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最苦与最乐》观后感(精选14篇)由网友“倚天屠龙人”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最苦与最乐》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最苦与最乐》——责任
梁启超先生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乐的事是责任完了,也就是尽了自己该尽的责任,承担了自己该承担的是,便是最快乐的事。
是的,每个人对自己有责任,对自己的未来有责任,对别人也有负责。我们中学生的责任是好好学习,健康成长;父母的责任是肩负我们成长所需的物质以及关爱;老师的责任是教育国家栋梁和人才;主席的责任是管理好国家,让人民安居乐业;环卫工人的责任是把街道打扫干净……每个人都有责任,不同的人也肩负着不同的责任。
责任就像是蜗牛背上重重的壳,蜗牛虽然讨厌这个沉重的壳,但却不会也不能丢弃这个壳。责任更像是老鹰能够展翅飞翔的翅膀,若我们能够承担起这个责任,也可以在蔚蓝的天空上自由的翱翔。
责任带给我们痛苦,那种苦不是在老、病、死中能体会得到的。那是因为我们有时候尽不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痛苦。但责任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快乐,只要我们勇于去承担责任,去面对责任,去完成责任,我们又是开心的,喜悦的。那时脸上的那种笑容,也是不能在小朋友手里拿着棒棒糖、大人手里握着百元大钞是脸上的笑容中体会到的。那是从心底里感觉到的甜,就像一个农民在前面对他的麦田负责,现在收获了一大片麦子时的那种甜。
所以,我们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尽责任的时候感受责任的苦,品尝尽责的乐。那时,你会觉得你是世上最勇敢的人,起码比那些不敢面对责任、承担责任的人勇敢。
篇2:《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本文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两个分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1、2自然段),“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3自然段)各为一部分,得出的结论“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但是本文并不是一篇很典型的具有议论文结构的文章,作为初中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教学中采取淡化文体,注重学生体验、感悟的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达到思想上的共鸣。
2.设计意图:
本课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1)人本原则: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就必须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交往原则: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小组合作互动,加强课堂交流,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开放原则:本文作者多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掌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通过拓展迁移训练,拓宽教学的内容和空间。
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多用排比修辞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容。
2、出示提纲,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联系实际,畅谈对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三、说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不可贪多求全,根据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多用排比修辞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苦乐与责任的关系,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四、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继而品味文章语言,理解文章内容。
2.情境设置法: 在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重难点的突破上,充分利用师生的互动交流和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中去,让学生由感性的“苦”与“乐”中,理解“责任”的深刻含义,理解文章主旨,思想产生共鸣。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在读课文和讨论过程中,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品味修辞的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六、说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五大块组成:
第一块:导入新课,介绍作者。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师生谈话导入新课,既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并顺势介绍作者。
第二块:整体感知,。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三块:自主学习,理解内容。前两部分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多媒体出示学习提纲,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并参与学习。
第四块:合作探究,第三部分以读促讲,培养学生提炼概括的能力。
第五块:目标检测,拓展延伸。通过练习和视频资料,检测和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出示相关资料,指导学生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责任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篇3:最苦与最乐教案
教科书分析:
1.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这篇议论性散文,从浅显的问题出发,阐释了一个深刻人生的哲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没有尽责任,就是自投苦海。文章先提出一个常需思考而又困惑着人们的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否定了“贫”、“老”、“死”,而是身背一种未了的责任,然后阐述为什么身背未了责任最苦。接着又论述了什么事最快乐,为什么“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最后得出身负重任者享受的是苦中真乐的结论,再通过责任能否推卸得出“最苦”与“最乐”关系的认识,使论题更加凸显,观点更加鲜明。
2.《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有关阅读训练的目标共十五项,基本指导思想是: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标下,语文课文一般分为精读课和略读课。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阅读课教学在具体实施中经常出现两个偏差:一种是把“略读”全变成“精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另一种是完全由学生课上或课下“自己看”,几乎没有收效。这两种情况都严重影响了阅读课的教学。
3. 培养略读能力。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大意。其次,化整为零,依照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引导学生整理并加以积累。最后,再化零为整,理清文脉,在对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感悟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深刻立意的认识。通过三个层次的略读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框架,从而形成对规范议论文的逻辑感知能力。指导研读文章。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以及7—9年级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以这样一篇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论据充实的议论文作范例,有助于学生总结,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为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知识打下基础。
