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集锦20篇)由网友“有点厉害”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
小小的PM2.5居然会引发人体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脏的各类疾病,它是我们隐形的敌人。面对敌人的强大势力,仅靠我们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能够做的也许只是从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将雾霾带来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这样才能共同抵抗这个“强敌”。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父母为孩子撑起一片天。我们可以想想,在休闲时光抬起头来看看,有多久没有看到过蓝蓝的天。我们几乎都可以说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话,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做到呢?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蓝色的家园,我们不想再看到污浊的气体飘荡在空中,不想让地球笼罩在雾霾之下不见天日,我们可以和柴静一样对自己身边的恶劣环境做出抗议,尽到我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向上抬头,所见之物,便是穹顶,它就像一层保护膜,安详的覆盖在地球的上空。柴静作为一位母亲,用她的视角,描述了她眼中的雾霾,她的所想所问。她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这场“白色灾难”。……这真的触目惊心!
篇2: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
人在世时,有许多事情是无法抗拒的,其中的一件事就是呼吸。
推开门,迈开步,这“仙气缭绕”般的景幕映入眼幕,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重雾霾!这洁白散漫的霾并不像它看起来那么干净,里面掺杂着许多有毒物质,侵蚀我们的生命。
柴静是一位记者,一位母亲也是一位能够站出来呐喊自己心声的人,她是一位勇者。
作为一位记者,她深入调查污染新闻事件,这其间的艰难险阻也无法想像,她渴望真像与治理,她的探索之心值得肯定。
作为一名母亲,那蕴含着她对女儿的爱。我不是一位母亲,我无法完全从一位母亲的角度去体会柴静对女儿的感受,但是,我是一位女儿,作为女儿,我不想让我的父母受到伤害,这也是血缘之爱。
作为一位勇于站出来的人,首先必须敬佩她的勇气,她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代表所有内心有所不安于现状人的呐喊,我们及我们的儿女后代需要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干净新鲜的空气!
雾霾仅仅是个开始,是自然对人类的警告,人们若只是单方面追求经济,天灾是无法预计的,物极必反。人们看看自己身边,恐怕早已不是儿时的记忆了吧。我怀念,怀念小时候的那条小青沟,那里的水又透彻又清凉,我脱掉鞋子轻轻踏下去,却不小心滑倒坐在了水中,溅起了水花,涟漪一层层扩散,岸上的小伙伴也打趣地调侃着,青葱的年华……
篇3: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昨天,沉寂1年的柴静,带给我们《穹顶之下》,很震撼,也感到挺悲哀。终于知道柴静为啥要去美国生孩子,为啥要移民了。的确,她已经移民了,她没必要这样做,但她还是用她的稿费和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了,所以她是伟大的。而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现在也特别能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只要宝宝健康平安,其他真的无所谓。
柴静和小崔做了一样事,个人出资,费时费力,苦口婆心的向全国人民讲道理,只不过一个人说的是雾霾,另一个是说转基因。俩人勇气可嘉,说了话做了事,还是被五毛狗狂喷,为啥?跟风的人的确很多,满嘴爱国,却只做旁观者。看评论,特别搞笑说什么干涉内政,说什么美国人应该回美国去~
与其说喷子跟风,不如说大家都太麻木了,对雾霾太麻木,对社会太麻木。也许在我们昆明,看得到蓝天白云已经习以为常,我们对雾霾的理解真的不多。但今早看到全国空气质量的调查报告,昆明的空气质量也仅排在全国第10…前9名不过集中在海南,福建,广州,西藏和云南…而昆明的Pm2.5也超过国标,所以就算我们每天都看的到蓝天白云,也在呼吸着有害的空气,更别说京津冀地区,还有长三角~特别震惊的是河北,还有杭州,真是万万没想到。
5月,我们反Px,闹的轰轰烈烈。今年3月,我们谈雾霾。可是那么多那么多的煤和油在燃烧,那么多那么多的毒工厂在排污,那么多那么多的超标汽车在奔跑,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次,又像上次那样,没有下文了么?
在发展中国家,谈环保奢侈吗?这个问题很搞笑。从小学课本里,就一直在谈环保,大量考题里也在谈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企业,是完全不合环保理念的,这是小学生都懂得的道理。而如今的小朋友们,他们满口环保,甚至考试答题谈环保也答的溜溜的。但他们呼吸的是什么,他们看到的是什么,我们又能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片中,大量的科学实证和数据表明,我国环境问题的尖锐矛盾,触目惊心的画面,各部门发言人无奈的表情和柴静苦口婆心的话语,让我们心寒心酸。
…
我们生活在 “终生暴露的实验仓” … “而重雾霾期间对儿童和老人的伤害是最严重的。”
“呼吸是没有办法选择和逃避的,你的每一口它都在。”同呼吸,共命运。
“颗粒物,是人类的一级致癌物。”
“煤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最重要的要么降下来,要么洗干净…”
法律的模糊性,大气法53条执法主体的不明确,“不执法就是逼人做假。”
“用光所有的资源之前,用光所有的环境容量。”
…
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别人1完成的工业化道路。可想而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文明,但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的GDP就算全世界第一,又有什么意义呢?
片尾,列举了美国洛杉矶和英国伦敦,对于平衡经济发展与环保的解决办法。
…
从“煤炭时代到油气时代”的转变,一个产业的衰落,另一个产业的创新…
天然气和石油的使用,天然气石油公司和天然气管道公司的匮乏,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
若开放市场,我国“天然气产量和探明储量翻翻”。
还有关于能源体制改革…
环保部门的监督电话:“12369”,不是一串数字。
以及每个人力所能及的小事…
最终归结到资源共享和信息公开的迫切。
看到最后,真的特别感动…这是一位公民,一位母亲,一位媒体人对社会的控诉和呼吁:
“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生。”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视频,也不是一部电影。不要拿看电影和看视频的心态去看它,因为这就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但愿这部震撼的公益作品,能让只说不做的人,行动起来…为了我们的生活,也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行动起来。
篇4: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一)
开学第一天,我坐在乡村学校简陋的宿舍兼办公室里看完了柴静的《穹顶之下》,耗费掉一节半课。之后,又整整发了半节课的呆。一一打住!你一定要说我是个不务正业的教师,上班期间不好好备课改作业写教学反思,上网发呆还堂而皇之地召告天下!
好吧,我先承认,我不是个好老师,但我一直努力做个好老师,只是教育天空里的“PM2.5”让我这等草根老师眼前一片迷雾,不知自己该向何方前行。
暂撇开我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称职与否前行方向如何不说吧,说说我看完《穹顶之下》后发呆的内容。
对柴静的勇气魄力社会责任感的钦佩我就先不说了,对雾霾的骤然间发生的巨多认识先也不说了,估计这几天说的人多,说的人比我专业。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没有一个柴静、或张静李静王静,来帮我们拔开教育的雾霾,让我们老师更让我们的孩子一一特别是农村的师生们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看见蓝的天白的云?
