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没了”为你分享19篇“抗战电影《南口1937》的观后感”,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抗战电影《南口1937》的观后感
由著名导演朱丹执导, 谢芳、杜旭东、张勇手、孙洪涛、孙看领衔主演的抗战史诗巨作《南口1937》,今日曝光了终极预告。这部以南口战役为背景,以一个小铁匠与战争交织纠葛的命运为主线的电影,不仅为观众复原了惨烈、宏大的战争场面,还巧妙地融入了爱情、兄弟情,为观众再现了北京昌平一段抗日版“老炮儿”的故事。
小铁匠坚守乱世爱情,独自守护烈士英灵70年
孙看饰演的主人公赵铁锤,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小铁匠,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初恋,他们的爱炽热而含蓄。他会捉一直蚱蜢突然放在她雪白的脖颈上,看她惊慌跳起的`样子,在她娇嗔捶打中嬉皮笑脸地求饶,也会很轻柔的编一个花环,在她酣睡时悄悄地环在她的头上。迎亲的路上,日本鬼子的炮火突然而至,一切的幸福美满都停止了。怀着一颗对至亲至爱的思念和对日寇的痛恨的心,小铁匠也走上了抗战之路,一场发生在北平最大的抗日战争也由此开始。战争结束后,看到曾奋勇杀敌而牺牲了的将士们,小铁匠决定为他们守墓,这一守就是70年,同时他坚守着的,还有至爱生前的梳妆台!
孙洪涛三十六计连用,大破日寇“三月亡华”之野心
影片中,日军绕道出兵向虎峪阵地集结偷袭居庸关,孙洪涛饰演的龙团长将计就计增防虎峪,痛击进入埋伏圈的敌军,将反客为主之计用得相当漂亮。从自古被称为京津北大门、挺进华北的咽喉的南口,是军事交通重镇,因此南口成华北抗战的必争之地。整个南口保卫站中,中日双方都意识到此战的重要性,在各自的排兵布阵过程中,都充分考虑了作战思维上的执行性和有效性,一场计谋和武器的深度较量就此拉开。
文物级真品武器道具逾一半,再现真实战争现场
《南口1937》的实际拍摄中,使用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八一电影制片厂及海内外各界人士保存、收藏的大量战争遗物真品。如,电台、军装、防毒面具、侵华地图、画报等,这些真品道具逾一半。枪支更是涵盖敌我双方轻重武器,如,机枪、步枪、手枪等文物级武器。早在影片剧本创作阶段,就有文史档案专家组成创作团队,历时两年多,沿北京昌平至河北怀来一线实地采访考证,走访了多位战争亲历者及后代、考察了战争遗迹、遗物,并数次召开研讨会核实战争细节。因为这扎实的筹备基础,电影呈现的战争场景效果极其逼真。
电影《南口1937》得到了昌平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宣传部 、北京市昌平区广播电视中心 、北京华都新雨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拍摄,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华都新雨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指点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发行,6月23日将在全国血性上映。
篇2:抗战电影《南口1937》的观后感
电影《南口1937》以发生在1937年的“南口战役”为背景,影片首映礼也特意选择在战役所在地北京昌平举行。首映礼上,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金鸡奖百花奖组委办主任许柏林先生、国家广电总局高级编辑、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高尔纯、中国电影集团精神文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王迎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章柏青、国家广电总局剧本中心主任,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名誉会长张思涛、中国电影集团原党委书记,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窦春起、影视编剧徐宝琦、北京电影学院音像出版社社长吴健等出席。特邀嘉宾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俊生、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昱 、昌平区委宣传部部长刘绍坚及南口战役抗战老兵李子正先生和抗战将领后代王一况莅临首映礼。
电影《南口1937》根据南口战役史实改编而成,讲述了以龙飞团长为代表的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护我长城的英雄壮举,同时电影中还融入了赵铁锤与龙团长、甜瓜等人之间丰富的情感故事,以及普通百姓面对家仇国恨的小爱与大爱的抉择。影片将这段几乎被掩埋的抗战历史和故事重新用电影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电影逼真重现战争场景,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号召现代年轻人牢记历史,继承中华好儿女为保卫自己的国家忘我生死、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篇3:抗战电影《南口1937》的观后感
6月16日,电影《南口1937》首映,导演朱丹携主演谢芳、张勇手、孙洪涛、杜旭东等艺术家亮相,共同缅怀南口战役牺牲的抗日英烈。
《南口1937》根据南口战役史实改编而成,讲述了以龙飞团长为代表的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护我长城的英雄壮举,同时电影中还融入了赵铁锤与龙团长、甜瓜等人之间丰富的情感故事,以及普通百姓面对家仇国恨的小爱与大爱的抉择。影片将这段几乎被掩埋的抗战历史和故事重新用电影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电影逼真重现战争场景,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号召现代年轻人牢记历史,继承中华好儿女为保卫自己的国家忘我生死、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谈到创作缘起,导演朱丹表示,自己作为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老北京人,却对南口这场战役一无所知,包括后来他采访多位群众甚至土生土长的南口人也对南口战役知之甚少。这让朱丹产生了将这段历史拍摄成电影的动力,用影像还原追忆这段尘封七十年的历史,让大家知道这段不朽的光荣史迹。
首映礼上,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第一代知性女性银幕代言人谢芳,现场强烈表示了自己对《南口1937》的喜爱:“从接到剧本的那刻起便觉得自己非演不可,这是咱中国儿女自己的事,是发生在首都北京的真实故事,应该被世人知晓,让现代年轻人知晓,像英勇的军人学习。”著名的反派演员杜旭东,在片中饰演日军将领岸田呈雄,则现场给大家分享了一些电影拍摄过程中的趣事。