4.阅读理解程度与阅读速度是略读中的一对矛盾,因此,对略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阅读速度两者结合起来。本文乃梁任公经典演讲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特点,使略读与精读能力均得以提升。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又简洁的语言。由于七年级的起始阶段对带有议论性的文体不好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谈话、讨论、诵读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仿写句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七年级学生对人生的体悟经验很少或没有,对梁启超先生了解较少。因此,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少年中国说》《敬业与乐业》等文章片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主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文中俗语、古语、名言的意思与作用,真正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态度,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⒈ 运用略读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⒉ 文章论证严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论证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⒊ 本文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进行感悟、积累及训练。可通过句子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⒋ “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⒈ 学习略读的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⒉ 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形成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⒈ 积累字词音形义,课堂展示。
⒉ 查找关于梁启超的资料。
⒊ 查找议论文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最苦与最乐吧!(学生发言)
同学们,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平常百姓也有深刻的思考,哲人志士更有不少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一文,此文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令人回味无穷。(ppt显示课题)
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四个环节的学习。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ppt显示)
出示任务:读准发音,解释词意,补充作者资料,朗诵《少年中国说》,第一组派代表完成。
⒈ 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
⒉ 读准字音。
达(dá)观 安分(fèn) 恩惠(huì) 赔(péi)礼
纵(zòng)然 契(qì)约 循(xún)环 悲天悯(mǐn)人
⒊ 理解词义。
契约: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契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疾苦
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深刻的立意之美:(ppt显示)
(一) 自由速读,整体感知:
出示任务: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讨论明确:三个部分,第二组学生代表论述:(ppt显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反馈指导: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用心品读,筛选观点:
出示任务:作者在文章中提出许多有关最苦与最乐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或找出相应的事实对这些观点进行证明。(依照三部分论证的逐层展开,筛选并概括带有作者看法观点的句子。)
⒈ 第二小组学生展示有关议论文基本知识:(ppt显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轮、结论
⒉ 探讨交流,反馈结果(全文观点性的句子):
⑴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⑵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⑶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⑷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⑸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⑹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⑺ 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⑻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⑼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请学生边筛选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⒊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梳理论证逻辑:(ppt显示)
“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 (引论)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 (本论)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结论)
⒋ 小结思想内容,领会立意之美:
出示任务:
⑴ 学生发言:畅谈拥有责任感和责任感缺失的种种表现。
⑵ 发散思维活动:仿句“责任是灯下完成作业的坚持, ,……”
学生答案: 责任是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坚守
责任是为父母主动做事的孝心
责任是学业上创造佳绩的心愿
……
⑶ 反馈总结:
《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请同学们齐声诵读:(ppt显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
第二课时
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对论题和论点的探究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深刻主题,现在我们就从论据和论证方法出发,来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
一、严密的论证之美(ppt显示)
(一) 用心研读,感受文气
出示任务:在议论文中,论据是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是作者确立观点的理由,是议论的基础。那么论据可分为那几类?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⑴ 学生交流,第三组展示准备的资料:(ppt显示)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反馈指导:意在使学生能分辨文中不同的论据类型,明晰常见的论证方法。
⑵ 第三组学生展示:
譬如我们论英雄的时候会举到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例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实例就叫事实论据。除了事例外,很多议论文中往往会插入很多名人名言,科学理论等,一方面使文章显得有内涵,而另一方面也能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类引用的理论在议论文中就叫理论论据。
一顿佳肴需要有好的烹饪技术,一件漂亮衣服需要有精湛的缝纫工艺,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
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联系理论论据)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联系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
的论证方法。
⑶ 出示任务:请学生搜索文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论据类型。
学生反馈:
道理论证:引用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论证。(论据类型为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精心选择的论据和流转自如又充满书卷气的论述,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二) 返观全文,把握文脉:
⑴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再次梳理全文的论述思维,讨论明确。(ppt显示)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反馈总结:
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这里“最苦与最乐”的所指“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或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论点包含了两个分论点,作者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对于负责任的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所见的,这里主要渗透大量举例论证,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然后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归纳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课文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只增加“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于是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梁启超先生此文严密的论证之美令人叹服!