我很自私。我的感慨更多源于我自己的孩子,他今年上初二,随我在这个不算偏远的农村学校,离小城不过十五公里。今天开学第一天,第一天我就得知我的同事把他同样读初二的孩子转到城区上学了。这个消息让我自责不已:这件事为什么我没做到?我早想过,为了孩子前程,肯定不能让他待在这里的!可我又左右为难,没能把转学的事办成。现在,我只有自责,外加茫然。
是的,农村学校已经没有教育了。如果就我看到的我的周围的事实来说,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我们以及与我们相似的农村学校的办学隐性宗旨就是:安全!不出安全问题一切OK!以至于,学校设备落后,教师流失,在职的绝大部分老师“升级”成了大学老师:上几节课走人的、甚至一周上两三天班完事的;作业没人改,甚至有些老师上课只上二十分钟,还有二十五分钟学生升级为“大学生”一一自习…… ……
凡此种种,让人心寒,无论作为一个家长,还是作为一名教师。
可是,这样的事实并未遮遮掩掩,老百姓知道,教师最清楚,家长也明白,甚至私下里我听到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聊天,他们对此也是一清二楚的。但,即便有人质疑,却没有人寻根问底。
农村教育一片乌烟瘴气,而放眼整个教育界,最大的城市也好不到哪儿去。中小学一方面说教改,一方面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味追求升学率把学生训成“做题机器”;大学教育盲目扩招、盲目升级,只有大楼没有大师,只有毕业没有就业;学生要么读书把自己读“废”了――没知识也没德行,要么读书把自己读“残”了――有知识没素养没能力;教师待遇低门槛低,要么谁都拿本教材都能在课堂上站一节课连“匠”也算不上,要么“追名”――上托下欺努力“领导”一方,或是“组团”一级一级赛课赢一堆证书当“名师”,到么“逐利”――顶着骂名办各种辅导班努力“自力更生”过上让人看得起的日子……
种种怪象,大家竟都视若无睹!我是一名草根语文老师,最近恰巧读了《民国风度》《民国语文》,对比之下,悲哀无比。我不敢说我有忧国忧民的悲哀,我至少,为我的孩子生不逢时而悲哀:他现在没能逢着那样优秀的教育,将来也极少有机会逢着优秀的大师,优秀的大学……
千千万万个学子,千千万万个家长,千千万万个媒体记者……那些千千万万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中,为什么没有站出来一个柴静,或是张静王静李静,来追问教育的蓝天白云在哪里:教育的PM2.5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怎么办?
没有人质问。
于是乎,年年照旧“教育形式一片大好”,年年农村学校都在“改善”、教育都在“均衡发展”,年年名师倍出“教改”新名词雨后春笋般变着花样地涌出,年年大学都在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式“更乐观”……
好吧,算我杞人忧天,算我无事生非。――我只是一个草根老师,一个在教育快消亡的乡村学校里挣扎的草根老师。
所以,我看《穹顶之下》时,心里有泪。所以,我如此深挚地喜欢上了柴静。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二):万众一心 捍卫环境文明
一日闲来无事,看了前央视女记者柴静自费百万,耗时一年时间拍摄的反映雾霾情况的记录片《穹顶之下》。此片一经播出便在网络上备受瞩目,很快点播便过亿次,并形成了各种讨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片必将加速我国的环保进程,恰逢两会期间,必定成为媒体讨论热点,对治理雾霾起到积极的作用。
自媒体由于网络的自由对促进社会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民享有了前所未有的的新闻自由,舆论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只要有创意,有内涵,积极向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新闻单元。
环境问题成为目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在改革开放30年来,享受到了物质文明,环境文明成为生活新的诉求。如果只为经济利益,牺牲环境,()牺牲健康,乃至牺牲子子孙孙的生存条件,那么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发展经济时欠下的环境账已经到了偿还的时候,转变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能源升级换代,提高煤油产品质量,调整能源体制格局,都已经刻不容缓。
现在我国已经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刻,必须下定决心治理环境污染,哪怕牺牲一部分的经济增长,牺牲一部分的就业机会,必须走节能减排的发展模式,环保部门必将在未来成为最重要的执法部门。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人的道德文明很大一部分反映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之情。人是自热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不是独立的,他会影响到其他事物。我们的乱扔垃圾会影响环境的整洁,我们每多开一次车就多排放一次尾气,我们卖卖一次皮草制品就促使了一个动物被杀害。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用自己的行为来对抗雾霾,每个人都做出一点贡献,就可以让天再蓝起来,水再清起来。
道德文明促使环境文明,只有环境好了每个人的健康才能得到保证,才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的享受阳光雨露,才有好心情。自己为环保出一份力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的父母、孩子。希望大家众志成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雾霾这个可怕的苍穹,还中华大地一个美丽清新。
篇5: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看了柴静的雾霾纪录片,我就总能想到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那么多的地方被雾霾掩埋,可我们又浑然不觉,我们就生活在雾霾之下。
柴静辞职用了1年多的时间走访调查,总结出了2个小时之长的雾霾纪录片。视频中柴静经过对比国外成功的经验,提出我国应该怎样改进的意见。大屏幕上印出各式各样的数据为证明,证实了雾霾对于我国有多残酷,如果不及时减少雾霾的加重,我们将来可能就会和1952年12月5日的英国雾霾事件一样付出惨重的代价!
从最近几年开始,我们祖国的雾霾变得越来越严重,视频中柴静从女儿自身对空气的需求开始,从三个方面切入:1雾霾是什么?;2他从哪里来?3我们该怎么办。
雾霾主要是由pm2.5形成的,简单说就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有毒颗粒物。对于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pm2.5主要来源于人类的活动:燃煤、燃油、生物质燃烧、工业、养殖、化肥、扬尘等。燃煤和燃油就占据60%!
关于我们该怎么办,柴静也给了我们答案:如果看到有餐馆直排油烟,我们可以试着要求他们安装过滤装置。看到工地尘土飞扬,怀疑加油站有油气泄露,试着拨打12369请求帮助。关注污染企业的名单,拒绝购买污染产品等等方案。
为了让身边我们爱的人都过得好好的;为了我们的家园更清洁,我们更应该多做一些为环境清洁有用的事。平常能坐公共汽车的多做公共汽车,尽量少抽一支烟,少看一会电视。如果能改变我们的空气质量,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篇6: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最新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刚花了点时间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内心很震撼。我是一个普通人,深深得知道作为一个普通人,对很多事情都是逆来顺受,思想很麻木,对很多事情都不会说不,捂着耳朵,闭着眼睛过着自己的生活。因此在佩服柴静的同时也觉得自己的可耻。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到,要治理雾霾,对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要去治理会牵动很多企业的神经,会同时带来社会上很多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天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政府,企业,大家都能行动起来并不是解决不了的。希望柴静辛辛苦苦做得这个片子并不是就热这么一阵子,时间一过,大家都忘记了,企业忘记了,政府忘记了。很期待后续能看到各种有职责的部门后续的action,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也会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支持环保。我没有车,所以5公里以内不开车我算是做到了;以后去商店买东西,能不要塑料袋就不要;看到餐饮店很多烟雾,我希望我可以去拨打12369,最近12369有没有被打爆呢??
