,被杀死后尸体又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但剧中却拍成了卫鞅宁死不愿逃亡和造反,大义凛然、从容就义,主动走向监狱,含笑走向刑场,坦然接受车裂。剧中为美化卫鞅形象,确实是不惜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把历史上人格并不高尚的卫鞅硬是塑造成胸襟极其宽广、品格极其高尚的君子,宁死不愿逃亡和造反,对秦惠文王拿自己的脑袋平息老世族的愤怒充分理解、体谅和赞赏,还安慰心中有愧的秦惠文王,并为秦惠文王策划杀了自己后的人事安排和治国方略,如此高尚的品格在古今中外也找不出第二个,就是连历史上真正自愿以死殉法的谭嗣同也自愧不如。把历史人物形象拔得太高、塑造得太假,是该剧的最大硬伤。其实如果剧中按史实如实地反映卫鞅得知秦惠文王和老世族要加害自己,在大难临头时不愿束手就擒,出逃他国,愤起造反,战败被杀,尸体被车裂,更让人感到有血有肉、合情合理,也无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变法家的形象。
二、处死卫鞅,显示出秦惠文王非常高超的驭国治世之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变法家不得善终,被最残忍的车裂五马分尸,令所有读到这段史实的人都扼腕痛惜、感慨万千。秦惠文王虽然残杀了卫鞅,但仍然按照卫鞅制定的法度治理国家,使秦国越来越强,最后一统天下。其实平心而论,秦惠文王杀卫鞅是非常高明的策略。当时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势单力薄、君权旁落。一方面卫鞅大权在握、权倾朝野,无论是权力还是威信都处于最高峰,刚继位的秦惠文王被卫鞅巨大的光芒掩盖着,君权名存实亡。另一方面在卫鞅变法中失去权力和受害的公子虔和老世族们在秦孝公死后蠢蠢欲动、妄图复辟、报仇雪恨,无时无刻不在找机会颠覆新法、打击卫鞅。这两股势力的明争暗斗令秦国政坛暗流涌动、政局动荡。秦惠文王非常聪明地利用公子虔、老太师甘龙、太傅公孙贾和太庙令杜挚等宫廷和老世族势力对卫鞅的诬陷,果断地除掉权倾朝野、压制着自己的卫鞅,然后利用因卫鞅之死引发的朝野众怒,再铲除妄图复辟旧制的公子虔、老太师甘龙、太傅公孙贾和太庙令杜制等宫廷和老世族势力。借力打力、一举两得,清除了所有妨碍自己行使君权和继续推行新法的势力,真的非常高明。
三、卫鞅惨死,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见好就收、激流勇退的难能可贵和远见卓识。卫鞅死于非命,在于他贪恋权位,没有及时收手和及早归隐。由于卫鞅变法确实太过于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严厉执法,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树敌太多,留下杀身之患。虽然新法起到“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功效,但秦国权贵却怀恨在心,百姓敢怒不敢言。秦孝公死后,卫鞅身后的撑天大树倒了,当时赵良就曾劝说卫鞅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只是劝他抛弃一些既得的功名富贵,以缓和矛盾、化解仇恨。但卫鞅不听,依然故我,贪恋权位,最后落到死无全尸、不得善终。卫鞅是他看不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同时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新法已深入人心,谁也无法推翻,新继位的秦惠文王要继续推行新法就离不开他。这种“离开了我地球就不转了”的幼稚思想害死了他。殊不知秦惠文王非常高明地利用卫鞅的政敌来处掉卫鞅,再利用卫鞅的死来铲除卫鞅的政敌。卫鞅与复辟势力之争是“鹬蚌之争” ,却让秦惠文王得到“渔翁之利”。卫鞅到死才明白秦惠文王要留的是他的新法,要除掉的是他的人,离开了他地球转得更快了。因为没有了权倾朝野、抢尽君王风头的卫鞅,也没有了心怀不轨、妄图复辟的公子虔和甘龙等人,秦惠文王推行新法更加顺利,秦国变得更加富强。但历史上真正能在功成名就时就能激流勇退的又有几个?数来数去也没几个。最出名的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在扶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立即携西施偷偷归隐,而恋位不去的大功臣文种很快被勾践逼得自尽了。汉初的张良在帮助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汉王朝后,立即借口患病而辞去高位、深居简出、不闻世事,逃过浩劫。而贪恋权位的另外两位开国元勋韩信和萧何最终还是被吕后害死。历史上还有很多因功高盖主而不懂激流勇退最终死于非命的名人:吴起、李牧、白起、周亚夫……