影片由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宣传部 、北京市昌平区广播电视中心 、北京华都新雨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拍摄,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华都新雨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指点影业(北京) 有限公司联合发行,并得到了昌平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于6月23日全国上映。
篇4:《南口1937》电影首映观后感
日前,电影《南口1937》在北京昌平首映。首映礼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宣传部、北京华都新雨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
南口,现北京昌平的一座小镇,居庸关南侧的长城要隘,是北平通向大西北的门户。1937年,与“淞沪会战”齐名的南口战役,粉碎了日寇“三个月内灭中国”的侵略计划,但这场紧邻北京城的中日大战,却几乎被遗忘。该片根据南口战役史实改编而成,讲述了以龙飞团长为代表的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护我长城的英雄壮举以及普通百姓面对家国仇恨的小爱与大爱的.抉择。
该片由朱丹导演,主演包括孙看、孙洪涛、苑乔、刘忠元、谢芳、张勇手、杜旭东等,将于6月23日在全国上映。
篇5:《南口1937》电影首映观后感
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战争题材影片《南口1937》于昨日在昌平保利剧院举行了首映典礼,在电影点映时,台下有参加过这场战役的老人、还有很多观众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该片由朱丹执导、徐宝琦编剧,孙看、孙洪涛领衔主演。孙洪涛在剧中饰演了一位英勇无比杀敌无数的团长龙飞。
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真”字当先,无需大场面的烘托、千军万马的渲染,就能以细腻的震撼力感人肺腑,《南口1937》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该片以南口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孙看饰演的南口小铁匠赵铁锤在战争背景下爱情、命运故事的影片。孙洪涛在剧中作为帮助赵铁锤成长的龙飞团长,在打杀敌人的过程中两人建立了亲如父子的朋友关系。
孙洪涛在谈到此次参演影片的感受时说:“我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单纯的做电影,演观众喜爱的、能为观众带来正能量的角色。在看过这个剧本后,我被剧中人物的爱国情怀及上阵杀敌的那股视死如归的狠劲深深吸引,马上就决定接下这部戏。同时我也希望能把这种正能量传播给更多的观众,让更多观众记住这场不应该被人遗忘的战役。我们的电影马上就要上映了,希望有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并且了解这段历史。”
篇6:《南口1937》电影首映观后感
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的电影《南口1937》昨日在北京昌平举行了电影首映礼。该影片由朱丹执导,孙看、孙洪涛、谢芳等演员领衔主演,紫微星空旗下青年演员孙看在影片中饰演男主角赵铁锤,是一个心中充满着血与火、爱与恨的有为青年。
影片《南口1937》以男主角“赵铁锤”的视角,讲述了以龙飞团长为代表的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护我长城的英雄壮举。影片中,实力派小生孙看饰演的“赵铁锤”,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在迎亲的路上遭遇日寇袭击,眼睁睁看着自己未婚妻的父亲被敌人刺死,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化悲愤为力量,从此平静的生活被战争撕碎,他走上了血性抗战的征程,跟着孙洪涛饰演的“罗团长”一起奋勇杀敌,在“罗团长”带领其部队与“赵铁锤”一起经历了几场激战后,消灭了所有的敌军,最后在夕阳的余晖中,两人相互搀扶着到守城门上坚定的看着自己用生命守护的城池。
采访时,孙看说:“《南口1937》表达的不仅仅是不应被人遗忘的历史,也是给观众带来心灵的洗礼,希望大家能喜欢这部电影。”
篇7:《南口1937》观后感
《南口1937》观后感精选
影片以南口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充满着血与火、爱与恨的感人故事。在苍茫的林海间,守护英灵六十多年的老人赵铁锤无意中挖出了南口战役指挥将领龙飞团长曾使用过的武器——刀型剑。龙飞女儿闻讯后,带着保存近70年的父亲遗物--刀鞘来寻觅老人。这把刀鞘合一的利剑,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血气方刚的铁匠赵铁锤,在迎亲的路上,遭遇日寇袭击,平静的生活从此被战争撕碎,他走上了血性抗战的征程。
影片《南口1937》以男主赵铁锤的视角,讲述了以龙飞团长为代表的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护我长城的英雄壮举,同时赵铁柱与将领、甜瓜等人之间丰富的故事关系也让影片比其他战争片更有味道。作为一部军民携手抗日电影,《南口1937》表达的不仅仅是不应被人遗忘的历史,也是给观众带来心灵的洗礼。
导演走心之作追忆尘封七十年的历史
说起《南口1937》的拍摄初衷,导演朱丹透露,三年前在南口拍摄纪录片《古镇南口》的过程中,他看到一座座长城烽火台弹痕累累、夕日战壕交错依稀可见、荒草中还不时捡到弹壳和无名遗骨,让他感到作为老北京人,却对这场战役一无所知。他采访过多位群众甚至土生土长的南口人也对这场战役知之甚少。从那一刻起他决心要通过手中的摄影机还原这段尘封七十年的历史。
据悉,本片在南口战役原址实景拍摄,片中大量使用战争遗物真品,由中外特效团队运用现代三维动画仿真技术再现真实的战争场景,还原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影片在拍摄期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百余家新闻媒体全面跟踪报道,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篇8:《南口1937》观后感
由著名导演朱丹执导, 谢芳、杜旭东、张勇手、孙洪涛、孙看领衔主演的抗战史诗巨作《南口1937》,今日曝光了终极预告。这部以南口战役为背景,以一个小铁匠与战争交织纠葛的命运为主线的电影,不仅为观众复原了惨烈、宏大的战争场面,还巧妙地融入了爱情、兄弟情,为观众再现了北京昌平一段抗日版“老炮儿”的故事。
小铁匠坚守乱世爱情 独自守护烈士英灵70年
孙看饰演的主人公赵铁锤,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小铁匠,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初恋,他们的爱炽热而含蓄。他会捉一直蚱蜢突然放在她雪白的脖颈上,看她惊慌跳起的样子,在她娇嗔捶打中嬉皮笑脸地求饶,也会很轻柔的编一个花环,在她酣睡时悄悄地环在她的头上。迎亲的路上,日本鬼子的炮火突然而至,一切的幸福美满都停止了。怀着一颗对至亲至爱的思念和对日寇的痛恨的心,小铁匠也走上了抗战之路,一场发生在北平最大的抗日战争也由此开始。战争结束后,看到曾奋勇杀敌而牺牲了的将士们,小铁匠决定为他们守墓,这一守就是70年,同时他坚守着的,还有至爱生前的梳妆台!