环保,从身边做起;有时候,不在乎你能起到什么作用,在乎你是否意识到了....
篇7:穹顶之下柴静观后感
穹顶之下柴静观后感
“有时我会看到女儿站在玻璃窗前用小手拍着,用这个方式告诉我她想出去玩。她总有一天会问我,妈妈为什么你要把我关起来,外面到底是什么?它会伤害我吗?这一年我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为了回答将来她会问我的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来?我们怎么办?”
“无论如何我都没想到,这是我女儿可能会面临的一个世界。”——柴静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终生暴露的实验舱里
雾霾是什么?有时候我在黑暗中会把灯关掉,我想端详一下PM2.5到底长什么样子?但我知道我看不见它,它们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所以它们会把大量的可见光都散射跟折射掉,留给我们一个能见度很低的世界,但也因为这个原因,我能肉眼看到的颗粒物最少也都是它的20倍,换句话说,这是一场看不到敌人的`战争,但是有一个办法我能把它拽在眼前。
你们知道中国烧了多少煤吗?
10月21日,第一天供暖的哈尔滨,它的雾霾爆表pm2.5在1000以上。
我问过哈尔滨环保局,我说听说你们那两天车开出去,公共汽车都开丢了,他苦笑了一声说,别说公共汽车了,连我们局长都丢了。说他那天到现场去检查工作,没一个人认出他,因为雾霾太大。
当天的哈尔滨的雾霾就是因为他们烧了两千多万吨的褐煤,加上在20的时候全国几十万台这样的小锅炉,没有任何标准,也没有任何监管,就这么一烧,就这么一排,就这么一放,你在高空往下俯瞰的时候,1200万人,就像是被水泥砌在了底下。
中国的油怎么了?
车多就污染吗? 东京比北京车多,为什么没有这么严重的污染?
北京人在五公里以内开车的有多少?将近一半,而且我们当中有12%的人是在两公里内开,我们有7%的人是在一公里以内开,一公里是什么概念?出门可能去趟超市去趟菜市场的概念。
北京的夜里没有车对吗?那为什么污染也这么严重呢?它真的是车带来的吗?
每一天晚上到零点的时候,有机碳的排放都会出现一个峰值,都会比当天下午三点钟要高出将近两倍,每天晚上固定出现,什么东西在北京的夜里12点定时出现呢?
空气中是钱的味道
一吨钢如果把它所有的环保成本省下来,不去装的话,他能够省一百块钱,一吨煤能够省156块钱,一辆车如果不装环保设施的话,能够大概省两万。油品少升级一次,能够省500个亿。
前我问空气中是什么味道,我没有得到答案,现在我知道了,空气中是钱的味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的测算是之后,我们的耗煤量会达到60亿吨,我们的用车辆会达到4亿辆,这意味着什么?清华的倪维斗院士告诉我说,这意味着我们将在用光所有资源之前我们就用光所有的环境容量,这意味着在中国雾霾还只是刚刚开始,堵车只是刚刚开始。
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
我说过我这一年过的很不痛快,老觉得是在过一种很临时的生活,真的。雾霾天一来我就不知道我明天在哪?或者未来在哪?但是呢就在那个餐馆把那个油烟装好的那一会儿,我突然觉得我好像脚落实地,这种感觉很难说清楚,你明明知道说它对于改善大气污染作用是非常微乎其微的,但就是因为一个人知道了自己做的一点点事情,可以让事情本身变的更好,他心里面就能够踏实了。回来来看,人类与污染之间的战争,历史就是这样创造的,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起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篇8: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怀着好奇的心理,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柴静《穹顶之下》。之所以好奇是因为同学这是的特别推荐,这个记录片的标题为DD“我和雾霾的私人恩怨”。虽然柴静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她想表达意思,我却还是没有百分之百看懂。不管何是柴静关注环境问题的初衷,单冲她敢以作者的身份出来,把国家目前面临的最显著问题通过媒体曝光搬到台面上来的勇气,我们都要为她点个赞!
她在视频中说,其实雾霾早在就已经出现,只是我们当初未曾细细研究,便戴了个“大雾”的帽子给它。通过她的数据分析,我才惊觉:那些年,我们有蓝天白云的天气是如此少。雾霾天气,在一步步的,侵蚀着我们的生活。不,或许应该用“吞噬”形容更加贴切。看着视频,我感到了柴静的无力和淡淡的悲哀。柴静说,她曾经不知道空气中是什么味道。通过那些调查举证,她明白了,空气中散发的,那是钱的味道。
国人无疑是聪明的,懂得用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劣质煤,地沟油……身在中国,我们不仅要有个铁打的胃,还要锻炼出一个铁打的肺!哦,忘记了,还要学会装傻,会见怪不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嘛。
一、价值观——浮躁主导下的中国梦
从前看高晓松的一个节目“晓说”中,高晓松提到过中外三观差异。比如其中之一就是有关事业与工作。高晓松说,中国人给别人的祝愿总是在说,祝你事业有成、事业进步、事业攀升,而却从来不会有人说:“祝你事业稳定。”好像拥有稳定的事业就是一件不上进、没出息的事儿。
中国人的确太浮躁了。我不否认,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上进的心和欲望,然而为什么不能有脚踏实地的努力去实现。所有人都在走捷径,所有走过捷径成功的人都在告诉我,你一定也要走捷径,否则就会被甩的很远——事实上如今这个社会也的确是这样。于是没有人愿意脚踏实地。
然而,我深深的意识到,这样的浮躁所带来的虚假繁荣泡沫终归有一天会要破灭,而我不想这一切发生。但,没有人会在意这渺小虚弱的呼喊声,我被巨大的泡沫所淹没,也许,每一个人都是如此。
好在事到如今,历史的车轮又滚滚前行了十年。当年我所担心隐忧的泡沫破裂并没有发生,但是它没有破裂,而是要被我们在以后的十年二十年中慢慢消化掉。中央的经济学家给它的名字叫“软着陆”,其实我认为这个说法还不足以形象和贴切。我觉得它应该有个更准确的名字,叫做“自食其果”。从20XX年,到进入20XX年以来,很多中国人的感觉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变慢了”,甚至很多企业在衰败。很多人总会相信报纸上说,这是因为“在转型”。其实不是“在转型”,而应该叫做“在消化”。
二、博弈双输——每一个人都是输家
今天看到柴静的视频,我更加深刻的确定了这种想法。“浮躁、贪婪、透支”。这就是我,对于如今中国社会不论是从经济发展上,还是从环保领域上,还是各行各业状况上,唯一的看法。而我们,将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这是必须的,因为每个人的自私,最后我们一起去消化我们种下的恶果。
现在经济的衰退是去消化房地产泡沫的恶果;现在的雾霾和环境污染是去消化建工厂、大发展中以牺牲环境付出的代价;可以说,现在我们承受的一切,都是过去做的孽。可悲的是,人就如此短短几十年,所以我们承受的,便是父辈们做的孽。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经济大发展闹剧中,有没有赢家呢?也许也是有一部分我们姑且称他们为“赢家”的人,比如一些工厂企业主,他们用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换取了属于他们的“暴富”。或许他们的情况比大多数悲催的老百姓好一点,至少,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比如移民。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和如今的现实都在向我们宣昭着这样一种客观现象:有钱(不管是赚的还是贪的)、有本事(不管是物理航空技术本事还是厨师护士这样的手艺)、学习好(不管是申请到PHD还是post PHD),移民吧,移民才是王道。所以科学家出去了,中国牺牲环境代价换来钱的有钱人和靠收税养活的一大群贪心的人们出去了,北大清华毕业的精英们都出国留学去然后在国外工作定居绿卡移民了……而祖国,还剩下什么?