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思想非常的可怕,可以让怀恨在心、伺机复仇的人十几年如一日地忍耐、潜伏、等待时机,一旦有机会便是雷霆万钧、一招致命。公子虔被割去鼻子后为了复仇可以八年一步不出门。老太师甘龙以“飓风过岗,伏草唯存”为座右铭,二十年忍辱负重、不折不挠、坚忍不拔、等待机会。抛开公子虔和甘龙等人复仇的性质不论,单从他们的意志而论,确实让人敬佩不已,也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飓风过岗,伏草唯存”一言,道出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真谛,非常精辟、形象和发人深省。飓风过岗,刮倒、摧毁一切敢于强悍挡道的高大树木,唯有身性柔软的小草可以随风伏在地面,逃过浩劫。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顺风顺水,“万事如意”、“一帆风顺”是一种愿望和祝福,而不可能是事实。人生肯定要经历无数坎坎坷坷、坑坑洼洼,甚至遭受灾难。在遇到坎坷和灾难时,就象遇上了飓风过岗,只有象柔软的小草随风伏地,低调沉着、修心养性、暗练内功,才能逃过浩劫、伺机东山再起。
《新大秦帝国》无论是从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看,都是一部难得的电视剧。
篇15: 《大秦帝国》观后感
前一段看完了《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之前是看过电视剧的,都很精彩。当代作者写出的可称鸿篇巨著的基本没有,这大概可以算上一部。
此书共有六部,书写秦帝国的兴衰史。第一部讲秦从弱转强的艰辛历程。书的扉页写着秦是中华文明的正源,我不是学历史的,不能妄言,但从自己不算精深的历史知识来看,秦文化确实是中华文明最绚丽的部分之一。
历史小说能写得引人入胜不容易,此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光彩夺目,秦孝公的识人、信人、大度,商鞅的才华、严谨、执著,白雪的痴情、大义,荧玉公主的纯情、明理、善良,即使是反面人物,甘龙的狡黠、阴险,赢虔的固执、忍辱、庞涓的功利等,也个个鲜活动人。这里有历史中真实的人物,也有为了故事虚构的人物,毕竟那段历史离我们如此遥远,每个时代人物的面目不过是古书中寥寥几笔的描述,作者用他的想象和知识,为当代人写下一部色彩纷呈、又精彩引人的历史小说。不仅是国家治理、宫廷权变,也许作者也是性情中人,将爱情也描写得唯美、感人。最后一幕,商鞅遭车裂,白雪殉情,红与白相间,让天气泣、鬼神哀。人的感情若能如此纯粹,夫复何求。
故事中最出彩的人物,是秦孝公和商鞅。秦孝公几乎是戎马一生,与父辈一起,挣扎在秦国与各国的战争纷争之中,虽是勇将,面对父亲数十年征战留下的满目苍夷的弱秦,砥砺心志,求贤天下,终于用诚意谋得卫鞅,其对法家改革,鼎力支持,全情投入,不仅与卫鞅成为励精图治、合二为一的君臣,而且出面扫清改革障碍,为秦国法治奠定了坚实基础。卫鞅,一名世子,更是本书着意描述的战国世子的典型,他以卑微之身在魏做一名书生和谋臣,虽有治国之才,却没有立身之处,终于奔往秦国,与孝公相得益彰,在一个贫弱之国,展开法家治国大略,一心谋国,心无两虑,将法家之思想实践于治国大道,是最成功的法家理论实践者。明君与强臣,铸就了强国的基础。然君与臣的`默契,仅有一代而已,孝公死,商鞅亡,令人感慨。也许这就是所谓世子的命运吧,虽作者美化商鞅之死,谓其以身换法,然毕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这种历史曾无数次上演。
文中还描述了诸多修学各类理论的世子,如墨子、孟子等,儒家、法家、墨家文化都从此发源,他们思想的光华异常夺目,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想最璀璨的一个时代,虽然战争不断,然世子们入世情结高涨,均想成就一番事业,改变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虽身死而不悔。那是一个世子蓬勃涌现、大展宏图的时代,虽然每个人的命运、理念各不不同,但却是中国治国思想的先祖。