孙洪涛三十六计连用 大破日寇“三月亡华”之野心
影片中,日军绕道出兵向虎峪阵地集结偷袭居庸关,孙洪涛饰演的龙团长将计就计增防虎峪,痛击进入埋伏圈的敌军,将反客为主之计用得相当漂亮。从自古被称为京津北大门、挺进华北的咽喉的南口,是军事交通重镇,因此南口成华北抗战的必争之地。整个南口保卫站中,中日双方都意识到此战的重要性,在各自的排兵布阵过程中,都充分考虑了作战思维上的执行性和有效性,一场计谋和武器的深度较量就此拉开。
文物级真品武器道具逾一半 再现真实战争现场
《南口1937》的实际拍摄中,使用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八一电影制片厂及海内外各界人士保存、收藏的大量战争遗物真品。如,电台、军装、防毒面具、侵华地图、画报等,这些真品道具逾一半。枪支更是涵盖敌我双方轻重武器,如,机枪、步枪、手枪等文物级武器。早在影片剧本创作阶段,就有文史档案专家组成创作团队,历时两年多,沿北京昌平至河北怀来一线实地采访考证,走访了多位战争亲历者及后代、考察了战争遗迹、遗物,并数次召开研讨会核实战争细节。因为这扎实的筹备基础,电影呈现的战争场景效果极其逼真。
篇9:《南口1937》观后感
隆隆炮火中,英勇的中国将士高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向进犯的日本军队发起了总攻……昨天,以南口战役为题材的抗战电影《南口1937》在昌平区举行首映礼。上千名观众通过影片触摸到一段尘封70多年的历史。
南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北战场的一次重要战役。1937年卢沟桥事变一个月后,日军集结重兵,沿平绥一线西进。在昌平南口地区,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20天的拉锯战,以伤亡3.3万余人的代价,歼敌1.5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日军侵华的脚步。
电影《南口1937》根据南口战役史实改编而成,讲述了以龙飞团长为代表的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护我长城的英雄壮举,同时电影中还融入了赵铁锤与龙团长、甜瓜等人之间丰富的情感故事,以及普通百姓面对家仇国恨的小爱与大爱的抉择。
首映礼上,谈到《南口1937》的创作缘起,导演朱丹表示,自己作为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老北京人,却对南口这场战役一无所知,包括后来他采访多位群众甚至土生土长的南口人也对南口战役知之甚少。这让他产生了将这段历史拍摄成电影的想法,用影像还原追忆这段尘封七十年的历史,让大家知道这段不朽的光荣史迹。
这部影片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昌平区委宣传部等多个单位联合摄制。剧本创作阶段,剧组创作团队历时两年多,沿北京昌平至河北怀来一线实地采访考证,走访战争亲历者后代,考察战争遗迹、遗物。拍摄过程中应用了大量战争遗物真品,如电台、军装、防毒面具、侵华地图等。影片将于今年6月23日在全国上映
篇10:《南口1937》观后感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战争题材影片《南口1937》,今日发布先导海报、预告。这部以南口战役为背景,讲述南口小铁匠在战争背景下爱情、命运故事的影片,用好莱坞战争片的叙事手法,为观众再现了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北京昌平的一段历史,堪称抗日版“老炮儿”。片方同时宣布,《南口1937》将于6月23日全国公映。
军民携手抗战小人物“老炮儿”撬动大情怀
南口,位于北平城西北45公里燕山余脉与太行山交会处,是北平通往大西北的门户,南口战役是当年正面战场抗日战役之一。《南口1937》此次曝光的先导预告片,不仅为观众展现了悲壮、惨烈、宏大的'战争场面,还巧妙地融入了凄美、温馨的爱情、兄弟情、战友情等内容,真实描述了当年抗战大背景下国难当头,军民携手抗日的场景。
从定档海报上也可以看出,在硝烟弥漫的天空、尘土横飞的战场上,飞机、坦克还有奋勇抗战的士兵都在硝烟中模糊了,只有一把步枪清晰可见,步枪上顶着的一块破碎红盖头随风飘摇。正如“燃热血铸英魂誓死捍卫我长城”所揭示的,南口战役是中国军民在孤立无援状态下拼死抗争的一场战役,究竟这场战役走向如何?南口小城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小人物又如何撬动大情怀,《南口1937》6月23日揭晓答案。
小铁匠迎亲遭袭击抗日版“老炮儿”血性抗战到底
篇11:南口1937观后感
78年前,以北京昌平南口地区为主战场,破灭了日本军国主义三个月灭中国梦呓的“南口战役”将首次搬上大银幕,电影《南口1937》正在北京昌平南口、河北怀来热拍中。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拍摄此片,更具意义。预计此片将于底前制作完成后向国内外发行。
本部影片反映了抗战初期在北京、河北长城一线发生的一起军民奋起抵御外侵、共同抗战的可歌可泣的史诗性故事。淞沪会战、血战台儿庄、喜峰口等战役对于国人耳熟能详,但南口战役却因各种原因被尘封了近80年,历经两年多的深入挖掘后,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将再现这段悲壮与惨烈的战役。
南口战役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重要战役,1937年8月,中国军队在南口地区抵抗日本驻中国屯军进攻,挫伤了日军的气焰,延缓了日本侵华进程,中共中央当时的机关刊物《解放》说:“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远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
目前,《南口 1937》全剧组已转场河北怀来的影视基地拍摄年代戏部分。因为这样一个特殊的题材,又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拍摄期间剧组总能遇到一些愿意为影片出力的人,也使得剧组无论到哪里拍摄都很顺利。正是《南口1937》这部电影让大家团结一心,剧组也必将齐心协力,一起打好“南口战役”。
篇12:南口1937观后感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战争题材影片《南口1937》,今日发布先导海报、预告。这部以南口战役为背景,讲述南口小铁匠在战争背景下爱情、命运故事的影片,用好莱坞战争片的叙事手法,为观众再现了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北京昌平的一段历史,堪称抗日版“老炮儿”。片方同时宣布,《南口1937》将于 6月23日全国公映。
军民携手抗战小人物“老炮儿”撬动大情怀
南口,位于北平城西北45公里燕山余脉与太行山交会处,是北平通往大西北的门户,南口战役是当年正面战场抗日战役之一。《南口1937》此次曝光的先导预告片,不仅为观众展现了悲壮、惨烈、宏大的战争场面,还巧妙地融入了凄美、温馨的爱情、兄弟情、战友情等内容,真实描述了当年抗战大背景下国难当头,军民携手抗日的场景。
从定档海报上也可以看出,在硝烟弥漫的天空、尘土横飞的战场上,飞机、坦克还有奋勇抗战的士兵都在硝烟中模糊了,只有一把步枪清晰可见,步枪上顶着的一块破碎红盖头随风飘摇。正如“燃热血铸英魂誓死捍卫我长城”所揭示的,南口战役是中国军民在孤立无援状态下拼死抗争的一场战役,究竟这场战役走向如何? 南口小城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小人物又如何撬动大情怀,《南口1937》6月23日揭晓答案。
小铁匠迎亲遭袭击抗日版“老炮儿”血性抗战到底