但是,移民,真的就是他们未来的出路和良好归宿吗。皮将不存,毛之附焉?流浪者之歌中的吉普赛人,到底是在歌唱着一种自由快乐,还是一种悲凉与伤感?没有人会瞧得起一个没有家乡的人。
三、反省——我们丢掉了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如今社会上,就没有一个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人?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或许,他们会告诉我答案。
他们是谁?他们是渐渐老去、逝去的老一辈科学家、文学大家、技术工作者、医疗工作者等恪守着自我原则的老一辈人;他们是传承了这些老一辈人的教育下拥有信仰却或者被“踩在了脚底下”或者“在不可逆转的大形势下默默转变了自己”的我们这一辈人。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说还有下一辈人(90后和00后),我说,或许我都不知道,除了这两辈人,以后的答案,还会是什么样子。
当老一辈人带着渐渐失传的医术和工艺技术走去另一个极乐世界的时候,我终于开始相信和明白原来古代艺术品收藏中为什么会有失传的技术这绝非夸张。还有就是为什么医疗技术如今比过去进步了不知道多少倍,为什么医患纠纷却比过去增长了许多倍。医生的浮躁是被逼的,因为这个社会逼的他们不得不在北京市中心上班,一个月拿几千块钱却只能在郊区租房,每天都在发愁柴米油盐和自己的人生安全,倘若再碰巧碰上几个无理取闹的患者一闹,心寒了,人情味儿都没有了,更不要提钻研医术。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尽管仪器先进了,教科书也先进了,但是很多医生的医术却不如从前了。当然,像协和这样的好医院里还是有医术高明的人,然而许多东西都不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享受到的。这个社会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各种阶层。一个声音又在我耳旁响起,你不往上爬,你就被踩死,你脚踏实地,你就变成炮灰。
当我所喜欢的一位医生作家@协和张羽在她的书里无限怀恋又感触的写起当年那位林巧稚一般的医生许老太最后也退休离开了协和,再也没有一个住在医院旁边随时24小时开机随时赶到医院去的老教授和她那一群宠辱不惊的猫的时候,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居然情不自禁的掉下来。
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没有人再静得下心来。
四、浮躁——如今成为中国社会主流
浮躁。是我对如今社会的最直接感触。
突然想起了前两天在微信上与一个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所起的争执。他分享了一篇文章,既然是被分享,想必也是许多人都认同的观点。
那篇文章是一个十岁小学生和她的中文系大学教授父母所写的共同控诉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文章,主要矛盾在于比如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期末考试死认“诸葛亮”而不认“孔明”,或者不允许孩子发散思维的种种诟病。
坦然的来讲,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说实话,作为一个同样从小学生长大、从小学语文教育中走出来的人,我依稀还能够回忆起童年时候的种种情形,这样的回忆告诉我,小学语文这样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孩子与成人不同。孩子的非黑即白的那种观点虽然在成人看起来很幼稚很可笑甚至在成人世界中可以判断为错误的,但是,这又何尝没有体现出孩子的一种纯真呢?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学生阶段经历过来的,也都应该有过这种阶段的经历感悟。
所以,当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不是觉得中国小学语文教育有什么问题,而是觉得那位“具有批判精神”的小女孩太过于早熟了。她在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她的同学们,所以当然很多都会是“错的”。
但我并不觉得一个小女孩早熟有什么问题。我感到担忧的'是,这个社会的观点居然正在支持这种早熟——从那篇文章的分享数量上就可以看出。
真心觉得,这个社会太过于浮躁,急功近利,每一个人都在匆匆忙忙的赶路,生怕自己落后。
我不禁又回忆起自己的过去。当我还是一名学渣的时候,我跟我的母亲讲说,“不是我不用功,我只是顺其自然的用功,而我周围的其他人都太用功了,如果我在美国,这样的成绩肯定还不错。”
很多年过去,事实上,回想起来,我说的不错。美国大多数人民(除开华尔街精英等少数不谈)还是那样悠哉悠哉的不用功,却可以享受着中国人民的劳动果实了——当年班里最用功的那一批人,如今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勤(苦)奋(逼)而努力的工作着,为了获得一张可以将来让自己的孩子悠哉悠哉不用功的绿卡。
我就是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放着自己的家乡不建设,要去做二等公民狗。亦或许有的时候,浮躁是一个反应链,一旦开始,很难停下来。有的时候,也会迫不得已,顺应了这趋势大流,变得庸俗。识时务者为俊杰。
五、一个无奈的收尾——期待明天会好吗?
如今再写文章,已经不敢像以往那么有底气的呼吁“从我做起,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只是还是偶尔与亲友争论,离开北京、离开我们租住的重度污染的河北,什么高大上奋斗努力都见鬼去吧,我只想要踏踏实实的工作生活。我真的不介意过贫穷的生活,只要家人健康长寿我就觉得我是幸福圆满的人生赢家。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另一个尖锐的问题袭来:“回到哪里?回到武汉吗?——可是武汉如今也早已是365天可以雾霾250天以上的重灾区。
只是偶尔还会怀念起我的外公,那位给习近平看过病的老医生,却拒绝了许多高级军官的私人邀请机会,他说他是人民医院的医生,所以要给人民看病。他说在医生的世界里,没有等级之分,都是病人。
只是偶尔会在昌平或陕西的农村抬头仰望边界清晰的皎洁明月和如钻石撒落在深蓝色灯芯绒幕布上一般的璀璨星空,感觉内心便是无比灿烂与喜悦。
最后,自从看完这段视频,我就深深的喜欢柴静了。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已经做到这么多,很不容易。
篇9: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观后感400字以前看柴静主持节目或者看她的书说句实在的都没多大感觉,觉得她毕竟在央视又是个名人所以无感。
直到今天看完的穹顶之下。才发现她不仅仅是我以为的那个名人,她还是一个普通的国人一个普通的妈妈,她只是说出了她的顾虑她只是做了她想做的她事,只是说出了事实。不懂为什么有些人就楞说成炒作和动机不纯什么的。
湖南的空气污染现在没有北京山西那么严重,但是我只知道如果再不重视雾霾这件事和它后面的那些千丝万缕的话,可能湖南也会步入后程。
这是给民众在敲警钟也是在给那些企业敲警钟在给某些领导敲警钟。
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或许当雾霾影响到那些说风凉话的人的健康的时候,他们才会明白原来柴静做这件事的意义。如果要等到雾霾带来的后果一发不可收拾,那个时候再来说这个问题是不是太迟了?那个时候再来调查是不是还有意义?