历史与现实总有很多相通之处,书中更可以看到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性格,以及历史变迁的必然与偶然,读后受益匪浅。
篇16: 《大秦帝国》观后感
卫鞅姓公孙,名鞅,原是卫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所以大家管他叫卫鞅。入魏为门客,不得重用,随即秦孝公招募有志之士,后入秦被拜为左庶长(古时候一种官名),于是史书上便有了赫赫有名的“商鞅变法”!历史的车轮从此调转车头!个人认为,商鞅变法的成功,除了有秦孝公的支持,还得有一部分的牺牲者。第一批就是秦国权贵,那些贵族宗室不去打仗立功,就不能做官受爵,只能享受平民待遇,失去了过去的许多特权;实行连坐法以后,他们也不能为所欲为了,这样引出第二批牺牲者,也就是拥护变法的少数官员,自己就得做为先驱者以身示法,商鞅最后不也因此而被处死吗?我想他这样的惊世奇人,应该早就准备着会有这样的结局了,所以说一开始就有抱着牺牲精神来的。战国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时代,造就不少的人才。看战国时代,到处充满英雄与传奇;看战国时代,让人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感觉;看战国时代,柔情也能惊天动地!喜欢战国,因为它的英雄人物,孙膑、越王勾践、秦孝公、蔺相如、公孙鞅(商鞅)等等,这一个个传奇人物,饱满史书黄页。喜欢战国,因为它的大气,所有小节之事尽丢眼底,放眼天下,望遍神州大地,爱我华夏!喜欢战国,爱它的美,柔情似水有容乃大,虞姬、白雪,栎阳公主,宣太后,等全部都是奇女子啊!
看了这部剧之后,我最喜欢的女子就是白雪了,白雪,前魏国丞相白圭之女,跨国巨商白氏家族继承人,卫鞅的红颜知己,白雪为了商鞅的变法甘愿放弃了和商鞅退隐,在山中隐居数十载,在商鞅临刑时又大义而来,与商鞅一起死在了雪花满天的天地之中,她这样敢进敢退,明情重义的伟大情操,令我感慨万分。我想这世上没有几个女子可以活的像她那样,也包括我自己。有时候真想轰轰烈烈一回,却也没有这样的气魄!或者是这个社会现实的东西压迫了本来也有的刚性!鞅说:他是虽死犹生!是的,像他这样的人,把个人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在有限生命中,把事业做到无限,追求的是一种永生!在这里,小小的羡慕一下卫鞅,一生中遇到了有惊世奇才的师父、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君主、至死不渝的爱人!得师如此,得君如此,得妻如此,真是羡煞旁人啊,卫鞅就算是有如此的雄才大略,但是假设一下,他年轻时这么巧没有遇到这三个人,他的这一生又将会是如何呢?人生的际遇,难道这就是冥冥之中定数么?这么想来,老天爷还是待他不薄啊!煸情一下,六国论中说,拱手而取西河之内,领兵者就是卫鞅,卫鞅一战展现了他的兵家奇才。是秦国崛起的领导者。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古人有如此气势,每个人都带着深厚的危机感,国家怎能不强大?他是卫鞅。那个时代,卫鞅是大英雄。
篇17: 《大秦帝国》观后感
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讲述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强秦的故事。常言道,变则通,通则行。变法者,革新也。魏人卫商入秦实施变法,对秦治国方略进行了最深彻也是极为成功的变革与创新。联系日前部机关组织开展组织工作研讨会,有几点联想和感悟。
变法之前提在于明情。商鞅提出变法,秦孝公认同其变法之策,前提在于商鞅对当时秦国国贫民弱之国情的深切体察,来源于商鞅长年累月深入底层的游历。找准问题之根源,才能提高破解之办法。组织工作创新同样如此,必须首先充分掌握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态势,特别是要找准影响和制约组织工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症下药,谋划出针对性强、行之成效的创新思路。