影片以南口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充满着血与火、爱与恨的感人故事。在苍茫的林海间,守护英灵六十多年的老人赵铁锤无意中挖出了南口战役指挥将领龙飞团长曾使用过的武器――刀型剑。龙飞女儿闻讯后,带着保存近70年的父亲遗物——刀鞘来寻觅老人。这把刀鞘合一的利剑,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血气方刚的铁匠赵铁锤,在迎亲的路上,遭遇日寇袭击,平静的生活从此被战争撕碎,他走上了血性抗战的征程。
影片《南口1937》以男主赵铁锤的视角,讲述了以龙飞团长为代表的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土,护我长城的英雄壮举,同时赵铁柱与将领、甜瓜等人之间丰富的故事关系也让影片比其他战争片更有味道。作为一部军民携手抗日电影,《南口1937》表达的.不仅仅是不应被人遗忘的历史,也是给观众带来心灵的洗礼。
导演走心之作追忆尘封七十年的历史
说起《南口1937》的拍摄初衷,导演朱丹透露,三年前在南口拍摄纪录片《古镇南口》的过程中,他看到一座座长城烽火台弹痕累累、夕日战壕交错依稀可见、荒草中还不时捡到弹壳和无名遗骨,让他感到作为老北京人,却对这场战役一无所知。他采访过多位群众甚至土生土长的南口人也对这场战役知之甚少。从那一刻起他决心要通过手中的摄影机还原这段尘封七十年的历史。
据悉,本片在南口战役原址实景拍摄,片中大量使用战争遗物真品,由中外特效团队运用现代三维动画仿真技术再现真实的战争场景,还原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影片在拍摄期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百余家新闻媒体全面跟踪报道,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篇13:南口1937观后感
回眸历史,少不了血雨腥风。电影《南口1937》、《绝战》把历史战役搬上银幕,惊心动魄之余,让人感怀革命先烈出生入死的艰辛和荣光。
6月23日,电影《南口1937》全国上映。《南口1937》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作品,于去年开机,经过精心拍摄、制作,于今年党的生日前夕亮相。《南口1937》由朱丹执导,徐宝琦编剧,孙洪涛、谢芳、杜旭东、刘继忠、张勇手、孙看等主演。
南口位于今北京昌平,南口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1937年7月底,日寇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为了灭中国,日寇紧接着沿津浦、平汉、平绥三路进犯,扩大侵略。英勇的中国军人和人民在平绥路方面组织了南口战役。南口战役于1937年8月8日打响,历时近20天,面对数倍于我军的日寇,中国军队顽强不屈,调集数万将士对日作战,用生命守护家园。
电影《南口1937》将这曲雄壮的英雄颂歌搬上大银幕。热血青年赵铁锤在娶亲路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未来的岳父被敌人刺死,未婚妻受惊吓而精神失常,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化悲愤为力量,跟着罗团长一起奋勇杀敌。影片遵循家国同构叙事,巧妙地将国仇与家恨联结起来,既呈现大历史的波澜壮阔,又充分表现人物的个体情感世界。同时,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质感,《南口1937》在拍摄中使用了大量战争遗物真品,这些军装、防毒面具、地图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沉重。
篇14:抗战电影观后感
抗战电影观后感
鬼子来了观后感(一)新闻评论学课上,老师给大家放映了姜文导演的电影《鬼子来了》,一部以抗战为背景题材的电影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黑白电影、压抑的山城、挂甲台的唐山人和“日本子”是影片的主题元素。含泪微笑式的幽默叙事,讲述的是一段远去的历史;真实无华、原生态的解读,剖析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鬼》的色彩是独具艺术魅力的。影片采用的是黑白胶片拍摄,“黑白”传达出了全彩色难以营造的和阴雨天一样的阴暗、压抑、沉重和不安的情调,令人产生无可逃遁的逼仄感。这不仅传递出对历史的还原,也把远去的痛苦记忆变成黑白,营造了一种很好的回顾和反思历史的氛围。
看《鬼》,我们不时会被唐山人特色的腔调、幽默的语言以及因语言障碍制造出的各类荒谬滑稽的笑点所逗乐。甚至,我们不自觉地会被贯穿始终的日本海军军歌吸引。但笑过与欢愉过后,思考这种幽默的方式,不免感到深刻的疼痛。或许,当幽默淡化了人物命运的历史印记,在大喜和大悲的对比中,痛才更显得刻骨铭心。这幽默是“愁人”的。
唐山人的憨直和幽默也在他们的各种对话中时时流露出来,他们还懂一些民间技艺,在“军民联欢会”上,他们还可以不失时机的“露几手”。《鬼》中的插曲是日本海军军歌,影片中反反复复奏响的乐曲,看似欢乐喜庆,深深体会后,那重复奏响的曲调不免让人觉得压抑、恶心。因为,这些音乐曾经伴随着当年日军屠杀中国人的血腥味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洋洋自得的日军统领,出行还带着乐队,招摇在中国的村落。在影片的结尾海陆军联欢盛会上,海军军歌再次奏响。挂甲台的百姓们天真地和这些友善的“日本子”联欢,却绝望、悲愤地在军歌中遭到大屠杀。乐与悲的对比呈现,表达入木三分。
在心理动力学中,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鬼子来了》采用的正是运用了精神分析的视野来解读抗战中的中国农民。挂甲台的孩子们正是“本我”人格的体现,而唐山村民正是传统审美模式下“自我”人格的典型。
在影片中,出现了一些民族代表――“马大三们”,他们是“自我人格”的化身。他们虽然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但远远达不到民族大义、“超我”人格的高度。他们并非什么英雄的化身,也没有什么真、善、美的高尚人格,他们有着自己的算盘,只为生存打算。狭隘的道德驱使他们只知道“我们没杀人,不杀人,杀不了人”,也驱使他们为了一己私仇对手无寸铁的“日本子”砍杀报复。就像俗话说的,农民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复杂的。
一部《鬼子来了》,就是一个民族性格的切面。这个切面打破了主流电影意识形态的枷锁,打破了阳春白雪式的集体合唱和完全为受众期待的“超我人格”量身定制的模式,奏响了下里巴人的人性化呼喊和展现原始的“本我、自我”人格的生命个体。或许,只有回到本源,才可以更好更清楚地剖析我们的民族。
南征北战观后感(二)
《南征北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故事片,体现在画面上的战争气势十分壮观。它主要讲述了在1947年时我军和国民党为争夺土地而不惜一切代价去打仗的故事。
在建党九十周年里,爸爸讲起他参军时的经历,他所在部队是陆军第28集团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它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领导的一支抗日劲旅。“排炮不动,必是十纵”。这句当年国民党军队中流行的一句话,今天也时常挂在了一些年轻人的嘴上。10纵坚守的阵地固若金汤,再强的对手也休想越雷池一步。1947年5月,10纵组建后的第一场大战就是莱芜战役,也就是电影《南征北战》活捉李军长的那个战役。爸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的历史就是对昨天的总结,对今天的激励,对未来的昭示。
正是这些英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安宁和平的生活,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啊!我要以解放军叔叔为榜样,奋发图强,长大后一定也要为祖国做贡献!