虽然这肯定会要扯上政治会要损害很多人的利益,那就不谈政治,我反正是觉得还是健康和命更重要。
不扯政治,只是以一个国人观点就事论事,毕竟这关乎我们的健康关乎我们国家的未来。
篇10: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或许你们并没有看过《穹顶之下》,又或许你看过《穹顶之下》,却不把它当回事,将自己置之度外。那么,我将告诉你一个令你震惊的消息:全年有50万人死在大气污染之下。听到这可怕的噩耗后,难道你还会认为大气污染只是一个人造成的吗?我确信,你们还会怀疑,那就让事实来说话吧!
今天,我想让你们都明白什么叫做可怕:河北,山东,上海这些城市的钢铁产量跨入了世界前十强。特别是河北的唐山,在《穹顶之下》中,主持人问一个小女孩:你看到过蓝天和白云吗?小女孩回答道白云,我从来都没有看见过;蓝天只看见过有一点点蓝的到了这里,你们心中都想问:为什么那里会看不见白云和蓝天呢?罪魁祸首就是大气污染。原因是:钢铁厂中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造成PM2、5的诞生过快。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可能会产生雾霾。雾霾遮蔽了蓝天与白云,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中国。你们不妨想一想唐山人们生活之艰辛,每天看着尘土飞扬,雾霾盖天,他们为了生存又不得不顶着这令人憎恶的雾霾。而雾霾的父母不正是人类吗?现在人类是在自食恶果。
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珍惜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将它们放在利益之前,那才是真正的为君之道。要从长久的方面去考虑问题,不要只顾着眼下的利益,而忘了天下苍生所依懒的世界。生命只有一次,莫让利益害了自己,如果人人心中都想保护环境,我们何愁见不到蓝天和白云呢!
《穹顶之下》告诉我:环境胜过利益。同时也改变了我的想法,使我走上了爱护环境这条正道,令我受益匪浅。所以我想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踏上对抗雾霾的阵营来!穹顶之下观后感400字观看完后我有很多疑问,这便好奇的查了查资料,实际上查到的是河北的污染是全方面的水、土、空气污染。但是眼睛却全部的往空气污染上看,很简单:空气污染能扩散到北京,而水、土地污染却留在当地。后来我才知道1级致癌物地这个1级只是一个因果性的标准,这仅仅说明致癌性证据充分,吸烟的危害远大于雾霾,委婉的说一句听说你吸烟可能戒烟带来的好处比带口罩防PM2、5更好。这让我想起一类人,这类人是一旦有事情影响到他自己的生活圈,这便揭竿而起,以圣人的方式讨伐影响到自己的人或事,却不顾影响到你的人和事有不能言说的秘密,便肆无忌惮地责备,圣人不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关心着世人吗?
人的出发点总是是利益,柴静女儿天生肿瘤与雾霾其实并无直接关系,有可能与她的生活方式或高龄产妇有关,此外柴静女儿出生与美国,说不定这与产地有关?总而言之嘛,纪录片就是现实生活的见证,历史的忠实写照,因而能以其无可争辩,令人信服的真实性和来自生活的特有的艺术魅力去影响激励和启迪观众,不过关不关系道德的事儿需要观众们自己斟酌。
篇11: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就在两会筹备之际,柴静将她的调研资料都提交给了全国人大,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关注。也就在初的腊八节,她站在了星光影视园的演讲台上,面向观众和摄像机背后的大众,心情起伏地讲述着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不需要任何讲稿,那些想要说的话,已经在她心底憋了太久。2月28日,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上线仅一天,就被播放了近亿次,片中,一次次的采访、一组组的对比、一个个的案例、一串串的数字,令听众们不禁陷入深思。与人们休戚相关的大事让观众心有戚戚,“同呼吸,共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已不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实在紧迫的问题。
拜访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权威部门和学术机构,调研污染空气的企业、事主及其背后的执法困境,柴静用了数百个数据、几十张图表,为我们拨开雾霾背后的层层真相:燃煤和燃油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而这些问题的监管执法又很难落实。没有严惩不贷的手段,就难有改进和创新,就会让金山银山和矿山毁掉青山绿水和蓝天。为此,她呼喊,她奔走,她在担当曾为新闻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关心每个人健康,带给每个人希望,这不是女神是什么。
当然,个人调研毕竟并不专业,难以概全,角度和辨析也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内在的关联性还不直接,一些系统的解决方案亦有待商榷,但它至少起到了启蒙引导的科普作用,让人们对雾霾、空气乃至水源清洁等诸多令人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倍加关注。有关注就会有监督,有呼吁便能有进步,而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往往能决定至少是影响解决问题的速度。我们衷心期待着互联网的公民行动精神,能够尽早尽多地从线上走到线下,能够从一人一事一时一地的一言一行做出改变。
据柴静自述,促使她展开雾霾调查的原因是她的女儿没出世便患有肿瘤,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因此她决定辞职,打算用相当一段时间照顾孩子,并帮助更多的孩子寻找雾霾的真相。柴静这种因为心底有爱惜而去做什么的初衷的确让人感动,不过,我们不禁思索这样的调查报告的撰写者为什么是柴静我们更加希望下一次这样的报告不再是公益性质的个人调查,不再是柴静和雾霾的私人恩怨。柴静的声音,打开了一个黑匣子,应该让更多的民众“看见”,也需要让更多的高层听见,正如人民网在官方微博中所言:“穹顶之下别让柴静太孤单”。
新的《大气防治法》正在酝酿,环保部门和环保组织的权力将被加强,也许能就此长出“铜牙铁齿”。然而,我们不应就此静默等待,而应立即采取行动,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在呼吸,每一天我们都被伤害,我们又岂能等待作为个体,我们能做的或许不多,但纵观历史,许多深刻的重大改革往往萌发于每个微乎其微的努力汇聚起来的力量。公众监督的力量是绝对不能低估的,因为它无处不在,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网络覆盖如此广泛的今天,群众的眼睛更加雪亮,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我们岂能懒于作为从公权力部门抓起,落实各项法规,重拳惩治不作为的部门、钻空子的企业、无视法的个人;从身边改起,与有污染的企业、有扬尘的工地、冒黑烟的车辆、排油烟的饭店作坚决的斗争;从自己做起,少烧煤炉子、少开私家车、少买排碳量大的企业产品包括这次她拿出自己前年出书赚来的百万稿费拍摄和制作了这部让人震撼的纪录片,以及由此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绿色发展、能源体制改革话题的升级式讨论,也是一个唤醒人们麻木神经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若是人人都这么毅然决然地捍卫我们这颗蓝色星球的环境,人类的健康才有真正持久的保障。
“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篇12: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纪录片里边有些观点可能讲解得不是特别清晰,比如北上广深杭州之类的汽车限购,人均汽车保有量其实是远低于东京的。不过后边分析洛杉矶时特别讲了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是关键,而非汽车数量。
中国目前每10人才1.1辆汽车,其中北上广深总人口占全国6%,汽车占10%,大概5人1辆。欧美日澳每2人有汽车1辆以上,纪录片中提到的东京1200万人约800万辆车,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罗斯每4人1辆,印度40人才1辆,全球平均7人1辆。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日韩欧明显高于中国的139人/平方公里,与中国的可比性更强。
我想,柴静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唤起民众关注并用舆论向政府和排污企业施压,而非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这个目标肯定是很好地达成了。但套用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纪录片除了唤醒民众关注污染,也应该重点分析污染原因和解决办法。比如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储量不低,她没有提到开采成本和技术。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领导说提标准会断供社会不稳定成本高,她可以对比下美国的油品和价格,很明显垄断导致的中国炼油水平低是关键。其实纪录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众看起来会觉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说解决方案和投资机会,清洁能源的推广肯定共识,其中包括能源结构的调整。但按盖茨在ted的演讲来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并彻底解决问题。