二、精彩的语言之美(ppt显示)
(一)再次研读三分钟,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出示任务: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不同句式和修辞使用有什么好处?
反馈指导: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引用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第四组学生展示:
⑴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设问句
⑵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反问句
⑶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感叹句
⑷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被动句
⑸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否定句
⑹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排比
⑺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引用
⑻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引用
学生讨论明确: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的变化,修辞方法的多样,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流畅之感。
(二)再次品读精彩语段,进一步体会“语言平易亲切,如话家常”的特点。
出示任务:
⑴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⑵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反馈总结:本文的语言庄重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平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
(二)链接名文,再次感受梁任公语言之精彩。(ppt显示)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节选自《敬业与乐业》
小结:庄重之心,恳切之意,亲切之态跃然纸上。梁启超先生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道理,常带情感,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风格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能力迁移:
(一)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ppt显示)
⑴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 躬耕陇亩的陶渊明
⑵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⑶ 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⑷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
举例:桃园三结义 一诺千金
⑸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 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二)学生交谈,发表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四、小结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最大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最大快乐——尽责任(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篇4:最苦与最乐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3.理解词义。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理清课文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道理。明确: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品读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明确: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四、论点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五、课外拓展依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示例一:人生什么事最快乐呢?我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若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示例二:人生什么事最遗憾呢?我说,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若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篇5: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说起饮冰室主人,有人可能不知道是谁,可是说梁启超,便都知道了。梁启超就是饮冰室主人,至于为什么,再此不做解释了。只是想谈谈他的《最苦与最快》。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作者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确,人的一生中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肩负的未来的责任。谁也无法预测你的未来会是怎样,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梁启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须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如果有一天须做的事没有做完,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么到夜深人静时便是你应付的苦痛日子。
回想以前,从小学到初中再现在的高中,努力学习,只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要按时完成每天的作业,听爸妈和老师的话……而到现在,长大了,终于明白一直以来是为了什么,我想是一种责任,一种还未尽的责任,是对父母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
不要以为读好书只是为以后的生存,更是为报答父母一生养育之恩!
当你没有尽这份责任,就会发现自己步入社会后适应不了激烈的竞争,这时候哭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背后的父母,他们的心也碎了。于是最大的痛苦随之而来,每天“折磨”着你。
这让我不由想到了伟大的发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验究制做的东西,都是当做在为国家尽责任,在为自己尽责任,也在为时间尽责任,不辜负她的责任,不辜负她应尽的责任,居里夫人曾说这样一句话,她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保尔为了革命,为了祖国的利益,导致双腿瘫痪,双目失明 。最终他完成了自己的责任。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需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不需要断脚断手。只要我们能够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并且努力去完成它,我相信这会是最大的快乐。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责任而生,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我想这是在逃避着责任,逃避了我们自己应尽的责任。逃避,只能获得灵魂片刻的放松,而思想却依旧凝固在自己未成的事情上,责任没有因此减少,因为逃避,灵魂也得不到真正的解脱。
人生一直在苦与乐中循环,而人生的责任却是其中的动力。有责任在身,才知道自己需要去做些事。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有了责任的人生,所有的责任都已完成,自然是一身轻松,云淡风轻,一个人知道责任的苦处,才能尽责任的乐处。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篇6: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工作、为生活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事情向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的艰辛,但是我们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务。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我们的身上――责任。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当我们从两三岁的小孩长成的时候,责任便成为一副沉重的担子,不知不觉地卸落在我们的肩上。这担子无法推卸,只有将它解除了,我们才会得到解脱,感到轻松。
既然我们无法逃避责任,不如尽到每一份责任。在尽责任之后,我们会感到如释重负,这个时候那种轻松,那种快乐的感觉难以言表。正如梁启超所说:“到责任完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
反之,若是我们逃避了我们自己的责任,而思想却依旧凝固在自己未完成的事情上,责任也没有因此而减少,也得不到真正的解脱。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篇7:《最苦与最乐》 3
《最苦与最乐》 3
《最苦与最乐》.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
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
三、教师范读课文。读后学生再分段落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第三步:师生共同概括板书:
篇8:最苦与最乐作文
学习最苦的事是什么呢?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吗?不是。学习成绩差吗?不是。挫折与磨难吗?也不是,我觉得最苦的事莫过于你知道学习的路很长但却没有拼劲全力去努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失败不苦。当你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你总会爬起来,所以这也不算苦。成绩的起起落落是学习中常有的,要相信不管有多大的风雨,终究都会过去。只要你还在学习一天,那就应该努力一天,假若你没有一直脚踏实地地努力,在成绩出来的那一天,你的心里不会有愧吗?