太行山上观后感(三)
抗战电影《太行山上》这部历史巨片中所展现的一幕幕气势磅礴、感人至深的场景,使我再一次的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太行山上》 主要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太行山区与日寇奋勇作战的史实。电影集中表现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阳明堡战役、击毙日酋“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役等大型抗日战役。影片精彩叠现,其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员的鲜明形象,更是引起了现场全体观众的共鸣,热烈的掌声不时地在全场响起。影片中战士们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深深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其中记忆犹为深刻是:一名已经丢了刺刀的八路军和一个日本鬼子肉搏,鬼子把刀顶进了八路军的肚子,八路军嘴里喷着血往前一用力,抱住了鬼子的脖子使他不能动弹;鬼子背后同时冲来两名八路军,两把刺刀同时捅进了鬼子后心,拔出后迅速投入新的战斗。鬼子跪着死了,手里还握着那把落血的倭刀,穿着刀的八路就势扑在跪着的鬼子头上。这些无名的战士前仆后继、战死沙场,就是为了自己祖国能够和平,为了家人、百姓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这种视死如归、为国家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感,也让我感受到今天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多少战士的流血牺牲下我们才能有现在这么高的物质生活条件。所以我们绝不能理所当然地去享受,我们必须要珍惜,要用现在的好条件为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才不辜负革命先烈们洒下的鲜血。
在电影结束后,我激动的心情还是久久无法平静,影片中所体现出的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英勇无畏、为保卫自己祖国而战的精神,使我深受教育。通过这次观看《太行山上》,使我脑海里原有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变得立体起来,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才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虽然我现在还不是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员,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早已深深刻在我的心中,我会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学习,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为标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达到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要求,早日加入党组织,为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九四二观后感(四)
1942年,抗战的第5个年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饿死、病死的人不计其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了滔天罪行,但在一九四三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的河南灾区,却是这些杀人如麻的侵略者救了三千万中国人,这是事实。电影《一九四二》是根据着名作家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小说改编的。电影以1942年抗日战争中的中原河南大饥荒为背景,在那场饥荒中,当地农民饿死300万人,3000余万人逃亡。出身河南的刘震云经过实地调查和对老人的采访,创作了这部纪实色彩强烈的小说。小说通过中国农民的粮食被中国军队夺走,反而由日本侵略军“返还”的奇怪现象,来揭示战争的愚蠢荒谬。这部小说于1993年发表,并导演冯小刚拍摄成电影刚刚公开放映。之所以这部电影能引起关注,我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无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无数次的割地赔款,日益腐朽的清政权已无力抗拒欧风美雨的敲打,遂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的境地。1942年,据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已经过去5年了。过去5年,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占领了华北,攻破了首都南京,蒋介石只好躲到重庆去了。经过5年抗战的中国,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河南其实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
第二,忽视民众的力量与侵略者的险恶用心。通过电影也有助于观众了解中国的现代历史进程。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失败原因是因为他忽视了尊重农民的必要性。日本为什么用六万军队,就可以一举歼灭三十万中国军队?在于他们发放军粮,依靠了民众。日本发军粮的动机绝对是坏的,心不是好心,有战略意图,有政治阴谋,为了收买民心,为了占我们的土地,沦落我们河山。()为了生存,逃荒的饥民吃了日本的粮,回过头就支持日军,支持侵略者侵略我们。就像当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时候,有人帮助列强攻打清政府一样。是谁人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样的结果?这就是当时的统治者自酿的恶果。
第三,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1942年,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但又有多少人能记住那些在饥荒中饿死、病死的河南灾民。70年过去了,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一跃成为经济实力全球第二的国家。经济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如今太平盛世,和平富足的生活弥足珍贵。8年后,我国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一名河南人,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好好学习,热爱劳动,发明创造,长大后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篇15:抗战电影观后感参考
抗战电影观后感参考
1942年,抗战的第5个年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饿死、病死的人不计其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了滔天罪行,但在一九四三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的河南灾区,却是这些杀人如麻的侵略者救了三千万中国人,这是事实。电影《一九四二》是根据著名作家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小说改编的。电影以1942年抗日战争中的中原河南大饥荒为背景,在那场饥荒中,当地农民饿死300万人,3000余万人逃亡。出身河南的刘震云经过实地调查和对老人的采访,创作了这部纪实色彩强烈的小说。小说通过中国农民的粮食被中国-军队夺走,反而由日本侵略军“返还”的奇怪现象,来揭示战争的愚蠢荒谬。这部小说于1993年发表,并导演冯小刚拍摄成电影刚刚公开放映。之所以这部电影能引起关注,我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无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无数次的割地赔款,日益腐朽的'清政权已无力抗拒欧风美雨的敲打,遂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的境地。1942年,据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已经过去5年了。过去5年,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占领了华北,攻破了首都南京,蒋*石只好躲到重庆去了。经过5年抗战的中国,国*党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河南其实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