水和核电目前和未来应该都有很好的投资回报这已经是市场共识,风电目前回报最差,太阳能目前回报不错但未来有巨大的上网价格下调压力。火电虽然目前盈利状况很好但缺乏成长空间,煤炭我估计只有反弹而没有反转的机会。
垃圾发电现在的回报非常好,因为不但上网电价有收入,还有垃圾处理费收入,每吨收费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绝对是非常刚性的,这导致它不单盈利好而且现金流强劲。
过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调研走访了几十家节能环保企业,发现环保的社会需求和意识已经很明确,但赚钱特别是现金流好的企业很少,除了政府体制和各种利益的钳制外,主要还是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因为我也有碰到好几家盈利状况和现金流很好且发展潜力阳光的企业。
比如柴静的纪录片里提到的污染源在线监测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错的企业并且正准备投资它,它存在的意义类似于这个纪录片导致的舆论压力,让民众和政府能监督排污企业,并且是有客观标准的。
正如纪录片里的英国能源大臣所说,节能减排会让很多传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也能让更多的新企业成长,我想这里边一定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大部分实体经济行业和企业不景气的长期趋势下,这个机会显得更加珍贵。
篇13: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记者柴静拍摄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里面详细的分析了雾霾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能够控制雾霾的产生,想要留住蓝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记者通过一个个事件,一串串数据深入浅出的告诉了我们雾霾带给我们的身体多大的伤害,它的致癌率有多高,在这之前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但是看完这个视频让我沉默了许久,也让我对这位身材娇小,内心却充满着正能量的女人竖起了大拇指。
在调查视频中我看到了我生活的城市—石家庄,污染天气天数竟高达264天,一年365天,这是什么比例?意味着我们一年中72%的时间生活在这样的“毒气”中,早上起床我拉开窗帘看到的不是远处的高楼大厦,不是远处的大山,看到的只是颜色灰暗,云里雾里的模糊世界,雾霾又来了,心想着这样的天气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紧接着我会翻看手机看看这几天的什么时候能够刮风,等待着雾霾的结束,因为如果盼着好天气就只能靠风来结束。
视频中记者采访一个小女孩,你看到过白云吗?她回答:没有,记者又问你看到过蓝天吗?她回答:只看过一点点蓝色,看完这个小女孩的回答,我的心里感到难过又惋惜,因为我也有一个女儿,她今年才3岁,我不希望我的女儿将来生活的城市看不到蓝天白云,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每个家庭都有汽车,甚至几辆,即使很近的路也得开车,这已经成了习惯,觉得不开车就出不了门,我想这就应该从我们这一代人,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想要留住蓝天,留住绿色家园,是时候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了,减少开车次数,多坐公共交通和地铁,能拼车就拼车,保护我们生存环境。
节能减排。是我们一直以来号召的,也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虽然我们只是一名普通人,但是我们都是雾霾之下的一份子,我们之力虽微薄,但众志成城,终会改变些。柴静说,这是她和雾霾的私人恩怨,其实,这是我们每个人和雾霾的恩怨,它已危及到了我们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危及到了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这是一斗争,是一场长期战斗,我们一定能战胜,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做到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篇14: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当腰包鼓起来时,不要让心灵匮乏。
——题记
“柴静门”事件在网上的关注日益增高,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态度,无论评论如何,事实都不会改变。
《穹顶之下》这部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集了时下热点的雾霾问题。柴静自费100万拍摄这部记录片,一条旧仔裤,一袭白T恤像沙龙主人般向围坐的听者介绍投入调查的心理动力、调查的思路和复杂的感受,解释有关雾霾的性质和危害、来源和构成的科学原理、调查的过程和结论。她实地考察,亲自到曾经遭受过严重雾霾侵袭的地方;她走访有关部门,收集中国近十年空气污染数据;她向曾在此类空难中遇害的人们表示衷悼;她用一个个通俗、形象、残酷的数字警醒世人。
视频发布后,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她卖国,说她用美国的钱来指责中国的不好;有人说一个移居到美国又在美国生孩子的人有什么资格来说中国;还有的人却十分支持她的这种做法,我更是其中之一。我认为,柴静讲述的,是客观的,是真实存在的,这与她是什么人,做过什么事没有关系。一句句话揭示着事物的本象,直指问题的根源,犀利而尖锐,有如一支支利箭射向环保、交管、质检部门,可有谁敢于站出来承认已发生的错误,为之羞愧、脸红?又有谁会为今日的恶果买单?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生活在中华大地的炎黄子孙,我们有权利更有责任帮助国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休养生息的环境更加美好而贡献一己之力。
当然,在一个国家发展的道路上,可能会出现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兼顾环境,但保护环境却不应与发展经济冲突。大气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便是空气中的工业废气和各种可吸入颗粒物。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我们应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可清洁、可再利用的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更要减少对大气的环境压力。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在面对责任时不互相推托、推诿,勇于担责,不给那些非法经营的商家、那些排污量大并超标的企业有可乘之机。地球是大家的,保护这唯一的家园,是地球上每一位公民共同的责任。
生活在穹顶之下,已然成为事实。也许我们每一个人,改变环境的力量是有限的,作用并不大,但只好我们从自身做起,就会影响带动许许多多的人去保护环境,也希望社会上能出现越来越多像柴静一样的媒体人。
篇15: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触目惊心。
《穹顶之下》主要讲了:柴静由于生了一个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女儿,从而知道了我们国家的环境破坏很严重,于是,她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里来。在这个片子里面,她用了许多数据、资料、实验、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和外国环境与我国对比以及别的国家的事例,来告诫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眼下,重度污染,雾霾侵袭,生态环境遭到人类无知的破坏,而这一切却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工业工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工厂出于各种原因,省去了对原料的清洗与提纯,使得天空中经常飘起颜色让人望而生畏的污染气团。这一切在中国,却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现在的我们何去何从?我们在眼下的每一次抉择都会在以后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
我不知道我每天抱怨着城市浓厚的烟雾的同时,又有多少的黑暗潜伏在深处。每天周而复始地吞吐着肮脏的空气、呼吸着浑浊的灰雾、不知倦怠地奔跑跳跃的同时,我又是否为自己拥有过某一片蓝天而庆幸呢?以前我是多么没有环保意识,认为“环保”这个词太大、太空,与自己又有多大干系呢?