今天所定的目标没有做完,背诵课文总是一拖再拖,学习时装模作样,那你就会有愧于自己。没错,刚开学的我亦是这样,背诵任务总是找各种理由拖到周末,写作业也老是发呆……可是越是这样就越觉得心里不舒服――早背晚背都是一样的背,学习总归是自己的事情。“努力”这两个字不仅仅只是口头上说说,而是需要在行动上加以实践。“同时风华正茂,何甘他人之后”,于是我便开始努力,每天做完份内的事之后,开始刷一张张习题,因为“好运总是藏在努力里”。努力虽然很苦,但这种苦是值得的,因为当你再次看到自己的成绩排名时,哪怕只是进步了一点点,心里也像吃了蜜一样甜。所以我说,在学习的路上没有比这个更苦的了。
反过来再看,什么事最快乐呢?那就是你努力到了自己想要的境界。并不一定小有成就,哪怕只是完成了背诵,写作业速度提高,解答了一道难题……这些事虽然不大,但都是自己努力换来的结果。那时的你自然会感到轻松愉快。当你努力的越多,努力的时间越长,那么当你达到目标后,你感到的快乐就会越多。
冰心曾经说过:“愿你的生命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说明如果你可以克服人生、学习中经历的挫折与磨难,你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么说来,这也是一种乐啊。
花谢了,叶还绿着;泪水流过了,我们可以重新绽开微笑;失败了,我们可以再一次努力。努力并不是触手可得的,它需要你的付出,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收获希望。
篇9:最苦与最乐作文
糖果,小孩们的最爱,美丽的石头,也是女孩们的最爱。在一个小山村里,糖果更是孩子们的心爱之物。
在小山村里,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一起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漂亮的石子,小女孩有很多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子和小女孩的所有糖果交换,小女孩也同意了。第二天,小男孩偷偷的把漂亮的和最大的石子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小女孩很高兴,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小男孩却怎么也睡不好,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和他一样把好的糖果藏了起来。看来梁启超老先生说的很对,最苦的是人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完,而最乐的事莫过于把自己应尽的责任尽完了。
小男孩的举动不仅为我们诠释了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得不到快乐的只会得到一个痛苦的人生,但小女孩就不一样了,我们相信她会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人的一生要说到做的,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的人在将来的生活中才会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像小女孩这样的人。他们永远都会为自己所做的是承担应尽的责任,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又如《男生贾里》中的主人公贾里一样,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不仅如此,他也
苦乐都是人生的一种调味料,只是味道不同而已。谁能天生是伯乐呢?只要努力改正自己的一些缺点,这样又能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苦乐乃人生常事,负责和尽责也是人之常事。
篇10:最苦与最乐作文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事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事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莫过于此。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种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死也是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倘若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反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人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成长,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篇11: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今天,妈妈给我介绍了一篇梁启超的文章《最苦和最乐》,读完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既然文章的题目是《最苦和最乐》,那么首先要清楚什么事情“最苦”,什么事情“最乐”。
在文章中梁启超说,“最苦”就是“欠了别人的东西没有还”,这里“欠了别人的东西”不是指借了别人的具体某种东西,而是指别人帮助了你,你却没有表示感谢,没有给予报答,或者说人家让你去完成某项任务你却没有完成……等等。
而“最乐”呢,当然就是你还了欠的别人的东西,心里的包袱就放下了。这里的“还了别人的东西”也不是仅仅指把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具体东西还了回去,而是指你完成了别人交给你的任务之类的事情。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比如说,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帮助,我却没有感谢人家;爸爸妈妈让我做一件事情,我却没有完成;答应朋友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忘记了……想一想,类似的事情在我的生活里真是无处不在。