第二,忽视民众的力量与侵略者的险恶用心。通过电影也有助于观众了解中国的现代历史进程。国*党蒋*石政权的失败原因是因为他忽视了尊重农民的必要性。日本为什么用六万军队,就可以一举歼灭三十万中国-军队?在于他们发放军粮,依靠了民众。日本发军粮的动机绝对是坏的,心不是好心,有战略意图,有政治阴谋,为了收买民心,为了占我们的土地,沦落我们河山。为了生存,逃荒的饥民吃了日本的粮,回过头就支持日军,支持侵略者侵略我们。就像当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时候,有人帮助列强攻打清政府一样。是谁人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样的结果?这就是当时的统治者自酿的恶果。
第三,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1942年,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但又有多少人能记住那些在饥荒中饿死、病死的河南灾民。70年过去了,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一跃成为经济实力全球第二的国家。经济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如今太平盛世,和平富足的生活弥足珍贵。8年后,我国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一名河南人,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好好学习,热爱劳动,发明创造,长大后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篇16:抗战电影观后感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德国最近拍摄的战争片《帝国的毁灭》。其实我一直回避这类题材的电影,因为它总是让人感到沉重和血腥。犹豫了很久,我还是决定看一遍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完全以纳粹德国为视角的电影。讲述了纳粹德国在苏联红军攻占柏林前12天纳粹德国的垂死挣扎。我怀疑这部电影主要引用了琼格夫人的回忆录。据说播出后引起很大的争议。因为电影真实地表现了纳粹德国从--到许多纳粹平民的矛盾心态与对纳粹信念的执著与忠贞。而在常人看来,邪恶的势力不可能拥有这类高尚的情感。然而,历史总是亦正亦邪,邪中有正。爱娃固然是一个虚荣的女子,但她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只是--的婊子。事实上她对--不仅有着狂热的崇拜,而且她深深爱着--。在最后关头,她竟然镇定自若,与--共赴黄泉。这无论如何让我们感到震惊乃至由衷的钦佩。戈培尔冷酷如僵尸、吸血鬼,同时愚蠢顽固。他毫不留情地将平民百姓、老人孩子推上屠宰场,可他却留着热泪违背--要他撤离的命令,选择了自杀殉葬;戈培尔夫人一方面坚决地亲手毒死自己六个可爱的孩子,一方面又是那样深爱着他们;彼得,一个为帝国牺牲掉一条胳膊的普通纳粹军人,他是那样的爱自己的孩子,竟然不顾一切把12岁的小彼得从战场上拉下来,可在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刻与妻子双双自杀。
种.种矛盾看上去是那样不可思议,有悖逻辑,可这一切却又构成了第三帝国覆亡前最真实的一幕。我们以为纳粹都是不耻之徒,可他们也有爱恨;我们以为德国人民都对纳粹深恶痛绝,可是他们有很多人仍然保持着对纳粹忠贞的信仰。人性在罪恶与良知间在不断地起伏与反复。
在这里,我想导演也许并不想探讨信仰的平等问题,也绝非在为纳粹翻案。他只是在努力复原历史真相,对这段惨痛的历史、乃至对人类历史上的灾难给出一个无尽的反思。
翻开历史画卷,第三帝国的崛起并非偶然,一如它的覆灭。自普鲁士王国统一德国以来,军国主义成为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特征。在人性主义者看来,德国选择军国主义乃是某些狂人的贪欲。事实上,德国走上军国主义之路同样是一个必然选择。这是因为,就地缘政治而言,德国地处欧洲中部,东临俄国,西临英法,本身就是夹缝中的一颗蛋。德国的强大直接影响着欧洲的利益格局。更何况,当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时,垄断资本对全球资源的瓜分势必面临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挑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根源于此。德国作为战败国,外受屈辱,内受容克地主集团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压迫,民主政治腐败无能,耽于勾心斗角,可又一无所成,民生凋敝,百业俱废。德国客观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独裁政权。以鼓吹国家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纳粹在--的领导下步步凯歌,赢得了德国人民的拥护,终于登上德国政坛。
不可否认,纳粹政权在上台之初表现出了相当大的魄力。一方面它迅速与寡头达成妥协,得到寡头的合作;另一方面它通过强权撤销工会,改善工人阶级待遇。特别是在大危机时期,德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是最好的。不仅如此,纳粹还破天荒提出了带薪休假制度,组织工人旅游。以往只有资产阶级才有可能的休假权也不再是工人阶级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同时,纳粹是坚定的反犹主义者,它不断狂热地掀起优劣民族主义言论,刺激了德国人的民族优越感,它鼓动德国人自强不息,藐视懦弱,这极大地鼓舞了德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也正因为如此,凯恩斯曾经高度评价--的扩军行为。
从哲学上看,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主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达尔文主义这些哲学思想在科学与人性之间不断混合。一方面传统伦理不断被否定,例如善良、美德等概念——这本身带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另一方面弱肉强食、实用强权逐渐成为社会认可的主流观念。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自相矛盾,可就是这样发生了。
电影里有这样一组镜头:部分德国军官要求保护平民,不要让平民流血,--愤怒地说,如果他们怯懦地逃跑,那我是不会为他们留下一滴同情的泪水的!强者胜,弱者倒下,这是自然的法则!也是社会的法则!在纳粹心目中,平民忠于领袖为领袖慷慨赴死才是天经地义的义举。也正因为如此,--下令把柏林变为废墟,而至人民死活于不顾。在他看来,帝国都覆亡了,理想都幻灭了,人民在非纳粹的时代生存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在这里看到,纳粹的哲学核心有两个:一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二是尼采的强人主义和民族主义。但纳粹实际上只是取其所需,甚至断章取义,而并非是这些哲学理念的实践者。
然而,历史的悲剧在于,一方面它既不是某种哲学的真正实践者,也不是某种哲学的真正反对者。琼格夫人,这位--的秘书,她时而为--流泪,甚至决定与他一起饮鸩赴死,时而又惊慌失措,仓皇求生。有时她也会为--的狂戾和残暴感到震惊,然而她又觉得应当忠于领袖。这并不表明她人性泯灭。恰恰相反,当她得知戈培尔要毒死他的孩子时,她很痛苦,也竭力希望他改变主意。可是不过仅此而已。在纳粹德国里,忠贞、背叛、谎言、良知……这一切并非截然对立,而是交织在一起,交汇成那个斑驳陆离的恐怖时代。我想这也是导演力图要告诉人们的。然而这一切终究是邪恶的。电影最后以琼格夫人本人对那个时代的反思结束:琼格夫人说当她战后听说纳粹德国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时候她才第一次知道这个政权的恐怖和残暴;不过那时她还在为自己辩护,说她并不知情。可是当她看到战后德国为一位与她同龄的反纳粹女英雄立像纪念时,——这位女英雄牺牲时正是她为--工作的时候,她才明白,不知情并不是理由,而在于当初自己的选择。
影片成功地塑造了--、戈培尔这些恐怖而又可悲的形象。大体上采用了近年来学者的研究成果,虽然只是只言片语。--曾经拥有传奇的发迹史。他从一个流浪汉变成纳粹德国的最高领导人本身就令人惊叹。然而--并不是一个独立于人类的撒旦,相反,恰恰是特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他在社会底层的长期挣扎中,在社会的冷漠与残酷中,锻造了坚强、暴戾、谲诈、冷漠、残酷的性格。尽管他不乏温柔甚至体贴,但后者并不意味着他信任任何人。他完全不知道同情与人道是为何物,可是他又不能容忍些许的背叛,哪怕是稍微地走格。当他走上独裁的时候,他以为这些品质足以让他统一欧洲,消灭赤匪,建立起一个由雅利安人统治的地球。而当他走入地下掩体的时候,这些狂热的幻想迅速演变成胡言乱语,已经与疯子无异。我想,导演在努力刻画--的狂热的同时,也对他可悲的、孤独的末路感到可怜甚至是同情。