我可能不会留意天气是否晴朗,顶多是在雾霾天气里抱怨一下,然后戴起口罩。我从来不会留恋白云,甚至从未注意青草。然而当APEC蓝在大屏幕上出现时,我第一次为蓝天惊奇、为白云感动。于是我开始紧张,于是我开始留恋,我害怕镜头一转,我又将落入那灰色的梦魇。我才明白,原来蓝天白云是如此重要,我是那么离不开它。
合肥有164天空气污染,排名全国25位,27次进入全国污染前十名。在这样一个不算太发达的城市里,污染竟如此严重。关于我们能做什么,柴静帮我们分析了很多。我想,这次真的应该亲身参与到环保工作中去了。用步行代替乘车,减少浪费,购买用环保材料制成的商品。
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环境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出行时,我们时是不是可以选择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让父母减少开车的次数?购物时,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发现生活中的不环保行为,是不是可以上前进行善意的提醒?面对无良企业的污染行为,是不是可以形式我们的监督权、拨打12369向环保部门进行举报?
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每个人与雾霾都有一场私人恩怨!
篇16: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有关视频本身。我想说的是,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不假。每一个人看到同一个东西、观点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观点。或认同赞成、或质疑反对,又或者是被说服、被触动、被感化。而我想说的是,我内心中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发现我一直没有改变过。
为什么,为什么如今社会上,就没有一个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人?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或许,他们会告诉我答案。
他们是谁?他们是渐渐老去、逝去的老一辈科学家、文学大家、技术工作者、医疗工作者等恪守着自我原则的老一辈人;他们是传承了这些老一辈人的教育下拥有信仰却或者被“踩在了脚底下”或者“在不可逆转的大形势下默默转变了自己”的我们这一辈人。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说还有下一辈人(90后和00后),我说,或许我都不知道,除了这两辈人,以后的答案,还会是什么样子。
当老一辈人带着渐渐失传的医术和工艺技术走去另一个极乐世界的时候,我终于开始相信和明白原来古代艺术品收藏中为什么会有失传的技术这绝非夸张。还有就是为什么医疗技术如今比过去进步了不知道多少倍,为什么医患纠纷却比过去增长了许多倍。医生的浮躁是被逼的,因为这个社会逼的他们不得不在北京市中心上班,一个月拿几千块钱却只能在郊区租房,每天都在发愁柴米油盐和自己的人生安全,倘若再碰巧碰上几个无理取闹的患者一闹,心寒了,人情味儿都没有了,更不要提钻研医术。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尽管仪器先进了,教科书也先进了,但是很多医生的医术却不如从前了。当然,像协和这样的好医院里还是有医术高明的人,然而许多东西都不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享受到的。这个社会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各种阶层。一个声音又在我耳旁响起,你不往上爬,你就被踩死,你脚踏实地,你就变成炮灰。
当我所喜欢的一位医生作家张羽在她的书里无限怀恋又感触的写起当年那位林巧稚一般的医生许老太最后也退休离开了协和,再也没有一个住在医院旁边随时24小时开机随时赶到医院去的老教授和她那一群宠辱不惊的猫的时候,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居然情不自禁的掉下来。
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没有人再静得下心来。
篇17: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这几天,网上到处都是柴静的《穹顶之下》,辅天盖地的报道占据着人们的视线,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一波,这一年的开门就以这种方式拨动了还处于松散闲致中的人们的神经线,像一块巨大的石块投入到平静的湖面上,掀起了阵阵涟漪。当人们在关注这个同生命息息相关的共呼吸,同命运的'话题时,随之而来的柴静的私生活也被推到了峰口一浪一尖上。但是炒作也罢,个人生活腐烂也好,引起全民反响的效果达到了,当然,中央电话台也是需要收视率的。我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中央电视台曝光了东莞的色情业,一下子赚足了眼球,也把东莞以色情业发达的形式摆在了全世界华人的面前。央视就是央视,它是不甘落后的,当地方台百花齐放时,它必须以掷地有声的铿锵之力敲响全国华人的大门,眼珠定睛在它的身上。但雾霾———它的名字被人们叫起,就含在了嘴里。它以夺人生死命脉的形式让人们对它产生了恐惧,恐惧的可怕,让人们感到死神就在身边,从未走远。也许柴静就是抓住了这个醒目的命题,才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一个不起眼的公民,连滔滔一江一水中的小一浪一花也称不上。我没有唾珠咳玉的本领,知识匮乏的更没有高屋建领的见解。所以我也不想去批判他们的利益之争,也不解知道她的报道的真实目的。我只想关注她所报道的內容是否关系着我的利益,那种占在民族民生大义的高度,对不起,我做不到,我的位置还太低,低到我需要仰视所有的人。说实话,我学过历史,我知道工业革命后带给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率的提高,人们感受到了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后的便利,当然也带来了大自然的破坏。也许我国还是一个成长中的小孩,还在奋进中总结着经验,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都能感受到,因为就在我们身边。
随之带来的环境地破坏,也给了我们无限地反思,当然我们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受到了环境的惩罚。每天早晨出门,我看不到那秀丽的风景,那蓝天白云,远远地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云雾缭绕,一切都裹在霾下,说实话,我很痛心。我无法去选择我的出身,我也热一爱一我的国家,我脚下的土地,因为这里有我的一切的一切。我不能也不想搬到另一个国土上,尽管那里窗明几净,树木葱郁。我真的真的希望我们国家能够重视起来,因为不光为了现在的活着的人们,还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泣血渴盼这一天早早到来,我们能畅快的呼吸这新鲜的空气,能坐在蓝天白云,树木葱郁之下谈笑风声,能发自内心的说一声:活着,真好!我一爱一我们的国家,我们美丽的家园。
篇18: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你见过星星吗?”