变法之关键在于执行。变法的全过程历史20余年,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执行。在执行立场上,商鞅十分坚定变法信念。变法过程触及老世族甚至王公大贵胄的核心利益,但商鞅坚如磐石,不为艰险屈服,不向权贵折腰,硬是一路坚持过来。在执行团队上,商鞅异常重视培养各个层级的骨干力量,从地方的里正、县令、郡守到中央的咸阳令、上大夫,无不坚定不移地贯彻变法。组织工作创新,关键也是在抓执行,创新思路再好,创新项目再多,不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亦是枉然。受蒙于商鞅变法,组工干部当牢固树立抓执行、抓落实的坚定信息和决心,并注重培养抓执行的团队,当把基层党组织书记抓组织工作的责任心调动起来。以乡镇为例,还应发挥和运用好各个工作片总支书记、分管书记的力量。
变法之保障在于同心。商鞅变法,秦孝公给予了最大程度的认同和支持,可以说,没有秦孝公的支持,没有秦孝公作坚强的后盾,没有秦孝公与商鞅志同道合,其变法难以坚持。除此之外,还有太后、公主等权力中心的重量级人物鼎立支持。这一点,对组织工作创新的启示是,每一项创新项目,每一个创新措施,必须置于党委工作全局和大局之下,必须争取上级党委、上级领导的全力支持,整合各方面力量支持,形成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的格局。唯如此才可形成整体推进组织工作的合力。
变法之生机在于成效。商鞅变法目的虽是强国,但前提是富民,通过变法让新老秦人富足起来,彻底解决他们丰衣足食的问题。只有让利于民,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最终老百姓才发自肺腑地拥护变法,坚定不移地支持护法。变法之所以富于生机,富有生命,归根到底是取得了成效,而这成效核心是带给老百姓的实惠。组织工作创新同样如此,正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建工作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组织工作的任何创新,必须紧密围绕这个中心,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并取得让群众得实惠的成效,才能富有生机,才能富有生命力。
篇18:《大秦帝国》第一部观后感
《大秦帝国》第一部观后感
前一段看完了《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之前是看过电视剧的,两者都很精彩)。当代作者写出的可称鸿篇巨著的基本没有,这大概也可以算上一部。
此书有共有六部,书写秦帝国的兴衰史。第一部,是讲秦从弱转强的艰辛历程。书里说秦是中华文明的正源,我不是学历史的,不能妄言,但从自己不算精深的历史知识来看,秦文化确实是中华文明最绚丽的一部分。
历史小说能写得引人入胜不容易,此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光彩夺目,秦孝公的识人、信人、大度,商鞅的才华、严谨、执著,白雪的痴情、大义,荧玉公主的纯情、明理、善良,即使是反面人物,甘龙的'狡黠、阴险,赢虔的固执、忍辱、庞涓的功利等等,也都是个个鲜活动人,观后感《世子情怀(《大秦帝国》第一部观后感)》。这里有历史中真实的任务,也有为了故事虚构的人物,毕竟那段历史离我们如此遥远,每个时代人物的面目不过是古书中寥寥几笔的描述,作者用他的想象和知识,为后者写了一部色彩纷呈、又精彩引人的历史故事。 也许作者也是性情中人,将爱情描述得唯美、感人。最后商鞅遭车裂,白雪殉情,红与白相间,让天气泣鬼神哀。人的感情若能如此纯粹,夫复何求,也是一种人对美好爱情的理想吧。
历史与现实总有很多相通之处,也可以从中看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性格,以及历史变迁的必然与偶然,读后受益匪浅。
★ 厨房帝国读后感
★ 消失的帝国读后感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的观后感(精选18篇)】相关文章:
楚汉传奇观后感2022-09-01
秦始皇观后感2022-11-24
评价秦始皇嬴政的作文2023-07-20
《世界简史》读书笔记2023-06-02
头颅的诗歌2022-10-04
观看《芈月传》的优秀观后感800字2023-09-29
商鞅的名言2022-05-04
浅谈电视剧《芈月传》的力与美论文2022-12-14
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2022-04-30
电视剧秦时明月唯美语录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