《帝国的毁灭》不会是一部卖座的好莱坞大片,因为里面没有传奇,没有美女,即便有聚众淫乱的镜头,也让人感到压抑与死亡的乖戾气息。但是它的主题是严肃的,深刻的。对细节的处理也相当到位。我觉得,纳粹主义不仅是对被侵略国人民的犯罪,对犹太人的犯罪,而且是对德国人民的犯罪。大而言之,是对全人类的犯罪。这是永远都不可宽恕的。
单凭这些,我想它也足以步入经典的永恒,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
篇17:抗战电影观后感
我有幸观看了献礼祖**亲六十岁的史实大片《建国大业》,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刻的了解。短短两个多小时,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艰难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影片以重庆谈判到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影片依次展现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定都北平,政治协商级以黑白史诗片段为表现形式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的事件。
我向这部电影除了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之外,更重要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的思考,历史上以各个阶段为领导的革命数不胜数,以农民阶级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虽然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正确的回答,但看过了这部影片后,我确实对革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想要革命,只有勇气和魄力,但想要革命胜利,我向这还远远不够。
革命需要坚持。没有哪一次革命会一帆风顺,把时间从1945年往前调,我们国家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人的残忍,野蛮吓退了国民党,但吓不倒我党革命决心,国民党的那些所谓正统军校出身的大批军人只坚持了数月,就开始消极抵抗,甚至在抗日战争中期开始对自己的同胞共产党进行打压,但我党坚持住了,我党抗日战争的初期战斗中吸取经验教训,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根据地,不断地从后方骚扰,打压敌人,迫使日本侵略者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后方战场,此时国民党的反动分子也向我党进行了进攻,但我党再次坚持住了,我党不要国民党的资助,不要同盟国的援助,在解放区实行自给自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话是我党坚持的最好写照,我党还坚持分配土地给农民,动援任何一个可以团结的帮手,就这样,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无攻而返,终于,因为我党对革命的坚持,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而在电影中,我党更是为了国家统一,继续坚持着,当国民党提出划江而治时,我党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毅然发动了渡江战役,因为我们知道划江而治的中国永远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这场革命一定要坚持下来。这种坚持是我党特有的,也是革命必须的。
革命需要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有先进的后备军,高素质的军人,雄厚的兵力,这场战争怎么会输?因为国民党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不管人民死活,在电影中,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正常生活难以继续,而杜月笙等大资本家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企图发一批国难财。在这样一个地方,人民没法治,失去了人民,还谈什么革命?反观共产党,我党和人民的融洽,早在“军民鱼水情”这句话中可以体现的出,广泛发动人民,得到人民支持,确实为我党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电影中,解放军占领上海,没有一个人去住到民宅中,累了,就睡大街,当宋庆龄走到大街上,看到满大街的人民解放军,我想,一切都明白了,一个军人能始终为人民着想,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不得人心?有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革命怎么会不胜利?
革命需要非凡的领导。这场革命胜利的最大原因我想就是拥有几位拥有雄才大略的领导人。主席自不必说,他最让人熟知的便是他非凡的军事才能,游击战则是他战略的精髓,四次反围剿胜利,渡赤水。三大战役已经是他的成名作。在电影中,导演并未侧重于主席的军事才能,而着重描写细节,政治局开会的时候,主席把蜡烛吹灭了。摸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看完后,很震撼,以小见非凡,秒啊。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当然有以亲和与儒雅出名的周总理,周总理一向兢兢业业,刻苦工作而在电影中,总理和主席在一起,帮主席分担工作,提供方便,甚至在得知我党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治会议的冯玉祥将军,总理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这种细腻生动的描写,吧周总理刻画活了,正是这样一个非凡的总理,为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还有朱德及刘少奇等领导人自然都是满富智慧,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此时此刻,我终于深切体会到历史的价值,看完《建国大业》。我更加尊敬老一辈的革命家,是他们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黑暗,迎向了新生活。我也更加觉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好好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肩负起强大中国的重任!
篇18:抗战电影观后感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出动最强大的兵力和新式的军事武器,向上海闸北大举进兵,挑起了“一·二八”事变。面对日军的暴行,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率领下,不惜违抗国民政府的命令,坚决抗敌。
在一块展板上,我看见了两张图片:一张是两名日本官兵强行拖走一名中国市民,那个中国市民挣扎着,眼里充满了死亡的恐惧;另一张是一位中国军民视死如归的坚毅神情,大刀就架在他的身后,但他却一点也不向敌人屈服。看到这些,我的心也愤怒起来了,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吧!
当时正是大冷天,但十九路军的三万官兵在条件艰难的情况下奋勇抵抗,不少人脱掉上衣,挥舞大刀,和日本鬼子展开肉搏战。随后,上海市民自发组织敢死队、情报队、救护队、担架队、通信队、运输队和募捐队,万众一心,支援抗战。看到这些,我深深地为上海军民们感到骄傲。因为,他们顽强抵御敌人,不管敌军是自己的多少倍;因为,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枪林弹雨,保家卫国。
我觉得中国军民就是靠这种顽强不屈、团结战斗的精神,才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经过三十多天的激战,日军始终无法占领上海,5月5日,签订停战协议。在淞沪抗战中牺牲的一千九百多名英勇的官兵,永远令人怀念。
我亲耳听过蔡醒民爷爷(蔡廷锴的长孙)给我们讲的抗日故事,我亲手给仍然健在的十九路军战士带过红领巾,原来历史不曾远去,英雄事迹代代相传,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观看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展览,更让我明白今天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样的美好生活。
你是否知道,因为十九路军烈士的大多数人都是广东人,再加上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也都是广东人,所以十九路军烈士陵园就建在广州?你是否知道十九路军烈士就长眠于我们水荫路?你是否经常仰望“碧血丹心”的凯旋门?你是否清明时节给十九路烈士敬献鲜花?
请你和我,都不要忽视这段就在身边的历史故事,了解它,记住它,就是最永恒的纪念!