“没有。”
“你见过蓝色的天吗?”
“见过蓝一点儿的。”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柴静的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视频中柴静采访一个三岁小女孩时,两人的对话。
和小女孩的声音一起出现在视频中的是一个灰蒙蒙的画面,小女孩四周被灰色包围,头顶上方是一团团黑色烟雾状的东西,和小女孩稚嫩、纯净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就是霾!
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100万,历时一年,通过现场调研、查阅资料、走访专家、对话官员、收集数据等途径,终于拍摄了这样一部100多分钟的调查纪录片,详细地向我们解说了“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里来,我们该怎么办”三大问题,层层深入,针针见血。看着那一组组数字、一张张图片、一个个镜头……我的肺都几乎不敢呼吸了!
原来雾霾如此严重,原来雾霾与我们如此息息相关!
通过这个视频,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有关雾霾的知识,更唤醒我原来那种麻木的环保意识!
正如柴静最后说的那段话:“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我们有责任向他们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样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是的,我们有权利去享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光明;同时,我们更有责任去保护这个世界的洁净和美好,责任与权利是相辅相成的。
穹顶之下,让我们与柴静同行!平时上学,不叫父母接送,坐公交来回;不是太冷或太热的天气,尽量不开空调;过年过节,不燃放烟花爆竹;看到污染环境的现象,要敢于制止或举报……同时还要做好环保宣传,告诉身边的大人们:少开车,多走路;少砍伐,多植树;少浪费,减排放……虽然我们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完全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尽一份应尽的责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人人参与,携手共治,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从平民百姓到政府官员,人人都尽到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那么我们就能守住那份北京“APEC蓝”,那个小女孩就能看见满天的星星!
篇19: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自费百万对雾霾进行调查,并拍摄纪录片《穹顶之下》,自己看了一遍,陪父母又看了一遍,一共100多分钟,从一个完全不懂大气污染这个行业的我,在看过之后,我知道了PM2.5的危害,知道了它的大概来源,从她调查的数据实证和分析,我知道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重要的是我们环保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此纪录片一出,在网络、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唤起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柴静以演讲者的形象出现,从自己的女儿一出生就得了良性肿瘤的话题开始,又以害怕有一天自己的女儿会问什么蓝天的话题结束,全面剖析了雾霾这个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此真实的展现了我们每一个人每分每秒所处的这个环境现状,让我们的认识不再那么肤浅,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它是关乎自己和自己爱护的每一个人生命的问题。环境保护涉及很多方方面面以及很小的行为动作,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自己不愿去做,不是不能去做,而是不知如何去做,或是没有意识去做。很多事情的结果,都是我们的作为和不作为造成的,不要真正到火烧眉毛迫在眉睫的时候我们才切实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和重要性,后悔当时没有重视。
柴静在这部纪录片中说“这是她与雾霾的‘私人恩怨’”,这让很多人表示“看得心塞”并“热泪盈眶”,这份有良心的调查,引发众人反思热潮。纪录片中,她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奔赴污染严重的现场调研,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并造访伦敦、洛杉矶等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试图寻找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以前只是知道柴静是一个出色的记者,直到看了纪录片才确实地感受到她知性感性的才气和魅力。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视频,也不是一部电影。不能拿看电影和看视频的心态去看它,因为这就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所面临的最现实也最严峻问题。
当我看完这个纪录片,我打开窗户看了看天空是否还是蓝色的,还好它是淡淡的蓝色,我深深的吸了口气,心想,希望未来我还能看到这片蓝天,还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跳出雾霾这个问题,还有其他很多类似的问题,其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面对空洞的问题时态度和做法很多是“心动”而非“行动”,柴静这一纪录片的轰动引起了大家的重视,那么接下来,能让只说不做的人,行动起来,就是更加困难的事情了。
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以后还能看到蓝天,行动起来,学会去拨打12369行使自己的权利,少开车减少排放,少抽烟等等,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也为我们的空气做点事。
篇20: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是一名调查记者,从山西刚刚学习回来的她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一生下来迎来的不是母亲的怀抱,而是一台肿瘤手术。柴静为了回答女儿以后问的一个问题,展开了这次环境调查。
雾霾是什么?这是柴静作的一个调查。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Rm2.5的细颗粒物,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Rm2.5浓度将持续积聚。四次雾霾过程笼罩三十个省、区、市,北京仅有五天没有雾霾现象,每一天的雾霾中苯并比都超标19倍。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与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空气污染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燃煤、燃油占空气污染的百分之六十。我国燃煤量是欧洲的3—4倍。至2010年我国燃煤量高达36亿吨。1860年的英国为保持伦敦五分之一的电力,大量燃煤。此时的伦敦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二氧化硫,比达标城市高出了19倍。正处于伦敦这场环境污染的市民们,只要一走出家门眼前就会是白茫茫一片。伦敦市民要戴着口罩上班,带着口罩购物——人们生活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
河北是我国的一个重点燃煤区。每三十公里一个电厂、大型钢铁厂、大锅炉——全部聚集在河北。中国36亿吨煤,3亿烧在北京、天津、河北。北京外来污染河北占其中的十五分之一,北京要想不受河北污染,只能靠西北风。
中国冬天空气中的Rm2.5比夏天高25倍。我国煤炭消耗大、劣质、缺少清洁、排放缺乏控制,导致Rm2.5与煤成正比。在我国只有八个达标城市。
油怎么了?油也是污染空气的罪魁祸首。油大多数用在汽车上。北京2010年增加80万机动车,十年增加一个亿。所以车辆导致的空气污染机动车占百分之四十,大型车辆占百分之六十。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加油时也会出现。一升油会散发出1.5克的二氧化硫。
燃油除了用在汽车上,还用在轮船、飞机——人们都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跟我们谈环保太奢侈。可是如果让中国继续发展下去,我国的燃煤量会增加六十吨。中国要想摆脱灰茫茫的天空,必须要减排一半污染,才能拥有蓝天白云。
柴静这篇《穹顶之下》的报告,让人们对环境污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中国处理环境污染,找到了新方向。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500字(集锦20篇)】相关文章:
电影穹顶之下观后感2022-04-29
北京雾霾《穹顶之下》观后感2023-11-13
柴静看见读后感1500字2022-09-26
描写雾霾的作文500字2023-04-04
描写雾的优秀作文500字2023-06-13
新闻学论文提纲2022-06-30
工程类本科毕业论文2022-11-30
小学由一亩树林想到的作文2023-06-25
爱的苍穹下读后感600字2023-07-29
看见读后感2022-05-06