这篇文章告诉我,要经常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欠了别人的东西不还”的情况,不要让自己背上“最苦”的包袱。只有学会感恩,学会帮助别人,学会遵守诺言,才能做到“最乐”。
篇12: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的笔下,不仅阐发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梁启超之所以要把人们的“苦乐观”与责任联系起来,就是要强调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我们把这种责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念念不忘我们的责任,才能真正尽到我们的责任,这种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家长有抚养自己的责任,老师有教育自己的责任,他们都应该尽心尽责地关爱自己,唯独自己却无须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尽责任的痛苦、尽了责任的快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肩上没有任何责任。所以,青少年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树立责任意识,学习这篇课文就有十分必要。
篇13: 最苦与最乐作文
学艺之路中什么最苦呢?钢琴吗?不是。琵琶吗?不是。古筝吗?长笛吗?都不是。我说学艺之路最苦的事,莫苦于拉二胡。
学艺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会苦一阵子。接触到二胡这门乐器,也是一种缘分吧。当时妈妈说我可以向舅舅学习二胡,就第一眼,便不再移开。我对舅舅拉的二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这样,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我也沉入了一时的“苦海”。
二胡,看似简单,其实深藏奥秘。一不小心就跑调了,这让全体学员都伤透了脑筋。老师总是不辞辛苦地教导与纠正,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我努力练习,尽力做到最好。手不止一次受伤,我无数次想要放弃,这种感觉,就像沉入大海,渴望氧气的进入,我奋力向前游去,渴望到达成功的彼岸。我深切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苦,它就像一杯茶,入口酸涩,苦冲击你的味蕾。
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苦恰恰就在其中。我很难接受这个乐器的学习,因为它不仅需要我持久的坚持,更需要我坚定的意志。我每天放学回家总会抽出百忙之中的时间来练习。周末,要迎着朝阳去上课,就这样,另一种极端化感觉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乐也不乏于学艺之路。每当我熟练的拉出优美的曲子,迎接别人羡慕的目光,我就会从心底里油生自豪感与骄傲感;每当我在各个地方演出时,看着台下观众赞许的眼神,我就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妈妈总是这么对我说。这种乐,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持;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毅力;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好问;是……
学艺就是一杯茶,苦尽甘来,那苦是酸涩的,那甘是绵甜的。二胡,最苦与最乐的化身。它,将要带我继续清品这杯茶……
篇14: 最苦与最乐作文
最苦与最乐在学习中有苦吗?有。那学习中的苦从何而来呢?是作业太多吗?是的。是老师要求的每天晨跑吗?是背书吗?都是的。我认为人生最苦的事就是学习了,学习,不学习,难以绝则,很苦。
选择学习,就要没日没夜的学,要想着打败所有的同学“唯我独尊”将所有同学视为挑战者,然而想要学好知识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选择学习就意味着有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和学不完的知识,就有不尽的苦。
若是选择不学,就没有写不完的作用,背不完的书,也不用学了。这样就整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无所是事,但这所得到的只是短暂的快乐。在这快乐的后面呢?有多少人对自己年少的不学无数而烦恼,有多少人看不起你,唾弃你。虚度光阴只能被社会淘汰,老来后悔,这比死还痛苦,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后悔莫及。
反过来看看,学习中有快乐吗?当然有,在,《梁启超全集》里的‘最苦与最乐’就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是在苦中寻找的。每个学生在苦苦学习了一学期后,期末考时考出了好多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称赞时,心里会很高兴快乐自豪。在家里得到父母的奖励和肯定也是乐。在这乐前有多少辛酸的历程呢?
有的人说“既然学习很苦,那就干脆不学呗。”不学?可以吗?可能吗?一个人不学科学知识就意味着这个人将会是被世人唾弃的人,社会的败类,也将会被社会所淘汰。人不可不学,要句话说“人活到老就学到老。”
★ 舞龙乐教学反思
★ 初三的苦与乐作文
【有关《最苦与最乐》观后感(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小桃红》《平湖乐》阅读题答案2022-04-30
期末温习苦与乐作文300字2022-05-06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唱脸谱》教学设计2023-07-13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2022-12-12
她走进我的青春作文2024-01-20
看书的收获四年级作文350字2022-07-17
初二下学期语文期末的教学工作总结2023-10-12
《敬业与乐业》优秀说课稿2023-03-31
苦乐观初中作文2022-11-30
小学语文教师下学期线上教学工作总结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