篇19:抗战电影观后感
1.抗日电影《太行山上》观后感
思修课上的《太行山上》,老实说,如果不是因为之前看过一次,我看不明白打仗时候的内容,。起先的版本高清高亮无字幕,放电影的思修老师上讲台时却三过”手动载入字幕“而不点,最后只能很无奈的换了一个无奈的版本,字幕配音和口型全面不吻合,从光线来看更是疑似盗摄版。
电影是很好的,只是我所看到的版本里所有逆光的地方都是黑的,而电影的某几场战争又是在晚上行军黎明打响的,所以很多的安排都不知所云。影片开头要着重展示的林彪,也因为这糟糕的光线而失去了一些表情镇定的细节,可谓可惜。不过这样的逆光效果也很好的掩盖了不少白天近身肉搏的血腥镜头(关于这个,我们知道,拼刺刀时胜利的一人通常是背光的,因为他没有被太阳影响视线),切实贯彻了总书记所倡导的文艺高雅社会和谐,所以光线的问题,我就不好多说了。
电影本身能让我联想到爱国的地方其实不多,虽然整部电影都在安排镜头提醒我们该爱国了,但我只能说,这是一部很好的表现*取得最终胜利的战争片。战争片里,有三个镜头触动了我。
镜头一:我党八路军战士清扫战场时,一个准备为俘虏包扎的护士被日本人一刀捅死了,一旁的八路军战士见状悲愤无已,上前把原计划活捉的日本军人乱刀捅死(此时镜头逆光了,血点子很好地掩藏在了黑暗里)。
之后的朱德说了一句话,”我们是正义的一方“。但我看完了电影,没发现我们有多正义,至少在局部的战场上,我们是看不到对错的。为此我不感谢党是正义的,但我真心感谢党结束了万恶的战争。
镜头二:朱德在平型关战役后站在土坡上演讲,慷慨陈词。问题在于,朱德同志所陈的词是我们初中历史教材上的原话,中考让我记住了那大段大段的”结果意义性质影响“,也让我在看电影时重逢了故言,如果这是爱国主义教育,那么爱国的我应该把这个镜头理解为朱德同志当时的确说了这些话,他旁边那个帮忙喊”立正稍息“的同志兼任起居注,记下了这些发言,后来编入中学教科书。
镜头三:*某*(电影中名为贺梦龄,但我没有在百科上查到此人)说:”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然后端起*英勇的跑到前线,被打死了。
这种行为其实很难说是明智,这句话也显得文气太重实用不足,但实话说,我很沉重,这个场景本质上是在表现*方面战略的错误,只是披上了”我们是在正确看待*“的外衣。我们的影视作品或多或少的干着这种事情,不知为什么,我却终于看见了爱国。
我接受教科书式的说教,我接受非纪实的人物塑造,我也接受自我标榜式的正义。但《潜伏》也是爱国红片,为什么我每次默念”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的时候,都想放声一哭?
2. 看《平谷抗日战争史》观后感
今天,天空万里无云,天气格外晴朗。我们来到学校的计算机房看电影《平谷抗日史》。影片先从“辛亥革命”说起,谈到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然后说的是侵华战争中的平谷人民抗日史,日本鬼子在一次扫荡中,杀了1800口平谷人,他们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机枪扫射,有的……我看到这里感觉日本鬼子像野兽一样残暴,烧杀挘抢实行三光政策,但是平谷人民不怕流血牺牲,不屈不挠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平谷人民奋起反抗,五六十岁的老大爷,老大娘拿起锄头和镐,五六岁的小孩,拿着红缨枪站在村口放哨,在抗日中,涌献出许多的英雄,有鲁小平,鲁夫,李子光,包森,崔桂英,杨妈妈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经过八年抗战,中国解放了!平谷解放了!
我看到这里,想到中国强大了!才不会被别人侵略,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建设祖国!
3.抗日电影“犬王”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犬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听起来不像抗日电影,但故事确实发生在中日战争时期,故事是这样的:
在抗战时期,有这样一支部队,他们训练狗来执行任务,其中有一只叫小龙的狗,非常聪明勇敢,几次在与日本鬼子的交战中,咬死很多敌人,还在处处危险的环境中存活下来。这只狗后来被称为“犬王”。
日本人因为多次领教了“军犬突击队”的厉害,都有了惧狗症,有一次,一个日本人领着狗进了他们的部队,一个日本人还以为是中国人的狗,吓得把身子离这狗远远的,怕被咬着。在日本人那流传着小龙是天上的神犬下凡呢!
这回我可知道狗到底有多聪明了,只要你爱它,训练它。
狗还很善良、忠诚、知恩图报。故事中一条日本的斑点军犬,在战争中负了伤被日本兵丢弃,中国人治好它的伤后它又回到日本主人身边,在一次战争中,斑点军犬见日本人要伤害它的救命恩人,便反身咬日本人,结果被日本人打死。
狗都会知恩图报,可见日本人的无情。看到曾经那么多人,那么多小生命为抗击侵略者而牺牲,我们就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了。
4. 抗日电影《举起手来》观后感
今天,我看完影片《举起手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仅因为它的内容可笑至极,更因其历史根源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影片《举起手来》讲的是八路军从日本军手中抢回金塑观音头像而展开的故事。一位迫不得已钻进装有观音头像的女大学生,一个位八路军送东西的老大爷,和一群滑稽搞笑的日本兵展开了斗争。影片从头到尾都贯穿着喜剧元素,导致我们从头笑到尾。笑到肚子痛,笑完之后大家是否想过影片所具有的教育意义,给我们传达些什么?其实影片最后交待了当年日本兵的后裔,如今纷纷前往中国谢罪,忏悔当年家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看过之后我的心情很激动,思考了很长时间。
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是文明进步的最鲜明的标志,因为只有历史,才会有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历史,因为只有这样才知道自己民族的兴衰荣辱,才会更努力的建设国家。关于影片中提到日本兵的子孙后代来向中国人民谢罪的事,我认为这些人是进步的,是文明的,虽不能洗去当年满身的罪恶,但他们至少良心发现,知道他们的家人给中国带来了多大的灾难,所以他们用他们真诚的心与实际行动来请求中国人民的原谅。
历史的真实性不容诋毁!记忆的证明会永远留在心中。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 电影长城观后感
★ 机关工会活动方案
★ 《建国70周年》400字观后感六年级 《建国70周年》400字观后感小学生
【抗战电影《南口1937》的观后感(整理19篇)】相关文章:
《建国70周年》400字二年级观后感作文 《建国70周年》小学生观后感2023-11-25
为祖国奉献演讲稿初中生600字2022-06-11
“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征文六百字左右2022-05-07
《詹天佑》的教案设计2023-07-03
第1课时分数乘法(一) 导学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2022-06-18
六年级读后感 :读《詹天佑》有感650字2022-05-07
《雨中情》阅读题及答案2023-10-06
《詹天佑》读后感优秀550字2022-10-02
《詹天佑》读后感2024-02-26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